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沿线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重视油茶产业建设 为生态强县添亮点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在下乡下村进行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建设走访调研中,发现蒙泉地区、白云以下乡镇的广大干群对油茶产业建设发生了浓厚兴趣。本文就全县的油茶产业建设谈一些见解。
一、**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现状
1、**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
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和意见》,20xx年,国家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拟投入600亿元在长江以南14个省建立6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县也被列为重点县。茶油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国际市场茶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国内潜在市场更加可观。目前,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达到20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0.1公斤,潜在市场巨大。油茶开发潜力大。**县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达15000公顷,特别是南部丘陵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望发展10万亩。
2、**县油茶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油茶面积太小,目前仅存3万亩。品种老化,全县油茶以寒露籽为主,几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县油茶只是经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次全面垦复,以后30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细作,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生存。采摘无序,根本没有遵循采摘原则。加工缺失,**县目前没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不了商品环境。
**县目前发展油茶产业还受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况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潜在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下。**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县,70年代开始转入柑橘、茶叶大县建设,县域经济内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鼓励、支持的优惠政策发生转折,油茶产业受到了冲击。
二、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营造一个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的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议**县也要像省政府一样,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县长抓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三是要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初始阶段,乡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要有任务,有指标,并与一定的业绩考核挂钩。
2、打造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
首先,要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再次,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县林业局已会同发改局制定了全县五年油茶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5年新发展10万亩,连同已存的5万亩,全县总体控制15万亩,重点区域是南部丘陵地区。20xx年重点在夹山镇汉阳村、孙家嘴村、雨林村新造8000亩,在西周等村低改20xx亩。同时,在夹山的西周村水库租地150亩,建设高标准的油茶种苗基地,当年出苗30万株,满足全县油茶发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程。
一是要重点建设种苗基地。油茶产业是百年工程,种苗质量至关重要,林业部门一定要坚持种苗管理条例、种苗审核、种苗鉴定等一系列规定,为农民把好关,服好务。二是落实低改技术,当前低改主要是做好品种改良,土壤熟化,清除杂质,施好底肥,防治病虫害。三是制定油茶有机良品的生产标准,搞好培训。
关键词 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太湖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04-03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全县辖15个乡镇,184个村(居),总人口57.1万,总面积2 040 km2。自然、生态条件优越,青山绿水,风光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所产茶叶香高味浓,品质优良,是我国最适宜产茶区和安徽省名特优农业产区——茶叶生产优势区域,同时也是农业部大别山地区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项目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茶叶产业化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成绩。茶产业已经成为太湖县农业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1 太湖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
茶叶是太湖县传统农产品,茶业是该县资源优势产业,山区民生产业。全县11个乡镇120个行政村产茶、涉茶农户近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3,茶农12万,涉茶从业人员20万。北中、寺前镇是县里的2个产茶大镇,其茶园面积分别达到1 666.67 hm2和1 066.67 hm2。北中镇望天村是太湖县茶叶专业村,全村有12个组701户,茶园面积206.67 hm2,户户种茶,茶产业已经成为这个村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2012年全县茶园面积5 866.67 hm2,比2011年的5 533.33 hm2增长了333.34 hm2,其中投产园4 533.33 hm2,低产园1 400 hm2,成片园4 666.67 hm2。2012年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 666.67 hm2,其中北中、寺前2镇平均每年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6.67 hm2以上。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6 200 hm2。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茶产业逐渐向无公害、有机茶方向发展。目前全县获无公害认定茶叶生产基地6 400 hm2,有机茶基地认定66.67 hm2,认证茶叶品种2个:“天华”牌“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
