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

第1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低碳建筑

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我国的建筑业得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建筑技术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技术以及低碳建筑的高科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建筑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程。最常见的土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基坑(槽)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等。设计标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项目通常都要确定场地设计平面,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自然地面改造成人们所要求的平面。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设计标高确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场地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所得的设计标高,还应考虑下述因素进行调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计算后进行。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以达到土方量的实际平衡;考虑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应提高或降低设计标高;根据经济比较结果,如采用场外取土或弃土的施工方案,则应考虑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变化,需将设计标高进行调整。场地设计平面的调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设计标高,则须重新计算土方工程量。

2 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施工技术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较好时多采用天然浅基础,它造价低、施工简便。如果天然浅土层较弱,可采用机械压实、强夯、堆载预压、深层搅拌、化学加固等方法进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桩前的准备工作:打桩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清除妨碍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定位放线;设置供电、供水系统;安装打桩机等。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水准点设置不少于2个。在施工过程中可据此检查桩位的偏差以及桩的入土深度。打桩技术要点如下。

打桩机就位后,将桩锤和桩帽吊起,然后吊桩并送至导杆内,垂直对准桩位缓缓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然后固定桩帽和桩锤,使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周应有5~10mm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打桩开始时,锤的落距应较小,待桩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锤击。用落锤或单动汽锤打桩时,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用柴油锤时,应使锤跳动正常。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如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土面,则需用送桩管将桩送入土中时,桩与送桩管的纵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拔出送桩管后,桩孔应及时回填或加盖;多节桩的接桩,可用焊接或法兰锚接。目前焊接接桩应用最多。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桩之间如有间隙应用铁片填实焊牢,焊接时焊缝应连续饱满,并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打桩的质量控制:打桩的质量检查包括桩的偏差、最后贯入度与沉桩标高,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桩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之内,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对于建筑物桩基,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

3 低碳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低碳建筑”低碳建筑采用结构体系、地能热泵系统、智能布线配电系统、太阳能综合利用、节能门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术。低碳建筑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时可使建筑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形式,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

4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有更多优良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被运用到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当中。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还有更加注重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低碳建筑。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一)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基本特点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予以解决。深基坑支护对已整个建筑工程意义重大,但由于属于临时性工程,部分建设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降低建设成本而压缩安全空间,致使支护工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造成质量事故。基坑施工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建设,施工地点的选择相对被动,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复杂。在土壤含水量大的区域施工,容易产生土体滑动,结构失稳等现象,不仅影响施工,对周边地区安全也造成很大影响。此外,深基坑支护工程还具有施工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等特点。

(二)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要求

基于施工条件的复杂困难,深基坑工程要在设计之初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详细研究地基防水、加固、降水等施工工艺、注意要点及相关施工设备的选择,认真对比预选方案,从施工质量、速度、建设成本等方面择优选择,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要根据工程具体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型式。为满足工程要求,基坑支护的结构形式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形式。

(三)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要求

深基坑支护施工条件苛刻,施工工艺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很高的要求。为保障工程质量,需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管理。首先要严格履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熟悉掌握工程的每个细节;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任何不经过技术负责人同意的变更都是不允许的;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施工正常有序进行。

二、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类型和应用

深基坑支护的类型很多,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选择深基坑施工的具体方法。除此之外,在房建工程的深基坑施工中,若施工作业现场的放坡条件较差,放坡或安装临时支撑也很难保证房建工程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施工人员通常会采用组合支护技术来进行临时支挡,以确保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土壁的稳定性,从而推进房建工程的施工进度,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水平。

(一)钢板桩

钢板桩的类型主要有热轧锁扣式钢板桩和槽钢式钢板桩。采用打入法将槽钢或H型、U型、Z型截面的锁口钢打入土中,并互相连接成钢板桩墙。这种结构适用于土质比较软且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进行挡土或挡水。由于钢板桩具有很高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因此可反复使用,并且施工时操作比较简便,施工期较短。该技术的缺点是刚度相对较小,容易变形,从而导致土体产生移动,严重时易在建筑周围地基产生坍塌或深陷现象。

(二)深层搅拌水泥土挡墙

深层搅拌水泥土挡墙这种支护技术是在强制搅拌水泥与土混合物的基础上,形成水泥土桩,在混合物结硬后,便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壁状挡墙。这种支护技术多用在深度为3~6m的基坑的开挖中,比较适合对环境要求较高、土质较软的地区。另外,该技术在施工时,振动及噪声都较低且结构整体的止水性较好,但要求围护挡墙的宽度要大一些,通常需设置在3~4m。

(三)型钢横挡板

型钢横挡板围护墙又被称为桩板式支护,这种结构由横挡板、工字钢、支撑桩、围檩等组成。在施工时,要按照一定的间距打设H型钢或工字钢桩,横挡板要在土方开挖时,边挖边加设。H型钢或工字钢桩在施工结束后拔出,同时要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将横挡板回收。此外,横档板的厚度要经过载荷计算确定,而长度则要结合工字钢桩的间距确定。通常情况下,多采用预制的混凝土薄板或厚度为60mm的木板作为横档板。型钢横挡板结构常用在地下水位较低、土质较好的地区。

