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与婶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 自我解嘲: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
3、 自我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
4、 自我作古 :作古:创始,由我创造,指不沿袭前人;
5、 自我吹嘘 :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关键词]《孔繁森》 人性 神性 人神合一
北影电影《孔繁森》画面背景宽广辽阔,色彩瑰丽壮观,气势恢宏磅礴,有很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讲,该片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剪辑安排上。更体现在片中现实生活与文化历史背景的铆合上。即神秘的宗教文化和远离现代文明的洪荒背景。以及这个背景下生活着的一大群真诚善良、勤劳朴实。有旺盛生命力的人的活动,结合得天衣无缝。该片在技巧上的辑合,主要通过几组镜头安排了几次人和神的较量,展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与落后、人性和神性、现代生活与原始洪荒环境相遇时碰撞产生出的激荡灵魂的火花。而在较量和碰撞之后又安排了人和神的握手媾和,从而在一种神的灵光笼罩下显示了人性的伟大光芒。
镜头一:灯盏,圆给人类孩提时代的梦
“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这些灯盏?”一个稚嫩的童音,把观众的目光引向银幕上香雾缭绕灯火闪烁的大昭寺。
“因为点燃它,灯光就会引你回到家里。”随着孔繁森的回答,我们的思绪也跟着那两个小孩的思想飞向远方。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简单的童话。它只能盛开在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传统和神秘文化背景的拉萨。在这组简短的对白中,包含了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认识发展过程,那就是童年――这一人类认识的蛮荒时代。由于认识的粗浅和天真的想象力,产生出一种对童话和神话的执着与狂热。但编导不仅是为表现生活的真实。而是试图让人和神作一次具体现实的邂逅。并赋予片中人物活动环境以特殊的背景象征意义。大昭寺闪闪的灯盏象征了神秘蒙昧的人类孩提时代的梦,象征了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人们头脑中色彩浓浓的神性。这个序曲不仅自然地把两个孤儿的命运与孔繁森联系在一起,而且作为片中人神对话的开始,为后面故事的发展营造了很浓的历史文化氛围,使人物形象得以在人神交织互相碰撞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展现,并随着情节发展在人神撞击中把主人公身上的人性光辉展露得淋漓尽致。
在这一对答中,头脑清晰的主人公看起来对神作了一次小小的让步,但这种让步是以表面上对神的虔诚和骨子里实实在在的嘲讽为前提的,其实是在从容的对答中稳稳地占了上风。
镜头二:流浪歌手,人与神的再次变锋
真正的人神较量发生在乘车赴任阿里途中那位宁愿走路而不愿搭便车的流浪歌手身上。
在阿里生活着一群生命力极强的人。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这里气候高寒,冰天雪地,人迹罕见,车辆难行。这里缺水少粮,缺电少煤,缺衣少鞋,缺医少药。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昵?是神!
在垒石遍地经幡翻飞的神山,孔繁森再次邂逅了途中见过的流浪歌手。与这位朝拜者的再次相遇,是机缘凑巧的偶合吗?当然不是。它是编导有意安排的人神交锋的第二个回合。镜头里孔繁森把一件大衣披在了裸着右臂闭目祈祷的歌手身上。出乎意料,他居然再次遭到拒绝,大衣被送回孔繁森手里。藏族歌手只解释了一句:“我有我的……神,他就是我的衣服。”一句话透着对神的执着,展示了一种神秘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巨大的生命力远非物质所能代替,这种执着的信仰也远非物质所能动摇。人性和神性的第二次交锋。碰撞出的火花让人为之心折。表面看来这次交锋的结果,神胜利了,人失败了。
镜头三:佛珠,神对人的让步
在视察工作途中,孔繁森邂逅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藏族老大娘。她正患着肺炎,抖缩着躺在床上。她衣着单薄,脚上的鞋早已破烂不堪。孔繁森解开衣服用胸口去温暖大娘冰冷的瘦脚。大娘干涸的眼里流下了热泪。一家人口里喊着:“活菩萨!”
