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中医药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药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药专业论文

第1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英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医学的价值和优势已为外国及国际医学界所共享,并逐渐得到承认。目前,一个研究和应用中医药的世界性热潮正在兴起。面对中医学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正在大学学习而将于21世纪工作的中医药大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应具备与国外同行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然而,仅仅学习公共英语是不够的,因为在中医学中使用的英语明显不同于在西医医学中使用的英语,前者应用了许多自己特有的术语及其英语表达方式。因而大多数中医院校毕业生乃至研究生,即使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也不能顺利的阅读、写作、翻译中医药论文。因此,开设中医药的专业英语课程尤为迫切,势在必行。

中医药英语课是中医学和英语相互结合的一门专业、公共结合课程,它向学生提供和传授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固有的常用专业名词、词组、句型的正确英语表达形式,中医临床各科英语会话常用术语和句型,以及中医应用文英语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在说、读、听、写、译五方面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程既是中医各专业大学生学完大学公共英语课之后的后续课程,又是培养学生把已学的中医知识、理论、技能用英语表述出来的应用课程,对学生的中医学和英语两种素质都有巩固及深化作用。目前,各中医院校已相继开设了中医药英语教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选用教材的陈旧落后、缺乏系统性,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本课程的发展。为此,特介绍本校中医药英语课程选用教材的特点,以供同仁们参考借鉴。

1 选材的实用化

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成肇智教授主编的《中医药英语》(Specialized English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人卫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本教材是由湖北、南京、广西、辽宁和成都等五所中医药院校着手在完善湖北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医药专业英语》的基础上,专为中医药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协力合编的一本教科书,旨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培养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因此本教材紧扣教学目标而选用三部分材料,即中医基本理论,中医临床会话和中医应用文写作。

其中,中医基本理论介绍中医学的概念、基本学术特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四诊,辨证,防治法则。

中医临床会话介绍中医内科门诊感冒、咳嗽、胃痛、头晕、失眠、淋证、水肿、痹病等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中医儿科门诊肺炎喘嗽和泄泻患儿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中医妇科门诊痛经和崩漏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针灸门诊中风和面瘫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中医骨伤科门诊胫腓骨双骨折和腰扭伤患者就诊时医患之间的对话。

中医药应用文写作介绍中成药说明书、中医药广告、中医住院和门诊病案的基本格式和重点内容的英语表达形式;中医理论性、临床性和实验性三类论文的英语摘要的书写方法。

通过掌握此三部分内容,就基本能满足学生们将来从事中医药国际交流活动的需要,选材的实用化也是本教材深受学生及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2 内容的中医化

本门课程不同于公共英语课,而学生大都通过了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已具备较强的英语基础,因此本教材是着重介绍中医常用术语、词组、句型及学术观点的英语表达方式,并通过上述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反复练习,集中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说、读、听、写、译的语言能力。教学实践业已证明,使用本教材教学,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3 英译的规范化和创新性

第2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在西班牙讲学期间对西班牙中医医疗和教育现状的调查,认为西班牙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目前存在7个方面的状况,文章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应提出了7方面的对策。

西班牙是欧洲较早开展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的国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医药推广较好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医药在欧洲的不断发展,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与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签订了双方联合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有关协议,由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定期派出教师赴西进行短期中医药教学工作。笔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讲学和考察工作。现将笔者在西期间对西班牙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状况的调查情况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的意见。由于在西时间较短,调查不细,管窥之处,敬请斧正。

1现状和分析

1.1中医医疗没有法律的保护,政府支持管理无力

中医药在欧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没有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担心放开了对中医的政策、中医药进人西班牙后,这种传统的自然疗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使用的西医药疗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认在西中医药教育的学历及学位,不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不承认中医生的“医师”资格,公费医疗只能享受西医医疗服务。

尽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医药在欧洲及本国的影响力,故只要没有医疗纠纷,政府对各种机构开设的中医学校及诊所不予以干涉,对市售的各种中成药及单味药颗粒剂不强行制止。

1.2中医药教育规模小,但专业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与西班牙塔拉戈纳国家医师联合会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办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与西班牙律师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纳省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高等学校”,两校分别开设了针灸、推拿的硕士课程和5年制本科课程教育。上述两校于1996年合并重组为“欧洲中医基金会”,在西班牙多个城市设有教学点和医疗点,开展中医教学和医疗工作。

现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仍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校,该校招收全日制学生,专业设置有中医、中药、针灸、自然医学等,学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学士学位和大专学历。而“欧洲中医基金会”所举办的学校随着学员的减少和教学成本上的上升,教学机构逐渐萎缩,该基金会现已无学历教育课程,仅在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3个城市开设有3个集教学、医疗一体的小型学校,学校设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个教室,教室最大者仅有50一60时,仅能容纳60名左右学员,相应的诊所也设在学校内。

此外也还有一些私立机构举办的中医药短期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从事短期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培训班的开班时间不定期,学习时间多少不等。

