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开题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Talking o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Zhou Qing
(Ningxia Telecom Company,Yinchuan75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s,more and more large-scale,pers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s to go it alone approa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nsuited to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The software companies are activ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activities,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Keywords:Software;Development projects;Management
一、加强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是实现高质量软件产品的基础
软件质量的高低,由符合软件质量要素要求的程度来决定。软件的质量要素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6个方面。软件开发过程中从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到上线验收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对软件质量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开发出符合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必须加强对软件开发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是按需求确定范围、按目标制定项目计划、按计划执行管理的过程。对软件开发各阶段加强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对软件开发的控制能力,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软件项目的建设按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可分为项目立项、启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上线、项目验收和上线后评估等9个阶段进行。加强软件项目管理,就是以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为管理主线,将动态项目管理贯穿其中,通过对软件开发的项目范围、项目进度、项目质量、项目沟通、人力资源、项目成本六大核心要素的集成管理,实现软件开发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从而大大提高软件开发质量。
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一些误区
(一)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有些认为开发方与客户方在各种的问题的基本轮廓上达成一致即可,而具体细节可以在以后填充。其实不然,因为无论开始时有多么细致,以后对需求的修改几乎是必然的。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实际上许多软件项目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需求阶段对问题的描述不够细致,导致后来预算超出或者时间进度达不到要求。正确的做法是: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全面地尽可能细致地讨论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界面要求、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要求,以及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各种评价标准。并且,在需求分析结束以后,双方还要建立可以直接联系的渠道,以尽早地对需求变动问题进行沟通。
(二)也有些人认为软件项目的需求可以持续不断的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可很容易地被实现。其实,在具体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客户方很难在需求分析阶段全面而准确地描述所有问题。随着开发进度的推进,往往会有一些需求的改变。而现代软件工程理论也利用软件的灵活性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这种情况。实践表明:随着开发进度的推进,实现软件需求更改所需要的代价呈指数形式增长。假定在需求分析阶段实现需求更改需要花1倍的代价;那么,在系统设计和编码阶段,需要花费1.5-6倍的代价;在系统测试阶段需要花费10-20倍的代价;在软件版本以后,甚至可能要花费60-100倍的代价。由此可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软件需求的改变应当尽量早地提出,这样才可能花费少。
三、如何加强对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
软件开发项目具有建设范围难界定、技术含量高、人员流动快、协作性强、开发成功率低等特点,在目前国内对软件项目的监理制度尚未普及。对软件开发仍然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由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设立软件监督岗位,加强对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软件项目的立项应符合业务的需求。软件开发项目的提出,应由迫切的业务需求来驱动。很多不成功的软件项目,往往是由信息技术部门提出,按照技术人员的思路主导开发,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能够在业务部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这样的项目由于得不到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脱离业务需求,多数面临失败或半途而废的命运。
软件项目的立项,应由软件的需求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的工作需要,向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提出软件项目的立项建议,对立项目的、业务需求范围、技术经济指标、开发周期要求等方面做简要概述,由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业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进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论证。通过专家组论证审核后,项目提出单位需要进行开题设计,进一步明确软件开发范围、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研究人员组成、合作队伍,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完成开题设计书。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开题设计进行论证,只有业务需求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开发队伍落实的项目,才能通过专家组审核,进入项目启动阶段。
(二)软件监督和各部门的协调作用。软件监督的主要职责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协调业务需求部门和软件开发方的关系,监控软件开发任务的执行情况,给开发人员和管理层提供反映软件过程质量的信息和数据,提高项目透明度,从而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实施,实现预期目标。所选的软件监督人员应具备三方面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业务管理流程,掌握软件开发流程、开发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具有软件开发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掌握项目管理知识。
监督人员除了监督职责外,还应该协调各个部门对软件进度及时调整。为确保项目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督导人员必须控制任务和跟踪里程碑。按照软件项目的开发规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对这几个阶段的关键事件设立里程碑进行跟踪管理。项目进度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制定项目里程碑管理运行表;定期举行项目状态会议,由软件开发方报告进度和问题,用户方提出意见;比较各项任务的实际开始日期与计划开始日期是否吻合;确定正式的项目里程碑是否在预期完成。当然,软件开发不像加工螺钉、螺母,有具体的标准和检验方法。软件的标准柔性很大,往往在用户的心里,用户好用是软件成功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在软件开发前很难确切地、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开发过程项目组和用户的沟通互动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最好办法。
(三)软件验收是软件项目的必要保障。软件验收应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述程,包括验收前的系统测试、系统上线和正式验收这三个阶段。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应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设计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并能正常运行。系统测试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流程和工作内容:制订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环境;测试:在测试环境中,项目组根据需要,对系统依次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和用户接受测试;提交测试报告、用户确认签字:项目组撰写测试报告,将测试报告提交给各相关用户,用户应在测试报告上签字确认。
系统上线:系统上线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在上线前,软件监督要组织软件开发方制定系统上线计划,系统上线计划应经过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管理层的正式批准,并通知各相关部门。所有的上线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由软件监督确认上线系统版本正确性后,与用户确认系统上线时间,下达上线指令。系统上线操作人员将最后版本的系统程序移植到生产环境。
正式验收:正式验收前,软件开发方应向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提交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阶段性文档,包括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源程序代码、可供安装使用的系统安装程序、系统管理员手册、用户使用手册、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用户报告、数据移植计划及报告、系统上线计划及报告、用户意见书、验收申请等。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组织管理层领导、业务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成立项目验收委员会,负责对软件项目进行正式验收。
软件监督应根据软件开发方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表现,向验收委员会提出全面的软件监督报告,并根据开题设计书、软件开发合同以及《需求分析说明书》,制定验收标准,提交验收委员会。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由验收委员会、软件监督、软件开发方参加的项目验收会,软件开发方以项目汇报、现场应用演示等方式汇报项目完成情况,验收委员会根据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评审,形成最终验收意见。