茶园种植面积快速扩张的同时,产量产值同步增长,2012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 628.14 t,总产值14 900.21万元,而 2011年分别是1 109.7 t和10 119.19万元,分别增长46.72%和47.25%。2011年平均产值2.53万元/hm2,2012年平均产值3.29万元/hm2。全县名优茶产量376.89 t,产值8 141.83万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9.17%和22.27%。名优茶产量产值明显提高。
全县茶叶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2012年共有茶叶加工厂89家,年加工能力2 300 t,清洁化茶叶加工厂37家。其中寺前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 t。全县茶叶龙头企业13家,其中市级1家。年销售50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2011年3家,销售金额410万元,2012年增加到6家,销售金额720万元。
1.2 资金投入和产业人才队伍
2008年以来,太湖县政府每年投入茶产业整合资金11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厂新建改建、品牌整合及宣传。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及常规茶园发展投入资金约530万元、新建改建加工厂37座投入资金约100万元、投入品牌宣传等约20万元,共计投入资金约650万元;通过各项目投入茶产业资金约500万元;茶农及茶叶企业投资500万元。2008—2013年全县茶产业总计投资约1 650万元。
全县共有茶叶技术推广人员15人。各产茶乡镇均配有茶叶专业技术员,县种植业管理局设有茶叶股,成立了县茶叶协会和5个乡镇分会。全县茶叶销售队伍在3 000人以上。
1.3 茶叶品牌创建与发展
太湖县产茶制茶历史悠久,据陆羽《茶经》记载,太湖唐代始产茶。明清年间太湖县所产“芽茶”被列为户部贡品,当时“南阳谷尖”茶叶在皖西南家喻户晓。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名茶创制如火如荼。1986年太湖县政府把创制名优茶提上议事日程,并聘请全国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进行技术指导,成功创制名茶“天华谷尖”,同年赵朴初先生题诗咏“天华谷尖”茶,从此“天华谷尖”声名远播,影响不断扩大。90年代初,太湖县政府决定成立四大农业开发公司。1993年太湖县茶叶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同时注册保护“天华谷尖”品牌并申请了“天华”茶叶商标。此后,其他茶叶企业也先后注册了5~6个茶叶商标,如“花冲”、“南阳河”、“寺前河”等。2008年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茶叶品牌进行全面整合,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选择、舆论宣传、督促保护等措施,实现了全县主打“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天华”牌“天华谷尖”参加国内外茶叶评比中多次摘金夺银,并先后获部优、省优,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安徽省十大品牌茶,安徽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并被认证为绿色食品茶。“二祖禅茶”2004年创制成功,获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太湖县乃中国禅宗文化发详地,禅宗二祖慧可在太湖狮子山弘法32年。“二祖禅茶”创制成功,实现了茶禅一味,太湖茶与禅宗相结合,丰富了太湖茶文化内涵,提升了品牌形象。
2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茶园基础较差,规模偏小。太湖县茶产业经过“十一五”茶叶基地建设,目前全县茶园总规模虽然已达6 200 hm2,但50%成片茶园规模在6.67 hm2以下。“十一五”以前所建茶园大部分标准不高,基础差,规模偏小,在实施“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未得到改造,2 hm2以下零星分散的茶园面积2 000 hm2,约占总面积的30%,茶园治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茶树生长衰弱,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良种覆盖面较低,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 000 hm2,只占现有茶园面积的32.3%。在茶叶基地建设中,全县仍有部分茶园建在超25°山坡、风口等一些不宜种茶的地方,同时茶园发展中普遍存在前期整地、吊槽、施基肥不到位的问题。
(2)茶叶加工厂规模偏小,数量过多,茶叶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不高。全县现有茶叶加工厂近90家,加工能力平均不足15 t。60%厂房简陋,设施老化,加工标准不严,生产卫生条件差,造成茶叶加工成本增加和茶叶质量不稳定。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真正符合产业化、规模化要求的高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
(3)品牌培育与保护方面,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大多数茶农和茶叶企业品牌意识不强,茶叶产品质量较低,严重影响品牌的培育、保护,使得太湖茶叶品牌整体形象欠佳。
(4)茶叶企业散小弱,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全县茶叶龙头企业13家,年销售50万元以上的2011年只有3家,2012年增加到6家。
(5)茶叶产业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茶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多年来县政府为了做强做大太湖茶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由于各级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很难落实兑现,县级安排的专项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基地规模,而对于清洁化标准化加工厂的新建改造、茶叶品牌打造以及龙头企业培育方面投入很少。再加上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自身投入不足,以致良种茶园扩建、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十分缓慢。
(6)茶叶产品单一,缺乏深度开发。太湖县是绿茶产区,高档茶叶为烘青,约占总量的10%,余下为炒青。除北中镇外其他乡镇很少生产夏秋茶。全县每年有2 500 t以上夏秋茶生产能力未得到开发利用。全县没有一座茶叶精制加工厂。北中镇每年生产近900 t夏秋茶主要通过英山县一些精制厂加工出口。
(7)专业化茶叶交易市场尚未建立,销售渠道不畅。20世纪80年代中期,太湖县茶叶加工基本为手工制作,农户自产自销,提篮小卖是主要的销售方式,于是形成了北中、弥陀、刘畈等小型茶叶交易集市。90年代以后随着机械化加工的兴起,小型茶叶集市全部消失,各加工厂负责对茶叶进行销售。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太湖县所产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名优茶的销售问题,大部分局限于本地市场,难以有效辐射到大众市场[2]。随着形势发展和茶叶产业化不断提升,全县亟待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吸引外地客商,建设专业化茶叶交易市场。目前太湖县茶叶市场基本处于有市无场的状态,茶叶生产者、消费者和茶商没有一个具体的交易场所。
