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

第1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就业流失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要改变农村落后的状态,就需要加大农村的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大学“村官”的实施就像一股新鲜血液,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大学生村官流失的现象,这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势必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一、 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基本概况

2004 年均招聘人数为数百名,截至2008年底我国大学生村官的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人。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介绍,近10年来, 四川省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 现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任村(社区)干部的不足500人,流失率达70%。

二、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的原因

有关学者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村官的高流失率做出了几种解释:

1.工资待遇偏低。据调查,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800元至1000元,扣除社会保险后一个月本科生发到手也就870多一点,专科生更低只有770多,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

2.适应性差。大学生村官从学校走向农村,面临角色转换这样一个重大的变化会有些不适应,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甚至会无所事事。

3.培养不到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有的农村对大学生村官根本无实质上的培养,任其“自生自灭”导致大学生在农村发展前途不明朗,发展空间不大。

4.上级组织截留,致使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到达基层组织。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成为乡村教师,有一部分直接进入乡政府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实效,浪费了人才资源。

5.农村的排外。由于受中国农村传统宗族政治文化的影响,当地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极度排斥。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6.大学生的心态没有放好。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困难问题,只是将考取公务员,担任村官当做是一种权宜之计。

三、当前大学生村官发展所面临的机制困境

1.选拔机制不尽完善。在选聘的过程中,太过重视知识的层面而少了对知识运用的考察,导致选聘了不少“高分低能”的所谓的优秀的人才。

2.大学生村官管理虚化。“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表现十分突出。这样不仅农村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而且明显不利于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与其自身发展。

3.大学生村官的合法地位缺乏法律确认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行政村的干部从本村村民中选举”。而国家给村里安置大学生村官,不符合村民自治的要求。合法性问题对大学生村官的影响并不显化。

四、使大学生村官“复苏”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村官高流失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改进:

1.政府可以将大学生的档案和户口转至工作地,让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地位。在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选择回城工作时,在落实户口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结合不同类别的农村实际,制定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标准。

2.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有热情,但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河南省人大代表、清丰县委书记吴新普认为:政府应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自身的不足,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同时,建立“3+1”帮带学习机制,即以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帮带为主,以自主学习为辅,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每年干部培训范围进行集中培训,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3.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大学生的技能素质。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大学生村官政策,保证高素质的人才留到农村。高校还可以通过广建社会实践基地的方式,组织模拟管理,为大学生创造了解农村、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

4.提供保障,拓宽大学生未来之路。一是兑现落实已出台的考录乡镇公务员优惠政策;二是打破传统,破格提拔任用在农村工作中成绩突出,扎根基层认真干事的大学生“村官”到乡镇任职;三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让其走自谋创业发展之路;四是将那些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继续留任村里。

5.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的培养。首先,引导大学毕业生更新观念,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具体要做到“六勤”:耳勤、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腿勤。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驻村,不打着“镀金”的招牌,做“走读生”,真正进入村干部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安勇.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农业经济,2007,(06).

[2]唐士其.国家与社会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魏范青.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张昭.大学生村官怎样融入农村[J].乡镇论坛,2009(,28).

[5]王凤青.引导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J].乡镇论坛,2009,(28).

[6]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2009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第2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一是多渠道培养,助大学生村官成长。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多渠道开展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学理论,依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打牢政策理论基础;长见识,现身说法,对其进行农技服务、矛盾化解等群众工作方法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全面熟悉和做好农村工作奠定基础;提能力,安排他们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处置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工作,帮其提高做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多岗位锻炼,助大学生村官提素。坚持“下派上挂相结合、双岗锻炼增素质”的思路,全面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大学生村官。“下派”就是在村级组织中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村党总支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职务岗位,进一步加强他们在基层一线工作能力素质的提升。“上挂”就是采取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的方式,适当抽调大学生到乡镇学习相关业务知识,让他们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不断提高开展农村工作的整体素质。

