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法学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学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学学习计划

第1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前提条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58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Chemistry

JIN Doulong

(Jilin Longtan District Bowen School, Jilin, Jilin 132021)

Abstract Afte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hemistry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hinking reflect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emistry and scientific methods, to promote students' theory and practice, leap from perceptual knowledge to rational knowledge. Therefor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make it has the vitality and the vigor, not only to improve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bility, more importan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so as to effectively ac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emistry and learning of the equivalent results are obtained.

Key words autonomous learning; stimulate interest; prerequisite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间平等、民主关系,对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起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教”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已逐步渗透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从事实上来看,教师的“教”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服务性活动,当“教”与“学”的关系等效时,才能达到实施让学生全面得到发展的教育教学目的。

从平等的角度而言,教师是学生当中平等的首席学生,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得到发展的最佳伙伴。但由于学生受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认为教师始终是教师,学生始终是学生,心理上始终残留着与教师间难以像朋友间那样相互沟通、交流的观念。若要改善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也是自己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不断吸取新生事物、教改创新精神等之外,还要学会尊重学生,通过与学生“平起平坐”交流情感的渠道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声和成长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人制宜”地研究、探索,建立起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关系,对改善师生间的关系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难的是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多关注和改善弱势群体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激发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自发地产生创新欲望,开发潜在的创新才能及充分地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个别学生从弱势群体中摆脱出来,不断地使个别学生增强自信心摆脱困境,从而有效地实施和推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

就化学学科特征而言,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是一门比较抽象的以实验为中心的学科。学生对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和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所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及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变化的规律性,是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的启蒙教育内容。实验课活动对学生来说特别有诱惑力,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这是因为实验课是学生亲自体验直接参与操作且能够充分展现自我能力的学习空间。这也是师生之间架起最好的情感桥梁和建立及改善师生间平等、民主关系的最佳渠道之一。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即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不当而出现失败或不理想时,一定要耐心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找出其原因,让他们做实验直到实验成功为止。这种教师对学生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这样的互动式教与学,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充分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式的自主学习习惯,有效地推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

2 重视自发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推动化学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是重视学习结果,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素质教育和化学学科特征,引导学生养成自发式学习习惯,是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因此,重视实施自发性学习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氛围,能够更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实施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就化学反应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分子之间的碰撞都是有效的,当分子只有“有效碰撞”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有些分子是几乎不需要“活化能”也能发生化学反应,而有些分子却需要“活化能”一经引发才能够促使有效碰撞发生显著反应。例如,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等是瞬间发生反应,其活化能接近于零,几乎不需要活化能;而氢气的燃烧是在点燃条件下才能够自发进行反应的。也就是说,活化能的作用在于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学生也是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发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的方向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宗旨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发生“有效碰撞”。因此,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能够自发进行的“活化能”,帮助和带动个别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自发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最终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与学的等效教学目的。

自发性学习的整个内容、方式、行为表现等是在“给定的一定条件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某一规定时间内调动全体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活动体验等形式来获取直接经验、模仿和再现教材理论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时,为了更好地辐射到全体学生,教师按照“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资料和理论依据、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讨论”思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即:

(1)要明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找出参加反应物质量总和X与生成物质量总和Y间的关系。

(2)收集资料和理论依据。

①3g碳与8g氧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②3g碳与10g氧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理论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不变。

(3)推出假说。

以碳与氧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为例,其关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等有什么变化?理论上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是否成立?

通过上述理论依据,参加反应物质量总和X与生成物质量总和Y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可能性:①X>Y;②X

(4)实验论证假说。

针对实验论证假说过程,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a.在实验前,考虑所推出的假说内容:即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

b.在实验论证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情况;

c.出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时,应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通过上述“2”的理论依据,进行以下实验来进一步论证假说。

(5)得出结论。(利用下面两个实验进一步论证假说,进行互动交流讨论)

(6)交流讨论:对各实验小组的结果进行点评后,让每个学生参与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讨论活动。

a.解释镁的燃烧中得出X>Y结论的原因;若要使X= Y,请你加以说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b.解释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中得出X= Y的结论的原因。

