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古德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教育

一位朋友最近去清华大学参加“中等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回来介绍说:他们上课之前必先学《中华文化经典基础选读》,其中包括:《大学选》《论语选》《孟子选》《中庸选》。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编写的。这说明我国大学教育非常注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翟鸿国学讲座全集》中,国学大师翟鸿先生介绍自己家教,说他小时候爷爷就教他学习古文,总结说:儿童会背《大学》,孔子跟你一辈子,儿童背会《孙子兵法》,孙子跟你一辈子,真是这样,教育立志就要从小抓起。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

我来自农村,从小也没读过古德教育类书籍,一直到参加工作很多年后,才看到一本叫《增广贤文》的古书,读后有很深的心得体会,书里的很多观点,很实用,感觉早点读过此书对自己命运都会有所转变。这本书不是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是以整个社会责任为己任,恰当保护自己的权益,可谓难得的好书。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东西是我们必须传承的民族精华,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由于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主动寻找这类书籍,先后拜读了《大学・中庸》《朱子家训》《家书》《论语》《道德经》《菜根谭》《弟子规》等等,感觉越读越有是非标准,这些书对我人格、品位的形成起到标杆作用。

当今中国,全民重视教育,独生子女家庭尤其如此,参加各种补习班的人数急剧增加:有学习语文的,有学习数学的,有学习英语的,有学习物理、化学的,还有学习书法的、学习音乐的,可是就没有学习道德的,这是教育教学体系对道德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表现。由于孩子少,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惯着,爱子女,爱下一代,这无可厚非,但是过度娇惯,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没有是非观念,不能正确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正确引导,避免继续恶性发展。

“举孝廉”,是汉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中国古代以孝治天下,所以称孝廉。到清朝时,考取了举人,还是用孝廉公这个名称。

我国现阶段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是“德才兼备”,德在才先,可见德的重要性,无德有才,会坏事;有德无才,没有才能,会误事,可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而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从小抓起,从孝敬父母抓起,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抓起。

现在教学体制改革,是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从品德修养,专业技能,身体素质,交际能力,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等等全方位来评价一个人的素质。而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有学者从历史的角度,从外国教育体系的形成,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正如1987年1月27日,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阐明他的施政纲领。

当今,孔子学院遍及全球,外国人在21世纪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寻找做人之道,治国之道,我们国人还不早点学习自己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岂不贻笑大方?

成年人想要学习,可以根据爱好自由选择,但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再从外国人口中知道自己先贤们的道德哲学思想就实在是不应该了。想要普及国民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设“中华文化经典基础选读”,来促进中华民族学习中华民族的瑰宝“古德教育”,并且作为每位华夏儿女的必修课程,这对提高国民素质,激发爱国情操,提升忠孝思想品行,都会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促进作用。可见,古德教育应该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而且应该成为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朱熹.大学・中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03.

[2]朱柏庐.朱子家训.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07.

[3].家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9.

[4]孔子.论语.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2006-09.

[5]老子.道德经.李湘雅,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05.

[6]洪应明.菜根谭.京华出版社,2000-05.

第2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微科研”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考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微科研”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对这项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不全面,还是习惯于等待老师指定课题,等待在基地校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实验室学习,等待专家、老师的帮助,才能确定自己要研究的“微科研”选题。

为此,在每一届学生选择自己的“微科研”课题研究前,都要先观摩上一届学生的“微科研”课题报告交流会,基地指导教师再进一步带领学生参观高校重点实验室,用最直观的方式将高校实验室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介绍给学生。和我们基地校联系的高校实验室有清华大学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科院软件研究所等等,基本上可以保障对于学生选择的信息技术领域“微科研”课题的研究。

我校还组织学生在基地校开展“微科研”课题选题的交流会,学生经过一到两周的思考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在交流的过程中听取了别人的发言,又和老师交换了对课题选题的看法,这样,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选定自己喜欢、研究方向明确而且项目规模合理的课题。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微科研”课题中,涌现出很多很好的选题,比如:“物联网理想智能家居模型设计及理念构想的探究”“DTMB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研究”“关于2型糖尿病风险状态判定的研究”“Kinect实现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经过这样“微科研”课题选题的实践过程,学生不再是盲目地听老师的安排,或是由家长、朋友推荐,而是经过对自己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认识、对高校实验室和老师的了解、观察和思考后,发现自己的“微科研”课题,锻炼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微科研”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管理信息的能力

在确定了“微科研”课题后,我们会对学生组织培训,教会学生使用中国知网等相关资源,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进一步确认问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学生要拟定好初步的研究计划和方案。

学生将开题报告在基地校统一组织的开题会上进行展示,相互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开拓细化问题研究的思路,得到指导专家和教师的肯定,从而正式确立研究课题。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生一方面根据已设计好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积极主动地联系大学实验室,保障固定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如实地、多种形式地记录研究实验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获得客观的分析结果。

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及时和基地校指导老师进行联系,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度、遇到的困难、研究的心得体会等等。

在教师指导和规范的流程管理下,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培养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学会了制订研究计划和实施计划,掌握了时间管理,学会了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三、“微科研”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大约经过一年的“微科研”课题研究、实践工作,学生又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关于“翱翔计划”课题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和口头汇报材料,书面材料主要采取论文的形式,学生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效果不太注重,刚开始形式比较单一,文字较多,虽然内容比较翔实,但是视觉效果不够直观,交流效果比较差。

所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微科研”课题的总结要求。“微科研”课题的总结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字总结,要求有课题研究的论文,研究过程中的辅助说明文档、数据报告等等;另外一部分就是展示交流会,学生要准备一份PPT展示文稿并至少使用照片、动画、视频等一种或是多种形式,有助于生动、活泼、清晰地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维,也敢于和善于申辩。在每一年的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数学与信息科学领域分论坛大会上,我们基地校的学生都会有精彩的发言,多次受到高校教授、专家的表扬,荣获“优秀学员”的称号。

在“翱翔计划”提供这样的平台上,我们积极引领学生以“微科研”的形式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学生从选择自己的研究题目开始,锻炼提升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学习方法和过程管理,并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精彩的展示交流,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第3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采编 工作 内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52-01

