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灯笼教案范文

灯笼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灯笼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灯笼教案

第1篇:灯笼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我们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闻到了“年味儿”,但是如今新时代的孩子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逐渐减少, 为了让幼儿深刻体会过年的喜悦,了解本地的地方风俗,加深幼儿对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识,知道在春节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因而设计了这堂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诗歌游戏中体验春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新年的地方风俗。

2. 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学会新年到,新年到,挂灯笼,放鞭炮等词汇与句式。

3. 喜欢春节的热闹气氛,愿意和伙伴一起表演。

活动准备:

龙船、扇子、红绸子、腰鼓、鞭炮、灯笼、PPT

活动重点:了解更多的新年习俗,能根据图谱完整的朗读儿歌并表演。

活动难点:说出不同的新年祝福语,并能边念儿歌边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态图片,音乐)

1.T:“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来仔细听,我们在什么时候会听到这个音乐?嗯,过新年啦,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新年,那小朋友们是怎么迎接新年的呢?”(师幼谈话,了解过新年的习俗)

二.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完整的认识儿歌内容。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福字,祝福的福,把它倒过来表示福到了,新年到了,我们用它来表示新年到。老师把刚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年里的趣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叫新年到!见到这个字我们要念什么?新年到。这又是什么?穿新衣戴新帽………”

“小朋友们,喜欢这首新年的儿歌吗?那我们试着来把儿歌完整的念一遍,还要加上我们的表演呃!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看图就知道怎么念了。”

三、出示教具,幼儿表演。

“宝贝们,新年就要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你们可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好了到老师这边来排好队。看,热闹的龙船队也来了,让我们用好听的儿歌和他们一起表演吧!扇子舞起来,灯笼也要挂起来,鞭炮想起来,扇子舞起来!”

四、活动结束

“孩子们,新年就要到了,我们一起给所有的老师们拜年啦!面向所有的客人老师,跟他们说声新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们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挂灯笼,放鞭炮,噼里啪啦吓一跳!

第2篇:灯笼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刚拿到教材和教参的时候,可能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备课怎样备课怎样把课备好也许拿着教材和教参思量了很久却迟迟无法下笔.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却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

备课之前首先是钻研教材,那么怎样钻研呢作者给出了五个详细的步骤.

1,初读课文,掌握全貌,疏通文字.把课文认认真真的读几遍,基本搞清楚课文有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怎么一层一层表述出来的,理清课文大致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点.在这一步,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疏通文字.小学的课文,有的老师认为很简单,一眼扫下来,忽略了朗读,在教学时候范读不好,甚至出现了读错字,那教学效果自然就打了折扣.低年级简单的几句话,也要读出抑扬顿挫,体会其中韵味.

2,逐段细读,理解内容,抓好重点词句.在初读课文后,教师要静下心来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去揣摩语言文字,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分清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每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划分大段,理清思路,理解布局谋篇.也就是把课文大段分好,安排内容材料的次序.

4,通观全文,了解写作意图,抓住主旨.寻找文章的源头,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一些节选或删改的文章最好能找出原文来读读,这样能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文章.

5,结合实际,指定目标,选定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这时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第3篇:灯笼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设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当教师把一节事先深入钻研教材,按知识逻辑结构顺序设计严密的“好课”拿到课堂上实施时,却往往发生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太一致,陷教师于左右为难的境地,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吧,担心打乱完整的教学程序,难以保证教学进度;不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吧,又担心丧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碰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笔者经过实践与研究,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新设计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教学新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而忽略了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教学新设计则必须在关注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基础,并以此为起点展开教学。因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能动的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构建新知,这样的学习才是生动、活泼的有意义的学习。

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一课,课始老师就开门见山地揭题并问:“你们听说过分数吗?”生1:有,数学练习本就有分数练习本;生2:一个东西分成两半,一半就是12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生1:分数有什么用?生2:分数怎样写:生3:分数是什么?到底怎么分?紧跟着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什么是分数?分数怎么写?怎么读?分数有什么用?接着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前准备的学习材料(其中有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尝试折出12 ,再把学生折出的纸片(有对的,也有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和讨论交流……

“分数初步认识”本是起始学习内容,按理说学生是一无所知的。但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分数。教师本着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了解学生对“分数”到底了解多少,接着提出“还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从而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新理念。

二、教学新设计要关注变“线性”程序为“块状”程序

传统的教学设计在程序安排上基本是“线式”设计,即以教学内容的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使整个教学过程仿佛成了一条由若干个具有严格间距的点所构成的线段。“线性”设计由于学生的学习空间、组织形式是封闭的,体现的是“教为中心”的课堂观念,必然导致教路与学路的冲突,使得课堂教学显得呆板。课程新一轮改革强调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把学习视为学生生命发展与张扬的过程,为此教学设计须把“线性”程序转变 “块状”程序。

所谓“块状”程序,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态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提出多种假设,并据此拟定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控的大致框架、轮廓或可选择的学习路径。显然“块状”设计形成的教学程序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弹性特点的课堂学习结构。其实这就把教师教的程序转变为学生学的活动程序。

