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由来己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被教育者所发现与运用。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就曾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西方,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指出,学生是可以在相互间的学习中获益的。18世纪末,贝尔和兰喀斯特提出的“导生制”实际上也是渗透着合作学习的思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团队精神必不可少,团队合作能力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今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背景
____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改变现行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文件的形式确认了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改所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虽然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将合作学习和当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还在少数,并且在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流于表面形式,收效甚微的现象。因此特将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其现状并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措施,使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更好地得到落实,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活跃课堂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重要概念解释
合作学习其实是一个泛称,它代表着一个复合性的、多层次的概念。本研究拟采用我国学者王坦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即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相关研究
合作学习的思想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前苏联和美国相关著作的翻译与介绍,在发展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了丰富的实验研究,创建了很多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点。尤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理论基础、合作学习模式和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关于合作学习的要素构成,有三因素论、四因素论和五因素论,伏虹将其进行了整理。三因素理论:小组目标、个体责任、成功的平等机会(斯莱文);四因素理论:小组形成与管理、任务设计、社会因素、探索性谈话(库埃豪);五因素理论: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约翰逊兄弟)。
其中,约翰逊兄弟的五因素论在国内被研究地最多,郑继岭在归纳西方几大代表性的因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六大因素:①确立小组,目标明确;②小组人人参与,共担责任;③积极互赖;④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⑤合作和社会技能培养;⑥小组自评。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源头,应追溯到道奇在温勒的群体动力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合作与竞争理论,后其学生约翰逊兄弟将合作与竞争理论拓展为社会互赖理论。斯莱文博士将合作学习的理论模型归纳为以下两类:动机理论以及认知理论,其中认知理论主要包括发展理论以及认知精制理论。约翰逊兄弟认为,其理论主要根源于社会互赖观、认知发展观和行为学习理论观。
我国青年学者王红宇从合作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合作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有两个方面:集体动力学和认知心理学。盛群力教授将合作教学的理论依据归纳为六个方面的内容:动机激发论、需要满足论、教学技术论、集体公益论/凝聚论、促进发展论和精细加工论。学者王坦认为,合作教学是一种复合活动,因而它的理论基础也自然具有复合的特色,并将其整理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
(三)合作学习的模式
国际合作教育研究主席戴维森对国内外形成的多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了概括,总结出了目前几种主要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团队学习模式、共同学习模式、团体探究模式、合作方法模式和复杂指导模式。
基于国外合作学习的几种主要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刘春玲总结了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依次有“分层次目标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和异质合作、同质选学的教学模式。
(四)合作学习的策略
刘玉静和高艳在其编著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一书中系统地概括和介绍了国外的合作学习策略,其中包括:斯莱文教授及其同事提出的学习小组成绩分工、小组—游戏—竞赛和切块拼接法等教学策略;约翰逊兄弟重点提出的共学式的教学策略;沙伦夫妇提出的小组调查法;还有结构设计法、团体促进法等。
我国目前所研究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来自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在刘玉静和高艳所编著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一书中提到,生生合作学习的策略主要有互助预习法、互助学习法和互助复习法。
四、问题与建议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习得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缺乏合作理论与实践知识
合作学习已逐渐成为小学英语课堂中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自身并没有接受过这一领域知识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仅认为合作学习就是Work in pairs或Work in groups,他们很少接触过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知识也仅来自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依葫芦画瓢”,但其实,合作学习理论是一个研究历史悠
