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学困生转化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困生转化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困生转化案例

第1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学;学困生;非智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1-01

一、前言

严格意义上的学习困难,又称学(Learning Disability)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目前获得最大支持的是由美国学习不良全国联合委员会(NJCLD)于1988年提出并在1990修订的定义,“学习困难是用以描述异质障碍群体的概念性术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在获取和使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上的明显困难。这些障碍源于个体内部,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并可能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存在。”[1]对于职业学校的学习困难生,我们不必如此去严格定义。一般认为,职业学校中的“非智力型”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五官健全,但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较差的学生。她们没有任何生理障碍,却不能适应一般的教学环境,未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方面的潜能,导致学业“暂时性”落伍,造成学习困难。陈静就是这样的学困生。

二、案例分析

陈静,一位身材中等、性格温和但不太和群女生,数学课上爱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抄袭他人或不交,数学成绩较差。细心观察她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认真分析她的作业和试卷,并经常通过和同学及家长谈话,了解到她学习兴趣不浓、容易急躁,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当老师的提问难度较大时就不愿思考,只等着听别人的回答。练习题稍难一些,就空着不做。但遇到十分有趣的活动或新奇的内容且较简单时,能比较积极地参与。她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清晰,基本功不扎实,作业依赖性强,不注重思考的过程,满足于按照例题写下正确的答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陈静的家长对她非常的宠爱,同时也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其要求比较高,“恨铁不成钢”时往往采用过激的手段进行教育,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过分宠爱与过度严厉的惩罚的教育使其养成爱撒谎、懒散、逆反等不良个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她虽然成绩不好,但十分渴望老师的关注,期待亲近老师;她在集体的学习中也不甘落后;一旦遇到新奇的内容或形式,一旦有了成功的喜悦,她就能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展开对其转化进程。

(一)结对帮扶。给她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让成绩优异的同学督促其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充分发挥小组成绩优秀同学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强化家校合作。定期与其家长进行电话交流。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包括其近期在家和在校的情况,家长和老师交流各自的教育心得,共同分享教育的成功和发现教育的不足。并且针对即时情况随时调整转化,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师生对话。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她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更有利于她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使她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记录转化过程中的进步,共同分享,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四)完善学习评价。布置作业时,根据陈静的具体情况,提出符合她的要求,布置她力所能及的作业;对个别难度较大的题目作些提示或个别辅导,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后她会加倍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通过一学期的交流,家长在观念、态度、行为、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陈静变得开朗,能以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基本完成每日作业,数学学科也有一定起色,能和同学比较友好的相处。

第2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实验教师:T,男,本科学历,36岁,教龄12年

实验班级:共48人,初二期末市调研全班平均115(满分150,题目难度中等)

实验学生:S2,男,16岁

实验学生基本情况:

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喜欢听歌上网、发育正常,听课注意力一般,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动力,但对老师要求的作业还是能去思考,思考不出来也不深究,故数学一直不太理想。

初步分析:

该生可能是由于学习缺乏有效督促,而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和学习态度不端正及学习方法不科学。班级排名20-30名。他对数学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信心,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特别又是几何部分相当地困难,甚至可以说一看见几何就“偏头痛”,不想做几何题。此外,家人对他的要求是要学好数学。所以,他特别害怕数学考试以至于提到他的数学成绩,他便默默无语。

基本措施:

(1)调整S2的坐位优化他的学习环境

(2)上课是适时请他回答问题,若回答正确,及时给予鼓励;下课后,主动找他了解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使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呵护;

(3)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给予指导

(4)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讲一些教学和数学家的趣事,用数学解决重大科学难题的故事,吸引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指导和帮助S2的过程中,为促使他态度的转变,我着力解决两个问题: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招一势去规范,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开始时要检查,有督促,有奖惩,形成一套制度,包括:

两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和作业习惯;

两用加两动: 用眼看,用脑想 ,动手练动嘴说;

四听: 听概念引入,听讲授思路,听论证过程,听归纳点评;

一条线:作业按审题——分析——解答——检查——讨论——小结——反思的步骤一条线做下去,既注意一定解题模式的培养,又不拘泥以死板的套路。

2 指学法

我针对不同人的性格和个性,倡导在学习方法的个人建构,从哲学和认知心理的角度阐明选择方法的一般依据,又从数学学科特点和不同内容对方法的不同要求,阐明选择方法的特殊依据,探讨适宜有效的方法。

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为智力水平的发挥提供了条件,但还不等于智力就自然提高了,要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差的困扰,还要在智力的培养上下功夫,而智力水平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维表现出来的。对平面几何的解析,常能看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下面是我和S2共同探讨的一道几何题:

已知:如图,圆O1,圆O2相切与点P,过点P的直线交圆O1于D,交圆O2于C,点B为两圆外一点,直线BD、BC分别交圆O1、圆O2于点F,连接PE、PF。

请判断∠PEB与∠PFB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果。

S2:对此题思考许久后无从下手。

这时,我启发他:“我们钥匙常涉及到两角有哪些特殊关系?”

S2:“相等、二倍、互余、互补。”

T:“通过观察,你猜猜你的结果?”

S2:小声回答“互补。”

T:“我们学过哪些与180度有关的定理?”

S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T:“在圆中,我常研究哪些角?”

S2:脱口而出:“圆周角、圆心角、弦切角。”

T:“∠PEB与∠PFB是上述三类角吗?”

S2:“不是”。

T:“能把他们向圆内转化吗?”

S2:有所悟:“可以构造圆内接四边形。”

T:“你试试看”

经过一番尝试,S2终于找到了思路,提出:“延长FP交圆O于Q,连接DQ。

这样构造出内接四边形DQPE,可以得出 ∠PEB=∠PQD。下面就是要证出∠PQD+∠PFB=180°。

T:“怎样证?”