(四)合理利用一些项目管理软件来辅助项目的管理。大多数软件都可以跟踪多种活动,如任务的完成情况、费用、消耗的资源、工作分配等。通常的做法是用户定义一个基准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输入当前资源的使用状况或工程的完成情况,自动产生多种报表和图表,如“资源使用状况”表、“任务分配状况”表、进度图表等。还可以对自定义时间段进行跟踪。与人工相比,项目管理软件的一个突出功能是能在许多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快速、简便地生成多种报表和图表,如甘特图、网络图、资源图表、日历等。项目管理软件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项目信息,项目人员通过电子邮件获取信息,如最新的项目计划、当前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各种工作报表。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不仅体现在上述的这些内容上,事实上,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使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项目可以顺利实施和完成。
参考文献:
[1]陶刘强,成筠.浅析软件开发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2
立项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管理旨在研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的诸要素及发展构成;研究员工队伍最关心的问题及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客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与主体意愿相吻合的顺畅心理及相抵的逆反心理;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手段及成因。
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管理要坚持超前的原则,把将产生的情况预测在事发前。同时,还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遵循稳定―波动―再稳定―再波动往复交替递进的规律。
前期设置
思想政治工作的立项管理就是系统的人本思想工程化运作过程,在整体运作中,要充分体现具体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所以,立项时,要做好前期的控制工作。
建立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管理是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精度化、量化管理,必须依靠组织机构进行有效管理。为此,应该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管理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挂帅,并由党政工团干部参加;企业基层可以支部为单位,吸收班组长参与领导。同时,要体现上级和下级的“等级链”,进而完成从立项开题到成果评估的全过程管理。
准确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作为企业,只有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才会充分发挥出来。为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立项的对象也必须定位于员工,立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员工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发挥。
审定课题。企业员工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群体,思想政治素质存在差异,反映出的思想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项目管理组在立项审议前,命题既要选择未及“萌芽”的潜在问题,也要选择“兵刃相见”情绪激化的突出矛盾,还要选择一些一般的、常见的思想问题。只有准确命题才能切中要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审定资质。项目承担人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并且善于学习、沟通,善于依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能力要求是:精力充沛,对情绪有很强的控制力;思维灵活,具有创造性的发展行为;致力业绩,追求实际效果。
强化监管
立项开题。立项工作必须注重人们思想活动规律的研究,同时注意方式和方法。一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员工队伍思想状态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二是采集问题,分析归类,按等级划分问题的轻重缓急级别,以便确定开题范围和标准。三是编写开题设计书。内容包括:开题名称、目标和原则、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症结、采用的方式及技术对策、需要的协作和支持手段、阶段性信息反馈和调整措施、效果评价、结论等。
方案实施。这是将开题设计付诸实施的过程管理。在微观领域开题,重要的是通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人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正视切身利益。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确定后,项目负责人必须按课题认真编写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把脉问诊”,查清问题起因,使要解决的问题明朗化。二是“良药入口”,认真祛病。这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和“行为”武器很重要。要明确应该使用的理论文献、应该进行的各种教育、应该开展的各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工作方法。对上述工作,要严格跟踪写实,形成解决问题对策,以求阶段性工作效应。同时,要认真抓好“办事”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特别是那些难事、急事,要追求时间和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务实化。这阶段是问题转化的核心阶段,释疑解难、化解矛盾的工作是大量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发挥项目责任人的利益调节、心理调节和人际调节的综合作用。三是“滋补健身”,增强抗体。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对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群体不断“进补”,增强“抗体”,确保开题后的实施效果。
检查考核。为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管理,项目开题后,应加强检查和考核,防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和意外情况发生。
一是要建立例会制度。由项目管理组负责,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分析例会,由项目责任人汇报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效果如何、希望得到的支持,等等。例会期间,项目负责人可以提出调整意见、修补方案。但变更后的方案须经项目管理委员会同意后执行。
二是要建立阶段评估制度。这是防止思想政治工作立项开题后“浅认识”“走过场”现象发生的好办法。评估是对阶段性工作的肯定或否定,它可以预测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对课题进行专业指导,为后评估奠定基础。
三是要建立考核制度。考核应该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和奖罚办法,真正体现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每个立项的课题,要明确时间,可一月、一季或一年,但不可冗长,注重“短期最佳效果”。
四是要建立项目验收和后评估制度。项目完成后,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管理成果评定验收办法》执行。这一阶段工作是对方案的立项、开题、实施过程、项目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如果立项设定了级别奖项,那么设立的专业评审组还要出具阶段评估和后评估报告,作为评价项目级别奖项的重要依据。
效果评价
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管理后,突出了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运作过程均在系统工程控制之中,两个文明的相互相为将产生较好效果。
――体现了“有形管理,量化操作”。一个项目确定后,项目负责人将按课题要求量化问题,选择对策,其中一些对策和技术手段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约定了生产行政对课题的物质支撑,用实物的量化显现去触动思想观念的转变。所以,开题后,项目负责人必须主动寻求党政工团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党群和行政的相融相通,使精神和物质互为互动,避免了就思想谈思想和“书记只抓思想,行政只抓生产”的“两层皮”现象发生。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联手”操作,使“无形”的问题在“有形”操作中得到了解决。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目的、意义)
研究项目的目的: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网上行政审批服务作为一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重点应用项目,是实现十六大报告要求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力保证。
科技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引导科技创新的方向,并对突出项目提供科技基金进行支持,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科技创新。就科技项目管理而言,各地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在大部分此类软件,只是部分实现了网上申报的功能,对于在线项目管理及专家评审的功能大部分系统还没有实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科技项目申报和管理的效劳。因此开发一个基于Internet条件网上申报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究项目的意义:
本系统的应用对传统的政务流程、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管理理念的创新,转变管理职能,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使科技管理真正适应目前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的需要,使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还引入了专家评审机制,使专家和管理机构在评估评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进程,达到加强宏观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促进科技进步的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附主要参考文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按照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掌握的数据,1996年,全球只有不到50个政府部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到2002年,全球已经开通了5万个政府的网站。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全部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国际上着名的Accenture咨询公司,曾就2001、2002年电子政务在23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并将这23个国家和地区按电子政务发展的成熟程度依序分成四个类别:
创新和领先的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美国;
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丹麦、英国、芬兰、中国香港、德国、爱尔兰、荷兰、法国、挪威;
稳步进展的国家:新西兰、西班牙、比利时、日本;
正在打基础的国家:葡萄牙、巴西、马来西亚、意大利、南非、墨西哥。
当然,这个研究尚没有包括像中国、印度、埃及等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包括俄罗斯与东欧一些经济转型国家。
