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上课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装饰材料;教学改革;师范院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类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应用型转型,装修市场在国内不断扩大,劳动力工资不断增长。作为高校教学人员对当今各类装饰材料名称、特性、应用、规格、价格和质量的鉴别方法务必要清楚。装饰材料与施工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运用艺术手法传达事物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空间中以视觉为主的信息传达和实际空间的享用。当今建材行业的热门,就是在当今社会领域、物流领域、信息领域以及商业领域中充当着其他行业和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更直接的原因是它关系到千千万万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利益,凡是修建住宅都得装修,凡是装修都得用装饰材料,而且装饰材料选购更是设计师设计作品和人们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有责任对该课程进行革新和探索,研究出一套让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教学方法。
一、装饰材料的课程性质
一般而言,装饰材料课程教材的选购范围较广,主要是要适合学生容易接受,讲则易懂和迎合市场为主,比如:装饰材料与施工构造这本教材比较全面,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本专业的本质特性所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室内常用装饰材料,掌握室内装饰构造和相关施工工艺,学习如何将设计作品通过施工手段实现,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在实际案例中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室内装饰施工。本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专业当中乃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能力体现的根本性问题,而在大专职业院校中,不管从课程设置还是课时量的多少都能看出来,学校对装饰材料课程的重视程度。其次就是课后作业对本课程课堂知识的一种实践检验,根据本门课程特点作业的独立完成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掌握这门课程一种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在师范本科院校上好这门课程,在它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模式上都需要改进和探讨。
二、如何教学生识别材料与用途
于学生而言,装饰材料课程在他们心目中也很重要,他们搞不清的就是与建筑材料混为一体,根据多年对《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主要是对新型材料名称、材料特性和具体用途的模糊,在做设计方案时好多材质混淆乱用一起,正是因为学生对装饰材料课程学习之浅薄,作为教学人员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从多年做工程经验总结,学生可从三个方面做:1.先从《装饰材料与施工》教材中认真学习常用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教师做好课堂讲授和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工作,再者教师安排好课程的授课计划,最好是第二个工作日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训基地或当地装饰建材市场进行调研,调研时老师最好把相关装饰材料的名称和特性在现场给学生做讲解,比如:对“木芯板”讲解,木芯板又称细木工板,是在两片单板中间胶压、拼接木板而成,具体由杨木、杉木、松木、泡桐组成。这是它的基本概念,讲解后让学生记住常见木芯板的表面花纹和它的规格:2.4×1.22×1.8m,因为木芯板的种类比较繁多,质量不一,最好在做调研时教师能给学生讲清楚各种木芯板质量好坏的鉴定方法,让学生真正记住材料的名称和特性。2.带学生转从建材市场至室内装修工地,进入工地之前教师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知识与相关措施,进入到具体作业操作空间时,配合施工工人把各类材料的用途做现场讲解(如图1)。比如:双贴面板的用途,由于板材的优质性而专用来做家具柜子,把卧室木工做好的衣柜让学生参观。这样的上课方式比较直观,让学生易学易懂。3.在本课程常见材料的学习章节后,对每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要重视起来,具体可以按6-8人为组进行布置课后作业,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把讲授过的装饰材料具体名称的小样品收集起来,第二堂课时现场打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通过这种上课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各种装饰材料,从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不理想看,正是因为教师没有一套新的适合学生易学易懂教学方法,而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三、材料与施工工艺结合技能训练
以往那种满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代科技飞速发展之社会,更何况我们讲的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本门课除了上好材料本身的内容外,更有必要与施工工艺环节相结合上好这门课。装饰材料离不开施工与构造,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同种类的材料但是了解不了材料做成品后的构造工艺,真正要让学生掌握施工工艺的原理,必须就要参与施工作业实践,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的环境主要以学校实训室为主,以校外装饰公司合作为辅,通过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来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根据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来看,一般以木工施工工艺为主,就以制作一个鞋柜为案例来说,它的基本程序有:1.木工或教师先做制作某个柜子的示范过程。2.强调好相关安全知识,先让学生以2-4人为一组,按规定尺寸裁好双贴面板,然后用钉枪将裁好的木板拼接一起,再用面板缝好表面,最后用五金将鞋柜组合起来。3.根据设计图纸标准进行最终的合格检验,最后拍照完成,教师进行验收打分。我们把这种上课方式可以安排到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当中去,安排几个课时,从装饰材料的课程特点来看,材料课与施工工艺相结合的体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四、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的师范院校那种老师上课讲授,下课学生做好作业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我们这个社会,这种教学方法即将被淘汰。随着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方向的发展趋流,我们本科师范院校对各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要换汤换药进行革新,还得从上课的教学模式着手。首先,根据《装饰材料与施工构造》课程的特点出发,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做实训练习,那么师范院校的装饰材料课程课节大约是在60课时左右,这远远不够上好这门课程所需求的课时,因为装饰材料课程是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结合起来上,所以在课时上应增加至120课时左右,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及巩固好本门课程。其次,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也可以说这是师范院校一直以来上课的一种通用模式,所以这种满堂讲授的模式必须革新,比如:每个班级一周20课时,把这20课时可以分开,前10课时为讲授部分,后10课时为实践或实训部分,或者每天上课以讲授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去上课,这个前提是教师组织和监督好学生到实训室进行实践练习。最后,教师布置好课程相关的作业并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可以让学生按组自由组合,作为一次本课程的大作业,老师在课堂上现场打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或者本课程上完后在学院内部组织一次装饰材料作业展览,更有助于推动全级学生学习之动力。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大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种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在全院和全级进行尝试。
五、材料课程案例教试
