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控技术教学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第1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MOOC;教学改革;机床数控技术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功能的不断提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功能的“互联网+”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变革和发展,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不足。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2011-2020年)规划》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发展提出了整体的部署和明确的要求,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改革要求。[1]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教育模式,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又称为“慕课”,是基于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在线课程模式,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实现方式多样化、学习主动性强等特点,学习者可以基于自身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能够有效提升教与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本文以《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对MOOC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2]

一、“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特征

“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其并非简单的叠加。《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通过将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入融合和演变,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促进了社会生产能力水平和创造力水平的发展,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和社会发展形态。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可以面向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群提供开放式的优质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行为和学习效率,并有效推动了传统“课堂教育”方式向现代“智慧教育”的转变。“互联网+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它以受教育者为主体,通过多种网络交互方式实现学生、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通信。[3]“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简单应用,而是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变革,其主要的特征如下:第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中存在着诸多不同教育层面的跨界交互,并在跨界交互过程中得到了新的教育形态。该模式将教学、课程、考试、管理、考核、就业等教育元素通过互联网有效整合连接为一体,实现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升级。例如微课、MOOC、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4]、云端大学、翻转课堂等线上课程教学方式就是“互联网+课程”的典型代表。[5]第二,“互联网+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并使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变革和进步。互联网可以将网络视频、虚拟现实、智能移动通讯、在线语音、云搜索、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创新教育新模式,通过集成丰富的网络资源,构建不同类型的创新性教育众创空间和学习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决定了“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解决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性问题,使教育资源可以走出学校,实现共享。第三,“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不同教育主体间的关系优化和结构重组,使学习者在充分掌握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条件下,具有独立的受教育选择权和教学质量监督权,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机构三者之间的作用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互联网+教育”模式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共享平台,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位置和时间局限性,为实现随时随地与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MOOC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意义

基于MOOC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是“互联网+”背景下实现教育共享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MOOC的概念是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于2008年提出的。[6]斯坦福大学于2011年将《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免费共享于网络,多达16万名学习者对此课程进行了网络学习,这标志着MOOC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7]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于2013年5月加入了在线教育平台edX,这标志着MOOC教学模式正式被引进中国。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宣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诸多国内高校共同建立中国的MOOC在线教育平台。[8]2014年5月,由教育部创建的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育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免费优质的知名高校MOOC教育资源。教育部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推动了开放在线课程的进一步认定和推广。随着MOOC发展浪潮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推进,中国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机遇。MOOC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大规模性、微课程性以及分层教学,学习者可以基于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学习任务,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但是,MOOC是无法取代正常教学环节的,其与传统教学模式并非相互矛盾的,而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以传统教学环节为主,MOOC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具有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MOOC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MOOC教学质量高,教学资源多样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通过MOOC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的讲授者往往是学校的教学名师,课程制作精良,教学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并有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接受跨文化、跨国界的课程教学,有效减少了外界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习视野。2.MOOC学习成本低,无须缴纳教学费用MOOC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在线教学,其注重的是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课程结束后并不提供任何学分和学位,也不需要交纳任何的学习费用,因此极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受教育成本,有利于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真正实现“有教无类”。3.MOOC促进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水平素养由于MOOC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受在线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影响力得到了充分扩大,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和班级。因此,要求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能力,并掌握新的在线课程教学技巧。4.MOOC推动和深化了在线教育创新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在线教育而言,MOOC强化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创造性地开展更深入高效的在线教育策略,克服传统在线教育存在单向传输性和课程多线性,缺乏教学交互性等缺点,对推进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MOOC环境下《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建设

随着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数控技术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教材选用陈蔚芳教授与王宏涛教授主编的《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第三版)》,具有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9]该课程主要包括数控技术概论、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方法、计算机数控装置、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原理、数控机床的检测装置、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与装置、分布式数控技术(DNC)、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几个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程序编程方法、数控插补原理以及数控机床伺服驱动系统。如图2所示为《机床数控技术》的MOOC课程建设思路,具体描述如下:制作、搜集并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包括课件、视频、音频、图片、动画以及相关的拓展知识网站链接等,以不同章节的知识单元为主体,进行知识点的碎片化处理,并根据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地整合化处理,然后将课程资源于MOOC在线平台中,使学生能通过网络移动终端进行自主选择和学习课程资料。以“数控机床的运动控制原理”章节的难点“数字积分法(DDA法)圆弧插补”为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插补的原理以及课本插补例题的讲解往往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被压缩,无法深入了解数字插补本质原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MOOC在线平台,共享相关课程资料。对于难点部分,学生可以结合课件、视频、动画进行反复的学习,并结合MOOC在线插补仿真软件,进行任意圆弧的插补过程的推导和验算,真正了解DDA插补运算的本质。学生完成在线课程学习以后,可以通过MOOC在线考核模块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的独立测试,及时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和问题。试题由题库自动随机生成(包括数控概念选择填空题、主观数控编程、插补过程分析、数控机床核心部件设计等),并设有考试时间限制,保证考试内容与结果的合理性与代表性。考试结束后,MOOC在线评估模块会根据考试的结果输出学习效果报告,教师根据效果报告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线课程的优缺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充。MOOC在线教学平台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模块,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与非实时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在线答疑、群体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解决自己在学习和测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更全面、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总结推送到交流讨论模块中,提供给教师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参考。MOOC在线教学平台的顺利推广需要政府、学校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推出合理的MOOC建设激励机制,并配备制作课程资源与维护平台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专业软件。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践),应建立实训中心基地和实践平台,保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讨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MOOC教学模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意义,并以《机床数控技术》课程为例,讨论了MOOC开放在线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基本方法。MOOC适应了当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促进传统教育的创造性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郑勤华,林世员.“互联网+”时代中国开放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15-20.

