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像检查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螺旋CT;MRI;胰腺癌;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0-02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有朝年轻化发展的趋向。作为一种临床症状表象不典型的疾病,胰腺癌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关于胰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理论医学界和临床医学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的引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1-2]。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法作用非常大。然而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不用的作用和不同的效果,因此,加强对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际病例,探讨了CT和MRI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31例经病理和手术确诊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为41-85岁,平均年龄为68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佳、体重下降明显、出现黄疸。23例患者的肿块直径大于3.5厘米,8例患者的肿块直径小于3.5厘米。
1.2 方法 螺旋CT设备使用的是由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磁共振设备则是使用西门子公司的1.5Avanto磁共振仪。在31例患者中,行MRI(T2W+MRCP)和螺旋CT三期检查的患者有22例,仅行螺旋CT薄层动态检查的患者有5例,仅行MRI检查的患者有4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在动脉期、平扫、门脉期等三种时相中的结果与胰腺期做比较,螺旋CT三期扫描与MRI作比较,观察二者在胰腺肿块(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中的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其中P
2 结果
2.1 CT在动脉期、平扫、门脉期等三种时相中的结果与胰腺期征象显示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由于胰腺癌主要是发源于腺管或腺泡而形成白色、硬度大、边界不清楚的块状,部分肿瘤还有多灶性分布的可能。患者患上胰腺癌之后容易出现的临床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食欲不振。在影像学的表现中,直接征象就是胰腺肿块的出现,间接征象则是、胆道扩张、胰腺管扩张和胰腺萎缩侵犯周围血管及脏器、脏器和淋巴结转移[3-4]。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螺旋CT和MRI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是CT诊断正确率要高,因此可以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时相的检测在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与MRI(T2W+MRCP)检查的结果比较中,发现在直接征象的显示上,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而在间接征象的诊断上,二者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腺泡中高水样蛋白的含量高而增强了信号,致使胰腺的轮廓更加清晰,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地诊断到直接征象[5-6]。
总之,CT是胰腺癌影像学检查的首选,但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辅助以MRI进行检测,这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传福,张晓明,刘松涛,等.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24:1531
[2] Randoux B,Marro B,Koskas F,et al.Carotid artery stenosis:prospective comparisonofCT.Three-dimensionalMR,andconven-tionalangiography.Radiology[J].2011,220(1):179-1851
[3] 周存升,孙丛,柳澄,等.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35(2):90-95.
[4] Choi BI,Chung MJ,Han JK,et al.Detection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relative value of arterial and latephases of spiral CT[J].Abdom Imaging,2012,22(2):199-203.
论文关键词: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新型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是探讨和研究以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既包含部分医学内容也包含物理、化学内容,是检查疾病重要手段,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重要作用。
1.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组建立的“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做加以融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加强,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述4个环节中得到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1.1预习式临床见习:在普专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课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将本专业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影像科室,进行临床观摩见习,提前接触影像设备,提前接触病人。见习半年后于第二学期初,开始课堂讲授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内容,完成了“先看后学再练习”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做好铺垫。此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预习式临床见习”。
1.2理论教学: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环境。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等科室去讲授,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教育学论文,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1.3实训教学:改革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日标[1],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2]。采用“模拟临床实训”的教学模式。影像实训中心有2个专业多媒体教室,4个先进的阅片室,3个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分别安装有2台200mA、1台500mA国产X线机,1个胃肠造影实训室并配有1台X-TV及1个示教室,1个CT实训室等,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实训教学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学生自己操作”、“综合设计性实训”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学时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保障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3]。在理论及实训课程结束之前2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培训的重点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方法,以缩短学生与毕业实习的距离。
1.4毕业实习: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外46所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进行毕业综合实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要求。
2.四位一体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许多基层医疗机构,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针对临床实际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体系和知识摘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实施“课证融合”以提高学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小论文。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六大教学模块,即第一模块:X线检查技术:重点进行摄影和技术及造影技术教学;数字X线摄影技术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处理教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注重摄影和减影设备及造影器材的教学。第二模块:CT检查技术:重点讲述CT成像原理和CT扫描技术。第三模块:MRI检查技术:重点讲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扫描技术。第四模块: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重点讲述核医学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第五模块:X线照片冲洗技术:重点讲述照片人工冲洗技术、自动胶片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胶片技术及操作注意事项。第六模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着重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述质量管理的意义。
3.四位一体教学考核内容的改革
采用“笔试+技能操作+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持平。考核内容以临床放射技士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四位一体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组教师共20人,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比例7:3,“双师型”比例占65%,专职教师中“双师型”占95%,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0人,占50.0%,41-50岁的教师8人,占40.0%,50岁以上教师2人,占10.0%,教师后备力量充足,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梯队。通过高级人才的引进,青蓝工程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资教学质量,使师资队伍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5.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体会
“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教育学论文,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操作技能,毕业即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该教学模式时刻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教学中采取学校与附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5(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6%),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理论水平扎实、技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技能性毕业生。学生结业后能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独立完成X线投照技术、CT检查技术、照片冲洗及影像质量管理等技术,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反馈均表明“学生的动手力强,基础知识扎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提高,课程组教师进修3人次、又取得硕士学位2人,双师比例达到100%。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为基层医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景玲.唐宇天.影响技能达标的元素及对策[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320
[2]唐陶富,朱梅初.高职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10-12.
[3]马琼英,周宇,戚跃勇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与带教体会[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6):456.