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建立的一个这样的门户网站是FirstGov.这是庞大而复杂的美国联邦政府向居民提供的第一个简单的,便于使用的,单点进入联邦政府的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居民能够进入大概二万个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网站,搜索大概三千万个网页。网站按行政、立法、司法提供16个主题的分类政府信息,并且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风险不大的业务处理。这个网站目前每天大概有一万二千个访问者,被浏览的网页达每日十万页以上。加拿大政府的门户网站,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将用户分为居民、企业、及非加拿大公民三类,各类人员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找到加拿大政府所能提供的相应的服务项目。
纵观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主要是集中在政府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和一些网上服务。例如,在线教育、在线健康咨询、电子申办、电子报税、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电子数据库及在线出版、公共信息站等的应用。近年来,世界各国以调整政策法规和促进政府服务电子化为突破口,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把“电子服务供给”(ESD)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纷纷制定本国的ESD目标,并且有些国家(如英国等)对服务电子化过程还有定期的监测和评估。2001年在联合国的190个成员国里,已经有88%的国家建立了政府相关网站,并实施了某种形式的电子政务服务。但是,还有25%以上的国家仅停留在提供静态的、不充足的信息阶段,即仅仅是政府公开信息、政府机构介绍等,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亚洲、加勒比海及非洲等一些国家。
而在欧洲、北美及南美等一些发达工业国家,很多都实现了互动性甚至事务性的服务,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一站式的门户网。事务处理是电子政务最核心的应用目标之一,在这个阶段,用户能够完成与政府交易的一个完整过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大都建立了单一的门户入口,英国与新加坡还采用了用户ID进入系统。在这些国家中,都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部的内容都随着用户的需求而做出及时更新。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巴西及美国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导航门户,以便进行交易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信息研究中心。 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汪玉凯。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刘斌 着。 精通Java Web 整合开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蔡剑 景楠 着。 Java Web应用开发:J2EE和Tomcat[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 李刚 着。 Struts 2.1权威指南--基于WebWork核心的MVC开发[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 (美)鲍格斯坦 (Bergsten ,H.)着,林琪 ,朱涛江 译。 JSP设计(第三版)/OReilly Java系,2007.8
[7] 周影 着 .网络编程语言JSP实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
[8] 黄明 梁旭 着。 JSP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
[9] Phil Hanna 着。JSP技术大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10] 柏亚军 着。 JSP编程基础及应用实例集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7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本系统是一个采用基于网络运行的,面向政府的对外公共服务协作的项目审批事务处理,实现对科技项目申报审批的有效执行、监督和管理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根据实际业务的操作需求,科技项目申报系统可分为三大平台:
(一)单位申报平台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用户是进行审批申报的公众单位。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在互联网上为公众提供行项目申报服务的窗口,是实现公众与政府交互对话的一站式服务门户。网上公共服务平台不但达到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政务公开、办事透明的目的,而且真正实现了从办事咨询、申请提交、到项目跟踪和交流答辩等审批办理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功能。
(二)专家评审平台
(三)管理员管理平台
管理员管理平台是管理员对申报项目和评审项目进行管理,他能够对单位和专家进行添加和删除,对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分配专家,实现管理业务的信息共享、任务调度、协作交互、管理监控等业务功能。管理平台包括窗口服务、单位、专家,项目,分配等相应应的功能。
研究目标:
通过实施该系统,将可实现以下目标:
(1)在网上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为社会提供申报评审审批一站式服务门户。
(2)实现申报,评审,审批的协同工作大大的提升效率。
(3)动态监督监察业务办理的进度、结果等情况,实现办理业务的监督监察。
(4)实现申报管理的量化管理,综合监控,优化政务流程,提政府运作效率。
(5)提供可靠的角色权限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保证审批业务在应用系统中安全、高效、可靠的运行。
研究方法:
本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的模式,最底层为数据层,即数据库,用于存储系统中用到的数据;数据访问层从业务层接收请求,利用存储过程或其他方法从数据层获取数据传回业务层向数据库写入数据;业务层起到桥梁的作用,该层响应用户层的请求,检验用户数据的合法性,将请求发送到数据访问层,并将数据访问层返回的数据传送给用户层,从而把业务逻辑与用户界面分开。客户端使用浏览器进行访问,服务器端使用JDK+Tomcat的访问形式,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开发时,使用SQL Server作为系统的数据库,Tomcat作为Web服务器,MyEclipse8.5作为静态网页开发工具,以提升系统整体的美观度。
时间总是一天一天地过去,有时觉得它漫长难熬,有时却又感到那么短促;有时愉快幸福,有时又悲伤惆怅。一天和一天不同,一日与一日有差别,仿佛一昼夜之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年12月29日~20**年1月10日 确定题目,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0**年1月11日~20**年2月10日 调研,准备各种参考资料、充实所需知识
20**年2月11日~20**年2月28日 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20**年3月1日~20**年5月10日 具体设计与制作工作
20**年5月11日~20**年6月16日 毕业论文的撰写
1科技项目管理的流程
在进行油田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工作中的安全性、经济效益等,在实际生产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1)立项管理。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项目的立项调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生产中的工艺工具等实际问题进行考查,做好前期调差工作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能准确的解决问题。做好前期调查以及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这样立项就会更加准确,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实施管理。项目一旦确定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开题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提前做好计划安排,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可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的控制过程中,应依据项目进度计划,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报告。其中的中期评估是指对阶段性研究报告和自我评估以文件的形式提交,依据运行计划提出修改或终止研究的申请,根据管理或科委会专家评审结果做出中期评估意见。
(3)验收管理。验收管理过程中需要以成果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成果报告是根据项目开展过程中基础资料,将取得的成果、技术创新、经济评价及费用的投入产出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比较详细的成果报告可以为以后工作做参考使用。其中成果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验收申请的提交、技术成果报告及核心技术资料的存档等。
(4)成果管理。研发的成果及技术,应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做好申请专利等工作。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就需要将项目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并且将项目进行推广,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具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项目最终都要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因此,应将项目的推广就应用重视起来,要做到项目的一体化管理,其中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关系到项目的应用价值。经过推广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项目应由实际应用单位对项目的应用效果进行评定,分析其中的弊端及优势,项目研发单位可以根据评定结果,对科研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逐渐改进成果,使得成果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并将成果的实际应用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2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加强项目管理者的培训。目前石油企业的科技项目管理者主要是从企业内部选的优秀人才,但是选的管理者一般专业技术比较扎实,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在项目管理过程会由于管理不当为造成项目的失败。石油企业可以积极听取外聘专家的指导建议,但是由于外聘专家对项目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对于其中的管理问题也难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石油企业应逐渐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再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培训内容中包括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资源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及项目控制方法等,通过考核等方式,真正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2)完善项目管理激励制度。在对科技项目研发人员的激励,应从他们的工作特点出发,建立激励机制,例如,在充分了解工作人员的个人需求及职业发展目标等基础上,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进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另外,企业还应注重对员工的投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提升自身的技能。在给你做设计中,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更大的空间,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丰富工作形式,提供更多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科技研发人员的酬薪方面,企业一般采用的是长期的酬薪激励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及积极性。
