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1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保险企业;资金管理;优化制度;全面预算

一、保险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保险企业资金使用制度、资金使用规范未建全

保险企业资金来源于投保者定期投入的保险金,而保险企业若不能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则投保者的保险金将得不到合法保证,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给投保者和保险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保险企业未建立建全资金使用制度、未建全资金使用规范,则保险企业在收取资金、资金再投资、资金分配等多个环节没有相关制度规范其流程,没有制度管理资金流通,未来将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如果保险企业未根据实际社会、企业自身、当地居民投保意识建立资金管理模式,则后期资金处理时会面临很多问题。

(二)未优化保险企业资金全面预算管理

保险企业未优化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则在产品定位、资金分配、资金投资等多个资金使用方面无法准确进行管理,没有完善的预算信息,在具体实践环节无法做出合理决定,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未优化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则保险企业在前期市场调研时没有标准可以参照,则调研效果达不到企业预期结果,同时中期全面预算时无法按照调研结果对各部门未来管理、费用支出做出详细预算,导致企业预算延后。未优化资金预算制度,则保险企业在后期投资、使用资金时程序复杂,资金分配不合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风险,无法保证投保人的合法利益。

(三)保险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模式未落地

保险企业信息化处理资金模式未落地,严重阻碍了企业向更高、更好、更便捷的现代型企业转变。保险企业面对复杂的资金处理信息,若不能采用最先进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则保险企业需要建立许多处理资金的部门,一方面浪费了企业的资源,降低企业资金利用率,阻碍了保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使保险企业部门结构越来越复杂,资金运转周期逐渐变长,不利于企业向节约型、简单型方向发展。

(四)保险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管控机制未完善

保险企业未建成一套资金风险管控机制,对企业未来发展而言是不利的根本性问题。保险企业风险管控机制未完善,则无法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科学预警,无法为企业管理层提出有效应对风险的建议。未优化风险管控制度,企业无法规范人员日常降低风险行为,无法直接从制度本身降低企业资金风险,同时无法在资金投资上避免企业损失。企业未完善资金风险管理制度,则企业内部控制无法与风险控制部门紧密结合,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循环效率,间接影响投保人获取资金的百分比。

二、针对保险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建立建全保险企业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保险企业需要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优化制度管理是企业准确、快速达到既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以如何才能更好地优化保险企业资金管理制度是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优化保险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具体分为三个准备要素:一是保证保险企业管理层大力配合、支持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同时需要管理层加入资金分配管理部门建设中,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管理者带头解决,及时向领导汇报,保证保险企业上下同心同力建设资金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资金管理氛围;二是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需要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企业需要结合市场环境,聘请专业的顶层设计者,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资金管理制度,使制度发挥最大作用;三是制度落实执行环节,保险企业在建设完成资金管理制度时,执行要完全落实,企业人员在进行资金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进行处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神圣不可侵犯。

(二)全面深度优化保险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保险企业预算管理是对资金合理分配的基本管理措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带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更有质量的工作。全面深度优化保险企业资金预算管理需要对前期调研、预算环境建设、预算制度落实三个方面重点建设。一是前期调研工作是保证保险企业在进行资金分配前的必要准备,充分了解市场环境,了解愿意投保人的规模、了解债券市场行情。保险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调研制度符合当下的预算管理方案,对投保资金进行合理分配,预留充分的意外赔偿金,保证保险企业正常、有序开展未来工作;二是保险企业预算管理环境的建设,企业要积极宣传预算的有效价值,帮助员工了解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鼓励员工积极履行预算管理方案。三是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保险企业进行全面预算之后,需要不断完善预算执行制度,将具体预算落实到实处,实现预算的有效作用,将执行与预算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落实保险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模式

