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企业债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债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债申报材料

第1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一、问题导向、效益优先,项目制团队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在全面梳理、总结公司2017年项目制团队建设管理取得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制团队建设实际运营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注重优化管理流程和激励导向,完善评审与过程管控细则管理制度,出台修订版的山钢金控《项目制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体现公司项目制团队建设的合规性、科学性和适用性,为……项目团队建设的管理创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下一步随着公司项目制团队管理的持续完善和提升,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运营,项目制团队将彻底实现公司各项重难点工作的破冰创效,引领公司各项工作以超常规的良好状态持续推进,为……全年目标的实现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二、深化认识、突出重点,政策研究及宣传工作多渠道全方位

根据前期金融政策趋紧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深化认识,开拓思路,整理出国家的近半年各项经济政策,从宏观和微观等多层次对政策进行剖析,完成《2017-2018近半年金融政策监管回顾》、《中国“智造”升级遇阻,中美贸易去向何方》两篇具有指导价值的政策研究报告,在公司范围内传阅学习,强化全员对涉及金融政策法规的难点解读及金融行业形势的市场研判,切实履行起金融创新研究室的政策研究职能,打造研究型团队。目前基于中美贸易关系摩擦升级,根据公司战略和业务定位,对对此次贸易战进行专题分析的第二篇研究报告《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中国“智造”任重道远》也已在成稿阶段。

同时注重提炼项目制团队建设中的诸多工作亮点,以《攻坚克难的利器...》、《化激励为动力... 激活一池春水》为题在…….内外多级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提升公司形象的同时,为公司项目制团队摇旗助威。其次每周五按时《金融信息周报》,并及时将公司的时事新闻动态编入周报,同步于……微信公众号编辑发表,使广大受众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动态。

三、高度重视、营造氛围,管理创新成果申报优质高效

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了…….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的纸质材料和申报系统电子版材料的申报工作,…….共上报了《项目制团队管理创效平台的...》、《基于...的一体化融资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同时完成了省冶金总公司创新成果纸质材料的盖章、装订、审核、签字等申报工作,…….共上报了《项目制团队管理创效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基于智能风控体系的一体化融资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基于打造全员利益共同体的多层契约化管理体系构建》三项成果。

四、纲举目张、谋定后动,其他工作同开拓共奋进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公司及员工的价值创造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拟定《……..2018年度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并实际实施运行。

组织各部门、公司对2018年重点工作配档表内容进行确认,完成了重点工作配档认领、主责人员、分管领导、主责及协同单位,确立了工作目标和针对性措施,已经报公司审批并发文,公司级62项重点工作目前均处于实质性运行阶段,部分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第2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为尽快推动我县企业利用场外市场挂牌融资,加快企业多元化融资步伐、丰富拓展融资渠道、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现就鼓励和扶持我县企业利用场外市场融资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场外市场重要性

一是容量大。场外交易市场可以大量地容纳中小企业股权挂牌融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具有小额、多次、快速、低成本融资的特点;二是成本低。正常情况下,一家企业每次融资金额一般在1000万元到3000万元,且一年内可以多次融资,而融资成本仅是在创业板的1/15—1/20。经过市场的筛选、培育,成长性好的企业可转板升级进入主板或创业板;三是时间短。场外交易市场挂牌、托管的审批程序快捷、交易方便。企业从启动到挂牌只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审批环节少,时间短,通过率高。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利用中小企业进入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鼓励中小企业股权挂牌或托管,切实拓宽融资渠道。

二、扶持对象、挂牌条件和程序

1.扶持对象。在注册、完成股份制改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较强、有持续经营能力,具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潜力,在“新三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中小型企业。

2.企业股权挂牌基本条件(以上海和为例)。

(1)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满1个会计年度。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续存时间从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开始计算;

(2)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3)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

(4)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

(5)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非上市公众股份公司;

(6)最近一个年度净利润在100万以上,或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上(拥有核心技术、独特商业模式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可不受此条件制约)。

以上为省股交中心企业挂牌基本条件

(1)业务基本独立,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2)不存在显著的同业竞争、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额度较大的股东侵占资产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3)在经营和管理上具备风险控制能力;

(4)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

(5)股份的发行、转让合法合规;

(6)非货币出资时存续1年。

以上为上海股交中心企业挂牌基本条件

3.企业股权挂牌审核一般性程序。挂牌企业要求完成股份制改造。(1)改制程序:决议。召开董事会及股东会,选定股改基准日签订发起人协议;股改。基准日净资产审计基准日净资产评估;完成。出具改制《验资报告》召开创立大会,选举股份公司董事、监事工商变更,取得股份公司营业执照。(2)挂牌程序: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财务审计尽职调查制作推荐文件推荐机构内部审核xx股交中心审核(新三板:证券业协会备案审核)金融办备案股权登记托管挂牌交易。

三、扶持政策

针对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前的不同阶段,重点对县内企业在改制、挂牌和交易中发生的相关费用,由财政给予适当奖励或补助。

1.股改扶持政策。“新三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或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涉及的税费征收、土地出让、变更登记等,给予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同等的股改扶持政策,具体参照《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的相关内容执行。

2.挂牌奖励补助。对到“新三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或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企业,给予不超过60万元的财政资金奖励和补助,具体按其进度,对与中介机构签订挂牌辅导协议的企业,给予15万元改制费用补助;对申报材料获得场外市场挂牌机构受理的企业,给予15万元的申报费用补助;对成功挂牌的企业,给予30万元的奖励。

3.企业融资奖励。对挂牌企业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转让等实现融资,且所融资金投资在的,按实现融资额的0.1%比例给予奖励,最多不超过50万元。

4.奖励补助程序。财政资金补助奖励按年兑现,由企业在年底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企业申请材料报县金融办(上市办)审核初审后,再会同县财政局审核确认,形成具体方案,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兑现,奖励补助资金从县财政支付。

企业挂牌募集资金必须用于在我县新上项目或扩大企业规模。否则,不予奖励。

四、完善相关服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金融、财政、经信、发改、住建、房管、规划、环保、国土、税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决拟挂牌企业在挂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金融办(上市办),具体负责企业改制进入“新三板”及场外市场挂牌上市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发动、指导企业积极改制进入“新三板”及其他场外市场上市交易。

(二)建立县“新三板”及其他场外市场后备企业资源库。积极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有挂牌上市意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后备企业,建立“新三板”及其他场外市场拟挂牌上市企业资源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分年度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重点企业,列为全县重点后备企业,对其倾斜扶持,强化指导。

(三)强化行政服务。对拟在“新三板”及其他场外市场挂牌上市的重点后备企业,有关部门要加强服务,对相关上市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对与中介机构签订挂牌辅导协议,进入挂牌程序的企业,优先给予项目立项、审批、用地指标、信贷、发债、融资担保等要素保障;对涉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的企业,给予优先安排;在申报各类国家、省级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等扶持资金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科技、经信、财政、国土、人社、工商、税务、房管、环保、规划、质监、农业、消防等部门要建立对拟挂牌或拟上市企业的服务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挂牌上市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有关政策。

第3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上市浪潮在上一轮牛市中澎湃过了,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在熊市中挣扎上市为大中型

银行上市潮画了一个艰难但还算圆满的句号。就像阿Q画押,竭尽全力要画一个完美的圈,但总是不如人意。

好歹这个圈是画上了。而城商行IPO的圈,在2007年巅峰牛市中起笔,至今迟迟未能续上。四年,对于城商行的投资

者来说是等待,对于经营者来说是突进,而对于另一群“资本家”,是多给了一次下注的机会。

去年以来,无论是监管还是市场,似乎都不打算给城商行上市的机会。但所谓柳暗花明,说不定,路转溪头忽见。

种子发芽

IPO的种子在城商行成立之初即已埋下――它们比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有更强烈的潜在上市动机。

城商行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重组设立的。成立之初的城商行只是装载城市信用社这坛变质旧