采编部向来是图书馆必不可少的部门之一, “采” 指的是图书采访, “编” 指的是图书编目,各馆对采编工作机构设置不尽相同。采编工作不像流通部门那样直接面对读者,始终处于后台工作状态,故而这方面的工作并不为读者了解和熟悉。 图书馆文献的搜集、 采购如何进行? 订购的图书是经过哪些程序最终进入读者阅览室

一、县级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机构设置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采和编两段业务衔接的紧密性,将二者统归一个部门,称为采编部,这是比较传统的部门设置称谓,也是当前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采编工作机构设置模式。 有的图书馆因为采购量、 编目量及业务分工等原因,将采编工作分设两个部门,分别称为采访部和编目部,如清华大学就采取这种做法。 随着电子文献采购和建设的不断加强,有些图书馆把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的采购和编目统归为一个部门,称为资源建设部。

二、采访、 编目的具体业务

如果将采编工作比作一个生产车间的话,第一部分的采访业务,相当于原材料采购,采访人员通过学校图书馆有关规则将图书购买到位;第二部分的编目业务是相关数据的整理录入,也就是对大量新购或部分旧图书的加工过程。 因为采访和编目遵循的工作规则不同,所以在具体业务环节上都有各自的要求和特点。

1、采访工作

采访工作一般由专业的图书采访员完成,采访员根据图书馆当年的经费额度与相应供书商搜访采购纸本文献,采访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图书采访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利用效率。

随着网络条件的成熟,采访员除了利用当年中标书商提供的信息、 出版社提供的书单外,更多的则通过 “走出去” 的采访渠道,在坚持保障重点、 兼顾一般和特色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建设原则下,为图书馆选购不同学科、 不同类别的图书。 此外,一些藏书量较大的图书馆还会针对特殊情况制定特殊的采访计划,如对因为不定期出版的多卷图书、 缺册年鉴、 具有收藏价值的独本、 孤本及其它具有收藏价值而没有收藏到的图书进行适当的补藏,或是对本馆的特色阅览室订购相应特色的文献,以求图书馆在文献馆藏量和特色方面不断得到充实、 系统。

2、编目工作

书目数据的编制、 录入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一项比较关键的业务,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编目员必须谨遵图书编目的各项章程,绝不能随心所欲的填写图书数据。 多年来,图书馆界前辈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结合国外经验和本国图书馆工作实际,编制了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 《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 第五版)》 、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 《专著出版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ISBD)、 《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都是目前编目员在工作中参照的重要依据和标准;除此之外,CALIS中心的县级成员馆还必须遵照CALIS联机编目中心 依 据 国 际 标 准 制 定 的CNMARC格 式 和USMARC格式来录制中西文图书书目。 根据这些规则,一种书的题名、 载体形态、 页码、 出版社、 文种、 出版时间、 主题等客观形态必须在规定的字段、 子字段描述清楚。

3、 关于采编工作的具体操作

如何做好图书馆采编工作,使部门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不断得到提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些许体会:

(1) 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

图书馆每年会根据学校的图书采购经费完成一定数量的采编工作量,如何将这些工作合理、 有序的进行安排,以便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一个年度或一段时期内的采编任务,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阶段任务,部门负责人应该在深入了解整体工作的基础上发挥组织协调能力,与采编人员共同协商,共同修订工作计划。 同时,要区别采访和编目部门性质,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避免因分工不清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2) 要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升采编水平。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当年学校经费配额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在坚持馆藏政策基础上,如何完成从现采、 网络查询、 书单搜访到本馆所需文献的确定,对于采访人员来说压力也是极大的;而编目,则可能要根据语种、出版社的非规则出版、 书源的不同以及馆内相关规定对每一本书都要在本馆数据库中给出足够的揭示书目的参考数据,这是一个琐碎而又需要绝对业务精良的工作。因此,为了不断提升采编工作的业务水平,就应该加强和重视采编培训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步骤、 有目的、 严要求的组织人员参加有关培训学习,为采编人员提供不断充电的机会,力求使采访人员在统筹把握、 数据整合、 网络搜索、 与师生互动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努力使编目人员在应用编目规则、 遵从标准化以及准确度等方面时刻进步。 除了向外部学习外,还应该定期组织部门内部的实践交流会,针对采编工作中遇到的工作困难、 业务难题以及心得体会开展内部交流,互相切磋,共同促进。

(3)要加强工作联系,促进协作。

任何部门的工作在本单位内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本部门不需要同其他部门之间协作配合。 工作实践中常常是越能够充分发挥协作能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工作的效果就越好。 由于采编工作从性质上讲是馆藏文献的收集、 加工阶段,这就不可避免的决定了本部门要与馆内其他部门产生协商工作、 沟通关系。

第4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9月28日我带领我们学校7位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在泰安培训会,议程两天,分别是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的《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新对策----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一线班主任教育专家陈纪英老师的《重视心理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两位专家老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式,用大量的事例讲述现在一孩化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处理办法。专家的讲座非常精彩,两位老师的讲座很实在,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起到了很好地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帮助。

两位专家从班主任工作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从具体实例展开阐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变化,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作为学校的辅导员,我深深地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非他,乃是心灵转向。”

专家告诉我们不要用原来传统教育的眼光看学生,我们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教育的发展,换一种眼观看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优生优育的情况下出生长大,优越的生活条件,来自各种亲人的爱,让一孩化的教育现状发生了改变。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智力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心理的角度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年代过去了,我们应该转变理念从尊重和赏识教育入手,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接纳你,相信你,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剩过许多教育手段”。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师的自身修养,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品顺温和的语言、文中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等无一不对学生有影响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都是形成学生眼中教师亲和力的必不可少的构件。所以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或者是少先队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管理班级如同我管理班主任一样,我要想办法如何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和动力的团队,让老师们感到在这个团队中发挥心理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的发展是当下主要任务。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多人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我们从事这一学科教育的同志也往往轻视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通过老师的讲授使我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真谛!

