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教学范文

高校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教学

第1篇:高校教学范文

柏永全 韦丽娃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党校教学改革创新研究”(C005)阶段性成果;辽宁省高

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一般课题“新时期加强高校复合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研究”(GHYB13193)阶段性

成果。

摘要:通过对部分高校党校的调研和相关高校党校教学的观摩,了解当前高校党校教学情况,对部分高校党校教学改革的现状进

行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高校党校教学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提出进一步改革创新高校党校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党校;教学;育人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高校党校是宣传党的理论和培养入党积

极分子的地方,人们常常忽视了重要的方面,即育人,培养和教

育党和国家的人才。基于以上的问题,急需进行高校党校的教学

育人理念改革,这是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党校面临的新形势新状况分析

由于党校面临新形势新情况,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们需要

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党校建成

育人的阵地, 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不良影响, 现代信息社会,

尤其是网络相当发达的 21 世纪,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新

的不良思想的腐蚀,分不清良莠的青年学生容易受其影响,对当

前的形势把握认识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学生有党性觉悟和

政治素养。大学生的一些困惑和不解,都应该有素质较高的党课

教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

素质。

当前,由于外界因素和社会的环境影响,许多大学生为了找

工作或考公务员等,入党的目的性很强。很少有学生是为了党为

了人民入党,把奉献和先锋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当代大学

生的道德也日益下降,对党和国家大事不关心,个人主义至上,

拜金主义越来越流行,大学生之间互相攀比, “贵族学生”、 “官

二代”、“富二代”现象较多,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扭曲,道德感

和责任感不强,这些都是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

大学生多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党校的理论知识讲授,感到

枯燥乏味,因为现代社会以和平环境为主,小的局部冲突虽有,

但距离我们生活较远,不会影响到我们和平安定的学习生活。大

学生是 90 后较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比较优越,不像过去

革命年代,生活艰苦,很容易受战争年代的影响,而现代一部分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念认识不足,更没有这方面的愿望,因此,

党校的教学理念更应注重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导。

二、创新高校党校教学育人途径

高校党校的育人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高校党校如何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积极拓展育人功能,构建具有时代

特点的符合实际的党校教育新体系,” [1]不仅通过上党课过程中

的育人,还要采用社会实践、参观、访问、座谈等多种多样的活

动形式,将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在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身体力

行的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想念,坚定信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而且人生理

想处于刚形成阶段,思想处于发展成熟阶段,创新性不强,思想

容易受外界干扰等特点。因此,党校党课教学育人应考虑学生的

思想特点和年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不能走过场。

在高校党校教学育人改革中,应多使用网络媒体等现代教学

手段,放映一些教育视频和影片,让学生参与评论、辩论、诗歌

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吸

引力,学生接受的快,也容易产生认同感,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

果。

在教学改革中,还应注重培养先锋模范典型,用模范的影响

力和感染力影响广大学生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中

的问题。各个高校党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学改革的实行会遇到

很多技术性问题,亟待解决。另外,高校党校教学课程改革应扩

大覆盖面,增强广泛性。教材的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党课

改为选修课,整合高校优秀教师资源,切实提高党课教学水平。

三、建立高校党校教学育人的体制

首先,高校党校要有正确的科学的育人观。而教学育人的理

念观念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先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

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

化发展阶段” [2]高校党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尊重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人作为主体,处处以学生为主,按照学生的

特点和成长教育规律,努力建立教学育人的体制。应发挥大学生

主体的积极性和上进心,高校党校建立育人体制,核心的问题是

要培养学生的党性意识、党的精神和能力。在教学领域中要有效

地为实现教育的目标服务,必须转变传统的硬性的育人方式,拓

宽促进学生认同感的教育体制。

其次,要有制度和激励机制。对部分高校党校的调查,高校

党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安排不适当,影响了党课教学改革

的实施。高校党校的作用如同一个办理入党的办事处,没有发挥

育人的功能,更谈不上理论研究和咨询等功能了。因此,“根据

高校党校工作的实际和依据教育对象分类状况,形成高校各级党

校之间明确定位、统分结合、互为依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信息互动机制。同时,高校党委要重视并加强对党校的领导,健

全各项规章制度。” [3]应从组织制度和体制上改革,增加管理人

员和激励机制等,建立长效机制,开展长期的活动等。

最后,高校党校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党校要创建文化

环境,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出发点,以增强文化的

向心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政治坚定性和思想

觉悟,在文化内容、文化载体、文化环境等建设方面加强,最终

为了提高高校党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和水平。高校党校文化建设应

该引领社会,但高校文化建设是开放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将对高校党校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日益显现,高校党校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将会越来越

好。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提升高校党校育人功能研究[J],经济师,2013(6).

