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大行政管理范文

电大行政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大行政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大行政管理

第1篇:电大行政管理范文

社会调查实施方案

二、社会调查实施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召开全班学生大会,动员布置社会调查事宜。

2、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拟定调查提纲。

(二)调查阶段

1、指导教师审定学生选题及调查提纲。

2、学生根据调查提纲进行调查。

(三)调查报告写作阶段

1、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初稿。

2、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初稿。

3、学生修改调查报告,定稿。

4、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使用A4纸双面打印调查报告一份,交给指导教师。

5、学生最后交稿日期为

6、交稿方式:

(1)社会调查报告的初稿和修改稿一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寄给指导教师黄江宁。

(2)社会调查报告的审定打印稿除直接交给指导教师外,也可以交给班主任转交指导教师

(四)评审阶段

指导教师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成绩评定,送学校审核验收。

三、社会调查的学分

社会调查共3学分,不得免修。

四、选题和形式

1、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学生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以及一些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并实施社会调查。

2、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案例分析等形式。

五、成绩评定

(一)关于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参加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调查题目、调查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去解决问题,形成相关结论。社会调查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二)关于案例分析:

包括选择的案例、案例所展示的问题、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去解决问题。字数不少于2000字。

(三)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选题是否恰当(占10分)、观点是否明确和正确(占35分)、材料是否丰富和翔实(占30分)、逻辑是否严密和结构是否严谨(占15分)、语言文字是否流畅和优美(占10分)等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具体分数。90分(含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70-79分(含70分)为中等,60-69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的调查报告或案例分析,给予不及格处理;

凡抄袭造假者,取消社会调查成绩。

(五)凡社会调查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珠海电大实践教学具体安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六)社会调查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电大分校复审,省级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六、社会调查报告的书写格式要求

文章的结构层次用下列符号表示:

一、(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一)、(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1、(三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文章正文中:

(1)题目---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2)姓名----宋体四号。

(3)正文(宋体、四号)

内容结构包括:基本情况(社会调查题目、调查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建议(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去解决问题)。

七、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范文如下:

XX行政服务大厅现状调查

2006年10月11日至10月30日,本人对XX进行了访谈式调查。

一、XX大厅基本情况

XX大厅是XX各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对外的一个办事窗口,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到政府办事的单位或个人,特别是需要跨部门找多家单位的,可以在一个大厅内办完所有的事,实现一条龙服务,从而体现政府办事的高效率、高效能,并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为民办实事这个目标。

XX大厅,由区党政办领导和直接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派驻,据统计,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展计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民政局、计划生育局、教育局、经济贸易局、农业局等十三个部门。有些部门是固定工作人员到窗口上班,有些部门是几个工作人员轮流到窗口上班。

整个服务大厅的面积为590平方米,布局为敞开型柜台式,以部门分段,共有30个工作岗位,工作人员就位后在柜台上放置有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的工作牌。有一工作室提供传真、复印服务,大厅里有饮水机和沙发,有报刊供阅览。特别的是有区政府和各部门的有关红头文件也陈列出来供大家查阅,通过相关手续并可办理出借。

整个服务大厅,日常工作量最多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险局,经常可看见有人排队等候,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平均每天要接待35人。

二、存在问题

根据大厅意见箱上的留言和工作人员提供的情况,及本人的观察、了解,行政服务大厅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信息的、传播不到位。

服务大厅2006年5月从金湾区办公中心搬至2公里外的原西湖幼儿园,没有通过媒体广而告之,只在原大厅门口贴了通告,很多办事的人先跑到原地址,才获知情况,转到新办公地点,多走了冤枉路。

(二)新办公地点比较偏僻,交通不方便。

虽然到服务大厅办事,可乘201、207、504、701路等4路公共汽车,但从公共汽车站到服务大厅要走700米的路,稍为远了一点,夏天走得满身大汗,而雨水天便会淋个透,办事人员会感到比较不便。

(三)有些服务没有真正做到家。

现在服务大厅办公地点是地处待开发的金湾区主城区——西湖城区,但目前其周围4公里范围内找不到商业服务场所,例如:服务大厅虽然设有便民复印机,但一张A4纸要收1元,与外面商业服务0.4元相比差距太大,给人觉得有乱收费之嫌。

三、一些建议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相关设施,建立政府电子网络,让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办理一些日常事务,不用来回奔跑和等候,做到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又能实现无纸化办公,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其次,对一些事务重大或者业务量多的工作,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对一些问题要有预见性,防范于未然,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提前介入,避免事件发生或不良发展。比如,加大劳动法规的宣传,加强劳动用工工资发放等方面的监督,以此可减少或避免工人集体上访、提出行政诉求等行为,减轻政府机关办事压力,又可让工人们感觉到政府对他们的强有力的保护作用。

第2篇:电大行政管理范文

从所调查的数据来看,具备副教授(包括高级讲师及副研究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9.11%,具备教授(包括研究员)职称的仅占2.62%。如此有限的高级职称群体其研究兴趣与方向却十分分散,其中涉及教育学、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企业管理、行政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方向。一般而言,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是各个学校的科研带头人,在教学与科研中需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但分散的兴趣与研究方向大大弱化了其科研引领能力,既不利于建成科研团队,又不利于形成科研合力,无法发挥电大自身的系统优势。分散的科研兴趣还直接导致学科研究能力整体较弱。被调查教师所参与以及主持的课题只有极少数为行政学领域的课题,课题级别也多以校级为主。这一局面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科研能力的塑造与提升。尽管很多教师结合远程教育开展教学科研研究,有关远程教育的论文成果相对丰富,但其中与行政管理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学术研究成果仍然很少,多数为远程教育领域的公共问题与普遍问题的研究。

