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才演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演讲与口才;五结合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43-02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与人沟通的艺术,注重信息的双向互动,主要包括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论辩演讲三种形式,并且能够直接体现演讲者的心理素质、思维水平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高职院校重视“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够适应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高职院校中“演讲与口才”课程训练模式的分析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后更加侧重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交流能力及合作共事的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之一,所以“演讲与口才”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广泛设置的课程。但实际“演讲与口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不相符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参与“演讲与口才”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五结合”训练模式
1.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训练相结合。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进行正式演讲的机会较少,且缺乏针对性的口才训练和专业的交际技巧指导,造成许多学生当众演讲或者公开讲话时易产生恐惧及焦虑心理。因此,高职教师开展“演讲与口才”教学时需要注意将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训练相结合,以便帮助学生消除公开演讲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时教师可以首先提供一个演讲主题,并引导学生与各自的同桌一对一交流练习;然后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接着学生轮流上台发言说明对主题的看法,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则可使学生分批于每次进行“演讲与口才”教学前几分钟完成,以确保每位学生均有上台发言的机会;学生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可针对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其他观点,并通过共同讨论解决疑问。教师通过这种听众由少到多的方式使学生进入由易到难的训练阶段,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增强学生开口表达的信心。
2.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相结合。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口语表达的过程能够体现说话人大脑的思维过程,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则对口才水平有直接影响。因而教师在实施“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时,需要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应变思维的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演讲与口才水平提高的目标。(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利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感受、体验等人体主观性情感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的“演讲与口才”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形象、运用典型化事例或者想象的方式以增加演讲内容的趣味性。以“形容人的相貌”话题为例,学生可以采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沧桑集于一脸”、“长得比较朴素”或“我不是不美,我只是美得不明显”等带有幽默性质的语句,这不仅可以增强演讲内容的生动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听众的兴趣。(2)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理性地认识客观世界并掌握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演讲与口才”课程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的清晰性与条理性。以“食品安全”演讲话题为例,教师开展“演讲与口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组织表达语言,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学生可以按照食品安全的定义(是什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怎么做)方向进行逻辑思考,然后准备演讲内容。(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是指大脑思维从不同方向思考寻求问题答案,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高职教师在实施“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时,若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则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增加演讲内容的创新性。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诸如“列举十种以上有腿但不会走的东西”、“尽可能说出砖块的作用”等思考类问题,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应变思维。应变思维是实践活动中运用较广泛的重要思维方法,并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定量分析使得各方关系得到协调。学生进行演讲时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丧失演讲节奏感,进而出现忘词、不知所措等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能力有助于化解遇到的意外困境,从而保证演讲的顺利完成。在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设置等方法引导学生训练应用思维的能力。
3.教学与学生的语言训练相结合。语言是传达信息与表达思想的载体,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演讲者口语表达的顺利性。因此,高职教师在实施“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时,需要注重将教学与学生的语言训练相结合,从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个方面入手,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演讲与口才水平的提升。(1)有声语言。教师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扩大学生的基本词汇量,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使用词句准确性的训练,以减少词不达意现象的发生,高职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语言文采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熟记古诗词的竞赛活动或者对文章进行续写、改写、扩写以及缩写的应用训练。(2)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同样具有沟通交流的作用,无声语言中如眼神、表情、手势等对演讲者的形象以及演讲效果有重要影响。高职教师在开展“演讲与口才”的课程教学时应该向学生教授相关的礼仪知识。通过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配合,能够提高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整体效果。
