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说朗读范文

师说朗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师说朗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说朗读

第1篇:师说朗读范文

关键词:主旨;中心论点;能者为师;切入点

文章的主旨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亦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意图。通观《师说》全文内容并联系作者写作《师说》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韩愈创作《师说》的目的应是向时人阐明他的“要以能者为师”的主张,所以我认为《师说》的主旨或中心论点应是“要以能者为师”。

《师说》文章第一段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能和作用的界定,也是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老师的说明。那就是能传道者可以为师,能授业者可以为师,能解惑者可以为师。可以说,这既是从教师职业的角度,也是从“学者”求学的角度说明“能者为师”的道理。至于本段关于从师的必要性、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论述,都是为“要以能者为师”张本。

《师说》文章第二段评述当时从师的不良风气,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从师的必要,也是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要以能者为师”的必要。“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古之圣人”能“从师而问焉”,于是变得更加圣明;“今之众人”因“耻学于师”而变得更加愚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士大夫之族”不愿以能者为师,终致其智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等从师与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从师的必要,“以能者为师”的必要。“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师”的家长能为其子选择好老师吗?恐怕是爱子误子吧,因为这些家长本人就不愿“以能者为师”。

《师说》文章第三段举历史事例正面论述从师的必要和“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孔子从师的事例既照应第二段“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而问焉”“ 是故圣益圣”,又告诉了我们孔子所以能成为圣人的原因,充分展示和说明了“从师”和“要以能者为师”的必要。

《师说》文章第四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写作者赞赏李氏子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呼应文章开头和文章第三段,再次强调“要以能者为师”的坚定主张。

《师说》全文以“师道”为主线,全方位展现了作者主张“从师”的态度。对“师道”者,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对“耻于师”者,予以极力的否定和抨击。这些恰恰充分肯定和证明了作者“要以能者为师”的观点主张。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把握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与高尚的人格魅力,继承和发扬作者所倡导的“尊师重道”的传统从师风尚,教学中我以“解题”和“朗读课文”为切入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文章标题“师说”,意思是“关于从师的道理”。那作者要给大家阐明的是关于从师的怎样的道理呢?这些“关于从师的道理”又是怎样阐明的呢?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对文章标题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充实文章标题的内容。从对文章标题的解读中,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强烈欲望,为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和在阅读中体味与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下基础。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的过程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或自由朗读,或集体齐读,或男生女生轮流读,或小组分段比赛齐读等。同时,教师适时适当范读。当然,也可让学生听听朗读录音。通过听范读或录音,让学生掌握有感情地朗读文本的一些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为在阅读中体味与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创造条件。

第2篇:师说朗读范文

李淑英

(太原市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文笔者分析了教学的过程。

关键词:师说;教学设计;阅读

一、导入设计

(由名人和老师的故事引入(程门立雪),先让学生讲,老师补充,故事略)

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那么,是不是历朝历代的学子都尊师重教,求学于师门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在他的名篇《师说》中说了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

指名回答,老师作简单小结。抓住如下中心词:

韩愈 、古文运动 、“说”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家之首。

(二)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三)解题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朗读正音,初步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

句读dòu       无长zhǎng无少      或不fǒu焉     近谀yú

  郯tán子       苌cháng 弘          老聃dān        蟠pán      

经传zhuàn     贻yí之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3、师生一起朗读品味,总结文言文的基本学法:读通(搬字音、查字音),读懂(搬词义、问老师),耐心(要勇于研究注释),决心(树立学好文言文的决心)。

4、要求学生找出在学习本文之前似乎听说过的出自本文的名言。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分析第一自然段

(学习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学生质疑为主)。

(一)学生齐声朗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明确重点文言知识

1、学生提出自习中遇到的疑惑

2、小组之间讨论解疑

3、指名回答,老师适当点拨、补充(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需落实的字词:

学者    师    所以   受业    孰    固    从而    庸    是故

重点强调:

(1)、所以

“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

……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用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      名词,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从而师之”

                名词作动词,学习    “吾师道也”

(3)、从而     从,跟从;而,而且,并且

(4)、孰       谁    “孰能无惑”

                 仔细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重点拓展:判断句、意动用法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也/……者,……/……者也/……,……)

(2)、用副词“乃” “即” “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  《送杜少府之广陵》)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4)、意动用法:(回忆式引出)

