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春期心理健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能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有丰富、积极而安定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能给予良好的反应。
3、有自制力,能经受挫折,战胜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
4、有稳定的兴趣和求知审美,社会交往的需要。
5、有自信心、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独身子女、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什么有什么,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习上,对其希望值很高,或许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学习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强烈差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父母现在工作都比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离异、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
2、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各种思想意识。社会上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侵蚀。不良分子不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骗、诱使,教唆少数青少年做坏事,使他们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恶习。
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的影响。
目前,少数学校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论教师的“英雄”,决定教师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师不惜采取过激措施,挤牙膏似地“挤出”学生的辉煌成绩。致使那些本来就较自卑的落后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甚感头痛和万分厌烦,对自己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强烈,美丽的校园成为他们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处事武断,对好的学生关爱倍加,对差生冷嘲热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强烈地反抗心理。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采取过激的不正当手段报复他人,“捍卫”自尊。他们表面上的好强掩盖着他们内心世界意志的脆弱。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开展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参观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览等主题活动,请公安、劳教部分的同志给学生讲有关法制的知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和防止青少年犯罪。
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
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
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
1、既严格要求,又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充分赏识,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
2、努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成一片。通过艰苦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进步的障碍。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近两年我一直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教学内容涉及了一些青春期的知识,发现这部分内容很有必要,青春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明白,一切又是那么新奇和陌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所以我对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早在五十年代,敬爱的就提出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各种媒体、书刊就没有中断地建议、呼吁此事。但是却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恐惧、早恋、未婚先孕……追源溯本都是青春期培育的落点不佳,知识零落甚至缺乏所至。青春期,是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的时期。青春期的特征表现为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而生殖系统是身体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青春期发育迅速并渐趋成熟,开始对两性问题产生兴趣,逐渐有了恋爱甚至性的要求,但这又与社会要求处于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步。如果不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健康、行为以及学习、工作能力,甚至有个别人将严重危害家庭和社会。
有很多惨痛的事例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北方晨报曾报道了一个这样的事例,人们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一个塑料袋从天而降,而更让人们惊异的是袋中居然装了一个刚生下的婴儿,原来是16岁的小女孩在家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她想都没有想便把孩子从楼上抛出,一个小生命消失了,可是又给她本身带来多少伤痛呢?
大家都知道,人类在一生不断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四岁的婴幼儿时期,这时要进行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一个是对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为什么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尴尬,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出现男性或女性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即外观上的各种特征),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
由此可见,儿童少年不仅需要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他们还有一个如何面对大众传媒及社会各种信息的问题,、繁殖、恋爱、接吻等已成为他们熟悉的字眼。所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象,对学生进行早期青春期教育很有必要。
二、青春期教育的落脚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青春期是指10至20岁的青少年。小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学家调查通查表明:男孩一般15岁左右,女孩13岁左右都已大部分进来了青春期,而人的生理变化必将又会引发心理上的变化。有专家认为,幼儿和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认识自己的性器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逐步开展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知识、性病防治以及避孕知识等教育。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加深了认识,也开始了行之有效的行动。在三年级开设的生命教育一课中,第一课就是《妈妈肚子里的我》,在课前我问孩子们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不一:有的说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有的说是爸爸的变的,当我说出答案―――孩子由爸爸的与妈妈的卵子结合,胚胎在妈妈的子宫里成长十个月,最后分娩,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可见孩子们对青春期教育非常渴望。
我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此刻的孩子知识容量和知道记忆才能均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又不会在青春期教育的同时引起生理上条件折射,更不大会引起心理拦截,可以免去不适时期而引起的诸多负面效应。
三、青春期教育的遗漏处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我欣喜的看到我们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我们的青春期教育已经走入课堂,《公共卫生教育》一书已经在五、六年级安排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我们近年又开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有了正规的生命教育教材。我国的小学教育开始了对青春期教育的关注,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遗漏问题:
1.学生缺少必要的性生理卫生知识
