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国际形势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相关工作
在文本情感分析成为一种时尚的分析法时,对于金融证券域的分析,需要立足金融证券的实际展开。一是,对各相关的对象展开分类。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立足当前国内的主要证券实施。二是,要确定时限。就是在什么时间段内去提取那些文本信息,才能达到对于各种经济指标的平衡性,而不至于因为短期国内国际形势造成的昙花现象。三是,抽取多少文本信息,即是量的选择。如何才能把握好抽取的量与文本的质的问题,即要在相对的量内选择尽可能展现情感倾向的典型文本来。因而,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首先,要全面地阅读与学习,阅读相关的情感文本,阅读关于文本分析的案例及相关的理论,获得学术上的支持。其次,要注意甄别,尤其是相关的文本信息时段的甄别、信息真伪的甄别、主体的甄别,以确保全面性,才能获得较为公正的结论来
二、基于语素的文本情感分析
(一)框架
任何工作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既定框架内实施,因而,该情感探测也同样需要建框。一方面,要针对金融证券域建框,即要针对那些金融证券产品实施文本情感探测。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能目标太多,因而要注意其典型性、代表性。另一方面,为探测内容建框。既然是金融证券域,就应该主要是以企业的经济数据为蓝本,立足金融证券域的各种相关的评价、评论以及预测,在其中发现那些情感倾向性明显的文本信息,进而去归纳、综合、分类与提取
(二)种子集选取
在上述框架内,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如相关各种典型的预测、企业走向较为理性的稳定的评价,及立足企业不稳定的各种元素基础上的悲观的预测等,在其中选取甄别,进而在较多的信息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进而指导各相关主题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把各种情感倾向都有代表性选取。尤其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在选取情感文本时,切记加入自己的情感倾向,务必保持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文本
(三)文档情感倾向性计算
这种倾向性,主要各相关主体在对相关经济形势理想观察下,带着个人情感的评论等,虽然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有着各种利己的祈祷式的祝福,但是,其中还是有着较多的理性成分。在通过其文本的词汇、语句及整个文档的格局等,都可以获得相对文档且可靠计算值来,进而结合企业发展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因而,在计算中要以文本的细粒度为基本,进而展开情感属性的研究,尽可能地把设计相关政府舆情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他主体的个人追求分析,都计算入内,才能得出经济的综合运算结果来。
三、试验结果
(一)试验数据集
为获得较为科学稳定的数据,作者分别各抽取股票、期货、基金等三项常见的金融证券域语素一百份展开研究,利用web情感探测进行分析。(如表所示)
此表,可以看出,越是变化多、不稳定且难以把握的金融证券,各主体投入的情感越多。同时,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那些跌入谷底,且暂时没有希望的金融证券,人们投入的情感相对较少,或者是根本的放弃
(二)评测方法
词数据的获得,就是针对上述三种金融证券采取随机分别抽取一百份文本,进行逐个的统计获得。集中地运用文本情感分类、情感信息抽取、情感倾向自动摘要等评测方法。其中,“积极”、“消极”与“淡定”比例,是在总情感比的基础上展开的计算,获得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基本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情感倾向性,进而对企业的相关发展趋势展开新的预测。
(三)实验结果
该实验结果,基本上能较为直观地反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企业发展的现状,也可以观察到他们近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诸如经济的好转,或者继续在短时间内恶化。当然,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企业,如茅台酒等,由于受到国内节约形势的影响,其股票也受到了重创,在情感倾向性的分析中尤为突出
四、结论和展望
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领域主要期刊数据,应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就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求职过程等问题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等为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章。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研究热点;作者分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2014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突破700万,就业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定近10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期刊做计量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梳理,为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学术支持。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下载近10年来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等基本载文信息的多个论文指标进行文献分析。
二、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对数据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4181个。通过相近词合并,在关键词排序当中,大学生(644次)共现词频最高,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是就业(390次),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大学就业,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创业教育(159次)、创业(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业指导(66次)。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创业、用人单位情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高校扩招和就业为研究热点运用软件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该领域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因国际经济危机持续,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之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众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直接影响[1]。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的七大诱因为大学扩招导致论、体制弊端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缺陷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局限论、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论、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论、就业能力欠缺论[2]。九个因素为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个维度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4]。还有学者认为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等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5]。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扩招背景下用人单位意向和就业指导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趋势,但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总体上不容乐观[7]。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加,从2000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2000年时,我国高校仅毕业107万人,到2015年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增长达到7倍。从招生规模来推测,2014年以后五年内,应届毕业生规模都在700万人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8]。因此国家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9]。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家庭、同龄群体和个人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0]。
三、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