4.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结合。高职中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虽然具有一定开放性,但是仍然受到一些特定因素如课时限制、课程计划或者教学环境的影响,所以存在着局限性。因为“演讲与口才”也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所以高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结束学校课堂教学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拓展,以提高演讲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或者学校举办的演讲、辩论以及朗诵等与口才相关的活动;或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开设专题讲座;或者帮助学生修改演讲稿等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通过“演讲与口才”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共同训练,有利于学生口才能力的增强。
5.教学与学生的实训岗位相结合。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因而院校开设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训岗位要求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演讲与口才”教师可以先对岗位的能力需要进行调研,然后有针对性地将岗位实际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口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当前的教育模式主要为“2+1”,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后,需在校外实习一年。而教师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生接触实训岗位后可能会遇到新的口语交际难题,所以教师应该保持和学生的联系,以便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有利指导。
三、高职“演讲与口才”课“五结合”训练模式注意的问题
1.教学前做好准备。课前准备是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本文提出的“五结合”训练模式具有开放性,因此学生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或者出现各种突况,所以高职教师在开展“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前,应该做到充分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做好课前准备,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2.教学中内容实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的训练任务应该注意与企业提供的岗位需要达成一致,教师可以将实际岗位的要求转化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充实整合原有的知识体系。这既能体现“演讲与口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又能适应高职院校设置的“演讲与口才”课程目标。
3.教学后及时总结。“演讲与口才”课程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所以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分析学习成效并肯定学习成果,同时归纳演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点。此外,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可以使学生交流演讲经验,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把握演讲要求,逐渐养成良好的演讲习惯。
4.教学后实践巩固。“演讲与口才”中真诚的感情流露需要以相关经历和体验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口语表达思想情感。因而高职院校和教师除重视“演讲与口才”的课堂教学外,还应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锻炼实践能力以增加生活阅历,巩固“演讲与口才”课堂所学的交流技巧。
“演讲与口才”是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较广泛的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了解了“演讲与口才”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教师可以采用“五结合”的训练模式,即将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实训岗位的需要这五个方面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演讲与口才”的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演讲与口才”教学的课程质量,并增强学生演讲与口才的能力。
(1)要总结观点。
只所以要总结观点,是因为一般的演讲者会不知不觉地使谈话范围涵盖得很广泛,以至于结束时,听众对于他的主要论点究竟在何处仍感到有点困惑。实际过程中,演讲者往往有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所讲的观点在他们自己的脑海中如同水晶那般清楚,听众也应该对这些观点同样清楚才对。而事实证明,往往并不尽然。
(2)请求采取行动。
成功的演讲者在讲演中说最后几句话时,会号召听众采取行动的时间已经来到,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就要开口要求,要求大众按自己所说的采取行动。不过,请务必遵从以下原则:一是要求他们做明确的事;二是要求听众做能力之内的反应;三是尽量使听众易于根据请求采取行动。
(3)简洁而真诚地赞扬。
采用这种方式,就是要使听众感到愉快、高兴,并对前途充满乐观。但是,为了充分收到效果,演讲者的态度必须很真诚。不可阿谀奉承,不可夸大其辞。这种方式的结尾,如果不能表现得很真诚,反而让人觉得虚伪,效果就不好了。
(4)幽默或诗句结尾。
在所有的结尾方法中,幽默或诗句是最能被听众接受的了。前文中的相关叙述已指出了幽默对于口才的重要性。演讲者如果能在结尾中充分、灵活地运用这种手法,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短句或诗句作为自己演讲的结尾,不仅能表现出你个人的独特风格,更能够产生美的感受。
【关键词】演讲教学;电视节目;媒介素养;人文素质
1 教学资源的拓展
1.1 优秀电视节目《我是演说家》
由北京卫视和能量传播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我是演说家》第一季自2014年10月4日至2015年1月24日于每周六晚黄金时段在北京卫视强档播出,由张卫健、刘嘉玲、陈鲁豫、乐嘉四位担任导师。被评价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综艺节目。第二季华少接棒刘嘉玲,和鲁豫、乐嘉、张卫健三位导师组成“三生一旦”的全新阵容,2015年8月28日开播,节目中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的社会正能量和震撼人心的励志故事在观众当中引发众多好评,从成熟的节目形态、丰富的节目内容,到强大的导师阵容、多样化的选手类型,《我是演说家》开创了中国“演说”节目的新时代。
