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文明校园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明校园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明校园建设

第1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明礼诚信》系列一(校园篇)

时间:200*年*月*日

地点:高一(10)班教室

主持人:黄玲

主题: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目的:为了帮助同学更好贯彻"明礼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作一个有优良品质的文明中学生,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已的观点,同时向同学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豪的文明中学生.

准备: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文明"的材料.

2,叫同学们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做好发言准备.

3,安排两位同学准备小品《碰撞以后》.

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这里开展主题班会,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发言.下面班会正式开始.从踏进这个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多少个清晨,驼背的身影朦胧在乳白色的薄雾中,为校园,为我们默默辛勤地耕耘着.我们不应只听着老师的箴言,校园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来建造,需要我们做一群文明的中学生,在良好的言行下为学校增添光彩.

那么我想问大家,你们文明吗到底什么是文明,那么,我们就先来谈谈我们身边存在着有哪些不文明现象.

2,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魏少谦:同学们乱扔乱丢乱吐现象十分严重,扔纸片,扔包装袋,扔纸盒,扔饮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着,吃着,吐着,扔着,特别是有些女同学大口大口吃着东西,边走边吃边扔边吐,看看楼梯,楼道,阶梯教室,有的同学上课吃瓜子,好吃到了极点,还有的同学随地吐痰,还带伴奏的,教室里,课桌下,鼻涕到处抹.(边说边表演,全班大笑)

高萍萍:少谦说的没错,我们身边破坏公共财物也十分严重,举两个例子,班上的劳动工具领回来不到两天就已经四分五裂了,还有很多同学的课桌都画了"大花脸".(一些同学默不作声)

蔡灵敏:还有一些欺负弱者或弱势群体的,同情弱者,是中国的人之常情,但有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特别是欺负那些弱者,甚至乱起绰号,以别人的残疾来取笑,有的人给教师或班主任起绰号,统称"老某".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经常看到的不文明的现象,并且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3,小品表演《碰撞以后》

第一场:两位同学,其中a站在窗前欣赏校园风景,悠闲得很.b走过身旁时,正好a转身,无意相互碰撞,便互相出言不逊,后厮打起来.此时,班长瞧见,批评双方,才得以和解.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类似这种因小事而导致事态扩大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既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又损害了集体的荣誉.如果他们碰撞以后,采取另一种方式,又会是如何呢请大家看第二场.

第二场:a碰撞b后,a先微笑地说:"对不起!"b再微笑地说:"没关系!"礼貌和解.

主持人:小品《碰撞以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特别是第二场,双方采用了微笑的表情和礼貌的语言,从而化干戈为玉帛,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笑"和"文明礼貌"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呢

4,同学们讨论,发言.

纪少峰:文明就文明有言行上.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管好你的嘴,不要骂人,不讲脏话,不放野活,不起绰号,不乱吐,管好你的脚,不要乱走,乱踢,乱蹋,乱踩,管好的你的手,不要乱扔乱丢,不要随便伸手拿别人的东西,不要打人,不要损坏公共财物,不要乱采乱摘.

杨春玲:做文明中学生人人从我做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文明人,我们的学校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文明学校,我们不仅要做文明人,做有教养的人,做别人称道的人,做受人尊敬的人,还要敢于同不文明人做斗争,帮助不文明人改正不文明行为.

杨惠萍:表里一致,做一个内秀外美的中学生.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班长来宣读倡议书.

5,倡议书

(班长刘幼红宣读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是家之学子,国之未来.我们应该切之弊病,正身立己,扫除不良行为习惯.关键在于自身思想上的认识与重视.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要我们真正有"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这个信念,就能清除掉所有的"问题",完善自我.踏踏实实做事,正正稳稳做人,积极树立校园新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上发现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提高个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文明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在此,我们呼吁大家以文明为己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你身旁点滴小事开始,时刻紧记我们的口号:人人讲文明进步,从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做起!在此,由班委倡议:

(1),爱党爱校,说文明话,作文明人,塑造财经学子文明形象.

(2),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杜绝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3),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

(4),戒除抽烟酗酒,严守校规校纪.

(5),服饰整洁大方,不配带耳环,项链等饰物.

(6),男女同学,自尊自爱,正常交往,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同学们,让我们借此契机,端正思想,严守校纪,去病端,树新风.以文明人的行为去争建文明校!请记住我们的目标吧——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班主任做总结.

