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室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一
健康教育是医院重要工作之一,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身体、心理与社会的和谐状态,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来科就诊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大卫生意识、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计划安排:
1、完善健康教育网络:成立科室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定期召开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2、借助于患者和患者家属来科室办理免费服药本及报销住院补贴的机会,以及下乡送药及督导的机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3、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个卫生宣传日,组织相关科室,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咨询活动,利用设点咨询和健康义诊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有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
4、继续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定期对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检查、评定和提供有效的帮助。协助住地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及专题讲座保健知识讲座。每月检查一个项目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检查结果纳入各项目区的考核中。
5、健康资料整理与归档:做好本科室的健康教育资料的收发登记工作,积累并完善健康教育档案。定期组织对各部门、科室健康档案的检查、辅导工作。
科室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二
为继续做好我院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推进全省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根据市卫生局、市健康教育所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制定今年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根据人动情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的领导小组,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目标责任考核,把健康教育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责任科室、责任人,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保持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各责任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化措施,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健康教育任务落到实处。对宣传教育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通报制度,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动态管理。
二、工作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推动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全院医务人员参与。
三、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和住院部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每季更换一次,要求体现科室特色,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每办一期保留影像材料和底稿。
(二)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两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传播能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合格率达到80%以上。
(三)门诊健康教育:各科室门诊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发放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和其他传播材料;门诊电子大屏幕播出传染病、慢性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66条核心信息(要求每天播出不得少于30分钟)。
(四)住院健康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利用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
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5%。②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③结合各科室特点,开展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指导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健康技能。利用医院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五)开展社会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爱眼日、高血压日、爱牙日、糖尿病日等宣传日以及科技三下乡,社区讲座,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深入社会开展咨询和宣传。
(六)加强吸烟有害健康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各办公室、会议室、候诊大厅,病区内场所有禁烟标志,要求各科室负责病房控烟工作,无烟灰、烟蒂,使得医院医生吸烟率逐年下降,今年戒烟门诊仍由呼吸内科门诊医生兼职。
(七)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季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八)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医院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医院评价的主要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
科室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三
健康教育作为科室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是科室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病友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病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提高病友健康水平,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卫生服务规范以及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科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普及病友健康知识,提高病友健康水平,制定了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完成上级相关单位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围绕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相关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开展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病友应对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相关资料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健教组织,完善健教档案资料。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和有效措施,我们将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县、医院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我科室重点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健教档案和资料,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档案管理。
(二)争取更大投入。
努力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增添影音播放设备,逐步实行健康教育多媒体化。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扩大健康教育宣传面,保障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顺利,成果显著。
(三) 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需求、季节及多发病等安排本科室常见疾病来进行健康宣教。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和护士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病友。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卫生日”、 “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 世界糖尿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科室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每两个月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慢、及病友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4、充分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科室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定期整理更新,将病友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书籍等摆放其中,供病友免费取阅。
三、理顺健教工作流程,规范健康教育行为。
①入院宣教工作:责任护士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师和护士基本情况。
②用药宣教工作:责任护士介绍药品的主要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
③疾病知识宣教工作:责任护士介绍疾病的发病诱因及注意事项。
④饮食指导工作:责任护士对病友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饮食应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⑤出院指导工作:责任护士对病友出院后的饮食及用药、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⑥电话回访工作:出院病人一周内主管医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病友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并有针对性的指导病友进行用药等其它注意事项。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弱视 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 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9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b)-097-02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发病率高达3%~5%,也是造成年轻人及成人单眼视力低下的最常见疾病。弱视的疗程较长,容易反复,弱视患儿年龄比较小,治疗的依从性主要取决于家长对治疗的配合,若家长不了解弱视相关知识而延误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将造成患儿终生的视力缺陷。已有研究表明,依从性是引起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1]。依从性与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状态密切相关。Newsham在研究发现,68%的家长缺乏弱视关键期的相关知识[2]。家长能否指导和监督患儿坚持正确治疗成为治疗关键,我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对弱视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弱视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弱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取得了明显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弱视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弱视的患儿家长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6~4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2例,高中20例,初中及小学18例。
