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北京垃圾分类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北京西郊的颐和山庄小区会所里,赵章元正在给居民们上课。“如果有条件,就离开这里,把家安在远离垃圾场、化工厂、加油站这些大型污染源的地方。”他把密布着垃圾场和加油站的北京城区示意图摊在讲台上,引起了屋子人一片哗然。
退休前,赵章元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也是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自从去年在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专家论证会上对组织者事先拟定好的专家意见书表示异议,并拒绝签字之后,他就成了六里屯附近居民心目中的英雄。
从1999年开始,六里屯就成了海淀区生活垃圾的填埋场,北京市政府还打算投资7.5亿,依托填埋场建起一座北京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这是市政府在落实《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中提出的2008年奥运会前解决处理生活垃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不是当地居民的激烈反对,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在奥运会开始前完工,但现在,这里仍然是一片荒地。
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剧毒物质二恶英成了笼罩在居民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当地上千居民先后两次穿着印有“反对在六里屯建垃圾焚烧厂”字样的文化衫,前往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环保局门前集体请愿,在巨大的民意压力下,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6月12日责令该项目缓建,进一步组织论证,听取公众意见。
专家论证会上的冲突
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陷入停顿至今。北京市政府虽然并未重新组织环评,却也没有放弃继续建设这座焚烧发电厂的努力,去年11月7日,北京市颁布了新制订的《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焚烧厂厂界距离居(村)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和类似建筑物直线距离不得小于300米”引起了居民们的不满。
“这分明就是为六里屯这个垃圾场量身订做的标准。”垃圾场附近百旺茉莉苑小区居民黄世平说,300米正好是垃圾场距周围最近小区的距离,把300米写进即将执行的地方标准,分明就是为了在居民区建设垃圾场人为创造条件。他把政府公布的标准文本前后研究几十遍,参照各种国家相关法规,指出该标准一共有5大项,20小项错误和违规之处。
标准颁布后,北京市政府也曾组织了一次专家论证会,作为居民代表,黄世平参加了那次会议。“他们没有让我发言,主要是听专家们讲。”黄世平说,没有想到专家们分成两派,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一方是以工程组专家、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聂永丰教授为首的“主烧派”,一方是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士刘洪亮、赵章元为主的“反对派”。“到最后,专家之间的争论都到人格侮辱的地步了,差点没有打起来。”黄世平说。
赵章元是论证会上冲突的主角,“我们争论的焦点就两个问题,一、垃圾焚烧到底是不是最成熟、最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二、300米的防护标准是否合理,应不应该写进地方标准。”赵章元说,这两点他都持反对意见,冲突也由此而起。
“聂永丰和他的学生说300米距离足够,我就追问,从哪得来的这个结论,他说是自己带着学生们在实验室多次模拟试验的结果。我说,别靠你那几个学生做几个试验,就说成熟。他就指责我说,你要做我的研究生,我还不收呢。”赵章元把论证会上所谓的冲突向记者复述了一遍。
“说实在的,聂永丰的实验室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可我始终认为,这距离真正的国家标准还很远,在处理这么重大的公共事务时,显然公信力不足。”赵章元说。
在那次论证会上,赵章元显得孤立无援,在座的官员、企业家、学者大都是赞成建设这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或者就是沉默不表态,支持他的人不超过5个,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并拒绝在最终的专家论证意见书上签字,在后来公布的论证意见书上,也因此没有出现300米标准这条。
散会之后,赵章元赢得了当地居民极大的尊敬,他们把赵章元视为老百姓自己的专家。赵章元说:“我是搞环境研究的,现在退休了,只是把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做点实事,不会去考虑什么学科建设、产业发展。”
当“科学”遭遇民意
对于专家们的冲突,当天参会的北京市市政管委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教授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不能空谈,理论一定要来源于实践,同时也能被社会实践所验证,学术也不能太理想化。”对于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垃圾处理问题,王维平有着更系统的看法。
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环境应用专业的王维平对东京的垃圾处理有过深入研究,回国后,为了研究中国城市垃圾,他吃住在垃圾场,与那些靠垃圾生存的“拾荒大军”一起,并且要求自己带的博士生也同样如此。“东京的城市垃圾大部分都是焚烧发电的,全城一共有2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王维平说,北京也应该这么干,走向垃圾综合管理,否则,北京总有一天会被垃圾包围起来。
对于北京这座日益膨胀的超级大都市来说,建设垃圾焚烧厂已经迫在眉睫,可如今,由于当地居民反对,计划中要在2008年建成的3座垃圾焚烧厂全部陷入停顿,唯一建成的高安屯焚烧厂也迟迟不能点火投产。
居民们并不关心垃圾焚烧发电是否世界上最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他们只是被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所吓倒,这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毒性十分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把二恶英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作为工程组专家,聂永丰始终认为,二恶英等有害物只要控制在低含量的标准,就不会对人体和生态产生不良影响。他说,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恶英排放中,设计要求采用欧盟标准,即二恶英含量0.1纳克/立方米以下,而我国国家标准为1纳克/立方米以下。
虽然在西方国家大力鼓吹垃圾焚烧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比如,早在1985年,美国就有超过137座垃圾焚烧炉兴建计划被取消;1992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通过了焚烧炉使用的禁令;1996年北美洲五大湖区52个焚化炉结束运作;德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颁布了《焚烧炉禁建令》。
但和所有事情一样,西方国家经历过的困境和走过的弯路,中国似乎都要重走一遍,对于“垃圾围城”困境愈演愈烈的中国城市来说,垃圾焚烧即使不是最科学的方式,或许至少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垃圾场该建在哪里?
但是,具体到每个公民头上,谁也不愿意在自己家门口建垃圾场。“我不反对焚烧垃圾,但是反对在我们这里烧。”黄世平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态度:六里屯垃
圾场的选址不科学。他们也确实为自己的反对意见找到了足够的依据,比如,六里屯地区处在北京的上风口,垃圾场离北京的水源地京密引水渠只有1100米,周围有国防大学、部队驻地、两个别墅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基地等等敏感单位。
事实上,早在1995年选址时,北京市环保局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环评审批时就曾明确指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此地建设垃圾填埋场是不适宜的,不采取妥善防治污染措施直接填埋垃圾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但是,“市领导已经原则同意将西六建材工贸公司取土坑开辟为垃圾填埋场,在六里电建设垃圾填埋场已势在必行。”
现在看来,当初垃圾填埋场选址于此,主要是由于当地一座解放前就存在的砖窑厂几十年的取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用来填埋垃圾,既省钱又省力,而对于环保的认知,那个年代几乎毫无意识,现在要继续在此地建设垃圾焚烧厂,考虑的则主要是此地已经是多年的垃圾处理地,这显然比重新选址要容易得多。
当年,建设垃圾填埋场时,六里屯地区周围分布的是西六砖瓦厂、六里屯、亮甲店、屯佃这些北京郊区贫困的农村和生产条件恶劣的工厂,把垃圾场建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总是相对容易些。
但现在,这里已经完全变了,虽然建设之初,北京市环保局提出,“填埋场界外500米之内不宜兴建永久居住设施、现有设施应予搬迁”,然而lO年来,当地政府对此规定从未放在心上,反而在附近接连新建了中海枫莲山庄、秋露园、百旺茉莉园等小区,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京郊山水环绕的别墅区,房价已经涨到了1万多元一平方米,还有用友软件等著名的高新企业。
垃圾场不建在这里,应该建在哪里?对于这样的反问,居民们给出的答案多是京西更偏远的农村,但是,政府要做出回答却艰难得多。2006年底,北京电视台《北京议事厅》节目中,在市人大代表和市长见面会上,回应代表们的问题时,当时的北京市市长曾表达了垃圾场选址的难处,他说:“现在在建垃圾焚烧场三个,说实话,我在北京找不到那么大的坑填埋那么多的垃圾,而且你把垃圾填埋场放到哪个村,哪个村也不愿意,给钱也不愿意。所以不管是垃圾填埋还是垃圾焚烧,我们都还是在反复论证和测评阶段。”
如何走出垃圾困境?
北京市垃圾处理有一个内部原则,除了中心四个城区外,其他各区谁的垃圾谁处理。这项政策被不少人批评为产生垃圾选址矛盾的一太原因,很多市民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统筹考虑,在合适的地方建设垃圾场?