1.2 演讲教学的资源宝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视野、交际视野更加开阔了,人们越来越需要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现自己的才华,演讲口才是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讲授过多,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足;文字案例多,鲜活的影像案例少;重视课堂学习,轻视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成效。在影视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影像素材可为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有效合理地利用媒介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拓师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我是演说家》是一档集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获得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可以为演讲教学提供极为丰富的鲜活案例,成为演讲教学的资源宝库。节目中选手身份各异,演讲内容丰富多彩,直观传授着演讲技巧,让我们见证语言的力量;导师风格各异,思维敏捷,分析点评蕴涵着演讲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体会语言的智慧。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观摩――讨论――实践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入演讲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突破。改变原来讲授演讲基本知识和技巧、分析演讲案例、进行演讲练习的模式,采用观摩――讨论――实践的模式。观摩从《我是演说家》中精选的一些案例,感悟什么是好演讲;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交流观看得感受,从演讲内容得选择、材料的组织、语言表达形式、演与讲的结合等多方面展开讨论,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总结演讲的基本规律,;再以亲身演讲实践感受演讲的技巧,用总结归纳处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寻找自己演讲的不足,明确提升自身演讲水平的努力方向。
2.2 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入演讲教学,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是对学生演讲学习的引导、指导。《我是演说家》节目播放至今已有一百多个演讲案例,可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在我们教学的新的节目正在不断播出,有新鲜感、有吸引力。布置学生在课外观看《我是演说家》节目,设计观看记录,明确观看任务,概括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评判演讲的优点与不足,评价节目,从大量优秀的演讲案例中感受演讲的魅力,聆听不同导师对选手的分析指点,感受不同选手的演讲特点,感受导师不同的语言风格,汲取演讲的经验和智慧,从一个个普通身份演讲选手的成功演讲中获得自信和力量。学生对这样的课外作业感到耳目一新,对这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感兴趣、有收获。
3 教学改革的多重收获
3.1 演讲能力的提升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对演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大量的观摩和上台演讲练习的实践,学生的演讲能力普遍有了较大提升。摘录几段学生的课程总结:
“在学期的结尾,老师还用别开生面的考试――每人上台演讲一次,结束了这门特殊的课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忘记这次演讲,毕竟我们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演讲前我们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在教室里试讲,一遍一遍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不经意的回首,或许也会为曾经努力过的自己而感到骄傲。”
“曾经我一直认为上台演讲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甚至还满带恐怖色彩的事情 ,但是现在我自己终于慢慢走出了这个心理阴影。站在台上,渐渐地不再哆嗦,甚至脸上还会带着点自然的微笑,加上一点动作,可以从容地站在大家面前,流畅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期末考试的题目是让我们自己做一次演说家,说到演说家就不能不提《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了,在上课以前我从来没看过这个节目,在老师的建议下无奈地看了,看了后却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节目。节目里的演说家们个个具有特色,语言运用很好,演讲也很吸引人。很感谢老师的推荐,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很多,提升了自己的素质。以至于在最后的演讲中我变得沉稳了,自信了,勇敢了,清晰地说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自认为超越了自我,做了一次成功的演讲。”
3.2 媒介素养的提升
“媒介素养”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批评和创造能力。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促进了大学生媒介选择意识的增强。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说到:“在我看来,这个节目还是挺不错的,它可以让各个阶层的各种身份的人站在我是演说家的讲台上进行演讲,表达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在发现民间演说家的同时,也圆了小人物的演说梦。我们观众也可以通过我是演说家去放眼观世界”在我们进行演讲教学的同时,《我是演说家》节目正在播出,不少同学都是每期必看,多接触这样的优秀电视栏目对他们十分有益。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提升了大学生的媒介评价能力。有同学这样评价节目:“《我是演说家》是一个可以使人变得勇敢、有正义的舞台,通过观看这期节目,我深深的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针对一些社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有正义敢说话的中国好青年是我观看这期《我是演说家》最大的收获。”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提升了大学生利用媒介为自身成长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同学有这样的打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何况我一个零基础的人。看完这最后一期的决赛,我忽然有种感觉,演讲能力好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比赛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想在闲暇之余,把这个节目的剩下所有期看完,不求打发时间,而是在其中汲取一点点我需要的、有用的东西。望我哪天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不求站在节目上演讲,能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的演讲,吾感足矣!”