1.2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观察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弱视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患儿家长在采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进行首次测试,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护理干预6个月后再次进行测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
1.3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护理干预
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步骤是:首先,让患儿及家长明确认识弱视危害及其严重的结果,使他们感知弱视的威胁性与严重性。对于认识不足者,让他们认识到弱视治疗的紧迫性,弱视不治愈给生活及就业带来的害处;对于过度焦虑者,让其明白弱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坚持合理治疗,是可治愈性疾病,为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让患儿及家长正确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让他们坚信通过健康知识的学习后或改变不良行为后会获得非常有价值的结果,使其逐步具有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的愿望,并决心采取行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实施榜样学习,建立互助小组,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再次通过各种干预措施,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这方面的教育以发放简明实用的健康教育处方、传授视力检测技术、指导合理饮食与弱视训练、教授治疗仪器的使用、告知及时散瞳验光配镜为主。并不断以电话咨询、定期访视等方法加强患儿健康行为的强化与督促,使患儿巩固和发展健康行为。
2 结果
实验6个月后,对实施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数据与干预前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别进行χ2检验。患儿家长疾病认知测试比较结果见表1,对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测试比较见表2。
表1 HBM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疾病认知情况比较(例)
两组比较,P
表2 HBM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例)
两组比较,P
3 讨论
3.1 健康信念形成是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其关键是使个体形成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遵循认知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因此健康信念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3]。
3.2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提高了弱视患儿家长对患儿家庭管理的能力
我们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不仅能使患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紧迫性,重要的是使患儿家长感觉到健康信念模式的益处,使家长对健康信念模式不仅达到“知”,更应达到“信”和“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督导患儿严格遵从弱视治疗的各种措施,使遮盖和戴镜成为儿童生活习惯,把治疗变成患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合理饮食,持之以恒的进行视功能训练,正确使用弱视治疗仪,定期检查复诊等,大大的提高了患儿家长实施规范化家庭管理能力。从而使患儿的有效治疗获得进一步保证,使弱视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3.3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是将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观点贯穿于护理工作中,使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达到“知、信、行”[4],从而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康复。通常情况下,健康行为的形成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在健康教育中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信念的高低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使护士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护理[5]。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克服单纯教育的盲目性,应用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分析了解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因素,帮助教育对象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从而自觉采纳健康行为[6],使健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宁,牛兰俊,吴夕,等.依从性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9):935-937.
[2]Newsham D. Parental non-concordance with occlusion therapy [J]. Brj Ophthalniol,2000:84(9):857-962.
[3]张海燕,张美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6):311-312.
[4]颜婉华,苗均华.对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运用[J].现代护理,2002,8(3):217-218.
[5]彭荣翠.健康教育中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77-78.
[6]刘纯燕,于美渝,赵燕利,等.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评价1215名妇女乳腺癌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3-685.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市9个社区的166名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认知状况的调查。所有接受调查的护士分为中专组与大专本科组,分别有88人与78人。结果中专组和大专本科组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认知状况;健康教育现状
6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1-02
在社区之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被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所重视。而通常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执行者为社区内的护士,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会对开展健康教育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我市的166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以护士文化程度为核心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9个社区中的166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中专组护士88人,年龄21岁到33岁,平均年龄(24.7±4.5)岁,平均工作时间(4.8±2.2)年;大专本科组护士78人,年龄22岁到32岁,平均年龄(25.1±4.8)岁,平均工作时间(4.7±1.6)年。两组护士的平均年龄、平均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与评价指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接受调查的护士进行问卷填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现状、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三个部分,三项的分数分别为40分、30分、30分,问卷的满分为一百分。通过比较社区护士的问卷得分,来反映其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χ±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专组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为(30.4±4.2)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为(19.2±4.9)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为(20.6±5.7)分;大专本科组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为(37.7±3.3)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为(26.9±4.0)分,对健康教育的态度为(28.4±2.9)分。两组护士的健康教育现状、健康教育知识理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态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当今社会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市民的生理健康状况,减少疾病的发生。但目前在社区内进行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在健康知识的普及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本文所重点讨论的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就是阻碍健康教育在社区内得到普及的主要因素。通常如果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储备不足,或者对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那么就很难让社区内的健康教育达到很高的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护士文化程度的影响,和大专以及本科文化程度的社区护士相比,中专文化程度的护士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显然并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而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在当今的许多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护士文化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在大专或者大专以上,因为这类护士往往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如果社区护士的文化程度过低,那么当居民对健康教育知识存在疑问的时候,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甚至会对社区健康教育产生反感情绪,影响后续健康教育的开展。而要解决社区健康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现状,可以从加强对中专护士的培训以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细化两方面入手。特别是在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地区,社区护士的学历基本没有超过中专,提升这类护士的健康教育认知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社区护士在对待健康教育的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受到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目前开展健康教育的护士以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为主。而要改善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中专社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玉梅,王生锋,王桂华,等.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9,9(7):20-21.
