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时作业范文

课时作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时作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时作业

第1篇:课时作业范文

【理想答案】

1、导引;载着;慈爱

2、jǐ;pá;yú;liáobìn

3、濯;玷;誉;碌碌

4~5:C;B

6、示例:第一节连环使用了四个比喻,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前两个比喻为后两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漫漫黑夜里,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行人的路;理想像路一样,引导人们走向光明。所以,这节中心意思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7、略

8、示例:理想是星,导引前进的方向;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断线的风筝,摇摇摆摆,不知归宿。

9、B

10、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11、诗人将自己对理想的赞美、期盼之情寄托在晴日、春*之中,它们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年代,要抓紧行动。

12、A孤独苦闷(绝望自卑)。

B萌生希望(看到希望)。

C重拾信心(重启心门)。

13、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

14、实指的“门”:

(1)少年的家门;

(2)老人的家门。

虚指的门:

(1)少年的心门;

(2)人们的信任之门。

15、提示:(1)主人公是“少年”;

(2)主人公是“老人”;

(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能陈述理由即可。

【袁隆平的“寻梦园”答案】

1、忽然;突然;竟然

2、jí;suì;pèi;xiǎng

3、睿;憧憬;蕴;淳

4、D

5、(1)要解决全世界人民吃饭的问题,造福全人类。

(2)他所追求的有着“淳美境界”的伟大事业以及为完成这个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精神。

6、略

7、C

8、(1)“美丽”的园艺场、少年的梦——“美丽”的记忆、永远的梦幻——“美而”的憧憬、终身的誓愿——义无反顾的追求、神话般的奇迹一一两大心愿、更淳美的梦。

(2)“神话”形象地说明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是一般人难以研究出来的。“始终”与“40年”相呼应,表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领域一直起先导作用,突出他“杂交水稻之父”的地位。

9、(1)开篇“从没想过”“似乎也没有必要”表明二者的确毫无关联,引出下文。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2)用翔实准确的数据说明他创造的是神话般的业绩,赞颂袁隆平的杰出贡献。

(3)“美丽”一词语意双关,既指下文袁隆平所说园艺场的美丽,更指袁隆平梦想的“美好”、内心的“美好”和成就的辉煌。

10、C

11、(1)~(3)×;√;√

12、袁隆平是一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著的伟大科学家。他少怀志向,心系大众,献身科学,执着追求,不畏艰辛,不懈奋斗,不断追寻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是一个思想和精神境界都很高尚的人。

13、81岁诞辰,友人为他举行欢宴,而他本人却不能参加,这一情节有力地突出了爱迪生的忘我工作的精神。

14、钟情于科学研究是他一向的品质;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

(或:研究橡胶是他从事的全新的学科);为了美国的发展

(或“为改变美国橡胶靠进口的状况“)。

15、用光明和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爱迪生引导世界走向光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后人对爱迪生的敬仰之情。

16、(1)勤勉忘我的工作态度;

(2)为全人类造福的远大抱负。

【航天女英雄答案】

1、yān;shùn;tòng;bèng;diǎn

2、觑;簇;截;渺;坠;翼翼;峻;邃

3、(1)跃跃欲试

(2)簇拥

(3)面面相觑

4、BD

5、因为让教师去开创普通人航天的道路将吸引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

6、(1)健壮专门

(2)寻常

(3)寂静

7、(1)“终于”一词表现了人们对“挑战者”号升空期待已久的心情。

(2)儿子具有和妈妈一样的优秀品质。

8、这说明麦考利夫的英勇壮举鼓舞了更多的勇士,他们要继承麦考利夫的遗愿,完成进一步探索太空的事业。

9、神圣;光荣;严峻;激动;强烈;永远

10、(1)教育孩子们要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贡献。

(2)一方面指麦考利夫乘坐的飞船的名字,另一方面,她是第一个将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她将冒着生命危险在太空中给美国几百万孩子讲两节课,这都极具挑战性。

