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民经济学范文

国民经济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民经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民经济学

第1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国民经济学发展硕士论文范文一: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国,有着较高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新的时期,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紧紧抓住体育产业这一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通过政策,经济相关的扶持,发挥体育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体育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体育经济;国民经济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都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与认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对体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体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现地更加鲜明。发展体育经济不仅能够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甚至对于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大众体育与职业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因此,体育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经济的效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

体育经济的表现形式一般被分为两种。第一,直接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被称为有形形式。第二,通过体育锻炼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被称为无形形式,这也是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扩大市场、拉动体育经济或相关产业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就体育经济效益来说,它与体育在国民经济的表现形式极为类似,也被分为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两种。直接经济效益指的是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获得门票收入、体育纪念品收入以及其他体育用品收入等较为直接从体育本身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则指体育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国家知名度与国家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等一系列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发展看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这成为了我国申办北京奥运的基础。而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的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等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就我国目前的体育经济发展看来,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产值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体育产业创造价值所占GDP来看,我国仅为0.6%,而美国却高达5%。而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经济产值较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我国体育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下,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利用率较低,相关产业尚未有效配合,体育市场没有获得良好的发育。在新的时期,要使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获得提升,发挥体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如扩大政府部门在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管理机制,使促使体育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三、体育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很大程度上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提升,还未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因此,体育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体育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不仅是体育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更是体育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计划经济时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往往取决于国家的统一部署安排,不管是从资金的来源和体育的总发展方向都由国家进行统一调控,体育经济高度集中,这时期的体育经济更多被认为是福利性事业。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转变了传统体育产业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体育的看法,体育不仅具有公益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性。体育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期更加多元化,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国家对体育在经济与政策方面给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如今,体育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我国的朝阳产业。这是因为体育产业更具备持久发展的潜力,在经济较为低迷的时期,通过举办奥运会等体育赛事能够对国内的旅游业,酒店服务业,商业等多个相关产业起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使得国家尽快的摆脱发展的颓势。而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吸纳劳动力,提高全国就业水平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体育业与很多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些相关产业不仅包含了制造业、服装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业,甚至包含了金融业、广告业等多方面的内容,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生产总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看,体育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还将展现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我国应该提高对体育产业的关注与扶持。

四、发展体育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体育已经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扩大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能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体育经济并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就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验,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举办前,韩国的国际形象十分微弱,战争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举办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影响深远,政府在申办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环境、体育馆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造,促进了我国就业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法同时,大量游客和参赛队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业,酒店业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体育的发展壮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就要调整利益关系,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

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国,有着较高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在新的时期,要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需要紧紧抓住体育产业这一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通过政策,经济相关的扶持,发挥体育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体育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巫文强;改革与战略2010-06-20

2、外资促进了国民收入增长吗?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钱学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1-15

国民经济学发展硕士论文范文二: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体育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发展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还未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的众多产业都在进行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改革。这些产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主要是为了帮助该产业的发展达到一个多元化的平衡状态,使其产业发展、使其盈利模式能够呈多元化趋势。但是,体育产业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的领域,虽然体育产业的外延很广泛,包括了体育本体产业、体育派生产业、体育相关产业等多个方面,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却仍未达到一个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体育产业能够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仍有一部分体育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二者之间没能达到一个发展的平衡状态。假如从一个长远的角度综合分析,应该努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力量,扩大体育经济投资规模,并且发展一个多元化的体育产业投资布局。多元化体育产业投资布局的形成,能够有效激发社会各层次不同人士的投资热情,从而增加投资力量。

1.2体育产业发展规模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当前其发展规模也较小,现如今还未能成为我国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是欧美一些体育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现如今已然成为了支柱产业,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收入,对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较小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我国在针对体育产业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府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到针对体育产业来制定出长期的发展规模,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

1.3没有充分挖掘出体育产业潜能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本身,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潜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通过分析发现,体育产业的附加值所创造的资产是十分可观的,其价值还极有可能会超过体育本身。例如,在各类体育赛事举办的时候,其中各种各样的辅助标识类、冠名权等所创造的价值便是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所创造出来的利润甚至能够超过体育本身。因此,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挖掘体育产业的附加价值,使体育产业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实现。

1.4国家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政策

来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起步较晚,当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政策来支持体育产业的快速较好发展。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政府部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体育相关部门也未能将其工作的核心放在体育产业上。现如今,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社会力量,还未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体育产业运行机制。许多体育职能部门仍然是将竞技体育视为工作的重点,对社会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许多知名的生产体育产品的企业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及竞争力也都较弱。从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方面来看,我国的体育产业也缺乏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从而使得在企业的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设置上不合理的现象。例如,许多体育相关企业,会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盲目改变发展方向而出现投资偏差的现象。

2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2.1体育产业较快较好地发展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投资