[关键词]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改革;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TU3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69-04
0 引言
《建筑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方向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综合性。该课程理论多、概念多、涉及学科较广、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数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砌体结构、单层厂房、大跨度空间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和高层建筑等,不同于单一内容的课程。(2)复杂性。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的破坏过程是十分复杂的。(3)知识更新快,与规范结合紧密。建筑行业常用规范平均10年就做一次大的调整和修订,平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局部变动。鉴于该课程的这些特点和兰州交通大学仅设置32课时的现状,结合新版的抗震规范(GB50011-2010),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几方面做了探索和尝试,为专业课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为最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内容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非常巨大,如1976年728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人,伤残1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震后恢复重建近百亿元;2008年512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死亡人数69227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2011年312日本福岛发生9.0级地震,死亡人数27475人,经济损失2097亿美元[1]。为了减轻震害,结构抗震设计是关键。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要进行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其次是抗震计算,最后为抗震措施。
1.1 抗震设防目标“一条主线、两个分支”的思 维模式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达到什么目标?对此,应让学生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及明确的目标。我国《抗震规范》考虑国家的经济实力提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为“三水准,两阶段”,即要求建筑物应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保证了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按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在设计中,通过良好的抗震措施使第二水准的要求得到实现。
1.2 重点讲授基本概念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是掌握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前提,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
如在讲授地震作用的概念时,讲清其实质是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即在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惯性力。地震作用与一般的荷载不同,不仅与地面运动有关,而且与结构自振周期(只随结构的刚度和质量而发生变化,是结构本身的特性)、振型和阻尼等结构动力特性有关。
在介绍反应谱这部分内容时,搞清反应谱是结构抗震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既可以反映地震动的特性,又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要注意讲清楚单个地震动的反应谱与规范中抗震谱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单个地震动的反应谱用作设计是不可靠的,但单个地震动的反应谱是规范抗震设计谱的基础,根据同一类场地所得到的强震记录分别计算的反应谱曲线统计分析而得到抗震设计反应谱,目的是要对建筑结构在其使用期限内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作用进行预估。该法虽然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产生的效应,然而在结构设计中实质仍然把地震惯性力按照静力来对待,所以该法只能称为准动力理论。反应谱理论没有考虑地震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影响,不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只能给出结构整体的最大反应,不能给出地震过程中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内力和变形状态,无法给出薄弱环节。
“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是抗震设计非常重要的方面,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学者非常容易混淆。在讲解这两个概念时,首先阐明各自所涵盖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包含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二者的区别。在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具体哪些属于抗震措施(如梁柱杆件内力调整以及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调整等),哪些内容属于抗震构造措施(如框架梁和柱的尺寸要求、配筋要求、柱轴压比要求等),课后让学生列表、归纳总结,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其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3 重视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贯穿于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比“计算设计”更为重要。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复杂性,以及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结构情况的差异(计算模型、非结构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使得地震时造成建筑破坏的程度很难准确预测。因此,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是比较困难的。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概念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如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问题,在大震作用下,构造柱和圈梁约束紧箍建筑物裂而不倒,提高墙体的延性,保证居住者有足够的逃生时间,对于结构抗倒塌具有重要意义。如多道设防问题,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充当第一道防线,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当第一道抗侧力防线破坏,第二道防线接替后,建筑物自振周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错开,使建筑物的共振现象得以缓解,提高了建筑物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减轻地震的破坏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再比如结构的“延性”问题,良好的抗震建筑在满足强度和刚度同时,还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延性好的结构,在地震中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从而减轻震害。
1.4 掌握抗震设计基本理论
强调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并非不重视数值计算,而是为了给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的实际情况。目前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大致分为三种: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三种方法进行抗震设计的流程图见图1。该部分内容为本课程的重点之一,给学生讲清三种方法的主要内容、各自适用条件、计算步骤和优缺点,让学生能灵活掌握不同的结构体系、不同烈度、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高度的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应采取的相应计算方法。
