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

第1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大数据(Big Data)是人类迈向智慧世界的自然演进,不单单是指新世纪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带来的海量数据,更指是这些海量数据中的数据价值,如何更好地把大数据这些有利的价值和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相结合,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建设,对新时期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高校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1 大时代数据下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

大数据被称为世界第三次科技浪潮的有力构成,这个名词并不不是近期才产生的,早在1980年代第三次科技浪潮发轫之际,“大数据”已经被提出并有了相关概念。30多年来,多种行业的数据量都在迅猛增长,世界各国的的企业界、学术界也不断地对这个现象及其意义进行研究。大数据具有4V特性:分别是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Value)、速度(Velocity)。体量具体指的是非结构化数据的超大规模和增长总数据量比结构化数据增长快10倍到50倍,信息的产生、传播优于传统信息的散播。非结构化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多媒体内容理解、机器学习等;多样性指的大数据的异构和多样性,它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不尽涵盖了传统的文本,更兼具图像、视频、机器数据等。多样性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价值密度指大量的不想关信息,是对未来的趋势与模式的可预测分析。包括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服务等深度复杂分析;速度是指大数据具有实时分析的特点而不是批量式分析,数据在输入、处理与丢弃后效果立竿见影,体量大、多样性强以及速度快使得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数据的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其隐藏的深刻理念,具体如:(1)数据的深层分析与价值挖掘是大数据时代信息界的主要业务。(2)数据的形态多样且富有价值。(3)数据的处理将形成新的产业。[1]

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职能以及风度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职能。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图书馆有别于纸质图书馆与Web2.0数字数字技术时代下的传统图书馆,云计算技术使图书馆在理念、服务、管理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云计算”的应用在图书馆领域也迅速发展了起来,一旦使用该项技术,高校图书馆不需要自己购买硬件设施,不需要大量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大型设备尽可在网上利用,图书馆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存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中,按照需求来购买。兴起的云计算服务有望从基础设施层面解决许多长期困扰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引用,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成本,降低管理与服务的成本,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图书馆不可回避的选择。

2 如何促进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师生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相关软件服务不足,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可以有效优化并有望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发展。

首先是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良好的信息运行机制是成功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许多师生都反映高校图书馆中信息运行机制有问题,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体系,已经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运用大数据中的云数据实现了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再造,图书馆一旦选择了云计算,则需要对原有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服务进行大规模重新部署,导致IT管理体制的变化,包括整个图书馆机构与流程、IT部门人员数量与结构的变化和图书馆对于云计算服务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手段等等的变化。

相关软件服务不足。软件被称为是大数据的引擎,这里的软件服务是指各类软件应用,用来方便用户获得更好的图书馆使用体验。包括采用本地安装形式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都以一种网络服务的形式提供。而时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大都过于关注硬件建设,忽略了网络软件应用,不利于图书馆的长久发展。而云服务在图书馆的而应用使得我们开始更多关注软件服务,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生机。

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大数据需要经常维护、管理,图书管理人员若不会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就谈不上具备自主和协助开发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因此,大数据背景下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很高的计算机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能熟练操作有关软件与图书馆大数据云数据管理。值得的注意的是,目前大数据管理多从架构和并行等方面考虑,解决高并发数据存取的性能要求及数据存储的横向扩展,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内容理解仍缺乏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这是实现大数据资源化、知识化、普适化的核心。今后应该嘉庆对这一为题的重视与研究。

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图书馆建设应该首先应该重视大量的用户数据与信息。大数据时代使我们认识到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文献数据信息多少、价值等的竞争,更多的是看图书馆是否具有多类数据的拥有、融合、挖掘与利用水平。所以加强对多类信息资源的采集与拥有也因此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大内容。所以,应该加强收集、分析、处理师生在使用图书馆所留下的“行为指纹”,建设更大的数据集与新的平台技术,更智能的算法,加强相关技术创新。

其次,积极培训引进优秀图书管理人才。对已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展开技术培训、丰富大数据的相关知识积累,积极学习。此外,积极引进学习计算机数据库与云计算数据服务方向的图书馆研究员,提高管理能力与管理素质,更好的服务师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最后,大数据可以帮助图书馆建立新型知识服务引擎。技术引擎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技术核心,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图书馆的新型知识服务引擎,将会是未来几年内图书情报领域信息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可是,虽然很多专业HR擅长利用数据,也有不少HR认为自己已经把大数据工作方式引入企业,但事实绝非如此。

何谓人力资源管理的大数据化

大数据有4V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产生)、Variety(多样性)、Veracity(真实性)。由于它是自动提取,保证数据源充分,随时刷新等特点,在大多数领域都能够精准地指导资源分配。

人力资源管理是关于分配人和相关资源(培养、激励资源)的工作,如果借助大数据,将人和其他资源数据化,再用算法进行匹配,显然有无限的想象空间。那具体该怎么操作?

首先,应该把人数据化,清楚地知道“人是怎样的”。这包括,他的能力如何?行为特征如何?绩效表现如何?

第二,将岗位数据化,明确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进而使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岗位系统不再成为员工释放能力的边界,员工还能跨岗位担纲其他角色,以网络化的方式无边界协作,进一步将人用到极致,将人工成本投产比放到最大。

第三,将培训资源(培训内容、形式等)数据化,便可组织、推送员工最需要的培训支持,每个人获得的培训都是高度定制化的、自己最需要的,且学来能用,用来能好,从学习到实践产出的过程几乎没有损耗。

第四,将激励资源数据化,每个人获得的激励都是高度定制化的、自己最需要的,同样的成本支出,每个人对于全面薪酬的感知可以放大到极限。

HR误会了大数据

事实上,专业HR都玩数据,他们测试员工的胜任力、评估岗位、考核绩效,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用数据分析来为自己的岗位建立“技术刚性”,难道这就是大数据吗?

大数据是指一般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数据量大到以“TB”为单位。而一个万人的企业,即使你把胜任力、绩效、岗位、SOP等传统数据完全纳入,顶多只能用“GB”为单位,体量相差甚远。HR们以为数据量已经足够庞大,难以处理。可实际上,这种数据量通过本地软件的计算能力(甚至直接用excel表)就可解决,根本无须运用到互联网上的云计算,这显然不是大数据。

为何达不到大数据的体量?关键还在于HR对于数据的理解。HR采集数据的传统思路是“先有思考框架,再收集相应数据”。数据大多来自数据生成之后,才用报表要求基层有选择地逐级上报,这大大损耗了数据量。例如,考核某个员工的绩效,HR会在其工作完成之后才要求直线经理根据考核指标进行数据收集,而后计算汇总,最后上报人力资源部。

这种思路使得传统数据具有典型的“非大数据特征”,这大大制约了数据所能发挥的威力。

其一,这些传统数据是“冷备份”而非“热备份”。冷备份即生成之后再调用,成本极高,收集数据的过程已经让HR苦不堪言,他们需要不断催告业务部门,还要一遍一遍地付出教育成本,确保统计口径统一。热备份则是数据随着工作流无意识产生,只要员工开展工作,自然有数据往“云平台”上跑,而且这些数据也能被平台的计算功能即时处理。

其二,这些数据是“报表数据”而非“源数据”。报表数据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例如某餐饮企业里,员工某天接待顾客的数量。而源数据则是指未经过处理的数据,是对于工作流全面的呈现。而员工在某个具体时点接待了某个年龄层的顾客,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服务难度(如接待时长多少,提供服务次数)。员工A某天服务顾客数可能是员工B的两倍,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这个报表数据,可能得出A绩效优于B的结论。但若关注源数据就可能发现,B服务每个顾客的接待时长是A的三倍,为每个顾客提供的服务次数是A的两倍……这些都是有价值的信息!NBA球队休斯顿火箭队的总经理莫雷正是基于这些源数据的分析,从低顺位(选秀时靠后的选秀机会)中选出了那些被报表数据淹没的高潜质球员。

其三,这些数据是“样本”而非“全貌”。由于是在某个时点上针对某些领域提取数据,数据仅仅是样本,而非全貌。只要是样本,就可能出现偏差。例如,有的咨询公司在为企业进行敬业度调查时,采用了采样方式,即使样本特别庞大,这也不是大数据。这种情况下,可能有抽样偏差,员工可能被问卷带着走,被访谈的气氛诱导,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各类技术减少这些干扰。但如果他们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对所有员工的发言进行关键词的抓取和分析,甚至对于员工的行为进行各种分析(如出勤时间、加班时间、协作次数、申请培训数量等),那才是大数据。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出现偏差。

HR跨不过的三道坎

那么,HR能不能推动大数据走入人力资源管理呢?

我认为,很难!这绝不是因为硬件的制约,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了吸纳数据的可能。但这些数据为何进入不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原因有三:

第一是部门博弈问题。业务部门将生产数据导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部门来说,意味着权力空间被挤占。以前部门争取机构、编制、人员都可以保留一定的裕度,可以和HR们谈判。我调研的一个企业,HR意图建立大数据云平台,这意味着几个生产信息系统要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业务部门几乎变成透明的了,以致部门领导以安全性为由拒绝了该要求。

第二是HR的恐惧。让打篮球的人去踢足球,他们不会愿意。面对庞大的数据,HR们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决定了他们的地位。尽管前景广阔到可以让他们成为企业内的“上帝”,但这种角色的转换也让他们不安,倒不如固守在自己的“安全区域”。

第3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A:应该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

宏观的层面,还是得益于中国整体的商业,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知名品牌对互联网的态度发生的根本改变。从整个对互联网有一种朦胧的好感,到认清这是未来,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这个改变是全方位的,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另外一个宏观的推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年轻一代消费族群成为整个消费的主力军,特别是80后、90后,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成为整个消费的主力以后,整个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

微观层面看,过去两年,我们全面拥抱无线,围绕淘宝天猫的无线化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顺应了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机会。上个季度,我们接近七成的交易在无线上,有接近4亿人在无线上消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今天,我们把天猫定位为品牌商自营的阵地,把淘宝作为中小创业者创新的机会,这是我们过去两年积极进行升级的一种结果。

Q:你提到,希望在5年内达到6万亿元的目标。如何保持这种高增长率?