第2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认真落实校园治安保卫的各项措施,努力创造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环境整治,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根据县、乡综治委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一、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校长为学校安全文明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可能影响我校安全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及早预防,掌握工作主动权。以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为切入口,消除各类治安安全隐患。及时打击处置侵害师生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校园环境。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不断优化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二、工作任务及措施:(一)切实维护校园政治稳定1、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校园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责任感。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严格情况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处置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类不安定因素。努力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二)建立和完善责任制,规范校园安全防范基础建设1、学校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创建计划,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及时进行总结。校长要切实担负起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层层签订管理责任

书,把工作落到实处。2、规范重点要害安全防范建设:针对学校贵重教学仪器、设备现状,设置并完善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配齐配强人防力度,力争做到万无一失。3、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落实责任,长效管理,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综合台帐。(三)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重点治理,积极打击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1、继续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重点治理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影响本校及周边安全稳定的不良因素。确定今年整治工作的重点和措施,学校要经常性的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取得支持,认真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指导学校开展创建活动,为落实我校各项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真正真情为学校排忧解难,解决深层次问题的作用,保证创建工作有序进行。2、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学校各项设施设备和物品符合安全要求,科学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积极做好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学生安全保护工作,妥善处理校园伤害事故,保障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认真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定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把保护学生安全和预防学生伤害工作落到实处。3、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今年我校继续聘请乡党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担任法制副校长,争取他们能积极参与学校有关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配合学校抓好法制教育,帮助学校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专项整治,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四)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措施: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把它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道德风尚,环境优美、便民服务等各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布置,落实责任。2、实事求是,制定规划。学校要全面调查,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本校的创建规划。3、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学校要结合“四五”普法宣传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如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争取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推动学校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4、统筹兼顾,讲求实效。创建活动要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创建优良校风、学风

工作相结合;与创建治安安全单位活动相结合。同时加大人防、技防经费投入,努力提高校园的防控能力。

第3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关键词:德育;学校德育文化;校园德育建设;德育工作

优秀的先进的学校德育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人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不断激励他前行;“学校德育文化”则是一种历史沉淀,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德育文化,像风一样无影无踪,却又像风一样不可抗拒,影响、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健康、向上、和谐的学校德育文化会让我们如沐春风,向着知识的峰巅奋勇前进。既然学校德育文化有如此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创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动学校前进。

德育具有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使人形成理想信念、奋斗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功能。学校德育文化应该是学校所有成员共同遵循的共同愿景、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现代学校德育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仅去具体地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且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在学校德育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层的以身作则是学校德育建设的关键,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如果领导层口头上讲的是“创新”,可真实的思想和行动却是保守;提倡的是“团队”,实行的是独断;嘴上说的是规范,实践上做的是随意;说是求真务实,做的却是表面文章;讲的是尊师重教,行却是唯我独尊。这种理念和行为的脱节、言行的不一,长此以往,形成的便是德育文化的两面性,这种不良德育文化的形成,不但不能凝聚人心,反而会削弱学校整体的权威,导致集体成为散沙。每一名干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实际上都起着引导学校德育建设发展的、不同于一般教职工所起的作用,这是每一位干部必须十分注意和重视的。

一个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德育,管理讲求制度和规范,德育讲求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融合。规范中出德育文化,德育文化中有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建设落到实处。德育离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便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管理离开德育文化的导向便会沦落为强权的工具。因此,把学校的德育文化理念转换为学校干部、师生的良好行为,转换为全体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以及师生的信念、作风、制度、规范、机制,是形成一个学校特色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领导层、全体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义务。

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德育建设的过程。要么形成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要么形成一种不优秀的或者不良的学校文化,要么由优逐步变劣,要么由劣逐步变优,人们必须从中加以选择。当然每人都想选择建设优秀的学校德育文化,那就必然要选择优良的管理、现念的管理,形成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

从学校德育文化的意义上讲,“文化”是虚的,工作的过程、结果是实的。但这种“虚”会发挥非常“实”、非常“硬”的作用。我们必须把“虚”的事情做实,把实的工作接“虚”,即做实事时,每时每事,每人的一言一行,始终都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联系,而规划学校的文化建设时必须与具体实践相统一。

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学校的德育文化,学校中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措施、决定,都包含着学校德育文化的内容,学校德育文化无所不在,无人无事不体现学校文化,学校德育文化浸透在全体干部、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反过来说,所有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显示出学校德育文化水平的高低。所以,学校的成员对建设优秀的学校德育文化必须认真呵护,要维护学校德育建设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反对任何一个损害良好氛围的不良现象,这也是学校每一个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各方面负责人、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优秀学校德育文化主要的外显特征应该有以下几点:

1.优良的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是民主和谐的,干部责权利统一。领导和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各类工作措施能够激励教职员工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成长。

2.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教职工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是学校管理主体的体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民主和平等原则充分体现的学校。

3.人际关系和谐,工作氛围令人心情舒畅,大家愿意在其中探讨问题、研究工作,共同协作,创造佳绩。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促进发展、关系和谐、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合体。

为了形成一种优秀的学校德育文化,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从“我”做起,在自我管理中有勇气改变自己,在集体管理中有胆识规范别人,只有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设一种优秀的学校德育文化,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根基,也就有了保障。

二、具体德育建设

1.教师德育建设。

教师德育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主流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具体包括教师观念、教师行为、教学研究、行为风范和文化活动等。

2.学校制度德育建设。

学校制度德育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学校成员认同、遵循的主流物质与精神成果,体现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激励教职工终身学习,热爱学校,工作充分体现研究性、创新性、高质量的运行机制,实现人文关怀,规范操作,形成学校特有的改革、发展、民主、科学、创新、包容的制度文化。

综上所述,德育建设的与时俱进,

不断加强与发展,全面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

德育工作全面有效的落实也有利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两者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目标的协同统一,造就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学校管理体系。

3.学生德育建设。

学生德育是学生群体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结合农村乡镇中学的特点和特殊环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研、刻苦探索”的校风;以学生个体、班级面貌、为特征的班风。注重提升教育内涵。在“三八”妇女节,开展以“知恩与图报”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月教育学生在学校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要做个好孩子,在社会要做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开展,举办以“民族团结―手拉手”为主题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不失时机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办板报、写心得、开展演讲比赛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体会什么是民族精神。结合各类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关注,树立责任意识。结束语: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德育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哪怕一拨又一拨的人从这里离开,他们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却带不走学校特有的德育文化,只要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一、国学经典的内涵分析

国学经典要从国学与经典两方面分析。国学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文化的价值观,在当今世界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原因是我国文化体系历史悠久,有诸多学派,如儒家、道家、名家、墨家等,都对历史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而经典是指从古至今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典范经书”,其中有:我国儒家代表的书籍《论语》《孟子》《春秋》等,儒家主张道德教育和自身修养,认为人性本善,希望人们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儒家思想至今被沿用,非常受人们喜欢;道家代表的书籍有《老子》《庄子》等;墨家代表的书籍有《墨子》等;名家代表的书籍有《公孙龙子》等。这些具有深厚底蕴的历史百家文化经典典籍,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二、国学经典在文明校园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由于青少年缺乏民族思想意识,加之外来因素影响较大,会产生崇拜西方文化等现象,从逐渐淡漠的民族文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民族思想意识,在精神层面上提高道德文化底蕴,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青少年从小建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一个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保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文明校园内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是必要的。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传承着国学经典。其一,学生可以从教育的角度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其二,学生可以从校园的生活角度营造和谐氛围。主要体现有:一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现今的大学生有很多不正确的观念认识,导致出现不符合其身份的表现,如有的学生被严重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影响着,从而对一些生活条件差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行为偏差,导致他们产生更加注重外表的心理和不理智的消费观念,使得这些学生产生了极端的想法。国学经典里的儒家思想主张道德和自身修养,教育人知足常乐,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适合校园文化发展。二是国学经典有益于校园和谐氛围建设。国学经典中更多的儒家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大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时,会从中体会到国学的精神,了解其中的中庸之道,从而受到良好的熏陶,学会用包容的心去处理人际关系,为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三是国学经典中的公益思想。公益思想品格首先是做人所具备的重要标准。在公益和私利之间,人们往往首先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而国学经典中倡导公与私之间,应该把公益放到首位。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公益为先的思想,让公益大于私利,并将这一标准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

(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下降,尤其让人担忧的是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其表现在功利、拜金、享乐以及不思学习、考试作弊等负面现象较为明显。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下降会直接使其思想道德发生改变,也会受到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在国学经典教育中,优秀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包括了民族特色的人文文化,它是国学经典的载体,如果民族中没有人文文化,民族将不存在。主要范畴包括:哲学、文学、道德等,这不仅可以让人变得有深度、有内涵、有文采,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此外,国学经典民族特性还表现在奋发图强,鼓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踏实务实,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所以说,国学经典在当代文明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国学经典在文明校园中的应用实践

