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排序教案范文

排序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排序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排序教案

第1篇:排序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选择排序算法;能解释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的优势;能由此及彼,归纳排序中的数字规律,探索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能在VB中规范地编写程序。

过程与方法:在回顾冒泡排序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引出选择排序,并以任务分解、逐级递进的方式化解难点。以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发现、归纳总结,逐步将排序方法用程序语言表达出来,最终实现程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体会将自己的逻辑思维通过程序设计的方式实现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二、学情分析

选择排序算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冒泡排序”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学生对VB的基本语句、三种程序结构、数组变量、随机数的生成,以及事件、过程等能较好地理解、应用,因此,程序界面的设计、无序的随机数的生成、通用变量(n、数组变量)的定义等预备工作事先由教师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排序算法,以及算法在VB中的实现。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一组数中的最小数(或最大数),用来记录最小值(或最大值)的变量t的初值为什么是i,用来记录查找的位置的循环变量j的初值与终值的确定。

四、素材准备

1.学生素材:Form1.frm

该窗体的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其中“自动生成数据”这一事件已能实现,“选择排序”的代码留空。

2.教师素材: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自然引出选择排序

问题:若要将34、45、32、12、33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冒泡排序,则需进行几次冒泡排序,每次的排序结果分别是什么,整个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几次数据交换,是否能减少交换次数?

设计意图:复习冒泡排序算法,并通过分析数据交换的次数,提问学生是否有办法让数据交换的次数变少,引发学生思考与发现,进而引出选择排序算法。

2.实例示范,初步了解选择排序

教师以对四个无序整数进行递增排序处理为例(假定数据已存放在数组中),简要阐述选择排序算法。

第一遍:从第一个位置到最后一个位置中,找出最小值所在的位置,将该位置的值与第一个位置的值交换。

第二遍:从第二个位置到最后一个位置中,找出最小值所在的位置,将该位置的值与第二个位置的值交换。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都有序(如图2)。

随后,学生在了解选择排序的基础上完成以下课堂练习:

若要将34、45、32、12、33这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选择排序,则需进行几次选择排序,每次的排序结果分别是什么,整个排序过程中进行了几次数据交换?

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与一开始对这组数据进行冒泡排序的过程进行比较,发现对这组数据来说,选择排序的交换次数仅为三次,大大优于冒泡排序。

设计意图:本部分仅对选择排序作简要阐述,未对其中“如何找到最小数问题”进行具体说明,旨在让学生先了解选择排序算法,对其有总体认识,树立信心。

3.层层递进,深入理解选择排序

在学生初步了解选择排序后,教师进而引导学生将选择排序的每一遍排序分解为两个步骤,即:

第一步:从位置1到位置n中,找到最小数的位置;若最小数不在位置1,则将最小数与位置1的数据进行交换。

第二步:从位置2到位置n中,找到最小数的位置;若最小数不在位置2,则将最小数与位置2的数据进行交换。

……

步骤分解后,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步骤一一实现。教师以第一遍选择排序为例,对算法进行演示,具体如下:

先预设两个变量:变量t和j。其中变量t用来记录最小值所在的位置;变量j用来记录查找的位置。

【算法演示】

第一步:从位置1到位置4中,找到最小数的位置,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分析】第一遍选择时,令记录最小值所在的位置的初始值为1,即t=1。故将d(t)依次与d(2)、d(3)、d(4)进行比较,每次比较可描述为:

第一次:当 j=2时

如果d(t)>d(j),则令t=j

第二次:当 j=3时

如果d(t)>d(j),则令t=j

第三次:当 j=4时

如果d(t)>d(j),则令t=j

经过这样三次比较后,就完成了第一遍选择排序。

【观察】学生比较上述三次描述,发现j=2、3、4时,所执行的操作都是“如果d(t)>d(j),则令t=j”,也就是说执行的是重复操作,继而就想到了用循环语句来实现这个操作,也就是说,上面三次比较可整合为如下语句:

t=1

for j=2 to 4

如果d(t)>d(j),则令t=j

Next j

第二步:若最小数不在位置1,则将最小数与位置1的数据进行交换。

这一步学生普遍较容易理解,教师给出伪代码:如果t1,则交换d(1)和d(t)。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到教师事先分发的form1窗体中完成第一次选择排序的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运行。

当然,调试运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单击“选择排序”按钮后,不能将排好序的数据输出到列表框2中,随后找到原因,将输出语句补充完整。由于输出语句学生已在冒泡排序中接触过,故能自行完成。

当学生完成了第一遍选择排序后,略有成就感,教师顺势提出第二遍选择排序。理解了第一遍选择排序,学生对第二遍、第三遍就不再那么陌生了,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了。教师简单演示第二遍、第三遍选择排序算法后,学生便能在第一遍选择排序的基础上对代码略作修改,完成第二遍、第三遍选择排序的程序代码。

设计意图:分解问题难点,并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解决的办法,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

4.归纳总结,由特殊到一般

当学生通过三遍选择排序完成了对四个数进行排序的操作时,便跃跃欲试,想要对更多的数进行排序,于是就开始找寻规律,他们会发现这三部分程序的主体大部分是相似的,只不过变量t与变量j的值有所变化。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去找出变量t和变量j的变化规律。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教师在PPT上将三遍选择的代码放在一起,并将关键部分用红色字体标出,如图4所示。经过观察、分析,学生得出第i遍选择的程序代码。

至此,选择排序的核心代码已基本完成,只要学生将变量i的范围确定即可,而i的范围即为选择排序进行的遍数。这一点学生已经在一开始的算法分析中明确了,即:如果有n个数,需进行的选择遍数为n-1次。

故,学生可得出选择排序代码如下:

Fori= 1 to n-1

t = i

For j = i+1 to n

If d(t) > d(j) Thent=j

Next j

If t i Then

temp = d(i)

d(i)=d(t)

d(t) = temp

End If

Next i

整个过程下来,算法的基本框架以及程序的结构变得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将选择排序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离,又慢慢地将其整合。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找寻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不仅排除了学生对复杂算法的畏惧感,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调试运行,完成课堂任务

