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测量顶岗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测量顶岗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测量顶岗实训总结

第1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第2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系统化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3-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由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必然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并且要以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和总纲,来带动专业的调整整合、课程体系及内容的重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具备建筑工程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之一。在“建筑工程测量”引入项目教学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和测量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结合项目施工测量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的目的。

1.1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

在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1],模拟实际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列举了其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几个学习任务的具体安排[2]。

1.2综合测量实训阶段

第二阶段即本课程的综合测量实训,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其任务目标是模拟一个较完整的测量项目,进行指定地面范围作控制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的地形图测绘,在图上布置建筑物,并将其测设到实地上。在两周的时间中,只在实训开始前集中1-2个小时,布置工作任务和明确实训要求,其余时间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测量任务。

综合测量实训也是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学生首先要熟悉现场,熟悉相关规范和要求;小组讨论决定完成任务的方式和途径;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对每天的工作分工做好安排;然后实施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工作过程及最后阶段,均需注意观测成果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返工重测;任务完成后,通过实训态度、实训纪律与团结协作、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内业计算及成果、实训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人成绩的评价。

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测量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煅炼。

1.3 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

第三阶段即测量放线强化实训阶段,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实训内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真实施工测量实训:在校园内建立“真题实作”实验楼,即按1:1的比例反复建造一座建筑物,学生可以进行轴线测设和引测、基础放线测量、标高测设、轴线投测和二层楼面弹线等常用施工测量项目的训练,测量配合施工,流程和要求与真实工程相同,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测量项目。二是组织、安排学生到工地现场学习测量技术,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测量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三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测量实践活动。

通过第三阶段的强化实训,使学生掌握放样复杂建筑的测量能力,掌握快速放线的现代测量方法和技能,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级测量放线工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参加由广西建设技能鉴定总站组织的“中级测量放线工”的理论和操作考试。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测量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与使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毕业顶岗实训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很快上手相关的测量工作。同时,各种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量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以及测量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检核以避免出错,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测量实训露天作业和工作艰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测量工作分组进行,配合良好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调查中几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校外教育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其它社会能力。

(二)行业企业专家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授课和操作之间相辅相成,针对性强。

(三)校内督导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讲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四)学生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注意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3年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师都评价都是优。

3.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建筑工程测量”阶梯式分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对于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质量 评价 原则 指标 构建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已经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换到了实训场所教学,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转化到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因此,评价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点也应该从“应知”转化到“应会”上,具体考察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那么构建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属于办学规范的范畴,用于衡量该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状况。它既不是一个完全量化的指标,又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宏观指导,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构建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具体要求不能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实习实训教学实践中。每项指标的内涵界定要明确,各指标的表述清晰,既不相互重复又不相互矛盾,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可以达到具体要求。由于影响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是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评价,因此,在确定专业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要素时,尽量排除人为因素,采取点面结合方法,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对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只有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的实习实训质量指标体系,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实习实训质量。

2.导向性原则

构建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向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培养目标发展,着重学生专业技能养成;另一方面是要指导教师按照指标体系中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的方向性,使其发挥导向功能。比如,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那么,我们的指标体系中必须包含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正确导向性的指标体系会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更明确,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

3.职业性原则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也是企业需要的人。那么,教学中必须确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必然要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对于有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进行要求与评价。

4.层次性原则

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个指标组合而成的整体,必须有一定的结构。层次性原则要求在构建该指标体系时,从质量评价的目的出发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同时考虑每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进而确定该指标所处的层次。这样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5.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是指构建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能够测量,在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后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那么,首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来源于教学实践,切实可行,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的子项目数量适当,既能够体现核心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又能够有利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最后,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化或呈等级制,便于实施。

二、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习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硬件设备和外部环境等,确定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影响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实习实训的条件、实习实训的内容、实习实训师资,而从质量评价的角度还应该考虑实习实训的效果。由此得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由实习实训的条件、内容、师资、和效果四个方面组成,再从影响各个一级指标的制约因素设立二级甚至三级评价指标。在本指标体系中,共有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29个,根据各项指标在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了其权重。具体指标体系如上图所示。

