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描写秋天的段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秋天的段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秋天的段落

第1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2.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2.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感悟作者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和伟大祖国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已学习掌握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有机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去发现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朗读教学与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三峡吗?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方纪先生一起领略三峡金秋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对三峡有哪些了解?

3.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4.出示学习目标:①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我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三峡不同时间的景色变化。

二、走近文本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

2.三峡的秋天很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成熟)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

3.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么,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

三、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认真品读,最后再朗读一遍课文。

2.画一画:勾画出表示一天中不同时段变化的词,或在文中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批注。

3.想一想:采用学习伙伴间质疑问难的方法,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批注,然后组内同学一起学习这些段落,思考并交流学习收获,最后在班上交流。组长要做好记录。

四、指导展示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并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后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以及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突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突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突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以及长江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突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宁静而神秘。

5.作者把三峡之秋描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描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了解作者的描法,从中受到启发。

五、辅导检测

师: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诗一般的画面,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都说三峡是“百里峡江诗万首”,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句小诗,请大家齐读。(生读)三峡的秋天是迷人的,绿叶金实,硕果累累,散发着成熟的气息。你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请你也动笔来写一写,要抓住某一时段三峡的特点,选择具体的景物像老师这样写一写,记在书中的空白处。(生写)

六、感悟运用

秋天的三峡,有时热烈,有时平静;有时明丽,有时朦胧……真是气象万千。三峡的神韵又何止这些呢?你想更多了解三峡的奇异风光吗?我们可以读一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和余秋雨的《三峡》。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露――明丽

成熟之美 中午:水――热烈

第2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一、探寻遣词造句的秘妙,揣摩内化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特别是优美的语言更是学生习得的好范例。教师要发掘那些精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如《西湖》一课中有四个比喻句:“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绷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如此精妙的语言,不仅准确而传神地表达出事物的形象之美,也使句子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触摸、品味文字。同是比喻句,但作者却用了“犹如”“像”“仿佛”“宛如”等不同的比喻词。这种遣词造句的范例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运用。教师可以先通过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使学生对比喻句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联系学过的课文找出相同类型的比喻句再一次加深印象最后实行迁移引导学生学着写两句打比方的句子把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一位教师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2自然段,“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一段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在充分感受语言的表达秘妙后把“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一句擦去。引导学生“如果让你写你会怎么写?”教者这一“擦实在是妙。擦出了一片想象的空间擦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既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对课文进行了再创作。

二、探寻构段方式的秘妙读中仿写

小学阶段最常见、学生要掌握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式、递进式、承接式、并列式等。这些典型的构段方式,有很强的示范性,要让学生在读中仿写,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促进语言的迁移,提高语用能力。《恐龙》第2自然段:“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段落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是学生仿写的好范例。教学这类课文时,应当把段式结构的学习、感悟与模仿运用当作重点。就以上段落而言,可以分别设计“节日里街上真热闹“”秋天的多姿多彩”等总述句让学生进行段式仿写,实现读写的迁移。

三、探寻布局谋篇的秘妙,读中学写

教材中蕴含着多种小学生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发掘这些表达秘妙,有利于循文路,导学路,并从读学写。《颐和园》一文作者先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再分别写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最后总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条理分明、过渡自然。福建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在教学《颐和园》时,主要按三个板块推进教学:板块一,朗读露一手;板块二,写法学几招;板块三,练笔比一把。他深入浅出、图文结合,根据文本的表达秘妙,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既让学生欣赏到了祖国园林艺术瑰宝的美伦美奂,又巧妙的让学生学会从景点变化、景物顺序、景物特点三个方面写游记的方法。

四、探寻描法的秘妙,以读促写

第3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三年级作文教学应以段的训练为重点,本文从“读段、写段、补段、仿段、创设场景或氛围写片段”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就读写结合提高三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途径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培养中段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段 读写结合

小学生学习作文,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扎实而有效的训练,否则就会出现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等问题。而其中的片段训练尤为关键,用词造句扩展开来,就是段落;段落结构扩展开来,就是篇章。写好段落,是夯实学生作文基础的重心所在。

三年级的片段又必须是完整的,只需要写一个内容,围绕一个意思写。为此,我尝试着通过以下途径训练并逐步提高:

一、阅读积累——读段

作文教学实际上从阅读课上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其中又有数量众多的经典段落,几乎所有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都蕴含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与精彩的段落里。教师应引领学生阅读、欣赏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并熟读成诵,甚至抄录、听写。经典的片段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自然会悟到什么叫具体、什么叫形象生动、什么叫总分、什么叫对比,这些点滴的写作知识往往是伴随着具体的段落,连同段落所描述的画面、情感,一起沉淀在学生的记忆里的。而学生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段落积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三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阅读中应切实抓好段落读的训练。

读段,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第一遍读,初步了解整段话写的是什么;第二遍读,概括每句话写了什么;第三遍读,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谈读后的读,要突出“熟”字,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说段。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是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或顺应的基本训练。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自然段,在指导说段时,先复习“树木”“积雪”“小溪”“小鹿”等词,然后说说这段写了春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

抄段。抄段,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强化记忆。为更加有效,应该选择那些在表达方面有特色的,并且容易被学生模仿的典型段落。如《高原》的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先总后分的形式构段,每段的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其余的句子都在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像这样的段落,学生容易掌握,便于积累和仿写,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抄写。《可爱的大熊猫》中的第二自然段既是围绕中心句描写大熊猫喝水的过程有意思,又具体描写了它喝水的一系列动作的词语,对学生写作有很大帮助。这些都是抄写或听写的好材料。

二、模仿迁移——写段

有了以上经典段落的积累,就得有一个“输出”的过程。三年级作文重点是练习“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在实践中,我把写好总分段作为写段的基本训练,进而写出具体的片段。作文教学中我主要的练习形式有以下几种:

1.补段,补总起句和总结句或补分说句。如在一次练习中,我给出总起句“秋天,公园的真是绚丽多彩!”要求学生们根据这个总起句补写分说句,即的形状、颜色如何多,并提示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

2.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如,我让学生们留心观察盛夏酷暑时,马路上行人的穿戴,红绿灯口、车站等地方的人的打扮、等车的样子;自己出门感受一下“热”;卖西瓜的、卖冷饮的人的神态;到游泳池里感受一下;听听树上的知了,看看身边的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表现。选取看到的、自己感受到的二三个例子说说,要用最能说明“热”的例子写段落,要求用总分结构写。

3.创设场景或氛围写片段。对现实生活中静态、动态的物体、场景、活动,可以通过表演等再现这些细节,以丰富他们的表象,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再作如实的描述。如,学生表演“掰手劲”,学生在观察后,说说比赛中二位同学的神态、动作,观众的语言、动作等,再做细致的描写,一定会很轻松了。大量的片段不但能练就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而且能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

4.读写结合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其他内容,在模仿中习得方法、获得能力。如学了课文《家乡的红橘》,文中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很感兴趣,我让他们学着写写家乡的特产,重点写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和味道,写出来的片段让教师感到很满意。

或许,学生模仿的片段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但却具体生动。其实,这样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过程,是学生作文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正如学生刚学走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步子,歪歪扭扭的,但都会自己走了,甚至会跑了,那又自然会是千姿百态,各显个性。作文中有具体描写的片段,就等于有了“画龙点睛”之笔,再通过学习课文后的积累,给所写的作文加上开头和结尾应该不难了。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的确需要教师多留心,讲究一下方法。教师不应该随意拔高作文要求,将重心回归到段落上,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练得实在。

第4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1、在你的笔下,xx的景色是那么的美丽动人,活动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也爱你美丽的xx。

2、小作者运用了动点观察的方法对xx晨色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小作者对xx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作者能按方位顺序向读者先容其可爱的xx,从校门——教学区(教学楼巨型花坛)——活动区(大操场),条理清楚,有选择有重点地绘景,自然地反映出学校朝气蓬勃的气氛。

4、小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生动细致,捉住色彩外形香味等方面的特点,并且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令人处处感受到秋天的美。

5、文章首尾呼应,语句简练,一针见血,点明主题。文章通过四季景色的描写,说明了xx之美,照应开头。若能注意段落层次分明就更好了。

6、全篇色彩艳丽,生机盎然。字里行间,通过xx春夏秋冬的描写,抒发作者对xx童年生活的热爱。

7、在你的笔下,冬天xx的景色描述得细致入微,语言通彻流利。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作文的生动味性,如能在这样的景色中放入人物活动的描述,那作文会增色不少!