3 太湖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要做强、做大太湖县茶产业,必须坚持“兴基地、精加工、塑品牌、扩宣传、拓市场”的工作思路,以提高茶园规范化管理程度为目标,强化基地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建立茶叶加工体系,不断提高产品加工规模、工艺和质量水平;按照“规范县内市场、主攻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市场”的营销策略,逐步健全茶叶营销网络,把专卖店、直销店、连锁店塑造成展示太湖茶形象的平台和窗口;同时坚持狠抓基础认证和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太湖“天华谷尖”和“二祖禅茶”地域品牌,增强产业软实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3.1 建立健全促进太湖县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
要尽快研究制定《太湖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及茶产业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太湖县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在土地流转、信用担保、风险机制等方面出台产业发展配套措施,在财政投入上,坚持“财政资金引导,整合县级涉农项目经费,金融贷款支持,招商引进省外资金,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的筹资原则,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凸显茶产业的优势地位,努力使太湖县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3.2 抓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是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基础和前提。基地建设抓得好,有利于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和大资本结合,有利于规模经营[3]。抓基地,要重点做好良种茶园发展、低产茶园改造、“三茶”(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无公害茶园)认证管理等工作,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生态的标准化茶园,并向立体化茶园发展。
太湖茶叶基地区域布局应以北中、寺前、天华为中心,打造出5~10个茶叶生产专业村。产业政策应向重点专业产茶乡镇、村、组倾斜,以提高规模效益。通过建立4~5个6.67 hm2以上的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基地,从选地、选苗、栽植、施肥、施药、田间管理及精加工各个环节,均用科学方法进行示范,让茶园建设业主和茶农从示范基地学技术。专业技干建立科技示范户、联系户,通过点片示范,辐射带动全县茶农茶叶生产科技水平。开展好茶农科技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和新品种推广工作。建立茶农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通过这种“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为名优茶生产提供原料保障。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 666.67 hm2,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县比重提高到40%以上。茶叶产量达到3 000 t,茶叶产值2.0亿元,全县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2 800元以上。
3.3 抓龙头企业培育
培育龙头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做强做大太湖茶产业的必然选择。没有产业龙头,就无法站在产业的高度,对企业本身和行业未来发展做出规划;没有真正的茶叶龙头企业,就形成不了真正的茶叶产业,就没有力量去牵头组织茶叶的精深加工和拉长产业链条。只有龙头企业成长壮大了,劣质企业的空间才会被挤压,甚至会被挤出市场。从太湖县的情况来看,需要加快扶植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提高效益,带动茶叶商贸。发展龙头企业,政府要扶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打拼,加快自身发展;企业之间要强强联合,共同开发大品牌、培植大市场、争创大效益。“十二五”期间,太湖县目标是扶持和培育年销售1 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3个,建设带动全县茶叶发展的省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建成年销售额超5 000万元的茶叶专业市场1个。扶持发展壮大茶叶经纪人队伍,新建茶叶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0个,提高茶农在茶叶生产、销售中的组织化程度。
3.4 抓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凝聚人气,品牌代表形象,品牌创造财富。当今社会,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茶产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必须增强品牌的竞争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是发展茶产业的必由之路[4]。实现茶叶名牌战略,其前提是企业要有规模、有实力,茶叶要高质量、有信誉。英国“立顿”之所以能够成为驰名世界的茶叶名牌,就是靠这四大因素。对于太湖茶产业来说,当前要进一步落实县政府关于全面整合茶叶品牌的政策措施,明确“天华谷尖”、“二祖禅茶”公共品牌属性,成立公益机构,对公共品牌进行管理维护,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共打、共建、共享,引导企业和茶农增强茶叶品牌意识,通过强化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管理监测等规范,确保茶叶名牌产品质量与市场信誉,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
要坚持“内抓”、“外抓”两手抓,即内抓整合,集中力量打造强势品牌,做到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对外宣传;靠精品名牌占领市场,靠优质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巩固市场,靠精美的包装塑造形象,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外抓宣传,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评参展,每年选择1~2个城市举办茶叶宣传推介会。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聘请专家、学者、名人,共同推介太湖茶叶。
建立健全名牌营销网络,坚持发展名牌专营商和名牌专营店。鼓励农民经济人、外地工作的太湖籍人员在各大中小城市开办茶叶销售窗口,代销、经销太湖茶叶。积极参加全国或国际上大型茶叶博览会,既能跟踪同行的动态,又可以通过与著名茶叶企业的同台亮相,扩大太湖茶叶品牌知名度。