(四)钻孔灌注桩

这种挡墙技术的桩径通常在600~1000mm,而桩长为1530m,其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技术形成圈梁。该围护技术的施工振动和噪声较小,且可就地浇制,对周围环境几乎没有污染,因此多用于基坑开挖深度为7~15m且地层较软的情况。另外,该技术要结合施工环境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防水问题,并且由于结构整体的刚度并不理想,不可作为围墙的主体结构。

(五)土钉墙

土钉墙是在原基坑土体上,通过土钉将基坑的侧壁土体和护面进行加固,从而强化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技术措施。在土钉墙施工过程中,要求房建场地的土质较好,且土钉锚入土坡的深度要大于4m。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对深基坑的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所。另外,土钉墙的施工过程比较简便,经济效率较高,因此应用较广。

(六)地下连续墙

在基坑开挖前,采用特殊的挖槽设备在地下进行成槽并浇筑混凝土,进而形成强度较高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挡墙。可采用半逆筑法或逆筑法对连续墙进行施工,墙的厚度一般在600~800mm,可作为永久性结构。这种技术主要用在基坑的开挖深度大于10m,或基坑的施工环境较差的情况,是深基坑围墙的主要支护结构,也是各种支护结构中强度最高的的支护型式。该技术施工中,振动较小且噪声低,采用就地浇制措施,整体的刚度较大,墙接头的止水效果较好。主要适用在土质较差、基坑较深且对周边环境要求高的施工中。但这种工程浩大且造价高,并需要专业设备进行施工,因此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七)加筋水泥土墙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多轴钻掘机进行钻掘,在达到一定的深度要求后,在其钻头处开始喷出水泥强化剂,再反复转动以使水泥强化剂与土质充分搅拌。各施工单元要采用重叠塔形式进行连接,并插入H型钢,从而增加墙体的整体强度。该技术的支撑体系常用的形式有斜角支撑式、平面交叉式等。另外,房建深基坑施工中,大部分都要求在临近建筑物红线的位置开始施工,而加筋水泥土墙的施工则不需要,更不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或土方,施工效率高且操作简易。

三、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要综合现场的周围环境、土质条件及基坑的开挖深度,合理选择支护形式,严格控制基坑的地下水位、流砂、管涌等险情,确保房建工程中深基坑的稳定。同时,要结合施工的地质、环境因素变化,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一)在城市中,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要求较高,所以在深基坑施工前,要在充分考虑施工的噪音、振动、泥浆、化学浆液等因素后,再选择深基坑的支护形式。

(二)通常情况下,在施工现场的周围,都会存在一些旧的建筑物,而这些旧建筑物常存在一些破损现象。所以在其周围进行深基坑作业时,要充分考虑房屋的沉降变形、材料收缩变形等对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构成影响的因素。

(三)由于高层建筑多集中于城市比较繁华的地带,其周围的建筑物比较密集,且地下的管线也较多,导致基坑施工作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深基坑社工常需要垂直式开挖,而进行开挖时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带来的潜在威胁。

(四)一般情况下,深基坑施工场地比较狭小且工期要求紧,所以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场地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分析,合理选择深基坑的支护形式,综合考虑深基坑的施工流程,同时注意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要求。

四、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高层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基坑工程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做好基坑支护工作,不仅关系着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安全,更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基坑支护施工的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对基坑支护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有效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商品混凝土,2013,08:87+89.

[2]王隽.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安装,2013,09:30-31.

第3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绿色施工;节能;建筑工程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施工,是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基础上,关于建筑工程开发实施的一种现代环保型的施工技术理论。所谓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水电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它涉及到减少物质化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方式构建传统施工技术与文明施工、减少噪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要求相结合的施工模式。绿色施工技术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形象,而且有利于企业降低施工能耗,控制施工质量,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理论升华,是人们构建和谐生态居住条件,优化自然生活环境的重要技术措施。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控制扬尘

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是污染大气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控制扬尘的措施

。如在运输易出现飞扬、散落、遗漏现象的物料时,应对车辆采取严密的封闭措施;在施工现场的合理区域设置洗车槽,以保证所排放的污水不会污染道路;在土方作业、安装装修、结构施工、拆除临时构建物阶段时,应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而采取清理积尘、洒水、高压喷雾、围档等防扬尘措施。

2.节约施工用地

应掌握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以及管线的分布情况,保护场地内现有的地方特色资源和文物古迹。如需设置临时施工用地,应遵循用地面积最小化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平面布局规划得紧凑、合理,提高用地的利用效率。在铺设施工现场道路时,应采用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环形通路的铺设方案,力求减少道路的占地面积。

3.保护施工土壤

为了防止建筑施工造成土壤流失、土壤侵蚀,应制定施工土壤保护措施。对于施工中所造成的裸土现象,应及时在此处区域种植速生草种,保护生态环境;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士壤流失;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对于存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士壤和地下水;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土壤侵蚀。

4.控制水污染

根据施工现场中产生污水的不同情况,实施与此相对应的防控措施,如设置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等;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并出具权威的污水检测报告,确保污水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要求;对涉及有毒性的油料和材料的存储地,应设计密封严密的隔水层,认真做好防渗、防漏处理。

5.控制噪声与振动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所导致的噪声与振动对周围居民以及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应保证距离居民区不足二百米的工程,在晚上21点至早上6点这段时间内不予施工;采用低振动、低噪音的施工机具,并设置临时隔音和隔振动的屏障措施,如在使用电刨、电锯、输送泵之前搭设临时封闭式机棚,该机棚应选址在离居民区较远的方位处设置;实时监测施工噪音,控制其不能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制》的相关规定。

