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备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XXX综合楼的物业管理简介
XXX综合楼是南京西路上的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为288米,地下3层,地上66层,裙房5层,是目前浦西第一高楼,它与上海展览中心、波特曼酒店相邻,已经成为上海浦西的新一代标志性建筑。2001年5月竣工开业以来,目前商场店铺出租率已接近98%,办公楼客户入住率已经达到了100%。
XXX综合楼主要由办公楼、商场、地下停车场三部分组成,裙房1-5层为商场。商场内有4个区域采用跳空结构和玻璃天顶(分别为中庭、圆庭、内庭、内街),每层商场划分为5个区,各个区域之间通过内街、回廊、天桥相互连通。整个商场由130多家店铺组成,各个店铺的面积可以通过隔断灵活调整,共计营业面积为57000平米。每天营业时间为12小时,日营业额在500万人民币左右。
(一)XXX综合楼物业管理特点
XXX综合楼高度大、楼层数多,功能复杂,人口稠密,物业管理任务较为艰巨。综合楼包括停车场、商业、餐饮、娱乐健身场所、办公楼、流动人口极多。要管理好综合楼,确保综合楼各部分正常运作,确保物业和楼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XXX综合楼设备多、结构复杂、管理起点高,对物业管理队伍的素质要求较高。XXX综合楼设有中央空调系统、上排水、排污系统、高低压供电系统,煤气供应系统、电梯系统,还设有楼宇自控系统,通信系统、办公、保安、消防系统。物业管理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队伍,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方法,对综合楼各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保证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转。
(二)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
由于XXX综合楼的复杂性、混合性、综合性,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但XXX综合楼的基本服务内容
就是实现对物的管理、对人的服务。其基本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
1、常规性的公共服务
这是指管理中的基本管理内容,是XXX物业管理面向所有租用人提供的最基本的管理与服务,目的是确保物业的完好与正常使用,保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净化、美化生活工作环境。其中包括:
房屋建筑主体的维修管理。定期掌握房屋的基本情况,对综合楼的楼面、楼道等房屋进行经常的维修、养护和管理,使建筑物保持完好、整洁和美观。对租户、用户的房屋装修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使综合楼不因装修而影响寿命和危及他人安全。维持综合楼价值,创造增值潜力。
综合楼各系统设备设施的管理。物业管理人员要经常对综合楼的供电供水及排水、电梯、消防、中央空调、公共照明等公用设施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完好的运行状态。
清洁卫生的管理。清扫保洁人员应全面负责综合楼各房屋以及公共场所的清洁和保洁工作,保持公共部位不被占用,垃圾日产日清。一般由专业清洁公司承办。
绿化管理。绿化人员应对综合楼周围及内部的花草树木和景点进行养护和管理,为用户、租户创造优美整洁舒适的高雅的环境。
停车场、车辆及交通管理。管理人员要对用户、租户以及外来人员的车辆进行管理,保证停车场的车辆停放整齐、管理有序,保证车辆安全。
消防及治安管理。保安人员对综合楼及其范围内进行全天候保安值勤,设立监控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及固定保安岗位和流动巡逻岗。确保用户、租户人身财产安全。监控系统要保证24小时值班监控。做好消防器材的维护,对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处理。如有设备等报警或故障显示,需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人员,及时到场解决。
收费管理。要严格按照协议或合同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及时、定期收取租金及管理费用,并接受用户、租户监督。其中涉及:租金、水电费用、停车场收费及有偿服务收费。
全方位服务。物业管理应对用户、租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有效且经济的服务,使用户、租户更为舒适便利。可开设常规,如:机车船票代办、办设储蓄所、速递公司等。
2、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XXX物业管理为改善和提高租用人的工作、生活条件,面向广大租用人,为满足其中一些用户、群体和单位的一定需要而提供的各项服务。
3、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为满足物业租用人的个别需求受其委托而提供的服务,通常指在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未要求、物业管理在专项服务中也未设立,而物业使用人又提出该方面的需求,此时,物业管理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需求,提供特约服务。并根据租户需要,提供特约服务。
二、XXX综合楼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XXX综合楼的价值不但取决于座落位置、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室内外装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配备设备的品质性能、系统结构和运行状况。
物业管理的设备管理是一门发展中的应用学科,它包括系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物业管理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目的,必须学习和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树立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结合物业设备的特征和具体实践,完善科学的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推广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以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物业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归纳其功效与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系到声誉和生存
作为XXX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物业设施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人们能安心方便地生活和工作,企业被认可,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竞争力得以加强,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反之,如果一些设备经常处于性能不良或停机待修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物业的功能发挥,降低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社会声誉。甚至无法再取得人们的承认,丢掉市场,丧失生存的根本条件。
(二)关系到服务的成本和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对服务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外,还有设备的投资效果、停工损失、维修费用、能源和材料消耗等。加强维护保养,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节省维修费用和减少停工损失。树立经济运行的意识,注意节约运行中的能耗费用、操作费用,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来减少日常物料的使用量,杜绝“跑、冒、滴、漏”等缺陷,以减少相关费用开支,使设备一直处于最佳、最经济的运行状态。
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遍使用,设备所占资金在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显然,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设法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而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无疑是关键。具体说,就是取决于设备经济管理的一系列环节是否达到最佳水平。
(三)关系到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
