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腊八节的由来范文

腊八节的由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腊八节的由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腊八节的由来范文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在我国,腊八节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而腊八节对于我们幼儿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为了更好的让宝贝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我们开展了关于腊八的活动,以此增长幼儿对传统民俗的了解。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 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 通过学看日历,知道元旦和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4、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马上就是元旦了,我们迎来了2012年。在元旦的这一天,同时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出示绘制好的日历)

阳历是1月1日,下面还有小字,是十二月初八,你们这是什么日子吗?

告诉你们哦,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腊八节知多少。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 ”“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三、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四、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扁扁的红豆,

圆圆的桂圆,

胖胖的花生米……

五、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第2篇:腊八节的由来范文

  2022春节大扫除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来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会为我们精心熬制一碗粥。母亲的粥很简单,一把白米,几枚红枣,外加一小把杂粮。母亲常说,这粥中自有一番道理,只是寻常人难以品到。

  总是觉得母亲说得过于玄妙,这粥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一把米,几枚红枣而已。见我这样说,母亲说:“你啊,还年轻,自然品不到这其中滋味,等再多一些磨练,也就知道这尘世间的酸甜苦辣了。”

  每年的腊八节,母亲的话总是最多。只是在我看来,这粥固然好,可如若每天都喝,势必让人受不了。于是,还是喜欢时常去餐馆大吃大喝,还是喜欢让自己为了所谓的名与利而奔忙于职场当中。

  时间久了,竟让人有所难言,不仅内心深处煎熬,就连身体也跟着不对劲。一把白米,几枚红枣,外加一小把杂粮,母亲将粥熬好给我送来。那一天,她对我说:“饮食素淡一些,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免受病痛的困扰,尘世上的事情看淡一些,就可以让我们内心得到安宁。”

  许久想不开的我,没想到母亲的几句话便让我的心结打开了。原来这尘世间的一些道理,竟在这一碗小小的粥中。凡事看淡一些,就可以不为此而身心疲惫,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

  那一年的腊八节,因母亲的一碗粥而让我有所感悟。人世间的一些东西,有多少是我们所需要的,又有多少是我们所不需要的?为什么我们总是为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而去争去抢?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平淡地去看待一些事情?

  2022春节大扫除的心得体会范文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许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2022春节大扫除的心得体会范文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我们这里的“扫房日”,家家都要打扫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落落的。

  岩岩爸爸和妈妈刚吃过中午饭就开始干了,岩岩表现也很好(他在乖乖的睡觉,而且睡的很好,给妈妈时间干活)!爸爸把房子的每个角落的灰尘都扫的干干净净!妈妈也把玻璃和门都仔仔细细的擦了一遍又一遍,等岩岩醒来,家里变的好干净啊!这才有点像快过年了嘛!妈妈抱着岩岩看爸爸继续干活,岩岩好高兴了,在妈妈怀里又蹦又跳的,好想去找站在高处干活的爸爸。妈妈就哄他说:“宝宝乖乖的和妈妈玩,等我们岩岩长大了就可以帮爸爸干活了!”小家伙就和听懂了一样,和妈妈一起到旁边玩了!

第3篇:腊八节的由来范文

2、春 节(农历正月初一)起源: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来源: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4、清明节(4月5日前后)来源: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来源: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来源: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来源: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来源:盐城民间传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古代帝王习惯在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古时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农历八月十五刚好在秋季的正中, 所以,人们除称八月十五为 “中秋” 外, 还称“仲秋”。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达官文士也跟着效仿,此俗逐渐传入盐城民间。于是在盐城每逢中秋就有了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这就是中秋节。

第4篇:腊八节的由来范文

编者语:时间终于一点一滴地走入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俗称的“腊月”。寒风萧萧,腊梅花开,给这个寒冷季节别添一分风采。腊月一到,接着便是除夕、春节、元宵,注定这是忙碌的一月、欢快的一月。本期的《民俗博览》,为你详尽讲述腊月里的那些事儿。

寒冬腊月年之尾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便是雷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到了“冬闲”时节。农事上是“闲”了,但生活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本月有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要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才算结束,这从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见一斑。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富有无穷魅力。为了过好年,百姓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慰问,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腊月初八与释迦牟尼

