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初中体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越上一个新台阶。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作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坚持“健康第一”的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生体质学生健康标准》。创建“主动参与、强身健体”的健身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新的一学年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己尽快入了角色。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拟定了本学年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二、教材分析
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三、学情分析与具体措施
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本学年共讲20周,每周体育授课为6学时,共120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教师在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初中体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中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与目的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常规教学安排
(1)加强备课管理
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把握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书写要符合学校要求,并提前一周备出课堂教学设计。
(2)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要根据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积极做好体育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3)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4)加大体育教学检查力度,完善教学测评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每周检查备课情况、和上周教学反思,以促进体育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共同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抓好校广播操的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学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35-03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架构的课程体系,其核心是在工作过程中提升拷贝、重构、迁移、创新四个层次能力,完成职业所需知识的自我构建,追求自然的心理认知顺序与人的职业成长发展顺序的一致性。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迫切需要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专业基础课由于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如何提炼、组织专业基础知识并服务于工作过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教学,向来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化学课作为改革试点,探索如何将静态的、无生命的、“机械”的化学知识服务于动态的、有生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阶梯,探索专业基础课改革的模式。
一、化学课改革的现状
学科体系下的化学课程,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简称“四大化学”),课程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其编排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从概念、事实、原理、理论进行系统化阐述,集入门知识、原理知识、应用知识于一体。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对基础化学课程进行改革,由学科化向模块化过渡,针对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从内容上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樊篱,但是在课程内容的排序上未达到有效地结构化,学科化体系和简单的模块化形式既不适应学生的智能特征,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四大化学”处置策略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在职业成长发展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自我构建,因此与学科知识共存一体,相互交叉。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四大化学课程就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思想,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成长,其知识与技能的架构应服从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由此,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将化学实验技术与四大化学课程知识再度融合,设计驱动性的工作任务或探究性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形成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相配套的三门课程:化学基础、化学应用、化学原理与反应机理。
课程内容的排序需要结构化,这一结构是知识传递的路径,知识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有效传递。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原来安排在第一学年或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分散在整个5学期,伴随在系统化课程的每个阶梯上。第一学期,学习《化学基础》,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补足高中的化学基础,在学习方法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铺垫;第二到第四学期,伴随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将《化学应用》课程内容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学习;第五学期学习《化学原理与反应机理》,对四大化学学科的原理理解实现系统归纳与提升。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化学基础》课程的开发实例
(一)《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
作为进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学习之前所需的以四大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为基础的《化学基础》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依据化学品制造业岗位群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进行选取。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化学基础》为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出其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最终由六大模块组成课程内容,其结构框架见图1。
这六大模块已打破了原来的基础化学的学科化体系,在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新生入学化学基础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解构了原来的《无机化学》《化学实验技术》和《分析化学》的部分内容,完成了《化学基础》课程学习领域的重新构建。
(二)《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实例
课程中各模块是相对完整与独立的,每一模块教学内容的序化则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围绕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相关化学知识与化学素养组织教学,以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工作案例、工作问题探究等作为模块教学的切入点,以实践行动框架序化学科理论知识。《化学基础》课程的子模块——化学实验室工作安全与环保的教学组织,见表1。