[2]王萍.党校在高校党建育人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J], 湖州师

范学院学报,2013(4).

[3]夏昱.关于高校各级党校建设的若干思考[J],求实, 2006

(5).

作者简介:

柏永全,男,1956年出生,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党建研究。

第2篇:高校教学范文

【关键词】理论;实践;模式;评价;改革

高校教学在学生整个人生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本世纪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看,高校教学的重点需突出学习知识理论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目前高校教学普通存在理论与实践有脱节现象,教学模式落后,评价方式单调等情况,目前的高校课堂上的学习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形势迫使我们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进行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

一、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的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严重

当前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教学实用能力要求的提高,高校大学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习知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对于多数高校学生来说,能在真实自然的实践环境中学习教学的机会并不多。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验实践都是采用多年形成的传统方法。在实验实践前,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只能走马观花,结合课堂教学写实践的感想、见闻、体会,完成实践报告,评定实践成绩就算完成实践。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大脑和思维无法得到锻炼。教学也会变成僵硬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求知欲。由此导致目前高校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严重。现今在课堂和课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大多无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许多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在实际运用时,显得束手无策,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校主要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从多年这种传统的来看,教师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学大都成为一种应试教学,多数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让教学学习成为一个极其枯燥的历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出现了高校教学教学应试化的现象。这种旧的高校教学教学观念,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虽然有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三)评价方式不科学

传统的高校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内容单一、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的问题。

评价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高校教学学习的评价基本上局限于知识掌握度的评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主要表现在,目前所采用的评价工具也仅仅是纸笔考试,评价方法依然是一般标准评价、要终结性评价等传统的评价方法。一般标准评价是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很少考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终结性评价是我国传统高校教学课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是在阶段学习或学期结束时进行,因而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帮助改进教学作用不大。

这种不科学评价体系损害了许多学生高校教学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许多学生在高校的进步和发展。

二、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

高校教学实践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又要在实践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把培养学以致用的理念作为目标。因此高校教学应增强教学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

对实践教学体系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按照人才培养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以实用性较强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的态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校教育者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结合本学科的实际,不断完善改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施新型教学模式

教育学家科德(CO rder)曾说过:“有效的教学不应该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因此,高校教学方式的选择,应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既要考虑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下述教学方式入手:1.采用主动性学习方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唤起学生内在的主动学习动力。2.采用自信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学有所成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使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学会同样的教学内容。4.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高校教学教育应该从以人为本观点出发,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其潜能,对学生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与意识等进行全面的教育。

(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改革方面的教学评价,应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且着重强调过程性评价,形成新的评价体系结构。在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评价的主体等各方面都应进行优化改善。随着高校教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评价也将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且着重强调过程性评价,从而形成新的评价体系结构。

教师应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去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能更全面地看到自已的进步或不足,就能激励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进行学习。

并且应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评价过程中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学习中形成自主意识。

新的评价体系对优化高校教学教学过程,提高高校教学教学综合效果,促进素质教育在高校教学学科上的具体落实,将起到现实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应更新观念,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找出高校教学的新出路。适合时代需要的同时,高校教师必须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高校教学方法。高校高校教学改革应创造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育人为目的,不断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最终使全体学生通过高校教学在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充分利用高校教学教育自身的优势,将限制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实际创造合适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建立现代高校教学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丽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学院学报,2005.

[3]蒋成.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4]周蔚蔚.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改革,2002(9).

第3篇:高校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互联网+”;资源整合;开放性;个性化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各种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和传播,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又带动了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新发展视角。因此诞生了意在将不同的传统行业发展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和创新的“互联网+”的全新思维模式,并且正在渗透到包括所有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当中。

一、高校英语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通常做为学生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的一部分,意在提高学生对这一国际通用语言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根据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或科研活动需要实现信息的交流,也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拓展学习的视野。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十分紧密,留给英语教学的时间通常只有一周两个课时。因此教师与学生仅有每周两次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除了讲授课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很难抽出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和带领学生进行足够多的会话练习,所以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当中的新的语法和生词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达不到应有的熟练程度。另外高校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差距明显,而且一名高校英语教师负责的所有班级的学生加起来一般会在百余名以上,所以教师很难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并给予精确的指导,因此很多学生在高校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不到最亟需的帮助和指导。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状况,高校英语的传统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传授英语知识,而学生也无法通过教学活动有效的提高英语的应用水平。

