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第1篇: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

西双版纳景点导游词【一】

各位来宾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能为各位导游,我将尽我所能西双版纳美好的景观介绍给各位。

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统裙,他们居住的竹楼,吃的竹筒饭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景致之外,您还可以领略到奇木异草的风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树、桫椤树、箭毒木、铁力木、王莲、旅人蕉、神秘果(树)、四数木大板根……还可以观赏到“鱼赶摆”的场面,可以碰到开屏的孔雀,可与野象合张影……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产,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妨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它一边喷出白烟,一边"嗖 嗖 嗖 "的尖啸着飞上蓝天,引得人们举目张望,不时发出喝采声,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的活动内容。近几年,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得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采。泼水节的活动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两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达。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xx,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西双版纳景点导游词【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成为大家今天的导游。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给我本人的信任。首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xxx,大家叫我小x或x导。如果咱们大家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的话就尽管的提,不要客气,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解决.那么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对我们的工作能够给予支持和配合,预祝我们的行程圆满的结束,同时也预祝各位在北京玩的开心,旅途愉快!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在云南省的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聚居着10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是傣族自治州。作为一个风景旅游胜地,西双版纳是很有特色的。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的彩色缤纷的头饰和统裙,他们居住的竹楼,吃的竹筒饭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景致之外,您还可以领略到奇木异草的风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树、桫椤树、箭毒木、铁力木、王莲、旅人蕉、神秘果(树)、四数木大板根……还可以观赏到“鱼赶摆”的场面,可以碰到开屏的孔雀,可与野象合张影……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产,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妨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它一边喷出白烟,一边"嗖 嗖 嗖 "的尖啸着飞上蓝天,引得人们举目张望,不时发出喝采声,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第2篇: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媒体技术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2-7661(2016)05-0063-01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生活中使用的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实现了符合信息时代的一种阅读方式。

2.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新颖、细致、形式多样、交互性强、跨越时空等优势。多媒体技术在处理信息时,具有生动性、集成性、广泛性、高效性、参与性、可选择性等等特点。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化繁为简,将复杂的知识网络体系或物件内部结构清晰的展现出来,便于受教者更好地理解深层次的知识。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问题。基本原理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当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点时,最先反应的是以往的相关知识经验,因此,必须进一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相关知识经验,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刺激和指导,反思以往经验、扩展知识经验,甚至改变错误认知观念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经验。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新奇多变的事物有利于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产生对于某一事物的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于周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属于新鲜事物,富于变幻的多媒体课件能够缓解学生的疲劳学习状态,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声像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看雪》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选取不同的雪景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在了解各种各样雪景的同时,增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于“看雪”的强烈愿望,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展开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技术能够攻破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能够变静为动,变快为慢,使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攻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时候,大多数汉族小学生认为将水泼到别人身上是对他人的侮辱,是不正确的行为,因此难以理解傣族泼水节的习俗。为了攻破这一教学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境况,同时为学生讲解泼水节的来历以及节日当天的礼节,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讲到的与边疆人民共度民族节日的盛景。

第3篇: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语文教学 ;教学

G623.2

K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 、 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我认为教师设计使用的媒体时机,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

一、 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两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又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抓住了小兴安岭“美”的特点,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录像的形式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图像与课文内容相互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他们仿佛跨进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置身于茂密的树林里,徜徉在野花丛中,看到美丽的鹿,笨重的熊,机灵的松鼠,尽情采摘香脆的榛子,吃着酸甜的野果、、、、、、学生此时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感已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抓住实际,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学生不但理解课文的内在意蕴,而且积累了语言运用。这样,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好现代教育技术时机,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

二、 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1)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2)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3)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例如《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用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的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语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眼前的利益”与“身后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悟“恍然大悟”的道理,促使他“打消了他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 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时机上。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刺激引导,晦气开学上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的敬爱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又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电教手段,来演示翠鸟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这里电教手段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

总之,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变以往的旧观念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特色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聂本建.科技时代中的小学语文教育[J].新课程(中),2011,06.

