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小学艺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艺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艺术论文

第1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小学美术教学既要立足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开始,对教材的拓展扩充进行深入研究,补充相关信息素材,让美术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量。一方面,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如对名家的其他作品通过投影展示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更多的作品演示领悟某一位艺术家的艺术表现风格,此外实用美术的生活化成果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精选本地乡土文化中的精华,有些地区农民画、木版画等多种民间美术发展较为活跃,对于打造生动课堂具有积极意义。

二、以活泼的教学互动为高效美术课堂增加活力

小学生生性好动、活泼可爱,尤其是在美术课堂这样更具开放性和操作性的开放环境中,教师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活力,不能禁锢他们的天性,要以活泼的教学互动打造高效美术课堂。首先,教师在艺术欣赏领域不能代为包办,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与表达,将自己对艺术的领悟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从造型、色彩以及明暗等方面鉴赏艺术作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引导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悟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在一些操作类、实践类学习中,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创作,教师都要给予学生更加宽泛的自主空间,可以提示之后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这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美术技巧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的重要路径。教师对学生创作出的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作品,要以包容的思维进行评价,本着激励性原则肯定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要强化技巧技法的指导让学生既能够掌握本领,也能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创优能力。

三、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为高效美术课堂拓展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仅仅依靠教材的图片,不仅数量少,而且观察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纳入到高效美术课堂打造之中。一方面对教材中涉及的图像通过教学课件进行生动演示,提高学生观察效果,进一步感悟画面所蕴含的意境思想,更加直观地分析色彩比例等等,让学生的感官刺激更加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演示动物的图片、景观的图片等等,让学生边欣赏边临摹,整个教学过程信息量更大,直观性更高。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体现在图像演示与音乐播放的融合,让学生在轻音乐烘托下,身心愉悦地进行欣赏和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过程的轻松愉快。

四、以激励的教学评价为高效美术课堂营造氛围

第2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大部分学校音乐课程的安排是相当少的。例如我国的大部分院校,除了音乐专业的学生是计学分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公共音乐课一般都是选课,学分相当少,大学生一般都选择不去上,利用这部分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专业不设立音乐课程,甚至连选修课都不设立,所以许多院校仍然没有对音乐提高重视。

二、学习音乐艺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从就业角度来讲,音乐艺术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国的音乐艺术文化还是比较源远流长的,古典音乐艺术、流行音乐艺术等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我国的老艺术家对我国的音乐艺术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延续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本身是具有影响力的,它不像其他课程给人带来的是知识的传播。音乐不仅可以传播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洗涤,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正能量,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在人失意时给人带来心灵的抚慰,从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作为一个高校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认识和学习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两者既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国外对中国的音乐情有独钟,喜欢中国古典音乐丰厚的底蕴和文化涵养,对下一代古典音乐的教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要提高重视。

三、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解决对策

学校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合理安排音乐课程,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学习,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上,注重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提高学校和自身对音乐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解决高校音乐设备不足的问题

解决学校音乐设备不健全的问题,在学校里加强对音乐设备的管理,加强音乐教室的建设,对音乐设备的选择也要适当合理,尽量有健全的设备,无论声乐室还是琴室,都要加强建设,实现音乐教学的丰富多样化。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音乐教学的方式有许多,音乐是一门艺术,采取一种死板的方式是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的,要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多媒体教学、形体教学、表演教学等。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听到真实的画面,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表演节目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课程,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时势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节目教学增加了表演性,通过节目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的内涵,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四)结合传统教学,走创新道路

在音乐教学和音乐的选择上要加强音乐的创新,不能一味的追求音乐的特殊化,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共同发展,推崇出新,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条件创造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一种音乐艺术的高境界。

四、结语

第3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一)师资力量没有配齐配足

大多数中职学校因为教师编制紧张,为了节省办学成本,在专业课程教师尚未配齐的情况下,艺术课程教师只能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因此艺术课程师资短缺就不难理解。据调查,60%的学校没有稳定的专职艺术课程教师,即使部分学校开设了艺术课程,其师资要么是把一些对艺术爱好的文化类富余教师兼职教授艺术课程,要么是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来实现。由于学校艺术课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保证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制约了学校艺术教育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严重影响了艺术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谈不上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而导致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艺术教学设施没有增量增质

