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创新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到处都充满着竞争,企业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有更大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预言,企业管理创新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保持活力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根源。那么,什么是企业管理创新呢?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创新是创造一种思想,一种资源。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引入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职能在质和量上做出新的变化和组合,以创新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环境和新形势面前,没有创新、没有过人之处就没有生存空间。现代企业只有顺应时势变化,做出变革与创新,才能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所以说企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管理企业的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开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管理。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趋于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按照经济发展所依赖要素的重要程度,我国的经济社会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轨时期。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科技为支撑点,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明显加快,一国经济的利率、汇率波动会迅速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企业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知识被认为是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更多地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加强协作能力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现有组织、知识、人员和流程与知识管理和协作紧密结合起来。
4、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但过程缺乏控制,没有绩效改善的组织手段作为保证,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5、由片面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转变为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和实践可以获取商业利益,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声誉。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已经不是“是否应该”实施社会责任政策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实施,大多数商业发展计划都要进行道德评估和环境影响分析。
四、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因此,企业领导要切实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兴国之道”的思想。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建立有效机制,培养职业化的企业队伍。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得指出: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优秀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证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3、构建创新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宗教为什么能用一种近于松散的管理模式绵延几千年,靠得就是文化渗透。企业要实施管理创新,也要靠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利益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是解决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即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以及高效运作的机制。制度创新能力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推动力,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沈丽鹏.浅析企业管理创新之路[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2.
[2]吴心东.浅谈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师,2005.6.
[3]余兴国.企业管理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王莹.企业管理创新再认识[J].中国石油企业,2005.4.
一、企业文化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企业灵魂,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科学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与管理观念,才能稳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保障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与和谐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新已经逐步转变为企业创新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的成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企业内部形成不了良好的文化创新环境及基础,企业也将难以实现制度和经营管理的良好创新。文化创新决定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了顺应市场发展,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侧重点
企业实现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立足于发展着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实现创新发展前,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利用创新管理促成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创新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创新水平。企业管理创新的侧重点是战略管理,战略决策指引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管理创新应加强实现战略创新,促成企业创新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管理创新,主要从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企业文化创新帮助形成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文化创新影响着企业战略管理这三个方面中体现。
(一)文化创新是基础
企业管理创新理念与管理模式是以管理理念为基础的,而企业文化引导着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就是为了形成企业内部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内部人员的共同认知中,构建出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帮助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文化实现良好的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内部促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文化能够凝聚企业员工的精神力量,帮助落实企业管理中的各项措施,形成良好的企业凝聚力,促成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文化创新试试先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基础。
(二)文化创新利于形成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形成良好的管理创新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支持,包括资金支持、设备支持等有形支持。企业经济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同时,也促成了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不但需要物质支持,而且也需要精神支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精神支持。文化精神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创新力量则在推动发展中不断提升与完善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使得其顺应社会的发展。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软实力,文化创新同样也是推动企业能力发展的推动力,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文化创新影响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思想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信念。企业战略管理受到文化创新的重要影响,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时,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引导着企业战略管理,并且对战略管理产生一定的限制与约束作用,这样的双向作用更加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发展,促成企业战略管理的成功。另外,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管理中的战略改革,企业战略管理若出现改革,改革后的内容倘若不能适应当前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不能有机融合,企业文化对变革后的战略管理有所排斥,而企业文化形成之后有其一定的影响力,容易造成企业战略管理变革的失败,所以,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改革时还应考虑企业文化,对其也应进行对应的改革,才能促使两者之间和谐共处,实现协调发展。企业战略管理还受制于企业的价值观、制度规范等,企业的价值观和制度规范属于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战略管理受制于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在对战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文化创新也在利用着对战略管理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四、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 企业创新 企业制度