3.3 人文素质的提升
人文素质作为“人之为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积淀、内化和升华结果。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进而深化和固化人文精神。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情怀。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以下摘录自学生作业:
“各位演说家精彩动人的演讲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原来语言还可以这样说!他们通过语言的力量唤醒我们的内心;他们通过高深的智慧对我们进行启迪;他们通过丰富的姿态、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简朴深刻的语言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感谢《我是演说家》,感谢各位演说家,是他们给予了我一次感受语言力量的机会。”
“在观赏一个个精彩的演讲时,这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享受,同时也能增进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阅历。这些站在舞台上的选手们,他们敢想、敢说、也敢做,他们的演讲,有的述说着人生的艰辛历程,有的述说着生活的悲惨遭遇,有的述说着美好的幸福生活,也有的从述说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引出人生大义。是的,他们在传递着语言的正能量。”
“在《我是演说家》这个舞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们激情澎湃,他们幽默果断,他们通过这个舞台展示了睿智,展示了坚强,他们深情的表达告诉我,在这个舞台上,不管你是善于表达的演讲天才,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只要敢去表达,敢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所有人自己的观点,就能让自己平凡的一生变得不平凡。语言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看了这期节目受益颇深,先是在演讲的形式和技巧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一期节目如同一次慰藉心灵的旅程,让我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3.6
【论文关键词】;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一、提高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高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现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能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理论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是高校学生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他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
二、理论教学也应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其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大任。然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语言表达的训练。从教师的想法上看,认为“说得太多”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方面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理论教学中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理论教学实践中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培养,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成长到“能说会道”甚至到“能言善辩”的。
三、培养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语言表达能力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局限于语法、修辞等范围,而应突破框框,扩大语言教学内涵,增强语言教学应用性,并和思想理论、心理学、公关学、社会学等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多角度探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我经过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来完善高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理论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理论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分析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理论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理论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
(三)国情乡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不固定,可酌情选择。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宿舍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考虑演讲姿势、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不断提高演讲水平。
(五)口试活动。几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理论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环节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考试。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教师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时,往往只强调学生的读写能力,对听说能力往往不够重视,特别是对说的能力的重视度不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表达也是语无伦次、吞吞吐吐,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初中语文教学正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误区,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富有成效的口语交际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方法,逐步引导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从多个途径展开。演讲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让学生懂得演讲技巧,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是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演讲稿中所采用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有半点虚假,在演讲结构上应做到条理清楚、前后一致,演讲时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其次,教师可以找几篇简短而具有代表性的演讲稿,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了解演讲稿的整体结构和表达特点;然后,教师通过示范性演讲,让学生了解演讲时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姿态语言,让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演讲,让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勇于开口,能说多少在开始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勇气开口说、乐于开口说。学生可以说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一些最简单的演讲,产生演讲的兴趣,勇于迈出演讲的第一步。通过这种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对学生演讲的要求,纠正学生日常口语中常犯的错误, 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断积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 如《新闻联播》等。可以让学生模仿优秀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和姿态,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再就是,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授《我的第一本书》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同学们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书?书中哪些地方令人感动?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这样,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去回忆自己看过的第一本书,就会很感兴趣,就会互相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既导入了新课,又使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提高目标, 由浅入深