前面我们制订好这套教学模式后,可以通过一个班级实际例子来检验此种教学方法。下面是河西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141班的装饰材料课程,此课程在2016年秋季学期9月初上课,据了解,他们通过设计教研室成员多次会议意见和学生的反馈,最终进行了课程的教改工作。现在这个课程设置大致为:一个班43人,每周20个课时,共120课时;我们从相关专业老师的授课计划表中看出,讲授部分为60课时,实训和实践部分为40课时,作业完成为20课时,从课程设置上来看非常合理,既有实践又有理论部分;从我去年参加这个学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的观摩来看,任课教师先是用PPT课件进行了大概两个课时的讲授,具体内容是第二章成品板材(木芯板和木纹面板),从教师的教案和黑板板书看出备课相当扎实,课堂互动也比较灵活,学生的听课激情也比较高;随后我们一同到了学院的实训室,里面的实训内容划分比较全面,也有许多辅教工人,老师带领大家来到木工施工现场,教师给工人简单地讲解了上课内容,工人开始床头柜子的制作,20分钟后基本成形,接着教师给学生做了分组任务及强调好相关安全知识,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柜子,整个实训室的氛围非常好,同时大家都比较和谐;从这堂观摩课体验下来,我感受到课堂的丰富和其他学校课堂的与众不同。因此,这个教学案例也提醒了我们学校装饰材料课程的教改迫在眉睫。
六、课程改革后实践应用
为了更好地检验装饰材料课程教改的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具体的做法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装饰材料课程结课后在校学生可以去当地建材装饰市场做兼职,专聘装饰材料销售员,不要认为这个职业对大学生来说比较卑微,其实这对成就一个优秀设计师是一个不错的锤炼。另一方面,要求在读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去当地装饰公司做材料导购员,要想尽快地拿到客户或上升至设计师岗位,掌握市面上各类装饰材料是首要任务,其次才是与客户的沟通、预算、设计作图、施工及验收。往往刚毕业的环艺专业学生去找对口工作比较困难,客观因素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岗位的饱和,而主管因素还是在于自身,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想找设计师工薪高额的岗位,可看不到自身薄弱的专业能力和残酷人才竞争,这种现象在全国师范本科院校最为显耀。
【关键词】开放教育 ;网上学习 ;团队教学
建立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教育系统,这种开放性反映在教学组织上,就必然要求在教学支持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其中网上团队式教学组织不仅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开放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能力和相互协作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在对近两年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与效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法及运用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与思考,期望能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开展网上团队教学的基本情况
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已经开展了近十五年,主要内容是围绕教学内容,采用定期实时与非实时结合的方式在课程网页的教学活动专题版教学活动内容、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或课程中重点与难点内容展开互动式讨论,讨论版面主持者为课程管理责任教师,讨论参与者为南京电大各教学点本学期修习该课的学生,各教学点的课程辅导教师则主要对参与学生进行统计,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个依据。这种以课程责任教师为主导的网上教学组织活动,虽然目标清晰,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对推动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暴露出以下问题:(1)对某些修课教学点学生多的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活动,因责任教师精力有限,无暇顾及细看每个参与学生的发帖内容。尤其是部分有学习困难与问题的学生,其针对性需求得不到满足;(2)教学点辅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沟通少,网上教学参与度不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3)教学活动内容在主题设计、学习目标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缺乏系统设计和疑点、难点等问题解决的思考;(4)很多学生对网上教学活动被动应付,尤其是实时教学活动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督促和较有深度的互动教学与指导(如个性问题的回复、建议等),所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不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从2012年起对开放教育网上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始尝试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来暂代原来的由个人责任教师来组织网上课程教学活动。团队式网上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和程序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中心教研室为基础,以重点课程为先导,组织网上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教师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体,并吸收部分教学点外聘的辅导教师。在教学团队中注重职称、年龄、专业知识结构的有效搭配组合,其中课程责任教师发挥着核心与主导作用。
2.重视网上团队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的设计。网上团队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是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前提。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种交流和互动来达到掌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目的。为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活动任务时,特别强调在内容上注意和面授辅导内容与自学内容三者之间形成相互补充、配合的关系。也就是说,网上教学任务的设计主要是需要交流、讨论、切磋、研究和前期准备的一些学习材料。例如管理学基础课程中涉及有关管理职能运用的案例材料,运用管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管理专题讨论,现实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研讨等,这些作为网上教学的任务设计是比较合宜的。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教学团队在设计网上教学目标与任务时都按上述思路来组织团队教师共同研究与设计,在网上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3.做好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我们认为网上团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保证团队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为此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就专门组织教师对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是:(1)确定本学期要进行的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一般我们选择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选课学生多、教学点多、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比较强的课程,例如:管理学基础、现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与艺术、公司概论管理专题等;(2)在确定进行网上团队教学的课程基础上,组成6—8名专业教师(包括教学点辅导教师)的教学团队,并明确由课程责任教师设计网上教学活动内容与任务,制定本学期网上实时或非实时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3)在网上实时或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开始的前两周,课程责任教师主持召开团队教学活动专题准备会,在会上通过讨论来确定网上教学目标内容与任务,明确团队中各个教师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主要是配合责任教师对各教学点选课学生参加网上教学的内容与质量进行评估与引导;(4)在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团队教学活动的前一周,网上教学活动内容(如案例分析材料或专题讨论材料),并要求各教学点教务和辅导教师通知学生进行准备;(5)在规定的网上实时讨论时间段,教学团队全体教师按事先确定的分工同时在网上对各教学点学生的参与学习和讨论内容进行网上实时交流、引导、评估和监控;(6)教学活动结束时,由网上课程教学团队主持教师代表团队及时对网上教学的学生参与情况与发帖内容质量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对案例分析或专题讨论进行必要的述评和分析思路,以供学生参考。