(3)这样一种精神,将影响着下一代,不论民族、不论地域、不论国界,因为探索宇宙是整个人类的事业。

11、史考特给妈妈鼓气,祝贺妈妈竞争成功,把心爱的小青蛀送给妈妈,表现了对妈妈的关爱;麦考利夫的英雄品质给了儿子积极的影响,儿子鼓励妈妈,也具有一种英雄气质;写史考特对麦考利夫起了陪衬作用。

12、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13、(1)突出汉斯的精神。

(2)救援工作的困难。

(3)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14、突出汉斯参加救援的坚决。

15、(1)安慰母亲,不要为他担心。

(2)突出汉斯去救援的决心。

16、突出母亲担心汉斯回不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体育颂答案】

1、(1)皮埃尔•德•顾拜旦;法;现代奥运之父

(2)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2、jī;zhuó;sù;cù;mēn

3、曦;惕;逾;矫;谐

4、(1)容光焕发

(2)无与伦比

(3)深思熟虑

5、略

6、高尚;卑鄙;堕落

7、(1)突然,出乎意料。

(2)狡诈的计策。

8、(1)示例:你像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

(2)略

9、既指形体的匀称协调,更指精神道德的高尚健康。

10、B

11、(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体育给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生命的活力。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体育锻炼不仅本身存在着排忧解闷、振奋精神的作用,而且能使人精力充沛地投人工作和学习。

12、略

13、褒扬;贬低

(意思相近的词亦可)

14、略

15、一个人要有自信心,要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

【长城万里行答案】

1、(1)愿望

(2)闯;走;爬;涉

2、jī;zhuó;jié;pō

3、拓;慨;戈;博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C

6、文章就是要写“我”的梦,表达“我”的理想、和追求。有了梦,才有了实现梦的“长城万里行”,二者是理想与行动的关系,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有了两个梦的交代,后文“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不显得突兀。

7、穷;荒凉;沉睡;生机;认识;热爱;开拓

8、(1)这里指坚持不懈。

(2)勾勒、描绘。

9、略

10、从历史和文化内涵方面举例。

11、C

12、(1)~(3):×;√;√

13、继续行走,继续写作,为祖国建设尽绵薄之力,去实现自己人生的追求。

14、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个徒步走完象征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为了领略长城的雄伟气势,了解长城过去、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她理等方面的情况;使更多的人了解长城一带的西北地区,热爱大西北、开发大西北;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对意志的磨炼。

15、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

16、(1)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

(2)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

17、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第2篇:课时作业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相互渗透、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我一直努力着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一、高效的课堂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是我国语文教育沿袭已久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隔阂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诚可谓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不厌其烦。可见,我们要毫不犹疑地摒弃旧的不合适宜的教学模式,创建生动活泼的语文新课堂。

1、唤起情感,主动学习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高效的语文课堂要求老师备足课,上课有亲和力,有情感感召力。教师运用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高效课堂。这样教与学就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2、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会抓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每天必须给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进程便会流畅的多,轻松的多。

3、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4、运用多媒体、创造力和幽默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语文学科的人文和工具性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无疑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一剂良药。多媒体工具的音频、图像可以创设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而具有创造力和幽默感则是对语文教师的较高层次要求。创造力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产生求知识的愿望。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二、有效的作业

要牢记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必须使之不断地被强化,强化的方式之一就是作业。所以,课后布置适量的有针对性的作业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1、 当堂反馈

当堂反馈可以将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辅导和布置作业,真正做到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会再是学生做无用功。我校目前所用的课案教学其中以缓解就是“课堂反馈”,每一节课设法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检测与评改,在最佳时间内完成新授任务,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当堂达标检测应采用低起点、变题型、抓重点、小题量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就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教师教的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都可以一目了然,根本不用担心教学目标有没有完成,更不用担心教师非满堂灌不可了。

2、适量布置

备课时先设计好要布置的作业,而且自己先做一遍,使每次作业都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增强作业的针对性。适当布置作业,不太多的作业只有落实好了,效果才会比题海更好。因此,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到许多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和学生的学习信息,为教师组织新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同时教师批改作业也促使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督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坚实的基础。