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体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中体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1本学期体育教学的工作又要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本人坚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在新课标教程的指导下,在体育课中开展不但要以"健康第一"为主要目标的思想,还要学生得到锻炼身体,从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对高物质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生长成长发育规律、心理活动和运动形成的规律、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逐渐提高对三维健康观的认知及运用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坚持学以致用提高自我本身素质、以提高体育课质量为基本点;首先,在在平时参加学校的各种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上级安排的关于体育教程的培训,从理论课到专业课;从课改理念、目标到具体操作性实践;从师德、敬业精神到公开课。使我的素质得到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上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每节体育课只有40分钟,作为体育教师,要向40分钟要质量,切实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每一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以
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最后,我在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抓住体育的独特性,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坚持以德育人,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练习中往往表现出很多的弱点。比如:锻炼时怕苦、怕累;游戏时抢夺器械;与同学发生冲突;竞赛时嫌弃差生。我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纠正他们的缺点,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
初中体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2眨眼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学年里,作为体育教师我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确实上好了两操一课,完成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培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风习,进一步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学体育、爱体育的积极性、推动了我校的体育活动的发展,培养了大部分体育骨干生,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甩掉了我校体育落后的帽子
指导思想:
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加强学科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多向上一级学校输运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基本内容及工作重点:
1、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把体育教学接轨于《走进新课程》的实施,用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去分析已经陈旧教学模式,改变和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尝试、肯于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各项运动能力。
2、本着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和个性,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活动,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鼓励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倡导学生自主创意、设计聪明玩的方案,倡导学生共同游戏,把玩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体育教学也是同样,首先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采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建,易犯错误等,进行策化,巧妙的按排所学的内容,为了动作的准确性、课前认真练习了每一个示范动作,使学生能得到正确的模仿和学习。并结合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抓住学生求知的迫切心理、及时而准确地讲授有关内容。例如;学校运动会比赛规则,球类比赛裁判法等,由于学生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而学习起来特别积极主动,较轻松的达到了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体质与理论得到了较好的结合。
总之,本学期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存在的不足是今后工作进步的
初中体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3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一学年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体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体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本人的辛勤努力下,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主要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一提到初一体育马上就能联想到体育中考,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这已成了检验初一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满课时、满内容、保质量的完成了所教班级的教学任务。学生体育技术,体育技能考核内容等,从未出现丢课、缺课、上课松散无内容及体罚学生的现象。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法上不断改进创新,使体育课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课堂中注意学生组织纪律性、思想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针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特点,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利用游戏,武术等项目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中学体育活动,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在每一节课中认真积累组织教法、经验进行组内科研课题的探讨。教案、集体备课,听课等全部按学校要求完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一是整个初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并强调精神面貌。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站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其次,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小组长布置、收拾器材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二、培养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传授只是基础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才是教学的关键点。在体育课堂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例如:在学生进行慢跑热身的时候,跑道上遇到突发事件堵住了。在这时,学生大多会停下来。教师就应该在此时进行语言引导,教会学生处理这次事件的方法,然后还可提问:“假如跑步过程中有学生摔倒了,我们其他学生应该怎么办?”在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其实他们就有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想法,教师再进行适当总结,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便会一点点提高。
三、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比如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竞赛或游戏让学生比赛,比赛完后分析获胜或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只有服从集体利益才能取胜,即使自己吃亏也是光荣的。要使学生能更好的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精神的内涵。“团结协作的精神”就是奉献精神。举例说明:篮球场上的传球者,人们为什么会赞扬他,就是因为他的传球可以为团队带来胜利。
四、注重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例如:针对学生跑步过程中,在弯道上的偷跑行为进行教育,把这种行为灌输到学生的做人方面及思想品德方面,既改善了学生的偷跑现象又教会了学生做人。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想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尽量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在学生的体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健康快乐地发展。
初中体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4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教育类刊物,从刊物中汲取营养,领略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促使自己彻底改变陈旧和落后的教育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课间体育工作
