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位母亲与家长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是我刚毕业第二年做班主任的时候。这个故事使我想到自己开家长会的情形,当时我虽然年轻,但却俨然一个老道的“法官”,费尽心思地多方调查,组织材料,对号入座地将学生逐一列入诉状,而后“告状”般地诉与家长。本来是出于好心,希望家长能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回家后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可孰不知,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甚至还起了反作用。我曾私下里问过学生家长会后家长的反响,优生的回答是“家长没说什么,只是让我好好学习”,差生大都说“家长回家后很不高兴,说再不好好学习,就干脆回家种田”,更有甚者还引来了家长的巴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正当我对此迷惑不解时,有幸读到了上面那则故事,母亲的鼓励让一个顽童一步步踏入了清华的大门,那么,我们教师是不是也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用爱的眼光,爱的方式去鼓励、引导每一位学生呢?如果以爱为名,那我们教师就不能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如此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招来家长的巴掌,也许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鼓励下,会有更多的孩子走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带着这种想法,我试着改变了以往开家长会的方式。在以后的家长会前,我总是怀着一颗挚爱的心去审视每一个同学,从他们的身上找闪光点。我意外地发现,每一个顽劣的同学身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优点,也许这些优点正是引领他们的灵魂走向美好未来的星星之火,只是这火光太需要外力的助燃。之后每次的家长会便成了我与家长联合打造爱的机会,我们用爱去点亮孩子的心灵之灯,让他们在希望之火的引领下投入新的生活,多次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记得一次家长会上,我告诉李玲的母亲说:“孩子虽然学习基础稍差了点(其实李玲在班中的成总在后半截),但是却有写作的天赋,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将来是当文人的料。”后来李玲在中考时报考了职高文秘班,职高未毕业就被选去当了兵,现在在部队上干得红红火火,正准备报考军校呢!到现在李玲的家长见了我,还是不住地说:“老师,真的很感谢当年您对李玲的鼓励。”
其实每一个同学身上都拥有不同的潜质,只是没有被及时发现、挖掘出来。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共同缔造的。”我深表赞同,而且常以此检阅自己的工作,生怕一不小心就踏入这条河中,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班主任在家长心中树立的信任和威信是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基础,而这种信赖就孩子、家长、老师沟通的最好的途径。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往是教育孩子必须的,因为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环境中,还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因此,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取得家长的紧密配合,把两股教育力量汇成合力,共同培育祖国下一代。我想只要我们可以多发现、多探讨,一定可以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在于家长的合作沟通中,我用这样的教育信条鼓励自己,用信念寻找心与心相同的方向;用微笑传递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温暖;用细节中的精致成就孩子幸福的人生。
育人工作中与家长的合作和沟通是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一、以一颗真诚的心面对家长
用自己的真诚换家长的真诚。面对家长,多想想假如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家长可能比我们更着急,更心切,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就是一对父母生活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动家长的因素,我想教育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先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和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我们的目的就是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贴心朋友。期待他们成长、期待他们成材、期待他们成功。多给孩子些关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在学生人生发展的历程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天空。用真诚的心和家长交流,目的就是给孩子找到一个最好的定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把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把一切的不可能因素变成可能。
教育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老师因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家长请到学校,父母回家就用强硬的手段吓唬甚至打骂孩子,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和家庭都对学校产生了不愉快情绪,不但家庭教育成为空谈,学校教育力量也大大削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在巩固家庭的稳定上有重要的使命,学校大多都忽视了让学生把愉快幸福带给家庭,这种美丽的联系是最细微和牢固的纽带。我从这些语言中顿悟出日常家校联系缺少的就是对学生、家长人性的尊重。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进行沟通,首先把孩子在某方面喜讯告诉家长,和家长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同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心理动向,以便关注孩子成长状况。一段时间后成效显著:家长和孩子共同语言多起来,孩子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逝,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
二、一个故事的教育效果
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认为把孩子教给老师、教给学校自己就什么责任也没有了,其实这样会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弊端。因为孩子一旦走出父母的约束,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够对他们进行最有效的疏导。为此,我很看重家长会的时间,每次的家长会除了和家长交流班级的一些实际情况外,我一定要给他们讲这样一个故事,让家长们深刻的认识到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轻视的,它象催化剂一样起着不可估量的效果。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母亲给出的回答》有一个孩子问自己的母亲一个他一直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才考了二十一名呢?