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四)把握结构

让学生针对第一段的七句话自编简答题领会文章内容。

要求:(1)要使所问答案与我们划定的课文语句一致;(2)问题要有启示性;(3)题目的文字要简练。

(五)关于能者为师的讨论

作者在本段中总结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你怎么看待作者提出的观点的?学生自由讨论,结合实例各抒己见。

拓展:1、能者为师(师举例,称学生为“老师”)

2、在现实生活中要养成虚心求教的好习惯(德育教育)

(六)集体背诵第一段。

五、默写段落,加深理解

六、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文章,疏通内容层次      

七、板书设计

主板书:

师       说

                                         韩   愈

老师的作用             传道受业解惑

从师的必要             孰能无惑

择师的标准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副板书:

知识清单

1、韩愈与古文运动

2、“说”:   “解说……的道理”

3、文言知识:

所以     师    从而      孰     

意动用法:“以……为……”,“认为……”

判断句 :  “乃”、“即”、“非”、“是”、“为”

第3篇:师说朗读范文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做什么事都坚信“我能行,我能办到,我一定能”就是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向人生的道路迈进。

小时候朗读不好,从不敢参加朗读比赛。

又要召开朗读比赛了,这次的奖品可不一般呀。“我,我,我……”教室里传出一阵阵喧闹声,大家都在报名参加比赛,不知怎么的一股力量把我的手举了起来,老师看到后说:“李文婷,你没有参加过,这次让你去吧”。我的脸顿时红了起来。两个心脏在我腹中打仗,自信说:“你能行,能行,参加吧”,自卑心说:“别参加了,如果出丑大家会笑话你的”我开始忧郁起来,老师说:“怎么样,你参不参加呀”我心里想,“怕什么,我能行,我不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吗?”脆的答应了:“行”这时,就听到低下有人小声的说:“就她,能读出了啥?这下咱班可要丢脸了”我在心里暗暗想:“我一定要为我们争光,让同学们刮目相待。”

以后,每天一清早,我就起来练习。妈妈还给我借了朗读的带,让我进一步的了解朗读的语调。渐渐的,我入了门,我越来越有进步了。

“比赛开始,”主持人说,一个又一个的走向朗读台,我开始颤抖起来。“他们都读的那么好,我这次要失败了”我自言自语的说。轮到我了,不知怎么的,今天竟然读底这么出色。

第4篇:师说朗读范文

星期一到校时,老师说让我们把星期天写的作文抄到作文本上。“天哪,还有作文,我竟然不知道,呜呜~怎么办哪!”我暗想道,“对了,就说我没带吧,不行不行,做人要诚实。唉还是临时发挥吧。”

第二节时,我绞尽脑汗、抓耳挠腮的一边想一边写。“唉,老天怎么跟我这个弱女子开了个这么大的玩笑啊!”我小声的嘀咕道。xx人(xx人比较谦虚,所以暂时保密。)(喂,不是别让你写我了么,让别人看见多不好意思呀!)说:“活该。”我狠狠瞪了xx人一眼。

几天之后,老师说有一位同学写的很好。“会是谁呢?xx人你说会是谁?”只见他两手抱拳说:“天晓得。”“瞧他这个人就是答非所问。”我说。老师说:“郭轩颖同学,你来把你的作文念下吧。”我既紧张又高兴。由于是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我的脸出现了“红苹果”,在紧张之余读完了作文。接着老师又读了一遍。

第5篇:师说朗读范文

关键词:课堂 不要随意 鼓掌

在一次县级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中,我有幸听了八位老师执教的梁衡先生的《夏感》。八位参赛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高超的调控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令笔者折服。授课老师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发学生鼓掌,以致课堂上学生的掌声此起彼伏,其中有一节课掌声多达六次。难道学生的发言真的有那么精彩?真的需要不断用掌声鼓励?静下来细细思量,觉得未必尽然,而是觉得老师对学生的赞美有点言过其实,掌声似乎有蛇足之嫌。本文摘录几个掌声响起来的教学片断,并据此谈一些个人感受,以期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片段一:朗读有错处的掌声。有一位老师请学生朗读全文,朗读的学生将“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中的“挑”读成第一声,在此应读第三声,将字音读错了,将最后一句“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读成“金黄的夏季”,把语序读错了。然而学生读完后,老师紧接着就说“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给点掌声。”于是教室里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接着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在此老师对学生朗读出错处没有适时纠正,对生成的很好的教学资源没有运用,反而要求全体学生用掌声鼓励朗读的同学,这种虚假的热闹,不仅掩盖了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而且会使朗读出错的学生沾沾自喜,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有害无益。