久、且已获得大量成果的完备的理论,其中先人开发研究出的合作学习模式和策略都能对当今合作学习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有很大启发和借鉴作用。另外,多年来国内外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是教师们学习的重要内容。2.合作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内容选择不当
教学方式的选择依据是教学内容,反之,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于同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调查得知,教师对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有些只是“为合作而合作”,摆个空架子,在形式上看好像为一节课增加了不少样式,而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在组织时要求的不明确则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很大因素,教师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示范,学生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就可能在活动中生成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有效进行。
3.分组方式不合理,组内分工不均
在探寻合作学习的定义时,嘎斯基、王红宇、王坦等学者都提及了“异质”一词,不少学者更是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看成合作小组组建时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在现实中,合作小组的成员分配多半是老师根据座位安排决定的,而影响教室内座位安排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很难保证这种分配方式下的组合都能做到“异质”的要求。有时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改变原有的组合也是有必要的,而据了解,小组的组员几乎不会变化,组内的分工也一般是固定的,这有利于学生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但不能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各种能力。
4.缺乏教师全面指导
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多是处于一种掌控者、引导者的地位,他们需要掌控整个班级局面,而往往忘了参与其中全程指导学生,要知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可能是要求理解不到位,讨论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学生参与度太低,活动很难组织起来,课堂氛围不活跃,活动效率也不高。而如果学生过于活跃,那讨论也很难有序地进行,甚至会造成混乱的局面,势必也会造成效果的不理想。
5.评价机制不健全
一个健全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完整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对这个活动的必要总结,客观公正、激励性的评价更能为整个活动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在评价方面,评价方式的单一、评价主体缺乏多样性、评价内容缺乏激励性等,这些都限制了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学生就不能得到稳定的、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评价,这将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二)意见和建议
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能够对学生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对师生目前学习和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目前,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运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师生也普遍反映对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很多困惑。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学校方面
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本身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合作学习理论的机会,例如为教师购买相关书籍、聘请高校教师开讲座、组织教师交流等。学校还可以多开展教学活动,让新教师有机会观摩有经验教师的合作课堂,增加实践性的认知,为他们开展活动提供典范。
学校还可以协助师生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通过组织教师讨论和鼓励教师在班级中征求学生意见来制定。这样一套评价机制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其中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对象,更要注意评价活动的过程,不能只看结果。
2.教师方面
在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寻找机会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储备,如购买书籍学习、请教相关专家、观看优秀合作课堂视频等,有困惑时可以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另外,在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每一节具体的课堂中,都应向学生传输合作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合作活动时提清要求,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讨论,让他们对“合作”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多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合作中的各种关系,提高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不妨把合作学习的目标告知学生,说明合作过后他们应达到的水准,活动的要求也应具体明确,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先示范,让学生了解他们应怎样活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当学生面临复杂、知识结构体系构建等重大困难时,就需要教师的全程指导。
规模较大的就有**眼镜店、**眼镜店。
眼镜店生意火爆的同时,也在告诫我们,我们学生的视力问题已非常严重。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我们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2.7%,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万人。不仅如此,近视人群还呈急剧低龄化趋势。