二、“互联网+”思维模式带来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契机

鉴于高校英语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并且面对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知识和教育领域不可逆转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围绕互联网技术探究和实践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教学资源和知识服务的开放性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无线通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给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探索依托网络通讯技术、丰富的共享教育资源和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来解决困扰高校英语教学的典型问题。

三、“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对高校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创新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不同行业实施改革的共同核心,基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资源全天候、无国界的交流和传递渠道,并且利用互联网上存在的开放性知识和技术资源,个人或者企业、团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创造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日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创造需求与发展目标。而在教育界利用互联网做为信息沟通渠道,把教学资源整合并通过网络实时传递的方式或者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给了学习者更加便利的时间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权。高校的英语教学内容应当借鉴远程教学模式,围绕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在运用互联网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下口语训练和实践交流活动不足的问题,让高校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仅限于课堂授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讲述新的知识点和带领学生做一些口头练习和解答部分习题,真正与学生深入探讨学习问题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在高校多学科的课业压力下,学生课余时间也很少用在英语学习方面。并且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有机会能够见面,因此即便学生和教师有增加互动的意愿也很难实现。而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网络平台成为了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并且个人智能终端的普及又提供了公共网络平台等多种联络方式,给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1]。在实践教学中以组建社交群组的方式和建立英语教学网络平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且推送到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选择学习,并能直接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有效的解决了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互动时间不足的问题。

(三)整合互联网带来的优质教学资源实施个性化教学

对于互联网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于高校的教学,能够针对不同水平和有不同的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最亟需的资源[2]。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通过日常教学互动掌握学生的个人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想法和潜在的兴趣,并且运用教师专业的眼观和知识优势对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第4篇:高校教学范文

关键词:创新;高校;声乐教学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要求在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对声乐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及学生发展需求,所以创新高校声乐教学势在必行。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声乐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实效及教学成败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声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声乐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能力,但事实上,有些声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尚未达到专业要求,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

(二)教学模式较落后

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今天,有些声乐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与教师进行沟通,课堂氛围压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培养,所以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欠缺基本理论教学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注重声乐专业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基本理论教学,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基本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事实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模式,对高校学生而言,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一样重要。

二、创新视角下高校声乐教学对策

(一)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束缚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创新教育形势下,高校应创新教育理念,树立既与教育发展形势相符又具有价值的良性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教育活动之中,促使人才培养目标最优化的实现。当然,教师是创新声乐教学的关键,高校应定期安排声乐教师参与培训,在丰富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讲解,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创新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声乐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可忽视,教师魅力是很多学生喜爱声乐学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种形势下,声乐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魅力,做好表率作用,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得到他们的喜爱与认可。

(二)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地位地位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所以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学生实际条件与素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适宜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潜在能力,以此展现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声乐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时,声乐教师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声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便是师生互相交流协作、实践的具体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契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声乐教学就好比一个作品,声乐技巧与作品分析、欣赏、表演都密切相连着学生主观能动性,此特征强调了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除了注重作品讲解,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情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三)创新课程体系及内容,培养学生声乐学习能力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些特征决定了声乐课程需遵循合理性、特色性原则,强调实践教学的作用,设置课程时,高校可以将声乐设置成百分之八十,艺术是百分之二十,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性,同时声乐教师要注重基本理论教学,制定与学生实际相符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另外,教师还应合理利用艺术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能力,声乐钢琴指导是将艺术指导视作核心,钢琴伴奏视作主要手段的一项教学活动,这项教学活动和声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声乐作品核心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声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声乐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声乐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声乐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视作目标,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声乐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健.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2014,03.