1.5 增加隔震与消能减震的内容
隔震与消能减震是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技术,要让学生理解隔震、消能减震的思想、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搞清与传统抗震的不同。就像大禹治水,一种方法是修筑高高的河堤“围堵”(相当于抗震),另一种方法就是“疏顺导滞”(相当于减隔震),这样一个复杂的专业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能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式
2.1 多媒体教学
抗震课具有概念多、公式多、综合性强、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传统的讲授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教学势在必行。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加入国内外大地震的震害,通过多个地震灾后情况的对比让学生知道一个国家防震、抗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震后的生命、财产损失的大小,这些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收看下载的新闻视频,用专业的眼光解读新闻,解释地震术语,如震级、震中、震源、震源深度和地震烈度等,搞清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采用图片和动态提示,生动、形象地课堂讲解,适当结合传统板书,使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增加,既加快了教学进程,增强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书本知识向课堂外延升,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2]。
2.2 参观地震博物馆
组织学生在开课第一周参观兰州地震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9年,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唯一专业地震博物馆。博物馆洞门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学生来到馆门前,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入馆内,在老师带领和讲解下,得知馆内有地震知识壁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音像馆和地震字画馆6个分馆。壁画馆设在主洞道,壁画上面绘制了383个真实的地震故事和1000多个人物;实物史料馆陈列着300多件地震文物和史料;地震泥塑馆再现了公元138年张衡地动仪测出的兰州地震时的情况;字画馆收藏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地震文物和史料,如万年以前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和碳化断层泥珍品,固原大地震铜币“沙板”,我国第一张地震烈度图,清代山西平陆大地震后钦差大臣手绘地震烈度御览图,宋代“天下地震第一碑”文献碑刻等。通过老师风趣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如震前动物的反应、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地震历史以及一些地震时逃生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毁灭性,鼓励其投身到结构的抗震设计、防震减灾事业中。
2.3 实际参与小型振动台的模拟试验
为了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兰州交通大学购买了WS-Z30小型精密振动台,利用这一现成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按照要求制作多层结构模型,用振动台模拟水平地震作用。振动台输入的地震波可以是实际的强震记录,也可以是人工模拟地震波,并通过等比例调整使峰值加速度放大为1000gal,作为加载所用的基准输入波,考察模型抵抗地震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使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抗震课程的学习热情。
2.4 课堂教学和自学、讨论相结合
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采用“思考题”形式的自学讲课、课堂讨论做为补充。自学讲课有以下优势:(1)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为他们内心有一种渴望,希望知道自己对思考题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是否一样。(2)教师课堂讲解时,有思考题做引导,更能做到条理清楚、目的性强,通过实时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
设定一个主题,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讨论和讲解,增加大家对抗震概念设计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比如图2中的两座建筑在经历不同周期特点的地震作用下,哪座建筑更易破坏?针对这一主题,同学们七嘴八舌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结论为:图2a场地的卓越周期较长,说明场地土较弱,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更容易破坏(图3a);图2b场地的卓越周期较短,场地土较坚硬,在硬土上低层建筑相比于高层建筑受震害影响更大(图3b)。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时,建筑物发生共振,建筑物的震害会加重。经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搞清楚场地条件与建造在上面的建筑周期的关系。在以后的建筑抗震设计中,应使建筑物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以避免发生共振现象,减轻建筑物的震害。
2.5 进行框架结构设计大作业的综合练习
布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题目,从选择结构方案和抗震结构体系入手,然后进行结构布置,初步确定材料强度等级及构件截面尺寸(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唯一性),确定结构计算简图,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层间侧移检算,取框架结构的其中一榀典型横向框架计算,选用合适的结构内力分析方法(如D值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并绘制内力图,该榀横向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选择一根梁、一根柱内力组合和内力调整,并进行截面设计和某一中节点设计等。通过大作业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体会抗震措施在具体工程中是怎样实现的,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为毕业设计以及后续的深造和工作都打下良好基础。
3 考核
在课程结束时为了比较客观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总评成绩采用四六开,即课程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考核占40%。平时考核综合了上课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习题与课后大作业等各项指标。课后安排一定的答疑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辅导,并通过网站答疑和课堂集中讲评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于课程考试,采用部分闭卷和部分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闭卷部分以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设计”内容为主,约占50%,题目为选择题、填充题和简答题,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在1小时时间内完成。开卷部分以基本的内力计算和结构构造要求为主,约占50%,题目具有综合性,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内力计算、荷载组合、截面设计或截面校核,考核学生对结构计算的掌握程度,在1小时时间内完成,答题时学生可以查看教科书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这与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模式相匹配。一方面反映学生理解和应用规范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只重视知识的死记硬背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和构造要求的问题。
4 结束语
