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
关键词:教学反思;生物教学;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的同时,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要立即想法去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3.谱心研究,调整反思: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例如,认识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问,应该提醒学生“当你吃饭以后,哪里有饱腹感?指给老师看看。这个部位是在腹腔的哪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也愿意积极参与。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4.同行交流反思: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自我进行的反思,还可以借助同事、专家等的指导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做可以打破反思中的局限性,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学水平。同行教师经常互相听课,其实上课教师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听课可以发现上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并未意识到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生物教学;反思;策略
“反思”并不是新名词,反思这一行为自古就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名家名言就反映了这一点,古人用他们长久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反思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培养反思能力在教学中也是必要的呢?用杜威的话来说,原因就是“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从另一方面来说,思维能够指挥我们的行动,使我们有预见性、有目的性地去完成一件事,而反思能正确引导我们的思维,从而使我们的行为更加完善。
一、学生思维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物,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从而在认知上形成简单的生物学观点,让学生形成热爱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但从科目性质来说,生物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考查科目,学校和教师对于生物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花费在生物学科目上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研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或参考书等辅助工具较为依赖,缺乏反思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够轻易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有这样两个问题:(1)花由哪些结构组成?(2)绘制植物双受精的路线。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思考深度的要求有明显的不同。问题(1)只要求学生回忆储存在脑中的有关信息,引发出的就是对“知识”的回忆,属于低水平问题。问题(2)则要求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加工,需要学生在认识花的组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这些结构的作用,从而绘制植物双受精的路径,属于高水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连续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教师也可以多提问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提问,因为设置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来了解学生对于这一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上常用的组织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可以交流学科知识,而且可以互相帮助,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反思。苏教版的生物教科书安排了许多讨论活动,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把小组讨论的时间用于闲聊,有些小组只有少数几个人发言。通过观察,笔者发现,5人是一个小组的最佳规模,如果小组人数只有4人或更少,参与者往往会偏向于一对一的交流,而不是所有参与者的相互作用,这样也就达不到小组讨论的目的;如果人数太多则不利于学生间组织和交流,有可能使有些学生成为旁观者,造成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收获很多,有些性格内向或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收获很少的不平衡情况。3.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探究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锻炼的机会,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单单教学生解出问题的答案,更应该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面临困惑时,要有自主解决的意识,首先做出各种猜测,然后收集信息,分析有关的资料,最后归纳总结,积极寻找答案,争取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提高。课堂中的探究形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知识丰富的前提下,选择多种教学策略,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嵇有慧 单位: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
[2]贲爱玲.在教师教育中应用元认知理论进行反思性教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4).
关键词: 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 功效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讲得好,业务能力强,但这绝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能做到的,要靠点点滴滴地积累,要靠对每一节课的反思和总结,要靠对教学艺术不断地思考和追求。这一切分解到我们的每一天,分解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是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节课。课前我们要充分准备,课堂上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教学反思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起到作用。
一、教师中忽视教学反思的现象及其对策
有的老师说,教学反思不知该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课后回忆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和记录,应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所以老师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一节课结束了,我们的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还远没有,我们还要认真辅导、批改作业,而且要把所有这些环节中每一点得失,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收获,都要认真地记录到教学反思栏里。如果最后这一步没有做,或者做得不够深入,那就好像进入宝山一趟却空手而归一样,令人遗憾。我们的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每一点体验可以说都是我们提高的一个个台阶,我们不能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
还有的老师说,课后反思没什么值得写的,其实不然。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成功的课例,我们应该把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找出成功的原因。对一些“败笔”,也要分析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同时对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教学难题更要进行探索,逐步地深入,逐步地解决。另外,知识层面上的理解和分析也是逐步加深的,也应该随时记录下来。