从办学成本来看,职业教育远大于普通义务教育,但就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与普通教育来比较,就显得相形见绌。而艺术教育课程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身价较高的“贵族课程”,需要专门的教师、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所,比如多媒体教室、钢琴、舞蹈室等,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及实训设备的投入,但却无专项经费投入到艺术教育方面软硬件建设,使得学校艺术教育缺乏应有的物质保障。我国目前拥有中职学校3万余所,但大多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由于受城乡校际差异和中职学校办学经费影响,大多数县(市)级学校办校历史较短,艺术教育教学条件很难达到要求,有些不但艺术教学设备、场馆设施和器材达不到要求,甚至没有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艺术课程的教材。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学校没有艺术教材,更别提专门的艺术教室和艺术教育器材,即使部分省份城市中职学校开设了艺术课程,但艺术项目不齐全,有些课程也仅限于提供些唱歌、舞蹈等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为艺术教育比赛及相关展演活动的场所及平台。

(三)艺术教育方式没有入心入身

中职阶段的学生大多15-18岁,且不少是独生子女,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叛逆期及人生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期。尽管他们对艺术教育有需求,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一则不少学生学习习惯欠佳,学习兴趣不浓。同时对生活中的善恶美丑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低级趣味、感官刺激的东西所吸引,主要表现在举止不文雅,易冲动,自制能力不强。二则受学制短,专业技能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学生很难心情愉悦地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另外,学校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实施。比如,有些中职学校配了艺术课程教师,但是极少参加外出学习与培训,长期以来没有更新学科知识,跟不上艺术教育领域内容及技术手段的更新速度,教学内容陈旧,传授方式单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艺术教育评价机制没有入局入流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举办者及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仍然十分肤浅。一方面艺术教育在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中处于边缘和角落,另一方面学生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功能认识不足,并且我国尚未建立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更缺乏统一的测评体系和标准。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授课、管理、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艺术教育跛足甚至部分县市职校成了“艺术荒漠”。

二、中职学校加强艺术教育的功能及价值

(一)加强艺术教育是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

发展趋势的需要艺术教育不仅能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4年度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在职业教育阶段,实现艺术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是时展的趋势和潮流。

(二)加强艺术教育是展示学校外部形象的需要

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而且也是一个学校形象外化不可或缺的需要。如许多中职学校通过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摄影比赛、微电影制作等比赛活动,很好地实现了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实训实习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为广大中职学生提供展示精神风貌和才华的平台,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感,提高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也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对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艺术教育是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偏小、心理素质较差、心智发展不健全,是非辨别能力不高的阶段特点,再加上中职学校学生文化根基浅,艺术素养底子薄,受学业压力和升学就职影响,不少部分学生容易遭受挫折,易于敏感,缺乏自信,甚至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心理障碍,导致厌学、辍学率的上升,增加了学校教学及管理的难度。因此,通过进行艺术教育,可以适度转移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宣泄压抑的情绪,缓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压力,有利于调节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和谐。

(四)加强艺术教育是提升职业素养的需要

随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换代,企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唯技能论”的培养和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艺术教育及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又可以锤炼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坚强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形成敬业、乐业的良好职业态度。因此,开展艺术教育,对学生享受当前学习的乐趣、提升今后职业幸福感和终身发展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一直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就艺术对中职生求职应聘的影响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在求职时更具有竞争力,即便已经就业,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同学也更容易脱颖而出。

三、中职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一)合理设置艺术教育课程,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艺术教育既然已经成为衡量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那么艺术教育课程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块中理应占据“一席之地”,而不应成为“点缀”或“旁门左道”。当前,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就显得愈发迫切。首先,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要“从严”对待。要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课时量不打折扣严格执行,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同时要建立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执行严格的教学计划。其次,艺术教育课程设计要“从宽”拓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美育教育中成长,在成长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能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再次,艺术教育课程设计要“从深”发展。在兼顾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筛选艺术教育,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的艺术课程,从而实现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融通,达到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和要求。比如占我省数量比例较大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开设护理礼仪课同时,可以考虑融入艺术舞蹈课,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服装设计或机电专业学生可相应开设工艺美术课,提升学生对美的领悟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能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中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艺术教育工作机构

