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与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然而,在许多企业中,财务机构的设置还有一定的欠缺,其工作的有效性低、灵活性差。同时,企业中的一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于适应于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不熟,实践也不丰富。以上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法
由上述可知,我国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提高做出一些贡献。
(一)提高企业的建设队伍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中,首先就要研究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的使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内容。另一方面,要不断的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重视知识资本、信息资本,逐步打破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束缚。
(二)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根据。所以,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当下财务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加强对资金预算的重视,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认真分析和研究。
(三)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与此同时就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风险。因此,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防止意外事项影响资金缺失的资金储备量,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决策的项目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明确其可行性。此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从很多其他方面进行,但是不管从哪方面进行,在企业中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度设计、职位设置、机构设置三个层面的工作。制度设计层面,要坚持预防为主,查处为辅,注重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同时设立必要的补救措施。据此建立起以会计权责的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等组成的一系列度体系。以上仅仅只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几点方法,然而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很复杂,所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因而还需要更多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三、结语
1.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径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不仅要注重短期利益,更要注重长期发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有助于节约相关成本,摆脱片面追求利润带来的经营行为短期化。
1.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下,企业的财务活动通过企业的发展战略表现出来,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和实现财务管理创新,可以产生内部协同效应。在当今社会,企业更关注发展战略的发展,企业发展能力的增强源于创新能力的增强。1.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财务管理通过财务数据和财务分析、预测,将企业的全部有效资源集中于财务管理中,通过财务管理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联系,促进资源的协调统一,使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与管理融合在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整体实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2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不完善、不健全。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操作性和科学性,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监督和考核形同虚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重视程度不够,使企业处于风险状态。部分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独立性较差,监督力度不够,对于舞弊行为很难做出认定,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效率较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控制效率仍较低,控制效果也不乐观。
2.2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企业虽然形式上政企分开,但是实质上政企仍不分家,财务考核与企业领导提拔关系密切,对于经济指标的考核过于重视,企业发展缺乏后劲。财务部门与经营部门之间存在不对称性,财务部门无法监督生产、销售部门,只能按照领导意图实施财务核算和监督,监督效果不明显。财务控制和决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财务活动从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财务活动效率不高,财务管理体制的落后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2.3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预算管理缺乏系统性。据统计,全国只有31%的企业开展了对应账款的预算管理,实施资金预算管理的也仅有61%,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预算执行缺乏动态监督和事前控制。预算管理体系相对滞后,机构职责不明确,预算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组织机构的不完善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与监督都不是很到位,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缺乏员工和部门的参与,往往虚报预算。预算管理全员参与程度较低,财务预算指标缺乏真实性。
2.4缺乏成本观念,费用核算不规范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理念不强。政企不分开,对市场变化应对能力不足,仍存在计划经济时代靠财政监督落实的状况。企业成为独立法人之后,部分企业存在少计收入、虚列成本、私设账外账等问题。部分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落后,成本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和控制缺乏有效性,部分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服务效率低下。成本管理局限于事后的控制,事前和事中管理效果不显著。费用支出较大,存在违反财经纪律、营私舞弊现象。部分企业将销售费用夹在管理费用中,费用核算不规范。
2.5尚未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当前,我国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以至破产清算的例子越来越多,建立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刻不容缓。而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关键。传统财务评价体系指标不健全,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现状。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采用单一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如现金流量指标、传统财务报表指标等,即我们称为“点评价”,没有形成一个面的研究,我们称为“面评价”,即需要一个实用性与有效性都能兼顾的财务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把“点评价”和“面评价”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网络,提高财务预警的有效性。
3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我国企业面临很多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发展缓慢,盈利能力不强,管理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管理缺乏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企业创新是实践,不是理论,需要实实在在的方法。