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扩大品牌影响力。注重研究和挖掘太湖茶文化内涵,将旅游资源与茶文化资源相结合。太湖茶与禅宗有不尽渊源,太湖县又是赵朴初先生的家乡,要以禅宗为主攻方向,利用好朴老这张名片,宣传好太湖茶,打响“天华谷尖”“二祖禅茶”品牌。利用县内2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花亭湖和五千年文博园旅游蓬勃兴起,发展茶旅游,把茶文化建设融于花亭湖、文博园旅游之中。还可考虑在上述2个景区内设立茶艺馆,开展各种形式的品茶宣传活动。
3.5 抓升级改造,推进茶叶加工厂建设
继续对全县茶叶加工厂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对老加工厂改造升级和新加工厂建设,提高全县茶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和规模化水平,鼓励现有茶厂重新整合,扩大生产规模。县政府实行政策引导、招商引资、鼓励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在重点产茶乡镇建设年生产能力250 t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2座,引进名优茶清洁化生产线2条。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茶叶机械加工总能力达4 000 t以上。用好用足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和茶产业化建设项目。积极推广茶园机修、机采、机耕,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加速全县茶叶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5]。
3.6 抓延伸加工,扩张产业链
茶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利用。从大茶业观念出发,既有传统茶类,又有现代茶饮;既有冲泡茶,又有泡沫茶,还有保健茶;既有茶叶加工制成品,还有茶叶提制品,包括茶多酚和儿茶素在内的社会及医药用品。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成功开发了低咖啡因茶、超微茶粉,用作保健品和药品中间体的茶多酚,这些茶叶新产品能使原来利用价值不高的夏秋茶叶得以充分利用。太湖县除了传统茶叶外,在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几乎还是空白。太湖县茶产业收入主要靠春茶,2012年茶叶总产值14 900.21万元,春茶产值9 922.08万元,占总产值的66.59%。夏秋茶开发是太湖县茶叶生产中一个薄弱环节,随新茶园开发投产,全县将有2 500 t以上夏秋茶生产潜力。要鼓励企业在茶叶系列产品的开发上不断创新,通过茶叶深加工和延伸开发夏秋茶,提高茶叶附加值[6]。目前,太湖县重点产茶乡镇北中镇的夏秋茶都是通过湖北省英山县精制出口,县里可以考虑在北中镇建设一座年加工能力500 t的茶叶精制加工厂。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投资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3.7 抓市场营销,建设茶叶市场网络
政府加大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尽快完成北中、寺前镇初级茶叶市场建设。在县城区建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茶叶交易市场,并打造成在皖西南地区有影响力的茶叶专业市场。积极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维护好社会秩序和茶叶流通秩序,构建一个自由、公平的茶叶交易环境[7]。
4 参考文献
[1] 陈学芝.关于石阡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贵州茶叶,2006(4):28-31.
[2] 马士成,曹明方,吴建华,等.和平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茶叶,2008(2):102-106.
[3] 陶智全.关于宜宾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茶叶,2005(6):4-5.
[4] 陈章健,熊浪铨.关于加快永定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2(15):14-15.
[5] 刘立华.关于太湖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茶业通报,2012(3):119-12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大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纪委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财政局被列为6个试点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纪委对财政工作的关切和重视。作为试点单位,我们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党风廉政预警和领导干部腐败风险防控,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狠抓落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做到人员、时间、措施、效果四落实。
关键词 淄博市 网球俱乐部 发展现状 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Tennis Club in Zibo City
LIU Shanwe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Zibo City is one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ities inShandong Province, the city"s overall level of sports in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in the lower, monotonous sport, sports, inadequate funding, lack of sports instructors, sports, consumer awareness is not strong, resulting in the City can not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tems. Tennis as an emerging sport, can only be free at the local university technical guidance and popularity,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tennis club limited spa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Zibo City Tennis Club, and eventually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status quo, proposed ideas and solutions for better development of tennis in Zibo.
Key wordsZibo City; tennis club;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1 淄博市网球俱乐部发展情况分析
1.1 了解网球消费人群的基本情况
(1)性别情况。男性多于女性。通过对淄博市几家网球俱乐部进行走访发现网球俱乐部会员中男女参与网球活动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数据统计显示男性占总会员数的67%,女性只占33%。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1)男女存在消费观念差异:男性消费主要内容倾向于成就、交际,女性则更倾向于饮食、美容,运动占比不大,男女的消费观侧重点不同。(2)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不同:即使在女性消费于运动的花费中,女性更倾向于放松心情,塑形的活动,例如健美、舞蹈、瑜伽等项目,男性则倾向于追求具有力量性、激烈性、刺激性的项目,这就造成了男性更愿意参加网球活动。