调查方法:
调查法
调查一~六年级的所有同学。(1)采用“SLD-Ⅱ型”标准对数视力表,视力箱内为30瓦日光灯2支。凡双眼视力低于5.0者为视力不良。(2)以不良眼数占受检眼数的百分比为视力不良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及等级相关性检验。
调查结果:
(1)视力不良情况共调查1200人,受检眼数2400只,视力不良眼数为355只,视力不良率为14.78%,其中男生视力不良为90只,占男生受检眼数794只的11.32%,女生视力不良76,占女生受检眼数的18.80%。女高于男,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62.60,P<0.01)。
(2)视力不良与学习阶段的关系从统计结果看,视力不良率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上升,且有如下几个高峰阶段:小学一年级学生为10.78%;五、六年级分别为10.86%和10.54%。
(3)城乡小学性别比较城镇男生视力不良率为10.31%,女生为14.41%,女高于男(χ2=12.43,P<0.01);而农村男为3.92%,女为2.41%,男高于女(χ2=4.4,P<0.01)。
视力不良与学习阶段的关系本次调查表明,视力不良的发生可能与各学习阶段有密切关系。其视力不良率随学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经等级相关检验,rs=0.888,P<0.01,说明学龄与视力不良率存在正相关),并且出现几个高峰阶段,其程度一般为高学段重于低学段。这可能与学段高的学生学习时间延长,其负担过重有关。其中:小学一年级为一个高峰,视力不良率为10.78%,可能与这一阶段的学生眼球发育尚未完善有关,因此,视力不良可能主要是由眼球处于远视状态造成的。
城乡学生对比由于视力不良与学龄成正相关。城镇学生用眼时间过长,户外活动较少有关。虽然城镇学生学习环境、生活营养状况相对优越于农村,但是,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却相对严重,其形成除与他们的学习负担过重有关外,还与电视机、游戏机、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视力疲劳程度加重有关。
视力不良与性别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比较,除农村小学外,均为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为什么农村小学男生却高于女生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1)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仍较严重,女孩学习时间相对较男孩少,眼肌疲劳也较轻。(2)农村女孩入学年龄相对较男孩偏大,眼球发育较其完善。
调查报告结论和建议:
一、调研过程
按照《陕西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陕教〔2019〕50号)安排,**市教育局向各校传达了中省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并于2019年三月上旬在全市进行了调研,同时督查引导各校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研结果
1.扎实安排部署。市教育局第一时间转发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学习落实。各中小学校均组织教师进行了传达学习,并成立了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减负”工作方案。有的学校和教师分别签订了“减负”目标责任书,制定“减负”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学科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有家庭作业和双休日作业布置的要求,有层层把关的周作业计划和落实记载,从这些学校的汇报与检查中,可以看出对“减负”的重视及作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
2.严格内部管理。市教育局向各学校明确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探索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3.提高工作认识。各学校利用各种平台,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规条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认识,增强“减负”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减负工作提升到师德层面上,为“减负增效”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4.优化课堂结构。各学校把落实“减负”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评价方式、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到了一些科学、创新、讲实效的优秀做法。大多数学校能将“减负”工作纳入教师常规考核范畴,与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挂钩,和业绩考核挂钩,逐步建立“减负增效”的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机制。
5.强化家校联系。各学校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支持学校和教师正确行使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利。要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有损孩子身心健康。
三、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各学校课程设置都有差异。如初一语文,国家标准规定每周6节,有学校设为5节,有学校设为7节。音体美等所谓“副课”时间被挪用被挤占问题较多。
2.作业量较大。小学低端仍存在书面作业情况,20%学生感到作业量过大,感到作业量大主要是六年级和初三学生,部分学生反映教师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很晚11点多。
3.补课现象普遍。根据调研,城区学校学生在培训机构补课现象较为普遍,有文化课补习,也有艺体特长教育。乡村学校比例较低,但仍然存在此类现象。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了解新课程改革方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重新安排课表,国家课程方案不容以任何理由的变更,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三是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使减负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落实作业管理标准,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更新教法和学法,倡导广大教师充分运用电教资源,有效提高教课堂教学效果,向45分钟要质量,以达到减负增效。
四是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规定,积极开展艺术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学生健康成长。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东、西、南、北、中各取一个市,并在每一个市随机抽取2所城市小学和3所农村小学,参加调查的对象共有10所城市小学的校领导22人(男10人、女12人)、参与课改的教师154人(男3人、女151人)和15所乡村小学的校领导24人(男15人、女9人)、参与课改的教师89人(男3人、女86人)。