(一)研究作者统计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团体日渐扩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作者及作者发文频次进行统计发现,CSSCI数据库共收录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论文,其中发表过2篇论文的作者有169人,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72名,黄敬宝发文量最多,黄兆信、曾尔雷和施永川组成团队,徐小洲和梅伟惠组成团队,再加上孟大虎和岳昌君这两位作者,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单位统计
研究单位分布能反映出我国不同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通过统计,在2004-2013年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发文27篇,居载文作者机构发文量之首;温州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20篇;浙江大学发文16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文15篇;中国人民大学发文13篇。由此可见,研究该领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稳居机构发文之首,核心作者群的实力最为雄厚。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机构。
四、发表期刊被引用统计
据数据统计,《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献被引用的频次较高。在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由曾湘泉独自撰写的《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一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被引用421次,是就业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文章认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夸大了这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谢志远刊登在《教育发展研究》上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97篇论文引用了该文中的数据或观点,该文指出大学生出现“就业鸿沟”的根源在于院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12]。而木志荣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则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指出了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心,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13]。此外,吴志功和乔志宏的《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房国忠和刘宏妍的《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等高频被引文献对美国的大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模式等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五、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进行科学计量统计,通过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学术研究紧扣新时期国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政策调整、就业指导与求职过程、劳动力市场与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调查、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等主题,这些学术研究也为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单位。③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呈多学科交叉趋势,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紧密,与时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4):317-319
[2]边文霞.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面临困境动因研究成果综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4):92-97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74-77
[4]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0(3):168-170
[5]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40-142
[6]陈丹,王文科.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3-119
[7]刘大为.全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1
[8]周骏宇.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J].社会,2004(6):1
[9]马宁,陈立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J].河北学刊,2005(6):205-208
[10]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45-48
[1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1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第一,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有时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主动帮助他完成。生活方面,同事之间也能够做到和谐相处。不管是同科组还是同年级同学校的同事都能够互相帮助。业务方面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有时同事碰到要经济方面的帮助也都能够尽自己所有帮助他好事多多,不胜枚举。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教师是向受教育者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韩愈《师说》中“师者。调节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
上课的语言修炼、生活中的师生往来、同事的相互关心,本人在工作生活中处处以师德的修养来要求自己。都能够尽自己所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年有一位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的艰辛,多少次想退学回家去打工,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到学生家长,和他一家人共同商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经过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明,加上我对该学生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大帮助,使该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同时申请助学贷款上了大学。
而且在下课后、生活中也要为人师表。经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作为一个教师不但是课堂上的老师。下课后一起聊天,共同谈生活、谈人生、谈世界,一起在运动场蹦跑…
第二,在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方面。
本人胜任、熟悉中学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不断地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深入研究,熟悉掌握高考大纲,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总结,很多在有名的期刊发表。
上课时本人能够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当时的社会面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授课。高中一年级的经济学知识,运用生活中的形势变化情况,巧妙的融合在教材中,让学生通俗易懂,真正了解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常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体制、股票市场等。高中二年级的哲学常识抽象、费解,本人能够把教材的问题融入在每一个小故事中,同时插入有一定笑话、幽默的例子,使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观点。对高三枯燥无味的政治常识,本人能够结合当前各国的政治制度生动讲解,对一些的知识点,我把每一个要点以故事的形式串以来,使学生很轻松的把握了课本知识。
第三,在工作考勤方面。本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养成以校为家、惜时如今,坚守本职的工作作风,我的办公桌以及家里的房间都贴有不断更新的时间表、课程表,从不因私人的事情耽误学校的正常工作,每天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上班时间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也从不因自己的身体的小毛病以及家里的事情随便请假,每年每学期都得到学校的全勤奖励,同时每节课上课前也都能够准时在预备铃响之前站在教室门口,能够保证一节课的完整性,也从不旷缺过学生一节课。做班主任时更是起早贪黑,从早到晚按时到位在每一个教学、休息环节体班级象家庭一样的温暖!