(2) 年龄分布情况。俱乐部的长期会员主要集中在30-55岁。统计结果显示:俱乐部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5岁阶段。这主要是因为30-55岁年龄段是人生的稳定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群大多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更加注重健康、娱乐。而参加网球俱乐部进行网球运动则给他们提供了扩充社会圈、广泛交友的平台。因此,该年龄阶段的健康群体在整个消费活动中占据比例较大,是目前淄博市网球俱乐部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3) 职业情况。高收入职业人群是网球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我国界定的高收入职业是金融行业、IT、教育行业、自由职业、公务员等,调查结果显示:淄博市网球俱乐部会员消费人群的职业主要涉及我国界定的高收入职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内在原因是职业决定了这部分人收入稳定,具有良好的健康观念,加上工作紧张,更需要积极的体育活动来缓解。
1.2 淄博市网球俱乐部的收费情况
以汇友网球俱乐部为例:训练课时:20小时(初级班)、20小时(提高班);共上十次课,每次课120分钟。人数在5人左右/班,收费标准:500元/人(提供球拍)。
可以看出网球是一项消费较高的运动项目,普通的一套网球装备需要上千元;笔者通过走访其他俱乐部发现网球场地的租借费用也比较高,淄博市室外网球场地一般每小时20~40元,室内网球场地则需50~100元,再加上比较高的陪练费,一个网球俱乐部会员一年至少需要3000~5000元左右的消费,这就决定了从事网球运动的人群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高收入者。
1.3 网球俱乐部比赛开展现状
淄博市的网球比三大部分由中国网通和市体育局承办,俱乐部之间没有举行过正式比赛,都是俱乐部成员自行组织和参与比赛,不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经济带动力。青岛市每周都有由俱乐部组织的网球比赛并且有固定的网球比赛会场,相比之下,淄博市的网球俱乐部不仅没有利用比赛使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更没有推动淄博市网球产业的发展。
1.4 网球俱乐部人才梯队培养和教练工资待遇情况
缺少长效培训机制是淄博市的网球俱乐部的发展屏障,淄博市大部分网球俱乐部只拥有短期培训班,这样不能保证对优秀后备人才的再培养,造成淄博市优秀后备人才的流失,而且流失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访问调查中得到,教练员的工资大约是1000元/月左右,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教球经验和文化水平(下转第214页)(上接第201页)严重制约着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练员工资水平,引进专业人员是网球俱乐部发展的良好保障。
2 淄博市网球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1 商业活动缺乏,场地利用率低
调查显示,淄博市只有个别俱乐部组织过少数的赛事,各个俱乐部并没有利用赛事途径对网球运动进行宣传,群众没有有效的途径的接触网球,这对网球俱乐部的经营非常不利,间接导致较低的网球俱乐部场地利用率。
2.2 价格定位不合理
网球自发展就被定位为“贵族化”运动,缺乏“亲民性”。调查结果显示,淄博市网球俱乐部室内场地的消费价位处于50~80元之间,定价在100元以上的有个别俱乐部,室外场地的租用费用也在每小时30元左右,相比篮球、足球等其他体育健身活动,网球运动的消费成本要高很多,这就促使一部分运动者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价格低的健身项目。
2.3 专业人才缺乏
据调查,淄博市网球俱乐部的经营者多是由于爱好或利益诱惑而组建俱乐部的,并不是专业网球人员出身,这给网球俱乐部长远发展带来了很大隐患。
2.4 俱乐部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网球意识观念淡薄
社会集团及赞助单位参与体育活动仅仅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从根本上缺乏办网球运动的主体观念意识。这就对网球俱乐部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2.5 网球俱乐部规模小
根据调查淄博市的网球俱乐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张店区,网球俱乐部的数量占淄博市总数的60%,但网球俱乐部的规模太小。目前淄博市网球俱乐部只是以网球培训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技术培训机构,因此淄博市至今还没有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球俱乐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淄博市网球俱乐部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场馆设施只有简单的网球培训场地,没有基本的休闲服务设施,设施建设处于下游水平,限制了网球俱乐部的发展规模。(2)淄博市网球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5岁,30~55岁年龄段的人群大多数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注重健康、娱乐。(3)淄博市大多数网球俱乐部从成立至今组织比赛较少,网球运动的宣传途径单一,限制了俱乐部的长远发展。(4)淄博市网球俱乐部的室内外场所的消费比其他健身活动消费要高很多,使得网球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发展空间。(5)淄博市网球俱乐部的陪练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文化和专业素质不高,不能给予科学的指导,这给网球俱乐部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2 建议
(1)俱乐部应该联合起来定期举办各类网球培训,吸引潜在消费人群,增加消费者对网球的了解和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定期组织业余比赛,通过比赛冠名达到宣传网球运动的目的,俱乐部的经营者也要考虑通过开展网球精品专卖,建立网球餐厅等项目增加俱乐部的衍生项目收入。(2)为了与羽毛球馆、游泳馆争夺消费者,网球俱乐部要降低价位。淄博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总量较高的城市,但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北京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北京许多网球俱乐部的定价基本上是在每小时40元左右,所以,淄博市网球俱乐部必须放低身价,以此换来网球俱乐部客满的喜人场面。(3)淄博市各俱乐部可以与当地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确定合作伙伴关系。将网球专业的学生引进俱乐部作陪练员,利用他们的网球专业技术促进俱乐部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灵巧,曲天敏.高校网球俱乐部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2]陈禹.黑龙江省网球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8).
[3]孙文树,陈丽,孙天明.江苏省网球俱乐部经营现状及策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2).