二、开展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教育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都认为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原推力。而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则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反馈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网上课程实时团队教学活动,明显地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教师从各方面及时对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发帖进行评估和反馈,使学生及时感受到被关注。同时实时互动学习、交流、评价的机会增多,尤其是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从2012—2014年四个学期管理学基础课程网上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数的明显上升、发帖质量的提高可间接地看出学生学习动力有明显增强。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由同一专业相关课程教师共同组织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不同专业理论知识、实践与能力背景使得教学团队在共同与学生交流互动中能够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多元的引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学生思维,系统思考和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有些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布置要求教学点班级的学生在辅导教师组织下按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在线实时分析讨论。这促使学生之间在准备阶段通过网上或邮件、电话、见面等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在规定实时在线讨论时段,由学习小组长将本组讨论的内容发帖出来,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及时交流进行反馈并提出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小组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提高。
4.强化了教师相互支持、交流与协作精神
网上课程团队教学在组织方式上是一种围绕课程和教学项目目标而组成的有机式教学组织,无论在准备阶段、网上实时教学实施阶段还是在总结评价阶段,团队教师间都既有分工(主要体现在面对不同教学点),又有协作(主要体现在对一定质量的精华帖的多侧面评价、反馈等方面),彼此间的配合不但使教师体验了相互支持、关注的团队整体归属感,同时也强化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精神。
5.有助于提升网上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由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团队教学活动组织程度高,分工协作性强、参与学生广泛,在某一时间段发帖内容多,因此对教学团队每个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事先对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问题的内容进行阅读、消化,对相关背景知识材料进行准备,而且要及时对学生尤其是发帖质量较高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引导。这对锻炼和培养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敬业态度和组织协作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两年来,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的教师通过网上团队教学活动,其责任感、协作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对进一步做好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几点思考
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活动已开展了两年,这期间也在不断地摸索与总结,以期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1.团队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实效来开展
从理论上讲,团队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学习模式。在传统面授课堂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网上课程团队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是课堂面授团队教学向网上课程教学的一种延伸与拓展。由于网上课程教学除了提供多种视频、课件和文档教学资源外,最能体现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就是利用在线课程交流平台,组织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因此进行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目标应该围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学习成效来开展。为此在设计团队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学习内容如案例讨论材料或某一专题问题难度不宜大,并且要与面授教学辅导内容形成有机的补充或替代关系,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2)在教学组织上应鼓励和支持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共同参与实时或非实时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信心;(3)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在教学组织上应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共同对参与网上实时或非实时讨论的学生或学习小组进行点评与反馈。对那些能够将课程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来具体分析案例材料或专题的学生发帖要进行全面评述,并对帖子进行精华置顶。这不但对发帖质量较高的学生是一种赏识性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参与网上讨论的学生提供了关注、演示和示范效应。这对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效果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2.需要进一步探索网上课程团队教学的方法
目前南京电大工商管理中心教研室组织的课堂网上团队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在线实时与非实时的以案例材料和专题讨论型为主的团队教学组织方法。事实上只要能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目标,还可以摸索尝试各种适宜在网上进行团队教学的方法。例如研究性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分工,将课程中要求自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的课题,由不同教学点的班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团队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知识并体会到学习和交流的快乐。再如,作业型任务教学方法,即由课程教学团队把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设计成新颖、灵活、多变的作业,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专业兴趣,灵活、深入、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网上用实时或非实时方式完成作业。由于是团队共同完成作业,为了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这种方法要求每个小组在线提交作业,同时教师团队分工对每个教学点学习小组以报告形式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阅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在互相交流和协作,以确定评价标准并推荐可在课程网页上展示的优秀作业。