其实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这样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才能抓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学无止境,有学习就会有收获,紧跟时代步伐,让知识充实大脑,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第5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0301004)。摘要:该文从采用模块化教学、“承包式”体验和教学做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如何把“协同创新”理念有效运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迁移和内化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的培养和熏陶,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养成和语文能力养成,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从业能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语文;模块化;承包式;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72-02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培养符合未来职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高职语文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高职人才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把“协同创新”理念有效运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来,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迁移和内化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的培养和熏陶,成为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课题。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的新组织方式。2011年4月24日,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重要讲话,紧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核心问题,提出“推动协同创新”的要求。当年,教育部、财政部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正式启动“2011计划”,其工作重点是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协同创新要求组织内部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本文从采用模块化教学、“承包式”体验和教学做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称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笔者认为,借鉴“协同创新”理念,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高职语文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有助于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就业能力和从业能力。(一)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块

在模块化思想的指导下,注重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将高职语文课程分解为以下模块:(1)经典导读模块:讲解经典名作,传承传统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2)口语交际模块: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普通话训练、职业口语训练和会话能力训练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应用写作模块:常用应用文书写作指导,注重应用,强调技能培养,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4)综合阅读模块:综合阅读训练,内容涵盖社会、自然、科学、历史、人生等各个方面。采取“阅读―链接―交流―评价”四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高职语文课程模块教学法的实施

教师应对课程的主体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彻底地讲解透彻,明确目标,案例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兴趣。提出要求,指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应用,分组讨论,学生代表讲解分析,互动模式。课堂上未安排的教学内容,设置成问题,由学生科泰思考和查阅资料,让学生独立出来,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承包式”体验

“承包式”体验是笔者抓住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形式,把本单位中有关活动外包给能做好这些事情的专业组织这一做法。以学院名义承包外单位的一些“办会”活动,也包括学院内的大中小型会议活动。

笔者在讲授应用文写作中,强调学生要掌握好“三办”,即“办文、办事和办会”。而落实到课程内容上,主要是办文和办会。现就以会议通知的写作为例,把学院关于召开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承包”下来,让学生进行组织、策划。

首先,笔者把课堂搬到学院会议室。在会议室传达学院关于组织召开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的有关事项转告学生,希望学生能从学院的高度明确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意义、程序、参加人员、时间以及后续的报道等注意事项,并对此次会议进行任务分解:设置策划组,负责会议通知的撰写、参会人员的通知;设置会务组,负责会议室的布置;设置后勤保障组,负责灯光、茶水以及奖品购置等;设置礼仪组,负责接待及颁奖过程中的奖品分发等;设置报道组,负责会议主要人员讲话稿的撰写和会后的报道。让同学根据任务自行分组,确保每位同学都有任务。

其次,根据任务,请小组召开会议,确定组长人选,以便承担责任。用责任驱使学生能高度重视自己从事的工作。组长召集大家围绕所选任务开始进行任务分解。特别是每个小组的任务,以及由任务涉及到的文本写作,都必须让学生心中有数,最后组长决策。

再次,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整个“办会”流程进行梳理,请各组长汇报本组工作开展进程,回答笔者所设置的关键点。当发现同学们能解决本章节教学重点、难点之后,本次授课基本结束。最后,就是检查学生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笔者基本上在第二堂课把话语权交给同学,由他们分享自己承担工作的一些体验和畅想。

三、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重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把课堂环境转为仿真环境、网络环境、企业环境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做一体,还须依托项目来完成。笔者试着以对东莞水乡经济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一次调查为例,进行一次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演练。

・教学教法・如何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有效性首先,确定调查项目,即对东莞水乡经济区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将调查范围及重点进行讲解,然后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题目的设计,调查的开展以及最终统计分析,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最终要形成一份调查报告,以反映东莞水乡经济区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思路。写作时为一个月。

其次,按照笔者上课惯例,首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制定写作计划,并根据任务进行分工,明确开展调查研究的一些基本要领和写作知识点。笔者在授课中还就学生的写作计划进行指导,让每个计划责任到人,步骤科学合理,措施切实可行,特别是对问卷的设置以及最后的归纳统计,小组的讨论分析以及最后观点的提炼。

再次,各小组开始根据计划开展工作,在此期间,笔者主要是对问卷的调查进行指导,如针对东莞水乡经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关键词是东莞水乡经济区和社区文化,如何有效的开展问卷,首先是必须选择合适的调查人群,根据这些人群可以用不同的渠道开展问卷,比如可以开展网上调查、进入社区走访,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提炼观点。

最后,还要对调查报告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小组、自我与教师评价,让小组组长介绍本组调查报告的内容与调查经过。而其他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调查报告写作的知识、调查过程与人沟通的技能、调查者自身素质、调查中团队合作精神、思想收获等。各族之间相互点评,发现对方的优点再加以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协同创新”理念对指导教师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问题转化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追求自我发展有很大帮助。通过书本知识点的协同,实现模块化教学;通过与企业在办会上的协同,实现“承包式”体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协同,达到教学做一体。而“协同创新”在理念的高度又促成教师从传统的关注“教”彻底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文丰.现代应用文书写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潘菊素.实践教学三课堂联动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3]应金萍.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第6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朱艺是重庆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除此之外,她还是民间非营利公益组织合初人文化传播社的创办人。合初人文化传播社除了在城市里开展针对重庆新市民(农民工)的“幸福生活社区课堂”,还在长寿区洪湖镇包下了一块土地,创建了重庆第一个“CSA”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

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都不愿种地的时候,却有不少像朱艺这样的城里人反其道而行之,从城市走向乡村,争做“新农人”。他们中有学者,也有商人,还有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多年前台湾歌手齐豫唱过的一首歌。对这些“新农人”来说,他们心里的梦是什么?

知青下乡:

如果我改行去做金融,大家还会奇怪吗?

阮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软件硕士,本科还未毕业就拿到了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录用通知,刚刚参加工作就拿20多万元的年薪。但最终阮哲却放弃了这些,这个“85后”的年轻人选择在北京郊区做了一个“鸡倌”。

阮哲的选择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连母亲也很难接受:“你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要来折腾这些?”好在父母有自己的生意,不需要儿子的经济支持,倒也没有过多干涉。而阮哲说,他不是突然做出这个令人意外的选择。

两年前,阮哲想建一个网站,做电子商务,搞蔬菜、家禽配送。但客户不太满意,认为配送的蔬菜不够新鲜。于是阮哲取消了蔬菜配送,专做走地鸡。为了给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他更是从产业链中的中间商变成了生产者。

两年的时间,先是在北京的通州,后来在大兴,阮哲筹集资金近百万元,包下了数十亩地,雇了4个人,办起了养鸡场,喂养走地鸡,目前规模在1万只左右。

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养殖技术方面的。阮哲说:“中国目前大规模的肉鸡养殖只能是笼养,散养的还没有。正常情况下,鸡应该在春季孵化,可市场不允许这样,但冬季孵化的鸡体质差,容易生病。”

