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处事能力,促使自身发展。教会学生与同学、教师结伴同行,走过美好的青春,走向幸福的人生。在冲突的学习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长。随着日益扩大的开放,教会学生了解外国文化、风俗,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在错综复杂的交往中,如何以诚心待人,做一个尊重懂礼貌,讲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分析:

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有“爱在屋檐下”和“我与父母教朋友”两课组成,本册书把学会交往作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学重点,第一单元以与父母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有“同侪携手共进”和“老师伴我成长”两组成,这一单元是要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是上一单元的深化。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多元化地球村”和“网络交往新空间”组成,这一单元是前两个单元的扩展,讲的是世界范围以及网络世界的交往,属于面向未来的教育。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有“友好交往礼为先”、“竞争合作求双赢”、“心有他人天地宽”、和“诚信做人到永远”四课组成,教育学生如何有好交往、如何合作竞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懂竞争,知合作,能宽让,讲平等,善体谅,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难点:

对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如何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品德、掌握交往的艺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实施目标的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 ,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 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2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落实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中的教科研计划,安排、统计、校外教研及学习活动,组织、指导、考核、评议本学科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工作。以下是分享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资料,欢迎你的阅读及关注。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抓住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两项中心去做,进一步加强和改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探索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扎扎实实搞好政治课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二、工作任务和重点

落实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中的教科研计划,安排、统计、校外教研及学习活动,组织、指导、考核、评议本学科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工作。

1、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本组成员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

2、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探索新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新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三、主要活动

1、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

2、开设常态课,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教学兴趣活动,准备在4月份举行初一、二法律知识竞赛。

6、加强集体备课建设,利用讲学稿备好课,上好课,加强课后的辅导工作和作业批改。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工作思路:

积极引导政治教师学习、研究、实践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引导青少年学生做合格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

二、工作重点:

学习政治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老师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扎实落实课改理念,着眼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的增长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上,而不是靠增加学生负担上,争取减负增效,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与措施:

1、学习政治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组织老师参加培训活动,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突破课改中的重点与难点。

2、抓教学常规

(1)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关键,每一个任课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备课、上课、作业、课后反思、课后辅导、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开学第一周准备组织教师学习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纳入教研组月考核里,并每月及时进行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更好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证。

(2)加强备课组建设。第一,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教师围绕某一框教学内容以问题串设计为主线进行集备,每周必须组织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发言人的集体备课。第二,备课中应始终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把每一阶段涉及的题型的学法指导整理好进行交流。第三,应加强学案的整理归类及学案的二次备课,课后要积极反思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第四,组织各备课组教师收集整理好各课的课堂与课外学生练习,以备编写适应性、针对性、层次性、特色性强的学科练习。第五,同年级力求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教学问题。第六,集体备课不仅要备出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疑惑,讲清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还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情绪,尤其是考试学期的毕业班学生,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这样和那样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实际进行野蛮操作的话,就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事与愿违、事半功倍;

(3)认真组织开展好组内课型研究课、学科组教学竞赛及对外公开课,把这些课的开设与学校的磨课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备课与组内讨论打造学科特色课、精品课,避免教师备课上课的盲目与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创出特色。

(4)积极参与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做法,收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

第3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案例描述】

如此众多触目惊心的画面,同学们看后有的觉得很气愤,有的感到很担忧。

师:老师也曾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花了1.5元买了一袋方便面,买回去一看过期了;刚买的一件衣服只穿几天就坏了。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大家谈一谈。

……

师:同学们刚刚举的都属于在消费过程中被商家侵权的例子。面对这样的事情,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很多同学都表示:自认倒霉呗。

师感叹地说: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

很多同学在下面摇头。一会儿,有同学举手。

生A:当时心里特气愤,恨不得把老板揍一顿,但不敢。

生B:我爸告诫自己以后买东西的时候要看仔细点。

生C:(很委屈的)有一次我在商店里买了一双运动鞋,穿了没一星期就脱胶了。我看过电视上消费者维权的节目,就跟妈妈说“我们也要找商店索赔”。我妈对我说:“现在的店大欺客,你去找人家,他不会买你的帐的。儿子,还是算了吧……”