3.网上课程团队教学方式的评价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网上团队教学的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之外,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目前,我们的网上课程团队教学主要还是教师对参与实时或非实时教学活动的学生评价。在每个实时教学时段结束后,团队的主持教师也会对各教学点教学的组织管理、参与程度、学生发帖内容与质量进行综合评述,同时也对案例材料分析进行引导,对专题讨论思路进行简要的总结。上述做法在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尚未开展。从团队学习理论上讲,更强调的是有组织下的学习,重视学习的团体。所以学生个体在这一团体中(如组成的网上学习小组)的作用以及所受到的影响和团队意识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今后还需要对网上团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内容与方式进行研究和摸索,主要是(1)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情况评价,即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各尽其能、学有所得、能力提高的情况;(2)网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教学点班级学习小组中的人际交往和分工合作情况进行评价;(3)思维状态,即学生在案例材料或专题发帖中提出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发帖情况评价;(4)情绪状态,即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的情况;(5)团队教学与学习效果情况,即参与团队教学活动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学能力提高情况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郭苏华,隋明.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美)杰克.吉多.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素莲.以课程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8).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课改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机械制图课上了一轮又一轮,然而现在,却越上越没有信心。以前上课,虽然班级学生多,但肯学的学生多,对机械制图感兴趣的学生多,上课虽然辛苦,但上课有劲头也有成就感。而现在,班级虽然学生少,但上课却颇感费力。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动力较以前的学生明显不足,老师上课虽劳心劳力,但收效甚微。
出现这样的现象,生源素质下降是一个方面原因,但教材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也是重要的因素。学校中职机电类专业《机械制图》教材选用的是劳动版机械类通用教材。这个版本的《机械制图》教材虽然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目前已是第五版,但不管怎么改都没有突破高校《机械制图》教材的编排体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仍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的教材和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上课事倍功半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想改变目前教师上课辛苦,学生学习没有效果的状况,作为教师要有所作为。生源素质低是我们不能左右的,但我们可以从教材及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为提高教学质量尽职尽责。
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思路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的学生而言,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识图、读图能力是必备的,而画图能力要求并不高。因此,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识图、读图训练是机械制图课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教师都是通过教学画图来提高识图、读图能力,然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惰性较强,懒得动手画图,所以以画带识、以画带读的教学思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调整教材体系入手,改变原有教材的编排结构及知识体系,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能更贴近生产实际,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对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将《机械制图》教材按三大部分编排,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第二部分识图、读图篇,第三部分应用提高篇。
在基础知识篇安排如下内容:基本作图及投影的基本概念,点、线、面及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三视图的基本概念。轴测图可以作为选学内容安排。
第二部分识图、读图篇的安排思路是:由一些常见的简单图形入手,就识图、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培训,从简单到复杂逐渐递增。开始的简单图形只强化三视图的识读,可以配合立体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和对应的投影关系。随着图形复杂程度的增加,读图内容也逐渐增加,包括向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以及一些常用零件的特殊表示方法等内容逐步地加入到读图中,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应用提高篇。在机电类专业学生进行钳工、车工、数控的技能训练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图样的识读,同时,我们可以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内容、公差配合的内容及加工工艺的内容穿插在其中,传授给学生。如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涉及工件使用的材料时,可以将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常用热处理方法等告诉学生;在加工图样中出现尺寸公差、形状公差时,将形、位公差的概念,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讲给学生。在钳工实习进行配合件制作训练时,将配合的概念介绍给学生;在车工技能训练及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时,将加工工艺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根据我们的设想,按照这样一种教材编排方法,完全打破《机械制图》原有版本教材的体系。学生在学习制图知识的同时,还学习到了材料的知识,热处理的知识、极限配合与量具使用的知识、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学到的知识就是将来要用到的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对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建议
第一,根据我们的设想,编辑新的校本教材。新教材的编辑不应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学校应组织人员,提供相关的条件及经费。
第二,机电专业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要有较全面的机电专业的专业课功底和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这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才能将各类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传授给学生。
第三,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由于新教材的知识是不成系统的,很多关联知识和系统的知识还要靠学生今后不断学习和完善。
第四,专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思考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上课费力不讨好的状况。
