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析化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分析化学课程 建设多媒体 教学课件建设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理论与实际密切相结合的学科。分析化学作为四大基础化学之一,成为化学、生物、环境、食品乃至材料等诸多专业的学科基础课[1]。
长期教学发现分析化学在以往教学中主要存在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课时不断减少的问题,这样在教学中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消化程度[2]。为推动分析化学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学习,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程内容,所以本文对分析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建设。
分析化学多媒体课件利用Adobe Dreamweaverruan软件制作,安装运行方法为360软件。基于简单、通俗易懂、设结构清晰、定位准确、表述规范、与课堂同步原则加以建设,适合相应认知水平的学生。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启动时间、链接转换时间短。本课件共有以下几个模块:
1.课程介绍
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实际授课包括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且理论和实验分别为独立课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本环节主要介绍分析化学及实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形式、主要内容。通过此环节建设,便于自学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主要内容,进而充分了解分析化学的作用、任务及意义。
2.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进程的总和。本课件中的大纲分为理论课程大纲和实验课程大纲,此环节建设从教学角度出发,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了叙述。主要介绍了各章主要内容、难点和重点。通过教学大纲,学生了解了分析化学的重点及难点,可以有的放矢,攻克难关,充分学习掌握分析化学的知识点。
3.教学ppt
理论教学ppt与实际教学同步,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消化知识点。ppt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洁。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激发学习兴趣。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其中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知识内容范围完整,知识体系结构合理。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利用ppt,对于难度较大的地方机动自主调节学习进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自主学习、复习及消化知识点。很大程度解决学生笔记难记,复习难度降低等实际问题。通过每一章节理论ppt制作,了解每章节小结、问题提示、课外知识和知识点归纳等功能。一些相关课外知识的介绍可以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的认知,每一章节知识归纳让学生系统领悟各单元知识框架。
4.电子教材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分析化学学习领域内沟通与探讨,配合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ppt,利用网络资源――《分析化学》华东师大等编著的第四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方便学生自学。通过以往对学生使用纸质教材习惯的研究对比发现,电子教材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加入书签、标注和笔记等功能。具有丰富色彩的调色板、万能橡皮擦和荧光笔等辅助工具可以让学生随意对电子教材进行标识、擦掉不想要的标记或更改标识;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一颜色对电子课本进行标注,通过各色荧光笔对电子教材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分类。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强化记忆,从而轻松攻破知识难点,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目的。
5.实验内容
包括实验的电子教案和教学ppt,优化分析化学实验结构和数量,内容完整翔实,方便学生预习,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实验内容,探讨、分析、解决分析实验问题。实验视频点播,直观、简洁的实验ppt教学内容容易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实验中学生动手做的效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发挥,造就与时俱进的、具有独立思考、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6.习题与思考题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本模块有各章书后思考题及答案,以及8套分析化学试卷,便于学生自学、复习及自我检测。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某一课程对该课程需达到的目标状态缺乏全面细化的了解,造成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不能轻易确定。做习题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积极主动地发挥每一道习题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思维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7.在线答疑
通过此模块可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远程教学,支持学生在线提交疑难问题,教师通过远程电子白板进行在线解答,同时分发参考资料或各类通知给在线学生。较好的人机交互――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互、讨论。通过此环节,做到问题不拖延、不积累,难点疑点及时消除,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课件建设简洁不花哨,通俗易懂,与课堂同步,实用性很强。采用多媒体手段,利用网络、图、文、生等交互作用便于学生熟练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并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恒武.分析化学基础课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调查和思考[J].大学化学,2009(06).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又称高效性课堂,顾名思义是指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教学目标的课堂,其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措施和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高效、教学高效、学生高效三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其既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背景
(一)顺应时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而高中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初步形成化学的基本素养,既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更是为了我国化工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现状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学好高中化学对高中生尤其是理科类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然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老旧、只注重学生知识掌握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的接受而不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等,而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高效课堂讲究的是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也注重对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对我国教学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
三、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建议
(一)进行有效备课