回来后他问妈妈是不是我比别人笨呢?我已经很用功了?妈妈望着儿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儿子。
有一次考试后儿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又是第一名,他问了妈妈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别人灵活。然而这样的回答就是孩子需要的答案吗?
应该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你还是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孩子。然而象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生活的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刻苦,但是依然没有赶上他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着儿子去看了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儿子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候成绩排列第几名了,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清华大学。寒假归来,母校请他给同学们和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挣食的鸟儿,当海浪袭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的起飞,他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很笨拙,他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这个报告使许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也包括自己的母亲。其实每次和家长讲到这个故事我也会很感动,而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用我的真诚和家长建立一条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绿色通道。
三、利用家长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
为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好的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班主任要利用好家长会这个育人空间,搭建起“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促进“家校携手协同教育”。
精心准备每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会成为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我认为家长会是班主任要用一生备的课。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向家长介绍了班级的教育教学情况,特别就本学期孩子在校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向家长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此次家长会,各位家长及时了解了自己孩子开学以来在校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子女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加强了家长和校方的沟通,从而可以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每一位家长对班级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43―01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时时处处都受到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喜爱和家长们的赞许。而对所谓的后进生大家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不论同学、老师还是家长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生活中也不时有这样的画面: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带给父母自信和快乐,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总是使得父母羞于见老师,又总怕老师放弃自己的孩子而矛盾着。殊不知,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和家长悉心的关爱,这样的家长更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正因为我和家长之间有了这样的相互理解,才加深了我们之间的信任。于是,在后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广泛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开展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家校活动,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等思想道德建设。
一、积极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孩子情况
家庭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家访,这一传统形式,使学生成长的范围由原来彼此相对独立、封闭的家庭和学校,连通为家校一体的大范围,无形中将家长也纳入了其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固后方。
在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几年前当他刚踏进小学的校门时,并不像其他孩子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对小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而总是面无表情、沉默不语。课堂上从不发言,就连父母来接时,让他跟老师说再见他都做不到,父母逼得急了,眼泪不停地打转。后来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我才了解到,这孩子最不喜欢和外人说话打交道,只和家里人说话,尤其喜欢独处。父母最担忧的是,这样下去,孩子会得自闭症。于是我在与其家长商量后经常带着班干部去他家里进行家访,一方面为了拉近他和同学、老师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这孩子的心渐渐与我们这个班集体走得近了,时常还能见到课堂上他高高举起的小手,能看见他欢快的身影,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由此可见,我们做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应真正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进步,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成长细节加以了解,这是赢得孩子和家长信任的最好办法。
二、关注弱势孩子,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班级管理中总有一部分弱势孩子自我控制力差、自私、缺乏自信、作业完成情况糟糕等等,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感觉黔驴技穷,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人本理念逐步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从师本、教本走向生本是大势所趋。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弱势者。