2.1.1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主要指的是企业以直接获利为目的,将资金投入到体育产业当中去的一种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对体育产业最为主要的投资方式,其投资进程及投资规律的发展都较快。体育健身健美俱乐部就属于一种体育产业的直接投资方式。尽管我国体育产业的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科学管理。

2.1.2间接投资对体育产业进行间接投资,主要指的是不直接将资金投入到体育产业当中,而是通过另一种间接的方式从体育产业当中获取利润。例如,企业能够针对某一体育赛事进行投资赞助,进而获得该场比赛的冠名权,以一种广告效应来扩大自身知名度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获得更大利润。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尽管不是直接地从体育产业当中获取利润,但是这种投资方式所获得的利润却是难以估量的。体育产业,它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企业的投资,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国民生产问题,从而也能够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2体育产业能够起到扩大内需,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人们物质消费水平得到了满足之后,就必然会追求一些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进行体育健身锻炼,以获得较好的身体素质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我国居民关于体育相关产业以及体育相关活动的消费比例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必然会进一步刺激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也就加速了体育产业的模式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刺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从而能够提升我国居民的体育相关消费水平。

2.3体育产业能够促进就业

体育产业,它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欧美体育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当中,其体育产业在其国家就业岗位当中占有较大比例,如在奥地利,其国家1/10的就业岗位就是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因此,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这一特点,就应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我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问题。

2.4体育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早在21世纪初期,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就已经明确指出,要努力将体育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使其能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我国体育事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公益性的,是非盈利性的,大部分都没有包括经济行为。有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产业就能够为美国带来3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2010年体育产业总产值仅为300亿人民币,而到2014年却达到了3500亿元人民币,在短短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可见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3结语

体育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但是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放弃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管理方式,并不意味着国民经济不需要政府管理。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实行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今后将在以下领域或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调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治理,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地区差别的解决,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协调,公共产品领域的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化问题,市场运行中垄断与竞争关系的协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步探索其规律,形成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针对现实的国民经济发展实践,目前在高等财经类专业院校的教学中,部分院校设有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或开设国民经济管理课程,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宏观经济管理人才。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目前出版和使用的各种《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科书,其理论体系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该理论的发展。

其一,缺乏一些基本理论范畴。事实上,每一学科都有一些基本的理论范畴。如统计学作为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数据的方法论科学,以总体、总体单位、变量、指标和标志等为其基本范畴是很明显的。而正是这些基本范畴,成为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并支撑起了一门学科的理论框架。

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科书,其基本理论范畴很不明显,从而使其学科特点不明显,影响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其二,研究对象不明确。任何一门学科,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教科书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研究对象关系到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内容,各学科之间的区别是以其不同的研究对象为根本标志的。因此,研究对象的确定,对一门学科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科书,多数没有对其研究对象加以阐述和界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也正是由于缺乏对研究对象的界定,使现有的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其内容差别较大。

其三,学科体系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管理内容讲得太多,而管理职能讲得则不够。国民经济管理应是在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民经济主要方面的有效决策、组织、调控等,实现经济运行的既定目标。由此可以认为,国民经济管理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体系内容的安排应以方法论为主体就像研究微观经济活动中的管理学一样,重点放在讲述管理的原理、职能以及方法上面,而不是在内容上大做文章。

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学,给人的感觉不像是管理学,而像是宏观经济学,但又不如经济学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学科体系、内容安排不合理,集中表现为把管理内容作为学科的主体部分加以阐述。

其四,传统的管理方法阐述较多,现代的管理方法阐述较少。现代经济管理,不论是宏观经济管理,还是微观经济管理,都有一种趋势,就是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方法集中表现为数量化方法。作为对实践活动进行概括和理论抽象的国民经济管理学应体现这一要求,即对现代管理方法着重加以阐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学远没有做到这一点,在阐述管理方法时,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方法阐述得较多,现代管理方法阐述得较少。显然,这样将不利于现代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管理实践的需要。

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共同努力。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仅就目前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的设想。

    1.完善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体系的原则。(1)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体系框架,要符合一般管理理论的要求,即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容要按照管理职能来安排b把有关管理内容放在相应的职能中加以阐述。如对经济增长率的确定、经济结构的安排应放在决策职能中加以阐述,而对于经济增长率的调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放在调控职能中阐述。(2)突出重点,精简适用。国民经济管理无论从管理的内容,还是管理的方法看,都涉及到很多方面,要做到面面俱到,必然使内容庞杂,甚至会影响理论体系的清晰化。因此,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做到突出重点,精简适用。(3)加强定量分析。国民经济管理的本质在于应用性,而目前应用性的特征之一便是定量分析。因此,国民经济管理理论的阐述,应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一些决策模型、调控模型的应用和阐述。(4)充分吸收国外的一些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使其中国化。

