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统计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是必修科目,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而且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还会经常使用到这门课程的知识。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授课教师探讨的课题。本文就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案例法;统计学;教学改革
医学统计学是指利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相结合对医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推断的一门方法学,这种方法在医学专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和进步,许多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医学数据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并借助计算机和先进的统计软件完成了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些科学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医学统计学方法。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且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基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及毕业后仍要长期的使用,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法,比如案例法、任务驱动法或两种教学法相结合等,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要以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课堂上的知识反馈的效果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任务驱动就是给定一个特定的任务作为线索,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在完成每步任务的同时加入进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学到教学内容,有方向、有目标地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学习的热忱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是自己通过思考和探究发现问题,然后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心得,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各个任务,随着任务的逐个完成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且充满成就感,这些都将成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动力。
二、案例法的概念
案例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就是针对每次课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导入并分析已经发生了的实践案例,讲解蕴含的统计学知识、方法和原理,通过实证研究的案例结论阐述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案例法的概念来看,案例教学法具有非常强的实际应用性,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而传统教学方法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教学过程要遵循从典型事例中找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找到比较典型的特征,然后发现事物的自然规律,从而使学生明白客观的物质世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不足,而案例教学法却恰恰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励他们投入到学习中,这也正是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所在。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对象、方法及步骤1.实验对象及方法。整群选取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大三口腔专业)的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40名学生,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75人,对照组65人,两组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的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设定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情景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然后选出一个发言人代表发言小组的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教师讲解之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2.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首先要从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出发,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成了五大主要模块。即: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与相关回归、科研设计模块。根据以上几大模块,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创建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和案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剖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案例准备要充分。第二阶段是根据任务和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提供有效信息。第三阶段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总结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结果和成效。这三个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这种教学模式才是任务驱动的完整体系。3.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两方面的评价,一是从客观方面来讲,直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测试成绩;二是从主观方面来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满意度、认同感以及学习体验。4.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在满足独立、正太、方差齐的前提下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结果学期末用相同的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如下: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90.24±7.73)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83.86±8.71)分,进行成组比较的t检验,t=4.62,P<0.05(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为高。由此可见,实验组采取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教学法要好一些。而且通过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关于任务驱动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非常满意28人,满意37人,一般8人,不满意2人,非常不满意0人,即对任务驱动法教学表示满意的学生占86.67%(65/75),不满意仅占2.67%(2/75),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并认可任务驱动教学法,仅个别学生表示因其不习惯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而倾向于传统教学。
(三)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考1.任务驱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和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在任务中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和吸取经验,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引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所以就更好地构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路,这个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任务驱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有的学生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更不愿意花费多一点的时间在探究知识方面。另外,教师方面若想顺利而有效的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就必须在任务设计、任务选择及课堂组织方面多下功夫,否则就是表面形式新颖但却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要想切实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不仅要启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努力尝试新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多搜集、整理教学案例,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使学生融入这种新型的教学中并发现其中乐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进行自主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对象、方法及步骤整群选取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大三药学专业)的4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35名学生,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65人的实验组和70人的对照组,并且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差异性不大(P>0.05),可以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采取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一个或者多个案例进行引导和探讨,结合教学内容小组间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教师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总结。在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验和问卷调查。而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遵规循矩的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期末采用与实验组同样的试卷进行测验。
(二)实验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学习,从学期末的测验成绩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总体成绩水平在(86.42±9.53)分,而对照组学生的总体成绩水平在(78.22±10.65)分,两组进行成组比较的t检验,t=2.14,P<0.05(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案例法教学更加能提高学生的统计学成绩。在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关于案例法教学”的问卷调查,87.70%(57/65)学生表示比较喜欢且能接受案例教学法,因为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动脑思考还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方式既有利于灵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以及提高措施1.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期末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统计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案例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能够教会学生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选择多种角度和方法;此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案例的搜集工作自身具有局限性,数量不多的案例导致学生没有更加全面的示范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来解决,首先是教师要尽量搜集更多的案例,而且是有代表性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其次是教师要将资料和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熟读资料和思考问题;最后是通过QQ群、微信群、邮件等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我们相信只要措施得力,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就会逐步被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教学和案例法教学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统计学成绩,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虽然这两种方法目前在使用中均存在一定困难和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并做出调整,这两种方法都能给统计学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课题名称:本成果系锦州医科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课题“案例式教学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0ZD00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施红英,黄陈平,杨新军,等.任务驱动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3):233-234.
[2]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35-638.
[3]王玖,孙红卫,韩春蕾等.案例+任务驱动法在医学生统计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1):153-154.