备课是进行授课前的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的进度以及教学效率的高低,良好的备课也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想构建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有效备课。首先,教师要明白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之后再结合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及设计完整流畅的教学流程等,怎样导入新课题,怎样讲解重点等都是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教师还应该准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题,还要注意设计与学生的互动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另外,教师还应该领导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对该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突况准备解决方案,例如:个别学生提出的较尖锐的问题等;备课工作完成之后,教师还应该进行课前模拟,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完善。有效的备课是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不仅可以保证课堂稳定的进度,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常用的互动方法,也是课堂正常进行的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分析出教学方法中的利和弊,以便于及时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但是如果课堂提问过度频繁或者是难度过大,就会造成学生的紧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提问次数过少,会导致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也会使教师无法有效的掌握到学生的听课情况,因此,教师组织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十分重要。例如:在学习“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不同种墨水不能混用?”该问题考察了不同胶体在一起容易电中和引起凝聚的知识点,并且该问题接近生活,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将化学实验趣味化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及巩固,做好化学实验,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做关于铁的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此原理进行作画,比如,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遇苯酚显紫色,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有趣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微课 化学教学 实际应用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例”的简称,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以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以“微视频”的提供形式结合教学中的习题、例题、问题、难点和相关知识点,提供“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课件和课例为核心,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灵活性不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是在其基础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知识点突出、资源容量少的特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实践为例,研究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与思考。
1.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深度
每个人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不一样,老师很难让每位学生都理解教学难点,所以教学难点是让教师很头疼的一点。但借助微课这个线上学习平台,每位教师都能贡献出自己对教学难度的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微课会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例如在微课上,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对相关概念、方程式、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理解都有不止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更深入细致多方面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科学研究,人们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内的学习效率是最佳的,人们的注意力保持非常集中,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对于一个化学知识点的讲解只需要不超过十分钟,通过这个最佳时间段进行授课,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点。微课对于学生来说不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化学的特点就是有繁多的知识点,通过微课分散的知识点更能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教学难点不容易理解,微课上会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自不同地方的优秀教师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甚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更加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微课帮助学生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实验教学,虽然实验教学受到师生的重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没有足够的学时,教师会舍弃实验教学选择教学录像或者直接口述讲解实验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化学实验。与其相比,微课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创造了更大空间。实验型微课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前把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用手机或其他设备录下来,并设计为微课,让学生集体观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明显的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心得和想法,向他人提出建议。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化学实验能力。通过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思路,提高动手能力,探究科学的化学实验方法。也许微课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但是微课录制得当,更多学生会参与,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微课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和扫清教学障碍
如果仅靠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那么对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和消化教学难点。微课视频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形象生动具体地讲解抽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从而顺利扫清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学生只需要看微课的标题就能了解这节课的目的,微课在短时间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例如微课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动态展示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溶液中结晶、溶解等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生动形象地把各种化学反应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
4.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满足学习需求
教师通过将课程中的重难点做成微课以供学生参考,便于学生及时点播。微课将学生放置于课堂外的一个学习环境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时间安排选择地点和时间,教师可以提出见解,只要学生有化学学习的意愿就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视频的播放速度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例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自主决定播放速度。基础较差、接受信息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反复观看,从而有利于每个接受微课教学的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进步。
5.微课促进教师研究
微课的制作方法有如下几种:
(1)运用高像素手机等摄像设备录制老师的讲解内容,注意需要把录像设备固定在一个地方避免在录制过程中抖动进而影响拍摄质量,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2)运用Camtsia Studio,Snagit,Captivate等软件录制授课过程或者利用PPT,Word,画图软件等讲解知识点。
(3)运用Office 2010,Office 2013中的PPT转化为视频格式的文件。
(4)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制作微课。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通过谆谆教导和微课实例帮助学生习得化学知识。教师要注重微课的字体、字号、颜色搭配,尽量减少文字的数量和习题的数量,制作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微课。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置课前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和主动性,着重讲解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新型案例。教师更要坚持清晰明了的教学方式,合理控制好微课的教学时间。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加强教学研究的过程,更利于教学反思,加强对知识的管理,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微课的出现适应了现代快速的生活,结合了精细化的时间和知识点,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不会占用很多时间。今后,微课更应该与时俱进,把微课更好地引用到化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钱华.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4(11):52-53,96.
[2]张学瑞.如何利用微课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57-57.
[3]鸽,白伟.突出“宏―微―符”化学思维方式的课堂教学――以“化学式”一节课为例[J].化学教育,2012,33(11):49-51.