若设备的可靠性低,管理不善,在运行中发生意外,不仅破坏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同时也使国家和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家庭带来不幸。若设备陈旧落后,排放有害物质或噪声超标,就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成为社会公害。因此,保证安全生产,消除环境污染,有效地预防设备和人身事故及社会公害,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
物业管理企业的迅猛发展,物业建设中的科技含量在迅速上升,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物业管理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筹码。为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而先进的设备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根本保证。
三、XXX综合楼现代化设备带来的新问题
现代化设备在XXX综合楼的大量使用,使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例如:竣工后
的基础资料不齐全;早期无先进的设备管理体制;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获得高效率和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故障损失大、磨损腐蚀加快、严重污染环境和能源资源消耗大等;设备的投资和使用维护费用大量增加,迫切要求注重设备与设备管理的经济效果;现代化设备技术综合性强,全过程环节多,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用现代化设备,岗位分工较细,经常是单工序操作,设备结构复杂,人的感官能力难以适应。
四、XXX综合楼设备管理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先进的设备管理体制
1、按设备的数量、复杂程度和设备集中程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检修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组织形式,结合企业的特性、功能及工作特点(运行班次、有无假日)等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设置设备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力求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先进性。
2、设备管理负责人必须熟悉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必须熟悉设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3、加强设备管理体系的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培训,对操作人员实行使用维护培训,对检修人员实行技能培训,并把各项培训工作列入设备管理工作计划中。
(二)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作为一个好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度;设备基础资料管理制度;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制度;设备检修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培训教育制度;特殊设备管理及应急制度;各类机房、变配电机房的出入登记制度等。
(三)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资料工作
基础资料工作是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基础资料必须正确齐全。利用现代手段,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使基础资料电子化、网络化,活化其作用。
设备的基础资料包括:
1、设备的原始档案
设备的原始档案包括:基本技术参数和设备价格;质量合格证书;使用安装说明书;验收资料;安装调试及验收记录;出厂、安装、使用的日期。
2、设备卡片及设备台帐
设备卡片将所有设备按系统或部门、场所编号。一台设备有一张设备卡片,设备卡片上登记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基本技术参数、设备价格、制造厂商、使用部门、安装场所、使用日期等。
按编号将设备卡片汇集进行统一登记,形成一本企业的设备台帐,从而反映全部设备的基本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3、设备技术登记簿
设备从一开始到报废的全过程。包括计算、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报废,均应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每台设备建立一本设备技术登记簿,它是设备的档案材料。设备技术登录簿中有:设备概况:即设备台帐上的资料;设计参数和条件、技术标准及简图;设备运行状况;备品配件;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情况;设备大中修记录(包括时间、费用、人员);卡;设备事故记录;更新改造及移装记录;报废记录。
设备技术登录应及时准确齐全,应反映该台设备的真实情况,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4、设备系统资料
XXX综合楼的物业设备都是组成系统才发挥作用的。例如中央空调系统由冷水机组、冷却泵、冷冻泵、空调末端设备、冷却塔、管道、阀门、电控设备及监控调节装置等一系列设备组成,任何一种设备或传导设施发生故障,系统都不能正常制冷。
因此,除了设备单机资料的管理之外,对系统的资料管理也必须加以重视。系统的资料包括:
竣工图。在施工时原则上应该按施工图施工,但在实际施工时往往会碰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变动,把变动的地方在施工图上随时表注或记录下来,尤其是管道及阀门安装的规格、位置、标高及走向等。如果在施工时没有把变动的地方表注或记录下来,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施工结束,把施工中变动的地方全部用图重新表示出来,这样的图纸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竣工图。竣工图应由资料室及管理设备部门保管。
系统图。竣工图是整个物业或整个层面的布置图,在竣工图上各类管线密密麻麻,纵横交错,非常复杂,不熟悉的人员一时也很难查阅清楚,系统图就是把各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也称分系统),子系统中可以用文字对系统的结构原理、运作过程及一些重要部件的具置等作比较详细的说明,表示方法灵活直观、图文并茂、使人一目了然,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系统图也是对员工培训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教材。
(四)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做到专业管理同全员管理相结合
越是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越应注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应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管理业务水平的人才。但是单纯依靠少数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来管好企业的所有设备是不可能的,还应该发动企业全体员工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共同用好管好所管辖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因此,对操作使用设备的人员要加以培训教育,要求操作使用人员懂设备的用途、结构、原理、技术性能、使用要点、维护方法、故障的排除及报告等基本知识,教育大家正确使用设备、爱护设备。最后应该做到操作人员会检修设备、维修人员会操作设备,并要求只有取得了国家考核颁布的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
设备作为企业的硬件设施是企业生产经营至关重要的工具,确保设备的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着重要从人员管理、维修管理、经济核算三方面来进行。
一、设备管理的原则、主要内容、职责和要点。
原则: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管理、使用和维护,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满足生产要求,推行谁使用、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及有偿使用的管理原则。