基本任务:学生先完成将一组数进行从小到大顺序排序的程序调试。然后,修改程序,使其能将一组无序数据进行降序排列。

拓展任务:时间充裕的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拓展内容比较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的耗时,并在程序中体现出交换次数。

知识拓展:比较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的消耗时间。

T1=timer (timer是取得当前时间的函数)

T2=timer

Label4.caption=“冒泡排序运行时间:”& t2-t1 &“秒”

第2篇:排序教案范文

【关键词】: 钢结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顺序 改革

钢结构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来实现。对钢结构设计人才的培养,《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必修的基础性高等教育课程。虽然说书的章节内容的编排都是经过历年来专家和教授以及学者的经验和论证得来的,但是它对学习者来说多少会有一些误区。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对《钢结构设计原理》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详细具体的了解。针对书中的一些内容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给学习者带来理解困难和多走弯路的不便。还有按书中内容的顺序教学安排教学课程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合理,本文主要是针对其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安排顺序提出一些革新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给学习中的你以及教学中的你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

一、钢结构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书中有些内容该详细的地方不详细,该略去的地方却长篇大论的论述个没完,严重挫伤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耐性。尤其是一些原理的推导过程,既繁琐又难理解。

书中的插图存在混乱的现象和错误现象,让学习者看了极为的难懂而且有时候还会误导人,使人产生错误的理解。还有插图混乱的现象极为凸显出,有好多地方出现了本页讲的知识插图在很多页以后才能找到,这样给学习造成极大地不便而且还容易使人产生反感的情绪。图中也时常出现错误标记的现象,这是最容易误导人的。

书中存在注释不够明确的现象。比如某个公式的推导以后,它里面的系数和一些特殊字符的具体含义虽然在公式下面有含义有含义说明,但是说明的不够明白易懂,有的还是专有名词型的,这就需要学习者自己动手查资料才能理解,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书的系统不够完善。

书中的一些基础性的课程知识存在超出学习者的基础状况。比如剪力流和剪心的分布是大多学习者在高等课程教学中没有学习的,即使材料力学课本里有,但是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起来很是困难,所以,课程中应该多少带一些剪心的基本求法。

二、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革新建议

1、对书中一些详细理论的介绍可免去繁琐的叙述部分,完全可以用插图和公式代替,就像材料力学里的插图就很好,尤其是立体插图和平面插图的有机结合更能适应学习者的需求,简便易懂,而且书中插图的坐标变换应给出明确的指出和意义说明,这样才能够使人一目了然,更加方便的学习。

2、书中插图应该在所用到插图知识的地方出现,而不是为了节约纸张或者嫌麻烦,就好几个知识点用一个插图,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方便的多,不用来回翻动课本。而且插图可以尽量标注的明了,不要出现标注错误的现象。

3、针对书中的注释,实在难以两句话说完解释清楚的,可以在后面加注上出自那一本课本或知识杂志,可以给学习的人提供一个明显的知识查询动向,便于在短时间里找到想要了理解的内容。

4、针对书中出现的应用基础知识超出学习者的所学范围的现象,最好能给出一些简单的临时学习性指导,这样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其更好的为学习使用服务,获得广大师生以及学习人员的好评。

三、钢结构课程教学安排顺序的问题及其建议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量增加教学课时,毕竟《钢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难懂而且内容繁多的学科,课堂教学能将书本知识具体形象化,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对钢结构课程深入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

1、钢结构学习中的课程教学内容有:

1)基本钢结构知识概念的学习。它大体有钢结构的基本常用材料(一般是钢材)的性能:钢材的抗疲劳强度、钢材的伸缩性能,钢材的冷脆性能、钢材的强度,钢构件的刚度强度要求,稳定性整体性要求以及钢材的防锈蚀等保护。

2)各种钢构件设计方法学习。有轴心和偏心受压构件、简单梁以及压弯构件的设计。

3)钢构件之间的连接技术学习。在学习中主要遇到的有钢构件的焊接,螺栓连接,铆钉连接以及它们各自的设计和检验,比如要对焊缝的尺寸和强度检验,对不同形式的螺栓连接进行不同的检验,如抗剪抗压强度检验。

4)钢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有网架结构、桁架结构、钢架结构、轻型钢架结构等。

教学过程中尽量请有经验有学识的教授和资深人士为学生授课。

/2、钢结构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1)多带领学生去钢结构现场去认识去实习钢结构的现实生活实例,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客观的映像,这样学习中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构件的安装和设计。

2)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更加丰富学生的视觉,这样比起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要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对钢结构的学习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启发学生去思考。

最后,教学实践和理论是不可分开的,二者缺一不可,实践可以促进对理论的理解,理论升华实践,两者的学习本身就是对为了更好的学习各自的内容的建议。

四、对钢结构教学革新的建议

1、钢结构教学形式的改革:对钢结构教学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多带学生去有实例的现场实习认知,这样才能效果更佳。

2、钢结构教学的教师资格筛选应该非常严格,要既有实际经验和理论作基础,又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钢结构的课时安排应该足够充分,这样才能保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4、对与平时的授课,教师不能仅仅以考试未标准,凡是考试的或者重点老师就讲,不是重点或者不是考试内容的就一语带过,我就见过这样凡事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师,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

5、钢结构课程设计的考核应该有足够的含金量,以往是让学生结合专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的设计,比如设计一个钢结构的工业用厂房,里面含有吊车梁等构件。现在的设计不仅仅应该包括这些,学生还应该拿出设计过程和计算过程,手算加机算都要有实际的数据显示。

五、结束语

高等院校钢结构的课程内容教授和教学安排应该适应社会对新型钢结构人才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有实际能力和理论能力为基本出发点来发展教育。同时应该加大对钢结构教学的力度和投入,从目前钢结构的前景来看,土木行业需要大批量钢结构设计和施工人才,高校教育应紧抓市场机遇,为国家和社会输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使她的学生能够在改革的教学体制下拥有极强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

[1]张耀春《钢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1

[2]余跃.《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2-35.