在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个小女孩从小缺失父爱,靠母亲一人打工养活,平时总是很邋遢。唱唱跳跳是大部分女孩子的喜好,她也不例外。在一次“六一”文艺表演选拔小舞蹈演员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她渴望参加又不自信的复杂神情,于是我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她。虽然也有其他家长来找我,说明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希望参加表演,不过当我将这孩子的情况向他们加以说明时,家长们对我的做法也都纷纷表示赞同。后来,不管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是最后的表演中,她都表现得格外认真,连代课老师们都不停地称赞她。其实,多关注这些弱势孩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改掉一些陋习,树立自信心,对其他同学也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开好家长会,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有所收获
她是我的同学李伟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来了五六十位家长,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十三四岁的女孩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大人,只是把家长迎进来,让座,倒水,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新闻。我记得其中一条是:“李伟的妈妈是北京人,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我循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说话,正在认真地倾听另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
我们那时还知道有个词叫“鹤立鸡群”,我们用幼稚的眼光和自己掌握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李伟的妈妈最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说:“我倒水时你们猜李伟的妈妈说什么?”不等我们猜,她就告诉我们:“李伟的妈妈说,谢谢。”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20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过“谢谢”?没有。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小事说过“谢谢”?当然更没有。“谢谢”,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啊。
醒过神儿来,女生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壶。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是呀,我听见了,李伟的妈妈说‘谢谢’。”这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因为激动面色红润起来,害羞的样子。
轮到我了,我竟有点儿心跳,李伟妈妈面前的水杯已满,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
但我还是坚持着倒了一点儿,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我脸红着摇摇头匆匆走开了,那时我还不会说:“不客气”。
家长会后,瘦瘦高高的李伟成了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她的家庭应该多么幸福呀。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都已过了30岁,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这样,在异地他乡突然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的母亲,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她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词汇是有温度的。
评析:
一个“谢谢”的词汇,对作者影响如此深远,是因为它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透过“谢谢”这句亲切的话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李伟母亲身上源源不断传递出的人性的光辉:对他人的理解,尊重甚至包容;与孩子和谐相处民主平等的生活理念。
关键词:家庭教育 调查
一、现状
1.八成多家庭父亲缺席家庭教育
作为媒体成长版的编辑,热话题一直是笔者捕捉的重点。去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播大热之时,笔者曾针对“父亲缺席家庭教育”这一现象策划了一组深度报道(详见10月22日《今晨6点》)。如今,《爸爸》系亲子秀的跟风热播,该话题再次引发热议。笔者也再次针对“家庭中谁陪孩子玩”“谁给孩子讲故事”“谁辅导孩子学习”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对象为100名1-16岁的孩子及他们家长。结果显示,八成多父亲缺席家庭教育!
本次调查中,1-3岁的低幼孩子的家庭只有17组参加,遗憾的是,在“讲故事”“认字”“陪玩”等各个选项中,母亲全包的占到了86%,父亲只是偶尔陪孩子玩玩,还得在不哭不闹的前提下。不过,调查显示,年龄越小,母亲包揽得越多,这可能和孩子太小依恋母亲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母亲不放心粗线条的父亲带孩子。在3-6岁的幼儿群体中,父亲的参与率上升到了23%,母亲教育还是占到了七成多。
可喜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参与教育的父亲也越来越多,比如7-12岁属于小学阶段,父亲的参与率上升到了31%,这个时候,日常生活、学习指导等等大多还是由母亲来做,但很多父亲会带着孩子逛逛公园,或者参与一些运动类活动,比如打球、跑步等。12-16岁的中学阶段,有好多男孩已经习惯有问题找爸爸解决,这时候,父亲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
2.学校家长会屡成“妈妈会”
调查中,笔者发现,关于父亲缺席家庭教育,比较典型的就是家长会。据我市某小学二年级一位班主任介绍,每次家长会80%以上都是母亲来参加,每个班有五六名父亲来就很不错了,这种现象越是低年级越明显。另外,学校组织亲子游园、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也很少看到爸爸的身影。“不放心爸爸来参加,心粗,很多细节想不到,老师交待的问题记不住,误了孩子。”除了爸爸忙、没时间、不习惯等诸多理由不参加家长会及学校活动外,这位妈妈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那就是母亲的事无巨细、不放手等原因直接导致很多父亲懒于“管孩子”。
二、弊端
1.父爱缺失对孩子影响大
据了解,18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有些父亲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比如,工作忙、养家担子重等等,认为自己冲锋陷阵赚钱养家,给孩子创造一个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父亲的教育方式、生活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性别角色的认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男女有别,生活中,母亲总喜欢保护孩子,怕孩子磕着碰着,不知不觉中就容易出现包办现象。而父亲则更重视教育孩子自立、勇敢、坚强。据了解,父亲带得比较多的孩子,特别是男生,往往表现出很多优势,比如性格开朗、反应灵敏、阳光有活力。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极易导致孩子胆小、懦弱、敏感、不合群等等,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方方面面。
“18岁以前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的爱缺一不可,否则极易导致孩子人格发育的不健全。18岁后,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再想让他有所改变会比较难。”我市一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家如是告诫那些忙忙碌碌的父亲们:孩子成长的时间很短,放下手中的工作,陪陪他们!