调查问卷主要从参与课改的教师和校领导对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管理方式、教育观念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转变入手进行编制,对小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只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分析。问卷分教师问卷和领导问卷,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课改中的一些经验及问题,还设有部分开放性问答题。
调查实施时,我们以山西省教育厅的名义,亲自到学校,将问卷发放给学校领导和教师,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289份,其中校领导有效问卷46份,教师有效问卷243份,回收率100%。数据采用Excel、SPSS10.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向方法要质量,培养习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学会打扫卫生,是学生一生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能力。教师培养学生打扫卫生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数不会打扫卫生:扫地会出现一绺净一绺脏的不干净现象,暖气片底下、墙角等边角不清扫,窗台不擦,桌仓不清理等。老师就要一边亲自打扫一边讲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多次反复指导,常抓不懈,才能有收获。
三、向细心要质量,培养习惯。做好低年级班主任细心是关键。排值日表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项常规工作,但二年级老师的排法的确细致到家。他们采取一是定人定任务,如一周值日,谁扫地,谁捡垃圾,谁擦黑板,等都要具体到人,一周一轮换;二是擦玻璃有几个专人负责,老师教方法:先用湿布擦一边,再用干布擦一边,一月一轮换。
个人卫生。定时定点查和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一周两次,时间是星期
一、三。谁查头,谁查脚,谁查手,谁查脖子,谁查衣服等分工负责长期坚持,不能松懈。抽查时,组长查和老师查相结合。效果很明显。
四、向保持要质量,培养习惯。一般打扫比较干净,然而保持是关键。教室卫生的保持采取:统一吃早点的的时间,统一吃就能集中把食品垃圾扔到指定垃圾箱,防止扔到地面,也防止走出教室;禁止带零食,减少垃圾;养成削铅笔用废纸或小袋,或直接到垃圾桶前削;天天课外活动时间统一清理桌仓,以防桌仓碎杂物掉到地面;夏天,要求每节课后洒一遍水。环境卫生的保持:卫生委员负责,一天四查;老师以身作则主动捡,学生跟着捡培养管护好自己环境区域的卫生习惯。
五、向环保意识要质量,培养习惯。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主动捡垃圾为荣,随地乱扔垃圾为耻》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教学生养成变费为宝,保护环境。学生在校园里主动捡饮料瓶,放到班里,积攒起来卖废品,为班级增加收入,给学生进行奖励。
六、向家庭教育要质量,培养习惯。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效果很好。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__年9月至20__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__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20__年10月至20__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
年龄结构
男教师
女教师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人
数
比例
人
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641
48.55%
1739
51.45%
714
21%
1246
37%
939
28%
481
14%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研究生
(硕士)
本科
大专
中师
其它(高、初中)
非师范类
人
数
比例
人
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13
0.38%
1154
34.1%
1457
43.1%
719
21.27%
37
1.09%
702
20.77%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77.58%,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0.38%;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
高级职称
(中学高级)
中级职称
(中一和小高)
初级职称
(中二、中三、小一、小二)
无职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24
7%
2196
65%
885
26%
175
5%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是否对口
专职还是兼职
对口
不对口
专职
兼职(教两个以上学科的)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475
73.22%
905
26.78%
1336
39.5%
2044
60.5%
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
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
论 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级别
人数
比例
级别
人数
比例
级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国家级
63
2%
国家级
39
1%
国家级
123
3.63%
34
1.05%
省级
45
1%
省级
25
0.7%
省级
257
7.9%
27
0.8%
市级
131
4%
市级
43
1.3%
市级
189
5.6%
194
5073%
县级
156
4.62%
县级
45
1.33%
县级
307
9.1%
61
1.8%