下面对各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实习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是指学生实习实训所需的校内外的实训场地、设备和支持实习实训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学生的随堂实训和课程设计都需要校内的实训室,要求实训室中的设备满足基本的实训要求,否则校内实训会变成“纸上谈兵”,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顶岗实习则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支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岗位顶岗锻炼。而实习实训教学文件这个二级指标又分别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和实习计划三个三级指标来描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实践的课程均要求有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要提前制订好课程设计指导书;每次实习前要制订严格的实习计划。这些都是实习实训得以实施的最基本的软硬件条件保障。

2.实习实训内容

实习实训内容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随堂实训、课程设计和顶岗实习三种形式来完成实习实训内容。在这三种过程中都不仅要重视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切合度,而且还要注重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在考核这三个二级指标的质量时,还要考虑它本身的制约因素,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随堂实训

随堂实训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在理论课之后进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方式。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会有15门左右课程需要进行随堂实训,那么对于随堂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就更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对每门课程每一节随堂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我们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实训前准备、实训过程、实训结果以及实训报告五个方面综合评价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根据这五项三级指标的权重来衡量学生随堂实训质量。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组织的另一种形式,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学完之后,利用一周的时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团队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绝不能只看学生最后的设计报告,它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课程设计整体质量,而要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完成水平、团队协作精神、学习和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总结汇报六个方面综合评价。从涉及到的三级指标来看,课程设计实训环节不仅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提高。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即毕业实习,是对学生两年多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综合检验,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毕业后直接顶岗工作打下基础。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要走入企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和学习。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要与企业指导老师、管理人员等经常联系,共同从学生的出勤情况、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实习报告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实习实训师资

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实训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教师的基本素质、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态度都会影响实习实训的质量。经过调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较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并且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明显要好。因此,对于实习实训师资我们分别从教师基本素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来评价,又进一步分析制约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有四个:学历、学位、职称和科研水平;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是否是双师素质、是否经过挂职锻炼、是否承担过大赛的指导老师以及实践教学组织能力。

4.实习实训效果

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是最直接的质量评价指标。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必须考虑学生能否对口就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参加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以及企业的满意度等硬性指标。实习实训质量的好坏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主要看企业是否认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因此,课题组在设计实习实训效果的二级指标时,在学生对口就业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技能大赛获奖率、企业满意度和学生自我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多角度考核。

综上所述,本指标体系清晰地勾勒出了制约实习实训质量的因素,充分体现质量实现的过程性、动态性和多面性。同时,此指标体系为教师指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提高实习实训质量的具体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技能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59-62 .

第5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目前,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众多企业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本文就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业的良好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制造探索

目前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短缺。现有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模具设计、开发、维修、CAM/CNC、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甚至出现了“年薪16万元招不到高级模具技工”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矛盾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岗位不能达到“零对接”。这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实际情况脱节。其结果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强。

1.2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的技术发展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相应的教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但一些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严重老化,学生无法学习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很难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1.3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

断层问题--除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外,由于历史原因,教师队伍补充出现了新的断层。

能力问题--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结构问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1.4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现有职业技术院校多数专注于在校学生培养,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较弱。。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出现人才、技术、设备真空问题,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满足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等方面技术支持和服务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目前国际领域主要涉及以下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逆向工程技术(ReverseEngineering,RE),也称反求工程、反向工程;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RPM);虚拟样机技术(virtualprototyping,VP)。而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1)CAD/CAE/CAPP/CAM/PDM集成技术的研究;(2)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3)基于知识工程的研究;(4)虚拟设计、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亟待改进。

3探索思路

3.1多途径、全方位培养人才

3.1.1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进校园,探索工学结合紧密、教学形式多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实践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进校园,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创新“工作驱动,学做合一”、“工学交替-校企双循环”、“能力(技能)本位,模块化”、“‘2+1’校企全程合作订单培养”、“‘2+0.5+0.5’校企阶段合作定制培养”、“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

——专业定位符合企业要求。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及技术发展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教学内容反映企业实际。以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为载体,将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具有工学结合特色,并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学习方式突出工学结合。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施灵活的教学组织,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

——教学活动体现企业精神。把企业的生产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大背景,在具有浓厚企业气息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3.1.2发挥行业优势,校企共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想办法创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最好的方法就是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

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企业的产品、设备、技术、管理及资金,参照企业的技术水准,校企共建数控、模具、CAD/CAM、机电一体化4个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平台为“基体”,以适应各专业职业岗位特点的专业实训室为“触角”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各异,触及市场,灵活服务,实现工学结合校内化。