再次回到大娘小屋时,她却已经去逝了。她的妹妹把一串佛珠交给孔繁森,说是姐姐留给大慈大悲的活菩萨作纪念的。孔繁森手捧佛珠,眼里禁不住流下晶莹的泪珠。人和神再一次的碰撞交锋。神失败了,作出了一次重大的让步,神性承认了人性的伟大。那串象征神性的佛珠成为了人性的战利品。
镜头四:哈达,人与神的握手媾和
雪灾中,小战士于青藏为保障通讯线路畅通牺牲了。这位17岁的战士因父母双亡,很小就进入了革命队伍。在视察部队时,孔繁森认识了他,并取下自己手上的手表送给他,还教战士们唱《说句心里话》。
在救灾庆功会上,不见了于青藏的身影。孔繁森听到于青藏牺牲的消息后,打消了叫战士们唱歌的兴趣。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会场。战士们却自己唱起了那支《说句心里话》,歌声在高原上显得无比的悲壮。
歌声中,孔繁森驱车来到于青藏牺牲的地方,下车将一张哈达系在一根电线杆上。洁白的哈达在风中高高飘扬。
在这里人与神没有交锋和碰撞。而是很友好地握手媾和。象征神性的哈达被作为一种悼念亡者的符号。赋予了人性的价值和内涵。而于青藏则由人上升为神,取得了一种永生和不朽的意义,令孔繁森肃然起敬。人和神、人性和神性友好地走在了一起。
镜头五:宴舞,人与神的最后融合
如果我是雨神,我就会在这降下一场及时的大雨,让人们有足够的饮水和用水,让所有的大坝都蓄满积水,让小草得到滋润,让小树茁壮成长,让一切焕然一新,更加美好。
“哗啦啦,哗啦啦
……”一场大雨铺天而来,豆大的雨点倏然而至,敲打着马路的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雨是那么急,只见一道道雨丝密密的交织着,重重的雨雾遮住了远处的景物。
转运工作一切顺利。70多米高的船箭组合体,仅用了一个小时,就从装厂房运到了发射塔。一切安然无恙,飞船将准时发射!
“点火!”??“起飞!”从此,浩瀚的太空中,又留下了两个中国人的名字??费俊龙、聂海胜。这一刻,无人可以避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在崛起,中国在前进!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因“神六”的成功而激动!
12日9时,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冉冉升入太空之时,亿万中国人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中国航天事业新突破的自豪和喜悦,还有走科学发展之路,谋科技兴国之策。
“神六”的发射不由的另我想起一件事: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地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愈来愈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校为终身体育提供了实践的环境,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就是学校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如何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1.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思维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
在我国传统教学观念中,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阶段都有细致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这种缺乏张力的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运动的兴趣却没有能起到提高的作用。北京理工大学1993~1998年的一份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每周坚持三次以上一小时锻炼者,一年级占33%,二年级占28.1%,三年级占20.6%,四年级占13.2%,研究生占10%,毕业后占7.2%;偶尔参加锻炼的(除上体育课外),一年级占62.6%,二年级占63.6%,三年级占41.7%,四年级39.8%,研究生占30%,毕业后占16.8%。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少,除去学习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客观因素外,运动兴趣不够强烈、缺乏科学的运动观也应是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学生需要,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有资料反映67.2%的学生是因为没有体育特长而未养成锻炼习惯的,要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思维模式,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需要,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
2.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创造性地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以培养和发掘学生运动兴趣为目的的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思维模式,其主要表现就是能够使广大同学在运动中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具体而言就是充分的运动感、放大的空间感、人际交流的自由感、掌握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对新运动体验的满足感。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创造性地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1)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充分利用信息差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广大同学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一般而言,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另外,要确立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既要明确,又不可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定范围内灵活波动,从而使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目标的设定上应将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新奇感。
(2)教学内容的实施上,充分利用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法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尽量做到共娱共乐,在学生出现技术上的错误时,教师应尽量运用“无错原则”,积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与相对宽松的环境,帮助学生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终身体育不仅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学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主学习》(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9期28~31页.
