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班语言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双语教育;文化传播;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155-03
一、白汉双语教育简介
(一)双语教育定义
关于双语教育的定义,美国语言学家费仕曼认为双语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模式,是在除语言课之外的所有课程当中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卡敏斯认为双语教育通常指的是在学生的某一个学习的阶段,教师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所开展的双语教学项目就是通过少数民族语言的过渡和辅助,让我国少数民族的学生逐渐学会汉语,这是过渡性双语教育的典型代表,本文所研究的石龙村白汉双语教学项目也对应过渡性双语教育这一类型。
(二)石龙村白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石龙村是中国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的一个贫困小村落,以农业为主,且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该村内共有村民1256人,其中90%以上皆为白族村民,而白语就是当地村民在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主要语言。该村建有一所小学,校名为“沙溪镇石龙沧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在岗教师12人,在校学生120余人。全校学生分为3个民族,以白族居多,还有少数彝族和傈僳族的学生。石龙村拥有浓厚的白族文化氛围,保留着传统的白族民俗文化特色,这里曾被誉为“白族民俗文化古村”,该村的霸王鞭舞蹈、白族调都有一定的历史年代及代表性,而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属于贫困地区,很适合实施白汉双语文的教学项目。
2003年,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与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展“白语文工作项目”的意向性协议,同年12月,经过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该项目正式在剑川县实施。云南省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SIL和云南省民语委于2010年6月签订了“关于在云南省实施零障碍双语教学项目的合作协议”,该协议合作时间为10年,目前还在合作期内。
(三)石龙村白汉双语教育实施的现实基础
2006 年 9 月,石龙村开办了为期两年的学前双语班,大班招收 6 岁的学龄儿童,小班招收 5 岁的学龄儿童。在石龙村的学前班阶段,白语既是学生的学习科目也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到了学前班的第二年,每周除了上白语课之外另增加2. 5学时的汉语口语课。到了小学一年级阶段,白语文课逐渐减少,汉语课逐渐增多,白语只作为汉语课堂上的辅助语言或者过渡语言,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汉语就成为了石龙小学的主要授课语言。
SIL组织的教育专家通过与当地白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编写了58本学前教育阶段的教材以及一些白语文的读物,除此之外还为新聘用的白语文教师提供了全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双语教学大纲以及双语教学计划,该组织还通过与当地白族社区的合作,对村内较为流行的白族歌谣进行了记录、整理和研究,并创作了一些新的白族歌曲和白族的故事传说。
除编写教材之外,白汉双语教学项目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在石龙村内选拔一些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普通村民,通过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学前班的白语文教师或者是白族民俗文化的传承者。经过采访调查,从2005年至今先后已有 5名具有初中文化或以上水平的石龙村内白族村民接受了SIL组织的培训,并在培训期满后被聘为了石龙村学前班的白语文教师。目前石龙小学学前班有4名白语教师:张佳益、张四妹、张爱珍及张继珍,都是石龙村村民,她们没有统一的正式教师编制,只是定期接受培训。
二、村民对白汉双语教育项目的态度分析
本文通过对石龙村的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群体有关双语教育问题的深度访谈,了解了石龙村村民的语言选择情况以及对白语汉语以及石龙小学双语教育项目的不同看法。
为了解白语和汉语在石龙村村民中的使用情况,本文随机抽取40人针对母语白语的看法以及不同场合下村民的语言选择情况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包含村内各个年龄层次和各种职业身份以及村内各个民族的人群。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村民中超过90%的人喜欢说并且喜欢听白语,认为白语应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少部分不喜欢白语或者持中立态度的人群有一大部分是彝族社区的彝族人或者傈僳族人,因为彝族和傈僳族有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在他们族内的日常交流中都使用本族语言;80%的人认为白语值得学习,10%持反对态度的村民认为学习白语会影响汉语成绩,10%持中立态度的村民表示不太了解;60%的村民认为白语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40%的村民认为白语文很难学,其中包括正在学习白语文和曾经学习过白语文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白语作为石龙村村民的母语,是深受村民喜爱的,村民对白语有着深厚的情感,并希望白语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多数村民愿意去学习白语。