如前面提到的《分数初步认识》,教师让学生尝试用学习材料折出12 后,通过辨别、比较、分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了12 后,接着教师让学生再任意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涂上颜色,此时学生在理解“12 ”含义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大多顺利地折出了14 、18 等分数。由于得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维空间,有的学生还折出了24 、48 等分数,并发现了24 =12 ,48 =12 ;有的学生还想到了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1份是14 ,空白的部分是34 ,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各个分数,并组织学生展开对24 、48 、34 等分数的讨论。整堂课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设计采用了框架式设计,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操作、尝试、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则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予引导、组织讨论,疑难处给予点拨,起到教学引领的作用。

三、“学案”设计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性学习资源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新设计,由于学习空间、组织形态、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等的开放性,必然带来课堂学习的动态生成性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排斥和否认这种教学资源;而在教学新设计中则必须接纳和包容这种资源。为使动态生成更有效和经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得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多种预设。再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例,当教师让学生尝试折出12 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学生折得全对,二、有对有错,三、全错。所以教师必须预设三种应对策略,当出现有对有错的情况,这是最理想的,因为概念形成需要正反例的辨别比较,这样对概念的理解才会更深刻。若出现全对或全错时,教师就要发挥组织参与的作用,把预先准备的正例或反例加进去,使学生对观察的对象有个全面的了解,起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辨别能力的作用,同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在教学设计时,尽管教师作了多种预设,却还是会碰到非预设性生成问题。对于非预设性问题的生成,教师则要有对教学目标的总体把握,及对信息反馈作出快速反应和调控的能力。对于有价值的非预设性生成利用得好可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对于教学目标的“无价值”的非预设性生成,则要及时给予引导,以免浪费有效的学习时间。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得出34 =68 =912 后,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经过学生的交流、思考,得出了结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此时追问了一句:“对这一段话谁还有补充吗?”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0除外”,从而把规律补充完整。生1站起来却答道:“其实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差不多。因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分数基本性质可由商不变性质变过来。”学生的发言完全出乎教师意料,教师一听急了,忙说:“请注意,我刚才提的问题,是问对这段话有什么补充?”生2答:“这段话还应加上‘0除外’。”师:“很好,请坐下。”……。以上教学片段中生1的回答是一个有价值的非预设性生成,他不仅与其他学生一样从操作得到的例证中归纳出分数基本性质,而且还能将商不变性质进行横向迁移建构新知。教师若能及时利用这一非预设性生成,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学生获得的将不是孤立的知识,而是一个良好的知识系统,还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可惜教师急于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完整结论,放弃了这一有价值的非预设性生成,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再有一位教师上《有余数除法》一课,在导入阶段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商店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次序在门口挂了一些灯笼,一辆卡车停在门前遮住了挂在后面的部分灯笼,谁能知道第17盏灯笼是什么颜色?一学生答道:“叫司机把车子开走就知道是什么颜色了。”对于学生的这一非预设性答案,教师随机应变说:“司机叔叔回家了,一下子还回不来,我们能不能根据它们的排列规律来寻找答案呢?”从而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方法的探究中。对课堂中出现的“无价值”非预设性生成问题,教师应及时地把学生思维引到学习主题上,体现教师机智灵活的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新设计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活起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落实过程性目标,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学思维和方法、情感和态度都得到均衡、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传统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

参考文献:

第4篇:灯笼教案范文

细思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学细节”就是指处于教学关节点、联接点上的教学行为,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接作用。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如果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的话,那么,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尽管不起眼,但它都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那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呢?我想这是我们教师共同关注,共同深思的问题。下面,就对发生在我自己教学和听课过程中的几个课堂细节进行分析。

一、关注提问细节,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听课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喜欢问学生:“你想不想做某事?”此类问题在课堂导入中出现的最多,如:

A、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B、这里有一个××同学设计的作品,想看吗?

C、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上这一节课,好吗?

……

(一)教师自白

教师这样的提问目的在于体现出:教师尊重了学生,让学生来选择,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细节评议

1.这是一个无意义的提问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仔细的分析一下上述提问,不难发现:虽然你是在问学生想不想做这件事(看风景图片等等),但你的设计意图更多的是让学生做这件事。因此再问学生想不想,那就是多余的提问,无价值的提问。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先欣赏一组漂亮的图片,直接开始。

2.暴露了教师的课堂霸权思想

在教学中,当老师问学生想不想做某事时,更多地我们听到的是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想(要)!”倘若有大胆的学生说“不想”时,难道你就真不做这件事情了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有少数学生真说不想时,教师并没有立即改变教学计划,更多地处理则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按照原定教学设计实施下去)”,这不正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霸权思想吗?