三、提醒
1.男孩的需要从父亲那里吸取阳刚之气
最近,一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发现,中国男孩正面临着体质、学业、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危机,而“不称职的父亲”是诱发男孩危机的原因之一。
刘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2010年参加过湖南卫视《快乐男生》的小伙子,因为皎好的面貌、妩媚的神态,以及性感的女装扮相,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称,刘著属于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认同,也就是通俗所言的“性别错乱”。
刘著何以女装示人?何以性别错乱?从其小时候的教育也许能看出些许端倪。据媒体报道说,刘著的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时间管他。刘著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加上周围的人都是女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刘著的生活方式和衣着打扮也就慢慢女性化。
激励必须是艺术的,有技巧的。故事《一个母亲的三次家长会》一个母亲,曾参加过孩子的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你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进步很大。”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你儿子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只要你能细心、认真些,会赶上你的同桌。”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回家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考结束后,儿子被名牌大学录取,他边哭边对妈妈说:“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不断鼓励才使我考上大学的。”
二、激励要了解孩子的差异
激励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个体的差异。17世纪末,在普鲁士王宫里,大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向王室成员和众多贵族宣传他的宇宙观时提出:“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听者哗然,不少人摇头不信。于是,好事者就请宫女到王宫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想以此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谁也没有找到这样的叶子。因为粗粗看来,树上的叶子好像完全一样,可是仔细比较,却是大小不等、厚薄不一、色调不一、形态各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包含的本质的东西不同。
孩子和树叶一样,他们都有着独特的地方,即使是双胞胎兄弟姐妹,也会有区别,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且用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不仅身材、长相、声音不同,兴趣爱好和性格也不同,还有每个人的能力也有差异。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研究发现,人具有空间、音乐、运动、逻辑、数学、语言、交际、自省、自然等多元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因而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也不一样,从事的职业也不尽相同。
三、激励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激励教育,其次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各个领域需要的才能和智慧也是不一样的。让孩子没有负担地完善自己,让缺点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老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齐答:“一个黑点。”老师惊讶地问:“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一块白板都没看到?”角度不同,关注点就不同。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是看到了那个黑点还是那块白板呢?
坐在自己孩子上课的座位上,听孩子的老师讲孩子的事情——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给孩子开家长会的经历。而时下的父母们,却都对家长会持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盼着开家长会,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校的教育内容;害怕开家长会,惟恐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不行落后于人,而那些平素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就更加把家长会当成心理负担了。应该说,这是极为普遍的“家长会心态”。在独生子女几乎一统天下,我们的孩子被全面、全力、全神关注的今天,家长会也成了一个问题,一件被大众广泛议论的事情,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
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一次次不顺利,成了家长会上老师“告状”的谈资;家长在家长会上受了“教育”、丢了面子,攒了一肚子火肯定要冲孩子发——
都是家长会惹的祸
爸爸开家长会回到家,阴沉着脸,一句话没说就钻进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妈妈几次叫他吃饭,他都不应声。这情景让孩子的心里更发毛了,不知下面要“爆发”出什么。整个晚上,家里的空气都像凝结住了一样。忐忑,紧张,不安,害怕,孩子眼巴巴地等待着家长会后一定会出现的那一幕……
也有痛快的。一些爸爸或妈妈开完家长会,装了一肚子孩子的不是,一见到孩子便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数落、训斥甚至打骂。就算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也难免要听爸妈唠叨几句:“人家××这次考了100分,你怎么才得98分?老师说你最近有点松懈,该加把劲儿了!”“×××都当了班干部,你也得努力了!”