我国人民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此为纪念,于是“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会在腊八节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有的寺院由僧人在腊月初八以前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杭州名刹天宁寺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可见当时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人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有“二十三,糖瓜粘”的民谣。更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仪式。灶神,本是万物有灵观念驱使及对上古人发明火烧食之功的崇拜臆想出来的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周礼》称“颛顼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后来发展成为人格化的灶神。所谓“送灶”,就是把旧年的灶神像取下来焚化,表示灶神已“上天雷事”去了。祭灶习俗表面看是人对神的敬畏,其实是人对发明火的先贤功德的感念。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弘扬了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腊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本刊汇编)

我国元旦节的由来

第5篇:腊八节的由来范文

《绘本中国系列――年》

这是一本与传统说法略微不同但充满温馨和趣味的与“年”有关的好书,包括:《年》、《家树》、《屠龙族》、《小石狮》、《泥将军》、《灶王节》、《兔儿节》7本。《年》主要讲的是:“年”从一个孤独聚集成的大怪物,慢慢地被快乐的小朋友化作为一个快乐的怪东西,从此它不再孤独了。《灶王爷》讲的是在炉灶上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灶王节的头像,在大家的心目中,他的那双大大的眼睛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望着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两个人一发生争吵,想起灶王爷正在看着自己,也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样俩人就重新合好了。

别看这些书里字少画多,但是却用生动而又简短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明白很多道理。《年》告诉孩子:邪永不压正;《灶王爷》则告诉孩子:我们心中都有一双眼睛在看着自己;《泥将军》告诉孩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成不了才。

《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春节》

这也是一本介绍“过年”由来传说的绘本。书中语言简洁明快,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情节引人入胜,适于学前孩子阅读。内容取材于中华传统民俗故事,一个个主题,将中国传统文化分解成一个个点,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辐射,来发现“只有中国才有的文化美”。每一个节日故事,都附一组中华民俗知识点,富有知识性、教育性和启发性,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根植于孩子内心。

整套图书在插画、文字以及设计上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加入易于孩子理解的创新元素,在形象设计和整体风格上比较温馨可爱。图书的插画非常中国化、民族化,图片大气、色彩鲜艳、造型温馨可爱,可以让孩子领略与初探艺术之美。

《传统节日》

春节的热闹让孩子们开心,可是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中间又有什么故事?连爸爸妈妈们也不一定清楚吧。中国原创图画书系列之《传统节日》,可以带你和孩子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精彩。

这套绘本将中国传统节日依次从除夕一直介绍到腊八节,由12个传说构成。里面介绍的“三月三”这样的传统节日,不要说孩子们很少知道,大人们估计也不太清楚。对每个节日的介绍包括简介、典故以及一首与此节日相关的著名古诗。在叙述故事的同时配了精美到位的插图,不论水墨或者剪纸的插图,都带有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

《团圆》

团圆,属于你我的节日故事。团圆,是一种情感的企求;是人与人之间的维系;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圆融;是心灵上的大满足。

《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回家了,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故事中的“我”享受着爸爸特有的关爱,去高高的屋顶看龙灯,在汤圆里包入一枚好运硬币。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我”郑重地把好运硬币交到爸爸的手中,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一直以来,母亲的爱洋溢在不同形式的书中,然而,我们不能漠视如山般厚重的父爱,尤其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斗年兽》

过年时,孩子会领红包、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但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习俗的由来。《斗年兽》正是一本由中国传统故事改编而来的绘本,绘者是俄罗斯画家,画风独特,值得一看。

第6篇:腊八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幼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事物和社会生活,哪些才是值得并且合适作为幼儿园进行主题活动的内容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适当的开展一些节日主题活动,对于幼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悠久历史、世代相传且具有群众性、周期性、综合性和基本稳定活动内容的特定的日子。有喜气洋洋的春节;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登高远眺的重阳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等。它们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美好品质和精神。将这些文化继承和发扬是教育的使命。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那么,在我们日常工作该对幼儿实施那些教育呢?