S2:“证DQ∥BC即可,利用两圆相外切.作内公切线,可得出:

∠PDQ=∠C。

我听后很高兴,表扬到:“你很聪明,回去想想有无它法。”他点头应是,脸上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这一串引导,老师“参与”了S2的 整个思维过程,又在他想的过程中,引导他深入地思考,使他沿着自己的思维走下去,既有创新,又很深刻。

实验结果;

从2012年8月开始接手工作,到2013年5月调研考试,S2的数学分数为134(满分150分)。目前,S学习热情高涨,其他功课也有很大的进步,正在紧张而积极的复习,准备迎接中考。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的麻烦和困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待不同的学生我有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对于有部分学生我也有欲哭无泪的时候。但是我相信一句话:“坏学生是没有的,只是看老师能不能够教好!”所以,每次我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我都首先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之处,其次才是其他的原因。在经过我认真分析和反思后我得出了以下几点:

(1)首先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论他是否成绩好,不论他是否学习态度端正,在孩子上的这些缺点都是要靠老师来正确的加以引导和教育的。用你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首先肯定他尊重他这样你才能影响他,让他往好的一面发展。

(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用心备好课。也只有首先认真对待每个孩子,孩子们才会用心地对待你!

(3)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特点,以及他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 在这方面最好认真做好试卷分析,这样才能够在最短时间最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缺陷,也才能够对症下药,一针见血。

(4)多寻求团队的帮助。在教学中,我毕竟是年轻教师,很多教学上的经验不足。在对 待学生方面也不如老教师见多识广,所以我选择借用我身后强大的教师团队。向老教师虚心请教,请其他老师共同讨论。

(5)认真做好课后记。课后记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分析这节课的成败得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方向盘,能够让自己更好的调整教学计划。

第3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 英语学困生 案例 转化

成功教学表明:任何一个学困生,只要发掘他们的潜能,运用恰当的心理辅导技术和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成功信念,逐步增强自信心,都能实现成功的愿望。美国教育家格拉塞(Glaser)研究发现: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导致学习主体内部动力机制的缺损,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导致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丧失,因此越来越困难。而这些学困生既有心理共性,又有其个性。本文通过英语教育教学中学困生的案例试图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

一、共情辅导,交流交心

心理学中的共情原则也称为准确理解,运用到辅导学困生英语学习中就是要从学困生的角度,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学困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行为能力。目的是尝试通过创设指向学困生的问题与学生一同体验、一同思考、一同成长,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通过代替学生体验、代替学生思考,最终灌输学科知识和能力。

共情能使教师设身处地地理解学困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使英语课堂上生活情境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愿表达、自我剖析、自主生成、树立信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自尊心,同样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老师交流。因此关爱学困生,与他们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非常必要:口乃心之门,交流才能交心。

案例1

案主:何某某,男,初一(6)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常做小动作,总是沉默寡言。但我知道,他观察力中上水平,非常喜爱画画,尤其是卡通画和各种小动物画,非常逼真。该学生属于暂时性困难型学困生。

于是在辅导时,我就让他当我的老师,请他教我画画。他教得很认真很真诚。这样,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有了一些讲述的语言的交流。我用简单的英语问:

T:What is this?

S:...

T:It is a panda.

S:It...is...a...panda.

T:Yes.Panda.It is from China.

S:From...China.

...

介绍各种动物名称,交流熟悉之后就边画边问他一些自然性的问题:“What colour is it?”“What can you see?”等等。他居然能够说出一些最基本英语单词,我借机表扬他,并鼓励和激励他积极举手发言。之后,英语课堂上渐渐有了他那高高举起的充满信心的小手和声音,他的脸上也时常露出受表扬后的微笑。

共情辅导是建立融洽而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一个出发点,是一个情感情绪的载体,是一种打开心之门、倾听心之言的人性策略:交流才能交心。师生交流中体现出来的关爱和信任、表扬和激励,对学困生往往能产生莫大的促进作用。何某某之所以能够举手发言,是因为他觉得老师并没有遗弃他,老师依然在关注着他。正如人们所言,学生如有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去点燃。因此,对待学困生,要科学地采取和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和课程学科教育教学方法,从内心深处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交流中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信任,使他们建立信心,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二、友情辅导,互助暖心

发挥集体力量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非对称性的,存在很大的心理距离,沟通容易出现障碍。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同教师之间沟通阻抑现象更为频繁。教师必须把握优化人际关系的最一般的心理准则,了解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和学困生心理的特殊性,不断缩短与学困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困生对教师的态度由拒斥、不信任、漠然,逐渐转为认同、信任、亲近。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活动中要有自觉的行动意识,承认学生也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差异性,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仅是教师传授的结果,周围的学习环境及同伴之间的经验互补也至关重要,由于生活世界和对知识的认识比较相似,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学困生构建学习意义。

案例2

案主:江某某,女,初一(5)班学生。该生文静不爱说话,不喜欢朗读,英语成绩不理想。但从能力和个性特征上看,坚持性较强,有很高的自我意识。该学生属于能力型学困生。

新目标Go For It!(下)新授Unit 4“I want to be an actor”Section B,Period 2时,我设计了一个调查表。在师生互动时,我点了江某某同学作为采访对象,当我问她:“What do you want to be?”时,她指着bank clerk的图片,却读不出bank clerk这两个单词。这时,她身边的许某某同学悄悄告诉了她,帮她解了围,在接下来的生生互动和对话表演环节中,我发现许某某同学仍在耐心地教着她读。平时,我常鼓励学生遇到不会读的举手问老师,而实际上,学生却很少来问我。