谋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村民在家庭、村内基本都只使用白语进行交流,在学校课后只使用白语的情况也占绝大部分,可以看出村民在与家人、村内人、同学、同事等一系列会白语的人流时,白语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而在学校课堂、外出打工和听广播看电视等必须使用汉语的场合选择汉语,在这些场合无法正常的使用白语,也就是说村民使用汉语是在白语无法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使用汉语的动机不是出于村民情感的需要,而是出于一种功利的选择。
除此之外,在对石龙小学的学生家长、教师等各类身份人群的访谈中,可以发现不同身份的人对白语汉语的态度有所不同,对双语教学项目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石龙村的村民对他们的母语白语的感情非常的深厚,村民们把白语作为在村子里日常交流的生活语言,相比于汉语他们都更喜欢也更倾向于讲白语,并且白族村民们相信即使没有白文,白语作为他们口口相传的母语,作为一种受他们喜爱的有声语言,也是绝对不会消失的[1]。但是,石龙村村民们对汉语的重要性又有非常清晰、明智的认识,通过访谈发现,他们认为白语固然要学,但是汉语也不容忽视,也一定要学。只有学习了汉语,才能和石龙村以外的汉族人交流,只有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综上所述,对于石龙村的村民而言,他们学习白语文的目的是出自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是民族情感的寄托,而他们学习汉语文的动机则是出于实用和功利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2]。
三、白汉双语教学的文化功能
白汉双语教学项目在当地实施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项目不仅完成了白文教材的编写,推动了白语向白文的进步,同时拓展了当地人的文化视野,有利于优秀白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而且还有效的推动了当地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加深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一)白汉双语教学推动了白语向白文的进步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见证,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符号,白汉双语教育模式编写了一套系统的白文教材,规范了白文的书写要求,推动了白语向白文的进步。白族历史上没有文字,长久以来白族人用白语进行交流,但没有系统的白文进行记录,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是口传心授代代传承下来的,或者是借助于汉字和汉文进行保存,石龙村村民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开始,所接受的就是汉语的教学和汉族的文字,石龙村村民已经习惯用白语思维用汉字记录[3]。20世纪80年代,一些文字工作者和学者曾在剑川县尝试过推行一种拉丁文式的“白文”教育,然而由于这套文字系统本身的局限性,]有成功,未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2004年7月26日,石龙村的白语文培训班正式开课,这是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和云南省民语委、剑川县共同实施推行白文活动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完成了白文教材的编写工作,该项目团队先后编写了 58 本学前教材和白语文读物。通过系统的白语文的学习,孩子不仅会说白语还会写白文,可以用白文记录生活,记录传统和民间文学作品。在对石龙村调查期间,笔者针对白文的问题访谈了部分学生,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表示白文的学习让他们不仅会说白语更能拼写白文。石龙小学颁发的奖状、证书以及学校墙壁上的诗歌都采用了白文和汉文两种文字。
系统规范白文的出现,完善了白族文化。使白族的民间作品不仅仅可以通过口传心授传承到下一代,还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一些优秀的白族民间艺术作品就不会消失,同时也有利于当地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白汉双语教学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白汉双语教学项目的开展对白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白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白族人民的智慧结晶。白族文化不仅仅包括白族的语言文字、歌曲舞蹈,还包括白族的、风俗礼仪等,作为一种特色的民族文化,白族文化不应该只是局限于白族自治州内传播,更应该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而在白族文化传递和发展的过程中,白汉双语教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语言文字来说,白汉双语教学项目建立后,有关机构和部门编写了专门的白语文教材,并设计了一套白语文字,这让白族的孩子不仅仅会说白语,也能够用白文来书写本民族的语言,除此之外,这套白语文教材还可以使从未接触过白语的其他民族的人学会白语,在石龙村,除了白族之外还有彝族和傈僳族的村民,这些民族的儿童进入石龙小学后也跟随白族儿童一起系统的学习白语文,并能成功运用白语与白族同学进行交流,还有一些对白语较感兴趣外来人员,也可以通过白语文教材学习白语的拼写,这在客观上就将白语传递到了各个民族。村长姜武发的儿子阿鹏,就是一个白族歌手,而阿鹏如今已经走出了石龙村,走出了白族自治州,走向了全国,现在网络上就可以听到阿鹏唱的白族歌曲,而歌曲这一文化的传递与发展也源于白语,只有先学会了白语,才能学习白族调、白族歌曲,白汉双语教学也为白族歌曲的传播打下了坚定的基石。