[4]马洪林,王良君,詹志鹏.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式教学法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8):30-3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药学和检验专业需要进行医学统计学授课的两个教学班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确定检验班(102人)作为实验组,药学班(100)作为对照组。
1.2实施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所使用教材相同,教学大纲、授课学时数一致,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对照组实施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即在课件结合板书的前提下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并讲解例题,学生课下做习题练习。实验组实施案例式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授课内容设计案例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
1.3案例式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案例质量是决定案例式教学方法效果的关键,因此课前除精心制作、选择体现教学目的的案例外,应尽可能“拟似医学研究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即注重案例的实用性和真实性,以满足教学内容,并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每个案例设置3~4个问题。课堂传统教学法讲解理论知识后,提出问题,导出案例,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课下10人一组基于图书馆、网络查阅所学知识单元的错误案例,在统计习题练习课上教师引导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1.4教学效果检测与评价两组学生均于医学统计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兴趣及其应用能力。另外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试卷对课程进行测试,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测试成绩。
1.5统计学处理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x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年龄(t=0.843,P=0.400)、性别(2x=0.695,P=0.4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期的医学基础课程成绩类别构成相近(见表1),说明两组学生的一般特征均衡性较好,有好的可比性。
2.2教学效果评价
2.1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和能力为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设计了包含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态度、兴趣和使用能力的问卷,于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各项得分进行t检验,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态度、兴趣及试验能力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于对照班,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2。2.2学生期末考试医学统计学成绩分析基于学生期末实际成绩按照不及格、60~80分、80分以上分成三个档次分别统计(见表3)并对构成比进行检验。
3讨论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在哈佛大学兴起,历经完善,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首选。由于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融合探究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拟合真实教学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推广。
职专医学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为主,该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较少,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存在大的弊端,故而对职专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待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态度、兴趣和试验能力得分经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能力中2个选项两组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各项得分均数均大于对照组,由以上结果可见,在职专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反思前一阶段的教学改革过程,案例式教学方法在医学统计学得以顺利实施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①正确把握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案例分析是在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而传统教学是讲授医学统计学概念、原理和方法中无法替代的教学环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偏重案例教学而轻视传统教学,二者应相辅相成,否则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法实现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目标。②重视案例的设计和筛选。医学统计学案例应根据教学单元内容和目的进行设计,尽量选择与专业接近、学生熟悉的案例,应用使学生有身在其中的案例导入方法,以降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问题的设计应循序渐进,随着基础知识的累积由简到难,统计方法的应用从单个到综合,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式教学法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问和学生的讨论、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活学活用。通过互动,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完成合作式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学生课下多途径查阅错误案例,在习题课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④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鼓励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适时点评学生的见解,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问题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该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并完善教学方法。
【摘要】 目的 为了了解《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医学统计学》考试方法改革的利弊。方法 搜集97~99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的考试试卷和成绩,对试卷从学生成绩的分布、信息难易度、区分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且对该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前后进行比较研究。用SPSS for Windows12.0建立数据库和有关的数据处理。多组间比较根据资料的性质不同分别选用one-way ANOVA和Kruskal-Wallis Test的比较方法,多重比较使用LSD法。两组间比较选用Mann-Whitney Test法。结果 99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的考试成绩低于97~98级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的考试成绩(U=5.702,P=0.000);99级学生中,一系和二系的成绩优于三系的成绩(P=0.011和P=0.033);97级的试卷可靠性好,99级的可靠性较好,98级的可靠性一般;3份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综合评价结果,以99级的为最优(X 2 =7.580,P=0.065);《医学统计学》考试方法改革前后的难度无统计学意义(F=1.885,P=0.163);3年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试卷的全卷区分度考试方法改革后的比改革前的大,97级与98级比较P=0.004,97级与99级比较P=0.007,98级与99级间无差异P=0.435。结论 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学生比较适应于记忆的内容,对实际应用的方面感觉较难;作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作用,发散性的思维锻炼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 考试方法 比较