酒”的“新瓶”。经过数年资产转换、剥离不良资产及政府注资等途径,城商行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佼佼者显露出积极的活力与优质的潜质。2003年银监会成立,明显加大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自2005年起,银监会在摸清了城商行底子和确定了其战略方向后,开始大力支持各城商行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实施重组改造、增资扩股和资产置换,引进战略投资者。

在机制、技术、股东、区域等因素影响下,城商行个体之间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开。发展较快较好的城商行在引进战

略投资者之后,开始希望能实现跨区域经营尽快把规模做起来,而不论是进一步发展抑或股东资金退出上,上市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2005年开始,引进战略投资者、跨区域经营、上市,开始成这是几个在城商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节点:2005年,北京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北京银行,此后,希望淡化地方色彩,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城商行纷纷更名;2006年4月27日,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挂牌开业,成为我国首家实现跨省(市)设立异地分行的城商行,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开始破冰;2007年7月,南京银行与宁波银行IPO成功,沪深两市分别迎来A股城商行第一股。2007年10月,北京银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并创下当时境内IPO申购冻结资金的最高纪录。

宁波银行上市时,其71%的员工持有该行股份,数位高管身家过亿。北京银行股东名册中出现大量未成年“娃娃股东”......城商行上市所带来的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强烈刺激了所有城商行的股东,也感召着更多投资者盯上了城商行这块肥肉。

对城商行的股东来说,持续的盈利分红自然是好,但谁都希望投资能尽快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变现,股东们希望城商行上市的渴望开始越来越迫切。

隐忧

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城商行群体性上市计划批量提出,至2011年中的四年间,有40多家城商行或正式或间接地公布了其IPO计划。去年以来,城商行IPO更是号角连天,包括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乌鲁木齐银行、大连银行等在内的10多家城商行陆续正式公开了IPO计划。

但至今没有第四家城商行上市,甚至在此期间已经出现了一家农商行成功赴港上市。

一种看法是,2007年首批上市的三家城商行非但没有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反而埋下“祸根”:上市后充分暴露的股权结构分散、自然人持股、员工持股过多等问题无法破解,成为横亘在众多的城商行上市道路前的巨石,堵塞了这条道路三年。

直到2010年9月,财政部联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正式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该通知一举厘清了城商行上市前内部职工持股的清理规范标准,这无疑为城商行的IPO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在这潜伏的三年中,城商行们也在“苦练内功”,但要论心思,则更多地用在了“对外扩张”――这是上市所需要“故事”,寓于一隅的城商行如何向资本市场投资者讲述自己的“成长性”?

自2006年跨区域经营开闸以来,城商行纷纷利用政策开放期大力发展跨区域经营力图做大做强。至2009年底,已实现跨省经营和省内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共31家,占城商行总数的22%。2010年全国有62家城商行跨区域设立103家异地分支行,扩张速度远超2009年。2010年全国城商行资产增长近四成,接近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2009年底监管层即以发现这种不良趋向并加以引导。但是,2010年的城商行一点都不消停,其规模扩张之快令人咂舌。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9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7.9万亿元,增长38.2%,远超行业平均。据网易财经统计,2010年至少有14家城商行资产增速超过60%,部分银行更是规模翻番。

快速扩张使得城商行面临群体性资本短缺压力,直接通过登陆A股进行资本补充成了众多城商行的最佳计划。这给城商行的IPO渴望上又加了一把火。

这一时期,随着城商行上市预期的增强,其股权交易也异常频繁与火爆。股权交易并没有阻挡城商行对IPO的渴望,反而从中可嗅出更强烈的火药味:纵观股权出让方可发现,往往是具地方国有背景的股东将股权出让给民营企业等投资方,增资扩股吸纳的更多的是上市公司与PE,而城商行的业务发展中急需的“战略投资者”占比并不大。这种“利益方”的更迭对于城商行来说,对于财富愿景的渴望始终是最强的动机。

一盆冷水

从政策条件上来说,部分城商行已实现了股权结构的清晰化、清理了违规职工股,且无论从资产总量的规模和盈利水平来说,都符合市场传言银监会所厘定的台阶(资产规模在800亿元人民币、年度净利润在20亿元以上)。然而,2011年的第三季度眼看就要过去,居然没有一家城商行能突破这“最后一公里”的。而从投行处放出来的消息则更令城商行灰心:城商行IPO申报材料的提交时间已“无限期延后”。

上市已被“冰冻”四年之久的城商行们,为何迎头又是一盆冷水?

尽管监管部门对此三缄其口,但从私下交流得到的消息证实,此次城商行IPO开闸之前的紧急搁浅,主要还是源于监管层对城商行风险的担忧与未来发展方向导向性引导的考虑。

实际上,政策信号自2011年初即开始释放。

首先是城商行大规模寻求异地发展的扩张给行业的风险管理带来隐患。“”背后,城商行在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提升远远不足。因此,因内部管控机制与体系不严谨,城商行信贷风险渐渐显露,违规违法操作的接连曝光更是将城商行扩张的风险显露无遗。

同时,城商行扩张背后所反映出的摇摆不定的市场定位问题,也再一次被质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曾点名批评北京银行,借此提醒城商行不应盲目求大。此后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今后将审慎推进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把城商行内控机制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于内控不健全的城商行的新设网点申请“暂停审批”。2011年4月,在全国城商行发展论坛第十一次会议上,新任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强调,城商行的发展步伐必须坚持发展速度与管控能力相匹配,确保规模扩张不能冲击质量底线。

其次,各地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也是导致城商行IPO搁浅的重要原因。不少城商行的实际控制人或重要股东均是地

方政府,如徽商银行、重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上海银行的地方政府持股比例均超过了30%。未来2-3年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会否出现大规模坏账依然待解。东方资产日前的报告认为,对于地方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率的预测,均值为15%,如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为8万亿元,那么不良贷款规模均值为12216亿元。数额惊人而透明度又欠佳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成为城商行新的紧箍咒。

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监管层目前的考虑是,如果放行城商行步入资本市场,势必会催生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冲动,这显然与当前的监管意愿相违背。同时,一旦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爆发,作为上市银行的城商行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如扩大至相对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则更是灾难性后果。

据悉,虽然已向证监会发审部门递交了申报材料还有数家,但目前进入监管层考量视野的只有江苏银行、重庆银行、盛京银行。这三家城商行或因本身质地较为优良,或因本身具备国家对区域经济扶持的概念在其中,得到省一级地方政府力撑。

更多排队的城商行则是默默收起IPO申报材料,转而寻求更易实现的途径来补充资本与修炼内功。境外上市或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开始成为城商行新的着力点。

“窗里窗外”

但是城商行从未放弃。

今年9月15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透露,重庆银行估计近期上市,现在主要是找上市的“窗口”。

重庆银行为了打开这扇“窗”,已经关过好几次“门”。2007年9月,重庆银行就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报材料。2008年年报中,重庆银行明确把实现IPO列入该行2009年的目标任务。重庆市国资委在2009年12月表示,重庆银行上市已进入证监会审批程序。2010年1月,《财经》报道,重庆银行已递交上市申请,进入核准程序。

2010年5月,重庆银行股东大会同意把 “重庆银行上市方案的有效期”延长有效期一年,至2011年6月5日。转眼到2011年6月,重庆银行2010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告显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延长“首次公开发行境内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的方案”有效期的议案》,二次延长该议案的有效期。

重庆银行行长甘为民在今年4月对媒体表示“我希望今年能完成上市。……静待最佳时机,重庆银行即可登陆A股市场。”

虽然重庆银行还在“苦等”,但另一群人则在城商行的等候中出手了。

今年8月初,由原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创办的春华资本集团(Primavera Capital Group)与桂林银行就战略投资合作进行接触。

今年8月,媒体报道,联想控股公司旗下的弘毅投资正在运作入股成都银行一事;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透露,此前该行三家老股东接连转让总共1.11亿股,背后的接手方正是弘毅投资。就在今年6月22日成都银行在其召开的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其IPO相关议案。弘毅投资此前还投资了另一家城商行――汉口银行。