2. 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构想。按照上述原则,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体系的内容应安排如下:(1)导论,主要阐述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等;(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重点介绍国民经济管理的不同模式和体制,分析不同模式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关注主要的经济运行机制,阐述它们的运行特点;(3)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和职能,主要阐述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揭示国民经济管理的一般职能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职能;(4)国民经济运行规律,主要应阐明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性、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国民经济决策的理论、方法和内容,其中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6)国民经济管理实施的组织体系;(7)国民经济运行的预警和调控,包括预警和调控的理论、方法和重点内容;(8)国民经济管理的评价,包括评价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等。

本文认为,这种理论体系的内容安排^较之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科书体系,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符合一般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要求,不至于使庞杂的管理内容的阐述,冲淡管理机制和职能的阐述,突出了管理学科的特点,因而也容易使人们把握学科体系的内容,使国民经济管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管理学。

第3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ChinaPeople'sPoliceUniversity)是部属高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本科院校,依托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成立的“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承担着维和警察、维和警察防暴队、常备维和警队培训的重要任务。

学校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84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9月6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截至2017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设有15个部系,设9个本科专业,6个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is a hard and sophist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In the paper, the effort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especially in China, have been extens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which includes the internationaliz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talent training target, talent training mode, teacher staff,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approaches and the origin of studen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posals have been made for private colleges.

关键词: 民办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P61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99-04

0 引言

随经济全球化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组成,并通过国际化教育在全球选拔顶尖人才,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也正在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和资源重组从全世界获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育必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在全世界选择优秀大学,并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所学专业,因此国际化已经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

与其他有多年历史积淀的老牌院校相比,民办院校由于缺乏充分的政府资源支撑,有许多不足和弱势,如办学时间短、师资质量低、科研实力弱、教学经费投入少。特别受上世纪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使近两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数不断下降,这直接影响到民办院校招收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为避免在高等教育的大潮中被淘汰出局,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居安思危、把握机遇、积极主动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增强对国内外学生的吸引力,逐步走高端路线,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赢得空间,而西方特别是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对我国普通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组成、课程设置、教材、授课模式、对外招生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民办院校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办学之路。

1 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提供一种真正融入全球意识环境中的教育经验,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劳工组织(ILO)在《2008全球就业趋势》中指出,大学要使 “毕业生具有积极参与全球化社会的能力,具备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语言技能和技术技能,具有与不同机构、不同文化打交道的技能”。因此大学开展国际化办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广阔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理解文化差异,具有同异国文化交流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和素养[1]。此外对我国大学来讲,其国际化培养目标还应与我国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培养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国际化人才。

2 国际化办学模式

2.1 合作办学

目前与海外大学合作办学是我国各高等院校加强国际交流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国际化办学模式可分为学生输出型、学生输入型和学生互换型三类。前二者指先在国内培养,然后将学生送到国外大学由对方培养;后者指双方互送学生,都为对方培养学生。其主要形式有[2-4]:

①3+1双学士学位项目。

3+1双学士项目或2.5+1.5双学士学位项目,要求学生前3年或2.5年在国内完成大学三年或2.5年的学业,最后1年在国外合作大学进行1年或1.5年的学习,最后获得国内国外双学士学位,或国内学士学位,国外结业证书。

②2+2 双学士学位项目。

学生先在国内培养2年,由中外籍教师共同授课,外方学院承认学分,然后在国外院校完成其余2年的学习,双方均授予学士学位。如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在工程、计算机、经济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实行的合作办学项目。

③3+1+1硕士项目。

要求学生先在国内大学完成大学前3年的学业,在语言达到规定要求后,经过选拔推荐,到国外合作大学学习1年,获得国内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然后继续在国外大学学习1年,获得国外合作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

④ 4+1硕士学位项目。

“4+1”项目指学生先完成4年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要求学业成绩及语言水平要达到相应标准,经选拔推荐,到国外大学进行1年硕士阶段的学习(一般为英国),或1.5-2年的学习(一般为美国),完成学业后即可获得国外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

5.5 开展国际化网络课程的教育

信息化教学因不受传统校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国际化大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许多世界知名大学的部分网络课程是开放的,如原创于麻省理工(MIT)的公开课程库,自2000年发展至今,可在网络上提供33个学科门类、1800门课程的课程材料(含课程大纲、教师笔记、视频等)。因此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国际化网络课程教育。

5.6 提供海外学习机会

建议国际化学校从经费和制度上确保每个本科学生至少有一次参加海外学习的机会。

6 国际化的教材

课程国际化的具体体现之一是使用原版英文教材。然而对于民办高校,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可能会使学生理解困难,特别是一些较难理解的专业理论。因此可对一些重要专业课程的原版英文教材进行改编翻译,让其尽量浅显易懂,保证重点,变成双语教材,同时可增加一些与实际工作、生产和生活相结合的实例,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的理解和阅读速度。