[4]祁永胜,冯建强,陈元香.我国网球市场化初探[J].专题与科学,2008(3).
摘 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原来生活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迁徙”,并且规模逐渐加大,这就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命关怀;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来生活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迁徙”,而且规模逐渐加大,这使得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日益突出。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通榆县第三中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
此次调研区域选取通榆县第三中学校招生范围的“两镇”“两场”“一乡”(鸿兴镇、双岗镇、双岗鹿场、第二良种场和八面乡)。为了确保本次调研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含离异后抚养孩子一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调查共涉及12个班级,总人数353人。据统计,第三中学招生区域所辖人口27300人,在27名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19人,占70.4%,父母中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比例为29.6%,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7.7%,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二、我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很多负面影响。被调查的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思想品行等方面,明显差于正常家庭学生,整体状况不乐观。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亲情的关怀,往往会觉得生活缺乏安全感。根据我的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多数留守儿童都表现出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和对父母安全的忧虑,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同时在调查中我也发现:随着父母回家探亲联系次数的减少,留守在家的子女在与人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学业成绩等方面的障碍明显上升。
2.留守儿童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从事的多是体力活,他们的工作劳动强度高,空闲的时间少,因此与孩子联系的次数很少。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父母的联系方式,由此可见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和孤僻,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发生了变化。另外,在调查中我们知道:放v溺爱型监护人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溯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可怜,舍不得去管,所以这些留守孩子几乎是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这就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逆反心理等极端性格。
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通过学习出息的几率不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初中毕业,然后跟自己外出打工。还有一方面就是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介入。从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情况来看,有88.9%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监护的仅占11.1%。这个监护群体普遍年龄大,身体不好,而且文盲比例高,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帮助留守儿童,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也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再加上这些老人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大多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很少,关注度不够。遇到困难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教师(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6.7%),第二为同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2.2%),第三才是亲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1.1%)。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身变化和学业压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产生许多烦恼,这时的他们就需要找人倾诉,同时也更需要监护人正确耐心的引导。由于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而监护人又没有时间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些孩子产生缺乏自信、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
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上的偏差
很多留守孩子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与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的错误,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调查中我发现,近50%的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而且偶尔与祖辈产生矛盾,在学校常有说谎、迟到、旷课、逃学、纪律散漫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聚一起喝酒,酒后打架……
关键词:校本研训;教师专业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校共有80名教师,共有小学生2100人,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直接关系到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解目前我校小开展校本研训的基本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已有经验,探寻”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方式,为制定校本研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全面实验方案提供依据。”成为本次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
我们对学校80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采用了我校《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编制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问卷包含三大部分:(1)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教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2)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师对校本研训的认识、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情况等,由9道选择题组成。
四、问卷调查情况统计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其情况分析如下: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教师普遍认为,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应该是集体研讨比独立钻研好、有专家指导的研讨比只有同伴的研讨好、同事之间的研讨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好。这说明了教师对目前的校本研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持肯定的态度,也说明的目前的校本研训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有帮助的。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既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我校教师对于参加校本研训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作为学校,应该为老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如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吗?一点不清楚的没有,85%以上的教师略知一二 ,15%的教师很清楚。