6.控制施工垃圾

绿色施工应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如住宅建筑的垃圾不能超过每万平方米400吨的产出量;做好施工垃圾回收再利用工作,对垃圾进行分门别类处置,力求垃圾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拆除建筑物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达到四十以上;在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域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将生活垃圾利用袋装的方式进行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尽量进行分类,集中送到施工现场垃圾站,统一运出,切不可囤积过久。

三、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建议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从总体看,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绿色建筑备受追捧的同时,却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1.考虑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可行性

要想真正将绿色建筑技术迅速应用和推广开来,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过程中,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措施来降低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成本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等密切相关,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做保障。此外,推广绿色施工技术,要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和现代施工技术,降低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此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支持等调控手段,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

2.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只有让全社会对绿色技术达成共识,绿色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才有可能在社会各个阶层真正形成。所以,增强社会大众的绿色技术施工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针对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要让施工企业真正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以不断满足社会和公众不断增长的绿色环保需求。其次,可以建立示范性的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加强对优秀绿色建筑技术的宣传和应用力度,同时要做好绿色技术施工前后经济效果的比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积累资料。

3.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作保障。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文件和标准。但这对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有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所以,绿色建筑相关法规、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断调研和持续努力。

四、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意识成为现代建筑的需求(绿色施工技术,是当今社会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与应用(新时期,优化技术措施,坚持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开发,是推动现代建筑行业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惠玲,李军钟钦.新视角下的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第4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土建工程;预埋件;施工技术要点

预埋件是土建工程隐蔽工序中的一种结构构件,起到十分重要的固定作用。预埋件是在结构中留设由钢板和锚固筋的构件,起到用来连接结构构件或非结构构件的固定用途。可分为受力预埋件和构造预埋件两种,主要区别就是一个是承受荷载,一个是按照构造要求设置安装。通常情况下,预埋件可以是埋设在混凝土内部的锚筋,也可以是在混凝土表面的锚板。预埋件作为结构连接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结构在任何工况下稳定性的重要部分。因此,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必须抓住预埋件施工的技术要点,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1 预埋件施工方案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积极与总包单位技术部门交流,掌握施工重点、难点的处理,在结合我司的施工组织计划,制定出合理的预埋件施工计划,包括材料计划、劳动力组织、机械设备计划、施工工序安排、施工段划分、进度与跟踪、质量保证措施等。

1.1焊接方式

在对预埋件进行焊接中一定要采用埋弧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引弧、维弧以及顶压环节是需要紧密配合的,焊接过程中及时的清理电板钳口杂质,及时的修复电极槽口的形状,如果在焊接过程中发现钢筋咬边或者钢板焊穿等问题,一定要及时的查明原因,清除焊接的缺陷,如果施工过程中是采用手工焊接的方式,贴角焊缝的高度一定要符合要求,当采用穿孔焊接时,钢板的焊接洞应该做成喇叭口,内部的直径一定要比钢筋的直径大约4毫米左右,倾斜角度大概为45°,焊接别要注意的是控制焊接的电流量,这样可以防止对钢筋的烧伤。

1.2调整偏差

根据现场的尺寸,结合幕墙的分格,求出偏差每分格内平均值,如未超出规范允许范围内的偏差,则根据现场尺寸分格埋设,如超出规范允许偏差,则必须及时组织包括设计师、业主工程师在内的小组,进行修正方案讨论和确定。

2 预埋件施工过程的固定方式

施工过程中固定预埋件是预埋件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着预埋件在今后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在预埋件施工过程中由于预埋件的位置不同,所以需要使用的固定方式也是不同的,预埋件的位置是处于现浇砼的表面上、以及砼的侧面,所以根据预埋件的大小不同和应用功能的不同通过以下几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2.1预埋件浇灌在砼的表面上

平板型的预埋件的尺寸非常的小,可以将预埋件直接通过扎绑的方式固定在主筋上,在浇灌的过程中,一定要随时的观察浇灌的位置情况,避免出现给以后的施工带来麻烦。角钢预埋件的固定方式也可以直接扎绑在主筋上,但是为了避免预埋件下的砼振捣不密实,在角钢预埋件固定之前一定要先在预埋件上钻一些洞,供砼在施工时能够及时的排气。对于施工面积相对比较大的预埋件施工过程中,除了运用锚筋固定外,一定要在锚筋上部分,点焊适当规格的角钢,这样可以防止预埋件位置发生偏移。

2.2预埋件浇灌在砼的侧面上

预埋件浇灌在侧面上时,因为砼浇灌在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所以要运用螺栓紧固卡子,让预埋件可以贴紧模板,还可以利用普通铁钉或者木螺丝放在之前在预埋件打好的孔上面。当预埋件的面积比较大的时,可以利用预埋件的内侧焊接螺帽,然后穿过板和模板与螺帽连接并固定。预埋件的固定位置要求一定不要与主筋相对碰。这样会使预埋件的位置发生偏差不符合固定,在设置预埋件时,预埋件不应该突出浇灌有砼的地方,在预埋件的表面上也不应该大于构件的外形尺寸。