《医学统计学》是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医学统计学》抽象、难学。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收集了97、98和993级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医学统计学》试卷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可以找出在此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医学统计学》考试方法改革的利弊。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情况简介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课程属于必修专业基础课。在以前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部分(卫生学和统计学各占50%),教学一般是分前后9周2个阶段进行,考试“单科独进”。历年来教研室一直严格把关,认真施教,采用统一命题,闭卷考试方法,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医学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从99级临床医学开始,把《预防医学》分成《医学统计学》和《卫生学》两门课。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的考试,自从98级开始,采用了以“医学实践问题为中心”的方式来出题,结果99级325人参加考试,有75人不及格;98级12人参加补考,有10人不及格,引起了教研室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1.2 资料来源 97、98、99连续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统计学试卷。试卷命题均由作者亲自完成,阅卷均是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统一评分。3届学生在年龄、性别比例和招生来源等方面基本相同。大课任课老师和实习指导相同,判卷按统一标准答案,由任课教师每人1题,公正评分。97、98级学生是以书本课后的练习为作业,而99级一系学生的作业是:从中华系列或中国系列的专业杂志中找一些相关的文献,要求根据所学医学统计学知识对文中所涉及的统计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的选择使用加以 ˇ 基金项目:本项目受浙江大学第六期SRTP项目的资助正确理解、识别其正误并且加以评析,99级二系的学生是以书本课后的练习为作业,99级一系学生老师没有布置任何作业。
1.3 方法
1.3.1 统计方法 用SPSS for Windows12.0建立数据库和有关的数据处理。多组间比较根据资料的性质不同分别选用one-way ANOVA和Kruskal-Wallis Test的比较方法,多重比较使用LSD法,两组间比较选用Mann-Whitney Test法。
1.3.2 试卷信度采用分半信度方法 其计算公式:r S-B =2r 半 /(1+r 半 ),r 半 为分半相关系数,即按试卷奇偶题得分计算其相关程度。分半信度系数0.9以上,可靠性好:0.8~0.9,可靠性较好;0.6~0.8,可靠性一般;0.6以下,可靠性较差 [1] 。计算得97级卫生统计学试卷分半信度系数为0.96。对98级试卷采用克伦巴赫系数法,其计算公式:C=n(1-∑ n i=1 S i2 /S 2 )/(n-1),其中n为试卷总题数,S 2 为考试总分数的方差,S i 为第i题的方差。C在0.5~0.9范围内较好 [2] 。98级试卷信度系数为0.56。对99级试卷采用分半法(按难度相等两半两分)计算其信度:ρ=2r/(1+r),先将n个试题按难度从小到大排列,取顺序号单号为一组,双号为一组,其次求各题的平均分数,然后求这两组的相关系数即为r,计算ρ=0.69,即99级试卷信度为0.69。试题难度是考生对某一试题作出正确回答的百分率,用难度系数P表示。小样本时:客观性试题P=答对该题人数/考生总人数:主观性试题P=考生该题平均得分/该题满分。大样本时:P=(P H +P L )/2,其中P H 为高分组该题的难度,P L 为低分组该题的难度。按难度四级分类法(P>0.8,易;0.65~0.8中等难度;0.5~0.65较难,P
1.3.3 区分度是衡量试题、鉴别考生水平差异能力的重要指标,用D表示。公式P=P H -P L 。本文采用得分率求差法(Johnson法)求全卷区分度:D=X H -X L
N(H-L) ,其中X H 、X L 分别为27%高分组,27%低分组的总分,H、L分别为最高分和最低分,N为各组人数。
2 结果
2.1 考试及总体得分情况,见表1、表2,图1~3。表1 3届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总体得分情况从表1可见,3年试卷的学生成绩总分的总体分布是呈偏态分布的。97、98级的平均成绩差不多,以99级为最低,学生间总得分的差异以99级为最大。不及格率也是以99级为最高。表2 三届临床医学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对表2中资料分析表明,三届临床医学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布是不同的(X 2 =65.469,P=0.000),其中97级和98级间没有差异(U=1.715,P=0.086),99级临床医学学生《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比前两级的差(U=5.702,P=0.000)。
2.2 试卷组成及得分情况 97、98、99连续三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统计学》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以及学生的得分情况见表3。
2.3 99级三系之间的比较情况 99级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二个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F=3.63,P=0.028);一系与二系之间没有差异(P=0.656),一系平均成绩比三系高(P=0.011),二系平均成绩比三系高(P=0.033),见表4和图4。
2.4 试卷质量评价情况
2.4.1 试卷信度 97、98、99连续三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统计学》试卷的信度分别为0.96,0.56和0.69。97级的试卷可靠性好,99级的可靠性较好,98级的试可靠性一般。
2.4.2 难度和区分度 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量化指标。三年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试卷的难度分布见表5。三年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试题的难度无统计学意义(F=1.885,P=0.163)。表3 三届学生《医学统计学》试卷组成及学生得分情况年级 表4 99级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情况 三年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试卷的全卷区分度有差异(F=6.029,P=0.005),区分度以97级试卷为最差(97级与98级比较P=0.004),97级与99级比较P=0.007,98级与99级间无差异P=0.435),见表6。表6 3份《医学统计学》试卷的区分度分布情况年级
2.4.3 3份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综合评价结果,以99级的为最优(X 2 =7.580,P=0.065),见表7所示。表7 3份《医学统计学》试卷中的各小题质量综合评价情况
3 讨论
3.1 3届学生考试成绩均呈负偏态分布,即分布曲线高峰右偏,高分人数较多。《医学统计学》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即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其3届学生考试成绩分布类型是与实际要求吻合的。
3.2 信度表示考试的可靠性,即考试结果是否真实反映考试的实际水平,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误差。一个考生的实得分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凭他所掌握的知识确能得到的真实分数;另一部分是因试题不合理,包括试题难度、代表性、覆盖面、教师编制试题的主观偏见和随意性等因素而影响了成绩。3份试卷中,97级、99级试卷信度较好,98级试卷信度不理想,应改进。可以通过增加同质试题数的方法提高其信度 [2] 。
3.3 3次考试的平均难度分别为0.76、0.74、0.68,与国内关于考试试卷P值在0.60~0.80之间为宜的观点相符 [3] ,可以认为3份试卷难度适中。