7 国际化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

7.1 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

高校实现双语教学的最佳途径是选择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作为双语教师,但是民办院校中这样的教师相对较少,因此要使双语教学取得成绩,学校合理选拔和培养双语教师是关键,特别是理科工科教师,专业性和逻辑性很强,是双语专业教师选拔的重点[11]。全英文教学则可由外国合作单位外派教师承担。然而对于民办高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全英教学有些困难,因此最好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部分课程进行全英文教学,并将原版课程翻译成双语教材,循序渐进,方可取得有效成果。

7.2 小班教学

部分课程可采用“小班教学”或“圆桌化”的方式授课,使学生更自然地与周边同学互动。小班教学是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平均人数一般不超过三十人。

7.3 电子网络互动学习

网络教育和移动课程已经成为未来全球教育的主流趋势,可适当地将部分课程知识放在网络上以微课形式传授,同时使用智能电话、平板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课内外的师生的交流、讨论、学习以及提交作业。

7.4 课程考核国际化

国际化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外双方一般均以教学大纲为准,考核过程均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外方的课程考核更以学生为本,强调过程化考核和多样化考核[12,13],从考核内容上讲,外方一般不会考察学生记忆知识量的多少,而是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论辩与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国际化课程的考核应将过程形成成绩纳入国际化课程考核体系,强化学生对过程学习的重视。此外考试的形式还应依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进行多样化考核,如以综合技能比赛、课程讲演、小设计、调查报告、分析报告、证书考试等形式作为考试成绩纳入考核体系。

8 学生来源国际化

学生国际化程度一般以赴国外学习交流的学生比例和招收国际留学生比例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例如香港中文大学自1965年起,与美国、加拿大、澳洲、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80多所大学签订了学生交流计划和交流协议,可为校内十分之一的同学提供到海外学习机会,学习时限最少为一学期,同时还录取同等数目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使留学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9 宣传国际化

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一要积极建设、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校园网主页及相关单位的英语版和英语宣传手册,使校园网成为宣传和联系国际的桥梁,二要借助海外资源和海外教育展等各类活动做好对外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努力吸收外国留学生在本校就读。

10 加大经费投入

国际化办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这一切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在民办院校的国际化办学进程中,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是必然的,由于其办学经费基本来自学生学费,为保证学院国际化进程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费将不可避免。

11 结束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大学发展的时代潮流。借鉴国内其它高校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可以少出问题、少走弯路。民办本科院校的国际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来源国际化、校务管理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教材国际化、教授课方式国际化、教学考评国际化、科技研发国际化、招生宣传国际化等一系列内容。不断推进和完善这些系统工程不但可以促进民办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还可提高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民办院校的国际化进程中,要有意识地保护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力资源,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国际社会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张英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国际化办学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8):100 -102.

[2]沃国成.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中推进上海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对策与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5):153-155.

[3]马琳.对高等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几点建议[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10):124-126.

[4]姜传松,宋彩萍.中国财经类院校国际化办学现状、问题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6-9.

[5]张健儒,赵平.美国AACSB International、英国AMBA及欧洲EQUIS高等管理教育认证机构的比较对我国MBA项目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74-77.

[6]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3):5-12.

[7]辽宁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情况调研组.高等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1-6.

[8]许军华,邱延峻,蒲波.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化战略特征分析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14(2):70-73.

[9]邱锡光,林銮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化办学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5(1):6-9.

[10]欧阳卫平,裴然.高校国际化办学案例研究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14):12-14.

[11]解庆欢,郑海荣,李凯,金成友.高校理科双语教师现状及培养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9):33-35.

第5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玻璃墙;辩证关系;民企发展

2011年的全国两会,适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汇点。两会代表委员中,民营企业家,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上下的共识是,从就业到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民营企业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民营经济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力量之一。这些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不断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听到,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认为,政府对非公经济的支持是政策很好,但执行不容易。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时效性、针对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解读民企发展的“玻璃墙”

1.1 “玻璃墙”形成的外部客观因素

1.1.1 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

在我国,外源融资是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外源融资指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主要包括股票、债券、银行信贷资金等。其中又尤以银行融资代表的,间接融资渠道为主。与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其对社会的贡献不协调的是民营企业在使用外源融资时,一直困难重重。

1.1.1.1 融资主渠道仍为自筹资金

国际金融公司(IFC)于2009年,开展了一项针对民营经济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自筹资金是主要融资方式;截止到08年为止,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比例,平均达到70.5%。这一趋势说明自筹资金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占有的绝对统治地位。民间非正式金融,手续尽可能地简单,融资方便灵活,利率在市场供求的驱动下自行决定。这些特点,都较好地满足了民营经济特殊的流动性资金需求。民间非正式金融,伴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其融资方式已经发生重大的转变。但由于其非组织性的“无机循环”,而普遍存在,金融效率低下和风险过度积累的问题,其结果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1.1.2 直接融资渠道作用弱化