只要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不仅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而且要时时刻刻做一位有心人,每节课都要注意研究瞬息万变的学情,处处围绕着让学生在参与中、在活动中、在探讨研究的气氛中,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问题不断地、持续地思考,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每节课都有许多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
二、新课标下必须注重教学反思的功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听课、评课、议课,参与座谈会,总结出一些反思与心得,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节课下来,教师没有发现问题,学生没有出现问题,看似很完美,可完美的背后是什么?是对教师教学技能、教育智慧的一种侮辱,它掩盖了真实的一节课,掩盖了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传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演,是老师导演的精妙短片。
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入手,只有学生学得好,才是一节好课。寓教于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乐”的目的是为了“教”,在于“授之以渔”,让学生体验,通过体验接受、掌握知识,而不只是一种表演。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合作学习要有其必要性,是为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而开展的绝不是一种表演。
活动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但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发现,能提高,有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则意味着人人皆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所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三、生物教师进行反思的基本方法
首先,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反思的过程中,不能仅就零碎的局部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片面的反思,而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整体的观点,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全面的反思。
其次,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适时性和灵活性。要根据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需要,对其结果和过程进行适时的和灵活的反思。所谓适时,就是要恰当选择反思的时机,努力把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灵活,就是要灵活选择反思的方法和形式,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和形式,以求真正收到实效。
最后,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长期性和全程性。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坚持把反思贯穿在实践过程的始终,使实践的过程与反思的过程统一,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升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
生物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教学反思,把它当成提升自己的手段和阶梯,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让教学反思充分发挥好作用,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在点点滴滴的记录中,日渐提高,日渐成熟。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 生物教学 应用策略
一、反思性学习的含义
反思性学习,从概念上理解,就是指学习者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记忆方法、过程、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反向思考和认知过程。反思性教学,其实质是要求教师通过行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研究解决学习内容和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对教学结果进行必要的反思,力求成为一名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二、反思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条件和特点,结合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师生之间能达到的互动程度、教学的辅助手段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引导学生多思考,在学习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反思性教学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长。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同时教师本人也不断地通过教学“反思”,能够在促进教学水平、教学评价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掌控教学过程的方法和能力,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对自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的理想效果。
三、反思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一)在教学常规中进行反思
对于教学常规,有些教师认为就是老一套,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教学常规进行反思,仍然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需要反思学生是否遇到不明白地方,就主动问教师或同学?学生在上课时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二是在教学的资源和内容方面。要让学生明白,课本和生物实验设施固然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但是,作为在校学生,课外日常活动等都是生物课程的资源,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反思到底哪些是可以用来促进生物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又体现在什么方面等。三是学习方法方面。需要教师和学生反思学习方法的效率高低,是否还有更适合学生的其他方法等。四是自我评价方面。就是看学生能否对当天的学习内容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这种每天对学习内容是否有效掌握的反思,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所在。
(二) 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反思
对于特别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分散难点,就是把难理解的地方分拆成若干个好理解的问题,化繁为简来促进学生的掌握和理解。例如,针对生物的变异这一部分内容中,需要学生理解变异性在生物进化和生产中的价值时,特别是对于改良植物和家畜的优良品种方面,不同的育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就是一个难点,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和特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单倍体植株在培育和改良新品种的捷径”这一问题,可以把这一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①普通的杂交育种要想获得一个纯种,需要6~8年,采用单倍体进行育种只用几年?②在选择其后代时为什么都采用纯合?其表现型是什么?③满足生产需求的基因型特点如何?④为什么这一方法能大大缩短获得新品种的年限?
