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研究旨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5年制英语本科生口腔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以病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我国医学各专业在临床课教学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
口腔护理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问卷调查
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口腔颌面部解剖与生理,牙体、牙周、及颌面部组织病的基本理论,从而运用临床护理程序,对其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method是根据PBL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学科教师实际教学过程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
全日制五年英语护理本科生10级与11级,采用统一培养方案培养。10级37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11级为实验组,三个班共计93人,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2研究方法
2.1教学实施
通过网络平台,提前一周将授课PPT课件发给班级,学生了解讲课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图书馆专业工具书、网络熟悉课程的概述、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操作过程。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典型病例对难点、重点、不理解的内容重点讲授。
2.2采集典型病例
选择在我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中典型病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为例,患者表现颌面部肿胀、畏寒、发热,如累及咀嚼肌引起张口受限;播散至眶下间隙,引起视力受损;累及喉头,引起呼吸困难甚至“三凹征”。逐一留存患者上述表现图片。在治疗上,脓肿形成后采用脓肿切开术,录制脓肿切开术的操作过程。颌面部间隙感染常见病因为下颌智齿冠周炎,患者由于下颌骨退化,无萌出空间,智齿萌出受阻,甚至倒伏。收集患者X线片,用于向学生讲授无法萌出、萌出不全、倒伏的智齿。制作PPT课件时,将上述资料导入,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生结合临床表现及真实的图片、X线片,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掌握,增加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评估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考同一难度系数的考卷进行考核,其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2.3.2问卷调查
从课堂信息反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设计问卷,共提出12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的为两个,需填报“是”或者“否”。
2.4问卷的统计学分析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运用x2检验;问卷调查按照每个问题的打分分别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运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出题,考题来于我院教学办公室的口腔护理学试题库试题。考题的难度系数相同,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2010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8.00±7.71。2011级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4.11±2.93。两组口腔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在2011级英语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导入病例的教学法。经过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结果显示(88.00±7.71vs94.11±2.93)。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有益于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师生交流增加、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口腔消毒灭菌方法等方面,以病例导入到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和传统教学法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掌握口腔感染传播途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在学生学习的地点是学校,未进入临床实践,故对实际操作技能不完全掌握。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具有模拟临床情景,具有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美容心理学》 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医学美容技术1班和2班进行研究,入学时班级平均成绩无太大差别,学习能力及智力水平无太大差别。1班情况:男3名,女28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20.08±1.23)岁;期中考试成绩最高98分,最低24分,平均(71.89±3.42)分。2班:男4名,女27名;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20.10±1.29)岁;期中考试成绩最高97分,最低25分,平均(71.78±3.67)分。两个班在性别、年龄、期中考试成绩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1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即以传统的教学思维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跟着教师的步伐和节奏学习。医学美容技术专业2班采用PBL教学法结合反转课堂教学:(1)PBL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其模式如下:一是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二是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三是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四是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做出小结。(2)翻转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制作微视频,并于课前向学生提供课程资源视频、课件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自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自主讨论。
3.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百分之,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30%、70%,即总分各位30分、70分。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堂积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构成。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学生对教学法的满意度,包括教学设计情况、课堂完成情况、课堂活跃度、知识掌握情况、资源共享、时间分配等10项,每项分值0-10分,调查表总分100分,0-59分表示不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个班期末考核成绩的比较
在平时分和考试成绩方面,同1班相比,2班平时分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考试成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个班对教学法满意度比较
在对教学法满意度方面,同1班相比,2班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学数学课程是非数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模式有其特殊性,尤其是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更有别于传统数学课程的考核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如何在通识教育的范畴内,通过有效的考试方法设计,构造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辨析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将考试反馈功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考试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