二、区域内部缺乏交流,未形成系统合力

所谓的区域内部主要是指各省内部,即省级电大与地市级电大、县级教学点的专职任课教师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为了充分利用系统办学的优势,此次调查除了在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主页和电大系统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群调查通知之外,主要通过各省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负责人向省内各教学点信息并进行统计与汇总。从实际的反馈来看,只有15所省级电大汇总有地市级电大及教学点的信息,占总数的42.9%。通过电话及网络回访调查发现,没有汇总地市级电大及教学点教师信息的省级电大绝大多数是因为无法与其取得有效联络或日常缺乏联络,进而无法获取确切的师资信息。如前文所述,在同一级电大不同的专职任课教师管理不同的课程,因此教师们很难在同事间寻求教学科研兴趣相同的合作伙伴,这就要求各位教师到系统中寻找志同道合者。但内部交流的缺乏使得原本应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系统优势大打折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专职教师形成对行政管理专业甚至是整个电大乃至国家开放大学的疏离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行政管理专业专职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此次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对于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师资整体状况的改善与提升以及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现实依据。据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提升

针对电大系统师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各级学校应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教育。一方面要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制度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引导。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调动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既要让其明确现实的工作需求,又要让其意识到未来可能会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从而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二)注重继续教育,加强系统教师的学科专业培训

在提升学历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注重非学历的继续教育。这一方面是由电大系统行政管理专业专职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多元、行政学学科基础较差的现状所决定的,同时还与行政管理学科本身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较快的特点紧密相关。目前,部分省级电大已经或正在借助电大系统内部和普通高校的资源针对省内尤其是基层教学点的专职教师开展专业培训,获得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笔者认为,对于专职任课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的补偿性教育或培训可以借助系统内部的师资及资源完成,而对于专业发展所形成的知识更新诉求则可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牵头借助普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师资及资源完成,在补充与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的力量。此外,进行学历的继续教育也是由教育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所决定的。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新型大学,因此仅就教育技术而言,就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并实时更新才有可能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目前中央电大举办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希望可以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三)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合理分配课程

对于师资数量不足的电大及教学点必须加大师资引进的力度,尤其是那些具备一定招生规模的学校必须配备合理数量的专职任课教师,以保证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具体的引进过程中,要将应届毕业生与具备高级职称的人才相结合引入,满足任课教师梯队建设的需要,进而促进行政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对专职任课教师所管理的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梳理与划分。首先,必须满足专业核心课程全覆盖的要求;其次,要结合教师自身的研究兴趣与方向分配其它课程,争取建立以课程群组为单位的管课模式。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则应制订相应的标准,还要加强对师生比、课程资源方面的监督检查,切实督促各分部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的地位。

(四)组建科研团队,强化科研引领

要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国开行政管理专业及课程教学科研团队,逐步提升国开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打破地域界限,以中心教研组为依托建立实体及虚拟的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团队构成以具备一定学术威望的系统内部教师为带头人、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及行业的资深专家为顾问、系统内部青年教师为骨干。借助面对面的实地交流以及网上的远程互动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创新与改革,进而实现“以老带新、以外促内”的教学科研发展格局。

(五)建立系统内部交流机制,提升系统合力

第3篇:电大行政管理范文

毕业论文,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就我校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

论文;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开放教育的质量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其中毕业论文实践性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加之开放教育这种独特的办学形式和教学体制,使毕业论文实践性环节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目前,我校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良莠不齐,整体水平堪优。现仅就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作一探讨。

1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环节。完成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要条件,理应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1论文选题不符合要求

重庆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制定了具体的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引起重视,自行其事,选题与要求大相径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选题忽略专业性。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作了明确规定: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选题以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得脱离本专业范围;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明确要求写作内容是:选择同本单位、本行业的行政管理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和实际问题。事实上,每届学员提交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非专业方面的选题,或者是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没有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要求。2)选题过大过难或过窄。学员缺乏必要的选题常识,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题,如有的学员写“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电子政务建设若干问题”“论企业家政府”等之类大而难的题目,这样,导致自己的综合能力达不到,驾驭不了。同时,由于选材难度大,导致观点提炼不准,内容空空洞,思想没有深度。反之,有的学员选题过窄,无法展开论述,使论文缺乏应有力度。3)选题陈旧,内容雷同较多。比如,“论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论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陈旧,雷同,不能解决本单位、本行业管理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2论文内容有明显缺陷

这一类的论文多数是由拼凑而成的,由于论文作者胸无成竹,东拉西拼,导致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无关论文主题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而研究的成分很少;或论文观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不翔实,与论点不相符;或论证不严密,逻辑混乱,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没有整体性;有些甚至语言不通顺不流畅。

1.3论文格式不符合规范

《重庆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及格式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学员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导致论文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形式上的不规范。表现在论文字号、字距等排版不符合要求;论文中必备的要素不完整,有的无内容摘要或关键词,有的将文末注释和参考文献混为一谈等。二是内容上的不规范。论文的题目不能够准确概括论文主题,摘要与论文主要内容无关,关键词不是表达论文核心的专业术语,参考文献不足以支撑论文的论述。

1.4抄袭现象较为严重

有一部分学员因专业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畏惧论文写作,加之学术道德缺失,选材不当,致使论文要么是全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要么是上网搜索几篇拼凑整合成文。

1.5论文答辩敷衍了事

电大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针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的过程,而论文答辩则是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考察和验证,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中尤为重要。从历届答辩情况来看,参加答辩的学员有不少人都抱着应付的态度,在答辩时对论文的内容不熟悉,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所云,答非所问。这种敷衍的态度致使行政管理本科论文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除学生自身原因外,与指导教师、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2.1从学员方面来看,受条件限制,重视不够

行政管理本科学生多是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学矛盾非常突出,在工作期间,对本专业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加之部分乡村和基层上网条件差,汲取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资料较为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按照规定来选题、提炼论点、形成思路、完成论述,便选择抄袭或拼凑完成论文。在这种态度极不严肃,缺乏应有的严谨治学精神的写作态度影响下,致使论文质量下滑。