直接融资渠道,在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问题上作用甚微。一方面源于,我国证券市场将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并且设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这对于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而言,想通过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尤其是审批制度,隐含着政府以国家名义,保证发债企业有还本付息;使企业债券在某种程度,成为国债的延伸。这种“特权”,在赋予国有企业时,政府都存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更是难以分享。

1.1.2 政府对民营经济没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长久以来,我们看重“出身”,爱把企业分成三六九等。同样是投资,姓“外”能享受税费减免,还有政府亲自保驾;姓“国”更有政府财政和银行的扶持;姓“民”则两头不沾光,成了“三等公民”。

1.1.2.1 市场准入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民营投资“”,是由我国目前垄断的体制环境决定。民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存在一系列进入壁垒;国家垄断行业,垄断经营限制了民营投资,同时,面向民营企业的低层次金融机构,发展严重不足,民间的非正规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屡禁不止;地区垄断,导致民营经济投资社会服务业,存在进入障碍。

1.1.2.2 银行贷款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借贷,甚至有不少来自地下钱庄。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08年,民营资本70%是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30%;属于最难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民营经济实现的产值已超过,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创造价值的总和;但银行却对它们在贷款上,施以种种限制。

1.1.2.3 税赋和法律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从税收立法上看,对民营经济的税收负担还有失公平。在民营企业之间,因其性质不同,也会存在税负差异。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越权减免税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税负差异。从税收执法上看,税务机关对民营企业日常税收征管偏松,方式方法简单,服务不到位。客观上增加了企业负担,造成税赋不公,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

1.2 “玻璃墙”形成的主观局限性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外部客观因素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内部的局限性使得诸多矛盾具象化,与外部因素发生了化学效应,使得民营经济步履艰难。

1.2.1 民企经营者的管理思路老化

当代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很大一部分是改革开放后的私营经济发展起来的,资本运营较为简单,以非金融融资为主,资金来源有限,扩大生产能力受限;品牌化经营,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创新性较低,独特性较少,目标性不明确,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文化未成型,战略管理不明晰,从原动力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1.2.2 民营企业行业组织不成熟

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今天,组建行业协会已成为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中国行业协会职能定位不明确,行业自律和价格协调作用不大,行业内存在恶性竞争现象,跨地区、全国性的协会较少,不能作为国内产业的代表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行业协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2.从辩证唯物角度,谈打破“民企玻璃墙”的哲学思考

2.1 “杠铃”、“脊柱”与“玻璃墙”的解析

我们可以把民企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形象的比喻成一位举重运动员,所要举得杠铃和支撑运动员身体的脊柱。现在的状况是:运动员,即民营企业,在将杠铃扛到肩膀上,正准备发力时,发现脊柱与杠铃的接触面上,有一道无形的玻璃墙。若发力,则玻璃墙破碎,会伤其自身;若杠铃太重,则直接压碎玻璃墙,受伤的还是运动员。

2.2 “民企发展哲学”的内外因辩证原理的综合运用之道

2.2.1 “杠铃”重量要减负

脊梁在这里理解为,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可表现为国家政策针对性不强,地方保护性政策多样化、融资渠道窄且门槛高等。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为了民营经济扶正发展方向和提高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我们改造外部环境。从立法入手,在法律上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在机构上,建立民营企业的主管行政部门,使得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政策上,加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拓宽发展道路。在金融上,降低信贷门槛,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机制,避免信贷危机与风险,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这就在重量上减轻了杠铃的重量,减轻了玻璃墙对脊柱的压迫。

2.2.2 增强骨质,挺直脊梁

脊梁在这里理解为,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可表现为企业创新能力低、竞争形式仍较多地依赖于单纯的价格竞争、缺少科学管理的战略意识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自身的内在根据,归根到底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的效果大小。即便杠铃的重量减少了很多,但是自身体魄不够强健,挺不直脊梁,那么对于民营经济这个运动员来说,依旧是不堪重负。

这就要求我们改善自身问题,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得骨质得到增强。从企业管理上,调整经验管理和家族管理的模式,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在投入上,增加产品的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机制上,摆脱单一的价格竞争,从渠道竞争、品牌竞争、等多方面入手,开展品牌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在行业上,建立行业组织,统一对外谈判,拓展民营经济组织创新,培育产业集群;在文化上,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理顺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管理的联系,保证民营企业基业长青,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提高。在人才上,提高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加强企业家塑造。这就使民营企业的脊柱骨质得到了强化,在重量减轻的情况下,能有充分的动力举起杠铃,化解玻璃墙的隔膜,让民营经济这个运动员站直身体,高举杠铃,取得成功。

总之,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面对民企发展的“国进民退”瓶颈期,我们应站在唯物辨证的立场,循序渐进的引导发展。正因坚信打破“玻璃墙”是民企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探索过程中,所遇到内部、外部的各种艰难困苦,才愈显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民营企业产业资金链统计的报告(摘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0(13).

[2]黄海.聚焦民营经济热点[OL].2011,9,新华网:news.省略/politics.htm.