1.3教师魔乏,没有规范教材,教学时间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讲授中医药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在本国接受了中医药培训的当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国赴西班牙定居的中医药工作者;教师中以兼职者居多。由于中医药学校的教学时间少,故兼职者平时在诊所中进行中医医疗;教师中多数只具有中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教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至今为止,欧洲还没有一套符合当地中医药工作实际的统一的中医药学教材,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译的中国不同版本的本科或专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为西班牙编写的中医药系列教材。毕竟经历了10余年时间,当时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从教学时间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学周期不短,学习的时间及效果相对有保障;许多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极其有限,学时过少,只能把握中医大致的要领,难得精要。西班牙的学员大多重实用而轻理论,他们一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予重视,但对实际治疗方法尤为注重。如笔者在给学员进行的中医神经系统疾病专题讲座时,在讲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时学员们似懂非懂,不予提问,一旦讲到具体治疗方法时,则学员们集中精力听讲,相应的问题增加,当介绍到针灸疗法时,则问题各种各样,问题要求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比如进针的角度、深度等等。这一现象与西班牙中医药教育程度不高、但针灸在西推广较好有关。

1.4缺乏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规模太小,但就诊及治疗环境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内,一般没有中医药专科。但在部分医院中设有“疼痛门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本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为诸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西班牙的中医治疗大多在诊所内进行。中医诊所在西班牙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规模较小,大的诊所有100多扩(含教室),小的仅有20余m2。诊所内的设施大多简单而实用,除了就诊桌外,有进行针灸治疗所必需的治疗床,有银针、艾条、梅花针等器械和针灸经络挂图,有中医药书籍、经络人等治疗常用的工具,还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药。

西方很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在诊所内,一位医生一个诊室,治疗室内各个治疗床之间有隔离板和隔离门帘,床单整洁干净,这样,便于患者坦诚向医生诉说病情,有利于治疗的隐蔽;患者使用治疗床时采用一次性床单,一人一换,让患者在诊所内感觉舒心、安全,毫无顾虑,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5中医治疗以针灸为主,难用汤药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认中药为“药品”,故不允许中药饮片进人本国,禁止在其国内使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现在西班牙国内仅有由其他国家生产的100余种单味药颗粒剂,50余种中成药,这使得以汤药为主进行治疗的内、儿、妇等科的医师们显得无力施展才华。当然也有少数中国籍或本国精通中医药理论的医生在适当的时候会给患者开具汤药,服用单味药颗粒,或从法国等欧洲国家配方用药。

相较之下,非药物的针灸疗法在西班牙推广较好。在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绝大多数是针灸专业的,针灸治疗的病人主要有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还有一些疑难疾病患者。

1.6中医师业务知识欠缺,辫证论治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西班牙行医的中医师们,少部分是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取得了学士学位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公派到西讲学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语后,滞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国针灸医生;大部分是在本国经过上述培养方式或其他培训方式培养的医生。

由中国培养的医生赴西后由于从业范围较窄,仅能接触部分轻症患者,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不多,又无适宜的临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仅能处理简单的病症;而在西班牙本国或其他国家培训出来的中医医生,则因学习时间太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践的空间,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难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医生大多只能运用针灸的简单疗法为患者治疗。

西班牙中医药爱好者职业涉及面较广,年龄覆盖面大。比如笔者在西讲学的学员中,有中医(针灸)工作者,也有药师、护士、制药企业员工、医疗设备生产商、教师等;就年龄而言,有二三十岁者,也有六十多岁的人。学员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名曾到中国学习过中医的学员尽管辨证论治的水平不高,但还会使用“桂枝附子汤”;而有的学员连阴阳五行、脏腑辨证尚不知晓。

1.7缺少宣传报道,民众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许多民众知道有“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疗法,由于政府不倡导,在公众媒体不能对中医药进行宣传,因而中医药知识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众盲目,就是中医药爱好者,许多人还不知道中医为何物,也不懂得怎样用中医药的知识对自己进行医疗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无一部中医药专业期刊或报纸。几年前,由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与中国《中医杂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发行了《中医杂志》西文版。该杂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译《中医杂志》中的部分论文外,还自办栏目,宣传报道中医药在西的医疗、教学情况。这对扩大中医药在西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思考和建议

2.1尽快立法,获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医药立法对于西班牙的中医药教育及医疗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拉蒙先生的介绍,由于中医药“回归自然”的优势及其神奇的疗效使得其在欧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医药法律法规的意向。估计在2一3年内,有望使中医药在西班牙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认可。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发来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正式宣布:该大区官方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是西班牙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故中医药在该区的合法化将会推动该国对中医药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规模中医药院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中医药学术内涵博大精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以及临床各科的知识,任何断章取义、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会违背学习的自然规律,都会把握不了要领,导致无的放矢。

当前,西班牙应该在原有中医药学校的基础上,在马德里、瓦伦西亚等地建立全日制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专业方面可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中医美容、中药、康复医学等,方可使中医药的教学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不断提高本国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师资培养引进,编写适宜教材,保证教学时间

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个学校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故西班牙应加大中医药学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采取从中国国内引进或在本国选拔后外送到中国培养等方式,使教师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应该重新组织欧洲中医药专家总结多年来使用的教材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聘请国内到西班牙讲学或工作过的中医药高级职称教师,共同编写出适合欧洲及西班牙实际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医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康复、中医内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顾其他学科。

在有较好的教师队伍并有适宜的教材后,适当增加全脱产学习专业学员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学员的面授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及学习效果。

2.4设立正规医疗机构,有规模合法执业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则可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设立中医科室,下设中医内科组及针灸推拿组,不仅对疼痛病症,还可对内科疾病及肢体经络的病症实施中医治疗。

散在于各地的各个小诊所,在得到法律认可后,应履行报批手续,获准后由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要设立诊所条件标准,如诊室、治疗室,如果有内科诊室的,必须设置中药房;还应有必要的设施、设备要求。