通过演讲、模仿、互动等多种方法进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此时,教师应该提高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标准,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让学生举行辩论赛或是演讲比赛,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能够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来源于思考能力,学生首先应该具备很强的思考能力,然后才能够做到即兴演说或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辩论。例如:在教授初中语文第3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教师通过课文中描写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色,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学生可以分别介绍自己去过的最美丽的城市或是看过的最有特色的风景,然后教师给出点评,奖励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指出其演讲好的地方和尚存不足之处。通过这种训练,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思考的重要性,能够明白只有想到了,才能说得好。
三、注重实践,提高素质
一、培B兴趣,提高认识
一提到演讲,很多学生认为,演讲是那些大有学问的人或在某一方面有造诣的人的事。有的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胆怯。针对这些问题,第一,要引导他们摒弃怕演讲的思想,树立自信。演讲,其实也是一种说话,只是这种说话的方式、场合跟平常说话不大一样,语言要求更加精炼明确罢了。我们都有一张嘴,我们都会说话,因此我们也都会演讲。第二,要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虽然今天我们都还是学生,但明天我们将会是祖国的栋梁。在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第三,认识语言表达的作用。交流的途径很多,书面交流、口语交流、媒体交流……但是,语言的交流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蔺相如在秦庭怒斥秦王,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古代一张嘴能挡住十万雄兵的例子不在少数。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响彻五洲。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语言交流,提高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实在在,做好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演讲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讲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绝不能敷衍了事。如果条件许可,最好让学生在课前写成演讲稿。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演讲稿,就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内容具体实在,切忌空洞无实;所说有理有据,切忌卖弄口才;内容新颖别致,吸引力强;同时还要求语言简洁、铿锵、修辞得当,切忌句子冗长无力、修辞不当; 在语言上要雅而不俗,俗而亦雅,切忌俗而失雅;选择的内容最好贴近生活,富有励志性;切忌陷入讲故事或说笑话的寰常煌时在时间的把握上一定好,否则时间太长了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
三、深入启发,引入境界
通过启发可以让学生进入一定情景,让学生觉得非说不可而又有话可说。
一年有四季,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人喜欢微风吹拂的春天,他说,春天是生机勃发的季节,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吐绿,绿是世界的本质,是生命的象征。有人喜欢万物生长的夏季,他说,夏天万物茁壮成长,正像一个人的青壮年时期。有人喜欢秋天,他说,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金色是它的主色调,它显示出富有与华贵。有人喜欢冬天,他说,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但凛冽的寒风能铸造一个人的品质,晶莹的白雪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冬天离春天最近,冬天是画出美丽春天的画卷铺开的纸。那么,你更喜欢哪个季节呢,请你以此为话题发表演讲。
通过启发,学生们都感到有话可说,迫不及待。
四、正确引导,步步登高
学生有了强烈的欲望后,教师要适时引导,使演讲一步一个台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开始大多数学生只是对一些问题成现象进行罗列或对事物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这时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问题的能力入手,引导他们由浅深入,引导他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提高,以“你们是未来的栋梁,要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魄”引导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努力。
如关于《沁园春・雪》这个演讲话题时,通过引导启发,由一般的雪景上升到雪的精神。有一个学生说道:“我爱雪,不仅爱雪的洁白无瑕,更爱雪那种不管白山黑水、妖花毒草统统压倒在身下,使宇宙银装素裹的精神,我们不仅要有雪一样晶莹洁白的心灵,更应具有使宇宙洁白无瑕的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课前演讲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开展好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育人的高度着眼,以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入手。始终不离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这个主题,让说的能力建立在良田沃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兴趣要抓住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方法要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使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做先知者,要有新观念,只有教师胸中有风云,才能使学生纳入四海之理,才能使学生的脉搏同社会一起跳动。
我们知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由心理、生理、知识、能力、表达技巧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而在高中阶段,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与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相辅相成的。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有这样的心理:说话谁不会?只要不是哑巴,这有什么好训练的,况且高考时又没有口语考试。而更多的人则由于缺乏说话训练,存在自卑心理,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他们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的现状去认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我们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克服以上不良心理状态的办法。例如在说话前先拟好腹稿,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说话时语速放慢,对较复杂的问题要分出主次轻重,言之有序;在说话时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路上,淡化听众的反应等等。