通识教育;考试方法;改革
一、通识教育与考试方法
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该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教学具有调节和评价的功能,恰当的考核模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制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公平、恰当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1,2]。在通识教育的思想下,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或者数学修养是衡量人的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素质或数学修养本质上不仅是指人的数学学历,更重要的是指人实际具有的数学文化水平。大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论证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运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自学所需的更深入的数学新知的能力[3]。大学数学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二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定量思维以及计算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4]。大学数学课程考试的目的、设计、实施和反馈构成了大学数学课程考核的要素,它们通过彼此交互和变化形成了大学数学课程考核运行的机制。从通识教育的观点看,大学数学课程考试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5]。这一考核目的是大学数学课程考试运行的核心,围绕这一中心,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施考试。通过考试结果的反馈,检验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的效果,调节和评价教学效果,达到检前导后、健全完善的作用。因此,课程考核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人才培养有关键性作用,课程考核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二、大学数学考试现状及改进措施
目前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普遍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考试功能实现不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学生成绩构成单一,期末一次考试成为结论性评价。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测与评价。其次,考试形式单一。数学考试大多以笔试闭卷为止,题目多是套用公式的成题。另外,考试的反馈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课程结业考试后即面临学生放假,考试信息缺乏反馈,学生无法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少于测评,与教师缺乏沟通。针对以上问题,2013年,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安排下,东北林业大学首先启动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工作。高等数学A课程作为第一批试点课程,全程参加了4+1模式的试点工作:学生每学期参加4次阶段考核和一次期末考核,学期高等数学A结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10%,4次阶段成绩分别占15%,期末成绩占30%。经过统计评估,该考试方法有助于减少学生考试作弊,促进学生平时多下工夫、减少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大大促进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2014年起,大学数学系列课程:高等数学A,B,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全部参加了考试方法改革工作。在考试方法改革方面,按照学校与学院的要求,32、40及48学时的课程,采用1+1模式(1次阶段考试+1次期末考试),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40%,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50%;48-80学时(不含80学时),采用2+1模式,每次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25%,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40%;80学时(含80学时)以上,采用3+1模式,每次阶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超过20%,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不超过40%。同时也要求根据课程特点,考试方式灵活多样,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除了闭卷考试外,对于作业成绩、随堂测试等的评分,也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命题过程中,教研室对考试命题严格把关,命题、审题教师认真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命题任务,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覆盖面广,难易程度合适,考试成绩分布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试卷效度和区分度。考试有监考记录,试卷有评分标准。任课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判试卷,并按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计算比例给出总评分数。教师非常重视考试总结,对试卷的内容、考生的成绩分布以及试卷的效度、覆盖率、难度、区分度等指标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试卷存在的问题和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为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这些都写入试卷分析中。试卷分析表、监考记录表、评分标准等见归档试卷。实践证明,考试方法改革起到了督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的反馈作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对每次阶段考试成绩和试卷的分析,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有目的改进教学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通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在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考试方法改革模式,把通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探索融知识、素质、能力在内的综合性的水平考核模式是当代数学课程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于数学课程教学的探讨越来越多,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即学生拥有数学思维,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当今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改革考试模式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法。文章只是抛砖引玉,针对大学数学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改良和革新,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知识型人才。
作者:张春蕊 郑宝东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
参考文献
[1]张冲.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他山之石———评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通识课程体系之争[J].复旦教育论坛,2011(1):43-46.
[2]李楠.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考核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0):65-69.