[2]马红亮,袁莉,白雪梅,等.基于MOOC的中外合作混合教学实践创新[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68-75.

[3]赵君,秦懿玟.浅谈“互联网+教育”下的成人自主学习模式———以《古代汉语》课程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18-20.

[4]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5]郝建新,郭晓静.互联网+背景下SPOC模式电类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09-213.

[6]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7]蒋汶蓓,李尉宁,黄景文.慕课对高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10.

[8]黄健.MOOC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8):3-5.

第2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ty;core curriculum;Take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Task driv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75-02

1 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既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职业特点;现在所学知识绝大部分主要为学校学科教学所需,而非为社会职业所需。这样的教育现状最终结果就是或者毕业生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或者企业对我们学生的实操水平不很满意。要改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开发出适应企业的要求、适应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差;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普通的讲,而是转变为提出主体任务、进行适当引导、讲授课程原理、提供实物示范、评估教学结果,学生的学习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的进行任务相关信息查询、制定任务计划、完成任务。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教学阶段的主体地位,整个学习阶段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数控技术专业是我院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之一。《工程图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与测绘》、《AUTOCAD图纸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维护与拆装》、《数控加工工艺编制》等课程为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图识读与绘制》这门课程已作为首批建设学课于2010年完成其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并被定为首批编写示范校建设校内讲义之一,已于2010年9月开始使用。为了更好建设其它核心课程,有必要对已开始建设的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及不断完善,带动其它核心课程的建设。

通过相关课题研究,构建“情境”氛围,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教育教学过程和内容无限延伸。

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这是课程教学效果的保证,学习态度决定一切,而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

①充分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整个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中,重点以“企业评价”方式进行考核,激励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新措施的引入以及“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核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采用任务形式组织教学,每个任务组成员间的紧密配合和充分研讨、交流并共同学习是保证任务成功的关键,同时也达到了学习过程中暂时落后的同学能够有随时、方便的学习和交流,间接地使得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②使教学环境和未来的工作环境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的情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转移到实训中心中进行。随着学生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越来越广,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专业知识的探知欲使得学习内容也得以无限扩展。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他们的知识框架和学习能力。

2 面临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必须值得关注:

①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队伍的建设,是本教学模式的关键。它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实际项目设计、研发经验和能力,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并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能够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由于项目实践而引发的众多实际现场问题更是对老师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严峻考验。

②课程开发是重中之重:本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重构。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思想,打破目前高职课程体系中理论系统性,突出以应用、实践为主的以职业能力为单位划分的课程模块化结构体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应该积极组织开发以“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核心”为主要思想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一门课程或课程模块的教材建设。

③“以学生为主体”是中心:由于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其基本功、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差是本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之一。由此,更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中心”,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正确性、学习兴趣的浓厚性、学习能力的成长性等,不是简单灌输、传授,而是积极帮助、鼓励。

第3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丰田教学模式;技能培养;师资队伍

丰田教学模式简介

丰田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强化技能训练,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理论以实践需要为导向,安排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时间比是1∶1。技能课以学生训练为主,分为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巡回指导、总结概括,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丰田模式实训教学的基本特点是:(1)实训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技能训练、技能提高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并按此三阶段设计实训课题。(2)实训计划严密、细致,计划到每一天、每一小时。(3)实训教学贯彻一专多能,培养出技术全面、适应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例如机械维修专业的学生除学习钳工、检验技能外,还要学习电气、油压、气压、钣金等技能。(4)训练标准、规范,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基本动作进行分解,按分解步骤进行指导、示范。(5)坚持文明教学,整个过程始终贯彻“4S”制度(整理、整顿、清洁、清扫);(6)坚持安全教学,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按丰田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技术水平高,而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生产习惯。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完善丰田教学模式

我校数控专业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引入了丰田技能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即贯彻丰田模式教学理念,以核心技能开发为重点,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以技能为核心,整合现有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整合课程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同时主动面向市场需求,加大改革力度,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提出“以数控编程为主线,以数控车、铣为龙头”,整合各类相关课程。例如,《机械制图》侧重识图和CAD制图及上机实践,删除大量有关机械原理的论述和计算的内容,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几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

树立技能优先意识,改革文化课程按照服务性、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原则进行挑选和提炼,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重视心理教育、生涯教育、创业教育、就业与面试指导教育等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融入《语文》、《外语》、《政治》等相关课程中。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提倡开发校本课程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实用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例如,我校自编了将“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结合在一起的《数控车实训课题图》、《车工操作课题图和分解加工图册》等教材。我们自编的教材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内容实用,阐述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教师和学生反映非常好。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建立了一套自动组卷的计算机题库系统,例如,《数控车应知题库》、《钳工应知题库》等。该题库系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扩大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以实践为根本,加强实习教学,同时开设大量选修课