国学经典属于人文课程,在校园中进行教学应用,可以以民族文化和国民素质为切入点融入日常教育,从而开设第二课堂。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学经典,并在枯燥乏味的学习外,丰富文化生活,消除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践工作中把国学经典和育人塑人融合起来,这种通过实践的创新形式更易被学生接受。在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更完美地接受国学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感受诵读魅力。老师富有感情地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大声诵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这种氛围之中,从而加深记忆。二是讲解和讨论。学习国学经典还有很多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国学经典当中的含义,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当下的国学经典教育都在初级阶段,因此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指导性的大学国学教育政策,从而制定出国学经典的教育制度。此外,对于学校来说,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大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专业课程。通过第二课堂国学教育形成学习国学经典氛围,如:通过校园文化和竞赛表演等国学氛围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进行国学教育;跟专修学科一样加大力度,建立国学经典学科。同时,也要与一般学科教育一样,进行教学评估,促进国学教育工作尽快开展起来。

四、结语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传承下来的遗产,是经过历代民族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精髓,蕴含着民族文化血脉与传统精神。国学教育作为第二课堂,能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重要,传统思想更加被学生了解和植入心灵,对提高学生自身的品质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建设和身心健康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5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一、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人类对音乐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期,从人类文明史的记载来看,音乐在人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于不同时代的人都对音乐有同样的追求和热情。在文明发展史中不乏经典音乐、感人故事,如我国春秋时代的乐曲“高山流水”,不仅乐曲声音美妙,其中更蕴含了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既赞美伯牙的琴技,又称赞了子期欣赏的才能和节操。进行这种寓意音乐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净化当前泥沙俱下的娱乐音乐氛围,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完整的道德价值观。音乐无国界,优美的旋律、曲调、真挚的情感可以超越语言不通、文化风俗差异等障碍,引起人的精神共鸣。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以席勒的诗篇“欢乐颂”作为曲词,以乐作为其乐曲中心思想,通过第九交响乐,贝多芬表达了内心追求解脱、追寻真理的历程,在曲中表达了希望人类抛开歧视友爱团结的思想。在学生进行乐曲欣赏的同时,教师适当穿行贝多芬生活时代、成长环境、创作背景的介绍,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深刻理解第九交响乐的表达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矛盾、冲突的创作性格以及蕴藏于其音乐作品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意识。

人对音乐的欣赏是社会意识的体现。音乐教育就是通过传播旋律、意境优美的乐曲,使感官得到精神满足,从而指导人的情感、意志、想象等活动,将单纯的感性活动赋予理性的内涵。对优美音乐的欣赏没有界线,所以无论是中国古典的古筝、古琴独奏,还是西方的交响乐,都可以通过其词调、旋律、节奏对学生的道德塑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陶冶学生情操,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音乐教育可以增长学生的智慧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日益受到青睐。学生综合能力对他们后期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自2004年开始,笔者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较低,音乐欣赏的娱乐性较强。学生不能通过音乐完善自身道德认知的建设,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处于较为肤浅的层次。所以,如何在学生中普及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乃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现阶段音乐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十分推崇音乐教育,他认为这种高雅的艺术熏染可以带给人创造上的灵感,灵感不能通过凭空思考获得,是个人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的结合,并通过外界因素而诱发的。音乐就是灵感获得过程中的外界因素,经常进行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力水平。20世纪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其物理研究中也渗透了音乐教育,在年少时期,爱因斯坦痴迷于钢琴、小提琴等,这一兴趣直到其开始进行物理科学研究时都发挥了巨大的启发作用。著名的案例如爱因斯坦受到艺术启示的追光实验。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医学家对其的大脑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部位有许多凸起凹糟状图案。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图案就是爱因斯坦进行形象化思维的根源。同时研究人员还在其脑部运动皮质中发现了一类似球状的凸起物,这与爱因斯坦的理性思考、音乐素质有关。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其实就是促进学生感性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通过对音乐创作者的创造背景、生平事迹、成长环境的介绍,既可以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同化力,还可以扩充其音乐、文化知识层面。由于音乐对人思维的扩展促进作用,当下企业招聘也是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音乐素养。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不仅招收银行、金融专业的高才毕业生,而且对具有音乐才能的人才青睐有加。汇丰银行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机构招收音乐人才的原因与音乐毕业生的专业才能无关,而是受过良好音乐熏陶的人才通常具有敏锐的感官,具有超前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智力水平。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艺术熏陶不仅可以完善其自身的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的教育,其不能带来快速直接的知识提升,但是就长远来说,音乐教育对净化心灵、完善个人性格、激发创造精神等具有本质上的影响。同时,在学校进行音乐教育还有利于营造整体的学校氛围,有利于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证实,音乐教学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在农业种植生产、育儿教育方面,甚至于在航天器发射中都设置有与外星生命沟通的音乐曲调。在学校教学中来说,音乐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