遵循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双赢合作机制,采用企业管理方式,实现生产性实训车间(基地)良性运行,形成自我造血机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学生校内实训实习场所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阵地。

立足长远发展,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兼职指导教师(或师傅),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3.1.3构建模块化、双证制、“教、学、做”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与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相映衬的模块化、双证制、“教、学、做”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把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健全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书育人行为质量标准,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标准。

积累生产案例,按照企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参照现代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定实训质量标准,保证实训质量、职业培训质量的高品位。

3.1.4建构以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职业能力体系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职业能力体系。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能力主要是围绕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可划分为基本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综合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及能力。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并将职业标准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3.1.5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

进一步深化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办法,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教师引进、培养、评价及聘用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3.1.6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构建以教、学、做(练)结合的“三明治”式教学法,核心案例贯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方法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①构建“课证”结合的教学法,加强以基本技能知识连续性为主线的课程内容改革,结合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建立基于真实产品的训练题库,在三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持续将“生产型训练题库”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

②整合传统机械专业课程。如将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传统机械专业课程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一门课程;

③依据顶岗企业需求,提供多种CAD/CAM软件供学生选学,以保证顶岗实习的不同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①部分实训课程实行多种相关能力并行训练,以提高教学效能。如对实训设备数量少的课程,实行设备分流、多种技能并行训练的方式;

②减少模拟性实训,将企业产品作为主要实践教学对象,聘请企业的工艺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推广“形成性考核”方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完成考核;

③为达到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零对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由如下五个环节组成:

A.基础性实训(即基本技能训练:钳工与机加工基本技能、机械制图识图能力训练)

B.专业实训(即核心技能训练:机械设计能力训练、数控加工工艺编程训练、数控机床操作训练、CAD/CAM软件应用训练等)

C.综合实训(即综合技能训练:模具CAD/CAM综合训练、数控加工中高级工种考工训练等)

D.产品生产型实训(即职业素质训练:强化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

E.生产企业顶岗实训(即岗位适应性训练:强化岗位就业能力)。

做到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60%,生产型实训占实践教学学时的80%。学生在获得资格证书后,必须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3.1.7将师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采取政府指导、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方式,整合、共建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2实施的关键——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3.2.1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利用专业管理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在数控加工、模具设计、模具装配等方面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

3.2.2实行严格的教师“上岗培训”制度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每年暑假组织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同时,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要求每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30天;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使教师参与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攻关。

第6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名校建设 机电一体化 创新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5-03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分析

1.专业建设背景

我国相继出台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轻工业等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方案中涉及到的都是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其中75%以上涉及制造业。“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以上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了我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背景。

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出通知(鲁教高字[2012]14号),公布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我院榜上有名,入选山东省高校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本专业入选为名校建设重点专业之一。

2.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对济南市及周边地区工业园区开展了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机电设备的广泛使用,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调查结果显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0%,而能够对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复杂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维修的仅占15%,企业急需大量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创新和实践

1.组建理事会,完善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组建系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是电气及自动化系校企合作指导机构,负责审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每年举办1次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专任教师及用人单位相关人员组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生产的情况,及时将掌握最新技术、最新技能的专家教授和企业人员吸纳补充到委员会中,使企业专家、专任教师、用人单位相关人员的比例基本保持1:1:1,提高委员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和制度,构建成“多元主体、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贯彻我院“高端引领,特色立校,内涵发展,多元办学”的办学宗旨,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行“校企互通、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卓越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互通、学做合一”培养模式

与对口企业共同实施“校企互通、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年建设期内,引入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和山东安迪斯电梯工程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继续加大与“校中厂”济南第六机床厂的人才培养合作规模,实现企业生产与专业教学零距离融合,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下由校企共同培养。“校企互通、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创新“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结合技师职业素质及技能要求,本专业2011年组建了“卓越技师”班,培养“专科学历+预备技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了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人才培养的创新。

1)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重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学历教育要求,按照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将二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借鉴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及培养一体化课程教师。

建成具有专业特色鲜明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或教学名师工作室,通过大师或名师与学生采用“学徒制”的方式,将数控机床检修技术、电梯维护维修技术及工业机器人调试维修技术等典型的机电设备电气方面的维修与调试工艺引入课堂。