加强实习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有机结合数控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根据丰田教学模式,安排学生每隔两周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两周一循环,交替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两周理论与两周实践能够紧密结合。在实训室进行的模块教学中,以实训为主,但也结合应知进行现场教学,使应知与应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良好循环。

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条件大量开设选修课在加强实训教学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认识到教育有别于培训。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管理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类选修课程模块。例如,开设《电工电子技术》、《电力拖动》等专业拓展性课程,扩大学生的选课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学到想学的知识,提升整体素质。

突出人格本位思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取讲解、演示、提问、讨论、操作、练习、总结等形式,并尽量结合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手段介绍一些“现场感”和“动感”较强的专业知识。坚持少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低于三分之一,在教师的教案中反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建立标准电子教案,变传统备课方式为集体备课方式。这样做减轻了教师备课中的抄写,便于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研究,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以“课题”教学为单位,整合实训教学,增强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依据丰田教学模式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整合与改进,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整个实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三段法”教学。

第一阶段——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的消耗性实习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属于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以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组织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入门的知识教育和基本功训练。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工场、工作位置、设备和产品,对学生进行实习工场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始终坚持实训之前规范与安全的教育。贯彻“4S”制度(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工件、工、卡、量具必须摆放整齐,位置固定,工作环境要保持整洁。在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按照自主开发的校本课题的要求,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单项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对于课题的关键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反复地练习,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合理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动作逐步连贯起来。考试、考核采取“单元结课模块”的方式,由学校考核鉴定小组负责,实行技能考核领导小组对学生单项技能过关考核制。实习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同时通过过关考核制把好质量关。

第二阶段——以技能提高、操作训练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进行。在这个阶段,以提高操作技能为目标,专门开发了适合本阶段实习教学的产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工件综合加工的全面训练,巩固与运用基本技能,逐步提高操作技能和工艺分析能力。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使学生的实习工件内容逐步多样化、复杂化。实行对工件的轮作,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综合操作课所规定的内容。建立适合实习教学的生产定型产品,既能有效地贯彻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并形成一种自觉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完成产品工时的效益观念,树立质量观念、劳动观念,体验成就感与企业文化,实现从纯消耗性实习向赢利性实习方向的转变,节约了经费,增加了实习教学的收入。在这一阶段,我校还大力开展“以赛促学”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阶段——以独立操作综合技能训练为主的阶段该阶段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这一阶段进行以中级技术水平工件为主要内容的贴近企业的生产实习活动。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进而掌握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达到和接近中级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独立地完成生产任务。在这一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启发性教学法,引导学生编写工艺和操作加工规程,鼓励学生创新,使教学内容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校还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到校辅导学生,把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生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在毕业之前的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班组直接顶岗生产,并尽可能做到岗位、设备操作轮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加强技能教育与职业岗位的衔接,使其更接近中级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形成“招得进,学得好,能力强,用得上”的良性循环。

根据丰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丰田教学模式对实习教师要求较高,为了真正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我校数控技术人才师资培养一方面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特别注重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主要做法如下:

拓宽师源渠道,壮大师资队伍丰田教学模式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例如,采取面向企业招聘兼职教师,面向社会选拔优秀技术工人作为全职教师等方式壮大师资队伍。

走进企业,提升自身能力丰田教学模式来源于企业培训模式,为了真正贯彻好这一教学理念,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建立紧密的联系。我校采用平时分散与假期集中等形式,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园,深入到技术与管理先进的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前沿技术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中。平时根据教学计划,每两周一换,安排一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听取在企业的实习生对在校所学技能的反馈。例如,企业反映学生磨刀技能不够,而在数控教学中用的是无需重磨的先进可换机夹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例如帮助企业用CAM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开发新产品,研究工件在加工中的一些技术处理,等等。我们通过及时获得学生与企业双方的反馈信息而不断改进实训内容,使训练出来的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真正接轨,实现“无缝”上岗。教师到企业锻炼期间,学校给予保留工资待遇、报销学习费用等优惠政策,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奖励。

开发实习产品,举办各种竞赛丰田教学模式以核心技能为重点,实行“三段式”实训教学法。要求教师自行研发第二阶段所需的实习产品,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促使教师自觉地深入企业,了解前沿技术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并且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专业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同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使教师通过竞赛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敬岗奉献意识。在各级各类的历次竞赛中,我校有多名教师脱颖而出。

本着丰田教学模式理念,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丰田教学模式理念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接体验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体验工作的创造性并享受取得工作成果的乐趣。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基地平台。我校通过完善丰田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情况,本着通用性、前瞻性及持久性原则,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实训专业建设的投入。学校重视对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在政策、资金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和支持。例如,充分结合政策,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省示范专业建设资金、国家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关键是通过增强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我校实训基地用于更新和购置新教学设备的经费年均超过100万元,计划2008年专门为该实训基地新建8500m2的实验实训楼。