音乐分为通俗流行的大众化音乐与高雅的经典教育音乐。当下,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具有快餐性质的娱乐化音乐。这种音乐虽然有娱乐、流行的特性,但是其与上文所论述的音乐不同,不具有修养身心、净化心灵的功用。而传承文化和历史的高雅音乐,经过历史的鉴定和沉淀,音乐本身不仅具有传承功能还具有专业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满足欣赏者的精神需求。例如,在音乐教育中指导学生欣赏抗战时期的民谣、国歌等就可以激发学生潜在思想中的民族意识,同时这些记录历史文化的乐曲还真实地展示了抗战时期的生活状态,所以说音乐是不用语言记录的历史。这些真实的历史文化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具有求知欲强、感性思维活跃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可以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精神力量,反映到日常校园生活中就是自身的言行、作风符合学校的文明建设标准。学校是文化的聚集和传播之地,在校园进行音乐教育对于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乃至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第6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关键词:学校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城市文明 对接 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教育类型,其鲜明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特点使人们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上,“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院校的自觉追求,“动手能力强”“有一技之长”是人们对职教学生的朴素认知。然而“技能”不能包打天下,职校学生步入社会后,除了必备的技能水平外,如何顺利实现与社会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对接则直接关系到个体的职业生涯,影响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职业院校作为与社会和企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组织,在其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元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早早确立现代公民意识和职业意识,对于其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提高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大有裨益。

二、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文化、城市文明对接和融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学生与员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据余祖光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表明:在对多个行业地区的企业调查中,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学生与员工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企业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业文化素养的满意程度远远低于对其知识技能的满意程度,尤其在纪律、团队、责任心等方面差距较大。学校与合作企业在管理、决策和执行层面的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因此,毕业生初进企业最大的苦恼不是技能和知识,而是文化的认同和基本素质是否达到企业标准的问题。学生和职场中人的比较见表1。

表1 学生和企业人的区别

项目 学生时代 企业人

价值观 个人价值观为主 认同企业文化,有和企业趋同的价值观

人际关系 简单的师生关系 和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时间关系 自由支配的时

间多 时间就是成本,严格时间管理,至少8小时束缚

学习的方法 被动地接受 干中学、学中练,岗位训练,自我启发

考核 固定的时间、阶段的考试 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时时都是考核

顾客 无 有内、外客户,服务意识

制度 学生守则 严格的规则/制度,严谨的作业标准

成本意识 无 以最低的制造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质量意识 无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交货期意识 作业延时交付,影响不大 按时完成工作指标,按客户要求交货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法宝

安全意识 被保护的对象 具备危险预知,主动防范的意识

2.学生与市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

学校是个小天地,社会是个大舞台,学生从相对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多元的社会,不仅意味着其个体经济的独立,对个人时间和行为的自主支配,也意味着要开始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面临各种社会抉择和风险,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将不断地进行重构而最终定型。学生在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与社会的互变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发展其自身个性,从而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学生和社会人的比较见表2。

表2 学生和社会人的区别

项目 学生时代 社会人

经济地位 没有收入,依附家庭 经济独立,自主支配时间和金钱

行为约束 学校管理,他律为主 主要靠自律遵守社会秩序

人际关系 同龄人关系单纯,无直接利益冲突 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生活方式 群体生活 个体生活

家庭责任 无需承担家庭责任 需要承担家庭责任

生活重心 学习 工作、婚姻、家庭

风险 基本没有 处处存在

价值观 相对单一 多元

3.社会转型期职教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据统计,职业院校的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因为家庭比较贫困,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学生接触现代化工业机会很少,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家庭熏陶作用微乎其微,学生外出旅游参观学习企业文化的机会几乎为零。学生进校前,对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知名企业的发展史等几乎一无所知,对身边的企业知之甚少,对尊重劳动、诚信、遵守规则、守时等认同度较弱。广大学生渴望走进企业,实地感受和接触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职校生作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尤为艰难。特别是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学历低、就业岗位地位低、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差、发展空间窄。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和企业,理想与现实出现巨大落差,心理也特别容易失衡。

职业教育作为一头连接学校、一头连接社会和企业的教育,不单要实现职业技能上的“无缝对接”,还要对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社会与企业文化的心理调适,这种文化上的对接和融合颇为重要。