“这种看法完全是出于对垃圾处理的不了解。”王维平说,“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说海淀不适合建垃圾场,把海淀的垃圾运到朝阳去处理,这就意味着每天几千台垃圾运输车绕着半个北京城跑几趟,这样的状况,政府财政承受不了,交通压力更承受不了。”
在王维平看来,六里屯垃圾焚烧厂遭遇民意的阻挠,不是垃圾处理的科学方法出了问题,而是政府的行政出了问题。事实上,从1999年底,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启用以来,因为臭味扰民的问题,周围的居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垃圾场和市政管委会的投诉。
“当时建这座垃圾场的时候,政府也是组织了一群专家,向我们解释并承诺100米之外都不会有臭味。”离垃圾场最近的西六建居委会主任白尚华说:“可后来根本不是这样,这么多年了,臭味经常能飘到1公里外,把我们熏得窗户都不敢开。”
“这些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同样的垃圾填埋场朝阳区的就好很多,没有人来投诉他们。”王维平说:“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管理上确实很大问题,为了省力、赚钱,他们甚至把垃圾交给拾荒大军去处理,而不是严格按照处理工艺做。”
去年,当居民们闹得最激烈时,市政府终于做出反应,并拨了7000多万到垃圾填埋场,加强管理,改造工艺,专门解决臭味扰民的问题。“这个月终于好点了没那么臭了。”黄世平说,“可是,几年下来,在这个垃圾处理厂上,政府可谓失尽民心。以前的填埋场都搞成这样,现在你就是把焚烧厂说成一朵花,也不会有人相信了。”
2011年,各地要完成1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但与此同时,各地保障房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深圳“十一五”规划中原本计划筹建16.9万套保障性住房,截至2010年12月,竣工2万多套,仅占原计划的12%。在广东两会上,台盟广东省委会提交的《关于加强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详尽披露了当前广东省保障房建设进展缓慢的三方面原因:一是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和资金落实有困难。三是住房保障机构不健全,管理和研究力量薄弱。
事实上,广东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出现的“蜗牛速度”,在全国其他地区也都普遍存在着。在保障房建设起步阶段,存在诸如融资、土地、管理等许多急需破解的实践难题。目前,上海等地已开始在制度上寻求突破。1月16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住房问题不解决,上海人才优势将消失殆尽。住房的问题,如果没有制度上的新突破,将达不到预期的设想。市长韩正1月17日也表示,目前的制度解决不了一大批青年人、新上海人的住房难题。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感同身受他们的紧迫感和渴求,不去解决他们“蜗居”、“房奴”的问题,上海就没有未来。今年上海要全面推进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和动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22万套。目前考虑吸引低成本的保险资金投入,并上报国家,争取试点用公积金投入公租房建设。
另外,3月2日,上海市发改委、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共同《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试行办法》,在建设方式、审核机制、售后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其中,“共有产权”的具体比例有了明确规定。而事实上,早在2009年6月,上海市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就规定,经适房的房地产权利人拥有“有限产权”,但对具体产权比例等细则并未作出规定。此次颁布的《试行办法》明确,购房人产权份额按照销售基准价格与周边房价的比例关系确定,销售基准价格占周边房价的比例越高,购房人产权份额也越高,销售基准价格占周边房价的比例越低,购房人产权份额也越低,从而实现不同购房人之间的相对“公平”。计算公式为:购房人产权份额=销售基准价格÷(周边房价×90%)。上海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确定这样的计算公式,主要考虑到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在计算购房人产权份额时将周边房价乘以90%,可以适当提高购房人拥有的产权份额,进一步体现政府对住房困难群体的政策倾斜。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共有产权”模式在规范售后流转方面也有创新。按照规定,如果购房人取得经适房房产证满5年后将其出售时,住房保障机构除享有优先回购权外,政府还将按照其拥有的产权份额收回所对应的转让收入,并继续用于住房保障,从而有效防止社会公共资源流失,尽可能减少寻租可能,促进住房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另悉,江苏淮安市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共有产权”保障房建设的尝试。2008年,淮安市政府投入1.5亿元的资金用于保障房项目的启动,其余资金则通过土地的投入换算成资金成本,即“政府出地、百姓出钱”。淮安建房的形式,分为集中建设和分散建设两种,分散建设就是将共有产权房分散安排在市区商品住宅开发项目中,由政府统一回购、供应,分散建设的总量为当年住宅总量的5%~10%。淮安规定,将经适房划拨的土地用于建设共有产权房,房价低于同期同区段价格5%~10%。2010年淮安参加共有产权保障房摇号的共计有339户,选房的有313户,2011年保障房建设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其中,仅淮钢集团二期就建设共有产权保障房2144套,总面积达到229474平方米。
宁波―大连―昆明 进出口重点城市酝酿新试点
作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更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在企业的自发行为下,我国的外贸领域正在出现两个新趋势:一是各省中心城市的贸易额比重在上升。商务部统计显示,近些年在同一省,进出口逐渐向某一个重点城市倾斜,如云南的昆明,浙江的宁波,辽宁的大连等。二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分离,服务业“入住”中心城市,单纯的制造业逐步外迁出去。如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将制造企业分离,成立进出口贸易服务公司,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现在都朝着分工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中心城市在制造业外迁的同时,进行着职能的调整和转换,财政金融、管理、专业服务和信息传播等服务业的机构和就业明显增长,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在20世纪就出现了上述情况,而我国的这种分离与外迁刚刚开始。
发展服务业是今年乃至“十二五”的一个重点,两个新趋势的出现正好符合我国的发展方向。目前,商务部正在酝酿新的引导和支持政策,如在这些中心城市成立生产业贸易试点等。据悉,初步构想是模仿去年刚挂牌运行的国家设计中心,打造几个试点城市。
针对上述趋势,地方政府已出台了针对性措施。2010年底,广东省中山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离发展生产业的实施意见》,未来中山市将以大企业集团、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分离重点,通过几年的努力,分离发展一批生产业企业,并建设形成2~3个生产业集聚区(功能区),把中山打造成为珠三角西岸重要的产业服务中心。山东滨州等城市早就有了类似的政策,并且发展得很好。
远程见工+校企合作 成都吹响技术型用人需求“集结号”
春节过后,东西部开始打起了农民工的争夺战,在东部的上海,一些用工企业开着400辆长途大巴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去接农民工回来。西部的重庆,当地的官员更是在春节期间有一项特殊的加班任务,就是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而在毗邻的成都,富士康今年的人力需求将超过23万人,其中纬创集团的基地第一批用工就将达6000人,此外,仁宝、戴尔、联想陆续落户成都,也吹响了技术人才需求的“集结号”。在这一背景下,继1月初赴云南昆明、楚雄揽才之后一周,成都市再度“出击”,由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及职介机构、培训机构负责人组成的考察团日前已经赶赴贵州省贵阳市,为新落户成都的富士康、戴尔等各大知名企业“招兵买马”。下一步还将前往甘肃、达州等地继续吸引人才来蓉发展。
为让更多用工信息资源共享,成都和贵阳之间将开通两地远程见工系统,搭建信息资源共享的劳务合作平台。目前成都市已与眉山、南充、广州建立远程见工系统,劳动者通过网络便可轻松在千里之外进行用工面试。同时,成都市考察团贵阳揽才之行,除了两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就劳务合作方面签订了协议外,两地教育部门还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就两地中职毕业生就业合作、校企深度合作等内容达成共识。今后,两地教育部门将针对企业用人需求,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共同组织职业指导和职业见习,搭建双方的人才供需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区域间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据了解,在此次成都与贵阳签订的劳务合作协议中,为劳动者准备的就业保障措施也十分到位。成都不仅将负责为贵阳籍赴蓉务工人员提供有关劳动保障信息咨询服务,还将督促企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凡是加入了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企业的务工人员,都将根据企业的规定,享受到“五险一金”的劳动保障待遇。
全国审批最快 淮安行政快车让你“101%”满意
刚结束的江苏“两会”上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位于苏北的连云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用财力)达到141亿元,超过了苏南经济板块中镇江的138亿元。而另一苏北城市盐城与镇江的差距仅为12亿元。仅仅3亿元的差距,使得江苏经济格局和区域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作为苏北的代表城市之一,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也对“十二五”期间追赶苏南的乐观态度溢于言表:“现在淮安与苏南比,差距还不小。再过几年,淮安的经济社会指标,能跟苏南一些城市分庭抗礼。”这位书记的乐观基于淮安有一张发展的“王牌”――行政快车。
淮安是全国行政审批最快的城市,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法定时限是90天,而淮安办结时限是2个工作日;“开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法定是90个工作日,淮安是5个工作日……与大连、青岛、杭州、苏州、昆山等城市比,审批流程最优,办件承诺时限最短。而这已经是淮安行政审批的第三次大提速。到去年5月,全部279项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为4.2个工作日,而这些行政许可项目的平均法定时限为22.1个工作日。经过三轮提速,审批效率提高5倍!