[3] 付朝江.应用型本科钢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5):484-487.

[4] 贺兴宏,管瑶.《钢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4):87-89.

[5] 邓夕胜,董事尔.钢结构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8(5):167-169

第3篇:排序教案范文

关键词: NTeQ模式 教学设计整合教学研究

1.引言

NTeQ的含义是“整合技术促进探究”(iNtegrating Technology for inQuiry),是由美国孟菲斯大学的Gary R.Morrison教授和Deborah L.Lowther教授首先提出的。该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用模式,它真正实现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工具和学生学的工具。NTeQ模式以学生和课程目标作为出发点,从学习理论、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选择适当的计算机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划过程详细地体现出来,从而能够帮助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思路。

2.NTeQ模式的操作步骤

按照NTeQ模式的思路,创建一个将计算机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单元计划需要10个步骤,如图1所示。

2.1制定目标

教师的每一个课程计划的列出都是从学习目标开始的。一般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内容特点,制定出学生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目标。

2.2计算机功能

教师在课前应充分考虑需要用到的计算机功能,并选择合适的功能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学生需要使用互联网或者教学光盘搜索相关资料,因此连通的网络和光驱是必需的;学生在数据分析时可能用到电子表格、数据库和图表等,还可能会创建文档,编辑图片、绘图等,这就需要安装相应的Office组件和其他应用软件。

2.3确定问题

问题是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教师在向学生陈述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性[1],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来自现实世界,具有真实性,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来解决。

2.4处理数据

在处理数据阶段,教师要明确学生将如何解决问题,也就是教学目标将如何成功的实现过程。

2.5显示结果

学生的学习结果展示有多种方式,有打印稿、口头陈述、Web页、幻灯片演示、海报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

2.6评估

NTeQ教学模式中替代性评估弥补了传统评估的不足,不仅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做到因材施教。选择评估内容,如测验、演示报告等,采用任务列表或量规等评价工具,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量规,为行为标准分配分数级别[2]。

2.7支持性活动

计算机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仅靠计算机不能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教学活动本身不适合使用计算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支持性活动,如相关阅读、小组讨论等。

2.8准备活动

考虑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将开展哪些活动,以什么方式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的活动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中心问题展开。

2.9结束活动

教师对结束活动也需要精心准备,准备好响应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从而加深他们的学习过程。

2.10技术整合活动

考虑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将开展哪些活动,以什么方式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的活动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中心问题展开。

3.教案示例

NTeQ教学模式应用方便,教师按照NTeQ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即可。下面是对计算机本科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排序章节采用NTeQ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教案。

3.1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比较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特点、排序过程,以及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在每类排序方法中,从简单方法入手,重点讨论性能先进的高效方法(如插入排序中的希尔排序、交换排序中的快速排序、选择排序中的堆排序等)。

3.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A:掌握每一种排序方法的机理;

学习目标B:深刻理解排序的定义和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学习目标C: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算法描述及时间复杂度的分析;

学习目标D:理解排序方法“稳定”或“不稳定”的含义,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要求应用的排序方法必须是稳定的。

3.3资源列表

3.3.1网络资源列表。

A.吉林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

http://202.198.16.51/wangluo/xueyuan/wangluoxuexi/01.dkch/selected.jsp

B.西北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

http://jpkc.nwu.省略/datastr/

C.西安石油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

http://jpkc.dept.xsyu.省略/shujujiegou/index.htm

D.浙江师范大学“数据结构”精品课程

http://teacher.省略/quyt/

3.3.2文章列表。

A.数据结构中典型排序算法性能分析(PDF文件)

B.一个比快速算法更快的算法(PDF文件)

C.摇动排序算法性能的研究(PDF文件)

D.奇偶交换排序算法性能的研究(PDF文件)

3.4技术与工具

A.Microsoft PowerPoint

B.Microsoft Word

C.IE浏览器或其他浏览器

D.Macromedia Flash MX

E.Microsoft Visual C++6.0

3.5多维活动

3.5.1活动1:内容的讲解。

在这个活动里,教师讲解排序方法的基本分类及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和归并排序的基本思想和各类排序方法中的简单排序法的排序过程通过Flas演示。插入排序类中的直接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类中的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交换排序类中的快速排序等排序方法的实现、算法即算法分析是本章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在讲授各种排序方法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排序方法的稳定性问题。即对于具有同一排序码的多个记录来说,若采用的排序方法使排序后记录的相对次序不变(即前面的仍在前面,后面的仍在后面,当然由远邻变相邻),则称此排序方法是稳定的,否则称为不稳定的。

3.5.2活动2: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

此活动通过上机操作深化学生对各种排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上机内容为对6种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进行比较: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已知待排序的表长不小于100,其中的数据要用伪随机数产生程序产生,至少要用5组不同的输入数据作比较,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的移动次数。最后要求对结果做出简单分析,包括对各组数据得出结果波动大小的解释。

本活动的主要工作是设法在已知算法中的适当位置插入对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的计数操作。程序还可以考虑几组数据的典型性,如,正序、逆序和不同程度的乱序。调试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块调试的方法。

3.6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6.1完成上机实验要求,程序调试成功,运行结果正确。

3.6.2能对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3.6.3提出创新思路或对现有程序有所改进。

3.6.4成果展示(作业、实验报告等)内容完整,材料齐全。

4.教学过程中几点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NTeQ教学模式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明确教师的主导和引导角色

传统的教学,只要教师带着已经精通的教学内容走进教室,再拿起粉笔和张开嘴就能开始课堂的进行。而现在要求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设计教学计划,要求将技术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教学内容,还能通过其他的手段在加强掌握知识的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和开发软件。

4.2教学环境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环境。例如在讲授栈的应用时,可以通过演示小运用程序汉诺塔来阐释栈在递归调用中的使用,如图2所示。

4.3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NTeQ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主、以计算机为辅来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但是应注意到信息技术只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手段,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即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操作计算机。