[3]张春蕊,臧睿,王文龙.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方法总结[A].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244-246.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examina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xamination, the curriculum examination reform idea from many aspect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form in practice to take 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through the practice reflects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xamination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xamination reform
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考试的现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记忆,轻创新”,[1]这种现状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相吻合、与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不相适应。按照当前的课程考试形式,根本无法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无法有效地体现考试的导向作用。[2]因此,进行课程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针对当前考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并按照改革思路在实践中采取了具体的改革措施,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课程考试改革思路
通过理论研究、结合调研资料分析,提出了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
1.1 考试观念转变
考试观念转变,就是要让考试正真能够服务于教学,让考试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要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和意义,[3]让其发挥作用,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都必须充分认识考试的导向作用和塑造功能。学生要明白考试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分数,获得学分,拿到毕业证,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从而?J识自己的不足,并找出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通过考试分析、反馈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者要通过考试去分析对专业课程需要做出怎么样的调整,如何促进下一轮的教学,从而实现考试的功能。
1.2 考试内容合适
考试内容要让学生有发挥创造的空间,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教育课程内容是注重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课程的考试内容就不能完全是教材上的内容,要能体现该课程所涉及的新科技、新成果。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能够学以致用的,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1.3 考试类型丰富
考试类型主要有四种类型:诊断考试、[4]过程考试、鉴定考试和素质测评。考试类型要根据课程知识的结构、内容及特点确定,不应该仅限于期末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四种考试类型,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1.4 考试题型多样
考试题型要多样化,不能仅限于传统的几种题型。题型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因此,考试题型应采用能够体现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题型,这样学生才不会惧怕考试。
1.5 考试评价科学
科学的评分标准应具有以下功能:(1)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3)能使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4)能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要积极探索多种方式使考试评价简单、科学。课程考试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加强阅卷管理,重视考试信息反馈、质量分析工作,从而实现考试的科学化。
2 课程考试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正真达到考试目的,提升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根据笔者的教学改革思路,在本校进行了课程考试改革实践,采取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2.1 改变考试形式
把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这样学生不必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
2.2 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应以客观题为主,命题要少而精;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以主观题主要。命题时增加主观题比例,这样才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相适应。
2.3 变化考试内容
考试的内容突出对学生理解、分析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主观题部分进行较大的改变,增加应用、设计类题目。这样不但可以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懂得学习这门课程的用途和意义,学生学习才有兴趣。
2.4 突破卷面100分
在短短的100分钟考试时间内,要让学生完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题目和设计题目时间太紧。因此,卷面成绩由传统的100分改成180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题目100分,设计题目80分。如表1期末考试试卷组成。学生可以选择做基本知识100分,也可以选择做设计题目80分,但选择设计题目的要想获得高分还必须做一部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题目(见表1)。
2.5 改变评分方法
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过程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为20:20:60。由于考试试卷卷面分数变成了180分,所以在评定学生卷面成绩时不能是简单将卷面分数相加。卷面成绩的评定方法如下:(1)只做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题目的,将各题所得分数相加即为考试卷面成绩;(2)只做了设计题目的,将各题所得分数相加即为考试卷面成绩;(3)所有题目都做的,以所做题目总分值按100分折算。比如,学生做了150分的题目,做对了120分的题目,则该学生卷面成绩为80分。
3 改革成效
通过考试改革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我校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2015级和2016级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考试为例。期末考试做题情况见表2所示。期末成绩分布见表3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同学愿意选择新题型、新的考试内容,学生考试的优秀率也比较高,课程考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考试模式; 过程化考试; 教学质量; 综合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2-50-03
Research of evaluation mode in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Li Guizhi, Zhou Changsheng
(Computer Cen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attern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m to analyze, solve problems. A new comprehensive and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must be taken to adequately play its role in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rawbacks of VB curriculum examination model are analyzed.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alizing process of VB curriculum comprehensiv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mode are given.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examination model in VB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 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相反,不合理的、单一的考试模式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结合VB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探索多元化、过程化考核体系的实现机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课程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考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其基本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发挥了四方面的作用[1-2]。