第4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一、**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 信贷工作

**年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亿元,同比增长18.1%,比年初增

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新增170亿元任务的104%,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2位。

上市工作

金辰机械经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确定中介机构、完成企业改制、进入辅导报备过程后,预计于**年一季度申报材料。中镁股份、风光化工已启动上市准备工作,津大肥业、卓异科技等均与券商密切洽谈。

3. 基金融资工作

卓异装备制造、巨成教学科技、丰华实业、风光化工等企业与基金公司进行了谈判,拟引进的基金规模共计5.4亿元;光大麦格理大中华基础设施基金有意向控股或参股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

4. 多渠道融资工作

通过拓展融资渠道,促进表外业务、融资租赁、信托等多途径融资,全年多渠道融资超过260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的170亿元指标计划。

5. 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行业建设工作

**年我市已批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51家、注册资本金额为26.8亿元,当年累计为中小企业和“三农”发放贷款2083笔、金额*亿元,贷款余额为20.3亿元。我市已批准开业的融资担保公司22家、注册资本金**亿元,当年累计为*户中小企业发放担保贷款43.6亿元,担保贷款余额达46亿元。

主要工作

1. 积极推动信贷投放、引导信贷投向。一是建立信贷工作推进协调机制,每旬调度一次信贷工作,每月最后一周对各金融机构实行日调度、日汇总、日通报。二是设立了信贷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将新增贷款200亿元任务指标分解到各金融机构和各市区、园区,政府的各类存款优先支持信贷投放突出的金融机构。三是年初整理出我市**年有融资需求项目171项、资金需求437亿元,根据资金需求组织了多渠道融资、重点项目融资及进出口银行业务推广等多场专项对接会。四是积极引入外埠银行,兴业、光大银行在我市的分行开业。截至**年**月末,9家已入驻的外埠银行贷款余额**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16.7%,年度新增贷款66.9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38%。五是引导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及“三农”,市人民银行与我办开展了金融支农“大集”活动,我办下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融资平台与国开行合作,为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当年发放贷款1亿多元,到现在累计为300多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4亿多元。

2. 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上市。一是推动重点企业加快上市准备,使**机械、中镁集团等企业及时启动了上市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出台了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保持我市扶持资金与省政府资金同步、同比例到位。三是培育后备企业,帮助企业提升素质、树立形象、加快发展,争取早日达到上市条件。四是为拟上市企业做好服务,协调解决土地、资金、规范等方面问题,与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共同出台支持企业上市政策。五是为即将启动的新三板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工作打好基础,制定了新三板的奖励政策,联系中介机构开展新三板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广培训。

3. 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一是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制作了2万副宣传扑克发放至基层单位,组织了15个单位及各市区开展广场宣传活动,在**日报做了1次宣传报道。二是抓好清理工作。全年共开展排查工作2次,现有待处理的案件共2起。同时准确摸清聚众上访情况,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做好疏导劝解、宣传教育。三是制定了《营口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关于应对非法集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 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一是推动港口金融创新,起草了报送省政府关于设立“营口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区”的请示,省政府批复同意后,我市分别召开了物流商贸业及金融业座谈会,同时赴上海、宁波等5市学习先进经验,8月份完成了营口金融创新试验区方案初稿。二是研究实施科技金融试点。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构、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营口惠营公司将为种子基金提供1500万元。

第5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年前证监会突击《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目前正在排队的800多家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在今年3月31日前递交自查报告,证监会将在自查报告审核基础上,开展重点抽查工作,对于业绩下滑企业的劝退意味较浓。本次财务报告专项自查针对的所有报告覆盖期项目,即3月31日前申报的所有企业。

将检查机构底稿

“《通知》要求首发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坚决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执业质量问题的,将转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处理;发现财务造假、利润操纵等明确线索的,将转稽查部门做进一步调查;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上述保荐代表人表示,虽然法律法规对于中介机构有了上述明确规定,但是通过《通知》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保荐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连带责任。

此次检查将包括保荐机构底稿。“虽然按照相关规定,保荐机构的底稿必须充分符合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券商机构也会为迎合客户的需求,对于部分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该保荐代表人指出,“底稿是反映一家中介机构是否细致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的最直接证据,与结论性的材料相比,底稿更明确地反映了中介机构做了多少工作。”举例来说,就上市公司的供应商来看,如果上市公司声称有20家供应商,底稿内将明确地包括这20家供应商提供的盖章等函证,以明确地反映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往来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要求中介机构特别关注发行人是否存在自我交易、关联方代为支付成本费用等、与利益群体 (保荐机构、PE机构等及关联方)发生交易往来、体外资金支付货款、压低员工薪金、调控期间费用等十二项粉饰或操纵利润情形。

从2012年4月“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起,到5月的14号公告、10月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4号、12月的专项财务检查通知,强调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意味越来越浓。

有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1月8日的证监会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会议的核心内容即为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检查工作会议上明确表态,保荐机构应对企业审核承担责任,并表示:“凡是进入行政受理程序的,就必须承担申报文件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更严重责任。”

据悉,证监会将成立不少于15个小组,100多人,进行重点抽查。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姚刚于会议上强硬表态,对“没把握的项目,就撤回去;3月31日之前完成自查”。

财务审查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自查,以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为主,对报告期全部财务状况自查,于3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在4月到5月,为复核阶段,证监会审核部门对每家在审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复核,预审员还要结合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反馈及回复,对照自查报告,发现有该查不查的,直接移交稽查立案;最后一个阶段为现场检查,证监会将选取20-50家进行。

数个项目已立案

证监会及下属各部门将动员全系统的力量参与进来,进行此次专项检查。

姚刚在会议上表示:“证监会党委对这次检查工作也非常重视,发行部、创业板部、稽查局、两交易所、六证监局(即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深圳证监局)都要抽调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如果发现重大问题,稽查局将提前介入;我们现在已经有几个项目立案了,陆续结案后,有几家中介机构将面临监管或处罚的情况。”

上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证监会此次对待财务审查违规的机构态度十分强硬,将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双重手段进行惩处。

据悉,收到警示函的机构,将影响其评级,相应会增多其投保基金的缴纳,也影响其新业务资格的审批。行政处罚则是指本轮检查工作后,还出现问题,将按照法律规定上限的一倍到五倍来进行处罚。

证监会会计部主任贾文勤也于会上表态,新股发行的监管越来越严,除了新股信息披露提前以外,监管机构对欺诈零容忍的态度也已明确。

“此前会计师事务所重审计数量而轻审计质量、重报表数据之间的会计关系而轻非财务数据;重财务报表而轻招股说明书;财报都对实际经营状况进行了美化修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对风险把控的缺失,证监会此番倾力加强财务审查,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所应承担的责任势必要加强。”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如此评价。

2012年上半年新上市公司104家,其中上半年业绩下降的占29%,下降幅度超过50%的占6%,比往年有明显增加;截至2012年11月,在审企业中业绩下降的占比也较高。

对此发行部主任刘春旭表示:“2012年的一系列措施推出以来,发行部一直在处理一批信息披露存在违规违法的案例,大多数问题出在财务信息上。我们准备处理的案例中,有的项目存在下滑迹象的,审核部门曾经提示过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做风险披露。”

同时,刘春旭表示证监会的监管工作也要相应调整思路,对如实披露信息的、且不存在明显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将核准发行。已有业绩下滑仍过会的企业案例会考虑出台些专项信息披露指引。并强调十七条“公司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发行上市和投资者判断的重大事项”都应披露,鼓励要从投资者角度考虑充分披露信息,披露数据到最近一季度。

据悉,1月8日上午深交所已针对医药行业、餐饮行业了专项指引。由于中介机构和企业需要细化相关的材料,这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地逼迫上市企业自己放慢审核节奏。