(3)健全项目考核体系。完善对研发人员绩效的考核体系。在进行科技项目的技术研发工作的过程中,其工作比较复杂并且难度较高,对个人的考核应建立在整个研发团队的基础是上,个人的研发成果需要通过整个项目成果反映出来。因此在对各人考核时应结合团队的考核,这样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考核成绩。因此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时不仅仅从科研结果来分析,可以结合员工的平时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3结语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ƪһ 一、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1、课题来源
课题为《贵州省盘县戒毒所医技楼建筑与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该医技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19.80米,工程总建筑面积4532.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五层。本工程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工程设计规模为小型,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抗震等级为三级,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为基础顶面。建筑分类为多层民用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外填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填充墙采用200或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均用混合砂浆。所有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2、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招标控制价的产生的背景:随着近年建设工程的迅速发展,为加强建筑工程计价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计价行为,维护建筑市场正常秩序,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规定: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并应当编制招标控制价。目前我国的造价行业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力等。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的工程造价估算是建立在价值工程基础上的,在建筑合同文本中必须包括使用价值工程技术的条款。它一般分为二种情况:一是自愿采用,承建商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采用价值工程技术,此时费用由承包商自身承担;另一种情况是强制运用,在合同中规定承包商必须采用价值工程技术,至于费用一般由业主承担。
在国际社会上,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全过程造价管理,都把工程造价作为一门专业来加以建设。它是建筑经济、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的专业。在美国,政府项目投资控制主要依据批准的预算。其投资和预算确定主要依靠以完的工程造价的资料进行估算。在项目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报价,有关造价的工作一致委托给造价工程师进行。在比较完善的建筑市场和中介组织服务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定价,而造价师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3、选题意义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使得招标人有效控制项目投资,防止恶性投标带来的投资风险。增强招标过程的透明度,有利于正常评标。利于引导投标方投标报价,避免投标方无标底情况下的无序竞争。招标控制价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为招标人判断最低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提供参考依据。可为工程变更新增项目确定单价提供计算依据。作为评标的参考依据,避免出现较大偏离。投标人根据自己的企业实力、施工方案等报价,不必揣测招标人的标底,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减少了投标人的交易成本,使投标人不必花费人力、财力去套取招标人的标底。招标人把工程投资控制在招标控制价范围内,提高了交易成功的可能性。
选择此课题在于明确了解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和施
工阶段中采取有效措施,把工程项目建设发生的全部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和竣工决算等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更大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工程项目投资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基本控制原理为: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不同投资主体的控制;合理设置控制目标;以主动控制为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
二、 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 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
首先确定研究课题及研究对象并掌握有关参考资料如定额、规范,然后制定总结计划、搜集具体实事且进行分析、综合、组织论证最后总结出研究成果。
(2)案例研究法
选择一个相似案例如同为五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的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案例,然后收集案例数据并分析案例资料,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步骤
(1)熟悉毕业设计图纸;
(2)熟悉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要求与范围;
(3)熟悉与建设工程有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
(4)完成毕业设计的算量组价工作。
3、主要内容
(1)施工方案及措施描述:工程概况、编制依据、编制原则、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
(2)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工程量清单应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应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一个拟建项目的全部工程量清单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三部分。
(3)本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所谓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就是借助于一系列经济指标,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寻求技术与经济之间最的最佳关系,使设计方案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进而作出决策。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主要分析总造价形成、造价指标、主要材料消耗指标、措施项目指标、工期指标等,并通过指标的分析来确定工程是否可行。
三、研究条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结果
1、研究条件
(1)熟练掌握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相关政策规范、通用图集、设计文件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3)看懂图纸并熟练运用广联达计量软件进行工程量的计算;
(4)根据相关的规范和定额编制工程量清单,并运用宏业计价软件完成清单组价;
(5)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减少软件算量与手工算量的差异;
(2)如何实现全方位管理,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3)对本工程对象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3、预期结果
(1)毕业设计文本1份(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和正文,正文包括工程概况、完整的计价表格以及计价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三部分内容);
(2)施工方案(单独成册);
(3)招标控制价(正文包括编制说明、完整的计价表格以及计价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三部分内容);
(4)工程量计算书(本次毕业设计的工程量要求对一个混凝土构件进行手算,以excel表格形式提交,计算书内容包括工程量计算书封面、工程量计算说明、目录、正文四部分。);
(5)计价工程对象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单方造价、手工算量与软件算量对比);
(6)毕业设计总结。
工程造价控制开题报告篇二 题目:工程造价控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有着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进程加快的现代化建设使得建筑工程的造价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工程造价控制成为工程建筑企业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问题。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是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管理与控制: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措施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本节约、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能节约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核心是有效控制成本在工程造价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组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一方面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标价内,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是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利益合理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建筑行业流行一句话:是赔是赚,全在预算。可见工程造价的重要性。而施工阶段是项目决策实施、建成投产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也是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投入量最大的的阶段。工程施工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物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工期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高,不可预见因素多,所以其造价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效益。所以,施工阶段当然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阶段之一。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
1
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把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工程造价涉及到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工程发包、工程实施到工程结算阶段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包括工程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竣工结算价。