⑴ 考评。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劣程度的重要依据,可以评判学生对课程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 引导。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标准等,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
⑶ 反馈。考试结果具有反馈作用,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不足,知识的欠缺,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其反馈结果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教师可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方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⑷ 鉴定。学生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方法和总体教学水平,可以作为对教学人员进行评定优劣、奖惩的重要依据。
总之,课程考试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2 VB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分析
VB课程现有的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目的性,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⑴ 课程考试目的不明确。课程考试所特有的考评、引导、反馈和鉴定等功能,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传统考试模式的考核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作用,将分数作为奖学金评定、评优等利益的依据,这导致学生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而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考试获得高分。
⑵ 课程考试模式单一。在课程结束时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学生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无从体现。这种考核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仅凭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这样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⑶ 课程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现行的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缺少综合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题目。学生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进行考前突击,就能轻松通过考试甚至得到高分,完全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知识面狭窄,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⑷ 课程考试结果没有发挥反馈作用。考试结束后,应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包括: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分析主要检查试卷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成绩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水平,以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由于考试往往都临近期末,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很少有人真正对课程的考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的培养情况,也没有根据考试情况找出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关心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 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模式在VB课程中的实施
针对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在VB课程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设计、组织考试,如何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的作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3.1 VB课程考试模式设计原则
⑴ 考试模式多元化。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加强平时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信息,以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4]。
⑵ 考试模式的过程化。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多方面、分阶段的考核,加强试卷的反馈功能。阶段考试结束后,教师就应认真分析学生的考核结果,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与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情况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考核反馈分析的过程就是检查、总结、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为后续的教学和考核等诸方面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⑶ 考试内容综合化。改革课程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试既要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检验其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命题时考虑试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引导作用。试题不应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拓展,以保证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智能。
3.2 在VB课程中实施新的考试模式
VB课程采用课堂随机提问、上机实践、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效结合,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考试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分)+上机实践(30分)+阶段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5]。
⑴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成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抓住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主动作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上机实践。VB课程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每次实验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布置基本实验任务,此外,还要结合已学知识布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实验任务,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还要安排综合实验,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⑶ 阶段考试。VB课程已经建立的课程考试系统具有组卷、评阅、题库管理功能,使得过程化考核能够得以实施。在组卷功能上可按课程的阶段(模块)组卷,也可按照设定的难度系数组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试卷的难度系数,考试成绩与难度系数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多次申请考试,如果学生对某一阶段考试成绩不满意,可再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公平合理地计算考试成绩,可根据考试次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课程授课与阶段考试可以同步进行。完成某一教学阶段后,学生利用课程考试题库系统上机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即时给出成绩。教师根据考核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作用。
⑷ 期末考试。类似传统的期末考试,针对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试,与阶段考试一样采用课程考试系统,并讲试卷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另外,允许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申请再次参加考试。
3.3 VB实施新模式考试面临的问题
⑴ 平时成绩的可信度。避免平时成绩考核的随意性,需要教师把握提问问题的难度和适应度。教师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平时考核考试的可信度。
⑵ 学校考核政策的支持。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向新的考试模式倾斜。传统的一次性期末考试以书面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工作量相对较小。新的过程化考试摸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调动教师参与过程化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