0 引言
企业管理技术受信息技术的带动及冲击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环境也日新月异。理论、事物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一定要转变管理创新的思路及理念,具体转变措施如下:
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属一关键点,企业若要追求管理创新,首先应创新管理观念。管理者应该多学习目前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多观察新事物,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思想融入全球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中。因此,应在思想上树立以下观念。
1.1 树立“信息第一位”思想。全球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唯有不断更新企业信息,才能对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正确的把握。
1.2 树立“能力为本”思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企业一定要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模式一定要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为本。
1.3 树立“企业伦理”思想。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首要目的,忽视了企业伦理。企业利润的增长多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为前提,造成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就与企业管理的原则及根本相背离,若要创新企业的管理,一定要树立伦理思想,重视道德建设和信誉形象,以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2 方式创新
2.1 促进企业从传统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此,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创新力度,优化企业资源,以更好的获取经济利益。
2.2 注重企业弹性柔性和谐管理思想。企业的管理不只是简单的采取强制的办法“管”,而是必须用创新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而且企业属一有组织的大家庭,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一定要秉承和谐的思想,各成员团结协作,以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2.3 注重转变企业组织运营的方式。目前,企业内部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方式、业务交流等应该摒弃地域环境的限制,注重团队及外部力量的协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赢取企业竞争的主动权,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应该充分把握及利用,有效的整合这两方面的资源,使其互相补充,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获得竞争主动权。此外,若要创新企业管理,还需打破组织上的局限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和外界保持沟通及交流十分重要。因此,信息时代创新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就是打破企业内部的局限性。
2.4 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思想。进行企业管理运营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属企业营销。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生命线就是营销。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中,过长的分销渠道导致信息反馈的速度太慢,企业网络化营销模式一定要建立起来,以打破这种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提升企业的营销及信息反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转变企业的营销模式。过去一般均采用的一对一营销模式,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网络化营销的渠道,企业产品消化也加快了,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节省了企业营销的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在网络平台上,企业还能与消费者近距离的交流,生产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产品,还可进行个性化营销。利用网络平台,企业能够更广泛的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收集信息资源及客户资源,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管理的创新。
3 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管理
企业的规范准则就是企业制度,它包括企业的领导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模式制度及经济管理制度等。若要使企业保持活力,企业制度建设力度一定要加强,努力创新企业制度和完成制度的改革。企业制度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要面临的考验很多,信息的变化属于瞬时性的,企业制度唯有与信息发展相适应,改革、创新才能与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相适应,如果企业要创新制度管理,必须对好企业定位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企业一定要调整传统的分工,从而和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适应,通过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达到更为规范企业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此外,因为知识体系会随信息的变更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也会随之不断地调整,企业需及时组织学习及培训,完善企业制度,唯有创新了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及支持。同时,分配制度合理可行也是创新企业其他制度的保证及基础,所以对于制度的创新,企业需强化改进分配制度。
总而言之,创新我国企业管理的必须要转变思路,创造条件,以和信息社会的变化相适应,从而真正转变企业管理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使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真正服务于现代企业。企业管理的创新的道路很长,它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要求企业的必须保持清晰的管理思路,结合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建立企业的信息平台及网络平台,真正做到创新企业的制度,最后走出一条崭新的企业创新之路,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之路就是企业的成功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的动力,有了创新企业就会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创新才能让企业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拥有未来和发展。一个企业把握了创新之路的方向盘,就等于拥有开创未来的指南针,创新就等于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让企业在茫茫商海中找到自己的航标,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航线才是最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未来之路,企业的明天才能会在创新方略的指引下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经营与管理,2008,(2).28-29页.
[2]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1).67-69页.
[3]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广东科技,2007,(11). 85-86页.
关键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创新
一、引言
企业创新体系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保障机制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物质条件,管理创新则是另两种创新的组织保证。财务创新理论是在现有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发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内的创新活动,财务创新既是一种管理创新,也是一种制度创新。从管理创新的角度看,企业通过财务创新重新组合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要素,并创造出一种更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资源整合范式。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财务创新集中体现为财务治理和财务控制的创新。通过财务创新,企业可以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同时在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源头和动力,任何一个停滞的企业,都无法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目前,中小企业破产率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现象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学者从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等诸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财务创新不足也是中小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小企业财务的管理创新