[3]蒋三庚.民企发展政策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迈克.费瑟通:《大国策---民营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孙立平.回顾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本社,2009,1.

[6]王树林.民营经济成长的地方管制性壁垒研究[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8.

第6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使得大学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但我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加以全面审视和改革。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对于科研能力上不具备优势的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也就是说,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

3.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的高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被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活动,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学校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学校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校到政府缺少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热情,以致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对学生的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的动力。大多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指导思想沿袭了公办高校的做法,由于人才的限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研究。

2.课程体系设置不当

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发现,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课程设置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理论方面,实务方面也往往体现为两门课程,即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而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实务、报关实务、商务函电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但是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应根据“三本”的实际,坚持“培养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定位,加大实践教学的设置和改革,以体现与“一本”、“二本”学校培养研究型的和高级管理、经理人才目标的区别。

3.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实践教学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四年不断线的原则。而在各高校的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各高校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其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状况,应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要建立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根据不同类别的高校,提出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操作规范、评价方法、管理制度等,学院则根据这些制度和规范实施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教师原本就数量不足,扩招以后,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更是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有些民办高校根本就没有实验教师,实验课大多是由理论教师指导,加上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师资水平总体不高。而具有讲授好国际贸易实践类课程条件的潜在教师主要分布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第一线,普遍不具有各学校要求的高学历,即便愿意也无法调入相关高校。实践经验缺乏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民办高校教师或是从外校返聘,或是新引进的毕业生,教师年龄出现断层,教师来源从学校到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5.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却很少反思社会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这在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支持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学生实习,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是高校“求”自己,是否接受往往看“关系”。即便是接收学生实习,真正能做到安排学生上岗并进行认真指导的单位也不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不少单位视其为过场和形式,没有进行认真的投入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之一。以上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加以重视。

三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在认识上各个高校基本统一,都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都在充分利用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浙江大学主要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来完成实践教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利用往届毕业生的关系到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宁波大学采用了“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进行定单式培养,与企业合作开设特色班,包括物流班、期货班和银行班,把技能类培训纳入学科系统,加强专业内容的学习,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暑假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赛带练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对于问题较多的民办高校而言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成绩比较显著。北美地区的CBE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训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该模式表现出极强的课程调整灵活性。还有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而实践性教学在企业完成,是一种典型的校企联合模式。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有一定难度,主要问题是,企业界意愿与校方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有条件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高校为数不多。

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借鉴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借鉴CBE模式较为可行,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同时效仿CBE模式,增强课程设置弹性,利用民办高校办学灵活的特点适当加大对校外实践的力度,以此突出实践性教学特色。可以建立“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不间断的巩固。

1.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验室操作同步进行

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能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增长,因此首先应保证课堂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专业的最新进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做到课程设置准确。其次准确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大学4年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各种实践,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验室操作是校内实践,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较真实的场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该模拟场景中完成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际贸易的现实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但前提是应保证教学软件的真实性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践环节练习和实验模拟,例如:通过案例、习题、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的初步技能;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保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单据在实验室模拟软件中均应结合真实案例编制,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货款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阶段、外汇交易等这样的实验课程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实验室操作可以克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约束、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而不用受制于企业,所以大多数学校将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在当前情况下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较好选择。在这里,教学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当然这需要学校投入较大的财力进行支持。

2.课程教学与培训考证相结合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否科学正确,实践能力强的标准如何确定,需要通过社会用人单位反馈,要经过社会的检验。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1~6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要求获取的证书中,选取几个证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标准,如“报关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货运”和“报检员”,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取得1个(含1个)以上的专业证书。这样,通过考证一方面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降低工作时的入门门槛。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集中安排专业实习的保障。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和实验室模拟操作后,可以安排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到相关单位的实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更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认识工作的性质,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实习单位可以是相关的进出口公司、报关行,也可以是每年的投资贸易洽谈会。这需要学校和学院下大力气来联系实习基地,建设过程虽然较难,但效果也是长久和有效的,值得去做。若效果好,这样就可以一下打造实习—就业两个平台。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所起的作用大打折扣。这主要是由于毕业论文通常放在第四学年,与找工作、考研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也放松对毕业论文的考核,使得学生不下功夫去找实践中的问题而流于形式,对内容的把握不如形式上的把握,毕业论文只成为形式上的作业。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毕业论文内容的重视,严把开题关、写作关、答辩关,真正使大学本科4年不缩水。

以上就是笔者对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而紧迫的工程,意义重大,关系到学校、学院和专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全社会、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袁健.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

[2]施宏开.以实践教学促高教质量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8.4.17

第7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银行管理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融资是指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依照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及业主个人储蓄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由于制度设计及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根据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2004年的统计数据,成立不满5年的中小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利用率分别为:信用筹资占26.6%,设备融资占5.6%,担保融资占7.9%,租赁融资占12.65%,企业间融资占5.9%,信用卡融资占2.3%,股东融资占39.1%。这说明,美国中小企业负债融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股权融资的比例也很高。中小企业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筹资,缓解了对银行的压力。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中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这些渠道融资,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希望的仍有较大差距,融资难仍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供求的约束