调查统计发现,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通过上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审批后进行实验的课题主持人有395人,占全县教师的十分之一多一些,承担上级制定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有152人,占近4.5%,说明全县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较多(联同课题参与者),而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比例大,说明部分教师已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共有876人在各级正规教育报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有316人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过奖,两者共占全县教师的35.2%。仅有近3.63%的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而80%的教师没有论文在市级以上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反映出教师的教研能力还参差不齐,很不平衡。所以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做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2、要指导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课本联系紧密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学科只有通过自己校本课程的组建,才会不断拥有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可能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少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查询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很多教师还处于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的状态。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根据了解,教师们通常多注重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教具、标本、音像资料、课件、相关图书刊物等,而现代教育形式也要求教师同样要注重和善于利用无形的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学科有关的社会新闻热点及身边熟知的事情,等等。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课程的目的。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我县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64%,说明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从战略的角度讲,人力资源是学校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学校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学校要面向未来储备师资,通过在职培训、相互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队伍的梯队,争取做到成熟一批、培养一批、开发一批。这对于改变我县教师年龄结构断层,农村中小学学科师资不配套,后续力量不足的现状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强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需要,更是学校的需要,而且首先是学校的需要。它是对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就学校而言,教师培训是具有高回报率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参加在职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搞好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年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题、内容,认真组织教师的全员培训,避免流于形式,应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4、尽快充实我县青年教师队伍,平衡教师年龄结构
交流教师50人(改变任教学段共2人,担任班主任14人,承担统测学科教学任务27人),调剂教师37人(改变任教学科、任教学段各7人,担任班主任12人,统测学科29人,外聘教师89人(其中小学部80人。小学部中外聘教师担任班主任的48人,担任语文教学的41人,担任数学教学的30人,担任英语教学的5人)。
从年龄结构看,小学部30岁以下教师1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4%,31岁至35岁教师12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36岁至40岁教师65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0.5%,41岁至45岁教师56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6%,46岁至50岁教师7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4.9%,51以上教师94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9.6 %。
从学科结构看,特别是小学部各学科专任教师都比较紧缺,教师任教学科专业化、学科教学专职化程度低,8个校区的138个教学班,仅有14个英语专任教师,13个音乐专任教师,12个体育专任教师,9个科学专任教师,7个美术专任教师,2个综合实践。外聘教师担任了41个班的语文教学,30个班的数学教学。随着城区生源的不断增多,班级数将不断扩大,教师自然减员(2015年约8人,2016年约19人,2017年约20人),__中心学校教师队伍的紧张程度将不断加剧。
1、中小学教师编制紧张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2015春季学期,__街道中心学校共有学生10530人(小学部7196人,初中部3334人),614名教职工(小学317人,初中部教职工297人),除借调,因长期重病、基建、报账员等其他原因,实际在教学岗位教师为557人(小学部297人,初中部260人)。按初中16.8:1,小学21.6:1,上浮10%的编制标准计算,小学部应配编333+33=366人,初中部应配编200+20=220人,共计586人。
存在报表编制数够,实际数不够的现象。同时,因为教师实际缺口较大的情况带来教育教学各方面负面效果。
2、片区内学校间教师编制不均衡。
片区内初中部学校够编,小学部学校编制不够,特别是缺编排序分别为冯家湾小学、东湖小学、三小、二小,为缓解教学压力,外聘教师89人,小学部80人,初中部9人。
报表编制数与实际在一线教学岗位实际人数存在57人的差额。造成了小学部师生比报表数22.63:1与实际比24.64:1,初中部师生比报表数11.34:1与实际比12.82:1的差异。其中表现特别突出的是鄢家河小学,师生比报表数19.27:1,实际师生比25.46:1。
表略
3、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年龄结构断层。从年龄结构看,小学部30岁以下教师11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4%,31岁至35岁教师12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3.7%,36岁至40岁教师65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0.5%,41岁至45岁教师56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7.6%,46岁至50岁教师7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4.9%,51以上教师94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9.6 %。
