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需求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据不完全统计,江浙地区已经投资落户的外国企业有日本东芝、加拿大HUSKY、日本法那克、日本宇部、三菱重工、日本住重机械、德国德马格等。另外,韩国LG、韩国的东升、日本日精、奥地利恩格尔也正在计划之中。国外企业纷纷登陆,虽然对中国塑料机械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将会威胁缩小国产塑料机械市场的空间,将对国内塑料机械生产企业、对中国塑料机械行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塑料机械与塑料原材料、塑料制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不同行业部门使用塑料制品的构成,实际上反映了塑料机械市场的分布与需求情况。
近几年来,中国塑料制品的应用情况大致构成如下:建筑材料工业10%;包装工业25%;电器、电子信息工业10%;汽车及其他交通工业2%;农业15%;轻工业(含日用品、服装、鞋、玩具、游戏机、体育用品等)27%;机械工业(含医疗器械)2%,其他9%。预计今后几年,建筑材料工业、包装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电器、电子、通信工业、农业中的农膜节能、节水、排灌、滴灌、微灌设备,使用塑料制品的比重将会大幅度增加。此外,废塑料的回收与利用它们是“十一五”甚至二十一世纪,中国塑料机械的主要市场。
一、建筑行业
塑料机械在建筑行业中,主要用来生产塑料异型材(塑钢门窗)、建筑给水管(冷、热水和供暖管、燃气管)、城乡供水管、市政排水管。根据欧洲塑料生产商协会(APME)提供的资料,2002年欧洲的塑料消费,约17.6%用于建筑行业,仅次于包装行业。中国情况也基本类似,约10%的塑料消费于建筑行业领域。今后随着国家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城市供水、节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城镇功能,把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黄河中游、松花江流域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加快发展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启动,都需要大量的各种塑料,机械特别是各种挤出机组生产优质的塑料管材等建筑材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电器、电子信息行业
塑料机械为电器、电子信息行业提供制造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录像机、收录机、电视机、音响、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手机等产品的机壳、主配件等以及信息载体的各类光盘(CD、VCD、DVD、CD~RW、DVD~R、DVD~RW、HDVD)的技术装备,其中最主要的是精密注塑机,目前主要依靠进口。
三、汽车行业
塑料机械在汽车行业中,主要用来生产汽车内装件、外装件、车身和结构件等,发达国家每辆汽车塑料用量达120千克,而国内汽车塑料用量仅为78千克。目前,全世界汽车用塑料件的市场规模为454万吨/年,其中美国微172万吨/年,欧洲为136万吨/年,而中国现在每年的用量只有十几万吨。从汽车工业发展态势看,零部件塑料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一大趋势,随着塑料功能的不断提高,汽车塑料用量将会越来越大。预计2005年中国汽车塑料需求量将达到45.5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70万~94万吨,汽车行业中需要的塑料机械主要是大型注塑机(锁模力≥4000T)和大型多层中空成型机。目前这些设备主要依靠进口。
四、包装行业
塑料机械主要为包装行业提供塑料包装材料和塑料包装制品(瓶、箱、桶)。近几年来,中国用于包装的塑料用量约占中国塑料消耗总量的25%左右。
2003年全国塑料包装产量达465万吨。塑料包装材料规模以上的企业有8000多家,其中塑料薄膜生产企业约2240家,塑料丝、绳、编制制品生产企业约4300家,泡沫塑料生产企业约500家,塑料包装箱及包装容器约680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年增长率为12%,2003年比2002年增长16%,这些塑料包装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塑料机械。从塑料机械产品品种来说,除传统的注塑机、薄膜吹塑机组、中空成型机组外,还大量需要多层共挤薄膜吹塑机组、大型多层中空成型机组、多层共挤热收缩薄膜机组等。
五、农业
塑料机械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农膜(地膜和棚膜)、排灌设备等技术装备、农膜又是在农用塑料中占主要地位。农膜,是继化肥、农药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它的应用给中国农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对增产粮食和丰富人们的菜篮子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把它视为奔小康,发家致富的手段。目前,中国地膜覆盖面积超过1.8亿亩,塑料年用量为44万吨,棚膜覆盖面积超过2000万亩,年塑料用量达65万吨,其他塑料排灌设备年塑料用量约为20万~30万吨。预计2005年农用塑料需求量约为160万吨,到2010年达300万~400万吨。这些农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农膜生产设备等塑料机械。
六、医疗、卫生领域
医用塑料制品对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保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医用塑料制品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开发塑料输液袋,后来又相继开发了塑料注射器、塑料人工关节等。目前,医用塑料制品的产值已达到占全国医疗器械总产值的15%左右。医用导管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0.5毫米以下,加工难度大,需要采用精密挤出机。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医疗、卫生领域是塑料机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七、环境保护行业
目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就是进行垃圾填埋。为了防止填埋的垃圾腐烂时,污染地下水源,所以在垃圾填埋时,需要在其坑低铺一层塑料膜——土工膜。此外,水利建设、高速公路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土工膜,而目前,中国生产土工膜的设备,基本依靠进口、这也是塑料机械的一个大市场。
八、废旧塑料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TQ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54-02
一、中国天然橡胶市场需求分析
在我国天然橡胶市场的经济结构主要通过需求市场集散程度、经济产品的优劣、和国际政策优先所影响的,根据这三个方面产生论述,就可以分析我国国内天然橡胶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以目前的发展状况为基点,从中寻找我国天然橡胶市场所存在的发展商机,这等同于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未来十年做一个发展研究评估。
1.关于市场产业结构的研究报告
我国近些年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改造,尤其体现在农业垦殖西方发面的开发,我国农业垦殖体系对于所种植的天然橡胶的进行初步制作的企业规模加大,我国多家大型橡胶产业公司在海南共同创建了可以将天然橡胶原生态种植,初步加工、市场销售和天然橡胶产品研究于一体的天然橡胶产业园区,这其中种植的天然橡胶树占地面积可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其中每年可产出的干胶质量可达到二十三万吨,这个园区所生产出的橡胶产量和质量均占国家比重的百分之四十之多,所以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园区。排名第二的天然橡胶产业园区是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种植面积可达到十一万平方公里,其每年可产出十五万吨的成品。
但是在我国对天然橡胶进行初步加工的民营企业数量较少,我国的天然橡胶加工行业与国外的从规模和产出数量上来比较的话还是稍显劣势,我国的民营加工产业有二百零二家,在这其中有十三家的年产量可以超过万吨,占全国年产量的百分之六点四;在五千吨到一万吨的产业数量有五家,占全国年产量的百分之二点五;在一千吨到五千吨这个区间之内的有八十七家之多,其年产量客栈全国年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三;在年产量不超过一千吨的中小企业有九十七家,占全国比重的百分之四十八。
2.商品层次化
通常所说的商品层次化是说在相同行业中制作出的同类商品,因为在商品本身的质量、成本、做工、性能和销售等各个方面所出现的层次化,使不同类型的商品之间出现无法替代的问题,在学术上也被统称为产品差别化。其实商品层次性决定了商品的优劣之分,也是一种有利的市场竞争手段,市场反作用于生产厂家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和差别性,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
二、天然橡胶发展困难研究
我国目前想要大力地发展天然橡胶产业需要客服以下几点困难:
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有限,国家对天然橡胶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从政策上面没有宽松对天然橡胶产业生产的管理和经营。