中小企业财务的管理创新,是指财务在管理层面的创新,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对财务管理要素所作的重新组合,从而重构和建立自身的财务能力。在中小企业持续创新的过程中,财务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财务创新能够在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快速有效地整合财务资源,适时调整投融资方案和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小企业的财务目标。中小企业的财务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核心和主导性创新。演化经济学中有一个惯例的概念,惯例是企业长期重复运行的行为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惰性,除非发生足以影响企业内部调整的变化,否则惯例很难改变。创新则是一种打破惯例的行为活动。由于惯例的稳定性,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很难自动发生,而财务创新的先锋作用则推动了企业所必须的管理创新。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总是会首先激起管理者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深刻反思,进而产生财务创新的意识和行为,以避免当前的财务危机。财务创新应当贯穿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始终,而且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动力和源泉。需要指出的是,突变性的财务创新如债务重组有时也可以为企业的继续成长提供某种可能性,但这种成本并不是每个中小企业所能承担的。因此,渐进式的财务创新是中小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具体地说,中小企业财务的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小企业财务观念创新财务观念创新
是中小企业一系列财务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财务观念创新了,才会产生突破惯有思维的动力。当前,学术界提出了多种财务观念创新的观点,如李心合(2000)提出了泛财务资源、融智比融资更重要、人本财务等三种财务观念,[1](P40~42)刘建华等(2004)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树立普适化财务观念、层级性财务观念及业务层财务观念。[2](P216~217)这些创新观念体现了由注重传统财务资源转向注重泛财务资源、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人本管理、由单纯注重生产经营转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等几种转变。这当然是观念上的重大进步和创新。然而,这些财务创新观念都是基于一般企业提出来的。中小企业财务的特质决定了财务观念的创新应当有别于一般企业。财务观念的创新必须有助于指导实践,允许观念的超前,但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中小企业财务观念的创新必须结合自身的成长阶段,以利于可持续发展为准绳,但不可盲目地“赶时髦”,否则“浮夸”、“时尚”的观念可能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笔者把财务观念的创新分为早期观念创新和后期观念创新。早期财务观念创新集中于初始的观念,比如在成长初期,中小企业资本受到明显限制,这时可能注重传统财务资源比较合适。后期财务创新集中于高级观念,并开始接近大企业的财务观念。总的来说,任何中小企业的成长都会经历从早期到后期的观念转变。然而,早期观念与后期观念并不是泾渭分明,中小企业应当根据各阶段关键性资源的稀缺程度秉持合适的财务观念。就中小企业具体某个成长阶段来说,还可以把财务观念的创新分为当期的观念创新和远期的观念创新。当期的财务观念用于指导现阶段财务活动,远期的财务观念起到一个远景性的指导作用。
(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普遍性的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许多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并且是其他途径发挥有效作用的基础。融资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因“惯例”无法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在融资环节所进行的变异性重构和建立,并由此获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融资能力。总的来说,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融资的创新:一是积极建设信用创造与管理体系。中小企业通过对自身信用政策制定、信用治理设计、信用信息渠道策略选择、信用风险要素分析、信用的度量等方式进行信用创造和管理活动,从而向外部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相关利益者提供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有效缓解与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并通过制定信用决策,制定最优的融资策略、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应收账款管理、信息披露等,提高企业的价值;二是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创新传统的融资方式,金融工程技术通过某些信号显示机制或激励机制,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提供内部或外部的保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用风险,进而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3](P12~16)由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有着不同的成长阶段和财务特质,融资创新的内容会有一些差异,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形:就中小企业而言属于创新的融资方式,对大企业来说有可能是极其平常的融资方式。因此,创新也应当与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成长特征等结合起来,只要新的融资方式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就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三是培育良好的财务关系。财务关系是企业在融资活动中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所形成的合作与共享关系,集中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资本市场知识的把握、对金融机构信息的了解、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准确把握,其中也包含了财务人员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共关系。良好的财务关系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三)中小企业投资创新
中小企业投资创新是指企业为重构和建立投资能力而进行的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根据中小企业的投资现状,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建立起科学的投资理念,如理财理念、长线投资理念、社会责任理念;二是树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中小企业强烈的成长意愿与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及管理能力缺乏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其理财思想较大企业要更为稳健,切忌操之过急、盲目扩展。[4](P63~65)一方面,任何投资决策应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三是研发投资创新。中小企业应当打破“自我开发—自我生产—自我销售”的封闭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产品技术开发机制,包括合作技术创新、委托开发以及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
三、中小企业财务的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财务的制度创新是指利益相关者之间为达到利益协调与合作的目的而对财务合约作出的重新安排。制度创新理论认为,一种新的安排只有在当创新改变了潜在的利润或者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得安排的变迁变得经济合算时才会发生。[5](P296)也就是说,游离于现有制度安排之外的利润产生了企业制度创新的需求。企业制度创新表现为从一种均衡状态到不均衡状态再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制度变迁过程。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很丰富,笔者主要从财务的视角出发研究制度创新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小企业财务的制度创新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两个方面的创新。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财务治理的核心是解决财权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配置问题,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而财务控制的核心则是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和方法进行企业的价值管理,反映了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无论在实务还是理论上都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的创新应当齐头并进。
(一)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创新