建筑抗震设计这门课程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参观地震博物馆,大作业的综合训练,独特的考试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近几届学生工作态度严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概念清楚,适应面宽,实践能力强,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基本具备了结构工程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in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Zhou Qing, Bao Hua, Yu Changrong, Liu Yunping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has characteristics which the theory is difficult and the range of practice content is wi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links have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
Key words: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teaching; practice links; 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
地震是地球上最为严重,也是人类无法控制和阻止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同时是引起建筑物变形或倒塌的最重要原因。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已成为土木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建筑抗震性能已经成为建筑物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知识体系庞大,具有明确的专业技术规范背景,其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均很强。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其教学时数基本保持在32学时,教学目的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地震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掌握抗震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抗震设计的原理及结构类别进行结构布置和选型,掌握常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比其他专业课,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具有理论内容难学而且实践内容广泛的特点,其现状如下:(1)学时少,教学内容多。课程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涵盖面广,涉及的课程有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钢结构等,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抗震课程的教学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2)课程实践性强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之间存在矛盾。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导致工程实践举步维艰。将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工程实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也是本课程教学努力的方向。
2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1 精选教学内容,采用适应性强的科学教学模式
2.1.1 提炼教学核心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在教学时需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把握难点和重点,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以弥补课时的不足。课程教学划分为理论篇和应用篇两个部分[1]。理论篇主要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应用篇主要为常用工业与民用房屋的抗震设计。理论篇讲述中引导学生复习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关键理论,其余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主动发挥的空间,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篇按照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和构造措施这条主线组织教学,密切结合国家现行结构设计相关规范,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注重实际结构震害的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无论是完全依赖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还是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课程教学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导,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补充国内外各结构类型的建筑震害实例图片、典型大地震震害录像以及地震动画演示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分析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则主要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抗震构造措施的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施工现场,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调研,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增加了教师的讲课信息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学习空间,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2 加强建筑抗震设计在实践性环节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抗震设计没有安排独立的实践环节,其综合训练放在毕业设计中。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上,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分为建筑设计类、施工类及科研论文类,学生可从中自由选择。以建筑设计类课题(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为例说明抗震设计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该课题要求学生完成常用民用建筑全套建筑和结构图纸,同时要求手算整体结构中的一榀框架,计算机建模进行结构分析[2]。
抗震设计贯穿整个毕业设计环节,指导教师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给学生做专题指导。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震规范)[3]概念设计的相关内容,要求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从而保证建筑物达到较好的抗震性能。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建筑方案避免设计为单跨框架结构形式。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要求结构体系应具有整体性和抗震设防多道防线,并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对于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尚应考虑防震缝的设置。在一榀框架的手算阶段,对需要做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学生,在框架内力计算阶段,要重视突出屋面的电梯间、楼梯间等产生的鞭端效应。在框架内力组合和在梁、柱配筋计算阶段,需对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做相应的计算。在框架梁、框架柱选配钢筋阶段,除了需满足计算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的框架结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选筋阶段,学生很容易忽视抗震构造措施,指导设计时需重点强调。在计算机建模进行结构分析阶段,补充讲解平法施工图需表达的内容,指导学生读懂读透平法施工图,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抗震知识,解读抗震构造措施在毕业设计中的运用。