2.人才匮乏,在天然橡胶产业中的一些特定岗位急需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人员上岗,这也是天然橡胶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才的缺乏。
3.企业和个人在选择投资天然橡胶产业的时候会遇到投资资金回笼时间过长的困境,天然橡胶产业的投资资金巨大,规模也不是一般产业可比,而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也大。
4.原生态天然橡胶种植园区的建设也不是一般企业可以建设的,天然橡胶因为其原料的特殊性,所以在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建设上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作为引导。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壁垒,可以看出目前进入天然橡胶产业的门槛较高,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还要有大量技术人员的储备。
三、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商机研究
根据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市场需求和产业壁垒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客服目前所存在的产业壁垒,发现产业发展商机提出几点解决办法。
1.产业应调整现阶段天然橡胶的加工模式,调整产业发展格局,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在优化天然橡胶种植的基础上建立天然橡胶产业园区,整合大小天然橡胶加工厂,将中小型企业集中到一起去发展,建立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构架。这样也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有利于天然橡胶产业产品的研究研发,有利于加工和种植技术的研究推广。整合整改不符合要求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小型加工厂,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也可增加产量。
2.天然橡胶产业应积极调整天然橡胶品种,使自身所加工出来的天然橡胶产品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口碑,我国的国产全乳胶在国内市场一直都是独占鳌头。天然橡胶加工业必须自己自发的调整品种构成,扩大产品竞争力,抓住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提高高级橡胶的产品质量和工业化水平。
结论: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虽然起点较低,生产水平加工水平还有待提高,产业所需跨越的壁垒也较多,但是我国橡胶的市场需求量持增长趋势。伴随着汽车等产业发展的机遇,我国国产橡胶应提升加工工艺,升级产品质量,客服壁垒,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国华,中国天然橡胶业在WTO框架内的发展对策[J].热作作物学报,2005(5):12-15.
[2]林侥俊,我国加入WTO对海南省天然橡胶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垦经济,2000(4):12-15.
[3]杨培生,提高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热带农业,2005(4):4-6.
作者简介:刘威(1982-),男,山东文登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在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网站项目是以Web服务器为主体、浏览器为客户端作为基本架构的项目。这样的架构项目中包含Web服务器、浏览器和网络三个关键主体。网站项目可能是一个网站,也可能是各种Web应用程序,例如网上商店、虚拟邮局、网络办公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网站项目管理就是围绕着网站项目运用知识、技术、技能、工具和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的领域很多。狭义地讲,网站项目包括了网页制作、美工设计、程序编码、系统及网络管理等专业技术,广义上又包含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心理学、广告学等更多领域的知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涉及到项目管理工具、文档和设计开发管理规范、开发及测试环境部署等特殊领域的问题。这对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参与项目的角色很多,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对于网站项目管理,最关键的角色是项目经理、业务流程分析师、用户界面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编码人员(程序员)和质量控制工程师等。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开发的深度,由项目经理进行角色划分。假如严格细分,一个大型项目的角色可能达到50个以上,以确保每个细节都有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和管理。其中需求分析过程中主要角色有客户代表、业务员、业务流程分析师、用户界面工程师,另外还有项目经理、数据库工程师、文档工程师等参与。
3)网络应用的开发技术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从而使网站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式具有多种选择性,达到同样的目标可以采用很多不同的方式,现代的应用系统越来越成为一个庞大的集成方案,需要考虑不同的操作平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传输介质等等,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种技术的利弊,帮助用户选择高效、廉价并富有前瞻性的方案。
2需求分析在网站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及要求
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由于以上提出的网站项目的特殊性和行业覆盖的广阔性,以及需求分析的高风险性,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以往建设失败的项目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
在需求分析流程中,需要有客户代表、业务员、业务流程分析师、用户界面工程师等角色参与,业务员从客户代表那里获得需求,并形成需求报告;业务流程分析员从业务员那里获得需求报告,分析生成项目模型报告;界面工程师得到项目模型后设计制作相应的模板和用户界面原型,最终由客户代表确认。需求分析所形成的文档最终达到如下要求。
1)正确性:每个功能必须清楚描写交付的功能。
2)可行性:确保在当前的开发能力和系统环境下可以实现每个需求。
3)必要性:功能是否必须交付,是否可以推迟实现,是否可以在削减开支情况发生时被“砍”掉。
4)简明性:不要使用专业的网络术语。
5)检测性:如果开发完毕,客户可以根据需求检测。
3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需求分析工作方法,应该定位在“三个阶段”(也称“三步法”)。
第一阶段:“访谈式”。这一阶段是和具体用户方的领导层、业务层人员的访谈式沟通,主要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用户的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等具体情况和客观信息,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针对具体的职能部门以及各委办局,最好能指定本次项目的接口人。
实现手段:访谈、调查表格。
输出成果:调查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第二阶段:“诱导式”。这一阶段是在承建方已经了解了具体用户方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等具体实际和客观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硬件、软件实现方案,做出简单的用户流程页面,同时结合以往的项目经验对用户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调研方法和手段,和用户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界面的便易性、习惯性。用户可以操作简单演示的DEMO,来感受一下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合理性、准确性等等问题,及时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进方法。
实现手段:拜访(诱导)、原型演示。
输出成果:调研分析报告、原型反馈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第三阶段:“确认式”。这一阶段是在上述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流程细化、数据项的确认阶段,这个阶段承建方必须提供原型系统和明确的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并能清晰地向用户描述系统的业务流设计目标。用户方可以通过审查报告来提出反馈意见,并对已经可接受的报告、文档签字确认。
实现手段:拜访(回顾、确认),提交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原型演示系统。
输出成果:需求分析报告、数据项、业务流程报告、原型系统反馈意见(后三者可以统一归入需求分析报告中,提交用户方、监理方进行确认和存档)。
整体来讲,需求分析的三个阶段是需求调研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步法的实施和采用,对用户和承建方都同样提供了项目成功的保证。