5.结语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采用NTeQ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当使用一种新模式时,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NTeQ模式是国外教育专家首创的,由于国外教育方式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运用该模式的时候,要从我国的教学环境出发,根据所在院校的条件,制定出符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整合教学研究中,作为教学研究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激发了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的热情,更认识到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是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4篇:排序教案范文

通过培训课程设计将培训课程体系分为培训课程和组成课程的模块两大部分。

1、胜任能力项目的合并与排序

首先,培训课程设计要适度合并胜任能力项目,形成若干项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进而根据这些集合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培训目标。胜任能力项目模型是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而适度合并胜任能力项目是培训课程设计的前提。

(1)合并胜任能力项目的依据

合并相近与相关的内容。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虽然分列于胜任能力模型中的品德、基本知识、领导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技能中,但有些胜任能力项目内容相近或相关,只是有的作为知识要求,有的作为能力要求。因此,将这种具有相关性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可以避免相近或相关内容在所设课程中重复。

根据业务流程的连续与完整来合并。一项完整的业务流程由一系列的工作程序组成,这一系列工作程序涉及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要完成这一完整的业务流程,就必须同时具备这一系列不同的胜任能力。换句话说,业务流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要求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应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在内容的衔接上具有不可拆分性。因此,将这种具有不可拆分性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可以保证所设课程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业务流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根据教学环节和过程的趋同性来合并。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分列于胜任能力模型中,又为不同的业务流程所必需,但这些不同的胜任能力项目围绕着某一教学内容,可以用同一教学环节或过程来解决。因此,将这种可以用同一教学环节或过程来解决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胜任能力项目集合的排序

按照上述原则,可以将高级管理人才胜任能力模型中的胜任能力项目合并为若干胜任能力项目集合,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其排序。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的排序依据是:

第一,按所涉及内容的递进次序,即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涉及基础性内容的排列在前,涉及专业性内容的排列在后。

第二,按所涉及业务流程的先后,即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涉及的业务流程在先的排列在前,涉及的业务流程在后的排列在后。

第三,按所涉及工作的综合程度,即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属于专项性工作的排列在前,属于综合性工作的排列在后。

2、课程设计

培训课程设计是将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转化为培训课程的过程。一般根据合并后的胜任能力项目集合设计培训课程,一项集合设计一门培训课程。

在胜任能力项目合并和排序中,将品德、基本知识和领导力三要素中的能力项目在各自的要素内合并,将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技能二要素中的能力项目跨要素合并,因而形成了品德、基本知识、领导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技能四类能力项目集合和相应的四类课程(四类课程依次简称“CT”、“CK”、“CL”和“CP”,相应地,四类课程所含模块依次简称“MT”、“MK”、“ML”和“MP”)。

(1)品德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改变态度、转化行为。品德类课程虽然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培训课程,但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改变态度、转化行为。为此,品德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培训内容能够得到学员认同,促使学员思考和内省,以达到使其态度和行为得到转变的培训目的。

第二,学员要求亲历、体验和领悟的心理强烈。与其他类课程比较,学员更关注对品德类课程内容的“感同身受”。亲历直观的场景、直面典型的人物、体验触及灵魂的事例,对学员的态度改变和行为转化具有极大的震撼力、感召力和推动力。为此,品德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学员对所学内容的亲历和体验,要使学员从亲历和体验中体会、感悟、总结和提高。

第三,体验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品德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品德类课程改变态度、转化行为的突出特点和学员亲历、体验的强烈心理,要求培训者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特别是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精心设置各种场景,甚至是实地考察,力求培训过程生动活泼,促使学员参与,引发学员共鸣。

(2)基本知识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基本知识类课程中的“基本知识”,主要指胜任领导岗位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以及随着形势发展补充、更新的新知识。“基本”是这类课程的重要特点。所选课程内容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注意把握胜任领导岗位必须掌握的哪些知识,应该补充、更新哪些新知识,体现必备、够用。

第二,基本知识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传授知识,即补充或更新学员的知识。基本知识类课程的设计要关注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第三,讲授是这类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但同样需要直观、生动、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大力提倡研讨式教学。即使是讲授,也应以启发式、双向交流式、发现式(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探索,并试图得出自己的结论)讲授为主。

(3)领导力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领导力类课程的综合性。课程不仅涉及经济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等经济管理类学科,还涉及心理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综合性强。

第二,领导力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开发潜能。即把学员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领导能力的提高,通过改变观念和思维定势,更大限度地开发领导潜质。

第三,领导行为的改变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甚至与人的先天禀赋不无关系。因此,领导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磨砺过程。为此,领导力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这类培训课程的阶段性和时限性。

第四,领导力类课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相互交流和实践环节等教学方式。领导行为的改变和潜能开发更强调相互交流和实践环节,突出案例和模拟环境下的实际训练项目,使学员在实际训练中获得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为此,这类课程要注意设计好专题研讨交流和分组实践活动,前者可以使学员通过交流获得改善自身领导行为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后者可以使学员通过分组实践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类课程的特点

第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区别很大。为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设计要注意把握不同专业课程的专业特点。

第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和突出特点是

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只是所需专业技能的必备基础和必要条件。为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系统整合,专业知识要服从、服务于专业技能,为专业技能的提高打基础。

第三,这类课程的教学以“能”和“会”为中心,即使学员能用会做。为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设计要特别关注让学员“动手”操练。

3、课程目标确定

课程目标是对学员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后应当达到的标准的概括说明。课程目标确定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的课程模块设置得是否恰当。课程目标的确定,一方面要满足胜任能力项目集合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在教学上具有可操作性。一般而言,可以根据每门课程所对应的胜任能力项目,确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每项课程目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根据课程目标设置相应的模块)。

(三)模块设计与模块目标确定

1、模块设计

所谓模块,就是从某一相对独立的问题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将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分析方法和解决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组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

一般而言,一门课程含有一个或若干个模块。一门课程所含模块的多少,取决于模块的相对独立程度,模块间在内容、流程、教学过程上相互依存,相对独立程度就低,这些模块就趋向于组成一门课程;反之,模块间相对独立程度高,这些模块就趋向于各成一门课程。