国信保荐22家居首

本报记者 李意安 发自上海

从2012年的IPO市场成绩来看,除中信证券由2011首发12家增至2012年的15家,表现逆势增长以外,其余各家券商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国信证券保荐22家虽已称雄,但比之2011年31家的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跌;平安证券因灵魂人物薛荣年离开前后引发激烈人事动荡,累计41名平安保代出走,对2012年业绩影响甚重,保荐数量大幅缩水,由2011年的34家变成14家;除此以外,申万保荐3家仅1家过会,被否率最高。

而在众多被否和终止审核的案例中,多为关联交易导致的独立性欠缺、持续盈利能力欠佳以及存内控风险,成为频频提及的被否原因。

一大型券商的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事实上, IPO堰塞湖对券商而言不失为推动其转型的一个新机遇。事实上,除了A股市场的IPO业务,券商投行还可在企业挂牌转让、再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海外上市、并购重组和‘转板’等过程中提供服务,这些都可以也将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2012年市场低迷,佣金率和换手率双双下滑,导致券商全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0%。2013年股票与债券承销业务虽有所好转,但难以成为券商业绩的驱动力。因此,创新业务给券商业绩贡献了多元化的驱动力,部分业务管制的放松可在短期内转化为券商的盈利能力,看好传统业务稳定增长、并具有创新特色的大中型券商。

赴港上市门槛降,新三板试点扩容

新股泄洪

本报记者 李意安 发自上海

由于市场连续萎靡不振,A股IPO发审工作2012年明显放缓,排队企业数量积聚,首发企业数量却骤减。

证监会网站1月5日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包括初审中、落实反馈意见中、已通过发审会在内的IPO排队企业已增至882家,“堰塞湖”压力进一步增加。其中,计划在上交所登陆的企业有176家,深交所365家。另外,共计341家公司欲闯关创业板。过会待发企业的企业还有89家。

自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多家公司业绩不符合上市要求被迫撤回材料。据证监会公布的IPO审查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67家IPO撤回。其中由于创业板对业绩增长有明确规定,所以该板块也成为“重灾区”。根据证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创业板有44家企业终止审查。2012年下半年,部分企业甚至主动“召回”申请资料。

自2012年8月以来,IPO审核两次断档,十一假期过后曾短暂开启,11月2日浙江世宝上市之后,IPO市场一直关闭。新股IPO已暂停数月,新一轮改革推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相关研讨班上强调:“要研究有效措施,通过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在审企业进行疏导分流。”

多管齐下疏导“堰塞湖”

有消息人士称,目前证监会计划降低H股IPO的财务门槛,希望通过此举将部分排队的A股IPO分流到香港等国际市场上市,此举被市场理解为意在缓解目前越来越大的A股IPO排队压力。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最近正在和包括四大在内的一些上市中介机构接触,希望能扩大H股发行通道,把一些正在排队的企业送到香港上市,以缓解当前的A股IPO排队压力。”该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会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降低当前H股IPO财务准入条件,以让更多的企业满足赴港上市要求。

2012年12月20日,证监会《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业界认为,证监会降低境外上市门槛,可能有为A股IPO分压的用意。

据悉,此前赴港上市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直接向香港联交所发审委员会提交申请,通过聆讯,即可进行IPO。但此种上市多为红筹公司,而非“红筹架构”企业则需在赴港聆讯前先得到内地证监会的批准,此类多被称为H股上市。据了解,目前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需满足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5000万美元融资额和600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等要求。

“监管层已经有文件表示要降低H股发行的标准。”上述人士称。

另有券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证监会此前已经对部分项目进行窗口指导,降低企业境外上市的难度,目前转战香港IPO市场的难度确实要低一些。

对于降低发行门槛分流A股IPO企业,银泰证券投资顾问路巍认为,“这是一举多赢。一方面解决了更多内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减轻了内地IPO市场的重压;另一方面,将使投资者对A股更有信心,继续推动整体上涨。”

新三板将添分流功能

事实上,2012年“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和久堵不疏的“堰塞湖”都是“新三板”欣欣向荣的主要推手。截至2012年12月31日,挂牌“新三板”的公司达到200家。来自深交所的信息显示,2012年共有105家公司挂牌“新三板”,占比超过半数,一年挂牌的公司比之前5年的累计数量还多。同时,目前还未进入试点的国家高新区也在积极争取2013年“新三板”试点扩容,南京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张玉玺预计:“2013年全国‘两会’前后,或将有10-20家国家高新区入围‘新三板’试点。”

更多的人正在寄望“新三板挂牌”分流IPO。

但同时也有人质疑IPO待审企业赴新三板挂牌将受到新三板试点的限制,因目前的新三板只限于中关村、天津、上海、武汉四个科技园区,另一方面,待审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也缺少吸引力,待审企业之所以要争上A股市场,一是为了最大化融资,二是给公司原有股东创造高价套现机会。但在新三板挂牌解决不了这两方面的需求。

目前多数拟上市企业对分流“新三板”的态度似乎并不积极。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认为,原因就在于“新三板”的融资能力与中小板、创业板、主板还不能相提并论,更为关键的是从场外市场进入场内市场的“转板”机制仍未建立。尽管“新三板”挂牌成本低,但拟IPO企业多数还是愿意排队等候上市。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新三板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分析人士预期,“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有望分流部分IPO压力。而为化解IPO“堰塞湖”压力,监管层处理思路正逐渐明晰:向“新三板”、债市分流;开展对800多家排队企业的专项检查;严格执法,严惩业绩包装等。

“如果在‘新三板’和场内市场间设置绿色通道,从审核到发行给予挂牌企业便利的话,‘新三板’的吸引力将非常强。”宏源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董事、“新三板”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尹百宽表示,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存量发行以及公众化奠定了法律基础,“新三板”的融资功能将大幅提升。

然而,另一方面,IPO“堰塞湖”却不失为一个让市场主体各方冷静的好的存在。至少从目前看来,IPO“堰塞湖”已经让一些烂尾项目现形,对上市企业队伍起到一个“洗涤”的作用,让一些业绩包装造假的公司现出原形。

IPO打假应常态化

本报记者 方广

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向来不佳,上市前就进行申报材料的造假已成公开的秘密,结果上市“圈完钱”后就出现业绩大幅下滑,更别说年年季季分红。这一痼疾摆在那里那么多年,各方却就是拿它没辙。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诸多问题,也慢慢从少见多怪至多见少怪,最后就见怪不怪了。当对一种现象已经麻木或某种意识状态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把它当作一种自然而然。所以,对再差的公司,投资者照样申购,二级市场上照样买,照样炒。

管理层也不是没有整治过,但最终结果要么是收效甚微,要么就是无疾而终。这一次的动静似乎“雷声”比较大,但最终落下的雨点能有多少呢?

此次检查的背景是在IPO队伍“爆棚”的背景下出现的。目前已过会及在审的申请IPO企业接近900家,按一年240个交易日及一个交易日进行一宗IPO计算,需要近四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这还没考虑在此期间后续新增的IPO申请。这一严重的“IPO堵塞”情况让人犯愁,如何消化当然就成了管理层最急迫的任务。

所以,IPO打假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清洁机制,不如说是由通道拥堵倒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分流是选择之一,但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得重新熟悉新的市场的制度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相关文件资料的撰写,这些都是新增成本,过去付出的成本中有部分也必将成为沉没成本。而从募资效果来看,其它市场(香港市场、新三板)和其它方式(发债融资)显然没有正规A股市场有吸引力。香港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和A股完全没法比,而且在法律和会计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人员及信息交流方面的沟通成本也较内地高。而要申请上市的公司放弃IPO而改为发债,更是一厢情愿,这不仅意味着过去的付出完全成为沉没成本,还意味着要负担新的成本。

部分公司在劫难逃

相比之下,直接从排队队伍中切去一部分会更直接也更有效。而对上市公司申报材料中存在的最常见的问题,经过对数千家上市公司的审核,管理层早已驾轻就熟,了然于胸。以前未对其“动真格”,是因为时机未到,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是这个市场的核心载体,它作为轴心联结了IPO过程中所有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主体,是其它各主体的利益能否实现的前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现在的情形则是,IPO队伍过长,已经影响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进程,事态到了必须牺牲一部分作为代价来保证大局的时候,这时就不难理解管理层为何会痛下决心动真格,而一旦动真格,自然也就是轻而易举之事。所以,在此次行动中,注定有一些公司会成为被清除对象而在劫难逃。