从原理上讲,只要背景所用的颜色在前景画面中不存在,用任何颜色做背景都可以,但在工作实际中,最常用的两种背景却是蓝色和绿色。究其原因在于,人身体的自然颜色中包含的这两种色彩较少,同时这两种颜色也是RGB系统中的原色,比较方便处理和识别。我国一般使用蓝色或绿色背景;在欧美国家由于很多欧美人的眼睛是蓝色的,所以在拍摄人物时常用绿屏幕。
为了便于后期制作时提取通道,进行蓝屏幕拍摄时,有一些问题要注意:首先,前景物体上不能包含所选用的背景颜色;其次,背景颜色必须一致,光照应均匀,要尽可能避免背景或光照深浅不一等现象发生。总之,前期拍摄时考虑得越周密,后期制作越方便,效果也越好。
有时候需要抠像的画面比较困难,用前面所讲的原理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那些非常细小的物体,或者是半透明的物体,如头发丝、烟雾、纱或丝绸、水流、玻璃等就是如此。笔者将在这里剖析三款最著名的外挂抠像工具Ultimatte、Primatte keyer和Keylight。
Ultimatte
这款插件对于使用硬件抠像制作虚拟演播室的同行们来说并不陌生,Ultimatte技术被很多硬件厂商购买后,打包到视频卡上作为实时抠像工具。此外,Ultimatte作为独立的安装程序支持Shake、After Effects、Digital fusion等各种后期合成软件。Ultimatte由Grain Killer、Screen Correction和Ultimatte三大部分组成。
Ultimatte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工具Screen Correction(背景修正)。这个工具是专门用来应对背景打光不均匀、色彩不统一、有杂质时使用的。很多时候由于前期硬件条件的限制,拍摄的背景色过渡并不是很均匀。这时候就可以使用Screen Correction(背景修正)来将整个背景色处理成较为均匀的过渡颜色。
在使用Screen Correction(背景修正)工具之后,画面上会留下一些细小的颗粒。如果立刻就进行抠像的话,这些颗粒会影响后面叠加背景的融合效果。这时可以使用Ultimatte提供的Grain Killer(清除颗粒的工具)。放大显示视图,点击Backing Color选项后面的小吸管并在屏幕上选取要清除颗粒的色彩范围,设置Master Offset(偏移值),直至画面上的颗粒消除即可。
Ultimatte的优势主要体现在Screen Correction(背景修正)工具上。比如在后期处理中,遇到了拍摄的背景灯光打得一塌糊涂或灯光变化较为丰富,那么Ultimatte的确是最佳选择。
不过不要忘了在现场拍摄的时候多拍几张同样机位的图片作为参考。否则,背景清理工具也发挥不出它的优势。
Primatte Keyer
Primatte Keyer是一款超级强悍的抠像插件,这个版本是迄今为止我见到的设计很完美和强大的插件之一。该插件拥有独一无二的抠像算法、干净和精确的颜色溢出排除功能、简单的参数设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操作简便,“划来划去”就可得到很好的效果。其中,Refinement和Alpha Controls两个功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和升华。
核心参数阐述如下。
①Spill(溢出)与Spill Spong(溢出海绵)的区别:都是同样的处理非抠除物体中反射屏幕的颜色工具。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先使用Spill Spong(溢出海绵),再使用Spill(溢出)作为一个补充。
②Matte Spong(梦版海绵)主要用于处理蒙版中的灰点,提高蒙版的质量。
③Refinement(细化)调节工具,是Primatte Keyer特有的、新增加的功能,可以用它来处理蒙版的密度。
④Alpha Controls(通道处理)允许使用者调节不光滑的蒙版来达到一个高级的合成。
⑤Base Color Sample(基本颜色采样)主要用于控制背景的平衡度,类似Ultimatte中的屏幕修复工具。
Keylight
Keylight是曾经获得学院奖的抠像工具,一直运行在高端平台上(如Discreet的flame*、flint*、inferno*、fire*和smoke*等)。当然,在目前的PC平台,Keylight也做了移植,其功能和算法是十分强大的,尤其是对头发等半透明物体采用二元抠像算法,大大提升了采样和抠像的精度。另外,Keylight对蓝色和绿色的修复能力也是最好的,对线形渐变的效果支持也很不错。
核心参数阐述如下。
①Screen Balance控制画面的饱和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进行抠像处理。一般的,蓝屏的话该参数设置在95%左右,绿屏设置在50%左右。如果效果不好的话可以设置5%、50%、95%,再进行调节。
②Despill Bias为当抠除的颜色值过爆或过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该参数来进行调节。当过爆时我们使用负数来进行调节,而当过少时我们可以使用正数来进行调节。
③Clip Rollback是对Clip Black、Clip White的一个细节补偿。尤其是在使用了Clip Black、Clip White损失了图像边缘细节的时候,使用该参数是十分有帮助作用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大家都一致认为Keylight对有关毛发操作的支持很棒,其实该参数就是其优势之一的体现。Replace Method/Replace Colour重在对灯光反射进行处理。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计数
为了保证临床作出正确和安全的临床决策,关键是血小板计数不仅要精密,而且更要准确。因此,选择一种准确血小板计数方法和采集合格的标本,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试验通过用仪器和手工2种方法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探讨其应用价值,使之为临床精确计数血小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仪器和试剂:采用日本Sysmex KX21N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和显微镜计数及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配制的草酸铵稀释液,对50例患者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实验前已做好质控,空白计数符合标准。(2)标本:选择来我院检查血常规的患者标本50例,其中正常标本10例,脂血标本10例,溶血标本10例,小红细胞10例,EDTAK2依赖性凝集10例,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标本是抽取静脉血2 ml加入到硅化内壁的EDTAK2抗凝管中混匀。目视显微镜计数法采用同一血标本20 μL(注:EDTAK2依赖性凝集标本应重新手工采集标本),加入到盛有0.38 ml的草酸铵稀释液的清洁塑料试管中混匀,所有血液标本均在采集后室温(18℃~22℃)放置,4 h内完成各种方法计数血小板。
1.2 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KX21N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每个样本计数3次,取平均值。采用目视显微镜计数法对50例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每个样本计数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