A:我们一直把GMV看成是一个结果。今天3万亿,这确实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我们更关注整个经济体的健康程度,包括交易和品质的健康。

在过去的6~12个月,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团队,用大数据去打假,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为一个“网上经济体”,这里面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商业机会,肯定会有好的商家、好的消费者,他们通过正当的经营、正当的消费获得这个商业机会。同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灰色的甚至不好的事情。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用治理经济的方式去看这个问题,怎么样能够第一时间引导,令其付出比违规成本更高的代价。

而且,我们所有这些工作已经完全基于大数据,而不是“人肉”去做。“人肉”是没有办法做完的,但在这么大的体量当中,只要背后的行为是人的行为,这总是可以被追踪的,总是可能被挖掘的。所以用大数据进行品质管理,是一个既定的方向。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未来随着数据越来越多,整个效率会越来越提升。

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电子商务就是实体经济。今天我们看到的3万亿,恰恰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结合后的产物,是新经济的一个产物。未来我们做的事情,不是说着眼于把3万亿要变成5万亿、6万亿,而是要看到今天还有90%的实体经济,需要跟互联网去拥抱、去融合。我们是着眼如何帮助这些实体经济完成互联网的转型,真正能够变成以大数据支撑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这个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

Q: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阿里如何控制自己的团队?

A:今天,从我开始到我们整个团队、小二、员工,都非常的年轻。我们是在学习,这是没有一本教科书的,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去学习如何运营好一个经济体,不是用管的方法,而是用赋能的方法去运营好一个经济体。我想这个是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个挑战,还有我们自身对于整个经济体的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我们的能力能不能做好这个赋能者,能不能做好这个运营者。

很多年以前,马总(马云)就提出来,说淘宝需要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心理学家。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样的一种需求。因为,当你变成庞大的经济体的时候,这里面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角色并存。你怎么样惩恶扬善,怎么样能够让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真的是用赋能方法而不是用管的方法。让他们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题目。

Q:具体怎样去赋能?

A:到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我们做了很多以数据支撑来赋能商家进行运营的工具。包括已经实现了在商家无线店铺的个性定制,实现了无线化,现在我们在推广多媒体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带宽已经不是问题,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都会出现。一张图片未必是一种购物的标准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怎么样能够把多媒体的内容更好的去接入,同时能够让淘宝充满发现的乐趣。

在过去的半年,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可能大家看到,可能没看到,今天(3月21日)上午,我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邮件,宣布完成手机淘宝团队和淘宝的合并。过去两年这两个团队是各自独立的团队, 2013年为了无线,我们抽了精兵强将出来先单干一个手淘,但是今天无线化已经完成,绝大多数用户已经在无线上了,今天不用讨论无线化和PC化了,要兼顾多端,所以把淘宝的PC和无线分开已经没有必要了。今天是非常好的日子,又是3万亿,又是完成新淘宝的开始,这个对未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起点。

Q:下一个3万亿增长的引擎是什么?

A:最基本的引擎,还是来自于商业消费跟互联网的充分结合,进一步的结合。今天,毕竟90%还是跟互联网没有关系的。那这90%怎么变成互联网支撑下的电子商务,我想这是最大的一个机会。

第二个机会来自于消费者,就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观。人们一旦享受到网上购物的乐趣,就会开始在上面形成习惯。所以,我想这是整个消费的渗透,是必然的趋势。当然有两个外延,就是我们说的“上山下乡”。“下乡”就是下农村,“上山”就是到世界各地去找好的货进来。

但内核本身,还是供给和需求两端都还在发生巨变,都跟互联网结合。互联网和商业的结合,从物理变化走向化学深层次变化过程当中,是一种核聚变,这是巨大的能力。

Q:做到3万亿需要有很多因素的支撑,你认为过去阿里的哪些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A:阿里16年、零售平台13年的发展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节点。

第一,产生淘宝。没有淘宝就没有今天的整个3万亿,这个土壤就没有了。

第二,支付宝的产生,包括支付宝的分拆。支付宝成为一个第三方独立的一种支付工具,我认为这个起决定性的意义。人们可能会问,支付宝跟淘宝在一起不是很好吗?实际上,如果支付宝一直只跟着淘宝,是不可能成为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一个工具。正是因为它的开放性,所有的用户都能够低门槛的体会到它的好处和价值,使得网上支付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我想毫无疑问是2007年在淘宝的基础上产生了淘宝商城,包括把淘宝商城独立。2011年,我们一拆三,2012年改名为天猫,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由一个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去发展。在不同的市场当中,市场主体的特色是不一样的,服务给用户的价值也会有多元化的差异。淘宝商城是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基石,包括后来产生了聚划算、天猫超市,产生了我们称为网上的业态,都是在这样的变化下慢慢演进的。

再多讲一个,就是我们2009年开始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投入,是对它的未来有坚定的信心,认为它一定是新经济的一个基础设施。如果我们致力于做商业的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做大数据云计算。

Q:你出身财务,但现在也算是半个大数据专家了。

A:我谈不上是大数据专家。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一种日新月异的新经济大潮面前都是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我一直说,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我们的客户学习,向合作伙伴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共同做好整个生态体系,做好这个网上经济体。

刚才在会场,我旁边两个都是我们客户嘛,一个是海尔的李总(海尔中国区总经理李华刚),我们在聊天,他看3万亿说很震撼。但是,我说正是因为有了成百上千的海尔,成百万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我们一起在这个平台上才能够实现3万亿,如果靠一家人卖货是很难卖到3万亿。而且我们也不是把卖货看成是要做的事情。我们还是回到阿里的使命和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Q:其实无线的发展,差不多是你亲手做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困难的时候?

A: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年轻人去干,因为无线是年轻一代的产品。

包括2015年的双11,对无线很多的互动产品,我是忍住不发表意见。因为90后、95后告诉我,这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OK,我想我怎么能去理解呢,我最好的理解就是让他们去试,因为真的整个消费行为在发生变化,我们年轻一代的员工正在成为整个公司的脊梁。

在无线化的过程当中,让年轻一代起到顶梁柱的作用,上面少一点公公婆婆,让他们放手去试。我想,这是这两年无线化能够顺利地发展的原因,我们突破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以前很多的所谓经验,在无线的时代,其实都被打破了。今天,我们就应该是一张白纸,相信我们的团队能够在上面创造。

Q:所以,你也有不明白或者不太满意他们的设计的时候。

A:我对产品很明白,但是我要忍住我个人的偏好,还是要尊重我们的团队,尊重我们的产品经理他们的判断。

还是回到大数据,大家如果用心体验一下我们的手机淘宝,现在基本上产品都是数据驱动的。你们可以看到,“千人千面”在手机上已经实现了,而且是及时实现,你第二屏刷下去可以用第一屏的数据来指导第二屏的展示。这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

Q:做CEO到现在快满一年了,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A:我没想那么多,想多了反而做事情做不开了。很多人问我,逍遥子你是怎么走过来的,我的话就是我没多想。咱们就顺势而为,既要抬头看路,又要低头做事。

过去一年,对阿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被确定下来了,全球化、农村和大数据云计算这三大战略作为集团战略被确定下来。同时,我们围绕这三大战略的几大业务板块,包括蚂蚁金服、电商物流、广告平台、云计算、跨境电子商务包括未来的物联网都做了布局。

我想,3万亿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点,能够回顾历史、能够展望未来,但是更重要的是站在未来看今天的机会。我一直喜欢讲八个字“天马行空、脚踏实地”,我想我们去实践,至于结果让大家评判就好了。

Q:如何看待未来的机会?

A: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在那里?我认为毫无疑问是物联网。互联网下一个突破的技术,可能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VR、AR的技术,带来整个行业用户体验的颠覆。我想我们一定要面向未来去布局。

另外,随着整个商业互联网化的演进,不仅是销售在发生改变。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全渠道的销售机会,来自于全渠道的用户管理。你要完成全渠道的用户管理,就要有全渠道的用户触达平台。这也是我们在电商矩阵之外,去大力构建整个媒体矩阵的原因。我们希望,这个媒体更多的是能够建立用户数据,打通我们的媒体推广平台、广告平台,是广义的营销平台。这是我们在过去一年做的一些工作,但还要慢慢再成型。

Q:阿里有没有做相关的布局?