看来班上多数学生缺乏维权意识,部分同学维权意识处于萌芽状态。由于维权知识欠缺、受父母阻挠或维权受挫,找不到合适的维权途径,迫使他们采用忍气吞声的方式面对侵权行为。

这种维权状况真的不容乐观,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加强维权教育、增强学生维权意识极为迫切。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探讨一则案例。

多媒体显示:福建龙岩市消费者邱建东夜间到公用电话亭打长途电话,被多收了1.2元。他通过多种途径,均未能解决,最后向人民法院。几经周折,最终胜诉。对此,人们反应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出示问题:1.2元的官司到底值不值得打?为什么?

师:请大家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讨论后全班自发形成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邱先生这样做很不值得,就为了1块2,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如果金额更大点,这样做就值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邱先生这么做值得,他的行动一是提醒了广大消费者:电信收费有陷阱;二是警告了电信公司:消费者不是傻瓜,让他们不要再有恃无恐地乱收费。

我及时引导学生:邱先生维权行为的意义不在于讨回1.2元,而在于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就像第一种观点阐述的那样,单纯从“1.2元钱”的经济价值角度看确实是不值得,但他是否真的就是为了“1.2元钱”而打官司的呢?

生:不是。

师:一开始,邱先生可能只是想为他的“1.2元”讨个说法,但是官司打到后来,几经周折仍不放弃,你们说他为的是什么呢?

学生若有所悟。

生D:邱先生意在用自己的行为激发人们的维权意识。

生E:他想用行动呼吁大家共同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为之动容。

师:说得太好了。那我们以后还能对自己所遇到的侵权行为无动于衷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

师:同学们光有维权意识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掌握维权知识,增强判断选择能力,运用正确的维权方法,让维权更有力。

【案例分析】

伟大的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平铺直叙的教学、缺乏情感参与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容易使学生兴趣索然,情绪倦怠,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本课借助情感这一催化剂,通过情感的表达、渲染和升华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情感需求,以求最大程度地开发学习潜能。

1.表达情感,引起共鸣。

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力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畅所欲语,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侵权行为,同学们对这些行为皆表现出敢怒不敢言的情态,引起第一次情感共鸣;对邱先生“1.2元”维权案例进行深度探讨,给了学生一次思考个人行为与社会价值的机会,引起第二次情感共鸣。

2.渲染情感,营造气氛。

一个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演说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讨论、回答、表演等渲染情感,更要善于扑捉学生思维的亮点,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表独到见解。在课堂上对学生精彩发言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和深度引导,形成师生情感互动,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第4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优化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和生本理念为指导,以教材为中介、围绕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及切入相应学习评价而进行的系统性策划与创意。纵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在凸显教学的主体性和课堂资源的多样化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必须认识到,一些问题仍然存在,要真正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还需要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作进一步的优化。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就如何进一步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备课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多维化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中的任务。”巴班斯基的这句话说明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灵魂,教学设计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到位,是否恰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过于倚重知识目标,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状况得到扭转,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又出现过多强调情感目标的落实,而忽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情况。有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气氛活跃,情境丰富,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但是最终教学不能回归课本,找不到知识的落脚点。我认为三维的教学目标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目标整体,是一堂课中需要同时落实的整体教学目标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虽然《课程标程》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放在首位,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但情感觉悟的提升也有赖于知识与道理的掌握。如果过于忽略知识与能力目标,则显然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会破坏三维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二、处理教材要灵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同时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凭借,但它绝不是教学中的唯一资源。教材内容给了我们一个大的教学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接受照搬,要以课程标准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可以适当地增删、调序、变通,创造性地驾驭教材。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我认为在处理教材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当前我们使用的苏人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生活德育的课程理念,但是也有一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单薄,缺少生活气息,特别是教材中有关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的有关内容。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立体化”处理教材,设计问题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党的政策方针联系起来,不断密切生活中的思想品德与教材中的思想品德之间的联系,寻找教材中生活气息的情景,使抽象的思品内容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从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思品内容的亲切感。其次,思想品德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材与现实相对的滞后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添补”教材,注重与时政相结合,从现实中提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比如设计《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一课时,我联系社会现实,给学生补充了酒后驾车这一热点话题。在教学《走向世界的中国》一课时,我补充了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内容。选择真实、新颖、有针对性的时政新闻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开发教材资源,激活课堂教学。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常以时政热点为载体,联系重大时事政治和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添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符合当前政治中考的要求和方向。