[2]王海源.《析德国学校大众化健身体育的发展观》(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9期58~59页.
这天,我又在妈妈唠叨声中入睡了……
第二天,我真是一觉睡到自然醒,慢悠悠的睁开了眼——咦!这不是我熟悉的天花板啊!怀顾四周——这,不是妈妈和萌萌的房间吗?我怎么会睡在这里?我想坐起来,忽然发现这很难办到——我的头根本抬不起来,我张嘴想要喊道:“妈妈——”但原来清晰的发音变成了“啊哇哇——”
妈妈走过来,脸上洋溢出温柔,她轻声地说:“哦!萌萌!你醒了!”萌萌?我……我不是陈钰吗?再举起我肉肉的小手,什么?怎么变得这么“袖珍”了?天哪,我变成妹妹了?!那妹妹是不是变成我了!真是太好了!
妈妈抱起我,来到我的房间,冲着“我”大喊:“陈钰!起床啦,星期六也要应该早起写作业!”只见“我”一脸疑惑的起了床。她惊奇的看着自己灵活自如的手脚,指着变成妹妹的我,结结巴巴说我-们-怎-么-换-啦!妈妈又开启了唠叨模式:“换什么呀?快点吃早饭写作业了!”
一会,妈妈将我揽入怀中,给我喂奶,我张开嘴准备享受甘甜的乳汁,可是没有我想的那么美味,那妹妹怎么吃的那么香甜。吃完奶放入婴儿车拿出了几个玩具给我玩——拨浪鼓?熊玩偶?还有一本被撕得破破烂烂的书?这么小儿科的玩具也给我玩!我勉强拿本妹妹撕破的书看看。我想:妹妹还总是哭,当小孩多好呀!不是吃就是玩吗?
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端着一碗白米粥要喂我喝,不对,我要可口的鸡翅,我要红烧排骨,看着变成妹妹的“我”,右手拿着一块排骨,左手抓着鸡翅,拼命的塞进嘴里,我眼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嗯嗯的想要肉,可是妈妈却不停地往我嘴里喂白粥……
一转眼到了下午,妹妹在旁边看着我,她悠闲的吃着薯片,喝着可乐,而我只能眼巴巴的观望。我嗯嗯的叫起来——“我要吃!”可惜,谁也不懂我的语言,妈妈手忙脚乱的给我递玩具,八音盒?不要,小铃铛?不要,我一直要不到喜欢的东西,急得哇哇大哭,奋力向前一跃,近了,更近了,眼看就要碰到薯片,妈妈一把将我拽回去,说你可不能吃薯片,妹妹还在我面前拿着薯片晃了一下,然后坏笑着放到嘴里。
朗朗的叫卖声响彻在食堂上空,同学们井然有序地排队、买饭、刷卡。因正值晚饭时间,还有很多同学不断向食堂涌来。突然食堂停电了,刷卡系统瞬间瘫痪,食堂师傅们紧急讨论,请来老师商量后,决定先打饭菜,待来电之后再刷卡付钱。然而,过后检查当日的营业额,竟与以往基本相符……
这是同学们正在进行演出的儒学校园剧的场景。这一幕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校园剧博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原来《论语》的精神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演出来。
以往上语文课,同学们最感头疼的就是《论语》。单是字面意思就很难理解了,更别说更深层次的精神和内涵。老师对于《论语》的教学,其实也是困难重重,不是这个学生不懂就是那个学生不理解,花在《论语》上的时间远比花在现代文上的时间多,因此老师也在努力探索着教学《论语》的新方法。通过儒学校园剧的展演,同学们不仅对《论语》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同时也尝试将《论语》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去运用。除此之外,为了演好这台剧,一些原本不喜欢语文的同学竟然也积极投身于对《论语》的研究中。这也许是儒学校园剧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吧。