结论:参加反应物质量总和X=生成物质量总和Y。也就说是质量定恒定律内容成立。

另外,在初学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让很多学生感到比较棘手。采用传统的“整数法”和“观察法”来配平有些化学方程式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困境,于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去分母配平法”教学方法后,发现非常符合众多学生心理,既能让学生好理解又能让学生灵活地运用。体现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且具有可行性,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3 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弥补化学教育教学中的薄弱面,是提高化学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

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校教育环境,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生感兴趣、勤于动手的体验式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某些意义上可以弥补化学教育教学中的薄弱面。凡是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和推进平等教育的,都可以说是教育资源。比如,课程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比较容易接受的,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2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一、协调师生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某科教师的情感和兴趣,可以直接迁移到该科的学习上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学生就会爱护教师、尊敬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对学生的个性及精神世界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信任。这样,教师用实际行动为楷模,才会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发挥主体作用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让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主角,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要切实落实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使两者得到和谐与统一。教师的主导性就是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课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采用以旧引新、用实验结果或事实引路、讲化学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情景,诱导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并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和恰当地给予指点和引导,相信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手段一定能获得新知,使他们消除思想顾虑,树立必胜的信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不包办代替。在学习理论性较强难理解的内容时,教师不要一上来就讲,应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看能否通过自学来解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启发点拨,如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难点问题还可以设置成自学提纲,让学生分层突破。在习题课讲评上,要注重采取巧妙引导激活学生的思路,把“讲懂”变成学生“想懂”。特别注意一般不要把现成答案奉送给学生;不能只注重习题的正确解法,而忽视解题思路的引导;要多讲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巧解巧算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这种让学生“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

三、发挥实验作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又一重要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着丰富的有趣化学现象。因此,重视化学实验,让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实验事实进行生动的结合,体验到认识的乐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我在授课时,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吸引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来,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实验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机会。学生通过独立实验,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另外,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

四、运用现代化媒体能激活学习兴趣

现代化媒体以其独立的教学手段进入中学教学的领域,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象传输,同时还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图象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有关“电子云”的教学,可利用计算机设计一幅三维空间画面,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关环境污染的教学,可利用录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环保意识。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课堂表演艺术能诱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一个语言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的教师,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很快投入到探索情景中去。教师要随机应变,注意身体语言的发挥,巧妙地运用幽默、夸张、比喻等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时恰当的诙谐比正当的说教要好得多。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及时的鼓励和表扬,都会使学生感情得以升华,学习兴趣快速高涨起来。

六、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化学现象能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与社会关系极为密切,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而很多学生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当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为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学生边学边揭开生活中的一个个谜,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例如,让他们解释“雷雨可发庄稼”的道理,“铁器生锈”的原理,“塑料老化”的疑团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对这些身边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第3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兴趣教学;激发;培养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必须重视。

一、灵活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兴趣更浓。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失掉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对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化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学好化学知识尤为重要。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四章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并把元素符号、原于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该实验,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这四个字以次所代表的含义及为什么。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就要在创设问题情境上多下工夫。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课题里,我将一个鸡蛋放在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让学生观察现象。鸡蛋在稀盐酸中反复浮沉,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一个个问题便接踵而至:为什么会这样呢?鸡蛋壳的成分是什么?鸡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是什么?这样既能自然地切入本课主题,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迫切希望领会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年龄,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年龄特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三、恰当运用比喻,引导学习兴趣

恰当地以生活现象为例,用生动的比喻引起学生兴趣,运用联想开拓思路,能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非但不难学,而且很有趣味。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核外电子是由近及远、能量由小到大排列的,针对这一难题,我借鉴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位老奶奶照看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婴儿”离老奶奶最近,需要抱在怀里;“会蹒跚走路的孩子”离老奶奶稍远,可在老奶奶身边玩耍;“再大一点的孩子”,离老奶奶更远,可去远处玩或去上学。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连连点头称是,欢笑不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四、运用动画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由于化学的抽象性很强,致使许多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难度,以至于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动画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轻而易举地唤回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教学中,我在大屏幕上展示水电解的微观动画,学生先看到了众多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绿色的小球)和一个氧原子(蓝色的大球)构成的,接下来他们看到每个水分子破裂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进而看到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最后学生看到众多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学生当然对眼前的动画片兴趣盎然,他们甚至要求再看一遍,那些会跑的小球俨然是大明星,他们觉得特好玩。我抓住他们兴致勃勃的大好时机,让学生根据观赏到的整个动画过程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他们就很快回答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破裂为原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就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生动形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借助课外活动,巩固学习兴趣

