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1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37分)

1.

(7分)如图:

(1)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_______ 小格,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_______ 小格;

(2)点E和点_______到对称轴距离是相等的;

(3)点_______和点_______ 对称,点_______和点_______对称。

2.

(1分)下面四幅图中,由B平移得到的是_______

3.

(9分)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号图形是绕A点按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_;

号图形是绕_______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_;

号图形是绕_______点按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90°;

号图形是绕_______点按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___。

4.

(4分)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

平移图形时,把这个图形的各个顶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子数平移到新位置,先描出各点,再把各点按原图顺序连接起来,便是按要求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

把小房子向_______平移_______格得到左侧的小房子;把小房子向_______平移_______格得到下面的小房子。

5.

(2分)自行车向前行驶时,车轮的运动属于_______现象;电梯的升和降属于_______现象。

6.

(3分)

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7.

(4分)松树1先向_______移动_______个格,再向_______移动_______个格得到松树2。

8.

(4分)请你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9.

(2分)

图形①往_______方向平移_______格就得到图形②。

10.

(1分)在0、7、A、H、N、8这些数字或字母,是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

(2分)一棵小树被扶种好,这棵小树一定绕树脚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12.

(2分)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13.

(2分)

不是对称图形。

14.

(2分)圆绕中心点无论旋转多少度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旋转一周可以重合无数次。

15.

(2分)司机叔叔对方向盘的掌握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

A

.

水车的转动

B

.

气球升空的运动

C

.

电梯的上下移动

D

.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

17.

(2分)把长方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

A

.

B

.

C

.

18.

(2分)下面图案是由

平移得到的是(

)。

A

.

B

.

C

.

19.

(2分)小明在正方形卡片上画了这样的图案(如右图)。下面的卡片中转动后与小明的卡片图案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20.

(2分)下面(

)图形通过平移可以和

重合。

A

.

B

.

C

.

四、应用题

(共4题;共17分)

21.

(5分)根据要求作图

22.

(2分)张大爷家养了3头牛和20头猪,如果1头牛的质量相当于5头猪的质量,那么牛和猪的总质量相当于_______ 头牛的质量,或者相当于_______ 猪的质量。

23.

(5分)根据前三幅图的规律,在方框里画出合适的图形。

24.

(5分)把能平移到

处的

涂色。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37分)

1-1、

1-2、

1-3、

1-4、

1-5、

1-6、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1、

12-1、

13-1、

14-1、

15-1、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1、

17-1、

18-1、

19-1、

20-1、

四、应用题

(共4题;共17分)

21-1、

22-1、

第2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69.3分,及格率77.27,优秀率31.82。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这1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80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少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拟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5、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6、通过单元检测掌握学生巩固知识的情况,若发现缺漏现象及时补救,课外作业做到精心设计,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改正。

7、通过以优带潜、以优促潜、以优帮潜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潜能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3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一、仔细想,认真填。(24分)

1、0.25的倒数是(  ),最小质数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2、“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诗中“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  )%。

3、 : 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4、 =  =(  ):10 = (  )%=24÷( )= (  )(小数)

5、你在教室第(  )行,第(  )列,用数对表示你的位置是( ,  )。

6、在0.523 、 、 53% 、 0.5 这四个数中,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小明的存钱罐里有5角和1角的硬币共18枚,一共有5元。则5角的硬币有(  )枚,1角的硬币有(  )枚。

8、下面是我校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

(1)视力正常的有76人,近视的有( )人,

假性近视的有( )人。

(2)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同学少(  )人。

(3)视力正常的同学与视力非正常的人数比是( )。

9、我国规定,如果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超过2000元的部分就要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小红的妈妈月收入2360元,她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10、数学课上,小兰剪了一个面积是9.42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你能猜出她至少要准备(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5分)

1、15÷(5+  )=15÷5+15÷  =3+75=78。  ()

2、一吨煤用去  后,又运来  ,现在的煤还是1吨。()

3、两个半径相等的圆,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相等。()

4、小华体重的  与小明体重的  相等,小华比小明重。()

5、右面两幅图都是轴对称图形。 (  )

三、快乐A、B、C。(5分)

1、一件商品原价200元,涨价15%后在降价15%,现价()原价。

A、高于B、低于 C、等于 D、无法比较

2、爷爷把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则(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判断