50例标本用2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比较,10例正常标本2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血标本、10例溶血标本、小红细胞血标本10例、DTAK2依赖性凝集标本10例,2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有较好的重复性,一般分析30-36f1的颗粒设置为血小板,但不能排除白细胞碎片、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脂类和蛋白的聚集体等和血小板相类似颗粒、血小板聚集的干扰,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或下降。目视显微镜法操作规程严格,准确性高,血小板易于识别,是血细胞分析仪校正的关键步骤,可避免因红细胞碎片、颗粒、小红细胞、聚集体等对血小板计数的干扰。为了使血小板计数准确,如遇上述脂血、溶血、小红细胞血、EDTA-K2依赖性凝集标本应用目视显微镜计数法作校正。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血小板较低或较高的情况,特别是50×109/L时,不仅要及时手工计数,还应该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采血的过程及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都很重要,采血速度慢,多次穿刺和血液比例过高,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凝集,阻塞仪器而无法测得真实的结果。上述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加强责任心。针对不同问题及时进行手工复检计数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三维表面成像技术;胎儿肢体畸形;产前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8-0102-03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continuous sequence approach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ing in screening of fetal limb deformities
SHEN shuangshuang1 YU Hongsheng1 GUO Hong2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Jinhu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Jinhua 321000,China;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Imaging,Jinhu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Jinhua 3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ystematic continuous sequence approach (SCSA)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ing in the screening of fetal limb deformities. Methods 2482 fetuses were examined by SCSA method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ing techniqu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The limb development and associated deformities of the fetus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bortion autopsy. Results 23 cases(0.9%) of limb deformity were detected by prenatal ultrasound in 2482 fetuses,with a total of 27 deformities,including 44.5% of short limbs deformity,18.5% of varus,25.9% of radius hypoplasia,7.4% of overlapping finger and 3.7% of limb distal hand absence. 20 cases of them wer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ite deformities,including cardiac malformations,pleural effusion,hydrocephalus,cleft lip and palate,Dandy-Walker syndrome,horseshoe kidney,lung dysplasia,no brain,cerebellar hypoplasia and so on. There were 29 limb deformities confirmed by appearance and X-ray examination of abortion fetuses. Prenatal ultrasound missed 1 case of multi-finger and 1 case of syndactyly.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fetal limb deformities diagnosed by prenatal ultrasound was 93.1%(27/29). Conclusion SCSA method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ing technology can visually observe the fetal limb and bone development,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creen fetal limb deformities.
[Key words] Systematic continuous sequence approach;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ing;Fetal limb deformities;Prenatal screening
胎儿肢体畸形是一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文献显示,我国先天畸形发病率为1.31%,其中四肢畸形占26%[1]。这种遗传缺陷种类和受累部位较多,严重影响个体的功能与形态美,并降低出生人口整体质量。产前超声筛查是目前干预胎儿出生的重要手段,目前建议行胎儿超声检查最好在孕18~24周,包括胎儿肢体检查[2]。根据临床经验看,二维超声对远端肢体尤其是手足畸形的显像较差,而近年超声诊断技术逐步先进,实现了由二维超声向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的跨越,三维表面成像技术能够直观形象地观察远端肢体的发育情况,这对胎儿肢体畸形的产前筛查无疑带来了福音。本研究旨在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SCSA)检测结合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在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2482例孕妇,包括关键期常规系统超声筛查,或具有不良妊娠史、高龄、母体血清学检查异常等高危因素而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者,年龄22~36岁,平均(27.4±3.8)岁,孕17~34周,平均(24.8±4.1)周。