⑶ 加强考核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新的考试模式强调过程考核,其方式自由灵活,因此,要加强过程监管,防止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操作细则,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4 结束语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课程考试须多种方式相结合,分阶段逐步实施,使学生成绩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课程考试真正起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
职业,2009.2:108-109
[2] 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2010.24(2):21-24
[3] 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09.4(6):55-56
[4] 陈树华,齐辉,侯钢领.大学课程考试理念和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
育,2010.11:4-5
关键词:试卷分析;教学;成绩;贸易谈判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86-01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成绩是目前衡量教学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对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总结的一种手段,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通过试卷考试成绩合理分析可以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对指导教学、准确评估考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对考试题和考试成绩进行科学分析, 为评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2009级国际贸易专业102名学生的期末测验试卷成绩。试题组成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务科下发的考试命题方案,着重考查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命题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涵盖教材的所有章节,命题采取多种形式,其中:单项选择题15题,共15分;判断题15题,共15分;名词解释5题,共15分;连线题15题,每空1分,共15分;简答题4题,共20分;综合分析题2题,共20分。试题以参考答案统一评分,实行流水密封改卷。
(二)方法。运用教育统计学原理,应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后,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频数分布。试卷满分100分,最高分84分,最低60分,全距24分,平均成绩为73.05分,标准差5.96分。学生成绩频数分布为60-69分26人、70-79分63人、80-89分13人,呈102人考试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见表1),说明学生考试成绩集中在70分左右,70以上的人占61.76%。
(二)信度。信度是指是指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或多次 , 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信度系数 γxx=ST2SX2 (ST2 叫真分数方差,SX2 为获得分数方差)。信度系数的范围为[-1,1],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4~0.7之间 ,本次试卷的信度为0.635,认为本次的考试成绩基本上是可信的。
(三)效度。效度代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次试卷的效度为0.718(P=0.000),说明此次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较好。
(四)难度和区分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试题的难度指数计算:
(1)主观性试题的难度 :基本公式法:P=1―x/w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基本公式法 :P=1―R/N
R 为答对人数,N 为全体人数。
本次考试的试卷难度为0.74,总体来说试卷难度适中。
区分度是区分考生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基本公式法 :D=(H-L)÷N(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答对题的人数,L代表低分组答对题的人数,N代表一个组的人数即高分组与低分组人数之和)。
区分度指标的评价: -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在0.15~0.3之间区别良好, 区分度指数>0.30时表示区分度好的试题; 区分度指数
根据教育学测量学理论,分析试题质量应该把难度指数和区分度综合考虑起来评价,难度和区分度都好(P≥0.5,D≥0.15)的为“优秀试题”、 难度较差但区分度较好(P
三、讨论
(一)试题质量的分析 本试卷包括六种题型,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试题设计思路清晰、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准确、严谨。学生成绩平均分73.05,表明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相对较好,试题难度0.74,难度适中;区分度0.26,说明试题的区别性较好。综合以上各项指标,总计54道试题,优秀试题占74.07%,合格试题占98.14%,说明本次试题有较高的质量,题型分配比较全面周到,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成绩分布较合理,基本上客观反映了学生对贸易谈判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二)通过对《贸易谈判》试卷质量统计结果的评价分析,也反映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1.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掌握的还不够扎实,个别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2.学生的纵向联系能力不强。3. 综合分析能力薄弱。4.个别学生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密切的联系。
四、反思与提示
《贸易谈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应用型科学。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策略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本次试卷的综合分析,发现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度开拓认知面。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并进行合理的重组。(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纵横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三)将知识的书面形态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形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商务实践,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增强学生的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对外经济贸易系
作者简介:刘娜娜(1981― ),女,河南郑州市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助教,国际商务管理硕士。
参考文献: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高等学校各项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针对宿州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现状,提出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使公共课和专业课考试交替进行、试题命制由教学团队完成及监考过程更加严格,有利于缓解学生备考压力,加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改善考风考纪与学习风气。总之,改变课程考核方式的目的就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管理;学习风气;课程考核;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15-02
收稿日期:2014-11-10
基金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背景的岩土工程课程群建设与改革(szxyjyxm201421)
作者简介:麻洪蕊(1985-),女,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方向:岩土力学及工程。许国庆(1983-),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方向:矿山安全及支护设计。丁点点(1988-),男,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1 前言
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大学教育已不只是精英教育,而逐步走向精英与通才相结合的教育[1-2]。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3],因此高校各项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改革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4]。
高校教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以人为本[5-6],怎样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是我国高校教改中的重点工作,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7]。
2 高校教学管理
2.1 高校教学管理的定义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管理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根据设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与学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有效的组织、调控,保证教学及其培养人才的任务完成的过程[8]。