市场推广是阮哲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因为养的鸡不是市场上常见的品种,从推广到销售都很困难,要让客户接受不容易。“我找到高端需求的人不容易,他们找到我也不容易。”阮哲说。

他的个人用户越来越少,主要是配送成本太高。目前主要的客户是四五家酒店,一个月大约销售1000只。“酒店的工作并不好做,因为这破坏了酒店原来的定价体系。原来一只鸡进价大概三四十元,做成成品后卖150元,海鲜大概要贵1倍。如果用我的走地鸡,做成成品后就和海鲜差不多价了,很多客人接受不了。”

阮哲说,在超市里看到的鸡蛋很多都说是林地散养的,但货真价实的很少。“农产品市场很乱。”

阮哲的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虽然觉得以自己的年龄不会作出阮哲的选择,但也给了自己的学生最大的支持――除了给阮哲介绍一些大的客户外,还时不时地在自己的微博上替他做广告。孙伟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社会诚信普遍缺失,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你又怎么让别人相信你的鸡确实是散养的呢?

阮哲在自己的微博上自称“知青下乡”。面对大家的疑惑,他说:“我想反问一下大家:如果我改行去搞金融了,大家还会有这样的疑问吗?”

阮哲说,自己的性格就是喜欢自己做点什么,IT公司的特点是前期的研发成本很高,客户越多,后期维护的成本也就越低,但是同一领域往往只能由一两家公司垄断市场。但传统行业就不一样了,同时存在几千家公司都是有可能的。这两年,做不下去的时候,他也想过放弃。但是现在觉得只要有进步就很宽慰,“以前做IT,我会计划第一年怎么样,第二年怎么样,现在没有想那么多,一步步地做吧。”

就在很多人都不理解阮哲的选择的情况下,半年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又一个优秀毕业生――曾担任学生会主席的邹靖晗从加拿大培训半年回来,正式辞职全职加盟了阮哲的生态养鸡场。

中等收入阶层下乡:

对农业的兴趣不一定是直接去种地

2010年12月的一天,住在重庆市北部新区的陈先生接到朋友周伟奇的电话,说要给他送点菜。后来才知道,周伟奇送来的居然是他和两个朋友自己办的农场里出品的土鸡、鸡蛋和蔬菜。身为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和一家通信公司总经理的周伟奇又多了一个“农场主”的身份。

两年前,周伟奇和一帮朋友就开始在重庆周边的区县寻找合适的土地。这群对农业一窍不通的中年人,不是大学教师,就是公司老总。曾经聚在一起也喜欢天南地北地驴行,也喜欢打打牌或是一场豪饮。而现在他们开始向往田园的宁静,渴望把年轻人喜欢上网去玩的开心农场变成现实。最后大家说,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先弄块地干吧。于是就有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小白鹿生态农园,这个占地面积50多亩的农园主要种植蔬菜,养殖各种家禽和牲畜。

通信行业出身的周教授俨然成了半个生态农业专家,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就常常向西南大学的农业专家请教农业方面的问题,如今说起农业来头头是道。农场走的也是目前在国内日益红火的CSA模式。CSA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

和阮哲不一样的是,周教授更像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投资、赚钱在他做这件事的动机里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坦言兴趣占了绝大部分。“我对农业的兴趣并不一定是直接去种地,到了我这个年纪,对年轻时候喜欢玩的那些东西兴趣都不大了,我觉得哪怕是坐在果树下什么也不做,发一天呆也不错。”

曾庆、曾军兄弟俩分别是两家通信公司的总经理。一连几天,兄弟俩抽出时间赶来参加生态农业和劳动力转移论坛,并驱车到四川简阳去参观生态农业村。兄弟俩从两年前就开始关注生态农业,他们不仅花了大量时间从网上了解有关信息,还到北京凤凰公社、小毛驴市民农园等生态农场去参观。兄弟俩想要投身生态农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曾军说:“其实,几年前还不知道生态农业的时候,我和妻子就有这样的想法,她去乡下教书,我去种地。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情结,都市的压力太大了,有时候会让人有走出去的冲动。当然,也许真的那样做了,我又会有新的不适应。就像戒烟,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突然戒掉了肯定会很难受。”

而曾庆说他想要去土地上寻找方法,解决自己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这个收获可能比我从土地上直接获得的更多。”他们不打算做很大的规模,如果能够逐渐带动周围的农民一起来做会更好。

学者下乡:

不仅是为了让市民吃到放心的食品

2012年,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会员已经突破1000个,是3年前刚刚开始的20倍。而这个被“生态农业粉”们津津乐道的农园发起人之一就是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石嫣。这位年轻女学者当年还是国内第一个公费去美国学种菜的学生。

小毛驴市民农园采用的是CSA模式,已经不只是一个商业形态。石嫣说,它不同于现在的大农业,而是致力于改变不公平的现状,让农民在这个链条中获得合理的利润,也致力于消除不信任感,让消费者可以看到吃的东西是怎么来的,让消费者和生产者建立起监督互信、风险共担的新的合作关系。

这个由学者发起的农庄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农庄。3年来,到农庄旅行和参观的超过3万人次,超过200人递交了实习申请。

石嫣认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内涵应该是多功能型的农业,除了提供食品保障外,还有环境保护、教育、休闲和就业的功能。这和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化是吻合的,近几十年,我们才把农业简化为提供食品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

小毛驴的会员们从小毛驴收获的不只是让他们放心的食品。

钟声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小毛驴给了大家一个“拆墙的机会”,拆掉了人与人之间无形的墙。小区里有相同想法的人,通过小毛驴建立了联系。通过组织起来,轮流取菜,大家经常会进行沟通,分享其间的喜怒哀乐,还有取菜时的心得体会。“除此之外,自取小组还给孩子组织了绘画班、舞蹈班,不是外面平常的收费班,而舞蹈老师就是自取小组成员请自己的亲戚来担任的。孩子容易建立起这种关系,大人却不容易建立这种氛围,但是通过这种方式,邻里之间的接触就比较频繁了。”