(三)反思归纳

1.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

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围绕中心和学生的难点,有的放矢,有利于唤起学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学习知识。

2.提问要有“序”

要随着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

3.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并不等于启发式,启发式的含义很广。但是启发性的提问,有利于贯彻启发式。

4.提问要面向全班学生

同时要估计到各类学生回答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细节,化尴尬为神奇

任务:在网页中插入图片。教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点名一号同学,一号同学:“老师我不会。”(尴尬)教师马上转变点名方式:“那你推荐一个同学帮你上来完成。”一号同学推荐二号同学,二号同学:“老师,他在折磨我,我也不会。”(尴尬)学生哄堂大笑,教师愕然,但很快反应过来“那你也推荐其他同学,看看你能不能将所谓的折磨,折磨到他呢!”二号同学推荐了后排的三号同学(班级操作最好的),三号同学欣然接受,脸上一副高兴的神情,操作完成既快又好,掌声自发响起。

(一)老师自白

当时,学生这么回答的时候,我怕死了,心里真是又气又火,但一想,或许真的是学生不会操作呢,只能认自己运气不好,点的为什么不是能力好的呢?于是就放宽标准,让他当“伯乐”,为自己寻“千里马”;可寻到的并非是“千里马”而是“倔马”,这两个小插曲搞得我当时阵脚全乱,真有点慌,觉得自己今天的运气真是背到家了,索性一想:现在的自己可以说已经是一匹“死马”,不如借学生的话来搏一搏,或许还能起死回生。抛开顾虑,放手一搏,果真有了见效,让我赢得了学生的“亲和力”,更添加了我抛开教案放手一搏的信心。

(二)细节评议

“你推荐一个同学帮你完成”。多么独特的处理。不仅仅给老师自己一个下这个尴尬场面的台阶,还为优秀人选的推荐做了很好的铺垫。“那你也推荐其他同学,看看你能不能将所谓的‘折磨’折磨到他呢!”。这句话融化了学生心中的怒气,最让学生意想不到的是:让他所谓的“折磨”去“折磨”其他同学,这表明了老师尊重了我,并不是我故意在刁难老师。试问,在这种自我醒悟的人文教育下,学生还有不自愿改进学习态度回敬教师的吗?

(三)反思归纳

1.平视学生,宽容学生的不足

不要用自己的水平和认知去衡量学生,要把学生放在零起点去考虑问题,要承认学生能力的差异性、知识的留白、领悟的盲点,宽容的对待学生的不足。

2.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课堂上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投石问路,分析原因,不用那种命令式的口吻对待学生,从而忽视学生的感受。

3.要有耐心,点拨学生的误区

在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不要用强硬方式告诉学生对错,要有耐心地进行点拨,让他自己明白认识的偏差在哪里,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教育。

4.鼓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情,不要一碰壁就丧失信心,自己把自己打入死牢,要善待自己,接受瞬间的挫折,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为自己设开路。

三、关注教具细节,锦上添花

学生打开了老师教学网站,每打开一张网页都出现登录窗口。从而造成有些学生会打开,而有些不会打开。不能打开教学网站的网页就无法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从而出现了有很多学生都在那里叫:“教师,过来帮忙一下。”教师手忙脚乱,课堂也出现了一点儿混乱。

(一)老师自白

这个问题我在上课前调试教学网站时已经知晓,于是我将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都写在了黑板上,但是我原以为这个“登录”窗口只会在首次打开网站时出现,于是我想:这没有什么大碍,只不过输入几个字母而已,不会影响教学,因为毕竟这个网站是我精心设计的,不可能不用,不然我的辛苦不就是白白浪费了吗?我还想靠 “教学网站”来增色的。另外,如果不用网站,我如何将五个问题传达给学生,我只是制作了教学网站,并没有将其制成学生任务书的电子文稿。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避免,只要将教学网站放在另一台服务器上就可以,可是当时我没有想到。

(二)细节评议

当某一教具,在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干脆地将其舍弃,不然会大大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秩序,得不偿失。另外,特别是上公开课,要多多预想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防范于未然。

(三)反思归纳

1.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但课堂是时时生成的过程,是随外界各个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显然一成不变的教案教学会与多变的课堂相冲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实际情况、教学主体等诸多因素考虑并设计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变动教案,顺应时时生成的课堂需求。

2.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教学特长

每位教师都有自身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有的教师以情感人,能渲染浓厚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课上能唱能跳,善于用语言之外的动作感染学生;有的教师看似平淡,但能在平淡中引发幽默,让学生在会心中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自身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其资源去演绎课堂。

第5篇:灯笼教案范文

一、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前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桂林山水》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通过阅读全文,了解桂林山水的总体特点和漓江水的特色;分析作者的观察手法和表达方式,从而切实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壮观之景。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阐述,即“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文章使用较多的比喻和排比手法来突出桂林山水的壮观之景。”小视频是使学生对本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每一自然段的具体含义,理解作者描写意境的手法和写作风格,认真体会“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的美好意境,达成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设置具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得到发展,对事物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课堂环节中要尽量去设置具体的、可观的课堂教学情境。因为这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北京的春节》时,由于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中“详略得当”的特点;熟悉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老北京过春节时,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的一些风俗活动的动态图画,如贴春联、挂灯笼、祭灶扫尘、穿新衣、守岁、闹元宵等,同时给学生播放老北京春节的音乐视频《恭喜》,使学生沉浸在老北京春节的欢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章中的“北京春节”,指导学生们分析“春节的年味主要在哪里?春节人们的主要活动有哪些?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喜悦和希望?”等重点知识点,完成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讲授”课为“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堂”,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即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匆匆》的时候,由于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重要生字词: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写作手法和描写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准确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展示出一系列问题:“在文章中,作者用哪些拟人词来表示时间飞逝的?时光究竟是怎么样从我们身边溜走的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内容,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并把各自总结的答案汇集给老师。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四次追问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总结出“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间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宝贵时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机制,通过组织新型的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M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灯笼教案范文

