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题的确定
无锡市小学英语课程从1975年在全市开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发展比较 平稳,教育质量比较稳定,在省内外有较好的影响。为了总结经验,认真推广,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们对 92年所听的100节课进行了分析(见表二)。
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总体情况尚好,课堂教学方法好、较好占58%;课堂教学效果 好、较好占52%;教师素质基本功好、较好占67%。有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也不容乐观。因为事实上还有40% 的课教学效果一般,另有8%教学效果为差。 这说明在当时我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表象后面,还有相当比例 的教学成绩的获得是依赖于课后师生的加班加点。另外,调查分析中发现教师的基本功一项尚有31%属于一般 ,甚至有2%属于较差。显然教师素质的差异,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鉴于国家教委和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的指示,我们确定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解决如下认识问题:(1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2 )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3)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4)优化课堂教学与实施英 语素质教育的关系。
2.实践研究
总结筛选出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制定出 可供操作的教学工作常规以及主要教学方法的模式,例如:(1)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修订稿),(2)小学生 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3 )探索出适应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式,(4 )总结推广 一些学法指导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过程
1.成立专题研究组。研究小组由市教研室吴建琛书记、李振权主任以及市、区教研员、直属学校英语学科 组长组成。各区根据研究总课题,结合各自的子课题,确定实验学校,挑选实验教师组成相应的专题研究小组 。
2.确立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 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本课题的研究分设以下8个子课题:(1)优化教学目标,(2)优化教学内容,(3)优 化教学过程(环节),(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5 )优化学法指导,(6)优化教学评估与反馈,(7)优 化作业布置,(8 )修订教学常规。
3.分阶段分层次探索实践各子课题。各区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组织实验学校教师按照总课题研究的要求,先 从学习《课堂教学理论选编》、《英语教育学》以及《英语教学新概念》等教学理论书籍开始,提高对本课题 研究的认识,增强积极参与实验的自觉性;从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着手,总结出教学中比较成功的经验,在 实验学校实践,并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再认识,从实践中探索出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样式,并在向面上学校推 广的过程中,求得完善。
4.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小学英语教学常规》(试行 稿),以此确保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在这过程中,我们又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 况,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修订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观,适应新教材 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等诸方面的教学要求。
5.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分 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习惯的关系,从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与复习 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方面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在试点学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向面上推广。
6.定期小结。五年来我们组织了10次市级专题研讨会,开了42节市级研究课,各区还结合子课题共开了约 180节示范课、研究课。 教师从听课、说课、评课、议课中去思考自己怎样改进课堂教学,及时总结,从而使 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四、研究的成效
1.确立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观。
教学质量高不等于课堂教学效率高。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单位时间 内输出信息量的多少。 一般说来,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课堂教学效率越高。(2 )单位时间内学生接 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教学效率越高。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接收的信息 量与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才算高效率的课。(3 )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般说来只 有当70%的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比较高的。总之,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 达到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70%以上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 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这是我们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努力方向。
2.修订了《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常规中的规范要求,推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是根据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的关于英语教学的规范要求。在本专题的研究过程 中,为了使我市在91年制订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反映新大纲新教材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常规》 成为每一位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对原有的《常规》进行了认真的 修订。修订后的常规充分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新观念,对小学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尤其在认真上课方面,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操练的密 度、广度、深度等方面,作出更为科学具体的规范要求。
3.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
在本专题的子课题优化学法指导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研究,从上课习惯、作业习惯、 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至为重要的方面,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并 通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可供操作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因学习得法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 得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逐步显现,请见表一。
表一 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调查
(锡师附小)
时间 95年 96年 97年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调查项目 每天听录音和自觉朗 读不少于15分钟 53% 45% 2% 75% 23% 2% 78% 20% 2% 在老师进行教学示范 时, 做到认真听老师 的读音, 仔细看老师 的口型, 不急于插嘴 模仿 74% 20% 6% 76% 18% 6% 80% 15% 5% 能按老师要求进行复 习 48% 45% 7% 63% 32% 5% 75% 21% 4% 初步学会制作学习卡 60% 34% 6% 67% 28% 5% 70% 25% 5% 收看英语电视节目或 收集生活日用品上的 英文商标等 74% 80% 90%
4.形成了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操作简表。
几年来,我们先后在河埒中心小学、塘南中心小学、花园弄中心小学、沁园小学、泗堡桥小学等10所小学 对情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5 种小学英语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 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充分领悟各种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索其操作原则,拓展了可供广大教师在 教学中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操作简表。这些操作简表以课堂教学中各教学环节为纵向系列,以教学目的、 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为参照要点,明确了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操作细则,这样帮助教师 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愿望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知 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初步总结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