保险企业信息化处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需要,面对越来越多人购买保险的市场趋势,保险企业传统的资金处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资金处理的需要,需要不断优化资金管理模式,采用信息化处理系统是最好的选择。落实保险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企业和银行建立联系,将银行的服务能力扩展到保险企业资金管理服务中去,根据投保者的需要,可以采取线上缴纳保险费用或者线下缴纳保险费用,在进行资金处理时,运用数字处理体统,对资金合理分配,分别进行投资创造价值、存储预防风险等。建立信息化处理系统,企业首先需要采购高效的硬件设施,再有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软件的编写,最后实现企业预想的期望。

(四)完善保险企业对资金风险的管控机制

保险企业资金风险管控机制,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保险企业风险多样且风险难以控制,只有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风险管控机制,才能有效降低风险、避开大风险小收益的项目,在风险来临时及时做出有效处理,尽可能降低风险损失。完善保险企业资金风险管控机制需要两步建设:一是加强管理层对风险管控建设支持力度,企业可以设置专业的风险监管部门,对企业资金运转各个环节实时监控,对市场变化实时了解,对资金运转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法。二是强化保险企业对资金再投资的专业能力,资金再投资是企业获得收益的一种渠道,要保证投资回报率大于保险金折返率,只有这样,保险企业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结语

保险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建设时,应充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设符合企业特点的资金管理模式,不能盲目地建设资金管理制度、资金预算方案等。保险企业面对数额巨大的资金时,必须具有一套完善的资金处理、资金再投资、资金分配制度,按照市场投资行情,对部分资金进行再投资,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保险赔偿百分比,同时尽可能通过制度、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损失,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的保险企业经营模式将会向制度完善、结构简单、信誉更好、承担风险能力更大的模式转变,实现保险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宁杰.司库管理在保险企业中应用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1).

第2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目前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城乡差距及医保制度差异仍存在于城乡医保制度体系中。医疗保险档案不仅是记录和反映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是研究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史料,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已成为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医保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体现着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医疗保险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医保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既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如何进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保缺失的不公平问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居民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存在较大差距。而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着制度交叉,不同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制度运行的低效率。同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佳、软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等导致医保档案管理十分繁杂,因此需不断加强医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一)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各种与医保档案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一系列有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档案信息资源暂行规定》、《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将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加适应新形式的发展与挑战。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系统整体水平

根据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着眼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充分重视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因为部分节点的障碍,都可能影响系统的畅通。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医保单位应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并把综合数据库与医院档案目录库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水平。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

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和软件,因此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首先要做好硬件系统的维护。对新购买的设备要及时建立档案,不但要记录设备型号、采购时间和地点,还要建立原始配置记录、变更记录、故障档案记录、电池电压值记录等。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护

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借助互联网实现传输,档案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使其有可能被窃取、篡改或伪造。因此,必须根据档案的内容、价值、密级等把档案划分为数个安全层次进行不同的管理。同时,设置系统管理员,监控敏感信息,检查系统安全措施,排除系统障碍。

(五)加强领导,健全网络,组织考核

随着医保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为搞好档案工作,首要问题是建立较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和管理网络,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及有关资料的统一管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对完善社会保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新科技给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正逐渐深入的开展,在深入的过程中可能会种现各种问题,若能提出合理的对策现解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能让信息化建设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因此,加强信息化时代对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

第3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管理;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管理制度,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以及福利性质。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方面。而加强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质量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来说,其管理工作不仅具有提升企业自身管理工作水平的作用,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

一、强化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有效维护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劳动秩序。其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及历时时间长等特点,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强化社会保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质量。再次,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在面对员工福利、养老金等诸多方面的直接经济压力,强化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总体竞争实力。最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突出部分,搞好社会保险管理才能稳定企业内部秩序,为企业内部管理打造良好和谐的内部环境。

