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现代成本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成本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成本控制

第1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一、企业成本控制应遵循主要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要盈利,在其推行成本控制措施后所获得的收益就要大于其所消耗的成本。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效益原则,虽然在采取成本控制的措施时,必然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些代价,但是这种代价不应当超过所获得的收益。

(二)政策性原则 每个企业在进行各自的成本控制时,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还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三)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在实施各自的成本管理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本控制必须适合本企业的特点、部门和岗位设置,不宜照搬别人的做法。

(四)全面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要全面,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细致的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所耗费的全部成本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监督,建立起一个严格的成本全过程控制系统。

(五)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就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把事情做正确了就是战略成本,把正确的事做正确是执行成本。在企业里,发生任何活动都会有成本产生,在企业内部,成本控制要明确责任,同时对成本的控制者给予充分授权,并做到奖罚分明。

(六)全员参与原则 成本控制要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它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工作,同时各个作业者也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向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意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养全体职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

二、我国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以节约为手段,而未能深入到整个生产过程以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各个生产作业环节,这种观念会挫伤企业向前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也会影响到企业整体长远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在企业中,很多作业人员把成本管理看作是由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的,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把各个车间、部门、职工只看作为生产者,这种淡薄的成本意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企业空白区域成本耗费大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着许多空白区域,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困难,几个部门想共同合作去做成一件事,就需要跨越这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空白区域,这时在空白区域内产生的沟通成本如金钱、时间等的花费巨大。

(四)成本控制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由于对成本认识不足,概念狭隘,认为成本管理是将那些固定成本简单的进行短期处理,这种落后的思想容易将大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信息掩盖住,从而造成企业许多活动的绩效难以实现。

(五)成本控制方法与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手段仍处于落后状态,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和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本预算,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成本控制效益思想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即要盈利,所以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树立起成本效益的观念。现代企业的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管理的导向,要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追求服务做到更好、经得起市场考验,这样才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成本效益观念是要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以最小成本来摄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润。或者是如果企业近期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最终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也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成本效益观念是企业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

(二)注重培养与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职工的工作态度、综合素质、集体意识、成本管理意识、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要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宣传,使得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无穷潜力,带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的过程中。

(三)责任明确到部门,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企业内各部门的员工之间要认识到他们存在着共同利益,要加强彼此的沟通,保证充分的信息交流,在各部门进行合作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效用,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例如某生产轨道车的企业在将成本控制具体到各个部门时应做到:(1)市场营销部门要做到:预算所需销售成本,建立包括客户更改的配置、客户增加或减少的配置等销售清单,并报财务资产部备案,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进而控制实际成本;将售后服务登记、考核体系,追究质量事故责任人做好完善;努力使合同的签订意见达成一致,最终形成实际的销售合同。(2)工程技术部门应做到:制定合理规范的车间作业流程、根据作业量配置各项作业的人员、根据工时定额确定时间节点,并对各车间执行情况负责检查考核。(3)技术中心部门应做到:制定并跟踪考核技术实施计划进度表,并做好对比分析和总结。为了避免陈旧的技术目录影响物资采购、生产制造装配而增加成本,因此要设专人深入生产现场,负责协调处理技术目录的更新工作。(4)基建设备部门应做到:了解各车间设备的功率、开工状况、使用时间、使用效率,是否可以处理长期不用的设备,是否可以优化使用设备的效率,加快购进急需的设备。企业设备折旧费需要优化,它是固定成本的一大块。(5)物流部门应做到:对外寻找和开发好的供应商,购货时要货比三家,以保证采购到物美价廉的购件;对内库房要严格执行存货管理流程,规范发料环节,严格补料手续。(6)财务资产部门应做到:做好价格及合同的审核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做好费用预算来控制各单位费用。与质量安全部一起协助物流部、生产计划部做好对不合格产品的索赔工作;与市场营销部一起做好每台车的成本预算工作,将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四)运用多动因理论加强成本控制的分析与研究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要对战略环境做出分析,找出可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企业长期、整体的内外环境出发进行成本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各成本动因进行选择和分析,以做出战略规划。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实质在于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定位下的战略成本管理功能的具体展开与效用强化,这要切入到成本形成的内因、结构性选择与执行性技术运用中去。在以后的生产经营中,应充分发挥和利用有利的战略成本动因,控制或降低不利的战略成本动因的影响。