1.2 仪器与方法
美国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所有检查均在仪器预设的胎儿检查程序下进行。孕妇仰卧位,常规扫查胎儿的头、面部、脊柱、胸、腹部、四肢、胎盘、脐带、羊水等,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着重检查胎儿四肢,沿肢体自然伸展方向由近侧端向末端扫查,上肢分为上臂、前臂、手3个节段,下肢分为大腿、小腿、足3个节段,逐一肢体、逐一节段地进行检查,观测肢体及其长骨有无缺如以及姿势、位置、形态、结构、长短、数目等。对手、足发育疑有异常时,需观察有无胎盘、子宫壁等其它原因压迫,应多次探查排除干扰因素。对于立体结构显示不足或可疑畸形者启动三维模式,对感兴趣区进行静态、动态模式、表面模式及最大透明模式的多次扫查,存储图像,然后回放从多角度观测胎儿的肢体姿势、骨骼结构及运动状态。检查过程中必要时可让孕妇活动20 min后再检查。对孕18~24周初筛无异者建议在孕32~34周再行筛查一次。对于超声提示为异常胎儿的孕妇,由孕妇自愿决定是否引产。
2 结果
2.1 超声筛查肢体畸形及伴发畸形情况
本组2482例经产前超声检出胎儿肢体畸形23例,占0.9%,共27处畸形,包括:(1)四肢短小畸形12例(44.5%),其中单纯四肢短小8例,成骨发育不全3例,致死性侏儒1例;(2)足内翻5例(18.5%);(3)桡骨发育不全7例(25.9%);(4)重叠指2例(7.4%);(5)肢体远端手缺如1例(3.7%)。其中20例伴发多部位畸形,包括心脏畸形13例,胸腔积液8例,脑积水5例,唇腭裂4例,Dandy-Walker综合征3例,马蹄肾3例,肺发育不良3例,无脑1例,小脑发育不全1例。其中18例合并羊水过多。见表1。
2.2 超声筛查与产后结果对照
23例异常胎儿均引产,经引产胎儿外观及X线检查证实肢体畸形应有29处,产前超声漏诊1处多指,1处并指,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符合率为93.1%(27/29)。
3 讨论
胎儿肢体畸形的形成原因复杂,目前认为其病因与遗传、环境、药物及机械作用等因素有关[4-7],畸形种类及受累部位多,多为全身性或多发性畸形,少见单一畸形[8]。产前超声通过测量肱骨、股骨长度来判断胎儿发育情况,所以诊断严重四肢均匀短小一般不难,而难的是对手、足姿势异常和某一节段肢体异常的诊断。
胎儿的体表结构的曲率变化比较复杂,而二维超声对这种曲率变化的表现能力有限,断面图像不够理想,对操作者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高,检出率较低[9-10]。只要遵守产前超声检查规范,采用二维超声检查对于四肢短小、桡骨缺如、前臂缺失等四肢长骨畸形的检出能够比较轻易地检出,但对少指(趾)、并指(趾)等肢体末梢相对少见的畸形,则容易漏诊[11]。三维超声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旋转立体数据库选择感兴趣的区域成像,获得二维超声不能获取的切面,见封三图6,成像图像更为直观,三维成像表面模式可提供胎儿肢体的表面形态及空间位置的成像,最大透明模式可提供胎儿颅骨、四肢、脊柱等实质脏器内强回声结构,实时三维成像十分适用于观测胎儿远端肢体发育及手、足姿势等情况,对肢体局部畸形细节的显示能力更强[12-14],见封三图7。本研究采用三维表面成像技术辅以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胎儿畸形,肢体畸形检出率为0.9%,与引产后对比,产前超声的符合率为93.1%。说明对立体结构显示欠佳或可疑肢体畸形者启动三维模式,能够弥补二维图像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直观形象地判断肢体畸形情况,尤其是远端肢体的异常,w现出了极高的超声诊断价值。
本组中产前超声2处漏诊,包括1处多指,1处并指。胎儿手畸形的检查是超声四肢检查中最为困难的,因为如果胎儿的手部呈拳头状,很难观察到四指的远节指骨及其之间的关系,并且加上孕周过小或过大、羊水偏少、孕妇肥胖及检查人员的操作技术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则很可能出现漏诊。对于产前超声筛查的时机选择,卫生部提出胎儿畸形筛查的最佳时间为18~24周[15]。孕早期有生理结构限制,而孕晚期时羊水较少,胎位相对固定,胎儿远端肢体显像不明确,都会对超声检查带来困难,而且孕晚期也不利于畸形儿引产。而在孕中期羊水充足,胎儿活动空间大,肢体相对活动频繁,相对容易发现胎儿的肢体畸形,Syngelaki A等[16]报道显示,该时期结合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6%以上。
肢体畸形的受累部位多,本研究中20例同时伴发其它结构畸形,报道显示以伴发心脏系统异常、神经系统异常最为常见[17-18]。提示对于存在肢体畸形的胎儿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全身扫查,尽可能发现其它器官畸形。18例合并羊水过多,提示对于胎儿羊水过多的情况,应仔细检查胎儿的肢体发育情况[19]。
三维表面成像技术是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良好方法,但二维超声无法显示胎儿结构,而三维超声亦无法进行重建处理。三维超声因二维图像质量不佳、肥胖、羊水过少等因素的影响,在胎儿肢体畸形筛查中也或多或少的受限[20]。在应用超声三维技术检查胎儿畸形时应注意:①应遵循解剖连续性的特点,从肢体长轴近端开始扫查,沿自然伸展方向连续追踪至肢体末端;②对于可疑异常者要采用静、动态三维结合的方式多方位对感兴趣处进行扫查,避免漏/误诊;③孕晚期羊水量较少,胎儿活动受限,三维表面模式的图像采集的难度增加,可指导孕妇转动身体或下床活动片刻再扫查。
[参考文献]
[1] 雷雩.规范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8):116-118.
[2] 何惠丽,万静,于岚,等.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11):1714-1718.
[3] 张雯珂,徐晓菲,李敏,等.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4):324-327.
[4] 赖彩芹,王晨虹,杨莹,等.双胎妊娠并发胎儿畸形70例临床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42(2):229-232.
[5] Owada K,Miyazaki O,Matsuoka K,et al.Unusual signal intensity of 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on fe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Pediatric Radiology,2015,45(5):763-766.
[6] 张春风,黄文霞.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早孕期胎儿严重肢体畸形产前诊断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23):3233-3235.
[7] 郭军利.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5(9):74-75.
[8] 徐庆.产前超声筛查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0):699-701.
[9] Pitt P,Mcclaren BJ,Hodgson J.Embodied experiences of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abnormality and pregnancy termination[J].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2016,24(47):168.