1931年,英国麦克米兰金融和工业委员会在其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融资缺口”概念,后这个概念便被广泛使用。融资缺口指中小企业对外部融资的需求远远大于市场能够提供的数量。融资缺口可用图1表示:

图中,S为外部资金供给线,D为中小民营企业对外部融资的需求线,E点为均衡点,rE为均衡利率。如果利率是严格受到控制的,可浮动的区间很窄,比如控制在r1附近,则会出现较大的融资缺口Q1Q2。融资缺口Q1Q2既包括信贷资本缺口,也包括权益资本缺口。

由图1可见,如果一国资本市场相对发达,则可以大大减轻对信贷资本供给的压力。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还远未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中小民营企业把渴求资金的目光盯在了银行贷款上,以至于银行不堪重负。

受金融抑制和信贷紧缩的影响,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慎之又慎是理。人为控制利率是典型的金融抑制,低利率会扩大金融缺口。在低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潜在需求会进一步扩大,而供给却不能相应增加。随着银行一系列旨在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供给反而会减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表现在Q1Q2间距离加大。信贷紧缩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健全,进而调控手段因受市场机制发育程度不高的制约而难以使用,往往使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信贷扩张与信贷紧缩交替出现。发生信贷紧缩时,企业信贷难度加大, 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缺陷的约束

第一,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尚未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实行家庭式管理,其经营机制落后,内部管理混乱,缺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缺乏清晰的产权制度,企业行为不够规范,导致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许多且在风险,市场有效竞争力不足,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低,投资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就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单纯的所有权(不参与经营)就没有价值,必然使新投资者忘而却步。

第二,缺乏企业规划、融资知识和融资信息,抑制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企业计划或发展规划方面相当薄弱。当投资者或贷款银行询问其产品、市场、未来发展计划等问题时,他们提供不出一份真实描述企业发展规划的文件,不能给投资者或申请贷款的机构提供一份好的资金使用计划。除此之外,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财务管理技术及银企关系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的致命弱点,缺乏这些知识的关键原因在于缺少这些方面的人力资本。

第三,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相对于大型企业的资产规模而言,设备落后、生产规模较小,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因此,面对大型企业的挑战,它们往往缺乏竞争力,这一点使得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

(三)银行管理体制的约束

第一,商业银行内在的“身份”与融资歧视,加深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我国商业银行内在的“身份”与融资歧视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的缺陷,造成了“规模性歧视”。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调整了经营策略,纷纷对大企业、大集团,优势产业、优质客户进行重点支持,强化了“规模论”、“成分论”的经营理念,强化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2)、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运行机制缺陷,造成“结构性歧视”,在经营指导思想尚对中小民营企业存在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余地很小,企业规模大小和所有制的不同造成企业之间资金严重不平衡。

第二,成本与信息劣势。大银行不愿意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主要理由有两方面:一是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费用支出所带来的收益太低,即成本收益比太高;二是大银行与小企业之间存在极端的信息不对称,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其次,资金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商品,在它的出租或委托经营中极易受到侵蚀,成为所谓坏账而得不到归还和补偿,由此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具有连锁性和整体性。

第三,银行管理制度的障碍。现行的信贷管理办法大多针对国有大型企业指定的,缺少适应不同类型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从而造成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时无办法可依、无程序科循、基层部门无权、审批复杂、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被削弱的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从企业角度来考察

(一)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信誉度。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援融资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中小民营企业要认识到,只有保持良好的信用和获得更多的信任,才会与社会各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更容易获得融资,使经营进入良性循环。中小民营企业必须从自身做起,改善经营机制,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积极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为企业融资创造好的环境。不仅使投资方敢投资,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的信用升华为现代市场经济进行中的一个重要资本形态,成为企业的无形资长,一种价值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

(二)实行记账,提高企业资信度。中小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业务量少,为之所用的不少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信誉。通过中介机构,实行记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一是可降低企业会计核算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达到规范会计核算的目的;二是可以为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减轻对企业实行会计监督的负担,达到规范中小民营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三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度和透明度,为银企双方降低融资成本。

(三)要积极寻找的融资渠道,勇于尝试新的融资方式。现今,新的融资方式层出不穷,有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多种融资方式,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加以尝试。如果行行不同,还可以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协议贷款、利用民间力量吸收多方投资等手段来解决融资问题。力求做到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规模和实现合理化;不挪用贷款用途,做到计划用贷,合理安排资金,严格资金管理。第一,充分运用票据融资和同业拆借,打开融资渠道。第二,努力尝试新的融资方式,通过金融租赁进行融资。租赁融资信贷、融资、融物于一身,兼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发达国家称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又一重要融资渠道。第三,积极寻找风险投资。第四,中小民营企业还可以通过典当进行融资。