__中心学校所辖学校整体呈现年青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年青人的活力注入不够的状况。
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由于缺乏教师,教师任课非专业化、学科教学非专职化现象大面积存在。许多学校的科学、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图书管理员、实验员等也是由教师兼任。这样,片区内教师备课、批改,辅导、教研各项工作任务重,逐步暴露出教师专业素质下降,各项工作特色创建困难重重等问题。
4、交流、调剂教师整体素质难保障。
一是从学校工作角度,乡镇优秀教师不愿来,城区优秀教师为职称争着下去。如:三中,交流出的都是最优秀教师,外出的6人中区示范教师5人,区级名师5人(其中2人属新报批)。交流进的教师有优秀教师如带双班成绩优秀的覃红梅、易仁贵等,但比较而言,入不敷出。同时,交流进教师很多不适应三中高强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如:冯家湾小学,交流教师共七人,其中四人在42岁以上,两人在35岁以上,一人25岁。其中四人年岁大,身体不好,家庭事多,对工作产生了影响。另外在五名调剂教师中,三人是教初中的音乐、英语、物理,如今任教语文、数学,没有小学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是__片区的学生活跃,富有个性,部分交流来的老师很难胜任教学工作,出现了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的现象。如:交流到东湖小学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一位老师因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就出现了课上不下去的情况,学校为此与家长多面沟通、对交流教师做辅导、与学生多次谈心。
在一定程度上,交流、调剂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了片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外聘教师难管理。
外聘教师难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外聘教师工资待遇低,素质得不到保证。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学校培训任务很大。第二,外聘教师的流动性大,更换频繁,学校年年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进行培训,牵制了
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第三,外聘教师难以形成团队归属感,团队合力难以形成,影响了学校的持续发展。1、内部调整。如:今年针对东湖小学缺编严重、音乐学科紧缺的情况采用从其他学校调配教师的方式进行补充。
2、加强管理。对交流老师、外聘教师加强管理,用制度管人,用谈心劝导人,以考评激励人。
3、校本培训。提升校本培训效益,并用“1+ ”的帮扶措施交流老师、外聘教师加强学科研究,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达到工作要求。
4、科学编排任教学科。尽量做到任课学科专业化。
1、进一步完善交流教师制度。
一是进行资格筛选。交流教师中有很多优秀教师,但也存在以下情况:1、优秀的老师经过区直属学校筛选后,到__中心学校的就所剩不多了。2、有部分交流教师是因为原学校难管,学校做工作后参加城乡交流,给交流进的学校增加了管理难度。3、个别交流教师因年龄问题和常年不在教学岗位,到城区后正常教学工作不能胜任。如:一位教流教师在冯小、二小交流期间,只能担任校园卫生清扫工作。
所以,建议对交流教师的责任心、年龄、业务能力设置底线,人员确定前进行调研,看其适不适合交流、调剂。不适合的需重新选派。
二是增长交流年限。一年的交流工作要经历适应、熟悉的阶段,不少交流老师刚刚适应新学校就又得回到原学校。这样,每年交流教师要在适应新工作环境上花费功夫,同时学校也要在交流教师的培训上花大量的时间、人力。增加了交流年限,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
三是人员相对固定。一部分交流教师到城区交流二到三年,有的交流老师第一年交流后,在第二、三年交流时因教育局筛选,在直属学校与中心学校间调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和交流教师造成一个误解:干得好到直属学校去,干不好到__中心学校去。不利于中心学校工作的开展。
2、尽快补充__中心学校教师编制。
__中心学校所辖学校班额大,班数多,学生素质差别大,家长、社会要求高。与其他片区相比,教师在作业批改、培优辅差、装备管理等工作中,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仅以图书网络录入为例,按小学生人均三册,初中生人均四册的标准,__中心学校辖区内的学校就要比其他片区学校花费至少多一倍的精力。另外每年在文明城市创建、代表区参加市级竞赛等多项工作也大多为__中心学校承担。这些工作最终分解到编制本就紧张的学校教师们身上。
xxx中学 方xx
调查内容:
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
调查时间:
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调查目的:
分析农村中小学学生学校教育艰难的原因,并探索改善方案
调查地点:
xx县乡镇中小学
调查方法:
教学参与、家访、座谈师生和家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留守儿童、社会性、独立性、自觉性
一、前言
从教多年,业内同仁谈及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都一致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相对于八九十年代,孩子难教有三个方面的突出表现:首先,学生的社会性越来越弱,许多学生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他人感受,严重者有抑郁、自闭倾向或心理疾病;其次,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会找老师求助或者失去信心;再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差,9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觉学习习惯,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任务,是苦差事。
二、调查概述
为了得到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和同事设计了座谈的问题,以证实上述问题是否存在、是否突出。问题设计如下:
社会性之问
1、放学回家后,家长最喜欢询问学生哪方面的情况:
A、学习方面 B、饱暖方面 C、师生同学关系方面 D、其他
2、是否是留守儿童或留守少年:
A、单亲留守 B、双亲留守 C、不是
3、是否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
A、班上有好朋友 B、我乐意分享,亲人朋友高兴我也会快乐
C、我习惯独来独往 D、有过好朋友,但他们总是让我不高兴
独立性之问
1、在学校打过电话向家长求助吗?
A、有要家长送衣物或零食 B、有要家长接送
C、有,觉得自己不舒服,想家 D、几乎不,不想给家里添麻烦
2、在家里做家务吗?
A、很少 B、家里一般不要我做
C、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D、经常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遇到困难或难题你首先怎样做?
A、向家长求助、问老师 B、自己先想办法,实在没办法就求助
C、不管它,干其它的 D、很烦心,害怕,不知道怎么办
自觉性之问
1、你有理想吗?为你的理想做过什么吗?
A、有,但只是想 B、有,偶尔会做些事,但觉得很难实现
C、有,我一直在努力 D、没有,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
2、在你看来,读书学习是件什么样的事情?
A、快乐的事 B、有意义的事
C、烦心的苦差事 D、不想读书想就业,有钱就好
3、觉得自己勤奋吗?