对于重点的主干知识,通过这种形式的反思,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巩固基本知识,增强生物知识的系统性,促进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出严谨的生物科学基本功。
(三)利用反思进行知识拓展
教师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挖掘生物学中的新知识。对于生物学教学而言,非常需要学生能够在已学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构建某种特殊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尽可能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在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利用反思进行知识的拓展,需要依据教学内容,按照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发和引导。比如,针对“伴性遗传”这部分内容,基因的基本分离规律和减数分裂就是与其关联性很强的内容,可以设置这样的反思问题:如果某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那么其遗传情况如何?其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分别是什么样的?比例是多少?通过这种反思,就可以把出现在X染色体上的显隐性基因问题得以解决,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点,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挖掘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掌握重点和难点的能力。
(四) 针对失误进行还原性反思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出错、不成功的实验之后进行还原性反思,找出问题的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更正的能力和习惯,从而避免再次出现同类问题。
当然,要想让学生形成反思学习的氛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积极反思的理念和习惯,通过反思,找到切入问题的最佳角度,发现最值得引导学生反思的出发点。按实施教学的时间维度来看,教师的反思有三个环节:一是上课前反思;二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三是课后的总结和再反思。通过在不同的环节上进行积极的反思,教师就会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反思性学习的状态中,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E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生物科学课程(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简称BSCS)的主要研究者贝比(R. Bybee)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活动,以促进知识和概念的建构。
5E教学模式分为五个学习阶段: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扩展(Extension)、评价(Evaluation)。由于五个阶段的首字母都是E,故命名为5E教学法[1]。内容和模式图如图1。
二、5E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5E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促进概念建构,这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探究、合作学习等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以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空中的生物》中“鸟类”一节为例,阐述5E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PPT、家鸽、家鸽骨骼模型、A4纸、硬纸板、学生6人一组分组、探究活动记录表。
(一) 参与阶段
每个小组按照以下要求完成折飞机游戏并思考相关问题。
①取两张A4纸,一张折成飞机形状,一张揉成纸团,用同样的力掷出去,哪个飞行时间更长?你觉得飞行可能与什么有关?
②用A4纸和硬纸板做成两个大小一样的飞机,用同样大小的力掷出去,哪个飞行的时间更长?你觉得飞行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③用A4纸折两个同样大小的纸飞机,一个用力掷出去,一个让它自由落体,哪个飞行时间更长?你觉得飞行可能与什么有关?
通过上面三组问题的比较,同学们发现飞行与形状、重量、动力等因素有关,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主题:鸟类适行的特点有哪些?而纸飞机是每个同学都会折的,用这个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让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意愿进入到下面的学习;由纸飞机类推到鸟类,同学们开始思考鸟类的飞行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对本课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反应。
(二)探究阶段
活动一:看一看,测一测。观察家鸽的外形,身体呈什么形状?观察家鸽的羽毛,正羽在结构和排列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测量家鸽翼展开前后的长度并记录结果于表1。
活动二:摸一摸。摸摸家鸽胸部的肌肉,与其他部位的肌肉比较发达程度。
活动三:掂一掂。观察并掂量家鸽的骨骼标本,观察有什么特点。
活动四:想一想。展示家鸽呼吸系统模式图(图2)及家鸽的呼吸过程(图3),结合鸟类呼吸过程的视频,请同学们想一想鸟类呼吸与人类的呼吸相比有什么不同。
探究是5E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积累直接经验,发展现有的概念和技能的一个过程。在本课的探索阶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有步骤地开展看一看测一测、摸一摸、掂一掂、想一想四个活动,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整个过程既使学生合作、观察、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积累了鸟类具有适应行的形态结构特征的实验现象和数据,为构建鸟类的结构适应飞行的概念打下基础。
(三)解释阶段
观察完毕,请各小组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①鸟类的身体呈什么形状?对飞行有什么样的作用?正羽排列和结构的特点对飞行有何意义?
②假设翼展开前后宽度不变,飞行时翼展开的面积是展开前面积的多少倍?飞行时鸟类的翼面积增大有何作用?
③发达的胸肌有什么作用?
④鸟类的骨骼有什么样的特点?对飞行有何帮助?
⑤家鸽完成一次呼吸肺进行几次气体交换?气囊对飞行有什么意义?