2.加强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1)实训设备职业化,训练项目实用化。设备设施尽量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尽可能贴近生产第一线;开发紧跟时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职业岗位,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化。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与11个相关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本地两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产教一体、分工明确的实习基地,由我校投入设备,负责管理学生生产实习和加工产品,企业负责提供专门的实习厂房、原材料、产品销售、管理等问题,以这种形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并且增加了学校的收入,为实训基地的良好循环运转提供保障。(3)实训基地运行社会化。我校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的实训场所,而且能够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场所适用性强,能够进行多工种的综合实训,对于相关专业尽可能保证通用。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增强了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为我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近几年来,我校采用丰田教学模式进行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就业渠道畅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本地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企业和宁波、嘉兴、温州等地的大型企业。2005年11月,宁波市政府与我校签订了每年1000名技术人才的合作协议,我校为宁波市各大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迄今为止,我校仅为宁波与嘉兴两市就输送了1000多名毕业生。由于学生技能突出,毕业就可直接上岗工作,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校赢得了很高的荣誉,社会效益突出,形成了就业、招生同步快速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宗斌,黄富阳.衢州中专培养数控技术紧缺性人才的经验[J].职教论坛,2005,(23).

[2]孙伟宏,朱劲松.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3]杨利明.数控专业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动因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18).

[4]韩旭.引进“丰田教学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J].辽宁高职学报,2005,(4).

[5]任国兴,黄美英.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6]王建军,姜芬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机床与液压,2005,(10).

[7]左家奇,来建良.以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第4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工学模式 数控技术 专业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大力提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高职院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并将其应用到生产一线,推进我国工业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快速发展。但专业英语教学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学校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片面的认为工学模式结合下的教育体系,强调熟练技能、加大动手实践环节,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可持续发展,往往不开设专业英语;认为高职教育专业英语是一门选修课程或是辅课程,可开可不开;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但在课时安排上不够合理,造成学生学习网难,效果不够理想,时间长了,学生失去了兴趣,直接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2.师资参差不齐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3.学生认识不足 基础英语有省应用能力考试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的要求,但专业英语没有这个要求,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个体差异大,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

4.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5.教材质量不高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新版本内容也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大部分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都过于简单,只是在各专业范围内选择了一些英文篇目分列章节,而对各专业英语的文体特点、专业英语翻译阅读技能、专业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写作等重要的内容涉及较少,缺乏各专业均需掌握的科技英文文献基本语言知识。

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探讨 1.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英语阶段的过渡,是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的方向及定位来确定专业英语的范畴,对专业英语设置提出统一的要求。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正好是学生准备就业的时间段,学生很快将踏入社会,他们在工作中会碰到一些难题,需要借助工具书或报刊杂志以及其它检索手段独立地解决,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列为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2.师资的培养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提高学生对数控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习专业英语时,学生对于他们已经接触列的一些专业知识比较有兴趣,比如在介绍数控机床、数控维修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时,如果条件允许,应要求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带学生到实习车间参观,熟悉一下要接触的东西,让学生在实践中记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将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巩固和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更能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也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应革新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少讲空洞理论。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应以实践为主.侧重技能训练,以练代讲,以讲促练。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我们应该力求课堂上所教的是“以后工作上用得着的”实用的专业英语知识。在课堂上以工作任务分析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来调动学生学习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可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每一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理论基础模块。高职教育既然有它的职业倾向性,在课堂教学中当然要突出它的工作任务模式,在此模块中主要学习的是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资料中常见的语法,比如: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定语从句的使用、六个基本时态和状语从句的运用,还有与数控机床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在此模块学习后,学生能够登录国外著名机床公司网站查阅最新数控技术信息的基本专业英语能力。

(2)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理论发展模块。此模块是在理论基础模块基础上更专业化的部分。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更为详尽一些,内容更为实用、系统一些。学生在数控机床前实践习得关于以下的专业英语词汇、句子和文章:例如,数控机床控制面板、加工中心特点与性能、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操作培训、数控机床电源控制面板、常见的故障诊断说明书、AutoCAD和Auto CAM、数控机床显示器和数控加工程序等等方面。经过此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数控设备、加工中心的操作手册、编程手册、调整手册、安装手册、维修和维护手册等实用英文资料的方法;同时具备基本的翻译数控技术方面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等能力。

(3)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实用口语模块。此模块是高职专业英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模块,很多教师认为高职毕业生走向岗位主要是在生产第一线,无需学习口语。但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专业英语口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在这个模块要加强学生以下方面的交际对话:数控机床厂中常用的交际对话、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控机床加工方面、计算机数控机床分类、数控机床操作和信息交流、数控机床维修和诊断、数控机床维护保养、AutoCAD和Auto CAM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的交际和交流。这个模块弥补了专业英语实用口语的空白,使学生的哑巴专业英语成为过去,学生能够简单的和外国专家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方面的英语交流。为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保障。

5.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6.精心选择教材和参考书

在选取专业英语教材时,建议针对高职院的特点选取比较实用的补充材料,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的复习,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兴趣。以数控技术类专业英语为例,第一次课堂教学可以选取本学院实训中心或者相关企业某设备的操作英文说明书来讲解,或者从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英文摘要入手讲解,这样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意义、学习意义得以彰显,解决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同时在编写教材时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和相关专业课教师一起去企业进行调研和探讨,了解该专业所需要涉及到的英语信息,然后进行总结和编写,这样的教材使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能更好的衔接,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程国红.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84-185.