加强两操大课间管理,特别是广播操的教学。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课间体育舞蹈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课间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使做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训练工作
我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因此,我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比今年更好的成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
初中体育教师个人总结范文5转眼间,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又圆满的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一(3—8)班的体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开学初期,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上好课。初一是整个初中训练学习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并强调精神面貌。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站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其次,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明确小组长的主要职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再次,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准备活动的徒手操,立定跳远、蹲踞式起跑、往返跑、耐久跑、八字跳绳等教材内容,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授,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二、其他方面
1、10月份,参加了市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在同仁们的鼓励帮助下,取得了优异成绩,证书未发。
2、10月24、25日两天的时间,参加了全国啦啦操培训。
3、11月份根据学校要求,利用周末一天的时间组织初一学生到北校区进行体育测试,在全体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测试顺利完成。
4、20__年11月份,区学校体育大课间展评活动,组织学生训练了学校特色项目——校园瑜伽。
从人员的选拔到组队训练,无不认真负责。
5、12月份,参与了学校艺术节的体育比赛工作,项目有女生的仰卧起坐、男生的俯卧撑的项目,通过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比赛圆满结束。
1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拥有的作用,因此重视,加强,改革当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在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时效性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本研究就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时效性,加快基础教育改革进程,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学生体质健康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等资源情况调查,为对其开展情况的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青岛市农村中小学《课程标准》贯彻实施情况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仅展开了新的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而且也对体育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查表明,青岛市农村初中有73.5%的学校能都完全实施或者部分实施新大纲,其中,只有20%的学校能够完全实施《课程标准》,而农村小学仅有13%的学校能完全实施。这一现象与中招考试中体育成绩直接加入总分制度有直接的关系。青岛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贯彻实施情况呈现农村初中优于小学的现象。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和监督《课程标准》实施过程,加强体育师资的引进与培养,适当改善教学条件和增加体育教师的经济补贴和体育场地器材的资助,共同推进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3.2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3.2.1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
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这种观点在农村尤其突出,考得好的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在学校管理者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
3.2.2体育中考几乎形同虚设,更让学生觉得体育可有可无
中考体育考试促使各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学,但近几年体育中考并不是特别严格,几乎流于形式,致使有些学校不重视,有的学生存侥幸心理,觉得体育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成绩,因而对体育锻炼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目前的体育中考模式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弊端。
3.3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现状
3.3.1体育器材不能用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并没有专职体育器材管理员,学校体育教师既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以至于器材管理非常混乱,部分器材成为私人财产,部分器材由于不能及时被维修变成废品,真正能用的器材屈指可数。
3.3.2体育器材不适应
目前,一些难以开展,缺乏实用性,无特殊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在学校已经失去了原有地位,已逐步被淘汰。如田径项目中的“三铁”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的器材普遍被闲置。
3.3.3体育器材不愿用
部分体育教师认为现有的运动项目缺乏吸引力,而一味地追求引进新项目开发新器材;部分教师对现有的器材不感兴趣,无意运用;甚至个别教师不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平时疏于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基本不使用器材。
3.3.4体育器材不活用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没有做到相互协调,往往各年级同一内容的学习被安排在同一时间;或因为部分学校的教务人员在排课时,把体育课集中排在每天的第4节、第5节、第6节课,导致同一器材短缺,而其余时间又被闲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青岛市农村中小的《课程标准》实施情况不乐观。青岛市农村中小学体育专职教师达到规定要求,但是兼职人员较多。农村中小学有部分学校不能按课程计划正常开设体育课,主要原因是缺乏器材。体育设施资源匮乏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体育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70-03
湖南省新田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与永州市的交界之处,地理位置偏远,是国家贫困县之一。全县有13所农村初级中学。部分学校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研究新田县这13所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湖南省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的基本情况,以点代面的方式来探究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现状问题。为农村学校教学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湖南省新田县石羊中学、枧头中学、陶岭中学、三井中学、茂家中学、金盆圩中学、毛里中学、金陵中学、门楼下中学、冷水井中学、冀村中学、新圩中学、十字中学。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领导问卷问卷13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回收有效率100%,;发放体育教师问卷共41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回收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35份,有效率为97.69%。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数据库、学校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实地调查法。作者到新田县咨询了县政府及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和13所中学的校领导、部分体育教师,并访谈了部分学生。
系统分析法。在本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把所研究的问题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所研究的内容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和策略,以便选择最佳措施和策略。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田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状况