在淮安,最受客商称道的是政府“101%服务”。所谓101%服务,即对投资者提出的合情合理、地方应做能做的要求100%满足。在此基础上用真诚服务给他们一份意外惊喜,让他们101%满意。例如,淮安很多政府机关的服务“永不下班”:市地税局,根据纳税人的需要随时启动延时服务;海关,24小时预约加班,确保货物可以随到随放;国税局,首创24小时自助办税系统……这一系列超值的政府服务,加速了淮安从经济洼地成为投资和发展高地的转变。目前,淮安市60多个市级机关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地市级城市中全国领先。
就在淮安“行政快车”加速领跑之际,2月9日,石家庄市召开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广播电视大会,2月10日,沈阳市召开抓环境促提升动员大会,都把今年城市工作的重点锁定在效能革命、优化政务环境上。其中,沈阳市提出的口号是,以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以“城市更美好,服务创一流”为主题,沈阳市着力提升软环境、全方位建设硬环境,倾力打造北方最佳发展环境。
北京广州垃圾分类今年要达50%
1月14日,广州市通过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将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章。据悉,《暂行规定》在条件成熟后可考虑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按照计划,今年广州的垃圾分类率力争达到50%,2012年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市民只需从最基本的干、湿垃圾分类做起……以此为标志,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新阶段,迈出了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重要一步。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确定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垃圾分类工作原则,先将餐厨垃圾分类出来,然后逐步对其他垃圾进行进一步细分。今年,广州市将重点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年内将组织3~4期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与之相比,北京市在2010年上半年已正式启动垃圾分类,今年50%城镇常住人口将实现垃圾分类达标。在此基础上,由环保公益人士“驴屎蛋”黄小山提出的《“绿房子”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方案有望在北京进行试点。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邀“驴屎蛋”就其方案进行共同商讨。方案建议,在居民家门口设立一个全覆盖的、全系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平台,集垃圾分类收集、废品收购、厨余餐厨垃圾脱水并油水分离等功能于一身。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绿房子”设计方案与正在试点的垃圾分类并不冲突。方案细化后将择机选取几个小区试点,成功后还会进一步扩大范围。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从今年开始也将在全市18个街镇的1000个小区试点更为简易的垃圾分类法。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2月22日也表示,继去年在万科金色家园启动首个试点后,今年成都将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试点。同时,二三圈层郊区将升级农村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增加垃圾分类收集环节。据悉,国家发改委等组织的“十二五”垃圾处理规划正在编制当中,已派出多个小组到全国不同省市进行调研。
环境整治:北京锁定“四个一批”、天津提出“任务”
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正在各地热烈开展。近日,京津两市也相继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环境整治。2月18日,北京市召开“首都城市环境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向各区县下发了《2011年首都环境建设任务书》。今年起,北京市将全面开展“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实现“四个一批”的工作目标,重点“抓好5个重点、健全1个网络”,即提升重点大街景观水平、提高重点地区环境水平、改善进京第一印象区域环境面貌、整治脏乱地区突出问题、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健全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的精细管理网络。
2月25日,天津召开全市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明确今年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将突出整体完善提升、社区里巷整治、重点道路和重点地区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和精细化管理,3月份在全市掀起奋战,9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目前,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区县任务和责任人,在总指挥部下设立了海河沿线改造、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社区综合整治等五个分指挥部,各区县综合整治量化目标也已公布。
上海转型突围力推“嵌入式”生产业
“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将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和上海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提出,未来五年生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其中,有关专家为上海生产业发展开出的良方很值得关注。
刚刚完成工信部和上海市经信委关于上海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的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指出,未来上海制造业转型必须大力发展生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制造产业链内部的“嵌入式”服务业,并结合上海自身国企体量的优势,突围生产业改革。
向来重视制造业发展的上海,目前除了用地规模超警戒线外,单位土地产业效益低下也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作为二、三产业的结合地带,生产业的发展在上海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被寄予厚望。上海市长韩正此前曾公开表示,上海目前正经历的经济转型,应是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培育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但现实情况是,尽管至2009年末上海全市生产业占全市服务业产值比重超过60%,但生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结构性问题。目前,上海的生产服务企业主要是低端的生产服务性企业,且已经与本土制造业配合形成了一个低端生产业的封闭循环。如何打破这一循环,使上海的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配套发展,成为上海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最大难题。有鉴于此,专家建议上海生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应从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服务为主阶段,过渡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嵌入”生产过程中的服务为主的阶段。另一方面,对服务业实行增值税改革也要提上日程。
广西连发八道金牌 特大镇特色镇重点镇建设全面启动
2010年12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连发八个重要文件,涵盖户籍改革、村镇规划、特大镇、特色镇、重点镇建设等多个方面,全力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发展的意见》从加强规划管理、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等六方面对实现重点镇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做出部署。《意见》提出,要选择部分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自治区重点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批生产总值超20亿元,财政收入超2亿元,各项发展指标明显高于全区发展平均水平的经济强镇。
《关于加快建设南宁柳州超大城市桂林特大城市的意见》明确了未来3~5年三市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南宁要实现城镇化水平排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前列,在全国大中城市排位前移。柳州市要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桂林市要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安享、交通便捷、经济富足、城乡和谐的宜居城市,成为展示中国山水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关于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质的意见》明确了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质的总体目标以及南宁等14市的具体建设目标。根据《意见》,未来3~5年,全区所有设区城市都建成广西园林城市;一半以上的设区城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有条件的村镇都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年之内实现列入国家名镇名村名录的村镇达到8个。对广西名镇名村,要以“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挖掘历史,打造城镇独有的特色,树立广西名镇名村品牌。
健康绿道怎么建,成都有了“标准版”
在2010年8月出台《构建健康绿道体系 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成都健康绿道建设“时间表”的基础上,3月2日,由成都市建委和市规划局共同编制完成的《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正式公布。《导则》从成都健康绿道的定义、功能、规划布局等进行了细化规定。这意味着,成都健康绿道将有统一标准可循。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围城”的现象,环保上讲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前各大城市面临的最严峻的污染形势之一。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带来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还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卫生问题。垃圾的处理处置无疑成为与每个人生活距离最近,影响最为广泛,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的事情之一。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一种垃圾处理“三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最为有效的方式在日本、欧美已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我国曾经试点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具备一定的条件,迫切需要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来为资源化处理提供条件。
1.我国处理现状与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情况
1.1我国垃圾处理情况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占70%;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焚烧量甚微。由于垃圾收集时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垃圾成分复杂,高温堆肥效率低下,产生的有机肥由于含有一定的重金属,玻璃碎屑等杂物,不受农民欢迎,使其循环利用存在问题。垃圾焚烧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没有事前进行分类收集,使用于焚烧的垃圾水分含量大,降低了燃烧的热值,增加了焚烧的燃料投入量,增加了处理成本,甚至有其他复杂成分导致焚烧炉结块,炉体受到损坏。2000年 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桂林 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但由于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收集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这些城市试行结果不理想,试行十多年多数居民对什么是可回收的生活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垃圾的分类处理也无从谈起,致使 “垃圾围城”的困境日趋严峻[1]。
1.2日本垃圾分类处理情况作为我们的近邻,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历史有三十多年了,早期垃圾分类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是在日本政府和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日本生活垃圾的分类程度非常之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日本地狭人稠、资源短缺,日本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逐渐形成成熟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日本推出各项关于环境资源问题的法律政策也经历了长时间的修改与改进。日本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制定了《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1995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2000年制定了《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日本以环境立国发展经济,这在全球变暖和资源日趋减少的当前对我国也有相当借鉴意义。日本对国民进行系统详尽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国民是垃圾分类的主体。日本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笔者参观的日本北见市北光小学里设有收集不同垃圾的垃圾箱,垃圾箱上详细说明了垃圾如何分类。小学课程也有资源循环等相关课程。不仅对于学生,对于居民也有相应的环境教育措施。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定期给居民授课,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知识[2]。
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缘由
2.1垃圾处理形势的需要据统计,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达60多亿t,占用土地面积超过5亿m2,近200座城市发展到无适合场所堆放垃圾,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目前我国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为卫生填埋。我国垃圾产生量巨大,采用卫生填埋占用大量土地,由于垃圾没有进行分类,其中一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如废电池中汞、镉等重金属,若随意丢弃,电池腐烂后重金属溶出,污染水体和土壤。如果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不但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难度,而且可回收率也大大降低。焚烧会产生二次污染,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3]。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生活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加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都面临着无地可选的困境。一些发达国家管理和处理垃圾的实践经验表明,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二次资源。如果能够实行分类收集,可以将大部分垃圾变废为宝,减少最终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这样既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可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减轻政府处理垃圾的财政负担,减轻因垃圾处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压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2.2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第三章第三节第四十二条:“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
2.3废物资源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要求指出:推进垃圾分类,重点开展废弃包装物、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提纯制燃气或发电等多途径利用,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4]。可见开展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已经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了,提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是切实可行的。
2.4有一定的全民教育实践基础 垃圾分类收集在我国之前一些城市有过试点,虽然没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短期内让人们看得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好处,为下一步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打下了一定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将垃圾分类收集融入环境教育,具备以下历史和现实条件 。从思想上看,我国人民有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分类收集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环境教育的内容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并付诸实际行动 ;从技术上看,我国的垃圾分类收集技术体系和设施配备日趋成熟,不同城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收集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有的还成立了专门的分类收集机构 ;从投入上看,各地对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物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环境教育科研交流和师资培训也日益得到重视; 从管理上看,我国正逐步构建适合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对环境教育进行宏观组织协调与调控,学校也在努力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5]。 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着手从幼儿、小学、中学、高校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宣传教育,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是从日本垃圾分类收集的历史看,这是我们也必须经历的过程,需要一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3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好几个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市社会功能单元显现,居民生活区、办公区、城市商业区、娱乐餐饮区等单独设置,这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网络的密布畅通,也为垃圾分类收集提供了现代化的思路。(1)在垃圾的分类收集上居住小区是核心,其产生垃圾的量较大,成分复杂,分类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可以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宣传教育,做垃圾分类的指导工作,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无论是试点还是持续改进,其灵活性不言而喻,其关键是把这种理念带给小区的居民,并形成习惯,甚至影响他人;(2)对于餐厨垃圾,一方面小区进行分类收集,社会上的餐馆酒楼都可以以社会形式进行经营收集以供餐厨垃圾堆肥,只要在收集源头做好细致分类工作,在堆肥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再补贴给分类时的劳动所得,形成可持续循环;(3)商业产生的主要是包装物垃圾等,进行回收利用;(4)公共场所的垃圾产生源因为类似于移动间歇“排放源”,产生的垃圾量小,早期进行大种类的分类就可以了,然后由专业的人员收集时再细分;(5)办公区以公司等工作单位为单元,实行类似于“门前三包”的形式,各自做好自己单位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所有这些需要市政环卫部门安排好收集运输,做到及时有效清运,真正送去资源化处理,取得效益;(6)政府立法,广泛宣传,长期管理,形成机制;(7)利用现代城市无线网络及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社会功能单元时时处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使每个公民知其然,更知道如何行动;(8)工业企业管好工业固废,探索工业固废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途径,不得把工业固废的污染带到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来。
综上所述,我国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只要我国全面的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积极实践探索垃圾分类的的长效机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处理就能够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谭文柱. 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城市发展研究.[J]. 2011,18(7):95-101.
[2]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启示,中国外资[J].2011,239:212.
[3]高顺枝,罗兴章,郑正,冯景伟,赵国华,聂耳.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思考,环境卫生工程[J].2009,17(1):5-11.