A:我们最近刚刚成立了VR实验室,我们之前也投资了一个公司。我预计整个新技术的落地和实现,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实在美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硬件产品,包括一些设计。我想各个产业,包括电子商务,电影行业,游戏,以及各种其他产业,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也积极投身其中,希望能够给到用户完全崭新的体验,这也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

Q:作为CEO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第4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电子商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63-03

信息化时代,就是大数据时代,每个行业及领域都汇聚了大数据,它为“三农”问题提供了各种数据和权威参考。使用好以及管理好大数据,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现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会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话题和研究如火如荼,数据被认为是一种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资源,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宝藏。据云计算带来的计算能力革命,针对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找到这些数据相对应的人群,再将这些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分析、总结,并以此展开个性化的服务逐步成为可能。农业数据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构成,数据量大,涵盖领域广、数据类型多,属于典型的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目标内容广泛,个性化需求强烈,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为农业和农村新型服务带来革命性进展,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整体进步。大数据的概念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有学者提出搭建一个农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设想,但对农业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挖掘和分析技术还不多见。农业信息服务要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发展趋势,必须着力克服目前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和发展新型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形成农业大数据体现数据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农业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影响重大,是信息时代获取农业数据的重要渠道,也是利用数据直接调节生产、消费的重要平台,是当今农业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

一、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农业信息服务应主动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会,把重点放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业数据的重要途径反映数据价值逐渐形成,从地区位置上看,要以国内数据为核心,以国际农业数据作为参考,这不仅包括在国家重要数据,还包含省级市级提供具体区域研究。从专业角度看,应该实施有效步骤,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建立一个专业的数据资源,其次应循序渐进地规划数据资源。如市场需求的猪、牛、鸡、鸭等动态数据,每年农业研究活动都有大量数据集成,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对现代农业发展极为重要。

二、 农业大数据力助农业发展

农业的发展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元素。另一方面,农业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做好了基础铺垫。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之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模式,调动生产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因此,农业生产中我们必须注意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数据的采集、数据挖掘、数据的统计,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变化,方便预测或者调整农业生产、资金投放、技术改进等。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指导,收获与预期误差比较大;使用农业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避免数据的丢失现象,分析所有的数据,可以大大提高预测精准度,在农业生产中做出及时的响应,可以为选育新品种、化肥的使用现状、收获的成长提供信息。

三、农业大数据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应用于某些领域,但人们对于农业数据仍存在着错误的理解。首先,大数据有过度炒作的嫌疑,许多人还认为大数据只是海量存储,是获取更多信息的平台,缺乏核心价值。其次,一些人过分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认为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将被大数据取代。这两种极端的认识都是不可取的。大数据的存在和发展是信息进步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并用其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大数据概念、技术、方法尚不成熟,大数据预测结果并非准确无误,只是依靠算法和过程提供可能性,更多的还需要人来指导。

四、我国农村发展电子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有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6.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字,截至 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规模达1.77 亿,相比2012年增长 2101万人。不过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相比城镇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这也预示着其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在淘宝农村淘宝全国各省TOP10排行榜中,广西购买量排名前十的土豪村都在南宁市横县。据悉,今年7月21日,横县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农村电子合作协议,成为全区首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县。

农村淘宝全区TOP10排名:

1.校椅镇校椅街,2.陶圩镇陶圩街,3.六景镇八联村,4.云表镇蓬塘村,5.六景镇良圻农场,6.校椅镇东圩街,7.校椅镇横塘村,8云表镇宿龙村,9.平马镇苏光村,10.校椅镇六凤村。

五、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三农,让广大农民成为受益者。如今,广西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县(区)政府的足够重视

农村电子商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乡镇基层政府缺乏专业知识技术人员,硬件设施差,电脑数量少,利用率低,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二)市辖县(区)缺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平台、网商、供应商、服务商五个主体组成部分需求网状交织在一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保障。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而广西许多市县(区)缺少这样的平台,无法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无法挖掘地方特色产品,提供平台对接与进行营销推广;无法培育、支撑、服务县(区)电商发展。

(三)农村电子商务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

很多地区的物流配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农村市场的配送范围却很有限。除了中国邮政外,顺丰、圆通等主要的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最多只能设到乡镇,并且乡镇的网点布局也并不全面,有些乡镇都没有网点。尽管有的配送范围能够到乡镇,但仅提供自寄自取服务。由于缺乏完整、畅通的物流渠道和电商的介入,农民即使有电子商务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了。

(四)农村缺乏素质高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

农村电子商务人员普遍没有受到职业培训,对于商品收集和传播信息、社会的反馈缺乏了解,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农民会使用计算机还比较少,农民使用的物流配送方式落后,冷冻与保鲜的方式落后也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

六、农村信息化发展探讨

(一)要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以通过政府服务外包的方式,以招标形式来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农业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应具备如下信息:

1.三农政策信息、扶贫信息,包括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扶贫地区的各种扶贫、惠民政策,文件及扶贫措施。让贫困群众及时了解,灵活运用有效政策,提高贫困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贫困地区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人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家庭财产,致贫原因等信息,要保证贫困信息的透明公开。帮扶责任人信息,包括帮扶措施方式、责任、脱贫进展情况等扶贫单位或引导考评信息。农村产业开发信息,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推广信息,如各市县地方特色产业,农化各产品发展信息,流通信息,农家乐旅游开发项目。

2.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即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等信息。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形成一批有质量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养殖大镇,形成一村一品,引导农民的“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盟。农村金融扶贫信息,要主动发挥区域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进行金融扶贫工作。如广西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借助金融扶贫数据平台,推进扶贫工作,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学习推广借鉴。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包括安居工程、生态移民、道路修建等信息。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包括社会力量对口帮扶、跟踪帮扶、农业保险、农村信用、农贷担保等服务信息。农村教育扶贫信息,包括扶贫家庭学生资助、技能培训、就业培训信息,提升贫困户的就业功能。

(二)政府要做好实地研究,制订发展计划

电子商务要在农村地区发展,政府必须做好发展的计划和融资政策,利用国家相关发展政策对农村进行适当的电子商务设施建设,并同企业联系沟通,让企业能参与其中。此外,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倾听农民的意见和观点制定发展规划。

(三)加强知识教育,进行分批发展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独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农村电子信息的宣传,使一部分人先主动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这部分人学会利用电子平台后可以带动其他人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让他们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改善农村电子商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正一点一点地走上发展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排除困难。

[ 参 考 文 献 ]

[1] 涂兰敬.专家观点:“大数据”与“海量数据”的区别[J].网络与信息,2011(12).

[2] 白云川.迎接大数据时代[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12).

[3]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

[4] 韩蕊.淘金大数据 业务创新才能赢[J].互联网周刊,2013(11).

[5] 王爱萱.新农村视角的农业电子商务风险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6] 徐先海.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7] 马存.广西农业产业化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8] 刘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现状与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第5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物流管理;机遇;挑战;产业变革

近些年来,云计算平台得到了如微软、谷歌、思科、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IT企业的大力推广,其中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更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主要提供商。这说明云计算即将引领新一轮的国际技术变革,也将为企业管理注入新的能量与活力。对于社会众多企业而言,将云计算应用于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体系中已经成为趋势。因为人们都普遍认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以信息技术为源动力的物流管理体系更具有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力。它所提供的大规模、集中化及按需高性价比特色服务也是传统物流管理所前所未有的。

一、关于云计算

在人类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上存在三次明显变革,40年代的电子计算机诞生、8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单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巨大转变、以及如今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时代降临。关于云计算,学术界的争议讨论与相关研究众多,但始终没有定论。目前比较推崇的理论来自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他们认为云计算就是集合了互联网络、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软件以及硬件技术支撑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它是智能化、人性化的高科技体系,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能够给予人类交流工作以更多的互动机会,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按需分配的合理资源与服务项目。在研究学者看来,云计算主要按照服务对象、类型及资源为主来展示各种IT技术,所以它还可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在这其中,软件服务是最为企业所青睐的,企业及个人用户无需购买、维护就能直接获得软件使用权限,享受服务。而平台服务则直接将软件开发平台分享给用户进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服务则涉及到企业硬件的维护管理方面,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定制个性化服务,如果用户使用满意,既可以选择购买也可以选择租赁,它的应用范围广泛,非常受企业欢迎。

总体来看,云计算可以按需提供服务,而且它的消费成本低廉,性价比极高,可以实现自动化集中式管理模式,非常适用于许多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再加之它的个性定制化功能和无实体状态,让它被应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而它的数据信息共享特性也简化了人们对它的使用流程及理解过程,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是目前企业发展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1]。

二、云计算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所迎来的机遇

(一)对物理管理效率的提升

企业选择云计算,就是希望它能够贯穿于企业运营活动始终,这其中也包括物流管理环节,采用云计算的目的就是使得各项物流活动能够实现最佳协调与配合过程,进而改善传统工作模式中的低效率问题,实现对物理管理的全面升级。首先,云计算平台是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及信息收集能力的,这一点就能帮助物流管理活动实现数据处理、分析统计以及各项决策支持事项,对物流管理的全面电子自动化很有帮助。另外,物流管理活动还可以借助网上云计算平台实现电子化管理模式创设,基于互联网来共享交流物流信息,提高物流信息传递效率效用,这对提高物流管理活动透明,强化员工对物流管理活动的参与度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它同时也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公开或不对称而造成的企业组织内部矛盾问题。

(二)对物理管理成本的降低

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及管理成本,这一点已经在中国企业实践活动中得到证实。因为云计算所采用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按需服务特性,并按照用量多少来支付费用,所以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定期租赁软件来运转物流管理工作。再者,云计算服务商能够帮助系统实现维护与管理工作,这也让企业节省了大笔的日常软件维护开支,只需要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虚拟网络平台就能够有效实现信息数据交流沟通,它大幅度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2]。