2 预埋件施工工艺流程及准备工作

在预埋件施工前,应该首先了解预埋件的型式、位置、数量,然后根据图纸要求制作合适的预埋件。

2.1 工艺流程

熟悉图纸要求备料钢筋、钢板下料加工焊接安放预埋件(支模)按图纸校对预埋件尺寸、位置浇注混凝土养护、拆模检查预埋件施工质量修补处理。

2.2 准备工作

预埋件在制作加工前,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主要检查这些材料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并对外观进行检查,看是否有缺陷、锈蚀等质量问题。因为这些预埋件可能作为受力构件,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力学性能复验及化学成分分析。

当预埋件下料完成后,就可以进行预埋件焊接了,在焊接前,需要对钢筋的数量、品种等进行检查,看是否满足设计和国家规范要求,如钢板厚度应该大于0.6倍的钢筋直径,构造锚筋直径不小于6mm,受力锚筋直径不小于8mm,不得使用冷加工钢筋代替普通钢筋等,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妥善解决,才能进行焊接工作。 对于钢筋焊接过程,首先应该选着合适的焊条和焊剂,因为这是影响到钢筋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应该根据其使用要求和不同性能正确的选择焊条。当采用手工焊接时,如果锚筋与锚板的强度不同,应该根据强度较低的主题金属选用焊条的型号;当锚板采用3号钢板时,焊条可以采用T422-T425。预埋件的焊缝形式主要由锚筋的尺寸确定,其中锚筋的直径尽量不要超过20mm,并且优先选用压力埋弧焊,当施工条件受到限制时,可以采用电弧焊,应尽可能的次啊用塞焊。

3 保护施工中的预埋件

在预埋件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和施工要求,预埋件施工之后我们要及时的进行养护,在砼的浇筑过程中,振动器必须避免与预埋件直接进行接触,在预埋件附近施工时,必须小心谨慎,一边施工、一边观察预买件,如果发生偏移,一定要及时的对预埋件进行校正,保证预埋件的位置不发生太大的变化。例如:在预埋件在施工中发生了质量情况以及紧急情况,我们通过接桩法、补桩法、钻孔补强法几种方式对预埋件进行修复和补救:

接桩法的运用情况时当桩后桩顶标高不足时,采用接桩法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掉混凝土以及松散层,漏出钢筋位置,然后进行将位置进行整理和冲洗,最后在将钢筋接长,浇灌混凝土一直到符合设计标准位置,在接桩法中还可以通过嵌入式的接桩来完成修复,当已经合格的桩,出现混凝土停止浇灌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此方法。补桩法,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钻孔桩距过大时,不能够承受上部荷载时,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补救。钻孔补强法,当基础混凝土发生严重离散和松动时,或者桩底沉渣过厚时,可以采用高压注浆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如果存在蜂窝的情况,就可以通过钻机钻到质量不合理的地方,然后进行高压灌浆。砼成型之后,必须要加强砼的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砼产生干缩变形从而引起预埋件形成空鼓。在摘膜时我们一定要先摘去砼周围的模板,然后放松螺栓固定的装置,之后再轻轻击打预埋件处模板,当模板松弛之后再将其拆除,防止在拆除模板时候砼的强度过于低而破坏了筋和砼的握裹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预埋件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预埋件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预埋件的施工中的所需要面对的施工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需要的是我们施工人员在今后的施工中不断的将一些施工运用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和创新,在实践中创新和完善出更多可行性施工方案。为我国建筑工程预埋件施工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应用

1 模板施工技术概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可知,模板工程施工主要是借助杆件、金属附件等,形成一种支撑系统,在混凝土浇筑中,实现对混凝土形状、构造等的控制。对于模板工程所使用的物料,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具有固定性,与工程实际以及具体要求关系密切,适用性较强,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模板技术应用合理,能实现对建筑工程结构的有效塑造,以及对工程的有效定位。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笔者对部分优秀的模板工程研究发现,建筑企业要想实现良好的模板施工质量,那么在其应用该技术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2.1 模板设计准备。模板工程主要是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基础建筑以及作为一种辅助工程,因此,模板工程将会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的整体进度、施工质量而设计整体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案,其中主要包括墙柱、楼梯房梁以及楼板等,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预留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相应余量,并且需要对模板的固定高度以及整体大小和尺寸作出详细标注。

2.2 建筑工程施工面准备工作。建筑施工面的准备工作能够为模板安装提供参考:第一,规划标高。模板工程每个施工部分都需要在相应的标准下进行,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楼层施工面进行规划弹线。第二,施工面以及模板表面清理。在建筑工程中,梁、墙是比较重要的部位,因此,必须对其施工面和模板表面进行仔细清理,避免在模板安装后出现滑板问题。第三,涂刷脱模剂。脱模剂能够提高模板的固定性,在脱模剂涂刷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操作规范,并且保证涂刷均匀。

2.3 模板材料选择。保证工程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在模板工程中主要的材料是模板材料和模板材料的紧固材料、附件等。在模板材料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模板施工中多使用木胶合板作为模板的原材料,一般选用信誉比较高的供货商提品,这种材料虽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但是吸水率不均匀,会造成混凝土的成型效果比较低、生产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在模板表面涂防水膜减少胶合板吸收水分。混凝土模板的制作需要进行切板,钻孔,锯板等工艺,但需要严格执行相应工艺的技术标准保证模板质量。模板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在模板的相应位置涂上防水漆。