1 信息技术使备课更加充分

在以往的教学备课时,只是依据教学参考书,而教参上的资料繁杂,不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上课思路。如《孔乙己》这一课,教参上的参考资料多得没有头绪,这反而给年轻教师教授鲁迅的文章增加了难度。此时信息技术就显示了它的实用性,笔者从网上找到《孔乙己》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步骤齐全,内容详实,教研时教师共同研讨这一设计,使备课不再迷惘。在学习《隆中对》时,笔者参考了易中天评“三国”的视频,对三国人物的雄才伟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群英会蒋干中计,孔明借箭用奇谋,黄盖上演苦肉计,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处处计谋奇功建,赤壁一战鼎足成。备课充分,上课游刃有余。

2 信息技术使新课导入兴趣盎然

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悟到愚公这一信念坚定、信心充足、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奋斗终生的伟大形象。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3 信息技术使课堂视听接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旧式课堂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角,教师说,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只是调动了学生的一种感官――听觉器官,不利学生认识的提高,自从有了多媒体,笔者把课堂教学内容制成课件,非常直观地把问题摆到课件上,学生目标明确,带着问题去研讨课文。学生研讨的难点,也就是教师在备课中所需要给学生点拨的东西,也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便于识记,加深印象,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变色龙》这一课,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变化5次之多,这5次变化散落在课文多个段落之中,怎样让学生看得更直观?用课件直接展示,学生对主人公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一目了然。穿脱大衣的细节让学生学会了刻画人物时框定细描。

4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成了黑板的延伸

教师为了让学生把知识点看得更清楚,往往把它写到黑板上,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写得满满的。教师还得一边写一边说,真是口里唾液飞,身上笔沫飞。每一节课教师一身疲惫,学生擦黑板一个劲儿地抱怨。自从有了多媒体,投影仪成了黑板的延伸,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重点句翻译,新授课要给学生点出来,复习课要检查巩固,用投影太方便了。写在教案上,新授复习一举两得,方便快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容量,投影仪真是教师上课的好帮手。如《公输》一课,笔者在备课时把教案写得非常明确,以投影为主,尤其投影显示墨子止楚攻宋的3个步骤,再是每一部分的重点词句,还有墨子的人格魅力,教师减少写板书之劳,学生减少擦黑板、吃粉笔灰之苦,何乐而不为呢。

5 信息技术使名著阅读不再枯燥

中外名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让每个学生都带着兴趣去阅读名著,受到经典文学的浸润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但是外文名著读起来描述性语言较多,学生看书时往往半途而废,不能对全书有个整体了解,感受不到小说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在初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多媒体帮了大忙。上阅读课时,笔者打开多媒体放映电影《简・爱》,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欣赏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感悟到了简・爱虽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而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魅力!看了《老人与海》使学生和老人共同经历了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终于把大鱼刺死的惊喜,也经历了老人与鲨鱼的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的惊险与悲哀。咀嚼着老人的名言“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感悟到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形象。他坚毅刚强,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投降,他是精神上的胜利者!每次观看经典都让学生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

6 信息技术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班里建立了QQ群,笔者也加入到学生的QQ群中,他们的一些心理动态、行为习惯,笔者在网上能及时了解,便于教学与管理。最近和学生聊天时了解到A生自我封闭,不合群,在小组学习中没一个愿意和他和在一起。怎么办?笔者要抓准切入点,敲开他的心灵之门。

不久,一年一度的年级篮球赛开始了。他在日记中曾写过很喜欢篮球,可平时特立独行惯了,没有人约他参加篮球比赛。笔者建议让他当替补队员,学生同意了。二班、八班打小组赛这天,当王钊上场时,“二班必胜”“王钊,你真棒”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犹如一匹黑马在篮球场上奔跑跳跃。比赛结束后,学生都对他赞不绝口,纷纷在QQ上给他留言:“你像一道黑色的闪电,飞奔在球场上,篮球在你的手中抛出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在篮筐上转动了两下,耶!进了。”“你今天棒极了,你激情飞扬,尽显我们二班风采,我力挺你。”此后他的学习成绩慢慢有了起色,脸上开始有了笑模样,渐渐融入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中来。笔者上课时看到他,他的眼神不再迷离,而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7 信息技术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班里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制度,量化管理细则由班干部制定,经学生充分讨论修改生效。每个小组由4个学生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通常包括一名成绩习惯优异的学生,一名成绩不理想、习惯较差的学生,两名各个方面中等的学生。并且确定好4个角色:组织者(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计分员(按照班规记录组内每个成员的奖励分数,及时督促通报);发言人(作为本组的发言人,班会向全班汇报小组互助管理的情况)。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分组再优化。评价细则包括纪律、卫生、学习、课堂表现、学校活动等。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组长随时在网上发号施令,组员随时合作学习,记录员、计分员在工作表中开展工作。语文教学细节也融入合作学习评价中,具体由语文课代表设置评价表量化赋分。