由于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忽视,致使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处在性无知状态,对已出现在月经初潮、遗精等生理现象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由于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就会造成紧张、恐怖的情绪。由于许多青少年对遗精、手浮、第二性征发育等性知识毫无所知,不知道这是青春期性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反而一味责备自己等。有的孩子隐约感到这些与性的问题有关,更羞于启齿,甚至引起类似犯罪的心理。
据有关凋查资料显示,有50%左右的女生和30%左右的男生对她(他)们的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感到神秘、紧张、害羞和恐惧。有50%的女生和16%的男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变化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
我的孩子今年十三岁了,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小最近怎么大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可见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第二性征变化关注了。还有一些女孩子对自己来月经、男孩子对自己遗精觉得是耻辱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很有必要。
2.学校忽视对生理卫生教材的应用
北京曾对中学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有32.8%的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处理;有56.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性,用不着教育”这一观点;5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他们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策略”。
调查还显示:21.3%的学校没有有关性教育教材,即便有教材也只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简单的一节内容,而且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并不重视,有的老师甚至忽略不讲。
四、青春期教育的关注场
1.青春期教育要改变观念
青春期教育归根结蒂要落实到态度和行为上。但是,获得知识是基础。如果没有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就不可能改变,那样的教育就没有力量,就没有说服力。
我们发现教育界许多人谈论性教育,都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很少强调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性教育。纵观近几年的学校青春期教育,我们发现部分家长和教师对性教育始终持保守的态度,头脑中还是存在着“无师自通论”、“教育诱发论”、“素质无关论”等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儿童的性教育。按照心理教育始祖--佛洛依德”泛性论”理论,性教育伴随着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性态度,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的性教育,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共同承担性教育的重担,一方面坦诚地把性的基本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们,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性,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道德。学校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家长进行如何做好孩子青春前期教育的辅导,让他们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青春期教育要适时适度
适时、适度、适当三原则是在1988年8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的。它要求学校、教师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授青春的教育知识,使青春期教育事半而功倍,卓有成效。因此,“三适”既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也是青春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如何来改革传统的性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这些将是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青春期教育要男女平等
对于青春期女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呵护,而对此期的男孩,相比之下则关心程度远不如女孩。在学校,一般都是女老师来教性知识,而女教师主要面对女生,时间长了,一种观点习惯成自然:性教育不是男人们的事儿。英国性教育论坛的西蒙布雷克说:"男孩子们觉得性教育与他们关系不大,往往都忽略了。而在家中,男孩子们也得不到足够的性知识。母亲一般都会给女儿讲讲那方面的知识,但也主要偏重于女人问题,女孩们对于男人的了解并不多。而父亲则很少能够坐下来同儿子来探讨性。对于家有少女的家庭,告诫女儿小心怀孕成了母亲的当务之急。而对于儿子,家长们放心得多,他们只是提醒儿子不能荒唐,要小心谨慎。因此,建议学校家长在对女孩进行“花季少女”教育的同时,别忽略了男孩的”阳刚之气”教育,否则就会造成男孩在青春期的迷茫,所以切勿重女轻男。
总之,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把握自己,保护自己,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我要大力呼吁青春期教育越早越好,有必要从小学抓起。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疏导策略
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保证农村适龄儿童顺利地完成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生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但农村地区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低、观念滞后,对青春期学生,特别对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引导,从而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目标
1.现实意义
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是关怀关爱女生健康成长,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索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开展健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初中女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保护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步入青春期的广大农村女生必将扮演未来育龄妇女的角色,对她们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也
是以后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2.预期目标
以学校女生为对象,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她们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解决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帮助她们正确地掌握青春期知识;引导她们加强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及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逐步形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寄宿女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学交往、青春期卫生健康认知度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观察分析法
观察并记录所在班级女生上课时的表现,与师生交往时的表现,在宿舍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与舍友相处方面的表现。对其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理能力的女生要多留心观察并及时分析归因。
3.走访调查法
走访部分女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了解家长对女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教育及采取的措施。
4.个案分析法
对调查阶段发现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跟踪记录其发展状况。
5.经验总结法
总结适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成成熟的教育资源;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甚至失败的教训作为典型案例记录在册。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谈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2.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同时担任知心姐姐的角色,为了避免有些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当面询问因紧张或其他原因说不清楚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给予安慰或解答,进行健康平等的交流。