2.4 模板配制。模板配置可以直接依据施工图纸尺寸来直接配制,要遵守图纸设计的尺寸,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可根据结构施工图直接按尺寸列出模板规格和数量进行配制。对于形状构造复杂的构件,模板配置时就会比较复杂繁琐。支撑系统的配制,都可按规定或查表选用。如遇到形体复杂结构构件需要大场地,单独配置模板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能通过计算的方法来进行模板的配制。复杂的挑檐及线脚,可使用结构表面展开法配制模板,再进行配模设计和模板制作。

3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模板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 墙体模板施工。在对墙体进行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模板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行过严格的监控。其中主要包括模板的支护、安装螺栓以及固定模板等施工环节。其中,在模板的支护过程中,需要尤其注重对于模板的校正环节,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墙体的结构性能、外形尺寸以及垂直性能等。

3.2 建筑墙体模板加固和局部细节处理。在完成墙体模板制作之后,需要将其安装至墙体之中。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模板的细节处理,重视加固。首先针对的是门窗处的模板,避免出现松动和变形的情况,在进行加固的时候,可以借助水平钢管操作,实现模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安全性能。其次,对于建筑外墙的模板安装,要保证外墙模板具有较强的垂直度。可以通过设置螺杆,实现固定的目的。再次,可以采用焊线拉钢筋的方式进行墙体截面尺寸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控制线进行位置的预留,实现模板安装的正确性,有利于未来校正工作的开展。

3.3 柱体模板施工。柱体模板在模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较为普遍,其主要的施工工序为:安装模板、校正对角线、校正长度差、模板的安装与校正、固定模板以及柱体端口的找补等。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模板校正过程中,需要严格注意桂箍的安装与拧紧,使用的力度需要保持均匀和平衡,防止影响模板施工过程中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到柱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几何形状等。

3.4 楼梯模板施工。楼梯模板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楼梯结构不够完整,并且需要在斜面的条件下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因此,需要在实际的模板施工过程中,应该首先安装休息平台横梁的模板,随即才能虬沧靶崩獾氖┕つ0澹最后才能够安装楼梯底模,而且应该根据楼梯的实际尺寸以及几何结构去选择模板在施工中的尺寸。相对而言,越是结构复杂并且规格不够整齐的楼梯,其需要对模板的控制程度越高,施工难度也就越大。

3.5 横梁模板施工。横梁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横梁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决定了整体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因此,在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横梁模板施工的过程加以严格控制和把关。在横梁施工过程中,应当首先架设横梁支架,随即在支架端口模板位置进行模板底层的铺设,紧接着使用施工拉线对铺设好的模板底层进行封模和校正,尤其需要注重龙骨骨架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主梁和次梁的安装顺序。

3.6 模板拆除。(1)模板拆除要点。第一,侧模拆除:在进行侧模拆除前,首先需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会由于模板拆除而受到损坏。第二,在进行模板拆除时,应该避免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对于拆除的模板和支架,需要分散堆放,并且及时进行清理。第三,模板拆除必须根据设计规范进行,如果没有设计规范,则应该严格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以及自上而下的拆除顺序进行。(2)柱子模板拆除工艺。第一,分散拆除流程:拆除拉杆或斜撑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拆除方式,并且对配件进行运输维护。第二,在分散拆除柱模时,必须坚持自上而下、分层拆除。在拆除第一层时,可以使用木锤或者带橡皮垫的锤轻击模板上口,使其逐渐松动并脱离柱混凝土。在依次拆除模板时,应该避免使用撬棍从柱角敲离。对于拆掉的模板及配件,可以使用滑板滑到地面或者使用绳子绑扎吊下。

4 结语

总而言之,模板施工的质量好坏不但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同时更会对建筑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地实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严格依据模板施工工艺以及质量规范进行施工,并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用规范合理的模板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立武.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模板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5(44).

[2] 魏崇玮.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4(17):288-289.

第6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新技术;工程测量;工程节能;防水;钢筋连接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以下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1)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深基坑支护技术;3)粗直径钢筋的连接技术;4)高效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5)新型墙体、建筑节能应用技术;6)新型脚手架、模板应用技术;7)钢结构技术;8)新型建筑给排水、塑料管应用技术;9)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管理与应用技术;10)大型建筑构件及机械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

二、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

2.1 GPS施工测控技术

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要求高,测设困难,GPS精密定位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成果的可靠性有保障。随着超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物的不断出现,高层建筑施工常规测控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建筑构件的安装定位,已成为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利用GPS测控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可动态测定建筑物的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测定建筑物(或构件)的垂直度,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2.2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大量应用于各类工程的施工测量中。坐标法放样是充分利用全站仪的这些优点,直接利用施工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工效,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该技术对一些形体复杂的建筑物放样工作有明显的优势。

2.3 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

高程传递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和悬挂钢尺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所需时间长,且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时得不到保证。现代测距仪具有测量精度高,观测快捷、方便等优点,只需将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或全站仪稍作改进,就可完成高程传递的测量工作。该技术对超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特别有效。

2.4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是衡量建筑物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通常采用经纬仪交会或悬挂锤球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不但测量精度低,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利用激光准直技术可较好地解决该问题。该技术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小,测量作业快速方便,测量成果的精度高,且可进行检核,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另外,该技术采用多次定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误差的累积,保证最终成果达到规范要求。