[4]发改环资〔2011〕2919号.“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R].2011,12:附件1
2017――垃圾分类的转折年
李震介绍,北京市于2008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不断积累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应该是垃圾分类的转折年。
在第十四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了六项关乎民生的重点工作,其中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郭金龙书记、蔡奇市长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在相关批示中指出要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张建东副市长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广泛征求基层一线从业人员、企业代表、社区工作者的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垃圾分类的运行水平,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今年,首创智慧环卫在劲松地区建立了首创智慧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体系。回收体系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以智能终端为载体,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垃圾分类工作中,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提高居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首创智慧环卫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配合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宏观治理战略,北京首创环境投资有限公司联手中环创新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智能环卫”、“垃圾大数据”、“互联网+”搭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对垃圾进行全程计量和转移监控,促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资源化线上统筹管理,提升垃圾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矿产产业升级。
“绿馨小屋”――垃圾分类的绿色家园
201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2.38万吨。劲松中社区居住着1800户、5000多人,单是厨余垃圾每天就能收集近2吨。然而,记者在劲松中社区看到的却是整洁优美的环境。
记者注意到,在劲松中社区16栋楼中分布着2座“绿馨小屋”,4辆移动垃圾收集车在居民楼之间定时巡逻,居民投放垃圾招手即停。李震介绍,绿馨小屋和垃圾分类收集车有效解决了各家各户分类投放垃圾的难题。
在劲松中社区,除了厨余垃圾(居民分好类后投放到社区设立的分类垃圾桶里),只要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如易拉罐、废旧报纸、玻璃瓶等,都可以拿到绿馨小屋按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为了提高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首创智慧环卫开展了“分类换积分”活动。在劲松中社区,每户居民可以办一张“首创智慧绿卡”,建立“绿色档案”,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比如,张大妈把分好类的厨余垃圾交到绿馨小屋,回收人员称重后,张大妈在回收人员手中的终端设备上刷首创智慧绿卡,张大妈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就会被调取出来。回收人员只需输入重量,系统即可自动换算积分并存档保存。李震介绍,1公斤的厨余垃圾积1分,1公斤的废旧报纸、废旧衣服、毛巾等积5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家政服务。为了提高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试点初期,200个积分折算15元,可兑换卫生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和电影票,或是享受家政保洁、理发等服务。李震介绍,试点初期参与的居民比较少,后来通过搞活动、发材料,讲解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知识,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兑换点居然排起了长队。“其实,居民们根本不缺这些生活用品。而是看到小区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受益的是大家,无形中提高了环保意识,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大伙齐出力,共同维护社区美好的家园。”垃圾分类收集车每天分两个时段作业(6U30-8U30、17U30-19U30),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巡逻,可视范围内每栋楼的居民都能看到。垃圾分类收集车也收集可再生垃圾和厨余垃圾,也能使用首创智慧绿卡积分,主要是方便年龄大的居民。此外,社区还设置了2处固定的回收站点,每天6U30-18U30回收可再生垃圾和厨余垃圾,作为移动收集车的补充。
抓好前端――源头分类促减量
劲松中社区可再生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回收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李震认为这要归功于北京市提出的“两网融合”方案。
“两网融合”方案提出之前,通常是把3个垃圾桶组合成为一个投放站点,用于分类收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同时还要与不同的运输车辆和收运作业队伍对接,如此才能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链条。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能卖钱”的垃圾早就被居民们分拣出去了。这是因为,居民们处理生活垃圾通常有两条途径,首先是把“能卖钱”的可回收垃圾分拣出来卖给商贩,卖不了钱的垃圾就直接扔进了垃圾桶。前者属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具有商业属性;后者属于生活垃圾回收系统,具有公益属性。面对“两条系统分支”的窘境,造成可回收物垃圾桶在很多小区派不上用场,加之厨余垃圾分出的比率不高,导致3个垃圾桶里装的大多是混合垃圾,再经过拾荒者的翻拣,收运人员只能“混装混运”。
按照“两网融合”方案,把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这两大系统进行“融合”,从源头上抓好分类,劲松中社区率先开展了“分类、分质、分时”收运试点,把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清运两套系统整合并轨,有效解决了混装混运这一难题。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开展的垃圾分类达标试点的居住小区中,劲松中社区依托首创智慧环卫建立的“两网融合”平台(“两网融合”基于“环境卫生工作指挥中心”来实现,是一个互联网操作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源头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作为“两网融合”的试点小区,首创智慧环卫既负责前端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还要与环卫部门对接,负责清运和处置。李震介绍,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运送到社区附近的垃圾楼里。垃圾楼设置了两个大型的垃圾箱。绿颜色的垃圾箱放厨余垃圾,灰颜色的垃圾箱放不可回收垃圾,北京市环卫集团负责统一收运处理,废旧报纸、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直接运送到资源利用再加工企业。
大桶和小桶――垃圾分类向精细化转变
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垃圾桶的布局也发生了改变。“我不赞成把垃圾桶摆放在楼门口方便居民们投放的做法,因为这容易造成小区环境脏乱差。”李震介绍,为配合垃圾分类回收,劲松中社区将尝试“小桶换大桶”。即:把社区里原有的垃圾桶全部取消,在社区外的主干道上设8组大桶(每组4个),用于收集不可回收的垃圾。“比如,有居民没有把垃圾分好类,产生的不可回收垃圾多,那就只能拎着很重的垃圾袋走一段路,投放到主干道设立的大桶里。这也是一个引导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的举措,同时还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的目的。
两年前,本刊记者针对垃圾分类问题采访过李震。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李震总结了两年来的发展变化。他f:“基层永远是垃圾分类的主流区域。要从实践出发,在基层完善垃圾分类的体系建设。下一步,首创智慧环卫将向专业咨询环卫运营服务商发展,通过物联网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基层垃圾分类和管理水平,向专业化、协同化发展,把劲松中社区垃圾分类的管理模式推向全国。比如,厨余垃圾直运模式;定时、定点收运,有效提升厨余垃圾的收集率;‘互联网+’和APP积分奖励模式,引导居民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推行垃圾分类二次分拣社会化服务模式,实行垃圾分类社会化服务。”
采访手记
最近读了一本美国演讲家博恩・崔西的书,其中的一段印象极为深刻:只要你能在一个特定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
【关键词】城市 生活垃圾 处理方法
前言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发展,妥善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迫在眉睫。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整体上较落后,历史欠账较多,目前还存在许多困难。垃圾处理必须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卫生填埋等多法并举,少产垃圾,自产自销,就近处理,依赖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处理技术,走产业化道路,才能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以每年 8%~9%的速度在增长,城市人均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450~500kg。
虽然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还明显不足,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滞后于垃圾产生量增长的速度,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由于无法得到及时处理而堆积于郊外, 侵占了大面积土地, 部分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按清运量统计, 2008 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66%,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16%;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2008 年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参考数据为,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50%,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 40%。
2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概括地讲,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产生量大、 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处理率偏低;垃圾处理效果差、 超标现象普遍、 二次污染明显;居民环保意识偏低、 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有难度; 垃圾处理技术待完善、 垃圾处理场管理有漏洞。
2.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 处理能力不足、处理率偏低。200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垃圾清运量达1.18%亿吨,垃圾处理量则仅为0.49亿吨!,处理率为41.5% 。垃圾的产生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矛盾突出。
2.2我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偏低, 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有难度。有的城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制度,但成效不显著,相当一部分居民环保意识不高;有的城市则根本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普通垃圾中混合收集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废电池、医疗垃圾等, 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垃圾处理场,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也降低了可用于堆肥的有机物质的资源化价值。
2.3 由于资金、 技术等原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堆肥和焚烧的比例尚不到15%。而我国的垃圾填埋场存在诸多问题:
2.3.1垃圾填埋场设计存在缺陷,处理设施和环保措施不到位。我国不少城市是利用自然凹坑和自然塌陷区形成的填埋场来处理生活垃圾的,不少填埋场环保设施没有按设计要求完成,无垫层
处理、无渗滤液收集系统* 无地下水污染监视井、无废气引出口等环保设施。
2.3.2许多垃圾填埋场管理上存在问题。不少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没有设置与周围环境隔离的绿化防护带,垃圾场破乱不堪,塑料袋随处飘散,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垃圾场没有有效的灭蝇、灭虫、灭鼠措施,导致蚊蝇孳生,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的管理不严,在垃圾场内拾捡垃圾的人员混杂众多,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2.3.3不少垃圾填埋场已“超期服役”, 产生出许多新的环境问题。我国目前不少城市现有的垃填埋场已基本填平,有些已超期服役,但每天仍有垃圾运来。运来的垃圾就近堆放, 随意倾倒, 没有进行任何环卫处理,蚊蝇孳生,老鼠横行,垃圾渗滤液肆意下溢,严重污染下游地表水体和当地地下水,干旱时,环卫工人进行不定期的焚烧,再用推土机将焚烧后的垃圾推平! 烟气和臭气随风飘散,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2.4 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与水平存在差异47个重点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布局较为合理,生活垃圾处理较规范;其他中小城市、新建城市和乡镇一级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水平较低,处理方法简单,有的利用城区附近的沟、壕、涧等自然地理位置作为垃圾场.,有的利用废弃的砖瓦窑坑作为填埋场,有的仅仅是设置固定的垃圾堆放点,不具备监测和管理手段。
3 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拓宽投资或融资渠道,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垃圾处理产业,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这是改变目前我国垃圾产生量大、处理能力不足、处理率低的关键所在。
3.2尽快编制固体废物(含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优化设施结构和布局,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
3.3加强垃圾处理场的管理。切实改变目前垃圾处理场脏、乱、差,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
3.4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督监测。严格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认真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垃圾处理场废水、废气等各类环保处理设施以及渗滤液、地下水、无组织排放废气等的监督监测。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测方法、 监测手段,健全监测体系。
3.5 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