3.4 试卷区分度是说明试卷能否反映学生水平差异的指标,区分度好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区分度差则说明成绩是随机的,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98级、99级全卷区分度均优于97级试卷区分度,但是3届试卷的区分度水平一般。
3.5 衡量试题质量的两个指标是难度和区分度。根据难度四分法,97级试卷易题占47.4%,难题占5.3%,易题所占比重过大,使整张试卷显得过于简单,高分人数偏多,成绩呈负偏态分布;98级难题所占比重相对易题大;99级难题所占比重与易题相当。一般来说,整张试卷易题和难题各占1/4,中等难度的试题占1/2,因此应减少97级试卷的易题,增加难题,而98级试卷则相反,99级的难易题分配尚合理。若简单的试题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课程考试题仍可使用。1965年,美国检验专家L・Ebel根据长期经验提出用鉴别指数评价题目性能的标准:区分度D>0.40试题很好;0.30~0.39之间的试题良好,修改更佳;0.20~0.29试题尚可,仍需修改;D
3.6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97级试卷题型符合教学大纲,分析其各型的得失分,满分10分的词解释平均得分8.1分,满分20分的选择题平均得分15.3分,满分70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52.3分,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良好,对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尚可以,综合应用能力相对稍薄弱,可看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欠佳,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融会贯通。98、99级试卷题型全部为问答题,学生成绩均较97级差,也说明了学生在综合应用方面存在缺陷。故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对此,可以采用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自主分析问题。同时,可根据课程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等提高 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工作中,强调平时的作业,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进一步地得到巩固。
3.7 科学化命题。考试是评价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起着调控和指导作用。而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则决定了这一指标的准确度。一套好的试题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具有合适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较好的信度和覆盖度,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故教师应掌握命题技巧,制定命题计划,建立统一的试题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洪汝渝.试卷分析.渝州大学学报,1997,14(3):103-106.
2 毛春元.试卷质量的统计分析.淮海工学院学报,1999,8(B12):86-88.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某医科大学拟开展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教学的2006级和2007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专业包括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和本硕连读,按照实验课分班,分别从这些专业选取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共调查325名学生。
1.2 方法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教学后,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带教老师的要求、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教学时间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对教学的满意程度等,共设21个条目。共发放问卷325份,回收325份,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课带教老师的要求75.4%的学生希望教师年龄在30~50岁之间,68.3%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的学历在硕士及以上,80.0%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的职称在副教授及以上,仅有34.2%的学生希望采用双语教学,87.3%的学生希望1~2名老师带教实验课,见表2。
2.3 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时间和内容的要求86.5%的学生希望实验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86.8%的学生希望实验课多开展相互讨论,96.9%的学生希望采用案例教学,70.7%的学生希望每次实验课时间安排为三节课,72.4%的学生希望实验课理论讲解时间为30~40min72.9%的学生希望增加软件操作方面的实验内容,89.8%的学生希望增加更多先进统计技术和知识,见表3。
2.4 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教学及其教学要
素重要性的认识79.0%的学生认为实验课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96.9%的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94.4%的学生认为实验课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学要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教师示教、分组练习、实践能力培养、针对性辅导、创新能力培养、理论回顾和总结。
2.5 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56.3%的学生对目前带教老师感到满意,但仅21.9%的学生对目前实验课程设置感到满意,39.1%的学生对目前实验课教学感到满意,55.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实验课内容安排少了,见表4。
3讨论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许多高校都把教学评价作为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杠杆[3]。教学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功能,是改进和控制教学过程的有力工具和有效手段。本次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的需求及满意度,尽管学生的评价也有部分偏颇之处,但仍可反馈出重要的教学信息。
本次调查有4.3%的学生对目前带教老师不满意75.4%的学生认为教师年龄在30岁~50岁之间最为合适,80.0%的学生要求带教老师的职称在副教授及以上,68.3%的学生要求带教老师的学历在硕士及以上,87.3%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由1~2名教师带教最为合适。从中可以看出,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课带教老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与目前师资情况仍有部分差距,目前医科院校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的带教老师多为资历较低的年轻老师和研究生。所以,学校一方面要提高这些年轻老师和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多安排副教授及以上的教师带教实验课。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医学统计学; 教学效果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其中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长期以来,传统的医学统计学实习教学一般是在某一章节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安排一次相应内容的统计实习课。实习课上,指导老师在重复理论课内容后再布置相应章节的作业,学生利用计算器套用课本例题格式,参照公式进行统计运算、作练习、交作业。然而这种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的需要。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学中“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差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等弊端[2]。因此尝试将pbl教学法运用于医学统计学的实验教学,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院2007级临床医学d班和e班本科生16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急救医学和心理学作为传统组(即lbl组,83人),口腔医学和儿科专业学生作为教改组(即pbl组,85人)。