(五)转变发展思路,重视科学技术创新企业成本控制应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一切成本控制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企业应当在保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从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攻克关键生产领域的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用科技力量解决成本的问题。

四、结论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获得盈利,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做好对企业的管理,做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其中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因此,企业做好自身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各个企业要认真遵守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项原则,并看到各自现存的问题,同时认真改进,这是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第2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一、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只有制定出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1)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2)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3)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转贴于

二、打破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1.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的费用的归属。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责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

2.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一的、僵化的,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这与现代管理潮流相抵触。

3.传统成本控制只强调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事前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对设计方案存在的过剩设计或无效设计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无能为力。

4.传统成本控制把成本费用的发生看作是数量的驱动,以数量为单一基础编制费用预算,容易造成成本费用信息的扭曲。

5.传统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基准只是与产量相关的业务活动,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确定成本差异额。这种差异分析是滞后性的,只揭示结果而不是原因。由于传统成本控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简称作业成本控制。

三、使作业成本得到控制

第3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形成风险成本的原因有多种,通常包括:侵权与被侵权;合同违约;怠于行使法律权利;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调整;国际局势的动荡;自然环境变化等。风险成本的形式主要包括:民事索赔与赔偿,行政与刑事处罚与制裁;有形与无形资产的损失及其他损害等等。企业应依据自身优势,发挥好在风险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大力提高防范风险的自觉性,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重点把握事先预防和事中调控,注重对风险成本的识别,估测和评估,尽量提前防范和化解风险成本。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比较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细化了决策、监督、实施的程序,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效防止风险成本给自身造成的危害。

合同是现代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和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手段,是企业运营的具体体现,合同的有效签订与全面履行是企业赢利的主要途径,也是成本控制的好抓手。西方流行一句谚诲“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现代企业的运营过程实际上就是合同签定、履行的过程,如果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得以实现,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合同管理的风险既包括合同本身产生的风险也包括外部因素产生的风险,企业应通过建立严格的合同评审机制,落实合同会签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及财物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台同的主体、签订的程序、相对方的履约能力、合同履行过程中相对方的履约能力的变化、台同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国家政策及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诚信缺失导致的合同欺诈等带来的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合同条款中的瑕疵,做好合同风险的事先防范,最终使集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风险的事后补救是风险成本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当风险出现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发生后,应尽快评估风险的损害状况。搜集证据,评估采取民事、行政或刑事方面的法律措施的效果,不断提高诉讼维权的能力。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了企业风险成本的开支。

第4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现代燃气公司;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8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对燃气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为满足城市燃气供应的需求,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燃气逐渐市场化。为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国内众多燃气公司顺应市场的需求,纷纷走上改革之路,打造市场化的现代燃气公司。成本控制改革是现代燃气公司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燃气公司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对此,燃气公司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在企业财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成本控制制度

燃气公司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必须设置相应的制度。成本控制相关的制度使燃气公司在进行成本控制时有章有据,使燃气公司的成本控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也能根据制度及时地进行处理。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燃气公司的成本控制制度,必须是严格的,而且是具体、清楚的。在制度中,必须具有明确的成本控制办法与成本核算方法,这些成本控制办法与成本核算方法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不是笼统的,它包括燃气公司每一个经济环节的具体财务处理,在处理时运用的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同时燃气公司成本控制制度还应包括相关的业绩考核制度,将业绩考核制度引入燃气公司成本控制工作中,使燃气公司成本控制人员自觉地树立起节约的意识,激发成本控制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监督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1]。

二、提高资本性支出管理水平

燃气公司支出通常分为两种,即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燃气公司原始成本的重要促成部门,对燃气公司的成本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燃气公司可以参照相关资产的应用情况对资本性支出进行损益记录,通常来说,资本性支出对燃气公司当期成本的影响较小,但对燃气公司的未来成本却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燃气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资本性支出,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4]。首先,资本性支出必须通过相关管理人员的严格审批。其次,在资本性支出管理中,应设置必要的投资回收期,若投资回收期过久,或者低于标准的回报率,则应通过各个部门的探讨,商讨资本投资项目的去留问题。再次,相关部门应严格监控资本性支出,若超过预算,则应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超预算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长久未处理的资本性投资项目,进及时进行处理,降低资本性支出的费用。