三、云计算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迎来了诸多机遇,为企业物流活动运营带来了巨大优势,但面对云计算特殊的计算特点与物流管理工作的多元化发展转变及多重性,目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企业物流管理也面临着众多挑战。

(一)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结构的挑战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IT技术的资源整合归纳智能方式,但企业传统的扁平式、科层化物流管理组织结构并不适用于现有的云管理技术要求。如果企业希望适应云计算平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节奏,就必须根据云计算平台及自我战略目标由上及下、由表及里逐层分解物流管理目标、传达信息数据命令,将原本固化的命令式结构组织灵活化,让其更加适应于云计算背景下的新型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适应目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所以说云计算平台所要求的是拥有更透明的、更快反应速度的、更高柔性的物流管理组织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不得不寻求转型突破,才有机会完全适应并享受云计算所带来的高素质服务及其技术优越性。

(二)云风险的挑战

和传统物流管理系统一样,云计算平台也面临着新的风险“云风险”,它是云计算所不得不面对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新的威胁。因为云计算所提供的是多主租赁模式,由不同用户共享相同的云计算资源,这就可能造成基于云计算服务供应上的信息数据泄露风险,这也会对企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换言之,云计算平台对于个人及企业的引导,对管理模式的疏通与改变都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业务上的便利,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它也会涉及和经手各种敏感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就有可能涉及企业个人或集体,形成敏感环境。所以在新时代,保证云计算安全问题也是各个企业所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3]。

总结:综上所述,在当代社会云计算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机遇需要把握,而有些则是挑战需要去甄别和迎接。本文认为,企业如果选择了云计算平台,就应该勇敢面对新社会发展形势,在吃透新时代物流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做到敢于挑战和创新,明确云计算对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发展的利弊,然后扬长避短,大胆变革,坚持实践理论相结合统一,在这条企业信息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屈海朋.云计算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5,34(7):90-92.

第6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云审计 教学改革 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22-03

一、云审计内涵

数字服务经济步入“大云物移”时代,即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尤以云计算最引人注目并让学术界与企业界重视。云计算伴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若干领域,例如云搜索、云游戏、云存储、云社区等,让繁琐事务变得日益简单,千里之外若近在咫尺。在云浪潮的涌动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审计逐渐成为审计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云审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视阈的全新审计模式,由软件云、平台云、设施云及云端的各种服务组成。云审计模式包括三个基本层面:一是云计算+SaaS软件的审计服务云模式;二是云计算+PaaS平台的审计服务云模式;三是云计算+IaaS设施的审计服务云模式,即云审计=(SaaS+ PaaS+ IaaS)×审计(图1)。云审计模式下,任何企业都可将需要服务的业务部署在云端,所有审计机构都可通过云平台进入位于云端的审计快车道,为若干云用户提供云审计与创造云价值,既节约了审计资源又提高了审计效率,突破了传统的审计时空边界。SaaS模式云审计提供即需即用式的基于流程开发与应用的云审计,PaaS模式云审计通过专业化的云数据程序为用户提供互动式、协同式的基于数据挖掘、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的云审计,IaaS模式云审计通过大型服务器、存储器等为用户提供基于硬件网络与远程基础设施虚拟管理的云审计。就云审计发展趋势看,云审计人才是一个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核心瓶颈,因此开设云审计相关专业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但是鉴于开设专业教学时间较短,专业改革相关研究欠缺,云计算视阈下的审计专业发展正处于边探索边实践的境地,其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亟需改革的问题。

二、人才的需求分析

中国审计事业发展越来越成熟,需要审计的领域也日益增多,但是审计人才现有数量上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专业审计人员约10万人,政府审计人才需求缺口约12万人,内部审计人员需求缺口约290万人。一般来说,每年需要审计的单位有30万家左右,直接审计的中央一级单位有130多个,中央金融机构20多家(不包括下属单位),虽然10万专业审计人员已在尽全力完成各项审计任务,但每年实际完成的审计资金量仅1/3左右。南京审计大学校长晏维龙教授认为中国审计事业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审计体系仍需完善,审计行业仍需自律,专业审计人才短缺瓶颈长期存在。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大量的财政资金才能在优化经济结构中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审计发现,不少地方的财政资金仍“趴窝”在账上,没有体现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因此,要对诸多环节进行大刀阔斧地审计,以拉动增量资金与盘活存量资金,让财政资金显示增量与存量的整合叠加效应,这些迫在眉睫的审计工作急需大量技能熟练又精通管理的当代高素质审计人才。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审计业务步伐,需加审计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审计方法的推广应用,审计人员还需优化知识结构和提升业务能力。

有资料显示中国具有熟练技术能力的审计人员占总体审计人员比例不到20%。从国家审计署的信息资料可知,我国审计队伍中非审计专业科班出身人员占比较高,甚至有半路出家转行进入审计领域,审计人员总体缺乏财政、金融、基建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T型专业知识结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较弱,虽能完成基础性财务审计工作,但无法胜任高层次审计工作。美国审计行业调查显示,每万人中就有一名职业审计人员,90%以上具有学士学位或者相当本科文凭。由此可见,中国审计专业人才状况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校长严世清教授曾指出,中国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虽然每年都培养各类审计专业学生,但毕业生知识架构脆弱、职业素养单薄,离大数据时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与工匠型人才存在着较大差距,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应用,云审计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云审计行业将产生大量技术技能型的审计人才需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和输送审计专业人才的渠道,通过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契合“大云物移”的社会发展趋势、又具备云审计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尤为迫切与重要。

三、专业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学培养过程中应优化知识结构,强化社会实践,注重能力培养。云计算视阈下审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云审计的发生原理、审计规则与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大数据的处理与使用、审计的云业务内容等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再通过大量的综合云审计业务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云审计技术运用与数据处理能力。但是通过高校调研发现,云审计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尚在起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云审计教材,仍使用传统审计教材

审计事业发展非常快速,已经悄然迈过1.0与2.0时代,步入了3.0时代即云审计时代。云审计时代审计的服务模式与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仅仅囿于传统审计模式局限,而是在云端任意驰骋。云审计教材是对传统审计教材的一种升华,充分体现出云审计的服务模式与服务理念,包含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与审计技术方法的有效结合,而传统的审计教材则体现不了云审计的真实内涵。

(二)缺乏课程与专业间的有效协同,体现不出云审计课程实质

云审计教学跨界了C语言技术、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管理技术、MYSQL技术、Windows操作技术、数据挖掘与数据处理技术、审计方法与技术、经济与商务法规等众多课程与专业,因此需要围绕云审计相关课程与专业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联合授课、传帮带等协同体系,授课教师需积累云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授课中能融会贯通地加以使用。

(三)缺乏云审计经验的师资,校外导师数量有限

部分教师对云审计理念的认识不是十分深刻,跟不上审计技术与方法的飞跃发展,仍停留在单纯的事后“查账”层面,缺乏云审计经验,在跟踪审计、生态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领域,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仍有差距。整个审计领域的云审计专业人员匮乏,因此高校难以请到企业的兼职授课专家。

(四)缺乏校内云审计的仿真实训,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的业务经费需要支出的地方很多,不少高校在实训投入经费这块缩水严重。云审计课程相关模拟软件购买费用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云存储和服务器等设备开支巨大,后期维护成本颇高,而且仿真实训软硬件的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新周期中购买下一代设备也不断需要经费投入。

(五)缺乏校外云审计的合作机构,工学结合难以有效开展

云审计课程需要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保证“工中学+学中工”的柔性结合,边学边工的做法体现为实践课堂就是审计业务操作现场。一般与高校合作的校外审计机构不多且配合不默契,而且审计机构也无法放心把真实的审计业务交由经验不足的学生完成,工学结合难以有效开展。

四、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及实践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审计专业按照定位求准、理念求新、思路求晰、工作求实的“四求”路径(图2),积极探索校企融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专业课程新模式,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咨询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推动政、行、企、校的四方联动,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合作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针对以上的几个主要问题,审计专业实施了“3+3+3+4”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从整体流程上保证了云审计教学的质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开展三个阶段教学

一是理实一体教学,即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在学习云审计理论的同时结合实践训练达到学做合一,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无缝对接。理实顺序没有先后,按照不同的学习模块既可先实后理也可先理后实,更多是理中有实与实中有理的糅合。二是校内综合实训,即建设校内云审计实训室。实训室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分岗位实训室满足了云审计课程校内仿真实训的需要。同时开发与云实训相关的校本云审计教材,对传统审计课程进行整合改革。课程开发引入合作企业的课程资源和企业标准,并把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与课程相融合,对审计课程进行优化和改造,使改造后的课程更适合审计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企业顶岗实习,即把学生带到与学校合作紧密的企业直接参与实习。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顶岗实习质量跟踪调查活动,通过教师与企业互动反馈,获取实习单位的满意度问卷信息,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修改与调整中采纳实习单位的中肯建议。

(二)打造三类项目教学

一是虚拟项目,即市场潜在项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项目化,瞄准未来云审计领域的发展趋势,选择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把云审计课程内容嵌入项目教学,要求对虚拟项目进行真实演练。二是真实项目,即承接的社会审计项目。把承接到的社会项目例如银行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与盘点项目,分成若干子项目,成立由授课教师(包括校外聘用导师)任项目负责人,小组组长牵头的项目分工模式,各组员分配不同的任务,要求在真实项目中开展模拟演练。三是企业项目,即合作企业已经开发的项目。校企合作的部分企业已有的项目开发若需要师生加入,师生配合企业项目进行跟岗开发,通过跟岗项目实现课堂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进入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扫清路障。