二、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对所有企事业单位来说,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性与困难性两方面的特点。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必须兼顾劳动者合法权益及企业自身具体情况,任何一方的偏重和管理上的失衡都将给企业以及劳动者自身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而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也将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及市场竞争综合实力。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人员管理方面仍然有待提升,管理团队的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具体工作的开展,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偏颇。而职工群体的学习跟不上也阻碍了制度建设及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提升。其次,制度建设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责任落实制度,造成管理制度执行力较弱,问题产生以后无法得到及时地分析与解决,最终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加剧了企业与职工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后,在档案管理方面也长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和管理安全问题,数据信息的错误频发,造成具体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三、强化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为了全面有效地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具体质量,我们应该从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办法与措施。

(一)加强人员管理

1.加强学习型管理团队建设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应该被积极提倡的。对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来说,加强学习型管理团队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现行管理制度的监管力度,同时也能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来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修正,从而确保管理制度能适应企业需要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要求。学习型管理团队建设应该分为法律法规学习(确保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不会陷入法律困境),社会保险具体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学习(确保我们的管理工作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发展规律),管理人员与劳动者互动交流学习(确保劳动者的真是诉求能够进行有效传达)三个方面,从而达到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效果。

2.加强劳动者群体的组织学习

管理与被管理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体,即便是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这种以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管理内容上也会存在着一些矛盾、冲突、质疑与不理解。还会因为劳动者自身素质不足而影响到管理工作正常秩序。加强劳动者群体的组织与学习,首先,能让她们充分认识到积极配合各项管理工作对自身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其次,通过组织与学习能提升他们在管理配合方面的质量与水平。最后,有效化解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维护管理秩序。

(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确保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首先就要重视相关制度的具体建设。第一,要加强机构合理化设置与管理岗位设置。国有企业比较常见的岗位设置问题是岗位过多,管理交叉,责任无法落实到具体人员头上,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要求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岗位合理化设置,主要来说要分为财会人员(负责资金管理)、业务人员(负责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以及监管人员(负责对财会人员及工作人员个人行为与日常工作的监督约束)。岗位与岗位之间也应该建立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制衡机制,确保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也便于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找到直接责任人,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三)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办法

在信息化、网络化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时都在积极推行办公无纸化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档案也逐渐从纸质档案替换为电子档案。但是单纯的电子档案管理虽然能够提升调阅速度与利用速度,却也存在着与信息化管理想应的一些管理安全隐患,如病毒、木马和恶意程序等都可能对电子数据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我们在不断加强电子档案监管力度的同时也不应该完全放弃纸质档案,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结合,不仅能提升档案数据的管理安全性,同时这种双渠道管理模式还能有效降低档案信息及数据造假的发生几率,避免信息数据失真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白薇.国有企业员工管理问题思考[J].会计之友,2014(12).

第4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首先,能有效维护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劳动秩序。其次,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及历时时间长等特点,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强化社会保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质量。再次,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在面对员工福利、养老金等诸多方面的直接经济压力,强化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总体竞争实力。最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突出部分,搞好社会保险管理才能稳定企业内部秩序,为企业内部管理打造良好和谐的内部环境。

二、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对所有企事业单位来说,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性与困难性两方面的特点。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必须兼顾劳动者合法权益及企业自身具体情况,任何一方的偏重和管理上的失衡都将给企业以及劳动者自身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而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也将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及市场竞争综合实力。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人员管理方面仍然有待提升,管理团队的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具体工作的开展,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偏颇。而职工群体的学习跟不上也阻碍了制度建设及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提升。其次,制度建设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责任落实制度,造成管理制度执行力较弱,问题产生以后无法得到及时地分析与解决,最终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加剧了企业与职工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后,在档案管理方面也长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和管理安全问题,数据信息的错误频发,造成具体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三、强化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为了全面有效地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具体质量,我们应该从问题入手,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办法与措施。

(一)加强人员管理

1.加强学习型管理团队建设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应该被积极提倡的。对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来说,加强学习型管理团队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现行管理制度的监管力度,同时也能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来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修正,从而确保管理制度能适应企业需要及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具体要求。学习型管理团队建设应该分为法律法规学习(确保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不会陷入法律困境),社会保险具体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学习(确保我们的管理工作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发展规律),管理人员与劳动者互动交流学习(确保劳动者的真是诉求能够进行有效传达)三个方面,从而达到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效果。