2.3 案例教学法强化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呈现出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很难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受地震的特性和参数。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其分析结果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4]。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简称“概念设计”)是以工程概念为依据,根据实际的经验或试验研究所得到的非常重要的定性设计原则或工程判断进行设计,从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概念上,对所设计的对象作宏观控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概念设计对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抗震计算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抗震定性分析、概念设计能力严重不足,主要是由于概念设计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与讨论,强化结构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在多道抗震防线教学中重点讲述由林同炎设计的马拉瓜美洲银行的经典案例[5]。马拉瓜美洲银行的概念设计思想是由4个等边的L形柔性筒,通过每层的连梁组成一个正方形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抗震结构。在连梁的中部开了较大的孔洞,有意识地形成该结构总体系(第一道防线)中的预定薄弱环节;在遭遇强烈地震时,预计在连梁开洞处开裂,从而变成具有延性和耗能能力的结构体系(第二道防线),即各分体系作为独立的抗震单元。由于马拉瓜美洲银行的上述设计特点,在经历了1972年罕遇的强烈地震作用下未倒坍,甚至未严重破坏,震后的调查正如林同炎所预料的那样,该建筑核心筒的连梁剪切破坏。通过讲述马拉瓜美洲银行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体会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的概念设计思想。
在讲述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时,以央视新大楼为例,组织学生讨论该建筑的特点,主要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建筑物整体偏心,对抗震不利;曲角悬空挑战地基基础的抗倾覆性能;建筑为严重不规则结构,用钢量巨大,造价惊世骇俗;建筑极端强调建筑造型和视觉效果,忽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导致需要加倍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保证抗震、抗风等结构安全问题,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根据抗震规范[3]强制性条文,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做调研工作,引导学生在畅言网上参与“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用概念设计的指导思想从建筑形体和布置方面分析建筑的抗震性能。
3 结束语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具有明确的专业技术规范背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均很强,教学安排又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专业素养的发展。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知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态度;引导他们从孤立地认识事物到全面地、正反面去认识和解释事物,能综合多种因素寻求最佳方案,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沈小璞.注册结构工程师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及其综合能力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4):65-68.
[2] 周清,黄岚,赵玉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137-13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使学生知道眼睛是个重要的器官,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通过贴鼻子游戏,使大家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
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了吗?好,我们上课!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做游戏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贴鼻子”的游戏,谁想参加?
好,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拿好你们要用到的“鼻子”,看好娃娃的位置(张贴)。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同样的游戏,不同的规则:一位同学睁着眼睛,一位同学蒙上眼睛。下面的同学当好小评委。
(学生做游戏)
师(采访一位学生):你认为出现这样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什么?(眼睛很重要)
2.通过观察调查表及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同学们,眼睛对我们很重要,可以说像生命一样重要。可是,生活中有很多人不重视它,导致了近视的发生。老师在我们学校做了个小调查,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调查表,上面是各年级近视人数及近视率)。看到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视力检测表,谁想测测自己的视力?
师(采访一位视力不太好的学生):你认为近视给你带来了什么?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外,近视还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保护视力!
二、探究学习
1.观察眼球结构图,了解眼睛近视的直接原因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可你们真正了解自己的眼睛吗?从大家茫然的眼神中,老师知道你们并不了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眼球结构图,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仔细倾听“眼博士”的话。听后,告诉大家,你从“眼博士”的话中明白了什么?(近视的原因)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1)同学们,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去搜集有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资料,大家搜集了吗?老师课前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归纳后,认为这四个方面与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关系最密切(出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用眼卫生)。请各小组快速商讨一下,你们打算选择哪一个方面来探究?请各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我们协商一下,力求使我们探究的问题不重复、更全面。
(2)为了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有效,老师给大家提一个小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出示合作导航)①围绕自己小组探究的问题分拣资料(把自己小组用不到的资料放到小筐内)。②分工合作,整理我们的资料卡(摘抄或是粘贴等)。③为了丰富我们的资料卡,可以小组间资料共享或派小记者采访老师。④组长当好小老师,带领大家认真思考、探究并做好汇报准备。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整理资料卡)
(3)刚才,老师看大家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团结合作,顺利完成了我们的资料卡。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①学习习惯:如果大家在读书写字时,真正做到三个“一”,我们的眼睛就会得到有效的保护。
②生活习惯:电视、网络是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的一种工具,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它们。
③饮食习惯:只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才会让我们健康成长!