主要内容: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由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工程技术部作为设备管理的主要部门,配置专职设备管理员,其主要任务是对所属各单位、部门设备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配合有关单位、部门办理设备的购置、调剂、报废和处置等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职责:所属各单位、部门均为设备管理主体,设备管理工作由所属单位主管生产副经理负责,配置兼职设备管理员,严格按照公司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公司将设备管理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列入各单位正职任期责任目标考核中,与年终绩效奖励考核挂钩。
设备管理要点:首先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培训。使操作人员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四会即: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维修人员要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设备故障、做出相应维修处理及记录,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并将工作能力纳入绩效考核。目的是:提高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要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做出整改预防方案,目的在于预防和避免非自然规律发生的部件损坏和提高监督管理的技术水平。
第三要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能准确判断故障,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为生产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四要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需要修理的时间、内容和实施方案等问题,以最经济的手段达到设备管理的同一个目的,即发挥出设备的最大效能。
二、设备的维修
设备的维修按不同的维修内容和工作量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按承修对象又分为内部维修和送外维修,主要取决于单位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及设施的配置情况。我公司的设备维修工作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和管理原则、职责等管理制度,坚持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相结合,强化重点部位的维护管理,按设备状态合理确定维修时间的原则。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成新率,降低了维修费用和设备故障率,缩短了维修停机时间。实际工作中,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常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维修方式。
周期性维修:即大、中、小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它比较适用于那些开动时间相对稳定并已掌握磨损规律的设备。根据这些设备本身的磨损规律,制定切合实际的修理计划,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文规定。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不能正常运转,这种情况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因此,在制定周期维修计划时,要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操作人员个体差异、工作环境、保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
事后维修:即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只适宜于对生产影响小、有备件、修理简单、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这种维修能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因此,设备会出现连续出现故障的情况。
状态维修:即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适用于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以及大型主要设备的维修。
关键词:设备 管理 国有企业
设备是企业的有形资产,这种资产占企业资产相当大的比例,而设备的优劣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风险等方面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大型国有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有企业的设备明显存在老化、落后问题,大批量地更换设备投入资金太多,根本不可行,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设备管理方面下功夫,以最低费用优化设备的可用度,提高设备的耐久性,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以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发挥设备投入的经济效益。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1.普通设备的管理
1.1使用
(1)掌握所有设备技术状况和使用周期,合理安排好运行设备和备用设备
(2)进一步完善设备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做好最基础的各项工作,要保证原始记录的采集真实、及时、准确、详细。
(3)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增强操作使用人员的参与意识,做好日常的运行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加大业务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操作、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对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和用途了如指掌,从根本上杜绝因使用不当对设备造成的损坏。
设备的良好使用习惯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可以减少企业投入的成本。
1.2保养
(1)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工作,“以保为主、修理为辅”严格遵守设备的保养规程。
(2)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工作不容忽视,将清洁、、坚固、调整、防腐工作做到实处,使全体职工都能认识到强化基础维护保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细小问题,消除设备缺陷及隐患,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使设备少出故障甚至不出故障的必然保障。
(4)建立完整行之有效的检验制度并有完整真实的保养维修记录,要认真填写设备的运转记录和健全设备的技术档案,做到不超保、不漏保,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强化保养,对于设备多,生产任务重,没有时间进行日常保养的单位,可采用强行保养的办法,定期安排几台设备进行专门的保养。
严格认真地执行设备保养规程,就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1.3诊断
设备出现故障后不要盲目拆机进行修理,要准确做好设备故障诊断工作。这样可以内部解决的修理问题就不必外出修理,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1.4维修
(1)培养一批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利用专业维修的技术优势,做好设备二、三、级保养工作。除清洁和对各部位的检查紧固外,同时做好各部位的调整,使设备永远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2)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设备故障规律的总结,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对频发故障研究其预防措施,减少同类故障的发生,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维修成本大有益处。
(3)做好状态监测,设备有发展期的规律性故障如腐蚀、磨损性故障均有一个发展过程,可以采用状态监测,事先预测其严重程度,进行状态维修。