第6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现代金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和金融创新进程的加快,在支持服务经济成为“现代金融百货公司”并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具有高度经营风险的企业。于是,拓展业务与防控风险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经营管理不可分割的两个主要方面。农业发展银行与诸多金融业一样,在建立现代银行的过程中,金融产品迅速增加、业务效益迅猛发展、金融服务手段越来越现代。与之相伴的是经营风险,主要是贷款风险逐步增多,有的甚至呈加重的趋势。贷款风险事故和案件屡有发生,一些地方不良贷款前清后生。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业信用缺失、市场变化、内部管理不善、制度执行不到位、决策偏差,等等。因此,必须遵循现代金融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规律,切实注意发展业务与风险控制的均衡性,创新金融产品与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并重。

一、应用现代企业控制原理——农业发展银行实现贷款风险控制目标的理想选择

现代企业控制原理是企业管理理论创新发展的产物。它强调企业控制功能的主导地位,认为系统各要素的联结构成具有控制特征的系统框架,颠倒了原有企业管理理论中以管理为系统。将控制与组织、计划、协调等为手段的体系。在这种理论下,管理只是为实现控制要求所进行的调控活动,起辅助作用。这种原理已经为现代企业实践所证明,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它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控制的主导地位

控制是系统构建和运行的主体目标,是系统存在的基本特征。企业系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系统要素有机联结的程度、系统框架和系统“软件”的科学性体现出来的,系统结构有机程度高,系统框架合理,控制功能就强。

(二)管理的从属位置

管理是在控制基础下进行的、是在已经形成的系统框架下,对原有的系统控制进行调整的活动。没有控制作为基础,管理的目的、作用和活动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也就不存在管理了。

(三)控制与管理的不可分离性

控制与管理刚柔相济,刚是控制,柔是管理,它们之间缺一不可。控制是构建系统各要素间存在的原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存在的生克现象的具体反映。管理是通过发挥职能作用。调整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功能和影响,调整控制能力、控制力度、控制范围,是为系统达到运行目的服务的调控活动。控制功能增强了。管理的难度相对减小,管理调整工作也就减轻。驾驭企业的难度也会减小。反之,如果控制功能弱、管理难度则大。

现代企业控制原理在现代企业管理,甚至在社会重大问题、军事管理和重大科技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学者对计划生育管理、疾病防治管理研究后得出显见的证明。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达到人口健康有序增长的目标,就必须对婚育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为了控制瘟疫传染,达到预防和控制疫情的目标,就必须实行疾病系统控制的有效措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控制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控制是目标,管理是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的活动:控制是主体,管理是围绕主体进行调整的手段。由此,不难思考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控制中引入控制原理的问题。

当前,农业发展银行在贷款风险管理问题上采取了诸多办法和措施,但业务越是发展,特别是随着新的业务领域的拓展,贷款风险管理更值得人们深思。对照现代企业控制原理,我们不难发现,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并没有上升到系统控制的高度。因此,现代企业控制原理的那些特征和效用无法体现,这是贷款风险问题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主要原因和矛盾之一。在此状况下,一般意义上想实现保护贷款资产和员工人生安全,即通常所说的“两个资产安全”的目标尚难以实现。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显然的,必须尽快全面引入现代企业控制原理,设计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的完整系统。

其一,有利于将贷款风险控制目标过程化

通过实施贷款风险控制,将要实现的目标细化。将控制的责任和要求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和每个环节。颠倒贷款防范管理与控制的关系,从而产生通常所说的有好的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的效应。同时。由于贷款审查、审核、审批流程中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即便因不可抗因素产生贷款风险也能有效保护员工人生安全,达到尽职免责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极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参与贷款风险控制的积极性,贷款有风险,人身有保障。

其二,有利于更新贷款风险管理理念

现代银行不仅仅在于现代化手段的提高和运用,更多地应该在于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创新。按照现代企业控制原理,农业发展银行仅通过管理手段是无法实现贷款风险管理目标的。从根本上讲。如果企业系统结构上存在漏洞,通过管理的方法是无法弥补的。就像一幢大楼,硬件结构存在问题,仅靠物业管理修修补补根本不能解决问题,隐患和漏洞的存在使大楼始终处于隐患或危险之中。因此,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控制不应该是单纯的贷款管理,而应当是以控制为基础的体系构建。我们要积极开展贷款控制实践,按照贷款风险控制来设计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全部构架。

二、强化贷款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农业发展银行实现贷款风险控制目标的关键所在

做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控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当前农业发展银行市县分支行的实际来看,首先必须强化贷款审查流程控制。这是问题的关键。按照现代企业控制原理,现阶段农业发展银行市县分支行贷款风险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大致是: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业务发展要求,遵循贷款政策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贷款审查,提高贷款审查质量和效率,实现有效控制贷款风险,保障信贷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其实质就是达到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要求。与此同时。贷款控制各环节在审查过程中要做到明确权限、严格程序、分清责任、规范操作、提高效率、确保质量,力求达到尽职免责。为此。结合现阶段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管理的实际,要全面推行现代企业控制原理的思想,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必须明确贷款风险控制应该执行的原则

按照现阶段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控制内在规定性要求,在结合农业发展银行市县分支行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贷款产生的背景真实,是真实的经济贸易往来所需。各种贷款信息、依据真实可靠。

2,完整性原则。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资料、依据和信息必须完整。

3,合规性原则。发生贷款业务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规章制度。

4,风险性原则。贷款业务必须进行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全方位揭示贷款风险隐患,落实有效风险保障措施。

5,效率性原则。办理贷款必须强调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

6,流程性原则。贷款办理严格按规定流程操作,各部门、岗位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依次审查、不得缺级或越级。

(二)必须明确贷款风险控制流程

从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市县分支行的实际来看,其流程大致分为原控制和再控制两个层面。

其一,原控制层面主要在县级支行,部门。县级支行的信贷部一支行行长室:岗位:信贷部客户经理一副行长兼信贷部主管一支行行长。

其二,再控制层面主要在市分行。部门。客户部一利率审查部一信贷与风险管理部(含法律审查部门)一贷款审查委员会;岗位:客户部门审查岗位一客户部高级主管一利率审查位一信贷与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岗位一法律审查岗位一信贷与风险管理部高级主管一贷款审查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一有权审批贷款人。

(三)必须明确各部门、岗位贷款风险控制的要素和职责

根据现阶段对农业发展银行市县分支行原控制层面和再控制层面各部门、岗位职责研究,在贷款风险控制中必须遵循前述“六项”原则的基础上,各自掌握的要素和应履行的职责如下:

1,原控制层面,即县级支行,必须对贷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风险性负主要责任。

首先,信贷部客户经理控制。它是所有贷款的起点,必须把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作为控制的主体。对贷款企业申报贷款必须严格审查各种原始依据,判断贷款的真实程度;必须按制度、法规对贷款进行全面论证。判断贷款的合规程度;必须索要、整理与贷款相关的全部信息资料,判断贷款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对贷款进行全面论证,做好贷前调查的各项工作。按要求撰写调查报告。阐明调查意见和结论,完成相关基础资料并转下个流程。

其次,副行长兼信贷主管控制。在收到客户经理提交的贷款相关信息资料后,必须重点在真实性、合规性和风险性上进行全面复核,发现缺漏、疑点,及时进行核实。对贷款企业提供的营业执照、财务报表和公司章程等重要信息依据,应组织到有关专业评估或国家权威部门进行查询核实:对客户经理提出的调查意见和结论进行重复论证;对贷前调查有关事项进行核实或操作。要结合岗位应知信息,论证贷款风险度。审查无异后,按规定转交下个流程。