【关键词】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项目化教学;技能
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向企业和化学检验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又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高职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笔者在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以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实践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转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方案,使学生在自己思考自己动手中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
1 项目化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化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项目化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2.1 确定教学目标
2.1.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来指导项目任务的完成。
2.1.2 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精密细致的操作技能。
2.1.3 素质拓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2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项目
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技能目标的培养为主线,同时实现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具体是将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安排为若干大项目单元,在大项目下面,还可根据各项目内容的需要,分设不同的子项目,子项目以任务书的形式出来。通过对化学分析检测技术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贴近专业的实际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2.3 根据学习项目,制定计划
如在酸碱滴定法项目中食醋总酸含量测定的子项目学习中,就在课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把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学生在工作中相互学习。一般每个小组确定2-3名成员,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教师应对该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并组织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完成该项目内容必备的基础知识;设计完成该项目的方案及具体操作步骤;了解该项目实施中可能涉及的试剂、仪器及基本操作等,进一步查阅资料熟悉相关仪器标准操作规程,熟悉相应试剂的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熟悉基本操作的关键点,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2.4 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实施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学生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并以该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并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培养团队精神。
2.5 检查评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自行进行总结,汇报结果,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教师评价总结,帮助学生反思项目完成效果如何、自身是否积极参与、评价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以及协同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对表现突出的项目小组进行表扬,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学生完成任务书,教师给出一个成绩。
3 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虽然开展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需要教师付出许多劳动,但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3.1 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开展项目化教学时项目的设计可充分考虑专业需求,与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可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脱节的问题。另外,如果学生在一个项目环节中表现比较差,可以延长其在该项目的时间,使其有机会进行重复化技能训练,进而使其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重复强化得到提高,直至掌握基本要求,保证达到培养目标。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可以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学习到相关知识与技能,使教学效果得以改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真正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同时,项目化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学习效果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不仅是靠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靠学生在实训中练习,这样不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项目化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学习、独立工作、善于交流、联系实际、有时代精神的新一代高职人才,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向知识的引导者、教学的研究者。项目化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它有助于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促进教师多方面的专业发展, 开阔了视野,使教师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3.3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
在进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多,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问的问题也比较多,这样和学生天天接触机会也多,无形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融为一体。
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增进了教师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提出,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并且追求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互动性更强,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本文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实践教学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以及特征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理论,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以及体验,同时,教师也要对政治课堂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从而通过将政治课堂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逐渐启发以及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征
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特征来看,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堂教学目的生活化。通过这些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品质,逐渐改善学生的生活状态,并且提升学生面对困难的本领,使得学生的生活质量能够逐渐提高。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1.便于学生记忆政治知识
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通过将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便于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知识的效率。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在这个敏感的阶段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手段以及工具,对于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能力进行培养以及引导,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步入社会之后能够通过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与发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也日渐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参与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中,通过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实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来看,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逐渐趋于生活化,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充分理解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其次,学生也要逐渐将自己的学习观念生活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将政治理论与生活进行结合。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课程资源,但是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材内容教学会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感到枯燥,通过将我国社会、经济中发生的热点问题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并且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程的热情以及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发展。