2.加强劳动者群体的组织学习

管理与被管理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体,即便是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这种以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管理内容上也会存在着一些矛盾、冲突、质疑与不理解。还会因为劳动者自身素质不足而影响到管理工作正常秩序。加强劳动者群体的组织与学习,首先,能让她们充分认识到积极配合各项管理工作对自身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其次,通过组织与学习能提升他们在管理配合方面的质量与水平。最后,有效化解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矛盾,维护管理秩序。

(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是确保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首先就要重视相关制度的具体建设。第一,要加强机构合理化设置与管理岗位设置。国有企业比较常见的岗位设置问题是岗位过多,管理交叉,责任无法落实到具体人员头上,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要求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岗位合理化设置,主要来说要分为财会人员(负责资金管理)、业务人员(负责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以及监管人员(负责对财会人员及工作人员个人行为与日常工作的监督约束)。岗位与岗位之间也应该建立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制衡机制,确保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也便于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找到直接责任人,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三)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办法

第5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社会保险管理 重要意义 问题 解决方式

1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社会保险档案是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操作的首要载体。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社会保险制度是否能够健康运行。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险办理和服务的记载,是考量经办工作是否依法进行的依据。无论是绩效考核、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都需要依托档案资料。

社会保险档案是服务参保对象的重要媒介。社会保险也是用人单位保履行义务和参保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的一种历史凭证,通过此凭证,社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缴纳范围内的各种权益。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广大参保单位和职工对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保险档案的记录与民众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密切,记录着民众享受社会保险的详细内容,服务范围将逐渐的扩大。

做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党和国家提出要建立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毕本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社会保险部门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也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为保险行政部门制定保险费用的收缴和保险服务的方式提供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完善保险管理体制。

2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社会保险项目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保险项目的门类增多,办理社会保险的人数只能多,保险项目经办机构所形成的的各种图标、文件和凭证等数量越来越庞大,档案管理的难度增大,管理的范围增加,保管时间的延长和保存方式的多样化等,缺少统一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在繁杂的档案管理中,由于能力和技术有限,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社会保险办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件资料如身份证、死亡证和收入证明等都来自于其他社会职能部门。这些资料可以直接从这些部门单位的网上进行下载,大量的数据资料堆积造成了档案资料的膨胀,部分单位部门的档案信息形成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档案资料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限制了档案信息的闲置浪费。社会保险机构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限制着档案资源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当前,档案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纸质为主,计算机信息档案为辅。纸质的档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成本,在档案借阅是提供原件或进行复印时,很容易造成实体的损坏,纸质的档案调阅非常繁琐,档案的使用效率比较低。

档案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档案的整理、归档、阅览、借出和复制。档案仅仅在机构内部和参保人员之间进行传递和借阅,档案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少,档案的利用性你比较差。档案管理技术的多媒体化、数字化和网络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档案的公开性和共享性难度大,档案的保密水平不够,不利用档案信息的利用。

3 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体系。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建立,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形成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方式,做好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协调和沟通,正确有效的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社会保险机构的各级主要领导要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关系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档案工作进行详细、全面的部署,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员工考核的范围之内。县级以上的社会保险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科室,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制定专门的管理规章和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

完善制度规定,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为适应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备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系统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可以大大促进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正在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准备出台一套符合社会保险特点的专业档案管理制度,将在科学界定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中所形成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方式等方面,为全国制定框架性的管理依据。

推进资源建设,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积极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选择功能完善的档案管理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档案的轻松快捷著录、完整高效统计和快速准确检索。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对于相关协议服务单位联网结算,对通过Internet网上经办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档案管理,确保文件的原始性和法律效力。大力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对现存的纸质、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在业务窗口对档案资料进行前端扫描。

利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服务水平。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档案利用是档案生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积极开展档案利用需求调研,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针对性。及时续编档案索引目录,方便各类利用者调用档案。深入挖掘信息资源,整理汇编政策经办资料,向社会公开现行业务文件。建立社会保险档案信息中心,与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网等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建立社会保险档案服务网络,为社会各界提供社会保险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庆悦.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1(3):56-57.