3、个别指导

教师在集体讲评时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的错误,课后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错误可进行个别指导,听听他的自我解释,了解他的思维过程,无法自我解释的或集体讲评后还不懂的地方给予及时的启发、点拨,以使他们及时跟上班级的整体水平。

第3篇:课时作业范文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3—0048—01

课程改革尽管涉及到教育教学领域的诸多方面,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是关键所在。而有效设计预习作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笔者发现,预习作业的设计是很多从事教研教改的教师不太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谈一些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历史预习作业的价值

预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自己熟悉教材并完成预定目标的学习任务。但长期以来,预习经常有意无意地被广大师生所忽视,即使布置了预习作业,其形式也无非是让学生看书或者做几道练习题,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有关资料显示,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下,84%的作业为练习性书面作业,72%的学生没有机会完成实践性作业。可以说,作业改革的滞后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课程与教学改革,成为了阻碍素质教育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预习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历史学科作业改革的理论依据。

历史预习作业的价值是训练,是巩固,还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抑或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呢?这一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历史预习作业的价值,从短期来看,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长远来看,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历史预习作业的分类

1. 常规作业。(1)学生通读教材,划出教材中关键的字、词、句。(2)编写学习提纲,绘制知识结构图。(3)完成练习册上的书面作业。(4)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等。对于常规预习作业,学生必须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全部检查,也可以有选择性地检查,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完成与否。

2. 自主作业。自主预习作业形式包括历史小论文、历史模型与多媒体课件制作、课本剧表演、参观调查与主题演讲等。自主预习作业可以有选择性地完成。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完成质量如何,可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的等级制评定形式。

三、历史预习作业的设计

1. 从形式上来看,最好是单独编写作业项目。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合理进行调控,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历史预习作业项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课标要求、会考条目、重点难点、知识结构、知识填空、同步检测及趣味拓展。课标要求项目主要是列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每一课时的要求。重点难点项目下要列出每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结构最好由学生自己构建,特别复杂的,可让学生以填空形式完成。知识填空是对课标要求和会考条目内容的具体化,主要是通过填空巩固基础知识。同步检测可参照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按照课时编写,用比较科学权威的标准进行检测评价。趣味拓展是指采用有趣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当然,也可以把历史预习作业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2. 从与教材的关系来看,历史预习作业要紧扣教材内容,但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如,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 漫谈欧洲历史上的统一,谈谈对某一历史人物的看法等。

3. 从涉及的学科来看,历史预习作业要以历史学科为主,但也可以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如,将预习作业内容延伸拓展到政治、经济、军事及地理等相关学科,引导学生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第4篇:课时作业范文

关键词: 高中美术鉴赏 实践式作业 设计方式

作业是连接教与学的交汇点,是沟通师与生的桥梁,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也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从小学到初中,美术课上的动手实践一直不可或缺,然而到了高中,这一形式似乎越来越被淡化。高中美术鉴赏对知识和理论的侧重可能是原因之一,作业形式偏重语言表述,课堂气氛容易沉闷,“隐性逃课”者大有人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①对教师而言,要改变“一言堂”,将实践与鉴赏有机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让学生接触各种工具、材料,体验多种创作形式,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获得从其他学科中难以得到的艺术经验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鉴赏力和创造力。结合自身教学,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课实践式作业可包括下面几个形式:

一、以临摹与再创作丰富美的体验和感知

将鉴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美术作品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等形式要素进行自我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美,深入发现和理解作品的内涵。美术鉴赏课中的动手实践重在丰富体验、促进审美,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绘画水平。一般高中生的绘画能力普遍不强,对于画画有畏难情绪,实践作业的难度系数不能太大,临摹作业可以临摹局部,让学生选择画面中自己认为最美、最有意思的部分,比如原始彩陶上的漂亮图案、埃及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佛教造像中安详沉静的面容,等等。