问题三你知道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有什么意义吗? 一点不清楚的没有,90%以上的教师略知一二 ,10%的教师很清楚。
问题五你对学校的研训方式满意吗?不满意的为0,选“一般”的为68%,选:“满意”的为“32%”。
问题六你认为教师有必要参加课题研究吗?认为“没有必要”的为0,认为“有必要”的5% ,认为“很有必要”的占95%。
问题七你认为自己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状态和努力程度达百分之几?选a70% 以上的为0 ,选 b 85% 以上 的20% ,选c 95%以上的为80%。
问题九你如何看待自己当前的业务知识及专业技术水平?选a “很一般”的为0,选 b “很满意”的为0,选c“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老师为100%。
五、建议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根据在调查中反应出的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目标导向培养
学校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教学成绩,结合教师对自己专业的自我评价等分层次制定培养目标,然后制定培养方法。如将教师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即是新手教师适应工作岗位,确立第一学期能独立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学会处理学生常见问题等;第二层次培养骨干型教师,对于一些教龄较长,但教学上成绩不突出的老师,如何通过开展一些技能上的培训,教学技能上的帮扶,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朝骨干型转变。第三层次是培养专业型教师,对于常常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的老师,帮助他查找“最不满意的领域”,试验新的教学变革,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接受更大的挑战追求阶段。这样,学校将每位教师进行目标导向模式培养,根据不同层次水平教师的教学、研究状态,提供符合不同层次教师认知的研训内容与支持、导引和协助方式,进而使其由低阶的能力水准发展到高阶的能力水准。
2.开展个案跟踪培养
如果要将人人都能兼顾到位,人人出成绩,有点过于理想主义。因此,学校在培养时分阶段分层次重点培养几个代表,由点带面,因此,我认为个案跟踪培养也是较有代表性的。因此,从以上三个层次中选择合适对象(根据其个人的内在需求、综合素质等确立),进行个案记录与分析,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并定期汇总、比较,及时调控指导策略,促进有效发展。在培养过程上,有选择地收集、整理、制作不同教师活动、成长的轨迹,从而真实地记录、多维度地反映教师学习、研究、成长的状况。“档案袋“制作贯穿教师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事实、有跨度,连续地、动态地考察教师的发展状况,其中,行为主体(教师)的反思是档案袋记录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教师成长的个别差异及个体性发展。档案袋制作有利于专家、指导者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促进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提升。
3.校本研训与个人研修有机整合,扎实有效的开展研训。
现在的校本研训不能不说与个人研修在内容上存在着重复,广大教师既要教好班的同时,又要周旋于各种研训中,疲于应付,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活动中要以方便开展的校本研训为主,网上研修为辅,校本研训做到少而精,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开展校本教学研究
本次调查结合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汽车学院、机械学院、材料学院、交通学院及生物学院五个工科学院工科研究生展开,期间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其中包括男生206人,女生85人;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272人。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集中在工科研究生群体对诚信概念的认知情况,身边的诚信问题,诚信意识的影响因素,对诚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结果及分析如下:
1.1 工科研究生对诚信概念的认知情况
我们对工科研究生身边存在的诚信问题进行了调查,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工科研究生中有55%认为身边存在诚信问题,而45%的人认为身边没有诚信问题存在。同时,我们调查了大家认为自己对诚信的概念是否清晰,结果如图2所示,有86%的受调查工科研究生认为自己有清晰的诚信概念,而其余14%则认为自己没有清晰的诚信概念。而当回答“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您认同以下哪些观点”时,62%的人认为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适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工科研究生对诚信概念认知良好并且对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尽管如此,工科研究生身边仍存在不少诚信问题,这种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别应当是引起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乃至社会足够重视的问题。
1.2 工科研究生身边的诚信问题
1.2.1 工科研究生群体诚信问题概况
当回答“在同身边同学的日常交往中是否遇到过诚信问题”时,58%的人表示很少遇到身边的同学出现诚信问题;30%的人则表示这种情况时有发生;9%的人表示从未遇到这种情况;3%的人则表示会经常遇到,结果如图4所示。那么诚信在大家选择共事的对象时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对于如何看待共事对象的诚信问题这一点,我们的调查结果如图5,43%的人选择若存在诚信问题,坚决不与之交往;15%的人认为不管其诚信与否,有能力就行;9%的人则认为只要对我好即可;3%的人认为诚信问题不大就好。可以看出,发生工科研究生身边的诚信问题较少,而且工科研究生交往中比较看重诚信品质。这个结果说明,正是因为诚信品质在工科研究生交往中至关重要,所以工科研究生之间相互珍视自身品质,很少发生诚信问题,二者相辅相成,是构建工科研究生良好诚信环境的基石。这个发现对相关单位制定诚信教育、管理方针和政策有指导意义。
1.2.2 工科研究生常见的诚信问题
我们的调查对一些工科研究生生活中遇到的常见诚信问题,如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还贷失信、网络生活中的诚信问题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在“当前工科研究生群体中主要有哪些诚信问题”的调查中,29%的同学选择了考试作弊;28%的同学选择了学术不端;18%的同学选择了履历造假;13%的同学选择了不履行合同;10%的同学选择了还贷失信;2%的同学选择其他项,如图6显示。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工科研究生的诚信问题体现在多方面,相关培养机构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学生诚信意识,避免诚信问题影响学生发展乃至更为深远的社会发展。
在“工科研究生群体中学术不端现象”的调查中,33%的同学选择了实验数据造假;27%的同学选择了学术剽窃;21%的同学选择了成果互相挂名;16%的同学选择了一稿多投;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项,结果如图7所示。调查结果显示的学术氛围需要改善,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应当加强管理并加强诚信教育,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在“身边同学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的调查中,32%的同学选择了弄虚作假获取助学金;20%的同学选择了拖欠学费;17%的同学选择还贷失信;5%的同学选择恶意透支信用卡;16%的同学选择其他项,结果如图8所示。身边同学的经济生活的诚信问题与工科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环境相符,基本符合事实,这些问题在学校和学院日常教学管理中得到佐证,确实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网络生活方面的诚信问题调查中,35%的同学表示主要体现在转载、传播虚假信息上;而选择“恶意制造谣言”和“其他”的同学各为24%;17%的同学则选择了窃取他人网络账号,结果如图9所示。网络作为当前最为流行和广泛使用的获取信息手段,是几乎每个工科研究生生活的必需品,加强网络诚信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诚信习惯是加强工科研究生诚信教育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能成为诚信教育深化开展的突破口。