三、建筑工程节能新技术

3.1 墙体保温技术

外墙节能施工技术主要以墙体保温施工为主。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外侧。典型的保温墙体,是有机与无机材料相间复合而成,而这种墙体除了传统的承重、隔声要求外,还增加了保温隔热的要求。其他技术如,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应用技术。内外填充墙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节能、节材、减少自重,传热系数λ=1.03wl/m2/k;多孔砖填充墙技术。外墙保温可外挂50mm厚EPS聚苯乙烯泡沫板薄抹灰系统。保温效率高,采暖空调费用大大降低,室内热稳定性,好居住舒适,结构墙体温度湿度变化小延长寿命。

外墙仿石复合涂料技术。有效降低了保温墙面外饰面的重量,多道工序导致饰面厚度是普通涂料的5~10倍,从而具有较强的外防水功能,石质效果较纯石材更有质感、活泼不呆板,大面积造型便于操作施工、质量容易控制,造价仅为纯石材的三分之一。间接的为国家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3.2 屋面保温技术

屋面保温。通常屋面节能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用时,一定要按设计和有关产品技术规范,在容重、导热系数、吸水率、外观等性能参数上重点把关,贮存时要注意防水防潮,施工时严格按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操作,必要时要进行试配。

实行倒置式屋面和屋面绿化。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就是所谓倒置式屋面。房屋建筑实行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3 门窗保温技术

门窗节能技术。采用新型玻璃。低辐射玻璃是在表面镀上一层半导体氧化物等涂层薄膜制成,主要特点是反射率低。这种玻璃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透光率较高,反射率较低。可大量获得太阳辐射能。但对常温下的长波红外热的透光率很低,反射率较高,因而保温性能很好。如制成中空玻璃,传热系数可低至普通单层玻璃的1/4~1/3 ,特别适用于以采暖为主的北方地区使用,夏天也有一定的隔热效果。用于断桥铝门窗5+9A+5中空玻璃,有效阻止室内外热交换。

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弹性密闭型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3.4采暖供热分户计量技术

供热供暖。采暖供热分户计量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每户安装一块热表通过进水流量和进出水温差两个参数来计量每一户消费的热值。热力部门根据每户消费热值多少收取相应的采暖费用。充分体现“多用多交,少用少交,不用不交”按需消费原则,达到节能效果。

四、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实际上就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防渗漏、防工程中有害裂缝的出现。我们必须遵循正确的设计原则。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防排并用、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一种较为新型的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

对于外墙防水,宜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即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且不得随浇随砌。

五、建筑工程钢筋连接施工

钢筋连接施工中有需要规范的问题,比如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拉力区不宜控制。如遇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略超过些也是符合要求的。压力区则不限制。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拉力钢筋、板、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拉力钢筋不应大于50%,构件可根实际情况决定。因此,拉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是一个底线,不应越过,其他构件则可以放宽,但必须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如般柱子钢筋(特别是构造柱),也可设置一个搭接头,这将方便于施工。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力Ⅱ长螺纹除外),每300个接头为一批,每批都检查,要求钢筋连接质100%合格。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一、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要性

1.防水防渗施工事关建筑功能的正常发挥。建筑的防水防渗施工是避免建筑物受到浸蚀,确保其内部空间安全的辅助工程。能够保证建筑物正常功能的发挥,还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2.为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必须做好防水防渗工作。这项工作通常都要靠人工进行,且施工期间的影响因素众多。科学研究发现,建筑使用期间防渗问题发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施工技术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必须使用最科学、高效的施工工艺,这样对于建筑防水防渗性能的提高也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二、建筑施工中出现渗漏的影响因素

1.设计因素。在对建筑进行施工之前,首先要开展设计工作,这是工程施工前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仔细的研究,把握好整体设计要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只有保证设计工作的严谨,才能避免建筑工程出现渗漏的情况。

2.材料因素。一方面,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减少费用的支出,在选购材料时对其质量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导致大量劣质材料投入到使用中去,无论施工时如何弥补,也难以起到预期效果。正因为没有对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从而造成了渗漏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不到位引起的,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忽略交接位置的有效处理,缺乏必要的养护,使得建筑工程留下很多安全隐患。

3.施工技术因素。在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也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也会引起渗漏问题的出现。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较为繁琐,在进行施工时,为了避免出现渗漏问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必须达到相关的标准在我国从事建筑工程的多数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培训,缺乏责任和规范施工意识,甚至有些施工人员仅凭经验进行操作,以至于很多施工细节出现问题,最终导致渗漏问题的出现。

三、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

1.外墙面防水防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是裂缝。裂缝不仅会造成建筑的渗漏,还可能影响到建筑整体的使用安全。为此,要将表面灰土清理干净,并用水泥浆填堵,直至缝隙全部密实。对于脚手架的空洞,先用水泥浆涂刷一遍,然后用掺有10%膨胀剂的水泥砂浆进行密实;对于深度较大的空洞,采取分层嵌补,确保每层厚度不超8 mm。靠近墙边的阳台板灌缝应当低于板面20 mm,使用柔性防水密封膏密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变形缝进行严格检查和测量,事先对其进行清理,保证变形缝的平整度和清洁度,为后续处理提供便利。对于变形缝的规格、位置、数量等,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尽可能减少外界因素对于墙体施工的影响,减少和避免墙体裂缝的产生。