再次,县级支行行长控制。县级支行行长是县级支行贷款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的首要执行者。必须重点审核贷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风险性。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全面审视贷款业务是否真实可行、是否存在风险隐患等;要综合考虑申请人的信用、信誉状况,生产经营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就本笔贷款申请的可行性进行审查,确定能否贷款,贷款额度是否合理,贷款方式是否可靠等;要坚持稳健经营的思维,切忌盲目追求贷款量的增长的观念。真正体现“贷款放到哪里风险就控制到哪里,风险控制到哪里贷款就放到哪里”的效果。

2,再控制层面,即市分行各有关部门、岗位。必须对贷款的完整性、合规性、风险性、效率性和流程性负主要责任。

首先,客户部门及其相关岗位控制。审查岗在收到贷款申报材料后,要重点做好格式规范性审查、材料完整性审查、信息充分性审查、内容一致性审查、信息资料合规性审查、与CM2006系统核对审查、利率执行准确性审查、风险提示。客户部高级主管要结合掌握的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和企业信息,对能否贷款、贷款额度等做出准确判断;对贷款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贷款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判断;要结合岗位性质特征,从贷款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市场现实、贷款安全效益等对贷款投放做出综合判断。客户部对贷款全面审查后要联系计划部门利率审查确认,并将完整手续资料、调查报告、申报材料转下个流程。

其次,信贷与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岗位控制。审查岗在收到贷款申报的材料后,要重点做好格式规范性复查、材料完整性复查、信息充分性复查、内容一致性复查、信息资料合规性复查、与CM2006系统再核查、利率执行准确性复查、风险再揭示。法律审查岗位收到资料后,要结合CM2006系统对信贷项目的风险预警情况进行风险提示,重点审查贷款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合理、可行。保证人主体资格及偿债能力,抵押物、质押物是否合法、足额、有效。信贷与风险管理部高级主管要对贷款合规性、风险性和效率性进行控制。必须对前述各流程环节的审查进行核实:必须坚持风险防范的政策制度规定审核把好贷款风险保障关口:必须全面审视贷款潜在的可能风险点,向流程前后环节做好反馈工作;必须对贷款工作效率、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再其次,贷款审查委员会及其副主任、主任控制。贷款审查委员会作为贷款审议的集体决策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农业发展银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合理地组织和运作。要严格执行贷款风险控制“六项”原则。贷款审查委员的每个成员必须是相关专业的专家,必须对贷款决策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只有每个贷款审查委员都能够发表独到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才能发挥集体决策的真正效应,才能把好贷款风险控制关口。贷款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和主任收到申报及审查材料后,对前述流程各环节审查内容和意见进行复查,总体把握调查、审查意见是否完整、是否合理。要重点结合所了解的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和企业信息,对贷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判断;要审查贷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我行的有关规章制度:要根据借款人前期贷款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结合本笔贷款的金额、期限和方式等,判断贷款风险程度,提出防范贷款风险的措施和要求。

最后,有权审批人控制。必须严格执行“六性”原则,对贷款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特别对揭示的贷款风险要胸中有数。要严格执行有权审批人有权否决贷款审查委员会通过的信贷项目或提出复议意见,无权变更贷款审查委员会否决或复议的贷款项目的规定。要统揽全局,对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做出符合逻辑的、科学合理的判断和终决。要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发挥其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关键作用。

三、强化贷款风险控制细节管理——农业发展银行实现贷款风险控制目标的有效保障

贷款风险细节管理是现代企业控制原理在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控制应用中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控制原理中控制与管理刚柔相济的关系。只有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实行细节管理,才能确保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的效应,达到贷款风险控制的目标。为此,在贷款风险控制流程外必须高度关注相关的细节管理。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约束问题:建立健全信贷资产保全责任考核机制

一是围绕信贷资产保全梳理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特别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将应该检查的内容、要求到边、到底、到时、到实。二是建立责任评议追究和尽职免责制度。与流程中各环节责任部门、责任人薪酬、奖金等收入考评挂钩,严格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拓展业务和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流程环节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作为对上一流程环节日常考核的依据。三是对流程外实施的资产安全检查、条线检查和信贷主管考核等各项检查,也要重点围绕前述“六性”原则。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对相关部门、人员的考核依据。由于履职不到位导致贷款发生损失的,按农业发展银行违反业务规章制度行为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抵押担保问题:建立抵押担保贷款的实效合规考查机制

对抵押物的评估必须坚持实效合规原则,在实际落实抵押物值时,要坚持稳健经营思维。不能以高估换取贷款的增量,贷款额度应严格控制在规定比例范围之内。对所有《抵押担保借款合同》必须到既规定部门进行登记并公示。在审查抵押物的存续和保值时,必须执行《担保法》规定,要审查抵押物的存续状态,是否有损毁或转让的事实,更要审查抵押权人对抵押物在发生毁损转移灭失情况下,债权人监督权力的行使问题,切实防止抵押权人明知抵押物处于损失状态。而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对担保企业的选择,在执行有关信贷政策制度的前提下,要坚持买事求是的态度。务实做好对担保企业的综合评估,绝不高估,坚决抵制违规虚假情形的产生。

(三)风险预警问题:建立贷款风险预防分析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客户评价制度。重点客户评价半年一次;一般客户一年一次:新准入客户,在贷款申报前根据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评定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做出客户评价报告。同时,要定期对贷款企业经营管理及其相关产品、市场等进行调研,对相关产业政策制度进行研究。二是建立贷款企业经营分析制度。县级支行、市分行应定期召开分析例会,对贷款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产品市场情况、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贷款风险及防范措施等进行评价判断。对重点客户要进行全过程监测,对企业法人代表及股东品行、贷款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企业货款归行率、企业日均存款余额、企业销售与纳税额等要素进行及时监测分析。三是要大力提倡引进科学风险预测技术。在CM2006系统基础上,全面收集、筛选业务和管理数据,对贷款风险进行客观度量;逐步建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评价系统、贷款定价系统以及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等信贷决策辅助工具。

(四)风险处置问题: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应急处置制度

第7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近日,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金控”)与东亚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银行”)达成协议,拟共同在深圳前海组建一家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

而就在一个月前,前海金控宣布已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拟在深圳前海组建港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该合资证券公司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将在内地开展全牌照证券业务。

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前海金控连下两城,发力券商业务意图明显。对于引进港资合办证券公司的原因,前海金控方面表示,港资银行完善的公司治理、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多元化的客户资源以及国际化的业务运营经验,为合资证券公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而目前国内合资券商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在资本市场行情较好的2014年,高盛高华与瑞信方正营收净利仍双双下滑。新筹建合资券商,如何避免合资券商现阶段的发展困境,前海金控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还未得到监管层的批复,如何应对挑战还为时过早。

一位券商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前海有政策优势,借助港资是互惠互利。“天时地利”具备,管理方面能否做到“人和”还需拭目以待。

拟筹建两家全牌照券商

从已公布的信息来看,前海金控此次拟筹建的两家券商均为全牌照合资券商。所谓全牌照通常是指同时拥有经纪业务和投行牌照,而目前多数外资合资券商公司仅持有投行牌照。据了解,当前合资券商中仅有中金公司、光大证券、中银国际、瑞银证券4家有全牌照(编注:中银国际和光大证券的外资股东为香港红筹公司,目前中金公司和光大证券持股比例已减至33%)。此外,高盛高华的中资股东高华证券,手中也握有全牌照。

对于前海金控能够申请两家全牌照券商的原因,该公司方面表示,与汇丰银行合作证券公司,这是对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的落地。

据了解,前海金控筹建的两家合资证券公司在股东占比上略有不同,与汇丰银行组建的证券公司由汇丰银行控股,持股比例为51%;与东亚银行组建的证券公司则为内资控股,目前双方持股比例还未确定,可能将会引入第三方公司参与持股,目前双方还在与第三方公司洽谈中,但并未透露第三方公司相关信息。

目前,合资协议签署后,相关合作方已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报材料,准批设立还将需要一段时间。