A、只要聪明就好 B、不勤奋 C、我很勤奋 D、还算勤奋
4、给自己写个计划吗?
A、写过,但很难坚持 B、没有,跟着老师来
C、没有,不想过得那么辛苦 D、写,而且我坚持按计划做事
座谈在50名学生中进行,并对其中15名家长进行了走访,对数据进行求证,同时收集10名一线教师对这方面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在一线遇到的一些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最终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社会性之问,关注孩子师生同学关系的家长只有4%,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为88%;留守儿童在近城区为62%,在偏远山区高达92%;人际交往方面选择C和D的有64%。2、独立性之问,向家长求助选择D的只有6%;在做家务上选择C和D的只有16%;遇到困难方面选择B者为12%。3、自觉性之问,选择C的为6%,也有6%的学生选择D;对读书的认识,选择C和D的人有56%;在勤奋方面,选择A和B的有78%;对于写计划,选D的为0%。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融入社会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都表现得非常欠缺。在校生患心理疾病、自杀、大学毕业不能走向社会、啃老一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没有成为社会的优良资产,而是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三、问题分析
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只会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而不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
1、农村孩子有人养,没人教的状况成为常态。
首先,留守少年儿童现象很多人做过调查和论述,社会已有共识:隔代教育的溺爱型,家长的放纵型等都指向一个问题,即留守少年儿童缺少家庭管教。其次,农村家长有的缺乏知识无力教,有的负担沉重无心教,有的自我放纵无格教等等,这些现象已成为普遍。第三,社会对家庭教育关注有欠缺,对孩子的综合成长关注有偏差。社会对胎教、幼儿教育、各类知识培训班的关注还算比较普遍,相关书籍、网站、培训机构等有很多,对于家长培训的教育几乎缺失,对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极为薄弱。综上所述,农村家长往往关注了孩子身体上的成长,部分关注了知识上的成才,却鲜有关注身心健康方面的成人。成人却最重要。
2、农村家长爱无度,教无方的现象极为普遍。
计划生育的推进,孩子都成了家长的宝贝,为了孩子安全长大,家长常常给孩子画地为牢,这里不安全不能去,那里太辛苦不要去,这事太脏,不要干,那事太累不要做。初中生没扫过地、没倒过开水都已经不是稀奇事。住校生因为没有拖鞋、开水瓶坏了、鼻子感觉不舒服等就会给家里打电话要家长过来,这些都成了普遍现象。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往学校给孩子送这送那,晚自习下课了还要到学校看看孩子怎么就寝,这些也司空见惯。爱要有度,教须有方,家长培训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
3、农村社会推家教,促和谐的工作意义重大。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巨大财富。人力资源是转变为优良资产还是不良资产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辩证,推动家庭教育发展,促进人力资源转变为优良资产对促进社会和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家长培训工作的严重滞后与当前社会闹访、校闹、医闹、乡村卫生差、打牌赌博等各种不良现象息息相关。推进家庭教育,推动家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
四、发展建议
1、建立专门家长培训资源库
2017年11月,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家长也应“持证上岗”》,“ 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建设,让家长们上好“人生第一课”,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至关重要”。很多家长知道自己水平低,想提升,但不知道怎提升;很多专业人士知道社会现状,想发言,但声音常常被淹没。建立专门的家长培训资源库,给有识之士一个平台,给有心家长一个空间,给人们一个导向,给社会一笔财富。
2、以学校为中心,推动家长会、家长学校求真务实开展工作。
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孩子在学校读书,很多家长还是有积极的配合。很多学校都会开家长会,但家长会往往以教学为中心,针对家长问题的内容非常有限;同时,家长会工作量大,社会共识不足,很多学校只是针对部分学生开家长会,甚至几年都不开家长会。
近年,家长学校这个概念被广泛提及,但家长学校的相关工作基本停留在纸面,各级机构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掘它的潜能。应该为学校配备专门的师资,建立专门的制度,调度专门的经费深入开展家长培训工作,让专业的团队给家长培训讲座。
3、建立专门机构,组建专业团队,部门联动,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家长培训网络。
家长培训只能是一种业余或半业余的形式开展,所以强行把他推给某个部门显然不切实际,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组建专业团队,部门间联动,形成多渠道的培训网络。由专门机构组织工作,发挥文广新局的传媒宣传作用,拓展“村村响”功效,让家长形成固定时段收看相关栏目收听相关广播;发挥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的宣传和会议的作用,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等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利用党员学习平台,在两学一做、红星云等党员学习平台开拓家长培训窗口,合格家长也是合格党员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家校微信群、QQ群的作用。
4、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委托和培训机构。
一、调研的设计
1.调研的目的
四年级的英语学习是整个小学英语中至关重要的年段。笔者力图通过调研,了解四年级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并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保持和激发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四年级乃至各学段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为其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调研的内容
本次调研以“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主题,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解决困难方法)、教师的作用、家长的影响”等六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内容。
二、调研的实施