五年来,各区子课题组以及试点学校的全体老师通力协作,归纳出以下几点主要经验: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要建立在由英语学习态度、语言知识和智能三方面组成的目标体系上,使每一堂课 都有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所教班级学生的接 受程度,将传授语言知识以及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目标具体化,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能力的目 标也要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化、技能训练的程序化,并且科学地安排教学 顺序和层次,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 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 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 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 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乐 学会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 学英语的认识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造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 官参与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加速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恰当合理地运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积极 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喜学爱学。
(5)优化学法指导
优化学法指导要从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方法、习惯等方面着手,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 将学法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法和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 能、掌握学法的过程,就要保证课堂结构的整体性、科学性、有序性。即从教学内容整体、课堂教学结构整体 出发,设计一个科学有序的学法结构,在各个环节上设计学法“点”,并把学法“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环环 相联,以利于学生循序领悟,掌握学法,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学习。
(6)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 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 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 ,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总之,教学评估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优化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要体现巩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反映英语学科的特点,因此英语作业应包括书面、口头和听 力三部分。作业内容要紧扣所学的语言知识,作业的形式要精心设计,作业的要求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时间要合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中听力约5分钟,口头作业约10分钟,书面作业约1 5 分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五年来由点到面的研究与实践,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大大增 强,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在1997年中所听的100节课进行统计分析, 教学效果 好和较好的由实验前(1992年)的52%提高到71%,研究成效显著(见表二)。
表二 实验前后100节课情况分析表
时间 1992年 1997年
类别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项目 教学目标 19 42 30 9 25 50 21 4 教学结构 17 40 33 10 21 51 25 3 教学方法 12 46 35 7 18 50 28 4 基础训练 13 27 52 8 20 49 26 5 能力培养 14 36 41 9 21 50 23 6 教师基本功 18 49 31 2 21 53 25 1 教学效果 15 37 40 8 20 51 26 3
6.促进了教研员和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
五年的研究与实验,促进了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体现在:(1)更新了教育观念。(2)学 习了教学理论,积累了教育科研的经验。(3)教研员、 实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能力以及撰写文章和 实验报告的能力有所提高。先后有5位教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有14位教师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有40余篇教学 经验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在《无锡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刊登。
五、启示
1.优化学法指导与优化教法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确保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数教师往往在研究教法方面功夫下得较多,而 对学生是如何学的研究甚少,甚至不重视。外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教法时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法为基本点,即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方法、习 惯研究制定教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练习的设计、教学手 段的运用等都符合学生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法,并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使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从而使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和谐的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五年来 的研究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对实验后100节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还有25 %的教师基本功一般。所以建立一支合格的新型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 保证。
3.树立永远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培养为交际初步 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 优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过程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 统。也就是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过程、方法、评价以及课堂 教学的情景、语言和教学技能等。在本课题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等七个方 面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五年来的研究实践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 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而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通过了鉴定,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不能就此止步,形势要求我们把已经总 结出来的经验有计划地向面上推广,并进一步完善已经形成的情趣教学法教学模式和五步教学法等操作简表, 争取更大的成效。
1.章兼中 《小学英语教育学》
2.凌国伟 “让所有的学生都扬起前进的风帆”
3.江坤才 “集体教育操作的实验研究报告”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现状;对策
一、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属于启蒙教育范畴。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师及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母语学习热情普遍偏低,综合素质难以提升,对该学科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学校和教师应认识到语文学科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应使学科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小学生文化底蕴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精髓所在。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学习中,其能够体味古诗词的魅力,了解现代文学,掌握汉字书写、词汇句法等,对中国文化具备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经日积月累,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文化底蕴也更加丰富。
(二)提高其他学科学习成绩
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服务于语文成绩,还有助于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为各学科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便于小学生快速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对其未来发展极为有利[1]。