3、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则盐和水的比是(  )

A、3:17  B、17:3  C、3:20  D、20:3

4、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3米,在花坛一周铺一条宽1米的碎石小路,小路的面积是(  )平方米。 A、28.26 B、50.24  C、15.7  D、21.98

5、去年每千克汽油的价格为5.5元,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汽油价格的涨幅达到了10%。你对“涨幅”一词的理解是(  )。

A、今年售价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B、去年售价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C、今年售价比去年多百分之几  D、去年售价比今年少百分之几

四、轻松演练

1、口算下面各题。(4分)

÷8 =  ×  =  5÷  =  3+3÷7=

×15=  10÷10% =  28×75% = ×8× =

2、请你解方程。(6分)

5X-3× = + X=

3、用你喜欢的方法做。(12分)

× × - ×58+ ×41+

× + ÷ ÷[( - )÷ ]

4、列式计算。(8分)

(1) 加上 除以  的商,所得和乘 ,(2)一个数的20% 加上 和是2,

积是多少? 求这个数。(用方程做)

五、实践天地。

1、在图中的正方形内,用阴影表示出12.5%的部分。(2分)

2、把一个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4厘米。(1)请试着把这个圆画出来。(3分) (2)请计算出这个圆的面积。(3分)

六、数学与生活。(28分)(1、2小题各4分,其余每题5分)

1、全班50本作业都交了,可老师说有2本作业做错了。你知道这次作业的正确率吗?

2、某方便面的广告语这样说:“赠量25%,加量不加价。”一袋方便面现在的重量是120克,你知道赠量前是多少克吗?

3、小明和小刚坐出租车回家。当行到全程的 时,小明下了车;小刚到终点才下车。他们两人共支付车费25元。你认为小明和小刚两人怎样付款最合理?请运用数学知识说明理由。

4、为了饮水卫生,学校准备给每个学生发一个专用水杯。每个水杯标价2元,你认为到哪家商店买便宜?每个水杯便宜多少元?

5、你能根据下面这张存单,帮赵大爷算算到期时,他得到本金及税后利息共多少元吗?

中国信合郑州农信(  )存款凭条

科目(贷) 2003 年 12 月 10 日  凭证号:

储种:活期口定期√零整口定活口通知口存本口教育口一卡通口其他——

客户

填写 户名:赵大明  金

期限:5年 额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元 角 分 备

2 5 0 0 0 0

存入金额:贰仟伍佰元整

信用社填写 户名:赵大明 期 限:5年  利 率:2.28% 卡本帐号:3128643 余 额:  网点号:流水号:

存入日:2003年12月10日  到期日:2008年12月10日 操作员:01

6、101路公交车到炎黄广场时,有 的乘客下车,又有14人上车,这时车上的乘客比原来多30%。原来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做完了,你真了不起!是不是再认真检查一遍。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新人教版)

一、仔细想,认真填。(24分)

1、4  1/2  3/7

2、25%

3、3:4  3/4

4、20 6 60 40 0.6

5、答案不。

6、6/11 0.5

7、8 10

8、(1)60人, 64  人。(2)12 人。(3)19:31

9、18 元。

10、28.26平方厘米。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

××√√×

三、快乐A、B、C。

B B  A D  C

四、轻松演练

1、口算下面各题。略。

2、请你解方程。

X=7/10  X=1/5

3、用你喜欢的方法做。

1/14 12.5 4/3 4

4、列式计算。(6分)

1/4 6

五、实践天地。略

六、数学与生活。

1、(50-2)÷50×100%=96%

2、120÷(1+25%)=96(克)

3、2+3=5 25×2/5=10 25×3/5=15 方法不。

4、到丙店。方法不。

第4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关键词:抽象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教师

所谓抽象思维指的就是和抽象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渗透进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原理及概念的获得,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原理本质及概念的掌握及理解。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分析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逐步的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进行转变,所以其依赖于感性和直接的经验。总结起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有下面几点:

1.数学思维逐渐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进行过渡: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思维具有可逆性及守恒性,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并且正由着形象具体的思维向着抽象性的思维进行过渡,这一过渡期一般是在10-11q的时候。