第四,在工作成绩方面。任职以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大成绩。每年每学期乐意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任教过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我的上课方式,毕业以后都能够获得学生、家长们的良好口碑,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
在每学年的期考、段考以及高考会考中,本人的教学成绩一直居于市里同类学校的前茅!特别在至年度的所带班级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居第一,当年被评为玉林市先进工作者.同时年本人参加高考评卷也因为我按时、守时、高效率而被评为高考优秀评卷员,年在广西教科所负责举行全区的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中,本人负责指导参赛老师讲课,又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年被评为陆川县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年所任的班级课题《爱——铸就梦想的翅膀》参加中央教科所的比赛获得了三等奖!
(一)编辑的政治敏感和依法规范的能力
对稿件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并进行评价,是编辑审稿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审读各种稿件时,都应首先从政治性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加以衡量和评估,这就要求每一位编辑具有与时俱进的政治眼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熟悉时化,加强政治修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编辑活动中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遵守政治纪律,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编辑对基本的国内国际形势,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或掌握不够,势必影响其对稿件政治性的判断。编辑要注意文稿中用词的准确性,绝不能出现因用词不当而造成政治性失误。
(二)编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对稿件学术性、创新性的判断,主要依靠编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审稿需要编辑综合调动自身的各种知识和思维活动,对稿件的内容和形式(结构、表达形式、语言文字、逻辑思维)等进行评价和判断,编辑必须严把质量关,从而决定稿件取舍,并能写出具有创见的审稿意见或者审读报告。这无疑是一项复杂的、高级的、具有相当知识含量的精神劳动,更是编辑主体和稿件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说,编辑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越强,其审阅稿件的能力就越强。就编辑自身而言,需要储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编辑学知识,加强业务学习,从“外行”向“内行”转变,全面提高审稿能力,力争当好把关人,保证期刊质量。
做好审稿工作,除了应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能力之外,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也是影响编辑审稿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编辑要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树立一定的职业理想,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有“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向读者奉献好质量的书刊。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情稿”,这就需要编辑具有公正严谨的职业精神。编辑在审稿中要尽量克服这种情况,统一审稿标准,严格以质量来评判稿件,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从而保证期刊的质量。
(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使编辑具备专业审稿特长
编辑要做“杂家”,更要做“专家”。所谓编辑的“一专多能”,是指编辑应在具备宽厚基础知识、能处理多学科稿件的同时,也有造诣比较深的编辑业务之外的专业特长。在专业上,编辑具备比较强的理解稿件、判断稿件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编辑审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专业特长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编辑需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培养新的专业特长。培养新的专业特长要从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做起,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本学科的有关新知识和发展趋势,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标准,才会在编辑审稿中游刃有余,才会独具慧眼。
(二)编辑学者化可全方位提高审稿能力
编辑学者化或学者型编辑,是相对于编辑知识结构中的“专”以及编辑整体的文化知识修养而言的。在审稿过程中,编辑要对各种各样的文稿进行辨别和鉴定,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没有眼光和素养是寸步难行的。编辑的学识水平越高,在鉴别稿件和审稿中才能游刃有余。反之,一个缺乏学者精神,没有科研能力的编辑,便难分真伪,甚至制造学术赝品,更不要说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了。专业特长是编辑走向学者化的核心内容,所以编辑应有不断加深和优化专业知识,不断进取和拓展的学习精神,努力更新知识结构,防止知识老化,从而提高其审稿能力。
(三)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
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要求编辑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明确责任定位,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必须保持出版物内容的纯洁性;编辑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精神,有反对学术腐败的意识,防微杜渐,以高尚的人品立足于出版界。
学术期刊编辑判断学术论文是否具学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是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由此可见,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学术期刊编辑如果不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及时对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更新,就不能准确地对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编辑的继续教育。一是学习有关编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出版法规、编辑学、版面设计、计算机编排技术等;二是参加相关的编辑学术会议;三是同行间可以定期切磋和交流审稿经验,以求共同提高。
0 引言
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着当前世情、国情,是大学生认识国内国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由于该课程时效性强、更新快、课时量少等特点,如何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对当前形势与政策的正确判断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目的所在。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开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结合笔者所在的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 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独立性不够。虽然教育部重视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充分肯定其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立地位,但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教材,教学内容大多是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时事选择而来,灵活多样。加之时效性强、更新快,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支撑,更多被认为不能算做一门独立课程,至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形势与政策课只是阶段性开设,一般安排在学期期中开设,主要针对大一、大二学生,采取大班集中教学,课时少,教学量小。
