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备采购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项目策划;海外项目;施工企业;建筑市场;项目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169-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81
项目策划是项目管理者针对既定项目,确定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过程和相关资源,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活动。项目策划的目的是规避、降低项目风险,实现项目的管理目标。
1 项目策划的作用
一个好的项目策划能够发挥如下作用:明确项目的管理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质量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利润目标、业绩目标等);明确项目开工准备原则和方案,确保顺利开工;指导各项实施性管理计划的编制;企业总部及时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指导;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和防控。
2 项目策划的依据
(1)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2)设计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资料;(3)现场考察报告;(4)适用于项目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清单等;(5)公司决策层的管理预期、管理现状及内部资源条件。
要做好项目策划,策划小组必须熟悉上述五个方面事项,策划现场考察人员要对策划小组进行交底,最好是由考察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策划。现场考察报告由施工企业自主完成,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地质、气象水文、交通、水电、通信、征地拆迁、风俗民情、环境保护等情况;(2)当地的工程原材料供应能力及价格、大型或关键设备购买或租赁价格及供货周期、自采材料料源条件及成本、不同类别和技能等级的劳动力供应情况及劳务费用等;(3)需国内采购的物资和设备的供货周期、进出口有关规定、运输方式、时间和费用等;(4)建设程序、安全责任、合同纠纷仲裁、人员材料设备准入、税费征免的法律规定。
3 项目策划实施阶段
项目策划可分为投标策划和中标后策划。
4 投标策划
投标策划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以中标为目的,根据招标文件内容既要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又要结合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所做出的决策。
此阶段的策划主要由市场开发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现场调查人员、拟任项目经理参与。策划的重点是分析工期、成本、安全、质量、地缘情况方面的风险,既要确保发包人的目标,也要确保企业的项目管理目标。既然是以中标为目的,假设在现场考察资料准确详实的情况下,主要分析本次投标中企业的优势与不足,要从管理团队构成、设备配置及价格、材料来源及价格、主要劳务来源及工资水平、风险预判、利润目标等方面确定技术方案及投标报价。要策划出项目总目标、项目工期目标、项目人员构成、分包方案、设备配置、材料来源等。
5 中标后策划
项目中标后,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项目投标策划进行项目实施性策划,形成《XX项目策划书》,实施性项目策划书是项目实施额纲领性文件,各项实施计划都要围绕策划书编制。要完成策划书,还有一项工作要进行。
6 中标后补充调查
由于项目信息时效性、语言障碍、对所在国市场的了解程度,往往投标前的项目调查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以XX项目为例,投标前,承包商派人对所在国市场进行了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但由于得到项目信息时间太迟,前期调查时间太仓促,加上调查人员对所在国市场完全不熟悉,在中标后实际情况部分与调查不符,主要反映在材料价格和供应能力,如工业用柴油价格要高于民用柴油价格50%(调查时为民用油价)、地材供应商供应能力不足(当地碎石供应商生产能力为50m3/天,不能满足项目需要)等。在项目中标后因其他原因迟迟不能开工,所在国市场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包项目几乎每家企业都遇到类似情况,如果以原调查报告作为依据进行实施性项目策划,会对项目实施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进行实时性项目策划前必须进行补充调查,以确认前期调查的准确性。
7 项目策划书的主要内容
7.1 项目概况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以表格方式说明项目概况及要点。
7.2 项目主要管理目标
按合同规定和工程特点,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施工进度目标、安全质量环境管理目标、经济效益目标、人员属地化目标等。对有设计内容的项目(如EPC项目)应提出设计目标。
7.3 项目经理部机构设置方案
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经理部,按工程规模大小确定项目经理部机构设置规模,合理划分施工区段,确定项目经理部人力资源配置。人员配置在投标策划时已经初步确定,既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承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满足现场管理需要,尤其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商务(合同)经理选择必须慎重,这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
7.4 制订总体进度计划及关键节点
工程进度计划是以项目为对象,对整个项目施工进行总的进度安排,其作用是控制项目总工期和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和衔接关系。它是其他项目计划(月进度计划、物资进场计划、分包商进场计划等)的基础。一般采用横道图或双代号网络图来表示。清理项目关键线路的节点工期,针对关键几点实行预警制度。要对施工进度计划应进行反复优化,合理安排工期,均衡施工,合理降低各种资源的总体消耗。
7.5 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策划
明确项目经理部或作业队驻地建设的设计;明确大临设施和过渡工程的实施计划及主要指标,如项目经理部主副营地、便道(线)、便桥、临时用电、用水、采石场、预制场、拌合站、制梁场等。
7.6 项目作业层和劳动力配置计划
结合项目特点配置作业层人员。拟定劳动力总人数、招聘和进场计划及驻地方案,一般采用图表表示。
7.7 重、难点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策划
(1)通过对项目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策划出技术可靠、资源均衡、进度较快、经济合理的总体施工方案,并列出拟编制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清单及编制计划表;(2)明确项目重、难点工程质量控制部位,提出相应的重、难点工程质量控制