难怪常常有学生把老师发的家长会开会通知“丢了”,或者“忘了”交给家长,要么就是编出“爸爸出差,妈妈请不下假来”之类的谎言,甚至有学生花钱请人冒充家长来开家长会。接下来就是缺席的家长被请到学校,班主任雨点一般落下的告状声、任课老师慷慨激昂的“群起而攻之”迎面而来。不少平日里有头有脸的家长,这会儿在孩子老师的办公室里像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一面听着劈头盖脸的教训,一面压抑着心中越来越大的怒火。而此时的办公室外,就可能躲着提心吊胆偷听的孩子。毫无疑问,今夜肯定是逃不过一场“暴风雪”了。
北京育英学校的青年教师李晶深深地记得她的一个学生。那时她大学刚毕业不久,年轻气盛,带的班里有个学生总爱捣乱、欺负同学。她几次请家长,但这个孩子每次都找借口不让家长来,甚至留给老师的电话号码都是假的。后来“机会终于来了”:期末考试,他成了年级的倒数第几名。老师让住在他家附近的同学请来了他的妈妈开家长会。会上,老师大讲这个学生的缺点,“眼看着这位妈妈的脸一点点阴沉下来”,而告状也使得其他家长显然不快。第二天一早,就看见这个学生脸上带着一条痕来上学了。他仇恨地看着老师,而且以后一直仇恨着。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家里靠母亲打零工维持,从小就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里。李晶老师痛苦地回忆说,这个学生最终还是没走正道,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对他愧疚”。
那些规规矩矩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们,也不过就是当一回老师的忠实听众:家长会的主角——班主任免不了提一通学习的要求、管理的要求、成绩的要求、家长辅导的要求,班主任说完任课老师说。说来说去,除了要求就是任务甚至告状。家长们是把老师奉若神明的,他们虔诚地做着记录,因为今后一段时间,那就是他们指导孩子的“行动纲领”了。家长会就是这样几乎一个程式地沿袭下来,而且还在接着沿袭下去。
如此,学生们对家长会持什么心态?北京育英学校中学部曾对328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就心情紧张,感觉压力大;11.3%的学生不愿家长参加家长会。而且,答卷告诉我们,家长会开过后11%的学生与老师关系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在家长会后会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有的学生表示希望“尽量少开”、“最好永远不开家长会”。
变一下观念,换一种思路,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
家长会的多元表达
家长会还是要开的,关键是怎么开。
“家长会新模式”于是进入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视野,并被列为重点课题。两年来,全国共有51所学校参加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变革涉及到家长会的方方面面。
“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升入初中半个学期了,有什么变化吗?他们适应中学的生活了吗?欢迎您本周五来学校坐坐,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谈谈您的困惑、您的教育体会和您的经验。”
“家长同志: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您一定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孩子长大了,在家肯定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您可能也会有些问题想跟别人交流。请您本周三在百忙中抽时间光临学校,参加我为您和孩子组织的座谈会。希望您带来宝贵的教子经验,与大家分享。”
“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经一天天长大,正在一步步迈入青春期。这是孩子一生中成长最快、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为了帮助您的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决定首先为家长开设青春期教育讲座。我们分别在本周四下午3点、周五下午。
……
这是几份面目全新、带着几分温暖与体贴的家长会通知。它们不再是往日学校、教师板着脸对家长下的命令了。教师要在会前通过这张通知把家长会的内容告诉家长,让他们有备而来,而且时间还可以有弹性。
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或者和学生共同唱一台戏;开会时不再是老师站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成为永远的“缺席被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请学生讨论决定。
家长会因此而变了脸,新型家长会的模式在教师们的探讨中浮出水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推荐了一些从实验中总结出的家长会开法:
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
对话讨论式:就一、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亲子、师生、教师与家长的对话;
展示式:展览孩子的作业、作品、获奖证书或学生现场表演等,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联谊式:教师、家长、学生相聚在一起,用表演等欢快的形式,共同营造和谐的气氛,增进感情和了解;
参观游览式:学生、家长、教师一同外出参观游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促进沟通。
我们走进现场去观摩几个家长会:
家长会是从一个名为“盲行”的游戏开始的:家长被蒙上眼睛,由不是自己孩子的学生搀扶走过一段有障碍有转弯的路程。在行走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以动作暗示。这个有趣热闹的游戏给家长会营造出了气氛后,老师亲切道出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的初衷:请家长体验在黑暗中被搀扶行走的心情,让学生体验搀扶的艰难——这是一次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的家长会,“这些孩子目前就像在黑暗中行走,需要亲人的扶助,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要互相体谅。”这就是本次家长会的主题。接着,老师拿出15分钟请家长和孩子倾心交谈。之后有几位学生站起来主动谈了自己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也纷纷检讨了自己过去不当的教育方法。家长会的最后,老师请每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写下一句赠言,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对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们感觉既轻松活泼,又有严肃的主题,形式又新又好;学生们反映这次会后,对学习的认识比以前深了,有了一些自觉性,希望以后多开。