④用眼卫生:我们只有时刻注意用眼卫生,才会使我们的心灵之窗永远明亮。
3.知识大闯关,学以致用
同学们,看到各个小组的展示,老师知道大家已学到了很多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可是,你们是不是真正的能学以致用了呢?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老师手中有一些神奇的可以润目的“叶子”,谁想得到它?答对问题就可以得到。来,抽一张题卡,请听题……
好,这片神奇的“叶子”送给你。
三、总结课堂,结束学习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50-01
1 门诊病人的特点
1.1 门诊病人流动性大,每日门诊的就诊业务量无法估计,每个病人的疾病的病因、病种、愈后各有差异;就诊患者的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对医疗的希望、需求无从知晓。
1.2 门诊病人相对停留时间较住院病人要短的多。病人的心理特征复杂,凡来诊着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么药是特效的。
1.3 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开,最好不要住院治疗。
2 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门诊病人的特点是门诊的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为了掌握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护士须做到:要因人、因病、 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病人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门诊中有什么样的病人,就应该以这些病的防治宣传为主要内容。
2.2 健康教育内容要十分精炼, 形式新颖简易[1],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注意克服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态度要和蔼,以减少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结合基层医院特点和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采取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
2.3 候诊教育:既可安定病人情绪,又可向病人及家属传播一些卫生科学常识,自我保健措施。
2.3.1 口头讲解:有护士对病人个体或集体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2.3.2 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内容以常见病, 多发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形式力求美观大方,内容短小,字迹工整,语言通俗易懂。
2.3.3 接诊教育:它是门诊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2];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随时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谈,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不失时机的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安慰。
2.3.4 门诊咨询教育:我院老年慢性疾病复查就诊的病人较多,我们采取护患之间面对面讲话、电话、通信信息等形式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求医求药的需要,提高防治效果。
2.3.5 健康处方:健康处方是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医院发给病人的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以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的方法获得与其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
健康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它的最终目标是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3]。我们必须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正确选择最有说服力,最有教育作用的方法,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给病人心理上支持,身心健康的指导,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雷燕呜.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3):171―172.
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29―01
幼儿期良好的身体素质重要,健康的心理更重要。我通过在幼儿园的多年工作经验,就幼儿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就幼儿期各阶段成长的影响条件作简要分析,提出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形成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3~6岁学前儿童处于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此间,由于其心理上的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尚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各种外在因素的不良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幼儿教育的素质化,是幼教工作和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新任务。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小康的附带效应。物质文明本来是好事,但对幼儿教育来说却有它消极的一面。现在小康之家丰衣足食,更有越来越多先富起来的家庭,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认为只要有钱就行了。
(二)隔代教养的片面结果。幼儿家长正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时候,他们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代管。而祖辈更溺爱第三代,往往对孙子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呵护,而忽视与其心理、情感的交流。
(三)独生子女的普遍封闭。独生子女由于缺少游戏伙伴,同龄交往经历偏少,回家后也只有电视陪伴,造成部分幼儿性格孤僻。他们到幼儿园也表现得极其胆小内向,不知道与同伴互动,缺乏合作精神。
(四)家长期望值过高。现代社会的高学历趋向使很多家长不能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高压之下孩子一进家门就得埋头学习,出家门就像解放了,到幼儿园后难免任性放纵。
三、实施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新入园的幼儿,他们往往会因“自理能力差,对亲人的依恋心理、未适应集体生活规则”等等原因而产生不安全感,表现为经常哭闹,情绪容易受到其他幼儿的影响。这时我就会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和关心,使幼儿把对家长的依恋迁移到老师身上,摆脱焦虑心理,让其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对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幼儿,表扬鼓励多指责少,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对淘气的幼儿,闯祸时,我会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改变以往从成人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对他们多一些宽容、鼓励和理解。
(二)以身作则,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 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以儿童为本的概念和意识,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友好、宽松、和谐。
(三)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学会友好交往
进入幼儿园后,同伴关系在幼儿间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这往往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交流感情,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让幼儿学会轮流、互换、谦让等。引导他们有效地处理矛盾,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四)组织合作活动,让幼儿感受合作的乐趣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始终贯穿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也能发挥增效作用。通过游戏,可让幼儿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五)让幼儿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
我们不难发现, 活动中常常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唱主角, 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而一些幼儿只能沉默寡言。其实, 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 做教师的应毫不吝啬地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经常给幼儿表达积极的语言,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关键词:教育实习;职技师;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36-02