2.5引进中药饮片,发挥中医内服汤药的优势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引进中药原生饮片,至少有300一400种饮片供临床使用。中药的矿物药及动物药在许多急重病及疑难病中能发挥奇特的疗效,应解除对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禁忌,让中药饮片进药店;同时,放开对单味药颗粒剂的限制,在正规的药店内凭医师处方配方。

中药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非药物疗法,只有应用了中药,才能体现中医的精髓,整体发挥中医的优势,让西班牙广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强对从业中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要使中医药真正在西班牙有较大的发展,除进行初期专业培训外,对已经在西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也应进行相应的在职培训,如参加个人爱好的专题讲习班,并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强化学习等,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针灸诊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进行专题讲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基础理论欠缺的特点,讲课中有重点地讲解理论,并了解学员对针灸实用技术需求较具体之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针药结合。即使是非针灸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尽可能地介绍针灸知识。

只有将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大夫们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众切实体会到中医药神奇的疗效。

2.7采用报纸、期刊、电视等媒介形式,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

第3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中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继承去发展,文章从中医药教育的美学观念出发,探讨了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以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以维护人体健康为己任的中医药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谓中医药教育中的美学观念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及审美情趣,使他们能真正地认识美、懂得美、感受美、塑造美和创造美ID,特别是让他们懂得中医药唯美的观念,这在当前不断有人叫嚣取消中医药的形势下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可消除中医药专业学生目前的一些迷茫;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医药唯美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成为中医药文化的忠实维护者和传播者。因此中医药美学教育的关键是在中医药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并领会中医药的美,并在认识和领会中医药美学观念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

1中医药的美学观

1.1中医药的美美在她的语言文字:很多人陶醉于唐诗宋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中医药语言语句虽没有唐诗宋词那末富有韵味,但她的哲理是唐诗宋词所无法比拟的,让我们细细品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一段文字:“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其实这种既有韵味又富有哲理的句子在中医药古籍当中比比皆是,只不过我们平时在教学时过分追求对字词的理解,而忽视她的美感和她的哲理,这似乎在传学生以学问以真理,但学生由于体会不到学习的美感,其结果可想而知。笔者曾听过一场新东方英语讲座,一位讲师就“flood”一词讲授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时,在举例过程中那种对每个句子陶醉,深深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个人。

1.2中医药的美美在她的朴素: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和疾病作斗争极为丰富的经念总结,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这里所说朴素是指中医药朴素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思维方式,如她的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这些观念无不贴近和扎根于人民群众,并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人民的、大众的都是美的。

1.3中医药的美美在于她自始至终的以医学人文精神

1.3.1医学人文精神内涵m:人文精神包括对人的价值、尊严、权力的肯定;对人的地位、存在状态、处境与幸福地关怀;对人类前途命运地关注以及对人类美好理想地追求等,体现为一种人为关怀和终极关怀地精神。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最高境界是求真、臻美、博爱、至圣。

1.3.2中医药的人文精神:总的来说中医药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因此中医药从理论讲难以摆脱笼统性和模糊性,对大多数疾病而言,她的疗效可能比不上现代医学,但她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念中自始至终医学人文精神却是近代医学和现代医学所无法比拟的。古人“医乃仁术”、“医亦人学”,就是对“人性医学”内涵真谛的概括。

中医药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如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机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相互协调、彼此互用;疾患时,体内各部分相互影响。同时中医认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也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重视精神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如《素问·疏五过论》说:“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过程中无不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很多人可能有过在所谓现代医院的彻心之痛,一个普通感冒开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处方,普通的高血压病非得给你开个心脏彩超,如果是头痛先做个CT或核磁共振……。因此在中国现代医学唯经济价值论的今天,中医药可能是普通老百姓最好选择。

2中医药教育美学观念的教育方法

中医药院校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合格中医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医药美学观念教育重要场所。美学观念教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学习重点解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问题,内容包括美学基本原理、中医药美学基本知识。其基本要求是在恢复和保持人的健康过程中,达到人的身心统一、平衡、和谐,处于一种美的状态。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到医院、药房、中药生产企业实习或见习,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感受力、识别力及正确的鉴赏力;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加快,现代医学由于临床疗效相对的优势,对中医药冲击越来越明显,不少的学生对传统中医药失去信心,对自己所学专业日渐失去兴趣,造成了混学分、混文凭的现象。鉴于此,中医药职业院校所有的教职员工应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中医药知识及中医药美学观念的宣讲,而不是把它当成是美学老师、专业老师、学校领导的事,要把传承中医药文化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宣讲的方式可以多样,从形式上来说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宣传和个别交流。

2.1课堂教学:课堂是传授中医药知识及其美学观念的主要阵地,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有比较地选择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兴趣,如是古典医学名著如《内经》,笔者认为应主要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要把它当成一首唐诗或一首宋词来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她的韵味、她的意境、她的哲理、她的美。同时也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等其它教学手段来介绍文章的背景;如是专业各科教学,多媒体应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由于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2.2课外宣传:课外是宣传中医药及其美学观念大舞台,手段和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如我们可以通过板报、大众媒体、网络平台或请名老中医讲座来宣传和展示中医药,宜传中医药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亲和力。因为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爱好,决定着其学习态度、左右其学习兴趣。上述宣传平台中网络平台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但低毁中医药的信息也很多,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很重要。课外对中医药及其美学观念宣传,应突出以下几个观点tai.①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医药的美,特别是中医药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明白学习中医药人生意义和所肩负的重任;②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中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她通过长时间的去芜存警、去伪存真发展至今天,使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功效经过了数千年的反复实践验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还可以通过宣讲中医药历史、著名医学家及其论著,让学生更深体会到中医药的宝贵;③宣传中医药在世界医学界的地位,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治疗上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兼有养生、康复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并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和广泛接受,通过此类宣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医药的自豪感;④大力宣扬中医药在2003年在战胜“SARS"和近几年在防治禽流感、甲流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明白中医药的神奇功效;目前中医药对很多疑难杂症,有相当不错治疗效果,特别是许多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疾病,依靠中医往往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通过此类宣传可提高学生学习、传播和使用中医药的自信心。