班里出现了考试作弊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北京育英学校初二8班班主任赵旭新老师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学生或找家长,而是不动声色地让每个学生养一条小金鱼,一周后开家长会时带来。面对一桌子的鱼缸,赵老师说,“我们今天要搞一个金鱼的评比。但不是比谁的鱼大,谁的鱼漂亮,我们是要比谁的鱼的的确确是自己养的。”在一片愕然的目光中,老师引出了诚实的话题,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赵老师是要用这种特别的讨论式家长会,使问题更平和而积极地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诚实的认识,还要使父母们意识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人格塑造,与老师共同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讨论后的发言中,家长们再三表示了对孩子品德的要求与希望,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忽略之处。老师在最后总结时点题:“刚才同学们都与父母进行了交流,我相信你们肯定向父母做出了后半学期的保证,而且你们一定是慎重提出的,负责任的……”最后,所有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了“诚实是金”等赠言。一次本来可能会充满火药味的家长会,以这样的形式给了家长和学生提醒和教育。
……
1995年,朴航瑛被检查出癌症,一个月内连做了2次大手术、连续几年做了8次化疗,为此她丧失了怀孕生子的能力。面对还不知病情的女儿,父母不得不强颜欢笑,背着她以泪洗面,忍受着心灵煎熬。在惊恐、悲伤、绝望中度日如年。第二次手术回来后,在她还怀着憧憬当妈妈的美好愿望时,却无意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她仅有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看着终于控制不住泪水的父母,一个月内经历两次大手术都未掉过一滴泪的她抱着妈妈痛哭、哀求:“爸爸、妈妈,救救我!我不想死,我才只有29岁呀,我真的舍不得就这样离开你们呀!”一向严肃的爸爸老泪纵横:“坚强些!女儿,我们一定能挺过去的!”
正是家人的爱让朴航瑛战胜了病魔,并且坚强地活了下来。生命的长度变短了,随时有可能消逝,如何让生命更有厚度?她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是啊,我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要把母亲般的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在休养后又重新登上讲台。
因为是林区学校,学校师源相当紧缺,在学校紧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情况下,校长信任朴航瑛,让她改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她毅然挑起重担,这个消息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立即掀起了学生调班的热浪。有个学生还未报到,就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调到了别的班;个别家长听说要担任她女儿的班主任,也到校长那哭闹;分到她班成绩第二名的学生还未报到就转到了延吉;有的人甚至给领导发短信:一个朝鲜族老师,怎么能教汉语的数学?一个身患过绝症的老师又怎么能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同事们也善意地说:“20多岁的人了,改科,一切从头开始,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你能扛下来吗?单单是教学这一块你就得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呀,更何况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住吗?”这一切都压得她想到过放弃。方校长找她谈心:“正因为你很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所以才安排你担任这项工作。我相信你的能力!有什么困难咱俩一起扛。”欧阳副校长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难呀,但头三脚一定要踢好。”是呀,当班主任难!从语文改教数学难!家长的质疑更难!面对着家长的质疑、朋友的担忧、学生的外流、调班、家长的哭闹,这一切,让健康的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经历了绝症折磨过的她。但在领导鼓励下,很快调整了心态。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应有创新。她又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用平常心对待班级的状况,默默承受调班、转学,家长的质疑等状况带来的压力;一丝不苟地忘我工作,视生如子、严格的要求、耐心的辅导,培养优秀的人才。失去了作为母亲资格的她,把她的母爱又一次在学生中得到了释放。走出了泥泞,取得了成绩。
朴航瑛的班里有一个女学生寄宿在姑姑家,因与姑姑闹矛盾而离家出走。朴航瑛听说后,冒雨骑摩托车来到4公里外的女孩姨妈家把她送回了姑姑家,并作孩子姑姑的思想工作,给她的家断了这件家务事。在初三时,这个女孩厌学,在她的工作下,终于使孩子重返校园。毕业前这女孩的眼睛肿大、疼痛、大清早就来到了她家(因为姑姑家孩子因脑肿瘤去了北京)说病情,朴老师带她来到了医院,得知眼部囊肿破裂,做主让大夫给做了手术。之后又买了些好菜和水果陪她在家吃。
当学生李某的爷爷奶奶因亲人去逝去山东奔丧,苦于孩子无法照顾,打电话给朴航瑛,她欣然担任了照顾学生起居的任务。有几个学生的父母在外工作,有父母开店顾不上孩子的,还有留守在老人家成绩有些偏科的,她就利用晚上时间,无偿的看着学生写作业,检查作业,有时学生的练习册完不成,把他们领到家中,给他们做些好吃的,让他们做作业,从而感化学生。每年的中秋她都将留守学生聚在家。