三、强化内部会计监督

在燃气公司各项财务工作中,会计监督是一项重要的职能,也是基础的职能之一。燃气公司的会计监督包括内外部两个方面的监督,其中内部的会计监督在会计监督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内部监督可以有效地促进燃气公司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展。燃气公司内部会计监督大多通过构建及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互相牵制及监督制度、明确内部职员的分工等方式进行,以减少及控制医院内部会计的风险,降低燃气公司的成本[5]。相反,若燃气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督不力,则可以增加燃气公司的成本,引发内部会计风险,使燃气公司在财产上出现重大的损失,影响和制约着燃气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燃气公司的成本控制离不开内部会计监督,只有不断加强燃气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督,依法打击有关的会计违规、造假行为,大力整顿会计监督的秩序,逐渐改善会计监督的经济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减低燃气公司的成本,提高燃气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将燃气公司的会计风险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确保燃气公司的财务安全,减少燃气公司财务上的损失。

四、设置全年成本控制目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一)燃气公司在设置年度考核指标时,可以设置全年成本控制目标,将企业的财会工作中落实成本控制。对此,燃气公司可以在每年的7月份或者8月份这样,设置下一年度的预算,参照公司的实际的财会状况,向相关部门提出预算指引及预算假设,明确各个部门相关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作为各个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根据[2]。

(二)推行全员共同参与预算措施,细化预算的各项指标,使企业员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并在工作中自觉地降低各项成本。预算编制过程中,燃气公司可以深入到全员基层部门中,鼓励全员的基层部门人员参与到成本控制中。对于企业的预算项目,应尽可能地详细化,不仅包括年度预算,还应该包括月度预算,同时包括未来三年或者五年内的财务预算。

(三)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实行责任追究制,确定燃气公司成本控制的主体。预算部门负责人对燃气公司的预算编制及成本控制负全部责任,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权利,充分掌握公司财务收入、折旧摊销费用、运营费以及人力费等多项财快项目,科学、合理地处理企业运营中的每一笔财务支出,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3]。

(四)燃气公司相关的预算管理部门应对企业预算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与分析,实施综合的成本控制。预算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预算管理部门汇报企业实际的预算状况,分析企业实际财务开支与预算目的之间的差距,若差距超过5%,则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检讨分析,必要时可开设专题报告。预算管理部门通过综合汇总后,将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状况及时地反映给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并共同商讨补救对策,对原定的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何政进.天然气企业的投资与经营思路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10):560-561

[2]李宁.浅析结构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12):231-232

[3]侯彦温,董国利.对中国城镇燃气行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企业活力,2011(04):369-371

第5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目标成本制度;传统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

一、传统成本控制的弊端

传统成本控制主要着眼于产品成本、制造过程的控制,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在新的环境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而其控制视野也显得过于狭隘,已不能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环境变了,企业成本控制的视野就必须拓宽。

(一)企业环境的变化

1.市场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传统的需求是以“同化需求”为主导的,即“别人有的,我也得有”。这种需求模式产生了流行,从而厂商可以大批量的生产,追求规模效益,获取丰厚利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观念的变化,“与众不同”逐渐主导了市场需求,人们开始趋向于追求体现自己个性的商品型号和款式,“差别化需求”逐渐取代了“同化需求”,这就是个性化。结果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必须尽可能快的增加新特征和新产品,必须更加关注顾客满意度,为顾客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观念也使企业从单纯对低成本生产的关注进而关注产品质量、服务,以及顾客对特别性能的需要。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成本控制中也要考虑顾客成本和所获得的价值,要求在成本报告中能够揭示更多信息。

2.世界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全球性市场体系的形成,这既给企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风险。企业的市场更广阔了,发展余地更大了,但竞争跨越了国界,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强手。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将成本控制延伸到外部环境,关注外部环境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3.先进制造方式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给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灵活反应能力,及时向顾客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明显个性的产品,以适应顾客多样化和快速多变的需求。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反映到生产组织上来,就是要求改变原来的刚性生产体系,代之以灵活的生产体系,以能对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于是,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发展形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从产品定货开始,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所有阶段,所使用的各种自动化系统综合为一个整体,由计算机进行监控。产品的生产周期被大大缩短了,企业具有较高的灵活反应力。在新的制造方式下,企业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大大增加。为获得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并能从引发成本的动因来控制成本,作业管理以及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成为发展趋势。