我国目前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应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城市垃圾做出了全面的规定和要求,但仍需制订其他配套法规和专门法规落实细化[37],例如,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还没有制订一部相关的法规予以规范和指导;对于废旧电池等危险废弃物,也亟需制订专门
的管理法规条例。
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制订和完善具体的地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规和标准,使有关部门能够依法加强管理,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行为。此外,地方政府还要重视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检查督促工作,制订一定的奖惩制度。在针对生活垃圾开展的管理工作中采取奖惩并举、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使法律、法规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010 年,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并向市民征集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广州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及有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明确提出将为垃圾分类实施制定出处罚条款,处罚金额视违反情况从 500元至。
4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近几年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发展迅速,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垃圾焚烧处理,对于焚烧发电有一定的经济补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对土地资源占用最少的焚烧处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大力推进焚烧处理的同时,应加快引进国外技术的吸收,实现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垃圾焚烧厂建设和运营成本。
6 结束语
为了摆脱“垃圾围城”的困扰,必须明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必须采用适当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z].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近日,国资委、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了《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或将拉开2016年国企“分类改革”的序幕。
这个《意见》再次确认了2015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这个“改革总纲”中所提到的,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商业类国有企业”与“公益类国有企业”,对两大类在改革、发展、监管、考核等多方面的“分类施策”进行了细化。
对国企分类,共识大于分歧。“任何国家都有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不是中国特色。”国企改革专家、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告诉记者。
但具体怎么分类,分歧一直很多。“公益类企业一般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其余都归为商业类,是一种很‘粗’的分法。”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说。
两难境地
从改革时序来看,国企的分类,被视为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起点,多项重要的改革,比如“混改”、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改革国资监管体制等都与“分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分类的另一个迫切性在于,国企改革持续了30多年,但国企的定位始终是个严重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曾指出,国企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盈利性使命”与“公共政策性使命”的诉求冲突。一方面,要通过盈利性来保证自己的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又要服务公共目标,会牺牲盈利,这让国企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对国企分类的建议很早就有,也早就进入了国资委的计划之内。早在2013年,高明华就主持完成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分类治理调研报告》。他发现,3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走的是“大一统”的市场化道路,即本着“赚钱”的原则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高明华告诉记者,这种改革导致了两个方面的后果:其一,一些应该市场化或需要加快市场化的行业却没有市场化或市场化程度很低,如电信、钢铁、路桥建设等。
他以石油行业为例,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第4位是英国石油公司,其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是3864.63亿美元和257亿美元;第5位是中国石化,其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是3752.14亿美元和94.53亿美元。中石化的营业收入是英国石油的97.09%,相差无几,但中石化的利润却仅仅是英国石油的36.78%,相差很大。
在他看来,原因无怪乎两个:一是技术水平低,二是成本控制不力,包括可能的腐败或国有资产流失,这都是缺乏竞争的必然结果。
另一个后果则是完全反向的,一些不应该市场化的行业却在极力推进市场化,国有资本盲目退出,导致国民福利下降。如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义务教育、铁路运输等领域的盲目市场化,导致不少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乘不上车。
“这种改革所带来的后果,不是国民福利的提高,而是下降。”高明华认为,“国企改革的目的不是笼统地强调国有资产规模或国有资产增值的最大化,而是在于尊重国有企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国民福利的最大化。”
分类难题
一方面,分类要求纯碎和彻底;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国企分类又频频遭遇难题。
“目前最难分类的,应该是某些企业,既有公益类资产,又有商业类资产,这种是最难的。”周放生告诉记者,尤其是一些地方企业,控股企业里既有地铁、公交、供水等公益类资产,又大量进入房地产等商业领域。
央企中也大量存在类似情况,以中国邮政为例,尽管快递、金融等处于完全市场竞争行业的业务板块,已占到中国邮政总收入的80%以上,但由于其信函、汇兑、机要通信等公共服务职能更为公众所熟知,因此总被人认为是靠拿国家补贴生存的“公益类企业”。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曾为此解释,“我们一发展快递业务,就有人说我们是拿着国家补贴与民争利,其实真没有。现在信函市场萎缩,发展快递、电商等业务只是遵循市场规律办事。”
而另一方面,为保障公共服务,普通邮政业务并不能因为市场萎缩而完全取消。李国华说,尽管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点入不敷出、甚至连电费都交不起,按市场规律就该关停,但不仅没关,这些年还新开了8000多个乡镇邮政局所。
而在人们观念中已经完全“市场化”的中粮集团,虽然其主营的房地产、酒店、粮油制成品销售都在商业性竞争领域,但它新近吸收的另一家中央企业华孚集团则主要做储备肉业务,又属于公益保障性业务。
商业领域和公益领域的多元化交叉、重叠,在国企当中极为普遍,这种“混业经营”的现状由来已久。建国之后的国有企业,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办社会”现象,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学校、医院。上世纪80年代后,为了解决富余人员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兴办“第三产业”。90年代后,许多国企通过股份制改造,获得了大量融资,开始广泛涉足更多领域,形成了很多跨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曾有统计显示,在国资委管辖的一百多家央企中,有接近2/3涉足了金融业。
有媒体认为,根据《意见》,电网、油气国企分类难以被简单分类。周放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电网企业属于自然垄断类,目前也被归为商业类。而“三桶油”这样的石油石化企业,虽然也有保障供给的公益类性质,但从主营业务看,在全世界都属于商业类。
在他看来,公益类的界定标准比较清晰,具备几个重要特征:行业不能随意进入,往往是政府特许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价格实行政府指导或政府管制;以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意见》内容,在目前由国资委直管的106家央企中,被划分为公益类的企业不会很多,“不会超过16家,大部分都会划归为商业类企业。”
2014年底,国资委形成的最终意见中,从之前初稿版本中的三类变成两类,即商业类和公益类。没有出现在最终版本中的特定功能类,并不是删除了,而是和之前的商业竞争类一起统称为商业类。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曾就分类的变化做出解释,主要是考虑企业功能的多重性、复杂性,分类宜粗不宜细;同时考虑各地实际,允许各地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而在高明华看来,他倾向于应该分得更细一些,对于自然垄断类国有企业和稀缺资源类国有企业,这两种属于“合理”垄断的企业,应该单独设定分类和监管考核。
他的理由是,自然垄断类国有企业,如铁路运输、管道天然气、自来水等,国际通行的做法都是国有经营,价格一般定在平均成本水平上,而民营则无法保证这种定价水平。这类国有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盈亏平衡,不赔不赚。而稀缺资源类国有企业,如石油、黄金等,为防止稀缺资源过度耗竭,保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也必须由国有企业来经营。
不过,一方面,为防止稀缺资源的消费过度,其定价应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为防止企业过度开发,必须对国内稀缺资源开发征收高额资源税。也就是说,这类企业可以赚钱,但赚的钱必须全部上缴国家财政,然后通过国家财政支出回馈公众。
“甘蔗不能两头甜”
国企分类的根本意义,在于根据两大类企业的不同定位,在改革、发展、监管、考核方面进行差异化的“分类施策”。
例如,此次《意见》提出,在改革方面,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而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在考核方面,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
有人担心,部分企业被划归纯粹公益类企业后,会依靠国家补贴生存,丧失市场主体意识,重回“大锅饭”时代。在周放生看来,避免这种问题,主要看政府如何监管,“公益类并非垄断概念,虽然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但可以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等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政府也要考核其成本控制、运营效率。”
百闻不如一见。不比不看,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1999年8月,我去德国汉诺威参加“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有幸亲自领略德国的环保。飞机进入德国境内逐渐降低高度时,地面上的情景慢慢地尽收眼帘,山清水秀,碧色千里,红楼绿树目不暇接,令人心旷神怡。飞机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我们乘大巴赴汉诺威,路经许多乡村小镇,空气清新,大地像铺着一层绿地毯,无论是山丘还是平原,都难以见到黄土。公路上的货运汽车车厢全都是封闭式的,车上装运东西不会散落飘洒造成污染,路旁没有垃圾脏物堆积。这情景,不由得令人叹服:环境保护得真好。
德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民间比政府更早一些。民间的环境保护自觉性和自发性很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普遍认识到环境与自己的生存休戚相关,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住宅院落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没有人随意乱扔垃圾,环保意识已成为他们近乎本能的习惯。我们先后去过汉诺威、柏林、法兰克福等城市的超市,看见人们购物时都拎着一个布袋子装东西。尽管超市有塑料袋,免费提供给顾客,但人们都不去拿,意在杜绝白色污染。在开姆茨市,居民扔垃圾时要根据体积和重量贴上“垃圾票”,计量支付清理费,垃圾多者要多付钱。
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与德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环境教育,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不断扩大绿色植物覆盖山川大地的举措分不开。他们不断改善公共场所的环卫设施,从硬件方面保证环保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垃圾箱分类盛装,便于清运处理,生活用品在制造时已考虑到回收的问题。
我们的近邻韩国的环境保护也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2001年6月,我随西北师大中韩文化交流代表团去韩国。韩国的环境保护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我们从青岛坐轮船到韩国仁川,从仁川乘坐韩方派来的大巴去汉城。大巴行进的路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茂密葱绿的森林覆盖了山坡丘陵,空气新鲜,浸心爽身,使人感到十分惬意。正如随行的一个中国大学生所说:“那种感受只有亲临其境的人才知道,用语言无法表达出我当时的心情,迷人的绿啊!诱人的绿啊!”韩国绿化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70%以上。韩国人很自豪地说,他们的相当一部分原始森林保护得完整无损。他们的人造森林时间并不长,不过二三十年,但现在已形成规模。
韩国人也特别注意生活垃圾的处理。他们从不随手乱扔垃圾,这也已经形成了习惯。韩国人出外都带着小垃圾袋,随时把零杂废物装起来,碰见垃圾箱就扔在里面。他们的分类垃圾箱随处可见。在去蒲项的途中,停车休息,我下车随意转了转,在这远离城市的小村镇,也摆有分类垃圾箱。
我们还参观了韩国的posco 公司,这是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一进入厂区,感觉到好像进了一个公园,绿化好,噪音小,污染少,不像钢铁厂。据介绍,钢铁厂在建厂初期就留了15%的土地种草种树种花,防止污染。
有“花园之国”美称的新西兰,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新加坡以严厉的惩罚手段保护环境,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会受到重罚,甚至鞭刑,其目的在于使环境益福于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环保局于1997年决定在全国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张家港、大连、深圳、厦门、威海、珠海六城市在较短的时间达标,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这些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特点是:社会风气好,精神文明昌盛,经济发展快速健康,环境质量优良,能合理利用资源,生态良性循环,具有“花园式”的 城市美,整洁干净,基础设施健全,居民身体健康。
垃圾是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上海、北京等地在处理垃圾方面采取了一些很好的措施。上海市对垃圾的收集,不仅注意到有利于分类处理,还进一步细微地考虑到垃圾中有毒物的危害性。投放垃圾桶,分有毒桶、无毒桶、有机桶三种,把有毒垃圾物分类进行特殊处理,避免混在无毒垃圾中变成毒体媒介物,使其他垃圾物受污染扩大危害。
北京市千方百计解决垃圾清运工具不封闭、在清运中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海淀区垃圾清运车原来经常“流淌”,走一路,洒一路,臭一路。海淀区环卫局环卫科对垃圾清运车进行了改造,密封了车厢,里面设计为二层,装垃圾后,“水汁”渗淌在第二层,车厢的缝隙用防腐蚀、耐磨损、不易老化的橡胶封条密封,“水汁”不易流淌出来,车到垃圾场后,先拧开龙头放掉“水汁”,再倒掉其他垃圾。北京市通州区投资400万元修建了垃圾收购站,把分布在各处的300多个垃圾收购站集中起来,使每个“破烂王”都有一处固定的站点。这样妥善解决了垃圾收购站在大街小巷随意设立,给城市形象造成脏乱差的问题,也有利于社会治安。
环境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所依赖的空间,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情绪、健康、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环境又是一个地方和城市的门面、窗口,是外来人士产生第一观感,形成第一印象的最主要因素。