1要利用传统的节日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经常利用我国传统的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进行爱老师、爱老人、爱祖国妈妈的活动,通过向亲朋好友,爸爸妈妈献上自己设计的贺卡,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使孩子从小懂得爱别人,爱那些值得爱的人,长大了才能有为人民去奉献的精神。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内容,闪烁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举例而言,在我国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端午节最初曾经是人们驱邪避疫祈求平安的节日,后来经过演化,人们通过举办龙舟赛、吃粽子,把它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在老百姓中的影响极为深刻。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端午节的各项活动中得到彰显。

清明节是天清地明的日子,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参与了我园组织的踏青扫墓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了生命的意义,生成了“关爱生命”的主题,回来后家长们帮着收集资料,将这一主题充分展开,整个过程使教师和家长受到了深刻的启迪。

2要利用传统的节日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何谓“感恩”?牛津字典解释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但是独生子女基本普及的今天,部分长辈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心中无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针对这一社会存在的现在,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该如何利用传统的节日对幼儿进行感恩的教育呢?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了让幼儿去查一查(在网络上查找有关节日来历的资料等)、问一问(问孩子们的长辈是怎样过节的)、品一品(传统节日一些特定的民俗食品)、做一做(幼儿尝试去制作一份民俗食品或者⒓右幌蠲袼谆疃)真正的做到了:

(1)寓感恩教育于传统节日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形式多样,有游戏、故事、生活……传统节日活动可以在各环节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比如,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中华名族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谈话、阅读活动,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寓感恩教育于传统节日的环境创设及利用之中。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节日活动应该把握好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活动功能。如春节将至,教师可以和孩子共同布置具有节日特点的教室环境,在墙面布置中融入《年的故事》、认识了新年若干民俗物品,以及会说话的互动墙:“小朋友们,过年我们在给长辈拜年时说什么呀?”引导幼儿向长辈打招呼、问好、拜年、鞠躬等传统感恩教育。

(3)寓感恩教育于传统节日的家庭之中。由于许多传统节日孩子大都在家度过,要发挥节日的教育价值,我们可以和家长互相沟通,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活动的桥梁,使节日活动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如:重阳节,在家中为爷爷奶奶老师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尊敬老人,过节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孩子开展讨论并转化为其内在经验。

3要利用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在我们日常社会中,社会纪念性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较多,在这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中,都蕴藏着宝贵的不可估量的教育资源。在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多元发展的今天,节日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自主的参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被幼儿所接受、所理解、所掌握,幼儿的语言(下转第99页)(上接第84页)教育也就寓于其中了。如三月三的庙会,三月三的由来、三月三的历史,从过去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到后来,各种小吃遍布,诸种土产杂陈。耍猴的,舞刀枪玩棍棒的,打莲花落唱道情的……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还有孩子手里的小喇叭、哨子声音,合成了“庙会交响乐”,使孩子在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历史的认识,对古文明的热爱。

4要利用传统节日活动促幼儿艺术发展

传统节日凝聚了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不仅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而且在形式上多表现出浓郁的审美趣向。这些传统的民俗节日往往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形式被大众寄予了迎吉纳样、驱邪消灾、多子多寿、五谷丰登、祭祀祖先、互助互爱等深层的美好意蕴,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对幼儿而言,这些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可观赏性和可操作性与其审美趣向是十分契合的。于是,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幼儿欣赏、感受到最后动手创作,从而,提高了幼儿对艺术的鉴赏力和感受力。

5要利用传统节日活动促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确定主题时,教师应充分挖掘节日和季节里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结合节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并穿插在主题活动之中:如“元宵节”――挂花灯、玩花灯、说花灯、赏花灯,了解了民间风情。“三・八” ――开展“五个一”活动,培养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3月3日――爱耳活动,明白爱耳的重要。3月22日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活动,增强了环保意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通过电脑课件的展示让幼儿在视觉上的享受地球上动植物美丽,激发幼儿爱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和责任感。 6月5 日――世界环境日,我们班小朋友表演了歌曲《大家来环保》。6月6日――爱眼日,知道了怎样爱护自己的双眼。在6月16日端午节期间,我们开展了这一民间节日的活动,吃粽子、说粽子、收集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并主办了“端午树”的主题κ危供孩子们学习、欣赏等等。同样,教师节、中秋节、新年、圣诞节等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都相应地生成了有价值的主题活动。再有,一年四季,各自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像美丽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金色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等,都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综上所述,幼儿园适当地开展节日主题活动,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既可向幼儿灌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又可向他们渗透现代意识。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节日活动,为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工作,且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杨雪玲.幼儿园中的传统节日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2(07).

[2] 夏惠贤.论国际教育和国际人的素质[J].外国教育资料,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