措施。
7.8 物资、设备采购及运输计划
(1)主要施工设备配置方案。通过市场调查结合工程特点确定拟采用的关键施工设备选型,包括规格、数量及进出场初步期限。通过对主要施工设备使用成本预测,初步确定调配、购置或租赁计划。在策划设备购置时同步考虑操作手的来源,所在国对操作手的要求,劳工管理政策等。(2)物资供应方案主要内容:土方、砂、石等地方材料的采、运、加工、利用的方案;道路沥青、水泥、钢材等主要材料在属地国主要物资资源情况和价格水平;进口物资的关税及增值税等主要税率及政策;充分利用公司或区域内部可调配物资资源;依据施工图核算出主要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的需用量计划;临时工程和辅助工程主要材料需用料计划;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水平、预算材料费总额和物资采购方案。大型周转材料的整体策划,根据项目特性可以考虑在属地建流动工厂的可能性。
物资设备计划是保证项目实施的关键性计划,必须根据项目特点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尤其是工程量大、工期长项目,要充分了解所在国进出口方面法律法规,包括材料进出口政策、进口设备技术标准(认证)及使用期限。
7.9 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按照既定目标,规定由谁何时按照哪些管理程序完成项目各管理岗位职能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岗位职责、过程质量活动、质量管理措施、完成记录等。质量管理计划应根据不同质量标准来制定,根据业主的管理模式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达到质量
目标。
7.10 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计划
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项目安全控制的重点,编制安全防护计划,策划应急预案;分析项目职业健康及安全重点和难点,明确卡控要点,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针对工程所在国地方病,如疟疾、血吸虫等疾病,咨询专业防治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管理策划方案;明确控制措施及责任人,完成时间和记录;根据所在国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法规进行管理活动,必要情况下聘请当地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7.11 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管理计划是针对项目评价出的环境因素制定的控制计划,要明确控制措施和责任人,完成时间和记录。施工现场扬尘、噪音、废气、废水、垃圾等控制在当地政府的要求以内,不妨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保护好施工现场的各种环境,制定文明施工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影响。
7.12 预算及合同管理、变更索赔策划
对合同特点及其执行环境分析。包括合同价款水平分析,合同关于变更索赔的相关规定及执行要点分析,有关承诺、投标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对影响成本或成本亏损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应进行反复优化,找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法;分包(指定分包)方策划与选择;分包市场调查分析;拟定分包策划方案和时间表;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有实力、资信好的分包商;找出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分项,确定变更索赔方向,要求专人负责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工作。
7.13 风险管理策划
海外项目风险管理策划是项目策划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根据海外项目工程特点,应制订如下风险管理策划方案:(1)法律风险(主要是结合主合同、分包合同风险评估);(2)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成本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汇兑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3)技术风险(主要包括采用所在国的技术标准风险、设计没有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导致工程量不必要的增加风险等);(4)人文环境风险(主要针对征地拆迁、风俗民情、地方政策稳定等特殊情况);(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要针对海外项目所在国发生政治骚乱、武装抢劫、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6)对存在劳务风险的国家,应针对最低工资调整、工会干预、罢工、中方员工准入条件等情况制定和防范劳务风险。
应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工程一切险、承包商设备险、第三方责任险、十年责任险等的投保方案。
7.14 其他内容
策划小组认为有必要策划的其他内容。
8 策划时应注意的事项
(1)分包策划应充分进行市场调查,采用当地主流分包模式,条款规定应结合主合同要求和当地法律规定拟定,应重点考虑分包内容及接口,构成合同条款的约束文本、双方责任义务,尤其应关注缺陷责任、安全责任、违约责任及纠纷条款。合同文本应聘请当地律师等进行咨询,防范法律风险;(2)安全环保策划应吃透当地的安全法律规定,明确安全责任制和管理体系、安全人员和资源配备、安全岗位和资质要求、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求、安全检查及记录要求等内容,积极响应或应对当地的安全考核奖罚体系;(3)人力资源策划,重点是关于劳动配额、劳动用工政策符合当地法律要求;(4)材料、设备采购策划重点是国际采购的材料是否符合当地的准入要求,应摸清优质资源引进时的申报程序;(5)施工方案策划,重点是了解和掌握施工方案审报和批准程序、时效限制;(6)有征地拆迁和地下管线、交通导改的项目,原则上应请当地有资格的分包商进行,要做好方案和成本之间的平衡;(7)管理机构策划应当注意吸引当地有经验的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协调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加强属地化管理,规避项目管理的风险。
9 策划书的调整
项目策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项目策划应相应地进行调整:(1)业主调整合同总工期,调整时间变化较大;(2)合同内施工内容有较大调整,影响项目正常运行;(3)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因不可抗力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项目停工时间较长或者重难点工程节点工期严重滞后的;(4)物资机具来源或价格变化大,影响到项目运行;(5)所在国政治重大更替影响项目运行。
参考文献
[1] 汤礼智.国际工程承包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7.