按照证监会政策规定,在上海、广东省、深圳各设立一家两地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港资、澳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内地股东不限。同时,可以在内地批准的金改先行先试的若干试验区内各新设一家两地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内地股东不限,港资、澳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9%。

利用港资与内地互动优势

对于此次合资券商的筹建,港资银行与前海金控方面都寄予厚望。

东亚银行执行董事兼副行政总裁李民斌表示:“东亚银行非常重视本次与前海金控的合作。这不仅令本行在内地的业务更为多元化,亦有助于我们完善在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更多内地与香港客户提供优质的国际化和跨境金融服务。”

汇丰银行则是内地资产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参与推动RQFII和沪港通等市场开放试点,并作为首批国际性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前海金控方面表示,合资证券公司将依托汇丰银行全球化的视野、丰富的业务经验及多元化的客户群体,发挥前海在中国金融改革中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推动国内证券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据了解,前海金控作为前海管理局唯一的战略引导型金融控股平台,注册资本60亿元人民币,前海金控已经与数十家大型金融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通过合资等形式,引导培育了一批持牌金融、创新金融和私募基金等骨干金融企业落户前海;同时探索推动了前海企业境外发债、首单公募REITS、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等一批金融创新落地。

合资券商生存挑战

截至2014年年底,国内合资券商仅剩9家。一方面是政策逐渐放开,进入门槛降低,前海金控等机构纷纷布局该领域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合资券商也遭遇着 “水土不服”,面临业绩亏损、外资撤离等尴尬局面。

2014年高盛高华、瑞信方正营收净利双双下滑。2014年8月,海记大和中外资股东日本大和证券正式退出,当月,挂牌近5个月的财富里昂证券100%股权被摘牌,转为全资民营券商,更名为“上海华信证券”。

经营业务单一,多数合资券商没有经纪业务、自营业务等牌照,完全依赖投行业务,靠风险能力较差,IPO一旦暂停,亏损在所难免。

第8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房地产开发 信贷融资

一、前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1998年房改以来止2013年11月末,全国房地产实现销售面积967919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为386471亿元。在业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因风险过度偏好,出现贷了前调查走形式、贷中审批效率低、贷后管理水平跟不上等相关问题。

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贷前调查落实不到位

贷前待查是商业银行在客户授信前对其基本情况进行的综合调查分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信状况、经营现状、授信用途、授信担保情况等,为后续授信审查审批提供决策依据。金融监管部门为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房地产开发项目能按期完工,在项目资本金及贷款发放条件上都做了明确规定,目前资本金按项目不同类型要求20%~35%,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基本前提条件为项目“四证”齐全,这本是贷前调查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业务过程中,优势因风险过度偏好,贷前调查流于形式,甚至出现过尚未缴清土地款,没有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就获得银行授信的案例,土地款未缴清其他证件更无从谈起,房地产商提供四证、立项等虚假复印件申报授信,银行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进行申报审批,授信审批通过后开发商通过民间资金过桥借贷,短时间内完成土地款缴纳、项目立项全套手续(政府提前审查,资金到位后后即可取得立项、四证、环评等证件),取得真实四证及其他手续完善后,获得银行信贷资金,通过一系列的资金流转,最终用于归还民间资金。从表面上看,商业银行执行了国家及银行内部制度的相关规定,四证齐全后才发放的贷款,但是其发放的贷款实际用于补充了项目资本金不足,信贷风险被严重放大。

(二)贷中审查审批效率不高,责权利不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采用逐级申报制度,审批过程相对较长。以房地产开发贷款为例,支行客户经理申报材料,先由支行风险部门审核,报支行行长审批后,提交给分行经营部门进行认定,再报分行风险审批部门合规性审查,后提交审批委员会开会审批,如果按照权限不够,继续上报省行或总行进行再次审查审批,用于审查审批的时间较长,影响了信贷业务的时效性,而且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集体审批的委员会制,虽然具有多人审批,相互监督的好处,但也存在集体决策,集体无责任的弊端,进一步影响了审批效率。归根结底,贷中审查审批由于存在单向性,责权利不对称,趋利避祸的考量会造成部分审查审批人员怕担责,多批不如少批,不批没责任,工作积极性较低影响了审查审批的效率。

(三)贷后管理水平较低

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信贷风控的重要组成环节,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分类预警、信贷档案管理、贷款清收、资产保全等。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上体现的更明显,贷款投放后,由于落实了项目抵押,签订了封闭管理协议,认为资金体内循环,风险可控,不愿意再过多的分配精力进行调查分析。借款人自身的综合偿债能力是否发生变化,借款人其他项目的进展状态,开发项目是否按时间进度、贷款投放进度展开,项目销售、资金回笼是否符合预期,借款人是否遇到重大事项,例如股权变动、重大法律诉讼等,这些重大事项如果出现遗漏,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损失。贷后管理水平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体现出一家商业银行的综合风控水平。

三、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房地产金融业务综合管理水平

1.建立主责任人制度。在房地产信贷业务中明确经营、审批、贷后管理环节的主责任人,按照责权利相适应的制度要求,确定主责任人的相关权利、义务,完善激励约束制度,责任权力明确,有利于减少集体无责的弊端,激励到位,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2.优化审批流程,提高风险管控的水平。目前审批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我国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需求和风险防范要求,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地域、金额进行审批转授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授权意味着权利,同时也要有相应的责任追查制度,防止出现道德风险。

3.成立专业房地产金融部门,专业专注。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对公房地产信贷业务部门和对私房地产信贷部门分开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条线垂直管控,但是房地产信贷业务作为特殊的固定资产业务,从房地产开发贷款投入到个人按揭业务回笼资金还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风险管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就是资金的封闭运作,对公对私业务分开管理增加了部门间的协调,一方面效率会降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风险管控的难度。建议商业银行成立专业的房地产金融信贷业务部,对该项业务实行综合管理,专业专注,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建议由银行监管部门与政府协调,发起银行可以参与的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在线系统可以查询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证件的详细信息,例如国有土地权使用证登记日期,登记编号,土地出让年限,用途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的日期、登记编号,建设内容、面积、限制要求等,这样有利于银行判别项目是否合规合法,提高贷前调查的质量和效率,杜绝不良房地产利用信息不对称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

(三)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重贷轻管的现象,建议商业银行加强贷后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的建设。一是建立“强约束”的考核体系,贷后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把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必须强化指标考核,建议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贷后管理督导团队,对贷后管理加强领导和监督,例如客户走访报告质量,信息分析水平,资金流向,风险预警等贷后管理事项纳入相关人员的年度工作综合评定当中,对贷后管理试行一票否决制,加大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出现风险预警不及时的处罚力度。二是建立合理的贷后管理“激励”制度。在绩效分配方面,应将适当加大贷后管理的比重,对于贷后管理基础好的机构及个人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从业人员贷后管理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做得好的机构及个人在相关职务晋升、信贷资金规模、财务费用、人力资源、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参考文献

[1]李继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第9篇:企业债申报材料范文

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各国逐步兴起,推动经济发展的金融业也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领域。基于传统信贷模式创新出的绿色信贷是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业务。目前,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国际绿色信贷的经验以及在我国引入绿色信贷的业务基础、风控体系以及配套法律制度等内容,对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具体构建的探讨较少。

在评价体系方面,绿色信贷仍然沿用传统信贷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绿色环境指标只出现在贷款申报时递交的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等申报材料中,而没有在之后的项目风险评估和贷后跟踪调查中被进一步考虑。用传统风险评价体系对绿色信贷风险进行评估的做法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第一是静态地考察了“环境指标”现状,没有考虑到“环境指标”对项目之后的运行带来的影响,从而忽略了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第二是没有区分绿色信贷与普通信贷在一些“传统指标”上的差异。

本文基于对长江三角洲的实地走访与调查,利用AHP法和德尔菲法,详细研究了绿色信贷风险评价的相关指标。结合最终的统计结果,本文将构建适合长江三角洲的“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并给出相关分析与建议。