[2]静文佳.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第5篇:高校教学范文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的娱乐生活日益丰富,足球作为一项全球人类普遍喜爱的运动,也逐渐进入了高校课堂,从而成为了诸多大学生喜爱的课程内容之一,也成为了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体育足球课程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瑕疵,使得当前的高校足球教学过于片面化。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足球课堂相对重视学生足球知识的掌握。这就使得在该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重理论、轻运动。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化的今天,传统的足球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必须要对高校足球教学现状进行正确的认识,并且对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足球的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足球教学;问题;对策

足球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然后,经过一定的传播,发展成为当前的足球。然而,我国自身在足球方面的发展,却相对较为落后。尤其是21世纪前,我国相对重视应试教育,在教育中相对重视一些理论性知识,因此,在各种实践性的体育教学上,重视度严重缺乏,从而使得国民相关素质整体偏低。自进入素质教育以来,我国各个院校中的高校足球教育重视度有所改善,并且,适当地根据自身的院校教学状况,对其教学加以改革。然而,长期的限制下,我国足球教学的改革工作相对艰难,成效较低。

1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当前,教学重心已经从理论逐渐偏向能力。无论是理论性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性学科教学,其都希望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综合能力提高。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要求也做出了对应的调整。高校足球教学也必须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因此,高校足球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改革具有必然性。

1.2传统足球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不同的时间段,人们对于学科的要求相对不同。而在不同要求的背景下,足球的教学模式实用性也有所改变。传统的足球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于某部分技巧或者其整体理论的教学,从而使得学生的理论能力明显优于实际运动能力。在课程的设定上,也会将其轻视,这就使得我国多数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不强。长此以往,其兴趣将会被逐渐磨灭,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现代娱乐生活不断推动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应,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

2高校足球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解析

2.1教学起步晚

通常来说,高校也就是指高等院校。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介于20~25岁。从足球运动的培训来说,已经失去了最好的学习以及培养技能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足球教学,实际上难以激发起学生对于足球的喜爱,这就会导致整个教学中,学生层次分明,也就是喜欢与不喜欢对立,引导难度较大。

2.2教学氛围低沉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我国足球教学课堂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讲授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而被动学习会让学生觉得自身的主体权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从而对足球学习产生一定的反感,在反感存在的状态下,其对于足球的喜好自然也就会逐渐降低。

2.3教学目标模糊

在当前高校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不知道足球教学开展的意义,而是纯粹地将高校足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要求。也就是说,因为教育文件中涉及足球教学,所以才开展足球教学,至于需要达到何种目标,许多高校都没有这个意识。这就导致其教学设定上存在严重的不足。

2.4教学方式过于片面

教师注重学生对于某种教学技巧或者教学理论的掌握度,从而对其进行被动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在学生本身就对足球兴趣不高的状态下。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果不对其加以重视,会严重忽视学生的感受。

3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改革的具体策略

3.1实施新型的足球教学模式

就当前来说,高校足球运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十分单一,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视度严重缺乏。因此,在进行足球改革时,首先就需要对其足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前,高校足球改革是以理论性的讲授教学为主,或者是以技巧性教学为主。然而,这些教学都是以言传来进行,这就使得我国高校足球教学现状较差。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当前足球教学内容,可以以视频观摩或者以实践模拟为教学方式。无论是视频观摩或者是实践模拟,都会让学生更加实际地了解到足球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

3.2高校足球教学课程的设定

就当前来说,我国高校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实用能力以及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而这些都是在其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学规划中,会不自觉地将其足球教学课程给缩减。从其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因此,在教学改革时,需要针对其教学资源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足球教学地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其课时,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机会。

3.3注重足球教学的趣味性与锻炼身体的作用

足球本身是一项团队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当前,其已经成为一项赛事。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该项赛事感兴趣,自然也就会相对重视足球教学活动。我国足球本身发展相对较弱,因此,教学的科学性缺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的趣味性。面对该种状况,对其教学加以改革,必须要注重其趣味性的发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足球,学习足球。笔者认为,其趣味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来进行表达。比如,适当组织竞技性的足球比赛,从而让一些学生参与其中,在比赛的过程中,其将会逐渐体会到比赛的乐趣。而观赛的同学,也会因为身边的同学在赛场,从而提高其观看的注意度,从而发现其趣味。锻炼身体则要求足球教学的适度性。足球运动本身的强度相对较大,需要绝对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因此,对于没有良好培训经验的学生来说,教学更加要注重强度的掌握。

3.4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整个教学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足球教育状况不佳的背景下,有一大部分都是教师素质的原因。很多教师本身对于足球的认知就相对缺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应的教学演练。因此,其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引导。在进行足球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对其素质加以提高。

4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该文针对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加以解析,并且就其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高校足球改革的必要性,从而加强教学主体对其的认可度与重视度。唯有在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其教学质量,从而使得足球事业的发展更加顺畅。

作者:千布拉格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周凯.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及对策[J].才智,2014(32):210.