(2)课程建设缓慢,有待加强。目前,部分高校缺少形势与政策课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教学实践活动等,对课程建设和规划没有达到科学化、制度化的要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形势政策课课时缩短,学分不足,教学管理较宽松,考察多以开卷方式进行等现象。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没有全国统一使用的编撰教材,大多是任课教师根据当前热点时事汇集而成,教学内容不稳定,较为零散,缺少必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上,往往集中于课堂教学,对课外理论联系实践部分关注点不够,课程完整性被简化。
(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担任该课程任课教师的大多是辅导员、党政管理机构的行政人员等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人数较少,往往以兼职教师为教学主力,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课程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由专职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比例高达80?G以上。辅导员本身既有日常的学生工作、行政工作及相应的教学工作,还兼职形势政策课教学工作,精力的有限性往往会让他们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上投入不足。此外,教师准入制度不完善,刚性条件不明确,会带来师资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这将势必给形势与政策课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主动性较弱。在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更多是灌输式教育,理论说教多,案例分析少,实践教学少,学生主体性参与度不够,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在一些国家方针政策宣传上更多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即使伴随着相关实例分析,大多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透彻分析。课后围绕方针政策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学生理解消化速度慢。另外,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课堂教学缺乏新意,学生兴趣不大。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法,但有时往往流于形式,变为单纯播放课件或者视频影像资料,实际教学效果不大。
2 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着力探索有效途径以充分发挥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作用。
(1)加强重视,深化认识。“高校领导班子是否认同、是否重视、是否真抓是决定加强和改进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成败的关键。”[1]因此,要促进校领导、职能部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识,把该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来建设,将其作为考核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参考指标,逐步建立起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制。同时在此领导管理体制下,不断加强课程教研室建设,推进相关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强化师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
(2)专题教学,规范课堂。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促进课程建设,我们应采取集体备课、专题教学方式来教学。即每个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结合学生所关注的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精选专题内容,形成专人负责专题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专题资料的全面收集、深入研究、理性分析、与学生互动探讨,带动学生去认识、理解、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政策,掌握基本观念、发展趋势、基本规律等,形成正确的形势政策观、世界观。比如在讲授“中国梦”这一专题时,任课教师不仅广泛搜集整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等,还可以围绕学生个人的美好梦想展开探讨,由学生感受深切的个人梦、家庭梦、社会梦构筑起特色中国梦,将个人、社会、国家联系一起,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需要知与行的统一。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形势与政策的内容进入学生的头脑。”[2]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形势政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营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诸如“三下乡支教”、“青年志愿者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进一步修正、提升他们的形势观、政策观,增强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感。比如,笔者在进行“中国梦”这一专题教学时,让学生围绕“中国梦与个人梦”这一主题,课外进行随机采访、调查问卷等实践活动,并撰写论文作为考察的主要依据。不少同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着较深的感触,尤其是下乡采访留守儿童的梦想让不少人潸然泪下,直接叩击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4)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针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偏理论性,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入感强,让学生在身同感受中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消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通过主题辩论赛、学生试讲、模拟演示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以笔者所带的班级为例,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每周课前十分钟让一组学生收集播报一周时政热点,由其他组同学点评或补充,老师做总结,这种方式受到他们的欢迎。通过这个平台,他们既可以收集所关注的形势政策,增长知识,又可以提高团结协作和展现自我的能力,寓教于乐,受益匪浅。