(4)还可以利用状态监测进行趋向管理,即对测出的数据进行外推,以便预测其可能超出允许值的时间,提前安排维修。
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维修只是为了保证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持企业的持续性生产。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意义上的维修已严重落后。随着监测手段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应用,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根据测定的结果制定修理方案,这样就杜绝了维修中出现的盲目性,对设备实行定期监测对保证机械设备技术状况良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1.5检验
设备维修后一定要进行检验和试运行,避免出现短期效应,对于出厂维修的设备更要做好竣工验收,以避免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
2.重要设备的管理
2.1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制度、设备操作者要按照相关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方能上岗操作。重要设备操作人员调动,原在岗人员必须带班七天以上,作好严格交接工作。
2.2要严格按照原说明书要求有计划安排好重要设备的保养维修和大修工作。设备的配件必须有足够的贮备。重要设备的修理费用不得挤占和挪用,必须给予资金及修理力量保证,使重要设备的完好得到保证。
3.闲置设备的管理
3.1闲置三个月以上的设备可以封存,封存之日起停止折旧。封存设备必须完好,启封时即可使用。
3.2封存设备超过一年以上的必须组织人员进行一、二级保养,定期做好、防腐、防尘、防潮等工作,对运转设备要定期启动运转,严防零部件丢失和任意拆卸,做到上盖下垫,保持封存设备完好。
3.3每年在雨季、冬季来临之前,对封存设备进行大检查,对不合乎封存保管要求的,要及时组织整改。
4.待报废设备的管理
对于符合报废标准但未正式批准报废之前的设备,应妥善保管,做到废而有物,废而不缺,不准随意拆件,保持设备的完整。
关键词:设备管理;安全性;策略
1 水电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水电站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满足公众生活和工作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水电设备管理工作、提高水电设备管理水平是确保水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水电设备管理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电设备管理意识淡薄
水电设备是水电站能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的基础,但是,从设备管理的实践来看,部分水电站设备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主动、事前管理缺失,更多地是注重事后的维修管理。水利枢纽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数量比较多,无论是施工设备、辅助设备亦或者是核心水利设备,都是确保水电站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意识的缺位,导致水电站水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整个设备管理工作十分的混乱,设备管理的质量、效率均较低,这给水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1.2 核心设备管理不科学
水电站水电核心设备是全站正常运行的主要载体,一旦水电站核心设备运行出现问题,耗费的维修成本、维修时间就会较长,这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水电站核心水电设备管理可谓是全站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核心设备主要指的是水轮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等,核心设备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评估体系,才能够促进核心设备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从管理的实践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水电站并未建立核心设备、辅助设备相分离的管理体系,而是更倾向于实施综合性管理,管理的针对性不强、不够科学,严重地影响了水电站核心设备管理的水平。
1.3 水电设备管理技术薄弱
水电设备管理与常规的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对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水电设备的完好率、水电设备的利用率以及水电设备维修的费用率等都与水电设备管理技术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现实中,水电设备管理人员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针对性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难以满足设备管理的需求,设备损害甚至于报废现象时有发生,这既增加了水电站的运营成本,也影响了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
2 提高水电设备管理能力的策略
针对水电设备管理存在的以上问题,要提高水电设备。
2.1 健全水电设备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水电站水电设备管理机制,强化设备管理意识,将设备管理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促进设备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不同的岗位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比如,核心设备维护岗位要配备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而辅助设备以及日常检修岗位配备一般的技术员工即可。水电设备管理机制的建立,要将重点放在事前预防、检修以及事中应急、控制方面,其次才是事后的处置、维修,将检修、维护的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责权分明,这对于降低水电设备事故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提高核心设备技术管理水平
核心水电设备绝对不能采取“一竿子捅到底”的管理方式,而是要提高专业化的管理水平、能力,比如,水轮发电机管理就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日常巡查、保养以及维护。设备运行检修规程是设备操作人员正确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与维护的技术性规范,有条件的水电站可以组织技术人员,针对本站设备实际,制定运行与检修规程,根据设备的特点、结构及安全要求,明确设备维修与运行人员对设备使用、维护的责任和工作内容,以确保设备使用维护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2.3 建立完善的水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针对水电站水电设备故障后无据可查、查找原因费时费力以及耽误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将每台设备的故障情况、维修情况录入相应的维修管理系统,详细记录这些设备诊断数据以及采取的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水平。比如,建立“专家会诊检修系统”,实施“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层”、“文件包作业法”等等,从而实现对水电设备的日常管理、检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化管理,将各种潜在的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加大对水电设备的事前管理和闭环控制的工作力度,对重点危险源、危险点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对水电生产枢纽的风险管理能力、水平。
3 结语
总之,设备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发展的生命线,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能力水平,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做好水电站水电设备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贾春雷.水电站机组冷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电世界,2015(03).