第4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多样性作业 趣味与实践 培养学习兴趣

一、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针对性的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由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学中,我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拓展提高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能力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老师加以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化学水平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作业从单一走向多样――培养兴趣

1.趣味型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必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

例如:学生在学习酸碱盐的内容时,知识点琐碎、难懂、难记、难运用,这里也是初中化学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酸碱盐的知识掌握得好,对今后化学的学习将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设计了“迷宫”游戏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酸迷宫。同学们小时候走过迷宫吧,今天我们这有一座化学迷宫。在这座迷宫里有许多“吃人的野兽”,请你帮助盐酸先生安全走出“迷宫”。游戏规则:屏幕的下方有12个数字按钮,分别代表了12种物质,要求不能碰到与盐酸反应的物质,若能从这通过,请你点击对应的数字按钮。

你选择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硫酸先生不小心闯进迷宫,又如何安全通过?原来的路线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迷宫

游戏活动:氢氧化钠太太闯入了另一座迷宫,其逃生路线有多种,但有一条线路完全行不通,你能帮他找出这条路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图型作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实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理解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笔者设计这样的作业:

以下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你可以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请画出你选择仪器组装的装置图。

三、从课堂走向实践――形成能力

1.调查式作业

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同时提出自己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见解。我们老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能够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并把这些实践调查的情况写下来,加工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

计算完家庭的碳排放量,我们要进行“碳中和”。种树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以一棵30年冷杉树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需种植的树木数(棵)=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111,计算出你的家庭今年碳排放量为______吨(CO2的月排放量x12),约需种树______棵。

2.实践性作业。“孩子的智慧处在他的手指上”,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最深信不疑的教育信条。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还习惯于形象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形象引到抽象,开发学生的智能,亲自动手实践起到关键的作用。

例如学习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时,笔者布置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在自制汽水时,选用的饮料瓶必须厚实?为什么不能随意增加柠檬酸和小苏打的用量?

3.“自助”式作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业都是教师设计好的让学生直接完成就可以了,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设计”出的作业更感兴趣,练习也更加投入,主动。例如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一个单元学习过后我让同桌之间周末时设计一套测试题并要附带参考答案。周一同桌之间互换试卷进行测试,完毕同桌之间相互批改。这样做无形中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并且边出题边考虑相关的知识点的变形或是延伸,力争使自己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全、质量高。而作答案是对知识的巩固,答其他同学的试卷可以弥补学习当中遗漏的知识,评卷又是对知识的加深。学生题出地兴奋,答得认真,卷评仔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出题测试的那一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最好。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多样化的作业虽不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最大化的补充,但却可以培养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把化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信息、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尤其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灵活多样、趣味十足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力 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桂林:南方出版社,2001。

[2]陈心忠 化学教育,2012,33(11):28―30。

第5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巧设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的引入,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

导入常规的方法是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新内容,也即承上启下。这对于唤起学生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它对于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却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时代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引入也要更新观念,要符合新课标、新时代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绪。例如: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我是从碳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电子式和碳原子再和其他原子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入手,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碳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刚好为4时,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从而得出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的特征。

所以,引入既可以是设疑、提问的形式,也可以是新科技、新信息的展现和介绍。引无定法,但要有法,即引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师也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与败。

二、妙用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妙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 此时面对学生的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诉学生,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地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化学实验具有揭示事物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合作、节约等教育等功能。