片段二:仿写雷同处的掌声。有一位老师在仿写训练中,要求学生仿照“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的格式写“夏之色”“冬之色”。学生一见到这个训练内容发言踊跃,举手者众多,其中一个学生朗声答道:“冬之色,如冰雪、如云天,孕育着新的生机。”执教老师一听喜形于色,大声说:“写得太美了,掌声鼓励!”于是教室里面又是掌声一片。这位老师接着问:“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将自己仿写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这时教室里再也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我心中疑惑,刚才那么多同学举手,现在为何却一片寂然。第二节第三节课,不同执教老师的课堂上竟然出现同样的场景,令人费解。课间我问一同听课的老师才知道,原来学生回答的是《教材全解》中的例句,而《教材全解》中只有这一个例句,大部分学生手中都有这一本书,不知授课老师对此种情况是否了解,如果知道学生的这种做法,却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仍用掌声鼓励,对受表扬的学生来说,尽管会得到一时的“欢喜”,但长此以往对于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就换来的掌声,他就会习以为常,对没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说,会让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助长学生弄虚作假之风。

片段三:回答一致处的的掌声。有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大屏幕显示“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老师给学生两分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学生在做练习时,老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并没有到学生中巡视检查,两分钟后老师直接在屏幕上展示正确答案,然后老师说:“请写全对的同学举手。”班上所有同学都齐刷刷举起了手。这时老师说:“很不错!请用掌声给自己鼓励一下!”于是教室里面掌声又响起来。到底学生写得怎么样?是否每个学生的练习都全部正确?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学生?真实情况不得而知,我坐在学生边上,就看到有一个学生将“贮”注音成“chǔ”。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这个教学环节这位老师没有调查就笼统鼓励,这种简单的流于形式的掌声在笔者看来是无效的,也许还会滋生一些新的南郭先生。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摧毁性!赞美具有建设性!”告诉我们言过其实的赞赏,具有摧毁性,适度的赞美具有建设性。赞赏是一门艺术,它讲究运用的方式、方法、场合,更需要赞赏者在付出赞赏的同时能有真情实感,而非言过其实或空洞无物。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适度赞赏和鼓励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带动课堂学习气氛的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6篇:师说朗读范文

一、对待缺乏自信、基础较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

当他们的回答(尽管是低层次的)令人满意时,教师可以在言语上给予肯定的同时,或辅之以赞许的目光、欣喜的微笑;或当众给予表扬,让学生因此而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他们就会信心倍增,并预期再次获得成功的快乐。如在指导朗读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以此标准去评价。一次在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挑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读一读。平时很少举手的一个男孩动情地朗读了这句话“夜空里,没有一丝云彩,如银如水的月光倾洒在海面上,没有一点阴影。”语音刚落,一位学生马上指出“老师,他读得不好,把如银如水的如rú读成lú了”。我听了,首先肯定这个男孩读得入情入味,听得同学既认真又能做出正确评价,随后我让这位同学范读,又让全班齐读,注意“如”的读音,让读错的学生再读一遍,这次他不仅读得正确而且更有感情。通过这样的反馈、矫正、训练、示范这几个环节,最终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也对正确评价他人朗读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

二、对待有一定潜质,基础较好的学生,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教师在评价中对这些学生的褒奖就要与他实际付出的一致,使他感到无愧于接受这些表扬,并激励其创新。

三、对待缺乏理性思考,盲目冲动的学生,评价应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课堂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类型的学生,教师的问题刚提出,他还没理出头绪,手已经举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评价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某某同学虽然没有答对,但积极举手的态度我们要给予表扬。”而应和颜悦色地要求他认真听,仔细想后再大胆地说,或请答对的同学谈谈自己答对的原因,从而帮助他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激励,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它能产生较好的推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课堂教学有时间性,在四十分钟里,学生回答问题与朗读课文等活动随时都在发生。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语言评价,在现实的课堂里是不切实际的。况且,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是多元的,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教师评价语言如何在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起“点睛”的作用,我们就有必要把握好评价语言的“适度”。

1.评价要“适时”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信息的传递到信息的反馈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的评价要看准时机,结论太迟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过早会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一般情况下,要求反馈迅速,评价及时。

请看某位特级老师当堂评点学生习作的片断:

生:爸爸到北京出差已经几个月了,我很想念他,每天扳着指关数,

师:“指头”?应该是“手指头”。

生:一天、两天、三天……有一天,妈妈突然对我说:“明天你爸爸要回来啦!“我听说爸爸要回来了,高兴的劲儿也不提了,

师:“也不提了”?应该用“别提了”或“甭提了”。

生:整天脚上像安了弹簧似的,

师:比喻恰当。

生:跳个不停。第二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火车站,

师:不用“和”,应用“跟”或“随”。

生:我看见火车没有来

师:这里有些跳跃了,到了火车站,又怎样呢?这里要修改一下。

生:我学着电影里公安人员的样,把耳朵巾在轨道上,听见……

师:允许吗?如果你真有这样的事,以后要注意,如果没有这样的事,那你是画蛇添足啦!