2.屋面防水防渗技术。在屋面施工中,应该优选PVC 防水卷材,充分考虑屋面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严格按照防水卷材的施工工艺要点施工,做好基层清理,在干燥的基层涂刷处理剂,涂刷均匀,一次完成。对女儿墙、管道口等细部节点进行处理时,加铺附加层,铺贴方向逆排水坡从低向高进行。铺贴完毕,对卷材进行加热处理,均匀加热,来回移动,当卷材表面融化后及时滚铺粘贴,铺贴平整。将卷材下面的空气排干净,作好搭接缝和收头处理。完成后做48 h 蓄水试验,无渗漏点即为合格。对于檐沟和天沟等位置的施工,必须保证坡度的合理性,避免出现积水,减少渗漏的发生。

3.门窗的防水防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门窗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材料质量不高,施工技术水平较低都是导致门窗出现渗漏的原因,因此,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引起重视。在对门窗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只注重其美观性,对于施工过程没有严格把控,进而造成渗漏问题的出现。为了保证门窗防水防渗性能,在对门窗材料进行选购时,需要货比三家,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仔细小心,避免门窗出现损坏、挤压等问题。另外,在对门窗进行安装时,为了保证封闭效果较好,需要使用质量合格的配件,当门窗安装完毕后,还要进行填塞处理,防止裂缝的出现,最终保证门窗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渗效果。

4.厨卫防水防渗技术。厨房与卫生间是建筑房屋中用水最频繁、用水量最大、管道最复杂的地方,因此厨卫的防水防渗十分关键。厨卫应按要求进行防水涂膜的施工,厨房由底部上翻300 mm,卫生间由底部翻至楼顶,从而保证厨卫的良好防水防渗效果。装修中,厨卫地面高度应低于其他房间至少50 mm,起坡应依据相关规定,不能低于相邻地面10 mm。在墙体砌筑中在厨卫相关位置加入防水灰进行抹灰。穿楼板的管道封堵与烟道封堵应选择细石混凝土微膨胀剂,对周边进行凿毛与清洗,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此外,厨卫地面施工前需进行试水,发生渗漏需检查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直至不渗漏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第8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

所谓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就是工程项目自立项施工准备工作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现代施工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是工程施工安全的保证,而且还是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使用性与安全性的保证。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

2.1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周期长、涉及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相应的参与的施工人员也较多,因此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涉及到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与进度控制,而且还与施工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管理,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与会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同时对施工技术中的工序尽可能地优化。其次,施工单位应以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单位自身条件等各方面为依据,合理、认真、严谨地切实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三是技术准备工作,对于涉及到的施工新技术或是工程项目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更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从而能够保质按工程进度完成相关施工项目。

2.2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为满足施工需要,通常在施工现场有专门的存放场地,同时施工材料作为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对其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材料管理包括: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自检、抽检、报验、存放、发放、回收、维修等各方面。施工单位应设立专人负责施工材料的保管工作,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自检,并向监理单位报验。

2.3施工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建立起高效率、组织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的领导组织机构。其次施工单位应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制定出详细的岗位职责。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施工关键部位更是要由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施工。

2.4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始终是建筑工程项目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施工单位应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从预防做起,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流程,对于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与搭建质量予以保证,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与安全检查工作到位。

2.5施工后期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入到后期时,所涉及到的专业也更多,如装饰专业等,此时各工程交叉繁多、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还会关系到已施工完成的分项保护等问题。因此,对于施工管理来说,后期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施工进度保质完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从经济、管理、技术、组织等各方面入手进行施工后期管理。应在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部门的管理下,根据工程项目后期施工专业性质、规模、特点等来设置施工后期管理的岗位职能,真正实现人员结构科学合理、高效率办事,同时能够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

3、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人身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生产技术只有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总之,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能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建筑工程事故频发,不但影响建筑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失,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4.1努力避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出现

必须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工作,并且做好相关的制度建设、法律建设。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准入机制一定要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违法开工建设、违法组织施工的行为一定要进行严厉打击。及时查找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隐患,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的提升。

4.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

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解决施工安全存在的威胁,深入贯彻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许可制度,并且做到责任到人。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不符合的建筑设备和机械一定要严格淘汰,并且,要将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时予以关闭。

4.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机械、设备等软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立各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专家队,保证保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专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4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应用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建立国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创新机制。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督监察技术的研究,创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监察方法。鼓励和支持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水平。

4.5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培训

加强对所有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监管人员、各行业安全管理及执法人员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察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特别是中小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施工是建筑领域中的头等大事,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离不开企业的安全管理,有效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而且还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此期间积极做好安全施工的技术性工作。要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就应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切实地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第一”。

参考文献

[1]张道峰,黄京波.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2,(5).

[2]冼辉新.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2(6).