三、现代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人们一般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文化:一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二是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语言、行为、奖励等形式)构成的管理氛围。三是由现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四是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企业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产品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以“创新、诚信、效率”为关键词;二是服务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以“服务、尊重”为关键词;三是综合型的企业文化,将产品和服务融为一体。不同企业文化之间还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企业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个体价值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校园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主要是价值观的对接和融合。

我国比较成熟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有:联想集团的四条核心价值观:一是成就客户——我们致力于每位客户的满意和成功;二是创业创新——我们追求对客户和公司都至关重要的创新,同时快速而高速地推动其实现;三是诚信正直——我们秉承信任、诚实和富有责任感,无论是对内部还是外部;四是多元共赢——我们倡导相互理解,珍视多元性,以全球视野看待我们的文化。中兴通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互相尊重,忠于中兴事业;精诚服务,凝聚顾客身上;拼搏创新,集成中兴品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效益。TCL集团的价值观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华润集团形成了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和“业绩导向、人文精神、团队建设、创新求变”为企业价值观的价值观体系。

这些企业的价值观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点,是行业的性质所决定,也是现时代我国社会核心价值的直接体现。

四、城市文明的特性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经·卦辞》)。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西方“文明”的观点是由18世纪法国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的。文明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因为它是定居的、城镇的和有文字的。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是文明出现的标志。

城市文明是与乡村文明相对立的。乡村文明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社会文明,每个村落的社会关系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村落里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清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因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复杂的亲属系统。熟人社会是乡村社会的典型特征。

城市在人际关系、地理外观和生态环境上完全不同于乡村。相对于乡村生活,城中居民活动的空间与半径空前扩大,但城中居民相互认可的可能程度则空前降低。城市中人虽然总是在一定单位、一定公司企业工作,有着一定的确定性的人际关系,但同一单位或公司的人,则是带着不同背景而来;同时,只是上班时间人们为着工作目的而相聚一起,下班则各自为着自己的私人目的分离奔走。人们之间关于工作中的事务,可能可以谈得很投机,而对于对方的私人事务,则可能全然不知,也不是对方可以轻易进入的领域。

综上,现代城市人的生活与精神特性可以归结为:人际关系的疏离、陌生人的公共空间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维持城市文明秩序,要依靠法律和城市公共管理机构,同时也要求城市居民遵守秩序、开放包容、独立自主、和谐共处。

五、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文化、城市文明对接和融合的实践途径

职业院校要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除了在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方面与企业对接外,还应结合专业的特点,预知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企业,探究其文化共性,有所侧重地进行不同类型的文化建设。而渗透地域文化,培养学生“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奉献、诚信”的价值理念和文明素养则是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城市文明对接的切入点。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文化、城市文明对接和融合的途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校企深度合作中渗透企业价值观念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也是职教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企业进校、订单培养、企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价值观念,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并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如学校与企业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要求,由企业在校内投资,利用企业的资金和设备,采用“企业进校”生产教学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院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计划,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变实训作品为“订单”产品,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培养具有成本意识、核算意识、创新意识和经营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2.在职业指导课中确立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身、认识专业,建立学习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第一课。通过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礼仪的系统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教学中,还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就将来所从事的行业的背景、代表性企业的文化特色进行介绍,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及研讨,聘请资深的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讲课、邀请成功校友介绍经验等,使学生对行业企业的文化有深刻的感知。

3.学校精神文化、物质环境中融入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元素

学校在校歌、校训、校徽、校风设计中要体现鲜明的职业特色,融入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元素,并通过各种重大礼仪形式进行固化和强化。在校园楼堂馆所、绿化美化、实训场室建设中要突出传统文化、技能文化、企业文化的教育,使学生置身于校园中能时刻感知到鲜明的文化特色。

4.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职业意识

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是渗透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倡导文明礼仪、遵守秩序、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技能比赛、体育运动会、校庆纪念日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和载体,引导学生做热爱生活、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二是通过参加技能社团、技能节活动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体验职业环境,获得职业成就。三是通过参加青年志愿活动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树立奉献、包容、分享等情感体验。四是通过参加校园文体活动培养良好心态和体魄,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结语