[2] 赵丕熙.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实务[M].北京:科
仪器设备是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验室中主要的技术装备,亦是实验室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各科研单位,无论是设备的档次、设备的数量,还是管理的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量非常先进而贵重的仪器设备正在进入实验室。例如,PCR与电泳类分子分析仪器、物质检测的高效气相与液相色谱仪器等。然而,从各个单位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应用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偏低,有些上百万元的设备买进之后,不能发挥作用,有的甚至闲置到不能使用为止。运用经济手段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管理工作急需研究的课题,亦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出好成果、多出成果的基础。
1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
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该遵循“效益优先,重点突出,兼顾一般”的配置原则,防止“盲目攀比,贪大求洋”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对拟引进的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应在购置前进行可行性论证及成本效益分析,可与申请科室签订《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应用合约书》,明确申请应用科室的义务和责任。仪器设备的配置,应以科研院所的年度发展计划和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积极支持、扶持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发展,以逐步形成优势学科群体,带动整体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应该树立全局观念,专科专用、专管共用,切实杜绝配置过程中的游击观念、人情观念和重复引进行为,减少设备的闲置浪费,形成最优配置结构。
2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
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首先应该提倡为一种集体行为,由科研院所的学术委员会或设备管理委员会审定方案计划,应用科研人员提出具体要求,使用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性能价格考证直至最后签订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环环相应,节节相扣。应坚持“货比三家”的指导思想,比品牌、比价格、比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并应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法,努力提高设备购置过程中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如此,通过严密的操作程序适时引进性价比最为适宜的先进仪器设备,为科研设备的有效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仪器设备的采购,应制定事后责任追究制度,对购进的质次价高设备要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以法律、经济的威慑力杜绝采购过程中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的发生。
3科研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应用
科研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该积极组织安装调试验收。验收人员由院所领导、使用工程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用科研人员组成。进口仪器设备并应报请当地商检局临场检验,以便在与外商发生合同纠纷时掌握主动权。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合同条款逐项核实设备的品牌名称、规格型号、整体外观、附属设施等,审查、搜集、整理设备的随机资料;使用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按照设备生产的原技术指标逐项检验设备性能是否达到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应用科研人员熟习、了解设备性能状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设备正常运用后共同签字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以较好地解决日后设备出现故障时的责任推诿现象。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采购部门与管理、使用部门之间应尽快办理领用交接手续,在管理部门建立总账、分类账、分户账,在使用部门建立随物通行单、分户管理账,做到账、单、物相符。使用部门应指定仪器设备的应用人、责任人,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的运用状态记录;对于大型、精密、贵重科研仪器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实际操作。同时,制订科研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对不按规程、违章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追究当事人及部门负责人经济赔偿责任和管理责任。这样,可较快地树立起使用人员爱护设备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产生效益意识,减少违规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设备的维护应用。科研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使用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通过与厂方工程师的学习交流、解难答疑,可以初步了解设备的性能状况,常见故障现象的发生原因及排除方法,有利于日后设备维护维修工作的自我开展。
4科研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
使用———保养———维修是贯穿于科研仪器设备寿命周期的永恒主题,维修保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设备的物质寿命与技术寿命,并最终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益。