(三)夯实三种实践教学

一是模拟演练教学,即根据云审计课程特征,针对不同教学模块设计不同的情境项目,让学生按照项目情境展开针对性演练,另外由于云审计相关课程与专业需要建立协同体系,因此将其组合为项目课程链,把链条的每个节点进行云平台的外包业务流程化演练学习。二是虚拟演练教学,即对从企业引进的真实项目或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虚拟项目进行角色演练,把所学的审计专业知识、能力与素养综合运用,完成学期项目汇报任务。三是岗位实践教学,指顶岗阶段的学习与考核,通过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的顶岗实践流程进行全程记录与监督。鉴于学生顶岗分散,难以管理,因此信息化平台起到重要的监控作用。

(四)学期项目实训四化

一是实训过程项目化,即在云审计课程实训中开展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实训方式。在专业教学上采取以审计项目为主线的教师联合授课模式,相关的但不同课程的教师共同服务于某个项目的教学与指导,学生按照项目分工承担各自角色与任务,共同完成项目。二是实训平台虚拟化,即实训平台基于云平台开展实训,学校投入足够经费建立云平台实训系统,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开放式、自助餐式的实训,把实训课堂拓展至日常生活,学生可凭借注册账号随时进入云平台系统。三是技能标准行业化,即课程实训标准以审计行业标准为标杆开展实训,学生审计技能须获得行业认证。例如与金蝶软件、华星会计师事务所等紧密合作,以证代考,共建实训与考试平台,把行业岗位技能需求、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与云课程深度融合。四是目考核绩效化,引进企业项目绩效考核验收方式,完善绩效项目考核体系。学生根据各自项目角色进行工作任务汇报,团队成员补充答辩,很好地培训了学生的计划、组织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转第225页)(上接第223页)

为把“3+3+3+4”的专业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内外结合、富有特色的教学质量有效控制与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强调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包括计划与决策阶段、实施与保障阶段、检查与评估阶段、反馈与改进阶段,可以对所有课程包括云审计课程教学模式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估与检测,保证了“3+3+3+4”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与开展。

五、结论与启示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云审计模式正迅速被审计机构和社会企业单位所认可,云审计模式将成为未来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云审计人才,是开设审计专业的高校当然的义务与责任。“3+3+3+4”的审计专业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审计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云计算视阈下的审计专业教学知识点众多且涉及课程面广,与其他相关专业联系比较密切,所以专业教学改革更加需要边实践边凝练经验,使之逐步趋于成熟。

学术界与企业界必须注意的是,在全球一片“云”笼罩之下,基于云计算的云审计模式需要不断完善方可日益成熟。目前,云审计发展面临着两个关键制约瓶颈即云数据使用权和审计证据的复杂性。云数据使用权包括用户对云数据的处理权,假若“私有云”数据被传输“公共云”,就会导致数据信息的漂移,单靠云计算技术不能解决云数据使用权问题,需要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以及建立云审计行业的自律机制。还有一个就是电子证据具有可迁移、可逃逸、不可见等特征,大大增加了审计证据收集的难度。在云审计环境中,云计算仓库的资源与数据,具备高度自动化,云计算仓库会对资源与数据进行动态配置与部署,需要云处理信息系统具备高度的健康性与可持续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2016GRFX04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及政策保障的研究”(B-b/2015/03/036)。]

参考文献:

[1] 毕小卓.审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9)

[2] 戴军.工学结合模式下服务外包物流管理专业改革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3] 赵家春.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教师职前实践的组织建设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18)

[4] 冯瑞.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2150202)

第7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两年来,挂牌新三版的IT企业过得怎么样?遇到了什么困难,又获得了哪些发展机会?挂牌新三版后对企业自身造成了什么影响?对新三板的规则和政策还满意么?希望表达什么诉求?7位新三版挂牌IT企业高管亲身经历的讲述,360多分钟的采访录音,50余封往来邮件……历时近1年,经过《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的调查访谈,一个个IT企业与新三板发生的真实故事跃然于纸上……

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在京举行揭牌仪式。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的揭牌运营,竟被两大行业同时认为是当年最为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这两大行业一个是证券业,另一个是IT行业。对于证券行业来说,这意味着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小范围、区域性试点将开始渐次走向面向全国的正式运行。而对于IT行业来说,在新三板上挂牌的门槛相对A股和创业板要低,挂牌企业也不受必须盈利等相关条件的限制,所以对于大多数仍处于初创期、具有高增长性、有着强烈融资需求的IT行业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无疑是一个更加灵活的融资渠道。

进入2015年后,新三板又在规则制度和技术系统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升级,包括全国股转系统首批指数、完成数据汇总业务相关技术系统通关测试等。而规则与系统的升级又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加快入市.由此引发了自去年年初全国股转系统正式扩容到全国后的第二轮市场规模骤升。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末,新三板挂牌公司已逾1800家,总市值接近6000亿元,日均成交2467笔,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有券商预计,到2015年末,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将超过3500家,到2016年底将超过5000家.五年内挂牌公司超万家是大概率事件。

由于新三板市场曾被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的试点,所以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中IT行业的占比较大。此外从去年年初开始.国内IT行业受利于国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新金融调控政策,IT类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都有一定增加,从而进一步刺激了IT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预见,今年新三板中的IT类公司将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IT行业创投和股权转让交易也将更为活跃。

“IT英雄”是《中国计算机报》去年4月份开辟的一个主题栏目,主要关注那些已经在产业内崭露头角.或虽“羽翼未丰”但在所属领域具备自主创新意识和优秀发展潜质的国内IT企业。对于这些IT企业来说,新三板就像一个舞台.能够为每个挂牌IT企业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

资本市场上存在股权买卖交易,企业间日常的合作、并购等动作也存在供与求的两方。所以,一方面,我们希望本文能够把采集自IT企业的精彩故事,讲给投资者们听。另一方面,《中国计算机报》是一个关注B2B的媒体平台,它的受众是企业级的用户和企业级服务的提供者.希望本文能够为我们的受众和新三板上已经挂牌的IT企业搭建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实现各方共赢。

故事一

智华信“摸”上新三板

在今年1月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展览会上,惠普、英特尔、松下和海尔等众多国内外知名IT厂商推出了基于新一代交互技术的创新电子产品,赚足了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在大家对这些酷炫华丽的交互技术的惊叹声中,信息交互时代的大幕已悄然开启。

1月中旬,国内一家专注于信息交互生态系统构建的创业型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它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智华信。实际上,信息交互技术包含很多类别,比如肢体动作识别、触控交互、语音识别、眼球跟踪,甚至是基于人类脑电波的“意念交互”。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触控交互脱颖而出,获得了比其他交互方式更多的融入人类日常生活的机会,也由此成为目前市场上最为成功的人机交互技术,而智华信所长正在于此。

2009年,公司创始人任雪松在北京注册成立了智华信,基于触控与信息交互技术,为教育、零售、政府、医疗等客户提供信息共享空间、信息交互平台的构建和运维服务。短短5年的时间,智华信已经从几个人的初创公司,壮大到拥有60余人、20余部软件著作权、数个技术专利,年营收达数千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对任雪松的采访中,合同额近千万元的郑州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空间)项目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IC空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全新的图书馆信息交互理念,从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布局合理性,到软硬件设备的样式功能,以及基础设施等各个维度打造一个全新的协同式学习环境,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借阅与信息的获取方式,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重点强调协同式学习、一站式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早在2011年,任雪松就敏锐地捕捉到IC空间的发展趋势与市场潜力,投入大量技术资源集中攻关,终使智华信成为国内首家IC空间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郑州大学图书馆的IC空间项目中,智华信结合国内外最新的IC空间理念与技术,基于不同类型的读者使用需求与习惯,从图书馆IC空间理念中的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出发,在2014年为郑州大学图书馆进行IC空间的量身定制,并对整个图书馆进行了IC空间的构建改造。经过对图书馆的整体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人流轨迹等各维度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对图书馆传统功能规划的优化改造,使整个图书馆的理念、服务有了质的飞跃,并兼顾了新老空间的和谐过渡。

项目完成后,郑州大学图书馆传统的馆藏借阅、信息获取和空间规划布局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跨越性地提高了图书馆信息的交互水平,迎合了现代图书馆交流、分享、研讨的发展趋势。

在新三板挂牌后,智华信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资源支持。“以前我们的融资渠道很少,主要是主动去找银行,但是因为软件公司属于轻资产公司,在贷款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抵押物,这为我们融资增加了难度与成本。而登录新三板后,情况明显改善,现在除了银行外,券商、私募机构也会主动找我们。”任雪松对记者说。

另外,在人才招募和对外宣传方面,挂牌对企业本身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人才招聘方面,更多的精英人才的主动加盟也使得智华信的整体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2015年,除了通过新三板引入战略资本支持外,智华信还将在保持现有技术、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加深对移动终端与大屏幕之间交互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并在零售领域拓展虚拟运营系统等全新市场机遇,从而实现业务的跨越式增长。

故事二

博锐尚格的六个愿望

能源管理领域实际上是一个交叉领域,既跟节能有关又跟信息技术有关,所以要求该领域的企业除了要掌握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还需要具备大数据量的存储和展现能力。

博锐尚格于2009年成立,一直专注于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包括在建筑里安装传感器,把建筑主要用能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时地采集到系统中,再经过软件和人工的分析,对建筑内机电等耗能系统的用能进行管理,以达到节能和安全运行的目的,其中也会涉及底层IT系统的构建。博锐尚格从事该领域研发较早,公司现有员工人数170多人,净资产超过5000万元,今年利润将超过1000万元。