4网站项目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项目的整体风险往往表现在需求分析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导致用户不习惯或不愿意去用承建方的软件。承建方和客户方都要重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为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方向,应该采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需求调研。
4.1挖掘用户需求
鼓励用户将所有的想法尽可能地阐述清楚,并把所有的要求罗列出来。这时候不必担心引起客户的潜在需求而增加设计开发的工作量,应直接明白地跟客户把问题和要求一条条地列出来,把条理、归纳、分析先都放到一边,将用户最原始、最完整的要求准确地记录下来。
很多情况下客户并非专业人士,在他们的描述中很难凸现重点和技术难关,这需要我们去为客户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尤其是客户谈的不多却又是技术上实现难度和强度很高的地方特别值得注意。客户往往对需求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大多时候给出的需求都是笼统而且尺度难以控制的,这就要求业务人员在倾听了客户的详细说明以后,帮助客户进行整理和分析,预测客户在开发过程中变更及今后应用中可能进行修改升级的潜在需求。
比如在为客户设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时候,也许就要为客户预留将来与他们的业务单位进行交互的通道;在设计邮件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可能会需要广告管理服务器;设计网络电子商店时需考虑今后增加库存产品进销存统计分析等等;限于时间和财力的考虑,客户通常能够接受分阶段实施的开发过程,在需求分析时,提早为客户设想到今后的需求变更除了使项目开发更加顺利以外,也为今后业务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4.2利用自然的语言和图表描述项目模型
在业务员与客户进行沟通和调查时撰写的需求分析,尽可能用自然语言或形式化语言来描述,还可以添加图形表述方式和模型表征方式。虽然客户的水平和资历有所不同,但是最自然的描述能够使项目开发的各个成员都能清楚地理解需求含义,不至于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对客户而言,这样的模型描述最接近真实,容易参与修订,并能以此为测试和验收的依据。制作示意图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关键是利用示意图将客户的需求和即将开始设计的系统体现出来。在进行系统分析和程序开发之前,双方对今后要完成的产品就能够有直观的认识,换言之,就是在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开发阶段的时候,双方就对工作的结果达成统一的意见,这将大大地减轻需求变更所带来的困扰,同时客户更容易地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
4.3需求分析要共同参与各施其职
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开发经理、交互设计师、测试人员、文档人员包括客户代表都应该看需求分析,并进行共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参与项目开发的人员都应该对这份需求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对需求提出意见,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修订,最终确定项目实现的目标。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承建方和客户方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例如:项目经理通过需求分析才能组建所需要的团队包括配置工作环境,制定开发周期;开发周期的限制和功能上的要求可能会影响到程序员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工具进行编写;操作用户的技能水平将影响到交互设计师进行前台设计时做到什么样的精度;界面设计人员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定位确定表现方式;测试人员了解测试环境和条件后才能对项目质量进行跟踪和检测。
4.4将需求变更置于可控状态
需求的变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出自客户的遗漏,也可能是在开发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如何以可控的方式管理网站项目需求的变更,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匆匆忙忙地完成用户调研与分析,则往往意味着不稳定的需求。所以需求管理要保证需求分析各个活动都得到了充分的执行。
为了将变更及时反馈到项目的各个角色中,做好需求变更日志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需求分析后面附上变更日志,并将修改后的需求分析制作成新版本,保留每次更改过的版本,而不是覆盖,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跟踪到需求变更过程中所带来的工作调整。在新版本的需求分析中,将变更部分用特殊方式表示出来,并在日志中记录变更明细。
4.5评审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完成后,需要经过正式评审,以便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一般的评审分为用户评审和同行评审两类。用户和开发方对于软件项目内容的描述,是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作为基础的;用户验收的标准则是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来制订,所以评审需求文档时用户的意见是第一位的。而同行评审的目的,是在软件项目初期发现那些潜在的缺陷或错误,避免这些错误和缺陷遗漏到项目的后续阶段。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课程开发,程序设计
一、引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是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时常发生,老师感觉教学实施困难,学生感觉不能理解所教内容,没法独立完成简单程序的的编码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课程的学习做起,让学生针对工作而学习,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对此,将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工作任务引入教学,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在教学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将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与实施
软件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目标,以岗位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实际的系统开发项目为载体,根据典型程序开发过程及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结构,课程教学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1.工作过程分解及项目构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任务将工作过程分解,将项目按工作过程构建起来,针对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各项目间层层递进,体现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路,实现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实际项目进行整合,使课程体系大将地反映了知识、技能、素质的紧密结合。 结合软件企业系统开发的过程,将工作过程的教学分为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几个子过程。
2.基于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以软件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采取递进式设计的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明确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教学内容选取。基于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划分教学情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坚持理论够用原则,将相关知识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分析和实现项目,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尽量选用技术实用性强、知识拓展性强的项目,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规范。