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建立了学困生辅导帮扶小组,选出部分学生当小老师,每位小老师负责帮助1-2名学生,定期检查辅导帮扶效果,看看哪位同学进步最大,哪位小老师最棒,再给以奖励。半个学期下来,很多本来需要帮助的同学也成了小老师,其中江某某同学就是进步最快,最早成为小老师的学困生之一。

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让我深深体会到:我可以帮助学困生,但能帮助他们的并不止我一个,这些小老师教得比我还好。通过帮扶小组的建立,可以清楚地看到:学困生不断进步的同时,小老师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挖掘学生们的潜力,发动不同的力量来促进他们共同发展。要在班集体中真正做到辅导帮扶靠友情,互助暖人心的和谐育人环境。

三、竞情愉悦,优化学心

发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和要求,都有使自己成功的渴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适时地创设学习竞争情境,愉悦学困生的,有意识地为学困生铺设能充分展示能力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得积极主动的发展,实现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心理的最大平衡及竞争心理的最佳展示。

案例3

案主:俞某某,男,初一(5)班学生,上课时常开小差,但酷爱篮球,姚明是他崇拜的偶像,但缺乏积极的自我概念。该学生属于动力型学困生。

在教授新目标Go for It!(下)Unit 7“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课时,我特意选取了姚明的一张图片,让大家进行描述。那堂课,俞某某同学听课格外认真,于是我就请他上台给大家描述他的偶像,他显得有些激动,但还是很顺利地说出了:This is Yao Ming.He’s tall and strong.He’s young.I like him very much.等句子。在大家的掌声中,我将图片送给他作为奖励,他非常感激地冲我笑了笑。

课堂上,为培养学困生的兴趣,我常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Pairwork,Groupwork中的游戏、比赛、表演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使学生一次一次地在成功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成绩自然提高。兴趣是求知的催化剂,是医治厌烦心理的良药,只有置学生于“听起来有味,学起来有趣,做起来有劲”的学习情境中,才能激发和优化他们想学的动力,乐学的学习心理。

四、理性评价,树立信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对于健康的青少年儿童,如果外部把他们评价为聪明、可爱、有出息的话(多方加以肯定),则受教育者在“求优心理”的作用下往往真的会变得聪明、可爱而有出息,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多方加以否定),则受教育者在“破罐子破摔心理”的作用下很可能变得没出息,形成恶性循环。由于青少年心理敏感、脆弱、不成熟,“皮格马利翁效应”能达到很显著的效果(年龄越低越明显)。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理性的合乎激情的评价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辅导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根据学困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人而异,注重评价的合理性、激励性,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案例4

案主:陈某某,男,初一(6)班学生。由于他在小学时学习就较差,老师甚至在评语中说他“轻度智力障碍”。进入初中,学习更加吃力,英语就像没学一样。上学期期末红灯高高挂,可他无动于衷,认为:我是低智力儿,又有什么办法?因此,知识障碍较多。该学生属于整体型学困生。

陈某某同学这种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消极暗示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引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当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在全班同学面前理性合乎情理地评价,哪怕是读出一个简单的单词,如:pen,I;或简单的句子,如:I am a boy.I can do it.也要表扬和激励他,这样会使他产生成就感,因而信心倍增。

理情积极性的评价,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的评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学困生的转化,进而慢慢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产生“蝴蝶效应”,局部的进步带动整体的发展。

五、结语

学困生转化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爱的情感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学困生的辅导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热心,在学科教学辅导中,只有将每一个学困生都视为学生的主体之一,在“有情”的作用下和“攻心”的策略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学习的困境,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实现全面、和谐、健康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正兰.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A].席玉虎.全国英语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C].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426.

第4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一线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全体”。然而,当前一些学困生的出现给“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重点高中学困生的出现更是给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干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能对学困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收效甚微,一些学困生在转化初期表现还不错,但总坚持不下去,或者好不容易脱离了“学困”一族,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回到了这个群体中。在重点高中,长期处于优秀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表现出比较低的希望水平,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绝望的心态。因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提升其希望水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辅导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转化中运用的基本原理

目前,国内对学困生的定义有很多,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这样一句话: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其具体行为表现为不爱学习、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逃避,有的还伴有失眠、恐惧、烦躁和过多的自责内疚等表现。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情况略有不同,一些人认为重点高中在招生时有高起点和高要求,其生源在学业水平上比一般普通高中要好得多,因此不存在上述定义中的学困生。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重点高中这个优秀生云集的群体中,虽然学生整体表现相对优秀,但内部比较后仍然会出现学业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长时间的努力无明显效果后,可能会出现与普通高中学困生相似的表现。因此,重点高中的学困生可以界定为在重点高中,学习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且伴有开始厌学、焦虑、逃避等行为的学生。

希望疗法是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以希望理论为指引的心理疗法。希望疗法认为个体的希望水平影响其心理健康,提高个体的希望水平能有效改善个体现状。希望疗法以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采用一系列技巧来提升来访者的希望水平,主要包括希望的灌输、目标的确立、路径思维的培养、动力思维的培养、目标的检验等步骤。