三、进度计划
6月5日6月10日选择研究课题;
6月11日6月18日完成开题报告;
7月25日8月15日完成论文初稿;
8月16日9月10日完成全部毕业论文;
9月15日10月15日全部毕业论文答辩完成;
10月16日10月20日所有毕业论文资料归档
四、指导教师意见
同意开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过程管理;评价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7-02
一些地方高校是由以前的多个专科学校合并,升本时间短,师资和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面对激烈的高校竞争,在管理上难免会走弯路。本文就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对同类院校有所助益。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科研管理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不同类型、层次的分化。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尚处于粗放管理状态。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事业单位的身份,科研管理者身处行政部门,在很大程度上,管理方式偏行政化,管理模式通常为发放通知、组织申报、报送材料、结题(成果)鉴定、成果转化(推广),管理者只能充当“传话筒”的作用,以致出现科研管理松散、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等现象;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严重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影响了科研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成果评价过于追求政绩,重数量而轻质量,导致教师忽视了成果的转化及应用。
2.科研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结题。科研项目的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枢纽,发挥着主要的科研导向作用。然而,地方高校要提高办学层次,教师要评职称,省级以上的课题少不了。管理部门功利化思想严重,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政策性管理缺乏有预见性的、长期的规划。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把科研重心放在项目申报上的问题,因此,就想办法多渠道争取课题,拿到课题后,学校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部分教师也没有认真进行研究,没有进行开题论证,研究过程也是马马虎虎,导致延期结题,甚至不能结题。
3.学术评价容易受行政干预。项目和成果对于高校和教师都至关重要,然而,在高校学术评价过程中,行政过分干预。比如,上报省级以上的项目和成果,一般是通过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审推荐来初筛,而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基本都是领导,这样在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将行政思维带进来,有失学术的公允。这样,容易挫伤科研人员的自信心,尤其不利于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4.地方高校在科研管理中走入了重“成果数量”,轻“推广转化”的歧路。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和专利。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科研成果数量可观,但精品少,原创性成果少,值得推广转化的成果更是又少。究其原因,目前一些地方高校迫于学科建设、申硕的压力,过于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教师基于职称评定、年度工作量考核的压力以及相关经济、名誉利益的诱导,成了表论文的工具,忽视了成果转化,使得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走入歧途。
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明确角色定位,创新管理机制。要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科研管理的真正内涵,并能真正定位自己的角色。科研管理者首先要做决策者。决策能力是宏观调控能力的一种体现。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包括项目管理、成果管理、产学研管理、学科管理、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统计等方面,这决定了科研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办公室,仅靠一台电脑、一支笔和一堆文件来完成,而必须强化科研意识,把握时展脉搏,掌握国家科技政策,了解科技信息,把社会需求作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提供选题参考,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科研第一线,严防弄虚作假,流于形式。其次要做执行者。执行者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经常同各种人、各种事物打交道。管理的对象是思想活跃的科学劳动者,管理的内容是反映社会需求的焦点项目和科研最新进展,因此科研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的能力。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是搞的“两个中心”之一,属于“面”上的工作,而不是“点”上的事情,科研管理的沟通协调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沟通协调主要指科研管理者要了解学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态,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尽力解决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做好监督、服务工作。外部沟通协调主要指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作为地方高等院校,通过主动与国家、省、市科研主管部门联络沟通、经常性走访,请示汇报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情况,争取政策和支持。项目、成果申报后,及时跟踪,密切注意项目的评审过程,提高项目申报通过率,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宽松的政策环境。最后,还应做好服务者。服务者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快速、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信息,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管理系统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态,则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提高管理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可忽视。现代管理学认为,所谓机制就是指管理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对提高科研水平意义重大。创新的管理机制可从科研激励与评价机制改革做起。科研激励主要从团队的激励入手,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例如成果奖励由个人成果奖励转向团体成果奖励,由数量转向质量,岗位等级的设置按科研团队的贡献大小来决定,考评指标的设定应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频次、成果的评价及社会服务的反响等指标的权重大幅度提高。这样有利于促进团队合作,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有利于提高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
2.加强过程管理,跟踪后续成果。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管理是提高课题质量的关键,过程管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立项开题、中期检查、项目结题、成果鉴定四个步骤。科研项目一旦获得立项,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要求项目负责人组织课题组人员根据项目申请书研究计划,部署安排工作,使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目标明确,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开题。中期检查是课题实施过程质量监控的重点,每年12月科技处组织各级项目的中期(年度)检查,督促项目负责人撰写并按时提交资助项目计划书、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等;科研项目在结项前一年要接受现场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通过PPT,集中阐述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成果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根据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计划进程与预算安排,认真审核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督促项目研究实施,及时处理好项目实施期间遇到的问题,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和主要研究人员变动等情况,按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对研究进展不力的项目认定为中检“不合格”,将停止项目经费报帐等。这样确保中期(年度)检查扎实有效,不走过场。科研项目的完成最终是以成果体现的,高质量的成果是衡量科研工作的重要标志。因此,跟踪后续成果显得尤为重要。科研管理者要加强与与项目负责人的联系,定期检查项目成果,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成果进行会诊,力争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并且要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成果鉴定,保证项目如期结题。
3.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增强科研人员的学术信心,鼓励科研人员出高质量成果,使科研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在评价导向上,要去行政化,让有学术造诣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形成宽松自由的学术风气。在评价方法上,要遵循“学术为本”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量是基础,是质的保证,但有可能助长投机心理和虚浮,加之有些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周期较长,因此,不能以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4.立足地方,做有效科研。地方高校资源相对薄弱、没有优势领域,因此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作为地方高校,科研要做出成效,首先必须立足地方,做地方特色研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管理者要引导科研人员利用地方优势,整合资源,做有地域特色的有效科研;其次,要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地方高校经费紧张,科研条件有限,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既可以解决科研条件的问题,又可以为地方经济服务,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管理在科研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研管理者要正确对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大胆地开展工作,提高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苗.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初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49-50.