三、对学情的了解要细化

创意教学设计的首要一环是什么?毫无疑问,应该是了解学情。我们拿一些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来上课,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说明再优秀的教学设计如果脱离学生实际,也是很难取得实效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走近学生,详细了解学情。一要了解学生内在的特点和差异,打破一刀切,采取分层教学,分类实施的教学设计;二要了解学生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要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按学生的认知需要来预设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坡度和教学活动;四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特殊需求。总之,对学生情况了解得越详细,越准确,教学设计就越有正确的基点,越能发挥引领教学的积极作用。根据经验,我觉得在备课之前进行课前调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从中受益匪浅。在对七年级上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预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让学生完成一张调查表,写出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最要好的朋友,最常说的一句话,最主要的性特点等内容。这样,我不仅初步了解了学生的总体情况,而且掌握了一些学生在评价自己这一问题上的一些误区。

四、教学预设要弹性化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说明课堂教学的精彩在于生成,而精彩生成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的预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所谓教学预设弹性化就是指预设要有留白,借助预设,提前为课堂生成预留空间。根据教学实际经验,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提前考虑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把其纳入教学预设方案中,比如预设时注意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诱人的对话场景,使学生在进入情景后,容易触动新的想象,新的思考,从而产生多姿多彩的生成性因素。在预设教学方式和学生自学、感知、体验、交流展示等学习环节中,可适当提供相应的“备份”和“选项”,以尽可能地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开发潜能的需要。这样的预设,就为课堂生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其次,教学预设内容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凑,要注意从教学时间和资源使用等方面留有一定的机动和变通因素,以接纳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催生的许多意外的教学内容、教学话题和教学方式。最后,注重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修改和充实课前预设,即课堂上面对各种变数和偶发时间,通过瞬间思考快速做出的应变性决策。苏霍姆林斯斯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如果教学流程机械地限定在预设的框子里,把学生的思路、想法硬拉到预想的路子上来,其实是教学的悲哀。而这种“即兴发挥”的能力正是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机智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预设弹性化的重要条件。

五、教学过程要情境化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我之所以认为思品课教学应该倡导情境化,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认识。

一方面,从课程特点来看,课改以来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已经不再是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发展靠自己学习,别人的帮助、引导、促进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好比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吃饭一样。这就是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自己运动”(黑格尔语)的原理。基于这一原理,思想品德课必须运用情境化教学,通过开展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把理解的空间、选择的权利、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体验,使学生获得实践道德知识的机会;通过在情景中的体验,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另一方面,目前的苏人版思品教材也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进行编排,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呈现方法更加新颖、活泼。在教材中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这些情境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情境化,情境内容化”。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事例,创设有效的情景,以图片、文字、视频、小品等各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提供走向生活的平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

“效在课堂,功在课外”。课堂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只有教学设计优化了,课堂教学才能提效,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减负,身心才能健康发展。如何优化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不懈地探讨。

参考文献:

[1]戴建华.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设计现存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10,1:91.

第5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优化;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1 亟待确立和谐视角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前高校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还缺乏真正有效的有机互动机制,没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查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相对于非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更多、更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现实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似乎无意识中,就将贫困大学生作为思想上的弱势群体看待,教育实施过程易给贫困大学生产生居高临下甚至受歧视之感,缺乏人格上的平等感,难以形成平等和谐的互动。此外,一些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双主体”意识、“主体可逆性”意识,没有将教育者自己和教育对象贫困大学生看成是能够相互转换的教育角色,更多地突出教育者的主体性,没有有效唤起贫困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意识,使贫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2 没有将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给予精神上的特别关照。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其思想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往往有很大不同,施教的侧重点、内容、方式等等也应有所区别。当前许多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还是对大学生一概而论,缺少分类教育。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只要给予贫困生助学贷款或直接的经济扶助,就能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这实际上忽视了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3 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同时又存在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常常存在割裂现象,教育部门和人员之间缺乏有机协调,没有使二者相互契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成因相对复杂,单纯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需要将两种教育资源有机融合。