二、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策略

(一)希望的有效重建是学困生转化的先决条件

在希望疗法中,希望的灌输是首要环节,所谓希望灌输是指咨询师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使来访者对本疗法产生积极的期待,对未来生活的改变产生积极的预期,这是希望疗法得以继续进行的先决条件。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让他们对希望疗法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疗效产生一定的期待,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辅导者可以借助已经成功的典例案例,为学困生详细讲解辅导过程,用成功案例促进他们对希望疗法的疗效产生积极的期待,从而使他们愿意配合辅导者采用希望疗法,进而完成好希望疗法的每一个步骤。辅导者可以引导学困生讲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事情,鼓励学困生分析这些事情的意义,思考这些事情是如何影响自己的。通过这些方法,将平时零散的事件经验重新组合,并试着在这些事件之间建立关联,从而让学生重新体验过去的自我,将过去成功意义上的自我进行延伸,促使他们较为客观地认识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在此基础上,辅导者再与他们探讨过去学业上的希望,引导他们分析这些希望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产生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消退的。全面分析过去的希望有利于减轻学困生因过去希望的落空而产生的愧疚感和无用感,有利于学困生新希望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希望水平。

最后,辅导者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也有利于他们希望的重建。心理咨询非常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良好关系的建立,有的咨询流派甚至将来访者与咨询师的良好关系作为心理咨询的必要条件。希望疗法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在应用于学困生辅导时,也应该重视辅导者与学困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学困生建立对辅导者的信任,从而对辅导的有效性产生积极的预期,推动辅导的进一步开展。

(二)合理确立学习目标是学困生转化的指南针

希望理论认为,目标的合理确立对希望疗法的疗效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目标有利于来访者希望水平的提高,而希望疗法的全过程就是从目标出发走向目标。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提升是重点,而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成绩提升的重点,因此辅导者必须帮助他们确立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

首先,目标的确立必须与兴趣爱好相符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通过与学困生沟通交流,借助心理测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着手,引导他们确立与兴趣相符合的学业目标。除此之外,目标的设定还应考虑兴趣的可迁移性。所谓兴趣的迁移是指由一种兴趣转移到另一种兴趣,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如果实在难以挖掘学困生学习上的兴趣,可以考虑利用兴趣的迁移,挖掘培养他们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并寻找这些兴趣爱好与学习的相似之处,进而使他们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其次,帮助学困生学会选择积极的趋向目标而不是消极的回避目标。希望理论认为,积极的目标有利于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消极的回避目标很容易使个体希望水平降低。例如,努力完成学习获得奖励的目标要好于完成学习任务不被批评的目标。

再次,学困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具体且清晰。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彻底改变目前的学习状况等目标虽然是积极的目标,但过于模糊和不确定,这些目标怎样才算达成恐怕很难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过于笼统的目标会潜在地对学习动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学困生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必须引导他们确立清晰、具体、合理、可行的目标。例如,通过努力学习,在试卷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化学争取及格,即使达不到及格也要向及格靠拢;再如,利用每天晚上睡觉前的20分钟时间,背诵5个英语单词,从而增加词汇量。

(三)培养优质路径思维为学困生转化披荆斩棘

希望疗法中的路径思维培养是指提高来访者为完成目标而形成多种路径方法的能力,培养他们预测各种方法在实施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一种方法实施时遇到不可消除的障碍后想到替代方法的能力。在希望疗法中培养路径思维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目标分解和寻找替代方法。具体运用如下。

目标分解,即是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将时间跨度较长的目标分解成时间跨度较小的目标。小目标的确立要遵循积极、可实行和难度系数适中的原则。学困生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建立的目标往往是一个大目标,而大目标很难具体实施,使学生遇到一点小障碍时很容易就泄气打退堂鼓。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有利于学困生具体地操作实施,有利于他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多种方法。重点高中学困生可能曾经是学习上的骄子,他们眼里往往只能容得下一个大目标,即成绩优秀,万人瞩目,很少有人愿意将大目标分解,即使愿意分解,往往也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因此,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辅导过程中,引导其先理解目标分解的现实意义,比直接地教他们分解目标更为重要。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了大目标分解的意义,才能让他们从心里接纳目标分解的做法,从而将目标分解落到实处。分解后的小目标一般很容易见成效,这种成效对学困生来说,可以为培养他们的路径思维增加动力。

寻找替代方法,是指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无法改变的挫折时,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寻求帮助或重新审视、调整目标等方法来寻找新的方法替换原有的方法。重点高中的学困生虽然暂时成绩落后,但其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是不容质疑的,他们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因此寻找替代方法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原有方法受阻时他们往往想不到该去寻找替代方法。因此辅导者可以采用“事先储备”的战略,结合意象对话技术,给学困生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由辅导者引导他们想象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运用一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并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分析障碍是否可以移除,如果不能移除,则想出其他的可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储备待用,以此来提高学困生寻找替代方法的能力。

(四)动力思维的培养为学困生转化提供内驱力

积极心理学“希望疗法”中的动力思维是指一种能为个体完成目标追求提供所需动力的思维方式。动力思维为个体提供完成目标所必需的驱动力。重点高中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发展积极思维、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的子目标等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引导学困生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辅导过程中,引导他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回顾存在一定困难。这些曾经的佼佼者,大多在初中有过辉煌的历史,而高中阶段学业上的挫折,使他们倾向于两种极端,一种是整天沉迷于往日的辉煌不思进取,另外一种则是极力回避,不愿回想过去,整日沉迷于痛苦之中。无论是哪种情况均不利于其动力思维的培养。认识到这点,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向他们讲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再引导他们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在他们回顾时,辅导者应及时给予肯定和点评,从而使他们将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再次体验转化为当前目标的动力。

其次,引导学困生发展积极的思维方式。在重点高中,由于特殊的学情和多次的挫败,学困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多采用消极的思维方式,例如,也许这是老天的安排,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人是不能胜天的。消极的思维方式会明显降低他们行动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归因的训练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消极思维方式。因此,在对学困生辅导的过程中,可以从归因训练入手,引导他们学会既分析内因也分析外因,从而客观地认识当前情况的原因。