排除思想障碍后,我们就要在课堂或课外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激发说话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把传统教学的“一言堂”模式改进为“群言堂”。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要允许学生提出或指正问题,进行内容的补充或辩解等。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而针对学生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不要急于指出,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而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改进的意见或纠正的方法。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练习说话的兴趣,又能达到指导提高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国际国内新近发生的大事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间寻找一个话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讨论。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或感兴趣的,因此,在涉及到此类问题的讨论时,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会滔滔不绝,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紧张出现“记忆空白”。这样,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辩意识。这样就可以将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表达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由课堂向课外进行引申。以此全方位的进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当然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口头表达的难度。我曾经在班级进行过这样的一些表达训练,都取得了成功。
每天上课前的3分钟是学生进行演讲的时间。全班学生轮流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可大可小,不拘一格。可以是国际国内的新闻大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宿舍、班上、学校、家庭的小事。但要求有一个主题,演讲者要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宣传鼓动性的说话。为准备演讲,学生们个个是“大事小事,事事关心”,没有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个性,是有较高的综合价值。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具备了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良好心理素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 对策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文素养的核心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频繁。人际交往、信息传递、知识传播、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劳动者需要具有的8项核心技能,第一位的核心技能就是“交流表达能力”。一些以往似乎对交流表达能力要求不高的行业,如美容、护理、机械维修等,也提出了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成为工作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却不容乐观,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在:一、口语表达能力差。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少学生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很少接触社会,与人交往。进入大学后,社会大环境、学校教学等对语言表达能力都没有相应的要求,他们很少有意识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与人沟通时,往往言不及义、不知所云,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有的学生由于缺少与人交往的体验,一说话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强大的思想压力,造成心理障碍。二、书面表达能力差。主要表现为:错别字多、语病多、词汇量贫乏、文字写作能力差。娱乐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使学生越来越远离阅读,写作只需按“ctrl+c” 和“ctrl+v”就能完成。符号、数字、缩略并用,词汇、语法错误等在网络交流中随处可见。拿起纸笔,不少学生连请假条都不会写。求职信上文理不通、标点不符、错字连篇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据调查,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作为一线技术工人、服务人员,很难有提升、转岗的机会。企业认为,与一般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由于人文素质的欠缺,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造成了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弱、后续发展的潜效性差。笔者有不少学生在校时学习成绩优秀,但进入工作岗位后表现平平,由于交际能力差,不善言语,无法将自己所学有效地表现出来,甚至个别学生工作不久即被单位以不适应工作岗位为由而解约。相反有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实习阶段善于与上级及客户沟通,获得好评,从而成为班上第一个签约的学生。这种状况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显然是相违背的。
一、高职大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一方面,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忽视了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笔者认为,高职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基本素质。其次,表达能力是就业的关键因素。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高职大学生能否进入用人单位。高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写作求职信、制作个人简历、招聘现场的谈话、面试等,这些都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关。在求职过程中,说比做更重要。大学生走上社会,只有借助口才推销自己,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人,其中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一个定会受到青睐,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许多单位把出色的口才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有些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技术型人才,到社会上靠专业技术能力吃饭,口才如何无关紧要。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融洽人际关系的黏合剂,是顺利通过就业面试的有效通行证,是进入合适的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是展示自我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口才决定着个人生活的质量及人生的成就。大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二、如何提高高职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要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靠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学校大环境,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普及;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开设相关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更要靠高职学生自己加强语言修养,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交际中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并通过阅读、交流、演讲、辩论等方法,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创建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社会各部门要对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宣传力度,惩治语言文字“污染源”,净化语言文字环境,促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