不久,笔者在QQ上了第一期以“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新阳光班报,分4个板块,以“竞争激发热情,合作创造和谐”为宗旨,以“进步才是硬道理为理念”。第一板块阐明合作学习的意义,第二板块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三板块为进步红旗小组和优秀个人进步之星,第四板块是提高课堂幸福指数。在首轮合作学习中,涌现出许多进步小组和个人,这些小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小组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第一次月考中全班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8 信息技术是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

不觉到了元旦,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语文学习气氛浓厚,笔者又发起了向同学祝福,以课件的形式描画新年愿景的活动。组长负责,组员共同制作。阅读课上,每个组做了展示。三组红灯笼造型,红红火火“福”字画在正中,组员的新年祝词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五组“新年新气象 携手见证成长”,八组“天道酬勤”,十二组“梦启航”,十三组“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点亮了学生的心灯。二组最具杀伤力,“与狼共舞”的宣言“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我有狼一样的血性、竞争、追赶是我的信条,同学们你们可要小心噢,我已经追上你们了”,激起学生的斗志。“狂奔的蜗牛”小组最具挑战性,寓意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目标,走“认真,再认真”的路线,以自己的进步带动他人,逐步走向共同进步。他们认为世上没有白吃的苦,苦是撼天动地的惊雷,巨响过后,便是久盼的甘霖;苦是心灵的试剑石,反复打磨,心灵之剑才会变得锋利无比,为了自己的梦吃点苦算得了什么。这些课件,制作图文并茂,思想闪光,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

第7篇:灯笼教案范文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二语习得;信息加工;多用户虚拟环境;教学任务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7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3

1 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以语意为核心,兼顾语言形式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中的“任务”,不同于普通的课堂练习或传统的课堂活动,而是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交际目的,达成任务目标的过程。TBLT以语意为核心,学习者在仿真/真实的交际场景中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语意协商或语意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兼顾语言形式。Long将其定义为“语意与形式兼顾(Focus On Form,FonF)”的教学方式,以区别于传统语言教学“以语言形式为纲(Focus On Forms,FonFs)”的方法。任务教学法中的FonF,既可以通过教师在不打断交际过程的情况下,进行纠错反馈(比如重述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教学任务,导引学生注意语法、词汇的正确用法,从而提升语言的准确度。

1.2 任务类型多元化

由于TBLT要求学习者在交际场景中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语意协商或语意交换,许多教师会自然而然地把“小组讨论”作为主要任务形式。然而,任务类型不应局限于小组讨论,而应选择多样化的认知任务类型,从而发挥不同认知任务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工作记忆”,促成语言的吸收和习得。TBLT常用的任务类型包括:匹配(matching)、信息差(info-gap)、列举(listing)、排序(ordering and sorting)、对比(comparing)、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分享个人经历(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项目及创造性任务(projects and creative tasks)。任务类型的多元化,必然对技能训练的复合程度提出要求,需要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对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既有侧重,又有整合。

1.3 任务评级与排序

TBLT教案的设计应当以单个教学任务为分析单位,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贴近真实交际任务的需求。任务复杂度(Task complexity)是指任务构成(task structure)赋予语言学习者在注意记忆(attentional memory)、逻辑推理等信息加工方面的要求。它由任务设计本身的特质决定,是相对固定的属性。任务复杂度包含6个要素(见表1),是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评级(grading)与排序(sequencing)的重要依据。

1.4 任务连贯性

迁移恰当加工理论(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TAP)认为,为了语言学习者能有效地把一个场景中习得的语言能力应用到另一个场景中,场景之间必须具有相似度和连贯性,促使学习者在复习语言习得的同时有机会接触新的语言知识,从而提升语言流利程度。

2 TBLT在多用户虚拟环境下的应用

多用户虚拟环境(Multi-User Virtual Environments,MUVEs),是基于互联网建立的多用户虚拟社区,设有多样化的生活场景,用户之间可以使用互联网实时传递文字、语音、影像等,实现群组成员之间的交际互动。

在MUVEs中,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各学习小组的任务执行状况,利用MUVEs提供的录像和录音功能对小组活动进行记录,为日后的教学研究和反思提供数据资料。MUVEs为TBLT提供更生动、更便捷的实施平台,并且不改变TBLT的实践规律和本质要求。以Second Life为例,网络社区的虚拟场景和任务本身是无序的,而在教学应用中为达到教学效果,教师仍然需要划分任务类型、评价任务复杂度,科学地选择使用,必要时进行专门的活动设计和规划,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本文以Second Life中主题为“The Spring Festival”的场景为例,运用现场的文字、音频和视像资料组织实施课堂任务。

Task 1:与春节相关的物品(Vocabulary for items――Individual Work)

学生拿到乱序的春节物品图片和英文单词卡(如对联、灯笼、鞭炮等),需完成匹配,并能准确读出物品英文名称。根据完成先后次序进行个人积分。

Task 2:春节习俗(Traditions――Pair Work)

两人一组(A、B)拿到以图形和表格来介绍春节习俗的阅读材料(例如:物品摆放的位置、使用的时间、代表的含义等);A、B拿到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程度的信息缺失,需要通过语音聊天,互助弥补信息差(此处所填信息均以数字或图形形式出现,不涉及英语单词和句子的书写)。按照补全信息的准确度将小组得分计入个人积分。

Task 3:春节禁忌(Taboos――Pair Work)