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在研究问题的角度、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必然要遵循、借鉴公司治理理论。应当说,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是全方位的。[6](P8~9)一般认为,公司治理产生于问题。哈特(1995)指出,在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公司治理是无关紧要的。[7](P678~689)Hand(1982)将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关系归纳为5类,即业主与经理、业主与雇员、业主与债权人、业主与少数股东、业主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8](P29~32)在中小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中,关系有一些差异。但是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业主往往同时兼任经理之职,因此,中小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一般不存在或者很微弱。规模越小,这一关系越淡薄。也就是说,对于绝大部分来说,控制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而且,许多中小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远未建立起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见,中小企业的关系与大企业的关系有较大差异。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将表现出与大企业显著不同的特征。然而,尽管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其他问题也可忽略不计。由于业主和经理是合二为一的,企业的主要财务决策往往由业主一人作出,这样不可避免地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受业主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使得个人价值取向和偏好融入企业的财务目标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治理实质上是业主主导型的治理结构。但业主的目标与债权人、顾客、雇员、政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公司治理应当为利益相关者服务,因为雇员等专业化投资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因此,中小企业的财务治理应当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让关键性资源所有者参与财务治理。关键性资源在不同的中小企业以及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含义是不同的,有时物质资本是关键性资源,有时则是人力资本,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鉴于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作为关键性资源在企业中的“谈判力”正日益加强,因此,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必要让雇员等参与财务治理。关键性资源所有者参与治理也是激励约束机制的一种创新体现,可以大大激励关键性资源所有者专用性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投入专业化资源。
(二)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创新
财务控制是现代控制论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是财务管理的核心,[9](P7~11)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由于受企业规模和人员素质的限制,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存在诸多缺陷,如缺乏良好的现金控制计划、存货控制薄弱,等等。对此,中小企业有必要进行财务控制的创新。财务控制创新是财务控制能力的重构和建立。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原本就处于不同的水平上,因此,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财务创新的衡量标准是不一致的。笔者认为,只要是能够提高自身的控制效率、风险防范能力的新的控制方式和方法都是创新。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创新主要包括:一是再造财务控制流程。由于不同组织的性质、目标、业务、管理不同,其财务控制流程也有所差异。当前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流程与业务流程是脱节的,企业无法对业务活动实施实时监控。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导致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价值链环节的失控。因此,中小企业有必要树立价值链财务的观点,将财务控制流程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让财务人员嵌入业务活动;二是中小企业还需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一个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运用实时的财务控制方法,如预算管理、财务结算中心、财务业绩评价等,从而对业务活动展开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另一方面,设立多道财务防线,为财务活动稳健、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注重关键点的财务控制创新。所谓关键控制点是指对该点的控制效果和效率将决定整个控制体系的效果和效率。中小企业的关键控制点在于现金、存货和信用风险的控制。当前许多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漏洞就发生在这三个关键点上。
参考文献
[1]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J].会计研究,2000,(10)。
[2]刘建华,龚光明,郭琦妮。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观念新探[J].经济师,2004,(1)。
[3]赵昌文,王晓东。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和选择[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4]杨延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模式创新[J].前沿,2004,(7)。
[5][美]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A].[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张百祥,王进。论企业财务的治理与控制[J].财会月刊,2004,(4)。
[7]Hart.Oliver.CorporateGovernance:SomeTheoryandImplication[J].TheEconomicJournal.1995,105(May)。
【关键词】企业创新管理 思考
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特点,不仅要有先进的组织形式,在技术装备及管理模式方面呈现优势,还要注重体现在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上彰显特色,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为此。现代化的企业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并能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体系及科学规范的领导制度、双向选择的人事聘任劳动制度,以效益共享、利益优秀,向知识倾斜和按职能、绩效实行小平衡大差距和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国际规范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等。因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已不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设备等有形资产,更多的是依靠知识产权、优质服务、科学网络管理等无形资产。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企业的创新管理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管理创新的意义
社会经济与现代企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有因势利导的谋略,还要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和胆量,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锐气。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通过管理创新,达到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开发人才、优化组织、培育企业文化、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效率,从而实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资产运营绩效的目的。才能合理配置企业的管理资源,使人力、物资、资金、信息等资源条件向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流动。因此,积极探讨企业管理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目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基础薄弱,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
企业创新人才不足也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受创新条件限制,高技术人才引不进、给企业的创新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高学历人才明显偏少,是制约企业创新的主要原因,激励机制措施不力,难以吸引人才为长期的企业创新发展献策效力。
(二)创新企业资金筹集方式有待完善
许多企业仍处于资本结累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划拨大量的创新资金来支付企业的创新投入,对创新工作的开展依然较为弱势,扶持力度不足,同时缺少风险投资,使得企业创新工作滞后。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机制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有关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研究成果的保护上,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很少有专项研究国家对企业的各项支持政策,致使不能有效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创新工作滞后。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尤其要特别注重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落实好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通过设立资助基金或奖励的方式,对促进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投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首先,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自主投入,集中力量用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其次,要继续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贷款的规模,重点对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给予支持;第三,要通过政府政策性补贴、风险投资、招商引资等途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第四,建议企业每年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工作。
(二)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培育技术创新的动力
一是要实施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技人才奖励基金,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大批懂科技、善经营、有较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是以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