3.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寄宿制女生对女性生理、心理知识基本处于不了解的认知程度,定期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为女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指导。
4.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双休日及寒暑假期学生与家长还是相处较多。学校应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在家长会上作心理健康的讲座、亲子对话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了解和把握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收集、分析疏导策略和整理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为她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经验,以便促进她们心理更平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轮番袭击。这个时期,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健康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下面是近年来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几点做法小结: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关键词】 性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 学校; 社会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1]。性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传授给青少年关于性器官、性发育、性举止、性生殖以及性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健康的性心理就是作出正常的性思维、正常的。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致使“留守儿童”这个新的弱势群体诞生。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2]。随着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留守儿童的性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
在当今愈来愈凸显1.1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
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大多生活在父辈老人的身边,这些老人多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老人大多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教育观念落后且保守,不具备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教育理念,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仅限于解决温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教育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所以有问卷显示,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非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的滞后趋势凸显。当前各种非主流性文化的传播,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问题。
1.2性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要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以培养
如今在广大农村,打工父母对子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外出后,头脑考虑的仅是如何赚钱供养家庭的支出,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态,特别是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个令人堪忧、而又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盲区。
1.3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责任教育
幼儿期教育要保护和善待自己的生殖器官、珍爱生命。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责任教育。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思想情感交流,缺乏性心理责任教育。在人格方面,自尊水平低,应对方式消极,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比非留守儿童差。青春期留守儿童处于突变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青春期是他们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性健康教育方面,极易受当今各种信息渠道、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影响。影视作品和畅销小说中含有的内容极易被正处于青春萌动的农村留守儿童模仿。由于家庭性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遭受害的危险大大增加。
1.4学校开展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落后于留守儿童的性态度和他们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有资料发现学生的青春健康知识、性心理、性生理知识存在许多问题、盲点和误区。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教科书上生理常识的教育,与孩子平常在快捷网络、影视中接触的过于暴露的内容是不同步的。其间就缺乏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渡过程――家庭与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青春期发育、性生理、避孕、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AIDS)及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的较少,致使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受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对的态度日益开放,导致STD/AIDS(HIV)的感染率、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上升[4],损害了身体的健康。
2家庭应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
性心理健康教育2.1家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早期性教育”对于留守儿童健康的形成有很关键的作用
家庭早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与否、开展的方式方法等因素均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3]。我们应该意识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孩子表面上不受伤害,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构建一生的健康与幸福,要让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性人格。因此,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打工父母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性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懂得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认识到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必须与文化思想、人际关系和自信心等方面的教育同步进行,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答复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性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更是指导和帮助。
2.2父母应将家庭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遵循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习惯,做到大方、客观、自然讨论性方面的话题,做到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将性教育表现得很严肃或神秘,让孩子不敢说真话。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从家庭中获得相应的性心理健康知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村留守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其父母还应该教育他们从道德层面上避免,在性价值观、性人格、性道德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创造条件同孩子一起参观计划生育图片展览,或通过影视资料直观了解性知识,并与孩子一起讨论,消除他们对异性的神秘感。对性方面要从思想上进行升华,培养出富有思维、更全面、更优秀的下一代。