三是多角度帮扶,助大学生村官成熟。建立乡镇领导、机关老干部、村干部“3+1”帮带机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力帮带。乡镇领导当好“思想导师”,及时掌握心理动态,着重加强思想引导,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大学生村官坚定服务基层的信心。机关老干部当好“理论导师”,负责在开展群众工作中传授交流沟通、政策引导、情感建立和维系等经验方法,提升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技能。村干部当好“工作导师”,帮助大学生村官摸清村情户情,熟悉村规民约,学会处理日常村级事务,提升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3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本文主要从当今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之后的就业难点出发,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对策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全国各大高校因为扩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难”问题,现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因此,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实施和有组织的、有计划地“大学生村官”计划。通过一些列的考试选拔工作把具有一定世界眼光以及相应文化知识的优秀大学生引向我国的基层农村,帮助他们就业的同时,不断加快解决我国所遗留的“三农问题”。总而言之,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氛围中让大学生“村官”更加深入我国农村,把有优秀大学生不断引向国家基层的这个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之后,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社会各界人士认真商榷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困难

根据我国近些年对大学生“村官”心理的初步调查以及分析来看,在我国的大学生“村官”中,尤其是即将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当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造成了他们的再就业困难:一是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把到村任职这项工作作为是“曲线就业”的一种铺垫,虽然着眼长远但却从不立足当前,有一定的“混日子等机会”的思想;二是受我国当地农村自然条件以及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状态下相对显得较为滞后,在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的去向方面,一般政策仅仅局限于国家公开考录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选聘以及在当地继续留任或者转入当地的见习岗位等四条不同的流动渠道,但是却没有给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提供出一些自主创业的优惠条件;三是现在的大学生“村官”在激励机制以及整个系统方面还不是很健全,也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了一些不良思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进而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四是现在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合同期限较短。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合同期限为3年,如果续聘1年之后,也就只有4年的期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4年的服务合同期间内对本地的乡情、村情以及社情虽然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工作期间也掌握了一定的当地基层的工作方法,但是却因为合同服务的时间较为短暂,即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也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加之大学生在服务期满之后再就业还比较的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时候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五是服务期满之后的大学生村“村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的时候一般不能够有效、充分的发挥他们在服务期内在基层工作时候的长处,因此,很难做到“人尽其才”。

二、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大学生“村官”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尤其是对大学生“村官”在选拔工作、培养以及使用、管理、待遇、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作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所在的各县乡单位也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不仅如此,大学生所在的单位要积极的实行相关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并由大学生所在的乡镇党委根据该生在平时的工作状况以及现实表现,分别采取述职以及民主测评等不同方式对该生进行综合的评定以及思想工作的鉴定,并依据相关的综合评定结果,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方便今后用人单位在挑选时进行考量。

(二)强化、培养、帮带,大力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和素质

不断加强大学生“村官”在任前以及任中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列入正式的干部教育以及培训的中长期规划中来。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邀请一些县、乡、村的领导以及外地优秀大学生“村官”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介绍自身经验,现身说法,并经常组织当地大学生“村官”到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较好乡镇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在掌握当地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以及基层工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较好地成效。

(三)加强信息支持,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当今大学生“村官”在获得相关就业信息等渠道方面较窄的实际困难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相关乡镇的组织人事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电话等现代化渠道,为当地的大学生“村官”提供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特岗教师等岗位考试的招考信息,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推荐一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参加选调生考试,进一步的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就业面。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解决越来越多优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构建出大学生“村官”就业的系统工程,如何引导当今大学生正确对待“村官”之后的就业问题,是我们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参考文献:

第4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违约;退出

自2008年大学生村官计划全面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但在施行过程中,也暴漏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大学生村官“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角色,背离计划初衷的工作现状,得过且过的工作心态,以及由以上问题所导致的村官违约流失现象的出现。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性运行,除了需要正视大学生村官计划所遇到的问题外,还需要寻求有力的举措,建立服务期内的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施行初衷。

一、服务期未满的大学生村官违约流失

大学生村官上岗之初,一般需要签订为期3年的聘用协议,聘期结束后,按照《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择担任村干部、考取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5条出路有序流动。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大学生村官选择了服务期内违约,提前退出大学生村官岗位,或是隐性违约,人浮于事,得过且过。据笔者调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也代表着违约的三类大学生村官。

其一,大学生村官的“跳板”心理。这一“跳板”心理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目的具有一致性,均是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从宏观上为立志于投身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提供建功立业的平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某些大学生的“跳板”心理则是从自身考虑,借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跳板”暂时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进而进一步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这一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身在曹营,心在汉”型,一旦机会出现,必然选择退出。