坚持管理思路与手段创新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科学化
“十一五”以来,中铁五局六公司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种类、数量在逐年增加,目前公司现有机械装备能够同时满足10条国铁、5条地铁项目施工生产需要。如何管理好这些设备,公司决策层提出了对设备管理创新的要求,明确了设备管理创新不应是简单地把设备管理的职责和内容加以改变,而是要在不断吸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和经验中,运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对实际管理中不适应设备管理的理念、方法、手段等进行创新。
侧重抓管理意识和思路创新。如何把人们对设备管理意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如何规划出一套明确清晰的管理思路,是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目标的先决条件。为此,公司在抓设备管理意识创新上,侧重抓了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在公司决策层的认识上,统一思想,班子成员都能够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去重视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二是在全员设备管理教育上,侧重抓了八个意识方面的培养,即,全员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人本意识、核算意识、效益意识。在抓设备管理思路创新上,侧重抓了三个方向性的工作:一是明确了设备管理的指导方针,即贯彻执行“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针;二是公司机械设备的保值增值率、机械设备装备规划等重要机械管理指标列入企业发展目标;三是机械完好率、利用率、机械事故频率等年度经济技术指标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侧重抓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在抓管理方法创新上,公司的着力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从传统的事后维修转变到事前保养,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主体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二是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对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三是从质量体系的认证到“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理念融入到设备管理全过程。在抓管理手段创新上,公司的着力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定期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三是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注重节约成本,降低维修费用;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现代化。
侧重抓设备机构设置创新。长期以来,公司能够把机械设备组织管理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历届公司班子,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生产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公司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力争通过科学设置机械设备管理组织,对施工设备合理有序地调配与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尤其在2000年企业改制以后,公司对设备管理机构作了多次较大的调整,先后成立了机械设备管理中心、机备部、大型机械养护段、机械设备物资管理中心等管理机构。2012年,公司又按照集约化管控的要求,对现有设备实行集中管理,重新改组并建立了机械设备分公司、焊轨分公司、箱梁架设分公司、无砟轨道分公司、试验检测分公司、机械设备管理部等组织机构,对公司设备管理原有的方针、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强化专业管理,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坚持完善制度与健全责任体系相结合
推动基础工作标准化
制度建设和责任体系建设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中铁五局六公司在提升设备管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体系来提升整个设备业务层面的运转效率。
重点修订完善了系统的制度体系。近两年来,公司根据集团公司集约化要求,在总结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原有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再次修订,先后出台了《中铁五局六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六公司设备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六公司车辆管理办法》《六公司机械设备管理考核办法》等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制度建设还充分兼顾施工项目现场管理需要,把项目设备管理作为重点环节列入企业管理模块,对设备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权责分配、重大风险领域、关键管控环节和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规范的标准化设计。目前,机械设备管理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重点建立细化了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设备管理工作实行公司和司属单位二级责任管理制度。一是明确责任体系。公司通过颁发《机械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建立起了条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二是确立达标目标。公司为推行机械设备的达标管理,确立了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达标考核标准,建立起了班组、项目、公司“三级”考核体系。同时,公司加大考核力度,把设备管理考核分成三类:即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设备管理先进个人、红旗设备,并依据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作为设备管理中的重点与奖励挂钩。司属各单位每月组织检查一次,公司每半年检查一次。每年度末公司进行一次评先表彰,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调整资产结构与提升装备素质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动态化
“十一五”以来,中铁五局六公司结合市场发展形势,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提升装备素质作为实现企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抓实。
注重调整资产结构,着眼改善装备素质。公司注重从多层面找准设备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结合点。一是摸清家底,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公司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对公司的机械资产结构进行了认真归类清理、分析研究,按照“科学分析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对铁路基建市场的适应性,对部分性能落后、机械费用成本高以及长期闲置的机械进行合法出让,回收资金置换新装备,对部分可以以较少投入改善性能的机械进行技术改造,逐步调整现有机械资产结构”的原则,全面实施资产结构调整,努力改善装备素质。二是重视加强设备前期管理,提高选型的科学性。机械设备选型适应性如何,将直接影响机械的远期经济效益。为提高对机械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公司遵照“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操作上简单、维修上方便、服务上及时”的原则,每次在申请购置设备前,都必须多方调查、分析,通过比较其价格、运行、维修、转移成本,对远期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预测,然后按程序上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审议,最后报局审批购置。同时,购置过程均采取招标采购,在制度和程序上规范了设备采购行为,增加了决策的透明度。
加快更新力度步伐,着眼提升企业装备实力。公司加大了对设备的更新力度,尤其加大了高铁提、运、架等关键设备的投入。比如:以高速铁路架梁设备为例,公司就先后购置了900 t搬、运、架设备各2套和450 t提梁机
2台、大型机养设备2套、D.CCPG500型有砟长轨条铺轨机组1套、500 m无砟长轨条铺轨机组1套等,提升了企业的装备实力。
坚持设备智力开发及技术开发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专业化
公司把对设备的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作为推动设备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手段。
强化“人本”管理。公司始终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突破点来抓。一是注重抓设备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的经常化,通过“了解引导、沟通开导、以情疏导”等方式,教育引导现场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向“我要管好、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同时,各单位还根据现场工作实际情况,开展“查、摆、找、改、提、升”等管理活动,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了一支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专业队伍。二是注重抓设备管理的实际操作。公司一方面通过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和师傅“传、帮、带”的方法,要求现场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另一方面,为确保现场操作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设备状况,公司又编制了《六公司装备手册》,并达到操作人员人手一册;同时,还在生产一线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升了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业务素质。
重视“技术”开发。公司在强化新设备管理的同时,把对旧设备的技术改造列入设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既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每年通过科学检测,及时将磨损严重、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维护费用高、已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坚决进行更新;并且进一步深化设备技术管理,重点通过推广新工艺,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适应性。公司原有的JQ160A型架桥机内空高度宽度不能适应现场架设2101、2201型桥梁需要,公司积极与多方探讨改造方案,有效解决了此项难题,提高了老设备新用的安全系数和使用效率。近年来,公司还通过深化技术革新,喜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1年,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的“一种门式起重机移动供电装置的集电器”及“高铁箱梁架桥机转场支架”技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被确定为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坚持预算管控与降本增效相结合
推动设备管理精益化
为充分挖掘现有机械设备潜力,提高现有机械的装备效能,公司重点抓了两项工作。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生产顺行;最高经济效益;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15-01