(5)强化师资,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3]任课教师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引导人、带领者,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因此,高校要重视形势与政策师资队伍的建设,严格遵照准入制和淘汰制原则,遴选优秀人才,选拔出一支业务精、政治强、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同时,坚持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兼职相结合道路,加强任课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进行相关学习、进修;召开学术研讨会,就教研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等,为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6)规范课表,严格教学管理。学校教务处认真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与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编排、教案的设计、课表的制定等。明确教学要求,遴选任课老师,拓展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安排课表,将其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同时,严格教学日常管理,以定期和不定期方式抽查学生出勤率。通过平时考核、期末考试、计算学分等方式强化师生的重要性认识,以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形势与政策课建设。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谈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德育课教师自身素质,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德育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另外,为人师表是我们德育课教师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德育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德育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德育课,从深层次上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同时,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和德育课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按照《大纲》要求,重视德育课教师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适当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研讨、学习交流,为德育课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提高环境。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
1.重视课堂导入。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
2.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
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老师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给学生讲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的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一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能不能缺乏形形的人?学生自己思考后,从中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这样把抽象的哲学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
(2)研究式教学法,它是在克服传统“注入式”“一言堂”缺点的基础上出现在课堂的一种民主教学形式,正如茶馆中对谈的顾客一样,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因而课堂形式显得活跃、灵活、轻松、自由。这种方法能够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提到首位,它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是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德育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法人”概念时,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 “法人是说法语的人” “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荒谬的定义,让学生一一加以否定,再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德育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三、加强学生课外活动内容
(1)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
(2)教师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的能力,通过视频、广播、报纸了解时政新闻,提高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非常乐意的事情。
【关键词】石油 石油储备 选址
一、前言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被各国政府视作一种及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石油价格飙升,因石油引起的经济争端不断,甚至因石油引起的局部战争以及地区冲突近年来也时有发生。石油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之重要可见一斑。发达国家需要石油。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被称之为车轮上的国家。高度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美国国民在某种意义上在消耗全世界的资源,其中很重要的资源就是石油。发展中国家更需要石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居民消费上还远远没到消耗资源来享受生活的程度,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等各种工业的崛起,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国必须有强大的能源储备作为后盾。在新能源的开发尚未成熟之前,石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足够的石油储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石油储备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需求迫切。因此,我国应当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加大石油储备,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安全需求。
二、石油的战略地位
(一)石油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石油对工业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械制造、汽车工业、钢铁冶炼、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旅游开发等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能源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众所周知,汽车工业的长足进步离不开成品油的供应保障。没有汽柴油的充足供应,发展汽车工业无从谈起;就全国各地所搞的旅游开发而言,似乎是一件耗能少产出高的第三产业,而且无工业污染,但我们不可否认,旅游开发离不开交通运输,而海陆空所有的交通运输途径都是与能源,确切地说是与石油分不开的。其他工业发展更是如此,因此说石油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保障之一。
第二,石油对居民生活的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汽车已经大量进入家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普通百姓也开始关心油价的涨跌,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出行成本。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就更多了。例如,油价上涨,交通运输成本上涨,从而间接影响到大城市的菜价,粮价,而这些无一例外地影响着居民生活的成本和生活质量。