[2]王彦英.浅谈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现代商业,2012(32):123-124.

[3]钟闻.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档案,2007(9):68-69.

第6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医院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对医院的财务会计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不仅能够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为来就医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做好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给医院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二、医院会计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1、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医院要想将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做的更好,首先就需要由非常专业的财务系统软件,这是做好医院会计信息化最基本的前提。专业的财务系统软件不仅功能非常的齐全,而且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便,这样在医院财务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就会减少非常多的阻碍。

然而,很多医院的管理层对于医院实行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虽然医院都有会计核算软件,但在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并没有将会计核算软件纳入进来,这样就导致了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座信息孤岛,从而导致了医院内部的每一个部门的软件都在各自独立的运行,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根本无法实现共享。这样就导致了来医院进行就诊的人所花费的财务数据不能进行上传、从而也就导致了其无法进行共享和交换,在对财务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还是需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来进行统计,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还使得医院很难形成系统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2、专业人才缺乏

医院要想将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在确保其有了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之后,还需要有能力非常强的专业化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目前,在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缺少又懂得会计核算业务,又能够熟练运用软件的人才。

3、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医院实施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主要问题在于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不健全,不仅会使得医院在对财务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的时候,出现财务混乱的局面,从而会造成医院会计信息的丢失或失真;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使得医院的会计系统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使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

三、医院会计信息化不足之处的解决对策

1、强化信息共享的渠道

在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普及的时候,针对医院的财务数据信息难以与其他的数据实现共享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个解决办法是开发相应的软件对接平台,有了这个对接平台就能将各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对接,从而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第二个解决办法就是与一些相应的财务软件公司进行合作,给予财务软件公司一些资金和数据上的帮助,从而让财务软件公司的人员能够针对医院的财务特点对软件进行深度开发,从而开发出能够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医疗保险等全部纳入一个系统之中的软件,从而使医院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一体化。

2、重视会计信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医院进行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过程中,针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乏这一问题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解决。第一个解决办法是对于医院现有的会计信息化的工作人员要加大会计信息化的培训力度,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将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到位,从而尽最大的可能去提升在职的会计人员的水平。培训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只有测试合格的才能继续从事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第二个解决办法是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切不可让别人浑水摸鱼。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水平,从而使得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进行。

3、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要想保证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时候,就会有规矩可循,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这就需要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虚心的借鉴国内外知名医院的先进经验,然后再结合自身医院的特点来建立一个最适合自身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最后,当相应的制度制定出来之后,需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地实施,为了保证实施的准确性,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从而将医院信息化建设做到最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在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时候,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来有待解决。只要对这些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就能将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从而能将医疗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让将来的医疗事业能够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贺强.我国医院账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9

[2]吴子洋.浅谈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2).

第7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极大方便了档案的查询和使用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只要输入关键词搜索,计算机上就会迅速查询出有关的资料信息,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还可以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二)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科学化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促使新型的信息采集、管理服务职能取代了原来传统档案保管和使用职能,既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提高了保险社会服务功能。

(三)可以有效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信息通过远程服务成为可能,实现了资源共享。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管理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目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实效性较低

一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面对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潮流,对实体档案也进行了数字化、信息化处理,借助计算机系统浏览检索。但是缺乏对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只重视管理系统的建设,重藏轻用,而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利用效能低下。

(二)信息保密性及安全系数不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及使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风险不断增加,网络病毒和木马、网络黑客入侵、工作人员无意泄漏、电磁泄漏等都威胁着信息安全,社会保险档案的保密性及安全系数较低。