2.2从指导教师方面来看,力量薄弱,把关不严

在本科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关系密切。中央电大和重庆电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资格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真正符合条件的教师非常有限,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仅局限于常规的操作规程培训,而缺乏深入到专业层次的培训,致使教师在论文修改审定上,不能给予学生学术上的指导,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

2.3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论文教学的支持服务不到位

目前,从中央电大到各级地方电大,对于常规教学的支持服务系统都很完善,各种教学资源也很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十分充足。然而,各级电大针对论文教学制订的一系列文件,却没有能够从专业角度,明晰地提出对学员进行指导的要求,这必然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3解决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本科教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确保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3.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重视

毕业论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切实做到把毕业论文教学放在和专业课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毕业论文教学的制度建设上,在指导教师的选聘方面下功夫,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确保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成。

3.2完善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

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重在做好论文教学资源建设和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市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毕业论文工作实践,制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性的文件,提供辅导材料、课件等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放在分校教学平台上,供学员下载和学习。此外,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既要从宏观上着眼,又要从微观上着手,把论文指导的资格培训和常规的专题培训结合起来,把网上培训和面授培训结合起来,定期针对毕业论文中出现和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体研讨,从制度层面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论文指导方案。

3.3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是一项时间长、程序多、业务性强的工作,精心组织、认真辅导和严把质量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规范操作,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一是督促指导教师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和市校的要求进行写作教学指导。从指导学生选题,到收集素材、选材,形成论文思路,写出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写作,教师都必须严格写作指导流程,扎扎实实开展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从初稿、修改稿和定稿等三个环节教学上应予以具体指导,在定稿后做出初步评价,并指导学员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二是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尤其注意要从论文的格式、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字号、字距等细微处提出严格要求。2)严把质量,搞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答辩是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只有通过答辩才能反映出学生论文的真实水平。因此,指导教师要把答辩看成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严格要求,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出答辩提纲。在答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要协调沟通,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和敷衍应付的学员。对不认真完成论文,敷衍应付者要从严要求,严肃考核,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莉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酉阳分校

第4篇:电大行政管理范文

1.争取政府支持,进行硬件设施建设贵港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了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为贵港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之日起至今都给予大力支持,在人、才、物方面对电大的投入也不断增加。电大成立之初,没有自己的办学场地,租用职教中心场地办学,为了方便学员求学,贵港电大在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得以蓬勃发展。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协调下,在市教委搬迁后,原市教委大院正式归属贵港电大,解决了贵港电大无办学场所的困难。政府又继续加大投入,2005年8月,一栋建筑面积为7880平方米、高6层的新教学综合大楼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筹措资金450万元,建设了多媒体教室5间,学校拥有226座多点实时交互式视频直播教室1间、50座多媒体计算机阅览室3间、55座数频语音实验室1间,安装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两套卫星接收系统;并开通了百兆校园网。

2.现代远程教育是电大行业系统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贵港市是新建的地级市,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同时贵港市也是人口大市,人口数量大,但文化素质偏低,人才的缺乏和素质不高制约了贵港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成为当务之急。依托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进行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可以利用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网络资源平台和优势师资,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提供资源与课程;可以以成人教育为重点,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整合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行业系统继续教育,较好地满足各学历层次、年龄阶段和专业领域人群的学习需求。依托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进行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对行业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提高行业系统继续教育的质量。

3.实施面授教育,提高行业系统继续教育质量行业系统继续教育依托于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在远程开放教育流程中,开展面授教学也是电大的主要任务之一,面授教学率是衡量远程开放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行业系统继续教育的质量。电大现代远程教育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面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每门课程的面授课时学时数占该课程计划总学时数的1/3,不应少于12个课时。面授课不仅只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老师的“导学”功能。为了提高面授课的质量,学校加强了对面授辅导课的管理与监控,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反思,摸索出适合基层电大开展面授教课的教学模式,学期初期入门辅学课、学期中期重点辅导课和学期末期复习指导课。通过“三课”提高了面授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行业系统继续教育质量。

4.学校与各行业合作,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自身的任务和存在的价值,即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所需人才。学校通过与社会各行业合作,发挥学校和各行业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加强学校与各行业的合作,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同时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1)与政府机关合作,培养行政管理人才;(2)与公、检、法机关合作,培养法律人才;(3)与财政局、税务局、银行等合作,培养金融、会计人才;(4)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培养教育人才;(5)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种植、养殖和农村管理人才;(6)与市残联合作,创办残疾人“阳光班”,为残疾人提供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培养社会工作人才;(7)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工商管理人才。

5.与各大高校联合办学,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提供更多专业选择贵港市经济发展迅猛,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的行业都急需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成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的培养基地。但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开设的专业以传统的文科类为主,专业比较单一,工科类较少。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广泛需求,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计,与各大高校联合办学。2001年秋季,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最先引进了西南大学(当时为西南师范大学),开设了师范类专业、园林专业,培养了当时急需的师范类人才,走上与各大高校联合办学之路。随后又陆续与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主要开设护理、交通运输专业;与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主要开设金融、会计专业;与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主要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与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主要开设药学、护理和汽车专业;与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主要开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与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主要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2年秋季,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主要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至此,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共与国内8所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开设了42个专业,共有在籍学生1399人。通过与各大高校联合办学,学校形成了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开设的专业为主,联办大学开设的专业为辅,形成设置较合理、门类较齐全的专业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贵港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对专业的需求。

6.县级工作站的建立,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提供延伸服务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下设桂平工作站和平南工作站,工作站根据办学需要延伸到乡镇、街区,覆盖城乡的大部分行业,形成遍布各个角落的办学网络。工作站按照学校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服务理念,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做好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工作站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为学员提供支持服务。目前,桂平工作站在籍学员948人,主要培养行政管理类、师范类、旅游类人才。平南工作站在籍学员693人,主要培养行政管理类、工商管理类、农林类人才。工作站的建立延伸了对桂平市、平南县的行业继续教育的臂膀,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经济建设所需的本土人才。