设备管理是以提高设备运转率为重点、以强化设备维护保养为主线、以全而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遵循“学习、调整、总结、提升”的管理思路,强化四个管理,提高设备工效,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强化“人本”管理。人是所有管理中最关键的要素,要始终把更新员工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员工中开展以“降低设备故障,就是效益”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向“我要管好、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在实现观念转变中,重点克服员工中“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以及存在的“设备不坏只管转”的拼设备思想和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标准,坚持常年不断对自己岗位上、责任区的设备隐患和缺陷等问题开展“查、摆、找”和“整、治、升”活动。抓设备管理不但要增强员工的理念,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员工过硬的操作技术和维修技术,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员工在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要通过各种专业性的培训,要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岗位操作员工以及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设备维护技能。推行各岗位先进操作法,规范操作,确保操作一致性,减少设备操作事故的发生。
强化制度管理。开展全员设备管理,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建立以点检员为核心,岗位工、维修工分工协作的设备点检管理网,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实现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的目的。完善岗检、巡检、专检“三位一体”点检责任制,组成预防事故的三道防线。细化设备经济责任制考核,明确了操作工、点检员、维修工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构筑全员设备管理体系。推行预知维修,通过总结点检信息反馈,结合评判标准,分析和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确保了计划检修编排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性。提高设备管理的整体协调性,要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执行力。而完善的管理工作是与管理的执行力有关,提高执行力就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素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当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及时整改,并制订出相应的方案,以此促使员工按要求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强化维护管理。降低设备事故率与做好设备定期和平时维修保养工作密切相关,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有利于降低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保养的好坏,从而实现设备的“零事故”。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了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三级过滤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岗位员工从无怨言,主动自觉地完成当班的各项任务.做到交文明班、标准班。实施设备动态管理。注重关键部位检查及状态监测,利用精细点检,加强设备运行趋势管理,摸索出设备的规律图线,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设备管理台账和档案等信息,以此指导设备定修。设备人员根据图线及时发现设备劣化趋势,提前制定检修措施,把被动检修改变为主动检修。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当然,在设备管理中得到应用也不例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流行趋势。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设备管理创新性的重要体现,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维修管理、使用管理与维护管理,做好设备相关信息的跟踪式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
1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分析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设备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强调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以整理出更为优质、高效的管理办法,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流程的清晰化,对设备开展动态化的管理,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化支配,进而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提高管理水平,还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可减少一些额外的支出,以保证企业健康、高效的运行[1]。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为设备生产加工、资产管理和设备运行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能为后续数据的应用与重大决策的提出奠定重要基础。此外,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实现对设备成本、维修记录、故障类型、考核等实施设计,提高设备管理质量,能大大减少设备在维修上的费用,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设备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系统能对设备具备相应的支配能力,可实现对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规范,可为企业的诸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须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注重对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2],不断提升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实现各个部门间的紧密合作是重要关键。
2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2.1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设备是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支撑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体现有目共睹。面对当前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诸多问题,制约其应用的根本因素是企业内部领导及相关人员不够重视,设备管理信息化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流于形式,并未达到深度的贯彻与执行。面对以上问题,应从根本着手,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应积极转变设备管理理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为设备管理信息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与资金支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重要目标。
2.2构建更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必备的,只有通过相配套的设备管理机制才能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所存在的不足予以约束和规范,在制度中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操作程度、操作步骤、管理要点等予以及时的补充,将管理工作及时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实现权责问题的明细化,对设备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操作专业性不过关,将设备信息弄的更为混乱,且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记录、故障类型等登记错误,为设备的保养与使用带来一定的误导。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惩处,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应建立奖惩机制,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操作不规范的人员应予以及时的惩处,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熟练者应给予奖励,能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水平,也就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3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设备管理信息化操作中,管理人员是重要的执行者与实践者,其信息化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决定着设备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筛选设备管理人员时,必须对其开展综合素质的筛选,分别从设备管理专业性、责任性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量,由于设备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开展实践操作,应将其作为面试的主要考核内容,从中选择出合格人员,再次开展考核,通过层层考核、轮轮筛选,最终以获得优质人才。设备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设备管理能力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是衡量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及时了解设备的维修记录、历史故障和运行情况,对设备系统存在问题或设备老化的现象应进行记录与警惕,向相关领导提出更换新设备的请求,否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4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数据库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应建立具有现代化、数字化的信息化数据库,对新购入的设备应进行信息的及时补充与跟踪管理,及时做好各类设备信息的有效记录,是保证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现阶段,企业中的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多,设备信息也会不断丰富,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工作量也会逐渐增大,必须建立更为规范的信息化数据库,实现对设备的动态化管理,运用数据管理模式以体现现阶段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可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与科技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可增强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能有效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及时对设备的状态检修,开展设备的动态化管理,是当前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实现设备系统管理的动态化,增强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实现了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革新,对设备管理的力度更大。
作者:李晓伟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震.基于点检制的设备信息化系统研发[D].四川大学,2006.