A、B分别观看视频片段,两段视频介绍了不同的春节习俗和禁忌,内容有重叠也有差异;A、B向对方分复述视频内容,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共同记录内容要点;最后向全班进行口头报告。按照口头报告对要点覆盖的完整程度将小组得分计入个人积分。

Task 4: 情景剧场(Showtime―Group Work)

4人一组(A、B、C、D),A、B扮演留学生,C、D扮演中国教师和家人;留学生春节期间拜访中国教师及家人,并向他们请教春节的风俗习惯,得到了耐心的解答;留学生在赠送礼物、言谈举止中不小心触犯了一些春节禁忌(比如赠送钟表、打碎玻璃杯等);中国教师和家人需解释与春节相关的文化禁忌,委婉地指出留学生的错误并提供建议。留学生所问问题和所犯禁忌的要点已给定,允许学生在演练中根据个人生活经历进行适度发挥和扩展。对表演进行录像,由学生投票决定最佳组合,对该组全体成员予以加分奖励。

Task 5:兼顾语言形式 (FonF―Group Work)

小组拿到对话文本,对话内容涉及春节习俗和禁忌,对话内容已打乱顺序,并留白一些重点句型和词汇搭配。首先成员之间通过语音对话,在Second Life 提供的电子黑板上对句子进行排序,然后试着补充空缺信息,最后观看对话视频,依据视频内容补全空缺的重要语法和词汇信息。根据填写信息的准确程度进行积分。

3 教学任务的设计分析

总体来看,教师在各教学任务的设计中融入积分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综合运用虚拟场景中的各种资源(如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保障语言输入的多样性与真实性;两人小组活动和4人小组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意义磋商”的机会,有利于提高目标语使用的流利程度和完善交际策略选择;结尾任务FonF,鼓励学生探讨语言点的使用,进行关于语法与词汇的“元谈话(meta talk)”,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之前的语言偏误,提高习得的准确性。

以单个任务为分析单位,上述活动的设计、选择和编排均能体现TBLT的基本原则。

第一,每个任务均以语意为核心,有明确的交际目标,逐步贴近真实世界的交际任务。在每个教学步骤中,学习者必须通过语意协商,排除生词、语法和其他语言交际方面可能会制造的障碍,充分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才能完成信息填写或情景剧等任务目标,并最终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春节风俗、解释文化禁忌,并提供建议。最后一项FonF任务,虽然旨在让学生聚焦语法现象,但其过程的实施必须以重组对话、理解对话含义为前提,依然体现了语意的核心地位,和兼顾语言形式的原则。

第二,任务类型实现多元化,包括匹配、信息差、预测、列举、对比、解决问题与排序,即TBLT常见的大部分任务类型都在该教学设计中得以应用。多种形式的认知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有关认知、逻辑思维、信息处理的大脑机制,提升工作记忆水平,为语言习得提供立体化的认知平台和资源。同时,在任务设计中有机结合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并做到逐步扩展技能训练,循序渐进(见图2)。

图2 教学任务中的综合技能训练

第三,依据任务复杂度标准,对任务进行逐个评价,以由简入繁的次序组织课堂教学流程。Robinson提出的复杂度六大要素模型中,对于每项指标都应进行肯定回答(+)或者否定回答(-);“+”越多代表任务复杂度越低,“-”越多代表任务复杂度相对较高;据此,笔者设定“+”值为0,“-”值为1,以折线图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各个教学任务的复杂度递进关系(见图3)。前4个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可接受的程度内经历逐步增强的认知负荷,在不断完成更复杂的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对目标语反复进行深度加工,促进语言输入(input)转化为语言摄入(intake),为目标语的习得提供优化的环境;最后一项FonF任务在复杂度上略有降低,是为了适当减轻学生的工作记忆负荷,将注意力导向语言形式本身,提高使用目标语的准确性。

第四,任务的串联符合TAP理论所要求的连贯性原则。新旧任务之间具有极高的相似度,有利于学习者把之前习得的语言能力应用到新的任务场景中,并在新任务中适度引入新的语言表达和内容,确保学生在每个步骤中都能“温故知新”,从而逐步提升语言流利程度。(见图4)

图3 任务复杂度评级与序列

4 结 语

本文以任务教学法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框架,选用Second Life网虚拟社区的特定教学场景为案例,对教学任务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评价。旨在与正在应用多用户虚拟环境和任务教学法的英语教师分享实践经验,为拓展可操作性更强的任务设计与处理方法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J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Harlow, UK:Subject Centre for Languages,1996.

[2]MH Long.Focus on Form: A Design Fea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C]//C Kramsch & R Ginsberg.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1.

[3]DJ Willis.Varied Activities for Variable Language[J]. Elt Journal, 1987 (1).

[4]D Willis, J Willis. Doing Task-based Teaching[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5]MH Long. 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ask-based Language Training[C]//Hyltenstam, K & Pienemann, M. Model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levedon, Av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85.