[2]纪磊,于天博.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及对策[J].体育时空,2015(8):21.

[3]郭强.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的改革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2):140.

[4]郑欣.基于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与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4):120,126.

第6篇:高校教学范文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健美操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运动,是一项以健身、健美为目的,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身体练习,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在我国,最早由北京体育大学于1982年将健美操课程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后被列入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程之一,因其时尚、节奏动感、富于青春活力的特点,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笔者通过对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健美操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

1健美操运动的特性

1.1健身美体性

健美操以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美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健身美体为目的。练习健美操,能使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得到充分锻炼,有效地提高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机能,发展速度、柔韧等运动素质,不但能增进健康,通过长期的健美操练习,还能矫正身体的不良姿势,形成正确的姿态和健美的体型。

1.2艺术性和观赏性

健美操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动作力度的强弱和速度快慢上的规律替变化,无论是健身健美操,还是竞技健美操,无不表现出“健、力、美”的运动特征,其音乐节奏明快,伴着舒展、有力的动作,能使学生在锻炼中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1.3自由性

编排动作、音乐选择、练习方式及场地的自由选择度大,这些特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能比拟的。练习者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对动作进行组合和编排,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练习场地也容易解决,加之对器械要求较低,运动量适中,便于练习者自主安排。

1.4休闲和娱乐性

健美操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体育锻炼项目,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人们可以在充满活力的音乐中,缓解身心压力,享受快乐。

2健美操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健美操教学大多单纯采取以传授固定套路动作为主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纠错后再练习。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在体育教学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学渐渐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2.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知识日益更新,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因其逐渐显现缺乏启发诱导性的弊病已落后于时代步伐,理念急需更新。加之社会各种商业健身运动培训机构的不断出现,作为主体是年龄多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当代大学生已不能满足高校相对比较单一的教学内容。他们更需要能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健美操教学,改进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是高校大学生的迫切需求。

2.2教学方式简单传统

不少高校健美操教学只注重动作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健美操学习的兴趣、能力及主体学习意识的培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只能严格听从教师指令,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育学习,对教材教法缺乏思考的余地。这种教学方法在客观上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为了记忆和掌握一套技术动作要反复琢磨和练习,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枯燥、厌倦,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了学生对健美操课学习的积极性。

2.3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应具备优良的品德和精湛的技术,教师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在健美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站位不当,示范难看清或口令、节奏不够有力度、纠正学生动作的方法不当,挫伤学生自尊心,这些都可能引起学生“怯学”“厌学”的消极心理。此外,随着今后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宽和丰富,现代舞、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等元素势必加入,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然而,现阶段高校健美操教师,普遍尚不能适应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与创新的要求。

2.4学生乐感不够,音乐素材缺乏

在健美操运动中,音乐伴奏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它能够让学生精神饱满,使其根据音乐节奏自我调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进一步加速学生学习的进程。健美操动作只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才更具生命力与艺术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同学能跟着教师口令把动作做下来,而一跟音乐就出现脱节,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伴奏音乐的理解不够。此外,有些高校教学使用的音乐长期不变换,人为地造成音乐素材缺乏,降低了学生练习时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和理解各种音乐风格能力的形成。

3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对策

3.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健美操教学内容的安排合理与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证。现今的大学生思维方式活跃,往往希望能在健美操课堂上能学习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保证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规定太死、太具体,使教师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科学可行的具体内容。为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健美操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他们适当加入现代舞、拉丁舞、爵士舞、健身街舞、健身瑜伽、搏击操、踏板操等流行元素的内容,扩展和丰富教学内容。

3.2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为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形成。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改进,寻求多样的、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使之更为科学地符合教学的需要。

3.2.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和合理配置。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给予任课教师更为宽松的教学环境,留出一定的空间由教师支配,鼓励教师大胆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学会几套动作,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励学生,启发学生,从长远目标出发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及探索性的培养,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组合,变传统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例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观摩评比和小组创编竞赛等等,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开阔思维、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展示的舞台,满足其表现欲望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健美操的了解和认识。