(三)白汉双语教学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白汉双语教学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汉语言文化同白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造成了白族地区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态势。在我国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才形成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次文化繁荣都是多元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结果。要想在多种文化的共存的竞争态势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双语学习者就必须处理好本民族语言文化和其他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要能够在文化交融的多元化进程之中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田野调查期间,香港大学的学生来到石龙村与石龙村村民进行联欢,举办篝火晚会,白族调、霸王鞭与流行歌曲、时尚舞蹈的穿插,也是两种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交融,通过观察,笔者发现石龙小学的学生在与外界人交流的过程中没有障碍,都能很流利的讲汉语,而且会模仿外来人舞蹈和歌曲。石龙小学的学生不仅仅学习白语文课程,还学习白族的歌舞,学校还邀请村内的白族歌手李繁昌等人进校给学生上课,这也是白汉双语教学的一个特色,教学不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也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
白汉双语教学通过初期白语的学习促进后期汉语文化的教育,通过汉语文化学习打破当地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壁垒。在这个过程中,白语相当于当地人融入外界文化的阶梯和基石,而汉语作为一个途径和窗口,通过汉语学习可以了解整个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白族文化和汉语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让外界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当地文化,进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以及相互交融的“互利共赢”局面,在充分意识到汉语是民族主体语言的这个大前提下,应努力让白、汉双语教学的发展朝着既有利于白族文化自身的传承,又有利于其融入主流文化的多元方向前进[4]。
(四)白汉双语教学加深了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民族认同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同一民族的个体都感觉到彼此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意识[5]。正是源于当地人对于白文化的一种认同感,才使得白文化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作为白族人民的母语流传至今,被他们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之中。
在石龙村调查期间发现,笔者各种年龄层次以及身份的人群都认为讲白语更亲切,更容易产生身份上的认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石龙小学教师罗凤美在访谈中提到,不仅仅在外面遇到讲白族话的人感觉亲切有身份上的认同,在村内日常的交流中讲白族话也会觉得亲切,容易交流,有些词汇用汉语甚至无法交流而且会显得很怪异。
四、总 结
石龙村白汉双语文教学项目是有国际非政府组织SIL主办的,这个项目属于语言类的教育项目,此项目的开展不仅仅在教育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当地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它在空间上传递、发展了白族文化,在时间上传承了白族的文化,除此之外还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也加深了白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这个过程也是传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髓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白汉双语教学项目文化功能的探讨,旨在帮助类似于大理剑川石龙村的少数民族地区继续开办可持续的双语文教学项目,借鉴西方双语教育的最新成果,并考虑当地的文化特殊性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对目前现有的双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更适合于当地教育现状、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需要的双语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万君,季红丽,瞿海萍.剑川石龙白族儿童语言使用及其能力调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9).
[2] 张霞.白汉双语教育及其教材建设[J].大理学院学报,2012(7).