(二)企业成本控制视野的拓展

1.维持控制。维持控制属于防护性控制,即基于现实的视野,以生产过程为焦点,采取措施设法降低成本。它关注的是怎样才能使现实发生的成本得到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是以“降低负效果”为特征,属于最低层次的控制视野。尽管在生产制造阶段成本降低的空间已经不大,但仍可以控制好制造过程,在现场消除一切不必要的费用,为产品设计阶段提供必要信息。在本阶段,可做好制造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确保制造目标成本的实现。

2.改善控制。改善控制以“超前的视野”预见未来引发成本的可能因素以及成本发生的可能态势,在生产过程开始之前,就对各种因素做出规划、调整,将成本事先控制在一个满意的范围内,确保实际的生产以预期的低成本运作。它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掘出成本降低的潜能,以相对而言积极的“创造正效果”为主要特征,属于较高层次的控制视野。成本改善控制不是一项临时措施,而是一个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持续过程,应建立在对企业内部资源使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

3.革新控制。“革新控制”是以“理想的视野”,排除历史业绩的干扰,把现实的生产经营作理想完善的思考,以溯本求源的方式从总体上建立理想目标,并推进到局部的前馈控制方式。它以先发制人且俯瞰全局的视野预先“固化”效果,具有更为积极的态势,因此它属于最高层次的控制视野。

从维持控制到改善控制,只是业务过程上控制视野的拓展。从改善控制到革新控制,则是控制机制质的飞跃。如果将维持控制概括为“不能比过去更坏”,则改善控制就意味着“要比过去更好”,而革新控制彻底抛开了过去,直奔“怎样才是最好”的最高境界。企业成本控制的视野,正应立足于维持控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改善控制和革新控制。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1.在传统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取决于间接成本分配的合理性。而在现代企业制造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最终产品和劳务吸纳的间接费用大增。这种情况下,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分配将会使产品成本信息严重失真。因此,应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作业成本法(ABC法)应运而生,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强调成本的战备管理,延伸成本概念。传统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但随着市场格局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产品的价值实现比价值形成更为重要,因此,应选择实施按成本管理要求的全程管理。

ABC法正是立足于这种全程的成本概念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将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且尤其重视在产品投产前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如果说价值工程强调在设计阶段剔除产品过剩功能,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ABC法则强调在设计过程中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在不影响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也选用低成本作业。因此,ABC法被看做是价值工程在成本会计应用中的深化、细化。

转贴于

3.强调决策的成本关联性,辅助相关成本决策法。相关成本决策法是管理会计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决策方法,它将与某种决策相关的成本和收入进行配比来做出决策,只考虑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忽略不受决策影响的成本。相关成本决策法假设决策对成本在短期内发生影响和多项决策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相关成本决策法考虑了决策的短期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1)一旦某项决策敲定,与该决策相关的变动成本就会成为与其他决策无关的固定成本;(2)所有成本均是变动的,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仅仅只做出一项决策,前期决策会对后期决策产生影响。换言之,某些成本就某单个决策而言是固定的,但就一系列决策而言却是变动的。相关成本决策法假设决策互为独立是脱离现实的,生产中企业总是面临许多决策,一些决策还同时进行,其相互影响既体现在机会成本上,又表现在未来的潜在成本上。相关成本决策法没有考虑这种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使用它将导致一定时期内从各项决策取得的收益不具可加性,即整体效果小于单项的决策效果之和。ABC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辅助相关成本决策法,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一项决策不仅要考虑其对同期决策的影响,还要考虑其对后续决策的影响;不仅需要预计未来的机会,而且还要掌握成本的长期习性,其中包括那些不随单项决策变动,但随多项决策变动的成本习性。ABC法通过揭示各种成本的动因,了解各决策方案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使决策后系统的总体效果大于各单项决策效果之和。

4.重新界定期间费用,完善成本概念。在传统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产品成本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产品成本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设置相关项目。而在作业成本观下,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就一个制造中心而言,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品有益的支出,就应计入产品成本,即作业成本观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相关。

在作业成本观下,也使用期间费用概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业无效耗费的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的资源价值,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企业将它们计入期间费用,是希望通过改进相关作业以消除这些耗费。另外,作业观念下成本项目是按作业类别设置的。这种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新界定,是对管理内涵深层次认识的体现,有助于考核企业的管理效益,同时也完善了产品的成本概念。

5.降低成本的主观动因,完善责任会计在产品成本的形成中,除了受产量、作业量等一些客观因素的驱动外,还会受人为主观因素的驱动。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在作业成本观念下,按作业设立责任中心,使用更为合理的分配基础,易于区分责任,减少成本的主观动因。同时ABC法还特别强调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和质量检测时间等非财务变量,因为它们与产品实际成本耗费也有极强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赵天明,丁时勇.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4,(10).