[10] 焦,范海波,林琪,等.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少见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 06(37):655-657.
[11] 沈小玲,吕国荣,吴淑芬,等.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新技术在诊断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2):155-158.
[12] 谢维维,解左平,邱合荣.二维与三维超声诊断双胎之一无心畸胎序列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5):118-119.
[13] Bari?li■ LS,Stanojevi■ M,Kurjak A,et al. iagnosis of fetal syndromes by three- and four-dimensional ultrasound:Is there any improvement?[J].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2017,19(2):17-20.
[14] Athanasiadis A,Karavida A,Chondromatidou S,et al.Prenatal diagnosis of Abernethy malformation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J].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5,46(5):638-639.
[15] 严稳开,周静.采用二维、三维超声及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3):90-93.
[16] Righini A,Cesaretti C,Conte G,et al. Expanding the spectrum of human ganglionic eminence region anomalies on fe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Neuroradiology,2016,58(3):293-300.
[17] 徐巧阳,董雪琴,吴洁丽.三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8):100-101.
[18] 原志强,福林.胎儿系统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孕中期单胎妊娠诊断胎儿手足畸形中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39(2):159-161.
[19] 卫炜,王红,王建华.羊水过多与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相关性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5):86-87.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预后;影响因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053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的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 本组患者中男44例, 女37例, 年龄38~81岁, 平均年龄(43.65± 15.37)岁, 其中有42例为右侧, 另外39例为左侧, 本组患者病程4个月~19年, 平均病程(11.84±5.13)年, 所有患者均通过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但疼痛未得到明显改善。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对所有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手术为健侧卧位, 选择患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处作为手术切口, 常规斜行内下作一个5 cm长的切口, 并通过切口实施局部钻孔, 控制骨窗直径为3 cm, 外近乙状窦, 上近横窦, 将硬脑膜切开, 然后将小脑延髓外侧池打开, 注意保持动作轻柔, 将脑脊液放出, 一直到小脑轻度下陷, 同时牵开小脑外上方, 一直到桥小脑角, 通过显微镜找出压迫血管和三叉神经, 然后将哑铃状聚四氟乙烯垫片垫入存在明显压迫切迹处, 同时对患者实施围套式减压法, 从神经的另一侧拉出垫片前端并与后端对合, 最后利用生物胶进行粘合固定, 常规对手术区冲洗, 缝合好肌肉和头皮[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持续时间、疼痛位置、神经上血管压迹、近期效果, 并将以上数据与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患者中有69例疼痛完全缓解, 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 仅有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且药物控制效果较差;患者治疗前患者的视觉模拟分析法(VAS)疼痛平均评分(17.54±2.64)分, 治疗后平均评分(6.52±1.98)分, 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也被称作“疼痛之王”, 具有发病率高、病理复杂、疼痛程度重、治疗难度大等特点, 是目前难治的疼痛疾病之一。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为三叉神经节毁损[2]。临床研究表明, 传统的三叉神经节卵圆孔穿刺法由于在控制针尖位置深浅的难度较大, 患者往往无法多次穿刺, 很容易导致出血发生, 并可能损伤到邻近组织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 临床上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逐步引入了微血管减压术, 且该技术已逐步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我国曾文胜等[3]研究表明,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所有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中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 并具有以下优势, 微血管减压术能够长期有效的解决疼痛, 并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确保患者的面部感觉无异常出现, 有效的避免了其他方式治疗后出现的面部麻木不适感。本次研究显示, 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有69例疼痛完全缓解, 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 仅有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且药物控制效果较差, 表明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微血管减压术最大的缺陷是患者术后容易复发, 根据相关资料称, 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20%[4]。本次研究中, 8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9.75%, 与临床报道水平基本相符。因此, 在开展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 掌握术中注意事项, 比如在术中准确的找到责任血管并将其垫开, 建议在探查的时候应从REZ开始, 一直到Meckel囊, 同时要充分综合患者的特征和主诉, 加强重点部位的探查, 从而避免或减少责任血管的发生, 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主要对本院的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预后影响因素为神经上血管压迹。
参考文献
[1] 杨遥 蔡雄, 王子珍, 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 16(12):1628-1630, 1633.
[2] 黄其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11):109-110.
[3] 曾文胜, 蔡望青.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探讨.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2): 153-155.