8、作者把写景与抒怀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文字里行间都突出了对xx的无比喜爱之情。作者着力描绘了美丽无比的喷水池,绿草如茵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使一个美丽的xx展现在人们眼前。

9、小作者写作思路清新,描写生动,文笔优美,牢牢围绕一个“绿”字,按“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xx的美丽景色。

10、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xx不同季节的绿色生机盎然,芳香四溢。

11、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细致,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使人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使作者喜爱xx的思想感情表露得更为自然充分。

12、xx四季景色真美,你的习作条理清楚,内容丰富,用词尤为生动准确。

13、小作者写了自己熟悉的地方——学校,把写景与写人巧妙结合起来,景中有人,以景衬人。

14、本文文笔优美,抒情浓郁,是一曲对童年生活的美好颂歌。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xx一角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深情地回忆了在那里度过的美好童年生活。

15、这篇文章语句朴素生动,内容真实有趣。文章中有很多地方都反映了小作者平时细心的观察,这在描写xx的各种有趣的生活场景尤为明显,令人处处感到xx的欢乐,使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16、纵观全篇,文章笔调清新活泼,描写有声有色,消息结合,从近处的晨雾写到远处的日出,从空中的树叶,写到地上的小草,从一棵棵杨树写到自由翱翔的小鸟,条理清楚,层次清楚,读后使人如临其境。

17、小作者捉住了春天xx特有的景色,能正确贴切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xx的美,同时借题发挥赞美了辛勤的园丁——老师们,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第5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点评人:qzzl

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也是水稻收成的季节。今天,我们采风小组来到玉湖农厂体验农村生活——割水稻。  (开篇明意,引出下文。“农厂”应为“农场”。)

来到田野,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水稻在阳光的照耀的下闪闪发光,随秋风起伏着金色的稻浪。 (形象地展示出稻田的美丽,好句!)

水稻的秆是空心的,叶子扁平而又细长,它是分节的,夏天的水稻是青绿色的稻穗的,秋天的水稻是金黄色的稻穗,把外壳打开就是我们平常食用的“米”。  (这段属于说明性的语言,不切合本文题材,也不能说明本文主题,应该删去。)

我看见:农民们拿着带有锐利的锯齿的镰刀,穿着胶鞋,正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卖力地干活,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下来,可他们不顾这一些,继续收割水稻。你瞧!他们那利索的动作:他们半蹲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左手抓住稻杆,右手飞舞镰刀,听“刷刷”声响,簇簇稻杆应声倒下,不到三分钟,两排水稻就被割完了。  (动作、声音描写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割稻的情景,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为下文的感悟作了铺垫。“我看见:”改为“田里,”作过渡更好!)

我们脱掉鞋和袜子,赤脚踩在松软地田地上,像走在沼泽地里。农民交我们割水稻:左手拿着镰刀,右手抓住稻秆下方,左右摩擦,水稻就被割下来了。 (告诉读者现在我也要体验割稻子了。本段稍嫌跳跃,建议本段前来句过渡。“交”应是“教”。)

第6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关键词】 高考 现代文阅读 选材 中心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42-01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考查到选材与中心的关系。这类题型简称之为:文章写A(中心)而又为何写B(选材)。下面结合实例对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作一探究解说。

1 提问形式

从高考试题来看,这种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不外乎以下几种:

(1)本文写A,作者为什么又用较多笔墨(或篇幅)写B?例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现代文阅读《木车的激情》第17题: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2)作者写A为什么要联系B来写?例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现代文阅读《秋光里的黄金树》第16题: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3)文章主要写A,却又从B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或文章主要写A,为什么要从B写起)例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现代文阅读《我爱水》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4)作者为什么要写(或详写,或着意写)B?例如2009年高考湖北卷现代文阅读《书房的窗子》第19题: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2 解题技巧

2.1 解题思路

这类题型考查的是选材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即选材对中心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这里所说的“中心”,既可以指全文的中心,也可以指某一段落层次的中心。答题时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要点:一是选材在结构上与中心有什么关系,二是选材在内容上对中心的表现有什么作用。也就是说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选材与中心的关系。