[3] 董秀团.石龙新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复习。温故而知新,英语也是一样,学过的单词或句式如果长时间内不复习就自然会忘掉,如果你能够坚持复习学习过的英语知识,就一定能更加牢记它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语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英语学习心得111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赵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及英语学科主题研讨会,本次会议在--一中一楼阶梯教室召开,会议室内座无虚席,王老师精彩主持,一中的田校长做了重要讲话,热烈欢迎赵锦红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到来。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倾听了一中于老师和吉大附中刘思彤老师的两节关于stonehenge同课异构课;解放大路中学王老师又给在场的英语老师们做了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的讲座;然后由赵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最后一环节是赵老师工作室的老师解答教师现场提出的关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我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同课异构”的教育理念,让我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深深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和前沿教育理论的匮乏,教师的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让我深有体会。
首先,一中于小平老师和--附中的刘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针对于同一节课,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于老师的课根基扎的很稳,重难点突出,突出并重点展示和练习连词的使用,于老师层层深入,一讲一练,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连词的使用已经相当熟练,达到了教学目的。刘老师的教姿教态特别优美,始终保持微笑,彰显势不可挡的亲和力,刘老师的课让学生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这都是值得我借鉴的。同课异构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潜力,从不同角度开发教材,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受益。
其次,听了王老师的关于阅读策略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课一直是我的困惑,阅读课不能讲成语法课,枯燥无味,我会借鉴王老师的方法,让我的阅读课精彩而简单起来。
还有就是听了赵老师的评课让我非常惊叹赵老师的渊博学识和认真态度,作为一名教导主任我的工作中也会有较多的听课评课会课诊课等活动,但是经验不足,理论支撑不够都是我在评课方面存在的不足,日后,我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英语学习心得2第一,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专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如有一个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青年,他订了10多种关于自学和考试的刊物,认真学习和研究,讲起方法来一套一套的,可他每次参考的科目却大多考不及格。这是因为他只顾钻研方法和技巧,在学习内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而且养成了投机取巧、不肯下功夫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真正管用。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复习)已学过的内容。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则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
第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
第四,不重视听力训练。语言是有声的,我们对语言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如果不练习听力,只是默默地阅读和背单词,其结果不仅听不懂别人讲外语,而且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听力和阅读都是以词汇是基础,学英语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你看再多的东西,听再多的磁带,也象看天书,听天书一样,看来听去,看不懂,听不进,最后搞得头昏眼花,进而是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产生厌恶感,要是达到这种程度你也就基是本上完蛋了。背词典必要的,可以说任何英语考试都需要背单词!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些考过四,六级的大学生估计有99%的都是这样过来的,除非个别英语本来就很强的人。有电脑的人可以用词汇记忆软件,软件能够科学精准地安排学习,确实比背词典或者课本效率高很多,我试用过很多软件,效果都还可以,最后我选用的是“奇迹英语智能记忆”,第五,只学而不用。语言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学会在用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英语学习心得3最近豆妈在参加一个培训,这两天都是上午在外当学生,下午回单位当老师。身份的不断转换的感觉还是挺有趣的。多年不当学生,这两天的感觉是即轻松又有些疲惫。
几乎不动地方地一坐一上午,肯定是会有疲惫感的。要是老师又不善于组织课堂调动情绪,溜号走神就是普遍现象。
轻松的是,当学生不必向当老师事先备课现场调动,多数时间只要坐在那里听就是了。看老师的表情,听他们说的话,揣摩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一位三四十岁的美国男老师给上我们上了三个小时的口语课,我觉得这是一位很懂语言教育的老师。看来以后的三四周,有机会翘课也不能翘他的课了!
这位外教已经在中国待了20--年了,据他说是在中国学的中文,中文说得很流利(上课他讲英文所以也没有机会检验他的中文程度),加上又一直教中国人说英语,所以对学习外语既有切身体验又有教学实践。他提到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不过,他说得是否真的正确,我也不敢保证。
英语学习心得4我这一阵花了大把时间流连于各个国外的英语教学网站,想了解国外老师是如何母语教学的,人家的教学方式和步骤是如何进行的,如何能让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学好英语?感悟颇多,现在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1.教学英语不应从字母ABC开始教,ABC其实不是我们传统认为的英语字母表,在英语里,字母其实是代表“音”的,所有单字都是由音而非字母组成,所以26个字母是和拼读(phonics)结合起来教的,而在开始学习拼读之前的基础就是听和说的充分练习。
正确的学习顺序是:听,说,读,写。老外从呀呀学语起就开始说英语了,也差不多要到学前班(也就是6岁左右)才开始学phonics。学phonics是为了阅读做准备的,在美国,加拿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受重视的,这时老师会开始引入阶梯性阅读材料或故事书。
一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会练习运用拼读来拼写单字和认字,最初也是先认识字,不要求会拼写,但一定要一看就知道,他们管这些字叫sightwords,sight words 差不多有200个左右,是在英语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常用字。为了帮助孩子达到要求,老师会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来练习。
6岁之前(pre-kingdergarden)阶段.基本上都是听和说的练习,孩子们唱唱跳跳玩玩,不开展读和写。主要是系统地培养孩子语感,韵律及辨音能力。
细细体会,这样教学是很科学地配合孩子年龄增长以及认知发展规律开展的。看来我们国内的教学方式有点本末倒置啊!不过仔细想想,我们自己语文的学习也是这个顺序的啊……,为什么到了学英语就倒过来了呢?