2.2教学过程设计。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软件行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分析完成软件开发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流程。该流程以一个软件项目贯穿始终,将一个软件开发过程分解递进的教学情境,在每个教学情境中要求学生完成独立的工作任务,当所有的情境完成时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也相应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由6个教学情境构成,它们对应的工作任务依次为“需求分析”、“搭建开发环境”、“设计”、“编写程序代码”、“集成和测试”、“项目”。
学习情境1:需求分析。本情境的工作任务是撰写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教师对实训项目提出业务需求,讲解应用的环境、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项目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学习情境2:搭建开发环境。首先老师讲解开发环境,然后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环境的安装及搭建和测试。
学习情境3:模块设计。在本情境中老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然后讲解完成模块所需的技术及数据库设计。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对需求分析报告加以修改完善,对模块中的类的属性和行为、对类间的关系接口,对模块的时序加以描述;对数据库中各数据库表设计及表间的关系,数据库的连接技术详细描述。
学习情境4:编写程序代码。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依照设计进行程序代码编写。教师对学生的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表设计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老师帮助学生解决编码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详细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表设计的修订,制定编码进度;对数据库进行连接及操纵。
学习情境5:系统集成和测试。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完成各功能模块集成和系统测试。教师讲解系统集成的注意事项,学生要完成系统集成,撰写测试用例,进行功能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
学习情境6:项目。在本情境中学生将实训成果演示、提交完成系统的源代码和文档资料;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考评和点评。
3.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施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给学生布置任务后,教师先简要介绍本任务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由学生完成。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工作完成后,先由学生自我评估,再由教学做出评价。在教学中,通过6个学习情境将任务交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正、副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项目的分工与协作。
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学习。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意识。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确定任务,在任务过程中及时地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施个体行动和学习过程,在任务完成后,对每组给出适当的修改建议和恰当的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增加了师生互动,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改观。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学生真实感受到了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真实项目的开发,学生实践技能得以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关键词: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模式 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94-02
评价一个财务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这个系统是否完成预期的建设目标,是否给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带来效率和水平的真正提高。在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高校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向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校园于一体的“一体化”管理方向迈进。因此,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平台应以账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模块建设为核心,结合校园一卡通系统,整合形成校园后勤管理的一整套业务流程。
一、后勤财务信息化的需求与系统管理目标的设计
(一)后勤财务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从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高校具体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管理目标进行调研,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后勤财务信息化需求分析和评价。对于要达到的既定目标,既要用发展的眼光又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尽可能细化、量化好系统需求方案制定前的组织调研工作。
1.理清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结构。高校的办校规模不同,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管理都要服务并服从于高校的整体管理,后勤财务信息系统要为学校的财务管理服务这一点无可厚非。部分高校多个校区,属于多级次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差异影响财务信息系统组织机构的功能设置,并对实施方案中的软硬件环境(诸如网络环境、软硬件设备的选择、人员的配备和岗位的设置)等要求产生影响。因此,只有明确了整个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后,才能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作出既科学又实用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2.确定目标工作流程。完成系统需求分析后,要着手对后勤财务信息系统运行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前景规划。通过对后勤财务信息系统工作流程与现行的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流程的差异很大,那么应该及时同财务主管领导做细致的沟通,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杜绝可能出现的漏洞,确认目标工作流程的可操作性。为方便今后开展工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后的最终工作流程的分析报告也需要得到财务主管领导的签字认可,方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信息化平台的目标定位。对于将要建设的后勤财务信息系统需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描述和合理定位,包括这个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以及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整个系统要进行多大规模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怎样投入等。整个系统建设周期的计划是什么,阶段性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如何进行对系统建设完工后的验收、使用和评价等。
4.出具需求分析报告。通过前期各阶段的准备工作,对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了论证调研得出结论后形成书面报告。需求分析报告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和今后系统改造的基础资料。
(二)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方案