利用问题引领探究方向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时候就应当不断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来引领科学探究的方向。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发现又提出新的问题,再加以解决,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找到了科学探究的方向,而且也在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的道路中培养起对于科学的兴趣爱好。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应当成为一个引导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抓住学生思维的核心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举例而言,在学习研究《鱼的呼吸会变化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上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鱼缸和鱼,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诸如鱼半分钟大概要呼吸多少次,如何判断鱼是否呼吸了一次,鱼的呼吸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引导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不断深入,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教师在利用问题引导的时候也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使用具有亲和力的语气来进行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材料有效调控课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也一定要重视材料的作用,不能仅仅把材料看作实验工具,而是要把材料看作是调控课堂的工具,通过合理利用材料,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在进行科学探究的相关实验时有一个误区就是材料准备的越多越好,很多教师都认为材料准备的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因为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如果在科学探究的课程中给他们准备了很多的有意思的材料,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到课堂当中,这样一来课堂的效果自然就不如预期了。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材料,不能准备太多,也不能准备太少,要合理选择,用最优的材料达到最优的效果。举例而言,在学习《磁铁的磁性》这一章的时候,有的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准备了大量的材料,有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圆饼形磁铁,还有一些铁钉,铁粉,回形针,大头针等,但是当学生拿到这些材料的时候就会不自然地分散注意力,这个时候上课的效果就会比较差。之后教师改变了需要准备的材料,仅准备必要的条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并且在讲完课之后才向学生发放,这个时候上课的效果就非常好。所以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材料,不能准备太多,也不能准备太少,要合理选择,用最优的材料达到最优的效果。
利用“争辩”形成批判思维
一、给幼儿创造探究的机会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所接触的材料是向幼儿传递知识的桥梁,而幼儿本身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把幼儿与材料联系起来,让幼儿有一个探究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创造机会,可以运用实验、操作、观察等方法体验材料带给他们的快乐。但是,幼儿的科学的探究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受到一定的因素的局限的,这就需要在活动中由教师对他们进行适时和有效的引导,把他们引入正确的探究方向,让他们真正有所收获。教师给幼儿创新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让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嘴。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上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把幼儿逐步引向深入,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有的幼儿问:“为什么落下的树叶是黄的?”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把幼儿带到校园中,让他们对树叶进行观察,摇晃一下树叶,看一看落下的树叶是什么颜色,告诉他们,这些树叶已经给树做出了贡献,又有了新的、绿色、水分多的叶子出来了。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给他们解答问题,教师会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强了,更喜欢问教师一些奇怪的问题,他们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兴趣,以后能自觉地进行科学探索。所以,给幼儿创造探究的机会非常重要,培养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让他们敢于动手、敢于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二、制定合理的探究内容与方式
幼儿要探究就要有一定的内容,在上课时,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容,幼儿就无从探究,探究的内容不要多,也不要太容易,如果太多,则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太容易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还浪费了幼儿的学习时间。幼儿的思考不成熟,活动的时间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探究清楚。所以,幼儿教师在设定探究内容时还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而行,不要认为幼儿是万能的,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由简到难进行引导。
在探究学习的运用上,教师们都已经熟悉了,但是在具体的运用时有点生搬硬套的感觉,主要表现在,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本质,只是在演练而没有真正解决疑惑。所以,这样的探究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没从根本上去落实。而实际上,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小孩子们,把探究活动分成几个部分,可以让他们完成其中一部分、一个环节。也不能把探究当成课堂的法宝,不要一味地让幼儿什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毕竟幼儿知识水平低,对教师的依赖较高,让幼儿探究有时候会没有收获。
三、提供有结构性的探究材料
材料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要有一定的研究,精心选择材料,选择一定难易程度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之间建立一个适当的距离,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而达到学习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与探究的难度,给幼儿选择上课要用到材料和工具,也可以让幼儿参与,与教师一起准备上课材料。比如,在做一个实验“沉浮”时,在第一次探究时,可以选择区别大的材料,比如,木块、铁块,这样,幼儿很容易就能识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在操作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注重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并让幼儿说出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探究就可以运用同一种材料,而用不同的液体,比如,实验鸡蛋在不同浓度的液体中沉浮,可以选择与之匹配的材料,如,可以提供水、盐、糖,把不断变换液体的浓度,向水里加盐,等到了一定的程度,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能浮起来,他们能知识浓度变大了。第三次探究,就可以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发现下沉了,再把橡皮泥做成碗状,慢慢放在水中,这时它就能浮起来,同一块橡皮泥为什么一个沉一个浮呢,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幼儿在操作中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四、教师对幼儿指导的时机要准确
1.用适时的提问引导幼儿学习。对幼儿的指导用提问的方式能有效的指导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渐渐进入佳境中去,但是,提问的时机要把握准确,过早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介入合适的时机,要看幼儿的需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幼儿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或者帮助时,这时是最佳介入时机,比如,他可能遇到了困难,或者在讨论学习时和其他幼儿的观点不统一而发生纠纷,或者有幼儿可能要放弃学习。