二进行行业系统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是广西电大系统当中成立时间最短的地市级电大,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实施行业系统继续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1.进行行业系统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办学规模不断壮大,硬件设施不足日趋严重。目前,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有在读学生6203人,开设专业80多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校在校学生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不断壮大。虽然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在硬件设施增加投入,但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的需求。国家开放性大学的挂牌成立,对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我校主要存在办学场地、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等硬件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第二,师资力量薄弱,成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电大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保证,也是实现行业系统继续教育的人才保证。但是,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成为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数量不足,专职教师在全体教职工中所占的比例小。(2)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3)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4)建校初期没有双师型教师。第三,没有社区教育,无法满足广大市民多方面的学习需求。贵港市是新建的地级市,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促使贵港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剧增,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在贵港生根落户。目前,贵港有社区78个,社区人口约76万人。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贵港市人力资源市场面临以下问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较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农民工进城务工,产生了大量文化素质较低的剩余劳动力。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来解决。社区教育对贵港行业系统继续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目前贵港市有关部门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社区教育发展滞后。今后,社区教育可以依托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构建学习型城市教育平台,构建学习型城市,以满足广大市民多方面的学习需要。第四,电大远程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和公共服务较少。电大的主要任务为:面向在职成人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以及公共服务,包括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部队士官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开展岗位培训、证书教育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为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休闲学习提供教育服务;统筹利用电大体系教育资源,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电大远程教育肩负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以及公共服务三大任务。贵港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十几年来一直把重心放在学历教育上,非学历教育和公共服务很少。实际上,行业系统继续教育对非学历教育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以贵港烟草局为例,除了要对其领导、职工进行学历教育提升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知识即非学历教育和公共服务,如:卷烟营销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绩效沟通、真假卷烟鉴别、烟草专卖案件查办、卷烟零售许可证办理、现代物流、团队建设等。这类非学历教育和公共服务,均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

第5篇:电大行政管理范文

(一)研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并未引起教育者与培训者的重点关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建设者与参与者的农村妇女知识与技能高水平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真正了解和把握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选取宁波市农村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设计了专题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10年1月,教育部、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决定共同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及创业就业能力。本课题抓紧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以宁波为个案研究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需求和开展实施措施,为全国妇联开展妇女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国内对于女性教育的研究,较多关注女性主义理论的建构,大多从哲学角度入手分析和建构理论,实证对策和实用主义的理论稍显单薄。本课题则从调查问卷入手,充分利用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多、遍布广的优势,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广泛选取样本,通过数据统计系统对问卷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不同侧面区分不同层次的妇女的情况,反映不同调查主体的需求,并形成具体的调查报告,可以弥补已有女性教育培训理论关注实践视角的不足与缺乏,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妇女学习需求,提高农村妇女教育水平。

(三)关键概念的界定本研究中的农村妇女指户籍为宁波地区的非城镇户口,且以在农村生活、工作为主的妇女,要求专科及以下学历,年龄18岁到50岁之间。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调查选取18岁到50岁的宁波地区农村妇女为主要调查对象,样本取自宁波市所辖的九个市县区的农村妇女,共收集问卷3506份,其中有效问卷3506份,有效问卷的比率100%。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以统一设置的《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调查者基本情况、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情况、教育和培训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及希望和要求五个部分,采用客观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调查的实施借助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实践环节进行。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在三周内结合学习实践完成,在被试填写量表之前,由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调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被试答完后统一收回问卷,回收后根据要求剔除无效问卷,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数据的结果

(一)宁波市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1、从年龄和文化程度来看从图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3506名受访对象平均年龄为33.9岁,主要集中于21-45岁之间,占总数的89.9%。其中又以年龄段26-35岁最多,占总人数的39.5%。说明宁波的多数农村妇女正处于青壮年时期,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最佳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宁波市农村妇女中高中学历人数最多,人数1314人,占38.5%,其次是初中水平,人数1103人,占32.3%,大专有572人,占16.8%,还有324人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12.4%。总体看来,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导,大专学历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说明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学历水平存在极大的上升空间,宁波市的农村妇女学历教育对象中,12.4%农村妇女只有小学学历或文盲,这也说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2、从工作单位和职业来看调查发现,65.6%的受访者在集体企业或个体企业打工,而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数很少,只占14.4%。从所从事的职业来看,超过38.7%的受访者在企业从事生产工作,18.2%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有近12.9%的受访者从事个体经营,14.5%的受访者务农或是做家庭主妇。以上数据表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基本都在家庭附近的个体企业打工,而且所从事的多是较初级的工作,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客观上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学历或职业技术水平,以适应21世纪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妇女干部、乡镇干部、居委会干部等所占比例较小,均小于2%,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参与事务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亟待提升。3、从工作状况和工资收入来看宁波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调查数据显示,75.5%的受访者收入大于1500元,甚至10%的人超过了3000元,农村妇女较高的工资收入一方面为继续学习提供了经济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会使农村妇女安于温饱,不愿意继续学习和深造。针对目前的工作状况,超过47.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50.4%的人感觉一般,也有5.8%的人感觉不满意。总体来看,宁波地区农村妇女工作状况总体满意度不高,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对工作状况感觉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妇女的工作状况,来提高他们工作的满意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但是当调查这些女性业余时间的处理与安排时,她们又表现出很高的盲目性,只有19.2%的受访者表示会利用业余时间安排学习,而超过90%的人选择聊天、看电视、打牌和逛街等消遣类的活动,说明农村妇女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较差,需要加以帮助和引导。