2.3师生间个别交流:师生间对中医药理论某观点存在分歧时,师生个别交流很重要,它往往比课堂教学更直接、更有效。因为个别交流时作为交流的双方均有自己的观念,交流时存在一个说服过程,交流的结果是师生双方均受益。

3中医药教育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4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科研论文;SPSS软件

医学统计学是医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此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我校基于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实验班《医学统计学》课程施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结合SPSS软件讲授英文医学论文中的统计设计与统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统计设计思维和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增加统计软件SPSS实验课

医学统计课程定理内容较多且抽象难懂,而医学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医学统计的理论知识难理解,也会导致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不达标。因此,在教学改革实验课上进行SPSS的讲解和教学演示,教授学生统计软件SPSS菜单中的统计方法英文表达和如何解读统计软件输出的结果,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统计的学习兴趣,还能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PSS统计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容易被学生掌握。过去用计算器要经过很多步骤计算和画图,现在用统计软件画出来的频数直方图、散点图、箱图、回归曲线既快又准。SPSS统计软件教学大量地节省了教学的板书时间,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统计知识面,进一步达到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的,即不是注重传统的统计概念,而是更专业的强调医学统计学的使用条件和具体实施方法,发挥统计的实际应用作用。

2 进行医学统计学的双语教学

本次教改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目前的现状是中医药在医学研究发展方面的贡献没有西医显著,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加紧与国外医学研究者增加交流,把我们的最新成果用统计学验证其医学方面的研究意义。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应在提高自身的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前提下,熟悉英文表达,在日常教学中逐渐用英语把实验结果和统计学方法用英文表达出来,那么这种教育改革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竞争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本次教改日中,我们增加了统计学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是为我们的国粹――中医与中药的国际化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3 注重统计分析,实现医学统计学的专业课题融合

医学课题完成的质量与水平离不开统计分析,只有正确、有效的医学统计分析,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医学统计分析是将医学专业知识与统计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虽所得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用正确的统计指标和方法描述取得的结果,并作出科学的推断。在课题的具体研究中,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的选择是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统计方法不是相关回归就是t检验或方差分析,并没有在实验之前想好课题研究的统计设计方案。因此,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对常用的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序贯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并结合课题做了具体的实例讲解,实现了医学统计学的专业课题融合。

教学中增加前沿国际学术论文统计方法分析环节,一是,看医学论文中的统计方法表达方式,二是,和学生专业融合,学到最新最快的医学研究方向,当然这要和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先沟通,筛选适合学生参考学习的科学研究结果。

4 网络教学,增加师生交流

使用网络教学进行第二课堂辅助教学。本次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医学统计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师生交流的网络教学。在我校的校园青果软件中,在医学统计课程的网页中制作了常用的统计模型和统计实例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帮助学生校正修改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项目中所遇到的统计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医学统计学的科研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英,黄品贤,宋花玲,戎芬,陈学芬,金如锋.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2):246-248.

[2]金松玲.应用SPSS统计软件,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4):312-313.

第5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of medicine college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need of grassroots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HAN Xinxin CHEN Linxing

Dean's Office,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the township hospital in Yunnan Province or the municipalities (state), county, find that basic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shortage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Yunnan Province. Major performances are shortage of clinical subject leaders and technical cadre-man i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lack of personnel in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alent fault. Meanwhile, the talents are not with high technological level, part of who are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nd. To solve those above problems,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main channel of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make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education resources: to expand the autonomy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free cultivation of rural oriented medical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 efforts to cultivate adaptive tal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cultivate “fitting all, doing well ”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an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Grassroots; Connection

在云南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中医药与西医药互为补充,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为此,2010年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在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6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门诊和中药柜;到2020年,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和继承创新能力,建设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医药疾病防治中心和临床研究基地、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天然药物研究生产基地,实现中医药强省的目标。201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除少数边远、民族地区以外,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或中医馆;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但在云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学科带头人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特色优势不突出等问题。然而,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基层的中医药人才极度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其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云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上述指标的完成,首先要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匮乏问题。本文认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匮乏问题,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做好云南省高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与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的衔接工作。《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医药院校教育,应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渠道作用。

1 云南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通过对云南省市(州)、县级、乡镇等各级中医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中医科采取调查问卷、科教科电话咨询及邮件调查等方式,调查了5所市(州)级中医医院、9个市(州)的15所县级中医医院、10个市(州)的24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的中医药人才状况,数据截至时间为2014年8月31日,得到表1~3的有效数据,并对表1~3中的三个层级,即市(州)级、县级和乡镇的中医药从业人数、中医药从业人员中的副高及以上人数和本科及以上人数做了均值趋势图(图1)。

表1 调查的5所州市级中医医院中医药人才状况(名)