[4]吴红兵.高等职业教育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9(9)

第5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01-02

人的一生是在“做题、做事、做人”中度过的,有成就者大多好学习、善做事、能为人。机械学科的应用人才一般是在做事中学习和为人的,较为严谨,因此,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做事。做事是一个行动过程,因此,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核心课程的学习,放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工学结合是最佳选择。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构建学习领域,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就可完成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教授知识的老师,更成为工厂中传授技艺的师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环境既要适合于理论教学、又要适合于技能实践,老师现场指导学生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是工作,工作过程是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能让基础文化偏弱的中职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特征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解构原来学科化的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来重构学习情境。学习领域课程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更要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零件工艺分析、程序编程和零件加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获得职业岗位的就业能力。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就可完成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工作任务。该课程主要特征如下:

1、注重培养学生的零件工艺分析、编程和机床操作的实践能力,强调实践性、能力性和职业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设置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3、学时安排相对灵活,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易于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每一位学生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4、教学情景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学生通过对工作过程的亲身体验,能够真正理解学科内容,懂得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养成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是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与身心修养共同作用的过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数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中尤具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二、《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的课程学习目标与授课对象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应服务于机类工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此,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目标设计上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学习,让学生体验干数控的“苦”(主要是知识与能力的难度、要求的苛刻等)与“乐(产品加工与创新的快乐)”,体验机械人的特有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培养干机械应有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工期意识、合作意识等)和人格特质(诚实、守信、认真、执着、不怕苦、抗挫折、探究与创新等性格特征);培养机械人特有的“价值观”(通过干机械造福他人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关实用价值理念、零件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工件装夹、加工方法机床操作、策略方法的知识与技能;有关社会需求及任务识别、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知识与技能;有关人际沟通、人际互动的知识与技能;有关数控专业初、中、高级不同职业技能水平的知识与技能。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让学生抽象概括出产品加工的一般过程(即整个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对象、时空、手段、方法等),理解整个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各阶段的先后关系、因果关系、辩证关系)和一般特征(系统性、计划性、行动性、逻辑性、跳跃性、回旋性等),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吃苦耐劳、灵活性、突发性、顿悟与灵感等)。

4、本课程授课对象:中、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学生、数控培训班学生和企业。

三、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教材

1、《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师必须实现“理实一体、学科综合”的特质。一般来说,从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研究经验,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性特征,并能恰如其分的加以引导。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教师既有其出色之处,也会有其不足之处,上述特质集于一身并都表现出色的教师十分罕见。因此,实施《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应该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及其教学需要,聘请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及特长的教师或企业技术骨干组成教学指导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

2、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材是根据学院现有场地、设备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按照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思路进行编写的,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可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紧密结合的项目,即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选取来自工厂生产一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相关的操作技能,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培养的学生到了工厂以后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

四、《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体现完整行动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要坚持科学与人文,学习、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原则,做中学的原则,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反思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群体激励原则和资源整合原则。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在进程上应该坚持“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其教学形式也应体现完整行动模式的六个方面,即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任务拓展。

1、任务描述:介绍任务的环境、用途、要求与目的。

2、任务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技能点和知识点。

3、相关知识:完成任务需要的一些背景知识,为实施任务做理论和技能知识铺垫;以及一些任务不可能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4、任务实施:介绍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并要求叙述完成任务的详细操作步骤(前面任务中涉及与讲过的操作步骤可简单叙述),对每一操作,一定要有该操作对应效果的描述或具体工艺效果、原理的叙述说明;对于程序设计,这里是代码的具体实现,对于一些重点的语句或代码模块,还要有适当的注释说明。

5、任务检查与评价:通过应用工量具检查任务结果,讲述完成任务的重要思想、方法、知识点、技能点、不便于在操作步骤中描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完成任务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使学生加深此类相关技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任务拓展:主要介绍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或者任务难度相比前一任务较大的内容,是为了弥补项目实施步骤中没有介绍的,或者不方便介绍的内容,使学生根据所学技能知识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也可以理解为排除的一个故障,还可以理解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 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培养学生主要职业能力有:

五、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的职业教育贯彻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仅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理论指导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革,坚持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需要为根本依据,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仅上课教师自己说了算,还必须让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评价重在过程,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期末按企业标准产品进行零件加工测试,请企业技术人员评价,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评价等几部分,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操零件加工考核占30%,专业理论知识占40%,得出学生最终的总成绩,这样,平时教学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待学习与工作的态度。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实用性,尽可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作为专业教师还应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到企业跟班实习,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同时,将企业的工作形式与发展趋势,渗入到学校课堂当中,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与企业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们的班主任还要时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样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我们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六、结束语