能源管理领域实际上是一个交叉领域,既跟节能有关又跟信息技术有关,所以要求企业除了要掌握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还需要具备大数据量的存储和展现能力。“要是把一些比较专业的数据信息以报表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大楼的管理者,他们是看不懂的。”博锐尚格总经理江江对记者说。

博锐尚格于2014年5月30日登陆新三板。江江在公司成功挂牌时希望能实现6个目的,现在来看已经全部实现了:

―是希望获得更好的融资渠道。相对于股权融资,博锐尚格更看重债权融资,因为初创公司往往发展很快,过早稀释股权是不合适的。此前,江江把个人的房产抵押给银行,才贷到450万元,而登陆新三板后,博锐尚格又获得银行贷款1350万元,其中基本都是信用贷款,这让他明显感觉到银行对博锐尚格的征信评价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二是希望激励团队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博锐尚格于2014年做了一次面向全公司的定向增发,基本上把博锐尚格员工持股面覆盖到了所有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为博锐尚格未来的发展提高了稳定性。

三是希望获得政府的更多政策支持。博锐尚格属于创业型的中小企业,但在挂牌前,公司就好像在潜泳。“国家其实也想支持你,但是你在‘水里’,国家看不见,所以你要做先站起来,让国家看到你,然后才能支持你。”江江表示。2013年,博锐尚格获得政府无偿的补助资金43万元。而在挂牌后的2014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294万元,增长了将近了6000。

四是建立一个股权流通的渠道。只有当投资人和股东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对失败有足够的容忍度时,创业公司才能专心地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2013年,博锐尚格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是500万元,而到了2014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700万元,背后就是因为公司进入了新三板这个畅通的股权流通渠道。

五是希望能借挂牌的机会,获得市场宣传、品牌推广上的帮助。博锐尚格目前的主要客户都是国内外的高端房地产商,他们对于合作伙伴在企业架构上的要求并不高,但对企业的品牌实力则比较敏感。

六是希望今后在与同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交往过程中实现地位平等。从前,博锐尚格在与大的上市公司进行合作时,经常会出现对方依仗品牌优势提出不合理条款的情况。如今随着博锐尚格正式挂牌,这种情况已经在逐渐减少。

江江觉得,未来能源管理领域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客户会更关心基于应用的需求。而在市场竞争方面,尤其是与国外厂商的竞争方面,公司发展的时间越长,江江觉得越有底气。

故事三

金和软件与新三板的八年之恋

经过多年在新三板上的历练,栾润峰对新三板产生了很多思考。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栾润峰曾建议让新三板重新允许自然人进行股权交易。

2015年2月25日,金和软件成为当天新三板上半日涨幅最大的一只股票,涨幅达213.43%,成交额达880.10万元。

金和软件应该算是“新三板”的老兵了。2007年金和软件登陆的新三板,当时还只是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的试点。

最开始时,金和软件的创始人栾润峰是不愿意让公司上新三板的,而现在八年过去了,金和软件不但没有退出,反而在新三板上收获颇丰。

当年中关村管委会第一次向栾润峰提及推荐金和软件上新三版时,画了三个“饼”:一是能帮金和融资,二是能帮金和做得更规范,三是没有像主板那么严格的业务范围要求。栾润峰同意了,于是金和软件成为当年最后一个登陆新三板的公司。

八年过去了,金和软件发生了变化,新三板也发生了变化,而幸运的是,它们都变得更好、更优秀。 对新三板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叫它“中国版纳斯达克”,当年的区域试点,如今也已蜕变成为正式的全国性股权交易平台,它的总市值提高了,成交量增加了,融资功能更健全了,盈利公司占比更多了,并购更便利了。

金和的变化也很大。

金和软件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研究和管理软件研发,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协同管理软件、咨询服务与解决方案。

2014年,金和推出了APP自助工厂这个产品,算是金和软件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节点。

据栾润峰介绍,APP自助工厂的商业模式包括两大创新。一是通过提供海量的App产品获得海量的用户,当用户数量达到千万级别的时候,靠广告分成盈利。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到广告的精准投放。

经过多年在新三板上的历练,栾润峰对新三板产生了很多思考。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栾润峰曾建议让新三板重新允许自然人进行股权交易。

故事四

新华通找到一片“蓝海”

新华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通)的官方网站上,两张注明“热烈庆祝”的焦点图十分惹眼:一张是热烈庆祝新华通软件成功登陆新三板,一张是热烈庆祝新华通董事长南策云入选2014年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采访南策云时记者一共与他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次因为用的是座机,被南总认为是传销直接挂掉。第二次记者陕速在10秒内说明了采访意图,南策云很爽陕地答应,但是因为接电话时确实忙,让记者再约时间。第三次是南策云主动打过来的,不但表达了歉意,还认认真真地回答了记者的每一个问题。这个过程倒让记者对南策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每天很忙,但能分得清工作的主次;不随意许诺,但答应的事必努力做到。

新华通2009年9月成立,是珠海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一直专注于智慧城市的细分领域,也是一家建设行业工程质量互联网监管平台运营服务商。

当从南策云的口中得知,如今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高新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建设备方(质量、安全、检测、监理、施工、商混等)和有关业务、人员、设备、材料、档案等数据资料的监管平台搭建中时,记者十分好奇。

其他不说,单说在大数据的应用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建设备方、社会普通民众等需要服务商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共享数据来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一家地方公司又如何能满足?

南策云告诉记者,新华通的长项在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全套解决方案和系列软件的开发,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所以,新华通此前开发的质量监督、安全监督、检测、商混、监理、施工等监管平台软件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热捧。可以说,公司成立的前4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人员数量、销售额、利润额增长速度都很陕。

对于为何要上新三板,南策云的回答庄重且饱含一种使命感:“我本人及新华通公司的使命是立志做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建设质量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人民财产安全,从事此项事业具有崇高意义和神圣使命感。”而据记者观察,实际上除去使命感以外,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作为一个生意或一个市场领域,还是―片蓝海。

近几年,建设行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平台的有关研究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建设行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化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信工具等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二是利用软件条件,如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等落实对建设行业工程质量的管理。从当前市场发展来看,建设行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平台的硬件条件与国外差距不大,而在软件开发技术层面上看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上升空间,这也为新华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2014年,新华通在新三板上挂牌。挂牌新三板后,新华通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水平,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制定了更加清晰的人才战略,明确了主营业务战略,强化了在全国市场上拓展和布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新三板促使新华通明确了资本运作战略,帮助公司开拓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2015年,我们的发展规划是在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以自主创新、效率、执行为抓手,确保今后几年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可以总结为三个继续:继续在技术开发上创新、继续在产品和业务平台上创新、继续在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南策云如是说。

故事五

中搜陈沛:我是新三板受益者

“2013年,我面临选择,是继续等待创业板还是改登新三板?我的券商说,上新三板也许并未错失上创业板的机会,反而增加了新机会。所以,我选择登上新三板。”面对本报记者的提问,中搜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沛说。

中搜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搜索引擎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中搜革命性提出的第三代搜索引擎的概念,颠覆了基于关键词搜索的第二代搜索引擎,从此搜索引擎从技术驱动走向知识驱动。

经过多年潜心研发,2010年第三代搜索引擎问世,真正实现了搜索引擎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以第三代搜索引擎技术为核心,依托自主开发的移动客户端及移动云平台,中搜可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个性化信息服务和企业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

2013年11月8日,中搜成功挂牌新三板。而在上新三板前,陈沛也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

2009年,中搜拆除红筹架构回归内地,直奔创业板而来。为此,在2012年,中搜交出了一个漂亮的财务成绩单:连续三年盈利,超过30%的增长。然而就在中搜进入资本市场已经万事俱备之时却突然遭遇IPO关闸。

此外,当时中搜自身也正面临转型的巨大挑战。

“作为互联网公司,我们一直站在时代的潮头,经常去革传统产业的命。但移动互联网兴起后,我们成了革命的对象。移动互联网最先革的恰恰是互联网公司的命。如果同样一个服务,用户在手机上能做,他还会用电脑做吗?如果跟不上潮流,互联网公司就会死得很难看。”在一次公司内部的年会上陈沛发言说。

当时中搜是处于盈利的状态,如果不挂牌新三板,而是苦等创业板,就会被绑架在财务报表上,以至于为了保持盈利而延续老的战略,不敢转型。

此外,当时陈沛就预想到,新三板早晚会扩容,今后也会变得越来越好,中搜由此会成为一个受益者。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搜网络在新三板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在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股票转让方式为做市转让的议案,并吸引到六家券商同时做市中搜。

“新三板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舞台,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适合中搜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为新兴经济注入强劲活力。”陈沛对记者如是说。

故事六

呈创科技的生意经

按照记者的猜测,呈创科技公司名称中“呈创”二字,取自于公司一直秉承的企业发展理念“呈现创新、精益求精、诚信团结、追求卓越”。这家以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3年11月6日在新三板正式挂牌。

对于在新三板上挂牌,呈创科技总裁康占坤向记者给出的原因是:“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团队不断扩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客户数量激增、工程项目规模的逐渐增大,慢慢也有了融资需求。呈创科技希望通过与资本市场对接,除了解决融资问题,同时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从而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呈创科技专注的是政府信息化系统建设领域。