3.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且通过展示生活化的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逐渐拉近,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同时还能够促进高中政治教师教学效率的迅速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船舶检验技术 档案 科学化管理
船舶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船舶和海上设施安全、防止其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船检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动。而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就是船检工作中所产生的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档案,同时也是船舶技术状况和验船师工作质量的真实记录。由此可见,对船舶检验技术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构成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是船级社在进行船舶检验工作中所产生与此相关的全部工作档案,其主要构成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船舶技术检验档案。船舶技术检验档案主要是对我国内外航行船舶进行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时,所形成的技术档案。
(一)产品检验技术档案。产品检验技术档案是对各种船舶内所配备的船用产品以及船上所载的诸如集装箱等物品进行检验时,所形成技术档案。
(三)海上设施检验技术档案。海上设施检验技术档案主要是在对海上各种建造和建造后的设施进行法定检验和鉴证检验中形成的技术档案。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船舶检验事业的面貌,真实地记载了我国船舶检验技术的发展成果,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二、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分析
(一)执行中国船级社档案管理办法
1.文书档案管理办法。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采用“年度――机构――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即先将归档文件按年度分类,每个年度下按机构分类,同一机构内按保管期限分类,各分社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定。此外,文书档案应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归档文件目录索引》以及《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装订顺序应为: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归档文件目录索引――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索引由档案部门编制,各立卷单位不再单独编制。
2.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按照文书档案要求立卷,以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账簿可装入档案袋(盒)内。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于次年6月底以前,由财务会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整理立卷、归档,编制移交清单,移交档案部门保管。1998年以后的会计档案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文)执行。
3.科技档案管理办法。船舶检验科技档案依据其特点分为8个大类、若干二级类目和若干三级类目。科技档案的标识是对科技案卷赋予一定的代码,以确定案卷在档案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是案卷保管号(包括分类号和项目顺序号)和案卷顺序号的组合。具体标识方法按照《船检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执行,如CJ01(总部全宗号),CJ01-5.1.1代表船舶检验类档案;CJ01-5.2.1代表海上移动平台检验类档案;CJ01-4.2代表规范类档案。项目顺序号通常可采用3位数字流水编号,或者采用项目代号、工作控制号、船舶登记号、图纸批准号等作为项目顺序号;案卷顺序号可采用4位数字流水编号。
(二)推进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
当前,随着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业务的蓬勃发展,船舶检验技术档案作为船舶检验工作信息和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其数量也日益增多。在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大背景下,为了跟随中国船级社业务的发展需要,对总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这就需要大力推进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当前,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档案管理平台是以中国船级社船舶检验业务和档案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开发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同时还要兼具安全保密功能,以此来满足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对船检业务档案信息的可视化管理,能够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其公开共享和再利用。
2.推动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数字档案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和传统的档案馆相比,具有信息传输网络化、检索系统方便快捷、档案原件存储时间长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中国船级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对档案资源进行数据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加工,将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服务质量,极大地强化档案的信息需求。
三、结论
[关键词]农林;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国农林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为例,每年有过一半的大一新生(近3000人)要学习该课程,足见其在农林院校的重要地位。一般有如此多学生的课程都会采用统考的方式考试,因此试卷的全面性、公正性、区分度和客观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农林院校仍以人工命题的方式出卷。人工命题方式有其优点,但在当前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其缺点越来越突出。首先,人工命题往往易受出题人的主观影响,存在对课程内容覆盖面不全、难度把握不好、重点不够突出、题目容易跟往年类似或重复等缺点,对学生的考查不够细致,区分度可能也不好,达不到考试目的[1]。如果情况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教学事故。其次,人工命题容易出错,如符号错误、分值错误、数据错误等。出题人的责任心不同,试卷的质量往往差别很大,责任心强的教师出的试卷质量还比较高,但责任心较弱的老师所出的试卷质量则不能保证。再次,人工命题效率低、成本高。命题一般在教师课程未结束的时候同时进行,教师在上课之余,要花很多时间命题,往往是人付出了很多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可能也没有得优良的试卷[2]。
1试题库系统结构
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科技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和网络已是我们日常生活、教学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农林院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建立计算机试题库系统。试题库系统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计算机试题库系统可有效避免人工命题的诸多缺点,如实现教考分离,更好把握课程内容的覆盖、难度分布、重点突出、不易出错等等[3]。再次,机器出卷效率高,只要设置好一些基本要求,就会很快组成试卷。另外,试题库系统还有其他方面的用途,如满足学生的日常练习,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利用试题库系统出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题,供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之用。最后,考试完之后,考试情况可以反馈给试题库系统,进一步改进试题库系统,那么以后的试卷会越来越好越客观。当然电脑组卷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结合电脑组卷和人工修改,即可结合二者的优点,得到一份优秀的试卷。建立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总的来说,试题库系统首先应该有一套优秀的试题库软件,然后问题就在于要采集大量试题,最后就是管理与参与者的长期完善。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所示,应该包含四个基本子系统,即题型管理、试题管理、用户管理和组题管理子系统[4]。题型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加入不同类型题目,除传统的填空、选择、判断及计算题之外,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题型;试题管理子系统对试题进行管理、设置难度、归类等,如批量输入试题,设置修改难度系数等;通过用户管理子系统可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用户通过网络可以登录系统,根据要求使用系统,保证多用户使用,同时保证安全;组题管理子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组题方式,产生试卷。另外还有试题质量评价模块,为考完试后进行评价反馈而设置。