模块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目标,一般地,一个模块对应于一项课程目标。

2、模块目标确定

模块目标是对学员经过本模块的学习后能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的详细说明,也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模块目标确定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该模块及其课程的培训效果。为此,模块目标的确定要遵循SMART原则:

第一,具体性(Specific)原则。即模块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

第二,可衡量性(Measurable)原则与可实现性(Attainable)原则。即模块目标要有“量”和“度”的要求,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衡量,能够通过一定的培训环节得以实现;而且,教与学要在这个“量”和“度”上达成一致,这样可以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第三,现实性(Realistic)原则与时限性(Time-bound)原则。即模块目标的确定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培训时间的限定,要力争在一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模块目标的要求。

(四)培训模块教学内容的开发

1、内容开发的依据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出的培训模块大致指出了模块的内容框架。为了使各培训模块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准确地确定每一培训模块的教学内容。培训模块教学内容开发的依据是培训模块的教学要求和学员在每个模块所处的学习阶段。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获得、组织、尝试和表现四个不同阶段,对能力缺口图进行认真分析,辨别学员在每个培训模块所处的学习阶段,据此进行内容开发。

2、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授课教师为培训而准备的书面实施计划,作为一个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培训内容和培训过程设计两部分内容。培训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设计的。

培训过程设计是教案编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培训过程的步骤设计和培训环节设计。

培训过程的步骤设计包括:

组织教学,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或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当天的培训内容。我们建议每次课后都要向学员布置三个永恒的作业:老师今天讲了些什么?这些与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使用这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要求学员把当天最重要的心得记在日记本上。这样,使学员巩固培训内容的同时,不断地挖掘和改造自己的工作经验。

第5篇:排序教案范文

关键词 qbasic 课程改革 一维数组排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Thinking of "QBASIC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Xinghua

(Huishan Vocat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 Wuxi, Jiangsu 21415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classroom practice of "QBASIC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th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curriculum, including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original teacher-oriented to student-centered, students' passive acceptance to active learning and think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QBASIC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one-dimensional array sorting

1 课改前的反思

多年来我们教师总是习惯于按照教材来制定教学计划,按教材来实施教学,按教材来考试。学生也是完全按教材来学习。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要求“静”,老师也常常说“听我讲”。

QBASI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性语言,在其学习上,由于都是教师讲,学生就不爱思考,一开始的基础知识还能跟的上,但到了后面的思维性内容有的学生就感觉很吃力,甚至到最后放弃学习,只要求能应付考试就好了。这时教师就非常矛盾,是继续上下去完成教学计划呢还是降低要求,缩减知识范围?我们也发现使用老的“填鸭式”的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成效,可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后续的发展,甚至会起到阻碍作用。例如:按照原来的QBASIC语言中数组排序的教案上课,就是完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直接给出方法,然后拿一组数据做例子排序,从而给出程序。且每种排序方法教师都会给出一个母板要求学生牢记,以便于碰到类似的题目只需要把相应参数嵌套进去即可。

如:FOR I=1 TO N-1

FOR J= I+1 TO N

IF A(I)>A(J) THEN SWAP A(I),A(J)

NEXT J

NEXT I

这样看来只要学生熟记母板会嵌套就行,这种想法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想法,虽然可以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但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分析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能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现在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2 课改原则

在进行课改之前参考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制订了几条课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进行课堂改革实验。

(1)教材不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依据,教师也不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对教材研究后进行二次开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探究式学习,而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3)教学方式不是如从前一样的“填鸭式”,而应变得多元化,如创设情景,游戏等等,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便于学生联想和思考。

3 课改实验

3.1 创设情景 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师活动那样,把定论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设置一些问题的情景,利用学生“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可能一开始学生的发现会比较肤浅,甚至不着边际,但是只要教师加以鼓励,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火花,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具有善于疑的能力,就能有更深的发现。

例如《QBASIC语言―― 一维数组排序》的导入部分。在原先的教学中使用的是复习式的导入:“上次课我们讲了一维数组的查找,也谈到查找只是数组应用中的一小部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经常需要将数组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比如同学们的成绩会按照从大到小排列,那么这些数据在输入的时候并不是一定就已经有顺序的,如何来排序呢?例题:随机产生10个10~99的正整数,对其进行从小到大排序输出。”这种复习式的导入一开始教师就定势的让学生的思维完全跟着他走,而且用不着学生过多的思考,教师自然会把答案告知。经常这样学生就懒得思考,反正老师会说的。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他今后的学习就会很显得很懒散和被动。

在课改后的导入变成这样:“编程是为了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排序是不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大家想到了哪些排序的应用?按身高排座位,按成绩排名次,按大小排扑克!可以这么说,凡出现(下转第116页)(上接第28页)同类大批量数据,我们往往要对其先排序再进行进一步利用!分出高低然后排好座位,分出名次等。计算机顾名思义特别擅长处理数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排序的程序设计。”这样的导入从实际生活出发,更贴近学生,能引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参与思考。教师不是硬拉着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自主地跟在后面,出于主动的学习心理。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主动的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对他们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合作活动

合作活动就是注重小组和全班讨论及其它合作探究活动,启发各层次的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教师也可与学生一起合作,发挥教师在深入理解难点并掌握重点知识方面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QBASIC语言――一维数组排序》的新课展开部分,原先的教学中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串无规则的数据然后演示一步步排序:

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完全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能参与教学活动。而且教师选用的是“一串数字”这样的抽象而乏味的例子做演示,学生往往会觉得没劲、枯燥而引起反感的心理,甚至想睡觉。这种的教学效果往往很差,教师是非常认真而且仔细的在黑板上一步步演示,但对学生却起不到作用,从而我们教师也有很大的挫败感。

在课改后对于排序问题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五个装有不等重的水的瓶子、一架天平和一些号码标签,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将这些瓶子按重量进行排序,先小组讨论然后上讲台演示。教师在学生演示时进行提示和分步板书。