其二,尴尬的工作角色。也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要么在镇机关里打杂,要么偶尔去自己所属的村庄逛逛,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也无法融入农村。工作的身份无法获得周围的认同,总被别人看做临时的志愿者。有感于自己尴尬的工作角色,情绪上失落,就想着早一天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寻找更有价值的工作岗位。这一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反差失落型”。

其三,经济压力大。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许多男性大学生村官均反映生活压力大,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仅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进一步满足自己成家立业的需要,而且待遇缺乏激励机制,看不到未来。现实的生活压力,也使得这部分男性大学生村官提前离开岗位。这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压力山大”型。

对于大学生村官所表现出来的违约倾向,绝大多数的当地乡镇政府则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为大学生村官违约大开绿灯,甚至为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提供便利,设置专门的学习空间,减少或是不安排工作。这样的态度也助长了大学生村官违约现象的出现。

虽然,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但无序的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现象,将会显著的蚕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应有之意,有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根基。因此,针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流动的主观需求,有必要建立动态的退出机制,一方面,满足部分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意愿,另一方面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动态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观价值取向的客观要求

前文已述,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类型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主观价值取向并不是为了融入农村,建设农村,而仅仅是将大学生村官作为“跳板”,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这种主观上的价值取向将在客观上导致退出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不确定性增加。人的主观价值取向具有稳定性与多变性相融合的特点,人的逐利性与自私性是这一矛盾的根源。因此,通过宣传教育,大学生也许会产生投身于大学生村官事业的美好憧憬,形成相对稳定的主观价值取向,但是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这一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进而转向多变性。而客观的判断标准无法准确获知或判断大学生村官主观上的真实想法,也即无法完全杜绝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的现象。为此,必须正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现象,建立相应的机制予以规范,实施一定的措施予以引导,尽可能的确保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和作用发挥。

(二)实现大学生村官设立初衷的需要

李源潮同志在给大学生村官李伟、戈新化、王红兵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初衷在于建设新农村、培养基层人次,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

服务期未满即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现象的出现,明显违背了这一初衷。不仅如此,由于大学生村官是通过选拨性笔试、面试聘任的,是有名额限制的,中途退出的大学生村官不仅使自己放弃了投身农村、建设农村、成长成才的机遇,更是剥夺了那些真正想投入农村、建设农村而考试不利的大学生的成长机会。一边是浪费机会,一边是渴望机会,而没有机会,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从这一层面而言,建立动态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就要及时剔除投机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不合格大学生村官,从而为更需要的大学生提供成长空间,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初衷,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

三、实施大学生村官动态退出机制的思路

(一)合理变通合同期限,明确违约责任

当前,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均需要与当地人才中心或是乡(镇)政府签定为期3年的村官聘任合同。但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聘期内即选择离开村官岗位,而且违约责任几乎为零,三年的聘期形同虚设,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大学生村官中途退出的问题。面对形同虚设的三年聘期,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时,有必要合理变通大学生村官的聘期。笔者认为可行的思路为第一年为基本聘任期,后两年为弹性聘任期,三年后大学生村官按照《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示的五条出路,实现有序流动。

第一年的基本聘任期中,依法明确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大学生村官和聘任单位均有权放弃村官或是辞退村官,而不承担任何责任。明确一个月的试用期目的在于给尚未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工作职责的大学生村官一个缓冲期,这也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试用期内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情况,及时开始大学生村官的第二轮补招工作,补招可以依据第一轮大学生村官选拨笔试、面试的综合得分排名,在退出名额内依次聘任新的大学生村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村官事业的大学生第二次机会,将更合适的大学生村官招进了,将不适合的大学生村官送出去。试用期过后的基本聘任期内,则要明确违约责任,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违约成本。两年的弹性聘任期,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志于投身农村建设,而不得志的大学生村官设立的。他们有着投身于农村建设的热情,但性格、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却不适合在农村发展,因此设立较长的两年聘任期,在弹性聘任期内,大学生村官可申请离开大学生村官队伍,而不视为违约。

(二)建立评价体系,回归“村官”本色

不可否认,许多大学生在报考大学生村官时有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跳板”思维,曲线就业的心态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报考动机。而之前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毕业学生中途退出后成为公务员,进国企、进事业单位的消息又间接的强化了这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出于追求就业率的考虑,大学一线工作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是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短暂性肤浅认识及对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的集体缺失。实质上则是大学生村官在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本身的不完善造成的。