在名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是学生很喜欢的作业形式。湘版美术鉴赏《新的实验》这一课中就有毕加索的《宫娥》和培根的《号叫的教皇》等作品,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号叫的教皇》,学生形容“仿佛能听见尖利、刺耳的叫声”。优秀的改作给名画带来二次生命,这给了我启发。于是后来的课上我留出一些时间给大家进行名画改作,有作品《蒙娜丽莎》和蒙克的《呐喊》供学生选择。这两幅作品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也是艺术家们争相“恶搞”的对象。上课前我将作品用软件进行处理,打印成浅色的黑白稿发给学生,这样绘画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就可以在底稿的基础上自由的添加和创作,而不必为如何先画出人物形象而伤脑筋了。我的要求是:独立完成作品;表现独特感受和奇思妙想;快速、简洁地表达创意;主题积极、健康。收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蒙娜丽莎和《呐喊》中的人物变身成了法老、忍者、环保卫士、和平使者……背景改成了汽车尾气或者飞机大炮……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

二、与生活结合,进行写生、创作和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教学中我试着从生活中挖掘课程素材,融入艺术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体验和认识,将美术创作内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使美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讲到具象艺术,我让学生试着画一些形状简单的生活物品,学习一些透视和明暗色调的表现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画家是如何创造出三维立体形象的,这对没有专门学习过绘画的学生是个全新的体验。又如《变幻的自然万象》这一课,我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漫步校园,对着风景写生。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分析自然景观和建筑的布局特色,指导构图,激励学生捕捉和表现那些平时被忽略掉的美丽之处,教学楼、拱门、喷泉、雪松、假山等都成了学生用心描绘的对象。这样的实践机会还有很多,比如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中鼓励学生创作一幅自画像;在欣赏原始陶器后请学生设计一件有独特器形、图案的陶器作为家居摆饰;在《战争与和平》这课中引导学生创作反战主题的海报或漫画等等。作为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还可结合实际进行签名、校服、班徽校标、校园雕塑等的设计,展现学生的无限创意和对生活的美好构想。

三、感受多种工具、材料与创作手段

爱玩一直是孩子的天性,高中生也不例外。绘画形式的作业做多了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这时应为学生展示多种创作材料媒介与手法,让学生在游戏一样的氛围中体验和创作,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作欲。

比如在《各异的风土人情》这一课中,我以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专题欣赏,课程中教给学生简单的折纸、剪纸方法,跟学生一起现场剪纸,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剪出人物的身体和四肢,组合成简易的皮影造型,学生上课的兴趣很浓厚,气氛热烈。又如,我国的书法篆刻艺术博大精深,是很好的实践内容,但需要一些工具材料和场地的支持。我想到了橡皮章,可以让学生简便易行地体验篆刻艺术。于是我制作了教程,在课上现场示范和指导雕刻要领,学生则为自己的名字找好相应的字体,进行布局和设计,上课时准备好橡皮、美工刀、铅笔、白纸等材料就可以动手雕刻自己的印章了,当印章落向纸面的那一刻,我看到学生的脸上成就感十足。

四、以多样化的活动触发审美体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除了传统的静态作业方式,通过动态作业――美术活动深化鉴赏体验,将课堂作为展示能力与个性的平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想,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途径之一。表演模仿、演讲、辩论、参观展览等等都是活动作业的形式。

一直以来,一些学生对美术课不甚重视,认为高考不考美术,上美术课是浪费时间。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美术课,爱上美术课?我决定让每位学生做“两分钟演讲”,主题是“生活中的美术”,内容自选。虽然演讲中不少学生的表现还很生涩,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语言不够简洁,幻灯片图片过多,幻灯片字体太小……但我还是很欣喜地发现,大家都很在意自己在演讲中的表现,都精心制作了PPT课件,内容范围挺广。一些选题让我印象深刻,除了学生喜爱的各种动漫作品介绍,还有例如大自然的色彩、六合农民画、汉服、原宿森系……从学生的口中我听到不少新名词,也感到自己更了解学生的喜好、需求和个性,课堂中的沟通和交流更自然。通过演讲学生了解到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美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对美术课的态度。

作业的设置离不开适当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对实践式作业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多鼓励,不挖苦;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和愿望。其次,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反馈要及时,u价要真诚。相比作业本身来说,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是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最后,要注重作业展示,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总之,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构建美术鉴赏课堂新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意作业的多层次与可选性,作业量在精而不在多。实践式作业以实践促体验,以评价促发展,为学生展示才能和个性提供平台,为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提供更多支点和动力,是打造高效美术鉴赏课堂的途径之一。