2.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习英语和母语为英语的孩子不同,我们平时生活中没有英语环境,所以,无论从听,说和看,可以说是差不多一片空白,故哪怕是5岁孩子开始学英语,也要从0开始,也就是先听(输入),熟悉语感,韵律,听音辨音,培养学习兴趣后,再说(输出),一般是自发的就说了,然后读(phonics),最后写。
不可因为年龄因素直接跳到phonics,这样只会破坏学习兴趣。
乐妈建议学习英语最晚6岁前就要开始,1.由于将来phonics的基础就是听音和辨音,小孩子的耳朵对音的敏感度很高,所以年龄越小对音的把握越好,掌握得也越快。曾经在哪看到过,要学一门乐器,一定要在6岁前练习音阶的辨音,这是个必修的课程,也规定必须是在6岁前完成的。这个规定就是跟孩子的耳朵有关系。2.练习辨音能力就是要多听,能令孩子喜欢的最好的素材就是儿歌和童谣了,当然我们要选择原汁原味的好的素材(包括CD,DVD),且每天都放给孩子听。但如果是大孩子,比方说6岁的孩子才初次接触英语儿歌或者童谣我怀疑他是否会有兴趣。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有异议可以一起讨论。一致目的是为了正确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快乐学习。
还有个收获就是:
有了这些概念,也提供了我思路方便我和外教老师探讨教学计划和提出期望要求了。如有意见也可以是实质上的根本意见(即关于教学方式,方法,道具制作及游戏设计等提出意见),而非仅仅是感觉(如感觉孩子渐渐不喜欢上课,或者感觉上课形式不够活泼,但又不清楚需要老师怎样改进)。
我认为真正要教好英语是要花心思的。老师需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对自己班级学生个性充分了解,根据每个学生所达到的程度以及计划要达到的程度量身定做教学计划,以期保证最后每个孩子都达到规定的水平。能做到这些,这个老师需要很用心地系统的备课,想点子。相信这样孩子才能学得开心,老师也教的有成就感。
所以我们选择外教千万不能只看人家长着一张外国人脸就OK了,他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教幼儿的,不是一般老师能胜任的。
英语学习心得5首先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学英语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可能是老生常谈了,但确实是我学习英语的最大体会。但就是这说起来如此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却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正所谓大道至简,其实学习需要的只是简单的道理,比如说上课要认真听讲,有问题要及时问老师等等。我认为只要把这些最基本的事做好,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应该说,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算不上突出,三模的时候还只考了120分左右。因此,我觉得值得一说的是高考前的复习。大家都知道,英语中的短语、特殊句型之类的很容易遗忘,如果说在高一高二还可以通过多看多背来记忆,那在时间相对紧张的高三复习阶段,再靠多花时间是很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要靠科学的方法来记忆。我的建议是每天晚自习时将今天记的笔记或讲义看一遍,特别是记的重点及做错的题目。到周末时将这一周英语内容认真看一看。我认为这样的记忆效果较好。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不同的方法必定蕴含相似的道理。说到学习方法,有一点需要同学们注意,到了高三最后时候,自己的学习可能会受他人影响,特别是当自己成绩没有明显提高时,会受到那些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同学的影响,模仿甚至照搬他们的方法。这一点是不行的,必须要坚持自己的方法,即使有改进,也必须在原有的学习方法基础上改进,切不可伤筋动骨地另搞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