以‘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开展《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为上好机械专业的相关课程带来了诸多的好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我校也已经被广为接受,但具体实施起来在一些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比如项目化的课程在真实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水平、教学方法和对企业生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我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为培养企业适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群;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谢昊飞(1978-),男,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蔡龙腾(1990-),男,湖北孝昌人,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01019)、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项目“自动化类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97-02

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过程控制、航天航空、交通运输、流程自动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本科专业课程。但是由于本课程融合了单片机知识、自动化控制理论、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原理,涉及面十分广,给传统的理论课程体系、实验系统和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大挑战。为此,90年代中期以来,各高等院校纷纷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改进措施以增加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内容大致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课程理论体系结构、实验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课程理论体系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选择主流的微型计算机为工具,以完成的应用案例为主导线展开课程内容,与传统的连续控制系统的对比教学提高效果。[1,2]基于计算机控制中若干基本概念,介绍了由连续控制器到离散控制器的设计方法。[4]实验体系结构是众多教师着重考虑的环节,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减少了验证性的实验,增大了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5]教学方法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典型案例教学。

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很大程度解决了一部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但是仍然有一些难题还需要解决。首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与“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以及“信号处理”等相关的课程未有统一考虑。其次,实验教学中,仍然是原理性验证,遇上实际的工业现场系统时,学生同样存在束手无策的现象。最后,学生缺少主动查阅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让上述的因素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群建设

考虑到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学生在自动化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控制技术”五门课程构建一个计算机控制技术类课程群,整体考虑课程衔接、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合理配置以及课程群内容的优化,从而让学生从大二年级到大四完成一个有机系统的学习过程。

在建设课程群主要讨论各个课程理论内容、实验内容、课时的分配以及课程间的衔接。将“微机原理”课程放于大二的第二学期,它是整个后续课程的基础。它主要给理解基于IBM 8086系列计算机的经典结构以及外部接口的设计。同时将一部分关于A/D、D/A内容删除,划分到“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则主要展示基于MCS-51单片机的原理和接口设计部分。接口包括键盘、数码管、LCD灯、功率接口、通信接口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则着重于数字控制器的设计过程、状态空间的设计、过程通道设计以及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控制技术最近发展的热点技术,前者着重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学习和接口驱动的设计,而后者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因此侧重于大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介绍。

为了保持实验课程的一致性,实验内容是具有严格的衔接性的,除“微机原理”外,其他课程的实验系统开发平台均是基于统一的芯片。因此当整个课程群实验完成时,学生将学会从简单接口设计到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然后到一个多回路的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此外,设立专门课程群的管理机制,规范各个课程理论和实验系统、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内容,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三、真实工业环境的实验系统建设

针对传统的实验系统缺乏真实工业环境的特点,构建实际的工厂控制环境,让学生体会实际的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从而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各个知识环节是必要的。

因此在保留传统实验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为目标组织实训,让每位同学担任工程师、管理人员、材料采购人员、生产人员或其他角色,并在其间发挥作用,要能和团体内的其他成员协调配合,使学生能敏锐地发现应该由他解决的问题,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为此,构建如图1所示的真实工业环境,形成计算机控制产品设计、样机试制、定型设计到电磁兼容性测试与可靠性试验的一套系统的产品实验、开发与测试环境,培养学生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化、工程化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工程测试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一,电子产品生产线包括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和测试全套流程的设备配置。能实际生产计算机控制产品与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电器的电子部分。测试包括电磁兼容测试、高低温测试等可靠性产品测试内容。系统配合机械产品生产线生产的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电器可在流程工业控制系统或供配电系统进行试用。

第二,机械产品生产线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测试全套流程的设备配置。能实际生产计算机控制产品与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电器的壳体,并配合电子产品生产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产品、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电器可在流程工业控制系统或供配电系统进行试用。

第三,以典型的流程工业生产过程为对象,体现多总线集成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特点,并可为学生设计开发的基于总线技术的计算机控制产品与智能仪器仪表提供试用条件。其中现场总线技术及无线技术方面形成基于单元设备、通信卡、芯片、协议栈和多总线集成等各不同层次的系统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开发与测试平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第四,构建完善的车间供配电系统,并可为学生设计开发的计算机控制产品、智能仪器仪表或智能电器产品提供试用条件。

四、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和上课学生掌握与课程相关的技术发展趋势、相关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任课教师可以从科研中更加深刻理解课程中内容,提高其课堂水平,形成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课题组的相关科研工作积极吸纳学生参与,不但他们可以掌握本领域的前言动态,还可学习如何主动分析问题,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解决现实的工程科研问题,从而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第二,科学研究可以促进课程纵深发展。科学研究较大丰富了办学的资源,可以利用科研的仪器仪表和其他研究工具,加强实验系统设计不足。目前,本课题组已利用相关资源,形成了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设计平台。同时,还可以提升整个课程的地位。通过科研,可以将研究内容整理出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融入相关课程,甚至可以编撰相关教材和专著。

自2004年来,课程组一直致力于一种“科研促教学”的教学方法,利用承担的国家和企业等相关科研项目,构建了工业以太网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等教学平台,并利用了平台进行与课程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取得十分好的效果,甚至有部分同学提出了许多十分新颖的设计。