注释:

①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6.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课时作业范文

误读一:认为“课后零作业”=“零作业”。

不可否认,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很好手段,也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良好反馈,但如果作业过多,学生来不及完成,最后为了交差就走上抄作业的道路,那么作业可能起的就是反作用,至少作业作为教学检测手段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作业多不多不是老师说了算,而应该以学生的标准衡量,而且不是每门功课的任课老师说了算,而是看9门功课合在一起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在调查中发现有学生说如果作业不做,考试就不知道怎么答题了。其实课后零作业不是学生不做作业,而是把作业前置到课堂上做,这样作业就不可能很多,这样教师就必须精选习题。当然这个课后零作业也可以打个引号,一个星期布置一次作业,每次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这个应该也可以算“零作业”了,而我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让零作业彻底零到底,也就是平时和放假都没有作业。

误读二:认为该模式下学生不做作业,教师不批作业,是教师偷懒、不负责任。

因为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读了9年书,从来没享受过作为考试科目的功课可以不预习和零作业的,更不用说作为高考科目的高中生物来说了。所以在今年9月份开学的第一课上我说要尝试该种模式时,学生都惊呆了,完全不敢相信,一部分学生认为我是骗人的,或认为我想偷懒,不负责任。但之后期中考试的成绩让学生知道我其实是很负责任的老师,为了能让他们减负,我付出了许多。下面是我摘录的高一某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实施三个月后的评价:“一开始零作业这种想法在我们头脑里是想都不敢想的,在我们眼里高中就意味着作业+作业+作业,无止境的作业也许就是一开始我们眼里的高中生活,但自从上了高中的第一节生物课,我们伟大的东哥告诉我们生物会实行零作业的时候,我们新高一学生的人生观都颠覆了,怀着这种‘赴死’的心态,我们就走进了我们东哥的课堂。你的教学模式在以前真的就是闻所未闻的,一开始听到零作业的时候,我们也还在怀疑会不会没了作业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成绩,谁知道刚好相反,同学们好像上课都认真起来了,以前那些上课睡觉的同学也被你犀利不失内涵的言谈、轻松幽默的氛围所感染纷纷都向你投来钦佩的目光。”也有老师和我说你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教育局教学“六认真”要求,不批作业你不是偷懒吗?我想说的是现在高中生的作业不是少的问题,而是太多了,学生的作业压力很大,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江苏省教育厅多次发文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但真正又有多少人这么做呢?课下不批作业也不等于课堂上不批作业,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相反,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并对之进行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误读三:认为该模式只有在特定的高考模式下才能实施。

有老师对我说现在的高考模式就要变了,你这个模式只适合于现在小科目算等级的情况,如果一旦小科目也算分数,那么是否意味着该模式的终结呢?想想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算分数和算等级是有点区别的,在一定分数范围内都是一个等级,而分数是实实在在的,达等级容易,算分数难。但我认为教学不仅有老师的教而且有学生的学,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如何学很关键,是被动学还是主动学呢?教师课后不布置作业,不等于学生必须不做作业,学生可以自己看看书和找题做,这就是所谓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没有一个考上本科的孩子是通过被动学习取得的。其他科目也可以通过减少作业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哪种高考模式下,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是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而该模式无疑会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而教师要做的是:一边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一边设法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该就是一场革命,不仅要“革教师的命”,而且要“革学生的命”。