曾经做过知青的退休市民尹瑞庆每周都是骑着自行车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取菜。他说,想一想,生活好像麻烦了一些,但是收获得更多。“一是身体比以前强壮了,菜园是一剂养生又强筋健骨的灵丹妙药;二是收获了健康安全的放心菜,吃菜时再也没有心理负担。更大的收获是在思想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头脑中逐渐清晰和深入。小小农园联系着大自然。受大学生的感染,我们会把装鸡蛋的塑料盒和配送小西红柿的网兜带回农场,重复利用。在家里也进行垃圾分类,更注意节约水电。”

重庆第一个CSA农园也是由学者发起的。从2010年开始,每周的周一到周五,朱艺都在重庆市社科院上班,但几乎每个周末她都是在距离重庆有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合初人农园度过的。

第一年,农园雇用当地的老人,上下班考勤,管理者懂的还不如生产者。当地的老乡们都说:“像你们这样肯定亏!”第二年,农园让农户参与进来,但是到了今年,4家农户却只剩下了两家,因为有两家都被儿女接到了城里。

最艰难的时候,合作人只剩下了朱艺和张定福两个人。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福娃”的张定福,原本是上海某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还差半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福娃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合初人。一年以后他决定不再回去读书,成为一名正式的员工,最困难的时候他孤身一人在村里主管农场的工作。这让他在宁波打工的父母非常不理解。老张说:“我们在城里辛苦打工12年,就是想让他读好书,在城里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却违背了我们的意愿。我很难接受。”

但一年后,老张夫妇通过不断参加生态农业的培训和相关活动,也为了帮儿子,他们辞去了工作,来到合初人农庄,重新拿起久违的锄头。

第7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理念

我校人生规划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筹划发展、准备未来。希望通过高中三年的人生规划指导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理想、有抱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一定规划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有为青年。人生规划教育是发展性的教育和引导,人生规划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辅导具有系统性的优势。针对高中阶段三个年级不同班级和学生的独特发展目标,我校采取了有针对性、分阶段、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高一年级是“人生认知”的基础阶段。学校安排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为班级“人生导航课”,每节课都有一个主题,对学生理想信念、身心健康、学业生活等内容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高二年级是“人生认知”的重要阶段。首先,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以“人生探索”为主旨,注重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沟通、领导、选择、判断等综合能力素养,帮助学生理性选科;其次,开设人生规划选修课,具体指导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规划;再者,开展对出国学生的辅导,从而多渠道分流学生,完成学校多元出口的任务。高三年级是“人生认知”的选择阶段。针对学生最后一年的特殊学习和生活状态,学校就复习迎考、理性保送、自主招生、填报志愿、升学就业、人生决策等专题展开一系列以“人生选择”为主题的活动,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方式,通过举办个体咨询、中型沙龙研讨和大型讲座报告辅导等活动,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个别辅导,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具备初步的人生决策能力。

二、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实施

在具体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针对高中三个年级设立不同目标,通过授课、能力拓展、专项辅导等多元化的形式开展了分层次、丰富多彩的人生规划指导活动。

(一)高一年级:拥抱生活

1.开设人生导航课

对新入学的高一新生,我们的人生规划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初步树立人生目标。高一和高二年级每周周一下午第四节课为人生导航课。每节课都有一个主题。每学期校学生处会根据国家社会发展大势来统一确定两个主题,其他主题则由班级自行设置,如表1。

表1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生理知识、急救自助、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学习方法、考试焦虑、情绪调控、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人生规划等。

2.开设心理辅导室

学校有8位专职、兼职的心理教师,都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从心理辅导室值班表可知,每周都有固定的教师在心理辅导室值班。我们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个案辅导及跟踪调查。同时,学校也积极支持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2013年9月11日,邀请盛晓春教授来校作“从家庭角度解读学生心理问题”的讲座。

3.开展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发组织社团并开展活动,从而发挥特长、施展才华和锻炼能力。目前,学校拥有学生社团30余个,各个社团特色明显、个性突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其中,模拟联合国、世界知识之友、西溪水文学社等已成为省内乃至全国有名的学生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指导教师,并对社团的发展、社员的发展作指导。以模联社团为例,其成员的梦想是将来成为一名外交官。该社团成员每年有机会参加各种模联活动,在活动中享受乐趣,提升自我,规划人生。我校还开发模联的校本课程――《模拟联合国选修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教研重点立项课题。表2是2012学年该社团成员参加的两个活动。

表2

(二)高二年级:筹划发展

高二学生在适应高中生活、了解自身已有能力的基础上要明确专业或是职业方向的目标,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沟通、判断、创新、领导等能力。高二年级的人生规划实施的主要形式有选修课、专题系列活动和主题活动。

1.开设人生规划选修课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高中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也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我校多位教师开设了人生规划选修课,并精心设计、安排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课程的推进中增强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统筹规划、探究创新等能力。该类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些选修课对我校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规划都有指导作用,也顺应了当代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表3是学校2012学年开设的所属职业技能类课程的部分选修课。

表3

2.开展出国学生辅导――多渠道分流学生

我校出国的学生可走学校绿色通道项目,也可以自行准备。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生总人数大概450余人,表4是2013届出国学生的情况,占了总毕业学生人数的1/3。

表4

每名出国学生一旦被国外院校录取,都会自觉地把申请经验和心得记录下来,留给下届学弟、学妹作参考,这方面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每届出国学生中,最先被国外名校录取的学生都会及时主动地要求介绍经验、帮助其他出国学生修改文章等,这已成我校学生的惯例。同时,通过往届班主任和教师资源,我们会定期邀请已经在国外就读的学长来校介绍国外学习和生活经验,介绍当年自己考托福、雅思、SAT的经验和申请的经验。积极邀请国外名校来我校举办招生说明会。学校已与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建立长期招生合作关系。

(三)高三年级:准备未来

高三是高中冲刺阶段,此阶段人生规划指导课程主要以讲座、沙龙和个别辅导形式开展,从而分流高三学生。主要有:帮助学生理性选择高考还是保送;为自主招生考试做好准备工作;辅导学生准确填报高考志愿,提高人生探索和抉择的能力。