(二)石油在我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世界局势多变,和平的主旋律下暗潮涌动,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纷争除了宗教、种族间的冲突外大部分是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而这当中源于石油的不在少数。当年的海湾战争就是其一。而要避免战争,除了实行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策略以外,必须增强国家实力以减小遭遇战争的危险。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实力。石油储备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强有力的和必要的保障。
三、加强我国石油储备的必要性
(一)我国石油储备分析
我国自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石油产量逐年上升。1963年我国宣布了石油的自给自足。科学家李四光,铁人王进喜都是我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名字。那么,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石油供给状况是什么情况?下面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做简要分析。
第一,我国石油进出口现状。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下面资料援引自我国商贸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梁树和在第六届上海衍生品论坛上的讲话。他讲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增长。2008年,我国共进口原油1.78亿吨,同比增长了9.6%。当年原油的消费量是3.65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一半。成品油的进口,2008年进了3686万吨,同比增长15%。由于原油价格的问题,国内的成品油出现了局部的紧张,我们增加了采购国际市场的资源,保证了国内市场的供应。”通过这个讲话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石油进口、成品油的进口大大增加。也就是说,我国的石油供应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国际市场,而国际局势、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的石油供应,其风险随之增大。
第二,我国石油储备现状。
下面资料来源于《新浪财经》2011年3月9日的报道《国家物储局:我国石油储备量已达30天》。“在今年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的第一任‘主帅’张国宝和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王庆云局长透露,目前我国石油储备量大体可用1个月,将来会扩建到国际准则的90天要求。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标准,石油储备应达到90天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量)大体是一个月,也就是说一期已经基本储备完毕。这里面的储备包括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基本上原油和成品油储备的比例是三比一。”从这个报道中我们可以清晰、全面地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情况:只达到了国际标准的三分之一,与国际标准相距甚远。而我国相关部门也正加紧做石油储备的工作,可见石油储备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世界发达国家石油储备现状分析
下面仅就西方发达国家代表美国和亚洲强国日本的石油储备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而美国的石油政策却是大量低成本进口石油。1975年美国通过《能源政策和保护法》,1977年开始,该国从世界各产油国长期大量进口原油并保持相当高的战略储备。下面是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物资储备局官方网站的资料。该网站《储备研究》专栏标题为《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接近“满仓”》的文章表明,美国早在2005年的石油储备就高达6.9亿桶。而标题为《日本石油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文章显示,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订了《石油储备法》等,通过立法来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该法规定,政府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90天的石油,民间企业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70天的石油。石油储备制度经过30多年的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了日本石油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另外,日本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我们发现,日本作为一个几乎全部石油靠进口的国家做到了石油储备的世界第一,远远高于国际能源署的90天标准。日本作为一个幅员远不如中国辽阔,人口密度高于我国,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石油储备工作做到如此巨大的储备量,对我国的启示作用是及其明显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仅仅有30天的石油储备,距离世界强国的差距不言而喻。
(三)加强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石油储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强我国石油储备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十分紧迫的。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石油,人民生活需要石油,国家安全需要石油。我国的进口油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近年来因石油引发战争最多的地区,也是时局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我国的石油供应不可避免地受到该地区诸多事件的影响。最近发生战争的叙利亚也是我国石油进口国之一。虽然从该国进口量在我国进口石油中所占比例不大,据报道只占3%,(2011年3月9日新浪财经报道)但这个事件足以提醒我们,加大国内石油储备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保障。古语讲“有备无患”,因此加强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四、当今我国石油储备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迄今为止,我国石油储备工作仍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的支持,石油储备法律法规尚未颁布实施,相关立法工作仍在进行中。
第一,发达国家石油储备法律体系现状。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等亚洲强国的石油储备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在早期就制定了完善的石油储备法律法规。在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之后,美、日、德、法等国开始对石油储备立法。美国制定了《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德国则是《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是《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第58―1106号法》。这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为该国的石油储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指导。
第二,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现状。
据报道,我国的《石油储备条例》已经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但目前还未得到该条例颁布实施的信息。