教育实习期间,职技师范生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此阶段也成为职技师范生在大学阶段面临困惑最多,心理、角色和行为产生冲突最激烈的时期,由此引发职技师范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教育实习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对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心理情况的了解,提出了构建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想法,对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建依据
科学构建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既要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向,也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现状,更需要依据心理学理论,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1.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依据。高等职技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目标是使职技师范生熟悉和了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教学实际,增强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培养其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1]。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职技师范生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内在要素,教育实习阶段是职技师范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职技师范生调整职业心理,正确面对困难,树立职业信心。
2.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现状依据。对教育实习期间,职技师范生心理现状调研的结果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构建的重要依据。职技师范生离开了原来熟悉的校园、集体,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方式也由以前的被动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遇到的问题都是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遇到的,处理难度也比较大。有些职技师范生由于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比较薄弱,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对实习教学工作不能胜任。有些职技师范生不具备班级管理能力,害怕面对学生,不敢进教室。这些都直接影响教育实习的效果。
3.心理学理论依据。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针对职技师范生学习生涯的特殊阶段,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帮助职技师范生把一切社会关系的各种有利影响因素内化为自身的心理成分。人的心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统一整体,分为认知、情感与意志三种心理过程。对心理过程而言,认知、情感与意志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过程,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而意志则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三者密切关联。这些是构建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科学依据[2]。
二、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结构
由于职技师范生在不同r期心理特点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既要考虑教育实习前、中、后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考虑人的认知、情感与意志三种基本主观心理活动。以教育实习前后的现实需求建立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纵向系统,以人的认知、情感与意志三种基本主观心理活动建立横向系统,并且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依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平台之上,得出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三维立体模型。该系统的输入是经过几年职技师范教育的职技师范生,输出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中职师资人才,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教育实习前心理健康教育。从职技师范生一踏入高校,其就身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学校的各种系部组织、社团和教师都在利用多样的渠道,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4]。
进行教育实习前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教育实习前的培训及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教育实习目的和任务,使其对教育实习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加强职技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夯实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教育实习中心理健康教育。职技师范生做好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后,要进驻实习学校开始真正的教育实习。但是教育实习地点不集中,联系不方便,必须开通多种心理辅导途径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首先在每个教育实习地点采取实习小组长联络制度,实习小组长要定期汇报职技师范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反映职技师范生存在的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其次,在每个教育实习地点采取指导教师制度,指导教师由职技师范生熟悉的本校专业教师承担,起到桥梁的作用,并且负责职技师范生面对面的心理辅导。最后,职技师范生所在学院要建立开放心理咨询室,通过与职技师范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专业辅导活动。也可以建立各种信息反馈系统,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微信、邮箱等多渠道接受信息,及时关注职技师范生心理动态。
3.教育实习后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实习结束后,职技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召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了解他们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知晓他们教育实习过程中关注最多的问题;分享他们教育实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解开他们教育实习过程中留下的心结等。以此为契机,指导职技师范生做好实结,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升华到理论的转化,为职技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基础,同时这些活动又成为下一届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前心理健康教育。
4.认知、情感和意志主观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常说主观能动性,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是三种基本主观心理活动,在构建的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也不能忽略职技师范生主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一个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其情感的影响。积极的情感会激发职技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决定职技师范生能否控制自己、自始至终很好地完成教育实习。通过这种教育也培养职技师范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尽力做到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具备作为未来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三、结论
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建与研究,对于切实做好教育实习工作,达到良好的教育实习质量和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个最富有变化、最有挑战、最有成就感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份让人筋疲力尽、极为艰辛的工作,对职技师范生教育实习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独立处理问题、独立工作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炜,劳娜,孙涛.实习支教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实践模式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8):70-71
[2]王佳利.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3,(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