[2]赵跃华.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及导向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10,(2):30-33.
[3]杨桂梅,卢春艳.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75-76.
[4]胡洁.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7):114-119.
[5]王瑜.创新高校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EB].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题科技期刊2008,(4).
关键词: 工程管理;培养方案;社会对接
1.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编制通识
1.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获得工程管理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咨询机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领从事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招投标文件编制、施工管理、工程决策及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1]
1.2培养要求[2]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2.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3.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4.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6.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
1.3主干学科和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
主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材料、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学制:四年。
2.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编制认知
2.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本专业是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依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而设置的。[4]在专业设置上,工程管理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兼顾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进行了充分论证,保证了学科优化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统一。
2.2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土木工程、经济学为支撑,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以服务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与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准入相结合的特色专业,突出实践教学,紧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方案把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教学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和四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模块、土木工程技术模块、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及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模块)教学模块。
2.3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培养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了各种课程与教学环节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合理的时间分配比例。本专业制定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实纲,实习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制定有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安排;编写有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等;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足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4%左右;学生跨学科公共选修课程不低于9分,满足学生多向发展需要。
重视网络课程和主干课程建设,目前建设有4门院级网络课程,学院重点建设主干课程3门。
鼓励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80%以上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材选用方面,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注重选用应用性较强的教材。
2.4实验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平均每学年开设实验项目近15项,实验开出率100%,为学生提供课余实训。
2.5实习实训 。工程管理专业在第2学期、第4学期和第8学期分别安排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3周和毕业实习8周,共 12周,此外还安排1周社会实践时间。
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分散实习学生占40%;集中实习学生占60%。分散实习的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承担实习单位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并且带薪实习,责任心强,实习效果很好,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集中实习的学生,指导教师和教研室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工地,统一安排。在施工岗位、监理岗位或咨询公司等承担一些具体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得到一些工作的训练。
学生实习期间,均为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获得了实践经验,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实习开始,系部和教研室集中进行实习动员,讲解实习计划,基本要求,强调实习安全。
在实习的过程中,系加强管理,动态跟踪,指导教师每周考勤,填写实习指导记录,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实习安全顺利完成。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提交实习鉴定,实习单位反馈意见表,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进行反馈。每位教师及时批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打出实习成绩,写出实习评语,及时对实习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2.6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分为五个环节:选题、开题、写作、指导教师认可和答辩,在上一环节完成之前,学生不得进入下一环节。论文严格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出现论文质量问题由指导教师负完全责任。实行校内外专家指导下的选题制度和教研室集体开题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提纲进行集体研讨,鼓励选择应用性强的设计类题目,减少理论性论文类题目。做到了每人一题,设计类选题占82%左右;来源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题目达70%以上。[3]
3.河南地区建筑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3.1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晁鲁先生介绍:“目前本公司对工程管理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但学历层次有所提高,针对建筑工程专业本身特点而言性别主要以男性为主。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交叉性特点决定,本专业毕业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应力求有专业特色。目前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我集团公司每年都会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一些从事施工组织设计、造价文件编制的大学生用于市场部从事投标工作,也会招聘懂一些施工技术、测量的大学生做为管理人员,也就是技术员,如果按在校学习时间测算,就业前应有至少一年的实践实践经验。”
3.2河南技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技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先生提出:希望本专业学生在学校要加大施工文件编制,譬如应具有投标文件编制和可行性报告编制(自建自用房)的能力,要普及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再加上实践上的指导,基本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了。
4.2015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4.1修订原则 。在修订工程中,严格按照洛阳理工学院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根本宗旨,结合2009版、2011版、2013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出2015版培养方案。
4.2修订思路 。为了提高社会适应率,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拟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时中的比重。另外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使任课老师能够发挥专长,授课更加专业,拟采用土木技术类课程由土木工程学院承担,基础类课程部分由机械和材料学院承担,纯财务课程由会计学院承担。工程管理系仅根据专业特点承担专业课和部分技术经济类专业基础课。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天津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2010);