1.帮助高考生快速适应高三阶段,提高整体规划和应对能力

近5年来,我校每年高考生占年级总人数约1/3。参加高考无非两类学生:一类是为理想的大学和专业而奋斗的;另一类是暂时不出国又没轮上保送的学生。对于前一类学生,我们的工作是尽可能多的提供后勤帮助,邀请往届考入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优秀生代表,与高三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他们高三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成功经验,解答同学们处在迷茫时期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有助于同学们合理规划并安排好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为升学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后一类考生,我们则以提供学业帮助、定点定人辅导为主。此外,邀请心理专家就迎接高考阶段的心态调整进行指导,帮助同学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迎接高考。

2.理性选择保送,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

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具有20%高校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6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在2013届毕业生中,有135名学生(共有140人参加提前招生考试)被国内各大高校预录取。高录取率的取得与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学校提前招生考试推荐小组成员由招办、学生处、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班主任等组成。小组成员会尽其所能地为选择保送的学生提供学校、专业的参考,并提供往届每所大学的录取保送生数据;积极开发校友资源,帮助搜索本届每所大学保送生的报名数据和预录取人数;为学生提供往届在读学生的联系方式,并邀请当年班主任给予引荐;从学校保送生资料库中提取往届学生的纸质面试经验和心得;带队参加笔试和面试,提供后勤服务,同时联系往届在读学生与学弟、学妹谈心,提供经验,减缓压力。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每届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3.为自主招生笔试、面试做好准备

在这方面,学校向考入国内名校的学生征文,撰写有关自主招生笔试、面试等相关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内部参考资料的形式发放给相关学生,作为后期考试的参考。并向往届参加自主招生笔试的同学征集往年考试的第一手资料,补充完善原有内容,从而为自主招生辅导做好前期经验分享的准备,对即将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学生进行辅导。其形式有:邀请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进行相关指导,或由人生规划教师进行统一辅导和模拟面试,从而针对自主招生展开进一步的实战演练辅导。学校还为参加自招的理科学生每周提供两节课时的专业辅导。

4.开展大预班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历了高三上学期紧张的保送考试和国外大学的申请后,高三的一批同学顺利获得了国内外高校的提前预录取。如何利用高三下学期的宝贵时间提升自己规划人生的能力?学校为这部分同学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大预班的学习既包含文化语言、世界历史,又囊括了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少不了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兴趣特长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和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表5是2012学年大预班开设的课程,表6为2012学年大预班的部分实践活动。

表5

表6

5.实践填报志愿,增强人生规划决策能力

学校邀请海内外各大高校名师、校友、社会名人来校讲学,进行人生规划指导,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和大学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实践填报志愿,增强人生规划的决策能力。例如,2013年4月18日,学校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袁杰教授来校开讲《大学之路》,“大学应该学什么”“大学后应该做什么”“什么是成功的因素”等话题,有助于学生对今后大学之路有更清晰的认识。2013年5月20日,邀请国际赏识教育学会会长、马来西亚行知文教发展中心创办人曾桂安老师来校开讲,就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谈劳动和就业中的智慧。

三、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评价

通过合理的评价,能进一步探索人生发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对高一年级4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就人生规划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人生规划课程的实际效果等进行了评价,以便来年改进和提升。

表7 生涯教学内容评价

表8 对人生规划课程教学形式的评价

2012学年的人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形式评价调查结果如下:从表7、表8 调查结果可知,有98.3%的同学认为生涯指导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很有收获;有99.3%的同学对生涯课程教学形式表示喜欢。

表9 对生涯规划教育能力培养的评价

从表9可知,平均有86.5%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各项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反馈数据还显示,学生总体上对学校这两年来开展的生涯指导规划教育是比较满意的,对自己的了解和各项能力的提高很有用途。可以说,生涯指导规划系列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且效果较好。

第8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育的基石,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学生的知、情、意、行,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一切教学改革的成败,以至于教育界公认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何谓教师专业发展,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1.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辨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充实。毛伟霞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培养个人知识、技能、专长以及作为教师的一切特点的任何活动,包括自学反思以及正式的课程学习。可见,这一定义涉猎内容颇广,但主要包含了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1]。车军从教育学、法规政策、行动研究三个维度对教师专业化进行了阐述。从教育学看,教师专业化应熟谙“教什么,如何教”,“育什么,如何育”;从法规政策看,提出应有规范系统的教师聘任、进修等政策;从行动研究看,教师应注重知识更新与重构、情感策略的管理和行为规范的修炼[2]。可见,他的这三个维度不仅涉及了教师课上课下所应具备的组织教学的全部技能,而且还涵盖了政策制度。在此基础上,他指出教师专业性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专业知识指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专业能力指来自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经验。专业品质包括职业道德,也包括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等[2]。车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就业指导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与专业化发展绘制了明晰的路线图。

2.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早在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就得到了法律的规定。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一种职业,随着知识的更新、科技的发展,其职业的专业性属性势必产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动力。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有力地促使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的提高,是就业指导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直至达到优质教学的源泉,是确定就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身份与地位的前提。利好专业化发展政策势必唤起就业指导教师内在生命价值,影响就业指导教育水平的效果,关系到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前景。质量高、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其认知、开启幸福职业,掌握、经营自我美好人生叩开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之门。

二、慕课带给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集全球名校名师、以海量信息华丽诞生,慕课平台正以开放、免费、大规模、足不出户在线学习揭开名校、名师的面纱,展示名校名师的风采,传播名校名师名课的理念、知识。慕课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慕课对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慕课平台当作跨学科、跨校、跨国、跨地区的国际教研室,加快慕课时代自我专业发展的步伐。主要从三个方面应对慕课的机遇与挑战。

1.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无论在专业知识、还是在专业能力上,就业指导教师都面临着慕课的冲击。就业指导教师应首先作为一个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现代信息素养。其次就业指导教师要从专业教学的角度观摩慕课视频、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技术及策略理论。最后就业指导教师要从实践的角度参与制作慕课,对照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2.职业化观念有待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专业品质,其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开放心态和创新意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源泉。纵观慕课名师课程,以及目前我国举办的首届微课竞赛视频,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师有着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放心态及创新意识。就业指导教师只有自身首先形成职业化观念,才能找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3.专家化魅力有待形成。魅力散发无穷力量,吸引他人追随寻访。慕课时代,在学生轻易获得海量就业指导相关知识、教学视频音像的情况下,就业指导教师地位何在,作用何在?笔者认为,就业指导教师急需形成专家化的魅力。也就是说,在学生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无所适从的时候为其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在学生获取新知却依然茫然的时候给予他专家化的智慧启迪,在学生陷入职业规划及就业实践的现实困境中,给予其职业化的个性化帮助。