1.《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状况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倡导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即倡导“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3所初中学校中,完全执行《体育与健康》大纲的有6所,占46.2%;部分执行《体育与健康》大纲的有5所,占38.5%;完全没有执行《体育与健康》大纲的有2所,占15.4%。
2.体育教学计划实施状况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把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中所规定的每个学期的各项教材和时数,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并提出考核项目的考核时间。它是教师编写课时计划的主要依据,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10所学校(占76.9%)要求每学期按照教学大纲或者是其他要求制定了体育课的教学计划;有3所学校(占23.1%)没有体育课教学计划,体育课的内容基本上是由体育老师自己决定和安排。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7所学校(占53.8%)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有6所学校(占46.2%)没有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状况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颁布的用于测试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它规定从2002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进行实施,并要求在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学校必须得到实施。
通过调查,在新田县的农村中学里,《标准》已经得到实施的学校只有3所(占23.1%),还不到四分之一;知道但是没有实施的学校有6所(占46.2%),接近一半;而完全不知道而没有实施《标准》的有4所(占30.7%),接近三分之一。
4.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认识状况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新田县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很喜欢和比较喜欢体育课的人数达到63.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还是认可的,还是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还有22.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体育课,这个比例也不小。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调查结果:
通过表2我们发现,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几个原因是:第一,有62.8%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场地器材;第二,有51.0%的学生觉得课的内容不好;第三,有47.9%的学生是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好;第四,有39.3%的学生认为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第五,还有33.1%的学生是觉得学习压力太大。
5.学生对学校体育的需求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其实还是很欢迎的,有72.3%的学生很喜欢或者比较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的只有13.7%。
6.学生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情况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72.3%)还是喜欢体育活动的,那么在学生心里面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呢?在这里,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在新田县农村初中学校学生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爬山、郊游、武术、小球类、健美操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而田径类和体操类在学生中是排在最后两位的。
7.学生毕业体育考试实施状况
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是我省用以衡量初中毕业生身体素质情况和运动水平所采用的一种测试手段,因为已经将它折算成一定的分数计入到学生的升学成绩当中去了,所以在所有学校均得到了实施。
(二)影响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1.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经济发展缓慢是影响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央规定,以县为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成正比的。对学校体育投资的严重不足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特别是作为国家贫困县的新田县,其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农民的温饱尚存在问题,那么在体育经费上的投入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2.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对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各级领导对农村学校体育的不够重视是影响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接受采访的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意识观念存在偏差是导致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的重要原因。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应该占政府经费投入的1%,但是有关部门透露,财政拨款不能按时足额到位,很多学校也无法落实体育经费,只能先保证教师工资。
而学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如何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健
康地向更深层次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学校体育、改革学校体育的一个主旋律。然而我们有些学校的领导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还是较为突出,虽然在实施课改中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对策,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就显得不够,往往在工作的实际中体育和智育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还是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一谈智育质量就没有必要”的老套套,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还是不能摆正。
3.传统的“重智轻体”的思想对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传统的“重智轻体”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农村旧的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中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家长认为,只有子女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才有希望,也才能离开“黄土地”的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据调查,70%的家长有重智轻体的思想,这其中除了望子学成、一举成名外,还有的过于溺爱子女,怕参加体育活动太苦,累坏了身体。受传统的“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还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对于体育教育、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牛式”的管理方法,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走上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之路还很漫长遥远。
4.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对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影响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新田县农村中学在管理上隶属于新田县教育局。一方面,教育局体育专干的工作重点不是学校体育教学,而是抓本地区或高一级的体育竞技比赛;另一方面,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虽然也包括体育教学,但受高考、中考以及重点中学录取考试的影响,学校注重的仍然是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不会把体育学科视为“主科”。所以,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发展较为缓慢。