据笔者对连云港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很多大学生村官缺乏归属感,认为自己仅仅是服务期三年的匆匆过客,周围的人也多有这种想法,认为大学生村官不是“村官”,仅是短期服务的志愿者,呆不久,也呆不下,因此肆意截流大学生村官为机关各部门打杂。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不仅是对当前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灵活变通,更重要的是以动态退出机制的建立,倒逼村官角色的回归。

在两年的弹性聘用期内,要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回归,建立双管齐下的评价考核体系则是必须的。所谓双管齐下,也即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考核和对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政府的评价考核。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于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引导、工作安排等,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考核则在于其服务的农村事务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成效。倘若以此思路能将这两类考核落到实处,即使不能形成大学生村官人人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景象,也能看到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体验农村、服务农村的身影,从而达到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设立初衷。

(三)设定流动方向,积极引导

前文已述,一年的基本聘任期是附带严格违约责任的大学生村官考察期,目的在于规避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而后两年的弹性聘任期则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种关爱。对于确实无法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大学生,与其强制性的摁住他们,将其限制在本已无缘的大学生村官事业中,不如适时的干预,积极引导他们去寻找符合自己职业取向的新工作。

其实,当前许多乡镇政府已经在开始这项工作,比如设立专门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室,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等。这些措施不是不好,也不是不能做,只是进行得太早,无意中扰乱了大学生村官的志向,搅动了他们本就不安分的心。因此,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对大学生村官未来职业走向进行积极引导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流动方向的设定,流动岗位的选择,职业取向的干预、必须针对两年弹性聘任期内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而且这种引导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提前离岗的大学生村官,为保障其基本生活,应发放一定量的离岗补贴或补发两个月工资,以淘汰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对于各阶段考核优秀、表现突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且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应出台政策鼓励其续聘大学生村官。并对续聘的次数和年限进行明确规定,续聘达到一定年限,考核优秀的,直接转为基层公务员”。

参考文献:

[1]崔家新.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连云港地区为例[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2]黄金辉,杨富坤,韩冬梅.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与优化途径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2(06).

第5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培育

一、引言

2010年,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下达2010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的通知》中,明确2008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补助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由10万名增至20万名,2010年全国新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2010年5月10日,中央组织部《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指出引导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通过留村任职工作、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五条出路”有序流动。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大学生在工作展开时有些困难。本研究认为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就需要提升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胜任力。

在我国人事部制订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指出,国家公务人员应具备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九项能力。仲理峰、时勘(2002)[1]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表明威权导向、仁慈关怀是我国家族组织高层管理者独有的胜任特征。郑学宝,孙健敏(2006)[2]从知识、素质、能力、个性特征等四个维度,构建县级党政领导胜任力模型。胡星月(2009)[3]认为基层党政干部核心胜任能力主要由8个维度构成,包括沟通协调能力、自律性、执行能力、识人用人能力、分析认识能力、敬业性、个人特质、决策能力。

二、胜任力模型构建

为了研究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最需要的能力素质,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检索法和访谈法,收集大学生村官核心胜任能力的条目,并对相近条目进行归并编码,提取合理指标,经过一次预调研后,修改并完成问卷设计;然后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问卷发放回收。最后,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构建适合大学生村官的胜任力模型。

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以四川省的全国百强县双流县、国家级贫困县阆中市、中等水平县乐山市五通桥区等为研究样本。涉及三地53个镇村级单位,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村官、村委会干部、乡镇干部等。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02份,无效问卷18份,回收率为91.4%,有效率为94.4%。

2.统计分析结果与讨论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个数提取,共有10个。但某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为严重,超过了50%。剔除个别初始解过低的因子,重新设定提取特征根的标准,指定提取4个因子,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较理想。本次因子提取解释总变异量的52.129%,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得出大学生村官胜任力的主要因素。

根据题项的含义将抽出的四个因素分别命名为F1“综合能力素质”,F2“文化素质”,F3“思想理论素质”,F4“人格品质”。

3.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基于胜任力因子以及相关胜任特征构建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如表2所示。

在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中综合能力素质是核心,文化素质是基础和动力,思想理论素质是关键前提,人格品质是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村官这四个维度能力的培育。