详细了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状况以后,作出对具体的财务管理需求的分析报告,设计制定目标方案。理论上,财务信息化的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保持一致,但我们必须要考虑财务信息化的阶段性发展问题这一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同阶段会面临要解决不同的问题,不能一刀切的看待遇到的各种障碍性因素,更不能主观期望从一开始就解决所有的财务管理问题,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在开始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前,对高校的财务管理状况要有一个比较整体、客观和细致的了解。要内外兼明,尤其是对于高校后勤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上级部门的支持情况、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情况,以及高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软硬件环境等做一个比较细致的调查。应当明确高校后勤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能否做到通过一定程度上制度的变革来为财务信息化扫清障碍,领导层是否做好了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因为,当我们决定开始启动财务信息系统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财务管理体制“地震”,因而需要事前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
二、后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根据已经确定的需求分析报告对后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制订出具体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内容包括:系统的网络环境要求、系统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配置、财务信息系统软件的选购、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整合这些具体的设计方案就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后勤财务信息系统设计。
(一)硬件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1.规划和设计网络环境。通常情况下,单一校区的高校后勤多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规模较大的高校后勤则采用分级管理。规模较大且多个校区的高校比较适合采取分散布局、集中管理的模式。建设后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时,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网络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在设计后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案时,一般都会优先考虑财务网络的建设方案。单一校区的高校,往往选择物理上与其他网络隔离的独立的网络环境,这样的网络环境安全系数比较高,缺点是与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受限。规模较大且拥有多个校区的高校,在选择后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环境时,要考虑的因素就相对复杂得多。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因素,其次要考虑到建设实施的成本问题。在校区间相距较远的条件下,构建独立的财务专用网络会产生较高的成本,这样建设难度就比较大。近些年来,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和发展速度较快,绝大部分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通过依托“校园网”建设“财务局域网”成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利用VNP技术,依托校园网搭建一个财务专网,成为一种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不仅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而且在技术上和安全性能上也有一定的保障。网络布局方案设计完成后,还应考虑网络环境建设需要的网络设备条件。网络设备的挑选通常按性能价格比的原则,在建设资金保障充分的前提下,可选择稳定性好、质量高的产品。
2.服务器及周边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服务器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选择前要先咨询这方面的专家。系统的应用规模和发展趋势是选择服务器种类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适当留有冗余。服务器工作环境要得到保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服务器最好设在通风、散热条件好、环境整洁的独立机房内。
(二)软件平台的建设
1.操作系统软件的配置。当前应用较广的操作系统有Linux、Unix、WindowsServer系列等等。高校在建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时,常会选择一种作为主要的操作系统软件。不过,也有混用的情况,如果从管理便捷性方面考虑,多种操作系统并用的情况往往会出现系统不兼容的现象,因此不利于管理。
2.选择数据库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系统处理财务信息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有SQLServer、Informix、Oraele、MySQL等,这些数据库软件在性能方面各有各的特点。不同操作系统对软件功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之前,要根据后勤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考虑其他管理系统的需求,以便选择更适合后勤财务管理的数据库软件系统。
3.选择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在选择财务管理系统软件时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软件应用的核心问题是它的配置。财务管理软件系统是整个财务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财务管理软件取得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购买,另外一种是自行开发。在后勤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规划与选择是核心工作,一方面要考察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在功能上是否能够满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自身的个性化需求。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直接购买的方式取得软件,因为,这种方式的建设周期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没有开发风险,系统运行也会比较稳定。但是,这种商品化软件通常都是通用软件,很可能存在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三、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实施
(一)硬件平台的运行
系统硬件平台能够稳定的运行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服务器及其配套设备、网络设备、备用电源供给、客户端设备配置等。硬件平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数据的安全保障是首要和重点考虑因素。财务信息系统因其功能的特殊性,在硬件设备配置的选择方面要求相对较高。首先做好网络设备的暗转与调试,其次做好服务器及周边硬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二)软件平台的运行
要保证软件平台的正常运行,首先要做好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工作,然后进行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这时应注意确定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的使用规模和顺序。通常高校后勤在安装使用新系统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历史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延续,因而会比较谨慎地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有把握的子系统进行试运行,待稳定运行一个阶段后再使用其他子系统。当然,也有高校采用新旧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的方法。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另外,财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系统初始化的工作不仅重要,而且工作量也很大。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要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上一并安装防病毒软件、数据备份软件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科研课题,编号:1155KJXH402;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552175]
参考文献:
1.肖富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9
2.许永斌.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型改造理论基础.会计研究,1996