再次,引导学困生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的目标,多采用目标激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当学习任务高于来访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又能通过努力达到时,该学习任务最能激发来访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学困生辅导中,引导其制定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对其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有着直接的作用,辅导者要引导其制定可达成,但为达到此目标又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目标,让目标在可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可及,从而有效促进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形成。另外,在对待学困生时,辅导者还可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即给学困生设立一个特定的简单目标,在其完成目标后,获得与其他学生完成高难度目标同等的奖励,从而增强其完成大目标的信心,促进其动力思维的形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充分发挥成功者效应。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们完美的人格。”利用一些经典的成功人士的例子或学困生身边同学的例子,也能有效促进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培养。

(五)目标达成后的检验使学困生更上一层楼

目标达成后的检验对学困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为他们下一轮希望水平的提高提供思维动力。重点高中学困生目标达成的检验可以采用团体检验和个人检验两种形式。所谓团体检验,需要在评估目标达成情况的前提下,将目标完成情况差不多的学生,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组建一个临时小团体,借用团体心理活动的形式,在小组内呈现个人的情况,相互检验。团体检验的优点在于个体不仅仅能获得更高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巩固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所谓个人检验,是指在仅由辅导者参与或辅导者不参与的情况下,由已“脱困”的学困生对自己的“脱困”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体验成功的快乐感觉,同时预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三、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多方面相结合的工作

学困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成为学困生,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希望水平的提高在他们转化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希望水平的提高不是其转化的充分条件,辅导者还应考虑结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等,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辅导,促进其转化。

(二)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转化的对象是学生,转化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本人。希望疗法运用于学困生转化过程时,辅导者扮演的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角色,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辅导者引导的基础上,由学困生自己决定辅导策略。因为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希望水平,让学生早日脱离“学困”一族。

参考文献:

[1] 郝宁. 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69-79.

[2] 陈海贤,陈洁. 希望疗法: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1):121-125.

[3] 杨红英. 学困生积极心理的引导[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 4:40.

[4] 高明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38.

[5] 孟君. 浅谈用积极教育思想转化高中学困生[J]. 时代教育, 2011, 1:153-154.

第5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物理 学困生 转化

1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困生走出心理焦虑和自卑阴影

情感教育重视教育过程中情感的积极作用和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情绪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高级社会性情感为主要目的、以培养高情感水平的人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教育影响,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发展、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对学困生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很快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学习失败的心理阴影。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启发学困生物理思维。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物理学困生心理过度焦虑、自制力差、缺乏自信甚至精神抑郁,所以笔者提出对学困生的转化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困生实施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进行适当个体认知行为干预,避免学生过度焦虑和自卑。案例1:原来我教过一个男生,本来成绩很好,可是由于一次月考前生病,结果考得很不理想,由此他背上了很重的心理包袱,成绩一落千丈,沦落为学困生。最后逃避考试,拒绝参加期末考试,经过多次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最后答应他只做完自己愿做的题就可以交卷出场,结果那次他考了全班第二名。也许他只需要一次心理放松,就可重拾自信。要想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老师要首先了解学生心理情况,要从学习情感上与之达到共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教师教会了困难生读书,也就是给了他们终身受用的本领。平时不难发现,困难生的数学概念是相当含糊其辞的,有的甚至对一个定律、法则都不能说出来,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懂看书,不愿读书。在读的方面,我习惯以“领读、扶读、自读”来加强阅读训练。数学课本不同于语文课本那样有故事情节,困难生看起书来味同嚼蜡。针对学生看:臼乏味这种情况,我首先指导困难生会看书上的文字,指出哪些是理解解题思路的文字,哪些是阐明概念、定义、公式的文字;其次是指导他们会看书上的插图,指出哪些是帮助理解公式形成过程的图,那些是表示几何形体的图,哪些是分析数量关系的图。

3充满温情的小组自主学习能有效提高学困生的情商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的缺陷是学生学习困难的普遍原因,转化措施是帮助学困生克服思维发展缺陷、学习技能缺陷,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弥补知识上的缺陷。鼓励和表扬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和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智商是先天遗传而来,但情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学困生大多缺乏学习主动性、自制力差;对学习没有热情、缺乏毅力;经过老师的谆谆教导后曾下决心刻苦学习,但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不愿问问题,怕被耻笑等。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自主学习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案例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共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求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组长全权负责。另外我先让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分组讨论,一般让C等的学困生去展示问题结果,让A等生来进行点评,其他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这样既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又鼓励了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就可以形成一人听课、做作业会有几个人来监督的局面。为了小组的荣誉,优等生也更乐于帮助学困生学习,积极解答他们的疑问,既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情商水平和学习效率。

4多元化精彩的课堂情境引入可以有效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物理学困生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和耐心。物理教师只有充分发挥高效课堂的教学功能,才能很好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而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课程特点,创设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动机的密码,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将悬疑设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矛盾的点上,这样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听讲。

第6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学困生”面对数学问题,当现有数学知识的水平与数学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我。要真正理解、执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数学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数学发展。能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数学环境,着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学困生”中很多人与一般学生相比,都有一些突出的缺点。例如:认识能力往往比较低,情感起伏不定,习惯不良,学习成绩较差,逞能好强等等,他们极易受诱惑,常做出一些傻事。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却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又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部分学生性格表现为孤僻冷漠、自由散漫、容易冲动、意志薄弱、逆反心理严重。

面对“学困生”成因的诸多方面,我深感“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预防一个“学困生”就能为班级管理减轻一些负担,预防一个“学困生”也比转化一个“学困生”容易些。我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有了一些收获,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非常重视“学困生”的预防。提出了“全校-全班-小组预防差生”的策略,强调使用“教育会诊”的方法综合预防差生的形成,调动每一个教师、班级、学生及家长的力量,以预防差生的形成,并给出了具体的措施。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预防“学困生”形成的一整套方案,并特别强调课外阅读在预防“学困生”形成中的作用。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做法,我谈几点:

一 全面了解学生,给出现问题的学生建立档案袋,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在班级管理或课堂教学中,随时发现某位同学有异常情况,就悄悄记录下来。如: 姓名:李明“学困生”表现:上课没精打采,作业拖拉或不完成

辅导策略或转化措施 :了解原因 帮其制定作息计划 鼓励他按计划行动 变化: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高了作业略慢些但可以完成

有几位学生就建几份档案,问题轻重一目了然;随时记录他们的变化,教师就会心中有数,学生不会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

二 以“校信通”为交流平台,沟通亲子教育的好方法

“校信通”网站上有许多家长的优秀作品,作品中大都是真实而生动的案例、家长们的教子方法、深切的感悟等等,对家长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难有很好的点拨作用。我经常把网站上一些好文章推荐给家长们,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我还经常为孩子们推荐网站上一些优秀儿童读物,孩子们有了自己喜欢的读物,就不会把精力都放在看电视、打游戏上了。

三 小组同学帮“学困生”,“学困生”之间相互比

自从我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校也积极响应。我们根据学生差异,把全班同学分为十个小组,每组都有优、良、中、较差四类同学。我们制定了小组评比制度,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为了小组荣誉,都轮流帮助、监督“学困生”,“学困生”为了小组的荣誉也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我还让不同组内的“学困生”相互评比,谁进步大,谁就能得到“进步奖”,本组同学就都都是“优秀小老师”。这样做无形中约束了“学困生”学习上、行为上的不良倾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不断完善“学困生”转化奖励办法

为了更好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善、提高每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不选择学生,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得到改善”的意识。我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品德、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为宗旨,努力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形式,逐步改善和提高“学困生”的状况。

五 热情关心,耐心启发,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其中重要的是自身的原因。有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因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放在学习上的时间或精力不够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失去学习信心,成绩再差,形成恶性循环。可见,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很重要。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的思想。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每接触一个新班,我差不多都用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们零距离的接触。通过和他们一起打球或做游戏,融入到他们中间去,让他们了解我的同时我也真实地去了解我的每一个学生,旨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用耐心和爱心去浇灌他们。学困生的缺点比优点还要多,这就意味着犯错误的次数会多一些,对于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教师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骂的方法来“镇”学生,因为征服学生的不是教师的大嗓门而是丰富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面对他们因缺乏经验或无意造成的过错,我们应采用宽容、谅解的态度,事后再帮他们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7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不抛弃;以爱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78-02

近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是本人和农村高中学困生朝夕相伴,一路走来的过程。我也曾对转化学困生产生过怀疑,面对农村中学的生源现实,促使我重新思考所面对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大量农村留守学生的出现、离异和单亲家庭的增多、各自成长环境的差别等诸多原因,客观上造成这些学生的差异化。最初,我简单地认为,在转化学困生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心血,幻想短时间让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所进步,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夜深人静时,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理念,认为自己急于求成,太多功利化的举措,注定不可能有真诚的收获!反思让我成熟,我只有通过不断地再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成功转化学困生的案例,结合实际,默默付出和探索,追求着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希望和收获!现将多年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眼中有人,平等看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谁能在学困生的心田上种下自信、自尊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学困生心灵之锁的钥匙。我校地处农村乡镇,在我所带的班级里,农村学困生占多数,学困生成因复杂,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城镇化加速,因土地流转,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留守儿童和学生增速加快。来自单亲和重组家庭的学生也逐年增多,客观上造成许多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亲情缺位,教育缺失,这些孩子的性格从小就表现为自卑、暴躁、冲动。一些非主流碎片化的信息误导,导致这些农村学困生在认知和价值观形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父母的短视和功利,重养育轻教育,使成长在农村环境中的孩子渐失对知识的原始渴望和冲动。

以我班为例,通过长期观察和问卷调查分析,性格问题型加无良好习惯型的双差学困生成为我班学困生主要类型,他们大多数不善于或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不愿展示自己。面对多种困难,作为学困班的班主任,我始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要有信心面对他们,要用爱心看待他们,努力发现和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从点滴做起,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把树人立信作为转化学困生的首要目标。多少次,我默默守望着学困生,他们像一群曾缺失关爱、受过不同伤的羊羔。当他们迷茫、颓废时,我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他们倾听和分享我的青春奋斗历程。让他们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我,也是曾经的学困生,一路走来同样风雨兼程。他们好奇过、惊讶过、沉默过,也曾引起内心共鸣。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有真心地关爱,平等地看待,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等待,持续关爱,才能打开他们内心的第一扇门。

二、心怀宽容,从不抛弃

由于学困生成因复杂,难道每天都恶脸相向?记得刚开学的第一个月,我班学困生严某就和他初中毕业混过的朋友在一起,在茶屋过生日喝酒,打电话向我请假说:“老师,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我陪陪他,请个假。”我一听肺都气炸了,当时很想发火指责他,但我冷静一想,他重情义,讲江湖义气。如果硬来,师生对抗,对大家都不好;如果轻易答应他的要求,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学困生班,类似的学生较多,我压住心火,平淡地对他说:“我可以给你请假,但我有底线,聚会时间不得超过晚上十点,不能喝白酒和啤酒。你讲义气,我也说话算话。”他连忙说:“谢谢老师,你给足了我面子。”事后,我在班里处理类似事件时,从不提起此事,给足了他面子。