这位教师根据学生口述,发现问题后,提出修改意见是多么及时和准确,无疑这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形成认真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和风气是极有好处的。

2.评价要“适龄”

由于年龄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具有差异的。因此,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语言评价还须在语言表达篇幅上引起注意。一般情况下,低年级以简短为主,随着年级的增强,语言可以增加幅度。因此,小学低年级常用“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学得真认真!”等等,这些简单的表扬,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的。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更有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趣的功能,但学习兴趣持久性带有明显的年龄印记,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激励性评价语言的总人数要明显多于高年级学生。

3.评价要“适度”

第7篇:师说朗读范文

我曾经受到过很多次表场,但是我经历中最清楚的是小学今年上期受到的那次表扬。

记得那是在期未复习阶段,期未快放学了,语文老师正在为我们留作业:双休日中一张题单,作文也写,周一上午每个同学上讲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听了这话,我差一点没晕过去。天啊?本小姐天生就怕写作文,周一还要当着几十位同学的面朗读自己写的作文,这不是要出我的丑吗?回到家,我放下书包,走到写字台前,开始抓着头皮冥思苦想,看了几篇习作例文,可是怎么也构思不出来,心想:老师啊老师,您这不是为难我吗?唉,没办法,也不能不完成作业啊!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无所不能的电脑,我便开始在网上搜索着,浏览了好多页面,再加上我的创意,终于完成了这篇让我头疼的作文。悬着的一一颗心终于落了地。第三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教室。上午上第三课时,老师让我们到讲台前朗读昨天自己写的作文。完了,我心中暗暗地想,听着同学们朗读他们自己写得那么生动,用词那么精彩的佳作,我的心中越来越没越没底了。轮到我了,我站在讲台前,越发紧张起来,结结巴巴地读着,终于续完了。我感觉汗水已经湿透了我的衣服,我领悟到了什么是自惭形秽。我本以为老师会批评我,可没想到老师竟当场表扬了我。语文老师说:“你朗读的这篇作文写得很好,语言朴实,特别是选材很真实,用词恰当。我们写作文不需要用太多的修饰,只要语句通顺,写得朴实,内容具体,具有真挚的情感就行了。继续努力吧!”听了老师的这些鼓励,顿时,我感到特别开心。对于作文一向写得不太好的我,同学们也为我鼓起掌来,掌声是那么的热烈。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好极了,只觉得天好蓝,小草也在向我点头微笑,好像鸟儿婉转的歌声也是在为我祝贺!

重庆奉节县辽宁小学四年级:袁祚萱李伦双

第8篇:师说朗读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索,我总结了如下的几点:

教师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也是培养学生朗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 决定了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朗读时感情饱满,声音洪亮,节奏明显,读得抑扬顿挫,这无疑就会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诗词、文言文教学,教师通过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直接朗读指导。教师在范读时对多音字的读音、长句的停顿、句子的重音要重点指导。如《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两个“轻轻的”要读的轻快,这样才能表达出作者对康桥的留恋惜别之情。教师在范读时还要让学生再联系诗句的内容,把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幅画面,把优美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把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思考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教师的范读也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文体特点,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高声朗读,可悄声默读,可激情昂扬,可委婉低沉,只要便于感情表达,便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既便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便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自由诵读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赏析。如在散文《鼎湖山听泉》的教学中,我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由的吟诵。学生很快便理清了作者的行踪,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在散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好胜心强的时期。针对这种心理,课堂上可采用比赛的朗读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其他学生做评委,对每一位同学的朗读作出点评,并评出“朗读能手”。也可在全班推行这种朗读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各自互评,评出“优秀小组”。在准备朗读、评比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也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小说教学。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对话富有特色,彰显个性。课堂上,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在准备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菲利普夫妇、于勒和我,学生在朗读时激情昂扬,语气语调模仿的活灵活现,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阵阵。