三、大学生村官的培育机制

培养和造就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育,是全面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研究在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以村官胜任力因子为切入点,探索大学生村官的培育。

1.建立“3+1”帮扶机制

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大学生村官的综合能力素质不足,导致其不能很好的处理。为了促使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建立乡镇领导、村干部、农业大户共同帮扶一名大学生村官的“3+1”帮扶机制,即乡镇领导一对一指导、村干部一对一帮扶,农业大户一对一农业技术指导,帮助村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发挥作用、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承担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和应对处理一些复杂事务中提升实践能力、应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

2.多形式提升“村官”能力

大学生村官的培育需要结合农村实际,为其创造更多的能力提升机会,采用田间劳动、现场办公、理论知识培训班、党团组织生活、高校培训、网路课堂、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多种培训形式,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综合能力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人格品质。四川省采用10大实践基地菜单式培训。各级组织部门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按需设课,因人施教,采取菜单式选学,每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轮训。市(州)、县(市、区)委书记亲自授课。

3.立足源头,加强高校培养

(1)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本村在读大学生,鼓励其定向回村作为村官后备力量,特别是在拥有农业专业的学校,加大培养力度,开设农业技术及管理的相关公选课,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学习、接触农村知识的机会。

(2)建立校地合作机制,高校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理论学习课堂。在高校校(重点在涉农院校)专门设立“村官班”,对村官常年常规进行任前、任中的免费培训。让村官定期回学校进行农业技术、经济管理、政治理论以及政策法规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其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

(3)进一步做好高校每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地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为希望将来到基层工作的学生提供一个假期实践的平台。“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真正走入农村,感受农村,学习处理农村问题的方法,这对提高大学生村官职业素养帮助极大,为将来大学生进入村官岗位提供了平缓的过渡期。

4.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我国大学生村官素质,就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化的目标管理机制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重要一个环节。

首先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形成一套权责明确、程序明晰的工作规范,增强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的程序性。其次建立村官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在乡镇一级设立专柜,由专人负责培训图书、资料、文件的整理工作;建立培训专家个人档案,进行微机管理;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培训日志,随时记录培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再次建立新型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后备队伍来培养,从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02).

[2]郑学宝,孙健敏.县级党政领导正职胜任力模型研究[J].中州学刊,2006(01).

[3]胡星月.关于基层党政干部胜任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领导科学,2009(01).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成都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成都市村干部胜任力及培养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

第6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__县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工作,处处可见科技特派员的身影,他们走村串巷,为群众解读政策、推广科技技术,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的职能模范带头作用,为全县农业科技普及撑起一片天。

为切实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因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理论知识学习入脑入心难问题,__县科技局组织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宣讲队深入全县11个乡镇和相关科技型企业进行相关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让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通过学习、借助网络,将科学知识在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同时,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群众在生产、创业过程中急需掌握的技术,并认真汇总、收集相关科普书籍,向群众免费发放种植和养殖要点小册子、致富光盘等,积极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坐不住、看不懂、学不进等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为协助__全县科技工作大发展,__科技局组织全县优秀科技特派员参与“我为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与老党员、科技致富能手、星火带头人、贫困户、科技计生户等交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帮助解决制约__科技工作发展的根本问题,把好脉搏,拔除病灶,有效推动了全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针对__有些乡镇(村)科技人员缺乏的情况,__科技局先后选任33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级科技特派员,结合乡镇(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研究开发10余项科技项目。同时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先后举办科技讲座62班次,在33个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开设科技专栏,共计编发科技资料等3862册(本),营造了浓厚的科技致富氛围。

__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园5个,带动知余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像__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并峰、李素亭、张宁超等,他们先后发展了并峰种植合作社、叠峰花卉种植合作社、宁超草莓采摘园等科技特派员创业园,这些园区正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产业龙头。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当好农民经纪人,并按照“市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推动了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截至目前,__大学生村官牵头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其中10名大学生村官成为联系农户与市场的经纪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领域。

第7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大学生村官计划这几年仅是一个开端,该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得有失。无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从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们的角度,大学生村官工程凝聚着太多的目光和期待。

“近年来,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较快发展,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007年江苏省分管农村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在大学生村官部署大会上明确提出,选拔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是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2007年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开始面向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选拔1011名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苏北地区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并开全国之先河,全部列入乡镇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此次活动引起了社会和各大高校的强烈反应。而其他各省市为吸引各类高校的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基层工作,也开出了多种优惠政策。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