第8篇:灯笼教案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 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9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也进一步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北宋初年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胡瑗在《松滋儒学记》一文中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他认为教师之对人才的培养、对教育的作用,甚至对国家的治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古往今来,有识之士对教师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以说,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关系着教育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目前,在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他们的成长环境、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等都显现出与中老年教师群体很不一样的特质。毫无疑问,青年教师将成为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强则教育强,青年教师弱则教育弱。因此,如何培养好青年教师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显得任务紧迫而意义深远。

一、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特点及存在问题浅析

由于我市招聘政策的变化,这几年招聘的教师主要来自本地生源,外地优秀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教师进不来,学校可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新招聘的教师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出现了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培养困难等一些问题。一些青年教师通过努力,脱颖而出,成长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但也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进步不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职业理想淡薄,责任意识不强

许多年轻教师攀比心理严重,热衷追逐时尚潮流,这山看比那山高,现实主义思想较严重,职业理想较淡薄,因此,往往无法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曾有年轻教师在交流时坦言:至今并没有把教育当作事业,也没有把教师当作毕生职业来看待。从现实来看,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工作也存在着压力大、责任重等问题。但是,作为教师,若不能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就会不思进取,容易满足,缺乏敬业精神,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只能沦落为一名学生不喜欢、家长不信任的“庸师”。

2.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贫乏

现在的青年教师学历相对都较高,至少是全日制本科,也有硕士、博士。他们的理论知识都比较丰富,但是在实践方面,青年教师往往还要面临着“转型”,就是要实现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有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要实现从纸上谈兵的“空中楼阁”转化成面对学生的“脚踏实地”。许多青年教师交流起来一套一套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很是老道。但在自己处理班级管理的问题时却往往捉襟见肘,缺乏有效方法。有的青年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关注到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掌握和落实,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而是自顾自地上课。这样的课是有缺陷的课,一段时间后,问题的严重性就显现出来了。更有甚者,有的连起码的课堂纪律都未能保证,更不用谈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了。

3.自我意识强烈,合作精神欠缺

青年教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主意识比较强,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合作意识欠缺。笔者接触到的一部分青年教师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容易采纳别人的建议,往往是你说归说,我也不反驳你,但就是我行我素,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也有比较典型的,当场就会和你辩解,甚至是狡辩,完全不领情,更不懂得去想同事的建议是友善的提醒,是为了帮助自己少走弯路。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这两三年尤其明显。

4.浮躁心理突出,抗挫能力较弱

青年教师一路从学生时代走来成为一名教师,经历一般都比较顺利,心理上有优越感,自信与傲气同时存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困难估计不足,总觉得教育教学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功利心理、浮躁心理较为突出。许多青年教师都会遇到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身份转变带来的困惑,并且面对这些困惑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一些青年教师在面对这剧烈的落差时,找不到教育成就感,于是,对自己的能力就产生了怀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畏惧心理,有的甚至选择了逃避。有位毕业于重点师范学院的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信心满满、热情高涨,但同时也很固执,听不得劝,对一些班级管理的问题没有及时很好解决,而且我行我素,一味坚持自己认定的做法。终于,一段时间后,四处碰壁,四面楚歌,学生唱对台戏、家长四处投诉、各项考评屡屡落后,连同事都指指点点。她家长找到学校,希望学校能把他孩子转岗到职员或者能长期请假,原因是没有信心面对学生、班级,每周日晚就会心情烦躁、睡不着觉,甚至躲到房间流眼泪。上班对她来说,简直是在经受“炼狱”般的痛苦,家长甚至担心她会干出“傻事”。这在以前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在新一代的青年教师中却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

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青年教师自身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

1.主管部门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创设交流平台,加大培训力度

在培训经费和师资资源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有着学校不能比拟的优势。应该说,教育主管部门这几年在师资培养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经费和心血,但在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根据这几年新招聘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整体特点来看,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加大经费投入。《纲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其中,在教师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加大投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起步打好基础。

(2)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邀请名师来开讲座、授课、指导等。教育局曾邀请过任小艾、孙维刚等名师名家来我市给教师开设讲座,取得很好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能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一般倾向于认同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的、对一线教育教学指导意义大的、易于掌握和操作的讲座。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外地和本地资源相结合的做法,形成长效机制,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引领青年教师能够脚踏实地的健康成长。

(3)创设交流平台。可以多组织一些青年教师之间的观摩、研讨、交流、互动,可以按照“小、专、活”的原则创设青年教师的交流平台。“小”是指交流范围要小,不宜太广,最好能让每个青年教师都有上台交流、互动的机会,在“小”平台交流的基础上穿插“大”平台展示。“专”是指按照学科、专业、年级或者课题、班级管理等专题进行交流。“活”是指交流的平台、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交流,也可以是思想交流。

2.学校单位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落实具体措施,促进健康成长

学校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教师,只有树立了这样的培养理念,才能从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角度,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程。因此,对待青年教师应该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多挖掘青年教师身上的优点和潜力,多鼓励,多指导,多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从内容上看,应坚持师德与师能并行。笔者认为,师德和师能是“合格教师”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师德是成就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更是造就“名师”的首要内容。针对目前青年教师群体出现的职业理想不牢固、师德意识不强的特点,应该着重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和培训,让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关爱意识成为青年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但仅有师德内容是欠缺的。一个教师如果存在师德或者师能上的欠缺,就犹如单翼之鸟,任你如何扑腾,也无法高飞。有的教师,性格很温顺、内向,从不和学生赌气,更不会体罚学生,也从未接到过师德方面的投诉。但是,他们在课堂上总是纪律很乱,对不自觉的学生,他们也没有好对策,学生还常常会“欺负”他们。这样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好。究其原因,其实,就在如何掌控课堂、组织教学、关注学生、落实知识点等教育教学具体技能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教师,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因为他影响不了那些自觉性不够而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学生的进步绝大部分因素只能依靠自身学习态度的转变,教师的引导、教育、示范、感染等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业务技能,注重基本功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技巧训练等,这也应该成为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纲要》也指出:“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2)从方法上看,应坚持目标与过程并重。青年教师培养是一个过程,要有目标,也不能忽略过程。可以给青年教师制定 “三年成长,五年骨干,十年成熟” 的总体目标,给他们提供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名师)”的成长阶梯。