第9篇:建筑施工中级工程师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67-2

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建筑行业得以迅猛发展。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有了全新的标准。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其不仅适用于各种土质环境,更能使桩基的承载力得到有效加强,并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得到相应的降低。虽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不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经验的丰富,必将使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注浆施工技术,此种技术不仅涉及劈裂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涵盖渗透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而这其中所涉及的两种注浆施工技术,均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其中的劈裂注浆施工技术,是在相应的压力作用情况下,以注浆管为载体,将水泥浆液采用高压形式,逐渐灌注到桩体的侧部孔隙内,使灌注桩相邻的土质条件得到进一步固化和改变,从而使桩端阻力及摩擦系数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土体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并逐步满足和适应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同时,对于土体所具有的初始压应力,采用高压注入的水泥{液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克服,这也使得土体中存在的受力生成劈裂和破坏等现象,能够通过水泥浆液的逐步灌注与在裂缝中的渗入等,使此内的虚土沉渣在物理、化学、以及力学方面的性能,都发生较大改变,并且,灌注桩与其相邻的岩层土体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变。此种现象的出现,是高强度复合土体逐渐形成的方式和过程,此种技术形式,即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1]。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

2.1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工序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工序为图1所示。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所实施的阶段,是在成孔工序后进行,同时,此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不仅涵盖图中工序,还涉及到其他重要的工艺环节,如混凝土养护环节、预埋管件的检查、以及预埋管件的加工环节等。

2.2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具体施工工艺

①成孔作业。在进行钻孔作业前,要将所应用到的各类机具准备完备。同时,在满足测量基线与桩位、水准点标准基础上,将三个孔洞以120°钝角形式,均匀分布在距离钢筋内存约50―100mm位置处。随后,通过地质钻机做进一步的注浆孔作业。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成孔环节时,要使得成孔深度至少在桩底部之下500mm以下,且要通过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合理的控制好成孔的深度。②清孔作业。在成孔工序结束后,便应采用相应的清孔设备,对注浆孔进行有效的清理,以确保孔洞中不会因成孔等工序而留存杂物或泥坯。在此环节中,可应用到具有高压旋喷功能的钻机,采用高压的旋转式喷射水流,对孔洞、及孔底位置进行充分的冲洗,且此工序应在排气返水观察清澈后,方可结束操作。③制作注浆管。对于注浆管的制作环节,应充分考虑到其所涉及的应用角度,来选取适合的材料进行施工制作。例如,在进行土体加固注浆时,可在注浆管的制作上,选取钢管及塑料管作为制作材料;若需要注浆管承载重量,并同样做加固应用时,则可选取钢管作为注浆载体[2]。且在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材料大多为超出钢筋笼约0.5―1m范围内的无缝钢管。同时,在进行注浆作业时,还要在灌注桩底部设置压浆喷孔,并要确保所需注浆管的截面积要大于注浆孔面积。④注浆管的安装。钢筋笼的下放,是此施工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若需对注浆管进行安装,需将钢筋笼与注浆管做充分的结合与加固,采用铁丝、铁箍等材料,将注浆管紧密加固在钢筋笼上。并确保注浆管固定与钢筋笼上的位置,需高处钢筋笼25cm左右,若注浆管底部超出钢筋笼位置,则要对超出部分做封堵处理[3]。同时,将梅花形孔布置在侧壁上,并对其用胶布等材料进行缠绕。⑤注浆施工作业。此环节的作业内容,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整体流程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孔隙灌注可固化浆液,以此使其力学性能得到有效增强。需要注意的是,若在软土地基处进行此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所设置的灌注桩间距应具有合理性,避免因距离过近而导致灌浆质量下降。因此,需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来合理控制和调整灌注桩桩距,以此确保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性。同时,此环节中的另一重点为注浆技术,且在不同的注浆工序内,所涉及的实际操作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首先,首次注浆过程中,要在前期做好压水试验,以此来确保注浆管能够稳定作业,并符合具体的注浆施工要求。而且,对于首次注浆而言,大多均采用3级左右水压进行缓步操作,并确保压水压力能够使注浆管得以疏通[4]。同时,在施工前阶段,也应将水泥浆液做事先的配比,并搅拌均匀,在完成压水试验后,便可通过高压泵将水泥浆液通过预埋管,逐步注入到灌注桩底部。此过程中还需对所涉及的各类注浆数值及信息等做明确的控制和记录,为二次注浆工序做好准备工作。其次,需要进行二次注浆作业。将水泥浆液依照逐渐粘稠的注入方式,进行桩底的注浆。随后,将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材料,应用双液注浆机同时注入到注浆孔底部,使孔底得到有效封堵。且在此过程中,仍需要高压泵与注浆管的有效配合[5]。而后可将水玻璃注浆停止,仅作水泥净浆注入。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灌注速度做明确的控制,以避免因灌注过快而导致气泡的生成,使灌注质量受到影响。

3 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时,要注意以下方面:施工前,切勿忽视备用电源的准备;严格控制水泥浆液配比,并对其有效注浆时间和速度,做出合理的控制;要在压浆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注浆结束后,及时封堵注浆管两侧,以免因冒浆现象的发生而导致注浆效果受到影响;将混凝土浇筑和注浆工序两者间的时间间隔缩小,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浇筑强度及注浆量减少等问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各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以确保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较为完善的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项目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逐渐增多,这也使得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程度不断深入,并且,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被得以广泛应用。此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不仅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更因其经济效益的良好,而受到众多建筑企业的普遍关注。文中通过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明确阐述出此种技术所具备的优异特性,这不仅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良好的质量保障,更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罗重兵.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289.

[2] 唐小芬.探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4:104.

[3] 相秉志,成瑞凤.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