三、联系生产生活,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可见,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如我们都知道食用加碘盐的重要性,可以预防碘缺乏症,那么炒菜时等菜快出锅时再放碘盐,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通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碘酸钾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钾很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体碘的摄入量,故此不要过早放碘盐。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切实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四、自我评价,在知识完善中发展兴趣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学习完一节、一章甚至一个模块后我们要及时地自我评价,通过简单的测试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寻找知识的遗漏点或遗忘之处。然后查阅笔记或资料填补知识的不足。在这样反复自我评价―知识填补的过程中寻找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也使知识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第6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所谓学习兴趣,指的是“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科目)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就会更加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数学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总结了几种教学策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教师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造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引导。教师若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学生学了1/2、1/3、1/4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一个个的分数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诞生,1/6、1/8、1/12、1/16……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并且这一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孩子们在动脑操作同时启动思维,思维又服务于操作,在情境中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以“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不相同的个体,教师们不应用“唯教师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教师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教师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运算。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一课,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因此学生们都感到兴趣十足、信心百倍。随后,教师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可以向对方提问。“商2余2”,“应该是商2余200”,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剑,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让他们争论,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我用“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练习。这些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感,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些游戏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动手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数学学科趣味教学法是一种教学艺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教师们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博闻、强记、日积月累,这样才会文思泉涌,俯拾即是,引用起来恰到好处。只有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才能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庆艳.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2]高丽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3]虞康.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07,(24).

第7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学习;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47-01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借助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课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课,让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如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而使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烙上深深的烙印,达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效果。

2、美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一些演示实验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做,甚至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在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

4、推荐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补充课堂实验的不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如将鸡蛋放入食醋中制作无壳蛋、点燃蜡烛检验蜡的成分、用纯碱中和发面中的酸而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等。

总之,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爱化学,努力学好化学。

二、鼓励学生动手参与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优化课堂教学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猜谜”等等,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让学生来讲解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他们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学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找出一些题目然后给同学们讲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开阔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8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化学兴趣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改进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第一节化学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心。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设置许多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探索、提问,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其次要尽可能通过情境模式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新意,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又能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演示“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激发学习兴趣。

二、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对物质变化的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本来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学生早已认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所以利用化学实验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境创设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及他们的思维走向;在实验中要让学生把日常生活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铁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思考:铁为什么会生锈?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它与铁是同一种物质吗?加入酸它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魔术,如利用酸碱性质做“变色龙”实验等。采用这样的方式与手段,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具有很大帮助。

五、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师应对学生所犯错误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营造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公开地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第9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动画教学; 学习动力

1 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例如“flash遮罩动画”。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心里愿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本课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并不是很难,但如果采用以往教师“灌输式教学”来进行的话,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难以激发,而且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本课中教师首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播放flash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确定自主学习内容;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整体感知教材,以带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总结形式,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给予必要的发展性评价,既梳理整合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又升华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最后,采用课外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培养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基本上实现了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步骤,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答疑者,而非“知识的搬运工”。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自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通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猜想、探索、质疑……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要求和热情,要让他们感到,自学是一种习惯、一种必需。更多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3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能力的综合体现.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两点进行训练:1、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语言,使用计算机寓言2、在学习小组的讨论中,每个组员都要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分析步骤,发现不足,反复训练,直至熟练掌握。

4 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

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规律和强大的功能,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

5 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区别教学,使教学要求适应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教学形式,它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的现象,有能重视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得均衡发展,围绕着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内做到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和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地最优发展。

例如flash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了一定的了解,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基础的不同,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于A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强,动手能力较强,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对新的知识有深厚的学习兴趣,为第一层次的学生。B层学生由一定的能力,但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督促和辅导,C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于学习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学习不够自觉。西面就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C层次学生,教学目标是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学习任务是制作简单的逐帧与渐变动画

B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就要高一点,不仅能制作简单的动画,还要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有主题动画作品,学习任务是在C层次学生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对图层的了解及运用。

A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最高,制作出相对复杂的多场景动画,学习任务是在影片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丰富:背景音乐,并能使用遮罩动画效果,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为复杂的效果。

最后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要重视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亮点,给予肯定及表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达到同一课堂中的有所收获。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激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要让学生在主动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韦伟,陈刚.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