3.1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风险点。对于一些隐藏风险,企业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及时发现并避免重大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加强信息沟通,提高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的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去,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3.2创新财务管理体制,适应企业发展建立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会计管理司和会计管理局,负责企业的会计委派和管理,明确会计管理机构职责,负责选拔优秀会计人员,组织会计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召开专题会议,建立财务监督机制,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经济业务的核算,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必须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在考核奖惩、重大事项报告、岗位轮换、会计核算等建章立制,将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3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将全面预算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理念。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开始,将预算管理作为综合管理系统,明确预算管理和企业战略的关系,用企业战略指导预算的编制,用预算编制全面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变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重点做好财务预测和计划管理、综合绩效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工作。增加企业组织架构的灵敏性,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迅速做出调整。加强信息系统与预算管理的融合,加强高级管理层对预算的控制力,通过SAP和ERP信息系统,不断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对预算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加强预算资金的统一管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流转速度和盈利能力。加强预算考核,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实现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3.4加强成本管理与费用核算,扩大企业效益制定相关措施,进一步压缩支出,从源头上加强成本和费用管控。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核算范围和方法,明确相关责任人,出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源头上加强成本管理,消除无效作业,从节约、节省向经济效益转变。注重短期效益,更要注重长期效益。可能短期成本费用较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可以产生明显的长期效益,这样也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创新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从战略角度分析成本与费用,加大资产管理力度,将部分资产盘活,降低资产占用成本,合理布局营业网点,优化网络结构,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加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控制,优化投融资渠道,创新销售方式,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相关费用支出。
一、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者缺乏必要的重视
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在执行财务内控工作中应该起到主要的作用。然而,部分企业领导者的关注度主要放在对外开拓市场上及企业技术创新上,把营销工作、技术开发放在首位,至于企业的内部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控人员配备是否合理、产品成本费用怎样能合理地降低、财税风险如何有效地规避等一系列问题,并不很重视。由于领导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务人员也在内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最终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是执行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一线人员,决定着财务内控工作的成败。从目前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配备及使用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财会业务素质较低。企业财务人员应该接受过一定财务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具备会计人员资格证书,财务主管人员应该拥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甚至是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资格。但是,我国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任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其是否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业务知识,使其在财务实际过程中对于财会知识一知半解,很难做好日常财务工作。而财务内控工作的要求还要高于日常财务工作,这对于一些连基本财务知识都不是很了解的从业人员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2)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会与资金及内部人员打交道,有些财务人员虽然财务业务水平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是其职业素养或是职业操守相对较低,在实际执行财务内控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形,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来做,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内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缺乏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
评价考核机制的缺失,是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执行不利的又一大原因。企业在财内控工作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造成很多监督检查工作都不能很好地进行。例如,少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坚持相互分离控制的方法,缺少完备、相互制衡的机制,对各部门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具体的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没有专门设置记账会计、保管员的职位,少数企业出现一个人兼任多个岗位的现象。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对财务事项决策的执行进行相对有效的制约,企业在缺乏监督机制的基础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严重不足。还有一点就是,企业对财务内控工作执行的好坏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造成财务内控工作不管执行得怎样都无所谓的局面,最终使得财务内控工作形同虚设。
二、企业财务内控过程中的创新管理措施
企业若想完善和执行好财务内控工作,必须在纠正财务内控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那些财务内控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经验,从而对财务内控工作进行一定的创新,使财务内控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以某高新技术热力企业为例,诠释企业财务内控过程中的创新管理措施。该公司是主要是以经营热力产品供应、供暖设备销售、供暖设备升级维修等业务为主,公司是定位于区域供热领域集科研开发、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及技术咨询、新能源综合利用整合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目标是立足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积极开发新能源,推广供热新技术,提供优质供热服务,打造低碳节能环保社会。公司自成立以来,利用所拥有的丰富的供热运营管理经验,为企业、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供热服务。该公司同时大力开发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收费和维修服务。同时,该公司顺应我国“互联网+”概念,开发了APP及微信“弘益暖管家”收费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自助实时收费。该公司不仅在技术水平上有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在财务内控工作的创新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成就。例如,该公司建立了新型的内部审计体系及新型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建立新型的内部审计体系
该公司认为企业若想顺畅地运行财务内控工作,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内审部门作为依托,而强大的内审体系的建立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公司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财务内控及内审工作。因为他们认为企业的领导层是其相关制度及经营战略方针的执行者,只有其高度重视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公司授予内审部门一定的权力。内审部门相当于企业内部的经济警察,可以对企业的一切违规行为进行审查。对其授予一定的权力便于其执行内审工作,同时对于财务部门所执行的财务内控工作也一并进行监督。建议内审部门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这样能提高企业内审部门的权威性。最后,该公司加强内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该挑选那些审计业务强、具备一定职业操守的人员从事内审工作,从而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新型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
(1)保证机制健全。保证机制健全体现在:对每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且有没有紧密地连接起来。
(2)考核评价机制要以实用为主。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否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出发,是否尊重每个企业的个性,实用与否,对于内控制度监督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机制的建立是否经济实惠。内控制度监督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否符合经济实惠的原则,主要是看控制措施的整体收益是否大于整体支出。如果大于就可行,如果小于则不行。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