关键词:石油化工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信息
企业要进行生产,首先要有设备,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企业进行生产,要有各个方面的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连续性强,自动化水平高,且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往往会导致装置停产、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等事故的发生。因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化工设备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一、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由于许多石油化工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都是设备管理的问题,所以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新装置、新设备不断增加,设备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设备的长周期、高负荷运行,也给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些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企业的需求发展,存在着许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设备的投资管理。目前主要根据生产的需求和设备价格的高低来决定投资方式,对设备投产后所需油耗、维修保养、环境污染、安全保障等运营费的高低并没有予以考虑。
设备技术管理。在预算设备修理资金时,只是按照以前的管理经验进行预算,而没有根据科学的预算方法。由于设备的折旧统一采用直线法计提,使得一部分设备虽已提满折旧,但设备仍然完好,另一部分设备虽未提满折旧,但设备技术状况老化,甚至丧失使用价值。没有按照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折旧的计提。
设备的管理范围。设备管理所涉及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各种专业技术向纵深发展,且横向综合。目前的设备管理机制仅按专业和职能进行划分,经济管理、组织人员及质量管理相对落后,造成设备管理各环节脱节。
二、石油化工设备管理采用的管理系统
随着企业设备水平的日益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备、系统和设施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精密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力求满足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这为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因更换工装和模具等造成停机损失,由此打乱了生产计划,不能按期交货、造成机会损失;设备空闲或速度下降,导致设备性能损失;因设备精度降低,生产出不合格品;设备严重磨损、腐蚀,使维修量和费用提高;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的缺陷,或因维修、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事故和公害。为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无故障、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各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和手段。
1.通过高度重视管理系统模式化设计的定位工作,信息系统从模式建立、目标确定和管理理念上达到以下功能要求:
1.1实现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信息管理体系。
1.2实现设备固定资产动态的流程化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准确掌握设备的分布和变动情况,提高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现代化程度。
1.3系统能够提供具有良好计划性的工作体系,能够使设备管理活动花费更少的时间。
1.4通过对日常设备运行、点检、故障、维护保养记录等信息的记录,分析设备运行状况,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重点、周期、易损件的使用等,对管理者相应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依据,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减少维护成本,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这在未使用该系统前是较难实现的工作。
1.5具备业务限时提醒功能(如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系统可自定义这些必要工作节点的工作任务处理时间,到达规定时间未处理的任务,将自动在系统中给予工作提醒,系统将自动发出提醒通知,并生成提醒记录。
1.6系统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实现多级化管理模式,可分为管理与控制级、执行与调度级、作业与事务处理级,使用户各自执行权限范围内的操作,避免互相干扰,权责混乱。
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下所示:
2.1设备管理数字化工作平台通过工作流程仿真,实现工作组织、工作管理的网络化进程监控。
2.2通过工作计划完成率和工作效率的分析,发现设备管理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对设备管理的业务过程进行优化和持续优化。
2.3设备管理信息平台是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而开发的,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4通过管理优化预案的实施、工作过程监控和管理、设备档案与十大标准信息库的建立,形成知识管理体系,强化基础管理、深化技术管理、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
2.5系统提供菜单驱动、工作流程驱动之外的第三种工作驱动方式:图形化工作驱动。
2.6专业的报表调整和设计工具可自由定义(设计)报表统计与数据分析对象。
2.7业务功能生成器可使系统的工作界面乃至数据库表按照企业的新要求进行调整,并支持对系统进行自行维护和系统升级工作。
化工设备管理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是化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设备管理数据处理量大,时效性要求高,为便于管理,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很好方案。
三、总结
通过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与可靠性、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优化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设备资产的运行、检查、维修等各项工作与相关资源的配置,大大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促进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优化、提高设备资产对企业高效、安全生产运行的保障能力这一核心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常国振.朱小四,万靖霞.浅谈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刘中海.邵丽.邹永强.浅谈化工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氯碱工业.