4.1科研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机械类设备主要是处理脏、松、润、缺等问题;电子类设备、仪器仪表类设备主要是防尘、防潮、防霉等问题。维护保养工作一般分为三级保养制度。①日常保养:机器表面污渍的清洁,机械部分的紧固和。②一级保养:清除机器内部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③二级保养:更换已达到磨损限度的机械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元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等),并作为预防性维修提前更换。
4.2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
不同的仪器设备应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4.2.1预防性维修
相当于二级保养,维修工程师通过采取适—45—当的措施提前更换性能状态下降的元器件,把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对技术条件要求高、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适用于此类维修,且该类设备一般都带有系统自检和故障诊断系统,要经常检测状态参数,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4.2.2事后维修
即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维修,大多数的仪器设备维修属于此类。
4.2.3主动维修
是找出重复出现故障的元器件,通过改进设计,永久性地消除故障,适应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小型设备。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要把精密、大型设备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必须注重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安全维修一方面是指仪器设备的安全,即维修人员在进行现场维修时应遵循科学的检测程序和处理措施,避免盲目维修而扩大故障范围或损坏机器;另一方面是指维修人员自身的安全,维修时无论强电还是弱电都应遵守《维修安全注意事项》,时刻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科研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
林业科学的发展,客观准确的计量数据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计量是科学发现的保证、是科技成果的依据、是分析检测的眼睛,计量管理已成为科技成果质量保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科研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积极协助计量检测部门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力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电子计量、电离辐射计量检定工作,杜绝计量检定不合格产品在科研测试分析中应用,以客观、准确的计量数据服务于科研活动。#p#分页标题#e#
6科研仪器设备的经济管理
科研仪器设备的经济管理,是指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对仪器设备的投资费用、维护维修费用、零配件费用、折旧和更新费用的支出等价值形态的管理,通过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用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改变过去那种盲目采购、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大锅饭状况。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拟采购仪器设备进行经济效益的预测和评估;二是对在用设备进行经济成本核算;三是明确经济责任,实行设备的有偿占用。科研仪器设备的经济管理需要的是原始数据的积累。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做好设备每天的运用状况记录,如开机时间、关机时间、性能状态、检查人次、收费标准、收费情况等。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效益分析,对效率效益较低者采取专管共用、设备租赁、定额管理以及资产调拨等措施进行改善,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7科研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
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淘汰、报废应根据设备的物质寿命(亦称自然寿命)、技术寿命(亦称有效寿命)为依据进行。物质寿命是指仪器设备以全新状态投入使用直到在功能上不能按原有用途继续使用所存在的时间。它与制造材料的种类、结构的牢固程度、维护状况有关,物质寿命的终结必然导致设备的报废;技术寿命是指仪器设备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整体功能水平在社会竞争中具有竞争力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即使它没有损坏,亦应因其对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和功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而让位于采用了先进技术的新型设备。设备的报废程序是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申明拟报废设备的品牌型号、始用年代、购置价格、效益汇总、性能状况、报废原因等。工程技术人员做现场鉴定,写出鉴定意见并评估出设备残值报请单位学术委员会或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核,大型设备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所有已同意报废的仪器设备,财务、设备管理部门分别办理注销手续;有残留价值者,可以作价出售或拆卸零配件使用。
8科研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是解决设备纠纷的原有凭证,是效益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得力工具。尤其是齐全准确的技术资料、软件,可以使维修技术人员在不依赖厂家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主维修作用,准确判断故障、及时排除故障,提高维修效率,摆脱被动从属地位;并可通过分析研究故障规律,积极主动地进行主动维修及预防性维修。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包括资料档案、计量档案和维修档案三个方面。资料档案包括设备的考察报告、论证报告、内外贸合同、合格证、说明书和维修手册、线路图、光盘、歌盘、验收报告以及海关、商检部门的检测文件、免税证明等;计量档案包括每年强制检定仪器设备统计表、各类仪器的计量要求和标准、计量结果和计量周期,以及对计量检测不合格仪器的维修记录;维修档案包括历次维修和维护记录、定期检测到的仪器性能状态数据、设备的使用率和维修成本。档案中还应包括设备生产厂家或商的联系方式、耗材配件价格等内容,以便于解决应用过程中的配件供应及售后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