由表1~3、图1可以看出,云南省现有基层中医药医疗卫生人才与服务需求严重不匹配,结果显示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1 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愈加匮乏

图1显示,从市(州)级、县级、乡镇三级来看,越到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数呈骤减趋势。表3显示,24所乡镇卫生院中有7所无从事中医药人员,根据卫生厅提供的数据,我省基层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的仅占30%。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匮乏主要是由于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毕业生难于下到基层工作或不安心在基层工作。调查的15所县级中医医院中有5所在2014年招收不到中医药类高校毕业生,乡镇卫生院几乎招收不到中医药类本科毕业生,其他经过中医药知识培训的人员也由于待遇问题、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流动性大,提供中医药服务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中医药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1.2 基层中医药临床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愈加匮乏

图1显示,从市(州)级、县级、乡镇三级来看,越到基层中医药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也呈骤减趋势。由于工作条件、环境、待遇及编制限制等原因,绝大部分高级职称人员都集中在省、市(州)级医院,如玉溪市中医医院、曲靖市中医医院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分别占其从事中医药人员总数的34.0%、36.8%,而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地级县医院)、姚安县仁和卫生院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分别占其从事中医药人员总数的2.2%、0%。据云南省卫生厅统计全省有30余所县级中医院无高级职称人员。

1.3 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甚至无学历

表3和图1显示,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人员几乎无本科学历,严重限制了中医药人才技术水平的提高。即使个别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者培训,严重限制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24所乡镇卫生院中有19所被调查人员表示不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说明中医药在基层减轻群众医疗负担、降低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方面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中医药人才素质有待提高[1]。

1.4 基层中医药人才断层问题更加突出

15所县级中医医院和24所乡镇卫生院中被调查人员均表示存在或明显存在中医药人才断层现象。随着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相继退休或去世,加之中医药人才培养上的不力,云南省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断层现象尤为突出,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医医院和卫生院中医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制约了中医医院和卫生院中医科的发展[2]。

1.5 部分中医药人才有西医化趋势

15所县级医院被调查人员均表示存在中医药人才的西医化趋势,部分医院和医生由于经济利益的趋使,加之部分患者认识上的误区,常常“打中医的牌子走西医的路子”,中医不像中医,西医也不是西医,出现了“不中不西”的现象[3]。

2 云南省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采取的政策保障措施

云南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县、乡镇、村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而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相关政策,患者较多,医疗任务繁重,现有基层中医药医疗卫生人才与服务需求严重不匹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也仅仅能提供开中成药、按摩、理疗、拔罐等为数不多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对中医药治病、防病、养生、康复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乡医疗机构中的服务作用,云南省2010年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重新修订出台了《云南省发展中医药条例》,2014年出台了《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这些政策、法律法规和措施,为进一步做好云南省中医药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南省还开展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工作、中医药标准化培训工作、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工作;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启动了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基本知识培训的培根工程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云南省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匮乏现状,但笔者认为,要想根本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匮乏问题,必须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实现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的有机衔接。

3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的衔接状况

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的衔接,不仅仅是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还包括云南省中医药类高校及开办中医药类专业的高校结合省情、校情,根据基层卫生工作需要对口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

3.1 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

云南省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在省内范围招生,根据培养协议毕业后服务于农村乡镇卫生院。见表4。

表4显示,截至2014年,昆明医科大学共招收954人,大理学院招收558人,云南中医学院招收430人。但这3所高校中只有云南中医学院培养的是中医学类免费医学生,其他两所高校培养的是西医临床医学类免费医学生。从表4可以看出,云南中医学院培养的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培养数量还不到临床医学的1/3,第一批订单定向学生到2016年才能毕业服务基层,且数量较少,短期内无法起到改善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状态的作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定向生的培养无疑是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少数州市为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问题,已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措施,例如昭通市人民政府2013年与云南中医学院签订了培养协议,已招收60名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进行培养;普洱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也与云南中医学院签订了培养协议,已招收20名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进行培养。

3.2 中医药类高校“四得”人才的培养

云南中医学院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担负着引领云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专业中医药人才的历史使命。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人才,云南中医学院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中医、中西医临床、针灸推拿等医学类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暑期即到生源地医疗机构接触患者、体验医疗环境,了解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等,同时开展“三下乡”活动。这些措施既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又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使其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诊疗等开展情况,为其日后服务基层中医药卫生事业奠定了认知基础,培养了深厚的感情,树立了神圣的使命感。2006年保山卫生学校升格成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使其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近5年来为云南省滇西地区培养了一批中医药技术人才[4]。

3.3 中医药高校开展中医药类专业继续教育

目前,云南省有云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云南中医学院、大理学院开展本、专科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药继续教育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以3年为期的学制教育,学习方式以业余学习为主;非学历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采取办培训班、进修、讲座、学术会议、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以业余学习方式为主的3年学制教育,包含中医学、中药学专业。高校的中医药继续教育为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提供了学历提升和知识技能培训的机会。

4 实现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基层需求的有机衔接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曹洪欣委员在谈到国家基层中医药人才短缺问题时,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医药,关键在基层;定向培养、提高待遇,制定相应政策缓解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现状,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广大农民提供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因此,发挥高校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作为解决我省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重要举措,对我省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充实及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适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调整生源结构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政府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我们已进入“改革常态化”的时代,通过简政放权,使云南省中医药类高校以及开办中医药类专业的高校拥有或者部分专业拥有招生自主权,可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加大急需中医药人才县、乡(镇)、村的生源数量,减少无计划需求或者需求较少的州市生源数量,因为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的概率较大。因此,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可以适当增加基层中医药从业人才的数量。