【关键词】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变形;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逐渐增加,我国一些现有的高速公路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交通量需求,每年的高速公路承压的车辆轴次成倍增长,因此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阻塞、道路破坏、养护费用高等,严重的还会造成频繁的交通事故,阻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威胁群众的出行安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对现有的高速公路进行合理改建或扩建,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因素,提高拓宽路基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因素
高速公路老路基经过过年的自然沉降以及常年的车辆反复碾压,老路基趋于平衡稳定状态,新填筑的路基由于填筑的密实性还未达到整体平衡,必然会存在微量变形沉降。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路基加宽
路基加宽是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路基加宽方式。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最常见的路基加宽方式为单侧加宽和两侧加宽。单侧加宽比两侧加宽更能有效的利用现有高速公路的线型和减少土地的占用,同时在加宽宽度相同的条件下,由于两侧加宽受力比较均匀,因此其差异沉降何绝对沉降比较小,两侧加宽比单侧加宽具有优势。
(2)加宽宽度。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单侧加宽和两侧加宽的宽度越大,越会加大对新老路基的差异变形的影响。
1.2削坡方式
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的削坡方式进行老路基边坡处理,在削坡处理过程中,边坡削坡的陡峭程度对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边坡削坡越陡峭,就越会增加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机会。
1.3台阶开挖深度
台阶开挖深度影响新老路基沉降量和差异沉降,在边坡台阶开挖时,为了增加新老路基的叠合面积,就会加大边坡台阶开挖的宽度,而台阶开挖的宽度越大,新老路基的沉降变形反而越小。一般开挖的台阶深度为2.5米,既能保证老路基能够清除全部的松软表土,又能将新路基搭接至老路基中。
1.4施工扰动
高速公路经过多年的使用后,老路基会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是高速公路的改扩建过程中,新路基施工会对老路基工程特性产生影响,会扰动其稳定性,造成新老路基差异变形,而且如果采用重型动力加固法对路基进行加固,就会加大新老路基的沉降。
1.5处理区参数
处理区的参数也是影响新老路基差异变形因素之一,例如填土土体参数方面会影响新老路基的刚度,当填土土体参数差异较大时,新老路基的刚度的差异性也会越大,但是新路基刚度的变化不会对老路基差异沉降产生太大影响,对新路基的差异沉降影响的较大。
2、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拓宽路基的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拓宽路基的施工技术,防止或者尽量减少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异,提高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以实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准备过程中,首先应到施工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勘察,并熟悉施工图纸,重点解读改扩建路基的加宽技术处理措施;其次应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基填料,包括料源、运输、整平、碾压等具体施工组织,特殊路段应该采用稳定性比较强的填料,如石质土、碎石等,有效的保障拓宽路基的稳定性。
2.2加强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高速公路施工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理地基处理办法,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1)直接换填法:首先需将非适用的路基材料清除干净,一般清除至持力层,然后采用粗粒式土质、软石头或者片石进行分层碾压回填,提高基底的压实度,使得路基基底达到承载要求。(2)素混凝土桩法:为避免直接换填对现有路基结构物稳定的影响,可以在加宽路基上采用素混凝土排桩的方式,即在加宽地基上采用梅花桩布置的间隔1.2m直径为50cm的素混凝土桩,形成桩承载结构,既能提高地基稳定性,又能解决地基沉降。
2.3拓宽路基的压实与搭接
2.3.1拓宽路基的压实
拓宽路基的压实工作容易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如含水量、压实度、压实土层以及土的性质等。首先开挖的边线必须直顺,而且向旧路基面倾斜30度角,以保证压路机的钢轮能够碾压至填筑的内边线;其实整平的横坡必须是向外成4%的坡度,以保证雨季施工能够快速的将雨水排出路基外。检测填筑的压实度时,应该以增加一个百分比的指标来控制,这样才有效的保障拓宽路基全断面都能达到设计压实要求。
2.3.2拓宽路基的搭接施工技术
拓宽路基的搭接施工技术对缓解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拓宽路基的搭接施工方法一般采用冲击强夯和强夯,其中强夯主要适用于新老路基的集合部位,即在台阶开挖的部位采用装载机配装的落锤式强夯,加强搭接部位的碾压效果。
2.3.3拓宽路基的搭接措施
在拓宽路基填筑过程中,为能够将新老路基更好的搭接在一起,每填筑4米采用一层土工格栅进行搭接,特别是在94区顶面和96区第三层的作业面中必须增设土工格栅;另外在路面结构层中也相应的增设土工格栅和玻纤格栅,以加强新老路基之间的链接,减少新老路基的沉降差。
2.4防排水处理措施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排水工作对拓宽路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在老路基中经过长年的雨水浸泡,是处于饱水平衡稳定状态。路基扩宽施工后对原有的稳定进行了破坏,因此会出现老路基渗水的现象,采取合理的排水方式能够消除渗水对新路基的破坏,主要的处理措施有拦截和引排,一般会设置盲沟、渗沟将地下水、毛细水和地表水排出,同时可以铺设隔水布,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进入到路基内部,保证拓宽路基的稳定性。
总结:
总之,高速公路扩建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快速的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实现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在高速公路扩建过程中,应加强路基处理技术措施的管控,并充分考虑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高速公路扩建的质量。笔者认为通过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因素及拓宽路基施工技术探讨,实际解决改扩建拓宽的施工质量,促使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能走向成熟,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正虎. 高速公路改扩建新老路基差异变形的影响因素及拓宽路基施工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4:101-102.
[2]舒前军. 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11:276-278.
[3]刘金亮. 高速公路改扩建新旧路基差异沉降可靠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 [4]王法雨.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分析[J]. 中外公路,2011,05:43-45.
【关键词】 电动止血带机; 不同压力值;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中图分类号 R68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009-02
The Influenc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in Arthroscopy by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of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SHEN Xiao-q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4):9-1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CL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in arthroscopy by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of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Method:177 case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 pressure value,the control group 77 cases with pressure value 600 mm H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with pressure value 300-400 mm Hg.