此后,他内心认可了我,主动和我交流,并讲出了我不知道的、隐藏在班级的其他潜伏状态的事,使我在学困班班级管理中掌握了主动性,增强了预防性。客观地讲,他善意的“告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记得一位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师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但是学困生变好确实是老师的功劳。”他鼓励我要善于发现这些学困生的优点和亮点。学困生,我想说,虽然你们有时伤得我遍体鳞伤,但我从没有抛弃你们,没有放弃你们。

三、寻找亮点,以爱为本

学困班班主任更应留意和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亮点,用好教育契机,鼓励他们。我初带高二文科学困班时,有个学生叫郭某,高一时在外校就读,因多次不服管教而转学到我班。他因学体育,文化课基础差,经常上课溜号。父母下岗后外出打工,他长期和爷爷生活,我了解到他的成长过程中存在教育缺失(父母管不上,爷爷管不了,老师不敢管,亲属不愿管),因此,养成孤僻和任性、自大的性格。住校期间,由于性格和习惯与其他人不合,他时常与同学闹矛盾,和同学关系相处难。大多数学生不愿和他交往,所以他习惯独来独往。我留心这一情况后,多次主动与他交流谈心。他违纪时,也引导和批评教育他,但效果不明显。我有事去他家所在的地方,顺便了解他家有关情况时,得知他是爷爷带大的,对爷爷感情深,每次回家,总要给他爷爷带药或把省下的钱给爷爷买些吃的。百善孝为先,这孩子有孝心,难得!我心想,作为练体育的,本来就花费大,父母给的钱又不多,他虽然性格有缺陷,但没有太多恶习,特别是有孝心的“90后”不多见。至此,我心里尊重这名学生,我利用班会和其他机会表扬他,作为学困班班主任,真诚和爱心、耐心的付出,也收获了一些温馨的回报。郭某念着老师的好,渐渐理解老师的辛苦和用心,他也用行动告诉我,他正在逐渐努力转变自己。我有了观察的收获和感动之余,多次主动找他谈话,为了巩固阶段性效果,跟踪鼓励他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慢慢地,我发现他有了很大进步。记得在“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他第一次说出自己隐藏已久的真实想法,他对我说:“老师,我想考体大,你看我行吗?”我说:“你一定行,只要信念不灭,任何人真心努力后都有机会!”他变得自信了,在以后的专业课训练中,更加努力刻苦,对文化课学习的热情渐渐高涨,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

第8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一、学困生的行为表现及特点

学困生是在高职院校中较为普遍的群体,一般指学习成绩差、品德习惯不良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高考中落榜的学生,一部分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存在不良的心态,即混大专文凭,消极学习,对学习没有明确定位,对前途缺乏规划,这种不良心态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

具体而言,学困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差,对学习没有信心和动力;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尤其对教师较为抵触;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在行为习惯上犯错,且难以改正;社会适应性差,依赖心理强。

二、五年制高职学困生转化的意义

1.对学困生转化有利于其个人成长与发展

学困生与优秀学生相比,其本身属于较为迷茫的精神状态,且在自制力方面不及优秀学生,较多教师都因为其不求上进的现状而对其失望。然而,一定程度上而言,学困生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若对其加以科学合理地教育与帮助,能使之转化为热爱学习、追求上进的有用之才,对其个人成长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2.对学困生转化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通常情况下,学困生对班级班风建设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对学困生的管理都是一项让教师头疼的事情,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因此,在一项难度较大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如果对其成功转化,能大大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班级班风及学风的建设,带动整个班级学生的进步。

3.对学困生转化有利于院校教育及社会的发展

在高职学困生群体中,经常出现旷课、抽烟、喝酒等恶习,对其个人思想道德培养有重要的损害,而且对学校乃至社会都存在不良影响。高职教师对其进行教育转化,能促进其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对其个人、学校及社会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五年制高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个人原因

一方面,受智力因素与身体缺陷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在接受事物及知识的能力上不及别人,因而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大多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这些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在行为习惯上逐渐放松警惕;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相比高等院校学生而言,心理不够成熟,尤其在自制力方面比较差,对于复杂系统的知识学习缺乏足够的耐心与自我控制力,逐渐落后到学习队伍后列,而慢慢成为学困生。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关键性因素,其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1)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过问较少或从不过问。这些家长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常年在外忙于工作,对其子女的教育毫不重视,其子女常年无人管理,我行我素;有些家长虽然在家照顾子女,但却存在过分溺爱的现象,导致其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较强的自理能力。(2)有些学生出生于父母离异或家庭冲突较为严重的家庭,父母的不和谐给他们的心理蒙上了阴影,使其缺乏安全感,同时,家长的不和谐举止也给他们造成了不良影响。(3)由于有些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对其子女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利用简单粗暴、大骂的方式教育子女,造成了其子女较强的逆反心理,使其渐渐丧失学习斗志,向着不好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向迈进。

3.学校原因

对于五年制高职院校而言,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较多学生因为高考落榜就读于高职,只是为了“混”一下学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及中学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模式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部分学生的政治素质不高。同时,由于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一部分学困生放松管理,任其“破罐子破摔”。在教师长期的忽视之下,这部分学生在班级、学校乃至家庭中的地位下降,致使其逐渐对学习失望,对教师失望,妄自菲薄,并渐渐开始对教师出现顶撞的行为,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越来越差。

4.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是导致五年制高职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不良思潮及不良宣传品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1)当今时代已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一些消极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读书无用等思想给一部分学生带来错误引导,使这些学生沾染不正之风,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品广泛传播,对于高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新鲜感,逐渐成为学生变差的“催化剂”,会模仿和学习其不良行为,出现一些严重错误甚至犯法的行为,导致性格及行为变坏。