班主任既要抓教学,又要抓班级管理,由于这几年心力交瘁,朴航瑛手术多年的刀口又发炎了,伤口撕心裂肺般地疼痛,医生建议她休息,朋友、同事也都劝她休息。2008年6月,正值初三复习关键时期,朴航瑛怎么能舍得丢下班级的孩子们呢。她说:“不能为了我的一时,而误了孩子们的一生呀!”她选择了忍着疼痛上课,上课时豆大的汗珠从她脸上掉下来,手扶讲桌,生怕自己支撑不住,学生不忍心看下去。癌症虽然使她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但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学生就是她的一切。望着他们懂事的双眼,朴航瑛更不能休。伤口每天都要处置一次,那种据痛难以忍受,但她都咬牙挺了下来,就这样,她每天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往于医院、学校之间。持续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休息一天,也没有耽误一节课。学生被她的举动感染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朴航瑛常说:“作为教师,不要放弃弱小者,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棵草都有泛绿的时候,要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拼搏的三年带给朴航瑛的是有益的成绩,但更多是留给了太多的回忆。她同届的一位班主任曾调侃地对她说:“你说,小朴,你今天的成绩是你成就了你的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你呢?”她回答说:“二者兼有吧,因为我和孩子一同成长,是学生的精彩成就了我,不是说老师最自豪的是教出来让自己崇拜的学生吗?”
朴航瑛注重开展情感提升、互动式、有意义的主题家长会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初一阶段的四次主题家长会都是感恩教育系列:《暴走妈妈陈玉蓉》的视频,邹越教授的《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感动中国田世国捐肾救母》的视频等。因为活动主题丰富,家长会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找到了切入点,使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在初二时,朴航瑛开展的四次主题家长会是挫折、磨难教育系列:《受过挫折的阳光更美》《笑傲挫折、笑对人生》。
2011年年末,朴航瑛因病在黑龙江省住院治疗。由于带的是初三毕业班,她惦记班级,完全没有治愈就要求出院。校长关心她,让她不要继续带班了。但她还是放不下这个班,回家休养了几日,又继续接任了班主任工作,在她的心里,再苦再累也要把心爱的这批学生教到毕业。
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上,刊载了描述朴航瑛事迹的一段话:“癌症虽然使我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但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学生就是我的一切。”这些话语质朴无华,透射出一位与病魔与死神搏斗取得“完胜”之后,悟透人生真谛,从而把无尽母爱全部转投到学生身上的心灵感悟。
这位在许多孩子眼里“个子不高,但浓缩的都是精华;声音很甜,至少有四个加号;思想很前卫,电脑很精通,与学生交谈没有什么代沟”的班主任,给别人的感觉是乐观、坦然、豁达。说起学生的成长经历,朴航瑛如数家珍,两眼放射出母爱的光芒。她的情感式德育活动、她的注重情感提升、互动式主题班会,给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们以莫大的启迪。在会场播放的视频里,在那间完全属于她和孩子们的天地里,放满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鲜花,展现着一位教师的博大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是的,因为朴航瑛相信,爱不会付之东流。她更相信老师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因为三尺讲台是她永远眷恋的绚丽舞台。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园合作;家长
在幼儿教育方面,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虽然教师受过幼儿教育系统专业的培训,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都有很多家长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是教师永远无法达到的,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教师难以替代的。幼儿园应认识到这一点,摆正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与家长平等对话。家长与教师之间由于教育幼儿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只有家园之间形成长期、有效、立体的合作模式,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园管理者,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实现家园共建,就需要多形式开展家园活动,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教育和管理之中。在多年的幼儿园管理过程中,笔者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网上家长论坛等多项活动为一体的家园共育方案,希望能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举办家长会
家长会是最常见的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途径,是指家长受到幼儿园的邀请,来园参加家长座谈会。由于组织开展的主体不同,所以家长会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园长主持召开的全园范围内的家长座谈会,另一种是班级教师组织开展的小范围内的家长座谈会。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目的都在于使家长更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工作。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家长会召开周期为一年两次:上学期一次下学期一次。这样会导致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缺乏实效性,而且家长会时间比较短,效率不高。为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召开家长会,增加家长会的频率和时间,使家长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与幼儿园协调、沟通,增进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二、开设家长学校