Result:The operation tim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egree of anxiety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using tourniquet 1 h and 1.5 h,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 with pressure value 300-400 mm Hg can improve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increase the hemostatic effect,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Arthroscopy;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in Xiamen City,Xiamen 3611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4.005
前交叉韧带在损伤之后很容易出现关节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对于膝关节正常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1-2]。手术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患者术后康复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在应用电动止血带机过程中给予适宜的压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还可以预防并发症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3-4]。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7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77例,依据电动止血带机不同压力值进行分组,对照组77例,男50例,女27例,年龄18~53岁,平均(37.2±10.3)岁,受伤原因:运动性损伤40例,外力损伤37例;损伤类型:新鲜类损伤47例,陈旧性损伤30例;左侧37例,右侧40例。观察组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19~55岁,平均(37.8±10.1)岁,受伤原因:运动性损伤49例,外力损伤51例;损伤类型:新鲜类损伤57例,陈旧性损伤43例;左侧51例,右侧49例。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ATS-Ⅲ型电动数控气压止血带仪(杭州麦迪克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入室后按一般常规护理,进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首先将电动止血带机电源打开,电源指示灯显示为绿色,面板压力调节到0,同时报警红灯短暂的闪烁,从而表示报警系统已经启动,然后在患肢大腿根部选用合适的棉纸做衬垫,宽度超过袖带2~4 cm为宜,平整缚扎,保护受压皮肤,再将止血带平整缚扎其上,松紧度以一指为宜,并在外系好固定带,后以绷带加固,以防充气后滑脱,然后把止血带上的蓝色连接管和机器上的蓝色螺旋管连接好并且拧紧。观察组的充气压力值调整为300~400 mm Hg,对照组充气压力调整为600 mm Hg,持续时间为1.5 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间情况。(2)观察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程度情况。烦躁的评价标准,无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觉;轻度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轻微的不适感觉,但是可以忍受;中度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胀痛的不适感觉,按照要求需要应用镇静药物或者镇痛药物;重度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胀痛不舒适感觉难以忍受,要求立即将止血带撤下。(3)观察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止血效果情况。效果判定标准,优: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术野清晰,没有出血,解剖结构层次清晰;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显示清晰,有轻微的出血,能够进行基本的解剖分离操作;差: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显示有明显出血,没有办法进行手术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6±0.2)h,低于对照组的(2.5±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0,P
2.2 两组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情况比较 例(%)
组别 应用止血带后1 h
应用止血带后1.5 h
轻度
烦躁 中度
烦躁 重度
烦躁 轻度
烦躁 中度
烦躁 重度
烦躁
对照组(n=77) 60(77.9) 10(13.0) 3(3.9) 52(67.5) 16(20.8) 9(11.7)
观察组(n=100) 6(6.0) 0 0 9(9.0) 1(1.0) 0
字2值 106.14 13.90 3.98 72.45 20.18 12.43
P值
2.3 两组患者手术时止血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止血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3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止血效果比较
组别 优 例(%) 良 例(%) 差 例(%) 优良率(%)
对照组(n=77) 59(76.6) 17(22.1) 1(1.3) 98.7
观察组(n=100) 80(80.0) 20(80.0) 0 100
3 讨论
止血带是外科手术常用的工具,随着止血带的发展,电动止血带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动止血带可以通过在使用过程中对压力和时间进行设定,自动调节成恒压状态,如果超时会报警,有效的提高止血带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排除人为疏忽进而导致止血带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创面的出血,利于手术术野清晰度的保持,从而对于手术操作清晰的显露,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效率[5-6]。但是电动止血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其压迫呈现恒定的压力,可能出现止血带麻痹、休克、止血带疼痛、神经损伤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状。电动止血带属于机械性压迫,如果压力调整不当,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止血带麻痹、肾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出现肺栓塞和急性肾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8]。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对于手术消毒范围相对较大,要距离术野20 cm以上,所以止血带要绑缚在大腿根部,止血带部位的皮肤和衬垫要处于平整的状态,不能有褶皱。本组患者均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止血的要求较高,手术过程中止血带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烦躁不安情绪,直接对患者手术进程造成影响[9-10]。本研究拟探讨电动止血带压力值设定情况,电动止血带充气压力值要保持适宜状态,如果压力过高,会造成止血带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压力值过低,只是对静脉血流形成阻断,无法对深层的动脉血流进行阻断,从而起不到止血的效果,同时肢体充血,会影响关节镜下术野的清晰度,影响手术效果[11-12]。电动止血带充气的压力和安全时限进行有效的把握,皮肤和深部组织的血管和肌肉受到压迫之后可能造成止血带部位疼痛,其原因是止血带造成机械压力过大造成的。有资料显示,如果电动止血带充气的压力值越大,对于患侧肢体止血带周围的肌肉和神经压迫会越大,从而出现止血带疼痛,甚至于造成神经损伤或者麻痹。严重的疼痛会造成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和乱无目的的乱动,对手术治疗过程造成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77例临床资料,依据电动止血带机不同压力值进行分组,结果表明,观察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止血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在相同的时间内,300~400 mm Hg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出现疼痛,从而减少烦躁发生率和降低烦躁程度,进而进一步的降低坠床、软组织挫伤等意外性的发生率,另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恢复的水平。
综上所述,电动止血带机压力为300~400 mm Hg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率,降低烦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晓琴,李泽萍,向春艳,等,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6):854-856.
[2]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帕瑞昔布钠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33):4532-4534.
[3] Esler C N,Blakeway C,Fiddian N J,et al.The use of a closed suction drai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randomised study[J].J Bone Joint Surg(Br),2012,85(8):215-217.
[4]黄海璋.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88-89.
[5]郝秋彦.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自体胭绳肌肌腿镜下重建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39-41.
[6]李建明,拉华欠,韩丽,关节镜下“二步法”定位六股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23-24.
[7]黄永光,黄铭图,米琨,关节镜下自体8股胭绳肌腱重建青年前交叉韧带损伤[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46-47.