一、研究详述

与传统信贷相比,绿色信贷除了考虑传统指标还要考虑项目的“绿色指标”。本文为了得到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把绿色信贷所涉及的风险评价指标分为“传统指标”和“绿色指标”两部分。研究各项指标时,由调查对象评判各个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多大的重要性。研究中具体涉及方法如下:

(一) 经验判断方法

1、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研究员从企业、银行、民众和当地报道中了解了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信贷开展情况,最后确定调查对象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江南银行等在长三角地区的分行及支行的信贷客户经理。调查对象对于信贷业务的熟悉程度的自我评价集中于“比较熟悉”和“非常熟悉”,据此判断,调查对象对于绿色信贷的风险影响因素有一定程度的决断能力,适合使用德尔菲法进行调查。

2、德尔菲法。在长三角地区,向调查对象发放绿色信贷风险因素问卷,在一轮问卷发放与回收后统计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客户经理。要求其参考其他专家意见,重新考虑,并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在本研究中,两轮问卷后专家的意见开始集中。使用第二轮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得到相关风险因素。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由于调查对象分散在各家银行,一定程度上隔绝了调查对象之间的直接交流,保证了德尔菲法的客观性。

3、AHP方法。本研究结合AHP法与德尔菲法,操作时通过各层内指标之间的两两重要性比较,得到全部绿色信贷风险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比较的量化结果,从而将专家对绿色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的主观判断用客观的分析方法呈现出来。

本研究将绿色信贷风险因素拆分为“传统风险指标”和“绿色指标”两大部分分别考察。在传统指标方面,本研究参考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制定了包含26个指标的AHP层级表,具体指标见结果分析。

AHP比较时采用1-9标度法。由各家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填写AHP三个指标层的两两比较矩阵。经过两轮反馈后,将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的比较矩阵内容取算数平均,之后按照AHP法标准算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经检验,所有比较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有效。依计算结果,可得到绿色信贷传统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4、绿色指标的选择。绿色指标方面,本研究选取了共21项环境评估指标:a.项目占用土地情况;b.受项目影响自然栖息地范围;c.对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d.废水;e.废气;f.固体废弃物;g.粉尘;h.使用原料、燃料的来源及其污染问题;i.噪声值;j.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k.单位产品能源能耗;l.单位产品水耗;m.环保法规合规性;n.产业政策相符性;o.为满足环境政策要求进行的大规模非生产性投资;p.是否属于绿色营销;q.产品是否绿色;r.产品废弃后对环境的污染;s.工作场所环境事故风险;t.现有工艺技术是否健康;u.环境改善效益。

由于指标之间并无层次关系,调查时采用投票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调查时设计两道问题配合两张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张表要求调查对象对列表中的全部21项指标逐个进行重要性判断,加强数据统计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每个指标从“十分不重要”到“十分重要”分为五级,按1-5分计分,调查对象需要判断每项指标属于哪一级别并打分。统计时计算转换得分S加以汇总:

第二张表所列指标与第一张表完全一样,要求调查对象从21个指标中排除6项本人认为绿色信贷中不予考虑的指标。统计时以投票方式记录每一项目被认为需排除的票数。

当两题结果出现明显矛盾时,调查员即时提醒调查对象再次确认自己的判断。当两题的判断没有明显差异时方认为是有效作答。最后回收问卷后两道题目的结果仍有细微差异,在最终排除指标时根据两题的结果取交集去除6项指标,并以第二题的结果为主、第一题为辅来对剩余指标进行排序。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传统指标权重分析结果

基于AHP法和德尔菲法,将问卷结果进行迭代计算,最终得到各个层次中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由以上权重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在第一层指标中,银行对三类指标的看重程度依次为:财务指标>管理指标>社会环境指标;第二,在财务指标中,银行对四个二级指标的看重程度依次为: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第三,在管理指标中,银行对三个二级指标的看重程度依次为: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管理风险>行业前景风险;第四,对于社会环境指标,银行更加重视宏观社会环境指标;第五,将各个三级指标的权重与其所在的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并排序后,绿色信贷传统风险因素中的前十个分别为:销售净利润率(F22)、资产负债率(F14)、流动资产周转率(F32)、企业商誉(A24)、总资产周转率(F33)、资产报酬率(F21)、技术革新(A12)、投资回收期(A21)、存货周转率(F31)、 速动比率(F11)。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些传统的财务指标外,管理指标中的“企业商誉”、“技术革新”和“投资回收期”也在传统风险因素的前十中。事实上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行业技术变革周期较快,企业投资项目多,所以该区域的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企业商誉”等定性指标,并且这类指标很可能在信贷审批及后续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二)环境指标统计结果

下面是对21项环境指标进行调查的两份表的统计结果:

综合两张表的结果,如下六项指标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绿色指标:对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受项目影响自然栖息地范围、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为满足环境政策要求进行的大规模非生产性投资、单位产品能源能耗。

剩余15项绿色指标被认为是绿色信贷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相关指标,重要性排在前五名的指标及其排序为:

由以上结果可见,银行在绿色指标上还是非常看重项目对环保法、相关政策的符合性以及其他一些较容易观察的污染指标。这5项以及其他被筛选出来的10项绿色指标将作为银行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放绿色信贷以及后续跟踪调查的重点关注内容。

(三)风险评价体系

本研究在现有的传统信贷的风险评价体系上进行修改和扩展,得到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绿色风险评价体系与传统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追加了银行对企业环境的直接考量,在贷前和贷后都要根据企业在绿色信贷体系中绿色指标上的表现来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

研究在扩充了绿色指标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得到了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中传统指标和绿色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在使用风险评价体系时依据重要性可以有侧重地主要考虑一些指标。表5给出了需要重点考虑的10个传统指标和15个绿色指标,列表中指标按照重要性由高向低排序。

三、对银行的建议

(一)探究环境指标——信贷风险传递机制

根据研究结果,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信贷记录,基于15个绿色指标与企业传统指标之间的联系,重点研究环境指标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传统指标,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还款能力,最后得到环境指标到信贷风险传递机制的模型表示。

(二)建立银行绿色信贷风险评级

银行当前的绿色信贷流程如图2所示。对于环评符合要求的企业,若传统信贷指标符合银行风险把控要求则对企业放贷。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其绿色信贷的绿色指标方面完全由政府的环境评价报告结论为准,缺乏银行自己的判断。这导致银行对于满足环境评价要求的企业无法进一步区分环境因素带来的信贷资质差异。在银行得到环境指标和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评级。在发放绿色信贷之前,同时参考自身评级和环境报告得到更为有效的环境指标判断。

(三)加强贷后跟踪管理

目前,对于符合所有要求并获得绿色贷款的企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主要是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要求企业在获得信贷支持后持续向银行递送自己的环境评价报告,这使得银行在贷后难以确认企业的环境评价是否合格。借鉴本研究结果,银行可以对应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中的绿色项目,直接跟踪调查企业的环境指标,及时调整对相关企业的授信额度,对有潜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客户,制定并实行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措施。

四、研究改进和拓展方向

本研究由于受到时间、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与进一步研究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只进行了两轮调查一轮反馈,如果增加反馈次数、扩大调查规模,预计能得到更为有效且全面的结论。

在绿色指标方面,由于在目前的实际操作层面,银行从业人员在日常信贷业务中并不涉及对环境指标的专业考察,主要是参考政府环评报告的结论,其对这类指标的判断受个人经验的影响较大。随着绿色信贷的成熟和相关信贷员对业务的进一步熟悉,这项调查还有提升的空间。此次对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反映的是大部分企业的共同环境特征,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绿色指标体系仍待进一步讨论。

此外,后续研究可以着眼于借助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数据,利用实例验证企业违约风险和指标异动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绿色信贷风险评级模型。

参考文献:

[1] 刘传岩.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问题探究[J].税务与经济,2012,(01):29-32.

[2] 常杪、王世汶、李冬溦.绿色信贷的实施基础——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体系[J].环境经济,2008,(07),32-35.

[3] 古小东.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0,(07):19-22.

[4] 姬利莎.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