具体答题操作流程是:

(1)确定选材在整篇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即处于文首、文中、文末哪个位置。弄清楚这一点,有利于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2)理清选材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全文或某一段落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即选材是针对全篇的还是针对某一段落层次的。此外,还要注意选材内容与全文内容是相关、相近,还是相对的。弄清楚这些方面,便于把握选材在内容上所起到的作用。

(3)分析概括选材所写内容对全文或某一段落层次的中心所起的作用,从选材内容、主旨情感、结构氛围、读者感受等多方面入手。注意恰当运用答题术语,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准确。

2.2 术语储备

(1)选材处于文首时可能具有的作用: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衬托;勾勒环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奠定基调;欲扬先抑;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等。

(2)选材处于文中时可能具有的作用:承上启下;由……转而(过渡到)写……;总领后文;引出下文;为下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与上文或下文形成对比;照应上文或下文;衬托、烘托、渲染;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等。

(3)选材处于文末时可能具有的作用:呼应(照应)标题、开头、上文;总结上文;点明(突出)主旨;深化主题;升华(强化)情感;首尾圆润,浑然一体;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

(4)其他答题术语:详写可以把主旨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充分、更全面;与前文或后文形成照应、铺垫、伏笔、衬托、对比;表现、证明、突出、强调主旨;烘托、渲染;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层层深入,逐层递进等等。

2.3 答题示例

【2007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第7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1. 课前搭乘“语言快车”。上课铃声一响,学生们“唰”地一下抬头,忽闪着眼睛望着老师。因为稍一“走神”,这趟“快车”就坐不上了。这项训练类似数学的口算训练,是利用课前的两分钟听老师讲一句话,然后一组小朋友开小火车说。具体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传话游戏。例如,“墙上挂面鼓,鼓上画老虎”。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从老师这里听了这句话后,往后传话,到最末尾一个小朋友把这句话说出来,看是否跟第一个小朋友一样。这个游戏告诉同学们,听别人说话要听仔细,自己在传话时要正确、清楚。同学们在游戏中思想高度集中,唯恐听漏一个字。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听话、传话的基本要求,也能照着去做。第二种,学说句子。也就是老师说一句话,同桌小朋友学说或一组开小火车学说。秋天,树木落叶了,就让学生学说一些写落叶的句子。如:“秋天,××树的身体不如以前健壮了。它们的小树叶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纷纷离开了树妈妈。”“瞧,它们飘啊飘啊,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妈妈太辛苦了,我们该慰劳慰劳她。”“小树叶们又纷纷回到了××树的脚下,化作肥料,给妈妈补充营养。”这些句子是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连起来就是一段话。这样,学生在看到落叶时,就情不自禁地运用这些语言或其中的一些词语抒发自己的感情。

2. 课间自编“皮筋童谣”。初入学的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训练。在午间,教师允许同学们跳皮筋、跳绳子,但要求小朋友能自编一些顺口溜、趣味性儿歌。如:“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某某”等等,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一边唱一边玩。就这样,在轻松愉快中,学生吸收了一份语言的营养。

二、 勤于挖掘,让语言富有生命

1. 从课文的对话入手。低年级课文生动有趣、语言优美,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让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受到典范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比如,一下《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我让学生演一演,表演完,还让学生评价谁表演得好,怎么好?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通过表演复现了课文内容,进行了再创造,而且还在组织排练演出的过程中,进行了交际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 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余地的地方。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推测、构思,以说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内化吸收课文语言,又有利于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比如,苏教版二上《识字1》中,安排了四组关于描写秋天的词串: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菱藕、荷塘;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每组词语都描绘出不同的画面,四组词语反映了江南水乡独有的景色。学完词串练习说话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运用课文中的词串进行说话练习。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一个个乘上小舟去江南水乡走了一回:“烟雾弥漫的水乡,荷塘边芦苇随风摇摆,荷塘里,小鱼川流不息。夕阳西下,渔民唱着渔歌满载而归,岸边,火红的枫叶映红了渔民们的笑脸。江南水乡的秋天多迷人呀!”这一练习,使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形象地感知了秋天江南水乡的美丽。