误读四:认为该教学模式是为学生学习语数外三门主科服务的。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小科目尝试该教学模式,无疑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为学生学习语书外三门主科留出了很多时间,对更多学生能够考进本科帮助很大。下面是我摘录的高一某两位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实施三个月后的评价:一位学生说:东哥的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教学方法,我很喜欢。他让我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学习三门主课上。另一位学生说: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零作业”,所以觉得零作业很新奇。我认为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在忙碌的学习环境里实行零作业不仅可以让我们挤出更多时间花在三门主课上,更能够让我们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的是这样吗?零作业的目的仅仅是给大科目让路吗?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重视程度、智力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等都有一定关系,当学习时间达到了一定数量后,学习成绩将不再提高,这叫学习时间的饱和点,这时候决定学习成绩的因素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其他因素。大科目无论在课时安排上,学生重视程度上也与小科目有很大不同。这时候再增加其学习时间作用不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效果显著。“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教学模式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是:让教师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让教师从批作业中解放出来,由“主动讲解”向“被动倾听”转变;让学生尝试进行课堂学习方式改革,由“被动听课”向“主动思维”转变。改变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的通过“题海战”提高学习成绩的观念。

误读五:认为学科特点导致只有生物可以尝试该教学模式。

很多老师和我交流时谈到生物可能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才能尝试“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教学模式,因为学科的特点不同导致很多学科不可能尝试该种教学模式的问题。当然不同的学科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策略会不同,但作为高中的一门考试科目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一般都是掌握一定的原理、方法,识记、理解和应用的过程。生物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首先确定了它不仅需要理科的思维,而且需要文科的识记。没有哪个教育家说过学习生物可以不用做作业,也没有哪个教育机构规定生物不需要布置作业。市场上各科参考书的模式基本和生物是一样的:知识梳理,例题详解、课堂适应性训练、课后强化训练等栏目。这无疑说明生物和其他学科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基本是一样的。还有不管是学测还是高考,每个科目都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上也都会有考点分布,学测和高考的出题也都遵循考试说明上的考点。如果能研究考点与考题的关系,也就可以对考试了如指掌,这样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就会更大,上课效率就会更高,也就不必看到试卷就想让学生做,这样对题目的精选也就有的放矢了。2015年被南大理科强化班提前录取的南京一中学生陈竞嘉说:“化学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特别,他一直给我们灌输一个概念,化学靠自觉,作业带着写,虽然在作业布置上‘放养’,但老师在课堂上讲起测试题来分外精细,老师讲试卷的速度非常慢,甚至有过一堂课讲一个选择题的记录。”可见还是有化学老师在作业布置上也在向“零作业”靠拢。再说学生对其他科目老师采取该教学模式也是有所期待的,下面是我摘录的高一某位学生对该模式的评价:“高中作业繁多再正常不过,但是还好有生物的零作业减轻了点负担,有时希望所有科目都采用,但好像有些不现实。”不过我欣喜地发现,其实在我们学校除了我,还有一些学科的老师也在尝试此种模式。我想教师只有不断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愿望,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第6篇:课时作业范文

1.辩论式作业。即讲完教材有关内容后,结合所学内容,组织专题辩论会。由教师提出辩题,让学生自愿分成正方反方,然后根据各自的分析理解,并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论据,辩论前可集体准备辩词,以利于吸收多种观点,集思广益,然后,正反两方各自推选3~4名辩手,辩论会的主席、评委均可由其他学生担任,辩论结果亦由学生评判。在辩论式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然后反馈给学生。如评价“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一代暴君?”“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论文式作业。论文式作业就是写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要充分、新颖。在布置论文作业之前,教师首先要精心命题,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横向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如可以布置这样一些论题:“试论汉武帝的功与过”,“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在布置论题后还可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同时要求学生查阅书目,说明材料出处,要求论文观点新颖、论据充分有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探究钻研精神,给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3.社会调查式作业。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家庭的生活变迁、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产变化,写出短小的调查报告或调查笔记。如学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改革开放历史以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20年的变化,以我国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家庭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式“家庭断代史”。通过调查活动的展开,使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同时,家庭的变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效得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首先必须了解当事人,从调查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取舍,从而使感性认识、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再如,布置作业“我所知道的当地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让学生收集了当地的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的资料,写成调查报告。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认识历史的直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

第7篇:课时作业范文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作业是检验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历史作业不利于学生转换视角产生创新思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三维目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一线教师必须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对历史作业的布置进行改革,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新课程历史作业应彻底突破旧模式的束缚,体现“四性”:

一、突破模式性,体现探究性

传统的历史作业一般只注重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大多是要求学生复述教材中原有的历史结论,如历史意义、历史作用、历史原因、历史特点等等。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更多地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通过简单机械的重复抄写、记忆、复述来达到“填鸭”的目的。新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独立思考,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结合相关社会素材,自主研究历史结论。

笔者在讲述必修一专题二——伟大的一课时,预先布置一些探究式作业:“国歌中唱到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日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当今社会,日本的右翼分子仍然拒绝承认罪行,反思历史,具体表现有哪些?”“身为21世纪的中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中日关系,你觉得应该怎么做?”这样做,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知识局限,联系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展开探究。在学完的历史之后,我还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探究作业:请以“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为主题,提笔给你的同龄人——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字数不少于400字。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学以致用的效果比较明显。

二、突破单一性,体现多样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历史作业的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我们要打破传统的那种由几大题型构成的作业结构,将历史作业的外延大大拓宽,让学生走出作业本和练习册,走向社会,走近生活。比如,高中的历史作业可以通过如下的6种方式来拓宽渠道:

1、阅读历史题材的散文小说或人物传记,写出读后感。

2、收看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如《汉武大帝》、《康熙王朝》,写出观后感。

3、提供适当的题材,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4、结合历史问题,展开社会调查。

5、出版历史小报,开办历史学习园地。

6、举办历史故事会或历史知识竞赛。

当然,布置多样性的历史作业,要求教师应及时做好指导、跟踪、帮助、反馈和建议。

三、突破个体性,体现合作性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崭新要求。以往的历史作业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缺乏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一般也只是互相参考答案甚至是抄袭对方的答案,合作能力较差。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作业必须彻底打破这种状况,真正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以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为例,本专题介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新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别于旧教材的醒目特点。然而,如何上好本课,是对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因为许多老师对社会生活的历史缺乏了解,遑论研究。而本专题内容虽然在考试大纲中要求甚少,却是考查学生三维目标的绝佳素材。为了上好本专题,我将各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他们分别从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信、传播媒介四个领域入手,研究各领域在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写出历史调查报告。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四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安排各组任务分工、调查步骤等具体事宜。这样处理,既“解放”了教师,又“开发”了学生,同时,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既提高了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谓一箭三雕!

四、突破封闭性,体现开放性

美国教育专家把以培养思维能力为宗旨的认知性作业称为“开放题”,把以复习知识为目标的检查性作业称为“封闭题”。封闭题定向性强,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必不可少。然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作业应该更多地体现开放性的特点,以适应课程标准“能力立意”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将历史作业分为必做题、能力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重在巩固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

能力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联系课外知识来完成,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题目,适合思维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了完成这类作业,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他们收集、选择材料、运用知识、调动思维、组织答案的能力将得到提高。

选做题是让全体学生自主决定做与否。选做题可以是作业练习册上加星号的题,也可以把教材中的思考或议论改编成问题。这类题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已探讨过,但答案并没有在书本上直接呈现。能力中等的学生,如果对该课的知识掌握得好,理解得全面,就有可能完成,属于“跳一跳摘桃子”的题目。

开放性作业往往既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又具有较大的思维广度,这就有利于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标新立异”的功效,这种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惰性,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参与新的思维活动,这就体现了开放性作业的创新思维特征。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作业要彻底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模式,充分体现探究性、多样性、合作性、开放性的“四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让我们加强历史作业的针对性,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使中学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第8篇:课时作业范文

一、难易适度,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中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不想被繁重的学业所束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小学英语课后作业中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后作业的数量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做到“少而精”的课后作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并且让小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为他铺垫上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同时,在班级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同学英语语感会比其他的学生差,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所以针对这一类的学生,我们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并且对类似于suchas/forexample/goahead/takeoff/getby/gotthrough/askfor这样简单的短语多加以积累,补足短处,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英语。在不停的难易程度的课后作业中,我们可以具体体现为:对于拥有英语基础的同学对他们的英语作文可以较为要求高一点,对他们要求是较为自主创新,写出属于自己的英语作文,但是同时不能过高要求,不然学生可能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为了完善对于小学英语的教学,我们可以在课后作用中多进行研究。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的英语作文,我们可以让他先从模仿其他的优秀英语作文中做起,再循循渐进,让他在不断的联系中修改,进行鼓励。比如我们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Ilovetravellingverymuch”,但是我们对于英语较好的“Ienjoygoingoutfrequentlyandcanreleasemyself”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要求,并让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扩展学生见识