1.2 教学方法
lbl组实习教学模式是仅安排学生做教科书上的有关思考题和练习题,pbl组实习教学模式是指除安排学生做教科书上的有关思考题和练习题之外,还指导学生进行医学统计学相关内容的案例讨论,具体过程如下:老师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完成后,将本章节相关内容的案例及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课时提前以小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和准备,实习课时由指导老师引导各小组讨论并做出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两组的授课时数相同,均为18学时。
1.3 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来源地、高考得分等)和认知态度等。调查表在pbl组和lbl组同时统一发放,学生当场填完经核实无漏项后当场收回。
1.4 统计分析方法
资料经统一编码后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由2人2次平行录入,在对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及整理后形成最终分析数据库;数据分析应用spss for windows 12.0 统计软件包,使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率等指标进行资料的一般性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进行两组资料均数和构成比的比较。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本研究共有学生168 名,其中pbl组85人,lbl组83人。两组学生入学前的数学基础(以数学成绩占高考成绩的百分比计算)、性别、来源地、户籍构成差异和年龄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资料的人口学特征上具有可比性,均衡性较好。具体见表1。贵阳医学院学报 35卷 1期严 征等 不同实习模式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表1 pbl组和lbl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不同实习模式的课程总体评价(重要程度)
在回答“你认为《医学统计学》对你今后从事医学专业工作的重要程度?”时,两组学生回答选项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认为“有必要”的比例为最多,“没有必要”为最少。具体见表2。表2 pbl组和lbl组课程重要性和主观兴趣的比较
2.3 不同实习模式的认知态度比较
对实习模式教学效果的认知态度涉及5题,具体内容见表3。经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认知态度在“提高解决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和“促进师生互动”上回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以pbl组的肯定回答比例为高,但其余项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pbl组和lbl组的认知态度肯定回答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及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3]。医学统计学是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贯穿了医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对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何种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要程度的看法并无差异,即均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明确认识到医学统计学对今后医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还有二三成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这可能一方面是因为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医学统计学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某些章节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公式难以辨别和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医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较强,而数学演算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因此学生对学习医学统计学的认同程度低,普遍存在畏难和烦躁情绪,甚至有个别同学表达出“应该取缔”这门课程的过激观点。
虽然目前大多数pbl研究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其教学效果[4~6],然而由于这一方式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出题教师和带教教师的水平及侧重点不同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医学统计学这一应用学科的教学改革目标并不是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关键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知识去解决医学科研实际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学生的主观评价应该是最能直观反映教学的效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lbl组比较,pbl组在“提高解决实际统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促进师生互动”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说明本次以问题为主的pbl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问题的批判思考能力方面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pbl方法为医学生将来在实践中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畏难情绪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医学统计学课程常需要涉及纷繁复杂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学生或教师常常将学习兴趣的缺乏与较低的数学基础联系起来,但本次调查结果却显示两组学生的数学基础并无差异,因此有理由认为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可首先考虑从高年资、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中开展,在学校硬件设施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应淡化计算,注重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学习、统计思维的培养,然后以点带面完成全校学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2)考核方式单一。作为方法性、技巧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统计学来说,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统计学知识的学习水平和运用能力,应转向多形式的评估方法(如笔试、机考等),尤其应大大增加平时(或实习)成绩的比例。例如本次教学改革活动中,不同于lbl法中学生的实习成绩单纯是以每次作业的成绩相加取平均来计分,pbl模式下带教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具体到每一位组员则采取小组自评方式进行,二者结合形成个人的本次实习成绩,这一评分方式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之间和小组内部的学习和竞争,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萍玉,谢书阳.p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9):932-934.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 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8):72-74.