一是制定“成长规划”,明确目标。引导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三至五年的师德和业务成长目标,分析个人的优势劣势,确定具体的措施及业务上的各项指标。为避免出现规划中看不中用的通病,应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半年至少一次交流,一年至少一次展示。通过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控,比较及时和有效地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二是开展“青蓝工程”,落实帮扶。对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教师,要安排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中老教师和班主任与之结成教学对子和德育对子,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扶。学校应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加以确认,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所规定的听课、评课、反思、论文、教案、竞赛、课题、活动设计等具体指标都列入年度考核。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各组对子重视程度不一,个体强弱不一,实际效果也大大不同。今后,如何打破结对子的固有标准和形式,如何发挥具体个体的个性特长,促进青年教师的扎实成长,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三是举办“读书沙龙”,促进交流。青年教师接受新生事物快,不喜欢拘泥于古板形式,热衷宽松的交流和活动。因此,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深得青年教师喜爱。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一本书的学习心得,也可以是一部影片的观后感,可以是一个教育教学案例的研讨,还可以是一场小型说课比赛等,青年教师在丰富多彩的主题研讨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交流的地点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时在阅览室,有时在野外、沙滩,有时在休闲吧,有时甚至在网络,比较少去的倒是正规会议室。应该说,“读书沙龙”仅仅是一个载体,一个青年教师比较喜欢的交流平台,几年来,许多青年教师就是在这种宽松而有效的交流平台上逐步成长起来的。当然,这个载体并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它也必须得到精心护理,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只有这样,交流才会出成效,这个载体也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从机制上看,应坚持竞争与人文并举。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应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和人文机制,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青年教师个体意识较强,主观愿望上从不肯低头服输。如果在引导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下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既实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又合理竞争、相互促进的成长环境。如举办各种业务竞赛:优秀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主题班会评比、说课比赛、三笔一画评比、演讲比赛、德育故事评选、师德之星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等,多设置一些竞争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多一些展示、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同时,配套引入激励机制,除了精神激励外,也应该有一定的物质激励,如为这些先冒尖的青年教师创造一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如优先考虑职称评聘、晋升等,尽可能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克服容易知足状态,促进他们尽快成长。

在人文机制方面,笔者很佩服山东博兴的周奎齐校长。周校长很注意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点点滴滴融入学校的人文关怀,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情商,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管理也就顺了。如:他在春节前,组织鼓乐队,一路敲敲打打、热热闹闹地到优秀教师家里挂红灯笼,上书“优秀教师之家”,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在会议室发一本荣誉证书了事。这样做,相信这些优秀教师更会珍惜这份荣誉,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至少,应该做到对得起这份荣誉和信任吧。周奎齐校长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竞赛,他说由于专业不同,往往不能在专业上给这些教师什么建议,但是,有一件事情,他是必做的。那就是在比赛前,一定会找到这位教师,诚恳的关心准备的情况,问问还有什么需要校长配合做的。我想,任何一个教师在面对这样人文关怀的时候,除了感动,就是满满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候,教师个人的荣誉、得失已经和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我们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时候,尤其需要人文关怀,也许只是简单的一句关心问候,也许只需要一条情真意挚的短信,当然,有时候也要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教师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环境下,学校管理者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具体教育教学管理中显得更有意义,其实,人文关怀并不只是一种付出,由人文关怀激发的工作积极性产生的回报必定会更加丰厚。

3.青年教师要准确把握主体地位,激发驱动力,实现自我超越

青年教师是学习的主体,是成长的主体,是促进自身进步的内在因素。只有内在因素积极发挥作用,才能扫除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并获得可持续成长的发展力。

(1)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厚积薄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学习和阅读的良好习惯是青年教师实现持续发展的途径。善于学习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积累,更是一种观念和习惯。通过学习,在学习中汲取营养成分,积累知识,更新观念,学习是指导实践和促进反思的基础。

(2)积极实践,在实践中螺旋上升。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用专业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要充分发挥年少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承担各种教育教学任务,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和模式,不断提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通过积极的实践来实现自身认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3)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学而不思则惘”。有思才有悟,有悟才有得。针对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亮点、心得或者问题、困惑,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并及时形成书面文字,长此以往,对自身的成长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纲要》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要让教师成为体面的工作。”换一句话说,就是要让教师成为“幸福之师”,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幸福。而我们要实现“体面的职业、幸福的工作”,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恪守师德,锤炼师能,升华师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从内因来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是能否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应该成为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根本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王炳照.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