三、 注重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评价

1. 重视激励性评价。教师不但要耐心听学生发言,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扶植和鼓励,及时恰当激励、评价学生也是相当重要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对说得好的更应及时给予鼓励,对说话欠佳者可用“请再想一想”“你愿意请同学帮助你吗?”等言语给予引导。富于激励的评价和热烈的掌声,或一点小小的奖品,都能让学生产生乐趣和愉悦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方法、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

第8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1. 句式仿写。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多处出现句式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这是进行写句子训练的好素材。如《鸟语》一课里,作者用了这样的句式:“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根据这段话的句式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作者是抓住各种鸟的特点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猜还从哪些鸟儿的身上学到了什么?用上“从的 那里,我 。”这种句式来写。学生想到的很多。此时,学生不但多形式、多角度地表现了动物的特点,还领悟了作者别具一格的表达方法。

2. 段落仿写。课文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好榜样。中年级有很多课文都有结构严谨,可供仿性作的段落,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段落,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用的表达技能。如《燕子》第1自然段抓住了燕子的“活泼机灵”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在教学中,我在多媒体中映示一只公鸡,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用两三句话把公鸡的体态写出来,再让学生课后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体态描写。到后来,学生甚至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用在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上去了。

一些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场景描写的好段,也是很值得让学生进行仿写的。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3自然段,我除了让学生展开想象还会有怎样的变化,还让学生以“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眼前的白云,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写一段话。

3. 诗歌仿写。有些现代诗歌每节的结构形式很相似,例如,《秋天》一文就比较典型:“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穿紫袍。”学生可以参照它的形式,尝试写一两节诗歌,为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埋下种子。

二、 在情感共鸣处一触即发

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候安排小练笔,就能达到“情动辞发”。教材中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后,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例如,教学《开天辟地》一课,体会“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地之间,不让他们重新合拢。” 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的训练:“呀,你一定很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吧?你为什么不愿意休息呢?”在学生的发言中,一个具有伟大献身精神的大神的形象屹立于笔下、脑中。《掌声》这课中,也能多处让学生与英子、英子的同学进行心灵的沟通。学生在这些训练中,与文中人物走得更近,受到人物高尚品格的熏陶,写话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 在文本留白处激活潜能

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略写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练笔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使它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还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1. 情节延伸。“言虽尽,意未穷”,不少课文的结尾让读者回味无穷,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我们如果能顺势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推测,延伸课文情节,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表达的欲望。例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教学后,我问学生:“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同学联系课文内容把故事继续写下去。教师顺势利导,学生顺藤摸瓜,进行了再创造,发展了思维,内化了内容,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2. 悬念补白。(1) 挖掘内涵。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词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交流中,深入理解内容,真切地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里,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地查访药材,途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发生怎样的事情?学生想象可能会发生的情景,写成一个小故事,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一心为民造福的精神。

(2) 填补空缺。只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就不难发现,文本中很多地方都以相似的句式列举一系列的例子,但为了使文章显得简洁,又为了给学生留一片想象的空间,在列举两三个例子后,就用上了省略号。在这省略号里,学生就可以进行大展想象的翅膀了。例如,《荷花》一文中写道:“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好一个省略号,还有什么过来了?会告诉我什么?

3. 标点想象。语文教学中有一重要的板块资源,就是标点。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等都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适时的利用起来,进行有效练笔,更能促使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如《兵马俑》一课着重描写了兵马俑鲜活的神态。文本以“有的……好像……”的句式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最后以“……”给学生留下想象练笔的空间。教学中,笔者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进行练笔。出示将军俑、武士俑、老兵俑、年轻佣等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展开联想,用文中的句式写写兵马俑的神态,充实文中的“……”。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在学生的笔下得以充分展现。

第9篇:描写秋天的段落范文

1、我赞美枫叶,它红得似火,红得似血。鲜红鲜红的枫叶啊!你把秋天的激情点燃,你把秋天的激情礼赞。我爱你的浓烈,我爱你的热情奔放,是你染红了秋色,是你给了我秋天的遐想,秋的感叹!当我遥望无边的枫叶被落日照耀得如同燃烧的火焰时,我的心醉了,醉得全身的鲜血都在沸腾激荡。啊,枫叶!你向我热烈地述说着秋的美丽,秋的灿烂,秋的金贵。你向我展示了秋的胸怀,秋的丰采,生命的秋啊!只要有枫叶的执着,也会是红到天际、红成燃烧的火焰。我愿化成一片枫叶,在秋天里高歌,在秋天里自由自在地激情燃烧。是的,我不再为人生之秋而伤感,我今后的每一天都要为秋的红艳而努力,我赞美秋天,我赞美枫叶!