从银行机构角度来考察

(一)建立健全信贷服务组织体系。商业银行应专门成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部门,明确提出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考核制度;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结合本行实际,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筛选和培育优良客户,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全面的信贷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强化“立足本地、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满足中小民营企业信贷需求;适当调整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重点,在满足农户小额农贷需求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资金,积极支持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民营银行或民间互助金融机构,利用民间资金,疏通民间资本由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从现有的国有银行中获得信贷支持有其历史原因与制度的原因。建立民营银行,利用民间资金不失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一,民间资金数额是巨大的,在我国,沉淀着1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为建立民营银行或民间互助金融机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民营银行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体制上有着天生的兼容性;第三,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的需求额度一般较小,而且频率打、随机性强,而民营银行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性,经营方式灵活,特别是在发展初期,资金少,客观上无法为大企业提供契机,在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方面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第四,经过长期的合作,民营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状况逐渐加深了解,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障碍,减少信息收集成本。

参考文献:

[1]孙忠燕.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7.

[2]王红珠.新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梁力.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3).

[4]曹晨光.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济南金融,2007(4).

[5]王深德.金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

[6]张跃进.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7]王梅.刍议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J].南方金融,2006(7).

第8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t2-0011-02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内涵

(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总量平衡。要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结构优化。要促进需求结构趋于协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三是资源的节约。要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生态良好。要控制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护和治理城乡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和建设;五是民生改善。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实现国民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这个要求,在充分考虑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条件下,把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改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这些因素集中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经常出现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倾向。虽然在每次宏观调控中投资增幅都会受到一定抑制,但导致投资过快增长的体制性问题尚水根本解决,一些地区投资扩张冲动仍然强烈,投资反弹并引发经济较大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与此同时,连续多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也有可能导致未来投资增速的较大幅度回落。如果经济出现大的起伏波动,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在经济快速增长中防止“大起大落”,保持经济运行的良好的平稳性,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虽然很快,但“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很大。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由于能源和各种资源消费强度较高、污染排放较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

(三)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主要是: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投资规模过大,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较大,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状况对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要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消费。同时,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是国内市场的潜力所在。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近些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重大项目,集中组织攻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抓住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第9篇:国民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式;生本教育;民办高校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 。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作为民办院校的一名一线教师,我和我们的课题组历时1年时间对西安欧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意义

首先,传统教育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互不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其次,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学习有自身的特点。(1)广博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浩瀚如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2)专精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3)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但是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4)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及各类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业务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 Www.]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大学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生本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好具体环节,把教转化为学,以学定教,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内、外部联系产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认识或疑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达到对知识感悟深刻、易于内化、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在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些商务情景,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通过学生讲解、角色表演、作业互改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会话水平[ 1 ] 。为了避免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还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例如,在《公司及产品介绍》一章中,教师先讲授一些常用句型、接待礼仪等理论,然后,通过幻灯片给出一条英语新闻———2008年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配额增加,并补充过去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政策。学生通读后,给出讨论话题, Do the trade between EUand China’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s have a p ros2perous future? (中国与欧盟外贸公司之间的贸易有好的前景吗?) ,用20min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老师讲授,结合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至少一个理由。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组中进行引导及答疑。最后每组找1~2位同学将各组观点陈述,教师对其发音、观点等给予纠正和点评。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做出示范。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小结。又如“外贸单证”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外贸单证系统,给学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制作单证的理论知识在模拟机上检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单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掌握了外贸制单的技能,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

教研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加强实践性教学,比如:在教授“报关实务”、“国际货运”课程时,授课教师与西安海关联系,安排学生去西安海关观摩,并邀请西安海关报关科科长就报关程序和海关法规等知识进行专题辅导。活动过后让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就学生认为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增学生生的操作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各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教师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思维互启,创新灵感增强。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组织课外学生学习互助组, 如“一帮一”等。

三、结果分析

开展“生本教育下教学方式研究”1年余,体会如下:

(一)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表明:实施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要求老师继续举行生本教学,要求教师多布置任务。

(二)学生从苦学转变到乐学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睡觉也多。由于生本教育体现了为学生为本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所以,他们学习的热情高、主动性强,创新意识强,维特别活跃,学习效率高。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他们欢迎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讨论在课堂上的使用。

(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

传统教育以教为主,强调学生接受知识,视学生为容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记忆,忽视创新。生本教育不是教师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运用源流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去探究、去品味、去熏陶、去感悟,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生本教育尊重了学生、尊重了学习天性,创设了自由空间,学生创新灵感较强、生命自身提升。

生本理念下的教育,回归了生命本体,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尊重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实践证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生,普遍达到我要学的境界。生本教育树立了“谁的事,谁来做”理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理解知识层次深、感悟大,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了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