三是改革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把智力投入与资本投入放在同等位置,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参股、入股或领办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价值分配,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三)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
走自主创新道路需要构建体系,搭建平台,培育创新链。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企业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采取联合开发、委托开发、技术指导等方式,使科技开发与市场需求、生产要求充分结合。企业还应主动与科研机构结盟,壮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强相关企业间的合作研发,通过广泛的技术合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
(四)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持续加大品种结构优化、工序成本降低等工作力度,坚定不移走特色精品之路,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特色产品的盈利水平。企业要明确自身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提高竞争力的突出位置,以市场为导向,直接参与技术研发,搭建更为快捷和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技术机构,夯实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作用,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了创新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视专利和品牌的研发和申报,制定相应的鼓励办法,支持企业实施专利和名牌战略。
(五)要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重创新、抓改革力度,使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后劲有一个大提升。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打牢实体经济基础。
(六)培育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和以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文化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 企业创新 企业制度
0 引言
企业管理技术受信息技术的带动及冲击和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环境也日新月异。理论、事物和思想也在不断更新。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一定要转变管理创新的思路及理念,具体转变措施如下:
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属一关键点,企业若要追求管理创新,首先应创新管理观念。管理者应该多学习目前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多观察新事物,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思想融入全球企业管理创新系统中。因此,应在思想上树立以下观念。
1.1 树立“信息第一位”思想。全球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唯有不断更新企业信息,才能对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正确的把握。
1.2 树立“能力为本”思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企业一定要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模式一定要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现在的以能力为本。
1.3 树立“企业伦理”思想。在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首要目的,忽视了企业伦理。企业利润的增长多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为前提,造成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就与企业管理的原则及根本相背离,若要创新企业的管理,一定要树立伦理思想,重视道德建设和信誉形象,以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2 方式创新
2.1 促进企业从传统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因此,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创新力度,优化企业资源,以更好的获取经济利益。
2.2 注重企业弹性柔性和谐管理思想。企业的管理不只是简单的采取强制的办法“管”,而是必须用创新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而且企业属一有组织的大家庭,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一定要秉承和谐的思想,各成员团结协作,以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2.3 注重转变企业组织运营的方式。目前,企业内部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方式、业务交流等应该摒弃地域环境的限制,注重团队及外部力量的协作,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赢取企业竞争的主动权,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应该充分把握及利用,有效的整合这两方面的资源,使其互相补充,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获得竞争主动权。此外,若要创新企业管理,还需打破组织上的局限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和外界保持沟通及交流十分重要。因此,信息时代创新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就是打破企业内部的局限性。
2.4 企业营销模式的网络化创新思想。进行企业管理运营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属企业营销。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生命线就是营销。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中,过长的分销渠道导致信息反馈的速度太慢,企业网络化营销模式一定要建立起来,以打破这种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提升企业的营销及信息反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转变企业的营销模式。过去一般均采用的一对一营销模式,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网络化营销的渠道,企业产品消化也加快了,从而实现了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节省了企业营销的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在网络平台上,企业还能与消费者近距离的交流,生产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产品,还可进行个性化营销。利用网络平台,企业能够更广泛的宣传自己的产品的同时,还可有效的收集信息资源及客户资源,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管理的创新。
3 实现制度创新的企业管理
企业的规范准则就是企业制度,它包括企业的领导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模式制度及经济管理制度等。若要使企业保持活力,企业制度建设力度一定要加强,努力创新企业制度和完成制度的改革。企业制度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要面临的考验很多,信息的变化属于瞬时性的,企业制度唯有与信息发展相适应,改革、创新才能与信息化社会对企业的要求相适应,如果企业要创新制度管理,必须对好企业定位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企业一定要调整传统的分工,从而和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适应,通过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达到更为规范企业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此外,因为知识体系会随信息的变更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也会随之不断地调整,企业需及时组织学习及培训,完善企业制度,唯有创新了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及支持。同时,分配制度合理可行也是创新企业其他制度的保证及基础,所以对于制度的创新,企业需强化改进分配制度。
总而言之,创新我国企业管理的必须要转变思路,创造条件,以和信息社会的变化相适应,从而真正转变企业管理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使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真正服务于现代企业。企业管理的创新的道路很长,它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要求企业的必须保持清晰的管理思路,结合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只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才能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建立企业的信息平台及网络平台,真正做到创新企业的制度,最后走出一条崭新的企业创新之路,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之路就是企业的成功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的动力,有了创新企业就会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创新才能让企业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拥有未来和发展。一个企业把握了创新之路的方向盘,就等于拥有开创未来的指南针,创新就等于给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让企业在茫茫商海中找到自己的航标,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未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航线才是最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未来之路,企业的明天才能会在创新方略的指引下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田利媛.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北京:经营与管理,2008,(2).28-29页.
[2]孙勇.“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1).67-69页.
[3]李荣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广东:广东科技,2007,(11). 85-86页.