[2] 罗建华,张琦.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构建[J].商业时代,2006,(18).

[3] 金素文.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山西林业,2001,(3).

[4] 应茜茜.ABC法的运用条件及在企业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5,(12).

第6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6日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经济和环境两者是不可分割并互相影响的关系。企业的存在在于满足社会需求,并以获得利润作为回报,如果企业的目标违背了社会需求,从长远看将无法获得回报。因为自然环境的支持系统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地球环境虽有强大的供给性和包容性,但它也存在着两个有限性:一是资源的有限性,资源并非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性。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逐渐破坏。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分析发现,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用各种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使公众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不管是从国家的长远经济利益考虑,还是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着想,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是势在必行的。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形成及特点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形成。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环境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可见,环境成本是由于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形成的,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就是要减轻或是消除这种影响。因此,这影响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我们比较熟悉的制造业为例,可以从企业经营的三个阶段分析环境成本的形成:(1)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某些资源稀缺或某些原材料被管理当局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时,企业在利用这些资源、原材料的时候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2)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消耗材料、能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各种费用。如,治理污染设备的投资、环境污染的防治费用、排污费、罚金及对周围居民的赔偿费等等;(3)销售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指产品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费用。

(二)环境成本的特点。环境成本是企业为了保护企业而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改善设备支出、日常环保费用及开发环保产品的各项措施所发生的费用等。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可为环境成本概括成以下几个特点:

1、不可预知性。环境成本的支出不像其他项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一次性,如某个时候违反环境法规受到罚款而导致的支出、环境破坏之后的修复支出、环保设施的投资等方面。

2、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也没有触犯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企业很可能不能明显地看到某些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企业在当期就不会去核算这方面潜在的支出,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因为最终还是要企业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

3、连续性。虽然环境成本的支出具有突发性但并不影响其支出的连续性。因为环境成本的支出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直至淘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4、不断增长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支出也日益增加。因此,企业对环境污染后要承担的责任就会不断地加大。而且,公众对企业产品的环境质量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必然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费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而传统会计所依赖的成本观念属于狭义的成本概念,不包括环境成本,成本中一般只包含直接消耗的料、工、费,对企业损耗的资源和环境费用没有进行考虑和核算。所以,企业的收益产生虚增,这样就间接地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来谋取当前的经济利益。

目前,我国对环境成本计量也比较简单,只考虑如绿化费、环境污染罚款、环境广告支出等简单项目,在实际发生时一般都是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所以这些环境成本存在的缺陷,并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果:(1)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披露。目前,多数企业只是在环境成本实际发生时才将其列作费用,而对潜在的环境成本忽略不计,使当期收入和费用配比不真实,虚增当期利润,增加税负,同时也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2)缺乏规范的成本确认和计量方法,导致成本的可比性差。因为我国目前并没有环境成本核算的相应准则或是相关制度,以致各个企业的实务处理不一样,企业间缺乏横向比较的基础;(3)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被模糊,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企业一般都是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这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或者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因为成本动因的模糊而互相逃避责任,从而使企业对环境支出的控制不力,进一步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企业要对环境成本必须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不应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应建立先进的污染预防系统。这样可以同时产生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果,而且进一步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成本控制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成本控制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是以损害后代利益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自1992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不仅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行为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而且某些条文已明确了对环境成本的内在化要求。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因此,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估量各种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会计具有对经济活动的计量、反映和控制的职能,有责任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西方会计理论界已经把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会计,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越来越强。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较好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控制