2、我走进枫树,只见满地都是红色和黄色的枫叶。我捡起一片红枫,比了比,比我的手掌要小一些,但颜色却很浓,红的像火一样。枫叶的形状像手掌一样,每一个”指头”上都有一跟叶脉,直直的,有点突出。就像我们手上的纹路一样。

3、秋天的的枫业叶火红火红的。枫叶的外形就像小鸭子的脚掌一般。微风轻轻吹来,大树就小幅度的颤动着,许多枫叶从树上飘落就像一只只红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一个个小娃娃从空中落下,我疾步向前接住了一个“小娃娃”,就在这一刹那间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红枫,越看越喜欢,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喜欢上红枫的。

4、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5、秋天的枫叶火红火红的,许多枫树叶聚集在一起,就好像躲在树林里捉迷藏的太阳。枫叶的外形就像小鸭子的脚掌一般。下雨时,枫叶上有点点露水,晶莹剔透,这时的枫叶就像放胭脂的梳妆盒。微风轻轻吹来,大树就小幅度的颤动着,许多枫叶从树上飘落就像一只只红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一个个小娃娃从空中落下,我疾步向前接住了一个“小娃娃”,就在这一刹那间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红枫,越看越喜欢,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喜欢上红枫的。

6、枫叶为秋时情意最重,一生的坎坷,半世的情感,风雨寒霜,相侵无怨,朴实无华,为人咏赞,成一片情、片片情的漫山流丹。相思回味谁更美,晚霞红叶激情酣。红枫倚晚霞,彩霞情相恋……

7、枫叶,为秋时最悲,她,以自己将即落叶飘魂的残息,不断倾诉自己着凉凄,可是,无人理解和搭理。人们依然欣赏枫叶的回味,逐日枯萎的枫叶,依然饱受着寒霜的侵袭,直至魂飘落叶扑向大地。

8、在枫叶落下之前就接住枫叶的人会得到幸运。而能亲眼目睹枫叶成千成百落下的人可以在心底许下一个心愿,在将来的某一天就会悄悄实现。如果能与心爱的人一起看到枫叶飘落,两人就可以不分开。

9、这时,我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红的那样光亮,红的那样热烈。我走进枫树林,捡起一片枫叶,细细观察。这片枫叶好象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张开的小手掌。叶脉在叶间肆意伸展,仿佛自己是这里最漂亮的,可却又悄悄的为枫叶添上了一丝美丽。我又瞧了瞧枫叶,这片枫叶的颜色可真漂亮,它是大红色的,红的那么鲜艳,那么漂亮。

10、一缕阳光,如水,清澈小径旁的枫。谁用军营早空的红霞,深秋晨曦的白云,织成这一片凝绯的轻绡。 纯洁的,枫的颜色,玲珑透明的心,倾听着,叶子与秋风酬唱,那一尘不染的明镜般赤子的心事,那行吟如歌的温婉的游子的思乡,诉说着,爱的赤诚。 严酷的,枫的颜色,领略岁月的磨砺,寒霜的敲击坚强如铁,饱经生命的惊涛骇浪,从容如磐,飞跃梢头那鲜红的高度。霜染的两鬓,淀积着,生命的成熟。 温存的,枫的颜色,闪烁着惹眼的喜色,辉映着丽日眩目的阳光,用温暖的轻吻,感动每一片树皮,呼唤所有生命与远方的镀金田野,满山的火红果园,照亮着金色的秋天。 热烈的,枫的颜色,如团团燃烧的火焰,凝聚着激情,升腾着自信。期待着,从这份浪漫中追寻美好,憧憬着,在惊叹的目光中闪烁辉煌。 饱蘸枫的颜色,浓缩忠诚、坚韧、乐观与执著,满怀豪情去渲染生命的绚丽画卷。

11、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在夕阳照耀下一个劲地笑,在人们的称赞中一个劲儿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资。望着火红的枫树,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12、秋天来临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的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的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