2.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发展性:学生的具体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化时间大约是在三年级的时候,而四年级的学生会进入到初步的抽象概括水平,并且开始向着代数运算水平发展,数学思维发展中每个时期都有显著的变化,并且一直处于发展中。

3.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灵活性、严密性及情境性,其中灵活性表现在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数量在增加,情境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要在一定的生活情境或者是数学情境中进行,自觉性、深刻性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检测、观察及调节。数学思维的严密性表现在学生注重直观性的感觉,注重合情合理的推理。例如在奥数的学习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特殊性,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维的过程

1.教师在教学重要注重形象思维的运用。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尽量的运用形象思维去引发出抽象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丰富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本质。例如在讲解“火车过桥”知识的时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有效的理解这一问题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身边的才来哦,将讲台当作桥,将粉笔盒当成火车,演示火车过桥的过程,演示后学生就可以看到“从车头上桥到最后的车尾彻底的离开桥”才是真正的“火车过桥”。然后接着教师会继续进行火车过桥行程的讲解,因为有利上面的演示,学生就能够自己抽象出火车过桥的行程等于桥的长度加上火车车身的长度,这就是一个直观的演示到最后抽象知识的学习过程,在直观中渗透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构建知识和理解知识。

2.教师要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当中的抽象思维。

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维,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哪些教学内容当中涉及到抽象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设计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比大小”的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图画是比较混乱的,于是教师会先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将同类进行归类,然后在计算每组物质的数量,在进行大小的比较,从而引出“>”“

3.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学习素材进行研究,挖掘抽象思想渗透资源。

《标准》建议,“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常常依赖于具体的学习素材,第一学段学生尤其如此。小学数学教材中所选择的学习素材也往往是蕴含数学知识的生活现实,但这些生活现实只是“举例”,只是数学知识载体,是数学学习的“桥梁”,教材选择这些生活现实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这些“例子”引领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例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知识要通过“抽象”才能获得,因而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学习素材进行研究、挖掘,即从这些具体的学习素材中要抽象出那些学生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如何让学生感悟到抽象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以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认数》单元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分析为例,从课题中我们已明白,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认“数(自然数)”,而这些“数”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中抽象产生。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教师节快乐”节日现场为主题图,并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数数)为支撑,学生边数数(数气球个数)边抽象出自然数 1、2、3、4、5……由于单一的数学现实不足以完成抽象思想的形成过程,况且学生的思维也会因“单一”而“定势”,鉴于此,教材又在配套练习中选编了不同个数的黄瓜、辣椒、红萝卜、菠萝、草莓、香蕉、梨、树、花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进一步抽象概况出数字 1、2、3、4、5……的数学模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抽象出的数来说说这些数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数量,以此再把“纯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也因此隐约体悟到抽象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4.教师注要重抽象思维渗透的逐步性。

首先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得具体思维转化成为抽象的思维。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加法教学中,当学生进行了凑十操作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回到抽象算法当中,例如要算出“9+?”学生就需要知道9加上几可以得到10?然后再将第二个数分解,最后需要计算的就是“9+1+?”的运算。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概括及抽象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有这样的一类题型:“有一匹布,如果上上衣的话能够做20件,如果只做裤子的话可以做30条,那么这批布如果做成套的衣服,共可以做几套?”“班级的学习委员为班级采购学习用品,如果他买铅笔的话可以买24知支,如果买本的话可以买15本,如果他一进门就买了10支铅笔,那么余下的钱学习委员能够买多少个本?”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抽象成为工程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将问题熟悉化,引导学生采用抽象的方式来解决。

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抽象过程,但是还需要注意该阶段的学生思维仍旧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要想保证渗透效果就需要教学重要注重形象思维的运用、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当中的抽象思维、注重渗透的逐步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一、协调课堂生态元素,营造“情意”课堂

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课堂中的生态元素,他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协调学生与教师这两个生态元素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学习生态环境,营造“情意”课堂。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答问或解题,与教师事先预设相符时,教师都是大方肯定,而一旦出现错误,影响到教学环节推进时,教师要么“草草收兵”,进行下一环节,要么充耳不闻,若无其事地按教案走。

课堂是个生态场,要协调好课堂生态元素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借助教师言语、眼神、表情、动作等交流,还要适时适度地对自己的情绪、态度等加以控制,以便形成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曾听过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在练习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听节奏写乘法算式。

师:××× ××× ×××

生:用3×3表示。

师:×× ×× ××

生:用3×2或2×3表示。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做得又对又快,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谁能像我这样打节奏,让同学们用乘法算式表示呢?