[3]胡刚,罗雯,张芳林,等. 试论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17-318.
[4]徐继承,黄水平,孙桂香,等. 两种不同实验教学模式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26):195-196.
健康网讯: 南京铁道医学院卫生系 周达生 二、统计指标与统计处理方法要合理运用
在各种医学期刊论文中,对统计学处理与统计指标的合理运用问题,已比过去有所重视,但尚存在不少问题。
(一)均数与标准差、标准误的合理运用问题
在医学论文中运用均数(表示各变量值平均水平与集中趋势)、标准差(表示变量值个体问离散情况与程度)和标准误(表示样本群体间差异程度,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地方是很常见的,而达到合理运用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比较两样本统计量时只考虑平均水平(均值),而忽视了离散情况(标准差)和抽样误差(标准误);在正常值研究时,如资料近似正态分布,应当用均值加减K倍标准差(X±KS)来确定95%的正常值范围(K根据样本大小查K值表而定),应当标明标准误,而错用了标准差等。如《正常小儿三种不同剂量及正常成人50微克PHA皮试反应强度研究》一文中写道:“正常值范围为均值±2×标准误”。井写道:“小儿50微克组:均值±2×标准误=2.01~18.1毫米”。显然是错误地把标准误当成标准差用作估计正常值了。
(二)正常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临床正常值确定方法依资料频数分布类型而定,主要有两种:一是均值加减标准差法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二是百分位数法,适用任意分布资料。此外,角度资料(如脑血流图、心电图等的角度数据)运用圆形分布法,Poisson分布资料用Poisson分布法,正偏态分布资料用对数正态分布法等来处理。现今全国发表的一些医学论文中,正常值方面的问题也较多。引一些实例加以研究。
如在《迁延性、慢性肝炎患者植物血凝素皮试应用价值的探讨》一文中写道:“正常人甲组156人…平均值±标准误为15.4±0.4mm(平均值上标准差为15.4±5.6mm)。”那么,正常值是角标准误与标准差咖个统钎量来计算的呢?是加减1倍还是2倍标准差(或标准误)呢?作者均来说明。
又如《正常儿童尿游离α氨基酸氮的测定》一文,对1~13岁(分四个年龄组)125名正常儿进行研究,在正常值研究设计及分析时存在三个问题:(1)样本含量不足: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测定值仅据15人的结果而定正常值,显然是不妥的。作者针对各组结果矛盾现象,在讨论中两八提到“可能因例数太少,不能切实反映客观规律的缘故。”若按不同性别、年龄组确定正常值,一般要求每组100~12O人方能悦明问题。(2)错把标准误当作标准差用作估计正常值范围:文中说:“1~13岁正常儿童的游离α氮基酸氮/总氮%的均值可信限为:1.30±3×0.036,即1.19~1.41”。这里将标准误0.036当作标准差用作估计正常值了。正确的应是:“游离α氨基酸氮×l00/总氮%的95%正常值范围为1.30±2×0.4=0.~2.3。这里0.4是标准差。正常值范围在正态分布资料时,如考虑到样本大小及把握度,最好表达为单侧:+KS或-KS;双侧±KS。式中K值表(见周达生:医学问答,中华儿科杂志(4):245,1980)。(3)按性别、年龄组制订正常值问题: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年龄组时,两组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可用F-Q检验,若差异显著,则需按不同性别、年龄组分别制订正常值。
(三)联系与因果
在临床实验研究中,经某种处理(如治疗)后受试对象出现某种反应(如治愈),并不能肯定是因果关系。有时比较两变量之间关系时,虽明显相关,但也不能断言其间有因果关系,只能说有一定统计联系(苏德隆:联系与因果。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3:106,1979)。在医学论文中甚至有不作相关回归分析就胃然下类似结论的。要了解有无因果关系,有时可进一步作回归分析(当然因果可表现为回归关系,但呈回归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四)多组多级小值频数处理问题
在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常遇到多组多级(R×C表)小值频数的比较,论文中大多忽视此类数据的合理统计处理,主要问题有:(1)未加适当统计处理,不考虑抽样误差而凭表面数字差别就轻易下结论。(2)处理方法不恰当。对此类数据可采用超几何概率计算法(见周达生:医学科研中乡组小值频数统计处理方法探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211,1980)、薛仲三氏X3检验公式(见薛仲三,医学统计方法和原理。366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78)和秩和检验与等级指数法(黄镇南:等级型资料的三种统计分析方法,湖南医学院,长沙,1980)等。
(五)零反应的统计处理
两组计数比较,若一组有零反应,即出现0%或100%情况时,可用零反应公式处理。
如《病毒性肝炎中医辩证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初步探讨》一文,作者对19例迁延件肝炎中医辨证与淋转测定结果作了分析(原文表3)。由于作者对数据未作处理而下结论,不少信息失落,有些矛盾现象难以解释。原表3中有三处出现有零反应,宜分割后列出三个四格表,用零反应检验法处理。本例为双侧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定力0.25和0.005。从三个四格表分析结果看,仅气虚与阴虚淋转测定值之间差异显著(P<0.005),而正不虚与气虚和阴虚问差异均不显著(P>0.025)。从而提示在虚证中还要区别对待,只有气虚者免疫功能才显著地低下。这样可使文中矛盾现象找到合理解释。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概率论;本科生;教学改革
一、课程背景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为解决医学实际问题而对医学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断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1]。该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应用概率论等数学知识与医学实际科学问题结合。其主要目标是在随机偶然事件中找出其中潜在的必然性,即随机事件的客观规律性。例如,判断某种新疗法是否对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不同年龄的病人对某种药物的反应是否一致等问题。医学统计学在20世纪2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近几十年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与数据分析领域得到极广的应用。可以说,没有医学统计,就没有医学科学研究。统计在医学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技能,因此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数医学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医学统计这项重要技能对于今后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都至关重要。所有统计都是基于概率论基础的,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小概率事件在单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的原则。采用类似反证法的思想,首先假定0假设,然后基于概率论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如果该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则认为对应显著性水平上0假设不成立。该过程设计较多的概率论知识,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缺乏概率论学习的系统性,难以理解统计学基础原理部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类相关专业学生中属于学习较为困难的科目[2]。因此,相对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等专业课程,医学统计学更多地侧重于统计方法的介绍,着重了解各种现有统计方法,如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的适用范围与具体操作。