选派大学生到基层其意何在

“找工作太难了!”这是淮阴师范学院2008届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就业重压之下,很多同学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报名应聘“村官”,把就业的目光从城市转向农村。如果能让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农村,既能缓解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更贴近民生,更利于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利于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村真正需要的是能扎根农村、专业对口、热爱农村的大学生,而不是为了解决户口,为了优厚待遇和“混日子”的大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学生“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贵在一个“新”上,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大学生年纪轻,知识新,朝气蓬勃,干劲十足,适合在农村搞创新性建设。相比其他村官,大学生“村官”是具有现念、现代管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新型领导干部,他们可以凭借聪明才智带领越来越多的农民发展致富,以他们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知识,影响和培养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纵观历史,每一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弄潮儿,当代大学生已经不是过去的“书呆子”,他们有着互联网一般的脑子,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更具有全局性的思考高度和广度。新农村建设任务最艰巨、最繁重,需要能够吃苦耐劳、大胆创新的时代英才,大学生理应当仁不让。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未来的管理者,我们国家的未来非常需要一批懂中国国情,精于实践的管理型人才。在农村这块最基层的广阔的天地里,浓缩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大学生可以深入百姓家,亲身到地头,帮农民想出路,求发展,和农民一起体验市场经济中的苦辣辛酸。

当然,缓解就业压力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然而在他们选择职业时,常常会想到的是既能表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又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然而一些职业却往往与他们意愿所违背,有了工作却不肯就业。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持续上升。

有资料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尚存在着干部来源单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高校毕业生思维活跃、专业知识较为扎实,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本领较强,创业创新的热情也较为高涨。吸引有志青年到农村创业,不但能缓解农村人才紧缺的困难,更能加快农村经济的“脱贫致富”,逐步实现小康社会。选派优秀的大学生到达基层,可以为农村送去专业知识、帮助村干部拓宽思路,更新观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组织农民搞好生产,为农民探索致富的途径从而提高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可以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

目前,大学生村官存在专业知识不对口,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的情况。记者通过对江苏苏北五市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一系列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说不清楚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在专业知识结构上,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只是凭着一腔热情来工作,缺乏对工作的整体思路。

“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专业和学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欠缺。部分大学生和农村没有任何的专业联系,只是拥有一个大学生的光环,对在农村工作欠缺心理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储备。”一名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

大学生到农村,一些诸如职务晋升、工资发放、福利待遇、各种保险的缴纳、档案和户口的管理等待遇问题,是个现实问题,大学生去农村的“钱途”与“权途”,远远不及在城市内光明灿烂。此外,“跳农门”也是一些农村学子上大学的重要目的,所以很多大学生在城内“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而不愿意“倒退”去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农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不愿去农村,诸多现实令人尴尬。

当村官是“机遇”也是“挑战”

今年江苏省全面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7687名应届大学生毕业生踊跃报名,最终1670人入选,其中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获得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的占80%。

这些村官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扶持三农建设,或许他们应该借鉴一些已有经验。

张天然,江苏省徐州铜山单集镇洪楼村的党支部书记。7月18日,在江苏省欢送167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仪式上,就不忘为乡亲们推销产品:“一定要到我们那儿去吃粉丝!”

小张是去年江苏省选派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干部,她是学外贸英语的。刚到村里时,她上网搜索了大量信息,反复比较论证后,与天津一家公司驻徐州办事处联系,争取到该公司的合同,引导村民发展黄瓜制种业,村民人均增收了600多元。她还与临近的肉鸭屠宰场签订了协议,引导村民连片建起60多个鸭棚。

今年3月,她又把村里的粉丝专业户整合起来,争取到一笔创业基金,成立公司,注册了商标,并按环保、卫生要求组织生产。5月,她被选为村支书。

已成为村民“主心骨”的她说,大学毕业生确实可以“在富民强村中彰显作为”。她告诉那些赴农村任职的青年伙伴们:“到农村去任‘村官’,是我们在人生关键阶段的正确选择!”7月18日,在江苏欢送又一批新“村官”到农村任职的仪式上,小张的介绍赢得众人的掌声。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边听张天然的发言,边点头赞许。梁保华说:“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广大农村正在经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巨大转变,迫切需要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专长的新农村建设者。” 参加完7月18日的欢送仪式,江苏省团委书记练月琴表示,也许到农村任职的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里不是最优秀的,但像张天然这样“在富民强村中彰显作为”,在参与建设新农村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将会是农村最优秀的人才。