学习最主要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如果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所以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就应该把英语融入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与人沟通,用英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勇敢的说出英语口语。用轻松有趣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接受,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学生进行自己编排表演,这样可以合理的展现自己的英语表述能力,并且能够极大效率的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这样同时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让他们创造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对话,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而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比如我们在进行对于用英语表达电话号码,路人询问路怎么走的课题时,我们就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询问对方的电话号码。比如,同学A“MayIknowyourtelephonenumber?”同学B“Yes,ofcourse”。建立学习的情景,这样能让学生有效的理解英文含义。还有在问路这生活用语上,同学A“Excuseme?Canyoushowmethewaytoxxx?”B“Yes,gostraight,alongthisside,thedestinationisonyourright.”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联系,让实际生活的学习过的英语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扩展了学生的见识,并且促进了学生的之间的交流,老师也时常鼓励学生勇敢的表演,这样也促进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形式多样,提高学习效率

第9篇:课时作业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课业负担重; 教师; 减轻; 课堂; 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119-01

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课业数量大、难度高,动辄就要做到很晚,长此以往学生身心疲惫,体力不支,容易产生痛苦、厌学的情绪和状态,导致恐惧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考试制度的片面导向,有来自学校内部的诸多考评弊端,有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有来自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可谓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我们时常看到自己孩子瘦小的身上背着宽大沉重的书包,也常常听到这样痛苦的呼声:“唉,作业太多!”,小小的年纪就戴上厚厚的眼镜,双休日还要奔波于上各种补习班的路上・・・・・・孩子的负担重是一个无需置疑的事实,也是长期以来正待解决又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作为一名教师,孩子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该怎样最大限度地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呢?

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认真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精心布置好每一次作业。

一、精心备好每节课

教育家孔子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于漪老师说过“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我非常认同她这种执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不能只是充当教材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而应是一位能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大胆创新的教学设计者。每节课再设计的时候都要做到仔细地“磨”,要磨目标,究竟这节课让学生有哪些收获;要磨环节,本节课需要哪些环节,怎样才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要磨学生,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接收、乐于接受;要磨细节,这节课该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反馈,要磨语言,我怎样才能言简意赅、清晰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不失生动、活泼。当老师用心、诚心地去设计一节课时,学生也肯定会轻松,悦心地沉浸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

二、精心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和课业负担是一对孪生兄弟,可堂效率高学生听懂了,课业负担相对减轻,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没完成,学生没听懂,课业负担必然加重。如果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新理念难以推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其结果只能靠“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就会造成教师苦、学生累、负担重、效果差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如何至关重要,但它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而且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体把握。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教师要善于删减和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最优化。在教学方式上,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如言语激励、目光激励、表情激励、关怀激励等方式引导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吸引和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事半功倍,大大提高。

三、精心布置好每一次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给学生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了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伸到生活中”。中小学生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在中小学生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作业量的优化,更要注意作业质的优化。

1.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少一点无用的机械重复、无奈的应付。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2.布置作业时,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水平,因人而异,因材而定。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容易让部分学生感到焦虑、急躁,认为每天的作业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形成痛苦情绪,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型,又要有“选作”的综合性、开放性题型,以保证优生“吃饱”,又保证后进生“吃得了”。

3.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家庭作业绝不能一布置了之,教师对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在批改过程中要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思路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和必要的点拨、提示。

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科学合理的布置和对待学生的作业,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我们的学生才能学习轻松、心理轻松,放下沉重的身体和思想负担,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一种多么自由和广袤的境界,我们教师如果既能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学习中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不再让他们被课业负担牢牢地束缚,死死地套住,放开他们的手脚,任他们自由畅游在知识的世界里,我相信他们会跃的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刘云燕,王景主编.热点问题探究与校本学习.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