1、政府方面。(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法可依,使其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减轻或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全民把环境保护当成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3)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考核力度。由于目前对环境成本相关指标考核不突出,致使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因此政府必须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考核,这样也能使国家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4)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控制有限资源使用,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国家政府利用价格手段,冲破加以成本的束缚,在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资源成本,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客观的反映,充分发挥价格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逐渐形成珍惜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2、企业方面。(1)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制定整体战略规划。价值链是企业由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物而发生的,从原材料采购开始至销售给客户为止的一系列价值生产作业而构成的。因此,价值链分析的实质是对构成价值活动进行价值分析,明确增值的目标和环境,做到具体发展规划,将企业视为各项活动的集合体,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使成本和其相关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帮助;(2)确定企业环境成本目标,采取各种渠道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尽量减少、回避加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和营运成本;(3)善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成本控制。在如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现代成本控制原理,把控制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能把企业的各项成本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提高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效率,同时也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基础。

3、其他方面。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消费中都非常注重“绿色”的环保用品,一切追求人性化,要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穿得舒心。因此,广大公民在要求社会、企业提供各种环保用品的时候同样也需要他们对国家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各种可行的好建议,或是对管理当局的环境管理进行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广大人民不断地从真正意义上增加环保意识,利用发言、投诉、检举等权利,对政府和企业的各种行为有了民意的监督,是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需求。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的补偿,而且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充分地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资资源的消耗和补偿。所以,政府、企业、公众都要为保护自然环境努力,特别是企业,要把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胜平,周耀烈.构筑企业环境成本优势的理论探讨与成功实践.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

第7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目标

一、财务管理要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如果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0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昌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两关”:

第一,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根据资料调查过若干个国有企业存在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例子,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这一种投资方式在资料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资料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

第二,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二、财务管理要为企业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与安全

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据笔者对一个装饰工程公司的调查,这个公司在做装饰工程时,挪用工程资金,挪用材料资金,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后来,这个公司加强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

三、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企业

一说起成本,似乎这只是会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情。这种认识极为有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的成本动因的理解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应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动因。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求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共同的努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五、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

1.是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2.应当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算服务,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开展全面的经济核算;

第8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在现代物流管理中,人们一般认为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但毋庸讳言,我们对物流成本的测算、分析和研究,无论是总量的,还是企业实际支出的,以及行业标杆水准的,基本上还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所以,我国企业急需寻找各种途径,从“物流冰山”之下挖掘各种司空见惯的物流成本,发现“经营过程中没有发现的新大陆”和“企业脚下没有被发现的金山”,使整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二、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泉”,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而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企业利用物流成本数据的程度,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可知,物流成本既是企业评判物流合理化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物流经济性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决策企业物流是否实施外包的重要指标。而且在当今社会物流的作用越来越大,物流成本占整个营运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高,现代企业降低成本的当务之急是在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的构成

对于物流成本的构成,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观点。就宏观层次的物流成本而言,美国的社会物流成本由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个部分构成;日本的社会物流总成本也包括运输费、保管费和管理费三个部分;欧洲的社会物流成本则包括了运输、仓储、包装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等费用在内的全社会物流总成本;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部分内容。在物流功能成本中,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是物流成本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四、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

企业重点关注的物流成本形态为物流范围、物流成本项目、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物流成本核算对象。以物流成本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就是将物流成本分为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等物流功能成本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成本、风险成本和保险成本等存货相关成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物流支付形态作为成本对象,可以将企业物流成本分为自家物流费用和委托物流费用。它是最基本的成本核算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成本核算对象,都以按照成本支付形态对这些核算对象的物流成本进行细化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不利于比较、分析与管理。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物流成本应分离出来,参照美国的作法,我国制造企业可以以物流范围作为物流成本核算对象,具体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不同阶段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以物流范围作为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采购和管理费用中分离出供应物流成本;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中分离出生产物流成本;从销售费用中分离出销售物流成本等。制造企业如果选择物流范围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就可以得出物流成本总额,可以使企业经营者很清楚的了解到企业各领域物流成本的全貌,并据此进行比较分析,找到有效方法,减低成本。

五、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在企业层面,合理核算物流成本是强化物流成本管理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包括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和先采用营运成本法,逐步向作业成本过渡等。对于间接费用占很大比重的物流企业尤其是新兴物流企业这些核算方法的选择都存在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及以后向作业成本法转化成本过高等问题。

利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可望达到全面真实地揭示物流费用的目的,是物流成本核算最为有力的工具,也是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中较为高级的核算方法。它的优越性表现在:

(1)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在作业成本法下,是按照各种产品实际消耗的与间接费用相关的作业量来分配其应该负担的间接费用。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也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直接费用成本的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一致,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不是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而是根据各种间接费用的作业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分配标准。由于引起各种间接费用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相应的分配标准,以多种分配标准来分配间接费用必将能使企业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