3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3.1学校要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殖健康现状,应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关注他们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著名少儿卫生学专家叶恭绍教授指出:“从我国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情况来看,身高已经比过去提高了,性发育也有了提前,性卫生知识的教育自然也应该随之提前。”现在有的女孩在10岁左右就来了月经,因此提前给孩子讲性卫生知识,无论对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都会有好处。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教育工作者要突出研究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动向,对早恋的信号要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要把一般的异性正常交往和早恋区分开来,不要轻易地把早恋与思想落后、品质恶劣划等号。学校要注意发现分析留守儿童的青春健康知识、性心理、性生理等方面的问题、盲点和误区。尤其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处于懵懂好奇状态,应及时给予全面的性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减少青少年STD/AIDS(HIV)的感染率、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
3.2学校要向留守儿童提供适宜的性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可以推荐医院的生殖保健门诊)
对于中学阶段留守儿童的性教育,重点应在性道德教育方面。应教育他们学会男女之间的正确交往,使之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要自尊自爱,使中学生男女之间保持正常的交往。老师要尊重青少年的感情,加强性教育,尤其是性德育和人生理想教育。绝大多数青少年是积极要求进步向上的和通情达理的,恰当的指导、良好的教育方法必然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学校要建设一个文明的、科学的性文化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健康的,宽松的男女交往环境。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上生理常识传授,应通过正规途径对留守儿童进行青春期发育、性生理、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AIDS)及其他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学校还需积极寻找教育对策,动员社会、家庭多方因素,加强对留守儿童青春期问题的疏导和教育力度,使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理发育同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社会应该公开性心理健康教育
4.1社会应该公开性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知识、性态度、应用、性传播疾病(STD)的宣传,尤其突出预防艾滋病宣传
青春期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意识觉醒、性机能成熟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是模糊的,所以社会应该让留守儿童了解性传播疾病的途径及其危害性。还要利用图片,画廊等条件,利用媒体宣传性心理健康与卫生知识,使他们学会防卫亲身、调节亲身、发展和妥善亲身,更好地避免在成长发育期间引起性心理疾病和性心理掩盖。在学校和社会要开展男女留守儿童共同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正常的交往机会,使他们可以逐步认识到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是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破除那种男女交往必然发展到性的错误观念,使得男女交往从一开始就避免出现性敏感等异常心理。
4.2性文化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伦理是社会道德中最敏感的一个领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性文化、性道德的高低,是衡量这个民族、国家道德与文明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性心理健康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对性抱有正确的态度和情感,能够自觉调解和克服不良情绪,正确看待性生理心理现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恋爱婚姻和毕生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5]。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留守儿童的性道德,避免性犯罪,维持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栗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09-10.
[2]辜胜祖,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新农村,2011, 16.
[3]陈昌霞,张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与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04):45.
【关键词】疏离感;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
疏离感(Alienation)是指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的关系而疏远,使个体意识到自己和对象之间产生了距离感、不和谐感以及不能熟识等,从而产生了不可控制感、无能为力感、压迫拘束感、孤独感、空虚感等消极的情感[1]。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疏离感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是导致学生辍学和成绩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对青春期女性疏离感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717例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疏离感,就其中30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者作青春期女性疏离感相关因素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本市3家重点,普通及职业中学青少年女性学生757例。学生年龄12~18岁,平均年龄14.5岁。其中随机选取30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且月经期疏离感得分有差异者作为一阶因素分析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疏离感测评方法 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于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分别测评,筛出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测评疏离感总分及3个维度的分别得分。
1.2.2 痛经测评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逐项询问,内容包括年龄,月经初潮时间,共同生活对象,接受月经期保健知识的程度,同时由研究对象进行痛经程度自评。痛经分度诊断标准:指月经期疼痛,常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根据疼痛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情况而综合判断痛经的程度: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或学习)很少受影响,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或学习)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 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或学习)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问卷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统一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青春期女性月经期与疏离感的关系 757例中筛出无效问卷40例,717例青春期女性学生疏离感有效问卷中: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 392例,发生率为54.7%左右 。在被调查的女性中,有652例无或轻度痛经,65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其中无或轻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04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47例,其月经期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分别为 ,46.6%( 304652 ), 72.3 %( 4765 )。
2.2 青春期女性月经期与疏离感9个维度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月经期对疏离感的变化规律,本次研究还将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9个维度如压迫拘束感等的平均得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压迫拘束感在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差异非常显著(p
3 讨论