3.薛云奎,饶艳超.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于金红.税务会计应用的障碍性因素及发展思路研究.财会研究,2011(12)
5.王海林.试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风险与控制.会计之友,2009(1)
6.邹秀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8(3)
关键词:电力;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统计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表现统计成果的重要步骤,其有利于发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类型
统计分析工作的特点就是数量性,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就是用数字说话,以事实描述,然后进行议论分析。统计分析报告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丰富的统计内涵,做到语言简练意赅。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说明了与其它文体的显著差别。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是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既要有数据又要有分析,即要提出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比总结报告更加精准。
2.统计分析报告要求从更宽的面上交代背景,用较多的篇幅和事实系统集中地阐述问题、解剖矛盾,比新闻报道更全面具体。
3.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运用大量的数据材料揭示规律性,在论证文章观点阐述某种看法时比学术论文更侧重用数据、事实说话,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有许多种,下面就几种经常使用的类型略作说明。
1.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也被称为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其分析目的是为了让企业管理阶层能偶实时了解工作的进度和检查企业计划的实施情况,其一般按周、月、季度等编写。
2.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利用统计资料, 进行分析投资建设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而深入研究编写的分析报告。
3.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准确的统计资料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和数量预测,它具有数量性、预见性、差异性、可控性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预测
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具有大量的数据优点,除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之外,对电力企业来说更要充分的利用统计分析进行供电情况进行预测,更重要的是对电力的负荷的调研和分析。
伴随着我国用电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国内各大电网负荷特性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网运行的特性是电力负荷的特性趋向于正常。各大电网集团的的最大负荷普遍持续高速的增长,电力峰谷差率增大,负荷率下降,水源枯水期和电力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电网的调峰难度增大,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力负荷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对电力企业来说越来越显的重要。
下面论述的是对电力负荷的预测和预警的相关指标,包括了一些还正处于在探索和实践的指标。(1)日最大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大的一段。电能表的计量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一刻钟和瞬间负荷,日最大电力负荷一般采用的是整点的最大负荷。(2)日平均电力负荷,每天电力用量除以24小时得到的日平均电力负荷。(3)日最小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小的一个时间段,和日最大电力负荷一样,其一般使用的也是整点的电力最小负荷。 (4)月内最大三日平均电力负荷,任意月份内电力负荷最大三日的平均值,也即是每一月内,取电力负荷最大三天中的整点的最大电力负荷,求这三天的平均电力负荷值,该值即是在这个月中的最大三日平均值。对电力负荷的实际分析中,电力的最大负荷是一个最高水平的状态,并不是偶然的电力负荷,其既具有代表性。发达国家一般都是采用月内最大三日平均值最为最大电力负荷。 (5) 日负荷率(γ),反映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平复程度,是日平均电力负荷和日最大电力负荷的一个比值,一天之内若负荷的变化比较大,则日负荷的曲线就会陡峭,日电力负荷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6) 日最小负荷率(β),反映一天内的负荷变化的趋势,是日最小负荷和日最大负荷的比值。一般为了满足电网调峰的需要,在分析电网调峰能力时通常使用的是接近或者是最小的日最小负荷率(去除节假日外),而并非采用平均最小负荷。(7)日峰谷差率,是日最大电力负荷除以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差值所得的数值。和日最小负荷率均值一样日峰谷差率反映的也是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变化的幅度。
(8) 月不均衡系数(σ),是指平均日电力负荷和该月份内最大日电力负荷的比值。(9)季度不均衡系数(ρ),是指全年各月最大电力负荷的平均值和该年份内最大电力负荷的比值。其主要反映的是全年内月最大负荷的不均衡性。 (10) 年平均日负荷率(γav),指的是全年内日电力负荷的一个平均值。 (11)年平均月负荷率(σav),指的是全年每个月份的日平均电量的总和与全年每个月份的最大日电量总和的比值。
三、结论
总之,对电力负荷进行统计分析是有效防范电力企业发展风险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电力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电力统计分析与预测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监测、分析当前和未来电力供需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春琴. 数理统计分析在电力企业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 华东电力, 2006, (05)
[2] 刘丽萍. 试论科学开展电量分析预测[J]. 江苏科技信息, 2009, (02)
关键词:集团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信息化建设
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国资委对各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2013年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已经完成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搭建工作。结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及个人十多年来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现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予以分享,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
实施准备及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项目目标及前期需求沟通、项目选型、成立项目组、制定实施策略及质量和风险策略、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等。
(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旨在保证集团公司战略落地,通过优化全面预算体系,制定全面预算标准、规范全面预算工作流程,建立起科学的全面预算模型。集团公司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规范费用审批流程及预算控制为切入点,实现预算数据的高效流动和有效共享,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费用控制从单一的“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控制手段结合的费用控制模式转变,加强集团公司对所属二、三级企业的管控力度,完善预算分析体系,为集团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提供管理基石。
(二)项目选型
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项目选型主要是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及预算管理需求,对软件系统及服务厂商开展深入的调研及综合评价,最终通过正式的招投标流程完成项目的选型。