(二)接受教育和培训情况分析针对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接受教育与培训情况,设置了针对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性及工作状态、培训需求及培训动机、培训重点等几个维度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的态度和见解。1.从社会的适应性及工作的状态来看在社会适应性方面,74.9%的受访者认为她们的知识与学历结构基本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25.1%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学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工作状态方面,59.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40.3%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工作、生活的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处理工作及生活问题时存在困难。一方面说明宁波农村妇女社会适应能力一半以上较强。但是存在社会适应性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学历教育增强自身知识水平,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2.从接受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的要求来看针对培训活动的举行频率及培训周期的问题,超过94%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单位或社区基本没有举行过教育培训活动,反映出社会有关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与教育缺乏重视,尤其是一些个体企业,对单位职工的培训支持力度不足。同时,调查中发现,70.3%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自费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希望能够每月或每周举行一次半天到两天的培训,说明农村妇女自身关注教育培训,希望能够接受一定形式的培训教育,并不过度关注培训费用的来源,当然也有16.5%的农村妇女希望能够接受免费的教育培训。3.从接受培训的动机及培训重点来看关于接受培训的动机和培训重点的调查是两个多选题,限选三项,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培训动机的选择,最多的三项是获得文凭、更新知识和胜任工作,占到所有受访者的62%,基本代表了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的最基本的目的。多数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更新知识,获取文凭来更适应自己的工作需求。当然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但此项是建立在前边三项实现的基础上。而对于培训意愿和培训重点,从所选答案来看,无论从事哪类工作,最主要的是综合素质,占到了所选答案的67.4%,这可能也是宁波市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培训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沟通和心理调适及家庭关系调试问题,占到22.8%和25.5%,相对于这三者,参政议政、公共管理公共关系等退居次要地位,这也说明农村妇女视野较窄,只关心自己自身素质及自己的心理调适问题,只想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而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4.女性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培训的因素针对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多选题,限选三项,从选择的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存与竞争压力大、学习与晋升机会少、提升素质动力不足,此三项占所有选项的72%,这是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所在。而影响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内容缺少趣味性、工学矛盾、培训时间选择少、学习地点不便利四个方面,占所有选项的74%,说明宁波市的农村妇女目前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增强生存和社会竞争实力,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晋升职位的机会。但是她们认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如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工学矛盾等因素影响了她们接受培训或参加培训。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培训机构的重视,政府及培训机构应重点解决农村妇女关心的问题。

(三)教育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100%的农村妇女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希望提升学历的有1657人,占48.6%;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有1755人,占51.4%。两者基本持平。1.接受学历教育方面第一,从图3来看,48.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其中,中专占22.7%,大专占50.7%,本科占26.7%,说明成人业余学历教育存在巨大市场空间,其中以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农村妇女相较于宁波的女外来务工者,外来女工更愿意拿到高一点的文凭,作为自己立足宁波和找到更好工作的敲门砖。第二,专业选择上,从图4可以看出,30.7%的受访者选择会计学专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及企业管理也有较多农村妇女选择,主要是由于这些专业与农村妇女所从事的行业有较大相关,这也为成人教育专业设置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第三,在学习方式上,54.5%的受访者选择业余学习方式,并且大多数倾向于选择晚上和周末业余时间学习方式,35.8%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学习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学历证书。这些农村妇女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能够获取进一步拓展工作范围的机会。第四,在培训学校的选择上,从图5可以看出,有占66.1%的受访者认为广播电视大学是最佳的学习途径,说明电大的学历教育在社会的认可度较高。选择自考、普通高校、其他成人高校、中专技校等的人数比较平均,均在10%以下。但综合却达到了36.9%,说明虽然电大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2.从接受教育培训方面来看第一,从图6可以看出,农村妇女的短期培训需求丰富多样。选择创业技能、管理能力培训和计算机应用列前三,总和占50%,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用于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烹饪技术与教育子女问题也比较受农村妇女关注,说明部分受访者的关注度仍旧停留在自己家庭生活中,也说明开展短期培训的必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农村妇女的现实需求开展更多的培训项目。目前,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创业技能的培训,反映了她们创业意识在不断地增强;面对生产和竞争的压力,她们也比较关注心理卫生与生理保健知识的培训;此外她们对类似理财与投资、市场营销等也有一定的关注。第二,由图7可以看出,在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村妇女中,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希望参加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8.1%,其次是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短期培训,各自占到了21%和13.5%。说明农村妇女对宁波电大的培训寄予厚望,也希望当地政府和妇联能够在妇女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分析针对宁波地区农村妇女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设计,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图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妇女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子女升学与就业、农民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三个选项占到所有选择的51.9%,子女升学及就业占19.2%、农民养老占17.4%,医疗保健占15.3%。这基本反映了现代农民家庭最重要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这些最原始的民生问题,是与农村妇女最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她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能够去除农村妇女的后顾之忧,将会帮助农村妇女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学习,反之,她们就很有可能放弃继续学习。关于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也占的比例比较高,分别达到了8.6%和7.0%,此外也有一部分农村妇女比较关心其权益保障、就业问题及就业技能的培训问题,说明部分农村妇女也在尝试着经济独立。与此相对比,外来务工妇女则关心的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的问题,同时还比较关注子女上学与就业问题,除此之外,她们还比较关注打工中的工伤及劳动报酬的足额发放问题,这与外来务工妇女的现实工作环境相关。