三、慕课时代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勇于创新,是慕课时代对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就业指导教师应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方面不断提升,达到较高的境界,积极借力、学习、利用慕课,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知识,反思提升自我的教学技巧,通过科研,反哺专业后续发展,练就独特教学智慧,促使专业技能精益求精。

1.与时俱进,勤奋好学,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慕课时代,就业指导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己拥有一桶水,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这一桶水应来自更广阔的江河湖海之精华。慕课平台资源丰富,视频短小精练,汇集名家名课,就业指导教师应善于学习慕课优质的教学资源,把慕课平台当作自己获取新知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注册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审美学等广博的知识,为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笔者了解到,除国外慕课平台,中国自有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爱课程、超星慕课、果壳网、智慧树、C20慕课联盟等近十几个,在这些慕课平台上涉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面试技巧》、《创业实务》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其质量非常高,不同的讲授者以独特的理论视角进行精彩亮剑,如清华大学金蕾莅博士开设了《职业探索与大学准备》,北京大学庄明科老师开设了《职业素养提升》,南京大学顾雪英教授开设了《就业创业课》,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的碰撞启发创造力,观点的融合促发新飞跃。就业指导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不断优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2.善于观摩,勇于实践,反思提升自我教学技巧,练就独特教学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萧枫在《教师的一生修炼》中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适应期,教师面临如何融入环境。成长期,教师面临如何磨砺与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成熟期,教师面临如何继续前进。高原期,教师对自我教学能力进行评估与调整。超越期,教师对自我进行超越[3]。对于就业指导教师来说,应理性认识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有的放矢,规划发展。同时运用诸如观摩反思、协作研讨、同侪互训、培训、示范教学、经验分享、课题研究等策略,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4]。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其本质是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的对话,是教学现实与教学理想的沟通。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根本的机制[5]。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等分享讨论教学心得体会及教学视频,促进自己的教学改进;通过名师的示范作用,模仿迁移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聚百家之优点,练就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

第9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科技查新员 职业倦怠 职业压力 成因 对策

[分类号]G25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技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等数量急剧上升。科技查新作为科技评估的重要信息资源保障也随之呈现飞速发展,而此时科技查新员(以下简称“查新员”)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深入分析查新员职业倦怠的成因,积极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科技查新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查新员职业倦怠表现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提出的概念。所谓职业倦怠,通常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而形成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Christina Maslaeh等人认为职业倦怠包含三个核心成分:情感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与自我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2008年,湘粤澳闽图书馆学(协)会学术研讨会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查新员职业素养及职业倦怠问题。在科技查新培训、学习过程中,笔者对查新员的工作状态进行了非结构式访谈,访谈中了解到,繁重的科技查新业务,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加之管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很大比例的查新员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在身体方面,出现偏头痛、头昏脑胀、注意力分散,受颈椎病、肩周炎等职业病困扰。在心里上,表现出抑郁、焦虑、过分追求完美,觉得前程黯淡、前途渺茫,认为工作毫无意义和价值,并产生心理冲突。在行动上,对查新工作表现畏惧或消极应付,工作差错率上升,责任心下降等。

2、查新员职业倦怠成因

2.1 工作量超负荷

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类项目的立项、成果鉴定数量也大幅上升,作为科技评估必要资料或重要参考的科技查新数量也迅速增长。目前,查新员数量远远无法跟上查新数量上升的幅度,致使大量查新员超负荷工作。以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为例,2006年43所查新站共有专职查新员384名,年完成查新11088件,人均年查新量29件;2008年57所查新站共有专职查新员417名,年完成查新22 265件,人均年查新量53件(以专职查新员数量计算)。2008年人均查新量较2006年增加83%。其中,科技发达省市的高校查新站工作量超负荷更为严重,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查新站,2008年人均年查新量均超过100件。这里还需指出,高校查新站不同于很多地区情报机构或科研院所的查新部门,高校查新站一般设立于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部或者类似的咨询部门,查新员专职化程度很低,往往需身兼数职,在承担科技查新工作的同时,又要承担全校师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查收查引等其他科技咨询,更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查新员还要同时负责自建数字资源的建设、学科服务等项目。粗略估计,如果将其他业务工作折合为查新计算,专职查新员人均年查新量约为80400件,工作强度惊人。

另外,查新任务时间分布过度集中,也是查新员的压力源之一。一方面,因为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报奖等项目归口单位为项目申报人员准备申报材料预留时间不合理;另一方面,有很多项目委托人不熟悉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和有关规定,一些查新委托人备齐所有项目立项或鉴定的材料才发现需要查新报告,迫于规定的材料申报时间节点,只好请求查新员加急查新,甚至希望当天委托当天取查新报告。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支持科研发展,很少有查新站拒绝查新委托。这时查新员只好利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课题查新。

2.2 信息超载

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以来,虽然Klapp、Haka、Nelson、Turdoff等学者都曾为信息超载定义,但至今尚无定论。然而,所有“信息超载”的定义中均包含信息接受者所要接收的信息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范围,以至于不能有效吸收和使用。

就查新而言,查新员必须理解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和查新点,检索、筛选、对比相关文献,反复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以每个查新员年完成查新项目80400件、全年200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个查新员2-3个工作日完成一项查新。每项查新通常需要浏览文献题录、摘要信息数百条,精读课题立项申请或结题-科技报告、密切相关文献十几篇到数十篇,出具上万字的查新报告。另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的迅速演变,查新员所受理的查新项目绝大多数并非原来专攻的学科方向,致使对所检索课题的科技文献信息难以理解。大量难以理解的信息必将出现所谓信息焦虑。沃尔曼提出“信息焦虑”,认为“当人们不理解信息时,感到被淹没在大量要理解的信息里时,不知道某种信息是否存在时,不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时,或者知道到哪里查找信息却不能对其进行访问时,都会产生信息焦虑情绪”。信息焦虑是信息超载的一种结果和表现。信息超载的心理学定义揭示了信息超载的另一种表现。心理学将信息超载定义为这样一种状态,即当周遭环境中需要应对的刺激因素的数量和强度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和能力时,个人将潜在地、下意识地忽视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可见,信息超载的直接后果是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辨能力下降,对查新员来说,这将严重导致报告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下降。同时,查新员对信息处理过程中自己的“下意识”行为具有自我认知和反省能力,从而极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内心的冲突。