东部的良好环境保护为东部的招商引资起了积极作用。西部地区如何学习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环保的先进经验,使环境保护在西部大开发中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环保的认识。报纸、电台、电视台应设“环境保护”专栏,宣传要深入家庭、深入人心,不能一阵风,当时髦,要坚持不懈,使人们明白环保与每一个人自身休戚相关,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其次要强化管理,明确目标,达标定时,成果量化。地方政府应从自己做起,要求下级层层立环保“军令状”,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群众监督。明确政府与环保业务管理部门的职责,抓目标管理。单位应有专职领导抓环保,按照国家规定的环保考核标准要求落实责任,考核要听取群众意见。
再次要充分挖掘环保科研潜力,提高环保科研水平。西部地区环保科研人员也可以和国际环保研究单位、研究人员联袂攻关,解决一些重大科研课题。环保科研课题应多注意研究解决西部地区环保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那些已熟视无睹,而一旦解决就会产生明显效果的课题。
垃圾好像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子,无处不在。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我国许多城镇被垃圾困扰。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日趋严重的污染,身体健康受到不断的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和日趋紧迫的课题。
同时,人们对垃圾的认识也趋于深化,解决的措施也日益有力,并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果。
但是,由于垃圾的产生量大面宽,组成复杂,在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不仅耗资巨大,占地很多,而且还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现实的垃圾处理方法必须加快完善和提高,同时,要不断探索新的根本解决办法。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在继续完善有关垃圾处理的现有办法的同时,着力搞好餐厨垃圾的处理是一个优先选择途径。因为单位的餐厨垃圾组成大多是有机物,收集也比较容易,资源化程度比较高,处理技术也比较可行。因此,本报告试图为推进餐厨垃圾生态工程做点工作。
国内餐厨垃圾现状
餐厨垃圾是一种特殊的有机质垃圾,容易滋生各种有害细菌,传播疾病,污染城市环境。目前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城市的一些不法分子将这些餐厨垃圾用以提炼所谓的“地沟油”,还有一部分用来喂家畜和家禽,也就是所谓的“垃圾猪”等。“地沟油”食用后会引发人群头昏、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肠胃疾病,并且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垃圾猪”等很容易造成动物及人体感染传染性疾病,动物体内寄生的病原,以食物链的形态进入人体,造成人体感染病毒,随时会成为引起传染性疾病爆发的“隐形炸弹”,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但餐厨垃圾中含有丰富的生物质,经过高新技术处理,可“变废为宝”转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稀缺”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
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概况
中国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中国特殊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习惯,使得餐厨垃圾的成分具体表现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同的特征,主要是:餐饮剩余物产生量大、成份复杂、盐和油脂含量比较高等。餐厨垃圾同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影响食品安全等,但如果作为可再生资源,我国餐厨垃圾的数量和品质是最佳的,是典型的“放错地方的资源”。
目前,国内城市餐厨垃圾处理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手段:一是填埋处理。该方法简单、节省投资。但填埋处理埋掉了可利用物,资源化水平极低,并以水土恶化、土地占用、资源浪费为重大代价。二是饲料法。利用微生物菌体将餐厨垃圾发酵,制成蛋白饲料,但最新的研究表明用餐厨垃圾制作动物饲料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欧美各国纷纷立法禁止利用餐厨垃圾作为饲料原料。三是堆肥处理。工艺简单,但不能将餐厨垃圾中的高盐分降解,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和土地盐碱化,同时该方法也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难以消毒灭菌,且其中含有的大量脂肪影响着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影响堆肥的品质。此外,堆肥处理周期较长,占地面积大。四是生物技术综合处理方法是目前世界上餐厨垃圾处理中的最优化的工艺方法。它包括垃圾预分选、厌氧发酵生物处理工艺、发酵残渣堆肥工艺等,这种方法可最大程度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餐厨垃圾尤为适用。厌氧发酵产生的可燃气可直接进行能源化利用。垃圾发酵后残渣经过脱水可进行堆肥处理。
发达国家在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和相关立法方面起步较早,效果较好。
欧盟成员国已实施的垃圾填埋法令规定:凡是垃圾中易腐有机物含量超过5%不允许填埋,因此欧洲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多元化。由于上世纪末的疯牛病、动物口蹄疫大规模爆发,餐厨垃圾加工饲料受到了坚决的扼制。动物吃了用动物的内脏、骨头等加工而成的饲料,实际上就是在“食用同类”。研究人员发现,疯牛病很可能就源自动物“食用同类”现象。近年来,发达国家为解决疯牛病、禽流感等全球性饲料安全问题,相继制定饲料法规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欧盟从2003年开始正式执行动物副产品条例,严禁使用餐厨垃圾及其衍生物作为养殖动物的饲料。英国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即使经过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也不能用来饲养反刍动物。加拿大在《饲料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动物饲料限制和禁止规定》,明确规定禁止反刍动物蛋白提炼产品作动物饲料。美国政府扩大了动物饲料禁用范围,将原来对动物脑和脊髓组织的禁用范围从牛饲料扩大到狗、猫、猪和家禽饲料。日本和韩国也修改了《饲料安全法》和《饲料管理法》,对饲料安全源头和生产过程监管做出了新的规定。
美国每年的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为2.62亿吨,餐厨垃圾总量为2620万吨/年,占其生活垃圾总量的11.4%。由于美国采用的是垃圾按量收费制度,所以食物处理机和小型家庭堆肥非常普及。对于集中收集的餐厨垃圾,目前有一种“蚯蚓吞食法”的处理技术,利用餐厨垃圾养殖蚯蚓。蚯蚓的吞食量很大,一亿条蚯蚓一天可吞食40~50吨垃圾,排出20吨蚯蚓粪。
日本每年的垃圾产量为4.5亿吨,餐厨垃圾为2000万吨,占总量的4.44%,18%产生于食品加工业,30%来源于食品销售渠道和酒店,52%来自家庭。日本于2001年实施了“食品废弃物循环法”,规定到2006年企业应减少20%的生鲜垃圾排放量,并有义务对自身产生的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因此,一些大中型企业竞相进行餐厨垃圾处理装置的开发。
韩国从1991年开始就强制执行了垃圾分类收集与回收系统,当时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为92000吨/天,其中餐厨垃圾占27%。到1994年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减为58000吨/天,其中餐厨垃圾占50%。韩国已经意识到填埋餐厨垃圾带来恶臭、渗滤液污染等,最近韩国政府以大餐馆和社团餐厅为对象开展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并已在2005年全面禁止餐厨垃圾的填埋处理。
餐厨垃圾处理相关法律和政策
我国餐厨垃圾现状及引发的危害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对城市餐厨垃圾的处理予以规范,从而完善城市市政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陆续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国家法律和规章都对包括餐厨垃圾在内的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理产业化方向做出了规定。2005年1月,国务院的39号文件中指出“加大城市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争取在2010年实现生活废弃物无害化治理率不低于60%。”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始实施,其中41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立和完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率。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及污染防治能力与水平相对滞后,亟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2010年5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拟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设区的城市或直辖市市辖区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探索我国餐厨废弃物处理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从源头上解决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的非法行为。
2010年6月2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住房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第七条规定:
“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研究制定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加强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及其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餐厨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将餐厨垃圾委托或提供给专业化处理单位处理,严禁直接使用餐厨垃圾饲养畜禽及鱼类,严禁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生产肥料,严禁将废弃食用油脂(包括地沟油)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建立餐厨垃圾登记制度,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如实记录餐厨垃圾的产生时间、产生数量和处理情况。餐厨垃圾专业化处理单位应如实记录餐厨垃圾接受时间、数量和处理情况。 各城市人民政府应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在餐饮街、高校、度假村等餐厨垃圾产生集中的地区,试点建设小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新建宾馆、饭店、餐饮街、度假村、高校校区和大型小区等应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到2015年年底前,36个大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实现餐饮行业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
2010年7月19日, 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为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提出意见:
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 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
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市(县)长负责制、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 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企业和单位,并纳入企业诚信记录,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全国不少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兰州等陆续开展对餐厨垃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暂行规定》等地方性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及法规条例。
国家政策的导向与各地政府的管理措施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餐厨垃圾管理存在的无序状态,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以“政府引导、统一管理、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来指导餐厨垃圾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餐厨垃圾管理模式。
兰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根据2008年对兰州市城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所有餐饮单位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及经营户基本情况的逐户摸底调查,餐饮经营户共4067户;总营业面积53.92万平方米;每日餐厨垃圾产量为353.64吨;不含水的餐厨垃圾量为208.92吨。
兰州市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水分,真正的有机物部分约占总量的40%,这些餐厨垃圾有一部分被直接排入城市管网,造成管道堵塞,大部分被城郊“养猪户”有偿收集后直接喂饲“垃圾猪”,甚至部分废弃油脂被回收、提炼后掺入食用油中非法出售给各类饮食店,另外有少量按普通城市生活垃圾的方式收运和处理。
餐厨垃圾的收运,多为私人用三轮货运摩托车、人力三轮等收运,且无防护措施,沿街遗撒、乱堆乱倒屡禁不止,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不符合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北京驰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国内餐厨垃圾实际情况联合德国合作伙伴开发的CN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是以湿式预处理、湿式厌氧发酵及控氧堆肥为核心的集成系统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生产出数量可观的生物燃气、工业油脂和有机肥料。生物燃气可用于能源综合利用,如发电、生产车用燃气、做生活燃气等,有机肥料则可广泛应用于园林与果蔬种植等农林领域,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目前,该公司联合国际领先技术伙伴研发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方法等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批准并颁发证书的专利23项,尚有30多项专利正在陆续申报中。
北京驰奈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工艺已经开始工程应用,由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采用该工艺建设的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建设已近尾声,2010年12月投入运营。该公司计划在全国投资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厂。
兰州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进展概况
兰州市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环境保护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兰州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就是将餐厨垃圾全部转化为清洁电力、生物柴油、有机肥等能源资源产品,对于彻底解决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推进环保产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节能降耗产业、可再生资源产业、健康产业、循环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概况