2试题库系统软件
试题库软件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即商业软件和使用者自己编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化学工作者来说,编写一套较好的软件有一定难度,故采用成熟商业软件比较可行。不管那种方式,试题库软件系统应包括以下方面:(1)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管理,功能齐全:试题库系统不仅管理员使用,普通老师也要用,如出一些练习题、小测验等。大多数化学老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因此简单易用的界面能为更多人使用。界面简单易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如题型的设置,普通的选择、填空、判断、计算题必不可少,还有其他题型,如概念、证明、小论文之类。另外用户管理、组题出卷等都要包含。每个题目设置相应的难度系数,组试卷时根据难度系数的分布情况组卷,这样考试时一般都会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难度系数可由管理员修改。(2)化学语言友好:由于化学试题必不可少的出现化学语言,如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中热力学部分的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函数关系式,原子分子结构部分的分子杂化轨道显示、化学分子结构式,四大平衡对应的滴定实验示意图等。因此试题库软件应该正确显示这些化学语言,兼容CHEMDRAW等化学软件绘制结构图,而且必须是WORD软件友好的软件,以正确显示化学语言和数学公式。(3)网络题库:试题库系统不仅在考试时使用,平时也要发挥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中的练习题非常有限,学生可能需要做更多些练习题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试题库系统可以提供网络练习接口,让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另外网络题库可以发挥其交互的优势,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交互反馈。(4)安全性: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农林院校公共基础课,因此试题库软件的安全性一定要高,如果出现试题泄露、黑客入侵等情况,将严重影响教学工作,造成教学事故。因此,软件系统一定要提供良好的安全性。
3试题采集
试题库系统的另一大关键就是试题的数量和质量,即试题采集。大量试题需要大量人员完成,是一个大工程。有经验的老教师承担试题的核验、确定难度系数、试卷的把关等工作,其他老师可搜集试题,试题翻译,试题录入及管理等工作。系统管理可由几位老师承担,每位负责某种题型。试题采集是最为繁琐且庞大的工作,必须由多人承担,按章节划分,每1至2位老师负责一章,结合科学前沿有趣的东西,收集翻译编写题目。试题采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已有资料。西农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命题近年都由不同老师轮流命题,教师一般都有出题经历,有一定量试题资料,因此首先将每个老师的试题资料收集、归类,就是试题库的基础试题。(2)外文课本翻译。相对于国内课本,国外教科书或参考书中一般都有大量题目,可以联系版权方,获得题目的使用权,然后进行翻译。(3)自编题目。组织教师自己命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特点,负责某一章节试题的编写。(4)另外,试题库的题型可多样化,不局限于考试,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写小论文,将小论文的题目也可加入试题库共享。
4不断实践、反馈和改进
试题库系统是不断建设、实践及完善的长期工程,每次组卷考试后,根据考试情况进行反馈,然后对有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改,如难度调整等。另外,每年都应该往系统里加入一定量的试题,淘汰陈旧试题,保持更新。经过几年的改进完善,最终会建设好一个优秀的试题库系统。
综上所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是一门农林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该充分重视其考核方式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实现教考分离,淘汰陈旧的人工命题方式,有效组织起来,建设试题库系统进行组卷考试。
作者:蒲亮 张忠 王文己 杨正亮 单丽伟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77-78.
[2]陈红兵,贾俊仙,武英耀,等.创建农业院校化学网上试题库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8(12):50-51.
关键词:微课;分析化学实验;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
“微课”作为一种在传统课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化教学资源,正以其“主题突出、情境真实、交互性好、生动有趣”等特点快速渗透到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1]。《分析化学实验》作为高职院校化工类和环保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操作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始终不甚理想。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微课”这一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1《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以实操为主,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完全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课程知识点繁多而零碎,缺乏合适的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单元操作,每一个单元操作中包含着很多操作步骤,每一个操作步骤中又隐含着很多操作要点,因此该课程的知识点多而杂,前后无逻辑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困难。同时,该课程目前可用的教材都是以“实验项目化”为主要思路,而课程重难点——单元操作部分内容往往被忽视,因而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时非常困难。其次,学生课前无法预习,课后很难复习。学生在上课前应对每个实验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后也应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等关键内容进行复习。然而,由于该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同时由于实验类课程的特点——实验场所只有在课堂上才对学生开放,实验仪器只有在上课时才准学生使用,因此学生在课前几乎无法预习,课后复习也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第三,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改革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分析化学实验》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示范操作、学生模仿[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示范操作和学生模仿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可能再有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索,也就更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2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3]。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时长通常只有5~10分钟,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微课观看方便,可以保存在移动终端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恰好能够解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入“微课”十分必要。首先,微课体现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微课的核心手段是课堂教学视频,并配有文字、音乐、图片和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以往课前学生无法预习,或只有书上一些简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介绍,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微课的引入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的课前微课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一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在课后,学生可以回放课上的实验内容,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查漏补缺。如此一来,由于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往该课程无法解决的预习与复习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其次,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上所述,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而《分析化学实验》是由若干个单元操作构成,如果将每个单元操作都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该课程的全部内容便可浓缩为若干个微课视频,这些视频涵盖了课程所有知识点,加在一起组成了一本“微课教科书”。教师将这些微课内容上传到网上以后,学生可以对该课程所有实验有计划地自主选择相关视频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因此,微课在解决课程教材缺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三,微课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前已述及,微课时代下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将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移至课前完成,为课堂上学生实践操作环节赢取了更多的时间,教师可以从繁琐的演示、规范操作等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验环节中去。