根据教育部规定,全国各阶段、各类学校均需配有专职的艺术教师,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单独成立艺术教研部。学校应该将艺术师资素质的发展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通盘考虑,统筹核定艺术师资队伍的数量规模,制定艺术师资素质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采取“引育”结合方式进行,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直接从高校招聘艺术专业人才,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采取自己培育的方式进行。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学术交流研讨活动,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大美育”功能,成立专门美育机构或纳入学校德育机构统一管理,要求校团委、班主任、学生会等部门要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美带来的艺术享受,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完善设施设备,强化艺术教育物质保障

一是政府部门要把艺术教育纳入专项办学经费,用于保障并改善艺术教备设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在办学经费中,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保证艺术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比如音乐欣赏课,需配备音响教室和多媒体音响设备。二是学校要重视艺术专业设施建设以及设备的更新和充实,科学设计符合艺术专业特征及需求的基础设施,保证艺术教学设备配备充足。三是可适度引入社会资助,可以采取企业冠名的形式获取一定的资助,尽可能地为学生开展艺术活动提供条件,比如学校的元旦文艺晚会、成人礼宣誓、艺术节等大型艺术活动,由老师指导,学生全面参与文体活动舞台的布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完善艺术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艺术素养

一是拓宽艺术教育领域,把美育贯穿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多种途径、方式把美育教育渗透到相关专业学科领域中,在激发学生对艺术课程兴趣的同时,提升专业教学效果。二是丰富艺术教育手段,把美育贯穿到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及校园刊物海报等渠道,加强艺术教育宣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三是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四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成立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举办音乐、美术、摄影等活动,拓宽艺术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五)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第4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本科经济学是一种对价值的消费、流通、生产与分配的规律进行研究的理论。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开设本科经济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经济学的方法与理论对艺术规律与艺术现象进行研究,有机的把经济学与艺术学结合在一起,并利用人的大脑来科学的对事物进行研究与推断,从而提取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由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具备比较丰富的想象力与艺术细胞,所以其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其他一些院校中,开设经济学的目的则是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从而为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的高层次与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

二、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较慢

通过调查可知,现阶段国内市场上不仅有众多的西方经济学翻译版本,还有大量的国内高等艺术院校自行编写的经济学教材。首先,由于经济学教材在市场中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经济学的水平和种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面对水平各异与种类繁多的教材市场,在对经济学进行选择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国外相关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也被引入到国内知名大学,满足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外引进的相关教材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材版本落后,书中所提出的案例分析很难有效地对现阶段经济的实际变化进行反映。同时,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所出版与编著的教材,往往是国外教材的删节、复制或者粘贴,并且缺失实践案例,很难有效地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体现,特别是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现象的体现。

(二)教学脱离实践

经济学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严重脱离现实,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没有有效地对实践教学进行控制的现象,以及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因此,相关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对经济学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

(三)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严格地讲,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对于其重要性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我国早期所编著与创作的经济学教材中,很多的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批判。截止到目前,对于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三、经济学教学的相关改进对策

(一)理论结合实践

通过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理论结合实践,从而使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缩短。首先,在实践结合理论的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有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务实的学风进行培养。其次,高等艺术院校应该足够重视教材更新速度,从而使新教材成为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纽带。