想安静,就散漫地过一天。细致绵软的沙滩,在耀眼的阳光下,闪烁着白色的光芒。当海浪轻轻吻着脚背,当海风微微拂过脸颊,在这片碧水蓝天下,说出你们的相爱的誓言,那将是多么的浪漫入骨。
想疯狂,就参加海上活动。丛林探险、船上垂钓、拖钓、潜水、伏潜、体验飞机驾驶、军舰岛畅游、乘坐潜水艇、高空跳伞,每一次感受都是心跳,每一个项目都会玩得心花怒放。
宜静宜动,这就是天宁岛和塞班岛。
潜入蔚蓝 双脚踏上海底世界
玩潜水不一定要懂得游泳,不会游泳的人反而更容易学会,因为早鸭子在水下会很听话,而会游泳的人经常自作主张,反而可能出事。
教练一般会教你以下内容:怎样在水中呼吸;潜入水底后,眼罩如果进水怎么办;嘴巴如果进水怎么办;耳朵感到压力怎么办;戴上脚蹼后怎么划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打手势表示。半个多小时的讲解后,初学者便能背上氧气瓶、腰间缚上铅块、戴上呼吸器和眼罩,到水中训练了。
克服最初的紧张、适应了用呼吸器呼吸后,海底世界的一切都变得奇妙。潜水的最底部一般是沙地,戴脚蹼后,人就无法在海底行走,只能做趴下状,摸索着绳子,匍匐前进。对于初次潜水的人说,安全最重要,为了安全,水下还有一根浮标状的绳子,由另一名潜水教练拉着,一旦有事,可迅速拉出水面。
这一活动大都在天宁岛进行,因为这里才有中文教练。
游乐军舰岛 漂浮海面与鱼共舞
军舰岛以水清沙幼闻名,四周为白沙滩,是珊瑚被冲刷磨细后形成的,附近海域都是珊瑚礁,透过清澈的海水可看见色彩缤纷的热带鱼。
这里游泳的范围有限,但即使在这有限的范围内,仍能看到不少海底美景。站在沙滩上看过去,水色深蓝的地方有珊瑚礁,水色浅蓝的位置下则是白沙滩;漂浮在水面上,身下便是热带鱼在穿梭,拿些香肠放下去,成百上千条鱼会向你涌来,一派繁花似锦。
你当作我想对你说的话吧,我正处在瓶颈期,不能要求我文笔了- -
孤独与自由,只有二者在一起时,才能构成一种生活方式。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你讲述过一个由吸血鬼、女神、太阳神组成的故事,名为《几度血花》,我是吸血鬼,你是女神,而太阳神则是一个我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亚裔同胞,我们这样不经他同意就载入这个纠结的故事中。
你总是寻找着纠结的东西来填满你的日子,关于爱啊恨啊,记得了遗忘了,天堂还是地狱,救人还是杀人,你要黑暗还是光明,温暖还是寒冷。纠结才是你的生活方式。你纠结过时差,梦遥遥,木头,root老师,甚至我。而每次的结果都是你没有如期待那样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便匆匆又寻找到了新的纠结目标。
回国这一年里,紧凑的时间安排只能允许我通过QQ签名了解你的苦乐,你是个善于把任何情感都在心中和在表面都表现得极为夸张的人,签名自然乍一看觉得很矫情,而仔细了解之后就发觉是我太忽视了你的内心。
你似乎总是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一边,其余人与你对立,孤独感自然生发。第一次吵架原因忘记了,但还记得你说过“如果我走了你就高兴了对吧?”当然不是,但是这种莫名其妙的反问让人不得不用肯定句回答。
这让我想到你说过“你是让我付出感情最多却得到回报的最少的一个人。”其实我一直想这样说的可是找不到恰当的句子总结:“你是个对我最好而我却经常忽视的人”这个想法又令我无比愧疚。