由于学生重感性认识、轻理想认识;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所以借助道具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字排序变成形象的瓶子的排序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总结规律。并且利用合作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老师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4 总结与思考

第6篇:排序教案范文

 

0前言

 

教育实习是体院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实习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一切工作围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参加教育实习的11级本科学生为对象,对实习生的教育能力进行初步分析与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一系、体育教育二系、体育教育三系、武术学院11级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对实习学校原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

 

对实习生体育课堂教学能力的分析教育实习对体育学院实习生来说是一项陌生而又繁重的学习任务,也是培养实习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现将体育课堂教学分为写教案、讲解、示范、组织、教态、教法等6个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1.1 教案

 

一个好的教案就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良好开端,是检验实习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形式。写教案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初步印象看,实习生教案写的规格和较规格者为89%,只有11%的实习生教案写得一般和不甚规格。原任课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较好。对此,我们概括有下列3个原因:对实习生要求非常严格;实习生在实习出发前就写好初稿;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本人又作了多次修改,原任课教师看到的是一份经过多次修改的较完整的教案,印象不错。通过实习,实习生写教案的能力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因而得到较高的评价。

 

2.1.2 示范

 

正确的示范不仅可给学生以运动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我们把示范能力归为以下3个方面:示范的位置选择是否得当;动作表现是否规范;示范时机是否恰到好处。结果显示,在实习初期,实习生的示范动作较为规范,示范位置的选择,时机的把握较差。实习结束时,示范位置的选择和示范时机的把握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认为:通过实习,实习生的示范能力三因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示范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示范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效果也越来越好。

 

2.1.3 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示范只能使学生看到完整动作或单个动作的外形,因此,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精炼准确、通俗易懂,抓住动作的要点、难点。原任课教师对实习生"讲解"的评价:实习初期,有33%的实习生讲解能力处于一般及以下等级水平,精炼准确者仅为11%。实习结束时,精炼准确者为33%,还有25%的实习生讲解过多。实习结束后大多数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幅度不大,水平不高。这反映出实习生口头准确表达事物的能力较差,学校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2.1.4 组织

 

体育课的组织是各种教学能力的核心,是各种能力用于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教学。在实习初期,实习生组织能力处于"一般"及其以下等级的占有26%,实习结束时该等级只占4%,而90%多的实习生组织能力达到"较为合理"等级以上水平。我们认为,这种提高是实习生课前准备充分,能较好地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地写好教案,抓住课的主要环节进行教学的结果。

 

2.1.5 教态

 

教态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分两个方面:举止大方、仪态精神。实习初期,两种因素各有1/4左右的实习生表现在"一般"或"一般"等级以下。其原因:初次上课缺乏经验,心情紧张,压力较大,导致举止僵硬,行为慌乱。实习结束时较实习初期有较大的进步,这充分说明实习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体验,克服了紧张情绪,排除了心理障碍,所以在后阶段的教学中就逐渐表现出语言精炼、举止大方的教学风貌。

 

2.1.6 教法

 

教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或手段。教法选择与运用是否妥当,对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选择与运用教法的能力,也是培养实习生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实习初期,有近80%的实习生对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在"较妥当"以上水平,实习结束时,有93%的实习生在"较妥当"等级以上水平。这就说明实习能使实习生的教法选择运用能力提高。

 

2.2 总结

 

实习生各项教学能力的比较分析在以上6种教学能力中,实习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强弱依次为写教案能力、示范能力、讲解能力、教学态度、组织能力、教法选择与运用。而原任课教师认为其排序应为"组织"是实习生最差的一种能力,究其原因:实习生的组织教学只是呆板地执行教案中规定的组织形式,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次课都有监督、观摩,这些都会给实习生增加心理负担与压力。由于教学内容不能随意更改,教学方法不多,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大多数原任课教师,他们从教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学生中威望很高,但身体条件的限制,他们更注重讲解、组织、教法的作用。

 

3 结论

 

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教育实习,普遍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就表明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为重要。但实习生教学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天津体育学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学生在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7篇:排序教案范文

【关键词】互动式电子白板 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不再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不再是课件的观赏者。“电子白板”作为新一代的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已开始广泛运用,“黑板”变“白板”,教学更精彩。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投影仪配合使用,可组成理想的多媒体教学,再配合相应的网络连接,即可组成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老师终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和学生面对面地充分互动交流,演绎课堂。于是,学生感兴趣了,课堂动起来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一、实时更新还原课堂

与传统黑板的“一擦即没”相比,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随时调用电脑中存储的课堂教学资料,不必再担心板书的内容无法重现。与PPT相比,电子白板允许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教师只要在白板边就可用电磁笔在白板上操作,直接点击板擦,随便涂改。可随意对投射到白板上的任何画面进行注释,讲解,用点磁笔实现在白板上的无痕书写与画图,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

例如在教学时,我出示一段文字,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发言,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重难点标注出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并掌握。有时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写批注,下一堂课重新打开,看到老师的教案中有自己的笔迹,师生会得到更多的共鸣。电子白板的实时记录功能,为教师今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回放记录,可帮助学生还原课堂,省去记笔记时间,使学生不会因为集中精力抄写笔记而忽略了重要的讲解,有更多时间进行真正的学习,这正是我们所要的。

二、形象演绎突破重难点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利用电子白板设计的教学课,图文并茂,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更重要的是互动式电子白板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在乐学中轻松学好。

例如冒泡排序是高中程序设计中最难掌握的部分,抽象的排序过程难于理解,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利用白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将冒泡排序的全过程播放两遍,然后请同学模仿,利用白板的自由拖动功能先对三个泡泡进行比较,交换位置,正确后即进入下一轮四个泡泡,如果拖动错误则淘汰,请其他同学修正,同时适当加入声音,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每时每刻都主动参与探究。任务完成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回顾整个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操作,积极讨论,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还将那些看似静止、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加容易地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清晰地获得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自由拖动激发灵感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画面,插入Flas、视屏等素材,但是只能演示,而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内容无法更改,更别说随意更换图片、文字的位置了。电子白板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答案自由拖动屏幕上文字、图片的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去图片上圈一圈、画一画,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再也不是生硬地展示老师准备的课件,而是转变成为及时并自由地提供学生生成的素材,这样的课堂无疑更具灵活性,更有创造性。