(三)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中缺少档案管理知识熟练、信息化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各级政府也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受阻。

三、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体制

建立起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就需要创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在科学的制度管理下进行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

(二)创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服务方式

要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创新服务方式,运用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和的先进技术,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启用公共网络服务系统,为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业务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专业化技能,能熟练应用加密或数字签名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备份、保存,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正常进行。

(四)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控制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内容多、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相应的资料信息,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措施,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强化硬件防护技术,对电子档案当定期检测和拷贝,避免人为失误操作,防止数据丢失,确保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安全。

(五)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第8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83—0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从90年代初开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展开。也就是是面向政府办公业务建立的十二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如今已经发展为17个信息化建设金字号工程,(一)金宏工程、(二)金税工程、(三)金关工程、(四)金财工程、(五)金卡工程、(六)金审工程、(七)金盾工程、(八)金保工程、(九)金农工程、(十)金水工程、(十一)金质工程、(十二)金旅工程、(十三)金卫工程、(十四)金土工程、(十五)金信工程、(十六)金贸工程、(十七)金智工程。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首批金字号工程之一的金保工程历经10年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平台,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如何搭载这个强大的信息化建设平台,做好本部门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新问题。

所谓的“金保工程”是国家建设的热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其内涵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字:一是一个工程,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二是两大系统,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三是三级结构,指由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四是四项功能,指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

“金保工程”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既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办公网、业务专网和公众服务网的建设,其中,业务专网是金保工程建设的主体。在劳动保障领域,劳动保障部的办公网属于政务内网的基本范畴;劳动保障系统的业务专网属于政务外网范畴;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公众服务网提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管理任务量增大。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原人事部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组建成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此后各地方两个部门相继合并并正式开展业务,两个部门合并后业务交叉项目需要整合,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当年国企改制解除劳动合同的大批职工档案、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异地就业因为户籍障碍无法移交当地人才管理部门管理的档案等等,这些档案管理仍旧靠传统人工方式管理势必带来许多不便。

二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手段基本上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即便实行计算机管理,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软件。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人工检索,人工查询。档案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首先要登记造册,开具档案托管证书,按照一定规律存放到档案柜里。被托管的档案要凭证书编号才能查询。即便能用计算机检索由于软件问题有的时候也检索不到。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人事制度存在弊端。人事制度是指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要求,接受单位或个人委托,在其服务项目范围内,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及各类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出国政审等全方位服务,是实现人员使用与人事关系管理分离的一项人事改革新举措。人事的方式有委托人事,可由单位委托,也可由个人委托;可多项委托,将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人事档案、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等委托区人才服务中心管理,也可单项委托,将人事档案委托区人才服务中心管理。这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人与档案脱节,人与档案分离。往往出现档案记载不够全面。“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等无主管单位以及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由单位办理委托人事。企业在当地的还有情可原,一些在限制户籍的大中城市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当地人才服务部门托管档案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只好把档案移交到户籍所在地保管,造成不便和扯皮现象。世界进入一人多职业的社会,个人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写到:“在21世纪,你最大的雇主,将是你自己!”个人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也就是说:现在的世界进入了一人多职业的时代。在国外一个人只有一份职业叫笨蛋,在多职业时代依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档案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

二、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意见:

1、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建立管理制度,从适应信息化建设人手,建立一整套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运行,制定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摒弃传统手工操作,手工管理的旧制度,对于能够实现无纸化管理的档案尽量实现无纸化管理,网络查询,这样既便于管理,又方便使用者查询。

2、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就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档案文件上传,下载,检索,查询网络化,因此必须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做好数据备份,重要档案要实现异地备份,要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严防互联网黑客对信息系统的攻击和窃取个人档案资料,在身份认证、防火墙建设、数据备份等方面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9篇:保险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特点;启示;