五、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1.教学效果

通过立体化的教学,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对课程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应用有了形象的认识,对课程数字控制器、控制通道等重难点内容有了实质的提高。从近5届本科生的考试平均卷面成绩来看,从最初的63.8分提升到最近78.4分,其中85分以上提高到了42.4%。实验效果从反馈效果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十分的改善。从最初的验证性实验,已经可以完成了一些综合较强的设计实验。

2.实践效果

由于融合了科研资源和面向真实的工业环境等策略,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已经从最初的被动式接受知识,改为了主动式思考面临的实际问题,并解决现实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近5年,与课程相关的学生科技竞赛获得奖项30余项,学生设计的许多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作品都列入实验室展览室。

总之,在结合课程群设计、真实工业环境的实验系统和科学研究的立体化的新的教学模式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取得很大的进展,对课程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也成为重庆市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刘莎.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9(121):118-119.

[2]周欣欣,宋人杰, 李红彪,等.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29-31.

[3]于海生.自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8(22):15-17.

[4]杨志军.开阔思维 抓住本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82-83.

第7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字:就业导向 数控 实训教学

本文从培养企业实际需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向导、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任务为载体,以项目驱动实训内容,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将产品加工引入到实训过程中,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训模式。实现了数控教学与数控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措施

1、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结构

专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应突出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的理念,贯彻“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使整个教学计划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要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种知识所占的比例,重点开设几门能反映该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需要的核心课程,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要着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应保持其必要的连续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少到多、由入门到提高,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重心,把着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持必要的连续性。在课程结构调整上,充分体现以专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纽带的指导思想。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实施整合课程结构,对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又有重复内容的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破除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与界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裁减重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对于数控专业而言,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始终围绕对学生利用数控机床进行有关数控加工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最终目标,通常数控加工的过程具体又要牵涉到识图、造型、加工工艺、编程等几个方面,可见,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包括机械制图、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以及造型、编程的相关软件如Pro/E、UG、Mastercam、Cimatron等,而传统机械专业的一些课程如机械基础、钳工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公差与配合等等课程的课时量可以适当减少。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学生进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的时间。

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场所

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是数控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启动点,应重点投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毕业前短短几个月的校外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来实现。一般来说,校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生产的组织以及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从职前的见习等等。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设备管理较严格,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设备,如数控机床,不可能一下子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还得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加强校内实习场所的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校内实训场所可以营造良好的技术操作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主动操作,学习掌握有关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练习。当然,校内实习场所的建立要尽量贴近实际生产,要有明确的定位,要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相关设备,改善实习条件,以便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能具备较熟练的实践技能。

3、构建“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

所谓“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生产实践的环境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数控加工每一个环节,进一步掌握、领会数控加工的基本步骤、一般处理方法、需注意的事项等等,从而形成对数控加工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其具体操作思路为:先由指导教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析,将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项小任务还可以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要说明学生应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在训练的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指导和组织者的作用。如针对某一压铸模的数控加工,我们通常可以把任务分成产品设计、模具型腔设计、浇道设计、脱模顶出机构、复位机构、数控编程、机床操作等若干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落实到不同的学生小组来完成。

近三年来,我校数控专业在进行数控课程教学的同时,利用学校的数控加工中心,承担了相当数量的数控加工任务,使整个数控课程的教学过程完全贴近生产实际,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基于就业”的实训模式是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有助于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二、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实践教学中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数控行业结构性的调整和职业教育实训力度的加大,目前实践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1、实训设备、场地不足

近年来学生数量猛增,校内生产实习的场所狭小,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生均仪器设备值不高。这样,学生实习中动手机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企业的实际上岗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学生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匮乏。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具有生产经验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部分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问题解决方案

1、校企合作,订单办学

订单式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零距离上岗,为学生的综合实习提供场所。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形式,争取企业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等方面给学校更多的支持,进行订单式办学。如汇纵模塑公司在学校投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数控纺织专业提供了三台加工中心。

2、积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职业技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这一互动过程逐步形成的。由于现存教学体系的客观原因,许多专业教师是直接从高等学校出来的,一般没有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任职经验,而本身的专业技能也可想而知。职业教育特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改变教师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应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模拟生产经营和从事生产工艺的训练,使他们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近年来,我校数控专业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进修,迄今为止,已有7名教师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以及相关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聘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既有实践经验又懂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顾问,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

四、结束语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应用为主旨”的数控实践教学体系,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同时,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迅速顶岗,基本实现“零过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第8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控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高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92-01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上多采用“2+1”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年就到企业去实习。这种将“校内和校外”分成两个独立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安排以及管理学生,但是会出现学生接触企业的时间被延后,不利于专业认知,理论实践脱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五年来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培养模式的内涵

数控技术专业的“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工学交替”是指紧密开展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在学院和企业之间反复交替、循环进行,贯穿了整个培养周期;“实境育人”是指在企业建立教学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育人,在学院学习期间,通过在校内建立仿真的车间生产环境,教师设计仿真的车间工作情景,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第一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认知实训和第一个暑假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中级技能鉴定。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数控加工工作,加深学生对数控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并锻炼为企业进行数控加工能力。