(二)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尚未完备
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起步较晚。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始于本世纪初。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健全石油储备管理体系。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战略石油储备、企业商业石油储备的石油储备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尚未完备,很多方面都有待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仅仅建成投如使用了一期工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储备需求;商用石油储备也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还需要有诸如储备资金保证、合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等多方面的支持。总之我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三)已建成石油储备基地数量少储量低
我国的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经于2008年全面投入使用。该期基地位于浙江舟山、镇海、辽宁大连以及山东黄岛,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1400万吨,储量相当于我国10余天的原油进口量。这是国家储备的情况。由中国石化建成的我国第一家原油商业储备基地于2008年12月24日在江苏镇海岚山建成,该基地建有38座10万立方米储油罐,总储油量380万立方米。虽然仍有一些在建项目,但就已建成项目来看,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石油储备的要求,储量与国际标准相距甚远。
(四)石油储备企业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来看,承当我国石油储备义务的企业大多为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是主力企业。根据国外经验,民间企业也可以成为国家石油储备企业的一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我国有针对民营石油企业参与国储油的试点,也仅限于租用民营企业闲置油罐的方式。我国应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民营企业规模小、储油分散安全的特点,用经济手段调动民营企业为国家石油储备做贡献的积极性。
(五)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存在的问题
已建成的石油储备基地在选址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存在共同的问题。
第一,已建成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特点。
我国的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舟山、镇海、辽宁大连以及山东黄岛。中石化的商用原油储备基地位于江苏镇海。不难看出,已建成的石油储备基地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具体来讲北至辽宁南到江苏,涵盖了我国东部海运发达的沿海城市。
第二,当前选址的弊端。
石油储备基地选址于沿海地区,临近海港,有利于海上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成熟,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丰富,有利于商业企业取得经济收益。但是我们发现这种选址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利于油品储备的安全。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的紧邻国家,包括朝鲜、日本、韩国、乃至我国台湾地区都处于一种微妙的国际局势当中。西方国家如美国的介入更使得这一地区的局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想见,一旦战事发生,我国的现有石油储备基地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五、加强我国石油储备的对策研究分析
(一)国家从政策、法律上保障体系建设
我国应当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的石油储备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法律体系。相信已经列入国家立法计划的《石油储备条例》会尽快出台,并将为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我建议除政策性规定外,还应具体出台能够指导储备企业实施具体储备运作方式、规定储备企业义务等相关具体法规,规定尽可能细化,使这些法律法规具有十分实用的可操作性,让我国石油储备工作有法可依,有条不紊地步入发展成熟的快车道。
(二)加快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
虽然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现状落后,起步较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具有了大量的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借鉴,成为我国石油储备建设中少走弯路的一个优势。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并走向成熟,规划中的三级石油储备体系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相信我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能够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健全石油储备体系,完成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使我国的石油储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国家战略储备和石化企业储备相结合
根据国外经验,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而不是完全来源于国家的战略储备。也就是说采取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想结合的方式。例如日本的石油储备采取国家、民间两级储备体制。国家储备原油,民间企业储备原油、成品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储备方式:一,国家储备为根本保证。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应当建设一定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位置应当以隐蔽安全为考虑主旨,这部分建设国家可以不考虑经济效益,应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储存油品应该以石油为主体,成品油为辅。这部分储备油品在一定周期内采取“发陈存新”的原则随时保障国家安全的用油底线。二,国有企业储备为主体。充分发挥我国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的资源优势,支持大型国企建设原油、成品油储备基地,增强企业储备能力,实现石油储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国家应给予相关企业优惠政策,调动石油石化企业扩大储备的积极性。可依据企业实力不同确定该企业应具有的储备能力。具体操作上可以划分出义务储备和非义务储备两部分,义务储备部分属于企业为国分忧,无经济收益或者收益较低。经济效益好的国有大型企业适当增加义务储备,为国家分担储备任务,做到义务与经济效益的合理分配。三,民营企业为必要补充。石油储备是国家大事,每个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都要做出应有贡献。民营企业是不可忽视的一分子。基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国家对于这些企业应该以经济杠杆调动储备积极性,采取非义务储备方式,国家给予其应有的经济利益,使之成为我国石油储备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信通过国家统一部署,多方合作,石油储备工作必然快速发展成熟。