【关键词】创新;管理;发展
“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发挥创新的精神。对于石油行业来说,战略创新是方向,观念创新是先导,技术创新是手段,组织创新是保障,流程再造是活力,市场创新是目标。总之,任何一次创新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体系
现代企业如果要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动力,就应该进行全面的企业制度创新制度,要在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前提之下,我们的企业才能够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而开展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能够激发员工创新意识的相关人事制度以及分配制度。企业领导要把企业内具有创新才能的员工当作企业宝贵的财富,应该善于保护以及调动此类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以及智慧,从真正意义上来体验以人为本的原则性以及目的性。
二、创新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竞争上岗机制。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应该实行竞聘上岗制,企业员工实行双向选择制度。要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明白:不敬业就会待业,不爱岗则要下岗的道理。结合企业情况开展相应的减员增效性工作,“要精干主业,还应该规范副业”,企业的主、副业都应该按需要来定人员数量,实行竞争上岗制。应该建立起动态的管理考核机制,从而形成了“考核、上岗、试岗、下岗、培训、上岗”的相关规范的动态的岗位管理机制。实行每年进行一次全员的考工考核制度,年末实行5%末位的滚动淘汰的制度。以此来建立起具有激励作用的企业内部的分配机制。要把岗位级别与其收入直接挂钩,而高级别岗位高收入,岗位易薪金易,由此来促使企业员工向着更高的岗位竞争。建立起先培训、再考核、最后使用以及待遇一体化的培训激励机制。让企业的每个员工的聘用以及晋级,必须要经过此岗位的资格认证等。建立培训激励机制,用机制调动起企业员工的学习的积极性,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创新管理经营的模式
不断推行于以“低成本营运”为主要核心的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机制。伴随着现代市场竞争以及管理机制优胜劣汰制度的建立,企业要从自然生存走向竞争生存的转变。市场竞争压力以及企业追求自身效益的动力等,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因而,企业要由“生产型”走向“安全效益型”的转变,这从根本上决定企业命运的重大的课题。企业要不断发展的重要的发展原动力。
四、推行体现人本管理基本特色的成本化管理模式
企业高效率成本管理要由企业高素质的人才来不断推动,企业成本管理要在成功进行人本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职工的智慧以及创造性。企业开展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模式,不断的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加强牢固树立“安全在我的心中、成本在我的手中”的企业管理观念,应该注重提高企业职工增产节约的积极性以及自发性,不断形成“人人当家理财,个个都精打细算”的成本理念。同时,推行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建立起精细的管理保证体制。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是对于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以及费用开支应该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相应的控制,对于脱离目标的不利因素等应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等,这样,使得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等处于受控状态,并保证预期的目标的实现。
在创新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要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来抓。劳动关系的和谐性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本,其中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应该把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做为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突破口以及着力点,并认真处理好企业内部“五种关系”:第一,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第二,企业文化和职工行为的关系;第三,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关系;第四,企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的关系;第五,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人本文化
一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一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霍夫斯特认为,所谓文化,是某组织成员或某一划分方式下的人群所具有的精神气质方面的集体性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是一种关于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以及心理结构的精神复合体企业文化在这种意义上说不仅是指企业内部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信念价值观及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等因素,还应包括企业的个体形象品牌形象对外界造成的吸引力及认同感等具体的方面
21世纪将是一个智力竞争科技竞争特别是创新竞争的时代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但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总要依赖创新环境条件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活动需要具有创新本质的文化来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技术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建设企业创新型文化
现代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而形成的关于创新的一系列知识内容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战略新范式的定位
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企业至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是基于战略新范式的定位传统的战略竞争的范式主要注重的是市场地位的竞争,即在产业中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已经明确的基础上,关于产品的功能成本价格等方面为夺取市场地位的竞争;而战略的新范式除了关注市场地位的外显竞争之外,更加关注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即对未来产业变化的预见的竞争以及为使产业预见变为现实而塑造核心能力的竞争创新型文化以这种战略范式为基础,着眼于企业和产业的未来来开展和引导创新活动,以推动企业各方面的创新活动来逐步塑造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创新型文化的构建更需要富有挑战性但又具有前瞻性的组织愿景的引导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以及充满激情的管理队伍的带领
(二)人本文化
创新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新知识的创造非常强调相互合作,知识分享和开展建设性的冲突,因此,创新型文化的塑造注重员工在知识专业和思维方式上的多样性;而且员工的知识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默会的知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最好的知识分享和相互合作传递默会知识的效果因此,创新型文化不仅强调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上要便于员工交流沟通和协作;而且更加强调一种人本文化,重视每一个员工的创新价值,注重决策的民主性,尊重员工的意见,对员工充分授权;注意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鼓励员工进行合作和沟通
(三)鼓励冒险允许失败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念,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灵魂
创新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把高新技术发明应用在本企业的主导产品上,从而不断地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无疑会带来高额利润良好的投资回报一旦研制失败或产品没有市场价值,巨额的投资就会付诸东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巨大影响如果缺少激励机制,开发人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承担失败的风险因此,创新型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无不以“追求卓越”作为经营理念,形成了敢于冒险大胆创新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根据以往理论研究的成果,及对创新型文化的界定和特征分析,笔者总结了构建创新型文化的十二个要素
1.被企业员工理解和广泛接受的富有挑战性的企业目标和愿景:必要要素
2.富有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和尝试的企业家:必要要素