二、教学问题分析
那么概率论等数学基础的缺失对于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是否会造成影响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项教学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试验对象为贵州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共49人。在第一次教学课程时发放概率论试卷,对学生当前概率论知识水平进行简单测试,为保证试验的双盲,对试卷进行封存处理。在所有教学课程完毕,期末成绩出来之后对概率论试卷进行批改。然后统计学生的概率论知识水平,这里采用偏相关分析概率论分数与医学统计学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其余非数学类课程平均成绩作为协变量放入用于排除学生个体因素,例如学习努力程度等的干扰。统计分析后发现医学院护理学学生医学统计学分数与概率论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统计学试卷分为理论部分与上机操作部分,学生概率论分数与上机操作部分总分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部分试验结果显示学生本身的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后续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不仅影响了医学统计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在看似不相关的上机实践操作中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足而对本门课的学习信心产生了影响有关。
三、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一)教学内容1.增强基础数学内容教学从本门课的教学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概率论等基础数学知识水平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医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有其特殊性,课程较多。在此基础上增加概率论等数学基础课程会进一步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导致整体学习效果的下降。因此,本论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内容的教学,如古典概率、概率密度函数、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律等内容,在相关课程开始之前安排对于基础数学内容的教学。2.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从教学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同时发现医学统计学实践操作部分的学习效果也与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相关。而实践操作部分教学内容实际是不需要数学基础知识的。这提示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的欠缺可能导致了对医学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对整门课程学习的信心不足,导致对全部课程学习效果的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淡化,但该部分的淡化并不意味着对理论推导过程的不重视,而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浅出,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而不是大段的公式推导,例如,统计推断的过程可以采用和数学定理推导中的反证法进行类比的方式,如下表所示,而不强调统计推断的数学推导过程。让学生简单理解其思想即可,不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关键词:案例教学;传统教学;医学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23-02
医学统计学是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基础,以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药卫生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门应用型学科[1],是医学科研的重要工具,已成为我院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是,由于该门课程概念抽象、公式多、逻辑性强、与数学联系紧密,被许多学生认为是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而且,即使在圆满修完卫生统计学课程后,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作为一名医学统计学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参与,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为基本形式,将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现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2,3]。我们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环节中,现将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将我院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4个班级随机分成试验组2个班级和对照组2个班级,试验组2个班级共有学生85人,对照组2个班级共有学生102人;试验组和对照组人群在性别、生源、年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个班级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所选用的教材、授课内容、课时(32学时)均相同。
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即“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后布置教材上的部分习题,学期结束后采用卷面考核,考核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计算题。试验组采用新的授课方式,即“案例式”教学模式,课堂上除了教师讲授外,还要学生讨论实例分析,实例来源于教师以往的科研数据,课后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查阅临床论著中的统计学使用方法,学期结束后采用卷面考核,考核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考核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原始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计算题)。课程结束后根据考核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同时进行课堂满意度调查。
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0双人录入数据并核对,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一般性描述和统计推断。
二、结果
1.学生对课堂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对照组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8份。除了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