充分发挥“校中厂”(济南第六机床厂等)的优势,增强对“卓越技师”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本专业继续加强与济南第六机床厂的合作,总结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前往江苏南通奔多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参与德国布鲁克纳电容膜生产线安装项目的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学生一线实践技能的提升。

2)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

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坚持半军事化管理与纪律作风建设相统一、坚持内强素质与外塑形象相统一、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切实抓好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3)推行模块式课程一体化教学

根据针对维修电工技师的市场调研与岗位分析,结合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标准,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模式,把知识、技能前后关联及内容有重叠的各教材重新组织,同时引入企业对技师要求的新知识、新技术等,形成新的模块式课程,如电工仪表与测量模块、电子技术模块、电机与变压器模块等。模块式课程将理论知识、技能要求及职业素质融为一体,安排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方式。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和顶岗实习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学生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新

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为主线,以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过程所需的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突出职业素养建设,注重核心职业技能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要根据专业调研及岗位分析结果,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出不同的能力模块,通过理事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对应的实践课题,然后对所有的课题采用层次化教学过程逐步实施。

在实训教学中实施“认知-体验-领悟-历练-岗位”的层次化教学过程,建立“层次+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认知和体验”为目的的课前基本操作实训安排在课程理论教学前,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以“体验和领悟”为目的校内实训体验专业技能、领悟专业技术方法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校中厂”让学生投入到工程项目实践中,把“认知-体验-领悟-历练-岗位”有机地结合,认知岗位环境和要求、体验岗位任务和技能、领悟工作方法和要领、历练职业能力和素质。在实训项目选择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厚技能”的发展特征,以适应学生毕业后在技能方面多方位发展的需求;层次化实训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2)强化顶岗实习,实现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教学引入双导师制,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制定成绩评价及管理制度;本专业双导师制顶岗实习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1)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采用课程化管理,把顶岗实习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共450学时;由企业指导教师、校内专业指导教师组成联合教学团队,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每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管理过程为:

①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组织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

②专业教研室和企业岗位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手册和管理办法。

③认真选派专职指导教师及聘请兼职教师,细化岗位职责,突出全过程管理,进行专业指导,加强日常管理(通过现场指导、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及时解答专业问题、生活问题。

④顶岗实习管理小组采取座谈、中期检查等多种方式不定期深入订单企业、合作企业走访,为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⑤顶岗实习结束,学生必须上交带有实习单位岗位评价并加盖企业公章的顶岗实习报告。

⑥按照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办法,重点强化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质和工作实绩的考核等,综合给出顶岗实习成绩。

2)顶岗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成绩考评。系部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及顶岗实习任务,辅导员、顶岗实习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督促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成绩由系部和企业共同确定,重点突出企业考核成绩。

3)留岗就业。通过顶岗实习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正式就业率达到65%以上,总体就业率97%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保持在70%以上,企业用人满意度达到90%以上。

4.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建立重汽集团、机床二厂、栋梁科技3家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搭建教师企业锻炼平台,并对教师到企业研修锻炼实行项目化管理。建设期内,企业半年以上实践锻炼的专业课教师达到50%,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到98%,专任教师中、高职称比例达80%,教师每年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8人次,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60%。

(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按照每位教师的发展方向,定期安排教师到济南机床二厂集团等合作企业从事生产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咨询。

鼓励教师考取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进教师制定培养计划,选择具有教学经验丰富和实践技能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

(2)教师培训

教师每年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进修8人次,利用假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技能,使教师获得相应的高级工证书;让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及教学能力。

每学年系部开展2次教案评比或说课比赛、专业教师技能比武及教学能力测试等,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院级评比;每年对新进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开展岗前教师业务能力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新老教师结对帮带等。

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开展技术服务,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技术研发能力。

5.教学模式改革

以“专科+高技”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目标,探讨适应“专科+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实现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1)教师课题负责制

根据课程知识点整合成新的教学模块,模块可分解为一个或多个课题;根据专兼职教师的特长,每位教师主要负责自己擅长的课题,实行课题负责制;既发挥教师的特长,又保证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2)任务驱动

充分利用“校企互通”模式下“校中厂”的教学资源,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如安装设备,调试设备,维修故障等。学生根据任务要求从理论和实习两个方面进行学习;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掌握牢固,激发学习的兴趣。