疏离感(Alienation)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从个体与不同的疏离感对象之间的角度出发, 疏离感可划分出疏离感的3个因素: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其中,社会疏离感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拘束感和不可控制感;人际疏离感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环境疏离感包括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共9个维度[1]。本研究发现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 392例,发生率为54.7%左右 。在被调查的女性中,有652例无或轻度痛经,65例中重度痛经,其中无或轻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304例,中重度痛经者月经期与非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人数47例,其月经期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分别为46.6%( 304652 ),72.3 %( 4765 )。中重度痛经者在月经期其疏离感出现差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或轻度痛经者。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在月经期的疏离感的一阶因素压迫拘束感、无意义感、社会孤立感与孤独感较非月经期差异有显著性,其他一阶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在21世纪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青春期女性更不容忽视疏离感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生活适应能力,进而危及心理健康。对于高疏离感的青春期女性,应该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及医疗保健部门五方面全方位共同关注,采取有效策略,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 1、个体方面 (1)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能正确地认识月经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能科学掌握月经期卫生保健常识,存在痛经症状的青春期女性应学会控制调节身体状态,自我解除月经期紧张情绪及心理负担。同时能正确地认识疏离感,学会分析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及危害,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既不盲目追高,也不贬抑自己。当月经期出现痛经或经期紊乱等表现时,学会向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寻求帮助并进行积极沟通,必要时接受医疗机构诊治。青春期女性应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善于排除月经期正常生理现象带来的困扰。在遇到不良人际关系和心理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学会降低疏离感并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增加心理承受力,引领自己朝着充满信心、充满阳光和朝气的方向发展,不断重塑自我、超越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学会在轻松快乐中交往。由于女性在青春期存在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3],故虚心学习他人交往的成功经验和身边的典型,学会自我激励及增强交往的自信心,对于解决因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所造成的青春期心理活动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2、学校方面 (1)注重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能做到智力教育和心理教育并重,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等,既能提高学科教学成绩,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带来的高疏离感心理。 (2)营造良好的班风,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让高疏离感的青春期女性学生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以及集体的力量,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增加归属感和自信心,减少疏离感的发生。(3)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青春期女性喜闻乐见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集体、融于集体,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交往能力,降低疏离感。(4)开发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研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有利于针对性地预防学生疏离感的产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5)开展青春期女性心理咨询。完善对心理问题监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向。也可进行形式多样的个别心理咨询,如信函、电话、网络咨询等,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疏导干预,及时矫正青春期女性不良心态和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共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6)我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讨学生疏离感心理产生的根源、研究相应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实践,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女性心理辅导活动。 3、家庭方面 (1)共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和谐、欢乐,亲子关系亲密、融洽,有利于降低疏离感,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家长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定目标,让孩子的发展立足在最近发展区,实现孩子发展的最佳状态。(2)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发现月经期痛经或经期紊乱等异常现象,帮孩子排忧解难。有必要及时和学校老师及医疗保健机构取得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月经期困扰。 4、社会方面 共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管理体系,倡导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青春期女性的心理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频共振,共建和谐社会。5、医疗保健机构方面 完善青少年心理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对于妇科常见的原发性痛经,青春期功血等疾病应予以合理用药,同时医疗保健机构也同样承担了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 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91-192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决策
一、当前中职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青春期的逆反思想严重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大部分年纪都比较偏小,处于心理波动较大的青春期,也是自我统一性建立和认识完善的重要阶段。由于心智和生理都还尚未达到完全成熟,导致中职学生往往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狭窄,缺乏全面的思考,对老师和骄人的教导视而不见,容易产生很严重的逆反思想。一方面,由于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较多的尊重和关注,渴望在生活中突出地表现自我,对于尊重和关注有错误的认识,当他们被冷漠的时候,便往往会用一些不寻常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关注,比如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和抽烟酗酒等一些不良的逆反现象,这想象的出现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这阶段的有了较为明显的恋望和性意识,对性充满了好奇和冲动,容易出现早恋的现象。
2、对学习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习的动力
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学生由于刚从忙碌和紧张的高中学生生活走出来,进校后的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迷茫,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对学习认识不到位,再加上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于自己的学习逐渐松懈下来,对待学习态度也变为消极,缺乏学习的动力,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此外,生活中的给中形形的诱惑例如网络和电玩游戏等,也让中职学生从学习的中心上面偏离出来。对学习认识不到位,缺乏动力是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3、对学习和生活缺乏自信和理想
由于高职学生学习底子较为薄弱,高中或初中时可能处于学习较差的那一部分学生,再加上他们有着“进职校没有前途和出息”这一错误观点,这一悲观心理使得他们不仅没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使他们对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在生活上也是一样,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绝望,没有自己的理想,认为自己是是个没有希望的人,也逐渐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惰性。