(2人正确地打出了节奏,这时,一位女生举手被请了上来。)

女生:×× ×× ×× ×××

众生:哈,错了错了!全班同学边喊边看着老师。(小女生低着头,眼泪快流出来了。)

师:她打的节奏没错,还没打完呢,是吧?这位老师微笑地看着那位同学,你能把节奏完整地再打一次吗?

女生:惊奇地抬起头望着老师,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又打了一次节奏。

×× ×× ×× ×× ××

生:用5×2或2×5表示。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刚才打的节奏为我们提出了个更难的问题,大家再听听,你们能用与乘法有关的算式来表示吗?前后桌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生:用4×2+1表示。

生:用2×4+1表示。

生:用5×2-1表示。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这么难的题目都没难倒你们。这是××同学让我们多学到了知识,我们是不是得谢谢她。(全班掌声)那位女生的脸红了,但是她的笑容是自信的,骄傲的。

整堂课,老师把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每一个爱的行为之中,在充满“情意”的课堂里,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成功”的心理需求和“被爱”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与快乐。

二、创造生态课堂氛围,打造“合作”课堂

班级是群体的集合,群体动力是最常见的生态现象,合作共生是最基本的生态表征,课堂中的“合作”理所当然地成为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形式。因此,在生态课堂中应注重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共同构筑气氛热烈、愉悦和积极的课堂氛围。

一提起合作,有老师诉苦:“知道合作学习很重要,想多尝试,但往往事与愿违,当一个问题抛出让大家合作学习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看似非常热闹,其实是爱说的使劲说,甚至不着边际地说,不说的始终三缄其口,产生不出交流的效果。”

我多次参加观摩课研讨,发现大多“合作”的环节流于形式,有的只“作”不合,有的只“合”不作,都没能体现出“合作”的真正价值,更别说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成功的愉悦了。

我认为就小学阶段而言,“合作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愿合作”与“会合作”上。我们在安排合作学习前,要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合理预设合作契机,让学生在环节实施过程中非合作不可。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圆的认识》,我事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条1米长的细绳,上课后,我宣布本节课的任务。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操场上进行分组学习,每组10人。工具是你们准备的细绳,每组借助手中的工具,分工合作,比比谁能在操场上围出一个最大的圆。各小组长做好组织。

生:(自觉地10人凑成一堆来到操场,你比比,我说说)很快地,1组、2组用每人手中的细绳,头尾相接,各围出了周长10米的圆。

(3组的10个人围成一堆轻声讨论着,瞧瞧1组的成果,瞄瞄2组的成果,摇了摇头)几分钟后,有人想到了办法,整个小组围作一堆小声嘀咕后,一位同学拉着绳子一端站在原地不动,第二位同学用手中绳子的头与第一位同学的绳子尾端捏在一起,再叫第三位同学用手中绳子的头又与第二位同学的尾端相连……这样10米长的绳子连成了。最后,10位同学一起要我帮他们拉紧绳子的末端,借助小石子绕中间的那位同学画出了个圆形的轨迹(以10米为半径画了个圆)。

(1、2组同学纷纷为第3组同学送来了掌声,最后3组同学各抒己见,把每人的绳子用打结的方法连成一条长绳,这样,就不用再请老师帮忙了。)

师:同学们,团结就是力量啊!请大家用刚才第3组的方法,重新围一个最大的圆。

(回到教室评奖时,大家毫无争议地把第一名评给第3组,我并不急着表态。)

师:在刚才学习过程中,大家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围出了最大的圆,第3组的想法非常棒,1、2组的建议让合作成果锦上添花,我建议把第一名评给参与合作的每一位同学。

(听到这,每位同学脸上都露出胜利的笑容。)

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适时点拨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从合作中体验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快乐。

课堂上如果教师能依据教学内容捕捉合作学习的有效契机,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愿合作”“会合作”,学生多尝合作学习的甜头后,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追求,而不再是困扰教师教学的形式主义了。

三、重塑生态教材理念,缔造“创意”课堂

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资源,是课堂上联系师生对话的纽带。但教材不可能切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生态的教材观,自觉地用生态的理念重新整合教材,缔造“创意”课堂。