与此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和学生手中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学生可在课后继续进行拓展学习,对实验内容深入探讨,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将微课引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1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5],因此微课教学应从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起点——预习开始。我们将分析化学实验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做成微课,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应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里的微课是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我们称之为“无声微课”。我们将这些无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里,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下载,事先观看视频进行课前预习。由于这些视频是无声的,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而需要对操作步骤和每一个步骤中的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于是试点班级的学生自发进行了很多合作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要点进行了先期整理,并将存在的疑问带入了课堂,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预习效果。
3.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
课堂教学是微课应用的核心环节,如应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无声微课的基础上,我们每堂课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希望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当学生归纳的知识和技能与标准有出入时,我们便会在课堂播放我们制作的“有声微课”,学生通过对比来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有声微课的播放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最终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学生按此标准进行实验操作便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此时,由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均用微课替代,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学生模仿的教学环节,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有快有慢、有好有坏。这时,教师将有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QQ群或微信群,替换课前上传的无声微课,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进行下载,边观看教师示范边进行动手操作。与此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有选择地针对某一操作步骤或操作要点反复观看、反复研究,以解决自己在操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一来,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分层次教学与差异化学习的问题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普遍反映每一堂课都有很大的收获。例如,我们将“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做成了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中使用。
3.3在课后复习中引入微课
在每一次实验课后,教师上传专门制作的“课后微课”。课后微课有别于无声微课和有声微课,将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归纳整理和课后延伸上。这些微课既包含了学生课堂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课后作业,又包括了在课后学生对实验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还包含了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课后微课为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实验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复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下载观看课后微课后评价普遍较好,认为课后微课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传统的实验课堂被有效地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模式。通过引入微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自主探究意识更强了,年轻人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总体而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微课教学改革是成功的。今后,我们将提升教师自身的多媒体微课制作水平,让微课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同时更加注重微课视频中所体现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完善教学设计过程来提升微课视频的质量,并将行业标准嵌入微课,让我们的微课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林胜.基于“微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4,(10).
[2]冯思垚,黎亚红.微课与“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唐艳妮,徐军,罗积军等.微课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7).
关键词:美术课程;教育教学;课堂教学;途径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视野有限,学生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学生也不能针对教师的问题迅速做出回答。要想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改善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将素质教育作为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想要学习的科目,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1.过度追求小组合作讨论形式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小组教学的目的,学生通常运用大量的时间去讨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难以集中小组内成员的智慧,学生之间存在着应付学习的情况,没有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去执行,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导致教学存在片面性,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
随着美术课程标准体系的建立,教师要减少讲述理论课程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多赞美学生,切不可利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学生观点的对与错,应该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结合美术鉴赏课程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面对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提出并指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强化高中美术鉴赏课课堂教学途径
1.教育者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
要想促进美术鉴赏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美术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将美术教学纳入人文学科的范畴,丰富学生的视野,充分展现美术作品的人文精神。
2.突出学科本位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蕴含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与历史和哲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鉴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讲述历史和哲学相关知识的时间,着重讲述美术语言,使学生明确美术教学的特点。同时,美术教师不能用美术作品来实现对历史和哲学的探讨,应借助历史和哲学等学科,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教会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促进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主要运用图片或幻灯片的形式,从而实现美术鉴赏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的图片通常会受印刷版面和幻灯片投影效果不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实现了与同学之间的鉴赏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鉴赏效果的提升。
4.增强课堂利用效率
要想提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课程鉴赏,美术馆和博物馆都是进行美术鉴赏的最佳地点。我国美术鉴赏教学正向着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方向迈进,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在美术鉴赏课程内部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术鉴赏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齐颖慧.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119.
[2]周迎峰,肖钢.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自主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