关键词:医疗;专用设备;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按现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固定资产分五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设备的比例数量也在日益加重,以我们医院为例,目前在册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近10个亿,整个集团的资产更是达到了20多亿。专用设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54.93%。医院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命的保障,而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实践、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医疗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衡量医院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样庞大的医院资产需要科学管理,合理投资。作为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合理完善医疗设备投资,提高医疗设备利润率,对提高整个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推进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意义。
1医疗专用设备存在的现状
目前医疗专用设备管理较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专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受到医院领导和各科室职工的支持和重视。但年度资产清查结果显示,专用设备管理存在的缺失也显而易见。个别大型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资产账实不符。
1.1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
目前各家医院还存在医疗大型设备盲目、重复投资现象。医疗大型设备盲目、重复投资必然引起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造成盲目、重复投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1)国家设备投资管理办法缺失。投资规划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容易引起个别大型设备存在重复投资现象。目前国家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是在1995年颁布,当时对各家医院在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取得一些进展,建立了基本设备管理框架,投资管理和技术管理有了规范,建立了医疗设备投资管理制度,其投资标准对各地医疗行业的设备配置起到指导作用,盲目投资设备的现象有所缓解,设备分布得到改善[1]。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对提高疾病诊断率、治愈率及增强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顺应发展等需要,各家医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专业设备不断引入。但是大型医疗专业设备投资高,回收时间跨度长,不合理投资引起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引起诱导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效益和健康发展。
(2)投资医疗设备可行性调查论证不全面,效益评估相脱节,使医疗设备盲目或重复配置。对设备投资的审批有时把关不严,可行性论证核实也形同虚设,往往有走过场现象,申报审批过于简单,致使盲目、重复投资的情况发生。专业设备利用率较低。跟风购入的一些专业设备不符合当地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技术水平,导致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下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的设备,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益;长期闲置或使用率低下,等资产年限到了只能报废,致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的由于对设备投资可行性分析不大重视,造成设备购置可行性分析不全面;有的由于个人利益驱动,常常在没有经过科学可行性论证,效益评估情况下便盲目引入,造成重复投资;有些对飞速发展科学前景合理估计不到位,虽然调查分析还较详细,但受地区局限性客观因素影响,使设备投资不久后,就落后或者被其他先进设备取代,尤其是电子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
1.2资产账实不符
医疗专用设备管理是一项不容易做好的复杂琐碎工作,从每年的资产清查看,易产生资产账实不符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设备所在科室变动导致账实不符。因设备调拨制度不够完善,手续较烦琐,加之设备科室变化,如科室合并或拆分,有些科室工作较忙,对医疗设备调拨移交手续不大了解和重视,有了问题科室之间互相推诿,引起资产账实不符。(2)设备借用手续管理松散引起账实不符。随着医疗集团发展,由于医疗上的需要,院区之间设备借用增加,设备借用手续不落实,借用手续执行随意,往往使一些小型、方便移动的设备很难管理。(3)设备维修登记被忽视,引起账实不符。设备维修登记管理比较轻视,科室设备管理员或经手人变动,设备维修登记没有跟进容易引起账实不符。(4)设备报废不实引起账实不符。有些专业设备报废过于随意,个别资产保管员思想上不够重视,觉得我们又没拿回家就没事,有些仪器设备稍有毛病还没达到报废标准动不动就报废或利用率不高放着碍事,达到一定年限后说报就报废了,甚至有的设备报废没有走正规程序,缺乏约束机制,引起医疗设备报废不实,国有资产流失,引起资产账实不符。
2医疗设备管理缺陷对策探讨
(1)尽快出台符合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设备投资管理办法,对医疗行业的设备配置起到指引作用,控制盲目、重复投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委员审批应当严格把关,如对投资设备申报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对设备作购入前的可行性分析,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接受程度及自身条件包括资金、技术、人员等情况做全面的了解,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的情况、论证不到位的投资应当核实了解,减少盲目或重复投资造成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等情况。
(2)严格执行医疗专用设备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联合科室健全完善医疗专用设备调拨管理制度、借用管理制度、维修登记管理制度、报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规范各个细节,对任何一个漏洞都不放过,还要做到明确、方便执行。如成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组,成员包括分管责任院长、财务科长、仓库保管员、物资会计及各科室的兼职资产保管员组成,先由责任组管理者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及制度的落实和检查监督,明确责任,制度到人,再由仓库保管员和会计主导进行至少每年一次的实物盘点,不定期对专业设备进行抽查,科室兼职保管员负责5万以上大中型仪器设备的领用、使用记录、维修记录、转移报损等保管登记备查登记簿,详细记录固定资产从领用、维修、报废的生命周期,即保管了资产也对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了跟踪。各科室要及时对转移、借调、维修、报废办理移交手续以便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加强重点培训,全院普及,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对医院固定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核算和管理,需得到医院全体员工的支持,开展多形式的培训,全员重视提高员工保护国家财产意识。界定与落实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责任意识,起到相互监督,层层控制的作用[2]。综上所述,医疗专用设备在医院发展医疗事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医疗专业设备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社会民众健康的基础保障,也是目前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搞好医疗专用设备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益,是每个医院面临的头等大事,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健康发展[3],还要靠大家不断探索和努力。
作者:傅海蓉 郑静 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
参考文献:
[1]梁擎宇,仇玉兰.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J].山西医学杂志,2014(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