3.2.2尝试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是一个主流的发展趋势。健美操教学也应该尝试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当户外教学课受到天气影响不能正常开展时,可以把教学课安排到多媒体教室里去,通过采用电视、录象、图片等教学手段,既可以对优秀的健美操片段进行赏析,也可以把学生的动作拍成DV,让学生自己观看动作,纠正错误,让学生对动作的特点有更直观、准确的把握,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3.2.3成立课外组织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毕竟有限,因此,在健美操课之外,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健美操协会、健美操俱乐部等相关组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固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安排的组织机构,使学生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带动各种健美操竞赛及活动的开展,也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及自我锻炼能力的另一种教学模式。

3.3提高健美操教师素质水平

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技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健美操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有着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应对现有的健美操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素质,有计划地加大培训力度,使得健美操教师可以不断地提高能力,将新的经验转化到教学水平上来。

3.4加强学生乐感的培养,科学选用音乐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贯穿于教学始终,音乐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完成的效果。科学合理地选择音乐,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其中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健美操的生命力和艺术性。此外,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提高健美操动作的表现力,帮助学生理解健美操音乐的特征,培养其乐感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4结语

当前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深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从健美操教学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和教学配乐等多方面入手,革新教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多种能力和素质,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建军.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文英,吴步阳.高校健美操文化刍议[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4-76.

[4]罗二凤,晁卫华.论普通高校健美操的体育价值[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2):173.

第7篇:高校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日益成为对外交往的必需媒介,使得学习英语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三年的高中英语学习,迈入大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底子,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摆在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并运用与其专业相适应的高校英语。从终身教育理念和人才长远发展考虑,大学生应该在外语方面打好基础。

一、高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分析。高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生产、服务、贸易第一线的工作。因此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相比不是深层次的研究性,而更倾向于基础性会话,即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公司的日常交涉语言应付自如。还会开设一些英语贸易、英语商务之类的课程。因此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很高的要求。高校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经营与管理人员等,因此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为中心”,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高等学校扩招以后,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满堂灌”更是成为个别学校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这与语言教学规律是相悖的。许多英语教师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传统英语教学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解语法条文,分析句子结构,而许多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其结果是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既不能听,又不能说,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

3.教师队伍。学生、教师、教材及教法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解释者及教学效果的评估者。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过去掌握的知识、学习方法和所持的教学观点对他的现在和将来的教学实践和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目前英语教师大部分是年轻人,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所以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针对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英语听力训练。听和说是一对孪生姐妹,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能力。学生必须参与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必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说要从听开始,吸收大量信息,学生就不再拘泥于机械的句型训练上,而是依据语言环境适当选择语言形式和规则自由表达。在初级阶段让他们多开口,掌握说的基本套路,为言语活动奠定基础。随着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对文章段落进行复述,做到一边想一边讲,最后达到高级阶段。采用先管后放的教学策略,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达到一种自由表达的最高境界。此外,让学生接受课外听力材料的自然熏陶感染,以及配合即兴发挥式的议论、讨论、辩论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采取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综合提高等方法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2.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口语表达兴趣。现代教育思想视学生为主体,将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形成“学为重心―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语教学的成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英语口语教学的“活水”,在于激发思维。思维活了,就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思维的跌宕起伏、徐徐流动中到达教学目的的彼岸。脱离思维能力,舍本逐末,必然事倍功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英语口语教学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而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比如单词接龙、看图或照片讲故事、周末主题演讲等形式来实现。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实物投影机、VCD光盘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英语教学。利用这些符合现代学生口味的资源,带领学生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3.利用高校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外语表达能力的技术型人才。高校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看清培养目标是“应用”,而非“研究”。一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于多个行业对综合型、智能型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中将不同的专业复合起来,如设置英语与电子商务、英语与服装设计、英语与美容美发、英语与动画设计等。二是针对性培养,就是与某个公司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他们所需要的语言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候瑞维.英语语体,1988.

第8篇:高校教学范文

芭蕾舞蹈教育在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中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国外的芭蕾舞蹈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问题体现如下:

1、芭蕾舞蹈教育教材内容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在芭蕾舞蹈教育教材内容方面,我国大部分高等艺术院校还是直接借用和照搬专门培养芭蕾舞蹈专业技能舞蹈演员的专业性机构和学校的教育教材内容,结合这样的专业教材,经常性的会给大学生带来不适应的现象,学生对于芭蕾舞蹈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另一方面,高校的芭蕾舞蹈教师也是结合一套简单的教学大纲,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授课,其随意性非常大,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也随之产生,给高等院校芭蕾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性指导,高等院校的芭蕾舞蹈教育存在缺乏教学目标,学生对芭蕾舞蹈理念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在专业设置方面,大部分高校提倡的是广而全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覆盖面广,学习内容多而全,缺乏针对某一项技能的教学,舞蹈教育的针对性差。比如当下的芭蕾舞蹈学生只专注于跳入,而很少有课程或者教学计划中教导学生该如何去教会跳芭蕾舞,这与当下的市场需求相背离。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重要途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学到相应知识,一定要有好的教学设备。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传统的文字和书籍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当代学生的求知欲望,电子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被高校充分利用,但是,芭蕾舞蹈教学还以单一的师范教学为主,学生模仿学习的方式为主。这样的示范式教学,学生反复的模仿,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缺乏积极性,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压抑个性,缺乏创造力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带来的影响就是,我国芭蕾舞蹈教育领域中长期以一种强迫式的教学方式为主。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芭蕾舞蹈训练一直秉承着严格的规范动作和训练目标,教师对芭蕾舞蹈的每一个技术动作要求都十分严格,训练十分艰苦,久而久之,这种严格的训练教学就变成了强迫式的教学方式,消磨了学生的个性棱角,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有甚者对芭蕾舞蹈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二、我国高校芭蕾舞蹈教育展望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芭蕾舞蹈教学的长效性由于各高校芭蕾舞蹈教学不同于专业的芭蕾舞蹈学校教学计划,所以要适当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走大众化的舞蹈教育特色。首先,任务制教学目标。任务制教学就是指根据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针对芭蕾舞蹈教育教学中的舞蹈要求分成若干个任务,将各类动作和芭蕾舞蹈的类型穿插在其中,让学生逐个完成,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则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完成内容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的依据。其次,引导式教学。任务确定后,教师将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分配,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方法和技法上的指导和启发,调动学生对芭蕾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芭蕾舞蹈的兴趣。最后,进行讨论式教学。学生将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除了系统性的指导和对难点、重点的讲解之外,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开展芭蕾舞蹈教学方面的话题讨论,学生结合自己训练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讨论,让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进一步启发。

2、运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芭蕾舞蹈教学质量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芭蕾舞蹈教室应该善于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性格特点,开发出适合个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一部分学生适合鼓励式教育,就应该在他们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情,也能提升他们对芭蕾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部分应该采取竞赛、刺激方式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对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赛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相互进步,开发其学习潜能。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能力,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芭蕾舞蹈教学质量。2)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芭蕾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如果在一个紧张的环境中训练,学而生难免会肌肉高度紧张,虽然想尽力做好每个动作,但是由于处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常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因此,芭蕾舞蹈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微笑,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一堂芭蕾舞蹈教学课程。

第9篇:高校教学范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声乐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十七十八世纪的古典艺术歌曲、浪漫时期的歌剧以及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且主要选择独唱作品。例如:乔尔达尼的《Caro mio ben》、亨德尔的《Ombra mai fu》,以及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选段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这些作品确为声乐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以及中国声乐史的近现代时期,但就声乐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古典、浪漫,以及中国近现代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声乐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于声乐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就已经学习了很短时间或者是从未学过声乐,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声乐教学工作只能从基础起步,而且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声乐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声乐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普通高校声乐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二、声乐教学内容的拓展

1.音乐历史时期的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古典声乐时、浪漫时期以及中国近现代时期的优秀声乐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声乐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二十一世纪各种风格、民族特点(包括国外)的声乐作品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之中均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声乐作品,亦可包括诸如各少数民族的淳朴民歌、国内外音乐剧选段的流行声乐作品。二十一世纪的声乐艺术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一世纪声乐作品学习的声乐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增设“声乐教学法”课程

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入学时就应开始“声乐教学法”课程。“声乐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过程、规律、原则和方法。就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而言,“声乐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那些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声乐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声乐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声乐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声乐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声乐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声乐教学法”也会在部分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声乐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3.增加合作性曲目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声乐是一件特殊的乐器,它因人的性别、生理的不同,而能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因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合作演唱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不足,我们应当在声乐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男声(女声)小合唱、男女二重唱、声乐与其它乐器的配合作品,等等。

4.增加“声乐艺术史与声乐作品赏析”课程

声乐学习不仅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声乐学生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声乐艺术史及声乐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声乐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歌唱家的演唱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突破声乐课程学时以及自身演唱水平所带来的限制,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声乐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这应该是开设普通高校声乐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