5.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对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还受现有的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的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就更少了。普九验收,部分学校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但往往应付检查,能用于教学上的少之又少。按照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内的运动场地应是4平方米/人,每天还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新田县十三所农村中学有标准400米田径场的学校仅有1所,占7.7%;有300米田径场的学校5所,占38.5%;而且在体育器材的配备上更加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没有田径场和球场,不仅影响体育教育的进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而且也限制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体育器材的短缺,学生就会感到上体育课单调、乏味,大大影响和挫伤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体育课放任自流和形式化,致使学生体育兴趣低落,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受到限制。
6.师资状况对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师资状况是影响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发现新田县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58.5%,体育教师初级职称及以下的竟占到了70.7%,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近三年来在科学研究上,仅仅只有一位教师主持了一项县级课题,在上,省级3篇,市县级8篇,还包括了获奖的。目前,新田县有些农村中学还没有专业体育教师(如金陵中学、金盆圩中学等),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制订教学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了。且多数人认为教体育是“一个哨子两个球,万事不用愁”,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场地差,器材缺,出现“放羊式”和达标型的体育课也是难免的。
7.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状况和参与状况对新田县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影响
体育教学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状况和参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由于受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体,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不重视体育,在孩子的生活中,对学校体育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导向,孩子当然也就认为体育无用了,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玩耍罢了。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体育教学管理应该从以往的过程管理,扩展为按照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建立更为有效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全方面发展。从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秩序管理、档案管理计四方面对体育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的探求。无论是作为一切管理之首要阶段的计划管理,还是作为教学组织过程、教学任务安排以及教学质量检验之根本依据的教学计划,都体现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要求。故不仅要根据教学自身的规律,使教学计划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还要使其根据现代科技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适时适量的调整。为保证整个教学过程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质量要求,并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对体育教学进行质量管理,便成了体育教学的上上之选。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三)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四)加快了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三、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体育教学目前成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而开发的一套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内容包括教研室管理(体育课统筹安排、体育场馆安排、教研室年度工作计划)、教师备课(教学计划、单元计划、备课)、学生个体自我评价(初中、高中体育成绩、达标成绩自动生成、总分等)、运动队管理(训练计划等)、体育器材管理等。此管理系统是广大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目前开设体育技术课程是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对此,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正就此进行进一步研究。2000年9月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期间,世界最为著名的远程教育机构――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远程教育中心,该中心学术主任Glen Postle教授开发体育教学管理系统。
2000年10月,在北京的“中国及世界远程教育研讨会”上,英国一家公司展现了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教学管理系统,显示出教育互动的成功。2007年,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周萍老师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分别人选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报会和第四届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
(一)J2EE技术管理系统研究。
J2EE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概念模型。其实它只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产品。J2EE是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的简称,意为Java7,平台企业版,是一组套件。J2EE是通过利用这个平台来简化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它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分布式框架模型,项目开发者可以通过运用该模型的重用组件、基于扩展标语语言(XML)的数据交换、统一安全模式和灵活的事务控制的这些能力,更快地发现针对于市场的新解决方案,并且其独立于平台、基于组件的J2EE解决方案不再受任何产品供应商和应用程序编程界面的限制。因此,商品供应商和买家都可以选择最合适它们的技术产品和组件。另外,J2EE定义了一种开发多层企业应用标准,以标准化模块化的组件为基础,通过为这些组件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以及自动地处理应用中的许多细节问题,从而简化了企业级应用的整个开发过程。
(二)MVC设计管理系统研究。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1-0068-03
从2001年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少工委组织实施了“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并命名了一批“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2004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率先进行“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2011年4月,教育部在总结实验经验和效果的基础上,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学校体育来讲,尽管《通知》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由“2+1项目”实验时的“较好掌握”降低为掌握,但仍高于课程标准对学生要求的“基本掌握”的技能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否则将无法顺利实现“2+1项目”目标。本文结合初中学校体育实际,依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探讨3种依次递进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实践可使学生建立技能基础、提高技能水平和完善技能体系,有效达成“2+1项目”目标。