在学习用PhotoShop创作宣传海报一课时,以前我只能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或者网上收集一些成品,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大部分同学都是模仿,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有了电子白板情况就不同了,上这一课正逢学校开运动会,我提出为自己班级制作一个海报,展示班级同学的风采,并且分小组请学生演示他们的制作过程。这下热闹了,学生自己选择素材,用电子白板导入的都是他们自己拍摄上传的照片,随性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根据自己的思路改变背景图和颜色,对画面进行放大、缩小和旋转,有的同学还用上组合、拆分功能,别出心裁的重组让人眼前一亮。自由的课堂激发学生无限的灵感,创作的作品也是各具特色,彰显个性,相信这样的课堂更具活力。

第8篇:排序教案范文

一、听录音,从句子中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每小题读两遍。(共10小题,计10分)

( )1、A、wait B、want C、what

( )2、A、work B、walk C、wake

( )3、A、feel B、fall C、fail

( )4、A、stop B、drop C、shop

( )5、A、worry B、sorry C、angry

( )6、A、mother B、father C、brother

( )7、A、watched B、what C、today

( )8、A、evening B、fever C、have

( )9、A、today B、tonight C、yesterday

( )10、A、last B、late C、go

二、听录音,选出正确的答语。每小题读两遍。(共5小题,计10分)

( )1、A、I’m 46 kg.

B、Tom is 3 kg heavier than me.

C、Mike is taller than me.

( )2、A、I’m tired.

B、I’m twelve years old.

C、He is tired.

( )3、A、she is 162 cm tall

B、My bed is 200 cm long.

C、I’m shorter than Tom.

( )4、A、I have a headache.

B、Her nose hurts.

C、You look so happy.

( )5、A、She is short and fat.

B、He is tall and thin.

C、He is a student.

三、听录音,完成对话。对话读两遍。(每空1分,计10分)

Last Sunday, Mike was very . In the morning, he to a park with his friends. They football. Then they went together. the afternoon, Mike his homework and a book. In the , he felt a little , So he went to early.

四、听录音,判断下列句子正(T)误(F)。每小题读两遍。(共5小题,计10分)

( )1、I’m going to buy a skirt.

( )2、I feel very sad.

( )3、He is younger than his teacher.

( )4、Your shoes are bigger than mine.

( )5、John won the game.

Writing Part 笔试部分(共十大题,计60分)

五、从下面每组中找出不同类型的单词,将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共5小题,计5分)

( )1、A、am B、is C、are D、saw

( )2、A、work B、went C、took D、ate

( )3、A、today B、tomorrow C、yesterday D、holiday

( )4、A、Friday B、Sunday C、year D、Monday

( )5、A、tall B、thin C、strong D、nose

六、英汉互译。(共10小题,计5分)

1、去旅行 6、go hiking ______________

2、发 烧 7、go to a park ______________

3、看医生 8、clean the room ______________

4、放风筝 9、go fishing ______________

5、听音乐 10、climb a mountain ______________

七、选择填空。(共10小题,计10分)

( )1、I want teacher.

A、to a B、to be a C、a

( )2、Chen Jie .

A、like dancing B、like to dance C、likes dancing

( )3、what’s the matter you, Lily?

A、in B、on C、with

( )4、¬¬—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I played football.

A、How B、what C、where

( )5、Did you your clothes on the weekend?

A、wash B、washed C、washes

( )6、My throat sore. My nose .

A、are, is hurt B、are, hurt C、is, hurts

( )7、We got back Tianmen bus.

A、at, take B、on, by C、to, by

( )8、I helped my mother their room yesterday.

A、cleaned B、clean C、cleans

( )9、We played ping-pong Thursday.

A、in B、on C、at

( )10、I’ll back home tomorrow.

A、be B、is C、are

八、给问句找答语,把其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内。(共5小题,计5分)

( )1、What do you do? A、He went to a park.

( )2、How did you get there? B、I an a policeman.

( )3、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C、By train.

( )4、What can you do? D、I can empty the trash.

( )5、where did he go? E、I did my homework.

九、连词成句。(共5小题,计5分)

1、where, on, you, go, your, holiday, di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id, how, go, the, park, to,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an, taller, me, yo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layed, with, he, his, football,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last, do, weekend, you, did, w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选词填空。(共5小题,计5分)

1、—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I watched TV.

2、— did your mother go to work yesterday?

— By bike.

3、— I went to your house.You were out. did you go?

—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4、— did you go to sleep?

— At 10:30

5、— wasn’t she at school?

— she was ill.

十一、给下列句子排序。(共5小题,计5分)

( )No, I didn’t.

( )I played basketball. How

about you?

(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 )I watched TV.

( )Did you climb a mountain?

十二、按题后要求,完成句子。(共5小题,计5分)

1、Did you go to the park? (作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ike went to Harbin yesterday.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 did Mike ______ yesterday?

3、I went to school by train.(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 did you _______ to school?

4、He went fishing last weekend.(变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 he _______ fishing last weekend?

5、He cleaned his room last Sunday.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 did he ______ last Sunday?

十三、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共5小题,计5分)

Mike and Tom are in the same school. They are in the same grade, too. Mike has Engl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but Tom has English class in the afternoon. After school, they play games together. They often play basketball, play football, fly kites and ride bikes. They can swim, skate, dance and sing, too. They are good friends. They love their school.

( )1、Mike and Tom are in the same school.

( )2、They have English classes in the morning.

( )3、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

( )4、They often play games after school.

( )5、They are good friends.