(五)希望和要求此项调查包括2道主观题,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的学习需求及对宁波市的妇女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第一个问题是: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希望政府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社会应多支持低文化的农村妇女,挽救那些错失学习文化机会的农村妇女;2)希望自己有机会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3)希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冲突,单位能够组织一些培训,更好地适应工作;4)希望社会能够提供农村妇女展示自己的平台;5)希望能够不断充电,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挑战;6)努力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适应社会,提升生活品质。综上所述:农村妇女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专门针对农村妇女的培训;也希望企业、政府与社会能够创设条件允许自身参加教育培训,并且能够获取展示自身的机会,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针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农村妇女由远及近的人生需求,是教育培训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宁波市妇女教育培训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一些实用性培训;2)培训时间上能够考虑农村妇女的实际特点;3)在学费上能够免费或少收一些学费;4)多组织就业培训,提供一些就业机会;5)培训的内容最好丰富一点;6)培训最好能与妇联或社区联合起来;7)能够进行定期、定点的培训,特别是增加培训地点。等等。以上回答基本反映宁波市农村妇女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妇女的心声。宁波市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费用、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她们重点关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条件的便利性、学习费用的低廉性,基本反映多数农村妇女的观点。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知,宁波市农村妇女以青壮年为主,高中学历人数最多,多在集体或个体企业从事较初级的工作,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况基本满意。但是她们面临着较大工作压力,有较强教育培训需求,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技术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近些年来,宁波市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各基层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效果较差。其次,是培训内容,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缺乏针对性,导致农村妇女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再次,是缺乏农村教育培训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虽然政府投入很多,但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教育培训各自为政,培训的效果与中央的目标要求相差较远,与农民所需求的培训也有差距。

五、研究对策

针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目前的教育与培训的现状,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注重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的力度,切实改进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理性认识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变工作模式,把原来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农村女性的个人能力与需求为中心。把教育培训与农村妇女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培训贴近妇女、贴近生活,使妇女真正得到实惠。各级政府要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建立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引导农业部门等单位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工作。

(二)改进农村妇女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各农村教育培训机构应以农村妇女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根本,在内容组织、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授课方式上应灵活多样,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愿意参加培训,让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有地方、有时间、有能力参加培训,让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切实感受到学得懂、学得有用、学得方便。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科学的设置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以质量来吸引广大妇女参加教育培训。

(三)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与服务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宁波高校的教育优势。可以利用高校的地缘优势,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多样性短期培训、夜校、双休日班、随到随学班等培训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平台,广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二是校企合作培训。主动联系地区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村妇女的就业结合,针对企业的需求合作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既可以解决目前的“民工荒”问题,又可以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培训。各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往往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他们和政府的联合,有助于从技术与政策层面保障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与高薪技术技能的提升,能够加速农村妇女对先进技术经验的融合与参与。

六、结语

第6篇:电大行政管理范文

国家统计局1―8月能源生产统计显示,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较去年同期增长12.9%,其中8月份较去年同期增长16.1%。

1、煤炭

煤炭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供应和需求旺盛,价格保持高位。但运输依然紧张,煤矿安全生产依然是影响煤炭生产的重要制约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1―8月全国煤炭产量为10亿吨,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2.9%。而据煤炭协会统计,1―7月全国煤炭产量已达到10.37亿吨,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5.4%。按此推算,今年1-8月全国煤炭生产已经达到约11.8亿吨,全年煤炭生产量将超过18亿吨。

今年煤炭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大幅度增产,其中西南、中南地区增幅最大,内蒙、河北增幅也在26%以上。但是煤炭主产省山西增幅只有3%,山东产量较去年同期还略有下降。

今年夏季煤炭价格持续上升,在市场煤价上升的压力下,电煤的价格也在上升。由于运输能力制约,运输过程的费用成为用户价格上升的重要成分。由铁路送达秦皇岛的山西优质混煤平仓价已超过每吨400元,同比上升150元/吨左右,山东汽车运达煤炭价格超过500元/吨。

由于出口煤炭价格上升,1―7月我国出口煤炭数量高达5207万吨,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神华出口煤炭离岸价最高达每吨80美元。1―7月焦炭出口760万吨,前8个月天津焦炭出口平均价高达每吨310.5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35%,企业出口煤炭和焦炭的动力仍然巨大。

2、电力

发电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8月全国累计完成发电量1374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4.8%。

其中水力发电量192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4.3%。进入4、5月份以后,由于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降雨较多,各大水电厂来水增加,水电增加使得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局面有所缓解,8月份水电比去年同期增长23.6%。

火力发电量快速增长。1―8月火力发电量11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7%;其中1―7月增幅在15%以上的有内蒙、福建、江西、山东、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13个省区。京津唐、华北、东北以及四川重庆等地火力发电量增长较慢。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继续增长。夏季用电高峰期,全国绝大多数电网发电设备处于满负荷超负荷运行。火电机组继续提高利用小时已经非常困难。

新增装机容量投产加速。一季度,全国新投产机组548万千瓦,仅占全年预计新增装机的13.1%,二季度电力建设明显加快,上半年累计已投产新增容量1600万千瓦以上。

3、石油

今年1―8月国内原油生产量达到1153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6%。国内石油加工量大幅度增加。1―8月和去年同期相比,柴油增产20.9%,汽油增产12.5%,煤油增产15.5%。

同时石油进口大幅度上升。今年前7个月原油进口量达到706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9.5%。1―7月成品油进口达22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4.5%。

国内主要炼厂设备能力利用率达到95%左右,已经位于“瓶颈”状态。

二、能源消费形势分析

我国能源消费的全面统计仍属短缺,但从能源生产销售以及进出口的情况分析,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保持大于1,今年全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将明显高于1。

2004年上半年,我国电力需求继续高速增长,夏季用电高峰时,全国用电负荷仍持续攀升。预计全年电力需求将大于2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左右;夏季高峰时估计全国电力缺口达3500万千瓦,拉闸限电的省市已扩大到24个。电力系统预计200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00―4170万千瓦,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2150―43300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增2778―3185万千瓦。依此计算,今年需新增电煤供应8000万吨左右。

运输能力的限制加剧了煤炭供求矛盾。从短期来讲,铁路运力不足已成为煤炭增加供应的主要制约条件,也是造成煤炭到货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华北地区的长途汽车运煤,由于公路收费高及治理超载的影响,使公路运煤受到很大限制。