2.2 高校教学管理内容
1)教学工作计划管理
教学工作计划管理是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对学校各层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通过对各个层次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监督和检查,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和学校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2)教学过程环节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教学环节组成了教学过程的有机整体,每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各环节相互协同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教学工作。
3)学生学习过程检查管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与管理,是现代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和内容。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听讲、复习、小结、考试等的检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提高其学习能力。可通过对学生入学、毕业等的控制和对学生学习进行阶段和全程考核、评价,以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高校所从事的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工作,如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抓教材、图书资料建设等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具有全面性、全盘性、综合性和全过程性。
3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2014年,宿州学院迎来了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评估,标志着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课程考核方式上,还是可以进一步改善以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3.1课程考核现状
宿州学院的考试课程按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一般面向全校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由各公共课学部负责安排任课教师、组织授课、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由于公共课面向的学生范围广、数量多,一般是由多位教师同时承担授课任务,期末考试的试卷则是每学期轮流由不同的任课教师出题。期末考试之前由各公共课学部按照授课内容、授课班级排定本学期最后两周内的考试时间,并上报学校教务处汇总。
专业课针对性比较强,每一门课程基本上是面向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院内部的几个专业开设,由各二级学院负责安排任课教师、组织授课、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一般一门专业课,一学期是由一位教师承担授课任务,期末考试的试卷则直接由任课教师负责出题。而考试时间安排则需要教务处把各公共课学部的考试安排汇总、协调好后,各二级学院再根据自己学院的专业课排课情况,在本学期最后两周内的剩余时间段,安排相应的专业课考试时间。
总而言之,考试课程考试时间的安排是先各公共课学部,然后轮到各二级学院。而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考场安排和监考人员安排,都是由二级学院负责。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各班级的期末考试基本是在各自学院所属教学楼,监考人员则是本学院的教师,而每一场考试的座次则没有明确规定,一般监考教师会要求学生按学号呈“之”字形排序。
3.2 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分析学校期末考试流程安排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考试时间安排的问题
各公共课学部的课程基本安排在第一个考试周进行,而各二级学院的专业课则大部分安排在第二个考试周进行。通过对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调查,普遍反映由于大部分专业课是计算、应用类内容,需要反复练习,而集中在一周内进行专业课考试,学生需要在四五天内复习几门专业课,备考压力比较大,同时不同的课程考试的顺序不同,整体的考试成绩分布情况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考场、座次和监考安排的问题
根据目前的考试安排情况,学生考试基本在自己熟悉的教室、周围是固定的同学、由熟悉的教师监考。这就使得少部分同学滋生了侥幸心理,也就产生了相关的一些考风考纪方面的问题。极少数同学在学习及备考的过程中不认真对待,想尽办法在考试的时候投机取巧,因为和监考教师比较熟悉,死皮赖脸不理会老师的提醒和警告,抄袭周围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甚至被查到还理直气壮。这样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是极少数,但是他们的行为会严重影响班级的考风考纪,导致一部分人会不严肃对待考试过程,如果这部分人得逞,对其他认真学习积极备考的同学也是很不公平的。
3)试卷命制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公共课期末考试的试卷每学期轮流由不同的任课教师出题,由各公共课学部安排试卷印刷及试卷批改,这样每学期负责出题的教师对期末考试考核的内容掌握的就更直接一些。这就导致了最后给学生进行总结复习的时候,直接出题教师的复习要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贴合期末考试内容,进而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课考试成绩会有一定波动。而专业课直接由任课教师负责命制试题、批改试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认知:平时成绩只占了一小部分,而且不容易拉开差距,期末考试之前老师会进行复习、辅导、划范围,甚至是给出和期末考试内容相似的题目,只要把握好最后两三周,进行突击复习,强化记忆,期末考试还是能够通过的,甚至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还有个别同学,考试之后联系授课教师,甚至纠缠不休,找各种理由希望老师在试卷批改上给予放松。
这样一种思想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不够投入,对待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不认真,寄希望于考试之前的“临时抱佛脚”。整个班甚至整个学院的这种“经验”代代相传,致使学习风气不够浓厚,甚至越来越差,有时课堂上只有少数“学霸”型的同学上课能够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不划范围甚至范围划的广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直接定义为不好的老师。长此以往,想要提高教学效果会越来越难。
3.3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措施
课程考试的目的既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也是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动力,那么考试过程及安排就应该合理、公平、严格。针对目前期末考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考试时间的安排应该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制定,每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各公共课学部以及各二级学院把本部门需要参加期末统一考试的课程、班级等具体情况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排定所有的公共课、专业课的考试时间、地点、监考人员等,同时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难易程度,把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考试时间穿行,降低学生备考的压力,保证考试结果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教学效果。
2)教务处在制定期末考试计划的时候,要统筹全校的课程、班级、教室及教师,改变原来各学院教师只监考自己学生的状况,一个班级的各门课程在不同的地点考试,每一次由不同的人员监考,而且是换学院监考。同时考试座次的安排方式也要改变,不再采用一成不变的按学号呈“之”字形排座,每一场考试的座次都采用电脑随机排序,开考之前由监考教师公布,学生按排好的顺序就坐,教师对照学生证或考试证核实。这样在根本上杜绝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一些“奇思妙想”,可以有效提升考风考纪,让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也可以间接的改善学习风气。
3)针对目前学生对期末考试之前的教师复习、辅导的过度依赖,甚至学生以老师划不划范围对老师的好坏进行评定,应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其中主要是试题库及教学团队建设。对于一门课程,建立一个包含至少八到十套的考试试卷及详细评分标准的试题库,每次考试之前由教务处或各二级学院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使用,不再由任课教师命制。一门课程应建立一个至少三到四人的教学团队,每学期轮流授课,试题库由教学团队负责建立。同时任课教师不负责试卷批改,而是由教学团队的其他人进行流水作业批改。这样把任课教师从期末考试中抽离出来,也把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考试只能依靠自己,不寄希望于考前辅导,考后求情,而是把精力放在认真学习、积极备考上,不以考试为目的,只是作为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检验。长此以往,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效果,学习风气就会逐渐提升。
4 结论
高校课程考核是为了检验教学过程完成的质量,通过考试时间、试题命制及监考安排等的调整,使考试过程更加规范,可以改善考风考纪,提高学生对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厚,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教育模式的转型[J].东南学术,2008,(1):150-158.