作者:赵琴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立项开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课题研究(1),以加强学院学生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广泛收集国内外高校关于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资料,同时选择了国内不同地域的四个省市、六所高校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域和层次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学生工作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工作内容、学生工作的一般流程、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通过对所收集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启示,以期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及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的概况

1.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情况

课题组在对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了美国和英国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各国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共同之处,具体情况如下。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本对应于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美国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普遍遵循的是美国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马丁提出的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方法论———信息工程的一条基本原理是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事务处理过程。美国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所以在学生工作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学生档案信息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系统的核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在注重功能设计的同时更注重建立有助于理清思路的总体设计。

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呈现出市场化、社会化、优质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也承担着增强学生通用技能、提高学生自我发展与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福利等更多更重要的职能。所以,英国各高校的学生管理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校为重心,密切联系学术事务,充分发挥全国性学生事务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功能方面结合英国现行教育制度,出现了导师制、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学生资助、毕业生跟踪服务、朋辈辅导、学业不良行为申诉及仲裁等特色功能。

从总体上看,国外高校学生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管理,借助于各种适应学校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处理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各种数据。这些学生管理系统也是学校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服务学生的重要方式。同时,它更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载体。

2.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现状

对于国内高校,课题组选定在地理位置和办学层次上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的国内六所高校进行了考察,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2)。根据对考察情况和所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这些院校的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及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各高校的学生信息系统服务对象具有普遍性。所考察的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了学生工作、团的工作、招生、就业等工作的管理,为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心理辅导、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就业指导等机构和部门提供了信息化操作平台,使他们的工作能够流程化、程序化。

(2)各高校的学生信息系统具有全面服务功能。通过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办理学生保险、学生奖励、处分复议、投诉建议、自学考试、社会实践、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公寓管理、社团注册、在校证明、离校手续、志愿者注册、一卡通补办、学生证补办、一卡通充值、失物招领、汽车票销售、交通查询、考务查询、火车票预定、行李托运、成绩查询等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务,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既方便了广大学生,又节省了学生管理部门的运作成本,大大减少了学生管理方面的行政性和事务性工作。

(3)各高校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性价比高。各高校都能够结合学校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在追求功能完善,较高稳定性的同时,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具体做法诸如:利用学校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自主研发、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学校局域网等。

二、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经验

纵观所考察院校的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和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整体上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平台;承载高校学生工作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和流程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体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块划分、部门设置、人员安排、业务流程和评价方式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操作的简易性和数据维护的安全性是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所在。结合对考察过程记录和所收集资料的统计分析,课题组对国内外高等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过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经验归纳如下:

1.完善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明确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国外高校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服务和管理制度;所走访考察的六所国内高校也都已经建立了针对本校实际的学生管理制度,其中浙江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学院分别制定了学生工作信息化的计划和方案,同时在制定《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职责》、《学生工作手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等具体的学生管理制度时,明确了信息化的操作和处理要求,提倡无纸化办公,管理信息和学生信息的电子化保存、搜索、查询、维护等。这些要求和规定形成了学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氛围,培养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理念,增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学生工作的兴趣,降低了后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推行的难度,大大促进了学生工作的管理信息化进程。

2.合理的模块设计,规范的操作流程

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包含了思想教育、评奖评优、对外交流、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心理健康、军训管理、违纪处分、学生信息等主模块,涵盖了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分别设有权限,以方便相关职能部门以不同权限登录,完成其所负责的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人数多、操作复杂的难题。同时对于学生考勤、助学贷款、心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模块,普遍设有管理员、教师、学生等多个级别的账号,以不同的身份账号登录系统,只能显示相关的操作和功能,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复杂性。国外高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以服务学生为主,均提供了基于网络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自动化环境,规范工作流程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