很多幼儿家长都是新手父母,他们对于教育幼儿缺乏一定的经验,存在一些错误的育儿观念,而幼儿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与实践的专业人士,在育儿方面会有很多良好的建议。为此,幼儿园应该尝试开设家长学校,组织家长进行育儿知识的学习。比如,小班孩子刚入园为何会有哭闹现象?幼儿不同时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幼儿园的安全应该如何加以保障?幼儿的饮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大班幼儿如何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这些问题都是困扰很多家长的常见问题,家长难以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家长加以引导。开设家长学校,可以将每位家长的育儿困惑都总结起来,集中进行培训,对家长起到指导作用。
三、开展家长沙龙
家长沙龙是家长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形式,开展家长沙龙有利于促进家长之间的互动,增进了解。比如在笔者班级的一次沙龙上,一位家长提到自己的孩子总是喜欢欺负别的孩子,导致他的孩子被其他孩子冷落。于是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道歉:“真是对不起,孩子我没看管好,总是会跟你们的孩子发生冲突,以后我会严加管教的。”听到这位家长的道歉,很多家长纷纷劝慰起来。这时,一位身为小学教师的家长分析道:“很多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攻击他人的不良习惯,但是是下意识的,并不是孩子本身不乖。所以,你可以在孩子想攻击别人的时候,用更有趣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这样就会慢慢让孩子忘了攻击别人这一行为。”听到这一建议,这位家长恍然大悟,这也正是开展沙龙的收获。
四、拟定家长开放日
家长都十分想知道孩子在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侧重点。为了使家长更放心,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同上课、游戏、进餐,使家长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增进了解。在家长开放日时,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些联欢活动,如庆“三八”妇女节邀请妈妈和孩子一起联欢,举办“六一”幼儿现场绘画比赛,家园乐趣味运动会,幼儿体育达标展示会、亲子活动、故事表演、集体舞比赛……这些活动都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扩大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影响。
五、成立家长委员会
幼儿园应该大胆改革,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召开家长委员会,使家长能够参与幼儿园的全方位监督与管理。有了家长的参与,幼儿园能以更为全方位的视角来改革和创新,也能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有效。不仅如此,笔者幼儿园还会每学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征询家长对幼儿园教职工和各项工作的评价意见。此外,还通过家园热线、园长信箱、园长接待日等途径,认真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并逐项研究,落实解决。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不仅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可以说,独具匠心、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共建活动,凝结着幼儿园和每一位教师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既加强了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力度和效度,也使得老师们在家长工作中更为得心应手。实践证明,自从开展了家长委员会,我们幼儿园的管理更为公开、透明、科学、有效,家长对我们也更为信任。
六、家园消息信息化
现在信息化步伐十分迅速,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完全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条件,开展更为及时、便捷的沟通。为此,幼儿园可以开辟网上家长论坛,比如建立微信群、QQ群、班级微博等,促使家长与幼儿园实现全方位对接。当然,教师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很难做到抽出时间专门再去针对工作问题研究讨论,因此随机在线的情况很大,受众范围缩小。而改善方法无他,既设定固定在线班会时间,且可以事先在群公告中提前公布在线班会时间及主题。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多选择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并提供相关幼儿教育的经验和策略。而对于对家长提出相关幼儿园和班级工作的问题,也始终要采取有问必答且慎重回答的态度。因为教师轻率的言语很可能会因为网络的便捷与讨论氛围的自由而成为家长们发泄逆反与不满的助推器。因此,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出现的问题,并以健康、正确的议题来实现对群聊舆论的引导尤为重要。
家长与幼儿园密切合作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创新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更好地获得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同。希望幼儿教育界同仁能够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共育。通过幼儿园家长工作这个抓手,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双赢,真正实现幼儿园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巍,王练.城市年轻母亲育儿感受与育儿支援――基于北京与南京4所幼儿园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02).
[2]许振光,范高柳.海南民族地区家园合作现状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3]张优.浅谈家园沟通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S2).
[4]赵盈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新模式――门头沟6000幼儿家长定期收到科学育儿短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5]王艳.陈鹤琴本土化教育思想对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实践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