(二)应用先进的通讯技术

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互联网、录音、影像与视频等现代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地变成高等艺术院校中重要的教学手段。现代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而在视觉与听觉的改变以及信息量扩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使经济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有很多教师把教学模式停留在黑板结合PPT上,并没有使现代通信技术所具备的重要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并充分地对现代通讯技术进行应用。通过媒体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充分的对经济发展现实进行了解,对现阶段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众多经济案例与经济现象等进行收集,构建完善的经济案例数据库。同时,确保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小组学习中,通过所学的经济学分析工具以及原理来开展课堂讨论以及经济案例解析,授课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讲解与评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就传统文化而言,高等学校作为对社会所需人才进行培养的基地,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备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理论中所体现的教育具备正的外部性,高等艺术院校教师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并且蒙上了某种神秘与高尚的色彩。众所周知,很多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等往往都以某某高等艺术院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以及名誉博士等身份自居。由此可知,高等艺术院校中的名誉职称具备非常广泛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高等艺术院校具备可进行交换的众多经济资源。同时,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等社会人士由于亲自参加企业经营与公共政策制定等社会活动,因此拥有着较为广泛的市场信息与社会资源,而该类经济案例以及经济信息则归属于私有信息,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以及教师根本无法获得。所以,高等艺术院校以及社会选择资源交换的手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经济案例以及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获取的途径。

四、结语

第5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活动联合地方文化:多方资源互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流行或者消逝都与有话语权的当权者的爱好和趋向有不可剥离的关系,而品牌的艺术活动的创建也是如此,它与大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和话语权者的要求密切相关。

云南艺术学院自2004年开始,连续九年来设计类专业坚持每年与一个地方政府合作,结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毕业综合实践开展创意设计,打造了“创意腾冲”“创意石林”“创意瑞丽”“创意个旧”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活动。旨在搭建一个设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最鲜活的艺术创意结晶的产品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提供直接的窗口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展示自我、便捷沟通的平台,促进用人单位甄选适合人才及毕业生的高效就业。

各地丰富的地方性的传统文化为学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素材,而学生们富有活动和年轻气息的设计作品又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时尚元素,并将其转化为文化商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并为文化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奠下基础,由此成为该校品牌性的艺术活动,在云南省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这一系列的艺术活动由政府牵线、由地方提供文化资源、由高等院校提供创意资源,多方面联合打造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此类艺术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校园内的范围,而是走出了校园并且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特色性和影响力独树一帜。

校园活动与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品牌

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对高校的艺术教育和对社区文化建设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说是双赢的好事.因为将两者结合既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是高校的需求。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和社区两方面的资源。高校作为城市社区的特殊单位.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团体.又有富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上有着天然和特殊的优势。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既能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匮乏.质量不高的问题,又能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舞台和机会。在实践中。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高校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很多艺术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美术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戏剧协会、吉他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学生艺术社团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宣传精神文明成果,可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

2)举办文艺汇演、文艺比赛。各高校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社区周年庆联合社区举办一些文艺汇演、文艺比赛,把校园里的演出、比赛拿到社区,这样即有机会可以多次展演.还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高品质的节目。

第6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提问艺术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后的愉悦感,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一、营造语文课堂问答的活跃氛围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课堂教学提问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氛围可分为三类,即积极(良好)型、消极型和一般型。而现在,大量的课堂气氛属于一般型。因此,我们要创设情境,通过积极引导,营造活跃的答问气氛,使课堂教学氛围向积极型转变。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与学割裂,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灵感的火花。

二、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问题

课堂教学应变能力是一种比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课堂提问时的偶发事件,不仅关系一堂课教育教学的成败,而且是衡量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心理上的“疑惑”。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惑”时,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例如,你怎么知道……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如在教学《麻雀》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老麻雀站的是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既然是没有危险,又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上?”这样问,学生就把之所以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因连接起来,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及时反馈课堂问题生成的信息