3.设置特色功能,增强系统适用性

各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共性,还别具个性。这些特别之处不仅反映了不同高校学生工作的特色,同时在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中也成为反映学生工作的创新点。例如:浙江大学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将学校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网址、用户名和密码一并寄给学生,要求其登录学校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按照给定的规格和尺寸填写,以便学校统一采购和发放服装,对于少数特殊要求的服装则统一进行更换。这种方法省去了入学后层层统计、上报的麻烦,节省了很多资源。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嵌入于学生工作网站,可供学生工作者和学生浏览,实现了对学生信息动态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新闻、实时服务和院系两级学生工作办公自动化模块化功能。另外,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搜索功能,对于学生信息的日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具有直接的意义。

4.循序渐进、动态完善的系统建设过程

就考察的高校来看,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完善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边用边发现问题边完善。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由校企联合开发,运行过程中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日常维护及网络监控;学生工作助理团负责学工新闻、教育管理信息及通知、公告的上传;各学院指派一名老师负责本学院学工新闻及公告的上传。同时该系统基于Web网页,在万维网上即可远程登录管理,进行网络维护和资料的上传,主服务器托管在学校网络中心,可以实现远程服务器控制以及FTP资料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工作实际,把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开发方,以实施修改;所考察的高校中,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都处于建设阶段,正在使用。

5.科学有效的评估措施

科学有效的评估措施包括对学生工作中诸如心理测评、综合测评以及对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评估等内容。这些评估可以保障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度、应用频率和效率。武汉工程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整合了网上心理素质测评和学生综合测评,还包括对各个部门工作的网上评估、系统性能的评估等。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中整合了“学生工作量化评估系统”,其余高校都设有校园BBS,这些都能够有效、客观地反映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学生工作的改进和系统的优化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这些是学生工作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步骤。

三、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较晚、生源相对比较差以及学生构成复杂等特点,学生管理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建设具有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和技术性管理手段,简化和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流程以及复杂性,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因地制宜,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建立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是建设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学校设置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制定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结合学生和学生管理的具体情况,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操作流程、评价手段都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例如,在学生管理制度上,重庆邮电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重庆邮电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非常严格,宿舍采取定点熄灯制度,考试作弊一律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比较宽松,甚至没有上课考勤制度,但是都能达到相同的管理效果。一个学校在学生管理制度方面的制定和修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切忌照搬其他学校的制度。

2.立足本校学生工作实际,以解决问题、方便操作、提高效率为目标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的工具。工具的开发和选择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实际,同时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工作管理的有效开展。其具体功能既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传递、共享汇总、保存等,还能够高效便捷地统计学生工作的各项数据,并保证其准确性。同时,还能够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例如: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能够对各种成倍增长的学生工作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存档等。此外,能够使学生工作的对象———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得学院的管理信息并且查询自己的有关信息,大大简化基层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各职能部门能够将有关管理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和利用,为学校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使得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大大提高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3.选择有效的系统开发途径

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途径可以是自己研发,或校企合作开发,或购买企业开发的相关成熟软件等。开发和建设途径的选择主要依据学校及学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所考察学校的领导都十分重视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各方面给予较大投入,提供系统的研发资金或者购买成熟软件的资金。所考察学校中,购买成熟软件与自主研发软件的各占一半。购买成熟软件的优点:一是很快就能投入使用,节省研发时间;二是专业公司开发的成熟软件系统已经经过试验和使用,存在的漏洞和缺点较少,系统稳定性较好;三是购买后的维护和更新费用由供应商负责,免去了系统使用后维护方面的麻烦和后续维护资金使用的手续。而自主研发软件更能符合学校学生工作的现实需要。

4.整合学校信息资源,提高所开发系统的性价比

系统应符合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规定,满足对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系统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和维护。通过一个简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

由于客观原因,高校管理中的各个信息系统是分散开发或独立引进的,各部门、各系统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因此,要尽量采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以及先进的系统管理方案,形成全校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的目的,进而实现全校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力求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5.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注重系统维护过程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关人员,比如一般学生(只能进行经授权的某些操作)、班级信息员(可以通过授权,对班级事务进行操作)、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来访人员(经授权)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操作人员的培训问题,及早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