教师展示问题,鼓励各小组对探究中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合理解释,小组间相互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倾听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和概念,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出鸟类能适应在空中自由飞翔的主要特征,从而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扩展阶段
任务一: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善翔。展示千姿百态的鸟类,以书本上野鸭、企鹅、鸵鸟为例,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飞行能力。
任务二:小组合作收集鸟类的生存现状,分析鸟类减少的原因,以爱鸟护鸟为主题完成一份手抄报。
扩展阶段用于检测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在新情境中的运用。通过质疑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善翔,复习和分析鸟类适行的特征,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收集信息完成手抄报,培养爱鸟护鸟的环保意识。
(五)评价
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内容包括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等。评价应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方式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与学生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2]。
三、5E教学法的反思
关键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教学研究;启发;联想
【分类号】G633.91
一、引言
就目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中学教育想要有所改革,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与困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成为中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排头兵,因此,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启发与联想方式,而这也成为了大众国民热切关注的话题。“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对每一位生物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显然,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结构入手。”
二、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生物修养的重要渠道,在这个倡导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生物教育的存在于发展,对中学学生人生发展而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中学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内目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分为了两种状态。
1、 学校教学以文化课为主,不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这让很多学校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大部分的中学认为,现代的教育胜负都取决于卷面成绩的优劣。学生的卷面成绩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口碑。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竞争力,就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卷面成绩的畸形发展趋势。部分中学对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并没有起到重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课程。
“生物课挪作它用,名存实亡,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出现这类问题,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尤其在没有专职生物教师的学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局限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非常有限,因为课程分配的时间有限,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可以教授的生物知识非常有限,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更加没有发挥的空间。中学教育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地位相对摆放的比较低,大部分学校都将文化课程教育看的比较重要,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决定教学成果成败的比赛上,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为主要的关注目标。这就造成了学校对各类教学课程,呈现不公平的看待态度。
并且,初中生物反思性教W的内容也非常局限。每个学校分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的时间相较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限时间里,如何来为学生教授更多的生物知识,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考验。而枯燥的生物知识,对于较少接触生物的文化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乏味的。
三、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对策
1、做好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学校要关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想要改变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学校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首先,学校要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存在,分配均等的课程时间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中,以此满足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教授要求。
其次,在对待文化课程与生物课程的态度上,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没有哪一项学科是有先后区分的,每一门学科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当然不例外。
最后,学校对生物教师有所重视,并且应该拨出一笔预算,专设为生物教师的生物深造费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生物知识,而且还能为学校留住非常可贵的生物教授资源。
3、生物老师与时俱进,拓宽视野
除了学校对生物课程的重视度要提高以外,生物老师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也应该更加严谨。因为国内的生物教育发展的停滞,让很多生物教师对其生物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质疑。再加上学校对其生物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让很多生物教师消极对待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工作,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上,非常的松弛。
如北京第五附中的生物教师,会定期进行自我深造。并且适时学习生物潮流前沿的生物知识,力图与时代接轨,充实最新的生物知识。例如,在教授生物课程的时候,就以创新式的接音游戏,来让学生以休闲的方式,来进行音节发音练习。
四、总结
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对文化生物的观念起到重要作用,不应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发展而忽视了生物课的影响。生物老师应当引导中学生改变自身对生物的观念,运用自己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学生在教材上对生物的兴趣、理解和学习,这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传播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中学生可以感受并且接受到更好的生物教育。
参考文献
[1]米娜. 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马文净. 初中生物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一、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命脉,缺少生物实验的生物科学是不完整的。纵观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历程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实验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表示:“教学时间不多,教学内容比较多,生物实验太耽误时间了。”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物实验实践活动开展,使得高中生物缺少灵魂,为学生学习生物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开展生物实验反思评价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加深学生对重点生物知识的理解,逐步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水平。
现以“细胞中的大分子”为例,这一章涉及到一个实验――检查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依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双面刀、试管、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破片、吸水纸以及显微镜。其中,还原糖的实验步骤为:在试管中注入组织样液2ml,再向试管中加入2ml斐林试剂,将试管利用水浴加热,煮沸2分钟,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会发现组织样液无色,加入斐林试剂之后样液变成蓝色,而加热之后,样液由蓝色变成红色。所以,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有学生实验结果不正确,再次回顾实验过程发现,学生使用的斐林试剂不是现配的,且不是由斐林试剂甲溶液和乙溶液混合而成。发现这一问题之后,学生再次进行了实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合理开展生物实验活动。为了保证生物实验活动有序开展,教师需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点。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有序进行实验,及时纠正问题,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确保生物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其二,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无论如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以“细胞中的大分子”为例,对于“检查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生物实验中的鉴定蛋白质,在试管中注入组织样液或者蛋白稀释液2ml,再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最后向试管中滴4~5滴双缩脲试剂B液。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有学生对于实验中先滴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滴入双缩脲试剂B液不理解,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可以将顺序颠倒,于是将顺序颠倒进行实验发现:溶液呈蓝色,没有办法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向教师提出了这一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进行分析:先加氢氧化钠是为铜离子和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环境,如果混装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使实验失败,如果先加硫酸铜,会使溶液呈蓝色而观察不到现象。