四、五年制高职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1.开展赏识教育,表扬学困生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困生虽然在其学习及道德上存在诸多的缺点,但仍然是有优点的。作为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应该保持一个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可对学困生“以偏概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使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1)辅导员应该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解,找到其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教育。辅导员应重视对“表扬公开化、批评私下化”教育方法的利用,以促进学困生自信心的回升。(2)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其点滴进步,辅导员都应该加以重视,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全班学生面前重塑其形象,并耐心地加以指导教育,促进其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成长和成才。只有这样,班级其他学生才会愿意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也才会有足够的自信与热情投入学习、矫正思想。

2.开展理解教育,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

无论五年制高职学困生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教师在实施转化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理解和尊重学困生,给予其心灵的慰藉。学困生在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上不及优秀学生,其在情绪上较为多变,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理解,并从思想上开导他们,信任他们,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内心,构建师生的和谐友好关系,进而逐渐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促进转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在转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投入真实的情感,利用感情的力量打动学困生,让学生看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能促进学生在受到心灵感化后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最后,学困生因为成绩差、道德品质差,而经常受到排斥,此时,是他们最需要帮助与关怀的时候,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与爱心,让爱心转化为学困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号召班级其他学生热心帮助这一部分学困生,共建和谐的班集体。

3.开展创新教学,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9篇:学困生转化案例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高中学生;学困生转化

引言:农村中学教育比之城市中学教育在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基础素质和学校环境条件各方面都处于弱势,即便农村中学教育已经被提到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中,但农村中学,尤其是高中,学困生的存在和学困生的增多仍给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带来阻碍,转化学困生仍是农村中学教育中的重点工作。

1.农村中学高中学困生概述

农村中学高中学困生是就读于农村高中,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课堂表现和学业表现上有很高的一致性。在课堂上,学困生要么就是调皮捣蛋,要么就是对教师讲课充耳不闻,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即使是专心听讲,也形同“鸭子听雷”。

农村中学高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以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最为主要,这些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对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反应。

2.农村中学高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实践

2.1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困生的学习需要受到学习诱因的影响,即学习目标设定会影响学生学习需要满足的状态。以学生的成就感需要达成为例,如果学习目标能够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学生学习起来不觉得困难,那么学习的成就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学困生的成就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大大改善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为学困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例如,在语文教学的写作板块中,将写作任务进行区分性的布置:第一,给定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文;第二,给定作文的模板,即一些关键词汇或者谚语,如,请学生根据模板提示完成作文;第三,给出语文作文的大纲,请学生根据提纲来谈生活中的那些柴米油盐的温馨琐事,再在此基础上整理写成文章。即使是学困生,也很容易根据第三个阶段的解决问题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内容设计使学困生能够找到适合的学习目标,并获得学习成就感。

2.2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困生对高中学习的认知存在狭隘的问题,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对高考,他们中的一些甚至对高考早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这种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的学习态度需要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行改善。例如,在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将教学的内容设计成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的的任务,如与他们平时的见闻相关,或与他们的未来愿望相关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成员发表与学习内容有关系的那些来源于他们本身意愿的见解。也许学困生对教材不感兴趣,但是会对他们喜欢的事物感兴趣,那么学困生就能够对小组内成员的合作解决问题活动提供帮助,如为组员查找资料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困生会认识到,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自己能够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本身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很大的相关,因此也改变了对高中学习的认知。

2.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明天会是新的一天”,但是很多人却都活在昨天的惯性里。习惯是日积月累的行为养成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在班里多以守纪较好的同学为例子,大张旗鼓进行表扬,这是所谓的“榜样引路”,也可以举一些违纪违规带来不良后果的例子,这是所谓的“警钟长鸣”。对于平时那些行为不归范的学生,如:经常要迟到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经常要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经常要打架斗殴的学生,如果他们稍有进步,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表扬这类学生,也要及时地与其家长沟通告知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进步,以便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学校和家庭这两大环境中,老师和家长地教育目标要统一,同时也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进步的机会和及时地表扬他们的进步行为,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逐渐地纠正他们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2.4针对学困原因实施心理教育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困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转化,作为班主任的高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归因特点,找出学困生在归因方面的问题,实施心理教育进行转化。一般来讲,极端内在归因的学生是因为自卑而对学习产生压力,极端的外在归因的学生因为长期受到父母或同学的指责和批评而对学习产生反感,那么班主任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这些情绪反应实施心理教育。如,某学生平时因为缺少父母陪伴觉得寂寞,上课玩手机“打发无聊”而影响了课堂纪律,被任课教师批评之后送到了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不应该马上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以免学生背负上“差生”的标签,而是应该温和的和学生进行沟通:“用手机干什么了”、“能不能和老师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老师认为你可以在放学之后给家里打电话,告诉他们你今天的学习成果不是在课堂上玩手机打发无聊”。通过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对家庭温暖极为渴望的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和父母交流的方法,也不再在课堂上通过玩手机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了。

3.农村中学高中学困生转化的效果

在高中教学中重视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直接解决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打破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受到心理因素束缚而无法取得成就的桎梏,学困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学生集体学习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对学校生活更加满意,。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使整个学校教育进行得更加顺利,这也是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表现。

前文所述,农村高中教育目标有二,学困生自身的改变使农村高中教育“教会学生快乐生活”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另外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使他们与学习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使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提高,能够使他们在高考中的成绩得到提高,学困生升入高等学府的可能性更大,证明着农村中学教学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也是农村中学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高中学困生是农村中学教育中的一块“痼疾”,学困生的转化对农村高中教育的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班主任并同时担负重要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分析学困生的学困成因,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变学困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当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快乐,并使他们通过学习体验到高中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中学整体的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严琴.钱谈农村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N].六盘水日报,2008年8月2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