[2] 江西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工程造价方向)(2009);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摘 要: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文章以黑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其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毕业设计;软件工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76-02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理论为基础,培养具有软件开发、测试、运维、评审和软件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具备较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对学生进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着力培养学生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工程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教育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观测点,国家教指委编写的《软件工程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不低于16周,选题应来自软件开发实践或科学研究,须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或者能体现科学前沿性,有合适的工作量和一定的技术难度[1]。同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中也将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作为审核要点。因为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以及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水平和行业知识。另外,毕业设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状况,很多用人单位把考察毕业设计作品的水平作为是否录用毕业生的依据之一。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还存在许多问题[2]:立题方面,毕业设计题目不能很好地结合企业技术需求,而且有大量重复题目;师生沟通方面,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指导教师设定的题目,导致不能较好地完成设计内容;监管方面,过程管理不够完善,许多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周期的前三分之二的时间基本不做设计,只在答辩之前的一个月才动手做设计,导致效果不佳,还有些学生基本上自己不动手,在网上或企业找一些“”来替自己做毕业设计;文档规范方面,没有完善的文档的规范化管理,导致毕业设计的各阶段文档书写不规范,数据不准确,形式不统一等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自身现状,黑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通过采取整合校企资源,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和管理,制定激励机制,完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等措施,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提升了学生就业率。
一、利用多方资源做好毕业设计选题与立题工作
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前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同时各个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从目前全国319所设有软件工程专业的学校看,2013年该专业平均招生300人左右。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多给毕业设计选题带来了带来巨大挑战[3]: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创新性,同时还要与行业需求相吻合;另一方面要保证选题的唯一性,不仅要避免学生之间的题目重复,还要避免与之前毕业生的题目重复,因为重复的选题会使学生产生投机的心理,导致“打酱油”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一部分在企业实习的学生采取“三位一体”的双导师指导模式。即企业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校内和校外导师为主导。这部分学生一般是在大三下学期暑假就已经进入企业实习,而我们每年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是在十一月末,也就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学生经过企业阶段的培训,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学院组织校内外导师和学生共同协商,以企业项目或子项目为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学院大部分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这些科研课题有些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横向课题,还有一些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我们鼓励教师从这些课题中提取出一些子项目让学生实践,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3.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技术特长和兴趣点并结合学生的择业倾向,确定最能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的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兴趣。只有学生对选题有兴趣,他们才能尽早地进入状态,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积极主动意识。所以,选题阶段导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沟通导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择业倾向,学生也可以对选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不感兴趣的选题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导师进一步的探讨进行题目的修订。
二、注重环节审查,加强过程监管
虽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缺乏中间环节的监管,仍然不能保证好的效果[4]。因此,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管理条例,并由院长、学术委员会、系主任和教务办主任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评定和监管,同时保证管理条例的严格落实及各个环节工作的正常进行。为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机制,学院先后规范和完善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开题报告》《开题评分标准》《中期报告》《中期检查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模版》《毕业设计(论文)盲审表》《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文档标准,使毕业设计工作在制度和规范下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每年毕业设计工作之初,我们都要给学生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阐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以及毕业设计对他们未来工作的影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系主任还要向学生介绍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以及各环节检查的内容、需要提交的文档,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们也要求指导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坚持每周开例会,检查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并提出一些有技术含量和理论深度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与学生一起确定后续任务。此外我们组织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对开题检查成绩后30%的学生,不但检查中期报告,还要现场检查程序。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限期整改,如果仍然不合格则取消答辩资格。在答辩之前,我们还要对论文进行盲审,盲审不合格的学生不允许答辩,对有异议的论文要提交学术委员会做最后论证。虽然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各个环节上的审查都非常严格,但我们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博采众长,相互提高,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抓出多少不合格的学生,而是想通过大学阶段最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
三、严把答辩关,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考核阶段的最后环节,这个环节既是学院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验收和鉴定,同时也是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汇报。通过答辩,学生不仅展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效果,更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每年都要指导多个毕业设计(论文),而学生一生只能经历一次本科毕业设计,而且毕业设计答辩能否顺利通过,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的认定。因此对学生来讲,毕业答辩至关重要。这有点像外科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医生每年要做很多手术,对他们而言手术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患者本人,可能一辈子才上一次手术台,而且生命攸关。所以,我们要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在毕业答辩中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更要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们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采用小组面试形式,每组由四位副高职以上教师组成,答辩流程如图1所示。答辩当天向学生公布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开题成绩(10%)、中期成绩(10%)、指导教师成绩(10%)、答辩成绩(70%)构成。对于优秀的和不及格的学生,我们还会重新组建答辩组进行二次答辩。这是考虑到答辩组之间认同度的差异而导致评分标准出现偏差,可能有些答辩组打分会偏低,有的组打分会偏高,即各个答辩组评分信度不能达到一致。二次答辩可以有效地消减组间评分差异,从而使申报校优秀论文人选和未通过人选的确定做到公正、公平和有效。
图1毕业答辩流程图