集团公司与多家软件服务商就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及初步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初步选定几家系统服务商。同时为了能够制定更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在项目选型期间,集团公司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部分领导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出具相对细化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各服务厂商对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投标讲解,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评分办法和评价表,从综合实力、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项目实施、售后服务、商务价格等六方面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标。根据综合评标得分情况确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及系统的实施方。集团公司与系统实施方就有关实施具体事宜及商务合同报价进行反复磋商,达成一致后,签订了商务合同。
(三)成立项目工作组织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集团公司成立包括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两个层面的项目组,并明确了具体责任及分工。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项目领导组长、项目负责人及实施方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控制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调控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而项目实施小组由应用分析组和系统实施组组成。应用分析组由双方的业务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完成详细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报告并配合技术实施人员解决应用模型和应用需求方面问题;系统实施组由双方技术及相关实施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跟进需求分析报告对软件系统进行定制、开发等实施工作,并共同解决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及后台数据库等方面的问题。
(四)制定实施策略和项目总体计划等
集团公司根据各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在征求各级领导及各企业意见情况下,确定出项目的组织范围为集团公司及所有合并范围内企业,同时挑选出数家涵盖集团主要业务的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确定出试点企业以单位+部门为预算编制主体,非试点企业以单位为预算编制主体。
集团公司根据国资委要求及企业自身管理需求,项目组反复沟通后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并商妥各阶段工作任务、工期及交付成果。同时为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项目组制定出项目管理章程,严格执行周计划及周例会制度等。
(五)召开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是项目正式开始的标志。集团公司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会计师等集团领导、总部职能部门负责人、所属京内二级企业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集团公司项目组等各方成员参加会议。集团公司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内部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为项目成功实施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蓝图设计阶段
蓝图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需求调研与业务流程梳理、特殊业务处理研讨、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制定、关键用户培训、需求分析报告及实施方案制定,以及应用接口方案及二次开发方案落实等。
(一)需求调研及业务流程梳理
集团公司项目小组认真分析,根据试点企业经营特点,制定出适合各试点企业的需求调研提纲,并开展了现场实地调研,同时针对个别采矿、选矿企业不具备现场调研条件,采用电话会议调研的形式开展调研。现场调研后,集团公司项目组对收集到的各企业调研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并及时给各企业进行了反馈。集团公司结合不同企业业务特点,找出各所属企业的共性和个性,并把共性的需求落实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需求方案中,满足通用业务流程及共性需求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企业个性的需求,并落实好企业特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
需求调研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集团公司项目小组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统一梳理完成类100小类商品分类,加强了业务预算的管控。
(二)制定系统环境部署方案并予以落实
集团公司根据全面预算上线企业户数,业务审批流程及各企业具体应用范围,认真分析集团现有网络带宽、新增VPN账号数量、服务器硬件配置及数据库版本等情况。集团公司按系统持续服务3-5年,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对现有网络进行了整体改造,同时增扩了网络带宽,增加了VPN用户许可数量,并增配了系统服务器,升级了集团的备份系统,为整个系统的顺利上线实施提供了扎实的技术保障。
(三)关键用户培训
集团公司根据现场调研,深入了解所属企业业务特点及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项目组及试点企业关键用户的预算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以产品讲解为主,以各企业预算管理流程为切入点,涵盖预算系统登录、年度目标分解、预算编制和上报、预算分析、预算调整及预算考评等预算管理全过程的产品培训。关键用户培训让大家直接面对系统,直接操作预算系统,大大地提升了大家对预算系统的认知度。
(四)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是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投资预算为重点、以费用预算为抓手、以资金预算为主线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根据调研情况,集团公司在满足国资委预算编报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要求,梳理出涵盖业务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生产预算及财务预算为一体的各类预算表单共计200多张,同时明确各业务表单取数关系、表内审核公式、数据校验公式及表间勾稽关系。集团公司根据各预算表单及预算管理流程,集团制定出符合集团实际的详细需求分析报告,并把制定出与财务系统接口、久其平台等系统接口的二次开发方案及集团公司系统实施方案进行无缝衔接。
三、系统建设阶段
系统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预算原型设计、业务流程测试、二次开发、实施方案完善及执行等。
(一)权限管理与权限设定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需与预算的流程相匹配。集团公司下发通知收集了各级企业预算编制人员、预算审核人员、企业法人及预算查看人员名单,同时按相应权限嵌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按业务、投资、人工成本、财务四条业务线进行预算编报、审批,财务人员进行公司全面预算的汇总、合并,企业法人完成公司预算的全面上报。
(二)预算原型设计
首先,预算原型设计完成了集团公司预算单位、预算科目、期间、年度、币种、版本、用户、部门、商品大类、计量单位及数量等基础预算维度,同时预留三个预算维度。
其次,本着直观、清晰的原则,完成预算系统任务列表设计;重点完成了90多户企业平均每户40多张预算编制表单设计;完成预算系统国资委口径及集团管理口径输出报表表单设计。
最后,完成集团公司预算系统计算规则定义;同时完成企业合并报表规则定义及不同层级合并单位表单设计。在预算系统中完成了所有企业的审批流程设计及个别企业特殊业务审批流程设计。
(三)预算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完成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预算目标分解、预报、预算编制、逐级审批、预算上报、合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全流程测试。
(四)二次开发及实施方案完善
预算系统二次开发主要是系统与财务系统取数接口的功能开发,系统与久其系统数据交互。目前集团公司已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及业务系统、久其报表系统的数据无缝衔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且集团公司在流程测试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实施方案,最终嵌入预算系统。
四、系统上线推广阶段