或许是因为我不能接受比我自己还软弱的人,每次遇见这样的,我就会不知所措,到处翻找能够安慰人的话可是我发现从我这里说出显得那样不真实。我是一直习惯被安慰的。《收藏家》里有一句话“我们不适合,是因为我们都想要依附。”你我都是需要依附别人的人,我之所以会在你面前显出吸血鬼的威力甚至凶狠是为了我那渺小的自尊。
记得你上次的签名是“我的痛不是你的痛”,那时我便不能摆出一个更柔弱的姿态来面对你,于是把签名改称“掩饰难受那是装X”。真的不是我冷,不是我不在乎你,而是在你的周围,我不由自主变成了一个很不真实,言不由衷的人。
我一直想说明的是:我不是个很冷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你造成这种印象。我只是个很狭窄的人,我能接受的人很狭窄,观点很狭窄。我现在只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做卷子,一个是看王小波。我悲伤了就去做卷子,心情就好了,然后就去看王小波,又变得悲伤了。
你说现在你已然把很多事都看淡了,并且为这个改变很高兴。这一年中,我们拉开了距离,不再在论坛里昏天黑地刷贴,不再纠结对方的日记与生活,不再想知道自己在对方心中的排名,你的日记里多了一个出现次数比曾经的“十三”更频繁的“YF”。的确,这一年是用来缓冲和遗忘的。就连昨天,杨言问我你喜欢谁的歌,我除了张韶涵也想不起其它的了。
但我还记得很多事情,比如我们曾经用作文本的个性签名对对子……你想要去北京大学当文学系教授住别墅,我想要开着飞机横穿太平洋……你说你要和木头生一对双胞胎……我说十三这辈子不嫁人。这些话,说的时候就是很真实的。就算是现在,我的那一半仍然属实。
希望你明年来北京我们回忆起这些事时,能够相视一笑。
女神,我感觉你已经不再向往着烈火焚烧的地狱,不再向往我们一起杀人,同时也不相信这个曾经坚信无比的故事。因为天堂和地狱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你的生活方式是温暖与纠结,而我的则是黑暗与自由。
况且现在杀人也有些不切实际了,吸血鬼十六岁了,杀人是要进少管所的。我的人生已经过去,有的是回忆。而女神你还年轻啊,你有人生啊,你可以创造回忆啊。千万不要以为碰见了个YF就以为全世界都是YF或者全世界只有YF。何苦呢。或许我不太了解情况,只是看到你文章日记聊天到处都是YF让我觉得你人生的主题就是YF了。
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时,这就悲剧了。
我不希望你悲剧啊。虽然说悲剧可以催人泪下,可以写出煽情动人的文章,但我宁愿你像我一样瓶颈也不要悲剧。况且你的写作动力也并不是悲伤。
这文越写越逻辑不清了……
我最近受了点刺激,我发觉本来一同与我在地狱快乐生活的那些人开始一个个奔向天堂,那个又冷又潮湿又俗气的地方。这令我很不爽,可是没办法,人都各自有各自的活法嘛。女神由于从我认识你以来你就一直在天堂,所以你无法让我再受刺激,但我倒也希望你若倦了那里的人情,就来我这里作客,地狱其实是很温暖的。它虽是一种煎熬,却是一种幸福的自由。
你能明白我的逻辑么……现在能听懂我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那些原本能听懂我说话的人都去了天堂所以我没人可说话了。
女神,你说我有没有可能有一天忍不住也去了天堂?穿的一身洁白像个圣女一样说着恶心的异教语言。那还是我么。想想这个比再活一次都可怕。
这个世界它只要一开始,就已经完了。
GPS我对不起你!我正在构思你的怎么写……总是写了开头可是不断弃稿…
我会弄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