在查阅了省内其他区域小学英语学习现状的有关研究资料的同时,笔者结合本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收集并整理了6大项调研项目。其中第1~2小项为学习基础;第3~4小项为学习兴趣;第5~6小项为学习习惯;第7~10小项为学习方法(解决困难方法);第11~12小项为教师的作用;第13小项为家长的影响。笔者按照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了一份《四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研问卷》,回答问题的方式是由学生在每一个问题的四个选项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作答。
(1)问卷中农村四年级的孩子大多数是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只有少部分是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目前农村小学中、低段的学生有一定量的流动,前几年区域内小学英语只是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可见农村小学整体英语起始的学习时间晚于城区学校,且起始基础较为薄弱。
(2)调研中的四年级农村孩子由于英语学习的起始时间大部分为三年级,有71.08%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一般,只有14.52%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习很优秀,这种情况实属正常。从中说明两点:第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自信心尚有不足。第二是农村孩子英语学习的起始基础相对城区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农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与付出更为艰辛。
2.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统计分析
(1)学生的预习习惯已初步形成,但执行的力度缺乏持久性。教师需明确具体的分层预习任务,从多种渠道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也可以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来刺激学生进行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2)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学生的课堂学习收益较为显著。
(1)很多学生已经懂得借助音标来科学记忆单词,这与本区域建议倡导的“借助音标教学,科学过好词汇关”的词汇拓展教学紧密相关。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是靠死记硬背、汉语拼音及其他形式来记忆单词的。教师还需继续加强对单词记忆方法的有序、有效辅导。
(2)多数学生有认真订正作业的习惯,但是有部分学生作业订正不及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学生的作业意识还有待正确引导,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辅导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难点是掌握包含简易语法在内的句式结构,同时单词学习也是四年级学生需努力渡过的学习难关。教师需重视强化学生对基础词、句的理解感悟以及在此基础上科学朗读、背诵和记忆的学习辅导。
(4)学生具有很好的合作和问题意识。多数学生懂得和他人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需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的广度,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简易英汉字典等工具书, 发展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技能。
5.教师作用的情况统计分析
(1)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重视,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和学习的辅导。有极少部分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说明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或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需注重对学习基础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目标、分层辅导,以激发、保护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老师很满意,很喜欢上英语课。但也有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够持久、不够严格,不能达到每节课都让学生感兴趣的标准。教师需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度的教学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6.家长影响的情况统计分析
学生家长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有一半的学生家长可以经常辅导孩子英语,有很多家长经常监督孩子的英语学习。也有一部分家长不负责任,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需通过家庭和校园的有效联系渠道,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学生学习进行积极监督和管理。校方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家长中推举典型、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五、调研的启示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师的辅导、家长的监督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教师需努力通过课堂教学等多种途径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乃至今后保持旺盛的英语学习热情,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1.兴趣的培养和保护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成效。对于起始学习较晚的学生,教师更需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积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可以在班内以定期评奖、评星等多种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语言氛围里快乐地学习。教师可通过英文歌曲、歌谣、游戏、猜谜、动画欣赏等激趣活动来组织日常的课堂教学。
2.教师的优质引领
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影响小学生有效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及教师如何灵活地处理教材有较高的期待。教师自身还需在学养、课堂灵动的管理和调控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教师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学生,提高教学实效。
3.优良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