东部沿海地区油机发电增加,许多企业不得不依靠柴油机组发电,又使一些地方的油品供应紧张起来。

我国能源供求紧张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全国GDP增长率达9.7%,但从各地方统计的GDP增长数字来看,这个数字仍然可能偏低。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重型结构倾斜,在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中,能耗高的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今年二季度第二产业增加11.5%,远高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4.9%和8.1%。三是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增幅又进一步增大。今年1―8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7.1%,其中重工业达18.6%,高于轻工业的15.4%。 四是高能耗行业的增长速度仍然很快。 今年1―8月,水泥、平板玻璃、钢、钢材、有色金属、铝材等的产量较去年同期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6%、21.5%、21.1%、22.6%、17.7%和31.5%,而这些行业的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30%左右;另一方面,居民和商业的空调和其他用电用能也迅速增加。虽然在总的用电量中民用和商用仍然占的比重不高,但在高峰负荷中,特别是在夏季形成巨大的用电高峰,是许多地方出现电力短缺的重要原因。

上半年以来政府在引导能源消费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包括:

第一,强化土地审批手续和银行贷款条件,利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包括抑制焦炭行业的无序扩张。

第二,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包括原油、纸浆、焦炭、炼焦煤和一些高能耗产品。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有一定效果。2004年1―7月,焦炭和半焦炭出口量同比下降20.2%;煤炭出口只增加了1.6%;但钢材的出口增加了43.6%,达到592万吨。

第三,把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国家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节能节电的具体目标,并把“倡导和实施电力节约,努力缓解电力瓶颈制约,支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作为今年节能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政府组织制订有关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法规、政策、标准和规划,并积极筹措资金,推动需求侧管理工作。据初步估计,各项电力需求侧管理支持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将有可能减少1000万千瓦左右电力负荷。

第四,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水平提高2.2分/千瓦时,以发挥价格杠杆调节电力供需平衡的作用,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试行差别电价。上海、江苏、北京等9个省(市)进一步完善了分时电价办法。上述调控政策措施的协同作用,预期将对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盲目发展和电力需求增长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第五,“全国节能周”活动对提请全社会重视节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宣传和推动作用,有效提高了企业和人民群众对能源形势和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三、能源需求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下半年能源紧张的形势仍然严峻。随着2004年、2005年新电厂的陆续投产,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增长过快以及部分行业过度扩张、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等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日见成效,预计2005年能源紧张的局面会逐渐缓解。

在能源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如:电源建设偏重火电、电力项目建设缺乏合理规划,煤、电比价不尽合理,石油如何安全稳定供应,如何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促进能效提高等等。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之间能否协调发展。

1、电源结构不合理将加剧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压力

为解决当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国内出现了电力项目建设,预计2004年、2005年将分别新增发电装机3500万千瓦、4800万千瓦。其中,2004年预计投产2600万千瓦火电机组,相应的电煤需求也将在2003年8.8亿吨的基础上增长7000至8000万吨。

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运输4.8亿吨,同比增长12.2%,比全路货运量平均增幅8.7%高出3.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但仍不能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如果不优化电源结构,不合理布局电源项目,铁路运输瓶颈将长期存在,扩大电源建设、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目标也无从实现。

2、煤炭价格机制存在缺陷,“煤、电价格之争”已对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电和煤已经成为能源供应链上相关性和依存度相当高的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的煤炭工业体制改革使得除发电用煤外,煤炭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现在发电用煤也实行市场价格(国家对合同电煤的指导价为每吨比市场价低10元),但电价受到国家控制,不能随意调整,相应地电煤价格调整也受到制约。

为疏导电煤矛盾,国家在半年内两次调整电价以抵消煤价上涨对电力发展的影响;但是“计划不如变化”,电价的调整尚未到位,煤炭的价格就又涨了。伴随着煤、电紧缺的形势,电和煤的价格轮番上涨,已经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难解的怪圈。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问题在于煤炭价格机制不合理。价格差异产生的利润损失,对煤炭行业而言如釜底抽薪。煤、电两大行业利润乃至职工工资、福利的反差,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了电煤价格在企业与政府和行业之间的博弈。政府干预下博弈的结果,是可控的电、煤价格与不可控的市场轮番的紧张和不同寻常的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频频发生的煤、电价格之争,昭示着煤炭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电煤价格的放开,已是十分迫切。

3、电源建设前期工作出现“跑马圈地、盲目布点、无序开发”

电力体制改革在厂网分开后适逢缺电局面,五大发电集团纷纷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谋求电源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争抢资源。目前这种资源端竞争出现的问题,一是项目前期工作落后,前期项目储备资金不足;二是建设地点和经济效益好的电源项目大家抢着建,地处偏僻、经济效益差的电源项目无人问津。

电源资源的省级壁垒开始显现,保护地方投资者的倾向有所抬头;而国家尚未形成对电源进行合理规划的调控机制,现行的宏观调控手段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行政管理手段失效。电力项目开发市场机制不成熟,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投资者的做法有待完善和规范,导致项目资源开发无序。

4、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应对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措施不足

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较大发展潜力,可保证中长期稳定供应。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567亿吨,探明储量比上年略有增加,储产比约为41∶1。但近十年来,我国石油消费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长率,并且有逐步加快趋势,预计2004年我国石油消费将达2.8亿吨甚至更高;在石油消费逐年递增的同时,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2003年我国净进口石油9000多万吨,2004年可达1.1亿吨。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波动频繁,而我国缺乏应对高油价的防范措施,特别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国际市场油价的影响力却很小。

虽然高油价会促进节油、代油技术的研发,但如果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单靠贸易保证国内石油供求缺口,必然会对国民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分析结果表明: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GDP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长远来看,我国石油将依靠国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乃大势所趋,迫切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探索稳定、安全的石油供应途径,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减缓油价波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冲击。