(3)注重课程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模块的知识要求,开展课程设计;由教师提出要完成的产品,从绘制原理图到安装调试的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7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还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我们建筑工程专业在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过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将教书育人与生产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4 个学期的专业素质教学、2 个学期的职业技能培训、2 个暑期和1 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在此过程中,强调严格的质量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的建设,并建设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教材,为工学结合提供保障。我系采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灵活安排,课程学习集中,即连续安排在一个上午,先在课堂上课,学习基础的专业的知识、方法以及仪器的构造和使用、CAD 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课,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训,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进行操作演示。这个教学模式的好处一是边学边做,容易掌握;二是课堂活跃,学习积极性高;三是学习时间灵活安排,可根据内容与难度调整实训时间的长短。

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专业技能与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能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学院建工系与省内及省外三十多家建筑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教学实习阶段,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有关专业知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顶岗实习阶段按照学生家庭住址适当安排学生到相应工地现场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身临复杂的施工现场环境,印象更加深刻。

我们“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实际运作中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淤能让我们的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于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盂使学生跳出了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榆此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虞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愚让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舆还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选择的机会,经过这种方式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学生在没毕业前就得到双方磨合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第8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

教学目标设计,即教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学生需求原则。学生将来工作后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修养知识、知识技能,为人处世职业精神等都需要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尤其是实训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以满足中职学生对技能掌握的需求。中职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中职生,中职生知识基础比较差,所以,我们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从他们专业角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例如,在教授电子测量仪器这门实训课时,首先要从最基本的电子测量仪器万用表来切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万用表,是一种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一般包含安培计、电压表、欧姆计等功能,有时也称为万用计、多用计、多用电表,或三用电表。万用表有用于基本故障诊断的便携式装置,也有放置在工作台的装置,有的分辨率可以达到七、八位。数字多用表(DMM)就是在电气测量中要用到的电子仪器。它可以有很多特殊功能,但主要功能就是对电压、电阻和电流进行测量,数字多用表,作为现代化的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物理、电气、电子等测量领域。这样,学生对这门课程应能知道教师要教什么,他们要学什么。

第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原则。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就应加强在这方面的培训。现在国家实行创新人才计划,那么,学生直接面对的是具体的岗位,直接面对的是具体产品,那么掌握相应岗位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就要在实训方面加强力度,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围绕实用的技能进行实训。例如,现在从事电子产品安装生产的企业,他们重视的是产品安装、调试、焊接,而笔者所在学校就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即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那么,教师就要以安装、调试、焊接为主线,并将这些作为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即围绕企业的需求而进行学校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基础到精练。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这是符合中职学校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发展规律的,有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完全包括学习结果的所有层次,但也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内容上。例如,在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这一实训课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对组装的设备元件有一个初步认识,知其作用并能用仪器检测其好坏,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怎么能把这些元件按照设备电气原理图组装在电路板上并进行调试,达到“领会”的教学目标。

当然,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对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要求,那么在实训教学中要体现实训的特点,从简单的电子元件的识别判断到成品的调试,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一个整体性,首尾呼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中职生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所以,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案例分析:在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这一课程中,其中有一节实训课是组装收音机。在实训前,教师首要分析要放在教学内容上,明确这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那就是如何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如何焊接、如何调试等。而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内容中地位是最重要的,只有很好地完成这个步骤,教学才能往下进行,这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在以前充分了解各种电子元器件性能的基础上,用万用表实际去检测,从而验证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这就是通过案例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分析在实训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中职学生直接分配到生产企业单位就业,动手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薪资待遇。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思考和研究,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实训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网络设计。

案例分析:在组装收音机这一实训课中,在教学策略设计上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教学策略设计。首先使学生进行收音机电子器件性能质量的检测,然后进行组装焊接,最后,进行整机的调试。第二,在教学方式上教学策略设计。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一遍整个检测、组装、调试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操,对个别学生要进行单独指导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上,主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而定。除了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尝试教学法、抬头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或任务)教学法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程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收音机原理的讲授法、收音机组装的讲练法、组装完毕后的比较法、讨论法。第三,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设计,可以充分发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例如,教师可以把收音机的组装过程分解开来录成视频,通过网络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看,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观看,教学效果直观,同样其他实训课也可以进行多媒体组合设计。