3.有效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管理队伍:必要要素
4.鼓励冒险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容忍善意的失败:必要要素
5.员工允许参与决策,自由发表意见,欢迎异议:较强的必要性
6.倡导相互合作知识分享和相互沟通:较强的必要性
7.各级管理者在支持创新容忍失败上的表率和言行一致:较强的必要性
8.对员工的创新行为给予及时的认可和奖励:必要要素
9.便于信息沟通和创新协作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辅助要素
10.注重员工知识结构专业思维方式等的多样性:辅助要素
11.树立来自一线员工的创新模范和典型:辅助要素
12.注重培养员工创新自主性和实践的主动精神,授权充分:较强的必要性
三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蕴涵着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管理方法制度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历史传统等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中要确立创新求变追求卓越的内涵,要形成并推广以创新为重心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创新行为,促进创新成功
(一)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其次是制度的创新
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观念决定着企业的市场方略营销策略竞争策略的制定,也决定着企业的各项有利于创新制度的制定
企业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产品创新,还包括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创新,如品牌商标服务,以及管理方式方法,人力资本运营等,形成一种有效的创新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里,与这个企业与生俱来的企业文化对于催生创新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何进行观念的革新是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关键
企业文化因素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而创新观念常常能使企业出奇制胜企业创新从本质上看,是为企业赢得竞争实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只以一种模式是适应不了飞速变化的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生存发展,才能获得市场巩固市场,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此,顾客满意度是很重要的,而顾客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企业必需靠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一般地说,新产品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顾客在使用产品中产生不满足感,需求功能更齐全更先进的产品,企业顺应消费需求推出新一代产品;二是新产品先于消费需求而产生,企业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引导消费,让公众认可接受新产品在竞争时代,第二种更为重要,企业不能跟在顾客后面,而必需去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指导消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市场走势
其次是将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外化为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建立各种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包括创新与政策支持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
创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良好的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本保证如果企业只有创新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而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和落实,那么企业的创新只能停留于观念上在现阶段,我国企业设置和构建的创新制度文化应包括:创新组织体系的设置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的管理制度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的考评制度创新的约束制度等等
美国的硅谷虽有许多企业,但宏观地看,它又是一个整体,硅谷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整体氛围,“硅谷最为崇尚的是尝试的自由创业的快乐和对技术创新的兴趣”①美国《商业周刊》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硅谷文化归结为硅谷成功的四大要素之一IBM的成功就在于“IBM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环境,这种环境由于强烈的信心和原则而与众不同它几乎绝对影响着雇员并间接影响着顾客”②
国家的政策企业政策支持同样是很重要的,德国在1995年推出《创新促进计划》,目的就是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发明和创新的环境,意大利也是通过立法鼓励企业创新使创新活动得到法律的保护③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重视,二是全体员工的参与
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是营造环境的重要一环公共关系学中,“公共关系的动力来自最上层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公共关系实务,同样也适用于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建立因为,创新既有人员本身素质能力问题,也有机遇环境问题后二者甚至起主要作用有了后二者,才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创新欲望,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一个创新的企业确实需要在管理作风上表现出乐于接受新的观念,在人员政策上鼓励有新的创造发明,在制度上面向顾客并吸收他们的创新意见,在技能上将革新观念转化为行动”④这些都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并在企业政策层面的具体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支持
创新动力的第二方面是员工有了领导的重视和各项制度,“但如果员工不信任企业,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自己的好主意,公司就无法获得新观念”⑤,同时,员工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整体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海尔提倡创新,提倡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让每个员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员工中兴起技术革新之风,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一种“育人”文化,能够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企业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不但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还要使人尽其才
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强调人的因素现代企业的成功,机器设备已退居次要地位,人员素质日显重要加入WTO,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企业必须重视“会跑的资产”,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人才总是外流或者流进的人才不如流出的人才,那就不正常了现在提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还应加上以政策留人以环境留人
人才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二是全体员工素质全员素质关系到企业创新环境的建立,长虹文化别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并把它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根本手段,投巨资对员工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在全员素质中,特别要重视群体合作精神,也即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卡尔•佩格尔斯认为日本公司获得高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⑥,使每一个雇员对公司的事都负有责任,都负有管理的责任,“这样,每一个雇员就承担起了全部个人责任这种个人承担全部责任的作法,使得每个雇员对团体有一种归属感,并成为很好的激励手段结果,“个人的成就和公司的成功就结合在一起了”⑦,联想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是“三心”,即“高层领导的事业心中层领导的进取心普通员工的责任心”,形成上下的通力合作,是联想制胜的根本保证首钢集团的创新活动与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相结合,形成一种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为首钢集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3.
[2]王志强.王江.浅议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科技信息.2000.3.