据康占坤介绍,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我国政府信息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199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开始实施了金桥、金关、金卡、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1996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大大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建设。从中长期来看,这个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呈创科技以政府信息化领域做为切入点,看重的是其有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呈创科技现在主要为海关、铁路行业客户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集成服务,考虑到公司主要客户的行业特点,呈创科技融入了“平战结合、平灾兼容”设计理念和功能,依托大数据分析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可为海关相关业务提高通关效率、加强监管稽查、保障促进税收、优化海关服务;可为铁路系统加大安全系数、确保平稳运行、完善管理技术、提升经济效益,并且国家战略力推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以自主研发的产品为载体已成功应用到铁路行业,以确保在特殊环境下,应急指挥系统的正常使用。凭借在政府信息化领域打拼多年的经验,康占坤向记者总结了几年来呈创科技为满足政府需求所采取的策略,可谓―部“生意经”。

一是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政府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必须围绕用户需求展开设计,而不是从官方流程开始。即通过数据理解需求,而不是想当然的假设。

二是充分考虑用户体验。通过观察并学习用户行为,进而调整系统来适应用户的自然行为或行业习惯,而不是强求用户来使用我们发明的系统。

三是致力于让系统简洁、方便。让整个系统看上去不但简单容易,而且使用起来也简单容易,不能给用户带来额外的麻烦。

四是要充分考虑兼容性。政府信息化建设已历经20余年,迭代、升级已十分普遍,每次升级换代都会面临新旧系统、设备兼容性和新旧数据迁移、切换问题。

在新三板挂牌后不久,呈创科技就吸引到全国范围投资人的密切关注,时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问询公司相关情况。经过多次沟通、调研、评估、谈判,呈创科技于2014年3月14日公司顺利完成A轮融资,募集资金2400万元,定向增发约350万股,整个过程相当于“小IPO”的运作。

故事七

数据堂:新三板上的大数据玩家

我国在数据交易和相应的加工处理环节存在极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数据堂选择以大数据交易和服务为切入点的原因。对于新三板来说,正需要数据堂这种能够讲出“大数据”好故事的公司。而对于数据堂来说,又是什么吸引了它挂牌新三板?

这是一个与数据有关的故事。

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产生,为人类的各种决策提供着事实依据,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由于计算机的诞生,各种数据的记录和存储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被更加详细地记录下来。当前,数据的种类和规模都发生了数量级的飞越,数据量每18月翻一番的新摩尔定律已经得到了验证。数据资源正日益成为企业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产,信息的管理、挖掘和价值提升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应对竞争、实现发展的基础,类似工业革命的产业巨变已经来临。

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将达400,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30亿美元。

本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叫做数据堂的公司。

数据堂成立于2011年,并于2014年底在新三板上市,是一家大数据交易和服务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地段,在南京、镇江设有全资子公司,并在天津、保定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在数据的开放、共享、租赁和销售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经走在了前面。2013年12月,根据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与运输委员会对全美2012年数据中介(data brokers)市场的调查,该行业2012年的市场总规模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政府情报工作总预算的两倍。据估计,欧洲市场开放数据的经济价值已达到每年数十亿欧元的规模,政府和科学研究的开放数据正不断地提升传统产业并催生新的产业。就我国现状而言,无论政府、产业或是科研领域,数据的开放共享并非是新鲜事物,政府也正极力推动各界的数据开放工作。但是,明确以数据为商品进行销售或租赁的案例仍不普遍,具有极大发展空间。

鉴于上述情况,我国在数据共享交易流通环节存在极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数据堂选择以大数据交易和服务为切入点的原因。目前,数据堂已建设了大数据交易平台,通过众包采集、机构合作、用户共享、网络爬取、公共部门合作等渠道,逐步积累备行业数据集,该平台已面向300万用户提供下载和使用服务。

第8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互联网金融的含义有多重理解。一是从互联网应用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未把互联网作为技术平台而是当作金融活动进行的资源平台,通过搜索引擎捕捉互联网中的数据足迹,可以有效筛选和处理海量信息,逐渐形成新的金融生态体系和数据驱动型金融服务模式。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有效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理念及服务方式,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是从本质上讲,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结合体的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互联网服务平台上形成的金融产业和服务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功能性,包括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体系,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消费者群体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结构,但是其范围并不受限于此。[4][5]1.互联网金融的种类(1)众筹。众筹是指大众或者群众筹资,通过团购以及预购的方式,向众多网友募集资金的金融模式。利用网络SNS(专指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传播特质,可以让企业或个人的创业者有足够多的展示项目的机会以吸引认同的投资者。(2)P2P网贷。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网络平台将资金借贷双方进行匹配发挥了第三方的作用,借贷人在网络平台查找具有出借能力以及有意愿的出借方,帮助不同的贷款人共同分担风险,借款人通过在所有信息中进行筛选,选择低利率进行借款。(3)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指具备一定实力以及信誉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平台(非银行机构),基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信息交流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同各大银行签约。(4)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的运营体系,对众多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给互联网金融机构供给客户以及价值信息,查找整合客户的交易信息以及消费记录,能够做到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以提高经营的精准度。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以有众多数据的网络电子经销商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众多数据以快速的挖掘有价值的信息。(5)金融机构。信息化的金融机构,是指传统运营流程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升级以及部分改造,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领域发展为电子化的经营管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的方向。由于银行信息化建设产生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以及网上银行逐渐形成了电子银行的立体服务系统。(6)金融门户。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在互联网平台销售金融产品,或在第三方服务平台销售金融产品。客户对各家放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金融机构的产品,进行选择并购买适合的金融产品。这种模式没有风险,互联网或第三方平台并不负责金融产品的销售,所以不需要承担风险。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1)成本低。相对于传统的网点化,互联网金融并不需要设立遍布全国众多的网点和分支机构,不需要有数量庞大的员工,各种移动客户端替代了实体网点成为密布的虚拟网点,极大的减少投资成本,营业以及管理费用也大幅降低,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及运营成本。虚拟运营,客户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方便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和自动匹配,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对接,因无中介所以没有手续费及多余的费用产生。另外,无需等待就把时间成本降到了最低。(2)效率高。所有业务通过计算机后台标准化流程处理,用户信息审核、过往交易记录、信用等级判定、风险等级判断等数据信息,全部的后台大数据云计算即刻便可以完成使得服务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模式更加全面直接广泛。例如,阿里小额贷款从申请到放款只需几秒,每日平均放贷上万笔,并且信用评定准确,风险率及违约率降到极小。(3)覆盖广。在理论基础上,互联网金融能触及地球上任何地方,全面的移动客户端打破了空间的制约达到全覆盖。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无法覆盖的区域和客户是它现阶段最主要的目标。突破了传统金融业的空间地域的制约,将金融服务发展到全球范围内,使得个人跨国业务也将成为现实。(4)发展快。有别于传统银行具有的弊端、局限,互联网金融以它所特有的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例如,余额宝仅仅在数月之内募集了上千亿元的资金。客户蜂拥而至的根本原因是它高收益、高流动性、低门槛、方便快捷的特性。3.互联网金融的风险(1)信用风险。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交易者在互联网交易模式中将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交易者只能通过网络联系,因此,很难确认他们的身份和交易的真实性,在身份鉴定和信用评价上,出现信息的不对等。除此之外,中国目前的信用体系还远不够完善。这两种情况都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信贷的风险。另外,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在资本周转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金会在第三方中介机构寄存两天到数周。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将很可能发生挪用资金。一旦资金链断裂,支付危机肯定会发生,并会导致信用违约。(2)法律风险。[6]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提供在线交易的权力和义务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多还很模糊,不完善的管理和试行制度不能严格监管互联网金融。一是被准许进入互联网的标准与金融市场中的公司、金融市场的合法性、操作的合法性,准许交易者的身份在细节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二是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法律在组织非法经营上的盲区,在金融公司和监管漏洞中自由行走,甚至在公众中非法存款,例如非法集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三是在互联网访问过程中使用金融服务,法律规定的不足,使用户很容易陷入盲目的法律纠纷,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3)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和大量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都是由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的,所以影响互联网金融运行最重要的风险即为电子信息体系的技术管理的安全。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本身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破坏,也受到外部网络的数据攻击、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数据信息化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服务中,技术风险有可能引发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全面崩溃。(4)监管风险。一方面,互联网使得中央银行在传统财政创新和货币政策的中期目标上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也刺激了中央政府对金融行业信贷政策的转型。(5)流动风险。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有迅速聚集金融资本的能力,但也存在更大的流动风险。由于高收益,有效的网络平台和有效信息传递等因素使互联网平台上的资金节约了销售成本,并且销售速度更快,但很多互联网企业财务资本稀缺,即使只是短期低风险的金融产品的债券的波动也可能导致大量网上银行基金的赎回,有高流动性的隐患存在。[7](6)个人信用信息滥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获得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它们作为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如果这些信息管理不当,导致信息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8]

调查方案设计

1.抽样样本总数简单随机抽样中推论总体均值的样本规模计算公式为:,t为置信度所对应的临界值,e为抽样误差。对于实际采用的复杂抽样,要达到同样的精度,需要乘上它的设计效应Def(fDesignEffect,被定义为任意抽样方式下的抽样方差除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下抽样方差的商)。根据一些专家抽样经验,我国的Deff一般为2。例如,5%的抽样误差所要求的样本规模是384,乘以2后,实际样本规模就成了384×2=768。2.调查内容与技术线路首先将宁波北高教园区进行分层,按照高校学生人数比例分配样本量。根据本次调查的主题设置了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部分(性别、户口、学校、年级、专业、月开销、生活费使用情况等)、互联网消费情况(每月消费次数和额度最多内容、网络消费主要支付方式、互联网消费总额度等)、存款理财情况(互联网理财比例、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情况、理财首选方式、网络理财对个人财务的影响等)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态度等。共发放《互联网影响群体问卷调查》768份,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将问卷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分别与第二部分(互联网消费情况)、第三部分(存款理财情况)、第四部分(认识与态度)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提供建议。