1 通过“专家教学模式”建立学生的技能基础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运动技能为纲和按年级排定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却没来得及为体育教师建立可操作的实践体系[1],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随意和教学内容混乱的不良现象。由于我国高等院校仍基本延续着“一专多能”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使得大多数教师虽然能够胜任自身专项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但却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其他项目越来越高的学习需求。教学行为缺乏系统性和技能教学总体水平偏低是阻碍学生掌握技能的根本原因,运动技能教学陷入了“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恶性循环之中[2],而专家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专家教学模式是指学校在不打乱学生行政班的情况下,根据教师专长来确定其执教全校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模式。以往是按班级来划分教师的教学任务,而现在则是按体育项目。实行专家教学模式,首先,学校要牵头制定科学的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并合理分配各项教学内容的课时数;其次,在保证教师教学工作量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竞聘、学生投票、综合评价等手段来确定教师负责的体育项目;最后,所有体育教师要一起协同制定教学计划、单元计划和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和避免教学冲突。
例如:某初中的3个年级各有4个教学班,每周每班体育课时数是3节,学校共有3位专职体育教师,每学期执行15个教学周的体育实践课教学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假定学校确定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为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体操,健美操,田径跑、跳、投等9项,且每学期每项各5课时。3位教师各负责自己擅长的3个项目的全校体育教学任务,保证了工作量不变。假定某教师负责田径3项的教学,则其教学进度可以是前5周初一年级,中间的5周初二年级,最后5周初三年级,这样就不存在教学进度冲突的问题。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教学需要以更加合理的课时为单位进行各年级的教学轮转,而不是简单地以阶段来划分。只要学校有一位以上的体育教师,专家教学模式就是可行的,教师越多则分工可以越细,越容易发挥教师的专长。
由于教师能够专注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这使得教师马上由“多面手”成为“专家”。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且擅长,所以教师教学准备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能够同时获得不同年级的教学反馈,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将更加有针对性。由此可见,专家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学习,对建立学生的体育技能基础具有积极作用。
2 通过“专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当我们由呼喊“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到忽然发现学生对体育中考项目也缺乏热情的时候[3],如何让学生对标准相对较高的“体育、艺术2+1项目”产生必要的兴趣和保持足够的热情,显得十分重要。而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又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来实现的。不断重复的身体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4]。专选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心理来有效激发他们的运动参与热情,以此保证学生运动技能提高所必需的练习率。
专选教学模式是指学校将多个班级的学生按其所选的体育项目进行重新的教学组合来进行集中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专选教学一般每隔几课时安排1次,多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在同一课时进行由不同教师任教的体育学习。从初二年级开始实行专选教学比较合理,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对初中体育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体验和理解,而不是建立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经验和认识之上,以维护学生自主选择的正确性和严肃性。每学期的专选教学课时以10次左右为宜,课时过多则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达成,过少则会导致专选项目技能教学的连续性不强。具体开设的体育专选项目由学生在课程标准和“2+1项目”的范畴内自主选择,学校统筹确定。开设体育专选项目的数量要充分考虑专职体育教师人数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容量。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是多班级的全体学生同时学习各自专选的教学项目,所以为了避免学习时间上的冲突,最终每位学生只能参加一项专选内容的学习,这与“2+1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的目标形成了矛盾。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初二和初三年级选择不同的专选项目解决这一矛盾,也可以通过强化专家教学模式下的某一项教学内容来弥补专选教学模式技能数量的不足。当然,实际上通过专家教学模式已经能够使大多数的学生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技能水平,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要去强化某一内容,主要是出于对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2+1项目”技能水平的考虑。
例如:某初中的初二和初三年级各有4个教学班,每周每班体育课时数是3节,学校共有3位专职体育教师,每学期执行15个教学周的体育实践课教学任务。根据专选流程,学校确定体育课每隔3课时安排1节专选课,且两个年级的专选课不安排在同一节课。专选项目为篮球、排球、武术、体操等4项。因专选课是4个专选班同时上课,这样便造成了专选教学缺一位教师的问题。对此,学校可以从其他具有体育专长的教师和社会体育人才中物色人选以满足专选教学的师资需求,也可以在保证各专选班合理班额的前提下,将专选项目缩减到3项以避免师资不足。为了均衡各专选教学班的人数,在选项时学校要指导学生对供选的4项内容填写志愿次序,以便于调剂。
另外,对于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和体育教师人数都相对增多,开设的体育专选项目也应该增多,以保证合理的专选班额。但实际上,学生的首选项目志愿往往集中在几个热门项目上,学校如果一味地通过调剂措施将学生分配到其不喜欢的专选项目班,那么就无法发挥专选教学模式对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某初中有9位体育教师,初二和初三年级各有10个教学班,按学生志愿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5个专选项目班。此时,如果仍10个班同时上课,那么这5个专选班肯定是“人满为患”。对此,学校可以将5个项目各开两个班,由同一位教师在不同课时分别授课。如果学校场地设施配备充足且教师技能储备富足,学校也可以安排这5个项目的10个专选班同时上课,同一项目的两个班由不同教师授课。
3 通过“专项社团模式”巩固学生的技能体系
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地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这就要求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必须达到“精学”的程度,即经常在课外从事该项目运动并可以指导其他初学的学生从事该项运动等[6]。专项社团模式为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并达到精学程度提供了必要的学习平台。
专项社团模式是指学校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技能发展需要,利用课外时间以学生体育专项社团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相应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看作是专选教学模式的课外延伸,只是形式更加灵活。专项社团模式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一个灵活、开放、宽松的环境下,对“2+1项目”中不够完善的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对已具备的体育技能进行巩固和运用,以期真正实现对体育技能的较好掌握。
实行专项社团模式,首先,学校可以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专项社团活动,如组织各种学习、比赛和展示活动等。考虑到学校的场地设备资源限制,专项社团模式可以只面向初二和初三年级的学生,当然在保证活动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可以像体育大课间活动一样集中开展,也可以各年级分批错时进行。其次,学校还可以动员学生带动家长参与体育锻炼和指导[7],如开展家长助教、体育亲子赛、周末欢迎家长来锻炼等活动。另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中去,比如向在学校打太极拳的老拳师学习武术、为在学校进行的篮球赛担任裁判工作等。
上述3种教学组织模式既存在递进又各有侧重。“专家教学模式”侧重于建立学生的技能基础,“专选教学模式”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专项社团模式”侧重于巩固学生的技能体系。3种模式的有序实施和有机结合必将显著提高初中生“体育、艺术2+1项目”的体育技能水平,对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健. 体育课改逐渐进入“深水区”[J]. 体育教学,2010(4):21.
[2] 毛振明,. 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5-27.
[3] 田志军. 对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上体育课现象的再认识[J]. 体育师友,2011(1):57-59.
[4] 董文梅,毛振明,包莺. 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J]. 体育学刊,2008,15(11):75-78.