4.2 高校加强农村订单定向中医药类专业免费医学生的培养

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好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在此基础上拓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专业范围,使中医药类专业均可纳入。

云南省高校在培养中医药类农村订单定向学生时,应突出中医药实践技能的培养,融入民族医药相关知识,培养具有系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坚实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基本的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能从事中医全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各州市根据基层中医药卫生人才需求量,适当增加每年免费医学生培养数量,形成人才梯队[5]。鼓励省内各州市效仿昭通市、普洱市采取积极措施与高校签订培养农村订单定向中医药类人才协议,可以计划性的弥补基层中医药人才的空缺。

4.3 高校加大社会适应性强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力度

中西医结合人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中西医结合人才不是用西医的思维培养中医人才,更不是将中医西化,而是培养既具有中医思维,又能掌握中西医临床诊疗技能的人才。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坚持中西医兼通,将中医和西医融会贯通,提高临床疗效,真正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特色。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也急需纳入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项目。国家还应针对中医药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出台相应政策,细化其执业范围,避免医疗纠纷。

4.4 高校要培养基层适用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中医药人才

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类本科高等学校――云南中医学院在培养专业中医药人才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基层适用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使毕业生成为医疗保障体系中“最边远、最贫困、最艰难”地区的网底卫士。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政府的政策措施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突破口,破除人才培养瓶颈,真正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基层适用的中医药专门人才,切实形成“情注边疆,培养‘四得’人才”的育人特色。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类专科高等学校――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要发挥其培养实用型专科人才的优势。在鼓励、引导本、专科毕业生发扬奉献精神和到基层锻炼的同时,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待遇和保障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人才[6-10]。

4.5 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中医药类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中医药人员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为基层各类各层次中医药从业人员提供学历提升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云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正逐步开展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使受教育者可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及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既有效解决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基层边远地区和部分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困难的问题。

第6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在全国“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抗击“非典”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在卫生局中医药管理股和县中医院的大力协助和积极筹备下,中医药学术交流暨适宜技术推广会议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县卫生局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向工作在中医药战线上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致以崇高地敬意!

中医药学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今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也非常关心中医药事业,给予了许多支持和扶助,使我县的中医药事业进入了依法、持续、稳步发展的轨道,全县的中医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次会议旨在以继承、发展、创新为主线,拓展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提高学术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学术发展、科技进步和适宜技术的推广。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进步,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我县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各医疗卫生单位及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还需各尽其责,加倍努力,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为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县中医院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在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方面,特别是骨伤、针灸专科两方面,措施有力,成绩斐然。此外在人才培养、信息网络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县广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会议收到论文116篇,不少文章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在开展新技术交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适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今后的学术探讨和工作实践中,积极开创我县中医药科研、学术、临床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一要坚持为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二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这次会议之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落实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各项工作指标。

第一、加强中医药学会组织机构建设。学会组织机构建设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基础和保障,要以县中医院为主体和依托,按照改革、创新、服务、管理、经营的办会理念,注重把那些在学术上有造诣,热爱学会工作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荐和选拔到学会的领导岗位上来,以保证学术优势和学会工作的连续性。在加强学会组织机构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学会常务理事的作用,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做好会员的发展工作。要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中医药工作者和中西结合工作者全部吸收到这一块阵地中来,共同为繁荣全县中医药学术科研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进一步提高学术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只有在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疑难病症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中医药发展才具有强大内在动力。例如,在今年防治“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发挥了温病学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做出了重大贡献,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我们始终把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县中医院要充分发挥其人才集中,知识密集的优势,按照全国、全省中医药工作计划和防病治病的重点,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中医药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着力落实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各项目标任务。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今年六月二日,以民政发*号文件转了我局制定的《民勤县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行动方案》,该方案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为依据,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是整个创建活动的行动指南。今天在座的有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和中医药骨干,希望大家回去后,以这次培训班、学术交流和适宜技术推广三大活动为动力,对照各自的工作目标责任和单位实际,认真查漏补缺,特别是对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要尽快建成合格达标,今年十一月份,我局将邀请县人大的领导和人民代表视察创建工作,哪个单位的工作滞后,由哪个单位的负责人和中医药骨干共同负责。

第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中医药事业由此将走上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和支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条例》,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条例》,依法管理和发展全县中医药事业。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我县中医药改革与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中医药服务为中心目标,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使中医药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第7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创建于1958年的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省级中医药专业科研机构之一,至今仍是我省中医药科研机构的龙头单位。50年来,我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名家辈出,成果丰硕,为促进中医药科学研究、繁荣中医药学术、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院以来,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在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医文献发掘研究,以及蚕业药用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开发研究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院科技人员共研制胃复春、养胃冲剂、黄芪生脉饮、肝血宝等新药30余只,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140余项次,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近70项次。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0余部,编辑出版《浙江中医杂志》450余期、《养生月刊》近300期。从科技综合实力看,我院曾在全国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机构综合评价中总评价名列榜首。