“他们精神风貌良好,工作积极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再就业。”提起大学生村官,种植大户刘宝平掩饰不住对他们的钦佩,“我们这里有的大学生还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成了团结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说,有志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学生,应该到农村基层岗位上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希望清华毕业生到苏北农村去,那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对有志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的大学生们,是一场难得的“及时雨”,也是一种挑战。

■言 论

让大学生“村官”发挥更大作用

大学生村官流失给社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如何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安心扎根农村,而且切实帮助他们在服务农村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挑选村官时要多考虑一些因素。

“如果是农民,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又没有编制,工资跟他们相差一两倍!”尴尬的身份让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工作时常常被人歧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大学生村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协助。

此外,在一些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编制问题,早就已经被很多人关注,江苏阜宁县31名大学生村官在阜组字[1999]107号和阜人发[1999]48号文件上清楚地看到:“凡选派到农村和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也就是说,“村官”可以享受在编乡镇干部同等的福利待遇。

但10年来,他们除了每个月领到的几百块钱工资以外,就没有别的福利,没有岗位奖,没有下乡补助,逢年过节只能空手回家,过年当月如果没有及时发工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困难。“对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可提拔到有关领导岗位任职;乡镇机关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空岗缺额补员时,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优先录用。”文件同时规定任职时间为3至5年。现实情况是:10年来还没有一个可以直接从“村官”队伍调进政府部门工作。

工作范围有限,权力有限,使部分大学生村官成为放羊状态。当记者问到“在解决农村问题上,你真正发挥了多少作用?”时,一些村官表示自己平日最多的就是“帮助书记村长打打材料,在镇里做做杂事什么的”。当初应招的时候,文件说得好,大学生也是热血沸腾。但是一旦录用了就会发现,除了文件外,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下去前没有足够的培训,自己对当地的情况、如何做工作、工作的困难一无所知;下去后没有人管、没有人问,有问题也不知道找谁去问;由此也就很自然地推断出来,“自己就是认真完成任期后也肯定是没有人管”,这样就不免悲观失望。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些拥有社会背景的富家子弟,则是利用大学生村官作为往后仕途的跳板,这种现象在大学生村官中被称为“富人镀金”。一些权势的关系户基本垄断了升职、调迁的机会,对那些没有社会背景的大学生是很不公平的。同样是努力地去拼取,最后却败在金钱权势上,这本身对大学生从政就是一种很恶性的影响。

大学生村官的流失本就是可预见的问题,不仅因为经济待遇偏低,还因为大学生村官未必都能实现出自己的价值。不少大学生村官都不是本地人,对所工作的农村缺乏良好的感情基础和人际关系支持,在沟通上、情感上很容易和村民产生一定的隔阂和疏离。在待遇偏低、沟通不畅、个人理想的实现受阻时,大学生村官的流失也就在所难免。

第8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像许祯祯这样被多个部门相中而“身兼数职”的大学生村官,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正成为基层站所“争抢”的对象。

担任妇女工作信息员,是许祯祯的第一份“兼职”。“刚下村时,手头的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幸好,3个月后,妇联聘我当妇女工作信息员,一下子有了方向:从关注妇女儿童入手。”接下来,她花了1个多月时间,走访办事处所属的8个行政村、120多户农家,写成一份《农民工留守妻子状况调查》,随同一份“贫困儿童档案”,提交给了仪征市妇联。

调研报告上交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却让许祯祯怎么也定不下心来。“好多人家,一个妇女留守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忙好家里的地,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压力都很大。我们村靠着园区,有的妇女想做个工,文化水平低又没技术。”脑子里盘算多天以后,她找到了铜山办事处的劳务公司,专门开办一个“留守妇女技能培训班”,让想做工的留守妇女培训一结束就近安排做工。她还利用自己学中文的专长,开办了“留守儿童辅导班”。就这样,她很快跟村民们打成了一片。