高职院校要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建立健全的语言文字机构,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宣传普及工作。在校园设立固定的语言文字宣传标语,设立语言文字专用橱窗,介绍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法令法规,并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等方式,创建良好的宣传氛围。高职院校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企业的兼职教师,要率先垂范,规范教学语言,讲普通话、正确使用汉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通过一言一语,一笔一划,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2、开设相关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高职院校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还可开设《美文赏析》、《书法》、《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口语表达》、《普通话实训》等相关课程。
3、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大学生社团,如“读书社”、“文学社”、“辩论社”、“话剧社”等等;还可根据各系部的特点开展校园活动,如管理系举行营销模拟、机械系开设仪器维修部、旅游系进行现场导游等,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4、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力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推行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
高职院校应当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一个平台,一个起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合理而逻辑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自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当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很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他工作时所需要的能力,并不断学习、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他能够胜任他的工作。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方法,这比简单地填鸭式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高职院校一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考核中,几乎全都延续了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与背诵。建议高职院校建立适当的面试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同时,用语言清晰地表述操作的步骤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只有考试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高职大学生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加强个人语言修养。
1、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不少高职大学生不太了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综合要求,认为自己怀揣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英语、计算机还过得去,就能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他们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正是技术人员的天性。然而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岗位上做一件事,为了事业更好地发展,追求相对的高薪与职位,追求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都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前途、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2、加强阅读,积累会话素材。
阅读不仅可以增加人的文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还可以学习语言知识。不少高职大学生之所以不善于表达,因为大脑中存储的信息量太少,没有会话的素材。良好的口才来自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广博的日常生活知识的储存。只有多读、多看、多记,到用时,才能脱口而出。书读多了,精彩的词句自然记录了下来,时间一长就不会感觉话到嘴边无词以对了,发言时才能滔滔不绝,精彩纷呈。因此建议广大高职生改变只看动漫卡通、网络文学、流行影视、短信段子的浅阅读习惯,广泛地阅读文化经典,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类经典名著,以完善自己的文化结构和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思维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同时感受语言的美感、启迪智慧,提升人性,塑造人格。
3、加强训练,有意识地自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刻苦的训练才能取得成效。要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职大学生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如朗读训练,充分运用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停顿、轻重、抑扬、顿挫等语言技巧,准确读出作品的韵味;如口述训练,对自己所学课程进行复述、概述、综述;如辩论训练,通过课堂讨论、宿舍卧谈会等,运用叙述、提问、反驳、插话、诱导等技巧,锻炼思辨能力及伶俐的口才;如演讲训练,利用校园生活的有利因素,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及各项活动,争取班级、社团、学校的竞选演讲,通过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的内容安排、技巧、感情运用、表情与姿态等,提高自己在大庭广众下的说话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解说、推销、讨论、对话、答题等途径,进行说话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要加强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辩论词、演讲词,以及写作日常应用文,掌握常用文书的规范格式,做到文章意思明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用语得体。
4、主动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培养成功交际的心理品质。
语言表达能力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因此,高职大学生要经常给自己创造与别人交谈的机会,如商场、超市、食堂等公共场所,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流,提高与他人得体地沟通交流的能力。主动大胆地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兼职等,并在各类社交活动中,培养自己真诚、热情、自信、宽容等成功交际的心理品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技巧,学会切合语境、得体地与人沟通交流,将会使自己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样也有责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格雷博士说的那样,“(使学生)应当具有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提供对学生一生都有帮助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芳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社科纵横,2008,(12)
[2]鄂亚彬如何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文学刊,2009,(7)
[3]邹小阳论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6)
[4]李爱云 王秀影关于大学生口语表达现状的调查分析教育与职业,2007,(8)
[5]刘美娟论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缺憾及对策丽水学院学报,2005,(2)