(三)提升写作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也是对中国传统乃至现代文化的学习。小学语文中,包含很多名家散文、古诗词等,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定会受其影响,不断积累优美词句,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为后期写作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其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语文属于标准现代汉语范畴,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小学生经过长期语文知识学习之后,能够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未突显小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当前仍有部分语文教师秉承传统的教学观念,并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模式,没有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机会,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考察。而教师也未根据W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及策略,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适用性不强,很容易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反感情绪,难以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2]。
(二) 教师备课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
部分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具体教学中,仅依照参考资料来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不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普遍偏低。教师也没有依据小学生的个体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使日常备课缺乏针对性,难以实现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手段单一枯燥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单一和枯燥,语文教师仅仅借助书本和粉笔来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也多以课文和汉字教学为主,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反感情绪,无法使小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加之部分语文教师授课能力不足,日常课堂教学中普遍缺乏创新和思考,教学内容及形式过于固化,难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3]。
(四)语文教学尚未实现生活化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更容易接受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但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生活化这一概念缺乏认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未对其进行充分应用,不注重将语文学科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难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导致小学生对该课程认可度普遍偏低。
四、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一) 加强识字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教学既要使小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教给小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使其明确基本的书写技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练习和书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提高对小学生写作姿势及书写习惯的关注度,使小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更加正确、端正、整洁[4]。
(二)明确小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师应依据新课程及小学生日常学习要求,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及理念,认识到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及发言空间,鼓励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其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其次,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给予其帮助和鼓励,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沟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构建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 教师应认真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过度依赖参考资料,要依据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要求,深入分析教材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语文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考察的内容比较多,既要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梳理,也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点,提升课堂吸引力,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备课时,既要研究教材,又要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以此为基础,实施针对性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应针对个体学生喜好及要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
(四) 实施教学方法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该课程教学效果具备直接相关性。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对以往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亡羊补牢》 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该寓言动画片,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将猜字谜、小卡片等趣味性较强的助教游戏应用到识字教学中,降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便于小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生字词,了解文本内涵,为其后期语文学科的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极为多样,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实施优选,降低语文学科学习难度,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兴趣[5]。
(五)教学贴近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教学讲求生活化,便于小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降低学科理解难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理解能力普遍较弱。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简单易懂、生活化的语言,能够使小学生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同时,教材讲解过程中,多采用举例的方式,确保列举的例子符合生活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以增强语文课堂有效性,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实现课堂效率提升。
(六)坚持人本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积极、主动、活泼发展。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语文教学中,除了常规知识教育之外,还应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语文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坚持练字,使其汉字书写更加工整、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词句积累和摘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七)注重体验式教学
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唤醒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使孩子主动成长,并实现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外,学校和教师还可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示、书法评比、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在该过程中收获快乐,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实现综合语文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及形式更加丰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极具适用性[6]。
(八)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
学生评价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其渴望被教师关注和表扬。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予以表扬,不能因为部分学生成绩不好,便忽视对其评价,不给其应有的关怀。教师评价学生时,也要公平、合理、公正、实事求是,肯定学生的能力和优点,但也不能一味地对其进行夸大或贬低,以免学生产生骄傲或自卑心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的母语启蒙阶段,语文学习尤为重要,为小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及观念,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及语文学科学习要求,加强识字教学,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及方法,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实施教学方法创新,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实际,坚持人本教学理念,注重体验式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及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爱萍.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1):58-59.
[2]李晓平.浅析小学语文中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3):113.
[3]陈尚.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22):74-75.