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持之以恒的自觉追求,需要学校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校历史传统的延续发展,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自觉渗透现代企业文化和城市文明,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余祖光.产业文化育人典型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7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关键词:国际化;校园文化;大学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成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是配合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国际化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扩大我国教育开放,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是提升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条件,是加快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二是切合学校办学理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是为华南地区培养国际化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广东省属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大学,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二、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高层次、多形式的校园人文学术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依托国际赛会弘扬广外志愿精神,实践中凸显校园文化国际化特色鲜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2007年以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组织130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第49届世界杯乒乓球比赛、苏迪曼杯羽毛球锦标赛、亚洲田径锦标赛、UCLG国际两会、世界媒体大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广东省与世界500强及境外大型企业合作交流会等重要国际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与世界近距离接触的平台,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广外国际化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向国际化人才成长更近一步。

(二)开展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校园活动,活动中凸显校园文化国际化特色鲜明

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展了大量的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中外文化、校内外文化活动。引入国际文化团体演出,开阔学生国际视野,例如举办了“艺韵留声——走进文化名家名团百场活动,引进了英国T&T剧团、印度舞蹈团等国内外专业团体共举办了38场高水平的专业演出。举办了一批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精品活动,培养学生融入国际环境,如欧罗巴艺术节、东语戏剧大赛、翻口译大赛、研究生国际学术文化节、DV NEWSCAR等活动。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彰显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

(三)加强电子刊物、网站等载体建设,载体上凸显校园文化国际化特色鲜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利用新媒体及传统媒体作为载体,一方面加强国际化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彰显自我,师生互动,开阔国际视野的平台。传统媒体包括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报、《广外校友》和《学生工作通讯》杂志等;新媒体有广外新闻网、团学时空等网站,青年视界电子刊物和学校各级组织的微博建设等。

三、深入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2012年4月26日,广外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学校首次在党代会上把“国际化”作为办学特色确定下来,并提出学校的中长期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建校六十周年时,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优化校园活动结构,使校园活动的开展适应国际化特别鲜明校园文化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不是世俗文化,它是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雅文化;大学校园文化不是经济文化,它不重在追求物质利益与经济效益,而在追求社会效益与教育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通过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来体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使学生学到课堂学不到的东西。校园文化活动是一项有效地载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园文化内涵。

一是举办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坚持富有时代特征、国际化特色、广外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将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公民素质等内涵与高品位校园文化载体、形式相结合,依托我校50多个社团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将国际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进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国际化人文素质。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节、重大赛会志愿服务等载体建设,大力开展高层次、多形式的校园人文学术活动,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文化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开展专题讲座、参加国际比赛等提升青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

[2] 王根顺,王辉.研究性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第8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关键词] 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为现代社会居民带来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得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差距,造成现代社会精神文明落后的局面。这使得一些当代大学生虽然在知识上占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道德品质、精神文明上却凸显出一些缺点与弊端。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提升成为了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大学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提出的新任务,其主要就是通过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现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整合的强大功能,逐渐成为现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校园传播体系的支持,逐渐在高校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给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在高校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以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仍处在不断探索的缓慢过程,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匹配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这就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因此,视阈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文化升级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现代社会风气以及大学校园文化氛围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对社会风气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完善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大学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使得大学生在投入社会工作后,可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中的人、事、物等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这可以使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的改善,缩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差距,推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益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升级。社会文化包括方方面面,其中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有益的发展,同时又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进行了积极的创新与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社会文化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实现了包容并蓄,开拓创新,达到了文化升级的目的。

2、满足教改需要,提升素质教育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体系,没有优秀的高等学府,那么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都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此,我国一直将教育当做我国的立国之本,并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国各大院校应对教育改革给予重视,明确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并积极的完成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与新任务。在当代大学校园内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其是促进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以我国教育改革为指导方向,对教育改革的各项需要予以满足,以减少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弊端与不足。同时,各大高校还应明确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素质教育进行推进,使得素质教育可以更好的与大学教育相结合,完善传统大学教育的不足,实现大学教育质量的完善。

3、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复合人才

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高素质、高水准、高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紧缺的一种人才。我国各大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对社会的发展需要十分的重视,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了现代大学院校努力的方向。通过对复合型人才进行了解,我们知道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优异的道德品质。在大学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素质上的不足产生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得大学生可以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1、建设体系缺失,管理主体单一

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目前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对于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带有着一定的阻碍。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体现在,大学管理人员在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狭隘性,其简单的将大学文化建设归结为学生工作的一种,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在管理主体上存在缺失,使得大学校园内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难以形成体系,限制了文化作用的发挥,难以达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仅将其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德育教育的开展。使得学校有关部门难以对德育教育产生重视,进而使得德育教育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通过枯燥乏味的课堂授课向学生传达,造成德育教育效果难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出现停滞。