如何让中职学校从新找回学习上的信心,是目前中职学校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决策
1、强化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教育
由于中职学生都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情绪波动较大,使得他们产生较为严重的叛逆思想,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和早恋等一些不良的现象,所以强化中职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教育十分重要,也是目前中职学校应该主注意强调的内容,学校应该采取正确和科学的措施去
消除中职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障碍,所得学生能够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一方面,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调学生要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多学习上的关注,让学习好优秀的获得更多的褒奖,例如可以多设立些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奖项,正确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形成学习上的良性竞争,逐渐减弱他们青春期的叛逆思想。另一方,要针对青春期早恋这一现象进行正确的处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教育他们男女同学之间应该以正常的关系交往,学校还应开设一些生理知识课程或讲座,让学生正确地去看待青春期生理方面的问题。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校来说,老师就好比学生的父母一样,如何去真正的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说变得十分重要,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好朋友的关系,以一视同仁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一颗宽容、耐心和慈爱之心,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并以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建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达到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能够及时的为学生解除心理疑惑的目的。
3、为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和自信心
对于现今教育体制下的中职学生来讲,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缺乏自信是导致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迷茫,自信心的缺乏,导致他们可能会有自暴自弃的情结。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中职学生树立好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些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知道和明白以后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和个人价值,解除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还要不断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从心理上去战胜自我,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更加努力和投入地去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技能人才。
三、结语
对于我国目前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处于一个可塑性非常高但也容易走向歧途的特殊时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较为常见,如何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家长和学校应该注意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更具孩子具体存在的问题出发,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爱冰职校生实现就业重在转变就业观念[J] 职业时空 2010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本为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构建和如何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对青少年心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方法和整合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心理素质
一、前言
在当前社会变革加剧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面临的事物比以前更多,所进行的选择也更加的多元化,因此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家长和有关专家关注的重点。我们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研究了青少年在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二、目前青少年所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整合研究的主体就是当下青少年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经过一定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青少年处于心理稚嫩的时期,其中容易被外界的一些事情影响,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考试和人际交往方面。比如学习过程中对学业的一些焦虑情绪,面对父母的期盼的一些不安等。在青春期也容易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患得患失,从而给心理成长中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们通过对这些压力源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压力应对模式。
2.学习方面的适应性问题
青少年处在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在成长中接触到的新的学习内容造成了青少年的一些学习适应问题。在班级生活中,学习成绩会导致同学间的一些竞争,有时竞争压力过大,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压力,出现不能够适应学习的情况。学习适应性问题也包括考试中的心理问题等。
3.人际交往关系问题
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人际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青少年的问题之一。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青少年往往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从而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来源于同性之间的竞争,有的则为异性之间的交往而困惑。还有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需要改善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些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情绪情感问题
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不管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处在一个不是太成熟容易冲动的时期。所谓血气方刚,就是指青少年时期的冲动。由于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容易对外界的影响十分敏感,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问题。比如一些青少年存在恐惧的情绪,对学习考试的恐惧,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等,这些都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
5.恋爱心理问题
青少年处在对爱情懵懂的状态,有时候处于对异性的好奇往往导致早恋的现象出现。青春期对爱情的向往,对性的渴望往往导致青少年的一些恋爱方面的心理问题。青少年一般在恋爱方面的自制力不足,过激的心理状态或过于自卑的心理都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对待恋爱压力的问题应该有意识的进行调节,形成系统的策略。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整合办法
青春期的学生处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阶段,因此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针对青少年的心理,我们应该注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青少年不同的心理,进行一定的干预。使他么在成长中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现实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状态,要引导他们去包容、悦纳自己,接受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结 语】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对他们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以成熟的心态度过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青春期教育 班主任 教育技能 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班主任在中学生青春期教育中的角色