当今,正处在创新求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格局日趋激烈。面对与时俱进、瞬息万变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浪潮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需要企业管理者从战略角度实施企业创新管理,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和发展自己,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创新的方法为现代企业创新管理提供指导。
企业管理创新,需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创建起新的管理机制。
一、建立创新的组织机制
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领导创新团队对创新需求与创新机遇进行有效链接,这就需要建立创新的组织机制。
组织目标要简单而专一。往往简单的创新机会却高效达成。如果创新目标过于庞大与复杂,在实践过程中夭折的几率也偏大。事实上,对创新的最大赞美莫过于:“这太简单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即使是可产生新应用和新市场的创新也应该以专门、清晰和有计划的应用为标准。
组织成员要知识型专业化。创新项目的组织成员应该属于公司优秀成员,其知识结构与素质能使创新涉足多个领域。当资源配备完整后,创新就变成辛苦、专注和有目的的工作,需要勤奋、恒心和责任。如果缺乏这些因素,再多的才干、天赋或知识都无济于事。
建立组织的预算与激励。应给予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员不同的薪资与激励。它可能与现行方式完全不同,常常需要用不同的人才,设定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的预算及考核的办法,公司应该将真正的创新构想具体划分出来,设计整套的新管理办法来激励这群负有不同任务的人。
二、建立创新的风险控制机制
不要期望太高。如果创新项目想获得规模和重要地位,与之配套的资源也就更多,而其所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项目的开始不需要对现用业务模式造成冲击。期望越高,投入就越大,失落感也就越深。
不要节外生枝。任何未完成的创新项目都不要偏离主题,一定要专注!偏离核心的创新可能会变得零散。创新的核心不一定是技术或知识。例如将公司所有的传真通过IT调整传换成以邮件方式发送,就是成本创新的很好途径。节外生枝做法与天马行空的想法只会让团队一事无成。
不要过度追求品质。忽略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过度地追求现状的改进,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升高,反而不能真正抓住目标客户的需求。
不要沉溺于诱惑。过度专注满足少数高阶客户的需求与追逐超额利润的产品,试图不断突破极限,反而失去了真正可以创造商机的其他广大市场。沉溺于高利润的诱惑,专注于小众市场,就会忽略更广大的外部机会。
三、建立创新项目的评估反馈机制
为每一个创新项目从结果到预期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反馈的信息应指明创新计划与实际努力的质量和可靠性,如,从项目中期望获得什么?何时可得到这个结果?何时评估项目的进展以便于进行控制等等。检查期望目标是否根据实际发展过程而产生,总结经验,调整资源投入,及时纠正创新团队的方向。
为创新项目进行系统的审查回顾。哪些创新需要获得更多支持,需要推动?哪些已经开启了新的机遇大门?而哪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现在是放弃它们或加倍投人?期望的结果及最后的期限是什么?企业管理者需要把这些因素对整体创新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审查、回顾与评估。
四、对经营管理全面梳理分析
企业管理层要定期思考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这三个假设是否符合实际?三个方面的假设是否能够保持一致?整个组织是否都了解经营之道?经营之道是否已经或正在接受检验,检验结果怎样?
找出经营与创新的差距。面对企业目标和使命,企业现在从事的业务,现有产品和服务方式,经过全力以赴的实践与改善,是否能够达成目标?如果在所有措施到位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就形成了创新差距。认识到有创新的差距,是创新的一个前提。
对现有业务进行分类分析。将企业已经或正在做的产品及服务,和其他的产品进行横向比较,主要是比较投入和产出,以及市场、客户等极其独特的经济特征,分析出目前服务与产品的优势与劣势等。
五、要特别关注机会
意外的成功很可能蕴藏着创新的机会。探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探究经营活动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一个趋势,然后给予可行的实施方案,把这种成功变成新的产品和新的业务增值。企业如果有一条产品线的表现远远胜过其它产品,出乎管理层的意料,又或者竞争者在某个市场里面得到意外的成功。在这情况下管理层一定要找出他们成功的理由,然后考虑开发这个机会及其对企业带来的收益。
意外的失败也能引出其它机会。创新与变革往往带来失败,因为它充满不可预见性。在创新团队投入大量资源后依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认真分析是市场定位的问题,还是客户需求问题。只要认真仔细分析影响因素,就能够找到成功的机会介入点。
六、洞察不协调现象
不协调是一种差距现象。这种差距无论好坏,都是一种变动征兆。它意味改变已经发生,或可以主动造就改变的发生。
产品和服务与市场需求的不协调。如果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正在稳定增长,该产品的经济成效理应随之而稳定增长。在市场大势推动下,这个产品应该很容易出现盈利。如果这种产品缺乏盈利,那就出现产出成果不协调的情况,这也为一个新产品的制造与服务再次创新带来契机,并且此类产品可以预期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大量竞争者出现。
产品与顾客认知价值的不协调。在所有不协调的情况之中,这种是最普遍的。当企业创新开发一款新产品时,往往不能正确认知顾客买的是什么。企业总是假设产品的价值等同顾客的价值,但其实顾客的价值及期望往往与生产商有很大的差别,这中间其实存在创新的机会,高度洞察的创新者便能掌握这些潜在的机会。
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不协调。在企业内部运营流程中往往不愿意进行创新与变革,因为这会触动利益者与工作习惯。在市场与客户的双重驱动下,这种不协调的现象令创新者同样获得机会,这种创新源于寻找一个现存流程内较弱或缺少的一环。如果市场与客户认为有需要,这种创新变革将会被乐意接受。
七、发掘创新的直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