仪征市妇联主席孙金文介绍,仪征市从大学生村官中聘用了24名妇女工作信息员。“基层妇女干部文化层次较低,随着农村的发展,妇女工作力量日显薄弱,而这些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高,又处在基层一线,可以说,很好地充实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力量。”

如果说,妇女信息员是做好妇女工作的“耳目”,那么,大学生村官在法院系统担任“四大员”,则成为帮助基层法院把矛盾化解在源头的左膀右臂。

2010年10月,仪征市全面开展法官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建活动,请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法庭“特邀调解员”“法制宣传员”“民情信息员”“执行联络员”,法官担任村官的“矛盾化解协调员”。就是在活动中,陈集镇沙集村党支部副书记戴隆国与陈集镇人民法庭庭长林洪飞结了对。

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陈集镇准备以回购的方式关闭13个私人小水厂,小老板拿着当年的购买合同漫天要价,致使这一“关厂”行动陷入僵局。

戴隆国想到了自己的“对子”林洪飞。跟这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法官沟通后,他们决定,请法官提前介入调解。由林洪飞拿着政策和法律条文,对照合同,逐条与小老板商议,而戴隆国在村里连开3场大会,请党员、村民组长、村民对“是否同意回购水厂”“以多少价位回购”进行表决。一边是法律的约束,一边是民意的取向,几个小老板终于同意原价出让,一场原本可能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通过非诉讼方式就顺利化解了。

“在乡镇,一两个法官管十几万人,案子多得根本办不完。让大学生村官来结对,可以说多了一个前沿哨所、添了一条臂膀。”林洪飞说,农村干部的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服务跟不上,经常因处理不当导致社会矛盾。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一定实践水平,办事“讲法”。

第9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

初衷是什么?

这次公选,办法是市里拿的,第一关实绩考试由各县区组织,第二关笔试、面试在市里进行。这样的创新设计,我们有几个初衷:

扩大基层干部人才来源。农村年轻干部紧缺,但补充渠道单一。我们要将经过磨炼、基本成熟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扩大基层干部人才来源。

解决大学生村官的成才问题。2007年至今已有7个年头,我们培养、积聚了一批接地气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应该给他们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实现这样的初衷,我们的设计要体现出一种导向:干得好就能考得好。要让干得好的,在第一关就能脱颖而出。谁干得好?受认可的人干得好:担任村干部情况体现村干部、村民对他的认可程度;创业情况体现他带民致富方面的工作受到认可;考核成绩体现县、乡、村三级对他的认可情况;受表彰情况体现上级的认可。实绩考试考的是硬件,也是突破干得好、考不好怪象的关键一步。

考前半天,我们安排报考人定点调研村庄、城镇建设情况。笔试题以农村、社区工作对基层干部的新要求为出发点,让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的调研情况写论文。

而面试题则分社区、村庄两块工作实际,大学生村官选其一作答。我们的面试考官都是县区、乡镇的基层干部,没有市里坐办公室的干部,这也体现我们的实干导向。

我们的考试还体现竞争性。19个副科级岗位对10个县区,最少的县区仅有1个名额,最多的也只有3个,全市符合报名条件的有320多个。我们不能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专门设置岗位,让大部分人很容易进入公务员队伍,我们需要他们有竞争能力。

总体来说,这次公考题量不大,但是分量很大,大学生村官可发挥的余地很大,真干的一定能说出来,有的说得相当好。

不考申论?

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公选,我们单独命题,不再沿用传统的行政能力测试、申论等单纯的知识性考题。我们要体现导向,让他们看到实干的希望。

会有什么改进?

这样的考试我们不会一年一次,隔几年来一次,因为大学生村官流动性强,时间短不一定能培养出那么多优秀人才。

以前,我们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直接给资金。以后,要看到他们的创业项目落地、并获取利润才给予贷款利息补贴,以保证创业是真干、实干,避免激情上项目后自生自灭的情况发生。这样的做法也体现一种导向:创业者要慎重选项目,要有恒心做下去;如果不创业,坚持做好村务工作也很重要;不强调都去创业,不搞一刀切。这样的创业扶持改进关系到下一步的公选设计。下一步考试,要加入村务管理成绩,不创业而干得好的人照样有前途,而这一次的创业分量体现比较重。

下一次考试,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细化考虑,加入其他积分项目,调整各项目分值比重,会更切合农村、社区实际工作中更多的内容,比如:对农村的了解程度、心理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