2、表面功夫过盛,缺乏精神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多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校园制度建设,校园物质文明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而就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来看,物质文明的建设明显要高于精神文明。部分大学院校甚至将美化校园环境,建造人文景观等当做了学校内部校园文化重要的建设内容。而这明显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忽视了内在建设而仅从表面下功夫,只能是自欺欺人,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等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会在高校间造成不良风气,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除此之外,大学院校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忽视还体现在,学校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无法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把握。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针对性,难以取得实质意义。

3、建设形式单一,个性发展不足

现代社会是一个个性解放的社会,人们在社会中生活逐渐对自我发展,自我展现等产生重视。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作为新新人类的大学生,更是将标榜自我,实现自由等当做了个人发展的座右铭。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学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按照传统统一划归的方式进行建设,仅从完善制度、组织座谈、加强宣传等方面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明显表现出了一定的单一性,不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现代大学校园中对创新精神仍没有全面的认识,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对授课方法等进行了适当的革新。因此使得一些大学校园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固守成规,没有形成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之间产生冲突,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过程中,学校仅通过观看抗争电影、组织专家讲座、进行征文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显然存在了一定的呆板性,因此大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难以全面接受,使得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培养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搞好文化宣传,重视文化建设

为了有效的搞好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我国有关大学院校,首先应在校园内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师生以及学校内部工作人员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等产生全面的认识,并积极的投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内容庞大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宽、建设任务多样化等特点。大学院校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失败。因此,大学院校应改变传统观念,将大学院校文化建设与大学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的加大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满足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2、丰富建设力量,完善管理体制

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仅限于学生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建设主体过于单一,经常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受阻。鉴于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有关大学院校应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当做全学校的共同任务,让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积极的加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在大学校园中形成完善的建设体系。同时,有关大学管理人员还应注意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借助管理的力量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引与发展。具体来说,有关管理人员首先应制定出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注意事项等融入其中。其次,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应建立起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其进行管理,让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更加的规范化。

3、发挥学校特色,重视精神文明

每个大学院校由于本学校的专业不同、历史不同、校园传统不同、校训不同等,其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学校文化特色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发挥学校自身的力量,对学校的特色进行挖掘,将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例如,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应重视对学校历史进行发掘,在校园中打造出浓郁的历史气息,让学生在对学校历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学校的文化底蕴进行了解。并且,学校应重视榜样的力量,向学生积极介绍往届优秀校友,让学生在对校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以校友为目标,对自己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升。同时,大学院校还应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是文化建设的本质性内容。针对目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脱节的现象,大学院校应积极的完善学校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把抓。具体来说,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在校风建设上下工夫,通过树立良好的大学校园风气,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同时,学校还应借助社团活动、课堂教学等多个途径对学生进行正向思想的宣传,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有关大学院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积极的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完善,让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对我国大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有效的促进。

参考文献:

[1]肖燕芳.论媒介素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1).

[2]雷召海.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第9篇:文明校园建设范文

   1、人人创平安,平安为人人。

   2、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3、建设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4、整治隐患,强化管理,努力营造安全生产生活环境;

   5、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温馨学习环境。

   6、创建“平安校园”,争做文明员工。

   7、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8、跨进校园,走进平安。建设平安校园,你我共同责任。

   9、维护社会稳定,共保一方平安

   10、警校手牵手,共同创平安

   11、校园平安,人民心愿

   12、关注安全生产,确保校园平安。

   13、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关注稳定

   14、共建安全稳定和谐美丽校园。

   15、积小安为大安,平安建设铸心间。

   16、为了师生员工的安全幸福,请积极参与校园平安建设。

   17、师生携手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18、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给师生员工以正义感、安全感。

   19、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20、建设平安校园,共创美好家园;

   21、抓平安创建、保治安稳定、促社会和谐;

   22、维护你我安全,共创和谐校园。

   23、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校园春风。

   24、学海拼搏,需注意安全;寒窗苦读,应畅谈文明。

   25、一起建和谐校园,互相帮助显爱心。

   26、你我文明一小步,校园文明一大步。

   27、安全与文明携手,健康与美丽同行。

   28、老师是我们难求的知己,校园是我们温馨的家园。

   29、健康——谱写人生之路;安全——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30、和谐校园,你我共建;平安校园,你我共享。

   31、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屑,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是一块污迹,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32、百善文明为先,万事安全为重。

   33、平安伴我在校园,人人事事保平安。

   34、文明在于细节处理,安全在于未然防患。

   35、坚持以人为本,共创美好校园。

   36、企盼平安,珍爱生命。

   37、建设平安校园,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38、建设平安校园,打造平安生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