4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较单一。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但由于一些高校存在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有时压缩课时,虚设实践课,教育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课堂灌输,缺乏吸引力。加之没有很好地对教育对象进行分类,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有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流于形式、流于口号,教育内容较枯燥,手段方式单一,缺乏能切人贫困大学生思想深处的针对性教育措施,实效性不强。

5 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强化。高校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尚待提高,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真正为学生授业解惑;部分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教辅部门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工作之间互相推诿,延误解决与学生利益、发展密切相关问题-部分任课教师师德差,以学生成绩不及格为由对学生“卡、拿、要”。更有部分教师鄙视贫困大学生等。这些现象使贫困大学生对学校甚至社会失去了一定信心,思想问题可能更严重。

二、优化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对策建议

1 切实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组织领导机制。首先,高校领导层面要确立“大政工”理念,书记、校(院)长要齐抓共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主要领导要从和谐校园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格外重视抓贫困大学生这一思想、心理高危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心理咨询机构和院系等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协调协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机制网络;再次,要结合实际组织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应辟专章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安排,以指导有关部门和教育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2 建立和谐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社会和谐的视角高点定位目标,以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精神问题为基本路径,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在爱国意识、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团队精神等方面不断提升,与非贫困大学生一样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成为全面发展的准社会成员。此目标定位要贯穿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成为教育者的自觉意识,从而有效推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3 优化贫困大学生思想状况动态监控机制。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对症下药”的前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处、党支部、团委(支部)、学生会、系、辅导员、班级干部等可协同监控,时时监控,随时发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忌完全“部门”化,对于贫困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的生活、学习有它的特殊性,相对来说空间和自由度都比较大,要想及时地、全面地了解、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必须组织贫困大学生周围的一切组织和部门,对其思想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其思想问题。

4 健全完善和谐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制。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应注意教育教学内容上的针对性,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专业课教育过程,而且应当吐故纳新,吸纳倡导和谐社会精神的价值理念,从而将贫困大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有效良性互动。与此同时,要督导教育者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大胆探索并改革传统的单向式灌输方式,采取更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第6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于正在开眼见世界的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引导学生意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并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的学生。但在繁重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学生与家长没能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意义,认为考试过关就可以了,这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没能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二、生活化教学

1.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生活中的通用经验与课堂知识点结合起来,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里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分析与运用。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学会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生活化后再教导给学生,这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应试教育死记硬背带来的压力,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学习,能自觉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日常体验中对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和实践,从而提升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有效的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深刻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较接近生活的课程,许多知识都能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而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目的就是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对社会和国际的责任感。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运用生活化教学,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这里的重视程度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部分家长,老师甚至学校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认为这一门课不如数学、英语等实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对生活教学法不够重视,甚至有些老师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观念,或者在学习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停留于表面,难以运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不重视生活化教学,教师没有深入调查学生的实际需求,仅仅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被拉远了,自然无法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2.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但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观念还未得到彻底的转变。具体体现在方面:第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中,教师长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客观需求,不关注学生是否能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向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是落后的教学观,思想品德课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有道德的接班人,但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将考试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忽视了教育感化的过程,而只重视结果,导致学生只学会理论知识,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知识。

3.过分强调生活化教?W

事物具有两面性,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时不能走极端。有些教师发现在举贴近生活的例子时学生更感兴趣,就着重注意了这一方面,但没能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本上的知识来,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生活化教学应建立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生活化教学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的手段和工具,有些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运用与实践时本末倒置了。