[5] 王文生. “体育、艺术2+1项目”解读[J]. 体育教学,2005(1):6-7.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 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组织纪律散漫、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许多学生甚至在初中就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是老师、家长认为的“问题学生”,老师们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管,班主任越来越难当,面对“90后”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学校班主任必须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变化,及时创新班主任工作,寻找更加有效的管理办法,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营造班级管理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风是一个班的灵魂,有了良好的班风,才能使一个班级积极向上地发展。良好的班风管理氛围体现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共同的追求目标。班级氛围的营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向更高更远发展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引导学生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努力实现目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通过理想教育,提高学习兴趣。比如,鼓励学生毕业后读大专,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多种证书。有了目标,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动力,更加努力学习,相互竞争,不断进步。
(二)制定班级常规管理制度,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
如今的中职生读初中时,在学习、卫生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从学生入学开始,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要多方面、多渠道在班级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目标要具体,要切实可行,内容可以多样化。如制定班级公约和奖惩制度,由全班同学讨论达成共识后执行,在组织纪律、环境卫生、出勤情况、学习表现等方面进行操行评定,并作为评比优秀学生的条件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帮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超”氛围,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培养良好的班风。
(三)培养班级的骨干力量,实行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工作单靠班主任一个人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有得力助手,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班主任通过平时的了解,将那些关心集体、责任心强、乐于奉献、在同学中较有威信的同学提为班团干候选人,进行竞聘演讲,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根据各人的能力、专长等情况确定职责。同时,班主任要做好培养班干部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组织能力、独立能力、敢说敢管等各种能力,特别强调以身作则,为同学服务,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性,为全班同学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形成一支团结、协作、精干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在选拔和培养好班干后,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如安排值日班干每天检查寝室的卫生、纪律,纪律委员记录每天课堂情况,体育委员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班长每周在班会上进行班级情况总结,并安排本周班级工作。这样,既给班干锻炼的机会,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中职学生独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叛逆心理和自卑心理较强,大多数的学生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他们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要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确实不容易。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角色,要做好班级教育工作,需要充分重视组建各方面教育力量,把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并发挥其最大作用。
(一)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育作用
一方面,班主任应主动积极地与任课教师交流,共同分析学生情况,制订本班教育工作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研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尊敬教师,树立教师的威信,培养和增进师生感情;班级开展重大教育活动,邀请科任教师参加指导,取得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支持,共同致力于班级事务的管理与处理,充分发挥齐抓共管的教育作用。
(二)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制度
班主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制度,确保学生的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现在,通信手段发达,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QQ等都为联系家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经常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针和策略,当然,这些不能代替班主任必要的亲自家访。通过联系,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取得家长对子女和班主任的理解并支持,同时改变一些家长的不正确的育人观。
(三)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需协调社区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力量,通过与校外教育机关、文化团体、工厂、街道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进行联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创造多彩的教育合力形式。
三、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创设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不仅能给学生知识,还能创设一个学生身心发展、净化心灵、陶冶精神的环境。班主任通过调研、组织、策划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班级发展获得强大的动力。
(一)创造一个完美教室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中职生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相差很大。吸引学生学习,教室的布置也非常关键。班主任必须根据本班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精心布置教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张贴班级获得的各类奖状;黑板两侧设置公布栏,有班规、班级好人好事、班级操行评定表及出台的阶段性的政策要事;教室左右两侧墙面可张贴名人名言和励志名言;教室后墙出版墙报、专栏、学生作品等;这些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结合职校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活动的安排,班级开展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参与中得锻炼,在活动中感受成长,在成长中体会成人。如每月根据教育主题组织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诚信教育、学雷锋活动、技能比赛等,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动力。此外,通过举办篮球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秋游等一系列的班级活动,既为学生带来了活力,充实了业余生活,活跃气氛,增强班级凝聚力,团队合作意识,又创造了一个和谐而温馨的班集体。
四、班主任明确角色定位,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长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是一面镜子、一本书。班主任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班级管理产生效果。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地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做榜样。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贴心人,帮助学生排解成长道路上的困惑;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且是明理诚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