(2)能促使管理人员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的分配是采用多标准来进行的,在分配过程中将会产生多种成本动因。因此,通过此方法能够确认引起各间接费用产生的原因,而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费用的原因,就能使管理者从产生成本的源头入手,从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角度重新分析各种间接成本,以努力降低产品中的间接成本,间接成本作为企业产品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降低将会最终使全部产品成本降低。因此,通过此方法将能促使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美国、日本是现代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研究与物流成本核算规范的制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最新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是2003年中小企业厅颁布的《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计算,效率化指南》,这一标准对中小企业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核算物流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日本运输省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会计理论在宏观物流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为物流成本提供了会计控制对象。日本对物流成本核算研究是从引进美国的研究成果开始,并结合日本特有的管理方法进行,也注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美国现有的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的制度规范主要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ManagementAccounting)于1992年的《物流成本管理公告》。而我国的企业在利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时,有必要参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

六、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降低物流成本会给行业和社会带来三个方面的经济效益:一是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增强。对于一个地区的行业来说,则可以提高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物价的稳定,相对提高国民的购买力。三是物流成本的下降,意味着给整个社会创造了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从而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进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而降低物流成本主要有以下的方法:

1、物流标准化管理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订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订系统内各个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物流标准化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统一规范,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能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2、供应链管理

实行供应链管理不仅要求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也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正因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企业中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要加强控制,同时采购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都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可以确保企业利益,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3、现代信息系统应用

要实现企业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的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必须借助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一方面是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正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战略的物流经营系统。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混杂在其他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会把成本转嫁到其他企业或部门。

对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尽力短时间、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客观要求,但是,随着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要求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取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通过构筑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就可以使生产商配车计划的制订与生产计划联系起来进行,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也能使批发商将配车计划或进货计划相匹配,从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输和进货成本。

4、合理配送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成本意识。减少差错,避免退货。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因为随着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经济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和各种事务性费用,特别是存在退货的情况下,一般是商品提供者承担退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而退货方因为不承担商品退货而产生的损失,因此,容易很随便地退回商品,并且由于这类商品大多数数量较少,配送费用有增高的趋势。不仅如此,由于这类商品规模较小,也很分散,商品入库,账单处理等业务也很复杂。由此,削减退货成本是物流成本控制活动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关键是员工的成本意识及责任心。

第9篇:现代成本控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项目:控制

1 目前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经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利润相对比较高,所以施工企业只是需要完成指令性任务,很少考虑和核算项目投资的解节超问题,对工程项目成本也不需要太多的重视。但是随着建筑企业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开始注重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加强,然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很长时间,以至于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现象,造成企业利润点下降的结果。

1.2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从项目的组织管理上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首先,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通行的管理做法是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但是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做的更多的是成本核算,有关成本控制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度来被动的“卡”,这样有成本发生失控的时候,财务部往往不能承担失控的责任。因而,仅仅依财务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其次,在成本控制上缺少系统管理和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

2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2.1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

2.2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各参建人员应该在原有的责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所以,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在项目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

2.3在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的内容

(1)合同方面。以施工图,承包合同为依据,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及时申报,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2)技术方面。首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为减少浪费,节约开支创造条件。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尽可能的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深度。

(3)质量和安全方面。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减少和消灭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施工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1)落实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体制,一个成熟的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投资和往年工程实际成本的分析总结,首先会确定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确定后,按计划的要求,采用目标分解方法,由项目经理部将目标分配到各职能人员、施工队和施工班组,签订成本承包责任状或合同。然后由各承包者提出保证成本计划完成的具体措施。

(2)加强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应定期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支出,保证目标成本计划的实现。

3 降低成本措施

3.1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加强成本控制

(1)列出整个施工的工程项目内容,并一一进行材料运输、人工等成本的核算,以及对工时数量进行确定,对以后检查与监控做好基础工作;

(2)对总体工程进行垂直或横向分解,确立出分项工程以及相对应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费用等,这样可以分段控制费用成本的发生;

(3)依据分项工程的内容确立出相应的人员、材料、机械的配备,避免人工窝工、机械闲置等浪费;

3.2采取技术措施加强成本控制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3采取经济措施加强成本控制

(1)人工费控制。

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

一般做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a.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b.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

(3)机械费的控制。

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