[6]姜磊浅析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现状及对策怀化学院学报,2007,(11)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特征是语言的应用。中职语文课程应形成“为用”的教育目的,“管用”的教学内容,“会用”的教学方法,“好用”的教学效果。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无疑要强调应用能力,口语训练对于学生的求职以及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开展语文课中的口语教学,值得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思考。
口语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应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遵循教学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从低到高,对处于不同层次、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基础层: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学中可借助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等古今中外的案例说明口才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参加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起步层:激发学生兴趣后,从简单的叙述入手进行练习。首先,要求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在此基础上,拟一些简单题目,如“我的梦想”、“我与朋友”等进行训练,以后逐步提高要求。
积累层:这一层次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是“厚积薄发”,教学中,让学生广泛涉猎、逐步掌握词汇、成语、名言警句等,然后遣词造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掌握的词语进行造句、成文,使得语言得到丰富和升华。第二是能够正确表达思想。可以选择题材不同的文章,然后让学生边朗读边体会不同题材表现出的不同思想感情。朗读前,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朗读材料的写作背景、感情基调等,朗读时,提醒学生哪些字词、段落该重读、该停顿等,使学生能巧妙利用朗读技巧表达情感,同时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化设备,让学生模仿国家一级播音员跟读朗诵,纠偏。
讲述层:由说向讲的跨越。学生由浅入深,讲述从简单到复杂的题材。先可复述课文、三分钟笑话,加深到向人推荐经典文学著作,再过渡到结合本专业介绍旅游经典、介绍工种、介绍设备等。总之,不可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讲述过程中要求端正姿态、准确生动、语言流利地讲述事情。
提升层:这是口语表达的高级阶段,具体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照稿演讲。教师提前将演讲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素养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演讲前写好讲稿,演讲时照稿宣读,但是要避免低头念稿、肢体语言紧张等问题,要求学生虽未脱稿,但与观众有眼神和情感的交流;第二步是脱稿演讲。强调学生在训练时切忌无情感的背诵,需做到语音语调体现情感变化,使得演讲有较强鼓动性,让台下听众产生共鸣;第三步是即席演讲。训练前不告知内容,教师在课上以抽签选择情境等方式(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专业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即兴发言,做到有言可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应用层:将语文课堂扩大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小教室换了大天地。鼓励学生(尤其是新一代的“宅男”、“宅女”们)走出家门,不拘泥于校内,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眼观平面立体媒体(包括通过报纸、网络、电视获取资讯),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游历山川,体会祖国美好江山和各地风土人情。耳听电台节目,听诗歌朗诵,听新闻评论,听文艺节目,听街谈巷议。口说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谈古论今,背唐诗宋词,吟名篇巨著,尝试随机采访。用心体会人生百态、感受人间疾苦,品味酸甜苦辣。手勤记录生活点滴、书写闲情逸致。一个人听说读写能力与他的社会阅历、文化底蕴是休戚相关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这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根据这六个层次,可将口语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为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学期)以朗诵为主的听说训练。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有较好阅读材料的语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敢于开口,大声清晰地读每一个字词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单字、单词、短句、单句跟读开始,逐步上升为齐读、个人朗颂等,教师时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敢于说话的勇气。这一阶段是以简单介绍和说明作为口语训练的主要目标的。职校的学生多为农村生源,又多为中考失败者,很多人内心羞怯,非常不善于表达自己,为了让学生能大胆说话,教师需要先帮学生树立信心。树立信心进行演讲的方式有很多:第一是指导学生在课堂发言之前写好演讲稿,做好演讲准备,再从半脱稿到脱稿逐步提高。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去。
第二阶段(中职一年级下期、二年级上期)训练学生说。这个阶段是口语训练的演讲阶段,每周语文课抽出十分钟进行,需要学生运用标准普通话来表达。需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掌握四个技能(声速语言、语调、节奏、停顿),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表达,引导学生巧妙使用无声语言(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眼睛等)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在教学实践的对话与讲座中,老师应该设置不同的上下文,例如,专业导游可以结合特定的“景点”让学生找到感觉,“导游”的角色,是身临其境,应该怎么说,可以设置题为“电脑你说我说大家说”培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计专业可以安排“为什么我选择会计专业”的主题演讲,等等,口语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而得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中职二年级下期、三年级上期)培训学生“能说会道”。这一阶段可以每周安排2个独立课时,培养学生先讨论再辩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辩论学会用言语从容面对各种问题。可以以就业交际创设情境,教师根据现实,每周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交由学生讨论,然后分为正反方进行论辩。如“职校学生该不该化妆?”“读职校等于没出息吗?”等等,让学生热烈讨论。在初期辩论时,教师可先放“全国大中专院校辩论大赛”实况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辩论的气氛,然后教师介绍辩论知识,最后开始辩论。培训学生分析命题,择优选题,收集素材,理清思路,设计方案,使用论证技巧等进行具体论证的能力。然后,通过引入抗辩讨论竞争的形式展开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应变力和推理力。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模拟应聘,让学生尽早进入“临战”状态,等到适应了应聘现场的氛围后,他们就能在真正的应聘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几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而要互相联系。在教学中切忌一刀切,要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口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应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拓展,教学内容从课堂内推而广之到课堂外,学生将学习和实际工作,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慧琴.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原因剖析[J].新课程研究,2008,(127).
[2]盛红武.浅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3]陈维.中职语文新教材“情境口语”教学实践与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10).
[4]李春喜.试论口语交际教学的特质[J].龙岩师专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