北京驰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驰奈),甘肃驰奈是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08年获兰州市政府独家授权,以BOT方式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兰州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该项目系兰州市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个采用厌氧发酵工艺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该项目于2009年获甘肃省发改委核准,当年开工,预计2010年12月建成投入运行。
2010年3月兰州市政府以【2010】2号令正式颁布《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管理规定》,5月1日正式实施。
该项目设计日处理量为200吨,年产生物燃气1533万立方米,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4兆瓦。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做到了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工厂生产出的生物燃气可以发电、也可作为车用燃料和家庭燃料;油脂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固态有机肥可以用于农业和园艺种植;微生物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发电产生的余热可以应用于工厂生产,也可以向周边居民和其他企业、单位供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又重新回用于生产,每个生产环节的废料都成为了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形成了资源的梯次、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将餐厨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变成再生资源和能源重新回到了生产或消费环节。兰州餐厨垃圾资源化项目可以将餐厨垃圾“吃干榨尽”,全部转化为资源化产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在运用生物机械技术大规模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与推广价值。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
一是综合保护治理环境,达到污染减排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创新垃圾处理新模式,充分开发利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
三是科学利用有机废弃物,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是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带动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发展;
通过本项目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处理技术,逐步推动我国垃圾资源化。
(三)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晏家坪村,处理厂占地面积为45亩。
(四)项目的投资概况
项目包括餐厨垃圾厂外收运系统及资源化处理厂两部分,项目总投资1.13亿元。
(五)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
为了保证该项目建设运营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运转,借鉴其它城市中一些成功的收运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办法与措施:
一是兰州市政府按《环境法》中“环境有价,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制定出台《兰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诸垃圾收集、费用缴纳等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的难点问题及各个环节都做出了具体的管理办法,规范餐厨垃圾的处置行为。
二是兰州市政府授权由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权负责项目的管理,执法局专门设立了执法队伍,项目运营后执法队伍将在处理厂设立执法站,协助进行餐厨垃圾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加强整治,严禁非法收运,确保项目原料供应。
三是完善餐厨垃圾收运网络,在全市四区收运范围内配置足够的收运车辆,由专门的收运队伍统一收运,并加强餐厨垃圾收集容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中途截留或非法转卖。
四是在BOT合同“餐厨垃圾处理费的保障”条款中约定“本项目按日平均处理200吨的规模投资建设,在本项目特许经营期内,如餐厨垃圾原料收集量不足200吨/日,甲方仍按200吨/日的标准向乙方支付餐厨垃圾处理费。”保证了项目垃圾处理费的来源。
五是按我国《再生能源法》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布的《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发电全部由电网购买,甘肃驰奈公司已得到省电力公司充许全部发电供应上网的许可。此外还有生物柴油、有机肥、热水等产品的销售。
以上措施与办法使项目形成比较稳定、长期的项目收益。
(六)项目工艺系统介绍
项目主要包括市区餐厨垃圾收运系统与餐厨垃圾处理厂资源化处理系统两部分。
1.收运系统
该项目较好地将覆盖整个城市的数字化监控与管理系统应用到餐厨垃圾的收运系统。
配给到每个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餐厨垃圾储运桶,都带有专用的电子标签,使监控中心能够即时监控餐厨垃圾储运桶的工作状态。
配备GPS系统、称重系统、影像捕捉系统及信息发送系统的垃圾收运车,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收运系统运行情况的全方位监控,为监督执法提供有力的证据保障。
透明化的收运系统监控平台,通过电子地图进行全系统的实时监控,包括收运车路径追踪、工作状态及餐馆的收运信息等,并可进行深度的数据分析与查询。
2.处理厂资源化处理系统
(1)工艺流程
主要包括计量收料、湿式预处理、厌氧发酵、热电联供、固液分离、控氧堆肥、废水处理、生物除臭与自动控制等工艺系统。餐厨垃圾经过湿式预处理除去各类杂质与砂砾,再进行厌氧消化产生沼气,沼气脱硫处理后由热电联供装置发电并充分利用余热,剩余的发酵残渣通过控氧堆肥处理生产出有机肥产品,整个生产处理过程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处理过程中废水大部分在工艺中循环利用,最终多余的废水与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则通过生物工艺处理后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2)工艺特点
①科学经济地使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②有机肥达到农业肥料标准,满足绿色有机农业肥市场的需求;
③全自动控制,操作全部自动化,减少工作人员和劳动强度;
④封闭式运行,无臭气外溢;
⑤生产运行高效稳定、产气量高;
⑥控氧堆肥无臭气、能耗低、维护成本低、肥料质量高;
⑦生物气发电产出清洁能源,零碳电力符合环保要求;
⑧工艺过程中废水循环使用,最后多余的有机液可用于农业、园林绿化领域;
⑨工厂流程紧凑,工艺先进,模块化工艺设计;
(3)项目主要参数:
项目投资:11296万元
处理规模:73000吨/年
处理工艺:湿式分选+厌氧发酵+控氧堆肥+沼气发电
发酵罐:充分混合式气体搅拌厌氧发酵罐,2X4465m
发电机组总容量:2400KW
水力停留时间:21天
废物减容率:>90-95%
占地面积: 约45亩,其中绿化部分占30%
甲烷含量65%的沼气年总产量: 770万立方米
项目资源化产品:年发电1533万Kwh;年产固体有机肥0.42万吨;年产工业油脂4300吨;年产热水68400吨;碳交易(CDM)55000吨。
4.项目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
①每年可处理7.3万吨的餐厨有机垃圾,有效地防止这部分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及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②促进污染减排,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排CO2(二氧化碳)6万吨、SO2(二氧化硫)46.8吨,NOx(氮氧化合物)40.7吨。这些温室气体的减排,能为改善兰州的气候做出一定的贡献。
(2)社会效益
①改善城市市容,提高卫生水平,保护人民健康,优化生态环境。
②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基础肥和有机复合肥,减少化肥的施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每年将7.3万吨餐厨垃圾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与肥料,相当于年节约原煤7700吨(折标煤5500吨),节能效益明显。
④从源头上杜绝餐厨垃圾被用来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有效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⑤可有效防止动物口蹄疫等疾病大规模爆发,减少损失。
⑥增加本地区的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的农副产品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经济效益
项目日处理量200吨,年发电1,533万kwh,上网电价按0.5115元/kwh计算【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为:当地标杆上网电价+0.25元,甘肃省标杆上网电价为0.2615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西北电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1679号)】,仅发电一项年收入就达784.13万元。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七)项目产业发展方向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有利于国家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在实现项目本身良好效益的基础上,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绿色养殖业也创造较好的基础,呈现出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我国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总量高达6600万吨,进行能源化处理综合利用后每年可发电138亿千瓦时,废油脂可年产396万吨工业油脂,年产各类(固体与液态)有机肥3600万吨,可增加农业产值近1000亿元,还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4500万吨,仅CDM交易就有每年4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全国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总投资规模高达600亿元,由此可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仅装备制造业一项的规模就有380亿元人民币。由此看出,这一产业领域效益显著,蕴含巨大的商机。
几点建议
实施餐厨垃圾资源化。是公益事业,是政府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成功与否,有三个要素:一是政府的有效管理,这起主导作用;二是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这是关键所在;三是企业处理技术先进可行,起到保证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制订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并严格实施
实施餐厨垃圾生态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资源化法规体系。制订该办法是走出的第一步,也是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内容是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垃圾收集从单位开始,垃圾资源化从餐厨垃圾开始,一步步扩大,逐步走上垃圾资源化的发展轨道。
(二)改革城市垃圾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将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从环卫部门改由企业来承担,实行有偿的社会化服务。政府对企业实行管理和监督。
(三)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垃圾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产物的一部分,必然要像对待其他产品和问题一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实际上,垃圾资源化,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要认真治理,也是一项资源工程,要认真研究开发,这当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垃圾资源化的过程说明: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可以变害为利。这就需要制订和实施一系列政策,促进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化的质量,扩大资源化的效果。在科技支撑,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管理规范,补贴得当,收费合理,贷款支持等方面要给予配套政策扶持。
(四)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垃圾管理的自觉性。这是一个比较慢长的过程,但一定能成功。要从长计议,制订规则,坚持不懈,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持久的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道德。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更应是污染的治理者。从而,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治理行列,并养成习惯,形成社会风气。
(五)垃圾资源化,企业是主体
关键词:垃圾分类 节约型学校 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结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市政府已向全市市民发出“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绿色北京”的号召,清运垃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而且有碍卫生,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
我校作为市级环境教育学校和绿色学校,师生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已深入人心,并已初步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绿色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
2.研究目标
(1)知识。寻找并理解学校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进而明确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技能。通过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倾听、讨论、想像、交流、统计、推理、分析、决策等技能的运用与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环境保护技能。
(3)价值观。从现实状况入手,通过研究使学生从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理论支撑
本课题以《环境学》《生态学》《绿色学校构建理念》等理论为支撑,通过绿色学校的深入创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还要通过学校的环境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着重加深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关系的理解,使学生从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
2.意义
(1)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把在师生中开展节约教育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全体师生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思想中醒悟过来。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全体师生共建节约学校的同时,借助社会、家长的力量,形成一股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力量。从而达到让“节约是福”的歌声唱满校园,并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的目的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德之举,是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绿色北京的需要。