1.3 诚信意识的影响因素
如图10所示,在“个人诚信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的调查中,40%的人认为个人诚信与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37%的人认为关系不是很大;12%的人认为关系很大;其余11%的人则认为绝对无关。可以看到对于教育程度这一因素大家的看法不一,综合来看,受教育程度对于个人诚信有很大影响。
在“家庭因素对个人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的影响”上,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参与调查的人中50%认为家庭因素的影响较大;26%的人认为影响很大;19%的人认为影响程度一般;5%的人则认为影响很小。从中能看出大多数认为诚信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诚信意识是个人品质的具体表现,品质是需要从小养成的,所以家庭因素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诚信意识的形成,其他因素也在其中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综合来说,诚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1.4 对诚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的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7%的同学认为当前学校的诚信教育一般;27%的同学觉得满意;9%的同学不满意;7%的同学表示不了解。结果如图12。从结果不难发现对于当前的诚信教育工科研究生的满意度不高,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感到满意,这说明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诚信教育仍有待加强。
针对在学校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这一措施,本次调查中统计工科研究生的意见。如图13,结果表明59%的同学认为这一措施有必要,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约束其行为;23%的同学觉得无所谓,可有可无;18%的同学则认为没有必要,完全属于作秀行为。调查结果说明建立诚信档案这一措施得到大多数工科研究生的支持,如果工科研究生培养机构通过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方式加强对工科研究生的诚信管理和监督将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希望这能够为诚信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有用的途径。
调查问卷的最后是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询问同学们对于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革诚信教育体制的建议和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工科研究生群体中的诚信问题的意见。通过对参与调查同学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和总结,归纳为如下几条,希望能对日后相关单位构建诚信教育和管理体系提供一定帮助。
第一,学校适当开展一些道德诚信类课程,鼓励同学参加,通过课程教育向工科研究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工科研究生的诚信意识。
第二,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合作,进行社会风气改革,建立透明的诚信奖惩制度,对于诚信缺失者做出相应的惩处,起到监督、警醒和引导的作用,使诚信问题成为公众问题,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第三,政府加大诚信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行为准则和规章支付方面建立诚信体制,涤清社会不良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诚信大氛围,努力构建诚信社会。
第四,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于诚信缺失问题进行真实记录,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诚信品质负责。
第五,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类学生团体多举行弘扬诚信意识、杜绝诚信缺失的学生活动,并对此类活动予以大力支持,让学生向学生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让诚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大家校园生活的话题,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从而让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意识。
一、调查情况
走访受应急处置的养殖场户3户,由于猪肉价格上涨,有补栏的意愿,但是有畏难情绪,对政策、技术的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安全补栏。
二、解决方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科学有序恢复生产。对发生应急处置的,要查漏补缺找不足,避免恢复养殖时再出现漏洞,引起疫情的发生。
1、有计划、有选择的做好清洗消毒
生产区(生猪饲养栋舍、死猪暂存间、饲料生产及存放间、出猪间/台、场区道路等)、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更衣室、淋浴间等)、场区外道路等,应全面彻底清洗消毒。总体上,应按照从里到外,即由猪舍内到猪舍外、生活区再到场区外的顺序,渐次消毒,防止交叉、反复污染。
2、禁止使用餐厨废弃物(泔水)。使用餐厨废弃物(泔水)喂猪,或养殖人员接触外部生肉后未经消毒接触生猪,是小型养殖场户病毒传入的主要途径。
3、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养殖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外来人员(特别是生猪贩运人员或承运人员、保险理赔人员、兽医、技术顾问、兽药饲料销售人员等)进入养殖场。若必须进场,经同意后按程序严格消毒后进入。
4、引入哨兵猪
其实,这种反差现象的产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其必然性。准确地说,国有工业的效益并不是下降,而是发生了转移,不然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业效益的转移主要是向原材料和基础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向个人分配三个方面转移,而且这种转移可能要持续到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会稳定。
第三是向个人分配转移。由于过去长期实行低工资制,改革以来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使80年代平均工资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此外,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局部实行了工效挂钩,如经营者按承包利润提成,推销员按销售额提成,设计员按设计费提成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分配向个人倾斜。效益向个人分配转移的结果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引导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并使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民营经济、股份制的发展等。
回顾50年代和60年代,工业经济效益较高的原因恰恰与当前发生的转移相反,那时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通过计划经济的手段把效益集中到工业领域:原材料、农产品、能源交通的价格都压得很低;基础设施、土地、资金的使用成本很低,甚至不收费;职工的工资也很低;从而保证国有工业有较高效益,使工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经过30年后,基础产业的瓶颈、第三产业的衰退、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不高日益成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当我们向市场经济过渡,要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就必然会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并通过利益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说,上述国有工业效益的转移是我国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