针对软件行业特点,我们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多方资源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途径、健全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管机制等手段,确保了毕业论文质量的稳步提高。几年来,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获校优秀论文比率一直位于学校前列。实践证明,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管,不但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
[2]葛正浩,李成涛,杜新胜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8,(1).
论文关键词:建筑业,营业税,税务管理,管理模式
“甲供材料”工程:也称“包工不包料”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由甲方(建设方)提供材料,己方(施工方)提供劳务。由于“甲供材料”有其隐蔽性大、难以控管的特点,对其营业税的征收管理的漏洞确实存在,所以有必要对其营业税的征管要有一个新的思考、新的突破。
一、产生建筑业“甲供材料”的原因:
1、采用“甲供材料”方式存在一定的价格、质量、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对于施工方(乙方)而言可以减少材料的资金投入和资金垫付压力,还能避免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对于建设方(甲方)而言,“甲供材料”可以更好地控制主要材料的进货来源和质量,在节约材料采购成本和减少支付给施工方材料备料款的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2、财务上没有对“甲供材料”的会计处理进行专门的规定,为所谓的税收筹划创造了趋利空间。税法无权也无必要对“甲供材料”专门规定财务处理,税法规定的只是这样的经济行为如何缴纳税收税务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了。如果纳税人的趋利意识占了上风,纳税人就会利用税务机关管理难的“软肋”,把建筑工程都弄成“甲供材料”。
二、历年来税法上对建筑业“甲供材料”计税营业额的有关规定:
为便于把有关“甲供材料”的涉税事宜解释清楚,笔者认为有必要把税收上对“甲供材料”有关的规定按照发文以及执行时间先后作一个罗列。
1、无论如何结算,工程所用材料、物资和动力都要并入施工方的营业税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1994年开始实施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含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和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
2、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不包括设备价值,只包括材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件规定:“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中。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
3、建筑业装饰劳务的甲供材料不征收营业税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财税[2006]114号文规定:“纳税人采用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按照其向客户实际收取的人工费、管理费和辅助材料费等收入(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和设备价款)确认计税营业额。上述以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是指,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由客户自行采购,纳税人只向客户收取人工费、管理费及辅助材料费等费用的装饰劳务。”因此,在建筑业中除装饰劳务外建筑、修缮、安装和其他工程作业项目中的甲供材料都需要并入施工方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4、计税营业额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只包括材料(不含装饰劳务)。
随着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财税【2009】61号以及国税发【2009】29号对一些营业税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和失效。目前,1994年开始实施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税[2006]114号文均已废止,按照2009年开始实施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
所以从2009年1月1日起甲供材料的营业税政策为:⑴、除装饰劳务外的其他建筑工程项目的甲供材料都要征收营业税;⑵、对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不征收营业税。
三、“甲供材料”营业税税收征管的难点:
我们先来看看现行“甲供材料”营业税税收征管模式。应该说,现行对 “甲供材料”的税收征管并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只是体现在日常的税收征管上。如:《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6】1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4】1024号)等规范性文件均有文字不多的涉及,这些条文并不是针对“甲供材料”专门出台的,规定的不是很具体,只是一些程序上面的规定可以看作是包括了“甲供材料”的税收征管的。
概括上面规范性文件税务管理,对本地建筑公司由于其拥有自行开票的资格,税务机关对他们的管理就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税收征管上。而对外地来本地提供建筑劳务的纳税人,一般是以下程序:1、先自行向税务机关进行各方面的登记。2、自行开具发票或者到税务机关要求代开发票,并缴纳相关税收。3、纳税人凭发票到建设方结算。
现行征管模式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管理瓶颈:
1、所有的资料提供与申报都单凭纳税人(施工方)的自觉性,数据的真实性与及时性不能保证,税务机关对工程全部真实情况没有控制权。纵观前面几个税收规范性文件要求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数据基本都是纳税人(施工方)一人说了算,没有第三方证据来佐证,在公民纳税意识尚未达到完全自觉的今天,由一方提供数据的真实程度较低。税务介入的真正时间是在纳税人来税务机关开具发票的时候,纳税人往往只是在开票的时候才提供一些资料,这时工程已经过去了一大截,税务机关掌握的信息的时效性太差。
2、“甲供材料”的金额难以正确确定。建筑业“甲供材料”是由建设方提供的,建设单位凭购买建筑材料的原始发票直接入账,账户处理是在建设方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生产成本”等账页上。作为提供劳务的施工方,其账户上就根本就没有“甲供材料”有关内容的记载。由于异地提供建筑劳务现象的存在,建设方的主管税务机关与施工方的主管税务机关不是同一个,不在同一地区,造成税收管理的难度加大。
3、历年来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安装、装饰、修缮业务进行了一些规定,导致其实际税负出现差异。虽然税法上对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进行了明确,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纳税人将“包工包料”的建筑工程改为“甲供材料”从而逃避营业税收的行为。但是税法没有对建筑、安装、装饰、修缮做出明确的界定,建筑行业“甲供材料”的税收业务把握还是存在一定的难点,使纳税人有空可钻,将一些项目临界于建筑、安装、装饰、修缮等之间税务管理,并以装饰的名义申报税款,以此来减轻甚至逃避相关税收。
四、加强建筑业“甲供材料”税收征管的设想(管理模式的设计):
加强税收征管归根到底的目的就是堵住税收管理的漏洞,减少税收流失, 按照国家税法规定依法足额收缴有关税收。笔者认为加强“甲供材料”营业税的征管就要从源头上去抓,及时全面掌握相关情况,牢牢把握住关键环节,并加强不同地区税务机关的联系,变被动为主动。
(一)、从税收管理角度对工程进行分类
首先从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角度(我们称为第一类),按照工程施工方(建筑公司)的主管税务机关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施工方主管税务机关就是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拥有对该项目的所有税收管辖权;
第二种,施工方主管税务机关为非本县(市),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只拥有对该项目的税收管辖权,也即只有该项目的建筑营业税以及附加税费属于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所有,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在特定条件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下文会有所阐述)失去对该项目的税收管辖权;
第三种,施工方主管税务机关是本县内但非本税区,本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没有对该项目的税收管辖权,也即该项目的建筑营业税属于本县非本税区税务机关所有。
其次从工程施工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角度(我们称为第二类),按照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就是建筑公司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税务管理,税务机关拥有对该项目的所有税收管辖权;
第二种,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为非本县(市),施工方所在地税务机关拥有在特定条件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下文会有所阐述)的税收管辖权;
第三种,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是本县内但非本税区,施工方所在地税务机关拥有对该项目的税收管辖权,也即该项目的建筑营业税属于本税区税务机关所有。
(二)、不同的工程类别采取不同的税收管理程序
1、项目管理模式。
对第一类第三种工程不属于本税务机关管理,本税务机关可以对该项目有关情况发函提醒有权税务机关。对第一类中的第一、第二种工程的税收管理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此处的“项目管理模式”与下文的“公司管理模式”没有特殊的意义,纯粹是笔者为了区别而命名),具体为:
⑴、对代开票纳税人的管理。提供建筑劳务的施工方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开票时,就是税务机关介入的最佳有利时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除要求纳税人提供上文提及几个规范性文件明确的资料外,必须要求施工方提供由建设方盖章确认的甲供材料明细表格《建筑工程“甲供材料”明细表》,表格式样如下(根据需要对表中的内容可作增删):
经税务机关签注“已纳营业税”并盖章后的表格作为已经纳税的凭证,施工方作为计提营业税原始凭证,建设方作为已经纳税的凭证,以备日后税务机关的查验,避免以后重复征税。
⑵、对自开票纳税人的管理。对施工方发售了发票并由其自行开具,视同税区内的一般企业管理。笔者认为,为便于税务管理,不要对零时来本地从事建筑劳务的施工方发售发票,尽量使其纳入代开票纳税人管理,理由:一者外地来本地从事建筑劳务的企业一般只有一个工程,用票量不是很大税务管理,根据笔者观察这样的公司,一般平均2-3月开票1张;二者纳税人也可以减少开票成本,比如:开票电脑、客票人员的开支等。如果企业的规模很大、财务核算也符合规范、发票的用票量大且发票发售给企业后风险几乎没有也可以按照自开票纳税人管理。但是,要求纳税人在工程决算的时候,需提供由建设方盖章确认的《建筑工程“甲供材料”明细表》。
总上所述,项目管理模式的流程图如下:
2、公司管理模式。
首先,要求建筑公司按期提供《XX建筑公司工程汇总明细表》,表格式样如下:
XX建筑公司工程汇总明细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开、竣工期间
承包方式
开具发票金额
甲供材料金额
营业税计税依据
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