2000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与原浙江省第二中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实行机构重组,组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三院重组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的科研内涵建设得到加强,科研与临床结合更为紧密,中医药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近9年来,我院确立了以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中医文献信息研究、蚕业药用资源研究、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等为重点研究领域,先后建成6个省医学重点学科和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4个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在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7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4个。承担各级课题25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69项。获国家专利9项,开展横向课题、技术服务110余项,转让新药7只。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30项次,其中“蚕砂提取物研制中药二类新药生血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传承国粹五十载,创新发展铸丰碑。从《医方类聚》的整理研究,到蚕业资源的药用开发,我院5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推动中医药科技进步必须做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这篇文章,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创新离不开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传承与创新和谐发展,就能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50年的发展历程还表明,我院要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在中医药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处理好临床医疗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大力加强临床科研工作,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临床学科的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我院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资源优势,发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疾病、疑难病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医单病种和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要整合和优化配置科研、临床资源,积极探索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8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现状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0-0128-03

Abstract:

Keywords:

自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新编的中药专业教学计划中正式列入中药药理学课程,80年代中期第一本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王筠默主编的《中药药理学》教科书出版,中药药理学科正式形成[1],至今,中药药理学学科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由于其发展历史尚短,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方法学上的问题,如中医“证”的实质尚不清楚,病理机制不明,成为复制理想的中医“证”的病理模型用于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最大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中药功效的认识,也造成了中医药院校在开展《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相继开展了大量关于《中药药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这些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药药理学科的发展,也为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笔者对近12年来(2005~2016年),《中药药理学》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梳理。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平台,以“中药药理学”为主题词,并含“教学改革”,发表时间从2005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进行精确检索,获得文献169篇,剔除与《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无关的文献后,纳入分析的文献有100篇。

1教学改革数量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入,《中药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均已明显跟不上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近12年《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数量变化趋势(详见图1)可以看出,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12年,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应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各中医药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及要求,对《中药药理学》课程进行了内容广泛的改革,2013年教学改革论文数量呈井喷式的升高,论文的内容涉及了教学方法改革[2-3]、实验教学内容改革[4-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等多个方面。

2教学理念的改革是主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对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改革,让教学不再是教师“满堂灌”式传授知识、学生“填鸭式”被动接受的过程。通过对近12年这100篇《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的分析笔者看到,无论是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其核心均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形成,大量教学一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在《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对现状的分析,经过这10多年的思想碰撞,使中药药理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整体的、较大幅度的提高。

3教学方法改革是重点

在这100篇教学改革文章中,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主的文章超过80%,提示,近年来对《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大量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到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当中。其中,关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研究最多。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一种逆向学习方法,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穿知识点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教学,而增加了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与多个学科紧密联系、中西医药高度结合的新兴学科,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生理学、西医病理学等基础科目掌握程度不佳,缺乏中医思维,而且中医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普遍存在过度依赖老师的问题,造成在学习困难。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化和更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出问题,带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内部动机,发展他们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训练出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8]。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药理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有衍生出了许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如“多元化互动式教学模式”[9]、“CBL+PBL”双轨教学模式[10]、TBL团队学习模式[11]、案例教学法[12-13]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承担《中药药理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钻研业务,拓知识面,及时把握本学科的研究前沿,提高业务素质,对学生来说,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这对于培养具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9篇:中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新世纪里,中国一东盟落户南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国家战略,广西中医药教育改革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在分析广西中医药教育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广西中医药教育改革必须从如下3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必须转变观念,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二是必须优化中医药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三是深化中医药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广西中医药教育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人类进人21世纪后,教育事业进人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医药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中国一东盟落户南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改革广西中医药教育,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是摆在广西中医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1广西中医药教育发展的现状

广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中医药研究历史悠久。广西聚居着壮、瑶、苗、侗、松佬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经过千百年文化和生活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技之长,除了传统的针灸外,还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瑶医、苗医等特色疗法,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医疗方法之一;广西中草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仅次于云南,全国排名第二。这些宝贵遗产的整理和发掘,都需要广西高等中医药人才来承担。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医药人才较为短缺,特别是基层还需补充大量的中医药人才,这就成为广西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方向。

近10年来,广西中医药教育发展较快,广西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已形成,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目前,广西高、中等中医药院校共3所,设有21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及超过10个高职高专专业,近10个中专专业;教育层次分为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除了开展普通专业教育以外,还开展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高等函授、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成人教育。广西中医药教育发展是通过建立传统特色和现代化道路相结合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走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广西中医学院作为我区唯一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培养和造就广西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广西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广西中医学院积极探索传统中医、对外中医、壮医药等多样化和特色化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系院合一”管理体制和临床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均取得了实效。广西中医学院至今已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00多名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有力的扩大了中医药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广西中医药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机遇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以“传统自然疗法、天然药物、生物制品的应用”为主的医学,这就为传统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人才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广西作为中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丰富的中草药和海洋药物资源,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道相通的省区,处于中国与东盟双向交流与合作最便捷的通道。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广西中医药教育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东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与中国具有亲缘的地理、民族和文化关系,具有相似的用药习惯,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中医药在东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随着我国教育市场的开放程度增加,广西中医药教育可以利用中医药学方面的优势主动走出去办学,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到广西学习中医、中药及民族医药。其次,国外特别是东盟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引人,必然给广西中医药教育以新的刺激和影响,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使中医药教育的全面提高。再次,东盟各国与我国近邻,气候条件差不多,都有利于中草药的生长。因此,在中草药方面,东盟与我国相比,既有相同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产品,有的还存在着珍贵的稀有特产药材。东盟自由贸易市场的兴起,必然实现各种中草药材的相互流通,这样将会使广西实现中医药科研的大力兴起和实验材料的互相补充。