2.学习后的交流指导时机要准确。对幼儿学习材料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幼儿探索过程就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对幼儿学习的过程的评价是对他们思考的评价。此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与交流,比如,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与别人做的比较发现了什么。有时候,幼儿在讨论时只是停留在表面特征,而动态过程没有及时说出来,也没有发现,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指导。
总之,随着幼儿教育不断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对幼儿的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把材料与幼儿的特点结合起来,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潜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读书,我快乐
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中心小学五年3班 林雅婷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书是人类文明的“精神粮食”,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那读一万本书,就是与一万个高尚的人说话。划算啊!一位长者曾告诫我说:“一定要读书,不读书,生活等于零。”
我比较喜欢看闲书,一有空,我就拿起闲书读。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说作业,我没听见,回到家便开始看闲书,我的闲书真多啊:有《三国演义》、《绿野仙踪》、《西游记》……我都看。第二天,组长检查作业,我拿不出作业,赶快拼命地补作业,由于太急,所以字写得歪歪扭扭,错字连篇。幸好老师看在我是因为看闲书而没完成作业,赦免了我的皮肉之苦。
【关键词】现代教学环境;组织;课堂教学;小学生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从学生注意特点入手
小学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主要受刺激物的强度、新异变化的影响。因此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其信息量大、形象化的特点,用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活动的卡通人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多媒体课件不要片面追求外观,追求媒体形式的“全”,过于注重视觉形象。否则,屏幕渲染过度,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非但不能起到调动注意力的作用,反而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差,把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短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就要突出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变换有效的活动形式,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集中其注意力。如:可以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贴一贴、评一评,增加互动性,增强参与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注意的转移能力差。他们不能很快的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从一种学习转移到另一种学习上,因此多媒体教学要照顾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多媒体教学一开始,要有使学生注意转移的过程,要有背景、有引导、有氛围。教师必须以愉快的心境与学生平等对话,进入引导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二、从教学内容入手组织教学
明确教学内容的目的、意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和缺乏学习动机有关。因为他们不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利用课件上课之初就要把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展示给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什么,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有哪些联系要讲清楚,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运用多媒体教学决不是展示完教学媒体的过程就完事。虽然多媒体能够提供直观展示的材料,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通过引导、概括、提问或强调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把知识引向深入,使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用真实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思考。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爱吃的水果》、《打电话》、《保护周围的环境》都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实中,大多数课件缺少一个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场景呈现和能触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解析性的演示动画,而这两个恰恰是一个好的课件应该具有的核心和灵魂。这也是组织好学生注意的最重要的手段。
三、从教师本身入手组织教学
教师不仅仅是一位经师,更是一位人师。无论是现代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作风、教学能力都对学生起着重大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做学生的楷模,使学生心悦诚服。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多媒体备课之前要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这些材料的组织运用,要根据学生实际,能理解的就不用,不能只追求形式,否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
【关键词】备课 授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12-01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所有教师都知道这句话,却不一定能做到和做好这句话。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教学质量道理是相同的,但两者内涵有很大不同:产品质量体现在产品上(通过各种性能和功能来表现),质量的保证主要靠标准,制度,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母机的性能来实现,被加工的材料是非生命体,其质量容易控制;而教学质量体现在人身上(通过思想品行、知识体系、各种能力来表现),而参与教和学的人是鲜活的生命体,是有思想的,其先天的素质和质量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学质量的保证,除标准,制度外,更重要的靠教师的教学水平(备好课,授好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来实现。
1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每位教师都知道上课前要备课,怎样才算把课备好?备课必须经过几步?备课完成应该形成哪些材料?不一定每个教师都清楚,下面谈谈看法:
1.1 备课必须经过的几步
选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根据专业层次、专业要求、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综合决定。前三项内容主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这是重点;学生水平是从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以及成教生或普通生方面给以关注;
根据课程体系要求,设计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这一步可以放在第一步,特别是已经有国家出版的正式教学大纲时,更应该如此)应该包括:标题,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院(系)及教研室,大纲说明,纲目,章节要求,学时分配,实验要求,教材选用;
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和参考书――系统把握课程知识体系,并做必要的笔注和读书体会,掌握重点与难点,思考解析途径、方法,随时补充最新材料;
仔细写作课程讲稿――根据讲课的需要,写出每章、每节知识的概念、要点、前后知识的连接、过渡说明,注意事项;重点、难点的提醒;计算公式及其推导、使用条件;知识点的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必要的旁注说明(可以用红色笔写出);
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打印稿;
1.2 备课形成的附件材料
习题和作业以及答题格式;
课程考核大纲――应该包括:考核目的,基本要求,考核方式,考核题型,考核内容,选题规则,试题数量,编卷程序,相关说明;
编写授课计划