(四)关于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正在建设之中。有消息称建设地点位于新疆、甘肃、广东、江苏等地。我国的三期战略石油储备项目正在规划中,目前选址没有确定。下面简单谈谈关于选址我的一些粗浅看法。纵观一二期的建设基地,主要位于东南沿海、东北、西北等地。东南沿海海上运输便利,成本相对低;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但从战略安全的角度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生战争,沿海地区的石油储备基地的安全问题较大。三期的建设可以考虑一下地点:首先是西南地区。我国大西南幅员辽阔,尤其是四川省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虽自古有“蜀道难”的说法,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运输不再是一个难题。四川的地理环境复杂,作为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着相当的优势。而且我国当年的“三线”企业在该地区有着大量的运输、通讯资源,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四川是我国的“井盐”生产基地,有着大量的盐矿。自贡井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地。我的想法是,利用开发井盐后废弃的地下矿井作为地下储存资源,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值得考虑。美国的石油储备是沿海的岩洞,我国四川地区的战略安全性要远远高于沿海地区。其次可以考虑内蒙古地区。虽然该地区石化企业匮乏,现有条件不优越,但该地区幅员辽阔,而且靠近国际形势相对稳定的蒙古、俄罗斯,从安全角度比南部沿海占优势。当然,从隐蔽的角度出发,这一地区需要建设地下储油设施。虽然建设大型地下储油项目投入相对较大,但储存损耗相对较小,后期效益较好。综合战略安全考虑,可以在该地区建设适当规模的战备成品油储备库。一则保障国家储备,二则降低当地企业、居民的用油成本,方便该地区企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油。
再次可以考虑海南地区。海南是地处祖国最南方的一个省,但这里距离东南亚国家较近,众所周知的原因,南海地区一直与一些国际有着领海分歧,小磨擦不断。在海南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着一定必要性。而且海南海上运输相对便利,利于在油价较低时大量储备国际原油。建议采取山洞油库或者地下油库储存方式,严格保障储存安全。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石油储备体系尚有很大差距,储备能力也未达到国际标准。从保障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目的出发,我国应加速石油储备建设,从国家实际出发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尽快建立完备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和企业商用石油储备基地并将符合条件的民营石油石化企业纳入石油储备体系,使我国的石油储备工作做到储存安全、储量充足、管理先进、调运便利,为国家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安全和国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军,齐银山,王梦康.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海南金融,2010
[2]朱颖超.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方式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3]朱颖超,张在旭,朱渊超,王翘楚.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问题研究[J].油气储运,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可向国际结算提供广泛资金融通支持的新兴业务,具有风险低、周转快、节省资本的特点,其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银行所认同,并逐渐成为影响国际结算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国际贸易融资如何紧跟国际业务发展前沿,深入创新,从而推动国际业务做大做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目前中国企业的贸易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融资方式,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和研究。
1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则认为缺口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贸易融资的缺乏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1.1企业出口方面近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中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在中小城市很少,到200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3729个,担保总额为5049亿元、受保企业为21.65万户。虽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很少。
1.2银行方面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融资政策有所不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迫使许多为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而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几乎是众人皆知的。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这种状况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进出口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这也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2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生存构成了威胁。而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甚少惠及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大量倒闭或停产。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有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因此总结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对象过于集中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所使用的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加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逐步创新,开拓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一。
银行方面,目前各家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基本形式为主。而比较复杂的,如保理和福费廷则相对比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尚未开展。
2.2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生存难,除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外,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企业运转状况。资金短缺往往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和设备升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增加新经营项目。
3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便可以将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2企业规模及内部因素制约在中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且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3.3银行和政府政策对贸易融资的制约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中国的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中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