[8]陶敏敏.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50-51.
[9]雷玉凯.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26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29-30.
[10]秦瑞云,张勇奇,王海霞.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2,26(9):2540-2542.
[11] Shii Y,Noguchi H,Matsuda Y,et al.A new tourniquet system that determines pressures in synchrony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0,23(3):1050-1056.
1.1比较影像学概念
比较影像学是指以不同的成像设备为手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对疾病不同的影像检查进行综合比较,从而采用最有诊断价值的、最优先的影像检查方法。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疾病相关的基础学科(如解剖、病理和生理)、临床学科、影像技术学和影像诊断学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教学方法。
1.2医学影像学见习引入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其成像原理是完全不同的,这导致各种影像学方法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及劣势。因此,针对不同疾病,甚至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不尽不同。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过分强调影像学中某一种方法的优势,而忽视了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特长,使学生所获取的影像诊断知识比较片面,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出现选择困难。因此,我们在讲授时应注意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强调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比如,冠心病的影像诊断技术包括超声、冠脉CTA、冠脉造影、SPECT等。冠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都可以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闭塞等形态学改变,不同的是CTA不仅可以了解狭窄程度,还可以评价斑块的情况,不足之处是假阳性率较高和不能进行治疗。DSA是诊断冠脉狭窄的金标准,同时可以进行介入治疗,但该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且不能观察斑块情况。这两种检查方法共同的缺陷是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与心肌细胞的活性,而SPC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还有助于判定缺血是可逆性或不可逆性,以及冠状动脉的贮备功能,但无法评估冠脉形态学改变,包括管腔和管壁斑块。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疾病,甚至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优势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比如同样是脑出血,不同出血时期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不同。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而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在影像学实习中采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医学生了解到不同影像检查在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医生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更为合理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既能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能对疾病进行确诊及定位。
2传统影像学诊断学见习模式的弊端
既往我院医学影像学见习多采用传统模式,以典型的影像教学胶片和观片灯为主要教具,先复课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分组阅片、讨论。近年来,各种影像设备飞速发展,影像新技术及新方法层出不穷,影像诊断涉及的教学内容随之越来越广。一方面,传统的胶片因数量有限,已无法承载现代医学影像所蕴含的大量影像学信息,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同病异征”和“异病同征”等抽象的影像学概念。另一方面,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需要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将不同的影像技术所产生的图像、相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等信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检查申请单上相关的信息非常有限,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比较影像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此外,传统教学胶片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大小固定,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图像,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3PACS/RIS在影像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及优势
PACS-RI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s,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放射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及海量存储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和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及相关信息。我院PACS主要由服务器、集线路及各种工作站组成,为系统提供图像的主要科室包括放射科(X线、CT及MRI)、病理科、超声科、核医学可和内窥镜室等,同时该系统与放射信息系统(R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实行无缝连接,从而方便检索其他相关信息。PACS-RIS系统一方面在临床诊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影像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PACS网络能够同时显示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如X线,CT,MRI,便于学生比较多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同一疾病多种检查技术优选,提高学生的比较影像学诊断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2)PACS网络教学具有实时、多样化特点,而且病例丰富,资料完整。(3)PACS网络可为典型教学图片的收集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图像,从而快速便捷地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提供原始素材。(4)PACS网络采用电子化格式存档影像诊断报告,便于学生查询、比较以往影像学资料。
4.借助PACS/RIS实现比较影像学的见习教学模式
现代化大型医院基本上都完成数字化建设,一个医院就是一个局域网。PACS所采集、传输的医学影像信息占医院信息的80%,同时PACS又与RIS、HIS无缝连接,使在影像科实习的同学有机会接触到患者所有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引导学生借助医院网络进行学习,提高临床综合诊断能力。
4.1同一种疾病不同影像学方法间的比较
同一患者在我院所做的所有影像学资料均可在PACS系统中检索到。在影像科实习的同学,就可以运用影像比较的方法找出该疾病不同影像表现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包括x片、CT、MRI、超声、核医学及DSA,了解不同影像检查的成像基础和相应的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然后有针对性地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像表现,促使学生从本质上分析疾病,同时多角度分析疾病的成因、发展及预后等相关影像学表现,最终全面认识某一疾病。
4.2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间、不同发展过程的比较
同一种疾病所有的影像学征象很难在一个病例中全部体现,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病例来观察其各种影像学特征。通过PACS系统实习同学很容易检索出患同一疾病的所有患者。比如在实习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时,学生可以在PACS上输入“胶质瘤”,就可以检索到特定时间段所有胶质瘤患者影像资料,从而可以学习不同类型、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通过比较理解“同病异影”,全面有效掌握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利用PACS-RIS系统可对同一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像检查资料进行比较。比如肺结核病程长,病理改变多样,从渗出、增殖到变质往往进行多次X线平片和或CT检查。对于实习同学,这些图像图片资料均可在网络上搜索到,通过PACS的多幅显示功能,就可以比较病变不同阶段的影像变化,从而了解疾病在整个进展和转归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等方面的变化。
4.3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之间的比较
“异病同影”的存在使得影像学诊断往往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而这些信息在影像检查申请单很难全面反映。作为影像科实习的同学,在阅读完影像资料后,往往需要了解更多的临床资料,此时我们就可以进入HIS,搜索相关资料,综合分析。重要的是,通过PACS/RIS系统可以查询病理结果,作为实习同学就可以通过病理结果验证影像诊断,通过影像-病例对比分析,提高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技能。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