由此可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存在“为什么”的思想,这就说明学生实验过程中在思考,将思考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证明疑问,将疑问落实到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生物实验反思评价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评价,传统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对实验过程的反思评价,实验结论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深,不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会对提高学生生物水平形成不利影响。开展生物实验活动,重视生物实验反思评价,解答学生实验中存在的疑惑,就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应用;反思;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82
在生物学教学中,为了落实新课程计划,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机械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融合知识传授、技能培训、能力培养于一体,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1. 基本内涵: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源于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探究技能三个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布鲁纳的“发现是学习”的理论基础上,因此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是模拟科学家面对疑难情景,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材料,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保持一致,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究而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六个步骤:(1)提出问题;(2)假设或猜想;(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思考与结论;(6)交流评价与反思。总之,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
2. 基本特征: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理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者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问题是思维演绎的动力和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不会由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探究――发现学习也就无从开展。因而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2)过程性: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结论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强化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而且获得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主体性:探究式教学是将学生置于认识的主体地位,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师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因此探究式教学时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二、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1. 课前准备
教学实践中作者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确定探究内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进展顺利,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遵循引导、质疑、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扩展角度,由浅入深,实验性知识、递进性知识采用逐步深入的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采取“问题”引领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观察性探究。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巧妙引入
探究性教学的引入设计,必需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以这样设问导课:(1)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都包含哪些成分?(3)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哪些生物是生产者?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探究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实物、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有关的生物现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持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由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灵活调控学生的探究气氛
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要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与学生绝对的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5. 及时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
在完成资料分析或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及时得出结论。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科学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反思
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亲自经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探究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如何使探究式教学较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一问题目前在教育界仍处于不断探索研究之中。
1. 要注重对探究思想的启蒙和探究习惯的培养
生物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些发现中给人们以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的启迪,在教材中有很多生物科学发展史,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酶的发现等等。这些教材都渗透了很好的科学探究思想,在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特别是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科学的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掌握探究的一般模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猜想、用于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这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前提。
2. 不能惟模式是从,要选择适当的内容
探究式没有刻板的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它有它的局限性,如这种模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或小组讨论,探究过程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且教学活动耗时多,课堂教学难以把握,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要求特别高。因此,不能滥用形式,可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再创造。针对现行教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适合与探究,必须根据教材实际,充分估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
3.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是“问题”
“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的合适与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去进行探究。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有明确的探究方向,而且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且必须探索才能做正确的解释,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程序性,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最近发展区”,程序过细,问题关键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进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探究就无法深刻进行。因此,设置问题情境需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实现思维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探究式教学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首先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与心理安全环境,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指导与帮助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充分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探究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要允许多种假设存在,肯定所有的探究活动,尤其是对失败的探究也应该给予探究价值的肯定,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最佳状态,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并体验其中的乐趣,获得科学的感悟。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