总之,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需要不断探索班级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只有不断地摸索班级管理的规律,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才能在中职教育这片沃土开创一片充满魅力的天地。
【参考文献】
[1]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教育更需要回归和坚守
“绿色教育”坚定不移地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
“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需要的是回归和坚守。”每当有媒体问及区域教育的创新,武昌区教育局王兴文局长都会以这句话作为回答。的确如此,教育不能追赶时髦,更不能作秀,而是要在纷繁的口号和现象中保持清醒,探寻本质。
早在2008年,武昌就在全区做了一次教育质量大型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负担较重,教育教学中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现象依然存在,其原因涉及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方面,较为复杂,但其中最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忽视。以王兴文局长为首的武昌教育人意识到,教育要想实现新的发展,就必须回归教育本质,真正用行动来诠释“以人为本”。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教育,王兴文局长觉得“绿色”最为合适。在他看来,“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绿色是一种生态,往往让我们联想到自由生长的青草,只有提供充足适量的阳光和雨露,才能让生命得到真实自然可持续地生长”。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质量。在“绿色教育”理念提出之前,王局长就率领武昌教育人开始对“绿色教育质量”进行了探索。王局长坦言,当时并没有对“绿色教育”的内涵做一个科学的界定,但凭借多年的教育实践,他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未来发展的角度列了几条看似“感性”的标准,简单的说就是“三个不要一个要”,即牺牲学生健康的质量不要,高投入低产出的质量不要,虚假的质量不要,科学健康可持续的质量才要。
如果把武昌教育比作一辆列车,王局长认为,增加其内生动力远比施加外在推力更重要,也就是说,每一个教育人对教育价值真正认可之后所迸发出来的能量远大于制度或惩罚的效用。因此,武昌区提出了“绿色教育”的理念,希望以此统一全区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将工作的重心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位上来,重新认识教育对生命成长的价值,切实关注每一位师生的教育生活质量。通过系统地规划设计和教育实践,将课改十年的新观念、新思想通过行动落地生根,转化成真切的教育效果,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
用评价为质量保驾护航
“绿色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积极倡导人才标准的多元化,努力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自由发展开辟空间和舞台。
在“分数决定论”依然有一定市场的今天,武昌却在全区每所中小学开展“大家唱、大家跳、大家展”活动,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校园生活幸福感等要素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其教育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可见一斑。
谈及全区的教育管理,王兴文局长“用评价来引导学校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的智慧引人思考。他给记者讲了基层的这样一个现状:“每年教育局下发的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校长们一般都看一遍,能够看三遍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但是对每年下发的学校绩效目标考核奖励方案,所有校长不但会认真地看三遍、甚至五遍,而且还会将各项任务逐级分解,一一落实到位。”由此可见,评价在“绿色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的带领下,武昌一改往常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而是构建起以“遵循规律、轻负高效、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教育质量”三级评价体系,力求以评价变革引导基层教育工作者确立正确的育人观,引领全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所谓“绿色教育质量”三级评价体系,即促进全区均衡发展的整体性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全学科评价。“整体性评价”是以北片学区、特色教育联盟、联动发展三类“教育发展共同体”为基础,研制出《武昌区义务段学校整体评价联动发展方案》,变单一的学校个体评价为对学校个体评价与对发展共同体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区域内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全过程性评价”是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评价,它涵盖了考试、课程、作业、教研、学籍、招生、近视率等方面,以引导中小学校向过程管理要质量;“全学科评价”是将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部学科课程纳入教学质量评价范畴,对学生每门学科学业达成度水平、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发展水平、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评价的引领下,武昌区加大了体艺等非考试科目的教学管理力度,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将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到中小学校的作息时间中统一执行,做到“天天有活动,班班有安排,人人有项目”;建立32个“初中体育与艺术活动基地”,6所市级体育后备人才试点高中,9所市级体育艺术特色高中,组建多个学生艺术社团,为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发展平台;以北片学区为主,通过教师走教加大优质课程交流力度,着力构建学区课程;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加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力度,组织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母语关涉民族自尊自信
“绿色教育”克服急功近利,追求健康和谐,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情感、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的高度统一。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应摒弃功利心,否则,一切教育行为都将变形。2010年起,武昌区以“20+20亲近母语行动”为重点,在全区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工程,每天早晨20分钟诵读经典,中午20分钟练习书法。对于为何要在全区开展这种看似“无用”的活动,王兴文局长有自己的理解:“法国人在公共场合都讲法语,即便懂英语也不会讲,对母语的这种态度,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自信。”
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教育局通过统一时间、材、统一经费保障,使工程得以强力推行;通过全员培训、全程研究、全覆盖调研,使效果辐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通过教材免费发放循环使用,任务不带到课外,保证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自实施“20+20亲近母语行动”以来,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全区近五万名小学生,除语文教材指定篇目外,人均新增诵读古文50篇,背诵35篇以上,学生写字优秀率达到75%以上,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也在活动中受益,每学年,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人均完成专题活动课144课时,批阅习字练习册7200人次,开展专项研训活动34次,探索出各具特色的“20+20”课型教学法,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不少学校结合“20+20亲近母语行动”开发传统文化课程,使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家长们普遍认为该行动不仅能让孩子写好汉字、说好汉语,而且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调查显示,家长满意率达到100%。2012年2月,教育部将这一做法向全国推介。
教学与德育应融为一体
“绿色教育”倡导创设科学、民主、和谐的绿色课堂,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
熟悉武昌教育的人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以前全区的教学工作会和德育工作会是分别召开的,然而近两年却合为一体。缘何?王兴文局长认为,“德育和教学应融为一体,不应该分开也是分不开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同样也是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阵地。因此,武昌区切实树立大德育观,一直把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全区教育的整体框架,将“有效德育”与“高效课堂”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力抓手,通过对德育和教学的联合指导,实现课程育德,全面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