集团公司在本阶段主要完成用户手册的编写和系统上线培训。集团公司组织并完成用户操作手册、系统管理员手册、系统应用手册等手册的编写。同时,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合并范围内全级次近90户企业的财务编报、审核人员的系统培训。全面预算系统上线培训采取分期分批方式开展,是集团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员培训。集团公司完成全面预算系统上线试运行及全面上线工作。
五、系统持续支持
系统上线后,项目组积极解答系统上线的问题,出具解决方案并予以落实指导;制定出日常维护及系统用户管理制度,并下发至集团所属各级企业。同时在系统中完成预算下达与预算调整,并在执行相应的预算分析后,集团开展了深入实施效果评估,并进行了项目总结。
因此,很多企业都会利用Hadoop实现数据存储,再通过其他工具实现对大数据的高速捕获和实时分析。这里,我们将通过艾瑞咨询集团的一个真实案例,解读一下敏捷BI如何和Hadoop进行互补,帮助其实现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
定制化项目效率低下
艾瑞咨询集团(iResearch)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无线增值等新经济领域,深入研究和了解消费者行为,并为网络行业和传统行业客户提供市场调查研究和战略咨询服务的专业市场调研机构。
目前,艾瑞咨询集团可以向企业提供线下报告和软件两种定制化咨询报告服务。但是,企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非常多变,艾瑞咨询集团生成一份线下报告交付周期需要3至4周,提供软件的交付周期则需要半年。再加上项目所需人工成本升高、迭代周期延长,艾瑞咨询集团往往不敢承接太多定制化项目。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了艾瑞咨询集团的真正需求:根据时间维度和网站汇总对用户的来源地区、来路域名、页面访问次数、停留时间、有效访问次数、跳出率、回访者、新访问者、回访次数和回访相隔天数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还能够在动态添加条件之后,通过对监测用户行为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最终得出更加详细、清楚的用户行为习惯。
因此,艾瑞咨询集团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敏捷、高效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提升定制化业务的效率。
大数据面前:敏捷BI PK传统BI
在解决艾瑞咨询集团面临的难题时,传统BI的做法是,IT人员事先根据需求分析进行建模,建好二次表或打Cube并提前汇总好数据,业务人员才能在前端查看到分析结果的报表。虽然这种做法很成熟,但是解决不了艾瑞咨询集团的难题。
首先,业务人员查看的报表相对静态,分析的维度和度量的计算方式已在建模时预先设定好,不能更改。例如,定好了求和或求平均数,再想改成求方差必须再去修改模型。
其次,分析需求变更时,业务人员不能直接调整报表,需要IT人员重新建模或修改已有分析模型,耗时较长,响应速度较慢。
最后,有些企业的数据量很小,也需要按照此流程和架构来进行大费周折的数据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是,过去的技术架构针对海量数据的计算能力不足,企业用户需要通过建模、二次表、Cube提前进行数据运算汇总。
艾瑞咨询集团希望为企业客户提交这样一份分析报告,不仅能看还能动态分析。对于艾瑞咨询集团来说,数据展现应该是起点而不是终点。看到了数据,要能交互式分析、深入向下挖掘,要能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还要能采取行动。与数据交互的过程要足够快,如果用户每次点击需要等三五分钟才出结果,就无法进行交互分析。
并且,分析报告应能让非IT部门的同事直接在分析平台上做出来。不能把所有的分析报告需求都提交到IT部门,这样会严重增加IT部门的工作负担。同时,敏捷BI的实施和操作要简单化,让业务人员可直接使用。
同时,分析报告需求经常需要牵涉到数据层的改动,需要IT部门去改进数据层和业务层,传统BI平台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模型梳理。敏捷BI无需事先建模,可以在分析过程中灵活调整分析维度和报表展现,需求变更可以在一天之内响应,提升企业的洞察力决策力。
与传统BI的重量建模、统一视图不同,敏捷BI采取轻量建模、N个视图的方法,不建二次表和Cube,数据导入后可以直接进行分析,并且业务人员可以实时调整分析的维度和度量的计算方式,极大地增加了灵活性,真正做到和数据对话。
既然有这么便捷的方式,为何传统BI不采用这种架构呢?那是因为,传统技术架构没有引入大数据技术,面对海量数据无法在用户点击后的几秒内就展现企业客户需要的分析结果,因此必须通过建模提前把数据汇总好,才能保证分析报表展现时的速度。
因此,实现敏捷BI的前提是采用新架构处理数据,其涉及的技术包括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列存储、库内计算等。敏捷BI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更短的上线周期,快速让企业洞察到数据的含义和价值。
业务效率数倍提升
深入研究艾瑞咨询集团要分析的数据,笔者发现,艾瑞咨询集团每天要分析的数据量达几千万条,且不同企业客户的分析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复杂多变的多维度分析需求对分析工具的分析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传统的数据库和Hadoop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高性能和即时分析的需求。
为此,艾瑞咨询集团考察过国外一些知名的产品,但是当他们获知产品的价格和后续的服务费用之后只能放弃。而国内大多数的分析工具大多是上一代BI,需事先建模再进行分析,难以应对灵活的多维度分析变化需求,且针对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最终,艾瑞咨询集团选择了永洪敏捷BI技术。当艾瑞咨询集团将三个月的细节数据(约50亿条)导入敏捷BI系统,直接就可以展现出定制分析报告。对比原先基于Excel和SQL编程的分析方法,艾瑞咨询集团的业务效率获得数倍的提升:线下报告交付周期从3至4周缩短至小于1周,软件交付从半年缩短至一个月。
同时,艾瑞咨询集团原来由于担心需求变化导致没有能力交付的很多项目被收入囊中。采用敏捷BI工具后,艾瑞咨询集团可以在几天内快速搭建原型向客户展示,任意的需求变更都可以一周内调整完毕。这种快速原型试错的方式,使得艾瑞咨询集团有能力承接很多此类项目。
由于业务效率的极大提升,有能力承接更多的项目,艾瑞咨询集团的收入空间也出现了数倍的增长。与此同时,艾瑞咨询集团的客户满意度也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为了提供更加直观可交互的分析报告,提升企业用户体验,艾瑞咨询集团基于敏捷BI工具,构建了一个新型SaaS平台。艾瑞咨询集团把企业客户用Hadoop架构存储的数据,通过敏捷BI提供的接口导入到数据集市内,然后通过敏捷BI快速呈现出结果。
事实上,Hadoop和敏捷BI都有各自适用的不同业务场景,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当前,很多企业都采用Hadoop实现数据的存储,然后把Hadoop数据导入敏捷BI基于分布式内存计算的高性能数据集市中,之后再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鉴于现在Hadoop在企业的应用相当广泛,永洪敏捷BI产品也支持Hadoop数据源的连接。
1.1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主要包括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进程、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资源。首先,对公路运输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深层次、广泛的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就业分析报告;其次,在专业调研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核心能力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最后,建设和完善专业考核标准、毕业条件等教学资源。
1.2课程资源
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运输管理实务》、《运输安全管理》、《汽车客运站务管理》、《城市公交管理》、《运输市场营销》五门核心课程,构建五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核心课程标准:每门核心课程负责人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该门课程映射的核心能力,并将核心能力进行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课程内容框架,构建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2)教材及校内讲义:每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课程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可以是公开出版的教材,也可以是活页讲义。
(3)教学课件:开发独立的教学课件及课件辅助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课件,不是传统简单的PPT电子资料,而是将任务单、教学案例、视频资料、动画等集成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课件。
(4)题库资源:一改传统任课教师独立开发题库的做法,课程小组共建题库。每门课程开发试题库十倍量的题库资源,题库题型丰富,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后的课后练习及考试需要。
(5)案例库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库,案例素材均来自于企业生产实践一线,由企业真实案例编撰而成。
(6)视频及动画资源:开发适合课程使用的视频资源,将企业真实的运输生产过程情境通过拍摄小视频的方式做成视频资源,方便学生形象地掌握和了解真实的生产流程及所需的业务技能。
2教学资源包建设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