[4]张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J].学周刊,2013(23):164-165.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教学对策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32-01
近年来,我国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因而无论是基本的教学场地设施还是体育师资力量的配置,以及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受现代教育理论的影响及各个地区实际条件的差异,如何根据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展开教学,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仍是一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一 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分析
在探讨有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对策之前,有必要正确认识小学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1.教学对象的特征分析
从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对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如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这也提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2.课堂教学组织特征分析
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与课堂教学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小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就更注重于教学常规的贯彻执行和学生体育意识与兴趣的培养方面。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效果评价特征分析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这几个方面。因而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通过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学习激发其参与运动锻炼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来培养其遵守纪律并与同学形成团结互助等方面的品质,就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构成内容。
二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是获得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下,针对小学体育课教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体育意识与兴趣,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为此,体育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做好课堂导入工作。课程导入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场地的设置、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形式方面精心准备。二是结合游戏开展教学。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如果硬生生地进行体育练习,容易使其丧失兴趣甚至不出现配合的情况。因此结合游戏开展体育教学可实现教与玩的结合。游戏的内容要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有效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从现有的小学体育教材来看,其内容往往难以满足各个学校的实际需求。因此要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往往需要体育教师善于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比如引入新型的、轻松的、愉悦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将瑜伽引入柔韧性训练中,将滑轮引入平衡训练中等。这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2.严格的课堂组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针对小学体育课的基本特征,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对体育课堂组织进行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等,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3.有效教学的实现必须借助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支撑。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教师总是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往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赋有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一旦不断重复地加以运用,仍然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变化,通过适时的变化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当前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来看,体育教师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动作概念并示范,学生跟随教师模仿练习,组织练习,教师指导这种模式,这是体育教学的精髓所在,但不妨灵活运用,从而使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从其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组织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自身特征。因此,要实现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就需要体育教师掌握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特点组织教学过程,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 合作学习 小学英语
引言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是常规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小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好坏都会对后续英语学习产生明显影响。新时期下,运用创新理念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依托创新理念,应用创新教学法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是主要的趋势。部分小学英语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但其对合作学习理念的运用较为茫然。基于这种现状,探寻出适合合作学习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小学英语教学近几年受重视程度较高,作为基础性学科教学,小学英语教学当前进行改革和调整的压力也相对较大。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机械式教学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选择。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极度重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授,教师进行“流水账”式的知识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是普遍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相对陈旧且机械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综合能力偏低,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的状况。部分小学生即使可以在最终考试上取得较好成绩,但“哑巴英语”这一现象依然大量存在。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过度强调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做法更是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整体质量难以迅速提升。
二、合作学习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理念强调的是学生个体参与到集体之中,在一起共同研究以解决具体学问问题的形式。合作学习理念在当前各学科教育汇总都获得了较大程度认可,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理念也具有多重价值。首先,合作学习理念能够较大程度活跃课堂环境与气氛,学生在合作学习理念下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所想,通过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也能较好提升其英语学习成绩。其次,合作学习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更好对课堂教学进行把握,在合作学习影响下系列创新教学策略在应用上的阻力会相对较低,实际应用效果也较为明显。
三、合作学习理念下小学英语的教学设计
1.增强合作学习形式的课堂教学占比。合作学习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需要增强合作学习的实际占比,在课堂教学总明确合作学习的程度和频率。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对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分割。结合课时安排,对于那些课时适合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等进行细化。在具体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作学习的时间以及预期目标等进行确立,有目标地进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建议小学英语教师将常规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教学,习题解答等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应用节点,在学生能够对合作学习有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体教学中的大面积应用。
2.将探究性内容作为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将探究性内容作为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布置一定的任务以便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保持方向上的明确。例如,在新学习单词的造句学习上,教师可以将五个生词作为造句备选词汇,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三个词汇进行三个句子的造句学习。在各个小组将将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时,教师应当就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进行指导。通过学生选择生词的频率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不愿选择的低频词汇,这部分单词往往是学生实际掌握不扎实的生词。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对于此类生词进行二次讲解,确保小学英语教学中关键性知识能够被学生扎实掌握。
3.师生互动确保合作学习应用效果。合作学习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对师生间的良好互动给予关注,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设计中,也应当明确出师生互动的频率和程度。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即使存在学习困难也羞于表达。小学英语教师在合作学习理念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应当照顾到部分后进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固有困难。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时,教师应当要求部分后进生进行发言人对于最终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表达。在具体的合作学习分组时,教师也要将后进生进行一定分散,确保其能够在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带动下较好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合作学习理念下,将教学互动作为发现学生学习困境,解决教学难题做法也是值得推崇的一种有效策略。
四、结语