第4篇: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逐步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对于注意力转移快,情绪变化快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探究等各项能力中,兴趣都显得格外重要,几乎左右着他们的一切活动。而体味到教学过程中的乐,又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如何让“乐”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我就自己的切身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1.1 接近,源于修养。一个老师不但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知识,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加以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里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希望自己能像老师一样,激发他们接近老师并与老师共同学习的欲望。

1.2 亲近,源于爱心。老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的确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如老师时时高傲冷漠,处处咄咄逼人,学生便会觉得爱不能及,因而,避而远之,还是无法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课后我经常深入学生活动区,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说心里话,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遇到问题及早解决。时间长了,他们挺喜欢和老师在一块,遇到什么事情都想说给老师听。师生之间也越来越亲近。

1.3 相知,源于信任。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说到做到。即使做不到,也得及时说明原因。切忌空许承诺。否则一当学生对你失去信任,你的教学必将失败,相反信任学生,使其树立信心,对激发兴趣也是功不可抹的。骆嘉敏同学不会说普通话,使她与老师同学的交流造成很大影响。课堂上更是怕受批评,从不发言。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课后耐心辅导,把课堂上合适的发言机会留给她,不管她说得多慢多别扭,都耐心的倾听,并及时鼓励她。渐渐地,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的沉默不语了,课堂上也可常见她高举的小手。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信,便从内心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话都愿跟老师说。

这样,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使学生对老师充满崇敬与喜爱,乐于参与整个过程的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之下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

2 课堂是激发兴趣的主渠道

2.1 采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方式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在引入《葡萄沟》时,我首先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串串水灵灵的紫葡萄,接着让大家模拟尝的动作,想想葡萄的味道。顿时大家兴趣盎然地抢着说自己的感受。这时我紧接着问:“大家知道哪里的葡萄最好吃吗?”而在讲授回声一课时,则从理解词语入手。开门见山地问:“小朋友,你们听过哪些声音?”学生踊跃回答:风声、雷声、雨声,那你们能根据它们名字的来历,从字面理解什么是回声吗?为什么会听到回声呢?强烈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除此之外,引入课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比较引题、故事引题等。只要灵活运用,都可以调动学生装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兴趣带学生进入课文的天地。

2.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了生动形象的揭题,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了片面的短暂的感性兴趣。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如不及时激发保持兴趣,就很有可能达不到预定效果。如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时,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那段话,我变语言文字为绘画,要求他们读懂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简笔画画出蜜蜂、花丛、园子和小房子的位置。学生们兴趣极高,非常认真地画起来,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一幅幅形象不同,但内容、位置差不多的简笔画就画成了。这样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学习就非常感兴趣,而且印象也很深刻。

课堂表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中和傣族人民的动作:接、敲、踩、跳、端、拿、蘸、泼等,我都让学生装结合课文内容,边读边做动作。学生都乐于做,在做的过程中,生动地揭示了动作形象,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参加实践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很多,只要能挖掘教材的“愉快”因素,达到“乐学趣练”的目的。

2.3 不断变化,张弛结合,把“乐学趣练”贯彻始终。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要自始至终。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也应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编儿歌、组字游戏、书写比赛、汉字“门诊”、一字开花、猜谜语等多种形式,以有益、有趣的学习过程代替机械重复的抄写,使学生牢固掌握生字词。把自己和学生放在相同的位置,如在进行各种比赛时,可以小组讨论研究推选代表,也可以小组赛出代表,还得给老师机会,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任何人,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更浓。

3 在生活实践中取乐引趣,延伸语文教学的“兴趣观”

以兴趣为纽带,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功地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但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不仅仅在于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开教室的门窗,走出校门,让孩子们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宽阔的闪动着奇光异彩的生活。”(情境教育创建者李吉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