2.教学效果比较。试验组卷面总分100分,选择题24题48分,判断题10题20分,计算题2题32分;对照组卷面总分100分,名词解释5题15分,填空题15空15分,选择题20题30分,判断题10题10分,计算题2题30分。两组资料进行总分、计算题得分、选择题正确率和判断题正确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三、讨论
1.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除了适应性方面两组人群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方面均是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令学生满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接触较多的是传统教学法,现在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很快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喜欢案例教学法。
2.案例教学组学生考核总分为71.07±12.69,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考核总分的66.35±15.13,且有统计学差异(p
3.布鲁纳曾经说过:“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求知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通过调查对照组102名学生发现(收回问卷98份),认为医学统计学值得学习的学生只有13人,占13.3%,这就要求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这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要上好第一堂课,可以多举一些成功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医学统计学的巨大用处,让学生觉得这是值得他们学习的一门课程。
4.教学的效果不仅与学生有关,与教师也有较大的关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魅力,平时需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充实自己,在生活中要搜集跟统计学有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专研不同的教学方法,寻找更完善、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启光,陈炳为.医学统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预防医学;统计;案例式教学
预防医学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1],该课程的开设顺应了医学模式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研究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3]。但是大量调查发现[4],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的过程中普遍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很难保证,医学统计学部分学习时表现尤为明显。主要原因w现在该部分知识点抽象、枯燥、不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觉得学完没有用,也不会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被用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动画PPT的应用[5][6]、统计软件的使用[7]等等。其中案例式教学[8][9]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以掌握基本统计思想为基础,探索统计学案例的设计思路,更大程度保证教学质量。
一、统计学案例应用现状
在统计学教学中,现有案例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以专业案例为主,如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但是专业性太强,高职高专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很难理解;
2)所用案例生僻,不典型;
3)以趣味统计学为出发点出版的著作多为外文翻译,多以股票、战争等题材为主,很多学生未必能领会其中含义,故不适于中国学生学习;
4)仅有少数兼具趣味性、生活化的案例,但未成体系,也没能兼顾其延展性。
故现有统计学案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有一定借鉴性,但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二、统计学案例设计思路
结合教学目标和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笔者认为统计学案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
(一)恰当性
案例的选择要恰当,一方面要符合知识点讲解需要,有助于同学们的理解;另一方面要与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不至于让同学们花时间去理解案例,增加学习负担。
(二)简单性
用最简单的案例阐述复杂的统计思想。比如总体和样本,就可以用喝汤的故事来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体会其含义。
(三)趣味性
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完成起来自然积极性更高,能事半功倍。在统计学案例设计中也应体现这点。统计学原本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容易厌倦.如能将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网络热门话题引入课堂,应该能极大程度的提升学习兴趣。
(四)生活性
统计学往往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很多同学不能理解学习的意义,觉得学了没处用,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但其实统计思想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比如平均数、医学参考值范围在平时见得最多。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设计案例,比如求职、看病等,让同学们体会到原来这些生活问题都是可以在统计学找到答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思路,我也以此为原则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并在学生反馈中获得一定好评。但是要想将其体系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步怀恩,王泓午,赵铁牛,等.PBL 在网络环境下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4):89-90.
[2]章志红,上官致洋,林少龙,等.临床专科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97.
[3]周舒冬,李丽霞, 郜艳晖,等.以案例为中心的卫生统计学教学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4):27-28.
[4]许辉茹.预防医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0,31(1):1-4.
[5]吴骋,罗虹,马修强,等.运用教学动画优化医学统计学教学[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3):455-457.
[6]曾芳芳,方积乾.基于Flash的《医学统计学》动画课件的研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421-423.
[7]金松玲.应用SPSS统计软件,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