5、西南水电产区高耗能行业畸形发展,给当地环境、能源、运输带来巨大压力

在世界范围内,水电开发与高耗能产业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目前,我国高耗能工业布局正逐步从沿海向水电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西南高耗能工业大多由地方政府大力推动起来的。在水电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高耗能产业“遍地开花”,并且有不少高耗能产业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生产,产品出口国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已有高耗能企业建自备火电厂的现象。如果没有切实措施,东部高耗能企业也会到西南“圈水”建自备水电站,然后将企业转移到西部。如果任由这些企业畸形扩张,不仅会加重我国能源紧张局面,还会严重污染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6、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执行良好,但仍然存在落实不积极的问题,这会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埋下隐患

针对今年持续紧张的电力市场,今年6月国家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提高了销售电价的平均水平,并对高耗能行业试行差别电价。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耗能行业的盲目发展,但也引发其上马自备电厂的热情。例如,山东运行的电厂共有370余座,5万千瓦以上的大电厂仅有31座,其余基本上是规模甚小的民间电厂。

来自电力设备制造商的定单信息显示,电力短缺正在引发各地饥不择食,纷纷上马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甚至准备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中小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在华东地区,小火电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如果这一势头得不到遏制,两三年后这一轮新上马的落后电力设备又将成为新的淘汰对象。

因此,仅仅依靠产业政策和行政指令并不足以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必须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励政策,要与法规条例政策(凡不符合能效标准的电气装备、产品一律不准生产),要与市场配置资源(竞价上网)相结合。

7、能源需求侧管理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各地纷纷采用能源需求测管理(DSM)的方式,利用价格杠杆,实施差别电价,移峰避峰,引导科学用电,调整负荷曲线,减少限电、拉闸的现象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能源需求侧管理机制的发展。

国外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本意,是在不牺牲用户的生活品质和生产能力,通过科学使用能源的合理技术,来实现有效降低负荷,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这些技术的投入最终具有较好的经济回报。目前我国针对电力短缺实施的需求侧管理只是提倡蓄冷、蓄热等转移负荷技术措施,对于使用节能灯、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节能家用电器,以及以天然气冷热电联产技术替代电力采暖、电力空调和电力供热水等内容关注很少。

从长远看,能源(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目前的能源(电力)供应紧张,更要在未来我国能源(电力)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下,通过市场手段,鼓励用户或消费者改变用能(电)方式。而这方面我国能源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激励政策仍嫌薄弱,特别是长效激励机制较为缺乏,这就难以保证需求侧管理得以长期有效实施。

8、能源统计体系亟待完善

可靠的能源基础数据体系可以为政府作出科学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机构改革之前,各部委均有相应的节能机构以及地方节能管理机构,在能源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方面具备比较好的条件。但机构改革以后,过去的一套节能管理体系相应取消或弱化,影响了能源基础数据的获取,也缺乏对能源基础数据的客观分析。能源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性长的特点,能源基础数据的不可靠或忽高忽低都会影响能源决策、能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数据的戏剧性变化凸显了转型时期能源数据收集、统计工作的难题,能源统计体系不完善导致缺乏可靠的能源数据。因此,目前的能源统计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

四、若干政策思考

我国近年再次出现的电力和煤炭短缺以及这种短缺一时得不到解决,暴露了能源战略和政策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应当有针对性地加以改革和完善。

1、建立统筹和协调能源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构想和设计社会需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快速度的时候,在能源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统筹和协调方面缺乏必要的机制,对社会需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方面缺乏必要的构想和设计。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使我国的社会消费模式无形之中向现有发达国家的模式靠拢,甚至照搬人家已经或将要摈弃的落后消费和生产方式。在生产结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等诸多相关发展问题方面,尚未形成向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约束机制。

在国务院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原则中,充分强调了节能的重要性,但从社会共识和政府职能方面如何落实节能优先,还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解决能源问题,不能只将重点放到增加供应方面,而首先要从引导和调整需求方面进行努力。

2、继续加强对能源合理需求的引导,推动全社会节能节电

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考虑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尽快设定社会可持续能源需求控制目标,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并要进入考核。提高能效推动节能,要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消费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等方向性层次出发,在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市场引导等方面全面体现。目前在产业政策方面强调能耗水平尤有必要。从政府职能方面要切实加强和完善节能管理体系,从资金投入方面要建立节能专项资金,以保证节能潜力的具体实现。这不仅在当前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3、当前和一段时期内,发展煤电将仍然是缓解电力短缺的主要措施

由于煤炭生产受安全、环保、运输等方面的限制,倚重煤炭的能源路线难以适应我国较快发展经济的需要。因此要尽快考虑电力能源的多样化,加快核电、水电、气电的发展。考虑到电力以及一次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必须重新思考能源结构和发展战略问题。

电力建设已进入,其发展速度可能超出预期。目前电力投资方积极性有可能过热,有可能出现电力投资的浪费,因此要充分强调产业政策和合理规划。同时要在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各方面电力建设积极性方面下功夫。

4、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扫除电力行业的体制和机制

体制仍然是我国电力和煤炭出现严重短缺的根本原因。我国能源领域改革落后于大多数其他行业,不仅国有能源企业垄断现象仍然严重,相应的能源投资、价格和规划管理体制也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电力出现全面短缺,另一方面各方办电的积极性仍然受到种种限制,上网权和上网电价的管理成为电力发展的一种制约。在大电厂建设审批左右为难的同时,不符合技术路线的中小电厂却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在核电技术远比二三十年前先进得多的今天,我们的核电却因为仍嫌技术不够先进而耽误再三。在设法解决具体的供求矛盾问题时,必须认真考虑进一步推进能源领域的体制改革。当前,进一步实施和推动电力体制的改革,扫除电力行业的各种体制和机制,对解决我国电力短缺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5、进一步采用经济手段限制煤炭及高能耗产品的出口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