第二学年,利用学院内的数控加工仿真教训室和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第二个暑假到企业设立教学班进行贴岗实习,由企业人员进行指导或跟师傅进行数控加工。并通过国家数控车操作工或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进行高级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和现场数控设备操作的能力。

第三学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各项数控加工工作、技术报告等或对应岗位的相关工作,达到岗位的要求。

总共完成了六个实践环节(一年级,认知实训和认知实习。二年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贴岗实习。第三年,顶岗实习。)

2 “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强化“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为实施新模式提供体制保障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早期、反复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认知、见习、实习、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企业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教学时间,提供合格的企业指导教师,所以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学院与瑞迪机械集团就数控专业参与开展科研,社会服务员工技能培训等。与西菱汽配有限有责任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形成了互利双蠃的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共同育人。

2.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新模式做好顶层设计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开展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调研,分析并确定数控技术主要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学院和企业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的规格,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四川成都地区,针对金属加工(航空、汽配行业)与非金属加工行业(家具行业),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产品检验、数控编程、工艺分析等工作,具备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等技能,从事产品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质量检测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3 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为新模式的实施打下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数控操作工考试大纲和职业标准与规范,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的设置。编写校企合作同时适合该校学生的教材。为提高人文素质,增加了职业素质能力实训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4 加强双师结构团队建设,为新模式实施提供关键条件

新模式的实施,需要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所以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关健条件。首先我们实施了专、兼职结合的双带头人,选拔专任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带头人,专职带头人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组织进行社会调研,制定和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教学改革方案等。兼职专业带头人主要职责是指导专业建设,参与社会调研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整合行业和社会资源等。同时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定期开教研会教研交流。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省培和国陪。建立兼职老师的评价标准。将专兼职老师的教学效果纳入教核。

2.5 建设体系化的实训基地,为新模式的实施提高物质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能够满足教学、教学、数控加工、科研、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同时在企业按照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室,强化教学的效果。

2.6 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通过将制造业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到专业文化,以培养人文修养为底蕴,以提高数控技术职业竞争力为核心,营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打造具有数控技术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院的数控专业取得了系列成果。2011年到2013年我们的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吸收当今现代化企业的技术技能并传递给学生,在带领学生参加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19名数控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国家级五项及省级九项(包括三名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大赛机械装备综合技能项目团体全国一等奖)。同时共有两位老师获得全国最佳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证书,一位教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的证书。同时获得院级多项教学成果奖。编写专业教材二本,校本教材二本。陆续成为成都瑞迪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二十几家企业的数控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数控机床;模具;钳工;体会;实习教学

现代很多职业学校都开设有模具钳工这个专业,它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且熟知模具的制造能力,并且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模具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模具的教学计划上,应该多加入一些与实验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增加学生的实践水平。

下面就模具钳工专业数控机床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安排的体会

数控机床不断发展和更新,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越来越重视实践,数控技能比赛的不断开展尤其使各院校对数控实践的教学更加重视。在数控机床加工实习教学中,分为理论讲解、编制程序和数控机床实习操作。

1.理论讲解

理论知识讲授,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代码、加工工艺和编程知识。学生已经进行过普通机床加工实习,掌握了基本的加工知识,讲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和特点时,可采取与普通机床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在讲解工作原理时,主要针对实习所用数控机床的系统,同时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多学习一些有关的数控系统知识。

2.编制程序

理论知识讲解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编制程序。编程可采用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式。手工编程,一般限制在二维平面内,大多数针对比较简单的轮廓图形,由于计算简单、程序较少且经济、及时,因此,在生产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考虑到学生实习时间短,对于较复杂的加工零件常采用自动编程,自动编程简单、迅速、可靠性高。学习自动编程软件可以从三维的角度观察加工零件的造型、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刀心轨迹图,以及快速、准确的生成程序,可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编制较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用手工编程计算复杂、程序较多,用自动编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程序的编制。

3.数控机床实践操作

加工程序编制完成后,实习指导教师进一步针对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进行讲解,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操作机床,以培养学生的实习动手能力。之后,让学生从模拟的数控机床软件中再到实际的数控机床上实习操作,让学生将自己编写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这样图纸上的设计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和优势,在实习时遇到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控加工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做既给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又可避免损坏机床;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还能够适应学校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

二、教学效果的体会

在数控机床的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一套完成的教学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以这个考核标准为基础,在每个单位或者模块完成后来充分地进行实习学习,这样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采用考核的方法,不但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把考核的部分作为最终期末考试的组成部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三、不足之处和思考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数控机床设备都有与其相同的仿真软件,还需要加大对仿真软件的投入,来配合实际的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还要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在不定的时间内,选择一些优秀的教师去企业学习,并且参加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还可以从企业聘用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来校兼职,实现学校“双师型”的教学模式。

总之,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模具钳工的数控机床技术越来越重要了,为了适应新的改革,学校应该加强对数控机床实习的管理,建设更加完整良好的数控机床实习基地,加大对数控机床实习设备的投入,不断地丰富和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并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九峰.钳工实习教学的“三能”培养[J].职业,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