(3)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管理情况。
2.培训、宣传教育情况。
3.垃圾容器管理。
4.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检查监督。
5.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日常检查。
6.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处理办法。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数量、种类情况等。
(2)行动研究法。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发现问题,亲身研究,得到体验,寻找解决垃圾分类的途径。
五、研究的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校垃圾分类情况(2006年9月)
学校布置各班积极开展“校园浪费我知晓”的调查活动,小调查员们开始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用相机拍下浪费的现象,走访学校的后勤副校长,询问学校浪费水、电的情况……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拉开了“节约,我能行”全校节约共同行动的序幕。在“校园浪费我知晓”的汇报会上,很多同学都表示要从我做起,从小事节约,使更多的同学都有了节约的意识。
2.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各自职责(2006年10月12月)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我们成立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为组员。通过管理、规划、建设、宣传教育、行动、总结,把握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负责全校师生的宣传动员工作,明确各处室的相关任务;负责资金、场地落实和学校的全面规划。支部、办公室:是核心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各处室的相关工作;负责定期研究、检查、总结等有关工作;整理原始数据、文件等资料;并负责工作总结及各种总结汇报工作。德育处:负责师生环保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树立绿色观念,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开设图文并茂的专栏;校园洁净,教室整洁,卫生无死角,垃圾分类统一处理,不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境渗透教育,各学科教育中有渗透环境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总务处:为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有表格记载。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创建工作,从学校的环境是否已满足了使用者需要,学校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学校的行动对当地环境美化的贡献等方面来评价学校的环境,并就好环境的标准和如何改变学校环境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根据校情和已有的绿色教育基础制订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
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考虑到此课题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投入,将课题组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层,由7名教师组成,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挑选出热心于绿色教育事业,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他们主要负责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研究,并指导其他教师实践研究成果,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二层次是实践层,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主要任务是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确定课题研究模式:确定理论核心―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工协作―开展课内外活动―总结提高。
(3)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提出鲜明目标。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使校园清洁优美、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和利用。
为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总务处主任作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培训,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方法及相关业务知识。
(4)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①垃圾分类:分塑料瓶类、铝箔包类、纸类、废弃物。②回收时间及地点:物品按类分放,不可回收类放垃圾筒集中处理,每周四下午将可回收类交学校废品收购站。③回收收入:各班回收收入充作各班班费。④资源垃圾回收检查:各班资源回收列入整洁竞赛评分,由环保小组每日下午检查,若发现班级垃圾未分类、分类不全,除立即登记,扣除班级整洁竞赛成绩外,并且要求当场分类,始准予存放,废弃物封口丢入垃圾筒。⑤实施要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校区划分垃圾整理责任区,依各班分配之整洁区实施。资源回收品,各班各自整理集中于各班存放处,收购站每周四回收一次。树叶、树枝、杂草及木制类垃圾放到校垃圾筒集中处理。一般废弃物之垃圾丢入垃圾箱,每日由清洁人员清运处理。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3.第三阶段:对师生、清洁工进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及培训(2006年10月12月)
为提高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学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如:在国旗下讲话时结合学校环境现状,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确我们做到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学校专设有宣传栏,利用广播、教学网络播放有关知识及录像,采取横幅、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教会学生正确科学地扔垃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倡导绿色生活行动,使更多的资源从源头分离出来,正确、科学地收集、处理垃圾,使其尽可能地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从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小竞赛、可再生废品回收行动,学生不但学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还增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意识,提高了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学校增设了分类垃圾桶,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黑板报开辟宣传专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利用晨会、思品课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综合实践课堂上进行区别、分辨,并进行模拟练习,防止学生混淆。另外,学生们用易拉罐或矿泉水瓶两种貌似无用的材料,经过自己的创意,制作成有用的东西体现创新的价值。
我们意识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对广大家长的宣传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在家长学校的活动中,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成了一项重要内容,让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社会。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同学们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生活垃圾种类很多,且成分复杂,燃烧排放后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是,很多生活垃圾通过处理后,能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4.第四阶段:研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能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反馈进行调整,真正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目的(2007年1月至7月)
(1)提倡垃圾分类。学校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统一部署,将垃圾分成三类:一类为废纸、废书、废报、废本;二类为塑料瓶、袋,易拉罐;三类为不可回收利用物品。一、二类垃圾回收,并做好记录,其余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则及时倒掉。增设了几个垃圾分类箱,方便师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合理的物质消费方式,尽量限制和减少危及环境与个人身心健康的日用消费品。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不去接受太多的废弃物,增加有限能源的利用。
在全校开展“爱护环境,整洁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全体师生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传播环保的理念。为地球妈妈许下承诺:随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纸屑;从今天开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总之,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绿色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保护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2)建立学生环保协会,环保协会会长与会员层层竞选,学生有了自己的环保组织,他们的环保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环保小卫士”也积极行动起来,对分类垃圾桶进行擦拭后张贴分类标识,指导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和贮运。加强了卫生的督促职能和管理机制。每天中午和课间有“校园环境卫生督察队”的巡视,对校园内师生的绿色行动进行监督,成为绿色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随意扔垃圾的学生减少了,促使了各班卫生清扫的更干净、更彻底。
为充分开展环保活动,各班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成立了环保小队,他们不但平时坚持学习、搜集、交流、宣传环保知识,而且自觉开展活动,负责班内环境卫生保洁,随时清除污物。
(3)各班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废物利用,把家里不用的纸箱拿到学校做垃圾分类用,有的班收集可回收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班级对卫生区认真打扫,还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节约回收,有效控制学校自身资源的污染。这样既保持了教室的清洁卫生,培养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校校园环境明显改哪,学生乱丢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环境卫生意识显著增强,还出现了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现象。
(4)环境教育联系家庭,走向社会。我校坚持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互动,形成“绿色行动”的合力。我们组织了“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让孩子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求孩子和父母利用节假日一同去参观生态教育基地,在基地做一件好事、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等,有的家庭就针对旅游景区内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垃圾箱的摆设及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开展“为了家园更洁净”“节约能源”活动等,促进家长与孩子的同步发展。
(5)我们还将绿色行动向社区延伸,我们与居委会签署了“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活动基地”的协议,使学生能经常搞一些公益劳动、宣传等;我们建立了“红领巾文明街”,进行宣传、实践活动。各种活动的扎实稳步开展,优化了社区环境,密切了社区关系,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带动了家庭、社区的绿色行动。
5.第五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并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2007年8月至9月)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研究报告、材料的展示方式:现场活动。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自从加强了对垃圾的分类回收,这项工作已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从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观,各班的清洁卫生比以前打扫的干净、彻底,多数班级的教室随时检查都是干净、整齐的,楼道卫生保持也比以前好。大多数班级养成了自觉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卫生习惯好转,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多数学生养成了把垃圾装入垃圾筒的习惯,学生备有垃圾袋,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垃圾放在自已的袋子里,明显的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对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的正确率、容器投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师生知晓率达100%,现支持率达80%左右。
工作成效指标:
1.班级分类情况:80%左右的班级基本能按要求进行分类,但部分班级分类不够仔细。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宣传和师生的逐步适应,此项工作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实际投放效果:师生能够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相应的容器。
3.垃圾减量率:约15%。
4.垃圾资源的利用、分类后可利用物的情况:可回收的送到收购站,垃圾处理后变成的有机肥料,计划用于养花种草。
在市级检查验收中,我校获得了好评,被授予先进单位,平谷区一小的环境教育有了可靠的途径、手段和适宜的方式,环境教育初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绿色校园、绿色生活正逐步深入人心,不仅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环境品质得到改善,而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社会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垃圾分类,环保理念永在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张益,陶华.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