十四、看图作文(10分)

第9篇:排序教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ASP;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3-0511-03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技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都出现了更新,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如何迎接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它融普通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动画与一体,可以按照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等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使教学变成学生与计算机双向交流,学生能参与教学活动,自己控制教学的进度来适应自己的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功能可以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我们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对教学表现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Web 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

1 系统的逻辑功能

1.1功能需求分析

对于一门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我们必须从资源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构建。其中网络课件是课程网络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运行在Internet 网络环境上, 帮助学生系统完整的学习某一学科知识内容的教育软件。

在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方面, 需要从课程定位、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向导、组织结构、教学交互、练习、社会实践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科学性错误、无侵权行为、内容规范、知识覆盖全面、知识点讲解透彻、先进性及可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可用性主要包括清晰的导航功能、准确的链接、及时有效的程序响应、学习过程跟踪记录、帮助以及可控性。技术性主要有可靠性、兼容性、安全性和规范性四个方面。

网络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主要有课程导入、网络学习组织、学习支持、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系统中要能充分实现师生交互,要能实时答疑、留言提问的交流方式。

由于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可更新性,设计的课件中应有完整内容更新功能。

2 系统的功能模块

依照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点,将此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分为学习模块、学习内容组织管理模块、考核测试模块、交互模块及管理员模块五个子功能模块。其中学习模块主要实现学生有序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学习课程内容、浏览课外资料、观看授课视频、完成课后练习;学习内容组织管理模块主要是实现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考核测试模块要能实现学生进行形成性考核以及自我测试功能,同时教师要能对题库、组卷策略等进行管理,还能对学生考核及测试进行评改存档;交互模块主要是实现学生老师在线交流的平台;管理员模块主要对用户、系统等进行维护。

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图如1所示:

2.1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是系统的主要模块,功能有:

课程学习:主要包括章节内容学习、在线课堂、课后练习三个部分,其中章节内容学习又包括了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教材内容、电子教案等学习内容。

辅助学习工具:包括电子教案、辅导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用以辅助学习。

2.2 学习内容组织管理模块

学习内容管理模块是要反映教师的辅助教学功能,学习模块是对学习内容有效管理的功能性模块,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有:

课程内容管理:用于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章节目录管理;

学习内容管理:实现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及电子教案的管理。

课程资料管理:对课程的资料进行管理,能修改教学大纲、课程说明等内容。

学生学习记录查询:可以关注学生在系统中的学习行为,比如学生学习时间、登录次数、当前是否在线等,对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积极作用。

2.3考核测试模块

考核测试模块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模块,主要涉及学生形成性考核及在线自我测试、教师评改和题库管理等功能:

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指标,功能包括学生能在线完成作业任务;教师对考核进行管理,对上交作业进行评改和永久存档,同时能统计成绩。

在线测试:教师可以设置组卷策略,系统可以按照组卷策略抽取试题给学生在线自我测试,教师可以对考试试卷进行评改,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测试成绩。

题库管理:教师能设置题目的类型,可以管理试题,对试题能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同时能设置形成性考核题目和课后练习题目。

考核测试模块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

2.4交互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交互模块主要实现在线交流的功能,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在辅助教学系统中的体现。其主要包括在线答疑和在线反馈(BBS留言),其中在线答疑实现实时交互,在答疑前,教师可以先创建答疑室,学生教师进入相应的答疑室后可以进行一对一在线答疑,也可以实现不同教学点不同班级同时分组答疑;BBS留言实现的是非实时的在线交流。

管理员模块主要是对用户的管理,包括单个和批量添加用户,删除用户和修改用户信息,同时能对用户分配权限;可以维护系统参数,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操作,可以浏览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记录。

3 系统的功能实现关键技术

在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模型设计后,我们应该应用技术手段来实现系统的具体功能了。

本系统开发技术选用的是Web技术中ASP技术,主要应用ASP技术中的JavaScript和VBSscript两种脚本和Request、Response、Session、Server等对象以及ADO控件来实现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前台界面由Dream Ware、Flash、PhotoShop等软件设计而成。

3.1组卷技术

组卷技术一般分为人工组卷和自动组卷两种,而自动组卷方法主要包括随机抽取法、回溯法、遗传算法等。本系统中形成性考核采用的是人工组卷技术,而自我测试则采用的是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技术。其思想是对群体中的备选解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迭代运算的过程,直至寻到一个满意的解或达到预先设定的迭代次数时为止,每一次迭代称为一代,通过评价函数保留一部分染色体进入下一代,并通过遗传算子补充一些新的染色体,最后得到非常优秀的群体,满足问题求解的要求。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主要通过章节比例约束、难度比例约束、区分度比例约束、时间约束四个约束来实现。算法的选择算子采用的是排序选择方法,排序选择方法是在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后,根据适应度大小在群体中对个体进行排序,然后把事先设计好的概率表按序分配给个体,作为各自的选择概率。算法的交叉算子采用的是单点交叉,单点交叉又叫简单交叉。算法的变异算子采用的是单点变异的方法,单点变异取染色体中任意一个基因座上的基因进行变异,将之变为其等位基因。

3.2交互互动技术

交互环节包括在线答,主要是通过ASP中的Session对象和Application对象以及Global.asa文件来实现的。

Session对象和Application对象都是用来记录信息的对象,在ASP技术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过二者之间有所不同,Session对象用来记录用户私有资料信息,而Application对象是用来记录公有资料信息的。Global.asa 文件是一个可选的文件,它可包含可被 ASP 应用程序中每个页面访问的对象、变量以及方法的声明。系统中用户行为记录主要是通过Global.asa文件中的 Application_OnStart和Application_OnEnd事件来统计当前在线用户数,通过Session_OnStart、Session_OnEnd事件来统计在线时间及判断在线状态。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通过结合课程的内容结构特征、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等需求,采用UML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确立了系统模型和数据模型,运用ASP技术设计和开发了基于WEB的B/S三层模式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使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思想融合,实现远程教、学、练、测及交流反馈一体,做到功能全面,操作简洁,维护方便。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依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入手,综合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设计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力求实现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程序。

参考文献:

[1] 周小平.基于B_S架构的开放式医学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12.

[2] 罗鸿斌.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与思考[J].甘肃科技,2008, 24(18):191-192.

[3] 孙宝忠.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4] 马永贺.基于网络B_S模式的结构力学辅助教学系统开发[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21-2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