三、教学考核机制设计

教学考核设计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结果如何的一个评定。考核设计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是技能的学习,是为了将来适应社会实际岗位的需求,工作单位需要的是“真材实料”,而学校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的考核才能选拔出符合单位实际岗位需求的人才。所以教学考核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即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通过考核来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方式、方法,能使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能判断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这样可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前面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而学生通过考核获得反馈信息,能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自己有不足,哪些是在今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可以有效地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学习,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在中职阶段学习的任务。

案例分析:首先,在组装收音机这个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先调查学生对电子元器件性能的了解程度等。如大约有多少学生掌握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中频变压器等基本元件的性能,甚至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的识读,其掌握程度怎么样。对焊接掌握程度怎么样,以前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焊接,有没有调试过其他的设备等,这样才能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也能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考核目标设计,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那么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就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性能的电子元器件是好的,什么样的焊点是合格的,什么样的调试步骤是正确的,然后要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成品,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当然还可以进行抽查,抽查时注意高、中、低搭配,以便了解各层次学生对本次实训课的掌握情况。并对本次实训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提高实训效果,就是常说的阶段性考核设计。阶段考核设计是整个考核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承上启下考核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考核,可以使教师明确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完成得怎么样,存在哪些失误,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应该怎样改进,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是一个实训项目结束的总结性考核设计。总结性考核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学生在该实训项目上的完成情况做一个总体评估,即总结性考核。而在本课中注重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组装完毕的收音机成功率有多少,失败在什么地方,是电子元器件测试问题,是电路板的焊接问题,还是整机调试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总结,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一个好的基础。

第9篇:测量顶岗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

一、编制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结合自动化生产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我院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团队情况,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以我院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骨干建设为基础,开展本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行业背景

通过走访全省多家企事业和高职毕业生的基础上,开展从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随着陕西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尤其在国防科技、汽车、机床、自动生产线、包装印刷、自动控制、电力设备制造等领域人才缺口高达58%。近年来,良好的政策环境、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和行业背景,为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培养大批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对陕西及西北地区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才培养方案可行性论证

(一)专业历史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始建于2007年,几年来,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为国防科技工业和陕西地方经济培养了百余名优秀人才,我院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办好、办强,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二)教学团队

通过建设,本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任教师比例1:1;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2人,3位教师具有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资格。近三年,教师50余篇,获得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3项。

(三)实验实训条件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拥有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液压实训室、气动与PLC实训室、工业自动化实训室、电液综合实训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东方机械厂、汉江机床厂、上海英集斯自动化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这些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

1、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训室。

服务课程:可用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控制系统安全与保证》、《工控组态技术》、《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主要设备:具备满足不少于40人学习,20个工位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数字量实验模型、模拟量实验模型、触摸屏、手持式编程器、计算机、控制对象(PLC控制系统实验台或工控载体)、兆欧表、数字万用表、压线钳、剥线钳及电烙铁等。

实训项目:PLC硬件组态;电机正反转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Y-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红绿灯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运料小车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典型工控系统程序设计及工控组态等;以及维修电工取证相关的训练项目。

2、液压传动技术实训室。

服务课程:可用于《液压/气压传动技术与应用》、《液压/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比例液压/比例气动技术与应用》、《液压/气动设备故障诊断》、《工程液压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主要设备:具备满足不少于40人学习,5个工位的基础液压实验台、液压泵站、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比例液压实验台、比例压力阀、比例流量阀、比例方向阀、多功能检测箱(包括流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组件)、工程机械组件、用于拆装的工业液压元件、万用表、常用的机械拆装工具等。

实训项目:液压典型系统安装与调试;比例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液压系统运行维护、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典型工程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训练项目。

3、气动传动技术实训室。

服务课程:可用于《液压/气压传动技术与应用》、《液压/气压系统安装与调试》、《液压/气动设备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

主要设备:具备满足不少于40人学习,5个工位的基础气动实验台、空压机站、气动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比例气动实验台、比例压力阀、压力继电器、带内置测量系统的气缸、比例阀操作模块、开关、输入输出盒、带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PLC、编程软件、计算机、万用表;用于拆装的工业气动元件、常用的拆装工具等。

实训项目:气动典型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比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气动系统运行维护、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等训练项目。

(四)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上依托行业优势,实施校企共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等关键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中船重工西安东风仪表厂、陕西飞机制造工业有限公司、西电集团、东方机械厂、上海英集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确保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手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五)课程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