[2] 沈志奇,张钰莎.论高校教改中的生本理念[J].理论观察,2008,(1):100-101.
[3] 程光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37-39.
[4] 张树军,郝培锋,等.大学课程教育中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思想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3):17-19.
[5] 邱晶岩.坚持以人为本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赤子,2014,(3):155-155.
[6] 孙慧英.“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初探[J].时代教育,2013,(15):157-160.
[7] 魏颖.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水平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203-203.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市场营销双语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
一、前言
山东工商学院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简称:中加学院)是在1995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原国家教委备案,由山东工商学院与加拿大圣立嘉应用技术与艺术学院合作办学成立的附属二级学院。中加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合作办学摸索,在与国外诸多高校交流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英语培养能力化、课程教学国际化、专业培养应用化”三大特色。而其中课程教学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双语课程的开设来实现。
二、市场营销双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20世纪起源于美国,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是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被成为“营销学圣经”,而另外两本教科书《营销原理》和《营销导论》也被全世界诸多高等院校选作教材。因此,开展市场营销学课程双语教学,能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营销理论和术语,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而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难题就是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合双语课程,因此需要对双语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使之更适应中加中加学院合作办学的特色。2009年上半年中加学院聘请了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授Delano先生来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很多合作院校对国际学生进行外文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合我从事双语教学五年的经历,对双语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一些分析,希望能给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三、中加学院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教考核方式发展阶段分析
“专业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双语授课”一直是中加学院体现“课程教学国际化”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经过十几年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积累和道路探索,中加学院各个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均包含了很多双语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听、说、读、写,养成良好的外文阅读习惯。由于双语教学选用国外知名大学的优秀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因而从内容上保证了教材的先进性,但这仅仅是在浅表层次上理解和开展双语教学。从更深层次上讲,双语教学还应该将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给中国高校,即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考评,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因此,双语教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要反映出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要适用于双语教学的发展及推广,如果坚持传统教学中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能失去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自2005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五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探讨适合合作办学特色的双语课程考核方式。中加学院的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考核方式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期末统一考试的方式,但是经过实践和不断探索,期末考试试题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而这些转变也体现了我们的双语课程考核正在朝着既考核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又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方向不断进步。总结起来,中加学院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和考核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期末全英文考试。在这个阶段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用的是国外原版教材的英文影印版、教学课件全英文、上课基本全英文、期末考试试卷全英文。这个阶段的课程考核采用全英文试卷统一考试,试题包括单项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小案例几个部分。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考核方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非常高,学生的成绩大多处在中等水平,尤其是对于英文小案例的理解有较大困难,得分值一般都不高。
第二阶段:统一期末双语考试。在第一阶段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及上课的效果,我发现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在接受全英文讲授的过程中很难完全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在期末考试中很多学生甚至都难以明白试题的要求,教学效果并不是理想。因此我尝试在课件中将关键术语用中文解释,但上课过程中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进行讲授和解释专业知识;期末考试试卷改成单项选择(中文)、判断、小案例、名词解释、问答和综合案例(中文)几个部分。这个阶段由于试题中的单项选择和综合案例分析为中文,学生在完成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题目含义的现象少了,但对于一些理解加运用的知识点把握不是十分理想,从成绩分布来看,有更多的学生可以达到良好的要求,但得分点仍偏向记忆的部分。
第三阶段: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第二阶段的教学尝试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阶段的全英文教学。但统一期末考试仍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所以在这个阶段课程考核从统一期末考试改为平时按模块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在07级营销专业学生班级试点的结果表明,这种教学和考核方式更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内容分成若干模块,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就进行一次简单测验,测验包括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考核,一般采取选择和案例分析的形式;期末考试试题形式和第二阶段基本相同。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于一些需要理解并运用的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这都得益于平时测验的实施。
四、中外合作办学市场营销双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们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双重的:一是学习学科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二是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以满足学生将来工作和出国深造的需要。所以,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中之重。从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分布来看,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些热门专业,比如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电气信息、经济学、艺术类和教育学类等。而这些专业的很多专业课都是灵活程度很高的课程,因此在各个专业课中双语课程教学和考核都可以有共同的改革思路。综合多年来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营销双语课程考核已经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的方式,而应该更多地引入一些灵活手段,从而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来说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考核方式多样化。市场营销课程本身就是活动导向型的,所以考核方式也应该从单一的期末试卷改变成多样化的考核。鉴于对院校、老师和学生的调查,我们初步决定把市场营销双语课程的考核包括期末试卷考试(约占总成绩60%)、阶段性测验(约占总成绩20%)、小组作业(约占总成绩10%)、课堂提问和讨论(约占总成绩10%)。