数据分析

1.样本主体消费特征分析(1)每月开销。被调查学生每月的消费情况:消费在1000—1500元的学生人数最多,有363人;消费在1500—2000元学生有132人;消费1000元以下的学生有127人;消费2000—2500元的学生有40人;消费2500—3000元的学生有18人;消费3000—5000元的学生有11人;消费5000—10000元的学生有7人;消费10000元以上的学生有5人。(2)生活费使用情况。被调查学生有时盈余、有时透支的人数最多,有289人;有盈余、无透支的学生为259人;无盈余、有透支的学生为83人;无盈余、无透支的学生人数为73人。(3)网络消费首选支付方式。被调查学生中有523人在网络消费时首选支付宝,占总人数的74.4%,有明显的优势;有148名学生选择网上银行,也占很大比例;选择微信钱包、汇款等其他方式的分别有16人、4人、11人。(4)每月通过互联网消费额度。被调查学生150人通过互联网消费200元以下;346人通过互联网消费200—500元,在这个范围内的学生最多;152人消费500—1000元;23人消费1000—1500元;18人消费1500—2000元;14人消费2000元以上。通过制作交叉表可看出,被调查学生的网络消费额度占每月开销的比率主要集中在20%—60%,其中20%—30%的比率最大,30%—50%的比率较大,说明大学生的网路消费是每月开销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2.存款理财情况(1)持有不同金额现金时存放情况。大部分被调查学生持有现金小于500元时,选择以现金形式持有;金额在500-10000元时,将现金存入银行卡。但是在每一个金额范围内都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存放在网络理财产品中,尤其是当金额在500—10000元时,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存入网络理财产品;另外有几位学生选择其他项并填入股票。说明当代大学生不仅具有理财意识,还会利用新型的技术进行理财。(2)银行卡数量及开通网银情况。被调查学生开通网银的银行卡数主要集中在1-3张,其中人数最多的为最多为1张,其次是2张,再次是3张。随着年级的增长,被调查学生开通网银的银行卡书基本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理财情况。被调查学生中有404人不理财;69人认为理财后财务状况变好了,其中互联网理财宝使用人数最多;207人认为变化不大,只有23人认为变差了。说明将近一半的学生具有理财意识,会选择各种方式进行理财。3.样本主体对互联网态度分析(1)互联网理财产品与传统支付方式。吸引被调查者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原因有更快捷、有一定收益、更安全,仍使用传统支付方式的主要原因有习惯、方便时的首选、消费时没有别人选择。(2)上课时查看互联网理金融产品信息情况。被调查学生偶尔甚至经常上课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想关心的人数达到80%,说明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可想而知,在没有约束的课外时间,互联网金融必定占用学生的很多时间。(3)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被调查学生中有92.6%看好互联网金融,5.4%的人持一般态度,仅有1.6%的人不看好互联网金融,说明互联网金融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很大且十分积极。(4)“词云”分析。问卷中最后一题问到“由互联网金融联想到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词云”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词语的字体越大,表明其词频越高,即被受调查者提到的次数越多。由此可直观地发现,“快捷”、“支付宝”、“余额宝”、“淘宝”被提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安全”“、网购”“、简单”“、网银”、“马云”等。

结论与建议

第9篇:大数据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探讨了专科院校图形图像专业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几种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提出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图形图像专业采用公司原版英语软件教学方式,阐述了课堂改革增加与企业接轨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关键词:

原版软件;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辅助教学

1专科图形图像专业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科技英语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但实际教学中高职高专学校该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有趣的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意见反馈时,认为大学英语所学的“知识”还不如高中所学的。学生所说的“知识”其实是传统课堂所灌输的语法知识和各种知识点,而非专业英语要求。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学校要求对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加强就业为主导的课改。现从高职高专图形图像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状况剖析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职业教育革新的理念倡导了很多年,在研究专科图形图像专业计算机英语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许多高校仍在沿用传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采用计算机英语课堂满堂灌教学形式为主,学生则是课上忙于记笔记,课下忙着熟背与图形图像专业无关的单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图形图像专业原版英语软件,经常感觉困难重重。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为主的教学法意见较大,认为那种学习方式扼杀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脱离实际,毕业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自如运用原版纯英语专业软件,很多学生在工作后不得不继续上培训班补课学习图形图像专业的原版英语软件,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英语专业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授课互有缺憾。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让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但任专业计算机英语课程成为主导。虽然他们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在英语语音、语调、语法教学方面远不及不英语专业选派的老师,对学习英语口语感兴趣的同学总象是吃不饱。而让学英语专业的老师担任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老师没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不足能将计算机方面的理论原理讲得很透彻,学生学起来常常表现为一头雾水。这样的课堂组织效果明显不能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学科知识的交叉,需要老师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素材、准备教案。从现状来看,担任计算机英语的老师普遍感觉这门课对自己的成长帮助不大,需要花很多精力备课不值,所以马虎从事,能推就推。而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远远高于往届,对教计算机的英语教师要求很高,结果导致学生对上讲台的老师教学满意度很低。

(3)学生过分强调过级考试的英语对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重视不够。虽然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教学,但客观上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我国自下而上的英语教学多是为了考试过关,一旦没有考试过关的牵引,学生对纯学习英语特别是职业英语兴趣不大。这种大环境下,最终势必影响并妨碍了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

(4)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教材选定范围的无奈。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都是以大学本科计算机英语教材为蓝本摘编出来的,内容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大而全的目的非常明确,恨不得让学生掌握所有计算机英语的相关词汇,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了解不够。除以上几种问题较为突出外,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教学中还存在其他诸多问题,如: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领导重视不够,师生沟通不畅等问题,这都是教育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2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无论在教学观念上、教材的编排上,还是在教学手段上都必须进行前所未有的革新和创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反客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动手能力培养为方向改进专科图形图像专业计算机英语教学课程是亟需考虑的。

2.1走图形图像计算机英语与企业接轨

采用原版软件双语教学相结合的道路英语教学的创新应当体现老师勇于破除传统教学模式,敢于推陈出新,应对挑战。既立足课堂教学又要突破课堂的束缚,大胆灵活地选取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摈弃旧的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吸收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论证和完善。现从实际出发,图形图像专业计算机英语课程可对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教学探讨:

(1)常识性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方式。即在科技英语课程里附加常识性的计算机知识。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通常是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单元编排的,如: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等,该模式涉及大量计算机英语的词汇和知识。改革方向是掌握一般的计算机英语相关词汇、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文章通常是介绍性质的。对教材内容大胆选择性地取舍。

(2)基础计算机英语课程+图形图像专业英语学习方式。合适的图形图像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很少,要求教师自己选择文章,通常也是能全面性介绍图形图像计算机专业课程涉及的基本词语和知识,包括内容,如:平面图形制作基础、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视频音频编辑,多媒体制作等等。目的是掌握相关词汇,阅读简单英语专业知识,所以理论上不要求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

(3)计算机专业英语+图形图像专业原版英语软件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是选择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普通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图形图像专业原版英语软件学习,即在普通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之外设置英语讲授的图形图像专业原版英语软件课程。

(4)采用公司原版英语软件教学方式。选取的原版英语软件根据本专业对口各种公司当前所有的开发软件,采用双语教学,如:PHOTOSHOP、COWLEDROW、FLASH、3DSMAX、PREMIERE等。与大学本科不同因为专科学校的师资不足,可以鉴于企业目前最通用工作软件引入课堂,在学期内选1~2门进行系统全英文教学。

2.2课堂改革增加多种互动实践教学环节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投映机播放PPT课件。目前部分计算机英语教材都提供了相应音频、视频材料,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英语课文的录音,编辑英语板的视频专业教案,也可播发一些著名的IT公司如IBM、Microsoft等公司的网站上经常提供介绍其图形图像专业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和动画,从中领悟它的发音纯正,制作精美,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学生既锻炼了听力,同时也学到了新技术,效果非常好。

(2)计算机人手一台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在计算机机房进行纯图形图像专业原版英语软件讲授,其获得学习效果最佳,方便学生边听边做的互动式教学,有问题及时得到解答。该方法也是本文推荐图形图像专业计算机英语课堂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法。

(3)网络技术大数据教学形式。除授课时间外,课外老师和学生也可在网上进行专业英语软件的一对一辅导。网络技术普、大数据云库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方式。网站上有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视频材料,英文版视频和动画,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上传资料、答疑等。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机英语网络精品课程,将自己的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校园网平台上。网络课程在校园内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学习平台。

3结语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就业为主导面向企业,图形图像专业采用原版英语软件为特色开展教学,善于运用鲜活具体商务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确立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与原版英语软件使用相结合,采用边实践、边改革、边完善、边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直接使用形图像专业原版英语软件的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高应变计算机软件飞速发展的自学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燕.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凃云杰,韦丽红,鄂晶晶.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4)

3潘慧玲.中职学校英语科教学该走向何方[J].新课程学习(中),2011(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