合作学习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务必要保持与教学实际相互吻合,在充分尊重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新也是首要原则。小学英语教师最为实际课堂教学的发起者,其应当对于合作学习理念下不同形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不断评估与比对,结合实际效果进行教学策略与方式方法的调整。在大多数小学生对合作学习理念下各种教学方法不甚了解的情形下,小学英语教师更是要循序渐进进行合作学习理念的渗透,避免操之过急从而对常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教学;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指,为学生积极创设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行为中,扭转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可情景的创设一直都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但不可否认,教学中一旦可以成功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教学情景,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了,为此,很多教师都在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一、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一种适合他们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的能力通常是通过模仿来获取的,还没有达到自主学习的年龄。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不能仅仅只是通过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授,还应该积极加入适合文本的情景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课堂教学通常仅仅只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只能很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小,自制力不是很高,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通常都是以记忆为主,这就扩大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但是如果教师可以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为学生们创设出轻松、活跃的教学情景,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出一种符合他们学习需要的教学情景,以此来达到提高他们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 结合多媒体的特点进行情景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走入小学的课堂教学。多媒体因为具有图文并茂和声像具备的特点,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的使用给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主要是由寓言故事和简单的散文组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只是根据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讲解,学生只能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现在,多媒体走进了普通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嵌入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是音乐。通过这些课件的播放,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浓烈的情绪氛围来掌握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创设出了符合文本的教学情景,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亲自创设教学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起到了指导他们学习的作用,但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现象也是时有发生,一旦学生失去了课堂的主体性地位,那么学生就只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课堂学习的效率自然是不会高的。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通常都具有故事性极强的特点,而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爱表现的年龄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妨鼓励学生进行短剧表演,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间,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他们。在短剧中,可以让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本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使得他们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情感特征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一种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之一。不同的是,这种教学情景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的,不可否认这种方法的使用,调动起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很有必要的。
四、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添加教学情景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但事物总是存在着两面性,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一些问题出现,这就需要在创设教学情景的同时,还要解决一些问题。
1.注重情感性
教学情景强调的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导航仪,他们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进入学生的脑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的文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一旦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情感性,就会使得文本内容失去意义,那么语文课的存在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教师的情景教学也就失去了价值。
2.注重整体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学习行为,不是个人进行的行为,同样,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也是在众多学生的配合下才得以实现的,而且情景教学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情景教学要求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有整体性的把握,以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目的。
五、结语
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重要性
课堂管理,或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它包括课堂纪律的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课堂气氛的调动等(付建中,2010)。由此可见,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制度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精神,指“人的思维活动、心理状态、意识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合而言之,纪律精神就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个体成员在思维、心理和意识之中形成的自觉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等的状态。小学生纪律精神的养成,有助于他们形成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从而对社会、对个体和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来说,纪律精神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为成为适应社会的合格才人打下基础。对个体来说,纪律精神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适者生存,可以推动他们道德人格的发展,然后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对于教育来说,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可以推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智、体、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认为纪律精神是道德的首要要素的法国教育家爱弥尔?涂尔干说过,纪律精神的首要要素就是对生存的常规性偏好,而小学生的行为完全不具备常规性的特点;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很长久,他们的性情绝对不是稳定的,他们在观念和情感上都带有同样的反复无常的标记,个人行为也同样地缺少连续性。小学生的出发点是“心灵无休无止的运动,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变化多端,瞬息万变,是一往无前,竭而后止的情绪性行为”(爱弥尔?涂尔干,2006),这是教育的实然;而教育的应然和目的地是“对常规行为和节制行为的偏好”(爱弥尔?涂尔干,2006)。教育必须使小学生能够用几年的时间培养起纪律精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最佳最优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3年3月26日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科教学的任课老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路径”(傅建明,2009),这也就是说,各科教学的任课老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依据一定的课堂规范进行合理的课堂管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他们指明自我约束的方向,提供自我管理的章法,以培养他们的纪律精神。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样化、选择性和个性化”的需要,是有针对性、常规性、连续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需要,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把德育教育做到最全面、最深化、最优化的需要。因此,各科教学的教育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要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使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
2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制定德育计划,选择的与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胡中锋,2007)。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必须依照以下德育原则来展开:1)把握方向,联系实际: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德育认知发展出发,引导小学生把人生价值、理想追求和个人修养、日常品行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2)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教育者依照德育教育的原则,在课堂管理中运用制定规范、建立信誉或明确奖惩的控制技巧,采用创设情境、榜样示范或道德评价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对纪律精神的认识。在指导实践中,当小学生表现出与德育一致或者相反的行为趋势时,教育者必须依照课堂规范,及时、明确地对小学生进行疏导,对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教育者要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3)尊重、热爱,严格要求:尊重、热爱学生是指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提倡民主,不打骂学生,不体罚学生,对成绩好坏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但与此同时,教育者要树立起教师威信,对学生严格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赞科夫,1980)。4)长生之善,救生之失: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智能发展不是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因而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善于借助这些闪光点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以促进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和提高,达到多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避免和学生正面冲突,而要迂回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5)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的行为会影响集体的活动,而反过来,集体的活动也深深地影响个体的发展。因此,教育者既要对小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素养,又要对他们进行集体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风气,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纪律精神的养成和维持。6)因人施教,因境施教:《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要有针对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傅建明,2009)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传统意义上的“一致性”,指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或者各科教学的德育教育的一致性,但是在课堂管理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指的是教育者在课堂规范没有做出新的调整和修改之前,对于相同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前后一致。并且,教育者这种对于事情的处理态度是连续的,是以持续性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为目的的,是以维持小学生的纪律精神而长期持有的。