2.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创新活动能力为主,所以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该课程双语课在考核内容设计上应该格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给学生较大发挥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
3.注重学科知识和英语水平的综合考评。双语教学的一个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小组作业给定题目,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并在课堂通过英语演讲的方式来考查。同时在作业和试题中也设置一些专业性的英文内容来考核学生运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实行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是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也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国际化营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兼顾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前提下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综合多年在市场营销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体会,我们提出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市场营销双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对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作用,更好地使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发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里,王可.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双语教学.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2]朱七光.信息化语境下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教学初探.教育教学研究,2009.9.
[3]苏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考试周刊,2009.6.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 普通生物学实验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01
普通生物学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整个生命科学以及生物界是复杂的体系,了解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的生命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验证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然而,目前在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教学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单调,照本宣科的多,启发式运用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考核形式单一,组织管理不完善,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各个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1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普通生物学实验主要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等内容。为了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部分。这三类实验并不是绝对的,从问题出发,探讨实验设计思路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验证性实验也可以转变为设计性实验[5],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达70%。
2 逐步改善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和加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规律。实验教师要做好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课前积极备课,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板书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等内容;课堂上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设计思路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课后认真批改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方法。要求学生做好三个环节:预习或者设计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完成预习报告;课堂上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并有序地记录原始数据、得出预期结论,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型等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吸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根据实际问题出发,阐明解决问题的原理,探讨实验操作设计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备课时适当准备一些问题,以便课堂上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布置一些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验课学风的管理
在实验课课堂管理上,把学生分成1人或者2人一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防止学生不动手操作实验的现象发生。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课堂上签到,对于上课迟到、早退和实验不动手甚至缺课的学生进行批评。在课堂上老师积极指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加以指出并要求改正;对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防止相互抄袭。
4 完善实验课教学考核制度
为了检验学生对实验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普通生物学实验的考试成绩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各占50%。平时实验成绩可以分为平时出勤、实验预习的成绩(10%),实验操作规范、主动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成绩(20%),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结果分析和结论的提出(20%)。实验考试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普通生物学的实验理论和主要仪器使用方法、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的能力和一些普通生物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30%)。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20%)。这种考核方式完全体现出了学习普通生物学实验的目标,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掌握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个数,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和探究型为主,防止照本宣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风管理上要监督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和理解其本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考核方法上要考查学生掌握普通生物学实验原理和动手能力的情况,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思维和勇于探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瑞峰.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9):10-11.
[2]张敏,陈建民,管天球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97-99.
[3]张敏,袁志辉,余响华等.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2,40(24):160-162.
[4]彭玲.普通生物学实验[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黄国文.离体叶绿体荧光观察实验的改进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