4.生活化素材不贴切

自从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教师在准备课程中,会搜集适合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的贴近生活的素材,但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并没有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筛选,而是借鉴他人的课件,这就导致了与教学目标的偏离。还有部分教师选取的素材令学生很感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哄堂大笑,引发了与课堂无关的讨论,并且很难再将纪律调整好,这都是因为教师没能在教材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导致生活化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探讨完善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主动学习和研究优秀的与教材相结合的生活化案例,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培养其健全人格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能忽视生活化教学,不能让应试教育的重担一直压在孩子的肩膀上。

2.把握课堂教学尺寸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正处在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教师选取的生活化素材一定要贴合实际,并具备正确的教导作用,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将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起来,达到增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因此教师选择生活素材时切忌假大空,完全脱离生活实际,要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后,选择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材料,并在课堂讲授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但不能忽视课堂纪律,否则学生会无视教学内容,而和同学聊其他感兴趣的事。

3.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从而更好的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爱好,在课堂上可以用学生们都熟知的同学的事迹进行举例,在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解下,学生更容易领会这节课教师所教导的知识和道理。

第7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学生 道德水平 教学研究

让学生接受系统、专业、全面的知识学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的必经过程。考虑到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社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意义,初中学生广泛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科学的教育决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思品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深化改革教学模式。

一、思品课程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社会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每年以7.2%的速度增长,这不仅破坏了社会和谐发展的安定秩序,也摧毁了青少年未来的人生世界。初中学校加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符合了新时期初中教育的要求,对初中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导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增强道德认识。“万事以德为先”,这是当代教育的先进思想。对于初中生而言,增强道德认知是理解人生的第一步,只有读懂道德、感悟道德才能真正体会人生。我国长期以来坚持“以德治国”的发展思想,要求社会公民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可增强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知。

(二)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是人特有,初中生到的情感的培养可以引导其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对社会真、善、假、恶等现象的准确定位。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道德内涵,在心中树立一项道德评价指标,这对于日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很大的推动力量。

(三)坚定道德意志。意志是初中生的精神力量,坚定的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抗失败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愤图强、力争上流。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了许多与道德相关的知识,可以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在社会实践磨练中锻炼自己的心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四)规范道德行为。从本质上看,青少年犯罪行为实际上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扭曲,是人大脑思维错误认知造成的结果。思想品德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洗礼,将先进的道德思想灌输给学生,从而约束了他们不正当的社会实践行为。此外,思想品德课对提升学生修养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注重理论知识教学

为了让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初中学校应全面推广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能接触到最专业的道德素质培养流程。理论知识是所有课程的基本构成,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初中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以更好地安排思品课堂教学计划。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思品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应该“有凭有据”,应参照所培养技巧的对象展开。如:八年级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教学时,“人身权利”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概念名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人身权利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对于该理论知识的教学,我则通过案例介绍、故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具体了解“维护尊严、保护隐私”是公民人身权利的基本构成。理论是一切实践的依据,缺乏理论作为支撑则难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方法的运用,教师只有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才能提高思品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思品知识。由于初中生自小学习的经历不一样,导致了学生在初中学校学习期间的层次不齐的特点更为明显,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层次不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时,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通过彼此帮助来促进个人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如:《塑造自我》这一课程教学中,我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我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组5人,要求学生对小组内各成员进行点评,把自己“眼中”的同学逐一描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别人的信息反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了改正的方向,这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改善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又如:安排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思想品德?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可以让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带动大家参与思想品德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为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四、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学校在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计划时,必须要先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在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中更加顺利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另一途径,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增强学生处理具体事件的能力,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学会交往》一课中,分为了“我和父母、师生情谊、文明交往”等三个模块,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口语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领悟人际交往中的交流技巧、文明技巧、礼貌技巧,这是思想道德中不可缺少的人文素养。又如:上到《法不可违》时,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观看电视、律师咨询等途径,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深入了解,使学生心中树立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从而约束了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

五、结论

总之,思想品德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肯定思想品德课程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计划。此外,除了理论知识教学外,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锻炼他们思想道德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娟.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意义[J].中学思品教育,2009,12,(9):54-56.

[2]张鑫阳.初中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的必要性研究[J].思想道德研究,2010,18,(2):16-19.