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调节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准确、及时地了解各类学生的学习状况,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体态表情、音调,了解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要注意判断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掌握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在备课时,判断新的学习任务跟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基础间的差距,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建立学生认知发展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某一知识结构方面的补缺拾漏工作。反馈的层次性还要视教师对不同认识水平、不同个性特点和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信息反馈,这样了解的情况才具有普遍性、准确性,教师才能运用获得的正确信息,因人施教,有效地调控教学,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四、用启发性的提问吸引学生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改革中,不少语文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语言或过于冗长拖沓,或过于含糊其辞,造成语无重点,语意不明,令学生听了以后摸不着头脑,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就无从下手,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堂知识接受的效率。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从启发、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而且积极,课堂气氛才活跃。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启发性语言,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和能力训练的进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启发式提问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教师只有在提问时遵循启发性原则,才能正确地解决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关系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说话的机会,根本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发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学生回答喜欢小白兔,因为它爱劳动。有的同学看到小灰兔的礼貌,爱帮助人的闪光处,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回答。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就是要全面改变这种情况,将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由于艺术类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不同,课时的安排也不同。以我们学院为例,专业课程占大多数,文化课时间相对比较少。每周的语文课只有三到四个课时。在这么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我们艺术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就不能像中学一样细致,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只能给每一课“立主脑”,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所教文章内容的特点,教授每篇课文中最精要和最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例如,在学习梁实秋先生《雅舍》这篇散文时,我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为目标,先引导学生认识“雅舍”不雅,再引导学生认识“雅舍”不俗,然后,比较“不雅”与“不俗”,最后说明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梁实秋先生是在战乱之际,只能住陋室,但他偏偏称之为“雅舍”,体会梁先生通过以清贫为乐,以简朴为美,对自己生活环境幽默诙谐的调侃,表现了开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趣以及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度,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关于这一课的其他目标,如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及一些经典的语句,则略讲,或引导学生课外去品味。本人以为,这样抓住重点,一课只讲透彻一个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一方面的能力,比眉毛胡子一把抓,字、词、句、篇“一个也不放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清代戏剧家李渔在谈戏剧创作时,主张“立主脑”“减头绪”,抓住“一人一事”,突出主要矛盾,从而表现剧作者“立言之本意”。本人以为这一理论可以借鉴到我们艺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来“,立主脑”即抓重点“,一人一事”即一课一事。这一理论,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也曾提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通过课堂实际,本人深刻认识到“立主脑”,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每篇课文都有所获,并对所学知识有很深印象,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投其所好”,联系专业

根据在艺术职业学校3年的教学经验,我认识到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很高的热情,也希望别人认同他们所学的专业,如果我们在上语文课时,提到他们的专业,并表现自己对他们专业的认同、欣赏,会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因此,我在课文导入,或中间举例时,尽可能联系学生专业,如此,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如,我在给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上《雅舍》一文时,是如此导入的:“大家看过黄梅戏《家》吗?对剧中的大少爷高觉新有印象吧?”很多同学回答“:知道,侯长荣演的。”“同学们一定看过传统剧目《天仙配》,高觉新的家是成都高公馆,可谓高门大户,董永的家在哪呢?”我接着说。“寒窑!”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董永自己的话说‘: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足基’,同学们认为高家大少爷幸福,还是董永幸福呢?”(我故意说出《天仙配》中那两句唱词,表明自己对他们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有说高觉新幸福的,有说董永幸福的。此时,几乎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了。“大多数同学说董永幸福,可见家不在房子之大、之豪华,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同学们,今天,我们去看看梁实秋先生的家,看看梁先生的《雅舍》。”我收了话题,回到课文上来。从学生的反应看出,这一堂课的导入是很成功的。因此,我在平时上课时尽量联系学生的专业,如讲苏轼的词《赤壁怀古》,我会与学生聊到黄梅戏《小乔初嫁》;学习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我会联想到徽文化,提到韩再芬的《徽州往事》;学习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会让学生联想越剧《祝福》中的阿庆嫂等等。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强项,使学生获得自重感

第8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研究意义

创新就是任何事情都需求保持持续的发展,继续存在的必要手段;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在文章《大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主要说的是创新的灵魂,若是不可以进行创造性革新的,则避免不了灭亡,不可以进行创新的民族,就意味着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民族,举个例子,中国在清朝时期是个闭关的国家,以至于最后国家面临衰败,更让中华民族有着亡国灭种的险境!再说个例子,一个人总是墨守成规,思想固执僵化,也不上进,那么就注定他一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纵观以前的历史,这样的例子到处可见!最大可以谈及一个国家,最小可以说到一个组织,个人也是这样!从而知道创新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传播,包括小学数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如果时间跳转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而教师们的教育概念还滞留在古代,其中包括讲座的方法;并且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沟通方法,仍然止步不前,或是抱着: 老师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决定一切,的态度,当然是不可行的!因此一定要要求老师能不断推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在日益发展的今天,思想教育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的改善。