虽然课改日趋深入人心,但反观课堂,很多数学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仍以本为本,不敢越“教材”半步,严格按照教材上习题的编排顺序,一题接一题地讲,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无法上一个台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事先没对讲授内容进行梳理,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形成知识链。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课前要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通过教材重组,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单元中有一题:甲、乙两个商场出售同一种夹克。为了促销,各自采用不同的优惠方式。如果要买这件夹克,到哪家商场购买合算?甲商场:原价500元,按八折出售;乙商场:原价500元,满100元减40元。

正好配套练习中也有一道相似题目:双休日,甲商场以“打八折”的措施优惠,乙商场以“满100元送20元购物券”的形式促销。张阿姨打算花掉500元,在哪个商场购物更合算些?

于是我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先后呈现,练习中,学生把两题混淆了,都把500元当成原价算,结果发现怎么算张阿姨都没把500元全花掉。在我的点拨下,他们通过比较发现两题的思路其实是相反的。

习题整合,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易混题目进行对比,还能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分数应用题的知识体系。教材是“死”的,但我们对教材的处理是“活”的,要让教材中“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动脑筋,多出一些有创意的设计,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第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范文

课时目标:

⒈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⒊结合祖冲之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观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突破方法:观察交流实验报告单,发现规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谁能用红笔描出它的周长并写出字母表示其周长公式。

2、当你看到这两个周长公式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和有倍数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倍数关系

3、那就说明我们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它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出示一个圆,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的哪部分吗?

谁来动手摸一摸,指一指

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课件展示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圆,请你们各个组来测量这些圆的周长,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够得到圆的周长就可以了,请你们一律用厘米作单位,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张小表格,请你们将测得的周长填在第一栏里,请小组分工合作。

师:你们是怎样测得圆的周长呢?哪位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同时演示。

(一) 用卷尺直接绕圆一圈(卷尺与起点重合)

(二)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圈得到圆的周长.(在圆上固定一点,在尺子上滚动)

(三) 拿线绕圆一周,再将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学生在演示时,老师主动说我来帮你,你也是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

那刚才我们同学不管是通过绳子还是把圆放在尺上滚得到圆的周长,最后都是测量一条直的线段的长,但我们开始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这就说明我们是把曲线化为一条直线段来测量,那是不是所有的圆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想一想,为什么?

(生:不行,有的圆特别小,不好滚动,有些特别大)

师:如我们转动的吊扇、转动的摩天轮,它在转动时也是形成一个圆,但这个圆能通过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不能直接测量)那看来,我们刚才所有的测量周长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看来,我们也需要像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来找到一种作为普遍的公式能够直接计算周长,那现在大家想一个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请大家认真看屏幕)通过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直径越长,周长越长)

看来直径确实能决定圆的周长,是这样吗?

请同学们继续刚才的测量,先前已经得到圆的周长,接下来我们来测量圆的直径,找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请同学们继续合作,把桌上的表格填好(注意,周长除以直径,如果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

(有人测量、有人计算、有人填表,分工非常明确)

填完之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哪个小组最快填完,老师把这一组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算完之后,请你们仔细看看,有没有算得跟这个组不一样的。(生:有)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计算不对吗,还是别的原因呢?(误差)那你们小组讨论出的结论是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是不是所有的圆,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三个直径不同的圆,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有我们同学刚才所说的倍数关系呢?

(动画的形式,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看来,我们同学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确实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说明圆的周长与直径确实有倍数关系,我们把这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板书)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有关于圆周率的介绍(出示课件)

看完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想?(古代有无数的数学家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为我们古代数学家感到自豪,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63面中间一段文字,看完之后,还有什么新的收获(还知道关于圆周率的什么知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来计算圆的周长吗?有公式吗?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C= πd 或C= 2πr

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来计算圆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直径为6㎝ ②半径为5㎝

2、接下来,咱们去生活中看看,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出示例1: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这辆自行车轮子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3、判断练习:

(1)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2)π=3.14()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5)圆周长是半径的2π倍 ()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圆的周长的知识,那你们说说都有什么收获?

生:答

师:同学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板书: 圆的周长

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周长 直径周长/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π

(保留两位小数)

38 12 3.17C= πd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