第9篇:师说朗读范文

【关键词】分类摘抄;朗读背诵;听;说;积累

本人长期在壮族农村地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深知壮族学生学习语文比汉族学生难,因为壮语则与汉语相差甚远,不管是从语法上,还是语音上都少有相通之处。而这些壮族学生大多都是住在偏远的山区,从小操的是壮话,很少用普通话交流,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岁时,才开始真正接触汉语,而这个时候,已过了学语言的最佳时机。没有很好的交流环境,所以往往学了数年都无法用普通话交流,即使交流了,也往往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即俗话所说的“夹壮”。壮族学生不光是说不好普通话,据我校做的调查报告,他们在词语积累方面也比较薄弱。为此,为了提高壮族学生词语的积累,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分类摘抄中积累

壮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汉语词语量贮存较少,再加上汉语的音、形、义比较复杂。而汉语词汇量多,壮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词语分类,以便同学们进行分类积累。分类积累是学生知识的概括过程,既可提高脑库的容量,又便于学生记忆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册子,分门类别,收集资料,进行摘抄,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学习。

1.1 汉语读音和壮语读音的区别积累。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只要是壮话没有送气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我们可以制作表格,列出汉语拼音与壮语读音的区别表格,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分类出壮语没有的读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等。让学生分类积累,分类区别,摘抄成册。

1.2 同格式的词语积累。汉语词语同格式比较多,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格式给分类,如:

【AABB】类型的词语:例如:忙忙碌碌、朝朝暮暮

【AABC】例如:喋喋不休、鼎鼎大名 滔滔不绝

【ABAC】例如:挨门挨户、碍手碍脚 慌里慌张

1.3 细节描写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表示喜爱、高兴、悲愁、惊恐的词)、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1.4 环境方面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春夏秋冬的词、描写风霜雨雪的词。

1.5 成语积累。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有关人容貌体态的成语、寓言故事类的成语。

壮族学生在对词语的分类摘抄积累过程中,在大脑里就无形的积累了词语。我们可以分时间段进行,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老师跟随检查。只要抓住语文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得当,坚持积累,持之以恒,一段时间下来,相信无论是对于教还是学,都会有一定效果的。

2.在朗读和背诵进行词语积累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经常被别人嘲笑,所以有些学生就懒得朗读或者干脆不朗读,他们越是不朗读就越说不好普通话,所以教师必修要求学生放声的朗读,培养他们的胆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

针对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的特点,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范读,初中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范读时语气语态,学生都很容易模仿,而且还可以纠正他们平时错误的读音。朗读分为多种形式,有领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个人读等等。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提高了壮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对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段,都应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背诵是促使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的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要任务是识记大量语言材料,这才能和词语的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教材范文中的精美文章,光有反复朗读是不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背诵,典范文章、精美段落,如《春》、《济南的冬天》、《岳阳楼记》等精美的文章大量烂熟于心,做到“腹中贮书一万卷”,就会自然知道话怎样说,词怎样用,文章怎样写。

3.在听说中进行词语积累

学生的语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听中积累起来的,听的水平高低对语言积累有很大影响,怎样通过听来积累语言呢?

3.1 广泛地听,在多渠道的听中积累语言。要求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听,学校里听,还要在社会上听;不但要面对面听人讲话,还要听广播、电影、电视的语言;不但要利用条件听,还要创造条件听。变有声的语言的世界为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天地。

3.2 正确地听,在高质量的听中积累语言。①要认真听,这样才能听得清、记得牢;②要边听边记,不能听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③要边听边想,将听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中的几个词语。或者是播放电视解说画面,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留意解说中使用了哪些词语和成语,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使用到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使用是否得当。

4.在说中积累词语

一个人说话时,必须借助词句等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将自己的思维成果快速转变成外部有声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积累语言的目的。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一般都不喜欢发言,上课也是沉默寡言的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与人交流也多是词不达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多说话,锻炼他们的胆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新颖的方法,开展多彩的活动。如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我们可以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 ,采用他们比较感兴趣能完成得了在练习。如成语接龙、抢答词语、填词造句、 睹物说词等这些词语游戏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在说话中积累词语的目的。

比如:成语接龙文字游戏,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如老师说出“常胜将军”,学生就往下接:军令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 ,老师说出“一马当先”,学生就接出“一”字开头的成语:一干二净、一筹莫展、一箭双雕”。每堂课前3分钟的成语接龙,促使学生主动课下就聚在一起锻炼,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看成语词典,做到有备而来,战无不胜。看着同学们手中常备成语词典四处游走,心中感到莫大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