可见,完成备课应该形成的全部材料是: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备课讲稿;必要课件;习题集库;作业格式;授课计划和教材等8个材料(必要课件可以不要。因此,至少应该有7个材料)。
2 授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完成备课任务后,就为授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好课相当有了好剧本,要让好剧本变成好电影,还要依靠好演员。可见,要上好课还需要好老师来演好课堂这出戏,一位好老师就是一位好演员。我的体会如下:
2.1 授好课的标准:(两力四性)
教师的形象要端庄、朴实、大方、和蔼――体现亲和力。教师是演员,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双学生的眼睛,站在讲台上形象突出,成为学生注视的焦点。因此,教师在讲台上的举止投足,一言一行,衣着服饰,将整体体现教师的形象。站姿要端庄,衣着应朴实,举止要大方,表情要和蔼,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标准、通俗、幽默――体现感召力。教师是演员,不是报告员。因此,除了用普通话讲述课程外,最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一段描述,哪句话该慢,哪句话该快,哪句话该低沉,哪句话该激昂,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情节来安排;一个概念,一条定理怎样表述更准确,更能记做,哪个关键词语要重复,哪个结论要强调,表达的语气必须把握好。同时,还要注意,几十分钟的讲述容易使学生疲劳,为此,要结合学生的听课状态,使语言通俗,必要时应该有幽默,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听课质量。
教师的板书要整齐、美观――体现逻辑性。有人讲,现在已经使用多媒体课件,不需要再写黑板了。其实不然,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教学辅助手段,必要的板书永远存在。公式的推导,程序的编写都是手写的效果和逻辑性超过课件的展示。在板书时,应该做到:行距一致,每行与黑板上下边平行;一块长黑板书写时可以大致分成均等的三或四部分(目视估计,不要人为划线隔开),每部分之间留出四指宽间距。这样,一块黑板板书完成后,非常整齐、美观。有时还真舍不得擦掉,整齐美观的板书不仅反映了课程内容的逻辑性,更能反映教师的美学修养和人格魅力。
讲授的内容要科学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容易接受――体现系统性。任何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科学体系,其间的内容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基本体现在目录顺序中。但是,有时为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可能调整内容先后顺序,这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此时,教师只要遵循科学合理、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好内容之间内在逻辑联系,达到循序渐进、容易接受的目的就可以了。
讲演的技巧要生动活泼、师生互动――体现引导性。演讲的技巧是什么?如何体现?表达的机敏、用词的恰倒好处和声情并茂的面部表情以及引人入胜的肢体语言的综合运用,这就是演讲的技巧。当然,只有教师个人的激情演讲技巧还不够,必须同时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课堂现状,随时引导学生介入知识体系,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正确结论。
课堂教学要坚持“教书育人”――体现思想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伟大而光荣的历史责任。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要为祖国服务才能有力量。因此,每个教师站在讲台上必须明白:既要教好书,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育好人,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为国家强盛服务。这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才是真正有本事的教师。
2.2 如何讲好每堂课
上课前一定要熟悉备课讲稿的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和各种相关的参考资料,做到上课时能脱稿讲演;
上课前一定还要熟悉自己学生的基本情况;
按照授好课的标准,自然进入“课堂表演”状态。比如,第一堂课,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明确向同学们宣布:在求知的道路上咱们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和朋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课堂表演”中,面向学生,察言观色,随时提问,因材施教;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提醒学生。学生由于性格、知识基础、养成习惯的不同,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好学生,人人都喜欢,老师容易无意识表现出一种偏爱;而对差学生,容易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轻视,甚至歧视,这是决不应该有的行为。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对差学生更应该多关心、多爱护、多尊重、多提醒。有本事的教师应该做到:让好学生更优秀,让差学生成好学生;
“课堂表演”也是“学术交流”,老师应谦虚谨慎,努力向学生学习;
高度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关系”、“特点”和“应用”的讲解;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上课时要求注意:
A.明确目的要求,采取循环深入的策略
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从理解到活用是有个过程的。在我国目前班级学生多、程度不齐、课堂纪律不一定好的情况下,可以在使学生明确课时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把四十五分钟教学世界氛围若干层次,各层次交叉进行。也就是说新的内容不强求每个学生都能一次完全掌握,而旧内容又在不断地重复出现。例如可以在本课的目的要求初步达到时。开始预习下一课的一部分内容,以供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思考;在完成本课时的练习后,不必要求立即检查、测试,而是留些时间供能力差的学生消化吸收。这样循环往复的层次安排可以既满足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照顾成绩差、能力差的学生逐步跟上。既可以吸收不同水平的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又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在这样的上课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提出不同要求,组织新旧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作用体现在认知、理解、练习、复用。学生如遇有困难,可以及时反映,不致积压到课后;学习任务如能顺利完成,则情绪愉快,兴趣盎然,课时目的要求自然达成。
B.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默契与配合,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英语教师的气质、态度和课堂管理的技巧。
吕叔湘先生曾建议:“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当个演员,要能表演。要手舞足蹈。用手势、动作、表情、语调来传神。不能温文尔雅、死板板地站在讲台上,也不下来走走。这样的教师是不会成功的。”
一个热爱学生,对教学工作满腔热忱的教师必然是和蔼、端庄、安详、自信,处处为人表率、时时以饱满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上课时既注意完成既定计划,又因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而灵活掌握教材与进度。随时随地有机地运用新的方法适应新的情况。训练学生自觉配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到每一举手、一投足、一转眼、一颔首学生都能够理会意图,默契配合。学生要十分熟悉教师的手势、体势语言,例如点头表示赞许,手臂绕圈表示小组操练,左手举起,右手食指指向左手掌心表示停止操练,双手交叉表示语言结构上的倒装等等。
课堂秩序要良好,但不必过分严厉。要善于运用幽默感来缓和课堂紧张气氛。发现学生有倦怠情绪,要设法讲一些有趣味的话题进行调节。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尽可能客气些,不要在课堂上大声斥责,有问题一般可以留在课后处理。
教师要准时上课下课,该休息时不要拖堂。不把自己的愁闷苦恼带到课堂上去。在课堂上不讲与教学无关的个人琐事。尽量创造一种使学生轻松自如乐于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气氛。遇到自己简笔画不像样或直观教具未运用好时允许学生放声大笑。在和谐愉快的英语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也不一定非要站起来不可。只要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并运用语言,就不一定拘泥于形式。