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我觉得学生的分化,即孩子分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时候,是在课堂上分化的。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却东张西望,胡思乱想,老师讲什么不知道,这样,学生的学习慢慢就会出现滑坡;而有的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总是跟着老师走,他们就很容易成为好学生,学习成绩也会优秀。所以说上课认真听讲是学习好的第一步,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2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必须讲究课堂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会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涣散了注意力,因此,培养小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应在课堂设计时让小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课堂设计要注意思考性、趣味性、科学性、层次性的有机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让小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3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 养成踊跃发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爱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应给予耐心的启发和帮助,使他们能说清楚、讲明白。
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教师课堂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十分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特点是跟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源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然而,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树立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各种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第一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想一想,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如果让你自己来设计一台电脑,你想会是什么样子的,有怎样的功能?课堂上,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四、因材施教分层次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以“趣味”当作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领路人,尝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游戏激趣
根据小学生喜欢玩,尤其爱玩电脑游戏的特点,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适当安排使用一些游戏来进行教学。比如,一开始上课,免不了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了,更不用说26个字母用哪个手指去操作,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了。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从而慢慢降低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甚至导致不愿意学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软件,例如金山打字通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软件。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被激发起来。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法,不但能使老师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得到开发,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2、竞赛激趣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学意识
创造性作为有别于常规的一种思维观念,人人都有。有些人的创造性在学习和实践中表现出来了,有些人的创造性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激发和发挥出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在萌芽阶段,创造性地学习是其主要表现,即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自己独特的新设想、新方法,富有成效地学习。教师是小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引导者、教育者,要改变过去把课堂教学当作简单分析教材、传授书本知识的陈旧观念,改变过于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师要调整好自身角色,在课堂中努力创设生动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基本知识激活学生的潜能,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小学教师要认清和把握学生所处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把学生看作是有人格的、平等的、具有创造潜质的人,从而做到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不管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如何,要相信每个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获得成功;其次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上,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千方百计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外在的环境和气氛对其影响很大,在宽松、活泼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比平时更加活跃,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比较高,容易在交流和讨论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改变知识权威者的形象,用探讨、商量式的亲切口吻组织教学,不断启发和激励小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大胆设问,大胆参与探讨与交流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要鼓励小学生围绕主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甚至是让人感到荒诞可笑的想法,进而尊重和引导小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第三,在行为方式上,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努力融入到小学生群体之中,在师生身份界别不明显的创设环境中,三尺“讲台”也就成了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与学生一起学,通过挖掘教材知识中潜在乐趣,变枯燥的知识为生动活泼的事例,着力创造没有界限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在参与和体验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师的行为方式,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操作性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二、注重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会学”本领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还非常浅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总体还处在萌芽状态,但是,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以自己独特童真角度去感受、去了解事物,如“皇帝的新装”故事描述的那样,也许他们的一个简单设问,就是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对小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侧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促进他们带着求知的兴趣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在发现新问题、新知识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教师课堂教学的“教”转变为教师的“引”,学生被动的“学”也转变为主动的“学”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引”的步骤设计和情景创设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感到新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引导有方,学生就会对课堂内容充满新奇而感到有趣,提高创造性思维;二是要贴近学生。学生对与自己有关的知识、事例总有亲切感,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发现学生身边的案例,使学生感到知识并不深奥,并非遥不可及,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三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了解知识的能力还非常浅弱,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创设一些比较直观的、浅见的,甚至是脑筋急转弯的事例,吸引学生敢于动脑思考,敢于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四是把握一定的深度,坡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能苛求一步到位,要在课题教学中注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循循诱导,逐步引导学生随着教师的步骤从表象到实质,从知识到方法,一点一点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讲究教法,积极引导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十分注意学生的学法,注意学生“学”的设计。比较常见和适用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前把问题抛出来,让学生思考去预习、去自学,这样学生会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获取“首次见面”的印象和思考,并把疑问记录下来,慢慢掌握自我学习的技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步骤和基础。同时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多带着“为什么”,通过不断设问,去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另外,教师应该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年半载,一课两课能实现的,只有日积月累,坚持引导,注意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逐步教育和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视提供探索材料,积极培养学生突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