青春期,又称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青春期一般包括三个时期:即青春期初期(10周岁~11周岁),一般比较幼稚,独立性差,男女之间没有界限。青春期前期或青春期危险期(11周岁~15周岁),青少年性意识开始萌芽,对异性感到爱慕,产生眷恋和向往。这种朦胧的性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明显增强。他们对“性”有许多疑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引起对性的注意和好感。这个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肤浅的思想认识和半成熟的行为互相交织,形成了充满矛盾和复杂多变的心理世界。青春期中、晚期(15周岁~20周岁),青少年的性意识处于相对稳定的成熟期。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正向成熟阶段过渡,不仅在生理上趋向成熟,而且在心理上对友谊的追求和情感的需要也十分迫切和强烈,并产生了解异性、追求异性的欲望和要求,还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理想。
中学阶段是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其可塑性大,班主任比一般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也大,班主任不仅仅影响某个、或几个学生成长,而且对整个班集体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进行青春期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作。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开展青春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重任。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都要进行管理和指导。班主任较一般教师与学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对学生思想脉搏的把握上存有优势,所以他们无疑就成为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搞好青春期教育工作,能促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康发育和成长,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2 青春期教育的原则
2.1 适时、适度、适当原则
适时,就是使青春期教育不失时机,因为过早学生不理解,反而可能成为不良行为的诱发因素,过晚,则失去应有的作用;适度,就是在实施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要掌握分寸,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基本的性科学知识教育;适当,就是指在教育中要讲究方法,坚持普遍与个别、直接与间接、帮助与自助相结合,态度要亲切而又严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生理知识、伦理知识和性心理知识等的传授及指导。
2.2 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原则
对于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以及他们对情感的需求及对异性的渴望,班主任要表示理解和尊重,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能视学生的男女交往或所谓早恋为“大逆不道”。只有理解并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会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平等态度与学生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帮助他们实现情感的升华。
2.3 个别施教、严守秘密原则
随着身心的发展成熟,青少年对性的问题特别敏感。因此,班主任对有关性的教育,尤其是对早恋者的教育帮助,不宜在班集体中公开进行,也不宜公开点名批评。公开的批评教育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其他同学不必要的猜测或议论,给他们造成思想上的压力。因此,班主任对学生中的早恋问题要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精心设计帮助方案,回避众人,个别施教,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严格保守秘密;不能私拆信件,不偷看学生日记,不轻易向家长告状,真正保护青少年的隐私权。
3 青春期教育的技能
3.1 善于观察
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闭锁”心理明显,在性方面更如此。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是一种正常的合理需要。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向学生有计划地传授性的知识,不仅要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自身生理和心理出现的变化规律,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而且要引导他们掌握在两往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用道德原则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实现自我保护、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3.2 辨识技能
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为了加强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正在努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因此班主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同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开拓自己的视野,多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提高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本领和技能,洞察孩子的青春期心理和理解学生的青春期行为方式,以正确的思想影响和引导学生,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矫正。班主任应该认识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首先建立精神层次的关系,只有建立这样的关系,班主任才能有可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本质,以及跟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其次,教学和处理中学生的问题就是班主任发展自己的载体,班主任把学生的青春期成长和问题带进自己本能的生活中去,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成为班主任帮助自己实现内在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3.3 疏导技能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解除性压抑、性紧张、性恐慌、性难堪。关键要做到理解、尊重、宽容。首先应该提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必要在学校专门开始一门心理健康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掌握心理自我调解的技能,当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发生后,可通过自查、自治,自省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心理的作用。这门课程建议分两部分,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是实践演练,实践演练可以通过扮演小品的形式进行,班主任将大家进行分组,将中学生在春春期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由大家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在同学们进行实战演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而且可以通过角色互换,大家可以加深对别人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其次加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投入力度,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引入专门的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现有情况下,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心理咨询室的普及力度还很小,因而,必须加大心理咨询室的普及力度,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找到途径进行倾诉。
4 结论
青少年学生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掌握青春期教育的技巧,加强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保证他们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
参考文献
[1] 张虹.论职业学校青春期教育的难点和热点[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4).
[2] 张志刚.对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思考[J].青春期健康,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