2.3 职业角色定位偏差

潜意识里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种期待,希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并渴望得到他人认可,肯定自己的成绩。对于查新而言,“查全率”和“查准率”一直是衡量报告质量的黄金标准。事实表明,查全率与查准率之间是“互逆相关”的关系,即任何提高查全率的措施,都难免要降低查准率,反之亦然。在国内外的各种文献检索系统中,查全率一般为60%-70%,查准率为40%-50%。因此“查全率”和“查准率”也常常困扰着查新员。查新员面对具体课题时往往需要在查新与查准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然而查新任务往往时间限制紧,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寻找到理想的平衡点。因此在查新实践中,一旦审核员或客户指出个

别文献没有查全时,查新员就非常自责,甚至自我否定。另外,查新员在开展非本专业的查新时,常因专业知识缺乏,难以精确把握课题实质,不能准确获得有价值信息,更无法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这时查新员常常担心报告结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科技查新报告作为以书面形式撰写的客观性、公正性的技术文件,报告的文字、符号等各项内容著录格式均有相应规范,且查新报告需经审核员审查以及查新站和上级管理部门抽查。查新工作逻辑、细致的要求,常使得查新员在个性上表现为理智、严谨、保守、要求完美等特质,因而易于被工作中细小错误困扰。长期积累的挫败感,就会引发心理压力,从而对职业角色产生怀疑。

2.4 职业价值动摇与绩效焦虑

图书馆或情报机构是主要的信息基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数字化资源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信息渠道更加丰富,信息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数据库检索界面的简明化和人性化,使得信息咨询人员的资源和检索技能优势逐渐被弱化,专业性受到威胁,由此逐渐产生一种被边缘化的焦虑与恐惧。

此外,查新工作面对的很多质疑也在考验查新员的职业价值立场。有些人认为,短时间内查新员根本无法准确把握课题,查准、查全相关文献,更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有一些科研项目甚至在立项和结题后匆忙补做查新报告,将查新看作一种“形式”。为了了解科研人员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对科技查新的态度,笔者设计了一份调研问卷,调研对象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4所高校的在职博士生导师,全部受访者有委托查新经历,并参加过各级各类立项、鉴定等的评审工作。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05份。结果表明,65%受访者认为查新在科技项目立项、鉴定等的评审工作中有些参考价值,但对评审结果影响较小;24%受访者认为无关紧要,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不会对评审构成任何影响。在决定所负责的项目是否查新时,75%受访者依据是否是立项或鉴定强制性要求决定,仅有25%受访者为了获得更全面的相关文献而查新。调研结果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查新员在查新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质疑和责难,查新员对于查新工作本身的价值评价受到客户和评审专家看法的影响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工作或事业的热爱都是建立在对其价值认可基础上的,失去这个基础,内心极易产生冲突、困惑,直至失去工作热情,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对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绩效焦虑与人们对失败的恐惧心理有关。当个体察觉到自己应对科技变化的能力减弱,便会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感,这种恐惧心理不断加深,并认为势必造成绩效衰退。查新员绩效焦虑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科技变化速度之快使得查新员疲于追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查新必须的各项技能,以面对用户日益广泛、高深而又难以预知的课题。其次,大量的科技引入使得查新员对信息源、检索系统、检索工具掌控能力的要求提高,在新软件引入、硬件升级、系统扩展的同时,却缺少足够有效的系统培训。

2.5 其他组织及社会因素

查新员面临个人发展困惑。首先,查新员面临职称评定时教学任务量、科研经费、(授权专利)等条件要求。虽然在查新过程中查新员获得了各个学科领域大量的前沿信息,但只能成为有着熟练文献检索技巧、专业知识广泛的“杂学家”。仅从这些角度出发,论文往往仅止步于一些检索技巧、查新业务心得体会等,难以撰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另外,查新员队伍逐渐向高学历发展,新进博士和硕士查新员面临选择“图书馆系列”、“教师系列”、“研究系列”职称的困惑。选择图书馆系列意味着完全放弃专业科学研究,而不选择图书馆系列则要面临高级职称评定时论文数量、教学时数、完成项目等诸多问题。

部分查新站查新员存在专业配置不合理、查新项目分配失衡,或一味追求查新数量和经济效益,承接超出文献资源覆盖学科的查新项目,或通过有关领导对查新员施加影响,以使查新结论有利于查新委托人等问题,都将额外增加查新员身心压力。

查新员经济地位偏低。与其他图书情报领域工作相似,科技查新其精神价值、社会意义、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均外化在服务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其通过挖掘信息以及参与科技决策,促进其他个体竞争力提升以及整体社会科技进步,创造的价值更多地转移给了查新委托人及其社会,而较少体现在查新员个体的收益中,其经济待遇水平与其劳动的性质和形式极不相称。另外,查新队伍高学历化致使不合理的“脑体倒挂”现象更加突出,引起更多查新员个体心理失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明确指出,目前查新站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查新人员更换频繁,专职化程度不够,未建立查新人员相应的激励机制”。

3、查新员职业倦怠抑制对策

引起查新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各个方面并非孤立,其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有效管理查新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需要查新员自身和查新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

3.1 明确职业角色,坚定职业价值

查新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坚定职业价值,正确定位和认识所从事的科技查新工作,避免自我期望过高。明确查新工作的本质仍是信息咨询,查全和查准是相对的。虽然有关科技查新在国内科技评估中的作用争论不止,但是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查新在科技项目立项、鉴定等的评审工作中有参考价值,这足以说明了科技查新工作作为一种科技咨询形式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而科技评估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得以解决。

3.2 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自我调适

为了使查新报告给委托人以及参与科技评估的专家学者、科研管理部门一个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依据,查新员必须逐步将自身打造成为专业知识、外语水平、检索技能样样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以确保对课题全面性、准确性的把握。查新员需不断加强查新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在具体工作中也要讲究工作方式和技巧,对于非本专业背景的课题,要注意与委托人及咨询专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确保查新质量。根据专业文献构架特点,掌握速读技巧,精准把握相关文献核心,解决信息超载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缓解工作疲劳,使生理机能保持和谐,同时分散注意力,从情感或身体的紧张中放松下来,缓解因查新工作带来的各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