2.2挑战建国5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广西中医药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广西中医药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首先,知识经济要求深刻地革新教育理念。自人类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优势因素,使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新的经济形态以高技术为第一生产支柱、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表现出强烈的技术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特征。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广西中医药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如何真正遵循高教规律培养创新人才作为目标,在创新问题上如何培养更有利于加快广西中医药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都值得我们深究。因此,如何创新中医药教育是广西中医药教育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其次,时展要求深化教学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教育要尊重和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学科专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及时改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要求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人才交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纵观广西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历程,广西中医药高等教育虽经过5次较大幅度的课程体系调整,但改革只是课时的增减和部分课程的增减,对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解决的力度不够大,且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和严重欠缺。如何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考验。

再次,经济全球化要求人才向复合型转向。未来的社会需要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对人才需求已经由专门化人才转向较广泛适应性的通科人才;由单纯地掌握知识、做学问转为会不断地学习和运用知识,会创新知识和发展知识,会创造新的直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由单纯地强调和要求知识的重要转为要求知识、素质、能力的统一。广西中医药教育存在着人才质量观片面、素质教育薄弱的缺点。在教育实践中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传统人文文化素质教育明显过弱,中医文化功底不足,以致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思想受到局限,发展不够全面。如何培养中医药复合型的人才,并在培养人才和科研活动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3广西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

3.1转变观念,顺应时展潮流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正日益深化,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健康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倡导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指导和推动中医药教育的改革和实践。

3.1.1树立教育服务观根据广西中医药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更新观念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弄清教育的本质,要认识到教育是对学生的特点、专长的引导,是促进其向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完成专业的教学任务,还涉及到更多更广的层面、领域,只样这样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3.1.2树立综合素质教育观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有三大特点:一是符合现代医学人才标准。二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三是体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广西中医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立足于成才教育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克服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在专业目标设计上要从专业对口性转向增强专业适应性与发展竞争性;在教育思想上摒弃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划分过细的观念,从专刁‘教育向“通识教育十专业教育”的通专结合教育转变,注重人才的全面综合素质培养和智慧潜能开发,把培养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1.3树立终身教育观终身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保证学生终身学习,使之能够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和适应时展的需要。中医药教育的终身化,要求重视和加强中医药学生的在校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终身化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逐步完善与发展毕业后中医药教育和继续中医药教育,使在校园中医药教育、毕业后中医药教育、继续中医药教育三个阶段成为连续统一的整体。

3.1.4树立教育国际化思想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会带来教育的国际化。中国已经加人东盟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作为联系东盟桥头堡的广西经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融人国际社会发展主流。但这种蓝图的实现必然要靠人才来支撑。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中医药人才。由于中医药教育的潜在市场力非常大,对有一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和感情的东盟国家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因此他们对我国的中医药教育非常感兴趣。从广西目前的中医药教育水平来看,加快国际化进程对中医药教育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中医药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主要着眼于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院校应不断地吸引和吸纳各种办学力量,从而推进校际之间合作办学、社会参与办学,采取与综合性大学或其他科类院校联合开办中医药类专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形式,促进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目前,对外合作办学越来越流行,已经成为近期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医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理优势及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储备优势,东盟国家会首先考虑与广西的中医药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东盟强大的经济实力,.能有效弥补政府投人的不足,能满足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东盟优质的教育资源,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必然会给广西中医药教育带来新的刺激与影响,从而在人才培养、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方面与国际医学教育进一步接轨,催生出广西本地新型的中医药教育形态,建立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广西中医药教育形式,从而提高广西中医药教育水平与质量。中医院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建中医药专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医药院校与中医医疗、科研机构的联合,建立区域内产学研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使投资者在教育产业化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开发等工作的运作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并能转化为再次投人的良性循环系统之中。学校与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建实验室,共同申报、共同研究课题,共享科技成果。通过企业委托高校进行科学研究,促进中医药院校教学研力量在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互相渗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学效益。

3.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3.3.1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广西中医药教育本身还带有许多传统教育模式烙印,以致于人才培养的口径过窄,中医药人才综合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因此,改革中医药教育模式就要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素质养成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发展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于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中医药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根据学校的特色和社会的需求设置专业,结合国际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处理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的素质培养、理论与实践、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本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把中医药学教育紧密地联系所在地区的卫生工作实际,把教育的内容从书本扩向现实生产劳动,把教学的空间从院校延伸至社会,并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实现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同时,还要重新审慎地认识中医师承在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临床实践作为贯穿于中医教学过程的主线,学生在临床教学基地随师实践的同时,完成对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课程的学习,自始至终全方位地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培养;同时遵循“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中医师承教育方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避免陷人传统师承教育所固有的重经验、实技而轻理论研究,重一师之技、一家之言的保守和狭隘境地,并力争有所突破,为全面改革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

3.3.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国外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的历程看,我们必须尊重传统模式的客观合理性,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知识技能与现代医药知识技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基础与临床以及统一性与多样性等关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体系应遵循:一要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形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二要体现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特征,反映最新进展,引进必需的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能;三要体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的整合和治疗、预防、康复、健康的统一;四要体现具有良好的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本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设置上,首先,控制总课时,注意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关系,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其次,强调课程的联系和综合,把中医与西医在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上相关密切的病种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减少内容重复,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力图反映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的新方向,吸取现代研究的最新成果;再次,注意课程的综合化,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互渗透、交叉进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有解决复杂课题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