C.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英语课上,除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外,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上课时对能力强的学生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鼓励他们有机地复习旧知识,分析、综合新的内容,发展语言能力,努力运用语言于交际;对成绩差的学生要耐心启发、等待,多加辅导,他们的作业可当面批改以便及时发现其困难所在,给予帮助。
上课时,注意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习惯。例如培养学生主动表达并认真监测别人的问答以修正自己的答案。启发学生不仅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且能互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时,可先请能力弱的同学回答,他们的答案可能是不完整的、简单的或不准确的,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实际活动机会,又可以调动不同水平、不同性格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上课时总是教师和一些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活动,使能力弱的学生很少有练习的机会,成绩越来越差。
上好一堂课指的是学生对新的语言知识明白了解,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把所学的语言转化为技能,并达到纯熟的程度,即学生能在实际生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规定的教学任务要求当堂完成,辅导只能是帮助少数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的辅助手段。
侯俊涛: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汉系教师,助教,主讲教师。参与多个课题建设。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西赛区特等奖。
摘要: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具备更强的战斗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元化的人才。种种问题值得大学教师们的思考。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i+1理论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之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们的个体分析,然后确定针对性的教学素材。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来,让学生真正受益于课堂。
关键词:i+1理论;二语习得;可理解性输入;语言输入
一、 i+1理论简述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可理解输入说”,他认为,当学习者理解了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输入材料时,习得语言就能发生。克氏还把“可理解输入说”进行公式化,即“i+1”。“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原来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这里的输入材料不仅包括词、句、语法结构和课文篇章等书面材料,还包括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组织的材料。理想输入应具备以下特点:(1)输入是可理解的。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输入语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输入对习得者毫无意义。(2)输入是有趣或相关的: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有利,必须对意义进行加工。语言材料有趣、关联,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输入不按语法顺序进行。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可理解性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非“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必要且不可取。(4)输入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习得新语言结构需要连续不断地广泛阅读和大量会话才能起效。
二、i+1理论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教师课堂语言输入过难,学生跟不上而放弃了学习;有时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使用怎样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生的外语学习顺利进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i+1”的输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有借鉴意义。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语言环境,通过使用更标准的发音、更简单的词汇、更短的句子、不发生不合语法的调整等手段以及互动性的调整,进行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调整,缩小学生语言水平之间的差异,那些输入的未知信息便可转化为可理解的输入被学习者理解并在大脑中储存起来,促进外语学习。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由于缺乏大范围的英语使用环境,学生们必须通过课堂学习,才能学习和习得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上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调整输入的难易程度,以适合学生的需要。例如:在一个班级里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准备一份材料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使得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教学案例:以课文主题Teamwork为例。上课时我们会用一张赛龙舟图片进行导入,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会为他们准备一些比较容易又能提高表达能力的一些问题,如: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 Could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与此同时,在描述图片的时候老师会提示一些他们应该不知道的语言点,如:dragon boat, drummer等.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老师会准备稍有挑战性及启发性的问题。如:What do you understand from the picture?为学生介绍a. Team is power. T=Together, E=Everybody, A=Achieves,M=More. b.Feature/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Team: Clear Goal, Relevant Skills, Mutual Trust,Unified Commitment, Good Communication, Negotiating Skills, Appropriate Leadership, Internal Support, External Support,...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老师会准备以唐僧西天取经这样一个团队作为讨论点,让学生们讨论师徒四人在团队中的不同的角色扮演以及在团队中的作用。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老师给他们准备的是贝尔宾理论,介绍理论中的角色包括塑造者(Shaper)、 执行者(Implementer)、 完成者(Completer/Finisher)、领导者(1981) (Chairman)/协调者(1988)(Co-ordinator)、协作者(teamworker)、资源调查者(Resource Investigator)、创新者(Plant)、监控评估者(Monitor Evaluator)、专家(Specialist)(贝尔宾在1988年补充加入)。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各取所需。好学生不会因为上课内容没有挑战性而厌学,水平不高的学生也不会因为上课内容过难而放弃。
刘润清(2oo4)认为:教师水平要高,要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人。i+l输人理论假说,假说认为人们是通过接触并理解略高于自己目前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的材料输人而习得语言的(即i+l,i代表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只要交流是成功的,输人能得到理解并有足够的输人,那么i+l会自动得到提供。这样通过知识逐步累加,使学生系统扎实地理解学会每个知识点。(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英汉系)
参考文献
[1]Krashen,S.(1985a),The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