第8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标 新课程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

1概述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渐渐在教育领域里取代了应试教育的位置,在这当中,思想品德课已经不光是照本宣科只有空谈而没有实际的课程,学生也不再是只被动地接受教师授课的对象,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课程本身,都将发生新的变化。

过去在应试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传授,却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活动实践中缺少相应的教育。新课标则不同于以往的应试教育,新课程是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在整个过程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教材的说教内容会变少,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话,讲课的时间将会变少,从前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将坚持不到二十分钟,而这样的课程,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的。

所以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思想品德课在新课程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从课程的名称、课程的标准还是从教材的编写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思想品德课也必须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2新课程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问题。而在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中,教师则是作为实施的主体出现的,新课程改革里面的贯彻和落实是由课堂教学直接反映的。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到文本形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能力上具备新的要求和创新的能力,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改革理念。

这里所说的新要求和创新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以往没有的要求,其次是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不过,因为不同环境下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没有达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这些没有达到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还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原有的教学方式、原有的师生观念对待学生和课堂,导致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本质上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推进思想品德的新课程改革,明确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可利用这个对各类各级学校的教师技能进行训练。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1 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争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的特点主要为:

首先是内容生活的特点。所谓的内容生活性,指的是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以及贴近学生的生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往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标对内容生活性的要求。

其次是学生成长的特点。所谓的学生成长性指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以学生为本是思想品德新课程关注的重点,不仅如此,对学生成长的需要、生活的经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都要进行重点关注,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以此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再次是过程实践性的特点。所谓的过程实践性,指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生活实践,以此来让学生获得道德的体验和感悟。在这里所说的生活实践指的又是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促使学生真正能够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的新人类。

最后是学习主动性的特点。所谓的学习主动性,指的是学生学习主动并且进行自主学习。在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的现在,人们信奉的是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者需要有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主,从主体也就是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学习创造性的人,成为能够掌控学习的人。

2.2 思想品德课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本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思想品德课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学生已经代替教师成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该面向学生,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心理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来组织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和健康成长,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具有新的教学能力。

2.3 思想品德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技能、信念、态度、情意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扩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笔者在教授《做情绪的主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课前曾制作过调查问卷,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烦恼并汇总出结果:学习中的苦恼占31.9% ,与同伴交往上的占21.5% ,与父母关系上的占 19.4%,对自的己认识上占9% ,身体方面的占4.3% ,其他占13.9% 。

针对这个调查,笔者在课上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烦恼,并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情绪产生的原因,最后教师对此进行分析和调节,告诉学生要关心和尊重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道德层面的教育。面对学习上的烦恼,教师还指出,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3新课程环境中对教师能力新要求的体现

在新课程环境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往往对学生的各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教师的新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新要求,就是要教师具备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实、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等。但具体说来,新课程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程对于教师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学设计的能力

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指一种活动或者规划性的活动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自己事先选择好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整合,创设出新颖的教学情境,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这个新的情境中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

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但要写好教案,还要在教学计划中为学生拟定一些上课之前需要提问的问题,学生们在老师正式上课前自主学习后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再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们不但完成了独立、自主地学习,又完成了教师事先拟定的教学计划。

3.2 对教师课堂实施能力的新要求

对于思想品德这门课来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执行预定的教学计划,传授教材内容,这已经达到了课程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反而成为教学的主体,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能掌握到的知识少之又少,他们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出现在这个过程中。

但是在新课程环境中,学生成为主体,教学实施是师生共同参与,以预定的教学计划或信息技术为中介,在创造性的课堂中来创造有意义的教育。新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因此对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的要求就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4综述

第9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

一、改进、丰富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既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也脱离学生自身发展实际,这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

1.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这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

2.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中学生一般是相对地生活在某一区域内的,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乡土教育内容的引入正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从而能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如在讲"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时,教师课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访、拍摄影片等活动,既反映出当地环境好的一面,又反映出当地环境差的方面,以此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想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创新教学的基础。首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教师应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等。同时还应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试等手段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计划,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等因素有机融为一体的能力。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基本功。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会力求达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明理为基础,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