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的创新,这样做的目标就是一个,即:为适应学生而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让这门学科能够受到同学们的青睐,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独立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学业留下过硬的基础。

二 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1.诱发灵感

灵感其实是一种直觉思维。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会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点子,这就称之为灵感。在认识上它是质的飞跃。它的发生通常都带有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捉到和引发学生学习中闪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巧妙的构思,突破常理的回答,哪怕是一点点的奇想,要及时给予肯定。此外,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产生灵感,这样就可以越过逻辑推理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相关的数学问题,有效的进行引伸

在数学的解答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举一反三,来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总结。这是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我们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的通过某种方法或是某种途径来解答难题,而是通过数学的教育,遇到相似问题,能灵活的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点上应相当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要是全方位的,并不是拘泥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它可作为创新意识培养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要只是要求学生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才会用新的思维解决部分问题。在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营造和假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发掘一些问题。虽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但在严密逻辑的背后创造性问题也会出现。

第9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以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教师教育培养理念为基础,寻找合适的载体和科学管理办法,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从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思政教育、文化素质、德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将学生自我成才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为培养出“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提供一些“方法与对策”。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未来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素质,呈现出个别素质发展滞后、基础教育失衡、总体素质偏差等突出问题。说明高师艺术院校在学生管教方面还缺乏一个相对规范且科学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从艺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双重特征出发,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提供一些合理、科学的方法和对策。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和扭转“艺术生难管”的问题。

一、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高师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在顾及艺术专业人才的独特性的同时,将其个性发展与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有机统一性调和起来。

思想特征:艺术生思想前卫,思想中有唯美主义倾向;接受能力强,但缺乏学习目标;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干扰;情感丰富,自信积极,但看问题欠客观。

行为特征:艺术生注重个性发展,外表、服饰和言谈举止求新、求异甚至求怪,行为上表现出自控能力差,特立独行,散漫,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淡薄。

思维特征:艺术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考虑问题过于感性,易冲动、欠理性,忽视现实基础。

学习特征:专业情结浓厚,文化意识淡漠,“重专轻文”现象严重,这几乎是艺术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

心理特征:艺术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外界刺激敏感,自尊心强,缺乏现实考虑,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群体,不容忽视。

针对高师艺术生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辩证地思考,仔细观察,擅于发现艺术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艺术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带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开展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师艺术院校采用以学校宏观管理为核心,设立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学工部是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学院、系部协作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便于学校的宏观管理、把关,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使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

2.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大多建立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学生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培养出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立下汗马功劳。

3.辩证的认识论,是建立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体系模式的哲学依据

辩证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不穷。这就是认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于无限的全过程。高师艺术院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去粗取精,吸取精华,上升为理论,大胆探索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模式,以指导和加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展需求。

三、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高师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三步曲——“礼、理、情”

高师艺术院校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对策,争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导位置。针对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特征,通过“礼、理、情”的思教理念,将思政教育着眼于礼,寄情于理,情理结合。与学生交流应注重以礼相待,疏导为本,创造和谐自然的谈话环境和交流平台。彻底消除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的不成熟和错误认识,做到耐心细致,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攻其心理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情真理切,情理结合。

2.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任重道远。学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始终坚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同时,应该将思政教育渗透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情感优势和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艺术类课程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3.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替国造士,为民求知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对事业成就的追求。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基石,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深化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诚信责任、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渗透在职业理想教育中,是保证师范生成才的关键。超级秘书网

4.关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敞开心扉,构建和谐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学校中一支高速发展的队伍,其专业的特殊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艺术生自身敏感、脆弱、多虑的个性特征,是大学里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并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心理疾病对学生的危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办法是“事”与“器”的关系,而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盾,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为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